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民政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5-01

在全市民政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7篇)

在全市民政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民政暨残疾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民政工作、残疾人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的工作成绩,安排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前面,满局长、雷理事长分别就2009年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今年的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会上表彰奖励了完成2009目标任务的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民政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信心

2009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逆势攀升、基础夯实、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同样,过去的一年,全市民政和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认真落实救济救助和民生项目,着力破解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难题,民政和残疾人事业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民政和残疾人工作在有效解决民生问题上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民政部门从各个渠道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达6.03亿元,比定西去年一年的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还要多;残联组织共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554万元,市县区筹集资金连续第三年开展了普惠制慰问活动,全市困难群众的吃、穿、住、医得到较好解决,残疾人生存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二是民政和残疾人工作以考核政策完善为标志得到重视。市政府第一次将民政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并在今年3月底前印发另外两个办法,几项重点工作列入了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之中,为推进民政和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三是社会救助在积极落实政策中惠及面显著扩大。这也是去年民政工作的亮点。通过民政部门和各县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组成的以七位市上领导任组长的督查组的多次反复明察暗访,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提标扩面工作圆满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了保障范围,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后,保障人数达53252人。农村低保对象达到34万多人,新增25万多人。五保供养范围进一步扩大;城乡医疗救助人次有效增加。四是应急救灾以减灾能力建设为重点有效开展。面对严重的旱灾和突发暴洪灾害,及时发放救灾资金6050万元,旱灾、暴洪灾害影响有效降低,灾区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五是社会福利事业在加强基础建设中稳步发展。市福利中心全面建成,各县区建成了一批敬老院,社会慈善捐赠进一步增多,福利彩票发行创历史新高,全面落实了老年人优待政策和高龄老人特殊生活补贴。六是残疾人工作突出康复和解困取得较好成绩。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项目,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360户;全市有3650名残疾人得到了有效康复,免费为全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1014例;安置残疾人就业70人,扶持就业1210人;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地名公共服务,以及边界、殡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各级民政部门和残联组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结果,对大家付出的努力,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进一步增强搞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就民政工作而言,由于受自然灾害、地理条件、以及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失业、失地城乡居民的增加,全市仍然有近50万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还十分艰难。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农村低保在去年提标扩面后,还有近10万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没有纳入保障范围,而由于自然灾害使农村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进一步增多;各县区怕县级配套支付过大,没有将部分五保人员申报纳入保障范围,使部分农村五保对象没有纳入省级补助范围;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不足,有些县去年没有用完;民政福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县区老年活动中心、农村敬老院、五保家园等设施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城镇退役士兵安置难度大,部分重点优抚对象在住房、治病等方面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不足,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就残疾人工作而言,全市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和地区之间残疾人事业发展还不平衡,发展基础还很薄弱,农村基层服务能力亟待提高;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统筹城乡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措施还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各县区、各部门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提升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水平

今年,省政府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实施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三项工作纳入为民办的14件实事中,确定由民政部门承办。刚刚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关系民生的工作更是确定了具体的任务和措施,对老干部活动中心暨老年大学、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通渭、陇西、漳县、岷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农村敬老院和五保家园规范化运行,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等内容列入了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中。市政府就各项民政重点工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责任书今年又进行了完善,希望各县区重视。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努力推动各项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各县区和民政部门要继续把加强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作为全市民政工作的重点之一,全面落实好社会救助各项政策。要继续巩固城乡低保提标扩面成果,严格按照省上关于提高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的政策,认真抓好提标工作,使今年城市低保标准再提高10%,农村低保标准由728元提高到850元。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今年先由县区提出具体方案,然后市上再定,做民政工作不要讲政绩,关键要把应保人员核实、报实。近期,省委政研室将到陇西调研农村低保和新农合工作,省政府政研室将到渭源和岷县调研农村低保工作,希望各县区按照实际做好准备工作。要严格规范各类救助申请审批程序,规范档案管理,认真落实民主评议和公示制度,确保阳光操作、公平公正。要进一步完善分类施保办法,重点探索家庭收入核算制度,加快建立规范化动态管理调整机制,确保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要认真落实《甘肃省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继续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力度,逐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助标准,出台符合实际的救助办法。今年省上组织实施“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和“爱心希望—走进甘肃贫困家庭病残儿童救助活动”项目,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免费救治项目,对每摸查出一名符合条件患儿的医务工作人员省财政将给予10元的奖励。各县区要认真组织好摸底和项目实施工作,市民政、卫生、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鼓励村级卫生所(医疗站)医生积极参与本村疝气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唇腭裂摸查工作,着力推动此项工作扎实开展。要积极推进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抓紧制定出台市、县临时救助办法,确保当年临时救助人次不低于总人口的5‰,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特殊群体的救助水平。要切实抓好农村敬老院和五保家园规范化运行管理,关键要管好、用好,力争年内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确保五保老人住得好、吃得好、管理好、经费足。

二是切实提高应急救灾救济工作能力。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和体系建设,强化综合减灾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恢复重建能力,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救灾工作,提高救灾工作实效。要认真组织落实好新灾应对工作,做好灾情预测会商、物资储备、灾情报送等准备工作。灾害发生后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开展灾民紧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要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冬春生活,摸清不同群众在口粮、饮水、衣被、取暖以及就医方面存在的困难,尽快将救灾款物发放到户,落实到人,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出问题。省气象部门建议省政府关注定西的旱情,而各县区都没有报灾情,希望各县区及时将旱情上报。要在继续完善市县两级灾害救助应急体系的同时,探索制定基层乡镇(街道)、社区救灾应急预案和工作规程,建立上下衔接的预案体系。要继续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综合减灾场所建设,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要多渠道积极争取资金,抓紧编制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年内争取有条件的县区开工建设。

三是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和社区建设。各县和民政部门要深入贯彻《村委会组织法》,认真安排部署好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指导各地开展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要重点抓好选举部署、学习培训、法规宣传、选民登记、投票选举、验收总结等环节的工作,规范选举程序,保障村民有效行使民主权利。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这条主线,强化村民自治功能,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形成村党组织领导和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全面展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做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正面宣传、研究工作。要继续深化城市社区建设,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为核心,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努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继续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干部素质,扩展社区服务内容。

四是认真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要继续深入开展军地援建“双十工程”活动,进一步完善援建计划,全面落实援建任务。要以新一届全省双拥模范城县评比命名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提升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成果,广泛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发展创新,不要让省上把原有的模范城县给取掉了。要认真落实好优抚对象的各项抚恤优待政策,坚持教育、引导和落实政策相结合,努力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要精心做好涉军维稳工作,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工作排查,切实解决涉军人员具体问题,认真做好重点人员思想转化工作,坚决预防和杜绝涉军人员群体性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

五是不断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积极推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逐步实现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多元化、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吸纳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福利工作。推行家庭寄养、社区助养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各项孤儿保障政策,改善和提高孤儿生活、教育、就业保障能力。要以省上实施“双五双十双百”示范工程为契机,切实加强福利院、敬老院、五保家园等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管理,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规范各项制度,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安全有效运转。要认真抓好定西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通渭、陇西、漳县、岷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程,确保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理顺社会捐助机制和工作程序,完善慈善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加快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建设。

三、坚持统筹兼顾,努力推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各县区要尽快制定出台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完善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康复救助、就业援助、教育扶助、临时救助等普惠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将城乡贫困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家庭纳入城乡居民普惠政策保障体系,按照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要求,落实特惠保障政策和救助措施。残工委各成员单位都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将优惠政策向残疾人倾斜,切实落实城乡贫困残疾人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政策,提高保障标准;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医保、新农合残疾人缴费补助范围,提高困难残疾人的医保和新农合医药费报销比例,扎实做好残疾人养老保险工作,努力让所有残疾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生活有所保障。

二是认真实施好残疾人康复、就业和扶贫工程。要认真抓好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作,认真摸清底子,精心制定方案,加大倾斜照顾力度,确保全面完成任务。各级残疾人组织要坚持“重点实施,分类指导,普及服务”的工作思路,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重点抓好聋儿助听器配戴、假肢装配等重点康复项目,并不断拓宽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要大力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残疾人福利企业发展,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各县区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扶贫工作整体规划,结合残疾人家庭实际,创新扶贫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政策支持体系,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

三是加快建立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要建立完善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为手段,统筹发展残疾人扶贫、康复、就业、托养、文化体育、维权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使残疾人普遍得到良好的服务。要整合有效社会资源,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各县区与社会福利院整合到一块,争取都建成一所残疾人托养机构。同时,要积极落实残疾人居家服务补贴政策,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

四、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完成民政和残疾人各项工作任务

做好今年的民政和残疾人各项工作,任务仍然很繁重。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各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民政和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民政和残疾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主动研究,科学谋划。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中,要将民政和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标、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等,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带着感情做民政和残疾人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关心支持,及时研究解决民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亲历亲为、加强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政策和制度衔接,合力推进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支持民政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各种资金投入,确保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市民政局和市残联组织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统筹规划,明确重点,找准结合点,找好切入点,认真周密地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谋划好今后的各项重点工作和项目,为推动民政和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市民政局要结合去年省上出台的8个社会救助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加快制定市上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二要加快建立落实工作任务的统筹协作推进机制。民政和残疾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性工程,工作业务面广、服务对象庞杂、涉及环节多、工作难度大,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协调动作。各相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特别是市县区残工委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联系顺畅、沟通有效、协调有力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和残疾人工作,推动民政和残疾人工作社会化,为民政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要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各县区政府要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民政和残联部门的服务职能,健全各级机构,配齐配强力量。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民政工作站和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确保机构编制落实到位、办公场所设施配备到位、工作制度落实到位、规范运行执行到位。要严格按照省上有关规定落实基层民政工作站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足额及时到位。特别是对社会救助工作,各县区要按照所辖上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对象每人不少于1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列支专项工作经费。要围绕更好地开展工作,把学习培训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大干部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综合协调、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加快建立一支懂政策法规、会做群众工作、具有慈善之心的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尤其是各乡镇民政工作站人员,一定要加强培训,分类管理、动态管理要到位。

四要以提高工作效能为抓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市上今年决定开展 “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由市监察局牵头,在3月份制定出台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意见,从4月份开始组织开展这项活动。各县区和各部门要按照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的方法,建立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把各项工作任务靠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工作人员,认真抓好签订的各项目标责任的落实。各级民政部门和残联组织对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落实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要有量化指标,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在年中和年底要组织听取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职工绩效管理、考核督查、行政问责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项目,形成奖优罚劣、跟踪落实和失责必问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现在每年通过民政部门经手发放的资金量相当大,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干部不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始终做到廉洁从政。要严格按照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各项资金安全。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廉政教育,使他们做到干好工作、不出事情。如果出问题,要严肃处理。

在全市民政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一是加快民政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编制民政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养老服务、康复辅具等专项业务标准化规划,调动部直属机关和地方政府、社会专家学者和一线实务工作者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制定养老服务、救助服务、康复辅具、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争取在几年内快速增加民政标准的有效供给。

二是创新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在标准的制定修订上,通过招投标、定向委托、购买服务等竞争性方式,加快制定修订工作。在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建设上,推动在民政各业务领域成立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在标准化工作手段上,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优化标准立项和审批程序,缩短标准制定修订周期,建立标准文本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增强民政标准化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三是推动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格局。充分发挥各级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有关社会组织参与民政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民政部门、单位制定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并在国标委的支持和关心下,将在其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转化为民政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四是推进民政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大标准贯彻实施力度,优先保障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得到严格执行,努力推动推荐性标准在最大范围内得到贯彻落实。在实施民政各类标准的同时,严格实施消防、卫生、建设等各类通用标准,尤其是安全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标准贯彻实施。

五是协助做好团体标准试点工作。一方面积极协助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推进团体标准试点,出台团体标准制定程序和评价准则等政策文件。另一方面结合民政部社团管理工作,加强对相关社团的管理,对不按照团体标准指导意见要求,违规从事标准化活动的社团进行纠正。

在全市民政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这次省政府在玉溪市召开现场会,专题研究部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义务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

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高峰副省长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下面,我就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和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促进公平,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010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一是着力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机制。2011年,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印发了《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省级联席会议制度。二是着力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后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3-2015年)》和《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布局和规模日趋科学合理。三是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09 年以来,相继投入资金376.7亿元,建设校舍和教职工宿舍2 983万平方米。2014年以来,启动“全面改薄”项目,下达资金69.68亿元。全省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四是着力推动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大力实施“特岗计划”,扎实推进“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坚持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持续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五是着力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全覆盖”。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六是着力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健全了中小学办学行为管理机制,学校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明显提升。七是着力培育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城乡教育对口帮扶机制、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等措施,逐步形成省内外、公民办优质教育资源竞争发展的局面,对缓解“择校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还比较大:一是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二是学校标准化建设步履艰难。三是城乡一体化进展缓慢。四是质量均衡发展任重道远。五是教师资源培优和均衡配置难度较大。 六是城镇化进程与教育资源供给矛盾日趋突出。七是留守儿童成长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对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二、攻坚克难,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我省以推进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多元化办园体制基本建立。颁布实施《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完成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二期进展顺利。从2012年开始,投入2.33 亿元对2 396所民办示范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进行了奖补,初步形成了公建民营、管办分离、名园办分园、名园办民园等多种办园形式。2010以来,民办幼儿园增加1 187所,在园幼儿增加21.7万人。二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分别在玉溪市红塔区、昆明市五华区等地试点学区化改革,形成了学区制建设的有益经验。部分地区在同一学区实现了教学进度统一、考试教研同步、教师定期交流互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有效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持续推进招生评价制度改革。在2009年推进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实现“八统一”。四是扎实推进特殊教育体系建设。认真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省特殊学校在校生2.1万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1.36%,全省特殊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五是建立完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在全省14 407所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建立了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在中小学挂牌督导的责任督学达到4 275人。建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全省共有40个县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六是各地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亮点频现。玉溪市强化政府统筹,实施美丽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建成了一批窗口示范学校。昆明市通过名校办分校、名校带弱校、名校办民校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曲靖市设立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临沧市实施“名师入临”工程。怒江州由当地财政出资,为民办学校教师购买了“五险一金”。这些创新举措为我们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省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一是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机制改革仍有待完善。二是学区制改革的体制性问题尚未取得明显突破,目前仍然属于系统内的机制改革。三是特殊教育协同推进机制和体系不健全。四是教育督导工作还有待加强。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予以解决。

三、狠抓落实,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体制改革

依法履职,加强领导。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提升国民素质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各地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本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把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要根据这次会议的总体部署,成立工作推进协调机构,统筹规划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细化措施,完善方案。省政府已经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二期)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完成本地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的制订工作,进一步分解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规定完成时限,统筹部署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和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

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各地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要横向到邊、纵向到底,要一抓到底、一问到底。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强化督促检查,强化跟踪问效,切实按照本地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形成相应的过程检查和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考核机制,建立目标完成情况问责机制,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在全市民政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刚才,X县、X县X区和朝天区分别进行了大会发言,X同志对去年民政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做好今年民政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部署,讲得很全面、很到位,我完全赞同。省民政厅非常关心我们,副巡视员X同志讲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就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巩固民政事业好形势

2020年,全市民政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兜底保障、养老服务、防灾减灾、优抚安置、社会治理、社会管理服务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我市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民政局被表彰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省民政厅目标考核为优秀,兜底保障工作获省政府考核第二名,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关心,得益于民政战线有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干部队伍,得益于民政部门有一个“关心困难群众、保障改善民生”的优良传统。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民政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致以衷心的感谢!

总结取得成绩的经验,我认为是源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凝聚的合力和形成的共识:一是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同步全面小康目标,着力解决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民政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应有的地位。二是必须坚持从市情出发,优先安排民生工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切实把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好,民政工作才能得到社会认可。三是必须争取部门支持,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推进民政基层基础能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四是必须不断加强民政能力建设,保持民政干部队伍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才能创造“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优良业绩。这也是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民政工作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民政服务水平与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党建等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服务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民政工作体制机制与民政事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急需改革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社会化运行机制等。三是民政人才队伍与民政事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尤其是民政工作一线的养老等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社工人才、项目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全力推进民生民政各项工作,确保民政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抓住机遇,把握民政事业大方向

民政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安危冷暖,关系军政军民团结,关系社会和谐发展与文明进步,关系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民生民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这是广元未来发展的动力、潜力和方向,是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目标的路径。全市民政系统要深刻认识新形势,准确把握上级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新期盼、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强烈的责任感进和对事业的热情、对工作的激情、对群众的深情,开拓创新、务实奋进,在项目投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三大主战场”发挥主力军作用,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推动全市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今年的工作要突出五个重点:

(一)抓项目,促提升。

全市基层民政设施经过灾后重建得到了较大改善,但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振兴规划》以及国家和省民政事业、社会服务兜底等政策的实施,民政事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各县区政府、民政部门务必抓好相关文件和政策的学习,真正吃透精神,开拓思路,大胆构想,在文件中找机遇、找项目、找资金。要加强厅市合作,争取签订厅市合作协议。要加快项目库建设,提前做好项目申报资料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主动,赢得先机,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抓好在建和新开工项目的工程建设和验收工作,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建设一个达标一个,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二)抓实事,强保障。

今年省市民生工程民生实事涉及民政的有社会救助、养老和助残三方面。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民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一是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各县区要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行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要积极探索城市困难群众精准救助、精准扶持工作,充分发挥“十大救助”制度基础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切实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确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二是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目前我市养老床位数量偏低,各县区财政补贴到位情况、配套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参差不齐,医养结合工作推进较为缓慢,这些与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要求不相适应。各县区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在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社会养老服务体制机制、促进医养结合、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建立更多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三是进一步做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工作。各县区要严把补贴对象审核关,严格落实地方分担资金,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四是抓好应急处置工作。民政部门肩负应急救助的艰巨任务,要认真总结去年白龙湖“6.4”沉船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经验教训,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让人民群众在关键时刻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抓精品,促品牌。

我市民政工作有很多亮点,许多工作受到国家民政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民政厅的表彰,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挖掘总结,力争多出经验,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一是要抓好“十大救助机制”良性运行。深入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比对系统运用,银行、公安、工商、建设等部门要通力配合,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保障社会救助公平性和有效性。二是要抓好双拥创建工作。充分发扬革命老区传统,扎实推进优抚安置双拥政策落实,全面总结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启动第十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和第十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编办、人社、财政、群工、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梳理退伍军人安置、军转干部、下岗志愿兵、参战人员等方面政策的落实情况,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不折不扣地维护稳定。三是抓好标准化建设。《光荣院精神关怀服务规范》已经省质检局颁布为省标,要继续优化完善,力争在今年经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为国标。

(四)抓难点,促全局。

由于地方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我们的一些工作还很有发展潜力,今年全市民政系统要想方设法抓难点。一是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必须强化底线意识和风险意识,抓好基层社会治理和行业安全维稳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切实推进惠民殡葬救助工作,扩大覆盖范围,要优化殡葬机构布局,通过行业自律,促进殡葬改革真正惠及人民群众。三是加快推进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要加快推进内业与外业进度,确保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按照国家统一布置按期完成。四是要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摸清底数,落实措施,把党委、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到实处。

三、夯实基础,开创民政事业新局面

民生民政工作是党委政府最关注、社会各界最敏感、人民群众最急需的事项,政府肩负着主导责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高度责任感,精心谋划,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抓好民政民生各项工作,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强化思想认识。

“欠发达、欠开发”是我市基本市情。目前,全市城乡低保群体30万人,重点优抚对象4万多人,特别是近年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交替发生,大量群众因灾急需救助,社会救助的量还很大,任务还很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清醒认识肩负的责任,强化责任心,增强主动性,时刻将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不容许有丝毫懈怠和闪失。这一点,可以学习借鉴全省残联系统的“量服”工作经验,真正把为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想得更细,落实得更到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强化统筹协调。

民政工作业务繁多,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多项业务需要不同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提升民政工作的综合效能和整体水平,必须坚持从体制机制建设出发,健全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协作机制,形成民政工作的整体合力。各县区政府要牵头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研究解决民政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努力形成分工合作、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民政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强化经费保障。

着力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匹配资金问题。近年来民政资金逐年大幅增长,仅去年就超过了10亿。按政策规定,县区应作相应的匹配,但有些县区对明确规定的应承担的民政资金,落实还不到位,尤其在项目资金的匹配上落实不好,导致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项目迟迟动不了工,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纠正。前段时间,去省发改委联系工作,发改委明确表示广元已经有两个系统的项目进度缓慢,在今年的项目安排上将受到制裁,这对全市发展影响很大,所以要坚决杜绝出现项目推进缓慢导致中央资金被上收的情况。另一方面工作经费问题。民政经费保障的是基本民生改善,保障的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各县区政府要在民政工作经费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在工作经费预算上要逐年有所增长,并探索建立工作经费的自然增长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有钱办事。

(四)强化队伍建设。

民政部门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每一位干部、每一项工作,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一要抓好学习培训。全市民政系统要深入解读“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内涵,切实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结合建设“五个民政”(民生民政、创新民政、智慧民政、法制民政、文化民政),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政策学习宣传和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民政系统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二要抓好廉政建设。加强警示教育防范,把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民政干部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三要抓好行风转变。加强政风行风建设,通过专题培训、聘请社会监督员、强化目标绩效考核等措施,查找工作不足,明确整改方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进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强化安全生产。

各级民政部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抓经常、抓日常、抓平常。根据功能、行业特点,重点加强养老机构等各点的风险管理,及时处理安全生产盲点。一是要生产规范化,依据明文规定的安全生产准则,运用科学和现代化手段,严格管理,按章办事,依规生产。二是防火全民化,加强干部职工安全培训,定期检修设备,加强防火演练、巡查,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和处置能力。三是要保持与消防部门的紧密联系,细化每个安全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现安全生产,坚决防止触犯社会道德底线的恶性事件发生。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在保障民生、服务群众上有更大作为,在促进和谐、服务发展上有更大作为,不断提升民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连片贫困到全面小康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民政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充分认识新时期民政和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政和残疾人工作已由单纯的救灾救济职能发展为拥有20多项重要社会职能的综合载体,地位愈显重要,不可替代,民政和残疾人部门已成为党和政府民生政策的主要执行部门、政府职能的综合协调部门、民生保障的“兜底”部门,事关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第一,是连接政府和群众的重要纽带。民政和残疾人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困”,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民心工程”,特别是乡、村(居)民政工作,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关系到政策的落实到位和群众利益的维护,是传递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传递社会进步成果到基层最直接、最快捷的工作渠道。第二,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民政和残疾人工作承担着较多的社会职能,为各类经济实体“轻装上阵”减轻包袱,有利于减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负担,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福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第三,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民政和残疾人工作的职能,都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政治民主权益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尤其对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群体,救济扶困和慈善事业是他们生活依靠,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为民之举,很多方面都要通过民政及残疾人工作来实现。第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民政和残联部门是实现社会公平、体现社会二次分配成果的部门,具有维护民利公平的杠杆作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社区就业、残疾人利益保障等方面问题,多是通过社会二次分配的手段来解决的。通过民政和残疾人保障工作的社会动员与社会分配机制,可以激发社会不同利益收入阶层贡献社会、服务公众的热情,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合理流动与分配,使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充分享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和前提。

充分认识我区民政和残疾人工作面临的形势。一是机遇多。从保障基础看,全区gdp实现79.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6亿元,为民办实事的财政投入能力不断增强。从思想基础看,近年来,关注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热点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民政、残疾人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得到高度重视。从工作基础看,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区社会救助机制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福利机制正在健全,民政和残疾人项目全面推进,为做好民政和残疾人工作提供了保证。二是压力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企业发展仍面临较大困难,就业难,困难人群数量呈现增多趋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数有可能增多,民政、残疾人工作的对象相应的就会增加,“兜底”的保障任务也会越来越重。同时,我区民政、残疾人事业主要依赖的是国、市两级的财力投入,区本级的投入幅度不大,民政、残联部门自身的“造血”能力还不强。如何活源头之水,谋民生之利,还需要民政、残联部门想方设法去突破。三是要求高。民政和残疾人工作主要面对的是“老弱病残孤儿寡”等社会弱势群体。在我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困难群众对民生工作的要求更高,期待多,保证群众满意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工作。当前,民政、残疾人工作部门正在进行着“从民政到民生,从事务到政务”的根本性转变,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法定职能越来越多,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认真履职,办好每一件事情,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同时,我区民政和残疾人工作存在较多的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滞后的工作条件与日益繁重的发展任务还不相适应;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相适应;社会事务管理、服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复杂的天气情况,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救灾救济压力较大;贫困群体数量多,残疾对象群体大且需求多,我区有各类残疾人3.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7.02%,残健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5%,占我区绝对贫困人口的80%,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影响社会安定和社会发展。

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各部门和民政、残联系统的同志们一定(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要站在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和建设“五个黔江”的高度,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特殊的感情、特别的爱心来关爱和帮助残疾人群体,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勤奋务实地做好民政和残疾人工作。

在全市民政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中心议题是:回顾“十一五”,总结2010年全市民政工作;展望“十二五”,安排2011年工作任务。局党组对今天的会议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敲定目标,制定措施。可以说,今天的会议既是总结会,又是动员会;既是鼓劲会,又是誓师会。通过今天的会议,进一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确保全市民政工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再谱新篇。

一、“十一五”成绩显著,2010收官完美,民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为“十一五”民政工作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十二五”民政工作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职能,强化服务,项目带动,创新工作,服务了大局,惠及了民生,发展了自身。

(一)突出项目带动,民生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一些民生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制约我市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在“十一五”收官之年,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把积极开展“跑部进厅”、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改善民生设施作为2010年和“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长远谋划,提前运作,为“十二五”时期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十二五”规划要加大民生项目投入的有利契机,结合上级有关政策精神和我市社会发展需求,先后向上申报了老年城、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儿童福利院等一系列民生项目。2010年,全面完成了总投资36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投资260万元,我市配套105万元)的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并接受了上级检查验收。投资150万元的(中央预算投资65万元,安阳市投资85万元)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已开工建设。投资100万元的儿童福利院项目已获批准,今年将开工建设。设计投资1.5亿元的老年城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库,该项目设计床位2000张,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二)坚持为民解困,民生保障工作全面落实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五年来,城乡低保对象达到了46868人,发放低保金14053.4万元,下拨救灾款819万元,救助灾民15.8万人次,帮助灾民重建倒房810间,发放五保供养金1503.6万元,投资1000余万元对全市农村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844.9万元,为3100人次提供住院医疗救助,资助15.1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3.1万人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累计发放优待金2625万元,抚恤补助资金7278.4万元,共接收安臵退役士兵1808人。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我市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

2010年,我市继续把保障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臵,常抓不懈。一是加大了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加强了对城乡低保工作的管理,与市纪委、监察局联合开展了城乡低保清理整顿工作,建立了“制度健全、对象准确、管理有序、操作规范、服务优良、群众满意”的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低保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即退。截至2010年底,城市低保共保障4315户、8450人,占全市非农人口的5﹪,人均月补差达到了145元,全年共发放保障金1445万元。农村低保共保障24960户,38418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5﹪,人均月补差达到了60元,全年共发放保障金2699万元。发放城乡低保基本生活补贴153万元,年终一次性生活补贴502万元。进一步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由每人每年1600元提高到2000元,分散供养由每人每年1100元提高到1200元,全年共发放五保供养金308.32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按标施保”。集中供养率稳步提升,全市1976名五保对象中,集中供养的有89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45%。敬老院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姚村敬老院被表彰为“全国模范敬老院”,是安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敬老院。进一步加强了自然灾害的调查和救济工作,2010年,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50万元,救灾棉被1465条,棉衣485套。发放因灾倒房重建资金11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建房127户。同时,积极组织了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赠活动,共接收捐款72.7672万元。积极改善贫困群众医疗卫生条件,2010年,共办理城乡医疗救助918户,发放救助金347.2万元。在全市推广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方便了群众,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

二是落实了优抚安臵对象待遇。优抚方面,2010年,为5901名优抚对象发放优待金525万元,为6431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补助款2531.3万元,发放门诊补助款109万元。深入开展了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结算“一站式”服务,为364名重点优抚对象报销住院医疗补助76.5万元,有效落实了优抚对象的生活和医疗待遇。投入资金11万余元,对35户农村困难优抚对象的危房进行了改造。认真开展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慰问活动,共走访抗日老战士、抗日烈属101人,发放慰问金28.3万元。积极开展了双拥进社区、非公组织拥军等双拥共建活动,成立非公组织双拥共建单位5对,社区双拥共建单位3对。退役士兵安臵方面,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市2008、2009两年近200名安臵对象未及时得到安臵,致使2010年的安臵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如此严峻的安臵形势,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同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要求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克服一切困难,尽快予以安臵。经过多方努力,已分别在去年的9月份和12月份全部安臵到位,共有50人择优安排到了事业单位,13人办理了双向选择,120余人办理了自谋职业,发放自谋职业金220.7万元,圆满完成了安臵任务,排除了一个巨大的信访隐患,维护了全市的社会稳定。

三是提高了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水平。2010年,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69名,社会弃婴19名,为我市150名失学儿童发放救助金15.2万元,为下肢残疾人发放轮椅360辆。全市29家社会福利企业共安排务工1620人,其中残疾职工852人,四险参保率均达到100%,有效的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成立了林州市慈善总会,积极开展慈善募捐和救助活动,共接收社会捐款3117.82万元,先后开展了救助尿毒症患者、救助修建红旗渠伤残民工等15次救助活动,向困难对象发放救助金及物资869.1万元,受益人数达70314人。

四是深入开展民生调研活动。2010年,局党组把了解民情、访贫问苦、为民解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次组织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偏远山区开展“访贫问苦解民忧”民生调研活动,重点检查五保、低保资金是否到位,优抚对象待遇是否落实,督导受灾群众倒房重建工作等。活动期间,共走访边远山区村76个,走访群众600余户,发放亲民、爱民、助民联系卡2000余张。在双节期间,我局又结合全市“千人访万户,节日送温暖”活动,开展了“进千户门暖万人心”慰问千户特困群众活动,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210.72万元,食用油1860斤,大米24.43万斤,慰问礼品708份,棉衣被1650套,慰问困难群众6400余户。两项活动开展以来,民政干部的亲民、爱民、忧民意识明显增强,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与群众的感情,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提高服务水平,社会管理和服务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较好地完成了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全市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村务公开率达到了97%以上;城市社区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全市37个居委会调整为29个社区居委会。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民间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得到大力发展。殡葬改革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五年共火化遗体25000余具,火化率达到97%。婚姻和收养登记服务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共办理结婚登记38362对,收养登记109例,登记合格率达到100%,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单位”。依法加强行政区划与地名、边界线的管理,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老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开展了老年人养老清欠活动,出台了高龄老人津贴补助制度,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

2010年,各项社会建设工作发展迅速,管理更加规范。在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方面:深入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完成了安阳市下达的32个试点村社区建设工作任务,真正实现了农村社区“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务,并顺利通过了安阳市的考核验收。加强了城市社区建设,大力开展了和谐社区共建活动,开元街道开元社区、振林街道向阳社区被评为“河南省和谐社区示范社区”。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做好了登记和年检工作,全市共有社会组织140个,其中社会团体7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67个。积极组织社会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被表彰为“河南省社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先进单位”。在婚姻和收养登记方面: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11108对,离婚登记489对,办理收养登记6例,登记合格率均达100%。婚姻登记处着力加强行风建设,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行风示范单位”。在殡葬改革方面:顺应形势发展,出台了殡葬惠民政策,对优抚对象、五保对象、城乡低保户、高龄老人等特定人群亡故火化的,免除火化基本服务项目费用,政策实施以来,共为群众减免费用22.85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在行政区划、界线管理和地名公共服务方面: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安林线联检工作,做好了城区街巷地名清理规范工作,加强了地名标志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有效服务了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在老龄工作方面:大力推行以老年人互相帮助为主体,以社会化服务为补充的居家养老模式,广泛推进了“三级养老”工作,“老人节”敬老月活动有效开展,老年人福利政策不断完善,高龄津贴制度扎实推行,2010年,市乡镇村三级共发放养老补贴、福利性款物1600余万元。

(四)立足改革创新,各项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制度建设是民政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制度创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了“一切以制度办,一切按规矩来”的民政工作运行新机制,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环节,加强管理,成效初显。

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我们对35周岁以下青年干部定期开展命题写作,公开点评,进一步提高了民政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文字写作水平,为干好民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规范强化财务管理,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根据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认真讨论修改了民政局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日常财务手续,明确了支出审批程序,强化了财务监督。大力提倡厉行节约,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控制住宿、餐饮接待标准,避免重形式、比规格、讲排场等铺张浪费现象,行政成本明显降低。

为畅通联系沟通渠道,让群众对民政工作有更多的了解,便于更好的接受群众的监督,指导民政工作,加强民政宣传,树立民政形象,2010年,我们开办了“林州民政网”,专人管理,图文并茂,随时更新,有力宣传了民政各项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反响,各界对民政网给予了高度评价。“林州民政网”的开通,使群众对民政政策更知情,联系更广泛,群众冷暖更能得到及时解决,不出家门就可以了解民政业务行政审批事项的具体规定,掌握受理条件和办事方式,反映问题,民政工作的舞台更加开阔了。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民政基层党建、老干部管理、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民政信访、平安建设等被安阳市表彰为先进单位。

总的来讲,“十一五”期间全市民政工作成效突出,2010年成绩斐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之艰辛。得益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得益于民政局党组的团结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倾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局党组向民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和为民政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界社会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地方财政对民政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跟不上民生发展需求,社会救助标准较低,保障覆盖面还不能涵盖所有困难群体,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加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让更多的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二是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民政事业发展。特别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如养老院、老年人活动设施、城市社区办公用房等未列入城市发展规划,没有对所需土地进行储备,对民生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急需政府出台政策,将民生设施建设用地列入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充分利用好社会闲散资金,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中介机构管理的模式,改善民生设施建设落后现状,促进经济和民生协调发展。三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管理体制不顺。基层民政承担着服务民生的重要职责,可以说政府在群众中的直接感受就是民政,可见基层民政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乡镇、街道都只配备了1名民政工作人员,力量明显不足,远远不能承担日益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严重影响了民政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部分民政干部职工思想解放不够,开拓进取精神不足,工作能力差,群众观念淡薄,与民政工作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的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换的勤,个别民政所长没有树立勤政为民的意识,更有甚者,极个别所长不是为民办事,而是以权谋私,胡作非为,社会反映很坏,严重败坏了民政形象。一些机关工作的同志进取思想差,优越意识强,“官老爷”作风严重。上述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共同努力,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宏图大展,信心百倍,力创民政工作新辉煌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十二五”时期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臵,而且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发展为了民生。我市确立的“精神立市、工业强市、和谐兴市”的战略方针,也需要民生改善来支撑。民政部门作为政府保障民生的职能部门,在落实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实现市委“和谐兴市”的战略目标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理应担大责,当先锋,作表率。“十二五”是我市民政事业发展的黄金期,是民政事业充满期待、大有作为的五年。我们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任务,以民生的改善,社会的和谐,为实现“再造新林州,努力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提供坚强保证。为此,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局党组制定了《林州市民政工作“十二五”规划》,这是指导做好“十二五”时期民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创造性的抓好落实。“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持以民生项目建设为龙头,促进民政事业大发展。

——要规划建设投资1.5亿元,设计床位2000张,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集养老、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老年服务中心。

——要规划建设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涵盖城乡低保、军休服务、婚姻登记、慈善救助、赈灾物资储备等服务内容的多功能民政综合服务中心。

——要投资300万元,建设包括未成年人保护、孤残儿童安臵、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服务内容的社会福利中心。——要规划建设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要创建精品社区5个,特色社区13个,城市社区办公用房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

——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争取公共财政对民政发展的支持力度,用较少的公共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民政发展资金,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惠泽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十二五”民政工作规划,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既体现了服务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又顺应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盼。我们要坚定信心,发挥优势,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勇往直前的勇气,决战决胜的信心,确保“十二五”民政工作规划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三、2011激昂斗志,奋力拼搏,开局之年谱新篇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做好2011年民政工作对于基本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对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实现市委提出的“攻坚十二五,再造新林州,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落实,至关重要。

2011年民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民生调研活动为引领,以民生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加强民政队伍建设为保障,全力打造“项目民政、服务民政、创新民政”三个民政,促进民政事业的大发展,为实现和谐兴市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民生保障。

按照这一基本思路,2011年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活动承载使命,把知民情、访民苦、解民忧贯穿于民政工作始终

民政之要在于为民。知民情、访民苦、解民忧是民政工作的本质要求,惠民、济民、助民是党和政府赋予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要把为民服务,为民解困作为一切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和要求,就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正确的方向从哪里来?二是不竭的动力从哪里来?正确的方向要从基层来,解决棘手问题的方法要从基层来,创新的灵感要从基层来,正确的思路要从基层来。什么时候方向迷失了,就是下基层少了,联系群众少了;什么时候脱离了群众,什么时候就会感到迷茫、徘徊、心中无底,无所适从,就会失去工作的动力。只有沉下去,走向基层,走向田间,走向服务对象,走向正在饱受磨难的群众,才能方向明,决心大,信心足;才能有措施,有方法,有动力;才能打开局面,取得成效。不竭的动力要从群众中来,只有深入群众,知民情,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真实情况,才会同情群众,怜悯群众,才会心想群众,产生工作的冲动、创新的冲动。因此,2011年,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访贫问苦”民生大调研活动,这项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知民情、访民苦、解民忧的有效载体,要以这项活动引领民政各项工作,承载民政工作的神圣使命,把活动贯穿于2011年民政工作之中,以活动促工作,用工作的成效检验活动的成果。

1、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保障民生特别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是民政工作最基本、最基础的要求和职能。因此,我们要从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衣、食、住、行、医等方面做起,为困难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与问题,确保困难群众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孤有所助。

一是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的救助体系。要扩大城乡低保保障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切实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全年力争新增低保对象1万人,继续为急需政府关怀的重病、重残、主要劳动力伤亡等特殊弱势群体开通低保绿色通道,优化低保申办程序,做到随时保障、及时保障。继续坚持低保举报电话制度,让群众参与到低保工作的监督之中,确保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要创新救灾款物发放机制,加大特别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争取全年走访慰问不少于1万名特困户。要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应急机制,加快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救助。全面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建立自然灾害损失核查综合评估机制,继续探索和推进农村住房自然灾害保险制度。要深入推进五保供养规范化管理,加强敬老院改扩建,同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实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要进一步完善敬老院星级评比制度,加强敬老院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城乡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推广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要健全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以乡镇为救助点,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社会弃婴安臵。要抓好福利生产工作,落实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进一步落实优抚安臵政策。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村优待标准的调整工作,认真做好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审核审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充分保障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要进一步巩固双拥创建工作成果,深入开展双拥进社区、非公组织拥军及“双节”、“八一”走访慰问活动。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做好双拥政策落实,双拥标牌、标志设臵工作,以一流的工作业绩迎接“双拥模范城”检查验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退役士兵安臵工作,不断拓宽安臵渠道,确保完成退伍安臵任务,做好退役士兵稳控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当前,退伍安臵工作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由过去安臵就业逐渐转变为推向市场,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也相应的转变为抓好培训。我们要迅速适应这一变化,及早谋划,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大专院校的合作机制,多渠道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快发展慈善事业。要树立慈善就是民政,民政就是慈善的大民政观念,把慈善事业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补充。要切实抓好扶贫济困暨“慈善救助一日捐”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募捐活动,拓宽慈善资金募集渠道,以成立林州市慈善总会山西太原分会为切入点,动员更多的在外人员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积极开展安老、抚孤、济困、助医、助教五大工程,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以规范管理为标准,进一步提升社会建设能力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方面:要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全力做好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把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同换届选举结合起来,贯穿始终,通过换届选举使基层组织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规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要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要进一步整合城市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水平。

社会组织管理方面:要搞好社会组织的登记和年检工作,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指导社会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要认真做好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执法力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殡葬改革方面:要强化殡葬管理,坚持把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作为殡葬改革的主攻方向,努力提高火化率;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着力推行绿色殡葬,促进生态文明;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和救助保障制度,落实好殡葬惠民政策,逐步扩大受益面,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凸显殡葬事业公益性,推进殡葬改革健康发展。

婚姻和收养登记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水平,以争创“全国婚姻登记优质服务窗口单位”为目标,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做好收养登记工作,全面提高登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水平,确保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行政区划、边界线管理和地名公共服务方面:要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规范完善的行政区划服务体系。要大力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林州地名网,编绘出版《林州市区图》,出台《林州市门牌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地名公共服务功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要深入开展开展好平安边界建设,认真做好界桩管护工作,着力维护好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老龄工作方面:要坚持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契机,围绕“六个老有”工作目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适合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要深入推进居家养老和“三级养老”,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好老年人补贴发放工作,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提升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3、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加强民政行风建设 行风建设事关民政事业发展,事关民政干部形象。我们要以民政行风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服务意识,更加严明工作纪律,全面落实各项制度,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彻底扭转“门难进,脸难看”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作风,踏踏实实的为群众解忧解难。民政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民政所是展示民政形象的“窗口”,必须全面加强行风建设。

乡镇(街道)民政干部工作在最基层,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广,可以讲,基层民政干部形象代表市委、市政府的形象,代表全民政系统干部形象。去年,姚村镇民政所、城郊乡民政所被安阳市纠风办表彰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为我市民政系统争了光,添了彩。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所建设,着力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大力推广姚村、城郊民政所管理经验,推进乡镇(街道)民政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树立一大批像姚村、城郊、临淇民政所一样,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人民群众拥护,党委政府信任的基层民政所。广大基层民政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树立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要以加强内部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民政事业单位建设,着重在“服务质量”上做文章,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目标。烈士陵园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褒扬先烈,教育后人。光荣院(老年公寓)要狠抓内部管理和行风建设,为住院老人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着力提升服务对象满意率,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军干所要认真落实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积极为军休老干部解决生活、医疗等方面问题,组织军休人员开展“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军休服务中心项目运作,努力为军休干部打造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军休之家”。农保处要确保农保基金安全运营、保值增值,同时要强化政策宣传,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殡仪馆要积极开展爱岗敬业活动,转变服务理念,增设服务内容,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求发展。

要切实加强机关管理,节约经费开支,搞好机关学习,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节约型机关建设。要高度重视信访稳定,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全系统安全稳定。要做好民政党建、宣传、计财、法制、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老干、文明单位创建等其他综合性工作,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二)项目带动民生,把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民生项目建设是民政工作的基石,是民政部门为社会,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平台,也是带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是“和谐兴市”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因此,在2011年民政工作中,我们要把民生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民生项目促进民政事业大发展。结合我市实际,2011年要突出抓好“四大民生项目”工程。

一是实施“老年城”建设工程,使老年人老有所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截止去年底,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而且人口老龄化程度正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同时,由于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大部分劳动力外出,造成相当一部分老人独守空巢,无人照料。随着“421”家庭规模越来越大,家庭承载的养老压力与日俱增,养老问题还会更加突出,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将会受到很大冲击。大力发展我市社会化养老福利事业,既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是群众民心所向,建设“老年城”已迫在眉捷。因此,要抓住该项目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库的有利条件,继续巩固“跑部进厅”成果,加大力度,攻难克坚,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入资金早日到位,早日开工建设。同时,要积极探索该项目的有效运作形式,确保项目平稳健康推进。

二是实施“社会救助”工程,提高救助群体福利水平。我市地处三省交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任务极为繁重,而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救助管理机构,救助工作仅依靠老年公寓来开展。我市目前还有孤儿475人,孤儿救助工作主要依托安阳市儿童福利院来开展。社会救助设施匮乏,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影响了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水平提升,影响了社会和谐进步。2011年,我们要重点抓好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建设,积极向上筹措资金,把安阳市匹配的85万元资金争取到位,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年底前按期完工,并接受上级验收。同时,要加快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的运作,确保在6月底前完成立项,及早开工建设。

三是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工程,让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阳光。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整合农村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实现乡风文明具有很好的意义。今年,要在巩固去年32个农村社区建设及试点村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扩大战果,争取2011年150余个村全面推开农村社区建设,每个村都建成面积不低于35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

四是实施“民政综合服务保障”工程,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国家对涉及民生项目投入的日益加大,为我市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设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这些设施如果全部分开建设,不仅占地需求较大,而且不利于群众办事需要,因此,在综合考量各方面情况之后,决定将我市现有的民政基础设施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并且充分利用国家对有关项目的投资,建设一处建设面积1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民政综合服务中心,把婚姻登记、低保等为民服务单位,统一集中到一起,为群众提供集中、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大民生项目”工程事关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今年我市民政工作的重头戏,同时,也是我们工作的难点和攻坚点。我们要集中精力,攻难克坚,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四大民生项目”建设。要成立四个民生项目建设指挥部,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包项目建设,靠前指挥,一线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四个民生项目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社会,面向市场,建立健全一套操作规范、运行协调的体制机制。要严格“四大民生项目”建设质量,切实规范各个环节的运行,加大关键环节的执行力度,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专业的服务水平赢得民政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的认可,使民生项目工程成为展示民政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窗口”。

(三)建设一流队伍,把民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正确路线的落实必须靠建设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来作保障,否则,一切是空谈。可以讲,队伍建设决定工作方向,决定工作成效。因此,我们要把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抓紧抓好。总体上看,民政干部队伍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但随着民政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凸显,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民政干部与承载的重大使命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水平不高,人员结构复杂导致知识层次、个人素养、个人技能明显偏低,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民政工作需要。二是非主流思想时有蔓延,突出表现在:工作浮飘在上,接触群众少;呆在机关多,深入基层少;考虑私利多,谋划工作少;养尊处优,碌碌无为。思想不思进取,小富即安,怕苦怕累,挑轻捡重等。三是部分干部缺乏基层锻炼,没有实践经验,对一些棘手问题束手无策,不能独挡一面。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用亲民、爱民、为民的理念武装干部队伍,用勤政、务实、高效的作风锤炼干部队伍。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要加强学习。要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向学习要正气,向学习要成效。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我们要学习政策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修养。要学习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树立争先意识,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工作氛围。要学习群众,掌握基层工作方法。要加强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走出去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加快发展。要熟悉掌握现代化信息手段,依托“林州民政网”平台,加强信息交流,接受社会监督,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2、要勇于实践。实践是增长才干、提升素质的必要途径。实践就是要求我们民政干部要勇于开拓,勇于承担,对工作不推诿、不扯皮,敢于知难而进,敢于克服困难,敢想敢干敢冲。勇于干事,勇于一马当先。不空谈,唯实干;不务虚,唯务实。实践就是要求我们民政干部要勇于吃苦,勇于沉下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当作自己的父母,把群众的冷暖当作自己的冷暖,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实践中检阅自己,提高自己。

在全市民政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2010年,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 也是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极为重要的一年。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 对当前国际国内和我省经济形势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总体来讲, 明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同时, 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仍然很多。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结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 2010年我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 继续按照“1234567”的财政工作思路, 加大收入组织力度, 优化支出结构, 突出调结构、促发展、保民生, 加大对经济发展、“三农”、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 2010年,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过程中, 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化危为机的重要抓手, 更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在继续支持保增长的同时, 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 重点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大力扶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发展后劲。二是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和根本动力。要在继续支持投资合理增长、促进出口稳定发展的同时, 把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面落实中央引导消费和扩大内需的一系列财税政策,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进一步增强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既是财政部门服务社会、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 也是增强发展动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社会事业倾斜, 想群众所想, 急群众所急, 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四是要把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根据2010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支出需要, 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初步安排1 597.93亿元, 增长15%,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初步安排851.33亿元, 增长16%, 省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274.77亿元。2010年, 全省财政支出安排1 455.78亿元, 比上年预算同口径增长20.07%。

下面, 我就做好2010年财政工作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大力组织收入, 努力完成收入任务

今年我们初步确定15%的增长目标, 与全国和目前了解到的兄弟省市财政增长指标相比, 这一目标十分积极, 但经过努力, 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省委、省政府确定这样的增长目标, 是在深入分析省内外经济形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慎重决策的。从有利因素看, 一是我省经济增长势头向好;二是国家政策环境有利;三是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劲;四是资源类产品价格逐步回升。这些都为我省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 全省广大财政干部职工一定要坚定信心, 要继续坚持以往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把各种有利因素加快转化为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确保全年收入任务的完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2010年, 要更加突出“加强税源监控”和“提高收入质量”两个重点, 处理好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营造宽松财税环境的关系, 既要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应收尽收, 保持财政收入的合理、稳定增长;又要立足全局, 着眼长远, 注重涵养税源, 增强发展后劲。

(二)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最大限度地筹措资金。要继续按照“八个一块”的思路, 积极“盘活存量”, 不断“扩大增量”, 突出“整合增效”, 强化“撬动引导”,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手段, 全力筹集建设资金。今年省上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共安排资金31.34亿元, 就是要保持支持发展力度不减。各市县也要做好切实资金筹措安排工作, 继续保持并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突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如果说去年保增长主要任务是保产能, 今年则是要在调结构当中保增长, 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在支持提升纺织等传统产业、壮大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的同时, 将支持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研究支持政策, 加大投入力度, 改进投入方式, 着力支持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 着力支持大型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新型洁净产品等环保产业, 着力支持文化、旅游、物流、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逐渐使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13115”科技创新工程、科技研究与发展、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扩大和促进消费。要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政策, 加快“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等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促进激活消费市场。四是用足用活政策。要全面落实好中央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 尽快制定第二批拟取消的省级1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现有财税政策, 减轻企业负担。要发挥政府采购功能, 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五是注重发挥协同效应。要主动与业务主管部门对接, 加强与部门的协调配合, 积极研究支持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使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 形成合力, 发挥协同效应。

(三)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2010年, 重点要在“三保、三完善”上下功夫。“三保”:就是要确保已纳入规划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的民生八大工程“提标、扩面、新增”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各项“改革”的资金需求。2010年, 全省各级财政计划投入民生八大工程资金321亿元, 比2009年计划投资增加68.75亿元, 其中省本级投入69.74亿元。重点是落实好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等政策;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农村育龄妇女免费体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蛋奶工程”等民生项目的实施;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改革。“三完善”:一是完善民生八大工程工作机制, 全面推进“三个对接”、“三个落实”;二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专款整合力度, 集中用于支持民生八大工程。同时, 积极利用担保、贴息、奖励等方式, 撬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 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是在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 要积极探索, 在控制好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盘活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同时, 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投入, 实行租售并举, 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三是完善“民生八大工程”规划, 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下一步实施民生工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 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积极向财政部反映我省灾后重建过程中的遗留问题, 加快资金拨付, 加强资金监管, 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四) 围绕推进“三化”, 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 要继续把县域发展作为财政支持的一个重点, 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只能加大不得减弱。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已出台的20条财税政策, 特别是各市区, 要切实把省上支持县域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抓手, 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农业产业化方面, 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七大工程”, 继续支持稳粮、优果、兴牧、扩菜。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 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等, 给予重点支持。在创新支持方式上, 要通过建立涉农企业贷款贴息联动机制, 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融资方式, 拓宽“一卡 (折) 通”功能等, 有效调动信贷资本、社会资本, 提高财政支持效果。在县域工业化方面, 要围绕县域工业园区建设, 支持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大集团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 促进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在城镇化方面, 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支持重点镇建设相结合, 加大财政对重点镇建设支持力度紧密结合起来, 并将财政用于城镇教育、文化、体育方面的资金与“百镇建设”资金相结合, 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镇完善功能, 加快发展。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去年我们检查时发现, 个别地市还存在着截留中、省对县区资金的问题, 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必须及时予以纠正。

(五) 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随着财政支出盘子越来越大, 安排好、管理好、使用好财政资金, 责任重大。为此, 要重点在以下15个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在完善预算体系上下功夫。要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 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逐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二是在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上下功夫。当前预算管理还存在着预算编制较粗、年初到位率低、预算约束力不强等问题, 2010年, 要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 对办公经费、邮电费、车辆运行费、办公场所修缮费等费用进行跟踪测算,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定员定额标准, 细化预算编制, 全面实施项目库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三是在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上下功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自开展以来, 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集中支付有效的监督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 要将省级所有垂直管理的基层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 扩大中省专项资金动态监控范围, 将省级财政集散账户拨付到市县财政专户的资金及基础教育资金、扶贫资金、再就业担保资金、水库移民专项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等专项资金纳入动态监控范围, 确保资金安全。四是在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上下功夫。2010年, 要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 提高采购效率。加大电子化采购力度, 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将所有省级部门的政府采购事项纳入电子化采购范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推动所有招投标活动均在标准化评标室进行, 实现“阳光采购”。五是在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上下功夫。这方面主要是推广应用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 对非税收入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督管理。将国家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六是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下功夫。要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处置不规范等问题, 建立健全资产配置相关规章制度, 制定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 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七是在推进专项资金整合上下功夫。按照规划整合、项目整合、板块整合的思路, 整合存量与增量、预算内与预算外、中央与地方、财政与社会、国内与国外等各方面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继续加大省级专项资金整合的同时, 积极指导基层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 对上级专款统筹安排, 捆绑使用, 大力推进资金整合;对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力度大、整合效果好的地区予以奖励, 扩大整合范围, 提升整合效果。八是在加快支出进度上下功夫。今年, 我们要着力抓好“四挂钩”机制的贯彻落实, 严格按照办法要求, 将资金向支出进度快、资金使用效益高的部门和市区倾斜,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九是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上下功夫。各级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严格控制公务购车和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会议费用和出国 (境) 经费, 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 严肃财经纪律, 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十是在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上下功夫。继续扩大财政省管县范围, 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和财政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财政管理体制,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 强化乡镇财政对各项财政资金的监管, 切实保障各项涉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十一是在推进财政与金融有效融合上下功夫。今后, 对用于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 原则上都要和信贷资金、资本市场结合起来, 采取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 引导带动信贷、社会资本投入,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完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 加大对中小企业、涉农企业等贷款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的激励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担保补偿机制, 实施企业融资奖励政策, 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加快发展。十二是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上下功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依据, 是财政经济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量化指标体系管理转换的重要依据。2010年, 要认真总结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科技资金绩效评价试点经验, 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旅游促销资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安全生产资金、免费开放博物馆资金等12项财政资金纳入评价范围, 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十三是在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上下功夫。各市区财政部门在资金筹集过程中, 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创新, 着力搭建投融资平台, 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另一方面, 又要坚持适度原则, 切不可超出地方财力可承受的范围, 防止引发政府债务风险。要把防范、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政府性债务由财政统一归口管理并实行“下管一级”, 进一步摸清债务底数, 掌握债务运行情况, 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十四是在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上下功夫。今年重点是围绕“四加快一考核”, 推进金财工程建设。要加快省、市、县、乡四级财政网络建设, 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加快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 实现网上缴税, 提高入库效率;加快应用软件系统的推广使用和支撑平台建设,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快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建设, 实现财政资金全过程监控;按照“分解任务、量化打分、综合考核、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 加强对市县的考核力度, 调动市县加快金财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财政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五是在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上下功夫。以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涉农资金、民生资金等的监督检查为重点, 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 探索建立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检查相结合, 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紧密衔接、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财政监督管理运行体制, 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 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六)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财政机关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学习计划总结计划下一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