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价值的散文随笔

2024-04-17

生命的价值的散文随笔(共15篇)

生命的价值的散文随笔 篇1

张晓风说:“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在,是源于生命的存在,是对生命的体验,是生命价值的表现。

我们被赋予的最美好的礼物,即生命。生命的存在,构成了“我在”的基础。因为这种存在,我们才有可能去感受,去触摸,去表达,去生活。细胞的多少次分裂,基因的多少次重组,才造就了我――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所以,感激这样的“我在”,感激上天赠予我们生命,把每一天的清晨都当成一件礼物,珍惜我的存在,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我在”令世界更美好。

瞳孔,倒映世间流光;指尖,触摸生活的律动;耳畔,停泊声之千帆。我在,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古人将对生活的体验,幻化为色彩的名字,于是,“黛”“彤”“墨”……一个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名从色彩中流出,蕴含着“我在”的美好与诗意。生命中的`体验,是你吸入的一缕悠然花香,是倒映在你眼中天空的蔚蓝,是滑入你耳中的清越琴声,是指尖触摸到树干的纹路,是置身于水中时感受到的柔滑的抚摸。世界何其壮丽,生命何其美妙!我们的人生太短,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便是在“我在”的岁月中,尽力去体验生活的美好,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开始的第一天,也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天。看看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的笑脸,抬头望望天空,云彩的流动组合转瞬即逝,同样的景色不会再次出现。不要为生命的缺席找理由,因为我在,就是为了体验生命中独一无二的美好。

生命的价值,体现在“我在”的守候。你可以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泊,也可以选择“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潇洒;你可以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壮志,也可以选择“悠然见南山”的安宁。但无论怎样,请你记住“我在”的意义,记住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价值。无论何时,都应保留一份对平庸的反叛,对高尚的追求。淡泊名利也好,追求荣华富贵也罢,都应为自己的生命、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让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不同,这就是“我在”的价值。

感激我在,珍惜生命的礼物;体验我在,触摸生命的美好;珍惜我在,让生命的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生命的价值的散文随笔 篇2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情”的可贵

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真理的……,这些文字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面对蕴涵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正是表现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同学。在歌颂伟大父爱的同时,我们更深一层地看到了,正是因为爱和信念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儿子和他的同伴,14条鲜活的生命在挖掘了38小时后终于获救。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孩子能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学生纷纷发言:是他顽强的毅力, 是父亲给予他希望……。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 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来。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借机我又让学生说说在汶川大地震中同样感人的事,进一步让我和学生一起感悟大爱无私的人间真情。就这样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情”的可贵,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亲人、朋友中的重要性,从而重生、乐生。

二、让学生在“生成”中学会珍爱生命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课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思维,不同的生命阅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恰恰是我们应该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一位语文老师在将要结束课文《生命》一课时,突然受一位学生所提问题的启发,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说话题目,要求每位学生为自己写一篇悼词:假设自己死了,然后再用悼词的形式,追忆一生。在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传统文化影响下,老师课堂上这一史无前例的“生成”看似很冒险,实则最有效地做到了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体验,感悟人生的不易和生命的珍贵。从根本上让学生体味并意识到生命对于自身、对于家人和朋友、对于社会具有的意义,从而真正学会珍爱生命。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破冰的时候,我让学生高高举起拳头然后反复重重地落在桌子上,学生没来几下就觉得受不了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象血肉之躯从高空重重地砸在极冷极硬的冰上的感觉,学生都说太残忍了,老天鹅这位破冰勇士太伟大了,一个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但是却能够迸发出多么耀眼的火花,生命值得尊重。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七时,我组织了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庆幸,都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好好地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外,我让学生读贝多芬,读张海迪,读海伦·凯勒,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身处逆境、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珍爱。

四、改进评价机制,让生命教育实现最佳效果

在教学中,长期受到批评或不被认可的学生,往往表现冷漠,攻击性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叙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灰心垂气和郁郁不乐……”这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吝啬表扬,要采用多元评价及发展性评价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肯定学生的长处,即使学生在学习上落在后面,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你就总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等来鼓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中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还能进步的人!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因此在我们教师努力的构建生命课堂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伪生命”课堂说“不”。我们应该警惕打着“学生主体性”的旗号,弱化教师应尽的责任;打着“尊重学生个性”的旗号,放弃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打着“快乐教学”的旗号,逃逸“双基”的学习;打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旗号,进行“作秀”式的表演;打着“探究”的旗号,盲目探究。语文生命课堂教学是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各得其所、各显其能,以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生命的价值的散文随笔 篇3

13年后,“味之都”已经成为上海人耳熟能详的中式快餐的著名品牌,“鼎中鼎澳门豆捞”更以后来居上之势开宗立派,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餐饮市场里,功成名就的齐大伟正以他满怀豪情的状态迎接下一个新的挑战。

而“超越麦当劳”——他当初的豪迈之语,也正从梦想不断地逼近现实……

成功的首要密码是坚持

荷兰豆炒腊肉、麻辣豆腐、宫保鸡丁……这些菜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摆满了眼前的方桌,真可谓“快餐速度”。如果不是因为齐大伟事先已有了“剧透”,你很难相信这几个色面、口味纯正道地的家常菜,是“机器人”炒出来的。

去年世博会以后,“机器人炒菜”被引入“味之都”餐厅,事先由工作人员按标准配料,顾客下单后只需启动操作程序,几分钟内一个成品菜就能出锅,再装盘上菜。“现在引进这样一台炒菜机器人的成本在20万元左右,虽然贵了一些,但是只要假以时日扩大规模,它的成本就能够降下来,如果成本降低到5万,就可以全面实现工业化操作。”

让中式快餐实现工业化操作,这是齐大伟多年以来坚持的一个理念。在他看来,中华饮食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八大菜系不说,即便馄饨、面条、油条、豆浆,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忠诚度极高的受众。只是,中国菜在烹制的过程中个性化程度太高,同样一道菜,如果换一个厨师,烧出来的味道肯定不同——中餐的这种魅力,也成为了发展中式快餐的一道障碍。

缺乏统一的产品标准,这几乎是近一二十年中式快餐连锁店面临的共同问题。一个个新品牌闪亮登场,又迅速地黯淡下去,几乎成为逃不脱的宿命。此前,齐大伟曾用一句话概括了中式快餐的窘境——洋快餐说到底是一种工业化时代的食品,而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中式快餐文化在快餐业的起跑线上就已经先输了。

“真功夫”现在也是国内一个比较著名的中式快餐,它很巧妙地避过“熘、炒”,而代以“蒸、炖”这类更容易控制操作过程的烹饪方法。然而,这样做虽然实现了标准化,但是对偏好炒菜的人来说,难免有些失落感。而“味之都”在这些年里,则一直没有抛弃如何将炒菜标准化的理想——没有炒菜势必失去中餐的精髓!

既要保持中餐的精髓,又要能够实现标准化操作——面对这个两难的问题,这些年来齐大伟没少下功夫,他持续不断地给“味之都”的生产和管理注入全新的理念:全面、严格的标准化。在他的要求下,“味之都”对每台机器、每道流程、每个细节都用心研究以达到标准化、系统化。目前,“味之都”的100多家连锁店正在按照统一的标准,不断的加以完善。

对于标准化的坚持,是齐大伟这些年来成功的一大要素。应该说,在他的个性中,从来不缺乏策划创意,他甚至应该属于那种思维跳跃性极强的人,让具有这样一种个性的人十余年坚持执著于某一领域真的很有挑战,但齐大伟就是坚持下来了,以那种“大巧若拙”的心态,坚持对标准化的追求,这才使得他的齐鼎餐饮集团能够从中式快餐行业脱颖而出,最终走向成功,走向未来。

生命的价值取决于你赋予自己的终极使命

这些年来,作为成功人士、商业奇才,齐大伟不断地被一些机构请去讲课,组织者希望让他透露一些商业成功的密码。在电视节目中、在MBA的讲堂上,齐大伟说得最多的,还是“坚持”两个字。由“味之都”到“鼎中鼎豆捞”,齐大伟经常说:美食要把她当做艺术作品来做,你就会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中国,房地产、金融这些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些行业中,一个稍具规模的企业每年销售额动辄数十亿、上百亿,而餐饮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餐饮企业如果能做出三五个亿的年销售额,就可以进入国内五十强了。产业特性决定了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行业。

对于这一点,齐大伟看得比谁都明白,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坚持,为什么不转向更容易赚钱的金融、地产?每当有人问起这类问题,齐大伟的答案是:因为中国缺少属于自己本土的餐饮品牌,所以应聚焦本行业全力打造民族品牌。

“当年喊出超越麦当劳时,我是为了断掉自己的退路。这个愿景也是本行业同仁们的心声。”

齐大伟说,当年喊出“超越麦当劳”时,还仅仅是把麦当劳作为自己企业发展的标杆,作为自己超越的目标。十几年下来,他发觉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行业,“超越麦当劳”,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目标,除了商业利益以外,更多了一些社会责任感。

齐大伟简单地算了一笔账:开一家中等规模的饭店,最起码也要招三五十个服务员,1000家就是三五万,如果按照连锁的方式扩展到2000家甚至3000家呢?仅从员工数量这个角度讲,这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啊!

虽然餐饮是公认的朝阳产业,而中国餐饮业的现状,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与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现状相比,其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吃饭问题后,餐饮就逐渐上升为满足人们对于营养、时间、品位的需求,成为与现代生活方方面面具有关联作用的重要因素。”——简单地讲,无论对于一个有着辉煌灿烂的美食文化的传统中国,还是对于一个正在奔跑着发展的现代中国,中国餐饮服务业的现状都无法与之匹配。

如果说“麦当劳”是发达国家餐饮服务的一种图腾和文化符号,那么齐大伟现在想的,就是要创造能够超越它的中式快餐的图腾和符号——“大格局才能有大胸怀。老是在算计着多开几家店,多挣几个钱,那没啥大出息!”

毫无疑问齐大伟是一个拥有使命感的人,他不无幽默的说:什么叫拥有使命感?就是为了使命连命都可以使出来。

把梦想传播给更多的人

也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驱策下,齐大伟这几年的经营动作堪称大开大阖。几年前,他曾尝试寻求一个便于掌控、在复制过程中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容易走样的项目,这就是他目前正在倾力打造的另一个品牌:“鼎中鼎澳门豆捞”。

豆捞,这种原来盛行于东南亚的时尚火锅,现在也成了中国南北方食客追捧的消费模式。齐大伟觉得,豆捞店更适合成为他的复制平台,因为跟其他的中餐品种相比,豆捞更容易实现标准化。只要把住统一配货这一关,就能从根本上保证豆捞的质量,因为豆捞毕竟不像其它菜品那样需要经过熘炒烹炸等制作程序。齐大伟曾经在三个月里一口气开了15家豆捞店,每家都食客盈门。

让生命充溢价值心情随笔 篇4

深沉的爱,有时太过寒暄。有时却欲演欲烈。

没有复解的亡灵。因为死去的无生复活。而失去的却被感叹息。

人,虽说如此。有时却让人同情。这同情。是在他人最无助的时候。给他(她)一个安慰。或对他(她)说:“全世界虽然不认识渺小的.你,但坚持就是力量。这坚持。足以让你从失望中站起。重新开始。重新生活。”

是啊!人不一定要经历那些轰轰烈烈的感情。才知道自己的价值。其实一个微笑,一声你好。就足以证实。你在人心中的力量。

虽说如此。但有一种爱是谁都不及已的。也无法轻易做到的。

那就是牺牲。为父母牺牲。为朋友牺牲。为人民牺牲。为国家民主利益牺牲。

这牺牲非同小可。不一定代表死。而是把你的所有精力及财富。贡献给国家。父母。朋友。及人民。

财富。不一定是钱财。这里指的是生活所需。及自我。虽说 “:你说父母所生,父母是大地所造。”

确实。人就这样相依相惜。命运,也这样由此所耀。

但——

彼此的我们却依旧充满实力。充满力量。

在这个没有人,认识的世界生活。

感悟生命的散文随笔 篇5

最近我与一些战友、同窗或者朋友聊天,这些既发富又发财的同窗、好友、战友很少陶醉于先富起来的成功之中,而是喜欢回忆历历往事,这也可能是人到一定时候的一个共性,走过一定人生路程后,总想回首一下往事,哪怕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哪怕是淡如凉水的往事,也都会认真的津津有味的回忆一番。

有人说“人生如戏”,其实一点也不假,人的一生就像在舞台上演戏,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扮演的都是主角,身边其他人都是配角,每个人都会想尽办法将自己的主角演好,这就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有人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是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得到了荣华富贵,鲜花与掌声;有的尝尽苦涩,受尽了苦难,到头来享尽荣华富贵的不一定寿终正寝,受尽苦难,平平淡淡的却能寿终正寝。在这个过程中,机遇与挑战、进与退、损与益、富于祸、智与愚、荣与辱、强与弱、刚与柔、难与易、有与无、生与死、胜与败,种种矛盾冲突交汇变换。人生要学会驾驭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人生的海洋里始终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向前航行。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梦醒来已到暮稀之年,不管你高贵与贫贱,来去赤条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有两种情况是无法选择的,一种是生,一种是死,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细想起来人生百年又如何,也不过区区数日,你来到世上得到了什么?享受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很难说得清楚。到头来两眼一闭,四大皆空。

但人性就是人性,一生下来就开始奋斗,为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奋斗,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甚至发动战争,但到头来都是一个去处。有的可能还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比如:诸子百家留下了不朽的学说,科学家给人留下了促进社会发展的结晶,就连双目失明的阿炳还给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一曲委婉凄楚的二泉映月,记录了人生坎坷,唱响了一曲生命之歌,不屈之歌。有的草木一生,无声无息的来,悄声无息的走,没留下任何东西。花开花落,春去春来,想我一生如茫茫人海中一颗不起眼的小草,走着自己的人生轨迹,追求着自己的向往,寻找着人生的精彩,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生命的自洁随笔散文 篇6

静默的思考,深刻的体验。真正的我是生活在梦想世界之中的。我通常用绝大部分精力来幻想、来推测,而用极少数的时光来应付日常生活。因此我漂漂浮浮、麻木、沉醉,只在某些个特殊的瞬间才可深刻体验生命的存在。

4月,第二个星期天,年迈的外婆随着一把大火的熄灭,成了鹰的赞歌,生命的故事。从此人们只能谈起她,而不能再遇见她。她成了真正的传说,抽离鲜活的身体,浮游到遗忘的年轮中。悲伤是什么?我不知道悲伤,我没有见证她离去的过程,我何以知道撕裂了的痛苦。深刻的悲伤是来自冬日的雷声,瞬间让某个心灵颤抖、抽搐。我没有在最后的时刻见证生命的枯干,我该如何延续悲伤带来的绵延愁绪。在我的生活流程里,四月,我就应该呆在学校里,外婆就应该活在远方。我们不能相互感知对方的气息,自然便不能感受到失去的痛。

可是在七月,我们就应该在实存的时空里感知相同的事物。

真正的悲伤来自于七月。真正的疼痛来自于那份不能共同参与了的生命历程。生与死把陪伴横切开来,“陪”的上一半与“伴”的上一半永远组不成某种有意义的抽象符号。要为自然立法的人类未能造出这个词来代表现实存物。而它们的下一半亦不具备此功能。如果是竖切那该多好,“陪”即“伴”,“伴”亦“陪”。相陪相伴,挥挥手,我再回来;一根拐杖,一个身影,您在等待,我们都还可以再见。一次次的离别都深深地铭刻在了那根拐杖上。拐杖落地的脆响,老少身影相随,摇摇晃晃穿过院子,接上庄道,停息在村口。老者扶杖远目相送,少者一步三回头,句句:“回吧!”,可死亡带走了一切。

来了,我从没有荞香的异乡归来;来了,我来参加一年中唯一剩下的庆典;来了,我带着茫茫然的心。有人说,我会觉得她还在;有人说,我会撕心裂肺;有人说……我只是思考,如果两个人的共同习惯,少了一个人的陪伴,另一个人怎样才能不悲伤地去完成这个习惯?

为了不让我们自己悲痛,世人都选择或戒掉这种习惯。可是我不能,世俗的规矩让我必须归去验证外婆的逝去,去实施只属于我了的义务。无人等待,无人相送!自己和影子相伴?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拐杖从外婆手中转到舅妈手中,急切的等待,村口的相送。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改变。舅妈用她细腻的温情扫去了血脉断裂分层的疼痛,天衣无缝的地弥补了死亡留下的空缺。不再年少的我,还未老去的她,我们在拐杖的见证下继续演绎广阔世界里的微尘离别。

一个细腻的思虑,让我未能完成痛苦的禁言。这个细腻的思虑让我遇见高贵的温情,高贵与高贵相遇,温情的气氲弥漫灵魂深处的裂缝,在欢乐的阳光下架起了彩虹。我,抑制不住地抬头仰望天空。

一封家书

敬爱的阿普阿埃

您们好!以往我们之间的交流都是靠“说”来实现的,从来没有进行过书面交流,原因有一下几个:

我用的书面文字是第二母语,而恰好您们都不会说这门语言,更别说能看懂文字了。而很惭愧的是,我会说自己的母语却不会写。鉴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从未给您们写过信,但是今天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相信您们也会喜欢它的。那就是,我用汉字写下我想要和您们说的事情,然后让博帮忙翻译给您们听。(谢谢阿发,我可爱的弟弟,卡莎莎!)

汉语里有句俗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很幸运,爷爷奶奶您们依然还能陪着我,还能给我讲述我所不知道的先祖历史;还能给我回顾一幕幕动人的迁徙史;还能面对面地向我传授族谱知识。为此,我常常打电话给做医生的姑母,也就是您们最小的孩子,向她表示感谢。说到孩子,我是您们心中常常牵挂的孩子,即便我已经成年。我是家中的老大,本应比其他孩子辛苦得多,但事实上因为您们的宠爱,得到的温暖和幸福绝不比其他弟弟妹妹们少,您们肯定还记得:

以前,没有搬家的时候,您们卧室的拐角处挂了一个黑色的皮包,里边有很多糖果。在那个没有零食的.童年岁月里,它们成了我最大的诱惑。从小我个子就长得慢,看着弟弟妹妹们狂飙的身高,我只能跟家里那只常吃蜈蚣,会啄人的公鸡比个儿。也因此很担心,有一天那只皮包会被挂到我拿不着的地方,但无论是我七岁、六岁、还是更小的时候,皮包总挂在我刚刚够得着的地方。每当我很馋的时候,总会偷偷溜进您们卧室,在黑暗中准确找到皮包,摸到糖果。记忆中似乎皮包里永远都有糖果,它们甜蜜了我整个缺乏物质的童年。可能您们不记得了,也许奶奶您还记得,说不定您还在暗中偷看过我偷糖果的样子。(阿发,你别笑,我能够想象您现在的表情)

还有那两只黑色的塑料桶,它们陪伴着我消磨了无数个没有玩伴的午后。当年的村庄,坐落在松林层层叠叠、日夜苍翠的山下。我们家背靠松林,面向原野。(估计阿发,你不记得了)站在院子里,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家。但这上百来户的人家中,只有两家是和我们同宗的。出于宗族的关系,我和宇常被其他小孩子排挤。阿吉是我唯一的玩伴,但他那时太小,每天的午后都要睡个长觉,在这无数孤独的午后,黑桶们就伴随着我穿过院子,路过木桥,到达泉眼;再跌跌撞撞,水花四溅地回到家里。每次都被母亲骂弄湿了衣裤,踩坏了鞋袜。但我不会理会,当时我很高兴我也能和别人一样有了一件可以每天“围着转”的东西。因为母亲和奶奶您不是围着一人高,窄瘦、窄瘦的酸菜木桶“转”,就是围着丰韵的、圆的钢制水桶“转”,亦或围着又宽又矮的白桦桶伺候猪儿们,在这些木桶边上转转,一天就过去了。我记得,在一个无聊的午后,我发现了早被奶奶您忽略了的黑桶,它们依偎在偷漏进来的阳光下,默默地向我招手。而很幸运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爷爷您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从姑姑们千里迢迢驮来的斑竹中挑了一枝,开始为我设计午后的小伙伴。墨绿的斑竹哗啦啦地在您的长刀下均匀地分开。您握着其中的一半,召唤我过去,在我的身上比量了又比量,说了句跟竹子无关的话:“不行,得多吃饭啊!”同时在比量好的地方削掉无用的部分,并在两端快接近末尾的地方横掘出两条系绳子的深沟,轻轻吹掉竹渣沫儿,顺手拽下脚边零星的竹叶,抹干净斑竹背上黑茸茸的毛毛,端详端详便满意地递给了我。我拿着光秃秃的扁担跑去缠着奶奶给它系上绳子、绳子上再挂上铁钩。从此那绿得发黑的扁担和七上八下的黑桶便挂在我肩上,穿行于寂静而明媚的午后,骑着时光的白驹,一路护送我,直到现在,继续在飞向未来。(阿发,你羡慕吧?)

平时在家的时候常和您们聊天,却从未聊如此细致的事情,但它们始终停留在我记忆之中,日夜明晰。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虽然小时候的伙伴并不多,但您们给我留下了许多快乐的记忆。虽然皮包早已不知去向,我现在也不缺糖果吃,人们也不再用扁担。但我还想听爷爷您讲土匪的故事,还想和奶奶一起看夕阳,还想和您们一起坐在火塘边,默默坐着感受彼此的生命,感受那神秘的血缘:我的过去在您们身上,您们的未来在我这里。(阿发,估计您翻译不出来了,翻译不出来就算了,谢谢你!在你哥哥和我不在家的时候,常陪阿普阿傲奶欤照顾阿普阿埃现在他们应该会想和你讲很多过去的故事,可能在这些故事中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生命的价值 篇7

我们今天的生活无比幸福, 可你看, 墙上那一个个脚印、地上那成堆的垃圾;公交车上, 老人站着, 小青年却坐着翘起二郎腿;儿童公园里的那一盆盆鲜花才一个晚上就枝折花落了;挑吃挑穿,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要星星就不敢摘月亮, 这是很多独生子女惯有的表现。看到这些, 我真想大声问“:你们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吗?你们知道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吗?”

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讲也许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但我想, 随手捡起地上一张废张、给老人让让座、帮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灾区捐出自己的零花钱、给生病的同学补补课、听从老师家人的教导……这些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他在世间活了多长时间, 在于他为别人奉献了多少。为别人奉献越多, 你的生命就越有价值。

人总是会死的, 没有不逝的生命, 可有的重如泰山, 有的轻若鸿毛。我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些有益的事, 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指导教师:李育虹)

生命的价值 篇8

远处的风看见火柴纤弱的生命,在顷刻间即将灰飞烟灭,感到十分惋惜,便疾速跑过来,一口气吹灭了燃烧的火苗,救了火柴。

熄灭的火柴被主人扔在地上,火柴抬头对风说:“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

风回答说:“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

火柴听后,叹息道:“唉,风婆婆,我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燃烧啊!可你却扼杀了我短暂生命的闪光点……”

是啊,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有生必有死,生死问题是人生最大的问题。一个人的生死观,将直接影响他一生的思想和行为,关系着他的成功和失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给出正确答案的问题。

有人嗜酒如命,纵欲无度,像烂泥鳅一样。醉生梦死,生命是宝贵的吗?这只是虚掷生命而已!

有人厌倦“红尘”,苦修“来生”,枯萎在黄卷青灯之下。“来生”何在?韶光已失!生命是宝贵的吗?可怜与愚昧而已。

有人为偶然的不幸,郁郁寡欢,失去了生命的欢乐。有人为了一时委屈,感到终生无望,而萌轻生之念。他们用一池水、一根绳结束了自己。生命是宝贵的吗?唉,这实在是对生命的践踏。

有人鬼迷心窍,利欲熏心,竟铤而走险,或杀人放火,或贪污受贿,成了社会的毒瘤和吸血鬼。他们被人民毫不怜惜地抛弃了。生命是宝贵的吗?这些不齿于人类中的败类,亵渎了宝贵的生命。

生命是宝贵的。一个人的生命究竟宝贵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在于,他活着的时候,可以挥手牵动万人心?是不是在于,他死了的时候,可以在人世间分占一小片黄土?

不!生命的可贵在于:通过追求精神的不死,通过为人们留下不朽的业绩,通过造福于人类,而得到永生!

感悟生命的散文随笔:九月的城 篇9

不为那时光交错, 而是在这初秋的晨风里,油然而生弥漫心间淡淡的喜悦。

我抬头,仰望那变幻的流云,思维好像停止了, 身休却欲乘风扶云直上九万里! 俯首,追寻着地铁沿线的列车, 一角红艳在绿树间高挑地飞扬! 那熟悉的颜色让我肃然而激动,挑动着心底的热血:我要在绿树间、在红旗下行走,行走在晨风里,行走在这九月的城里!

过去的日子,如水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没有声响,如脚下的一块块红砖,向前铺行。一道道红旗与彩旗线随路延伸,踏在这光影里,在蓦然间,看着路边一株嫩黄的野花,我凝然的感受到了她不太热烈的绽放。略显娇嫩的花叶,却传递着安静而坚定的力量。 这柔弱的花朵,给人生出小却极重的感觉!不经意间,让我明悟心的迸亮,照亮的不只是自己,还有更多的地方!

心之小,可承无限大,可承无限重!心有爱,才会有感动。大爱无声也无言,对生命的至诚的爱,爱在这个九月的城,在花草间、树木下、脚步中、微笑里…

有爱, 就能覆盖那些荒凉。有方向, 就会在爱的路上。在爱的世界里,我在这九月的城里,心里开满了三月的花!我在前行中把念想开成一树树的花,铺成一块块的砖,嫣然处,那是我在和时光对望,花香满心间!花的绽开,是因为心的喜悦!我的喜悦,是因为感动!在期盼中这念想在时光的河流里与我一同生长,长成沉甸甸的花藤,筑成有爱的城。

多日的匆匆里,我除了纷纷的忙碌外,又追寻了些什么?是从对生命的感动中收获了一点点的悟罢了,这念想与秋有染,与世界友善、与人亲和、与家相沫!

九月的城 ,有爱的人!

作者何伟

论价值、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 篇10

论价值、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

价值范畴来源于经济学.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人的价值是一般价值的延伸,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生命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核心问题.人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关键还在于自己.

作 者:蒋桂芳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3(4)分类号:B018关键词:价值 人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 篇11

生命是有限的,人生之途不过几十年的道路,我们无法无限延长它无法获得它的永存。但是我们可以追求美好,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几十年默默无闻的奉献可换得一种永恒。所以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本身,而在于奉献。只要有所奉献,不管长久,默默,还是瞬间发出灿烂的光华,,这样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还有的人虽生命不长久,但就在短暂的生命中,却闪现出灿烂的光芒,永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不也是他们生命的价值吗?可见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或如石桥长久的付出,或如彩虹展现瞬间的美好……只要你奉献。

奉献便是生命的永恒,奉献便是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的散文随笔 篇12

一、生命科技人文价值的历史反思

纵观生命科技发展的发展, 我们看到其有着厚重的社会背景。马克思认为:“科学是现代生命科技的伦理问题研究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20世纪中叶以来, 现代科技得到全方位迅猛发展。在这种背景下,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发展的第一要素, 科技实力实际上成了决定各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美国一位科学家所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科学领域在为人类谋福利和在基本知识的积累上有像目前生命科学那样的广阔前景”。[2]“基因工程、人体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成功实现了生命科学的三大突破, 预示出二十一世纪生物学革命和生命科学世纪的到来。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 科技的价值取向被定位于探索未知与求利, 从而人们不得不把思维的视角从科技认知与实用价值集中到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价值本身上来。

长期以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与科学技术一样,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 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 全取决于自己, 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 但它也能用于杀人。”[3]从本质上讲, 生命科技不断被人类所拓展、运用, 其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 其价值贯穿并体现着“关心人、爱护人, 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创造尽可能的良好条件”的人本主义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当然, 我们也应当看到, 生命科技的进步必然引发人们传统生命伦理的重构。人的存在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其它物体的“自为的存在”, 而自为的存在总是表现为主动的和积极的存在, 它要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己, 总是在变化, 没有停息。”[4]因此笔者认为, 生命科技的研究和运用的人文价值应是追求真与善的统一, 生命科技活动的好奇心必须服从责任心, 求真是手段, 求善才是生命科技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在碰撞中丰富内涵

生命科学的发展催生生命伦理内涵的不断丰富。爱因斯坦说:“单靠知识和技巧并不能使人类走向幸福和高尚的生活”, 因为, “关于真理的知识本身虽然是了不起的”, 但是, “它却很少能起指导作用, 它甚至不能证明向往这种真理知识的志向是正当的和有价值的”[5]。在人类新开辟的各种活动领域, 其各种关系的调整需要成了相应伦理产生的逻辑必然, 现代应用伦理学中的生命伦理学正是在这种历史逻辑下产生、发展, 并不断得到完善。我们可以说生命伦理的研究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于人类基因组计划、辅助生殖和克隆技术等的研究和实施, 需要做出理性的思考和道德判断而产生的。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使得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政府决策机构和公众汇聚于生命伦理学的研究领域, 共同探寻生命科学研究的规范措施和对策。

生命伦理强调的是生命的价值, 它认为, 人的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因此生命伦理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应包括:有利、尊重、公正和互助。生命伦理的价值精神首先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人的生命本身是珍贵的。二是任何一个享有生命的人, 他们的生命都是同等宝贵的, 都是应当受到尊重和珍视的。第三, 保存生命、尊重生命的原则, 在次序上是最优先的, 优先于所有其他的道德原则。生命价值的普遍性和优先权, 基本是人们的共识。目前, 对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的价值冲突存在不同的认识, 原因是当代生命科学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 在辅助生殖中的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代孕及克隆技术等方面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伦理道德难题。所以, 生命伦理在探讨生命的价值问题时, 着眼点不应仅仅放在对生命价值的方方面面进行最终论证上, 而应在维护人类共同幸福这一主导思想下, 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

三、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在和谐社会追求中融合

首先, 追求人文价值是生命科技发展的原动力。J.M.斯托登梅尔认为, “脱离了人文背景, 技术就不可能得到完整意义上的理解。人类社会并不是一个装有文化上中性的人造物的容器。那些设计、接受和维持技术的人的价值与世界观、聪明与愚蠢、倾向与既得利益都必将体现在技术的身上。”[6]马克思指出, 人性是人与其它动物区别的重要表征, 其包括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人不是固有的抽象物, 其根本属性是现实性上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在研究分析人性的需要时就应该用历史的、发展的思维, 在特定的时空中加以界定。因此, 对生命质量的关注达到了新的层次, 人们开始习惯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思考生命的伦理意义。在生命面前, 科技必须寻求更加人性化的发展方式, 必须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 必须警惕生命科技可能引发的对人性需要的扼杀。

其次, 生命科技的人文价值是社会文化完善的现实需要。人们对科学技术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 有一部分人试图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分离。其实, 科学首先是作为文化而存在的, 生命科技亦是如此。人在自然中生存, 人解释自然, 为自然寻找秩序, 为自己制定行为规范, 这就形成了文化。社会文化是对人性的反映, 人性方方面面的需要自然也会反映到文化中。“人之所以在其它生物面前有优先权是因为人是有道德行为、道德意识的主体, 是有自我意识的理性之人, 因而认为只有具有理性之人才谈得上拥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一种结果的完全道义上的生命权利。”[7]康德指出, 一个理性的存在者产生能自行选择目的的能力 (从而其在自由中) , 就是文化。因此, 至于人类种族, 我们有理由归于自然的最终目的的, 只能是文化……。可见, 人类文化的核心和生命力就是对人类价值的追求, 体现了典型的人文终极关怀。社会越发展, 社会文化越进步, 生命科技的人文价值也必将更加彰显。

再次, 在人文价值引领社会前行中实现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的和合。坚持生命科技研究为人类的生存、幸福和发展服务的宗旨, 坚持行善避恶、趋利避害、公正的恒久道义, 不但有利于促进生命科技的健康发展, 而且对和谐社会的重构, 促进生命科技与道德文化协调发展, 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指出, 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下去, 就要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 生命科技的研究本身对其成果的运用有直接导向作用, 在项目研究以前和过程中就应当有文化价值的正确导向。总之, 在生命科技发展中必然与自由的把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其中和谐与高质量的生命、生活是其基本表征。生命科技的运用应该为人服务, 生命伦理也是更好体现人文关怀, 而不是相反。正如学者沈铭贤在《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一书中指出:在当前经济长足发展, 人们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 我们应该同时举起两面旗帜———科学的旗帜和科学与人文交汇的旗帜, 不能只呼吸一种文化空气, 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良性互动。在科学技术成为强势文化的今天, 生命伦理学更必须对生命科学给予深刻仁爱社会文化的关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第575页。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第3卷) 》,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第174页。

[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第3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第56页。

[4]《西方哲学智慧》张志伟等主编,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0年10月1版, 2001.4二次印刷, 第107页。

[5]《生物医学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郭自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170页。

[6]John M.Staudenmaier, S.J:《Technology’s Storytellers:Reweaving the Human Fabric》, Cambridge, Mass:MIT Press, P.165。

生命的价值的散文随笔 篇13

杏林子在《生命生命》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句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我们要正西生命,不能让它白白流失。作者还举了飞蛾在绝境中奋力求生、没有阳光和泥土的香瓜子茁壮生长、作者静听自己的心跳三个例子。我读懂了生命是一种求生的欲望;生命是一种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生命是一种重大的责任。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为人民服务的雷锋,身残志不残的张海迪、海伦·凯勒,用微笑挽救生命的唐·里奇„„他们用生命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奇迹,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

生命,是求生,是力量,是责任,更是勇气!我们要向雷锋、海伦·凯勒、唐·里奇他们学习!向他们一样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的价值的散文随笔 篇14

真是神奇的叶子。我常这样想,出神地看着杯子里飘浮着的茶叶片儿,似有灵魂出窍的超脱感。自然万物皆有灵性,此话我深信着,只是对于茶叶的灵性,生命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真正触及到。

老家不是产茶区,村落周边有些零星的山场,方圆几十里地看不到成片连山的茶树。好在大自然并不吝啬对于生灵的恩赐,每到春暖花开日,总能看到母亲欣喜地采摘散落于田间地头的几棵茶树。小时候很少去想这事,原来一直以来喝着的红红的茶水,就出自母亲之手。记得有一次,母亲将采摘来的鲜茶叶摊放在家里,过了段时间,碧绿的叶子蔫了似的,然后,母亲就像过年前夕炒冻米一样,在锅里翻炒起来。一边翻炒,一边还喃喃自语,很不自信的样子。

像母亲这样的家庭主妇,基本上居家过日子的日常所需,凡能自制的便不会去买。茶叶便是。因为老家不产茶,曾经有山里人担着茶叶来挨家挨户售卖,满以为多少会卖出一些,却是失望而去。那时我才知道,村里人都像母亲这样,每在冬去春来之日,总是不声不响地从不知哪儿冒出来的零星茶树上“淘”回了一年所需的饮品。

后来到茶区工作后才知道,当年母亲自制的茶叶,简直粗犷得无法言说,制成的茶叶没有一点外形观瞻之美,观其色,长年敞开存放于一个竹制篓里,黑得像一团焦叶。与自己手中像工艺品一般的鲜嫩绿茶相比,老家的茶显然上不得台面。可转念一想,村里的家庭主妇们一定不会想到这一层,她们所想的,只是为了满足身体的某种需要,所制作的,只是作为日常繁重劳作中的陪伴,一种身体最基本、最强烈的需求。

记忆里,厨房里那只土陶大茶壶已不知有多少年了,外表落上厚厚一层未知的保护层,整个看起来黄中透黑,还泛着淡淡的黄。每天早上,母亲都将它灌得满当当的,随手放入一小撮黑呼呼的茶叶,似乎唯有如此,新的一天才算真正开始。小时候我不喝茶,打心眼里看不起茶篓里那一堆黑黢黢而又干瘪的叶子,还有那寡淡的味道,怎么着也不及甜丝丝的糖水那般诱人。让我费解的是,就是这样貌不惊人的一碗茶,却是父母亲那一代人离不了的东西。尤在夏日里,父亲劳作归来,身上像着了火似的,老远就能感受到一股浓烈的热气。进得门来,父亲必定急慌慌地钻进厨房,迫不及待地从碗柜里抽出一只蓝边大碗,扳起大茶壶的手柄顺势前倾,淡红的茶汤汩汩而出,漫及碗边戛然而止,端至嘴边仰头便饮,顿时喉结处响起“咕咚咕咚”之声,嘴角边来不及吞入的茶水漫过下巴,顺其颈项混入一身的汗水中。

一碗茶下肚,父亲方才长长吁一口气,仿佛半日来的焦燥暑气已然扫去。这种炎热中的清凉之感,唯有经历了暑热侵袭,方能体味到身体对于一碗凉茶的渴望。从长辈们的身影里看得出,祖祖辈辈的传承中,因为有茶的陪伴,才使得夏日耕作的艰辛尚不至于深重到无以为继,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一碗茶汤对于身体感官的慰藉,才更加坚定了通往明天的无限遐想。

生命离不开水,人类谨记着水是生命之源,然而自人类社会开启文明之旅,对于水的需求不再那么纯粹。自从有了第一片茶叶,先人的饮品便丰富了起来,人类的姿态便优雅起来,人们的身体便轻盈起来。一片叶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变得如此起伏跌宕起伏,由最先作为祭品到菜食,再到宫廷专供饮品,直到如今百姓日常所需,穿行流连于雅俗共赏之间,足以印证生命的丰富性。

作者:冯德利

实现语文教师的生命价值 篇15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育,语文教学,生命价值,人文关怀

教师如园丁,是祖国年轻花朵的培育者。教师的身上,肩负着培育祖国年轻一代的使命。三尺讲台、两袖清风,将教师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不得不去思索,自己究竟要如何将这份崇高、神圣的职业做到最好!以下是笔者关于如何实现语文教师生命价值的几点思考:

1 崇高的思想品德

于教师而言,崇高的思想品德是教育前行路上的必需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是我们教师需要呈现给学生的一种工作态度。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具备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但却可以要求自己赋予他们引导、指导,让他们在校园生活中乃至未来社会生活中,都能够以德服人。语文教师拥有崇高的思想品德,需做到以下三点:

1.1 热爱生活

语文教师想要将自己的课堂演绎得绘声绘色,就需要自身昂扬着一种对生活饱含热情的气息。这种气息,会影响身边的每个学生,让他们因受感染,而投奔到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情境中。因为教育,本该就是一场引领人类幸福的事业。

1.2 热爱工作

热爱工作,投入工作。真正做到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做到知己知彼,不遗余力地让自己和学生的世界一步一步靠近,做他们生活的向导,做他们心灵的倾听者。

1.3 热爱学生

人和人之间需要一份温暖的传递,更需要一份知心的沟通。关注学生的成长,将自己的温暖洒在学生身上,让他们知晓,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会是他们心灵深处可以依靠的港湾。知识的传递,固然重要,然而温暖的传递,更加不可或缺。教师引领学生成才,更应该成人。我们对待学生,要有亲人之间的关爱,也要有朋友之间的倾听,总而言之,教师要切实做到“师生一家亲”的工作态度。

2 渊博的文化知识

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师理应具备的素养。渊博的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养料,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那么想要将语文教学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就需要切实提升自身能力。丰富的文化修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语文,作为人类语言的工具,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做语文教师,只有杂取百家、知识储备丰厚,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2.1 多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常言道,好老师首先要备好课,那么如何备好课?笔者认为,单单凭借一本语文教科书,是无法备好课的。语文学科,本身就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我们拥有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将语文课堂塑造得有声有色。

多读书,要求教师不能将读书范围限制在语文学科之内,而应将读书范围扩展到其他学科,通过仔细的阅读书本将多个学科互相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其他学科的知识为语文教学服务。

2.2 读好书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好书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成长历程至关重要。书籍是推动语文教学进步的有效途径。一本书,可能就是一个教育者的一生思想汇聚,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故事,可以看到作者的思维,甚至还可以看到作者一生的轨迹。选择一本好书,就等于选择了一个好的模范对象。

语文教师的读书,应该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读书不仅为了给备课积累丰富的素材,更为了给自身增强养料。未来的知识社会,需要的是终身学习的人。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修为。

2.3 好读书

教师读书,绝不是口头说说,要付诸于实践中。珍惜读书的时间,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教师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注入无限的知识养料,丰富自身和提高自身,将读书纳入生活,成为一种必备的习惯。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习惯是成功开始的一半,当阅读变成一种习惯,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毕竟文化对我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这影响不一定在一朝一夕就达成,但是漫长的岁月里,定能将这读书的影响得以显现出来。

3 坚定的教育信念

教育,是教学和培养的共生体。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培养学生中,教师都应该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坚定的教育信念,能够促进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教师坚定的教育信念,包括“三心”。

3.1 热心

教师的热心,体现在关爱学生这方面。当然,教师除了尽心尽力的讲授一场好课,也要将学生的课后工作做好。这里所说的课后工作,是指教师要去了解学生当下阶段里学习的状态以及生活的状态。

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之前上课一直认真听讲,然而后期不知为何突然就转变为上课走神、分心,平时做作业也丢三落四,不能将作业全部完成。在这个时候,做教师的就要关注学生为何会有这种心理状况,了解到原因以后,从根本去治愈学生的状态,热心,不只包含对课堂教学的重视,更包含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两者兼备,才能更好的落实语文学科所具备的人文性关怀。

3.2 耐心

教师的耐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教会学生一道题、答好一张卷,从大的方面来说,则是用自己的耐心去浇灌学生的成长之路、成才之路。

我们不难发现,在平日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不能很好的领会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内容,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去耐心的讲解、指导,让不懂的学生懂,让懂的学生更懂,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堂要遵循的宗旨。

一个好的语文课堂,除了要求教师具备宽厚的文化素养,还要求教师有强大的耐心。学生彼此之间在学校里相处,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矛盾,那么这个时候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将学生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了解在心里。比如学生甲和学生乙吵架,我们就可以在真正的讲课开始之前,在课堂导入中加入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个故事自然要和学生团结友爱相处有关,并且鼓励学生握手言和。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碍于情面不愿意和好的局面,也让其他学生受到教育。

3.3 恒心

教师的恒心,贵在日常工作中的坚持。那么恒心从何处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相信我们的每个学生都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并且坚信我们所从事的语文教学是一项生机盎然的事业,它不仅培育年轻的一代,更培育我们自身,在每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发现自己、挖掘自己,更好地做好这个岗位职责。

遇到棘手的教学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查询资料、咨询比我们年长的或富有经验的老师,将问题解决。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加强自身对职业的热爱,对职业的这份坚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不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将我们教师的品格影响到学生身上。当我们自身对工作坚持不懈时,学生也会感受到这种工作心态,他们自然而然也会对自己的学业有所认识。

同时,我们也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带着这种信念去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积极向上乐观的面对工作中所遇到的一切。

4 健康的心理素质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革新,以及大众传媒等多方面影响,当下知识爆炸的社会中,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显得尤为重要。

4.1 教师昂扬向上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诗情画意的工作。之所以说诗情画意,是因为我们的语文学科,包含着世间万物,有描写祖国大好山河的文章,也有歌颂古往今来英雄的诗词,更有赞美亲情友情的温暖,所以我要说这项诗情画意的工作,需要我们满怀健康的心理素质。

语文教师,要永远怀揣着轻松愉快的工作心情,昂扬振奋的工作热情,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将语文课堂变得犹如春天花香一般,总能给学生清香扑鼻的感受,让教师给予学生的温暖洋溢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4.2 学生积极乐观

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够影响自身对工作的热情,也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教育的成败,也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甚至有时候还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我们需要承认,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性格差异以及心理素质差异,都会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积极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的学习心态。一个没有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无法引导自己的学生迈向更乐观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中。因此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够利于教学,也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

5 结语

人民教师是培养新生一代的主力军,我们有责任用双手托起学生们明天的太阳。我们语文教师,要具备人文精神,关怀每个学生的成长,用自己恒久不变的对教育的热情去温暖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真正实现教育的以人为本,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晓江著.生命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上一篇:园林建筑设计填空下一篇:稽查局局长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