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单元《父母心》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2024-05-02

语文:第五单元《父母心》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共8篇)

语文:第五单元《父母心》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学习生字

2.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3.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要求送孩子时 送走长子时

次子换回长子时女儿换回长子时父母的心

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条件优越,减轻负担

可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语文:第五单元《父母心》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能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考。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教学过程: 1.导入

由于我们的幼稚,这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A.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B.教师板书“马蜂”,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马蜂”,它有什么威力?

C.教师接着板书“窝”,那“蜂窝”又是什么意思?

D.教师继续板书“捅”,如果捅了马蜂窝会怎么样?

E.教师完成板书“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主人公就捅了马蜂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F.读了课文,你有些什么想法?

G.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课文。2.自主学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A.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B.教师询问在自读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C.读后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个自然段写出来的?

D.分自然段读课文。

E.研究谈论: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分几个部分来学习比较好理解呢?

F.教师小结。3.细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内涵。

(1)研究第一部分,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为什么?

(2)研究第二部分

A “我”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什么事情?

B “我”看到了什么情景?读一读,这说明了什么?(读,感受孩子们的恐惧。)

C 马蜂窝什么样呢?谁来读一下?

(3)研究第三部分

A “我”和这群孩子们怎样对话?

B 这群孩子对“我”是什么态度?从那里看出来的?

C “我”又是什么态度? “我”的内心有怎样的变化?

D 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E 我被激怒以后,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的动作的词语。

F “我”的

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G 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H 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内容,体会孩子们对“我”的刺激,及“我”是如何被激怒而逞强的。

(4)研究第四部分。

A “我”被蛰得怎么样?

B 此时我又是怎么想的?

C 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

(5)教师总结全文

A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我”明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为什么还要去捅?

B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C 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能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语文:第五单元《父母心》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篇3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重点难点

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触摸春天》演示文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资料,老师把初读时的自学提示制作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为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如同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用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2.初次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到些什么?(春天要去看和感受,为什么要“触摸”呢?)二 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对题目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三 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讲解字词。(1)字音。

悄然(qiǎo)清香袅袅(niǎo)小径(jìng)

(2)字形。

“磕”是左右结构。“瞬”右下方是“夕”和“降”的右下部分。

(3)词义。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本文指安静在花丛中来回走动。

清香袅袅:形容香气缭绕不绝。

2.读完课文后,觉得题目很确切。盲人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靠的是触摸和心灵的体验。

3.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盲童穿梭在花丛中,在一株月季花前,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过了许久,她才放飞了蝴蝶,并仰头张望的故事。

4.质疑答题。(简单的问题随时解,难的问题整理后留在讲读时解答。)四 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春天里,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一天早晨,安静在花丛中穿梭,拢住了一只蝴蝶,又放飞了它。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安静的行为引发了“我”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2.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把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品读欣赏,体会情感 1.默读标画。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研读。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词句,需要读时停下来好好品味它的弦外之音。请你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并深入理解。(适当进行标画批注。)2.汇报交流。

读读你画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出示重点句。)(师生共同评议,并随机指导朗读。)

(1)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因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穿梭,才能“走得流畅,不磕绊”,可见她对春天的热爱。她是个热爱生活而又聪慧的姑娘,也为下文捕到蝴蝶做了铺垫。

(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正常人都很难捉到蝴蝶,而一个盲童竟然捉到了蝴蝶,可见盲童好像是有一种灵性。她虽然看不到,但她的心好像能感应到蝴蝶的存在,牵着她,指引着她,要不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她抓住呢?这灵性不正来自她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我们是用眼观看自然,而盲童却是用心去感应自然,拥抱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3)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安静的眼睛虽然失明,可她的内心是丰富的,是多姿多彩的。她用心,用全部热情去感受、去触摸,她的内心同样是一片明媚的春色。

(4)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述说着飞翔的概念。安静虽然看不见,可当蝴蝶飞走时,她仰头张望,可见她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她的心追随着蝴蝶飞翔的轨迹,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生活的美好。(5)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从安静身上,作者默默感受到了这个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有感而发。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二 总结全文,升华拓展

1.仔细研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安静有了怎样的了解呢?(安静虽然是个盲童,可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生活。)2.你从中有什么人生感悟,结合你了解的实例说一说。3.请你读一读“阅读链接”,它又使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4.请整理你搜集的资料,办成专栏。

板书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小 纷 间 线 飞 利

2.按要求做题。

(1)用“畅”组词:(畅快)(顺畅)(通畅)(流畅)(2)写“AABB”式的词语:干干净净 层层叠叠

顺顺利利 整整齐齐(3)用“√”选字音。

悄然(qiǎo qiāo)清香袅袅(niǎo miǎo)3.按照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磕磕绊绊

(2)形容姿态色彩繁多,非常美丽。多姿多彩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没有惊动安静,是因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都应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样你就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拥有美好的生活。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2.认识本课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具准备

1.制作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幻灯片。2.两份课外资料的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 激情谈话

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有多好哇!2.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永生的眼睛》,看看文中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板书课文题目:永生的眼睛)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琳达一家为了盲人能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3.标画不明白的地方。三 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1.字音。

孤零零(líng)

不假思索(jiǎ)多音字:重

冲 2.课文内容。

琳达一家人有的已经为盲人捐献了角膜,有的准备捐献角膜,他们这种行为有助于别人,有助于社会,体现了他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四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作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读读,并说说为什么感动你。(出示幻灯片。)

(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琳达的父母认为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死后把器官捐给他人,使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有意义。可见他们有着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2)“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我”14岁的女儿温迪在“我”捐献了她外公的角膜后,不仅没有像当年的“我”那样“痛苦难忍”,反倒为自己的亲人能帮助他人而自豪,表明她对捐献器官有正确认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3)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女儿的话让琳达感悟到,父亲留下的不仅只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种一心为他人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品质。这种品质已植根于后人心中,并世代相传。

(4)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里的“骄傲”,表达“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强调年龄是和开头当年14岁的“我”进行对照,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

五 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小组分角色朗读,互评。

2.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感受?小组议一议,可以就文中某个人物来谈,也可以就文中的事情发表看法。

六 总结全文,进行拓展

1.学习课文后,你对器官捐献有了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可以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老师随机出示两份资料。(出示幻灯片。)(1)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贫乏,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目前,美国有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患者登记。2004年仅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必须继续等待,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命。

2.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抓住人物语言,展现人物品质,用词准确,首尾照应等。)

3.将故事讲述给你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1)骄傲(自满;自高自大)——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骄傲(自豪)——我们都以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2.联系课文解释下列各词。

突如其来:指母亲被突然而来的疾病夺走了性命。栩栩如生:指温迪的画技较高,画出的马就像活的一样。3.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

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令你骄傲吗?”我问。“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4.你对捐献器官的做法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可以跟爸爸妈妈就这个问题开个讨论会。

19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生命的名言、收集杏林子的资料。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生命的价值。教具准备 有关生命的格言。教学过程

一 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老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语段读给大家听听? 2.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共同欣赏。3.理解题目。

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字音。

短暂 读zàn不读zhàn(2)字形。形近字比较:

扰——拢 屈——倔 诊——珍 限——狠 撼——憾 2.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标画出不懂的地方。三 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三个事例中,你喜欢哪一个,反复读读。

思考:从这个事例中,作者感悟到了什么?给了你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2.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3.把你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交流自己的感受。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所蕴含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具准备

将课文的最后一段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交流第一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理解:小飞蛾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努力求生,没有一丝放弃的意思。作者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极其珍视生命,人更应如此!

(2)对事例的感悟。

这个事例使作者感悟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珍爱生命,都应维护生命的权利,绝不能放弃。

(3)有感情地朗读。(把飞蛾求生的欲望及“我”的震惊读出来。)2.交流第二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理解:短暂的仅有几天的生命,也要无畏一切,冲破坚硬的外壳,在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没有半点儿的懈怠。生命这样短暂的小苗,生命力竟能如此顽强,我们人类不更应如此吗?(2)对事例的感悟。

柔弱的植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人类也应以不屈的精神去生活,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任何时候都不应退缩。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幼苗顽强的生命力。)3.交流第三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理解:这是对于生命的两种态度,好好地使用,让人生有意义,这是负责任的态度;而白白地糟蹋,虚度一生,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2)对事例的感悟。

作者听了自己心脏沉稳有规律的跳动后,认识到对属于自己的生命必须好好使用,对自己负责任,作者在此强调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柔弱的动植物都格外珍爱生命,顽强展现自己,何况人呢?我们更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3)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坚定态度。二 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1.作者从求生的飞蛾,不屈向上的幼苗以及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会到生命的真谛。生命是什么呢?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同时作者也坚定了决心。

出示: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请你再读一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及决心,说说你的体会。(结合实际谈。)三 品读体味,背诵喜欢的部分 同桌互读,互背。

课堂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语。

(坚硬)的外壳

(求生)的欲望(无限)的价值

(狭小)的砖缝(剧烈)的跳动

(顽强)的生命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也)要不屈向上,茁壮生长。(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飞蛾鼓动双翅挣扎求生;幼苗在砖缝中不屈向上;听自己心跳沉稳而有规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是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把成语补充完整。

三言两语

自言自语

流言蜚语 千言万语

只言片语

豪言壮语 5.请谈谈你打算怎样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

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2.认识本课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反复品味写得好的词语,在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花儿在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2.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课前准备 课件 教具准备

理清文章脉络的投影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投影。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思考:从提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2.汇报交流。

(1)当我们面对顽强生长的小幼苗和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2)提示阅读要求: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经历了一件什么事。②他为什么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③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汇报交流:(1)字音。

铺满:在这里读pū,不读pù。(2)字形。拔——拨 区别开。(3)主要内容。

写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寻花、看花的经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感受。

三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作者在寻花、看花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画出有关的词句。

2.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投影。)作者最初见到大片大片的草地时,感到

因为。

作者扒开草看到藏着的小花时,感到

因为。

作者离开维也纳前看不见花时,感到

因为。

作者离开的路上,看到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3.小结:作者在寻花看花中,情感由失望、吃惊到遗憾、惊奇。随着情感的起伏,花儿含而不露,尽力生长,不怕风雨的品格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花的勇气令作者怦然心动,也使我们备受感染。

四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及深受感染的部分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汇报交流。(出示投影。)(1)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绿地的单调冷清,令人失望。与下文发现草下的花而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

(2)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运用排比句式,把“我”发现花的惊奇展现了出来。原来

这里的花不仅五彩斑斓、纯洁、娇小,还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把刚才失望的情绪一扫而光。这样美丽的花藏身草丛中,为作者心中的期盼做了铺垫。(读出花的美丽,作者的惊叹。)(3)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草地变成了花的原野,小花的色彩覆盖了大片大片的绿色。句中的“冒、顿时、铺满”等词语,把小花的壮观、作者的惊奇尽展,又把小花的勇气暗含其中。(体会着再读一次。)(4)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令作者心灵受到震撼,明白了生命意味着勇气。这句话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启迪。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就会有希望,就会开拓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五 总结全文,提升拓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有什么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下读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给多音字组词。铺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抄在下面再填空。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在这个句子中把车窗比作纱帘。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因为只看见绿地没看见花。

(2)离开维也纳前,我有些遗憾,因为看不见草地上的花儿冒出时的壮观景色。

(3)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因为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4.照例子,在横线上填上相同的字,各组一个不同意思的词。

例:门前——前门

风扇——扇风 泪眼——眼泪 算计——计算 大风——风大 办公——公办 故事——事故 好吃——吃好

5.你的家是不是也种了美丽的花草?你平时关注它们吗?赶快写一篇观察日记吧。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2.完成“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的学习内容。

过程与方法: 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交流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积累语言,积累成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重点难点

1.对口语交际的指导训练。2.习作指导与修改。教具准备

课件;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交流搜集的资料和个人了解的生命现象,以及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等。

2.把材料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准备。3.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教具准备

1.进行黑板布置:“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或“生命 生命”。

2.进行相关材料准备。

3.准备好幻灯机、多媒体,以备学生讲述时展示资料用。教学过程

一 激发情绪,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用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那助人为乐的祖孙三代人,那些砖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和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花儿,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同时,课下我们还搜集了许多其他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相信你们对生命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下面,我们就围绕“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这样的话题畅所欲言吧!二 读提示,做准备

读提示,看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内容:(1)自己了解的生命现象;(2)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3)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故事要生动、具体;(3)表述要清楚、流畅、态度自然。

三 组内谈,互评价

1.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材料,可以用实物或图片等进行辅助说明,相互评价。

2.评选优秀人选,大家共同帮助,准备班上交流。四 班内汇报,共同探讨

各组代表谈,其他组可以提问题,可以进行评价,可以谈听后的感受。

五 老师小结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它是宝贵的,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通过今天我们大家共同谈论生命,相信你对生命的感悟又进了一层。让我们每个人共同把握生命,珍爱生命,让生命在我们这里创造辉煌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练习。

2.练习口语交际的演讲,选择感受深的内容写下来。3.提高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及口语交际的演讲,我们对生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实践的。在这一过程中,你一定有感受最深的内容,请你把它写下来。要求内容要具体,感受要真实,题目自拟,写后修改,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和习作的内容办成墙报。

二 选择内容

1.感受深的某一件事或某一方面的几件事。2.给你的生活带来启发、具有指导意义的事。三 拟定题目

1.以内容为题:如《触摸春天》。

2.以中心为题:如《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3.可以是短词、短句,要全面概括整篇文章,要非常醒目。四 确定中心

思考:你的感受是什么,怎样指导你的生活?你的认识有哪些转变?

五 理解顺序

1.在“热爱生活 珍惜生命”的演讲中,哪件事给你印象深刻? 2.事情的内容是什么?(概括写,感受深的内容稍详。)3.感受是什么?(对事情的看法,结合实例再谈谈你的认识、想法和打算。)六 写作文草稿 七 写后修改 例文: 我真想帮帮那些艾滋孤儿

11月23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艾滋孤儿跟我回家”的节目。看完这个节目,我感到很难受,心想:我能为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节目讲的是河南广田的农民朱进中收养了55个艾滋孤儿。这些孩子的家里很穷,父母为了孩子上学和维持生活,被迫靠卖血挣钱。可是有些不法商人为了多赚钱,不按医学常规乱采血,使得很多人感染上艾滋病而过早身亡,留下大批的艾滋孤儿。朴实善良的朱进中看这些孩子实在可怜,就自己办了个“关爱之家”。从此,这些孤儿有了新爸爸。当初,一位热心的台湾画家每月资助一些生活费,可现在已断了资助。朱进中和孩子们已有一个多月没钱买粮食了,饿了就到地里去挖点儿萝卜和红薯充饥。钱把“关爱之家”逼到了尽

头。

能住进“关爱之家”的孩子还是幸运的呢。朱进中现在还不断接到希望住进“关爱之家”的申请,有的孤儿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有的寄养在别人家里,生活状况十分凄惨。但是因为条件有限,他们得不到“关爱之家”的照顾。据专家说,目前中国艾滋病人已超过百万,艾滋孤儿有26万。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如果这些孤儿得不到关爱,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果不堪设想。

新年快要到了,“关爱之家”的孩子们的心愿是一支钢笔、一个本子、一本书。艾滋孤儿所梦想的东西,对于我们这些在父母关爱之下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唾手可得。虽然我不能为他们做什么大事,但可以拿出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为他们买点儿书,写封鼓励的信。我想,他们收到我的新年礼物和祝福,一定会露出开心的笑容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集中起来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我要把朱进中和“关爱之家”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们听,让大家都来帮帮艾滋孤儿,使他们在温暖的大家庭里不再感到孤独无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个训练项目。

2.了解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积累名言,读成语故事。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老师导入:本单元我们阅读课文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以使我们很好地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同学们,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你又发现了什么更妙的方法? 2.学生交流。3.读“我的发现”。

看看小林、小东发现了什么方法。

4.举出文中的例子,互相谈谈你是运用哪种方法读懂的。二 日积月累

1.读有关感悟生命的名人名言。读准字音。2.谈谈自己的理解。3.练习背诵。4.做成书签。三 成语故事

1.读成语故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不懂的是什么。

练习讲述故事。

语文:第五单元《父母心》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对话、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

师: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关于方志敏的资料以及小故事,谁先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1月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解决疑难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疑难字词,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3.指名朗读,检查预习。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自由读课文初谈体会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一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交流感想

出示中心问题

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

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预设点一:第1段“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生1:作为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

生2: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对比深入理解甘于清贫其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学生谈不到的老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

师:这一对比说明了什么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说明了不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具备的美德。

生2: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的事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却“颇似奇迹”,“认为夸张”足以说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极力追求个人利益,而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预设点二:第2段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这一部分是了解感受方志敏高尚的革命情操的一个关键点,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两样东西都是革命工作所需,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可见方志敏所想所虑的都是革命事业,克己奉公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进行品读,学生谈不到的,老师要适时点拨。)

师:从方志敏被捕时的情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满肚子热望”说明国民党兵认为从方志敏身上一定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因为方志敏当时是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在他们看来方志敏应该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样十分有钱。但是事实是方志敏清贫一生,清廉一生。

生2:“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这传神的动作描写把国民党士兵贪婪丑恶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并且把这当作一件趣事来谈可以看出方志敏面对被捕毫不畏惧,这恰恰是对敌人强烈的嘲讽与蔑视。这种胸襟和气度着实令人敬佩。

生3:敌人搜遍全身之后只发现了一块表和一支笔,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身上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这一看似“有趣”的事实恰恰证明了方志敏清贫廉正的高尚情操。

师追问: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

生:“表”和“笔”都是方志敏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说明方志敏心里想的只有革命事业。

预设三: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

生1:面对凶恶贪婪的国民党士兵的要挟、威吓,方志敏微笑面对、从容应答,共产党员淡定伟岸的气度令人钦佩。

生2:敌人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细细地捏一遍”,这些动作描写形象的再现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从中我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师:是啊!传神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把人物的性格、品质刻画的淋漓尽致。那么国民党士兵从“满肚子热望”到“猜疑、不相信”,从“企望有新的发现”到“失望”直至“怀疑而惊异”这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

生:国民党士兵情绪上的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当最后确定方志敏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惊讶,恰恰说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预设四:第九段补叙内容

师:故事到第八自然段看似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补叙第九段内容呢?

生:交待方志敏的全部家当只有“汗褂裤”和“带底的丝袜”,进一步说明方志敏的清贫。

生:这几件“汗褂裤”和“带底的丝袜”被保藏着,而且被方志敏是为“传家宝”。这就是我们清贫一生,可敬可爱的共产党员啊!

二、再谈清贫升华情感

师:孩子们学习完这篇文章,此时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

三、拓展阅读提升认识

师: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又是什么呢?

四、结束语

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这种革命气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同样需要它。君不见,腐败高官纷纷落马,究其原因,哪一个不是因为生活腐化堕落而造成的;哪一个不是因为丢掉了甘于清贫的气节而走向自我毁灭的?古今概莫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

五、作业

语文:第五单元《父母心》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一)学习课文一、二部分

1.指名读(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2.说说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试着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多种方式读,指导读出感情。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3.质疑,总结全文。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生字词

1.读生字组词

2.读读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注意“尸、斩、磨、罢、豪”5个字的部首。

4.组词:

寇()晋()挥()葛()尸()

冠()普()晖()蔼()户()

崖()斩()磨()豪()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篇6

主备人:郝永岚

本单元安排了主体课文<古诗四首>和《小草》,借花草树木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快乐读书屋安排了《黄山奇石》《万紫千红--------花卉描写片断集锦》,介绍了黄山松/海棠/水仙/樱桃花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能说会写”中安排了两项内容;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诗文》,紧紧围绕”花草树木”这一单元主题,让学生交流阅读描写赞美植物的古文后的感受;习作<我眼中的-------,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了解某一种植物特点,通过习作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语文七色光”中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练”中包括找错别字和词语搭配练习;”日积月累”中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关于美/兰/朱/居的四句诗;”知识窗”介绍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最后一项是“大家一起来”,制作花卉知识墙报,在精美墙报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本单元的主题.课时安排

课时 教具准备:白板课件

5《梅花》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花》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梅,墙,独,暗”四个字,会写梅,独,暗,香四个生字,以及独自,梅花,暗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境,感受梅花顽强的品格。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引路,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课件出示春、夏、秋季的花)

2.师:冬天来了,冰天雪地之中还会有鲜花吗?引出课题《梅花》。

3.师板书课题,教师指导书写“梅”字,强调“梅”字笔顺。

4.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夯实字音

1.指名背诵。

2.师范读。

3.学生自读文。

4.同桌读文。

5.教师出示古诗中的句子,学生认读。

三、再读古诗,美读入境

1.指名读第一行诗。

2.指导“数”是多音字。

看图,提问哪幅图画表示的是数枝梅?师指导朗读第一行诗。

3.(出示图片)梅花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开放的?

4.教师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第二行诗。(出示梅花图片,配乐)

5.指导朗读前两行诗句。

6.教师总结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接着学习后两行诗句。

7.(课件出示后两行诗)让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8.同桌交流。

9.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洁白、芳香。10.教师小结,指导朗读后两行诗句。1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图画。(放音乐,放梅花图)12.指导朗读全诗。13.背诵全诗。

四、书写生字,重塑习惯

1.游戏:读生字拼出梅花图,其中独,暗,香三个字扩词。2.出示独和暗,指导学生先观察范字。3.师范写“独”。4.学生练写。

5.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香”字,同桌之间互相评议。

6.完成书后第2题,把古诗填完整。

五、引读经典,拓展延伸

宋代的诗人卢梅坡 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同学们,你们可能在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曲折,老师希望你们像梅花那样坚强勇敢,微笑着面对困难。让我们记住这“冬天里的梅花”吧!配乐读文

引经据典{网中查找}

板书: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孤)凌寒独自开。(姿傲)遥知不是雪,(色洁)为有暗香来。(香幽)

表达了“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幽兰》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幽兰淡泊名利品格的赞美来表明的哲理。

3.背诵并默写古诗。

二、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三、主要教学步骤:

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馨”字字形掌握的情况。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幽兰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③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④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②说说这首诗写了幽兰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

引经据典[网中查找]

作业布置:1陈毅元帅的《幽兰》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写出了兰香送远,引人探胜,使得本来寂静荒凉的山谷,从四面八方引来了觅兰的人。只要自己是馨香的,何愁无人赏识呢?这首《幽兰》诗,既是一首饱含哲理意味的诗,也是颂兰幽香的绝唱!2完成课后练习。

《竹石》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三、体情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板书: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菊花》

教学古诗《菊花》,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习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爱菊的原因。

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观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揭题《菊花》。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他与白居易共同开创浅切的新诗风,世评“元轻白俗”。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讽谕诗。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与此同时,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有许多歌咏元、白两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诗。有《元白长庆集》。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菊花》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丛丛的菊花围着院墙屋舍开放,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家。诗人围绕着开满菊花的篱笆流连观赏,以至不觉中太阳已西斜。这两句诗是写景,写菊花之多,使观赏者留连忘返,不知时间流逝。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是人们偏爱菊花,是因为这种花开完后,就没有别的花再比的上它。(菊花是百花中最后凋谢的)这两句写了作者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五、指导朗读

秋菊绕舍 / 似 / 陶家,遍绕篱边 / 日 / 渐斜。不是花中 / 偏 / 爱菊,此花开尽 / 更 / 无花。

前两句赏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后两句诗人直白内心想法,朗读的语气肯定,干净利落,表达对菊花的情有独钟。

六、背诵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引经据典{网中查找}

6小 草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小草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难度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捉住事物特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

2、抓住事物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了解题意:

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春季植物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小草,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草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围绕小草的特点和品质,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赞美小草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检查识字情况。

⑶同桌互读,进一步检查。

⑷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那几个方面赞美小草。⑸全部交流。

二、积累内化:

⑴同桌互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⑵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迁移训练:

⑴指导书写生字,按分类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⑵说说其他关于小草的特点。引经据典{网中查找}

四、实践活动:

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观察,注意写好日记。板书设计

总写:人们爱小草,赞美小草 分写:顽强的生命力 适应性强 象征春天和希望 扎根大地,回报社会 总写:小草令人敬佩,给人启示

快乐读书屋三 <黄山松>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4.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二、自主学习:

1、读标准音:

峰峰皆(jiē)到 寒彻(chè)骨 闪烁(shu?)劲(jìng)枝迸(bèng)

2、写规范字:

雷tíng()夹xí()luǒ()露不屈不náo()3 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四、合作探究:

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明确: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五、回顾与反思:

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略)引经据典[网中查找]

板书设计

傲雪(自强)坚毅不拔(拼搏)百折不挠(进取)

<万紫千红——花卉描写片段集锦>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词语及句段,感受花给世界带来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3.认识9个字。

教学难重点:

1.通过欣赏描写花卉的片段,感受花卉的美好,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2.认识9个生字。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初读感知,了解大体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3.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花卉的片段多读几遍,结合插图边读边想作者是如何描绘不同花朵的。

二、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语言。

1.同桌互相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抓住描写花卉特点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2.联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片段,进行语言积累。3.落实识字任务。

4.同桌互识,交流识记方法。

5.小组合作,互读互听,巩固识字。教师抽查。

三、拓展延伸。

1.收集描写其他花卉的文章或片段在班内交流。

2.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试着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卉或其他植物。

引经据典{网中查找}

口语交际<我喜欢的诗文>习作 <我最喜欢的诗文 >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与别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内心对诗文的感受。

2、能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

3、学会欣赏诗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能在交流中学会与人进行沟通。

2、能有条理地说出喜欢的理由。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选出自己喜爱的诗文,并收集有关材料,做好发言准备。教学过程:

1、教师激情示范导入。

(1)、教师举例示范,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诗文,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2)、揭示本单元话题:我最喜欢的诗文。重点说在本单元中尝过的描写有关植物的诗文。

2、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

(1)、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明态度;说明理由;交流感受)(2)、注意引导学生从诗文中的字、词或者句子中来寻找喜爱的话题。

3、学生自我练说喜欢的诗文,为口语交际提供语言前提。

4、进行口语交际,体现生生互动的过程。

(1)、多种形式进行练说,可以同桌之间、小组之间或者和自己的朋友进行交流。

(2)、互动交流时注意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让学生互说、互评,展开互动。

要求:要说普通话;说话时要有一定的顺序,说话要完整、具体,喜爱的理由说充分;说话态度要自然、大方、得体;听话时要精神集中,不插话,不打断别人的话语;评价时能够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评价时要注意互动,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交流时允许学生进行补充、纠正。

5、师生互动。教师针对学生交流情况给予指导,可以在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注意:不论是生生互动还是师生互动,都要求不只是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而且学生对诗文所蕴含的哲理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了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

引经据典{网中查找}习作<我眼中的----------

课标要求指导学生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搜集材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能按一定顺序写出一种植物的神态品格并表达喜爱之情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写出一种植物的外形即习性特点如能与人物的品格联系起来则更好 教学难点写出一种植物的外形即习性特点如能与人物的品格联系起来则更好 教学模式导学模式

教学准备有代表性的植物照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结合课文导入新课指导写话

二、提示写话内容 明确写话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指导语明确写话内容和要求 2 教师补充说明

三、课件出示所选植物图片

1、学生汇报自己所熟悉的植物,并通过所查找的资料把其他同学介绍的植物补充完整

四、指导学生拟写话提纲

要求:要把所喜爱的植物的神态、习性、品格写清楚 五根据学生习作提纲进行说话训练 1学生互说 2 小组互说互评 指名说/全班同学参评/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六拟草稿要求

1要抓住植物的特点写,突出喜爱这一中心,不会写 的字可以写完后查字典。2 写好后认真读一读,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

七交流习作

小组内交流,请同学们帮助修改。

在班内朗读补充题目。

一、品读赏析,体验成功乐趣.指名朗读习作,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

一、引导学生修改

1、学生独立写作.2学生读习作,师生按要求共同评议 八抄写成为文 3学生修改习作 引经据典{网中查找} 语言七色光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成语的意思找出错别字;能正确地使用词语、搭配词语。

2、积累并背诵有关梅、兰、竹、菊的古诗名句,提高审美品位。

3、了解梅、兰、竹、菊的有关知识。

4、仿知识窗内容,自制一张图文并茂的花卉知识图片。教学重、难点:

1、正确书写易错成语。

2、积累古诗名句。

3、制作一张花卉知识图片。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描写梅、兰、竹、菊的一些古诗或名句。

2、观察自己喜爱的花卉并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本次“语文七色光”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或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

1、练。(1)、让学生自己读这些词语,找出错别字。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在理解词语的同时强化这些同音字的用法。

参考答案:流连忘返

万木凋零

得意忘形

高山之巅

冰肌玉骨

超乎寻常(2)、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参考答案:秀丽的山峦

浩瀚的云海

奇美的怪石

挺拔的苍松

绚丽的色彩

渺茫的歌声

质朴的本色

坚定的信念

2、日积月累。(1)、自读,把这几句诗熟读背诵。(2)、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给予点拨。(4)、背诵古诗名句。(5)、展示台:把课前收集到的描写梅、兰、竹、菊的诗句在班内展示。

3、知识窗。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知识窗”,一起去探知自然界中的奥妙。(1)、自读《花中“四君子”》,了解这四种植物的特点及其象征的含义。(2)、结合生活和养花的经历,说说你对“四君子”的看法。

4、大家一起来。

本项活动是配合花卉这一主题设计的。活动内容是制一张花卉知识壁报。具体要求:(1)、收集一些花卉图片或自画花卉图片。(2)、查阅有关资料,给收集的图片配以文字性说明。(3)、在班能内召开一次“花卉知识展示会”,共同欣赏、互相学习,看看谁的作品制作得好。

语文:第五单元《父母心》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听写词语:

浅蓝 红霞 范围 扩大

夺目 光彩 分辨

灿烂 紫色 奇观 目不转睛 一刹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2.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①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②查阅资料理解难句。③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④通过多读展开想象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点理解: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①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

三、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象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指导背诵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①读背交叉。②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③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语文:第五单元《父母心》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下) 篇8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知道人类只能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1要求认的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懂得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紧靠森林,人们还要种树的原因。教学准备: 傣族村寨风光片、城市绿地展示片。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你们想知道为什么紧靠森林,还要种树吗?此时,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寻找答案,解开这个谜团吧!

二、自主读书,初步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2.检查读书情况,可采用指名分段读、竞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好。

三、创设情景,读书明理。

这篇课文以橄榄坝人爱护森林、自觉保护森林资源的事为例,阐述了一个基本的自然规律。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感悟“自然规律不能随意违背,生态平衡不可随意破坏”的道理。

1.课件展示傣族村寨的优美风光,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轻快舒缓地读好这一段,体会傣族村寨的优美风光。

2.品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展示热带雨林景观,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

极性。

(2)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橄榄坝的人为什么不去原始热带雨林中去砍伐树木、利用现成的资源,而是要辛辛苦苦地自己动手栽种果树,改造农田,养鱼、养猪呢?(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议一议。)

(3)读重点语句“百宝园”“绿色蓄水库”“森林是一切动植物资源的基地”充分理解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紧靠森林,人们还要大量种树的原因。

(4)品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橄榄坝人爱护森林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道理。

3.读课文最后一段,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1)自读最后一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找出关联词语:只有„„才能

①用“只有„„才能”说说环保的重要性。

②用“只有„„才能”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小结

也正是因为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活,橄榄坝的人们才更加懂得爱护森林,保护自然的好处,他们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第八单元

15、《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保护森林、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懂得人类只能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深刻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得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紧靠森林,人们还要大量种植树木的原因。

2、理解课文最后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书写13个生字。

教学准备:傣族村寨风光片、城市绿地展示片。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再读课文,回归整体

采用默读、指名读等方式,再次走进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学生交流

说说自己课前搜集的破坏生态平衡给人们造成危害的的例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积累内化。

1.学生独立填写课后的“自选词语”,然后用自己选出的词语说一段话。

2.说说课后第3题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引号的作用。

四、认字、写字

1.认读生字。

(1)全班开火车读,巩固要求认的字。

(2)小组内互问互考,都会了的奖励一颗识字星。

2.练习书写13个生字。

(1)重点指导形近字:族—旅 雀—省 牧—放 稻—滔 编—偏

(2)提醒注意:

“律”左边的“彳”不能丢掉一撇。

“印”左边偏旁不要丢掉里面一横。

四、综合实践活动。

1.利用网络、图书等有关资料查找不爱护森林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

2.结合家乡自然环境,提出保护森林和城市绿地的建议。

第八单元

16、《警惕大自然的报复》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爱到惩罚”的道理从而能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2、举例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够主动积累词语。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受到惩罚”的道理。

2、能举例说出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3、正确书写本课13个生字。

教学准备:食物链学挂图或课件1934年美国黑色风暴的纪录片。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预习指导。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工具收理解不懂的词语。查找有关沙尘暴的文字或图片、影视资料。

2、阅读指导。

本课语言简单明了,易读易懂,重点应是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按“自主读书知环保,合作交流环保,探究升华做环保,发

出倡议唤环保”的学习板块进行教学。

观看资料,引出 课题。

播放“沙尘暴”有关影视资料或图片资料。看后提问:看了这些资料,你想说些什么?引出课题“警惕大自然的报复”,板书课题。让学生首先在思想上对“大自然的报复”有个较清楚的概念,唤起学生的内心感受,让他们带着激情走入学习的课文的氛围之中。(2)自由读书,自主思考。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结合所查资料读通课文,边读边做批注,读明白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小组合作学习时与他人交流。(3)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小组合作交流。组长主持,以课后的三个问题为重点,解决本组成员在学习中的问题,如不能解决,做好记录,以备在全班交流时提出探讨。②小组汇报,全班交流。重点解决课后讨论、说、练的三个问题,这是课文的阅读重点,然后再解决各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问,并结合学生汇报指导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第八单元

16、《警惕大自然的报复》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爱到惩罚”的道理从而能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2、举例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够主动积累词语。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受到惩罚”的道理。

2、能举例说出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3、正确书写本课13个生字。

教学准备:食物链学挂图或课件1934年美国黑色风暴的纪录片。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1)积累成语

自选成语,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成语来填写。(2)仿照例子写话

兔子吃草,它的生存取决于草原上草料的多少。(),取决于()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注意“肴”的读音,“涸”的读音,“裸”的读音。

(2)指导书写13个字。注意不要少“点”。

写字时要注意结构,写匀称,不要太大。

三、实践活动

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快乐读书屋八《地球只有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3.理解诗句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2.重点理解“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教学准备

分小组分主题搜集有关环保图片和资料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配乐朗诵本诗:

2.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结合板书:地球——我们的妈妈)

3.小结导入:是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也是我们共同的妈妈。对于每一个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来说,它只有一个,(板书:只有一个)让我们大家都来好好地爱它。

4.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地球只有一个

二、诵读全诗,在读中感悟。

1.自由诵读。

2.开火车分小节朗读。

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生字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读后进行评价。

3.识字。

(1)结合学生朗读相机正音。

和煦xù开辟pì赋予fùyǔ

(2)写字。

你认为这些要求会写的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它?

强调:“翅”字注意“支”字的变形,捺要长一些,把“羽”字托起来;左右结构的字“膀、辟、谊”写时注意左右的宽窄;“荒”字与“流”进行比较,“荒”字不要多写了一个点。

4.朗读表演。

5.自由畅谈对诗歌的感悟。

(1)整体感受:通过朗读,你读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具体感悟:鼓励学生针对同学们刚才诵读的情况,具体到某一节来谈谈对节奏、对诗歌感情色彩的见解。

三、教师评价总结。

(1)结合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并适时小结:

保护节约

保护水资源重复使用生活用水

保护森林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保护湿地节约纸张

废旧电池不乱丢弃节约水电

减少白色污染重复使用教科书

„„„„„„„„

(2)过渡:如果我们人类真的这样去做了,那我们的梦想就成真了。下面让我们带着一种美好的感情读第三、四节,进一步感悟地球的美好、可爱。(3)多美的世界、多美的地球啊!谁能找出最能概括我们为地球妈妈所做的一切的诗句来读读?(第2节和第5节)(4)细读这两节,同桌讨论,说说这两节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怎么理解“美的希望,爱的花朵,和平的白鸽,友谊的长河”?

(在整个宇宙中、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中,没有时间与地域的界限,人与自然之间只有美的希望、爱的花朵,只有和平与友谊,没有战争、没有虐杀、没有破坏。)板书:美爱和平友谊(6)借第6节小结:到那时,就让来自大森林的动物,给我们讲述自然的秘密;让长久站在村头的古树,将过去和未来诉说。人与动物、植物,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将是最好最好的朋友。(7)指名分节读第2—6节。

(在整个宇宙中、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中,没有时间与地域的界限,人与自然之间只有美的希望、爱的花朵,只有和平与友谊,没有战争、没有虐杀、没有破坏。)

板书:美爱和平友谊

(2)借第6节小结:到那时,就让来自大森林的动物,给我们讲述自然的秘密;让长久站在村头的古树,将过去和未来诉说。人与动物、植物,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将是最好最好的朋友。

(3)指名分节读第2—6节。

3.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一节)。

(1)齐读。

(2)简要说说这节诗的意思。

(这一节主要阐明人是自然的,是自然赋予人类一切,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地球,共同享受自然美好的灵光,把地球变成美丽的童话王国。)

三、拓展活动。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地球妈妈,一组扮演地球儿女,分别用一句话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

如:地球妈妈——森林是我身体的肺,没有它我就不能呼吸。

地球儿女——我爱地球妈妈,爱你就是爱自己。

四、课后练笔。

大标题:《人与自然》

小标题:自拟

要求:侧重战争、人口、环境、能源、疾病等其中的一方面从忧虑或希望的角度来疾呼或憧憬,具体内容和体裁不限。

快乐读书屋八《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慷慨、枯竭、和蔼可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地球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保护好地球。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地球知识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

2.板书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并根据文章最后两段填空

因为(1)这个地球太,同时又太 ;

(2)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 ;

(3)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所以要精心保护地球。

2.指名练习填空,并齐读这段话。

3.说说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感悟到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人类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我们马上就要跟随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叔叔去遨游太空了到了,快睁开眼睛看,我们的家在哪儿?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地球“美丽、渺小”的句子。

3.交流画出的语句,课件出示以下重点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①.......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

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4.指导朗读交流的句子,读出对地球母亲的感激,读出自己独特的 感受。

过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但它却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与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资源,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自悟三、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交流。课件出示重点句段,加以点拨。

①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滥用化学药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3.让我们亲眼来目睹一下人类的愚蠢行为吧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

内容:地球遭到破坏的情景。如森林被毁、大气污染、水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海湾战争的破坏以及沙尘暴肆虐、伊拉克油井大火等画面。

意图: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地球母亲的摧残,活生生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解说,怵目惊心,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对人类这种“暴行”的憎恨,对地球母亲的深切同情,其环保意识在他们心中不知不觉地就进一步增强了。

4.练习填空

我是()资源,()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我()不能再生,()造成()生态灾害,如()。

(任选一种资源来填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体会资源的有限、宝贵及其对人类的重要)

5.指导朗读三、四自然段,读出对人们破坏环境的焦虑、痛心,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过渡:茫茫宇宙,星球无数,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我们

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1.自读自悟这三个自然段,说说课文怎样说明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联系上下文理解“资源枯竭”。

2.抓住关联词“......但是......即使......也是.......再说......”领悟第七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展开小小的辩论(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及课外收集到的资料)

人类是否能移居别的星球

小结:既然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那我们就更应该精心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向学生展示一篇相关的文章《地球万岁》学生自读感悟。

意图:这里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

2.今天,就让我们站在万里之遥,再看一看地球母亲吧!当你看到这位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母亲,作为她的孩子,你想对她说些什么,为她做些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动手写下来。

五、作业

成立环保小分队,拟定一份保护地球母亲的活动方案。

能说会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表达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2、说话态度要认真诚恳,举止要端庄大方,语言要清楚简练;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1、在发言中要清楚有序地表达自己的做法,让别人听明白。

2、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补充自己的认识做法。教学准备:

结合教材内容制作的短片。教学过程:

1、观看短片,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打开学生的思路:是啊,同学们,保护环境似乎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到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环保做些什么呢?

2、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语言表达要清楚,让人听明白你保护环境的具体打算。(2)声音洪亮,举止大方。(3)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有礼貌。

3、小组间互说互评。

组织学生组内交流,互说互评。并且把本组的意见进行整理归类,然后分工,每人负责一类,组织语言,选出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时刻提醒学生要注意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5、讨论小结,行动落实。

教师从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两方面来小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要求学生把打算变成具体的行动,真正去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能说会写《建议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什么叫建议书,了解建议书格式及一般写法。

2、能根据生活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表明自己的观点。教学重、难点:

1、掌握建议书的写法

2、建议切实可行。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活环境短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短片,引起思考

1、出示一段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的短片,看后提出问题:你周围的环境有这样的情况吗?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2、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

4、板书:建议书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提问:建议书的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说说书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3)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

提出来大家交流。

5.大家觉得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三、小组练说,师生点评

1、四人小组练说:围绕打算给谁提建议,是什么建议,提建议的原因,自己的情感态度等。

2、听的同学把自己作为接受建议单位的人,对建议进行评价,主要从建议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说话人的语气态度方面进行评点。

三、试写初稿。

1、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二、小组内交换互改

1、明确评议标准:建议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条理清楚,格式是否正确,是否使用了礼貌用语等。

2、在伙伴的习作后写下自己的评改意见:肯定优点;对于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伙伴的修改建议,对自己的习作再次进行修改。

三、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1、小组内推选优秀习作,向全班展示。

2、师生共同评议,评选出“最佳建议奖”“热心公益奖”等,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建议书送到或寄到有关单位。

四、最后定稿,誊写清楚

五、总结

《语文七色光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分同音字、形近字,能正确用字组词;了解引号的几种用法。

2、积累环保格言警句。

3、阅读知识短文,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相关知识。

4、了解策划一次讨论会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正确运用;掌握引号的几种使用方法;学习策划一次讨论会。

教学准备:世界环境日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1、练。

(1)比一比,填一填,读一读。

教材出示的两组字分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讨论交流。交流时应指导学生从意义上业区别这两组字,并教会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辨别字形的方法。参考答案:

(需)要 军(需)胡(须)根(须)必(须)(须)知 按(需)分配

(歉)收(谦)让 抱(歉)(谦)虚 道(歉)(2)说说下面三句话中引号的作用。

这是帮助学生认识引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引号的一道训练题目。先让学生读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理解,只要学生能结合句子的意思说出引号的作用即可。教师小结时可强调引号的使用:引号一般是在引用别人的话或者是文章的原文时使用。但是有时在需要特别强调或具有讽刺或反面提示的作用时也使用引号,从而能够使文章更生动,增添文章的色彩。参考答案:

(1)句中引号表示特殊的意义;(2)句中的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的称谓;(3)句中的引号表示需要特别强调的作用。

《语文七色光八》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分同音字、形近字,能正确用字组词;了解引号的几种用法。

2、积累环保格言警句。

3、阅读知识短文,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相关知识。

4、了解策划一次讨论会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重、难点:

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正确运用;掌握引号的几种使用方法;学习策划一次讨论会。

教学准备:世界环境日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2、日积月累。

本栏目安排了三条环保格言警句供学生积累,培养学生搜集撰写格言警句的兴趣和习惯,并从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和教育。

3、知识窗。

这是一篇介绍世界环境日的知识短文。

(1)课前可让学生查阅世界环境日的相关资料,了解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2)阅读短文,了解世界环境日的时间、来历、意义。(3)查找资料,说说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4、大家一起来。

这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策划一次讨论会”。教学时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策划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强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先明白策划的主题与注意事项,然后人人进行策划,最后大家评比出最可行的策划方案,按这个方案组织讨论会的开展。讨论会可结合班、队会活动进行。

第八单元测试题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违背(wãi wãn)佳肴(yáo yǒu)

捕杀(bǔ pǔ)啄木鸟(zuó zhuó)

傣族(tài dǎi)村寨(zài zhài)甘蔗(zhã zhâ)菌类(jūn jǔn)

二、读读写写。

biān zhī()fàng mù()mù chái()

rãn yì()zhí wù()lǜ shī()

jǐng tì()piāo fú()yuán dàn()

三、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生存—()愚蠢—()

平衡—()清新—()

洁净—()过去—()

香甜—()温馨—()

2.反义词。

神圣—()洁白—()

制约—()遥远—()

必然—()荒芜—()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入相应的词语。

1.大自然是美丽的,鸟语花香,。

2.我们一定要

大自然,让大自然和我们成为

,而不要使我们成为大自然报复的对象。

3.但这绝不是说,人类只能一味地

自然,而是要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自然。

4.,创建绿色家园。

五、句子加工厂。

1.大片土地失去了绿色植物的保护,赤裸裸地暴露在太阳底下。(缩句)

2.鸟类减少,说明环境已经把鸟类逼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改为反问句)

六、阅读天地。

(一)课内阅读。

橄榄坝村寨旁边就是原始热带雨林,大森林里的树木长得十分茂密。守着这样大的森林,村民们却从不去破坏它,而是自己栽种速生树木,用以解决烧柴()、盖房及做家具等需求。因为他们知道,原始热带雨林是个“百宝园”。林中有各种珍贵的乔木,树叶密集的林下阴暗处生长着砂仁()等贵重的药材,腐朽的树干上长满了蘑菇、木耳等美味菌类,还有亚洲象、野牛、野猪、水鹿、犀鸟、孔雀()等珍贵的动物。长期生活实践使他们懂()得,森林是一切动、植物资源的基地,如果森林被砍伐,不仅动、植物资源没有了,连水源也会遭到破坏。因为森林是“绿色蓄水库”,雨水落在森林里,就像把钱存在银行里一样,可以整存零取,细水长流。因此,他们十分爱护森林,自觉地保护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为什么橄榄坝村寨的村民认为热带雨林是“百宝园”呢?

3.为什么称森林为“绿色蓄水库”?

4.橄榄坝村寨紧靠原始热带森林,村民们为什么还要种树呢?

5.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家乡的自然情况,保护森林、草原和城市绿地,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二)课外阅读。

绿色记事本(节选)

法兰克福一名6岁的一年级新生小奥茨刚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领到了一套教科书和一册看上去有点儿特别的绿色记事本。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不是一本供写字或做作业用的练习本,也不是一本一般的日记本,更不是一本普通画册。

绿色记事本的封面一片翠绿,上面印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见到的风景一样。老师还告诉孩子们: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用不着耗费大量木材——而

这又意味着不必砍伐宝贵的森林。

一个星期下来,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上就有了如下记录:

星期一:我为一种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1马克的零用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星期二:晚上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忘了关灯,结果白白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

星期三:上图画课时,我因画得不够好而连撕了3张白纸。老师说,造一吨纸()要消耗木材,()要消耗大量的水。想到这些,我感到惭愧。

星期四:妈妈只为了洗我的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了水电。我建议她等衣服积得多些再洗。

星期五:„„

老师向全班同学朗读了小奥茨的“环保周记”,又说所有的小朋友都写得不错,因而要求大家在课后互相传阅。()小奥茨开始时有点儿扬扬得意,()在传阅了其他同学的“环保周记”后,便再也不敢翘尾巴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德国小学生的“绿色记事本”有哪些特点?

上一篇:酒店客房英语培训材料下一篇:制水岗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