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习题与答案

2024-04-23

高中化学习题与答案(共8篇)

高中化学习题与答案 篇1

1、糖类物质对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可引导学生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人体健康等方面去讨论。

2、可从每天吃的主食(面食、大米、玉米等)和水果中列举。

3、纤维素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可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提示:

1、3两题可引导学生结合生物学科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并查阅相关资料,写成小论文或制成图文并茂的展板,放在教室中展示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扩展知识视野,认识化学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意义,化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4、不对。糖尿病人由于体内糖代谢异常,要限制每天糖类物质的摄入量。糕点中的面粉属糖类物质,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过多食用是有害的。

5、A、C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脂肪进入人体后,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脂肪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供机体需要。多余的脂肪成为脂肪组织存在于皮下。

2、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供给人体热量;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储存“能量” ;作为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等的原料;必需脂肪酸还有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功能。

3、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有重要影响。由饱和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在室温下呈固态,如羊油、牛油等动物油脂。由不饱和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在室温下呈液态,如花生油、豆油、菜子油、葵花子油、玉米胚芽油等植物油。

4、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5、(1)把油倒入盆中,油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容易氧化变质;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后,成分发生改变,食用后对人体有害。因此,炸完食品的油不要重复使用,尤其不应多次反复加热。(2)把油倒入塑料桶中存放,有些塑料中的有害物质会溶入油中,所以油不宜长时间储存在塑料容器中。(3)保存方法较好,可以减少油与空气的接触,减缓氧化。

1.3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中主要含有C、H、O、N、S等元素。

2、食物中蛋白质的来源主要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鸡、鸭、鱼、肉等富含动物蛋白;谷类、豆类、菌类等富含植物蛋白。

3、A(煮熟或加浓硫酸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是不可逆的。)

4、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构成和修补人体的各种组织。高中生每天要摄入80~90 g蛋白质。

5、各取少量三种溶液,滴加碘水,变蓝的为淀粉溶液;其余两种同时加热,生成沉淀的是蛋白质溶液;剩余的是肥皂溶液。

6、建议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这些小实验。例如,在豆浆中加入石膏,即出现大量蛋白质沉淀,成为豆腐脑;将豆腐脑包在纱布中,挤压去少量水分后,成为豆腐;加大压强,挤压去大部分水分,则成为豆腐干。常用于制豆腐的物质还有盐卤、葡萄糖酸内酯等。1.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维生素在体内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或作为辅酶催化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能调节各种器官的机能并维持细胞的特性,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2、碘被称为“智能元素”,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可缺少的。它在人体内仅含30 mg,其中一半集中在甲状腺内。加碘食盐中加入了一定量的KIO3。KIO3性质稳定,不挥发,不吸水,流失少,易被人体吸收。所以食用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减少碘缺乏病的发生,同时由于人摄入食盐的量均衡而有限,不易导致体内碘过量。铁在人体中含4~5 g,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参与氧气的运输和各种器官的形成。缺铁导致人记忆力、免疫力和对温度的适应力下降或引发贫血。通过食用加铁酱油补充铁元素,一方面可以减少贫血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容易控制补铁量。

3、注意膳食平衡,合理摄入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主食、副食搭配,荤素搭配;多吃蔬菜;多喝水;吃适量水果;生活有规律;放松心情;积极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等。

4、提示: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记录、查阅和计算。通过这项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营养均衡。

5、所列食谱营养比较均衡。(设计的食谱能保证每日饮食中糖类、油脂、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即可。)

6、提示:这是一道实践性题目,材料也较易得到,应鼓励学生试一试。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单宁酸的化学物质,当它和氧气接触时会逐渐变成一种褐色的物质。同时苹果的细胞中含有一种酶,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它会促进单宁酸与氧气的反应,使苹果变色的速度加快,这种反应在化学上叫做酶褐色反应。酶褐色反应只有在苹果被切开或碰伤的情况下才发生,因为苹果细胞完整时,酶和单宁酸都包容在苹果皮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氧气隔绝,不会发生反应。维生素C作为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涂在切开的苹果肉上时,可以减缓单宁酸的氧化。糖水、食盐水都不会减缓这个反应。

7、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习题,建议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活动,不仅学到知识,而且采用多种形式表达研究成果,具体内容可参考“教学资源”部分。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习题

合理选择饮食习题参考

1如果供居民饮用的所有的水都是纯净水(几乎不含有任何杂质),由于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有较强的溶解能力,长期饮用可能将体内的一些必需元素溶解排出而造成营养成分丢失;还可能破坏人体细胞内的平衡,导致新陈代谢紊乱;同时纯净水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因此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可能是有害的。2提示:

无公害食品允许使用部分较为安全的化学合成物质,但是使用方式和残留数量受到严格限制,保证不会达到影响人体健康的残留水平。目前,我国的无公害食品主要是无公害蔬菜。

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质量要求比无公害食品的要高。

对于绿色食品来说,要求食品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良好,食品的生产过程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产品经过专门监测单位严格检测,包装、储存、运输等过程也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个等级。

有机食品也称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物质,而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有机食品的原料必须来源于无污染的环境。有机食品的要求高于“A级”绿色食品,与“AA级”绿色食品相似。3(1)晒干、风干、烘干、冷冻干燥等。

(2)脱水可以消除食物中微生物和细菌繁殖所需要的水分,防止有水参加的、能导致食物腐败的有关反应(如霉变、发酵等)的发生。(3)饼干、干果、干鱼和干肉等。4C 5提示: 食品中加入营养强化剂有助于补充食品中缺少的、或在加工过程中损失的营养成分或微量元素等,如碘、铁、锌、钙、赖氨酸和维生素等,对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有重要作用。但是否需要食用含有营养强化剂的食品,应根据各地情况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而定。切不可盲目地食用含有营养强化剂的食品或补剂,儿童和青少年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第二节习题

正确使用药物习题参考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指药物,舟指患者。比喻正确使用药物,才能促进身心健康,否则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健康产生危害。

2(1)抗酸药片中除了能与盐酸作用的有效成分外,还可能含有调味剂如糖、黏合剂如淀粉等。(2)CaCO3+2HCl=CaCl2+CO2↑+H2O Mg(OH)2+2HCl=MgCl2+2H2O(3)将抗酸药嚼碎后吞服,可以防止抗酸药片黏附在胃壁上不能充分与酸作用,以及可能导致呕吐等不良反应。

3(1)2%的碘酊常用于皮肤消毒,3%~5%的碘酊常用于手术部位消毒(待稍干后,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擦去,以减轻碘对皮肤的刺激)。

(2)碘酊中所含的单质碘是一种氧化剂,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杀死细菌。此外,碘酊中的乙醇也是一种杀菌剂,两者结合,大大提高了碘酊的消毒效果。

(3)除碘酊外,体积分数为70%或75%的乙醇、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稀溶液等都是处理外伤时常用的消毒剂。

4建议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吸烟的危害,然后再设计制作一份精美的禁烟公益广告。

5建议组织学生参观有关毒品危害的展览或进行一次宣传活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

合金习题参考

1提示:从合金与纯金属的结构不同简单加以说明。2C 3武德合金可用于制电路保险丝、自动灭火和防爆安全装置等。4提示:(1)手术刀:不锈钢;(2)防盗门:铁合金;(3)门锁:铁合金或铜合金;(4)钥匙:铁合金、铝合金或铜合金;(5)饰物:金或铂的合金;(6)飞机外壳:铝合金。

5提示:铝合金的密度小、强度高、易成型、抗腐蚀能力强,所以更适合制造高层建筑的门窗。

说明:

4、5题都是开放式习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6提示: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高温和抗腐蚀等优良性能,是制造飞机、火箭发动机、人造卫星外壳和宇宙飞船船舱等的重要材料;同时,由于钛合金的强度高,可以承受深海的压力,特别是能抗海水的腐蚀,可用于制造深海潜艇、海底石油的设备等。因此,钛及钛合金被誉为“空间金属”和“深海金属”。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习题参考

1(1)铁制品与氧气(或空气)和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才会发生锈蚀。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温度升高等都会加速铁制品锈蚀。(2)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目前人类尚不能确定月球上是否有水存在),所以铁在月球上不会生锈。

(3)因为新疆吐鲁番空气干燥,所以与海南省相比,在吐鲁番铁生锈相对慢一些。

2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过程,即金属在腐蚀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1)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覆盖在铝表面,从而保护里层的铝不再与氧气反应。因此,铝不需要特别处理就具有抗腐蚀能力。

(2)从钢和铁的物理性质如强度、硬度以及价格等角度考虑。(3)和(4)主要从防止钢铁生锈的成本角度考虑。

5本题是开放式习题。每种钢铁制品可以有多种防锈方法,如有的水龙头是不锈钢的,有的是镀铬的;有的电冰箱和洗衣机表面是喷漆的,有的是喷塑的,等等。参考:

(2)邮筒、(7)钢制窗框、(8)健身器材、(10)农用机械、农具和(11)城市道路护栏等钢铁制品常采用喷漆的方法来防锈;

(1)炊具、餐具和(12)汽车尾气管等常用不锈钢制造以防锈;(5)罐头盒常采用马口铁制造以防锈(马口铁是在钢上镀上一层无毒而又耐腐蚀的Sn);

(9)海水中的钢闸门常采用牺牲更活泼金属的方法来防锈,如在钢闸门上连接一种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如锌等。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习题参考

1玻璃的化学组成不同,制造玻璃时的工艺(反应条件)不同,都会影响玻璃的性能和用途。回收和再利用是减少玻璃垃圾最有效的方法。

2 2001年4月我国实施的水泥新标准用强度等级来表示水泥的不同性能。将水泥和砂子按规定的比例混合,制成规定大小和形状的水泥试件。把水泥试件在水中养护28天时所具有的抗压强度的最低值(单位:MPa)确定为水泥的强度等级。例如,检测到某水泥试件养护到28天时所具有的抗压强度为42.5 MPa,则这种水泥的强度等级为42.5。

除了抗压强度以外,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对于28天时的抗折强度也有一定的指标要求。而且虽然水泥的强度等级是根据28天时的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来确定的,但养护到3天时也有相应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指标要求。

3 除了光导纤维外,人们已经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玻璃,如防盗玻璃、钢化玻璃等安全玻璃;微晶玻璃也是异军突起,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除高温结构陶瓷外,新型陶瓷层出不穷,如纳米陶瓷、氧化物陶瓷和压电陶瓷等。

4 变色水泥的颜色主要受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影响。例如,空气干燥时可能呈蓝色或蓝紫色(CoCl2或CoCl2?H2O);空气潮湿时可能呈紫红色或粉红色(CoCl2?2H2O或CoCl2?6H2O)。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习题参考

1.热塑性塑料受热时可以熔化和塑造成型,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多次,这种受热特性和蜡相似。热固性塑料在制造过程中受热时能变软,可以塑制成一定的形状,但加工成型后就不会受热熔化,这种受热特性和鸡蛋相似。

2.聚乙烯塑料属于热塑性塑料,具有长链状的线型结构,长链之间是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当提重物(或被拉扯)时,链与链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减弱,长链能够移动。因此,塑料袋会变形。塑料薄膜也属于热塑性塑料,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开始撕,所用的力是不同的。因为从一个方向撕时,破坏的可能是塑料内链与链之间的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所用的力小一些;从另一个方向撕时,破坏的可能是塑料中长链内原子之间的强的共价键,所用的力大一些。3.提示:

现在许多汽车的保险杠是用聚酯塑料或聚丙烯塑料制造的,用来取代以前的钢制保险杠。塑料保险杠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以及良好的装饰性。从安全性来看,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从外观来看,可以很自然地与车体结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装饰性(钢制保险杠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好像是一件附加上去的部件,不太美观)。另外,用塑料制造保险杠还可以减轻车的重量,同时降低成本。

这种改变给下列人士可能带来的好处是:

(1)汽车制造商:车的外形变得美观,能够提高销量;易于加工,降低成本;意外撞击时减震作用增强,车的安全性能提高等。(2)车主:车的重量减轻,油耗降低;汽车价格便宜;车的安全性能提高等。

(3)意外被保险杠撞到的行人:具有缓冲作用,减轻伤害等。5.橡胶硫化以后,由线型结构变成体型结构,从而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良好的弹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也更具有实用价值。这个例子也说明了结构对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6、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可看成是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按基体材料的不同,复合材料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的形状,复合材料可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和夹层增强复合材料。目前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习题参考

1(1)当汽车速度增加时,氮的氧化物质量增加得最快(增加的倍数最多)。

原因: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是燃料高温燃烧时的副产物。在常温下,空气中的N2和O2并不能直接化合生成氮氧化物。但是在汽油、柴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过程中,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空气中的N2和O2就会发生反应生成NO,NO在常温下可继续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温度越高,生成NO的量也越多。当汽车速度增加时,温度升高,因此,氮的氧化物质量增加。(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要使污染程度减到最小,汽车的速度应保持在80 km?h-1。

(3)本题具有开放性,以下解答仅供参考。

结论1:无论汽车以什么速度行驶,尾气中一氧化碳的质量总是最大。结论2:当汽车速度从50 km?h-1提高到80 km?h-1时,尾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质量减小,原因可能是速度提高,温度升高,燃料燃烧充分;当汽车速度提高到120 km?h-1时,尾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质量又增大,原因可能是速度过高,消耗的燃料增多而造成的。

结论3:要使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达到最小,汽车速度不能过高或过低,要保持在一个合适的速度。

2(1)酸雨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如Cu、Ag等受酸雨破坏的程度较小,因为这些金属不易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此外,合金如不锈钢、铝合金等耐酸雨的能力也较强。

(3)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大,所以冬天会有较多的SO2和NO2气体溶于雨水。此外,冬天对能量的需求较大,发电厂会燃烧更多的燃料。所以冬天雨水的酸性通常较高。

3(1)氟氯代烷、含溴的卤代烷烃(哈龙)、N2O、NO、CCl4和CH4等都可能破坏臭氧层。

(2)CFCl3和CF2Cl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7.45%、58.68%,因此,CFCl2破坏臭氧的能力较强。(3)为了保护臭氧层,人类采取了以下行动:

● 制定国际公约,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代烷等的生产和使用,如《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后经两次修正); ● 研制开发新型的制冷剂和喷雾剂等,寻找氟氯代烷的替代品,如积极促进实现所有冰箱的无氟化等; ● 加强氟氯代烷的回收,等等。4(1)2.7×105 mol 5参考资料:

三峡水电站共安装水轮发电机组共26台,机组单机额定容量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 82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为847亿千瓦?时。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建设三峡水电站,相当于建设一座年产约5 000万吨原煤的特大型煤矿或年产约2 500万吨石油的特大型油田,相当于建设约10座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益十分可观。三峡水电站提供的强大电能将送往华中、华东地区和广东省,大大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为改善这些地区的大气质量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峡水电站与燃煤电站相比,可大大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如下表)以及大量的灰尘和废渣等,减轻因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

与三峡水电站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的气体排放情况(单位:百万吨/年)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习题参考

1日本的水俣病是由重金属汞的污染引起的。汞在海水和鱼体内的浓度相比较,在鱼体内的浓度高一些,这是因为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水中的食物链被富集,浓度逐级加大。

2原因可能是被DDT污染的水进入海洋,随海洋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企鹅体内。

3(1)生活污水中含N的蛋白质在水中的分解过程通常是: 蛋白质→氨基酸→氨

NH3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进一步被氧化成HNO2,进而氧化成HNO3,以硝酸盐的形式成为水生植物的养料。其过程为:

(2)当内海或湖泊中N、P含量过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时,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迅速繁殖。藻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等要消耗大量的氧,致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下降;有些藻类本身会释放出有毒物质,死亡的藻类在分解时也会产生CH4、H2S等有毒气体。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水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并引起水质恶化等。

对含有N、P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磷的洗涤剂或洗衣粉,合理施用氮肥和磷肥等都可以有效地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4只要求学生了解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不要求氧化还原法。混凝法是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除去污水中细小的悬浮颗粒;中和法是利用中和反应调节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水的pH;沉淀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使污水中的某些重金属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习题参考 1提示:

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在隔绝空气、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沼气中含有CH4等可燃性气体,容易引起垃圾自燃和爆炸事故。

以下几个方面有可能避免或减少垃圾场的爆炸事故发生(仅供参考):

(1)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

(2)将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如进行发电或供热等;(3)破坏CH4气体产生的条件。例如,向垃圾填埋场中CH4含量较高的地方输送氧气,使微生物失去作用,从而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转变成CO2和H2O,等等。2活动提示:

(1)可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进行辩论。

(2)活动前要鼓励学生充分收集资料,教科书中的论点仅供参考,学生可加以补充。

(3)本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等。

(4)这个辩论没有固定答案,活动时要体现开放性。

(5)正方可以从世界或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废弃塑料的数量、回收废弃塑料可以节省的能源、“白色污染”的危害等角度搜集资料,说明回收利用废弃塑料的重要性;反方可以从塑料的优良性能、应用、分类困难、回收成本、我国的国情等方面搜集资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3将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1)直接用作材料:例如,将废弃的热塑性塑料分类、清洗后加热熔融,使其重新成为制品。将热固性塑料粉碎后加入黏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

(2)热裂解:将塑料进行热裂解,然后通过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以及重新制造塑料的原料等;

高中化学习题与答案 篇2

习题教学研究要有能承载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功能的习题, 这样的习题来源有两个:一是新出版的教学参考资料、高考复习资料;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结合自己教学经验, “因生制宜”地去探究并编制一些符合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新型习题。

力、电、磁相结合的习题是教学中的“辐射源”, 具有履盖面大、综合性强的特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 命题素材新颖, 它通过洛伦兹力、电场力、重力将受力分析、运动规律、冲量, 动量和能量、电场和磁场等知识联系起来成为综合考查题。在命题设计中体现了力学的基础地位, 力与运动的考查成了问题“核心”。解题思路是:理解关键词语, 挖掘隐含条件;展现物理情景, 凸现物理现象;排除干扰因素, 分析临界状态;借助示意图, 明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物理规律, 整合各种信息。其中基本物理过程的分析能力, 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基础性工程。故学生必须熟悉各种基本物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巧妙构建运动模型, 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为例, 说明习题教学的重要性。

1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一、地面附近空间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一个带电油滴能沿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平面内运动。如图1所示,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如果油滴带正电, 它是从M点运动到N点。

B、 如果油滴带负点, 它是从N点运动到M点。

C、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左, 油滴从M点运动到N点。

D、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右, 油滴从M点运动到N点。

解析:对油滴受力分析, 重力竖直向下、电场力在水平方向, 大小都不变, 洛伦兹力的方向垂直于轨迹MN, 要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 则油滴所受力的合力方向一定在MN直线上, 这就要求洛伦兹力大小不变, 即油滴运动速度大小不变, 洛伦兹力的方向只能斜向右上方, 油滴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洛伦兹力垂直MN斜向左下方, 不论电场力的方向水平向左还是向右, 三力一定不平衡) ;电场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如图2所示。如果油滴带正电, 则从M运动到N, E向左, AC正确;如果油滴带负电, 则从N运动到M, E向右。

此题运用了假设、推理、类比的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并在平常教学中强化解题方法的应用, 教会一些基本方法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二、如图3所示, 质量m=0.1g的小球, 带有q=5×10-4C的正电荷, 在一根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绝缘杆上, 小球可沿杆滑动, 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这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0.5T的匀强磁场中, 求小球无初速释放后沿杆下滑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 (g取10m/s2) 。

解析:因为μmgcos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ma,

f=μFN;

FN+mgsinθ=Bvq;

解之得mgsinθ-μ (Bvq-mgcosθ) =ma;

当f=0时, 加速度最大, a=gsinθ=6m/s2;

当a=0时, 速度最大,

undefined;

此题重在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 确定临界状态是该题的突破点和转折点, 故要求学生具有很丰富解题经验;对知识的迁移要到位、及时、灵活、全面, 思维要深刻而新颖。

3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例三、在如图5所示的坐标系中, 坐标原点处有正电荷, 另有平行于y轴的匀强磁场, 一个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的微粒, 恰能以y轴上o′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其轨迹平面与xoz平面平行, 角速度为ω, 旋转方向如图部箭头所示, 试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带电荷量为+q微粒, 绕0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受到三个力, 重力、库仑力和洛伦兹力, 三个力均和速度垂直, 三个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如图6所示。

Mg=F电cosθ;

f洛-F电sinθ=mω2R;

f洛=Bvq=bωRq;

undefined;

BωRq-mgtanθ=BωRq;

undefined

该题打破常规不是由洛伦兹力单独提供向心力, 而是由电场力、重力、洛伦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对学生掌握物理现象的本质, 突破思维定势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故在教学中要重视对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素养的学习和应用。

4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非特殊曲线运动

例四、如图7所示, 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板, 上板带正电, 下板带等量的负电荷, 在两板间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一电子从两板左侧以速度V0沿金属板方向射入, 当两板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1时, 电子从 a点射出两板, 射出时的速度为2V0, 当两板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为B2时, 电子从b射出时的侧移量仅为从a点射出时侧移量的undefined, 求电子从b点的速率。

解析:电子在复合场中受到电场力和洛仑兹力, 初态时, 电子所受二力不平衡, 电子将发生偏转, 因为洛仑兹力大小方向均变化, 电子所受的合力为变力, 做非变速曲线运动。若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 则需知:电场力做功和路径无关, 与带电量和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洛仑兹力永远不做功。若用能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 则需知:电子在磁场中只有动能, 没有势能;电子在电场中不仅有动能, 而且具有势能, 因此需规定零势能面。

解法一:设ao两点差为U, 电子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电子从a点射出:undefined

电子b点射出:undefined

联立解得:undefined

解法二:设0点所在等势面为零电势面, 其余同上。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电子从a点射出, 其守恒方程为:

undefined

电子从b点射出, 其守恒方程为:

undefined

联立解得:

undefined

答案undefined。

该题从功能关系出发, 突出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基础地位, 也体现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原理的应用, 熟悉各力做功的基本特点, 准确灵活地应用物理规律解题。

任何事物都有内在规律, 物理解题也不例外, 要学好物理, 就要树立科学解题的观念, 并且要学会科学解题。研究物理问题时, 通常都会从“模型”入手, 对于看似不同的现象, 利用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效、抽象等思维方法, 找到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 构成一个实物、概念、规律形成的完整体系。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面临许多困难, 题海无边, 符合教学实际的精品不多。系统化, 结构化的习题更是少之又少。经过广大物理教师的努力, 愿有更多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习题出现, 有更新的物理习题教学理念, 使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高质量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解决问题, 而问题的呈现依赖典型的物理习题, 如何使习题最优化设计和组合是物理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巧妙构建运动模型是解决物理习题的基础性工程, 合理运用力学基本规律是解题的突破点和转化点。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典型习题,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促使解题效益提升, 显著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高中化学习题与答案 篇3

一、习题教学的目的

高中化学习题教学是指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巩固、作业和试题讲评等活动,它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习题教学不但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和创新的桥梁。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两大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化学习题教学的目标、维度、功能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化学习题训练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使习题教学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习题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现状1:做题多总比做题少好。

有些教师认为:学习理科,特别是学习化学不做练习是不行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在许多情况下习题教学逐渐变成了盲目的、简单重复的“题海”练习,采取“以量制胜”的策略,大量讲解各式各样的习题,寄希望于能押中考题。其实这样做无助于提高学生成绩,更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最终影响了学生发展。

有些教师认为: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习题好比将士的武器,锋利的武器使将士在疆场上所向披靡,而好的习题能大大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选择恰当的习题是搞好习题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同时,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练习目的选择习题。

1.好习题特点

(1)好习题应当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好习题应当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3)好习题应当与现代科技联系有助于增强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好习题应当注重知识面拓宽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2.好习题来源

(1)课本材料的改编

新课程材料相比旧教材而言,新教材除了与旧教材相同的“练习与实践”外,更多穿插于新教材中的有“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整理与归纳”、“化学史话”、“你知道吗”、“拓展视野”、“资料卡”、“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信息提示”、“调查研究”等内容,它们可以作为习题的很好来源。

(2)优秀试题进行改编

每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应该是优秀试题的代表,它不仅是优秀专家学者通过深思熟虑,仔细推敲的结晶,而且代表了高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所以必须进行仔细的研究,最好能对其中的一些试题进行再利用加工,使它们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3)根据需要原创

试题原创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深思熟虑。但一个好的原创试题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状2:要求高总比要求低好。

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也总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比别人好,知识掌握扎实,还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教师有时会不自觉的对学生提出一些过高的的要求,甚至出现“一步到位”的现象。其实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设置就是对知识点螺旋式上升,而不是一步到位。当学生初次接触到某个概念,理论时,总会有一个逐步学会的过程,如果把过难的试题“一步到位”地摆在学生面前,甚至把高考试题,综合试题放到学生面前时,学生

(2)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用玻璃棒沾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操作),若试纸变蓝(现象),有氨气放出(结论)。

(3)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

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玻璃棒沾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操作),若试纸变蓝(现象),溶液中有铵根离子(结论)。

2.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封闭体系气体的压强变化时,导致外部可见的现象,从而做出实验判断结论。表述时,一定要清楚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时间,是在组装好装置后,添加药品之前。

(1)检验如图1装置A的气密性

在B中装水,将导管浸在水面下,用手握住圆底烧瓶(操作),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放开手后导管液面上升(现象),说明装置不漏气(结论)。

(2)检验如图2装置A的气密性

将B中长导管浸没在水中,往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操作),若水不能滴下(现象),说明装置不漏气(结论)。

3.溶液中离子的检验

(1)C1-的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AgNO3溶液,再加入足量稀HNO3溶液(操作),若生成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现象),则溶液中含有C1-(结论)。

(2)溶液中只存在A13+、Mg2+、Fe2+、Fe2+等一种阳离子的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操作),首先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有白色沉淀生成加过量NaOH溶液不溶解、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生成红褐色沉淀(分别呈现的现象),则溶液中分别有A13+、Mg2+、Fe2+、Fe3+存在(结论)。

4.气体的检验

(1)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将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操作),若石灰水变浑浊(现象),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结论)。

(2)燃烧法鉴别H2、CH4、CO三种单一气体

在导管口点燃气体,将一只干燥的小烧杯倒扣在火焰上,片刻后,往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操作),火焰为蓝色,若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则气体为CH4(结论);若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现象),则气体为H2(结论);若烧杯上无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则气体为CO(结论)。

5.物质的提纯与分离

如2013年高考全国卷Ⅱ题27: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Ⅱ),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

沉淀没有洗涤干净时,其表面一定沾有SO42,这时,只要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o24即可得出相应的结论。三段式的答案:“取少量水洗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和少量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是确保得到满分的法器。

高中化学习题与答案 篇4

一.选择题

(1)若为第三象限,则A.3(2)以cossin

2

2sincos

2的值为()

D.-1 能成B.-

3下

C.1 式

中立的是

()

A.sincos

B.cos

且tan2 C.sin

132且tan3D.tan2且cot

(3)sin7°cos37°-sin83°cos53°值A.

B.132 C.2 D.-2

(4)若函数f(x)=sin12x, x∈[0, 

3], 则函数f(x)的最大值是(A 12B 2

C 22D 2

(5)条件甲sina,条件乙sin

cos

a,那么(A.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C.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D.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为锐角a=sin(),b=sincos,则a、b之间关系为()A.a>bB.b>a C.a=bD.不确定(7)(1+tan25°)(1+tan20°)的()

A-2B2C1D-1(8)为第二象限的角,()A.tan

2>cot

2B.tan

<cot

C.sin

>cos

D.sin

<cos

(9)在△ABC中,sinA=45,cosB=1213,则cosC等于A.5665B.1656

163365 C.6

5或65 D.65

(10)若a>b>1, P=algb, Q=

12(lga+lgb),R=lg ab

2, 则(A.R

二.填空题

(11)若tan=2,则2sin2-3sincos

()

则必()))

是有

1)

(12)若sin-cos7,∈(0,π),则tan。(13)sincos,则cossin范围。(14)下列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_。

①若-2<<<2,则范围为(-π,π);②若在第一象限,则2

在一、三象限; ③若sin=m342m3m5,cosm5,则m∈(3,9);④sin2=5,cos

42=

5,则在一象限。

三.解答题

(15)已知sin(+)=-35,cos()=1213,且

<<<34,求sin2.(16)(已知42a)1

242a)4,a(4,2),求2sinatanacota1的值.(17)在△ABC中,sinA+cosA=,AC=2,AB=3,求tgA的值和△ABC的面积.(18)设关于x的方程sinx+3cosx+a=0在(0, 2π)内有相异二解α、β.(Ⅰ)求α的取值范围;(Ⅱ)求tan(α+β)的值.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B

[解析]:∵为第三象限,∴sin0,cos0

cos2sin

sin2

coscos2

|cos|2sin

|sin|12

32.C

[解析]: 若sin

12且tan3则2k

6(kZ)

3.A

[解析]:sin7°cos37°-sin83°cos53°= sin7°cos37°-cos7°sin37°

=sin(7°-37°)

4.D

[解析]:函数f(x)=sin12x, ∵x∈[0, 1

13],∴2x∈[0, 6

],∴sin2x

25.D

[解析]:sin(sin



2cos2)2|sin2cos2

|, 故选D

6.B

[解析]:∵、为锐角∴0sin1,0cos

1又sin()=sincoscossin

∴ab

7.B

[解析]:(1+tan25°)(1+tan20°)=1+tan250tan200tan250tan200

1tan(250200)(1tan250tan200)tan250tan20011tan250tan200tan250

28.A

[解析]:∵为第二象限的角

∴

2角的终边在如图区域内∴tan

2>cot2

9.A

[解析]:∵ cosB=

3,∴B是钝角,∴C就是锐角,即cosC>0,故选A 10.B

[解析]:∵a>b>1,∴lga>0,lgb>0,且lgalgb

∴lgalgb<

lgalgb1ab

22lg(ab)lgablg

故选B 二填空题:11.

[解析]:2sin2

-3sincos=2sin23sincos2sin2cos2tan23tan

tan2

1

12.

43或3

[解析]: ∵sin-cos75>1,且∈(0,π)∴∈(,π)∴(sin-cos)2

(75)2∴2sincos=242

5∴sin+cos1

∴sin=433

45cos=5或sin=5cos=5

tan=43

3或4

13.

12,1

2[解析]:∵sincoscossin=sin()∴cossin=sin()1

312cossin2

又sincoscossin=sin()

∴cossin=1

sin()∴13

2cossin2

故11

2cossin2

14.②④

[解析]:∵若-

2<<<,则范围为(-π,0)∴①错 ∵若sin=m342m5,cosm

m5,则m∈(3,9)

又由sin2cos2

1得m=0或 m=8

∴m=8 故③错

三解答题:(15)解:∵

<<<34∴32,04

∵sin(+)=-35,cos()=124

513∴cos(+)=5

sin()=13

∴sin2sin[()()]=

.(16)解: 由sin(

42a)42a)= 42a)42a)=1224a)12cos4a14, 得cos4a12.又a(5

4,2),所以a12

.于是

2sin2

tancot1cos2sin2cos22cos2

sincoscos2

sin2

==(cos55

362cot6)=(22)52(17)解:∵sinA+cosA=2cos(A-45°)=2,∴cos(A-45°)= 1

.又0°

11=-2-3.∴sinA=sin105°=sin(45°+60°)=sin45°cos60°+cos45°sin60°=

24

.∴S1263ABC=2AC²AbsinA=1

2·2²3²4=4(2+6).(18)解:(Ⅰ)∵sinx+3cosx=2(13

2sinx+2cosx)=2 sin(x+3),∴方程化为sin(x+)=-a2.∵方程sinx+3cosx+a=0在(0, 2π)内有相异二解,∴sin(x+33)≠sin

3=2

.又sin(x+

)≠±1(∵当等于2和±1时仅有一解),∴|-a2|<1.且-a

≠2.即|a|<2 且a≠-3.∴a的取值范围是(-2,-)∪(-3, 2).)∵α、β是方程的相异解,∴sinα+cosα+a=0①.sinβ+3cosβ+a=0②.①-②得(sinα-sinβ)+(cosα-cosβ)=0.∴ 2sin

cos



-23sin





sin

2

=0, 又sin



≠0,∴tan



=

.2tan



∴tan(α+β)=

2tan

2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知识习题及答案 篇5

2.人类历史上大量生产和使用铝、钛、铁、铜四种金属单质的时间顺序是()A.铜、铁、铝、钛B.铁、铝、铜、钛 C.铜、铁、钛、铝D.铁、铜、铝、钛

3.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B.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C.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D.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

4.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A.Cu B.Cu2O C.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5.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通过所产生的气体区别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通过溶液的颜色的区别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高温灼烧,通过残留固体的质量区别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高温灼烧,通过残留固体的颜色的区别

6.现有Cu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a g,向其中加入2 mol·-1L的硫酸溶液50 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a g该混合物在足量H2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A.1.6 a g B.(a-1.6)g C.(a-3.2)g D.1.6 g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用于人体组织中韧带的制作 B.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银、铜、铁都是有色金属材料 D.碳化硅陶瓷具有压电效应

8.(2009年豫南模拟)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不溶物一定是Cu

B.不溶物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 C.不溶物一定是Fe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一定不含Cu2+

二、非选择题

9.(2009年广东卷)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仅限选-1-1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 mol·L硫酸、2 mol·L硝酸、2 mol·-1L NaOH溶液、20% 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1)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____________元素;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____________元素;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2)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3)实验过程

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10.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精制CuO,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2)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纯净CuO,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有同学指出,由CuSO4溶液到生成CuO少了一个环节,即应先生成Cu(OH)2沉淀,过滤洗涤后再加热分解Cu(OH)2得CuO。以下说法不可能成为减少该环节的理由的是____________。

A.CuO比Cu(OH)2颗粒粗大,更易于过滤从溶液中分离 B.Cu(OH)2分解温度较低,加热其浊液即可使其分解

C.干态下分解Cu(OH)2,温度难以控制,可能因温度过高导致CuO进一步分解生成Cu2O D.过滤分离出的CuO不需洗涤就已非常纯净

11.试设计一个方案,在用廉价的原料和每种原料只用一次的条件下,分三步从含有Fe3+、Cu2+、Cl-和NO3-的废液中,把Fe3+转化为绿矾回收;把Cu2+转化为Cu回收。各步反应加入的原料依次是____________。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12.(2009年衡水模拟)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放有铜片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0 mL浓硫酸,加热煮沸10 min(如上图所示)后,所得固体分离除去未反应的铜片,再经水洗仍有大量黑色不溶物。②取少量不溶物,向其中加入几滴浓硝酸,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③取少量不溶物,向其中加5 mL酒精,充分振荡后,静置、过滤,把滤液移入盛有水的小试管中,振荡,出现浑浊。

④取少量不溶物,向其中加入3 mL氨水,振荡,溶液呈无色,在空气中静置,溶液变为深蓝色。

⑤取少量不溶物,向其中加入浓盐酸并加热,沉淀几乎全部溶解。为了解释上述现象,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操作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对比①②两步操作中的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第③步操作中出现的沉淀是____________,请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

(3)写出④步涉及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生成的不溶物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A、B两项均符合史实,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而不是铝合金,故C项不正确。答案:C

2.解析:活泼性越强的金属在自然界中易以化合态存在,且因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较弱,生产和使用的时间往往就偏晚。Cu、Hg、Ag、Au、Sn、Pb等金属都是最早使用的几种金属,它们有的只以化合态存在,有的熔点很低易冶炼。在春秋晚期我们就会炼铁,战国晚期就会炼钢。铝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且工业上是通过电解氧化铝获得的,只在近代发明电以后才实现的。钛合金尽管有耐腐蚀、熔点高等优良的性能,但最大的缺点是提炼比较困难,因为钛在高温下可以与氧、碳、氮及其他许多元素化合,故钛使用时间最晚。答案:A

3.解析: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有较大差异,尤其表现在物理性质上,故A项正确;AlCl3为共价化合物,其熔融状态不导电,不能通过电解AlCl3制铝,故B项不正确;在金属矿石中,金属均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冶炼的过程,即为金属被还原的过程,故C项正确;金属越活泼越不容易使其还原为单质,故D项正确。答案:B

4.解析:此题是通过实验现象推测反应的本质。H2还原CuO生成红色固体,可能是Cu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加入稀H2SO4溶液变蓝和得到红色固体,证明原固体中含Cu2O,而Cu不能证明其有无。答案:D

5.解析:由于二者溶于硝酸和加热灼烧的产物是相同的,故无法通过这些变化定性区别,但产物的量是不同的。答案:C

高中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篇6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天山共色 ⑵窥谷忘反

【小题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⑴一样 ⑵通返,返回。(2分,每字1分)

【小题2】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

【小题3】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意近即可)(2分)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高中化学习题与答案 篇7

在高三的复习课堂上最值得选用、最严谨、全面、真实的也就是历年的高考题, 但是高考命题者的命题目的、价值定位和我们上课的教学目的与价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显然, 一味地照搬高考题作为例题必然出现尴尬的境地。

例如, 以高考题和我校第一轮复习的范例试题比较如下:

(2007年全国Ⅱ理综, 第11题)

1 1.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 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CO+H2O=CO2+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我校高三一轮复习范例题)

【范例】在一块下有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L的KBr, KI (含淀粉溶液) , NaOH (含酚酞) , FeCl2 (含KSCN) 溶液各1滴, 每种液滴彼此分开, 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 向KMnO4晶体滴加1滴浓盐酸, 再立即用表面皿盖好。

(1) e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 b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d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 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标准状况下, 当有22.4 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4) 通过该实验比较Cl2, FeCl3, KMnO4的氧化性强弱。

显然, 直接用高考11题作为复习氧化还原是不能起多大作用的, 因为涉及的知识太单一。但作为高考题它体现了高考要求与新课程接轨的痕迹, 且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同样拿我校用的范例作为高考题也是不合适的。面对高三学生, 他们对氧化还原概念是非常熟悉的, 如果教学中重复这些东西, 毫无效果, 所以我们精心编制了如上的图像题, 把所有能涉及的氧化还原的知识点都蕴藏在里面, 使学生在乐学的前提下更全面地复习知识, 同时提升能力。

由此, 通过选用、整合、改编试题, 以提升复习题的针对性和使用价值, 对高三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各复习阶段范例题的价值回归, 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实效

1. 高三一轮复习中课堂范例题的价值定位和开发

一轮复习主要解决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 即解决“懂不懂”的问题, 通过第一轮全面的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模块化, 使教师避免很多学生会的还在讲, 不会的又匆匆而过, 缺少让学生内化的过程。

以复习硝酸为例, 在学生自主整理硝酸的知识并构建自我的知识结构之后, 展现了如下精心设计的范例题组。

[范例题组展示:有关硝酸的化学性质]

题组 (1) : (1) 向浓硝酸, 稀硝酸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 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模型对比——稀盐酸中滴加石蕊试液。

设计目的:证明硝酸具有酸性, 但浓、稀不同。

题组 (1) : (2) 将少量的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硝酸, 足量的稀盐酸中,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

设计目的:检测学生对硝酸主要性质的掌握程度。

题组 (2) :某一金矿发生硝酸泄漏事故。发生时, 有大量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烟雾产生。消防官兵立即抛洒大量白色粉末。a.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烟雾呈黄色的原因。b.消防官兵向泄漏的硝酸抛洒的白色粉末是 () (1) 生石灰 (2) 烧碱 (3) 食盐 (4) 石膏

学生活动:辨析、判断、理解反应实质。

设计目的:智能重复训练, 小结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题组 (3) :下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x的方案, 请回答有关问题。

x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 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与Ag和Cu作用硝酸是氧化性酸, 主要是+5价氮原子的氧化作用。 (体会与盐酸区别)

设计目的:理解硝酸氧化性本质, 测试学生思维完整性。

题组 (4) : (1) 右图可用于制备N2O5, 则N2O5在_______区生成。 (2) 写出电极反应式。

学生活动:寻找书本原型:电解饱和食盐水, 理解电解池的本质。

设计目的: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能达到触类旁通。

2. 高三二轮复习中课堂范例题的价值定位和开发

二轮复习中我们的做法是:已分类好的相关高考试题和学生错题集→统计、分析命题点与命题方式→选择合适的组题方式 (按命题角度分类) →编成题组、课堂展示→欣赏、评价、小结, 提高解题实战水平

[范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总结命题规律和常见的低级错误 (以下从命题的不同角度分别举例)

(1) 氧化—还原反应类

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O3-、NH4+、Fe2+、Cl-

B.Na+、ClO-、Cl-、CO32-

C.H+、I-、ClO-、Na+

D.MnO4-、H+、Cl-、SO42-

突破方法:易错处体会, 总结规律。

A.认为Fe2+有还原性, NO3-有氧化性, 易错误选择。

B.认为ClO-有氧化性, Cl-有还原性, 易错误选择。

总结归类:Fe3+与I-、S2-;MnO4- (H+) 与I-、Br-、Cl-、S2-、SO32-、Fe2+等;NO3- (H+) 与上述阴离子;S2-、SO32-、H+易反应。

(2) 双水解反应类

在下列溶液中, 各组离子因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含有大量[Al (OH) 4]-溶液中NH4+、Na+、Cl-、H+

B.Al3+、NO3-、Na+、Cl-

C.K+、Na+、AlO2-、Cl-

D.AlO2-、HCO3-、K+、Cl-

突破方法:易错处体会, 总结规律。

A.易错, 不知道[Al (OH) 4]-即为AlO2-与NH4+会双水解

B.C选项易错, 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有Al3+或AlO2-存在就会双水解

D.选项易错, 认为AlO2-、HCO3-双水解。

总结归类:双水解反应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水解电离相互促进, AlO2-与HCO3-、HSO3-、HS-、H2PO4-等不共存。

(3) 复分解反应类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

A.K+、Cl-、Ba2+、HSO3-

B.Ca2+、HCO3-、NH4+、Mg2+

C.K+、AlO2-、OH-、Cl-

D.Al3+、H+、NO3-、Cl-

突破方法:易错处体会, 总结规律。

A、B选项易错, 弄不清Ba2+、HSO3-、Ca2+、HCO3-到底能否共存;C, D易错, 不知道AlO2-在碱性环境存在, Al3+在酸性环境存在。

总结归类:复分解反应类

(1) 生成难溶物

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等;Ca2+与F-, C2O42-等。

(2) 生成易挥发性物质

(3) 生成难电离物质

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不能与H+大量共存

(4) 络合反应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大量共存

在下列溶液中, 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pH=7的溶液中:Na+、SO32-、CO32-、Cl-

C.在c (H+) /c (OH-) =1/1013的溶液中:Mg2+、Cl-、K+、NH4+

D.与Al粉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Na+、Cl-、Mg2+、Br-

突破方法:易错处体会, 总结规律。

A.选项易错。不正确将Na+、SO32-、CO32-、Cl-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相联系。

B.选项易错。用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题目较新颖。

C.选项易错。考查c (H+) /c (OH-) =1/1013与溶液的酸碱性的相互转化。

总结归类:络合反应类

Fe3+与F-、CN-、SCN-等;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 故两者不共存。

说明:显然在考试中不可能按照这样的模式去编辑组合式选择题, 否则难度太大, 这里只要求学生分别判断各个命题的正确与否。

(1) 高考试题一般都有区分功能, 以上几个点都是容易区分学生能力的选材点, 四个选项中只要放1~2个这一类点, 试题就有较好的区分功能。

(2) 这些点本身都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问题, 同时选用它们作为特定选项没有偏怪和刁难学生的嫌疑。

3. 各种题型高考优秀综合题的价值重构, 全面、综合地发挥其最大功效

高考题中有大量值得我们广大教师研究的好题。如:2009年江苏高考化学卷第18题涉及如何测定该饮用水样中的ClO2-的浓度, 该题最大的亮点和区分点就是最后一小题有一个综合性的计算。

我们经过分析发现该题如能恰当使用就能将高中涉及的几种计算方法做很好的系统复习。

我们在第二轮复习计算时采用改编后的题组做范例, 具体做法如下:

(1) 弄清计算复习的思维层次、步骤,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具体如下:

计算方法: (1) 极值法; (2) 差量法; (3) 守恒法 (电荷得失电子守恒) ; (4) 关系式法; (5) 估算法; (6) 讨论法; (7) 图像分析法。

第一层面审:审题就是要读懂题目给出什么条件, 要求的量是什么。

第二层面解: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求出最后的结果。

第三层面析:就是分析解题途径。析题的方法归纳为两个字:质和量。“质”指的是找出题目中涉及的物质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性质?可能或已经发生什么变化?“量”指的是找出与计算有关的物质在组成和变化中的数量关系, 且以物质的量之比的形式表示出来。

(2) 第一、二层面最好在课外布置,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规范化的计算联系, 教师批改后, 针对性的课堂讨论、小结。

(3) 第三层面根据我们按照以上的思维层次, 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编出相关范例题组, 让学生能综合进行运用。

三、各类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链接, 创造性地开发有价值的新习题

高考大纲中强调“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将社会热点问题揉进高考试题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走向, 这也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除了关注这些热点问题之外, 还应学着如何将这些资料改变成有价值的试题。

试题的编写、整合、创新能否成功, 关键在于价值定位是否准确, 原则应用是否恰当, 这是充分体现教师教学个性的一环。对复习题要进行分类、整合、创新, 这是一项非常庞大艰辛的工作。目前我们也正处于尝试阶段, 现在虽然有了一些经验上的积累, 但实践上还需继续深入。

摘要:高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对课堂例题的价值定位和使用功能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 以高三化学教学实践为例, 提出了复习题选用的操作范式, 研究和展示了不同复习阶段、不同教学目的和功能情形下范例题组的价值定位和开发的案例, 以期最大限度地提升习题的使用价值和教学功效。

关键词:选用,整合,改编,价值定位与开发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习题与答案 篇8

一、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施现状调查

经过对我校高一学生的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从来没做过家庭小实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老师对家庭小实验很不重视,从来没有布置过家庭小实验作业,更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实验的指导和督促,有的老师虽然布置,但只是口头布置,布置之后就置之不理,不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合适的评价,导致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不够。

二、初中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和用科学眼光去思索身边事、身边物的习惯,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还能充分认识到化学学习与生产生活的重要联系,协调师生关系。在活动时还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即使学困生也能保证实验的成功,从而激发更大的实验兴趣。

三、将课后习题改编为家庭小实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累积向探究性学习转变,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很多化学知识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取和验证,由于受学校实验材料少、学生在校时间短、课内化学学习时间紧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已经很难满足新课程背景下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要求,所以,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势在必行。

教科书的课后练习中有很多习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若改编成家庭小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充分理解题目,更能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用科学眼光探索事物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弥补课内时间不足、学生动手机会少的不足,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反思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我从初三化学沪教版2011秋季版(上册)和2012春季版(下册)教材的课后习题出发,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家庭常用物品,将一些课后习题改编设计成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庭小实验,并提供适当的实验准备辅导,让学生回家完成。

(一)寻找合适习题,设计实验报告

课后习题多种多样,并不是每个习题都可以改编成家庭小实验,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习题来改编。在选题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可行性

将习题改编为家庭小实验并让学生完成,首先必须是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能从家庭中找到的常用物品或者能用家庭常用物品代替,学生才容易找到,实验才有可行性。例如:沪教版下册204页第7题,厨房里有两种白色固体,分别是精盐和碱面中的一种,在一般家庭条件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把他们区分开来?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此实验所需用到的实验药品:精盐、碱面以及可能用到的食醋、石灰水等,所需仪器也可以用碗、杯等代替,这些都可以在家中找到或很容易在超市买到,才可能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实验。

2.安全性

安全是家庭小实验最重要的前提。在家中做实验,缺乏老师全程的帮助和指导监督,所以实验药品、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必须是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才能允许学生在家中完成。对于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像浓酸浓碱的实验、会燃烧甚至爆炸性的实验,例如粉尘爆炸实验等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实验,就不能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3.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化学。选择生动有趣的化学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快乐,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教材第23页第6题,(1)加热一根铜丝,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把鸡蛋放入一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第46页第3题,取一个小烧杯,杯底立放一支蜡烛(图2-22),加入一些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往烧杯中加入一些白醋,观察实验现象。请解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几个习题改编成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且出人意料,整个实验生动有趣,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可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知识的探究,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提高学习积极性。

4.可发散性

通过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认识物质化学变化的规律和本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学生逐步培养从物质的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第159页第7题,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置于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这时可以采用什么办法促使蔗糖加快溶解?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来体验影响溶解速率的几个重要因素。同时可以发散至几个因素同时影响时的情况,再由此及彼,生活中其他一些溶解现象也可以依此类比。再如:第184页第8题,某些植物的花汁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现取三种植物的花汁,分别用酸性、中性及碱性溶液检验,颜色如下表所示:

(1)取大红花的花汁少许,分别滴入无色汽水、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中,所显示的颜色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判断某溶液是否显碱性,可选择的花汁是________。

这个实验可以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验寻找生活中接触的哪些物质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老师也可作适当引导,例如桑葚、紫薯、杨梅、各色花瓣等等颜色较鲜艳的物质,同时让学生体会:化学,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

课后习题中大多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药品仪器、实验注意事项等,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设计实验过程、选择家庭中的器材做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设定实验注意事项、预想实验现象,再由老师审核修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实验安全隐患。

(三)实验汇总、评价

不同的学生对某些开放性家庭小实验的设计可能不同,同一实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作为老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分析成败原因,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寻找原因后可以回家再次尝试,最后综合全班同学的实验进行总结归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家庭小实验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和培养失败后再接再厉重获成功的欲望。

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入更多的家庭小实验,在家庭小实验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江苏

上一篇:踏沙行 和张梦符,踏沙行 和张梦符张之翰 ,踏沙行 和张梦符的意思,踏沙下一篇:自拟复习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