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4-04-27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通用8篇)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1

我国农村早教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早教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1-2014年全国新增幼儿园43131所。其中,乡村新增13899所,占比32.23%;镇区新增16945所,占比39.29%;城区新增12287所,占比28.49%。农村(包括乡村和镇区)新增幼儿园数显著高于城区。新增的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幼儿园)主要分布在乡村和镇区(占比86.55%),城区仅占13.45%;新增民办幼儿园则主要分布在镇区和城区。农村教育部门办园在全国教育部门办园总数中的占比稳步增长。2011-2014年,教育部门办园新增19672所。其中,城区仅有2328所,占比11.83%;在镇区6655所,占比33.83%;在乡村10689所,占比54.34%。教育部门办园的农村倾斜性表明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努力扩大农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政策取向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

2010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后,乡村幼儿园数量大幅度增加,在2011-2014年新增了13899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10689所,占比76.9%;民办3774所,占比27.15%。教育部门办园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区域。五年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缓解。以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为例。五年来该区域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共有乡镇959个,12499个行政村。2009年仅有546所幼儿园,2014年则增加到了1287所,共增加了741所,增幅高达135%。农村幼儿园的增幅超过城区。2009-2014年,县城幼儿园增加了86所,农村幼儿园增加了655所。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已达到了84.12%。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2

Mandira Sarma( 2008)[2]从地理渗透性、人口渗透性和存贷款使用情况三个维度分析了2004 年阿根廷和印度等7 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并综合评价了这些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其中,地理渗透性指标有每千平方公里商业银行分支数、每千平方公里信用合作社分支数和每千平方公里ATM数; 人口渗透性指标是每十万人商业银行分支数、每十万人信用合作社分支数和每十万人ATM数; 存贷款使用情况指标包括每千人银行存款数和银行贷款数。基于此,笔者从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和使用情况两个方面具体分析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无法准确区分各金融机构在城市和农村的分支机构,所以采用每万平方公里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数或者每十万人拥有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来衡量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文中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五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县域以下分支机构,以及农业发展银行、各级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一、我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设置情况

随着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和“三农”政策的推进,五大商业银行中除交通银行外,在各省城镇中均设有营业网点。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数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达25769 家,占全国银行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的12% 。作为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之一的邮政储蓄机构的营业网点为40162 家,而以前邮政储蓄在我国农村地区分布更为广泛,为农村地区提供了金融便利。我国金融机构分布不均衡,各省区市金融机构数量存在明显差别,东部地区金融发展要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下面对2007—2012年我国东部11 省市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进行比较,以此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情况( 见表1) 。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

由表1 可知,东部地区金融机构数量逐年增加,各省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也处于逐年递增态势。从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规模看,2007—2012 年广东省每年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都是最多的。其他省市中,山东、浙江、江苏、辽宁和河北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金融机构数量增长趋势相近,天津市金融机构数量增长滞后。

由表2 可知,我国中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数量逐年增加,并且每省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从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规模看,2007—2012 年河南省每年的金融机构规模最大,其次为湖南省、湖北省和黑龙江省,其他省份金融机构规模相近,总体上中部地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分布比较均衡。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

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比较,西部12 省区市金融机构数量虽然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整体发展规模较小。与中部8 省整体规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西藏自治区、宁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且规模较小。

根据以上分析,2007—2012 年6 年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数量逐年增加,并且每个省区市的金融机构网点数量也呈递增趋势,但金融机构规模呈不均衡发展势态,东部地区金融机构规模明显大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明显大于西部地区。另外,在同一区域的省区市之间金融机构规模也呈不均衡发展态势,尤其体现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二、我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情况

随着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额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地区居民对贷款的需求和使用情况,贷款余额增加说明人们对贷款的使用增加和对贷款的需求增加,可以间接反映出我国农村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动力。

单位: 万元

数据来源:2008—2013年各省区市统计年鉴。

由表4 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农业贷款余额在2007—2012 年6 年间逐年增加,中部地区各省的农业贷款余额总体规模逐年增加,并且存贷款余额也在逐年增加,除河南省外,其他省份的农业贷款余额规模相当,河南省存贷款余额在中部地区排首位。

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农业贷款余额总体规模逐年扩大,但各地区规模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农业贷款规模存在很大差异,除了中部地区8 省外,东部和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规模差异比较明显。

综上,我国农村普惠金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尚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及居民需求。为促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应以满足农民基本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提供适应农民需求的普惠金融服务。此外,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参考文献

[1]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2010(10):12-13.

农村女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3

一、农村女性发展现状的分析

1.农村女性生活以农业为主,谋生方式有限。民以食为天,而农民是食物的主要生产者。随着这两年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补贴政策和农产品价格的攀升,前几年农村撂荒的局面有所改善;但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地方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有力支持,有条件实行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农户毕竟还是少数,土地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家庭生活的全部开支,外出打工仍然是许多农村家庭男劳动力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家庭里,妇女仍然是农业劳动的主力,她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耕耘,就是期盼庄稼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她们一头挑着农业生产的担子,一头挑着家庭劳务、侍奉公婆、教育子女、家庭养殖的担子,负担非常沉重,没有闲暇从事其他产业和活动,谋生方式有限。只有个别老人身体允许承担一部分农业劳动或家庭劳动的家庭,女性可能在本村或周边地区的乡镇或个体企业打工来补贴家用,繁重的家庭和生产活动对她们来说是种巨大的压力。

2.人均年收入低,家中经济状况普遍一般。 虽说改革春风早已刮进农村,农民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和城市相比起来,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这几年教育、医疗费用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大部分家庭对于奢侈品消费仍然不敢问津,家庭生活仍然以初级消费为主。据对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一个山区县)100户农民的抽样调查显示,当问及家中经济状况时,72.37%的农村妇女都回答状况一般,收入和支出基本平衡或是稍有点剩余;有9.76%的人认为家中经济是入不敷出,处于极度窘困的地步;而有4.87%的人连自己都说不清楚处于哪种状态;相反,没有人认为自己家中是富裕的。当问及家庭消费比例时,有77.6%的农村妇女认为目前家庭收入主要用于维持家庭日常开支和子女教育,而对彩电、冰箱、摩托车等耐用品消费虽列入计划,但购买谨慎,大都是选择婚嫁、过年等时机购买,而對外出旅游、美容、看电影等现代人的休闲消费,基本上无人问津。短期内,这种格局无法改变。

3.娱乐休闲方式单一、落后。从调查中了解到,在农村,娱乐休闲方式是邻里间的聊天、打麻将及在家中看电视等传统方式。农村女性到集市或到县城逛街主要的目的是购买生活必需品,很少是为了游玩;另一方面,受外界条件制约,农村社区缺少城市内的活动中心、图书馆、电影院等现代文化娱乐休闲设施,即使有,也大多设施陈旧,无人维护,或只有在上级检查时才对村民开放,居民难以找到相应的娱乐休闲空间,只好回到传统的娱乐休闲方式中。

4.社会交往关系仍以血缘和地缘为主。基于血缘、地缘关系之上的亲属、邻里之间的频繁往来等这些初级交往的形式,仍是农村女性的主要的社会交往方式。由于她们仍生活在农村,仍然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要活动,仍固守在小块土地上,对外联系仍然是本地村民或亲戚,难以形成丰富的社会交往关系圈;生活地域狭小,现代通讯工具也很少运用,其交往方式还是面对面或电话的交往;交往的内容还是限于传统的拜访、聊天、走亲访友,在这样的氛围下,难以接受现代化的信息,难以更新自己的思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女性的生活、生产方式仍属传统型,其消费方式仍相对落后,消费水平仍十分低下,这种生活、生产方式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普遍。

二、制约农村女性发展的原因分析

1.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在接受调查的100户农村女性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3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10%,有3位农村妇女是文盲,其余是小学文化程度。大部分农村妇女平时不看科技知识、科学养殖等科技书籍和文章,掌握科技和知识滞后,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弱,只能从事以消耗体能为主的简单劳动。对土地的期望值并不大,一方面她们的生产仅限于简单的重复劳动,缺乏教育投资及学习新技术的条件;另一方面,农村的教育机构比较少,女性科技文化水平低,导致其思维方式落后,其价值观也难以提高,难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2.传统性别角色定位。在农村,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角色定位,使绝大部分女性成为家庭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而妇女所从事的大量繁琐家务、饲养禽畜等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往往被忽略。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务由女性干的家庭占82%,完全由女性干的家庭占16%。就家庭事务的决定权而言,丈夫高于妻子,虽然有45%的农户家庭收入有妇女保管,但在问及住房、子女教育、购买大宗电器、参加村里会议等“对内”、“对外”的决定权上,高达91%的农村女性认为实际决定权在丈夫。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妇女参与家庭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主观意愿程度较低。为此,农村女性要获得男女平等的社会角色,不但要克服来自家庭的种种阻力,而且还要克服传统文化定位带来的社会阻力。

3.现行农村承包政策对女性不利。由于大部分农村二、三产业比较落后,农民收入的60%来自农业。现行土地分配政策,虽然明确指出农村女性有平等的土地承包权,但在农村实际运作中,往往是出嫁妇女的娘家的土地承包权带不走,婆家的土地又迟迟分不上,没有了土地,农村女性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她们种的是丈夫的田,用的是丈夫的钱,尽管她们一年到头都在忙碌,但她们最终还是被看成是男性的附属品。

三、加强农村女性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宣传,帮助农村妇女转变观念,增强她们的平等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要转变农村妇女的观念,充分发挥各级妇联和其他面向农村女性的官方机构和社会群体的发挥力量,要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入手,加强先进性文化建设,依托家庭和社区两大工作阵地,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等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妇女宣传思想工作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作用”,使妇女逐渐认识到参与社会劳动是妇女彻底解放的先决条件,使她们焕发自身活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拓展新闻宣传视野,创新宣传工作手段,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网络等传媒渠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妇女先进典型,宣传妇女工作的新发展、新成就,”使农村妇女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因户制宜,谋求自身出路。

2.完善农村妇女发展环境,普及男女平等观念。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体现在我们的法律中,但是法律平等与事实上的平等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要实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一要建立健全妇女利益协调机制。“加大源头维权力度,在国家完善公共政策体系、健全决策机制的进程中,注重依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认真履行代表妇女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责,促进妇女在经济社会和婚姻家庭等领域平等地享有资源、实现发展”;二要建立健全妇女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要探索妇女参与基层民主实践的新途径,引导和鼓励妇女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要拓宽妇女表达诉求的渠道,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妇女意愿,引导妇女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推动把妇女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三是要探索建立妇女舆情分析、反馈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加强信访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做好疏导情绪、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逐步形成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社会风尚。

3.提高农村女性自身素质。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日益成为主力军的现实和农村妇女素质状况相对低下的实际,必须下大力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和高效现代农业的要求。一是要保证女性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解决农村女孩接受教育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培训,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地方政府為推动力,加强农村妇女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农业新技术培训班,让她们都能够掌握致富技术;三是要加大对农村女性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周到快捷准确的信息和服务,鼓励农村妇女利用自身在编织、手工、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培育和发展有发展潜力、风险较小的个体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她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自身发展素质和发展的潜力。

4.立足农村实际,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妇女成为土地耕作主力的情况下,要改变农村女性发展的全局,实行农村女性的整体发展,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比例,根本出路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精细化和产业化经营。各地方政府要克服行政命令一刀切的做法,立足本地实际,加强市场调研,多培育一些适合市场发展的农业新品种和种植模式,引导农村妇女开展精细化种植和养殖,促进农村妇女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向产业集约型的高效农业流动,以提高农村女性的经济收入,促进自身发展。

5.加强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有利于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利于降低农村妇女劳动转移的成本和就业风险。在发展小城镇的过程中,可以给农村妇女提供众多适宜的劳动岗位,扩大她们的就业空间,为她们参加区域经济建设创造条件,减少生产经营活动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总之,农村女性的发展现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心,它事关农村社会与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只有在农村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关心和重视农村妇女的发展问题,为农村女性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促进农村女性与社会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2007年工作要点任务分解方案[M]

{2}钱美玲.农村女性发展的障碍与对策[M]. 河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儿童工作调研报告选编[M](2001-2003)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4

摘 要:分析柳州农村地区快递现实情况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指出农村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由政府部门主导建立具有普遍服务性质的、叠加电子商务服务的电商快递综合服务网络,通过合理设置和布局电商快递综合服务网点,以达到促进柳州农村电商、快递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电商 电商下乡 快递下乡 互联网+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c)-0141-03

2015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快递大国,快递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邮政局 “快递下乡”工程的推出及我国互联网从城市向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普及,电商随之深入到更基层的农村[1]。相对于城市消费者单一的消费需求,农民有不同于城市消费者的销售需求,并且具有强烈的销售愿望[2]。农村电商的发展对电商企业来说意义在于广阔的农村市场是原有市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3]。农村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农村市场未开发的区域非常宽广。农村电商的发展有利于扩大规模化生产,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带动贫困地区、山区的经济发展[4]。发展中的农村电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配送成本高的问题,一直是限制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之一[5]。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制约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快递的高速发展得益于电商企业的发展和电商市场的不断扩大,电商、快递相互融合的状态已经越来越紧密。“互联网+快递”目前已经撬动中国快递市场,使快递行业出现新的井喷点,而制约农村电商企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却是物流成本过高,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很多快递无法送达,能够送达的价格也偏高,所以制约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解决。柳州农村地区快递发展现状

2015年8月,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柳州市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推进了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柳州乡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但柳州乡村快递网络布局不全面、交通薄弱、信息平台不全、满足不了乡村群众的消费需求,影响了乡村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兴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农村群众和城市客户之间是要相互了解的,农村需要了解城市用户的需求,城市用户需要了解农村土特产品,他们之间的媒体就是互联网,在互联网畅通的基础上,农村土特产品需要通过快递及时送到城市里,这就需要道路完备、交通畅通,农村要满足城市的需要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就需要工业品来支撑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带动的不仅是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柳州有许多农产品极具高品质,如鹿寨的葡萄、柳城的蜜桔、融安的金桔、融水的柚子、三江的茶叶等等,但要快速销往各地却很困难,信息不通畅、运输成本高、快递速度慢、货品损耗大。目前柳州农村地区快递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快件集散体系发展滞后,处于初级阶段。柳州快递企业在农村的网点大多集中在农贸市场或最热闹的街巷,快件与其他物品混和存放,存放环境差,快件摆放杂乱,场地内没有监控系统,快件保管存在很多问题。快递企业由于快件量和成本等原因,在乡村所设网点很少,不能形成规模化经营,这就出现了较大的市场空白,由于距离的原因,邮政监管部门监管难以全面到位。另外,绝大部分农民不会使用网上交易或银行卡结算,购买网上产品付款不方便,信息沟通不及时。(2)乡村快递管理水平低下。农村快递运输存在快件运输不及时、保存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快递派送人员对于快递的理解在意识和认知上局限性很大,他们认为只要快件能到客户手中即可,他们从没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对于快递管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所以揽收、派送效率不高、运输损耗大、成本高,而且农村目前信息沟通困难,农民应用互联网程度低;因为难以在所有乡村设点,快递企业在农村使用第三方派送快件的情况过多,网点又经常变动,价格不能明确,第三方随意加价现象严重,再加上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农村快递市场较为混乱;由于快递企业深入乡村存在诸多困难,很多时候只能依赖邮政公司的普遍服务系统把快件寄达客户,对于农村快递需求和环境的改变反应灵敏度很低,造成快件派送时限增加,服务成本因此大大增加。(3)乡村快递信息化水平很低。柳州快递企业能在农村中应用的信息化技术很少,都是传统的技术,更谈不上自动化技术和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以及GPS等的应用几乎为零。信息得不到分享,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快递乡下网点只能兼做小卖部或者小商店维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虚假信息充斥其中,而且信息量不足也是农村的现状,加上快递企业与乡村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不通畅,快递企业难以掌握农村的第一手?Y料,而信息网络的不健全也导致快递企业无法对乡村的变化做出有效、迅速的决策,使管理成本、运营成本大大增加。(4)乡村快递装备能力低下。柳州农村的快递运输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很低,更谈不上集装箱式的运输,这对于快件会造成一定损坏或损失;运输技术的落后导致许多快件受到影响甚至损坏,同一辆车中农药与食物一起运输的情况并不鲜见,对于运输的物品缺乏有效保护;农村快递运输基本谈不上包装,出于节约成本和时间的考虑,快件能不包装就不包装,实在需要包装的也只是做简单包装,而且更不可能在包装材料方面实现保质保量的选择,快件抗压防摔的性能就大打折扣。(5)乡村快递网点缺乏竞争力。从柳州农村快递网点经营方式就可以看出:快递结构单调,形不成规模,网点分散,快件非常零散。这也导致快递企业对于农村快递不敢加大投入,一旦投入大成本,就有可能长时间不能收回成本,加上电子商务在农村影响很小,快递规模形不成一定的经济规模。与发达地区相比,柳州农村地区竞争力弱、农民收入低,农民购买力弱、观念落后,故此造成农村地区快递网络运输能力不强、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快递企业在农村中的发展。柳州农村地区电商发展对快递的影响

2015年,柳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444.9亿元,同比增长31.5%。快递进出港总量5 074万件,同比增长43.6%,其中出港件1 174万件。至2016年8月,柳州市三大电商园区入驻电商企业/电商配套服务企业达221家,其中涉农电商企业超过100家,所辖6县电子商务企业总数已超过300家,预计2016年内将突破400家;引入并落地实施了“农村淘宝”“京东帮”“村邮乐购”“乐村淘”等一批知名电商旗下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其中“农村淘宝”在鹿寨、柳城、融安3县率先落地,“京东帮”也已进驻柳城、融安、融水3县开展业务,“村邮乐购”已在全市范围6县建成上百个电商村级服务站。

柳州市从2015年开始,在商贸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中设立电子商务专项,用于扶持柳州市各类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2015年收到各类型申报项目共计48个,其中涉农电子商务项目10个,主要分为农特产品电商项目和农村电商基础建设项目两类,扶持资金共计40万元。2016年柳州市加大了对农村电子商务资金扶持力度,除对企业申?笙钅拷?行扶持外,还安排了“农村淘宝”建设专项资金(每个县安排50万元,合计300万元),用于鼓励各县依托“农村淘宝”项目,破解农村电商困局,培植本土电商人才力量。

柳州市电商产业基础薄弱,特别是农村电商,相较电商发达地区存在体量小、人才少、企业少、意识落后等诸多不足。柳州市发展农村电商面临的主要问题:(1)政府对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视不足。农村电子商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大多停留在省市一级层面,各县因基础薄弱等原因,对农村电子商务“是什么、怎么做”出现认知和管理断层,乡镇基层政府缺乏专业知识技术人员,硬件设施差,电脑数量少、利用率低,农业信息收集、分析人员严重不足,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跟不上形势。(2)农村缺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支持。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政府、平台、网商、供应商、服务商5个主体都需要发挥作用,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保障。但在县级以下的农村缺少这样的平台,无法满足挖掘地方特色产品及培育、支撑、服务农村电商发展的需要。(3)农村电子商务缺乏最基本的物流渠道。柳州市城区的物流配送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农村市场的配送范围却很有限。由于缺乏完整、畅通的物流渠道和电商的介入,农民即使有电子商务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更谈不上农产品的网商销售了。(4)农村缺乏素质高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柳州市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普遍没有受过职业培训,对网络店铺管理、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等营销手段缺乏系统认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农村上网费用高,农民会使用电脑的还比较少,农民电商发展面临物流配送落后、农产品保鲜难,管理、学习机会少等问题,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柳州农村电商快递发展对策

3.1 快递业在农村地区发展的对策

快递企业在农村地区发展颇为艰难,主要是因为成本支出和业务收入不成比例,在短时间内难以盈利甚至亏本,快递企业耐久性不强。打通乡村快递物流的发展瓶颈的关键是快件量,有了派件量或收件量的支撑,快递网点才能自然存活,否则所形成的网点形不成规模,更谈不上规范的企业管理和按照标准提供服务,没有快件量的支撑自然就无法实现快件运输自动化、信息化、机械化,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快件的派送距离长,道路交通不便,单靠全程手工处理快件,快件的处理效率低,派件质量差、问题多。快递企业在农村地区发展的解决应从这几方面着手:(1)由政府主管单位牵头,快递企业抱团发展,在货量集中乡镇或地处交通要道的乡镇设置服务网点,以一个县为单位实行服务网点统一布局、统一管理,有效分配资源,合理调整快件量,形成普遍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提供快递基础服务并发展电子商务增值服务。(2)提高快递信息化水平。各村屯细分设置服务点,形成服务网络的细分节点,加强各服务点之间、服务点与网络节点之间和网络节点与分拨中心之间信息反馈和信息交流,随着信息交流的通畅,城市各种类型的产品就可以在农村地区增加展示的机会,而发现农村地区的特色产品的几率也大大增加。(3)对于快递服务网点要合理布局。快递企业抱团发展是突破快递下乡的有力措施,而网络节点所设位置的选择是其中的关键,网络节点的合理布局,能使县区、乡镇的快递业有效地开展自动化、机械化的运输、分拨等操作,有利于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3.2 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展的策略

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有所突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应在快递综合服务网络的基础上,依托快递服务平台,全方位地向各环节人员灌输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的意识,共享电商、快递发展的信息,宣传和分享发达地区电商快递发展的成果,引领农村地区向信息化转变。(2)在快递综合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提供电商服务支持。快递综合服务网络的形成,为电商联系城市和农村架设了一道沟通的桥梁,提供了一个在农村地区发展的支点,在快递综合服务网点可叠加各种电商业务,如推销城市里生产的产品、代售农村土特产品等等。(3)系统培养快递综合服务网点服务人员电商知识、意识,带动电商业务发展。在农村地区,培养农民电商知识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系统地培训快递综合服务网点的服务人员的电商意识和灌输电商知识就成了业务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在目前农村地区的快递综合服务网点的服务人员既是快件派送员,同时也是产品营销员,他们不仅能向农民推销城里的产品,也能向城里居民推销农村土特产品,只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就能带动农民学习电商知识,带动农村地区各种产业的发展。

3.3 设立农村电商快递服务网点是推动农村网上经济的有力措施

快递企业下行快件量的不足,导致快递企业不足以在村屯建立网点,而农村上行量本身就不足甚至没有,回程空载的现象很普遍,所以现在就形成了快递企业在农村地区发展的瓶颈。如果解决好这个问题,上下行渠道通畅,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有了切入点和突破口。但光靠企业自身的资源去解决这个问题,无疑是极困难的,所需的资金是巨大的。该文认为首先应由政府牵头,在农村地区选址设立网点,考虑到成本等各方面的问题,网点可先选在乡政府、村委等地点,所需的场地前期先由政府无偿提供或低租金提供,由政府人员兼做或在当地雇人做快件分发和通知客户上门自提快件。网点的运作模式借鉴快递超市的模式,即网点负责人与各快递企业达成协议,各快递企业每天将要在当地派送的快件集中运送存放到该网点,由网点代为派送,客户要求寄递快件到外地,也可在此网点办理快递业务。在此网点构成的网络基础上,由政府引导电商企业建立销售平台,为当地农民开发、包装土特产品,形成品牌并开展网上销售。这就形成了电子商务快递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只要网络设计合理,网点、服务点根据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快件量的大小进行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各种需求,这个网络就既能满足农村人群网购货品保质保量及时送达的要求,又能使土特产品网上销售得以实现。

农村经济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柳州农村群众的消费需求逐渐增长。快递行业竞争激烈,开发农村市场是必然的,只有农村土特产品外销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真正发展起来。这就需要有一个平台、一个网络以及散布于农村各地的网点和服务点,既能把购买的商品按时寄递到农村群众手上,又能把土特产品通过这个平台或网络销售出去。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只有消费没有获利,是达不到供需平衡的,而只有真正的供需平衡才能促?M农村快递、农村电商形成规模,才能打通“工业品下乡 农产品进城”通道,这与“快递下乡”的国策相符,对拉动农村的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语

该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柳州农村快递目前发展的现状,指出柳州农村快递尚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很少,自动化、机械化的设备、设施还未被应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一大推手的电子商务虽然对柳州农村经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推广力度不够,与快递的融合还达不到化学反应的效果,还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更需要技术和资源的保障,同时人才的问题也亟待解决。该文在此提出了解决对策:由政府主管单位牵头,快递企业抱团发展,以县(区)为单位建设电子快递综合服务网络;对服务网络开展顶层设计,有效分配资源,提供普遍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叠加电子商务增值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本地土特产品,形成品牌,使土特产品能够上网有效销售,从而达到“工业品下乡 农产品进城”的目的。电商、快递的有机融合,是农村市场发展的有力手段。只要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在具备了电信通讯设施、道路交通等基础条件下,建设成体系的电商快递综合服务平台和网络,对网点进行合理布局,对电商、快递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并培养足够的专业人才,提供市场推广服务,柳州就能抓住机遇活跃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5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仓储业也在此大环境发展迅速。仓储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所以提高仓储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围绕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的现状、概念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到它的演变趋势。在一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仓储的作业环节特点,了解物流仓储的成本构成,进而分析物流仓储的内部收益、中间商销售收入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经济活动。 关键词:连锁超市;物流仓储;对策 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下,连锁店、超市这两种商业经营模式成为了我国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一份商业调查显示,我国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总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20%。同时,随照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优化,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农村连锁超市的需求也在逐年扩大,所以有必要提高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的利用率。 1.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现状分析 在中国,农村物流仓储刚刚起步,对于仓储的功能许多物流管理者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物流仓储的功能也很难被合理利用。调查显示:对于大部分的农村物流仓储,都存在仓库功能单一、设备陈旧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等问题。 1.1农村物流仓储的形成机理与特征分析 上个世纪末,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设施形成与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下,农村连锁超市的仓储规模也不断壮大。这些在农村的仓储属于农用地,但与同等地段扩张的城市土地具有相同的使用价值。 1.2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在这个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实现。物料主要通过传送带、吊车、机械手来移动和搬运,用货物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储存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接卸存储设、螺旋机械制动等设备来完成运行,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 第二阶段:自动化仓储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 2.农村物流仓储的现状分析 2.1 监督和管理不到位 农村物流仓储的监督和管理的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物流公司的经济效益,监督和管理的体制不完善,将造成资金的浪费。“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和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就要加大该方面的投入,监督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节约资金,避免造成浪费,现代“仓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仓库管理”,而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 的仓储,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仓储。鉴于这样的定义,目前的监管体系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的仓储物流的需要。 2.2 供给策略不够科学 对于农村物流仓储业来说,没有建立健全供给中心,对于供给策略的制定缺乏科学性,有些商品集散中心离物流公司的路途比较遥远,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建立一个物流配送中心显得势在必行。另外,物流系统效率低下也是制约物流公司发展的一大因素,物流系统通常都在尚未完善的时候进行运作,效率低下时常困扰着物流公司的管理层,对于这一现状如果不能妥善改善,将制约农村物流仓储业的发展。 2.3仓库功能效率低下 对于农村仓储业来说,大部分物流企业都运用传统的模式进行管理,转变管理方式很重要。老旧的管理模式只把仓库当做储存商品的地方,找起货物来非常麻烦;这样就导致仓库功能和效率低下;而管理仓库的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一些货物不是很熟悉,有一部分的仓库管理人员得过且过,没有意识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也是仓库功能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超市工作人员对分拣、配货、包装、加工、配送功能根本就一知半解,无法提高仓库功能和效率,直接使超市的经营效率。 2.4政府没有进行干预 对农村仓储业来说,虽然如今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但是缺少政府干预,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很容易迷失方向,政府在物流公司选址、经营等方面并未给出指导意见。政府的调控对超市――特别是中小型超市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但中小超市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有些超市还认为政府的调控会阻碍超市的发展,从而采取抵制的态度。另外,挑选超市的地址一直是超市比较头疼的问题,如果所占土地是本地居民所有,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很多超市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没有寻求政府干预,从而使得矛盾升级;没有政府的调控和干预,造成中小型超市的发展滞缓。现在早已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但并不是说中小型超市并不需要政府的调控和干预,适当的.调控措施可以使企业往良性发展的道路上前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许多超市都是自行解决,既没有寻求政府的干预和支持,又不能妥善处理与居民的矛盾,这样就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比如超市的经营策略得不到有效实施等等。 3. 农村物流仓储问题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3.1加强监管措施 3.1.1改善物流仓储管理体制 对现行的仓储物流管理体制进行改善,建设统一的连锁超市仓储市场体系。首先应该从连锁超市组织上提高仓储管理的重要性,以保障仓储管理的有效进行,实现仓储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对于仓储的基本设施建设,要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放在首位,减少人工劳动力的投入。对于仓储地址的选择,要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减少资金不必要的浪费,如果农村连锁超市分店不按要求统一规划,则不发放仓储建设资金。 3.1.2加强对管理人才的投入 要实现仓储物流监管措施的提升,必须要依靠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专业化的团队制定管理措施,从而更快更好的实现仓储管理的有效性。在中国进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想要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尤其看重对中国市场人才的引入,因此作为国内农村连锁超市,更应该主动招揽专业人才,为占领农村市场打造专业团队。 3.2 实施有效的供给策略 3.2.1 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心建设 纵观国内农村连锁超市仓储物流的发展,大部分企业都是最近才开始重视农村市场。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在农村市场抢的先机,就必须加快农村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以后的快速发展做好铺垫。农村人口较城市而言相对分散,离商品集散地路程比较远且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货物的运输主要靠小货车及其他载货量较小的交通工具,因此也造成运输成本的增加,所以建设农村超市物流仓储的基础设施是关键。首先应该从根本出发,扩大连锁超市和农村市场的配送率,提高商品的质量。同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农村销售终端,扩大主渠道的进货条件。其次,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上,超市连锁企业应该给予资金支持,统一建设标准。 3.2.2 提高物流系统效率 物流系统的效率关系到超市货物供给的及时和准确性,也关系到超市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超市的管理者需要结合超市的现状,选择合理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降低物流仓储成本,提升物流配给效率。超市的物流管理部门应当纵观全局,直接负责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运营,成为物流系统优化的主要引导者。同时,物流仓储效率的提高还要结合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实现多部门的联动,才能更好的实现超市物流系统的流畅性和高效性。 3.3 完善仓库功能的多元化 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下,传统的仓库管理指标已经无法衡量仓储企业的优劣,所以需要制定新的仓库管理标准。新标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适应市场的变化;适合少批量、多品种、短周期商品;能够为客户提供深层次服务。注重仓库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使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被管理者了解,便于管理者制定措施。同时大力提升仓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使仓库的装卸及 收、发、管操作简单化,并且在仓库的功能性上,除了传统的储存、保管功能外,还应该包括:分拣、配货、包装、加工、配送功能。 3.4争取政府扶持措施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涉及到许多项目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完成。在物流仓储的地址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的考虑,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下,将地址选在交通方便的空旷地带,但在装卸货物的时候不能影响到当地的交通状况,以免引起当地百姓的埋怨。对于修建仓库占用百姓土地的问题,应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下,积极同百姓沟通,满足双方的要求,并给予相应的赔偿。这样的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仓储才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争取到更长远的利益。 4.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面临全面开放的销售市场,中国市场即将成为国际商业竞争的战略要地,所以率先对农村物流仓储的建设能够得到更多机遇。虽然目前我国物流仓储存在许多问题,但能够立足于自身的优势,逐步完善农村连锁仓储物流的功能、提高仓储的效率、降低物流管理成本,便能为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带来更大利润。(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中鼎.加快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50-54. [2]陈丽清.连锁超市拓展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J]. 商业经济,,(1). [3]时长洪.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运营策略思考[J]. 商场现代化,,(3). [4]普洛斯中国.中国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发展现状[J].物流工程管理,,30(10):15-21 [5]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6]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6

摘要:目前,我国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依托特色资源和高新技术发展特色经济,必然成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对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枝江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三地特色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特色经济产业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 农村地区 经济产业

一、现状分析

(一)相关政策和概念解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鉴于此,探索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也是全中国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之一。

所谓“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是指以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为整体研究对象,以明确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作为推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的好坏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这些地区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的目标。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加快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特色经济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步伐,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枝江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地区特色经济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1、政策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上三个地区处于中部崛起与西部大开发的结合部,县域贫困程度较深。根据这一情况,湖北省制定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对这一地区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2、自然资源丰富

这些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6.5℃,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植被茂盛,农林牧副渔的发展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清江河从此流经,在提供丰富水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美丽无比的自然景观。

3、人文资源优势明显

作为传统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这些地区的民族文化一直得以保存与发展。无论是巴山舞还是布鞋,都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一代又一代的民众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不断赋予民族文化新的活力。

4、地理位置优越

这三个地区自古以来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为川鄂咽喉,而今西部开发三大通道(高速公路、铁路、天然气管道)与318国道东西向并行过境,四通八达。处于武汉---重庆和宜昌---柳州两轴线的交汇点上,为武陵山区东北门户,产品销售便捷,外在市场广阔。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美食业

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经过时间之火的慢炖,中华美食已经散发出浓郁的味道,刺激了全世界人的味蕾。除了汉民族那几大菜系之外,少数民族的美食也渐渐推向了全世界。但因为原材料、制作工艺等的限制,对外推广的速度比较慢。所以,要加快美食原料代替,以及改进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以期获得民族是平的一次上升。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食品要在新世纪焕发生机与活力就必须进行创新与发展。恩施,枝江,长阳三地在对外的交流中,要广泛的吸收其他主流菜系的优点,发扬自己特色菜中的亮点,并且要集中智慧改进特色食品的制作工艺,使美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做出来。提升他们与其他美食的竞争力。只有这样,这些地区的美食才能走出去,走进各大城市的市场,走向主流社会,走进亿万消费者的视野。实现恩施,枝江,长阳三地民族食品产业的一次腾飞,增加当地人的收入。

(二)民族服饰业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民族服饰款式多种多样,但为今人采用的却寥寥无几。月华裙、凤尾裙都是精美、别致的裙装,但因其长度、款式等原因,无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因此,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出发点,根据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节奏,对传统民族服饰进行“扬弃”,将“东方风格”和“西方裁剪”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发展民族服饰业的关键。

恩施,枝江,长阳三地在探索传统服饰与现代生活服装的有机结合时,必须坚定地推出具有民族风格的时代生活装,推出土家族的生活装、礼仪装、工作装、休闲装、劳动装、婚纱装等,以适应在不同场合穿用,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发展各民族不同时令、不同场合的着装,对于把握好民族与时尚的关系,使民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审美追求相结合,使民族服饰与主流社会相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如此才能创造出现代民族生活装,使土家族族服饰走向市场,走出恩施、枝江和长阳,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赞美,成为亮丽的旅游商品。这有利于继承和保护民族服饰文化,培植民族服装产业化的新发展,也有利于将民族服饰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丰厚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业优势和产业优势,并努力实现民族服装服饰产业规模化,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从而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

(三)特色农业

中央政府和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三农”工作,营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业的氛围,以城乡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启了支持农业、扶持农村的新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但是,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需进一步深化,涉农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二是农业结构不够合理,还需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三是农业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社会化服务规模不够大,不能适应推进农业服务产业化的要求;四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队伍力量和推广经费不足;五是农业生产的整体科技含量低,农副产品初加工发展及推广力度不够,农民增收领域需进一步拓宽;六是各级政府对农业扶持和引导力度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在此机遇与困难并存之际,只有对农业发展进行调整,大力大展特色农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四)旅游业

区域差异是特色产业形成的前提。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区域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独具市场竞争优势的民族特色旅游业,才能实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初步了解一下现阶段长阳、恩施等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前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旅游业资源条件及现状的分析,我们设想出以下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1、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效衔接,建立大旅游产业体系

只有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效衔接,才能充分发挥当地的旅游资源,增强当地旅游业生命力,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根据长阳、恩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可加强旅游业与农业的联系,开发土家茶文化生态旅游。

2、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开发与旅游业的融合,创建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的经济发展新模式相结合是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下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胡延松.山区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10(10).2.熊正贤,杨艳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民族学刊,2011.3.张颖,《长阳土家族巴山舞深层开发的思考》,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6);

邹平县农村发展现状分析及思考 篇7

一、农村基本情况及现状

2 0 1 2年全县共有8 5 8个村委会, 自来水收益村数及通汽车、电话村数分别为7 7 9个、8 5 8个、8 5 8个。2 0 1 2年全县乡村总户数为1 7 8 4 1 6户, 乡村总人口为6 2 1 6 8 7人。从乡村人口与乡村从业人员看:2 0 1 2年全县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4 1 0 8 9 9人, 乡村从业人员为3 8 5 8 0 5人, 按产业划分, 农业从业人员为8 7 1 4 6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 2.5 9%;非农业从业人员为2 9 8 6 5 9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 7.4 1%。从图1可以看出农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已经低于3 0%且逐年下降, 从事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人数和比重继续上升, 劳动就业面不断拓展, 农民家庭经营的多元化格局越来越明显。 (见图1)

(一) 农业及设施农业生产情况

2 0 1 2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 7 9.2 2万亩,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 6 4.3万亩, 油料作物面积0.7 2万亩, 棉花种植面积4.1 1万亩, 种植蔬菜及瓜类9.0 3万亩, 其他农作物面积1.0 6万亩。同时随着“一村一品”的发展, 邹平县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截止到2 0 1 2年底, 全县蔬菜设施农业数为9 6 4 5个, 其中当年新建1 3 5 8个智能温室1 5个, 日光温室2 2 2个, 塑料大棚1 9 0 3个, 中小拱棚7 1 8 0个;花卉设施农业数为1 1 9个, 其中当年新建1 1 3个;苗木设施农业数为1 8 9个, 其中当年新建1 8 7个;林果设施农业数为2 3个, 其中当年新建5个;食用菌设施农业数为5 4 2个, 其中当年新建1 2 5个;其他作物设施农业数为4 5个。

(二) 农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 0 1 2年全县8 5 8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汽车、有线电视和宽带, 其中通自来水的村7 7 9个, 较上年增加2个;垃圾集中处理的村7 4 3个, 较上年增长2 7.8 8%;全县农村共有中小学校4 3个, 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1 4所。有村卫生室3 2 1个, 较上年增长7%;农村个体工商户8 0 9 4户, 较上年增长1 8.7 8%。

(三) 农村家庭居民收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 0 1 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 1 6 9 3元, 比上年增长1 4.3%,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 2.1%。其中, 人均工资性收入6 3 7 0元, 增长1 3.0%;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4 3 2 1元, 增长2 8.6%;人均财产性纯收入3 8 2元减少2 8.3%;人均转移性纯收入6 2 0元, 减少1 1.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 0 1 2 3元, 增长7.5%。其中, 食品支出3 3 9 1元, 增长1 5.2%,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 3.5%。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 9平方米, 增加4平方米。 (见图2)

(四) 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状况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着农户的生活状况。调查显示:2 0 1 2年邹平县农村家庭洗衣机拥有率为8 5台/百户;电冰箱拥有率为1 0 4台/百户;空调器拥有率为6 8台/百户;抽油烟机拥有率为1 5台/百户;微波炉拥有率为8台/百户;热水器拥有率为6 5台/百户;电动自行车拥有率为1 3 4辆/百户;汽车 (生活用) 拥有率2 4辆/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率为1 3 0台/百户, 家用计算机拥有率为4 0台/百户;照相机拥有率为1 0架/百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 1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 1 3部/百户。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偏低

近年来, 邹平县农村一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 留守在家中从事耕种的农户大多为老幼妇孺, 这些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大多数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差。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耕近不耕远, 种好不种差”的现象相当普遍, 无形中降低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二)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发展现代农业, 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 而目前大部分农户没有过多的储蓄存款, 因此在发展农业过程中, 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在农村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部门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 受金融部门政策限制, 大部分农户很难获取贷款, 压抑了群众贷款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三)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农村税费改革后, 村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劳资, 严格实行“一事一议”。这样以来, 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税费改革与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认识上就产生了偏差。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加强对群众的全方位教育

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快慢的关键;加强知识培训。组织群众参加学习、拓宽视野, 使他们不断接受新信息、新思维、新事物, 增长见识, 增强素质。

(二) 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坚持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 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龙头企业, 扶持发展各类专业性农民合作组织。二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区域布局、壮大规模、提升特色”的思路, 突出抓好粮油、畜牧、苗木花卉等八大产业体系建设, 大力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群体, 规范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三是大力发展农村配套产业。着力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相关联的配套产业, 建立与农业发展相适应、与工业化城镇相配套的新型农村产业体系。四是积极发展农村流通业。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 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流通中介组织等市场流通主体。以实施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 以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 建立农村新型经济服务体系。

(三) 采取多种形式破解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问题

一是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譬如, 对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实行“谁建设、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 调动农民和各界人士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创新“一事一议”制度的实现形式。三是正确理解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与加重农民负担的关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是属于生产性投入范畴, 受益的主体是农民群众。而加重农民负担的根源是一些不合理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 绝不是因为组织农民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只要建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之上, 就能切实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只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有利于农民受益, 农民自觉地投入, 作为政府部门就应当给予支持、鼓励。

参考文献

[1]吴跃华.2 0 1 2年金湖县农村居民收支新特点.中国统计.2013 (4)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发展困境 对策分析

一、我国农村金融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两种。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政策银行、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具体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等六类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泛指不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一切民间金融活动,主要是指通过非政府监管渠道,利用非标准化的金融工具,为农村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资金融通服务的形式及其活动,主要形式有自由借贷,银背、私人钱庄、合会、民间集资、民间商业信用、典当行等。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非正规金融机构异常活跃,这反映出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未能满足农村对资金的需求。

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银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户贷款只有2.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5.1%。从贷款种类上看,农业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近5%。截至2012年,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依然高达1876个。但发展的滞后也意味着这里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开发。有研究指出,农村金融市场极为广阔,覆盖7.5亿农村人口和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地域涉及4万个乡镇和大约40万个村。2007年至2008年间,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总资产实际增长率为21%,是除了政策性银行之外的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实际增长率最高的。未来几年,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下,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创业和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将喷发出更大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农村金融发展困境

1、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我国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位导致了大量农村资金流出。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农村信用合作社处于自身财务状况的考虑也是多存少贷,国有商业银行商业贷款权限不断上收,农村基层商业银行基本成为吸收存款的机构。数据显示,每年从正规渠道从农村吸走的资金在3000亿元以上。全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为69.02%,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6.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近12%。

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大批撤并了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广大农村地区只剩下正规农业银行保留县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大弱化。为“三农”政策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建设没有跟上,造成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农民接受金融服务困难。邮政储蓄开展的小额贷款业务,规模较小,难以发展。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得不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存在不规范、风险高、纠纷多等诸多隐患,不仅加重了农户及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更加重了他们的经营风险。

3、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结算体系落后。

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电子化、票据化基础设施研发和建设不足,覆盖的地域范围小,便捷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三农”服务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对于农村金融发展困境的对策

1.加强有效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

为建立多样化、有序分层的农村金融体系,有必要创新监管模式,实施中央和地方的分级监管。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仍由银监会负责。并要适当放松金融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赋予地方政府部分监管权,如对信用社的监察审计职责、保证债权法律主体,承担部分防范和化解信用社风险的责任,特别是要规定在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时地方政府应承担的救助比例;通过立法使非正规金融机构走向法制化,并将其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

2. 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格体系格局

一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期分批逐步建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加大对农村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向农户提供小额农户贷款、种养业贷款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贷款,增加农村助学和消费信贷的投入。二是加快政策性银行改革,完善政策性银行运行机制。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发挥好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专项贷款职能。三是加快农业银行改革,加大对农村的市场化支持力度。通过国家注资和重组,把农行整体改造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3. 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

一是要通过农村公共财政直接投资以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二是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居民生活补助和救助、基础的生产生活设施和文化教育支出,还包括农户个体生产及合作组织的补助,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只有公共财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金融才能正常进行。同时还要要建立政策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国家应整合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区分国家必需的财政投入和国家予以补偿的财政投入。向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提供贴息资金和呆账损失的弥补,用少量的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经济,满足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

4.政府加强政策的扶持作用

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对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继续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增加可运用资金,提高信贷支农投放实力同时,应择机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

发挥财税政策作用。鉴于农业贷款的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收益特点,通过对发放农业贷款、农村保险的机构或贷款(投保)对象,提供财政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合理补偿,提高风险覆盖能力,逐步使农村成为商业可持续领域,增强“三农”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在一定期限内,继续保持减免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所得税政策,缓解高成本压力,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俊等.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2]关秀文.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政策思考[J].《西南金融》,2011(5).

[3]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C],《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

作者姓名:张清然

收刊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上一篇:师徒结对导师小结下一篇:2010年第一届“赛特杯”高尔夫邀请赛媒介计划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