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选文

2024-04-17

散文随笔选文(共10篇)

散文随笔选文 篇1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月是故乡明(节选)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

走月亮

吴然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啊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月光下,在坡头上那片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旁边就是它浇灌过的田地。在这片地里,我们种过油菜,种过蚕豆。我在豆田里找过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飞得好高。收了豆,栽上水稻,看,沉甸甸地,稻穗低垂着头。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中秋节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用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讲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的走着,走着。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散文随笔选文 篇2

顾黄初先生认为, 教科书中的文言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散文, 一类是韵文。散文, 遣词造句比较自由, 语意畅达, 不用韵, 更不讲究固定的格律;韵文, 讲究用韵, 讲究格律。文言诗歌就是韵文, 刘禹锡的《陋室铭》也属于韵文。要熟悉文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当然以阅读文言散文为主, 所以课本中选读的大多数是散文。笔者在这里主要分析的也是文言散文。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 各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新教科书有着相同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支柱, 又以不同的形式彰显自己的特色。本文采用在市场上应用较广的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 去解读新版语文教材中文言散文的选文。

一、文言散文的选文

早年梁启超在论及中学国文教学之“难”的时候, 曾专门说到精选范文之“难”:“综合中学语文文学之书, 自上古至于今日, 当不下三四万卷。欲于此三四万卷书中, 选其最适当者, 试问今日何人能具此伟大学力?”[2]文言散文虽然固定在相对静止的一段时空中, 但它本身承载的文与道有优劣之分。要精选文言散文则更是需要“伟大学力”的人士独具慧眼才能担此重任。根据百年来语文教材编写的经验, 文言散文的选文有一定的标准。这里主要找出两个版本文言选文相同篇目, 总结文言散文的选文标准, 以对教学者解读文言散文有所启示;两个版本的教材努力发现新的优秀文言散文, 将它们选入教材中作为新的学习资源, 在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的同时, 笔者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之处。

(一) 对文言散文选文的分析

1. 相同篇目较多

初中语文六册课文中, 苏教版选入的文言散文共有36篇;人教版选入40篇 (有的课文一课含两篇文言散文, 计入总数时以两篇算) 。经统计, 两个版本中的相同篇目较多, 共有23篇, 占两个版本的所有选文的43%左右。 (见表一) 。表一:苏教版和人教版选文比较

2. 继承性比较大

在所有的53篇文言散文中, 有28篇是在1960年以前的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篇目 (参见表一中划线的篇目) , 比例达到1/2以上。如果加上文言韵文、高中阶段的文言文, 我们会发现更多熟悉的经典篇目。同时, 这些经典篇目又几乎都是两个版本共有的篇目, 这说明两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文上具有基本相同的选文标准。

(二) 从选文分析看选文标准

为什么白话文在不断更替, 而文言文变化却很小呢?我想除了因为当时将文章选入教科书的编者确实是具有“伟大学力”的人 (如林纾、叶圣陶等) 外,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言文篇目本身符合教材的选文标准。笔者主要以表中的“相同篇目”为例总结文言散文选文的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 典型性

选文应重视传统名家名篇, 各个时代应有代表人物的代表名作出现。如先秦主要是哲理散文、历史散文兴起, 表中选文有《论语》《孟子》等为哲理散文的代表, 有《曹刿论战》为历史散文的代表;两汉时期, 史传散文成就辉煌, 选文中有《陈涉世家》为代表;唐宋时期, 选文中唐宋八大家的选文偏多;明清时期则有公安派的散文《满井游记》为代表。古人云:“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这些名家名作不仅是时代的代表, 更是文采、思想内容兼备的代表。

2. 丰富性

文体丰富, 有记叙体, 其中又可分为记事、记人、写景的文章, 如《幼时记趣》《五柳先生传》《小石潭记》《挑花源记》等等;有说明体, 如《活板》《核舟记》等等;有议论体, 如《马说》《〈孟子〉二章》等等。此外, 还有题材、思想内容丰富, 给予学生不同方面的思想熏陶, 如为政方面有《邹忌讽齐王纳谏》等;为人有《愚公移山》等;为学有《送东阳马生序》等。

3. 时代性

入选的文言散文, 在思想内容上应该有广泛性、时代性。虽为那时言, 那时事, 却有穿透古今的内在力量, 可以古文今用, 启发学生。如《马说》里讲到的人才问题, 便是每个时代应该予以关注的。可见, 苏教版和人教版在选文上的相通之处就在于选文标准的一致性, 同样具有代表性、丰富性和时代性, 可谓“文质兼美”。并且这些文章篇幅短小, 适合教学。

(三) 选文中存在的不足

1. 能力目标

初中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要达到什么目标?自语文独立设科的上百年来, 无论是“课程标准”, 还是“考试大纲”, 对文言文均提出了“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要求。但如何界定一篇文言文是否是“浅易”的, 从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呢?《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是如此解释的:这里所说的“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即使难度相同的古代诗文, 对于古代诗文素养不同的人来说, 也会有对所谓“浅易”程度的不同认识。因而这里的“浅易”应当理解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程度。[3]

2. 新增文章“浅易”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张秋玲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七~九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为例, 发表了《文言文“浅易”的语词特征研究———以百年来初中教科书中的文言选篇为研究对象》一文, 对三个版本的241篇文言材料中130825个字进行逐篇、逐句、逐字的分类编码、统计分析, 构建了界定一篇文言文“浅易”级别的21个语词指标参照值, 对文言文“浅易”的研究有了一个突破性的推进。她在三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 通过对38篇检验样本的新选文言文进行逐篇、逐句的分析统计, 并将每一个指标数据与研究所获得的参照值域作比照分析得出结论: (此处除去“四级可选用”的三篇语文版新选文言文)

一级非常浅易:《孙权劝学》《两小儿辩日》《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以虫治虫》《赵普》。

二级浅易:《山市》《咏雪》《梵天寺木塔》《黄鹤楼》《于园》《黔之驴》

三级比较浅易:《陈太丘与友期》《夸父逐日》《记承天寺夜游》

五级不宜选用:《隆中对》《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周公诫子》。

3. 提出建议

如果按这项统计学的研究成果的标准来看, 苏教版的新增篇目几乎都是符合“浅易”这项标准的, 然而人教版占了“五级不宜选用”篇目的三篇。这三篇文章集中在九年级下册, 并且是最后几篇。虽然顾黄初先生认为选文可以“在课文总体难度适度的大前提下, 不妨每册教科书插一两篇稍为艰深的课文。对这类课文, 不要求人人都能学到手, 允许他们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只要揣摩出阅读艰深文章的一些方法, 去对付课外阅读碰到的大量艰深的文章, 也就算达到目的了。”[4]但人教版在九年级下册集中编排三篇“五级不宜选用”的篇目, 一来老师忙着中考总复习, 可能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学这几篇文言文;二来临近中考, 很多学生都静不下心来学习艰深的文言散文。这些文章的教学效果、学生最后所达到的水平必定要打折扣了。那么, 人教版是否可以参考科学研究, 使所选文章更适合教学呢?

注释

1[1][2][4]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第79、78、108页。

初一昆虫记读书笔记选文 篇3

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它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简单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难怪鲁迅先生将《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作者法布尔用人性化的方式观察虫子,向我们展现了昆虫的生活。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生态系统中,昆虫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应当受到尊重。

读书之后,我对描写遂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曾经为了自己和后代们在这里单枪匹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看完这几句话以后,我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里人深沉的母爱所震撼了。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卫这个家。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许多母亲不也是如此吗?她们为了自己的儿女而操碎了心,在儿女长大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了,可是心中却仍然装满了沉甸甸的母爱,想要再做点什么。她们为儿女洗衣做饭,照顾孩童,尽心尽力,令人感动!

散文随笔选文 篇4

早上,母鸡带着小鸡到草地上玩耍,忽然空中飞来一只老鹰。(起因)老鹰张开两只尖利的爪要捉小鸡。母鸡为了保护子女便张开翅膀,把小鸡拥在怀里,不管老鹰怎样攻击,母鸡也不退缩。(经过)

这时,远处传来猎人的枪声,老鹰吓了一跳,急急忙忙地飞走了。虽然小鸡没有受伤,但是母鸡的翅膀却被老鹰抓伤了。(结果)

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翅膀受了伤呢!

原來,母鸡早上带小鸡到草地玩耍时,空中突然飞来一只老鹰。它张开两只尖利的爪,要捉小鸡。母鸡为了保护子女,便张开翅膀,把小鸡拥在怀里。不管老鹰怎样攻击,母鸡也不退缩。

幸好远处传来猎人的枪声,老鹰吓了一跳,急急忙忙地飞走了。小鸡才没有受伤,但是母鸡的翅膀却被因此被老鹰抓伤了。

初冬来临时,校园里那几棵杉树在寒风中战栗着,枯黄的落叶随风乱舞。我时常凝望着这些飘落的树叶,想起老家院里的那些树,它们也有这么高了。一到初冬,也会飘下许多落叶。想起落叶,我又想起了父亲。

——《落叶》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一枚胸针》

在家中,我至今珍藏着一件珍贵的雨衣。每逢下雨穿上它,就如同看到已经永远离开我们的顾老师,不觉感受到一种真诚的关怀。

——《一件珍贵的雨衣》

昏黄的灯光下,妈妈依旧在不停地拧着螺丝。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拧紧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三轮车架下的妈妈,两鬓已经布上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好似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粗糙的脸夹在灯光下愈加显得苍白,一双枯树皮似的手在不停地用力、用力......看着妈妈这用着力的双手,那幕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

——《我的妈妈》

早晨,在水东街上,一位学生正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在紧紧跟随。转眼间,这位学生迅速地闪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老大爷也急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

不该发生的事

我骑车摔伤了腿,躺在病床上。班长拎着水果,笑嘻嘻地看我来了。看着她像大姐姐一样的那份热情劲儿,我心里好一阵难过。前天发生的事像放电影似地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那是前天下午发生在教室里的事。

“嘿,好消息!下午包场看《明星大战》。”班上的“电台台长”未进教室门就开始广播了。

《明星大战》?是葛优、蔡明主演的,能不是喜剧?真棒!我心里好一阵高兴。

两节课后,班长发电影票。轮到我了,我口里念着“上帝保佑”,抽了张,一看,唉,后排边上的,真差劲。

我自恃一向与班长关系不错,凑到她耳边: “咱俩够不够朋友?”我轻声问,双眼盯着她。“怎么啦?”

“这票不行,给我换张,行不?”我似乎在求她。“啥?”她转过头来看着我,“不行,大伙会有意见的。待会我若抽到好的,便与你换,若不行,只能自认倒霉。”好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换票无望,我在心里发狠道:“咱们走着瞧,看我不整治你。”我重重地哼了一声。

看完电影,我抢先跑进了教室,班长走在最后。我的座位正好在她的前边,她上位必经我的身边。于是,一个整治班长的方案在我头脑里的迅速形成了。

我装着和同桌研究题目,一只脚却悄悄伸向过道。过道很窄,只容得一人通过。班长匆匆地走来了。“啪!”她被一绊,往前一跌,整个身子重重地跌在水泥地上,我想那一定很疼。她涨红了脸,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眼眶里满含着泪水,惊讶地望着我。我心里顿时不知所措,惭愧地低下了头。

我沉浸在愧疚的回忆中,突然听到班长那甜甜的声音:“云,你的腿疼得厉害吗?”我神经质地坐了起来,一头扑进她的怀里,“哇”的一声哭了。

一件珍贵的衬衫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紧贴着我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我刚扭过头,这辆车后座旁的窗帘唰地拉开了。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了我的眼帘。啊!我仔细再看看,真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这时,总理的司机走下车来,站在我身旁问我:“同志,碰着没有?”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有关人员迅速察看了现场,决定留下另一辆“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总理的车才开走了。

其实,我只是让汽车剐了一下,衬衫剐破了,后背蹭破了一点皮,有啥要紧?自己回家上点药就行了。可是,遵照总理指示留下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却坚持让我坐进“红旗”轿车,并且脱下衬衫叫我穿上,他自己只穿个背心。我百感交集,思潮翻滚。一个普通工人,由于自己的不慎,蹭破点皮,却受到这样的关怀、照顾,如果不是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不是遇到这样的好总理,哪会有这种事呢!

汽车很快开到了医院。检查将近结束时,屋内的电话铃响了。电话是打给这位工作人员的。通话时,我就坐在离电话机不远的椅子上。我听到,他在电话中说的是我的伤情和检查情况。原来电话是总理打来的。我出神地盯着那话机,心里十分激动,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时间是多么宝贵,可是,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人,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周总理真是人民的好总理,我们工人阶级的贴心人哪!

检查和治疗结束后,这位工作人员打电话把我们车间的支部书记和我们班的班长请来,让他们同我一起到交通队去谈谈情况。“红旗”轿车把我们送到天安门交通队,我们谈了谈这次事故的经过。这时候,国务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匆匆赶来了,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的确良衬衫,要我穿上。我心里激动极了,说什么也不肯收。我猜到,这肯定是周总理出钱买的。我的衬衫剐破了,可这是由于我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怎么能叫总理给我买一件新衬衫呢?但这位工作人员坚持叫我收下,说这是领导的指示。我只好收下这件珍贵的衬衫。

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是,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我深深知道,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修鞋姑娘

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却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异乡来的修鞋姑娘。

就在昨天,当我脱下左脚上那只后跟绽开了的皮鞋,要求她重新绱好的时候,我还有点怀疑她能否用锥子扎透我这双牛皮鞋底。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结实点,花钱多一点不要紧。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我同意不同意,啪,啪,啪,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我正要付钱,她一边摆手说不忙,一边指着鞋面,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说:“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说着,哧啦哧啦地绱起来。

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注意了一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胖的身材,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艰辛。我决定不管她要多少钱,我都不还价。

姑娘把鞋绱好递给我,叫我脱下另一只,我抬起脚,叫她看那只没坏。她说:“你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说着,把我的鞋子脱去绱起来。

忽然间,我心里蒙上了一片阴影,莫非她是为了多要钱?

鞋绱好了,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谁知她只要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我掏钱给她,可万万没想到,钱包没带在身上,浑身的兜掏遍了,只找出三角钱,我窘极了。想起几年前买布只差几分钱遭人白眼的事,心里更是紧张。我知道,只要她一嚷,来往行人就会把我包围起来。我不想难堪得无地自容,就尴尬地向姑娘讲明情况,并要摘下手表作抵押。谁知,姑娘嫣然一笑,说:“你不怕我跑了吗?”

“不,可是我没带够钱啊!”我告诉她。“是的,不过你还给了我别的。”她歪着头,友好而又顽皮地看着我。“别的?我给了你什么?”我纳闷儿地问。“诚实和信任啊!”她坦然地回答。

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我向她保证,第二天一定给她送钱来。她说:“这我相信。不过,手表不用摘,三角钱你也不用再送来。再说,我明天说不定到什么地方,你到哪儿找啊!”

是的,这样大的城市,到哪儿去找她啊!然而,我还在找,走遍长街,望穿深巷。

修鞋姑娘,你在哪里?

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却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地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就在昨天,当我脱下左脚上那只后跟开绽了的皮鞋,要求她绱绱的时候,我不定期有点怀疑她能否用锥子扎透我这牛皮鞋底。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结实点,花钱多点不在乎。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主了吧?”

我正要掏兜付钱,她一边摆手说不忙,一边指着鞋面,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说:“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说着,刺啦刺啦地绱起来。

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经历的风霜艰辛。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决不还价。

姑娘把鞋绱好递给我,叫我脱下另一只。我抬起脚,叫她看那只鞋坏没坏。她说:“你的脚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说着,就把我的鞋脱下去绱起来。

忽然间,我心里蒙上了一片阴影——我连价钱都没问,她要多向我要钱可怎么办?

鞋绱好了,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的,谁知她只要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人。

我掏钱给她,可万万没想到,钱包没带在身上,浑身的兜掏遍了,只找出三角钱。我窘极了。想起几年前因为买布只差一分钱,被售货员挖苦了一顿的情景,心里更是紧张。我知道,只要她一嚷,来往行人就会把我包围起来。我不想难堪得无地自容,就尴尬地向姑娘讲明情况,要摘下手表做抵押。谁知,姑娘嫣然一笑,说:“你不怕我跑了吗?” “不,我相信你。”此时,我只想尽快摆脱窘境,别的什么也不想了,我期待着她答应我。她却笑了笑说:“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

“不,这只有三角钱啊!”我告诉她。“是的,不过你还给了我别的。”她歪着头,友好而又顽皮地看着我。“别的?我给了你什么?”我纳闷地问。

“诚实、信任哪!”她坦然地回答。

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我向她保证,第二天一定给她送钱来。她说:“这我相信,不过为三角钱值得吗?再说,我明天说不定到什么地方,你到哪儿找啊!”

中外小学教育语文教材选文论文 篇5

中外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差异性相当大,而且这样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所形成的。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将主导的方向放在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育上,因而其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各种塑造人格的文章,所关乎的主题也是诚信、自强、自信等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同时,为了迎合当前世界发展一体化的趋势,我国也适时引入了一些国外的课文,这些课文与中国的道德教育思想十分相似,并且对于学生的教育也集中在思想层面上,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国外的小学语文教材则不然,以日本的语文教材为例,其更多的是在宣扬自身的民俗文化色彩。而且,在很多的课文当中极力地推崇民族信仰,将一些日本古代的诗词歌赋及将臣的传奇故事融入其中,鼓励学生从小培养自身的民族信仰,以更好地为国家服务。美国的小学语文选材则将主导的方向放在了创新上,其中的很多课文都与现代科技有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2教育内涵

认清自己, 选文选理不迷茫 篇6

●选择文理科应充分考虑高中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 因势利导

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充分体现在兴趣爱好、气质类型、能力特长和性格特征几个方面。高中生处于情绪起伏波动较大, 易感情用事, 对一些事物比较敏感, 甚至会产生处理问题时的不理性或逆反心理的阶段, 加之高中生对职业的选择已由幻想期进入了预备期, 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气质等心理因素多一份对自己的了解, 便于选择具体的职业和层次。

对于兴趣对一个人职业、理想的深远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在这里我们也不再做过多论述, 主要谈谈气质类型与职业选择的密切关系。

气质, 包括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和心理活动指向性 (内倾或外倾) 等特点。有的人善于察觉事物的细小变化, 适合做检验、侦察等工作;有的人身体灵活性、敏捷性好, 可从事体育、谈判、社交等职业等。

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敏感, 他们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 不随意的反应强, 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外倾性, 情绪色彩鲜明。外部表现明显, 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好, 工作能力强, 容易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但注意力不稳定, 兴趣多变。多血质的人职业选择较广泛, 如政府、企事业管理官员、外事工作者、驾驶员、服务人员、医生、律师、运动员、探险家、新闻工作者、演员、军事侦察员, 等等。但多血质的人不适合做细致单调、环境过于安静的工作。

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好动。他们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 情绪高涨, 抑制性差, 不随意的反应性强, 外倾性十分明显, 反应速度快, 动作干劲大, 环境、工作会不断转变却不会成为压力。胆汁质的人适合做导游、推销员、经纪人、节目主持人、演说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监察员等。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中, 可以担任应急、处理紧急事件的官员。不适合整天坐办公室, 或从事不走动的工作。

抑郁质的人表现了较高的感受性, 而耐受性较低, 不随意反应低, 情绪体验深刻, 反应速度慢但强烈, 工作适应能力差, 容易疲劳, 严重内倾, 有悲观的情绪。工作细心、审慎、认真, 观察力十分敏锐。他们不适合做上面提到的适合胆汁质人的工作。他们适合保做管员、校对、排版、化验员, 也适合做机要工作、研究工作和艺术造型工作。在政府、企事业中可以担任部门主管, 和按常规作出决断的领导人。

粘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 安静稳重, 情绪稳定, 反应速度不快, 也不容易转换, 兴趣专注, 善于忍耐, 属于内倾型。他们具有自制、守纪、安静、不急的品质, 但对于周围的事物关心不够。适合当外科医生、社会活动家、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播音员等。因此气质类型与未来职业选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高中生的智能优势与不足, 有针对性地做出文理科的选择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讲, 每个学生的智力结构是不一样的, 文理分科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来选择。人有多重智能, 可以分为八大类:语言智能、逻辑数学能力、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自知 (内省) 智能、人际 (他知) 智能、音乐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自然智能强的人, 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 。

每个人的多重智能存在着不均衡的发展, 对于这一点很多老师深有体会:如有的学生上学的时候成绩平平, 但走入社会后可能会比上学时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有发展。因而在教育中我们应本着“给自己足够的弹性, 给孩子足够的信心”的原则进行教育, 所以心理学上也提出了“第十名”效应。其实人的多重智能对于文理科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可以说文理分科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意味着在未来职业取向上的第一次选择, 学习文科或理科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日后选择大学、专业以及职业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人大代表2009年就提出建议高中阶段对学生实施“文理分科指导”, 开设相应的课程。只是目前具备的师资条件开设的学校少而又少。具体如下:

符号说明:★必需○需要△不太需要

理工科类职业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数学能力和空间智能, 而文科职业需要较强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能力, 同时还需要较强的人际智能, 艺术类则需要较强的空间智能和内省智能, 动手操作类的则需要较强的逻辑数学能力、空间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基于升学的概率和个人长远发展需要, 加强选择的目的性

一些文理实力都不错的学生可能考虑的是做“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 这种想法带有一定的现实性、功利性和强迫性, 需要综合诸多因素来加以科学选择和判断。当然不同的人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 如从长远发展来看, 心理素质较好、好胜心较强且考试发挥不理想的人可选择作“凤尾”, 这样更有利于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有些学习踏实稳定、比较满足现状的人, 可选择作“鸡头”, 顺应心理需求。再比如文理选科, 近年来, 招生指标的调整趋势, 就录取率而言, 一是理科普遍高于文科, 二是一本人数变化不大, 二本、三本有所增加。这就需要学生, 尤其是老师和家长收集、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以为学生提供参考, 这方面的信息不仅不能忽略, 还应当重考虑。

●充分考虑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需求, 做出科学全面的判断

如有学生将来想做医生, 他就该选择理科, 而有学生想做新闻记者, 他就要选择文科。也就是说要与未来想从事的职业相联系。另外还要考虑社会需求。

文理科选择不光是为了高考, 从长远上看, 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考虑专业的冷热和就业的难易, 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打算, 打好基础。

当然指导学生选科还应注意避免选科6大误区:

误区1:文科就是死记硬背, 只有不太聪明的人才选择文科。

实际上, 要学好文科还必须具备理解力、判断力、表述力, 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学得拔尖很难。

误区2:认为自己目前成绩比较好的学科, 就是将来应该选择的职业方向。

实际上, 一个人是否在某一领域有潜力和特长, 和他的书面学习成绩常常不一致。如, 一个喜欢踢球的男生, 如果要报考体育院校, 还要进行专业测试。

误区3:家长和教师的经验就是真理。

很多学生被剥夺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做医生的父母, 希望孩子也攻读医科, 所以在选择文理方面往往要求孩子必须按着他们的要求去做。

误区4:媒体对职业的预测。

一些媒体经常发布“21世纪最受欢迎的职业”“入世后最热门的职业”, 实际上这些职业相对于社会上急需的各类人才, 只是沧海一粟, 而这些信息无形中成为学生选择的参照。又如一些学生看到记者在电视上展露风采, 以为这一行很潇洒, 其实这只是行业的表层现象。

误区5:往年高考试卷难, 所以不选。

前几年某门科目试卷难, 就坚决不选, 选相对偏易的, 结果挨到自己考时, 以前难的卷子又变容易了, 以前容易的科目卷子又变难了。其实, 这里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误区6:理科差, 可为了面子选择理科。

一些学生觉得自己物理差, 争一口气而选择了物理, “毅然”放弃了擅长的学科。由于学生正处于性情不稳定的青春期, 所以也影响他们做出理性的选择。

散文随笔选文 篇7

摘要:《诗经》从编著之初就具有教化作用,在历朝历代的教学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诗经》作为教本,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时至今日,《诗经》选文在当下各个版本语文教材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于初高中各个年级。本文分析当下各个版本语文教材《诗经》选文,并就《蒹葭》、《关雎》两篇为例,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以求对于当下《诗经》篇目的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诗经》;语文教材;多角度解读

在当下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教材对于《诗经》选文数量并不相同,纵览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粤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六个版本的教材,《诗经》选文累积起来仅仅只有8篇,且出现次数并不相同,具体如下图排列(按初高中出现顺序):

选文篇目《关雎》《蒹葭》《静女》《氓》《采薇》《伐檀》《无衣》《鹿鸣》

选取次数34233111

从上表不难发现,《蒹葭》篇目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无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都有其身影。《关雎》、《氓》出现三次,不过《关雎》无论在何版教材中都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而《氓》均出现在高中阶段,由此可见这两篇选文在内容和赏析上具有难易之分。《静女》、《采薇》都作为高中选文出现。《伐檀》、《无衣》、《鹿鸣》只出现在语文版高中教材中。

对于《诗经》,闻一多先生提出“《诗经》中的诗,却是‘可求甚解’的。” 可字句的阐释来推测出古意,也可从先人的解读给我们以启迪。这给我们就多策略解读《诗经》选文指明了一条方向。依重要程度,下面以《蒹葭》、《关雎》两篇文章为例,进行多策略解读,并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引导,从而得出多种结论,让学生对《诗经》选文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一、《蒹葭》选文内容分析

苏教版的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版的九年级下册,和沪教版高一都收录《蒹葭》为教材课文,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材对于《蒹葭》的重视程度。苏教版的定位在于诵读,这主要体现在音乐性方面。人教版、语文版主要从诗句如何体现情感、重章叠句的引入、重点实词的考察这三方面。而沪教版则更为深入,介绍了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材中给出了三个角度,分别是:思念情人、招贤诗与理想境界说。

《蒹葭》之所以被如此之多教材所接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在语言上通俗易懂,并没有太晦涩的字眼,另一方面,《蒹葭》一诗所塑造的浓郁的抒情韵味,创造了“求而不得”的企慕情境一再被后人所推崇。

1.刺襄公诗。“刺襄公诗”说源自于《毛诗正义》。《毛传》本着《诗序》提出的“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原则,认为其主旨是“刺襄公也。”完全是将《蒹葭》当成一首比喻象征诗。这种解读影响了两千多年,许多研究《诗经》的名家如马瑞辰等人都对其亦步亦趋,将之奉为圭臬。

从这个角度进行解读,则得出的结论,无非是让学生对汉代的礼教制度有大概了解,进而看《诗经》产生初始,人们是如何对它进行解读。

2.求贤诗。关于“求贤诗”苏辙言道:“不以其道求之也,则道阻且长,不可得而见矣。如以其道求之,则宛在水中耳。”认为诗中所言“伊人”求贤者,乃襄公求贤。清代姚际恒也认为如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徊’、‘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若从这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则是为了让学生拓宽思维,不局限于一家之说,借助先贤所言,进行自己的独立判断。

3.怀人诗。朱熹对《蒹葭》的诠释则转变为“怀人诗”。认为《蒹葭》说的是“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朱熹虽然也强调礼教,但却撼动了汉人的学说,让《蒹葭》更回归于文本,认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赋的手法,如实地描写景物而已。

4.爱情诗。“五四运动”后,大陆学者颠覆旧经学体系,对《蒹葭》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是一首“爱情诗”。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则说:“这是一首描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诗人在这时候、这地方寻找那心中难向人说的‘伊人’。伊人彷佛在那流水环绕的洲岛上,他左右上下求索,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得。

这种角度更符合近代学说,学生更加易于接受,从《蒹葭》所描绘的画面感而发,让学生由文到情做出自己的判断感受。

二、《关雎》选文内容分析

人教版、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均录有《关雎》,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也有收录,不过仅仅作为诵读篇目。可以看出,《关雎》在语文教材的定位,仅仅在与义务教育阶段之末,说明其内容并不是太深奥,语言也较为易懂。在课后习题中,人教版引导学生自主赏析,并介绍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语文版则是作者通过哪些语言表达了爱慕之情,并对重点实词“寤寐”做了考察。

1.“后妃之德”说。《毛诗序》言此诗主旨在于以后妃之德风化天下。《关雎》篇序有言:“《关雎》 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朱熹也将《关雎》之旨落实为对于文王、大姒的赞美,并进一步谓诗中的“淑女”盖指文王妃大姒为处子时。“君子”,指文王。

2.男女情爱说。近代学者多认为《关雎》诗歌的本意,在于对爱情的诉求。学者们或谓“这首诗歌唱一个贵族爱上一个美丽的姑娘,最后和她结了婚”,或谓“这是一个青年热恋采集荇菜女子的诗”。专家的认识趋于一致者在于断定诗中的“君子”、“ 淑女”皆为贵族中人,而此诗则表现了男女表达爱慕的场面。

从这个角度进行切入,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可以开放型让学生自主体会其情感,从何句子体现出来。

3.婚礼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关雎》表现的并不仅仅是爱情,而是为贵族的婚礼赞歌,琴瑟、钟鼓本就不是寻常人家所有之物,及时贵族也很少会拿出来肆意使用,只有在十分盛大的节日时,才会拿出,作为一种礼器出现。

从此角度切入,可以让学生对于《关雎》一篇能有更加全面的体会,一方面不仅仅是颂德,其中也有爱情存在;另一方面,更有古代典礼的盛大场面。

三、小结

由前文可见,《蒹葭》至少可从四方面进行解读,即:刺襄公诗”、“求贤诗”、“怀人诗”与“爱情诗”由不同的角度解读,也可得出相应的不同结论。也可加入沪教版《蒹葭》“思考与练习”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诗歌所体现出对理想的无尽追求。对于《关雎》在内容上进行多策略解读,一方面通过“后妃之德”,可以让学生形成《诗经》的整体化概念,对《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乃至社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另一方面,通过男女情爱的角度,让学生通过诗文体会情感,最后通过“婚礼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辨别,自主发现作品情感的能力。(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闻一多:《闻一多诗经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页。

[2]王国维:《人间词话新注》,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127页。

[3]《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5页。

[4]苏辙:《诗集传?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册》台湾上午印书馆1986年版,第523页。

[5]邵禹铭:《<诗经?秦风?蒹葭>研究》,山西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届。

散文随笔选文 篇8

选文特点

高考考查的文章大致可分为史传文和散文两大类,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间。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一人多事)和记事(一事多人)两类。前者结构特点是: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后者结构特点是:事件-缘由-人物①-人物②……结局。

以记叙为主的人物传记一般都是高考文言文的热点。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人物传记文言文的结构的特点。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 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

特点解读一:身份为人在前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介绍在文章开头部分: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特点解读二:典型事件跟后边

《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人物介绍以后,写了三个典型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特点解读三:经历官位会多变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会有很多变化。《屈原列传》屈原的经历变化:屈原者……为楚怀王左徒……王甚任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屈平既嫉之,虽放流;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特点解读四: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的变化,同时伴随的是官位的变化。《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官位的变化: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还没做官);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提拔做了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再次提拔做了上卿)。

特点解读五: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 文言文阅读如何做

一、读

首先要通读文章,了解大概文章说得是个什么意思。理清层次,把握主要内容,这样做分析概括类的题目就不会太难,同时也有助于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翻译、断句和实词、虚词的理解这类题,还需要对文意理解得更精准。

当然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断对句,句子断不对,理解的意思就会有偏差,这就是为什么,文章只有一篇,而对其理解却有千千万万。

二、译

翻译是文言文的重头戏,在大概了解文章大意后,在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细致翻译,准备了解文章意思,才能更好的有助于答题。

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增、调、变。

三、想

人物传记以叙事为主,阅读时要注意人物在不同阶段所做的事,体会其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评价。

对于其他文体,也要兼顾到。杂记,或以记事为主,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把握行文的线索,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深意。议论性文体,阅读时要抓住中心观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准确理解作者所用的例证。应用性文体,要了解背景即写作缘由,把握其文体特征。

对于其他文体,也要兼顾到。杂记,或以记事为主,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把握行文的线索,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深意。议论性文体,阅读时要抓住中心观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准确理解作者所用的例证。应用性文体,要了解背景即写作缘由,把握其文体特征。

四、积累

散文随笔选文 篇9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苏教版带给人的更多的是困惑与失望,尤其表现在这套教材的选文上。笔者就苏教版必修二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5版),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下选文问题。

一.选文有“标新立异”之嫌

苏教版必修二《阿房宫赋》有一句“高低冥迷,不知东西”,人教版第二册作“高低冥迷,不知西东”(第11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王力《古代汉语》作“高低冥迷,不知西东”(第1314页,中华书局,1999年6月第3版);再查一下苏教版和人教版两篇选文的出处,居然都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的《樊川文集》,这就更让人奇怪了:同样的出版社同样的文章,为何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呢?

笔者以为,此句的版本以“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为宜。理由有二:一是“不知西东”的“东”与前文的“龙”“虹”和后文的“融”压韵,使文章更具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二是“不知西东”是常见版本,且已经被大家接受,硬要改为“不知东西”,并无多大意义。

类似“高低冥迷,不知东西”的情况在苏教版必修二中还有一些。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间如梦”,常见版本作“人生如梦”。又如,《六国论》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常见版本作“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关于高中语文教材的功能,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文学普及,因为绝大数学生毕业以后便很难再有机会系统地接受语文教育了。既然是文学普及,就没有必要在版本上改来改去,只需选择常见版本即可。另外,新课程改革也应该是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而并不是新在教材选文的版本上。

因此,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似乎在刻意回避使用多年的人教版教材,有故意“标新立异”之嫌。对此,很多一线教师都有类似的看法。

二.选文有“崇洋媚外”之嫌

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和“和平的祈祷”专题共有选文7篇。除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外,另外6篇都是外国翻译作品,占到了必修二全部选文的35%。一本普通的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外国翻译作品居然超过了三分之一,这不能不让人产生疑虑。

众所周知,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中国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中国文学也称得上是浩如烟海。难道就找不出足够数量的经典作品供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之用?难道就选不出几篇符合“珍爱生命”专题或“和平的祈祷”专题的文章?

在学生基本的母语能力和文化素养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便让他们大量接受第一创作语言并非母语的外国翻译作品,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大量阅读第一创作语言为汉语的选文对提高青少年的母语能力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无论第一创作语言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而苏教版如此大量的外国翻译选文,不能不让人觉得有“崇洋媚外”之嫌。

三.选文有“非典型性”之嫌

苏教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选了一篇题为《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的消息。其用意当然不难猜测。选择这篇消息,一是服务于“历史的回声”这个专题,二是服务于该专题后的写作指导。

作为消息,其鲜明的特点便是时效性和准确性,正如写作指导所说“消息,是以简明的文字,在‘第一时间’里报道在‘第一现场’所发生的新闻事实”。但是,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篇消息便会发现,消息中报道的事实发生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而这篇消息发表于2005年,前后相隔了30多年。因此,写作指导中所说的“《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很能体现上面所说的(消息的)这些特点”,就让人有点不知所云了。

也许有人会说,因为客观原因,国内不能同步知晓70年代初国际上发生的这一著名事件。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才对此事有深入的了解,并在第一时间将其作为消息发表于报端,因此也是及时的———一种相对的及时。我们姑且承认这一看似能够自圆其说的理由,但至少说明这篇选文放在这里是不够典型的。

换个角度说,新中国成立已经60年了,改革开放也已经走过了30年,神州大地之变化可以说日新月异,其间值得大书特书的人和事不计其数。为什么就找不出一篇既符合“历史的回声”这一主题又能体现消息特点的典范的新闻稿呢?

散文随笔选文 篇10

在社会快速发展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儿童早熟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儿童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并不断地完善,儿童智力的发展随之加快,儿童懂得的东西更多,思维呈多元化发展。加之社会的生存压力较大,家长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学习班、补习班占据了儿童大部分本应游戏、玩耍的时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注重生态的儿童观。生态的儿童观尊重儿童在这一时期应有的状态,让他们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也就是说,在教材的选文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具备儿童的特性,符合儿童的审美属性、思维特点以及表达方式等,让他们去体会其中的乐趣,感受到快乐。

2、注重选文的多样性

首先,要注重体裁的多样性。教材中的儿童文学题材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各类体裁所占比重要合理。而现行教材中戏剧、谜语故事、幽默文学相对较少。就目前我国儿童文学发展状况来看,研究和创作儿童文学的队伍日益壮大,儿童文学的体裁不断完善,数量不断增加,为我们的教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次,儿童文学蕴含的文化应该具有多元性。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较大,注重文化的多元化,以此来拓展儿童的知识面,接受多种文化的熏陶,让他们从这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学作品中去吸收营养。小学语文教材要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材的编写人员在对待外国文化的时候,视界要更为开阔,姿态应更具包容性,对于传统和现代的关系要处理得恰到好处。

3、在选择文学作品时要加强各方面的合作

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不单是教材编写者的任务,还需要语文教育界等各方人士的共同参与。具体来说,包括教育部门的专家、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人员、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家、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者和作家以及一线的语文教师等。现阶段,参与教材编写的人员当中主要是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研究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语文教师参与得不够。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研究者长期以来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人员在各自的领域工作,鲜有交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相关研究和进一步整合日益受到重视和加强,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人员中有不少的人已经从单纯研究儿童文学逐步转向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进一步的整合。

三儿童文学选文的几点教学建议

第一,要让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把儿童文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素养,才能提高儿童文学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第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出现一些小问题是难免的,对此教师应从课本出发,以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为依据,从多个角度采用发散思维对选文加以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教科书中的缺陷自觉弥补的意识。比如说,当教师或是学生发现教科书中的选文在人物塑造或叙述环节出现缺失,可采用设计课堂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进行补充,这样既可重新发现选文真实的意义,还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科学、合理地引入儿童文学作品,凸显了语文这门课程在文学、个体、社会等方面的价值。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美德的影响,并能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增添乐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和选文缺陷的处理,让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宇婧、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2]梅媛、小学语文教科书之儿童诗选文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上一篇:大学生上网的英语作文下一篇:国内铍铜生产厂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