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野外实习的意义

2024-04-29

生物野外实习的意义(共11篇)

生物野外实习的意义 篇1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意义

动物学野外实习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去了解形形色色的动物种类及生态习性,这是比课堂教学更为复杂、生动的学习方式,它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动物学野外实习中的标本采集、制作、动物生态习性的观察研究等大部分内容是课堂教学无法涉及或侧重的,这些重要的知识只有通过野外实习来学习,因此动物学野外实习又是课本知识的深化和补充。

人类对自然界了解还很有限,有许多自然现象引人入胜,启人深思,在与自然界接触中,学生的好奇心被开启,结合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能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

许多生物系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把在野外实习中获得的知识结合到教学中,无疑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一些学生即使将来从事其它领域的工作,野外实习时获得的一些实践知识与基本原则方法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自然保护最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法就是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深入大自然,能充分感受到自然界中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流,丰富的物种,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会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十分有意义的。

野外环境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野外作业工作量大,时常还要忍饥挨饿,跋山涉水,顶酷暑冒风雨,这种艰苦的环境对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不同的生境,不同的物种具有千差万别的形态结构,动物学教学若离开了标本,就会变得抽象而空洞,动物学野外实习为积累标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积累的标本还可向学生及社会开放,普及环保知识。

生物野外实习的意义 篇2

1. 丰富实习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采集标本是学生对动物进行感知、分类等野外实习的第一步, 采集不到标本, 后续的观察、鉴定、制作、保存等一系列实习内容便难以进行。在大连海滨的实习中, 无脊椎动物标本的获得主要是捡拾滞留在海滩上的动物, 脊椎动物标本则是从农贸市场购买鱼类, 标本采集的手段简单, 学生有“吃不饱”的感觉。为此我们增加了山区实习基地, 在佳木斯四丰山中, 学生用各种工具在山涧溪流中采集草履虫、水螅、涡虫等无脊椎动物, 以及蟾蜍、松鼠、喜鹊等脊椎动物。尤其是节肢动物, 种类丰富, 从林冠到土壤深层, 各类、各时期、各不同阶段的动物丰富多彩,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采集手段得以尽情施展。

2. 改进标本的鉴定方法

不理解动物分类原理, 不掌握动物鉴定方法, 学生就无法对标本进行熟练的检索。以往学生采到标本后, 立刻问教师:“这是什么?”教师或告诉学生, 或让学生在彩色图谱上查找。但彩色图谱数量少, 学生或相互争抢, 或长时间等待, 大部分学生往往失去耐心而放弃。拿着厚厚图谱的学生则盲目地把图谱从头翻到尾, 对着看哪个像, 难以了解动物的关键特征, 更无法明确动物身体结构上的细微差别。学生若能学会使用检索工具, 则等于抓住了一把钥匙。因此, 我们要求学生采集到标本后不先用彩图对号, 不得直接向教师索要答案, 而是要求学生先自己用检索表查对。若检索过程确实复杂, 再由教师指导逐步分析, 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并试着用多种途径解决。为了便于学生学习, 我们还编著出版了《大连海滨动物野外实习指导》, 学生人手一册, 解决了检索工具书昂贵、短缺和零散的矛盾。

3. 强化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野外实习中, 学生容易被千姿百态、飞舞跳跃的动物所吸引, 表现为采集的兴趣高, 制作和鉴定的兴趣低, 观察和思考则更少, 出现了只抓动物、不看环境的现象。为此, 我们反复强调, 野外实习绝不是简单地采集标本, 更不是游山玩水, 而是在每次采集时都要认真观察, 做好记录, 并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状况、不同环境中各类动物遇见率的差异, 思考和总结其分布和活动规律。为了让学生对动物的结构、功能、行为与环境相统一的原理有更多的认识, 我们改变了以往给学生规定标本采集数量的做法, 实习前给出一组带有研究性质的小课题, 或让学生自己拟题, 再由教师审核指导。这样减少了标本采集数量, 压缩了标本采集时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某一类动物作更为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如鼠类兴趣小组, 用不同的捕捉工具和诱饵, 观察不同环境下捕到鼠类的种类、数量及其食性的差异;鸟类兴趣小组,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环境和不同高度的鸟网捕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差异, 了解不同鸟类生态位的分化, 以及同种鸟类栖息环境的多样性。

4. 带着科研小课题或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野外实习

在野外教学实习活动中, 我们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采集科研实验材料, 研究地方动物区系及其多样性;调研地方植被、森林、园林植物的病虫害, 为区域经济服务。最后我们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精神, 以及较高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素养。

5. 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进行资源整合

我们借助录像机、数码相机、电脑等先进仪器, 并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采集到的标本、拍摄到的生境、搜集到的资料, 整理成科教小电影。这样既能增加实习的趣味性, 又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还能为教学工作积累资料。

6. 学科间的互补

在动物学野外实习期间, 我们尽量邀请讲授植物学和生态学的教师同去, 这样做既可增加带队教师的人数,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 又可将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学科联系起来, 对学生了解整个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具有积极作用。此外, 学生在采集实验材料, 研究地方动物区系, 调研地方植被、森林、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等方面, 达到了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目的。

总之, 随着动物科学的发展, 野外实习已经成为动物课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恰当地选择好实习基地, 合理使用实习经费, 鼓励教师的改革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坚持做到完善实习内容、改进标本鉴定方法、强化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就一定会达到很好的实习目的。

摘要:我院的野外实习始终将实习方法的改革放在第一位, 如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能力、自学能力、集体力量, 是我院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快速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文作者在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中, 坚持融知识传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

关键词:动物课程,野外实习,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吾玛尔, 阿布力孜, 吴旭.动物生物学实践教学改进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 2005, (12) :52-54.

贵阳市中学生物野外实习的组织 篇3

摘 要 组织中学生进行生物野外实习的意义;贵阳市中学生的生物野外实习应该如何组织;中学生生物野外实习的内容与安排。

关键词 生物学 野外实习 知识准备 器材和资料

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初步具备比较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对生命自然界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并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而组织野外实习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生物大自然的机会,这对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一、为什么要组织中学生进行生物野外实习

组织一次生物野外实习,对生物学老师来说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情,有很多繁杂的事情要准备,而且这样的活动或许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但是我认为,野外实习对于中学生物教学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一)通过野外实习活动,将书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野外观察、标本采集等科学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并对生物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手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可以让学生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中学生物野外实习的知识准备

组织实习之前,一定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准备,否则实习就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变成一次普通的郊游。

由于现在野生动物在城市周边已经很难找到,在加上采集和观察等方面的难度,所以我们选择植物作为野外考察的对象,这样实习效果更有保障,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也相对要容易一些。因此,在进行野外实习之前,我们主要针对植物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强化和补充:

(一)对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关于植物和生态的内容进行强化:

(二)对贵阳市常见的植物,如:马尾松、杉木、柏树、侧柏以及一些草本植物等,拾要介绍其叶、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并指导学生使用《植物检索表》,作为必要的课外知识补充,以便学生在野外辨识常见植物。

(三)教授学生掌握采集和保存植物标本的方法以及选择合格标本的条件。

三、中学生物野外实习的事前准备工作

野外实习对于每个中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短暂但又终生难忘的学习经历。要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充分践行和检验学过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实习基地的选择。

一般来说,植物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应遵循地形地貌复杂,植物资源丰富,交通设施方便这几个原则。根据以上原则,我推荐两个地方作为贵阳市中学生野外实习的基地。

1、黔灵公园。

黔灵公园园区山岭沟壑众多,坡向齐备,具备各类型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现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自然更新的次生植物为主。植物已知共计128科350属476种,其种数约占全省植物的8.17%,(其中蕨类植物占10.12%,裸子植物占26.56%,被子植物占8.06%),在面积不大的区域里含有如此多的植物,再加上交通极其便利,所以是贵阳市中学生进行植物野外实习的首选之地。

2、香纸沟。

香纸沟位于贵阳市东北35公里的乌当区新堡乡,植被为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植物区系并重。拥有天然柏树林、天然松树林、马脚冲天然林、锅底箐天然林、四寸沟天然林、天然杨梅林、葫芦冲古树林、灯杆坡古树林等几大天然林场。虽然交通相对不太便利,但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在此野外露营延长实习时间,学生学习兴趣会更高,实习内容也可以安排得更丰富一些。

(二)实习的组织与要求。

中学生活泼好动,拉到野外更加兴奋,因此要搞好野外实习,组织工作至关重要。一般来讲,应有一个实习领导小组,由生物老师、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组成。实习前,生物老师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野外实习的知识培训。然后根据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将全班按照10-15人划分为若干小队。每个小队由1到2名学生干部带队。生物老师和班主任为总领队,生物老师负责全班实习指导,班主任负责全班组织纪律。

组织工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实习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实习要求,以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我总结了三个基本要求:

1、学习要求。

(1)掌握藻类、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2)熟悉运用《植物检索表》来鉴定和认识主要的常见植物,每人至少能辨识20种常见植物。

(3)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被的分布规律。

(4)每人采集并制作3-5份优质小标本,小组制作20份不同植物优质小标本。

2、纪律要求。

由于实习地一般设在景区或者保护区,所以必须遵守实习所在地规章制度,在实习过程中,尤其是在采集标本的时候,要爱护保护区的植物,听从带队老师和当地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指导。

3、文明要求。

要发扬团结互助、尊师爱生的精神,讲文明,有礼貌,不乱扔垃圾,照顾好公家及私人物品。

(三)实习器材和资料的准备。

1、小队需带物品:

A.参考书:《贵州植物志》、《常见植物检索表》。

B.仪器设备:简式解剖镜1架、海拔表1个、指南针1个、望远镜1个、温度计1支、湿度计1支、皮尺2条、钢卷尺2个。

C.采集用具:采集袋2只、枝剪2把、高枝剪1把、号牌60个、吸水草纸1捆、标本夹2个、绳子若干、采集记录本1本、花锄1把、集气瓶2个。

2、个人需带物品:

笔记本、旧杂志(夹标本用)、铅笔、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刀片。生活用品不在此列出,带队老师应根据需要另外提供一份详细的生活用品清单。

四、中学生物野外实习的内容和安排

野外实习是一个周密安排且十分紧凑的野外教学过程。学生将在这一过程中,运用自己已学到的知识,亲自到自然环境中去验证、感受和观察,从而有效地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并将之运用到实际中去。根据中学生物学习的要求,野外实习的基本内容与安排如下。

(一)野外观察与识别

1、指导学生观察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构成,植被的分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运用湿度计在对应时段记录森林中空气湿度值,并与市区普遍数值进行比较;采集森林中的空气样本,通过小实验与在市区采集的样品进行二氧化碳含量高低的对比;用感官感受森林空气与城市空气质量的不同等。

3、藻类、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观察与比较。

4、辨认各种常见植物:

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各个感官的作用,除了用眼睛观察叶、花、果等标志性特征,还要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特点,如果只是机械地听老师介绍或者用检索表检索,很快就会忘记,而通过感官感受后往往容易形成牢固的记忆。比如:鱼腥草有特殊的气味,蝎子草会扎人,辣蓼的叶片是辣的,大戟科的植物有白色乳汁等等。

(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分工,采集和压制小标本并填写完整的采集标签。

(三)野外生活体验

贵阳周边山林有丰富的野菜资源,如:蕺菜(折二根)、蒲公英、落葵(木耳菜)、钻形紫苑(剪刀菜)、小藜(灰灰菜)、地肤(扫帚菜)、蕨菜等,在午休时间可带领学生采集野菜体验野外生活。注意:采集野菜时尽量不要连根拔起,只采摘可食用部分即可,量不要多以品尝和体验为主,以免破坏当地野生植被;最后的烹制一定要由老师鉴定后进行,以免误食;老师没有此经验的,则取消本项内容。在体验野外生活时向学生宣传安全意识、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等户外行为准则。

五、实习小结和考核

实习完毕后,应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实习进行小结和考核,巩固实习成果。主要内容有:使用《植物检索手册》对采集的小标本进行辨认,并从中选取有价值的标本于实验室保存;写总结笔记,简明扼要地介绍实习地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由哪些植物构成,分布特点,与环境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冯志坚等.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淮南市生物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篇4

姓名:刘华涛学号:1113010115年级:11级专业:生物科学所在小组:一班一组 1前言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每一名学习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实践过程。通过接近一年动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在2012年的8月26日在众位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今年的生物学实习。对于这次实习我一直以来都在深深期待期望着能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怀着对淮南的憧憬及对实习之旅的热情,在8月27日,我们专业87名同学踏上了这为期5天的淮南实习之旅。对我来说,这将是一个终生难忘的记忆。我相信在很多年以后这段经历仍然会清晰依旧再次想起依然会充满感动、充实与幸福。在这次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将会在我的学习与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实验目的和意义

野外实习的目的1动物学方面:

① 过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等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②了解各类动物标本的采集、测量、制作和保存的方法。③④认识常见动物并确定他们的科、属、种能够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④提高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植物学方面:

①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践能熟练的运用常用的植物形态术语对植物进行描述。

② 识淮南常见的植物区分它们的科别熟悉它们的主要特征。③丰富植物的分类知识。

④掌握各类植物标本的采集、测量、制作、保存的方法。

野外实习的意义

野外拓展训练的意义 篇5

明阳天下拓展

野外拓展训练是模拟军事管理训练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培训项目,野外拓展培训是指在自然地域(山川湖海)、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它利用奇、秀、俊、险的自然环境,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在参与者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活动过程中,使学员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融炼团队”的培训目标。其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提高个体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野外拓展的本质就是生存训练。

那么野外拓展训练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1、企业拓展训练以培养战无不胜的精英团队为宗旨,以心理压力最大,而危险最小为原则。利用大自然的悬崖峭壁森林大海等天然条件,透过精心设计充满高度冒险与心灵挑战的活动体验,让员工真实地面对心灵的脆弱和团队问题。可使团队成员间的亲密与合作达到空前程度。并延伸至企业实际工作当中,从而激发无限潜能,铸造精英团队。

2、户外团队拓展高度互动、实用新颖,场景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使受训学员念念不忘,是世界上培养个人潜能与团队精神最具创意的方式。

3、针对企业效益低下、人才流失、跳槽等让企业头疼不己的问题,在通过参加企业团队户外拓展训练。人才流失率明显下降,团队合作精神和企业凝聚力大大加强。

4、户外团队拓展训练分为场地拓展和纯野外拓展。场地拓展是拓展训练的初级阶段,它面对的是已知,已确定的风险,是一种静态的心理突破训练。而野外拓展训练是指在纯天然的环境中进行,比如天然大峡谷原始雨林峭壁崖降无人海岛等。它面对的是未知的,不确定的风险,相对更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对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非常高,使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团队的鼓励与支持。只有亲身体验过生命危险的时候,才更加珍惜同伴的帮助。

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准备 篇6

植物学野外实习需要在校外住宿一段时间,这期间内的主要工作是在以外观察和学习植物,观察和学习内容可以参见《植物学野外实习工作计划》。离校实习之前,有目的地做一些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习用具

1、课本、实验实习教材、笔记本、笔等平常学习必须的用具。

2、必要的参考资料:最好每人(如果为了节约纸张,可以每2人合用)印一册《重庆市常见维管束植物名录》,这样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大家才不会不断地问某各种(或类群)的名称怎么写的,或者避免尽些错别字。记得往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讲这是禾本科竹亚科的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一个反应敏捷思维活跃而且喜欢提问题的女生马上问道:“老师,那雄竹是什么?”原来她把慈竹想象成是“雌竹”了。如果没有一个能囊括实习地点大多数种类的一个简单的地方名录供大家查阅,这样的笑话还会层出不穷。

3、尽量以每组为单位,到图书馆或生物系(现在改称学院了)资料是借阅工具书,只有对观察植物结合工具书进行检索和鉴定,才能学会植物识别和分类鉴定相关知识。这些工具书包括: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和2补编)、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中国高等植物(大约已出版9卷)、四川植物志(1--17卷,预计全套将出版25卷)、重庆缙云山植物志、重庆缙云山植物名录等。

4、采集学习标本用具:因实习地为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允许采集植物标本,但学习过程中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可以少量采集标本。需要自备沙量结实的塑料袋,废旧书籍或杂志(用于压制标本)。

5、实验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些野外用具,如放大镜等,到时候有组长到张老师那里借用。

二、生活用具

1、个人洗漱卫生用品,实习地提供住宿,具有淋浴实施,但不配备个人盥洗用品。

2、衣物:实习地天气变化大,正常情况下温度比学校低2--4度,无论你出发时什么天气,都需要带上至少一套春秋天穿的外衣长裤(如果怕冷的同学可以带薄毛衣一件),换洗衣服一套等;必须带胶鞋或适合野外行走的鞋。

3、雨具:山上随时可能下雨,有时雨天也需要处野外学习。

4、药品:适当备点感冒药和治疗痢疾等方面的药物;如果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准备6天的剂量。

5、零食:实习地安排集体伙食(费用自理,但由实验室张老师统一支付);如果有吃零食习惯或不适应这样伙食的同学,可以少量准备些零食。

6、饮水:实习地的住宿提供开水,能饮用但味道不算好,若特别挑剔的同学,可以自备少量瓶装水,但不要一人一件;山上有瓶装水卖,价钱稍微贵点。

生物野外实习的意义 篇7

关键词: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但由于学科专业不同, 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和途径也不尽相同。生物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 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形成[2]。因此, 生物专业在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时, 如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功能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成败。本文就如何改革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野外实习, 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作用

生物学野外实习主要包括动物学野外实习与植物学野外实习,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由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有效途径[3,4]。除巩固和丰富理论知识, 采集动植物标本, 促进实验室建设外, 还能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只有在既动脑又动手的实验过程中才能产生创新思维。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实习地域范围不断缩小、经费不足, 实习环节得不到保障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化的扩大, 大部分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生动植物种类急剧减少。因人类社会活动的干扰、原始森林大面积减少及生态环境的斑块化使能见到的陆生动植物种种类越来越少, 适宜实习地域范围不断缩小。另外, 近年来, 多数学校的野外实习经费和10年前相比没有明显增加, 但实习的各项开销, 如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费用却成倍地增长[5]。在人均野外实习经费没有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联系合适的实习地点越来越困难, 致使野外实习的范围、地点、时间和空间都受到了限制, 野外教学实习环节得不到保障。

2. 指导教师匮乏, 实习质量无法保证

生物野外实习是一项辛苦和复杂的实践活动, 每天要消耗指导教师大量的精力, 一般来说, 教师指导的学生越少, 实习效果越好,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 便于教师随时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因此, 为了保证野外实习的效果, 每个指导教师指导10个-20个学生比较适宜。但一般学校从事每个专业教学的教师数量有限, 而参加实习的学生人数较多, 师生很难达到1/10-1/20的比例, 往往由于教师指导的学生太多, 指导教师在短期实习时间内难于使每个学生的专业实习技能达到预期目的。

3.实习时间不足, 实习内容不深入

一般师范学校生物专业的野外实习时间只有2周-3周, 学生在短时间内只能学习动植物的采集方法、标本制作要领、对标本进行进行简短的分类等, 而对动植物的行为习性的观察研究, 生物的生态调查方法的学习则是无暇顾及。

由于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它严重制约了这种综合实践教学的功能, 影响了实习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 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 才能培养学生具备创造性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进行生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关系到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指导教师、学生以及实习基地等许多方面。除了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加强管理之外, 教师更应通过探索改革实习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办法, 来加强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生物学实习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实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常见动植物的鉴定方法, 认识常见的动植物种类, 实习的方法主要是标本采集, 制作标本和标本分类鉴定, 学生的实习过程仅是按部就班地制作标本, 单纯的识记认种, 没有真正地对实习内容、采集的标本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和消化。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动植物种类的鉴定上, 改变传统的完全依赖教师鉴定为主, 变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 学生利用仪器和工具书自己进行分类鉴定的知识探索过程。进一步扩展实习内容, 将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特点、动物的生活习性、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物种群研究等作为实习任务, 以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习手段的改革

由标本采集和物种识别为主转变为数据采集和定量研究为主, 改“采集、捕捉”为“观察和研究”, 师生共同讨论, 制定调查或观察方案, 然后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实施。逐渐完成以标本采集、制作为主要手段的实习方法, 改为以让学生综合了解环境知识, 掌握环境定性分析的方法和动植物数量统计的方法, 掌握生物多样性研究、动植物资源调查、动物行为研究、自然景观特征分析的方法与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在研究问题中的创新精神, 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增强学生爱护自然环境、自觉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3. 实习教学效果评价和成绩评定的改革

对实习效果进行考核, 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考核学生动植物的分类知识、标本制作和标本鉴定的能力外, 还要求学生在系统地整理实习材料和野外调查记录的基础上, 写出实习总结报告, 或有关科研论文。实习报告的内容可以是生物多样性的资源调查, 也可以是对某些动植物的分布规律及生境分析, 还可以是对当地的资源保护或某类经济动植物的持续合理利用进行分析等, 并将考核结果以学分形式计入本门课的总成绩。

项目资助: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鞠献利.落实《高等教育法》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J].昌潍师专学报.1999.18 (1) :1-3

[2]赵晴潇.于大禹, 贾若琨.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构建[J].创新教育.2009.5:30-31

[3]安建梅.芦荣胜.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M].科学出版社.2008.2

[4]魏学智.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M].科学出版社.2006.1-2

生物野外实习的意义 篇8

关键词: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基金项目:安康学院教改项目(Jg07209)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78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是地理教学环节中的关键步骤,是优化教学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相比较课堂理论教学,野外实习更具直观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让学生置身实地实景中,进一步理解、验证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野外实习主要包括实习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反馈阶段。这三个阶段环环相扣,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掌握野外工作技能,印证、应用所学理论。然而,目前在一些高校,尤其是地理专业起步较晚、发展受综合条件限制的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还存在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学生对实习内容掌握还不够全面、系统的时候就匆忙 “旅游实习”了,而实习结束后,成绩评定不够系统、全面,仅仅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了事,从而使地理实践课程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何扎实开展野外实习前期准备工作、科学评价学生野外实习成绩是提高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扎实做好实习准备阶段各项工作

1.1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科学选择最佳实习地区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是保证野外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必须对多种方案进行充分论证,选择最佳实习地区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依据实习目的进行筛选[1-4]。点上实习以就近为原则,兼顾地理要素的完整性;线上实习以地理要素为主导,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构架,选择代表性线路;区域实习应挑选完整的地域单元,既能反映自然地理多样的地貌类型,丰富的植被群落,独特的水文现象和水系形成及变化规律,也要体现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5]。同时,实习范围的确定要兼顾考虑经费开支、师生的食宿生活安排、出行的便捷性与安全等问题。以我院为例,野外实习基地,省内短线实习主要在安康辖区范围内的南宫山、柞水的牛背梁、西安的翠华山,长线野外实习主要包括陕北地区、四川成都和都江堰等地区。这些地方基本能反映植被、土壤、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典型特征。同时,为进一步拓宽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渠道,我院联合宝鸡文理学院组织了“地方高校地理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及校外实践基地共建研究”项目,共享、共建了四个地理专业野外实践和教育实习基地。这种共建做法可在地方高校推广,特别是为相同或相关专业如何发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2确立最佳野外实习路线

科学确定野外实习路线是关系到一次野外实习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步骤。在确定实习路线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前期成果积累,系统储备数条野外实习长途路线、短途路线和实习区域,而后根据每次实习目的和具体情况从中优选最佳实习路线。实习路线布置原则是:一是每年实习路线规划时,尽量不和近年路线重复,让学生有更多不同体验;二是能穿过实习地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尽可能多地观察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多种类型。以省内实习为例,线路可以由北至南横跨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区;三是包括能阐明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典型地点[6]。

1.3编写实习指导手册

实习指导手册编写是建立在对实地反复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编写指导手册,一方面可以系统归纳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使学生对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提前学习实习指导书,可以使学生对实习范围、路线和具体内容事先有较系统了解,激发学生实习主动性。在具体编写手册过程中,要合理设计好内容结构,避免出现通篇简单罗列实习区域资料的问题,突出手册的可操作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指导学习方法的功能。

2建立科学的实习成绩评价体系

科学而有效地评定野外实习成绩是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手段。由于没有定量实习评价标准,传统野外实习成绩的评定较难做到公正、全面、准确。为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积极性,必须加强对学生野外实习的成绩考核和量化管理。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 不仅要考虑专业技能知识,还要考虑学生实习态度、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实习效果等,结合本专业近年野外实习经验,可以将地理野外实习成绩评价的总目标分为三个评价因子:准备阶段、实施过程和成果总结。在实习的每个阶段根据实习的活动内容建立不同评价指标和要求格次,在给出每个评价指标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阶段权重,计算出最终实习成绩。通过建立详细的评价指标,让学生明确每个阶段要做些什么、要求是什么,同时也便于老师分阶段、分步骤、分指标、及时地给出成绩[7]。因此,我们将野外实习成绩评定内容分为三大块,即准备、过程、成果三个评价因子,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后再细分每个评价因子下的考评指标,制定出每个评价指标的考评标准,构成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地理野外实习评价指标体系

2.2成绩评定过程

在实习准备阶段,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成绩、体力和性别等进行异质性分组。一般以8~10人为一组,设置组长一名,负责记录实习物品的携带情况、考勤和实习过程中学生违纪情况。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也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指导教师应根据实习过程检查情况、学生的实习态度和表现、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情况、学生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等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与反馈[8]。同时,可在每小组随机抽取1~2名同学进行现场情景测验。在实习完成阶段,可进行实习成果考核,采取学生撰写实习总结报告、提交实习技术成果等方式完成。endprint

通过实施本评价方法,可以系统量化学生实习成绩,规范学生野外实习行为,充分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的学生完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提高实习效果;同时,该方法对促进野外实习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也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该评价体系已在2014 年暑期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中实施,对学生起到了较好的约束和考评作用。

3 结语

提升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内容广泛。通过改进野外实习每个环节中诸如实习基地选择、系统储备实习路线、科学评估学生成绩等关键步骤,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预期成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实现知——能的迁移、转化和创新。当然,提升地理专业野外实习质量的标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与修正,使教学准备过程进一步标准化,教学评价进一步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长运.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南都学坛(自然版),2000,20(6):89-91.

[2] 邓宏兵.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历史与动态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7(2):269 -272.

[3] 毛卫华.自然地理学玲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16(4):79-81.

[4] 林孝松.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8(7):86-89.

[5] 许建国.高师地理野外实习新模式与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15-118.

[6] 许俐俐,胡宝清.浅论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提高[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24(4):385-388.

[7] 武锐.文山学院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0,23(3):98-101.

[8] 于法展, 张志华. 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

与教学效果评价[J]. 高师理科学刊, 2007, 27(2): 102-106.

野外实习小节 篇9

0070162生科院07级1班葛晓伟

今年暑假院里组织我们去浙江天目山进行预期八天的野外实习,虽然据说很辛苦,每天要跋山涉水还没有好的伙食,但我仍然在心里窃喜,因为我是一个特别衷爱旅游的人,哪怕再辛苦只要想到可以到处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就莫名的兴奋。所以一整个暑假就在我的期盼中眨眼消逝,七月二十三号我们终于坐上了前往天目山的车,开始了我们的实习之旅。

天目山的住宿环境让我们小小的抱怨了一下,真的很阴湿!被子,枕头似乎就从来没干过,盖在身上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其实这都不算什么啦,最最关键的是晚上我们宿舍集体被老鼠给吵醒了,还好本身便是学生物的,自然不怕老鼠,只是放在桌上的碗筷什么的都被老鼠践踏了个遍,同时房间里到处是它留下的排泄物!住宿虽然差强人意,不过吃的倒比想象中好了很多,每天差不多都是十菜一汤,味道也不错,不过似乎吃不很饱,不是我们胃口大,而是那两天真的消耗很大,特别容易饿!对环境有所了解后,我们就开始了实习的正事!

第一天下午我们就奔赴了天目山博物馆,说是奔赴确然如此,因为很多路!毕竟在现在这种发达的社会,都是以车代步的,突然走这么多路难免觉得累,不过接下来实习后才发现第一天走的简直就像是停在了原地!博物馆虽然不很大,但是品种齐全,中间自然包括了许多天目山独有的物种,看的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由于是第一天,参观完博物馆就让我们自由活动了。第二天就分了组,我们先是植物

组的,前两天跟着老师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其实这是非常有趣和长见识的!很多时候我们在路边看到什么花花草草都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它们属于哪个科,但是通过这两天的野外实习不仅仅认识了很多以前见过的或者是没见过的植物还了解了很多科植物的特征,方便我们自己去辨认!这种知识也许在书本上也有但是只有到野外亲身体验才能记得深刻和牢固!这么多植物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石蒜了,它的名字并不好听,但让我们记得它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很多小说里提到的神秘的曼殊沙华或者彼岸花其实就是石蒜了!而且这花也非常常见!当然除了石蒜,还有很多植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总是散发腥臭气味的鱼腥草,还有鸢尾科的马蔺等等。到了第三天植物老师给我们下达了一个任务,每组必须采集二十个科,四十种植物带回来做成标本,这可是要我们亲自去采的哦,正是锻炼我们的好机会,同时检测一下我们两天下来的学习情况,我们小组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精挑细选了二十科四十种,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我们进入动物组,其实我本是是一个很怕虫子的人,但是来之前我就做好了准备,一定要克服这种心理恐惧,所以进入动物后我终于从原来的只敢捉蚊子和蚂蚁变成还敢捉蝴蝶和蜻蜓,不过像马陆,蜈蚣,蚯蚓,毛毛虫,蜜蜂什么的我仍然不敢抓,除了死的!动物组虽然一直在外面奔波但其实并不是很辛苦,虽然我们还被分在由周老师带领的死亡之组,不过除了路走得比其他小组要曲折坎坷外,其他也差不多!每天的任务就是捕更多更多的虫,品种越多越好!于是我们组本着不怕脏,不怕累的信念专挑阴沟山渠,捉到了好几只蚯

蚓以及一只非常白胖和强壮的蛾宝宝,因为我们抓它时,它凶残的嘶叫着!最意外的是我们组抓了好几只石龙子,石龙子向来以速度取胜,很难捉到,并且它会断尾求生,所以很难抓到,而我们抓到的其中一只就把尾巴断成三四截!另外我们还很满足的遇到两条死蛇,虽然是死的,但这已经是很难遇到的事,我们还遇到两次!真的是非常幸运!捉完动物后就是制作标本,再恐怖的虫子制作成标本后也充满了观赏和科学价值!植物动物都结束后这次野外实习也就差不多到了尾声!回学校前一晚我们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没想到平时很严肃的老师们突然变成了邻家大男孩,比我们学生都放得开!惹得全场掌声阵阵,笑声连连,为这次实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地质野外实习总结 篇10

此次实习地区选在北京西山的九龙山、愁儿岭、香峪大梁一带。行政区划属门头沟区的门头沟乡和军庄乡,包括城子、龙泉务、军庄、灰峪等自然村。实习区交通发达,风景优美。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气候温暖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晴燥,夏热多雨,春旱多风,秋高气爽。多年平均雨量600mm。第一天的路线是三家店水闸到西山林场。

1.窑坡组页岩,此地属于山岭,植被繁茂。岩石土灰或黄色,页片状,泥质结构,破碎风化严重。本组富含植物化石,含煤情况自西向东减少。接着观看龙门组(J1)砾岩,砾石较破碎,风化严重,土黄色,分选性不好(大小差不多)粒径1--20cm,砾石磨圆度较好。砾石泥质胶结,胶结状态不好。岩层产状3°<33°。九龙山组(J2)砾岩成分复杂,多为火成岩,粒径2—5mm。

2.九龙山向斜。J1--J2--J1的向斜构造。岩石主要为紫红色的凝灰质

砂岩,凝灰质含粉砂泥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夹含砾火山岩屑砂岩。

3.九龙山砾岩风化严重,岩石成土黄色。九龙山向斜北的砾岩岩石坚硬

完整,粒径1~10cm,磨圆度一般,主要为泥沙岩硅质胶结,分选性一般

第二天的路线是龙泉务到琉璃渠。

4.该点为石炭系岩系。岩石主要为砂岩,硅质胶结,解理较发育,呈灰

色。此地的页岩为灰色,产状为116°<50°。火成岩有崩塌,坡积物较多。然后观看了红庙岭组石英砂岩,主要为肉红、砖红色、浅绿色石英砂岩。

5.此地为断层破碎带。魁心阁的红庙岭组砂岩,次一级的小断层。地貌

属于山崖垭口。泥质胶结,风化严重,未土黄色,粒径0.5—10cm。南大岭组(Jβ)主要为辉绿岩,灰黑土黄,隐晶质成分,新鲜面灰绿色。主要为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风化严重。此处大约宽900米,坡30°,植被较多。上有断层,有5—10米的分化层。

6.琉璃渠断层。底层缺失,土黄灰黑色,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砾岩。第三天的路线是斜河涧到老虎头。

7.此点为工程点,铁道隧洞。洞口前侧岩石主要为纯净的石灰岩,呈灰

白色,产状混乱,有断层破碎带。上面是土黄色的泥质石灰岩。隧洞洞口衬砌,边墙衬砌有锚杆支护,表面喷射混凝土。

8.奥陶系和石炭系的分界点。隧洞打在石炭系上,全衬砌,岩石主要为

页岩砾岩。石炭系的岩石主要为砂岩页岩,风化较严重,破碎,植被繁茂。奥陶系的岩石主要为纯净的石灰岩,方解石脉,有小断层。沉沙孔有水土保持的作用。2号隧洞只加洞口衬砌,3号隧洞断层面与轴线斜交,而正交最好。

9.此点为岩性点。奥陶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点,O2的石灰岩性脆,易弯

曲,沿途观测C2主要为土黄色和褐色。老石灰岩内断层解理多,可以用于建材石灰炼钢溶剂。

第四天的路线是军庄到三家店。

10.此点为岩性点。主要为石炭系的砂岩页岩,岩石风化严重,层理倾向

南偏东,球状分化。此处的砾岩分选型不好,磨圆度不好,硅质胶结,产状为203°<39°。此处的辉绿岩无层理,火成岩主要为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有一些白条的石英岩。

11.三家店水库左坝肩。植被繁茂,开挖边坡70°,自然30°。主要为

南大林祖辉绿岩,岩石风化严重,风化层3—5m。岩石完整有气孔杏仁构造。灰绿色无产状,对下游防渗不利。九龙山组砾岩,倾向南,1—15cm,分选性不好,硅质胶结,风化不严重,解理不发育,魔猿较好。

12.香峪向斜。核部由太原组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太原组没系地层以及

奥陶系和寒武系组成,南翼仅有出露太原组煤系地层。两翼倾角不等,北陡南缓。向东南方向倾斜。

13.此点为岩性点,九龙山组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青灰质粉砂岩。产状

为47°<15°。断层破碎带有压碎岩,断层泥,碎砾岩确实啦。本次野外实习观察了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详细观察了各个系的岩石的岩性,以及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比如向斜背斜。以及一些工程地点,比如大坝,隧洞等,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条件。

生物野外实习的意义 篇11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药用植物学作为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分类等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中医院校中药与药学类专业均开设了这门专业知识课,并且将野外实习作为课堂实验的一种有效补充,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我校药用植物学实习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搞好野外实习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目前我校学生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近年来我校一般将实习时间安排在五一假期或十一假期前后,一般是两到三天的野外实习时间。此时多数植物已经进入凋谢阶段,不适宜观察植物特征,并且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学生很难针对实习内容形成系统记忆。其次,目标不明确或者过于简单且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次实习都将学习目标定位单纯的辨认药用植物,并且一个小组有七八个人组成,且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不能够认真参与。

再次,整个过程走马观花,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会直接询问教师,很多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而是直接告之,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有效锻炼学生思维。最后,考核方式单一,仅将野外实习成绩当做总成绩的一部分,比例为20%,致使一些学生讲野外实习当做观光旅游,教学效果较差。

二、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理想的实习基地和适当的实习时间是搞好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前提。一个理想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应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不能太远且交通便利;二是实习基地应该有便利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三是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状况(种类、分别、数量)、自然与社会概况要有必要的资料积累;四是植物群落类型多样、种类丰富、区系复杂。根据上述原则,建议我校的野外实习地区选择在连云港市云台山,据统计这里拥有植物164科642属1280种,如桔梗、南沙参、百部、东北天南星、乌头、忍冬、海州香薷、杜仲、半夏、贯众等。实习时间最好选择在8月下旬学生开学前两周时间内,这个时间段即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也不会耽误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作为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应预先做好实习用品的准备,个人需要携带的物品包括:工具书、雨具、铅笔、笔记本、标本带、标签、吸水草纸、标本夹、剪刀、高枝剪等,野外实习不同于校内学习,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因此出发前还应该准备一些跌打药、感冒药等;另外野外实习需要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比如为每个班级安排三位教师,一位教师负责全班学生的安全等后勤工作,另外两名专业教师负责实习指导,同时要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实习出发前组织全体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说明此次实习的目标、任务、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到达实习基地后应该再次组织学生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简要介绍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考虑到野外植物种类远远超出课堂所讲述的范围,这就要求专业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良好的植物分类理论知识,因此,专业指导教师最好提前考查实习路线上的植物种类,对可能遇到的植物做好充分的理解。

丰富实习内容,加强实习指导,提高学生素质。丰富的实习内容和科学的实习指导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首先,学生在学习了药用植物学课程之后,接着会学习生态学等后续课程,但很多院校对这些后续课程是不安排野外实习的,因此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应该增加生态学相关内容的实习指导,如在讲解植物时可以同时讲解植物生长环境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植物所处的群落结构、群落类型等;其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去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都是教师就实习路线中遇到的植物向学生讲解,学生间接的、被动的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这种记忆是短暂的,过一段时间后,当初识别的植物可能会记不清,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仅仅起指导作用;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如遇到唇形科植物益母草时,引导学生观察其在幼苗期、花前期、果期后的叶子形态是否会发生变化,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另外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身作则,爱护一草一木,以实际行动向学生灌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实习结束后,对实习进行考核是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学习内容的改革,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应该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比如,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写一份实习科研小报告,归纳总结自己对植物分类鉴定方面的认识,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自己编写6~8种植物的检索表,学习运用植物学术语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

三、结束语

总之,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以及总结问题的重要环节,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实习基地的选择到考核制度的制定等一系列实习细节中着手,以进一步提高实习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王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8(09):24.

[2]李海生.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7(03):125-127.

[3]申志英.新形势下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策略[J].药学教育,2009,25(1):47-49.

上一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8课时下一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