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研究性学习指导

2024-04-29

初中研究性学习指导(精选8篇)

初中研究性学习指导 篇1

关于校园食堂的研究性学习的报告

一、调查背景

很多初来乍到的寄宿生对我校的食堂总是不太满意,无论是高校或是中小学校,学生对食堂的笑料或评判层出不穷,近年来食堂问题也接连不断,十分有必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引子

2003年,国内各地上半年学校接二连三发生了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海南省连续发生了12起中毒事件,其中学校食物中毒占7起,学校中毒人数占了中毒总人数的七成;暑假开学前后,江苏省共有10所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300余人有消息说,今年卫生部收到的重大食物中毒报告在发生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方面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学校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几乎每一次学校食物中毒的调查结果,都会出现“食堂卫生存在多种隐患”类似的字眼。校食堂引进社会化管理后,饭菜的品种确实丰富了,这是现实。对食堂饭菜质量的不满,导致了不少学校的学生外出“觅食”,这使得许多学校周围的小饭店和小饭摊繁荣昌盛,生意异常红火。然而,这些饭店和露天小饭摊,大部分的卫生状况极其糟糕,也许是另一次食物中毒的起源地。

三、收集资料

1、通过寄宿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校食堂的评价;

2、通过县里的学生了解各县食堂作为对比;

3、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四、研究过程(略)

五、建议

1、卫生管理待加强;

2、清理校内小卖部,校外饮食小档应严管;

3、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加强卫生检查。

4、每周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食谱,既要适合学生的口味,又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取和吸收。

5增加花色品种,提高学生的食欲。

6、不断推出新款菜肴。

7、面向全体、照顾个别。

六、总结

让全社会都关心校园食堂吧!我们只从小方面上进行调查研究,不到之处或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出!谢谢!篇二: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 <<研究性学习>>课程

课题研究报告书

课题名称: 中学生追星情况以及对学习的影响

指导老师: 李 佳 年级班级: 七年级32班完成时间: 2013年5月14日星期二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书

篇三:初中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初中 <<研究性学习>>课程

课题研究报告书

课题名称: 中学生追星情况以及对学习的影响

初中研究性学习指导 篇2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必修课, 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 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中, 虽然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 但是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 教师及时、适度的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由于这门课程是全新的课程, 因而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指导,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并取得效果, 具有决定意义.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 有针对性的地指导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作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 争取家长、学校、社会

各个方面的关心支持, 为学生的研究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树立信心.

3. 对学生研究过程进行评价、考核、评优, 指导学生做好互评和自评.

4. 指导学生记载研究情况, 写好研究日记, 做好总结和反思.

教师作为群体性的“指导者”“挖掘者”“合作伙伴”, 确定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尊严感,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从中体验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 去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性学习题材的选取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它具有严谨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因此有人称, 数学处于人类智能的中心领域.要在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数学的智能中心作用, 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研究性背景素材的选取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题材的选取可以是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 可以是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 也可以是已经证明了的数学结论.在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选题中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以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为内容进行选题

新初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以下几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杨辉三角, 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其教学目标是: (1) 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 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 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4) 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学会交流.

2. 以数学知识的间接应用为内容进行选题

例如, 可以根据教材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把已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的测量收集结合向量的知识进行力的研究.

3. 以数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内容进行选题

这个层次的选题开放性较大, 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书籍、访问、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 同时还可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较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数学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 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 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

编制问题的切入点.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 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编制出开放题, 面对实际问题情景, 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 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 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

2. 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数学中的

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 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 或者是学生暂时还不知道, 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 让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 体验研究的乐趣.

3.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

在实际问题中, 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 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 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装的外形、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这些是需要设计的, 而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 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不同, 得出的方案也会不同.

五、数学研究性课题构建原则

1. 具有新颖性与现实性、可及性与挑战性, 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具有应用性, 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知识源于实际生

活, 有利于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具有综合性、开放性, 体现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数学研

究的思想方法, 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 使学生在探索中创新, 开发潜能, 思路越走越宽, 使学生掌握再创造知识的方法与实现数学发现的途径, 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家乡文化;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

“语文研究性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我校的校本课题“寻找家乡的文化”的研究活动,在语文科组全体教师的合作开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我在课题研究中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适用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课题选择指导

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的课题进行研究学习。选择课题要遵守以下原则:一是适用性原则。二是可行性原则。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我校学生实际以及学校的条件,我们选择了以“寻找家乡的文化”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了活动方案,以我校周边几个社区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系列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乡村历史——水蛇涌历史回顾;乡村文物古迹——大汾宗祠调查;乡村生活——大汾人、新村人的文化生活;乡村特产——新村“豆腐、腐竹”调研。活动在初二、初三开展,以活动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6~8人,安排一名组长,一位指导老师。

二、“双轨导向”模式课题研究过程指引

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们根据“先扶着学生走路,然后再让学生独自行走”的原则,进行了“双轨导向”模式的研究过程指引的探讨,即:“双轨调查研究—双轨展示指导—教师导向、学生定论—扩展实践”的调研过程,教师全程跟踪学生研究过程。

“双轨调查研究”。这是指按照方案,按照研究的项目,在给予学生充分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与老师分开参与调查研究,对同一个项目,老师与学生使用同一个方案,但要分开行事。如“乡村文物古迹——大汾宗祠调查”,根据方案,我们通过查找资料、采访文化名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研究,由于师生的文化水平不同,研究过程的立足点、着力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老师能做到“身先士卒”,从收集材料到写总结报告,都先学生一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在不知如何操作的情况下,有老师的榜样和范例可以模仿,老师也可有更切合实际的经验与之交流,能达到相辅相成,教学相长的效果。

“双轨调查展示”。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出现了不是预料中的问题,这时候老师的指导就起关键作用:老师先将自己调查收集的材料及调查结果甚至分析报告作好“展示”,然后再用部分同学所调查收集的资料作案例分析,与学生共同明确活动目的,掌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技巧,以及得出结论的方法。让学生在重新学习的基础上“重整旗鼓”,第二次进行时,效果明显不同,无论是学生处理归类资料的能力还是分析能力都比之前有明显提高。

“教师导向,学生定论”。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现有的调查资料,继续深入调查、整理资料,最后得出结论。例如:“乡村生活——大汾人、新村人的文化生活”,该小组通过口头采访、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了许多资料,并附有照片,既有过去的材料,又有现在的材料,但如何用这些资料,学生无从下手。经过老师引导后,学生会思考:为什么相隔一条汾溪河,大汾社区和新村社区的居民文化生活有着这么大差异?从历史角度,大汾社区是东莞市四大文化名乡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新村社区有着经商的传统;从文化传承角度,大汾社区更多的是出“文化名人”,新村社区更多的是出“民营企业家”;从文化生活方式角度,大汾社区能充分挖掘文化传统,居民的文化生活丰富,新村社区居民有强烈的经商意识,居民更关注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差异折射出文化的传统与传承。老师的点题明确了学生调查和资料整理的方向,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思考进一步深入,逐渐走向形成定论的阶段。

扩展实践。这是拓宽空间思维,实现知识的转移,实现“学以致用”。即在“双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自行模仿进行调查研究,放手让学生自行迈步。在完成了“寻找家乡的文化”的课题研究后,我选择了一个相近的小课题“走进乡村文化名人”,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制订调查方案,自己进行调查研究,自己写好汇报(必要时老师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得出结论。对活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转移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题表现方式指引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题表现方式上,抓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课题研究紧扣语文的教学目标,使课题研究从课外又回归到课内。

语文的本质之一是“语言学习”,就是教学生学习正确地理解语言和恰当地运用语言,切实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无论是上网搜集,还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所得到的资料都是很好的语文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大量文字阅读中,根据要求获取自己所需的材料,归纳相关的中心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在“乡村文化古迹——大汾宗祠调查”研究性学习中,活动开展有“调查方式”“调查内容”等要求,除了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调查报告”的文体特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又如“乡村特产——新村‘豆腐、腐竹’调研”,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豆腐、腐竹”的制作方法,学生理解说明文的构成要素,有效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在成果展示时,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用新闻体裁,写作新闻报道展示成果,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达到了语文学习与语言运用的目的。

四、“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成果展示指导

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进行了成果汇报展示,成果汇报分三步进行:一是教师成果汇报。由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活动成果汇报,给学生以借鉴。二是帮助学生组织成果展示。引导学生对调查进行分类汇总,得出各种形式的成果和结论。三是师生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化,成果包括有教师的教研论文,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作品,如:自办的报纸、手抄报、活动日记、小论文集、可供参考的资料,图片、照片,有“学术性”的调研报告,有精彩的演讲、生动的故事会……尽显多样化的特点。

当然,课题研究的隐性成果是我们的更大追求,在探求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在研究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也培养了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分析探究等能力。这些收获是无法诉诸书面的,而是体现在学生的感悟、心理活动和思索中,是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最丰硕的收获。

其实,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还有许多需要研究和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研究性学习必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4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日本动漫在中国内地登陆,迅速流行开来。像百变小樱魔术卡,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等,以精彩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更是俘获了无数中小学生的心。相比之下,请少年对中国动画片了解的很少。

研究好处:

中日动漫的比较,将会帮忙我们了解两个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同时,分析了两者的差距之后也会使我们对动漫作品有了更多深层次的认识,取长补短,充实中国动漫,使国产动漫在青少年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关注国产动漫,支持国产动漫。

此外,活动中还能够增强我们的潜力和团结协作意识,使我们走向全面发展。

研究过程:

小组分工:

XXX――记录研究过程,整理问卷XXX――分发以及收回问卷,整理问卷XXX――收集资料,分析资料XXX――制作问卷,调查走访,资源汇总,制作课件,处理各种问题

活动记录:

第一阶段:召开小组会议,确定方案

第二阶段:收集资料,制作问卷

第三阶段:调查走访,发放问卷

第四阶段:整理问卷,分析资料

第五阶段:做中期汇报

第六阶段:资源汇总

第七阶段:召开小组会议,课题总结

第八阶段:结题报告

研究结果

1、青少年乐于理解情节设置吸引人,人物刻画吸引眼球,场景制作优秀的动漫,而认为教育好处太强的动画片会削减其娱乐性,使其过于死板,教条化,反而影响观赏性。

2、中国动漫受众定位于14岁以下儿童,着眼于教育,娱乐性不高,创作题材比较单一,归为三类:童话和传说,名著改编,知识传授型,缺乏创新。日本动漫采用分级制度,受众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层,创作题材广泛,历史、传说、科幻、校园、最近流行的运动、推理等应有尽有。

3、中国动漫应充分借鉴日本动漫的长处,同时保留自己的优点,以吸引青少年观看。

4、青少年应多了解国产动漫,支持国产动漫,正确对待中国和日本动漫。

心得体会

从工藤新一到海贼王,网球王子到火影,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的背后,印着的都是一个个陌生的日本。我们不能不说日本动漫确实有着经典的对白,有着跌宕起伏的剧情,有着出人意料的构思,有着近乎完美的人物刻画但是,我们是否思考过,日本动漫为什么能将这些融合在一齐,并产生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呢?

我觉得原因有很过,但最主要的是以下2点:

1、日本动漫能将普通的材料组织成精彩的剧情,如《四驱兄弟》。四驱车是我们男孩子童年时代不可缺少的玩具。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玩具,却被日本动漫搬上了银幕。GD晶片,冲锋炸弹,强力推进装置这一个个与四驱车不相干的名词,全部与他完美结合,我们不能不佩服动漫作者的奇异思维。

2、善于创新。大家可能都明白,《七龙珠》的主人公就是以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原型创作的。但他完全抛开了原著中的情节,赋予孙悟空新的活力。他的任务不再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而是上升到了拯救地球,拯救人类,这是中国动漫作者想都不敢想的,都一个个被日本动漫付诸实践。

美国有好莱坞,韩国有韩剧,日本有动漫,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中国的动漫走向世界呢?不光是动漫,我们中国的电影,中国的电视剧也应有自己的品牌,我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XXX

关于“浅谈中日动漫”的课题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查研究有了必须的成果,对中日动漫间的差异做出了简单分析。

中国的动画以“美德”“教育”为主体,传统元素多,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动画的一个优势,但过分运用甚至走不出这种框架的束缚,反而使优势变为劣势。

中国动画还处于狭义的解释中,仅满足于幼儿或儿童的需要。这一点来说,日本动漫无疑有着很大的优势,不拘泥于本国的传统,超多借鉴外来文化中的元素为动漫设定不同的题材。

中国动画形象多为动物的拟人化,得不到青少年的青睐。而日本动漫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特点吸引着青少年。日本动漫在资料上比较切合实际,比中国动画只演绎传统美德更来得实际。它不急于表现这种内在的东西,而是巧妙的东西融合到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尤其是语言的震慑力。

除此之外中日动漫还有许多的不同和差距,如果中国动画敢于打破现有的条框,会更有发展前景。

――XXX

在我们的童年,动漫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好伙伴。从最初的《西游记》,《黑猫警长》,《蓝皮鼠和大脸猫》到如今的《秦时明月》,《名侦探柯南》,《百变小樱魔术卡》,他们都陪我走过了最完美的童年,青年。直到此刻,我仍对动漫十分热衷。

纵眼当今时代,多少青少年追捧日本动漫,而渐渐疏远国产动漫,甚至有些青少年对国产动漫所知甚少,毫不了解。在小组成员的一致意见下,我们决定研究中日动漫,探究其中的原因。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我们发现了青少年喜爱日本动漫,疏远国产动漫的原因。有3点:

1、国产动漫注重教育好处,缺乏趣味性,娱乐性;日本动漫更有精彩的情节。

2、国产动漫缺乏创意,故事陈旧。日本动漫注重创新。

3、国产动漫多以动物作为原型,比较幼稚,不能满足青少年需要,日本动漫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刻画细腻,受都青少年喜爱。

就个人意见来说,我是很喜欢看日本动漫的,我认为中国动漫确实需要吸取日本的优秀元素,但是青少年也就应多多了解国产动漫,支持国产动漫。总之,我们应用一种辨证的眼光去看带中国动漫和日本动漫。透过这次活动,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同学能增进对中日动漫的了解,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是有益的,学习之余,娱乐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初中研究性学习指导 篇5

富源县中安镇一中

张胜芬

针对学生作文训练中实际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从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评价等方面,分析原因,探究对策,现将探究的基本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一 关于作文指导

第一步,指导。

指导是指学生作文前的指点,引导。初中生还处于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尚缺乏独立写作能力,下笔前没有教师的指导,很难正确领会作文要求,写出来的文章,毛病必然很多。如果在作文前给予充分的指导,就会使学生初步弄清楚为什么写,如何写,就会使他们受到鼓舞,提高作文的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指导:

(一)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指导。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优秀作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本着“以读带写,读为写引路”的原则,充分发挥课文对写作的指导作用,紧扣课文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行文、款式等方面指导学生的写作,让学生通过课文去初步感知应该怎样写,而不应怎样写。

(二)结合优秀例文进行指导。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讲的就是学习和模仿。教师要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量,从优秀作品中获取有益营养以作为已有知识的补充,借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和丰富写作材料。同时,引导学生模仿例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和表达手法,掌握作文的规矩,进而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写出有新意的习作来。

(三)要联系实际进行指导。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熟悉生活,积累生活,挖掘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去多接触社会,多接触人,多观察生活,并指导他们在此基础上去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让学生的大脑中储存一定量的生活材料,扩大“进口”,作起文章来才不至于有“无米之炊”的烦恼。

(四)注重成功指导,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从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看,不是他们不具备写好作文的基本条件,而是缺乏写好作文的信心。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怕”字。要提高作文指导与写作效率,就必须先消除心理障碍。最佳的方法,就是在学生作文之前,注重对学生进行成功指导。教师要鼓励他们写实事,抒真情。告诉学生,写好作文并不难,并非高不可攀的事,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鼓励他们去掉“怕”的心理,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作文指导要着力于激发写作兴趣,打开思路,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指在要害处,导在兴趣上。对于一些题目,老师不应讲得十分透彻,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鉴于学生不会写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作文前,教师先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如看图画,读书,听音乐,看戏剧,讨论等,以唤起学生作文兴趣。

第二步,说文。

说文指的是学生针对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而进行的“即席发言”。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学生写作文的基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拓展作文思路有着重要的作用。说文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说文的内容包括说文章的题目、说文章的主题、说文章的体裁、说文章的构思、说文章的布局谋篇等。说文的形式可以个人说,可以小组选出代表说,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说。在学生说文的基础上,教师作出简短点拨与小结,同时,提醒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独到的构思和见解。

安排“说文”这一环节,既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便于老师发现问题,现场指导;既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又利于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而为“初作”创造条件。

二 关于作文修改

修改是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要把修改初作作为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及时检查。

修改时,可采用学生自改、学生互改、教师批改等方式,我们主要采用学生互改和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式。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做到“十查”:一查观点是否明确;二查重点是否突出;三查内容是否充实;四查扣题是否紧密;五查详略是否得当;六查结构是否完整;七查文笔是否简练;八查句子是否流畅;九查用词是否确切;十查标点是否准确。在“十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修改之后,还应让学生写出200字左右的批语,谈出自己修改作文的意见或感想。批改结束,作文本发到作者本人之手后,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评语,反思写作得失,总结问题,写200字左右的作文后记,这既是一次小练笔,也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对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写好评语,是做好评估工作很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心灵最细微的运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并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

作文评语必须把握这几点要求:

一、针对性。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会不得要领。在评改时要抓住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指明方向。

二、鉴赏性。评语要落在一个“赏”字上:赏其取材新,赏其立意深,赏其见解独到,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态度认真等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品赏成功的喜悦。

三、文学性。一条好的评语应该具有文学色彩,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意,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

四、幽默性。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可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

五、情感性。评语要有真情实感。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他们会马上感奋起来,振作起来,花费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

有这样一则寓言:冬天,北风想把人们的衣服脱掉,于是板着面孔使劲地刮着,风刮得越大,人们的衣服穿得越多,裹得越紧;而春风却不这样,她轻轻地吹拂,带着暖意,带着温馨,于是人们敞开了胸怀。我们的评语不也应该象这轻轻吹拂的春风吗?

三 关于作文讲评

学生在完成初作之后,不仅急于知道自己写得怎样,而且迫切希望知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因此一般都爱听评讲。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讲评。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从学生的作文中挑选有代表性的让大家分析评论,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不好,应该如何写,使学生在讲评中得到启发,然后对照自己的作文,或让学生读范文,引导他们将范文与自己的作文对照分析,领会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或由教师讲课前把初作本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对同学和老师批改的地方仔细琢磨,写出心得体会,然后选几个体会得深的学生做重点发言,并引导其余学生作补充。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总结。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重视批改,扩大批改的效果。

评讲作文是每个语文教师在修改学生作文后必须做的事。目的是通过评讲,肯定学生的长处,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通病,以便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评讲可概括为:“概说全局,肯定成功,分析不足,指津引路”。这样评讲起来,有点有面,有正有反,材料丰富充足,内容具体贴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收效比以前大得多。

讲评宜注意以下几点:

(一)讲评要有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把批改中发现的主要优缺点记录下来,然后分析综合,确定讲评的内容。

(二)讲评要有重点。教师要紧扣作文要求,一次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讲评要贯彻表扬为主的原则,要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四)讲评要师生共同活动。教师既是讲评的组织者,又是讲评的参与者。

讲评是作文指导的再现和提高,是作文修改的深入和继续。通过讲评,使学生明确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进而获得理性认识,为“再创作”铺平道路。

四 关于“再作”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乏具体可行的训练方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以前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一题一作,学生写完交给老师,老师批改讲评完发给学生就算了事。这样,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失去了再认识、再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通过摸索和探讨,认为“一文再作”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

“再作”的训练过程是在指导、说文、写作、批改、讲评的基础上所作的复作和复批。“复作”是指学生在修改、讲评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写作。复作要达到以下要求:

(一)标题、段落合乎书写的格式;

(二)标点符号清楚正确;

(三)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四)行文流畅、语言规范、富有新意。对复作这个环节要严格要求,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重视文章的形式美和内容新,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

复批是对学生作文的第二次批阅。复批和初批有着明显的不同;初批比较细致,而复批只是“浏览批阅”;初批要批要改,而复批可批可改;当然,还有个别学生复作后的作文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得的分数和判的等级没有达到标准,教师就要面批作文,进行个别辅导,而后要求学生再修改、再复作,教师再批阅,一直到学生写出合格的文章来。我们认为,“一文再作”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与写作规律的。采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调动初中生的作文积极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篇6

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自主实验探究,学生对实验现象怀有幻想、期待、新奇、刺激,对实验结论可事先进行猜测和推断,实验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对比、讨论和推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习“燃烧”、“自燃”、“着火点”等概念时,我先给学生演示“扇风点火”的实验,用扇子轻轻地对着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扇风,大家目睹白磷着火了,感到惊奇,顿时哗然:“怎么不用火柴点,仅用扇子扇就能使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呢?”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从中找到“谜底”悟出道理,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如讲到“酸碱指示剂”时,用滤纸(先用酚酞试液浸泡晾干)和针(用氢氧化钠溶液湿润)为道具,用针穿透滤纸产生“一针见血”的效果。把成语与化学现象联系起来,生动有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讲解酸碱指示剂显色原理后,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苹果’”感觉“味道美极了”。生动、鲜明的趣味实验和演示实验能把学生带入神奇有趣的科学世界中,学生从奇妙的实验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从兴趣盎然的观察中发现有趣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想。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而言,就会感到化学的浓厚趣味性和神秘感,于是一个个“为什么”油然而生。凡有实验,学生的兴趣就会特别高,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课堂印象特别深刻。实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诱惑着学生,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再加上老师的启发、诱导、点拨,使他们认真观察、分析,促进了他们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利用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方面的探究性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去思考分析问题,搜集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和做出推理,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搜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例如在实验“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中,我给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1)观察蜡烛的颜色与状态分别是什么?(2)能闻出什么味道?(3)切一小片蜡烛放入水中,下沉还是上浮?(4)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亮暗之分。(5)在火焰上方置一干燥的冷烧杯(或其它可行性用具),观察到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手感如何?(6)把烧杯倒转过来,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有什么现象发生?(7)用嘴吹灭蜡烛,会发现什么?用火柴点燃,还能看到什么现象?(8)杯底有发黑现象是怎么回事?(9)烧杯罩住蜡烛一会儿,会自动熄灭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暂且把它叫做“拐杖”,因为学生不能真正如科学家那样完全靠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提出大胆的假设,然后用实验来证明,因此老师要给学生“拐杖”,围绕问题学习探究,给学生以抓手。然后将学生四人一组,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可能的实验方法,要求学生对每一种方法都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回家利用家中的材料进行实验。这个实验成本低,实验步骤简单,现象明显。经过独立设计实验,学生不但学到了不少初中教材上没有的知识,而且设计出了许多老师也想不到的方案。如有的学生用白瓷碗观察有碳黑生成,有的学生用碎玻璃片或干燥的玻璃杯观察水的生成,有的学生在筷子上涂上石灰水等。在实验中,有的学生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说每次吹灭蜡烛的时候,总有一股白烟,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又产生了新的探究。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当遇到用课本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主动超前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利用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浅谈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篇7

一、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和能力品性的提高, 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和经验的获得, 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 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具体来说,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初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强调以下几点:

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 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 加深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 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 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取新知的心理素质.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视提高学生从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积极探究的能力.包括:发现并且确定探究的题目 (项目) ;提出探究设想并且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获得探究的结论, 对事物 (问题) 的发展作出初步预测或提出适当的对策;展示或交流探究过程、成果、心得等.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 学生要学会利用多媒体, 学会整理与归纳, 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 并恰当地利用信息;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事物 (问题) , 并作出恰当的解释.

4.学会合作与分享

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 培养团队精神.包括:在合作集体中既独立思考、积极主动, 又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彼此协作;自觉遵守合作规范, 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关系;在合作中能够协调人际关系, 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信息、创意和成果等.

5.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学生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基本确立“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意识, 基本形成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探究的科学道德.包括不盲从、不迷信, 自主探究;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认真踏实、善始善终、成不骄败不馁;对研究的过程与结果认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思想与研究成果等.

6.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心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形成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关系的正确认识, 学会关心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初步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

二、初中化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途径

1.改变课本上探究实验的程序

新教材有很多探究性实验, 但在一些实验的设计上, 倾向于把探究的过程和步骤都罗列清楚, 然后在过程中间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所以在探究性思维上相对比较程序化, 还没有完全放开.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探究性思维更加深化, 我尝试将一些实验加以改进, 增加其难度, 使探究效果更加明显.例如,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教学中, 我先告知学生一些知识信息, 并让学生收集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 然后将课题改为“据说人呼吸时吸收了氧气, 排出了二氧化碳, 请利用这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 设计实验对这一说法进行验证”.

2.创造探究性思维的环境

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探究思维的机会, 包括一些可由学生自学阅读的内容, 也可以进行思维探究.例如, 在学习拉瓦锡是如何研究空气的组成的时候, 我在此安排了两个思考讨论题: (1) 拉瓦锡经过实验得出了几个结论? (2) 他的实验事实是如何支持这几个结论的?

适当提高教材中实验的一些要求, 创造探究性思维的环境.如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时, 学生发现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在讨论完几个方面可能的原因后, 给学生提出了新的探究课题──如果水面上升的体积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其原因是什么?

3.适时适量补充学生探究式学习课题

新教材的一个特点是把保护环境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包含了保护空气、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课题.由于这方面内容教材上涉及的还不是很全面, 而且文字内容易懂, 所以教师在处理这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完全放开, 大胆的进行探究式学习设计, 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如在处理保护空气这一课题内容时, 将它分成了若干个小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与学习.例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光化学烟雾、热岛效应、厄尔尼诺现象、酸雨、沙尘暴现象、电磁污染等多个课题, 然后由学生分组选题,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该课题, 并将成果加以汇报.

4.提供学生探究空间

实验室里经常使用的是简易装置.简易装置的使用其实就是仪器的组装的问题, 在理解了仪器使用的原理后, 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实验资源, 由学生自由选择与组装, 使之成为学生探究思维活动的课题之一.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 可先让学生讨论启普发生器使用的方法、原理和使用条件, 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仪器与器材, 由学生组装尽可能多的可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5.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初探 篇8

一、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的确定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决定研究性学习成败和成果大小的关键环节。确定了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将会令整个过程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选定方向。对于刚刚涉足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来说,一开始往往对几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具有研究意向和兴趣,这个时候要反复权衡之后选定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这个方向开展活动。第二步是提出问题。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出问题的主要途径有(1)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日常的生活、学习蕴藏和不断产生着无数的问题。(2)从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或者自己阅读的书籍中发现问题。要想研究有所创新突破,就必须先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以及书籍。第三步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过程,会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是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是依据目前的知识基础条件和现实情况不可行,所以必须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可行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第四步则是确定课题。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

二、组建课题组

习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获得现成的结论,而更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的研究和直接体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对于信息的分析、合成、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与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而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只当作少数学生的要求。所以在组建课题组时,要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一个课题,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为一课题组。教师稍作调整,一般每组为4~6人,民主推荐一名小组长,负责以后的研究活动。万万不可为了方便活动中的管理和最后的评价而搞一刀切。我们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

三、制订研究计划和方案

研究计划是一份具体的实施计划书。就好像是一张施工蓝图,包括具体的工期、用料,施工要求都有,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图纸,看着它就能把楼盖起来。

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手段、活动计划、预期成果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有的小组还要设计调查表、访问卷等。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同时为学生后续的研究活动做好了准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惜时间帮助学生起好头,很有必要。

四、实施计划和方案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发挥自身的潜能。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他们的需要以及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每个课题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集中到老师那里肯定是各种各样,题多量大。所以,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适时适度地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按计划完成任务。

五、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通过研究报告的攒写,小组内同学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培养自己归纳、总结、论述和推理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完成研究报告才意味着一个研究课题基本结束。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很容易出现有始无终的现象,即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研究报告却懒得动笔或草草了事,使整个课题研究“虎头蛇尾”,质量不高。同时,还养成做事流于形式、浮躁、不务实的习惯。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必须要求并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报告。把前后材料装订成册,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六、交流和评价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归纳整理好的成果材料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向大家汇报,可以是小论文,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敢于和善于申辩。

上一篇:四上研究性学习教案范文下一篇:七年级初中数学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