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2024-04-29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通用8篇)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篇1

一、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建议: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二、模块分类、构建体系

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那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练习

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综合型实验题将成为考卷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对于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头疼的。面对实验探究题,考生往往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答非所问。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同学们要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力度。

方法建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可对应考纲中17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防腐杀菌,高浓度的溶液能使细菌等微生物因失水而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等等。另外还可以与近几年的诺贝尔奖或者社会热点相结合,如二型糖尿病等等。多留心身边事,将生物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平时即锻炼个人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

四、养成良好做题习惯

经过一轮复习的沉淀,考生应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做题量。但是很明显,不同的考生的题目积累量情况差异较大,其中很多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造成题目练习杂乱无章,不成体系。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做题习惯非常重要。同学们都知道养成良好做题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

方法建议:三色笔做题法。准备三支不同颜色的笔,蓝、黑、红。在作业时,以蓝笔审题、黑笔做题、红笔改错。然后将所做的试卷分类整理收集起来,在复习后期,可以以错题作为再次复习回顾的重点。以这种方法做题,呈现出来的试卷,对题目的理解度、修改知识点、错误答案等等一目了然,不仅能将考生有漏洞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补缺,还能指出考生曾经做错题的原因,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

五、调整心态,轻松备考

高考复习是一个持久战,也许经历过了一轮复习之后,部分考生的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当然也还有一些考生,并没有充分利用一轮复习的时间,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开始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

高三生物学习方法:拿高分,从吃透课本做起

一、记熟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种体验:解答填空题时,意思答到了,但是拿不到分。这是由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总有欠缺,因而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答题时,难免出现疏漏,自然不能得分。因此答题时应尽可能多地用书本语言,因为教材语言都经过千锤百炼,既可读,又严谨。

教材每一章内容的最后都有本章提要,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为本章知识的压缩饼干。为此我们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彻底消化,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搭建该章内容的主体知识框架。

教材的行文也有其一定的规律,许多小节的首句或末句为本节内容的要领,即通常所说的结论性语句。最后阶段复习教材知识时,应先关注并强化这些结论性语言,再由简及繁,由总到分这样的顺序复习教材知识,由此加深记忆知识概要,掌握相关知识精髓。

教材中的黑体字内容不是重要概念,就是本段内容的提纲挈领性语言,为此,复习这些内容时,我们深刻理解并记熟其中的含义。如光合作用概念这部分黑体字内容,要理解、记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能量变化是什么?吸收并利用光能的物质是什么?等等。

熟记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有益于将教材中的主体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有利于答题中语言的规范性,对于取得高考成绩中的基本分大有裨益。

二、关注教材中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

复习教材,还应注意教材概念中的状语、定语等限定性词语。

如教材中讲到利用生长素浸泡扦插枝条,促进生根时,为什么在生长素的前面加上一定浓度?只有理解到因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生长素才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促进侧根形成、果实发育、顶端优势等,但若超过合适浓度则会抵制上述作用;所以农、林生产上使用生长素一定要注意浓度。再如教材中给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下定义时,都提到减数分裂时这一时间状语,说明了三大规律的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是核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材中这样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俯拾即是,如运载体通常用质粒(意为还有其他,如病毒),微生物培养基中的氮源主要用于合成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等(意为还有其他物质,如ATP、磷脂等),等等。

关注教材中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挖掘出其中的含义,可以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有利于正确解答选择题中的概念明晰题,也有利于提高解答第Ⅱ卷时语言的严密性,对减少答题过程中不必要的失分大有帮助。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考复习,学习策略

一、把握高考动向, 早作准备, 积极应对

教师在根据考纲抓好稳定题型的基础上, 还要把握《考试说明》中透露出的最新信息。今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的考查。这样, 我们就可以进行判断, 有可能在文言文、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考查, 如古诗词鉴赏、汉字书法、楹联等。

今年还有一个变化, 那就是新增了新闻类文本阅读, 《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增加了新闻比较阅读的考查方式, 主要的考察点有:概括对同一事件报道中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不同;比较由于视角不同、立场不同、目的不同, 报道的侧重点又有哪些不同;针对某一现象, 不同记者有哪些观点分歧。

这样看来, 比较阅读的阅读量明显加大, 难度增加。我们可以预料到的难点是由于学生对新闻体裁不熟悉而造成的恐慌感和技巧的不熟练。我们应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类文体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通过新闻类文本阅读的专题训练, 使学生熟悉新闻的表达习惯、行文逻辑以及用语上的褒贬, 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另外, 面对可能出现的变化, 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文学类文体的阅读复习。据北京市年前考试统计, 采用新闻比较阅读题型后, 学生得分率大幅下降, 甚至低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所以, 教师在重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同时, 还要加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

二、革新复习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

学生在反复做题过程中会出现倦怠现象, 做题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师反复讲, 学生也会产生腻烦心理。因此, 教师应该抓纲务本, 革新复习方法。郝润生老师提出的“一例多用”高效复习方法值得借鉴。比如, 诗歌鉴赏, 教师可引导学生大力挖掘课本的应试价值, 利用已做过的典型试题以少胜多, 提高复习效率。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可利用学生对这首怀古诗比较熟悉的优势, 让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己出题, 自设问题答案和评分标准, 以强化答题的规范化。学生通过对熟悉诗歌的研究能提高对高考诗词鉴赏题的把握能力。我们可以这样设题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虚实角度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词中的形象 (周瑜, “我”) ;分析词中用典的妙处, 分析用典的得失;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拟考题、答案和评分标准, 根据评分标准评判同学的练习。这种另类的复习一定会让学生耳目一新, 兴趣盎然, 在活动中加深对答题规范的要求的理解,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探索有效途径, 提供具体指导, 让学生在作文深刻性上增分

高考作文占据了高考的半壁江山, 学生要想获得高分, 就必须在作文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所以作文复习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作为应试作文出彩的文章并不多, 能到50分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距高考还有三个月, 如果教师希望学生作文维持在40分左右, 只需要每周写一篇作文, 重点练审题, 同时保持成文的语感即可。学生要得到50分以上, 就要做到内容深刻。而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写作文时能把道理讲清、有理有据就很难得了, 很难做到深刻。

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方法, 如果能够做到写下水作文现身说法就更好了。教师要明白短时间里让学生思想认识迅速提高是不现实的。因而作文深刻不是让学生增加内涵, 而是让他们释放内涵。那么, 如何让学生作文做到深刻呢?方法就是用形式倒逼内容, 教会学生使用以下策略来体现作文的深刻性。

首先, 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现在大部分学生采用例证法写议论文,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议论, 因为例证法所举例证如果是正例, 那么必然可以用反例来反驳, 用例证法对第一个事例好分析, 但第二个、第三个事例所讲道理就只能与第一个事例重复, 很可能无话可说。而多角度立意可规避这种情况, 做到一个观点三点理由, 把道理讲透。

其次, 联系社会热点。如果议论文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联系, 就能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也能给人留下关心时事、积极上进的好印象。近几年的高考或直击热点, 或暗扣热点, 都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生作文议论时如果能联系社会热点,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就能写得深入。

再次,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即能根据不同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多想到事件发展的可能性。现实社会是复杂多变的, 又是彼此联系的, 学生应该学会利用政治课所学到的哲学思维来考虑问题。笼统的议论很难深刻, 甚至还会偏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才能增强议论的针对性, 写得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对比进行说理, 通过正反对比来进行论证, 这样就能把道理分析得全面和深刻。

最后, 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原理, 如矛盾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马太效应、破窗理论等, 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复习备考头绪多、任务重, 二轮复习更要抓重点, 讲方法, 科学备考, 把工作做细, 不断突破,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在二轮复习中, 教师要明确重点和难点, 针对一轮复习中的缺陷和不足, 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做到重点突出, 难点集中突破, 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问题, 不断进行解题训练, 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霄萌.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4.

[2]祝新华.侧重评核选取与运用信息的能力——阅读测试文本的选用[J].课程·教材·教法, 2012 (10) .

新课程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篇3

一、通过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就是变换角度,通过归纳、迁移,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应体现生物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突出学科的主干内容等。

二、建立知识网络体系,突出主干知识

通过一轮复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各个“点”,因此在二轮复习时,关键是要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以及进一步形成“网”。这就要求教师以主干知识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总结指导,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新课程教材特别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概念图、流程图是一大亮点,教师和学生都应高度重视。另外,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如细胞、代谢、遗传、生态系统、生命活动调节、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等。

三、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生物所学知识密切相关,所以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二轮复习时,要注意搜集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或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作为材料的知识背景出现。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传统发酵技术、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医疗保健、遗传疾病、免疫等。这些材料题往往起点高,落点低,通过复习要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

四、重视图表能力的培养

图表分析是学习生物学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理想手段。生物图表题是指含有图解的试题,它往往是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一些生物学现象、过程或规律的图表,常见形式包括数据表格、柱形图、饼状图、二维坐标曲线、遗传图解、实验图解、流程图、概念图、结构图等。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所以在二轮复习中,要重视读图、析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另外,应对典型例题和典型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各类图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及常见陷阱的识别分析,实现图形和文字的转换,图形和图形的转换。

五、加强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生物科学更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实验可以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能力等,是高考考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二轮复习应特别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复习时可以先依托教材中科学家们的经典实验,学习实验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研究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然后训练学生能根据背景材料恰当地确定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在实验方案中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和解释。

六、精选试题,加强模拟训练

二轮复习的时间有限,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精心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高考试题或错误率较高的经典试题进行讲评。在讲评时,要注意分析试题考查的目的,了解试题覆盖的知识点,分析归纳解题方法。试题讲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查漏补缺、總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精选试题,加强模拟训练。试题练习不仅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进一步熟练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训练“信息获取、知识迁移、表达及应试的能力”,积累考试经验等。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篇4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1.加强理解《考试大纲》

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从历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大纲》还为我们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如果说上学期学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使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那么第二轮复习则恰恰相反,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主要依据是: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谁最热;发生在我们周围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评价。

3.主动关注高考动向

近两年来,政治高考试题更多出现开放式、研究性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这又提醒我们要关注高考新动向。在此段时间内应多加训练、思考。还可以总结几年来参与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方面的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

高考政治四方面提高成绩

第一,要根据高考考纲进行复习。我们要认真严读考纲中“四目标十二要求”的能力要求,针对自己的能力提高应试能力。

第二,要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落实。高考试题的考查是全面考查,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首先要全面,而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主干知识也是今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五本书、三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拾遗捡漏,不要盲从。

第三,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对时事热点的了解是答好政治学科试题重要途径。同时,同学们在关注时事热点的时候还必须注意,这些材料应该是作为高考试题的载体出现,因此我们要重视时事材料与教材理论知识的结合,解答题的时候,要学会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分析题。

第四,总结并掌握好答题技巧。对于客观题(即选择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设问,区分“说明什么”、“之所以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要求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其次还要分清问题中的“这”,这个代词指代的是哪些内容,有针对性的作答。而对于主观题,我们切忌“漫天答题”,一定要记住答案只会蕴含在所给材料中。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

一、夯实基础,注重整合,构建知识网络阶段。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妄加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政治科高考在试卷中所强调的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发挥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的。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抓基础必须重视知识落实。“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这充分说明了对教材基础知识落实的重要性。教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复习越到最后,教师越应狠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到对“双基”融会贯通。

在复习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一轮复习中对课本知识应分以下层次,即课题——节题——框题——问题——问题阐述,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第二轮复习中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做好“知识整合”,实施“立体复习”,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例如,对于《生活与哲学》的学习,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帮助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对于每个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点。重视对知识的挖掘,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从而提高学生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二、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阶段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概括地讲就是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以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培养各种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工作,它既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又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我们适应高考试题改革的需要。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背景、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高考改革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并且将继续深入下去。

《考试说明》在规定考查知识范围同时,也规定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如果说,《考试说明》中“考查的知识范围”对考查内容的广度作了要求,那么“能力要求”规定的就是高考政治对于考试内容深度的要求。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即第一轮复习)的前提下,培养能力和强化能力训练是热点专题复习(即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关注热点,学会迁移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而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那是肯定考不出好成绩的。

基础打牢了,并不等于能力和素质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要提高能力和素质,除了首先要夯实基础外,还必须把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考政治科命题的重要原则。政治科高考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融合,倡导“现实问题的知识性关注,理论问题的现实性追问”,既反对知识化倾向,也反对时政化倾向,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此在备考过程中,应十分关注党的各种会议的召开及其报告的主要精神,努力将之与思想政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材进行增删、整合,对知识进行更新。并把社会热点问题与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解题技巧阶段

政治试题的主、客观题目往往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背景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筛选信息、找到切入点等都需要通过进行针对性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为此,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训练,提高解题的能力与技巧,这样,不管采取何种考试模式,什么考试题型,都能从容面对。

高三生物考第二轮复习策略 篇5

高三生物备课组

高考复习已进入到关键的第二轮复习,对于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

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那么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教学呢?

一、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仔细研究2012年《考试说明》,搞清楚两项内容:一是内容和能力的要求,明确“考什么”;二

是深入研究对考纲的解读,特别是试题的分析,明确“怎么考”。同时,我们还比较了最近三年的考试大纲,找出了其中的不同,通过研究这些不同,更加准确地把握高考的方向。

二、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时间分配,就是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2.有所侧重,就是时间不能平均,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如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章节。

3.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这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确立教学专题、建立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大多是专题复习,根椐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我们把生物学的复习划分成七个专题:

细胞和细胞工程专题、生物的新陈代谢专题、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生殖和发育专题、遗传变异和进化专题、生物与环境专题、实验专题等。实际上这些专题的名称就道出了大主干知识的标题。如果说第一轮复习中已强化了小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了章、节、单元的知识网络,那么第二轮复习中强化大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大主干知识网络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研究多年高考试题知道,以能力立意为主是一惯坚持的原则,既然是能力立意,就是围绕考查某一方面的能力展开试题,而不是强调知识点和知识面,所以必然根椐某一主干知识考查能力。围绕某一主干知识展开的试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如知识迁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考查了一再强调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如“单项选择题”、“计算题”、“材料信息题”、“实验分析设计题”、“曲线、图表分析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

各专题进行讲解时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进行透彻分析,使学生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四、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课堂容量大,所以教师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重点问题上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基于此,我们生物组老师在进行每个专题复习前,都要把课本和资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以更清楚地启发学生系统总结,使复习过的内容条理化和网络化、形成有序记忆,从而把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等通过课堂分析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同时结合典型例题的深入分析,归纳解题模型,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五、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掌握,归根结底要反映到解题上,所以进行习题训练是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

当然,在模拟训练时,并不是什么题都做,也不是越多越好,在练习中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题量过大,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所以老师要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帮助他们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篇6

对该文设计如下问题:

1.在作者眼中, 《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述。 (4分)

2.读下列问题, 联系原文作答。 (6分)

(1) 第二段“灵感的花朵, 因为贫血而枯萎, 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 “贫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贫血”? (3分)

(2) 文末最后一段画线句“整部《诗经》, 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3分)

3.综观全文, 标题“横穿《诗经》的河流”中“《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 请结合全文, 写出它丰富的内涵。 (6分)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有关篇目的若干名句, 中间多次写及《诗经》和“那条河”, 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6分)

一、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树立整体意识

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 我们发现试题有这样一些特点:所有的题目设置都遵循文本从前到后的顺序, 符合读者的阅读审美习惯;所有的题目都最终指向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若主旨理解有误, 就可能满盘皆输;所有题目都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着手。形式的考查指表现手法 (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和结构, 内容是指词、句、段、篇的理解。试题命制体现“整体性”特点, 即突出对文章整体感知、把握能力的测试, 尤其加大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中心能力测试的力度。

学生之所以在审题和答题上犯难, 或许跟他们的阅读习惯有关。他们解题时往往只盯住题目上的几个字, 没能把问题置于整体之中来考虑。这种带有明显割裂特征的阅读方法, 违背了阅读规律, 失分也就难免了。因此, 第二轮复习对阅读方法的强调必不可少, 要让学生把正确的阅读方法变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做到在现代文阅读中牢固地树立起整体意识。

我常用的一种方法, 是引导学生抓住议论抒情句, 梳理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主旨。

中国文学讲究虚实相生、因实出虚。落实到文章中, “实”是记叙、描写、说明, “虚”是议论、抒情。“实”要为“虚”作铺垫, 而“虚”是以“实”为基础进行生发。如果学生阅读时能够清晰地分辨实和虚, 并明确两者的关系, 就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主旨。现代文阅读从梳理文章思路开始, 这已是大家的共识。怎么梳理呢?让学生找出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理清文脉, 把一篇文章读成几句话。

如果把《横穿〈诗经〉的河流》一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 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些失传的影子, 和保留了自由的灵魂?”“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诗经》在我心目中, 尊贵如东方的圣经, 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摘录出来, 我们会发现, 这些句子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诗经》、河流、先民”有共同的指向———自由、单纯与天真、浪漫与激情。对这些句子进行综合分析, 学生就能理解文章是借描写《诗经》中反映的先民生活来表达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诗经》是我们文化、情感、审美的“圣经”, 是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可是, 现在这条河流面临着断流的困境, 我们已经失落了童心, 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我们的心情越来越浮躁, 我们的情怀越来越失去古典意味, 我们因为进步而越来越不快乐。

文章的思路和主旨清晰了, 对问题的回答就有了指向性。事实上, 很多现代文阅读题就是把这类句子当成“题点”来设题的, 例如第2题的第 (1) 小题。训练学生抓住议论抒情语句来梳理文脉, 其实就是从命题选点的角度来思索, 事实证明这种训练对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所起的作用比较明显。

二、强化审题意识, 培养严谨的审题习惯

审题, 一定要找出题干中的重要词语, 揣摩命题意图, 找准答题方向、答题角度, 划定答题范围, 避免答非所问。对学生而言, 把握题干的显性信息不难, 探知其隐性信息则艰难得多。

对此, 通常可采用比较法。即把几道同类题目的题干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训练学生弄清楚问题的指向。不要求做出完整的答案, 但要求先解读题目要求, 并尽可能把题目转换成自己能理解的指令。可以进行一些强化训练, 比如要求学生画出题目的重要词汇, 标出题目要求中的重点信息, 并标上 (1) (2) (3) , 且把这一行为变成习惯。然后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归类, 这是属于哪一类型的题目, 其答题格式、答题步骤是什么。《横穿〈诗经〉的河流》第2 (2) 题和第4题是作用题, 由此可引申出作用题的各种类型, 此时, 将学生做过的多篇现代文的作用题罗列出来, 进行比较。这种有意识的训练, 刺激了学生的解题敏感, 提高了他们分析题目的能力, 也达到明确题目指令、为正确解答题目护航的目的。

三、高效讲评, 打磨答题语言

第二轮复习的讲评课非常关键, 学生答题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课堂高效的讲评。

讲, 不能只讲知识点, 也不能只给标准答案, 讲的着力点要放在老师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上。看着答案做题是高三老师的大忌, 看着答案逆推出来的解题思路对学生的帮助不大。老师要学着自己命题, 至少要自己做题, 在做的过程中明确审题角度、解题思路, 发现自己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 才能知道学生的困难在哪里, 这样讲目的才明确, 才具有针对性。

评, 侧重于评判试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要重点评析。对答题心理、解题思路和答题语言, 老师要抓住问题的根源深究下去, 不必面面俱到, 但一定要重点出击。点评时告诉学生, 现代文阅读要拿满分也许很难, 但拿高分是完全可能的。

高效讲评的前提是选好来自学生的答案。我让学生将习题的答案写到专门的作业本上, 然后收上来批改, 按照高考的阅卷标准打分, 同时注意收集学生的答题情况。

例如第3题:从审题角度看, 本题属概括题, “结合全文”提示了答题区域, 答案需在全文检索, 这是显性信息;“《诗经》的河流”用了比喻手法, 《诗经》如河流, 或者说, 有一条河流, 它的名字叫《诗经》, 那么,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呢?这是隐含信息, 对这个隐含信息的回答就是本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 (1) 在作者看来, 《诗经》本身是一条河流, 一条文字构成的河流; (2) 《诗经》反映的先民的生活许多与河流有关; (3) “《诗经》的河流”比喻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条与血缘、传统有关的河流。

对要点不准确、不齐全或重复等问题, 讲评时我展示学生的各种答案, 侧重分析丢分的原因。

答案示例一: (1) 《诗经》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 (2) 《诗经》记录了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 (3) 《诗经》回荡着银铃般的童音。【0分。要点不准确;关键词“河流”未出现。】

答案示例二:“河流”指历史的河流;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记载了历史上大自然与人类的声音, 祖辈吟唱与后辈倾听;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流。【2分。要点不齐全。】

答案示例三: (1) 代表文字之河, 人类咿呀学语。 (2) 代表古人悠然自得、单纯、天真、男耕女织的生活。 (3) 代表一个民族时代。【2分。要点不齐全;“代表”用词不准确。】

答案示例四: (1) 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 (2) 这是一条文字之河; (3) 这是一条哺育文化与传统的河流; (4) 这是一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4分。要点重复;分点不当。】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策略 篇7

一、研究《考试说明》与高考信息

第二轮复习中,不可能再做到面面俱到。要在复习中做到既有针对性又避免做无用功,就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吃透精神实质,抓住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尤其是在一些课外辅导书中出现的旧教材的内容可以不予研究。同时还应关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对试题的评价报告,捕捉高考信息,尤其要注意教科书中新增内容的考查形式和频率,它们能够体现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这样复习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优化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思想

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多,但仍要注意回归课本,当然回归课本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像第一轮复习那样“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纲悟本,对照课本进行回忆和梳理知识。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所以要对课本典型问题进行挖掘推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知识专题复习中可以进一步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加强各知识模块的综合。尤其注意在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进行必要的针对性专题复习。如,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平向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等。

在方法专题复习中,以这些重点知识的综合性题目为载体,渗透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系统学习。

三、规范训练,提高速度与准确率

高考复习中学生需要大量练习,为了赶时间,他们往往只注重解题思路的寻找,不按规定格式解题,导致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规范。因此,学生要以教师的解题过程为样本,或对照历年高考标准答案,严格要求自己,或通过对试题的评分标准进行规范答题,踩准得分点,减少过失性失分。

计算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第二轮复习要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做题,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知识、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的能力,每次练习要求学生做到熟练、准确、简捷、迅速。

以上是对二轮复习提出了总体要求,学生具体又该如何做呢?

1.明确模拟练习的目的,不但检测知识的全面性、方法的熟练性和运算的准确性,更是训练书写规范,表述准确的过程。

2.查漏补缺,以“错”纠错,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有侧重的看一下。查漏补缺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过程,逐渐实现保强攻弱的目标。

3.严格有规律地进行限时训练。特别是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的限时训练,将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严格按时完成,并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

4.保证常规题型的坚持训练,做到百无一失,對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拓展高考中难点的训练。

5.注重题后反思总结,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的存在,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越多,说明你距离成功越近,及时处理问题,争取“问题不过夜”。

6.重视每次模拟考试的临考前状态的调整及考后心理的调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高考。

总之,二轮复习阶段是各种思维和能力全面提高的阶段,要求“综合考点,把握重点,关注热点,查找漏点”,从基本知识到基本方法,提炼出基本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又是数学知识高层次的体现。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是走出思维困境的武器与指南。每一位考生只要持之以恒,永不言弃,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篇8

专题二:经济活动(3) 分配

【主干知识精讲】

1、正确认识和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积累和消费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①积累和消费的一致性: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又是提高消费水平的物质基础;消费也可以刺激、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劳动热情,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积累的扩大。

②积累和消费的不一致性:积累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事业,积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而消费代表经济活动参加者的个人利益、社会的当前利益。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一定的,假如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那么消费部分必然相应地减少,意味着消费水平低,则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降低生产发展速度,影响积累的增加。另一方面,消费部分过多,或者对生产成果“分光吃净”,积累过少或者没有,就会导致扩大生产没有后劲,最终也会对消费水平提高不利。所以说,二者的关系此消彼长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一对矛盾关系。

(2)、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①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积累的最低限(也即消费的最高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也即消费的最低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积累基金必须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会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③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要受客观经济条件(就是上面的三点)的制约。

2、财政:

(1).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①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从形式来分,它可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由于财政收入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影响,所以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②财政支出是指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按具体用途,它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政府的政策,使国家的职能得以实现。

③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它意味着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它意味着财政支出主要依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④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2)分配政策。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财政的作用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强调它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③财政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3)财政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财政包括收入和支出,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可以加强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税收:

(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①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作为纳税人,应把为国纳税引以自豪,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②每个公民都应该以纳税人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3)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①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②新型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

③作用:A、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国家对是通过市场和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经济利益的调节实现的。以税收为手段,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C、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4)税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税收是依靠国家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国家以税收为手段,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可以加强或削弱某些行业的发展,做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

4、金融:

(1)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①性质:它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之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理解: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

②职能:(1)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重点理解)。(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3)经理国库;(4)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2)银行的基本业务及作用

①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三大基本业务

②我国的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帐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A、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注意三变)。

B、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注意“气象站”、“寒暑表”);

C、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3)金融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银行主要通过货币的回笼与投放、利率的高低、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通过筹集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生产。

(4)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控制手段。

A、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上调:会吸引储蓄,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从而生活消费相对下降;下调:会使储蓄量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大,从而使生活消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可见,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量。

B、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生产性需求相对下降;下调:会减少借款成本,刺激借款,是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并使生产性需求增长。可见,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贷款量来控制货币量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量。

【时政热点】

我国的双稳健政策

一、全面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内容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可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等。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少国债的发行,减少国家的支出,减少赤字来实现。我国现阶段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过渡: 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1)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2)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3)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包括在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税制改革,以及继续坚定不移地大力支持推进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四项改革,以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消费。(4)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它分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现阶段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是由宽松转向适度从紧:稳健的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适度从紧,主要是通过严把信贷关口,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平抑物价,缓解通胀压力。(1)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银根,减少银行可贷资金。(2)提高存贷款利率,加大企业贷款利息支出,以抑制其投资冲动。(3)通过央行“窗口指导”(指令性或指导性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抑制钢铁、水泥、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投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加大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领域和企业产品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努力扩大农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继续做好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信贷工作。

二、正确认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运用通货膨胀的知识分析。财政政策由扩张转向稳健,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适度从紧,有利于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2)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分析。调整财政政策,控制国债发行规模,调整存贷款利率,制定信贷政策等,属于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3)运用有关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中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 (4)运用有关银行的分类、作用等知识,分析央行出台信贷、利率政策,以及商业银行严格审查投资项目等经济现。 (5)分析调整银行利率的作用。2.从哲学角度分析:(1)中央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运行不同阶段的特点,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2)宏观调控中注意区别对待不同行业和领域,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3)宏观调控中注意把握调控时机和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坚持了适度原则。 (4)中央宏观调控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表现出高超的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5)在稳健的财政政策下,财政支出将更多地投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表明稳健的财政政策注重人文关怀,追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6) 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及其巨大作用。

3.从政治学角度,主要是运用国家职能、国家机关活动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等知识分析。

中国来首次加息的理论思考

[背景材料]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以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单就提高银行存款利率而言,这是我国自1994年起的10年来首次上调银行存款利率。而从至,我国曾一度连续8次下调银行利率。 2、国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问题链接]1、问:选择当前时机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本轮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继续向预期的调控方向发展。针对近期经济金融运行中仍然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为了巩固前一阶段调控成果,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

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问:为什么在上调利率的同时,要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 答: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重要决定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至,人民银行三次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20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再根据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性质,而是根据企业的信誉、风险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逐步形成了按照贷款风险成本差别定价的格局。随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理体制趋于完善,定价能力不断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不再对贷款利率设定上限可以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根据贷款风险确定利率水平,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但考虑到城乡信用社的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在一段时间内,人民银行对其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各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调整后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区间,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资金成本和企业风险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存贷款利率,防止盲目抬高贷款利率,抑制高利贷行为,维护经济和金融运行的稳定。 3、问: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对居民有什么影响? 答:本次利率调整, 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而且,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有利于保障居民的中长期储蓄存款利息收益。此次利率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贷款基准利率的调幅。这样做既有利于房地产业的供求平衡和健康发展,又能适当照顾贷款购房者的切身利益。 4、问:为什么允许金融机构下浮存款利率? 答:允许金融机构下浮存款利率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对于完善我国中央银行调控机制、金融机构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机制。金融机构参照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一。二是有利于金融机构按照资本充足率要求进行主动负债和自主定价,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防范金融风险。允许金融机构下浮存款利率,一方面可以主动进行负债管理,另一方面可以约束其资产过度膨胀,增强抗风险能力,落实中国银监会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三是有利于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稳步发展直接融资是关系到我国未来金融资产结构合理布局和金融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允许金融机构下浮存款利率有利于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鼓励金融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理论思考]一、从经济学常识思考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起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有原材料、能源价格的调整带动产品价格上涨;需求膨胀,造成社会上过多的货币追逐热销的商品,引起了我人上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出现了私有制产品,致使价格上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了需求膨胀等。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有:(1)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2)通过提高银行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3)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4)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2. 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市场的调节存在缺陷与不足。因此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运用货币政策,调整存贷款利率,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3.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依法制定和实放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这次加息说明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这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定价能力,防范金融风险。 4.银行的作用 在我国,银行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能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利率是货币政策方向的重要指示器,通过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利用利率杠杆来调节市场,一是可以刺激居民选择长期储蓄,二是可以抑制不断增长的长期投资需求,特别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抑制低效益企业和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投资需求,从而优胜劣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5.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这次加息说明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这是国家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最后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基本平衡。 6.银行的利息率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银行上调利息率,所产生的结果是现实中流动的货币量减少,即是紧缩的货币政策,适用于社会总需求过热、供不应求缺口太大的情况。利用利率杠杆来调节市场,一是要刺激居民选择长期储蓄,二是要抑制不断增长的长期投资需求,有利于巩固前一阶段的宏观调控成果。,有利于巩固前一阶段的宏观调控成果。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思考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此次央行加息是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是针对近期经济金融运行中仍然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为了巩固前一阶段调控成果,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央行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决策,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3)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为基础。年初开始的这轮宏观调控打的是“组合拳”,是综合运用各种调控办法,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由于行政性手段的放松使得三季度投资明显反弹、并进一步造成经济降温速度偏慢,因此,在行政性手段逐渐放松的背景下,加强市场化手段的运用是后续调控的必然趋势,而利率政策是最主要的市场化调控手段之一。这体现了国家充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加强市场化手段的运用,引入市场机制,以进一步巩固前一阶段调控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本次央行加息有其客观的具体的原因和现实的意义,这都体现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央行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决策,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有利于保障居民的中长期储蓄存款利息收益,也有利于房地产业的供求平衡和健康发展,又能适当照顾贷款购房者的切身利益。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九五”后期,面临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突出问题,面临亚洲金融危机和南北特大洪灾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治理通货膨胀,转向扩大内需、克服通货紧缩:把宏观调控政策从实施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而有效地遏制了通货紧缩趋势,使经济增长出现重大转机,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瓶颈环节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等问题。在货币政策的目标已由克服通货紧缩变为防止通货膨胀的今天,央行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存货款利率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6)一分为二的矛盾观。此次的利率调整,将会给居民、企业和国家带来积极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利率的上调可能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因此,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以做到趋利避害。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思考

1、国家的职能(主要是经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国家的主要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国家机关,在适当时候加息体现了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的职能,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2、国家机构为人民负责的原则。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存款利息收入而且,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这有利于保障居民的中长期储蓄存款利息收益。上调利率正确反映了当前的物价水平,这将使资金成本、价格体系进一步得到理顺,抑制通货膨胀,有利于人民生活。这就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3、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党和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利率的适时调整及它的积极影响说明了这一政策的正确性,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

4、党的宗旨以及三代表思想的体现。这一政策的制定和积极影响,也是党的宗旨以及三代表思想的体现。

【典型例题】

一、择题:

1 、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为受灾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金与技术等方面的援助。中国政府提供的紧急救灾物质和现汇援助属于:

A、积累基金 B、消费基金;

C、社会保障基金; D、商业保险。

2、“十五”期间,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主要用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基础设施。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这些投资:

A、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B、是国家用于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

C、正确处理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D、体现着政府的政策和活动方向。

3、年12月31日,西气东输工程实现全线商业运营。国家投巨资大力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直接目的是:

A、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协调地区经济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C、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 D、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4、如果积累基金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就会导致 :①、生产资料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②、消费品供应紧张,物价上涨;③、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④、消费品积压,不利于人民生活改善和生产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5、如果用“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来表述国民收入的分配,它所反映的是:

A、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供应与需求的关系

6、2004年截止11月底,全国共完成税收收入23693亿元(不含关税和农业税)同比增长26.9%。我国税收收入得以较快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A、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 B、税收征管工作力度的加大;

C、税种的增加和税率的提高; D、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7、近年来随着国家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民的负担不断得到减轻。税费改革之所以能够减轻农民负担,主要是因为和“费”相比税收具有: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法制性。

8、国务院注资450亿美元,对建行、中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提高入世竞争力,这说明:

A、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B、政府参与商业银行经营运作;

C、中行、建行是政府管理金融市场的下级机构;D、政府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9、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推出了助学贷款服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这一服务的银行是:

上一篇:如何寻找创业伙伴下一篇:假如我是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