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当前教育的几点认识

2024-04-16

我对当前教育的几点认识(共13篇)

我对当前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1

首先,某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检查过于形式化,没有实际内容。为了迎合上级的检查,个别地区的学校可谓是大费心思。拿出正常的上班时间,甚至停下课来,加班加点造假,只是为了搞出一些所谓的“特色”,吸引检查领导的眼球。而因为这频频的检查,全校师生停下正在进行的课去一编一遍的打扫卫生着实让学校的教育本末倒置,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让检查本身成了一些校领导表功绩的绝佳的好机会。除此之外,大家的费劲脑汁整理的一些材料换来的却是一些上级领导的走马观花式的检查,没有一点实质意义。

其次,个别地区忽视了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教学的内在必然联系,对高中的期望值过高,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不重视,能换来高中学生学习质的飞跃吗?答案是很难。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最重要的阶段,切莫大意。过高的期望高中教育,忽略整个教育阶段的关联性势必得不偿失。

我对当前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2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之一.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由此可见, 教师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 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经常听到学生议论, 说他们喜欢某位教师, 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 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 取决于教师的品德修养、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是一名教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忠诚, 要有优良的师德修养, 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 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 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 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 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 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 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 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要善良和慈爱, 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名学生.教师应该不仅是学生的良师, 也是慈爱的长者, 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师生间如果是传统的“师徒如父子”的从属关系, 学生处在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 那么是不可能有师生间平等的交流的, 也不可能有在平等基础上所进行的对科学知识的探讨.学生在这种情形中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久而久之, 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 不但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就连健康的人格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方面, 教师要形成尊重学生的良好教风, 在教育工作中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等, 绝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更不能讽刺、挖苦、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主动进取精神;另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意见、思维等的机会, 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

一个教师如果品德高尚、事业心强、学识渊博、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 将会使学生产生仰慕感、敬爱感、亲切感, 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效仿教师, 甚至追随教师, 那教学的有效性还有什么悬念呢?

二、学生层面

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另一个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 学生的意识、能力也决定教学是否有效.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 但的确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 因此教师应想办法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欲望和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之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优秀的动力系统是学习的内驱力.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促进学习的一种内动力, 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经之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你的一生.”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 哪些是不良习惯, 懂得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 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 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其实, 积极的学习动机, 浓厚的学习兴趣, 正确的学习态度都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基础.

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的最终目的是不教.“为迁移而教”是教育界长期的一个口号我们经常把“学会”与“会学”放一块对比, 来阐述、强调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为终生教育打下基础.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一种学习的能力;同时, 方法的掌握又会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平时老师埋怨部分学生不学习.“非不为也, 乃不能也.”其实除了极少数不愿学习外,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能力, 后进生往往学习能力很弱, 方法不灵活, 学习中容易形成负迁移, 即先学的知识不但没能帮助后面的学习, 反而对获取新知识产生负面的影响, 学习过程显得十分艰难.因此, 教师要特别注意教给他们合适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学习更是每个人终身的工作, 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足够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 教学效率就能提高, 教学就能见到实效.可以说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素质, 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们应当不断总结与反思, 找到更多思路与方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这方面付出时间和精力是必要的, 也是值得的.

三、技术层面

教育教学工作中两个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教师和学生有了较高的素质, 那无疑就是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有了足够的专业水平, 当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需要技术和艺术.比如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关系教学有效性、关系学生成长的技术与艺术性的关键性要素.我们在实际教学中, 要有意识的因地制宜的去探索、去研究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当然,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物化了的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使得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多媒体使知识的呈现方式与过去大不相同, 互联网上的各类教育信息资源、课程资源、电子图书、校际共享资源等丰富了我们的教育资源, 使我们的教学有以科技为依托的辅助手段, 给我们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以很大助力.

四、结语

“教与学”双方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用与效益, 决定了教学的投入与产出.“有效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与学”双方的高素质, 我们再助以技术, “有效教学”定能绽放生命活力!

我对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教育工作出现了两个发展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家庭教育由民间主导转变为政府主导。研究认为,中国家庭教育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标志是1980年第一个家庭教育团体—北京市家庭教育学会成立。15年后到1996年,全国妇联、教育部颁布第一个家庭教育五年计划,即“九五”计划,其后3年配套颁布了《家长学校工作意见》、《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检查评估,标志着政府出面承担起主导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这是家庭教育发展中第一个转折点,由民间主导转变为政府主导。从此,家庭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政府主导、行政管理的发展轨道。

第二个转折点,从1996年起历经16年,以2012年家庭教育“十二五”规划为标志,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由“重点发展”转变为“普及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完善基本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提升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和指导服务水平。”以上三个方面目标,其核心是“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我认为,提出这个目标,是全国妇联七部委对家庭教育三十多年发展态势的一个判断,即三十多年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主要建在省、市两级,广大农村的服务空白较多。这种主要在城市等重点地区发展的倾向,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要转变到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这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由局部转向城乡全覆盖的历史性转变。“十二五”规划的这个战略性决策,又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家庭教育未来发展的格局,需要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我们已达成“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共识,即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为主体、企业参与,这种三方互动合作的格局。这就是现代社会三大组织支柱,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因此,社会组织、民间社团在家庭教育领域里,是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的,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将来,还有第三个转折点,大概到“十三五”甚至“十四五”,在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后,要由“数量基本全覆盖”转变为“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主”的新阶段。

“家庭文化”重在传“道”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对人类真正的研究不是人的研究,而是文化的研究。”可以说,对家庭教育真正的研究不是“教育”的研究,而是文化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文化是家庭教育的灵魂。

家庭教育,实质上是“家长教育”,是“双亲教育”。教育家长什么?或者说,给予家长什么?我认为,有两个层面,一个是“道”,另一个是“术”。实践中,教授的更多的往往是“术”,即教育子女的方法、窍门和技巧。如孩子做作业拖拉怎么办?这是家长的需要,家庭教育工作应当满足这种需要。但是,家庭教育工作不应当停留在这种需要上,而应当“引领”家长。“引领”家长关注和认识家庭教育的“道”,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中国的家庭无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这不应当视为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如早上孩子上学时,中国的家长会说:孩子,到学校好好听老师的话!西方的家长却说:小约翰,今天到学校给老师提两个好问题!还拍一下孩子的屁股,以示加油。诺贝尔奖获得者犹太人布朗在文章中写道:“我的父母一直鼓励我自己提出疑问;我的外祖父经常问我们:今天和昨天有什么不同?”这—问,孩子就要注意观察,注意想问题了。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智力教育方面,中国家庭关注的是“好好听老师的话”,学好老师教给的知识。西方家庭关注的是提出问题、观察能力。这是中西方“家庭文化”又一重大差异。正如物理学家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这大概是西方家庭在智力教育方面信奉的价值取向,是不同于中国的家庭教育之“道”。

家庭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家庭教育的“道”,而不是“术”。实际上,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这些“术”,是很个性化的,因人而异,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只有关注和认识家庭教育的“道”,大“道”成大“器”,才能培养出“道德、智慧和幸福”的子女。

我对银行工作的几点认识和理解 篇4

我认为在银行工作,要接触成百上千的客户,工作中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工作认真,态度谦和,客户就是上帝的原则。因此,银行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服务、质量、素质,现就针对这三个方面制定出在银行工作的几点认识和理解:

一、工作计划中的重点仍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我们的生存之源,作为在银行驻点又是对外的窗口,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北大荒粮食电子交易的信誉。

1、根据驻点行提倡的“首问责任制”、“满时点服务”、“站立服务”、“三声服务”也是我们所借鉴执行的,并做到每个员工能耐心对待每个顾客,让客户满意。

2、随着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客户对银行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不单单在临柜服务中更体现在银行和我们投资的服务品种上,更要为做好我投资公司将要新兴的品种类等多种服务品种,提高我投资公司的竞争能力,打开我公司的知名度。

3、以银行为课堂,增加人们的金融知识,让客户多了解银行同时,贴近银行从而融入到我我投资公司的业务中。

4、主动加强与个人业务的联系,参与个人业务、熟悉个人业务以更好为客户服务。

二、保证工作质量。熟悉投资公司对客户开户程序的流程。

1、对将要投资的客户,一定认真的讲解投资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

2、办理好投资客户的建帐户手续。

3、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三、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

1、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不断补充自身不足的地方,在做好本公司业务的同时,还要虚心向所在行的同仁学习他们的业务,以便更好的开展客户。

2、积极的与所在行的人员搞好关系,不要与所在行有利害冲突。

我对当前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5

新课改在甘肃实施已过去一年了,反思在这一年中我们新课改的实践,感触颇多。既有它一扫过去课程的死板,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活力和张力,但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就此,我简单谈谈我对这次新课改的一些认识与困扰我的问题。

从教学目标看,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与以往有了明显的转变。一是改过去单纯关注知识传授的结果性目标的教学模式,突出彰显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要求通过高中阶段的教学,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客观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素养,以及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的生存能力。让每一位高中学生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发展。从教学内容看,新课程对教材内容做了大幅度的调整,抛弃了历史课本惯用的通史式纵向编年体例,代之以专题模块式的横向比较体例(由三个必修、六个选修共九大模块组成)。从教学过程看,通过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如每堂课精心设计一些探究的问题,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这些变化对广大教师而言,应该说是喜忧参半,真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课改后的教材避免了与初中课程的简单重复,灵活性增强,信息量扩大。忧的是,教学的难度明显加大,面临的问题紧迫棘手,具体表现在: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材体例和内容的这种调整,是建立在学生初中阶段打下的良好的学习基础之上的,换言之,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学习,形成的完整的通史知识体系之上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初中学生根本不可能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都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新课程更像是座空中花园,只想桃李芬芳,不知根扎何处!

2、教材内容跳跃性太大。以必修一政治史为例,九个专题从夏商周三代到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从古希腊罗马到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一本书,浓缩上下数千年,涵盖东西五大洲,如此大的起伏,如此广的跨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3、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严重脱节。政治史与经济史、文化史相互割裂,脱离经济、文化讲政治,怎么讲?不提经济基础,怎么让学生理解某个阶段的上层建筑?不提当时的思想文化,怎么让学生理解某个阶段的政策制度?反之亦然。比如必修一专题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不讲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的迅速发展,政治上礼崩乐坏,思想上百家争鸣,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从何说起?

4、同一内容被“残酷肢解”。以评价秦始皇为例,为答此题,学生需过五关:首先要在必修一中找出他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然后在必修二找出他的经济制度,再在必修三上找出他的思想文化政策,最后还要在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找出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必须要综合五本教材的内容,才能给秦始皇做出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5、教材不熟。新教材补充许多旧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比如:必修一的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必修二的近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和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及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内容对教师来讲都是非常陌生的。

除此还有一些问题,比如课时紧张,课程资源(图书资料、网络资源)贫乏,部分学生跟不上新课程,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等等。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 篇6

关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市场形势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形势,以及生产资料批发企业形势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我国经济不可能出现大起大落,当前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的局部调整

我最近出访韩国、印尼,包括中国的台湾省,对中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宏观调控十分关注。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在左右,可能增速有增有减,但不可能大起大落,这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中国已形成了自主增长的机制,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确立了以内需主导型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中国已形成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稳定、健康;三是国际经济,特别是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板块已走出低谷,出现复苏。只要中国社会稳定,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大起大落。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从去年以来,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形成了新的瓶颈约束。特别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增长率过高,特别是少数行业投资过度。

全社会固定产投资同比增长26.7%,投资率达到42.8%,在9.1%的经济增长中,投资需求的贡献力达到70.95%,创历史新高。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程度过高,如果缺乏有效的社会消费需求的支撑,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库存增长,供过于求。在有些领域也会造成通货膨胀,产生经济运行中的不平衡。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8亿元,同比增长43%。去年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分别增长92.6%、93%、121.6%,而今年一季度又增长了107.2%、40%和101.4%。在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城市化率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国外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情况下,从市场经济规律看,这些行业加快增长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由于投资过度,在建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按目前发展势头,到钢产量将达到3.3亿吨,电解铝1000万吨,水泥10.5亿吨。明显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同时房地产、各种园区建设,也包括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项目都有过热的现象。投资过度,加上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速度,使煤电油运供需矛盾突出,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过猛。20生产资料平均出厂价上涨3.6%,一季度又上涨4.8%;流通环节的生产资料资料价格年上涨8.1%,一季度又上涨14.8%。进入二季度钢材价格已开始下浮,但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和粮食价格涨幅较大的趋势持续下去,将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经济增长粗放问题仍较突出。

大家知道,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有人称GDP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表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也意味着我国经济也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消费结构升级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但GDP有很大的缺陷,一是它不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长速度,而不注意在资源、环保、生态、人力、财力、人民生活质量上所付出的代价,这种增长速度是不可能持久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这一问题对中国来讲已十分严重,所以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第三,就业、“三农”和金融风险是经济发展必须迈过去的三道坎。就业的压力将持续20-30年。“三农”问题中,既有农民收入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问题,也有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市场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金融风险不仅有大量的不良贷款问题,还有以增量资本产业率来衡量的投资效率也越来越低。金融风险处理不好,会引发社会风险。今年以来,中央与国务院坚决果断的进行宏观调控,目前已初见成效,但有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决不可能立竿见影。

所以我认为,今年的GDP增长可能会比去年略低,投资率会有所下降,出口会减少,物价总体上不可能有大的攀升。

二、今年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变动存在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但市场形势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已经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13.8%,2003年增长19.5%,预计增长15%左右,销售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

从1-4月份的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市场销售大幅增长,增速仍在提高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1-4月份,全社会累计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3.4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增幅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加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生产加速增长,促进了基础原材料消费需求的大幅上升。今年1-4月份,现价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达到31.8%,其中重工业销售产值增幅高达35.8%。二是固定产投资增长居高不下,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42.8%。三是房地产、汽车行业增速不减,进一步扩大了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

(二)市场供需快速增长,供大于求的现象有所发展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1-4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源供给平均增长21.6%,市场需求平均增长20.6%,增速比2003年分别加快2.8和0.92个百分点。市场从2003年的需求增长快于资源增长,转为资源增长快于需求增长;供需差率也由负转正,从2003年的负1.04%转为正1.69%。供需差率比一季度也提高0.26个百分点,表明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有所发展,这种趋势值得密切关注。

(三)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价格升势开始减弱

4月份,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虽在高位运行,但升势出现明显回落。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4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升16.03%,比上月上升0.9%,环比升幅比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比1、2月份回落了1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特点:一是国家陆续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过度的市场需求预期和过高的市场价格预期得到扼制。二是前期拉动价格大幅上升的金属材料,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下降。比较突出的是建筑用钢材和铜

的价格回落尤为明显。据统计,4月份,螺纹钢价格环比下跌7.8%,市场平均价格由3月份最高峰的4100元/吨,回落到4月下旬的3400元/吨,部分地区已经跌破3000元/吨,目前一些地区甚至已降到2700元/吨;线材价格比上月下降8%,市场由3月初的4250元/吨,回落到3300元/吨,目前一些地区甚至已降到2600元/吨。全国钢材产品平均价格比3月份下降0.17%、废钢下降0.12%、有色金属平均下降0.84%,其中铜下降4.85%。三是能源类产品市场价格继续攀升,成为支撑价格高位坚挺的主要因素。据统计,4月份,汽油价格比3月份平均上升7.14%,柴油上升0.15%,煤炭上升3.87%。

预计今年生产资料市场增势将逐渐趋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当前,生产资料市场既有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因,也具备快速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一方面,这次市场高速增长与1993年的市场膨胀有明显的区别。1993年市场“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内部产生的泡沫需求所至,当时,市场秩序混乱,中间需求很大,很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库存积压,造成市场大幅波动。而当前生产资料市场快速增长有其内在动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上升周期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有其必然性、合理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一是近几年,消费结构正在迅速向住房、汽车、电讯和旅游消费升级。为生产资料市场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的空间。二是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又会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三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会推动地区经济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发西部地区,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无疑将扩大对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四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为解决好就业矛盾,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也会形成对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产品的巨大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生产资料市场快速发展具有其必然性,是一个较长期的趋势。

另一方面,从市场运行角度看,今年生产资料市场也具有较快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一是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一季度GDP增长9.7%,今年我国的GDP增长估计为8%-8.5%,为市场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需环境。二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仍然主要靠投资需求。全年投资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水平。三是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增长虽然会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四是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本能够得到保证。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国家有关调控政策逐渐到位,上述经济指标会比去年有所回调。在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下,生产资料市场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但增幅会比去年有所回落,全年市场销售总额增长约15%,销售规模为10万亿左右。

今年要特别关注的是价格形势,有不少复杂性与不确定因素,预计全年市场价格呈前升后稳的走势,价格总水平升幅7-8%。分析市场价格今后走势,市场价格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上行空间,但同时抑制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也在增加。一是部分产品市场供给加快,使市场供需格局发生一定变化,将会抑制价格继续快速上涨。二是由于市场发展不够协调,出现了生产资料市场较热,消费品市场较冷的现象,造成价格传导阻滞。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会反过来抑制生产资料价格继续攀升。三是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部分下游行业需求增长较快,价格率先上升,从而拉升了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较典型的`就是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随着国家调控措施逐步到位,一些下游行业的过热现象得到控制,有利于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平稳。四是长期以来,能源和原材料行业利润较低,这一轮价格上涨,是利润平均化的过程。经过近两年的价格上涨后,能源和原材料行业的利润基本得到补偿,价格也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完成了利润平均化的过程,价格走势应进入平稳阶段。总体来看,能源价格将高位略升,原材料价格将平稳回调。除以上四个方面外,还要十分关注以下因素对价格的冲击:

一是今年一些行业新增产能释放比较集中,使得市场供需格局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如不及时调控,会出现“泡沫供给”。二是在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生产资料领域。一旦市场降温,就会迅速撤出市场,给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三是近期一些产品价格跌幅较大,从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轨迹来看,限制过热以后很容易陷入长期疲软的困境,要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宏观调控力度要松紧适宜,以保证生产资料市场稳定、快速、协调发展。

总之,如果宏观力度适当,全年生产资料市场总规模增长15%,价格总水平增幅将控制在7-8%,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市场不会出现过热,也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三、生产资料批发企业继续在摸索中前进,批发体系极不完善,缺少大批发商

2003年11月,我在第三届全国重点批发市场总裁联席会议暨首届中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上,我发表了“中国批发业向何处去”的讲话。我认为从国民经济总体讲,中国是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流通领域则是重零售轻批发的问题十分严重。

在商业发展史上,批发业的出现,正是对商品流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率分销要求的必然结果,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进行的必要社会专业分工,批发商处于生产与生产、生产与零售市场的中介,直接关系着流通的规模与流通的效率,关系着社会交易成本的水平,关系着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就批发业自身的发展来说,不论取何种形式,不论如何改革,都是商品流通规律的客观需要,否定或弱化批发业的存在,不是商品流通业的进步,而是对商品流通规律的悖反和否定,只能给全社会带来生产和流通秩序的极大混乱。从这个意义上讲,批发业的问题仍然是我国商品流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批发商承担着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重要任务,因此,它的发育程度成了衡量市场化组织程度的重要标志。

目前中国已出现批发业的两个多元化,一叫批发主体多元化,出现三大批发主体,①工业企业成为批发主体。②公有批发企业经过改革、改制、优胜劣汰,仍然是批发业的一支主力。③非公有制经济逐步进入批发业,成为批发业的主要力量。二叫批发载体与批发形式多元化。①生产企业通过批发商、代理商与经纪人以及直销,用契约方式进行批发。②通过商品批发交易市场。③通过网上批发交易。④通过展销会批发交易。

目前中国批发业,特别是生产资料批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对批发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作用、形态缺少统一认识。②批发秩序比较混乱。③缺少大批发商。④批发技术落后,特别是网上批发交易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⑤对外商进入批发业可能出现的问题缺少对策研究。

从生产资料批发企业来讲,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2003年全国48家重点企业有一个分析

----销售收入净额增长了36.1%

----经营、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增长22.6%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40.7%

----资产负债率72.3%

----库存周转率11次

资产周转率1.39

从销售收入净额排队,前10名为: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浙江物产集团、天津市物资集团、中国钢铁工贸集团、上海物资集团(上海百联集团生产资料事业部)、广东物资集团、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南京物资实业集团、中国诚通控股、中国化工供销集团。从利润总额排队,前10名为:浙江物产、中国钢铁工贸、中国华星集团、天津物资、北京市物资总公司、深圳市物资集团、上海物资集团、中国铁路物资、广东物资、中国诚通。

商务部成立后,吴仪副总理要求加快大型流通企业的培育,第一批选定的15家中,生产资料批发企业有三个半,即浙江物产、广东物资、安徽徽商集团,半个为上海百联集团(上海物资集团已进入百联集团),我们已向商务部反映,天津物资集团应进入第二批。

省级物资企业,在去年华北片会上我讲过四种发展趋势,一是重组,如上海;二是进入省级重点企业,如浙江、广东、安徽、天津;三是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由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如黑龙江、深圳;四是退出国有经济,如内蒙。一年来的实践,没有大的变化。

对于省级物资企业的改革各省都有动作,进展也比较快,我希望大家注意研究三件事:第一,要培育新的流通理念,学习新的流通模式,特别是供应链原理、电子商务原理、信用体系原理;第二,对中央提出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加大力度。第三,一定要有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

华北片会我参加的比较多,听了大家的发言,的确年年迈大步,很受鼓舞,很受启发,但老总们肩上的压力也很大,压力过大会压跨,但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这是辩证的。我希望在原物资系统,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也能出一些著名企业家,也能出一些著名企业,希望各级政府、各级协会包括我们的媒体关注与支持生产资料批发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几点肤浅认识 篇7

一、利好看法

2013年开春以来, 我国政治稳定有利经济发展、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向好, 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有序的展开;房地产市场房价增幅趋缓并有回归理性的感觉, 城镇化建设产生的刚性需求等利好因素也在引领经济发展。重启改革, 为我国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更大动力和活力, 也是我国今后十年最大的红利。加强顶层设计, 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解决各种矛盾的迫切要求;加强宏观调控, 灵活运用各种金融调节工具, 积极稳妥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危机,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农业生产发展形势良好, 为稳定国内物价提供了有力的可靠保障;扩大内需, 引导居民消费, 促进我国经济有序良性发展。出台各种措施, 进一步规范股市, 为我国资本市场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政治局出台的八条规定, 给全党全国带来了一阵清风, 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阻碍经济发展环境的腐败现象得到遏制, 吃喝浪费之风有所收敛, 新一届政府廉洁清明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扬。国力的增强使得中国在世界发言的分量进一步提升;国防建设特别是建设海洋强国, 发展蓝色经济深得民心, 激励了国民士气;在世界经济危机面前中国经济能保持每年8%的高速度增长, 也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二、存在问题

1. 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更加严峻, 贸易壁垒猖獗。

特别是近期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制裁对我国贸易和相关产业造成很大损失, 为今后中欧贸易战埋下祸根。

2. 海外金融资产风险加大, 高新技术和战略物资引进更加困难。

美、日两国大力推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 直接导致我国巨量海外金融资产面临贬值风险;而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新技术封锁未能解禁, 对我国产业技术升级产生不利影响。

3. 在海外投资和海洋开发中的 (政府和军队) 声音需进一步强硬。

随着我国外贸发展, 投资海外的规模扩大, 海外一些敌对反华势力的存在、干扰、对抗, 如何在国际、贸易争端中获取长远、最大利益是我们必须冷静面对的问题。这考量我们的胆识、政治智慧。

4. 利益集团的“圈地运动”与农民的“保地生存”矛盾更加突出。

加剧各方矛盾激化, 损害农民利益, 造成群访事件增加, 增加经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5. 领导干部的资产及子女家属的经商办企活动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引发社会各界对特权阶层的不满、质疑、仇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6. 网民、股民群体意识急需正面引导, 主流媒体的声音需强化。

应采取积极、有力、长效的措施, 及时、快捷的化解社会各方矛盾,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应采取的措施

1. 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 诚实开展贸易, 让他们对中国产品的信任程度恢复到“中国制造”的年代;要维护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合法权益, 加大对国外贸易壁垒的研究工作, 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加大对国际跨国公司在我国销售产品的监督, 发现倾销、垄断现象及时查处, 这也是制约他们国家对我国企业不公待遇的交换条件之一;严控“裸官”给国外子女家属公司开绿灯, 凡管教不了子女家属的“裸官”应逐步从政界淡出, 严惩“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的内奸;强化国家执法力度和武装力量装备, 特别在海洋运输执法方面, 真正起到保驾护航、震慑一方的作用, 确保我国经济贸易在安全的国际环境中进行、发展、壮大, 同时也要确保近海有争议海域作业渔民的人身安全, 使他们无安全忧患的搞好养殖和捕捞业。

2. 加强对国家拥有的海外资产保值增值管理, 尽最大可能把拥有的“美债”“日债”资产变成国家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和高科技产品, 要想方设法打破跨国公司所掌控的资源 (如:铁矿铜矿、油井等) 的控制, 查处内鬼, 统一对外, 打压进口价格, 提高出口产品份额, 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潜心研究产品, 一心一意搞生产;同时, 对国内的资源也要合理配置, 优化环境, 防止国家资源被少数垄断集团所左右, 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在基层令行禁止, 步调一致, 严防各吹各的号, 各弹各的调。

3. 发展经济要最大限度的顾及农民利益, 增加农民的参入意识, 多入股, 少卖地, 防范利益集团掠夺资源搞开发。例如:海阳盘石镇大庄村与竹林承包方签订50年承包搞旅游, 年年付租金的做法就得到了本村农民的理解与支持;相反一些利益集团搞得风能发电等项目, 就有可能留下了矛盾隐患, 现在一次性的收了补偿, 后人是只听到烦人的“嗡嗡”声不见利益, 对立情绪定会越来越大 (更何况这里正在建核电厂不缺电) ;发展蓝色经济无可非议, 非常正确, 但我认为应当除了公益性事业实行征地外, 应提倡农民投资入股、租赁、考虑招工就业等多种形式的投资, 要充分考虑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 避免“拆鱼棚填虾池毁参湾”卖地搞房地产, 开发空城房现象, 避免农民手捧补偿款走上访路, 不留遗憾给后人, 杜绝爹卖地, 儿孙骂爹现象的发生。

4. 尽快把臭名昭著的“炒房”“资产房”“政府经营城市”口号变成由政府主导的“人人有房住”, 户均一套, 超两套以上 (含超一定面积) 参照宾馆旅社征收房产税制度;要清退国企高管所拥有的所在企业的股份, 代表国家管理企业就不能拥有本企业股份, 你的所得只有工资和奖金, 想拿股份就不能当国企代表, 提倡“带领群众发展经济, 走共同致富之路”为荣的良好社会风气, 提高全社会群众支持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清理公职人员经商办企业问题, 及时公布领导干部家属及子女的职业信息, 警惕“裸官”, 彻查领导干部的国外存款来源, 给清官竖美名, 让贪官下台进监狱;要公开“三公”消费, 清退各种消费证劵, 限制各种购物卡消费,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让各级地方政府更好的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让群众这个汪洋大海更好的托起经济发展的战舰。

5. 经济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 也要有良好的群众舆论氛围, 在经济发展中, 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声音值得注意:一是网民的声音, 为什么国外投资商有时唱衰中国, 对中国取得的成就不断质疑、抹黑, 降低中国在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成就;有时又热钱涌进, 加大股市、楼市泡沫, 其实际都是在利用股民这个不可忽视的经济领域舆论群体。网络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不可忽视, 它不仅在曝光社会丑闻, 为党铲除影响经济发展的腐败现象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链接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信息沟通, 起到了桥梁纽带和舆论导向作用, 让党和政府及时听到了基层群众真实的心声, 也让基层群众亲身感受到了党的阳光雨露和伟大光荣正确, 试想, 近年来假若没有网络这个平台, 我党对腐败分子 (特别是组织人事安排方面监督) 的查处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侦破”时间。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股民、网民的盲从性和推波助澜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主流媒体的管理, 注重引导, 用正面的理论和事实引领社会舆论, 让具有盲从性的大众舆论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发展, 助推社会正气, 引领心中的“中国梦”。

我对快乐体育的几点认识 篇8

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多一点爱心,把握住素质教育的航标,就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体育教学育人的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快乐、更健康、更自信。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思想;快乐体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46-02

目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因为,通过改革开放20年的教育经验的积累,广大体育教师对教学思想理论、教材、组织和课堂效果的评价等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因此,急待寻找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思想,来创设一种适合当代青少年的体育教学新思想,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这是他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他的教育原则。近年来,结合现代教学论和现行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思想——快乐体育。

现在我就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谈谈自己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理解和体会。

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

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化、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省。快乐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解观的变革。现就快乐体育的发展及其内涵作以下几方面的阐述。

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发展

近几年来,有些学者对我们学校的体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批评,其中提到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厌学现象,也有的学者提到快乐体育是解决学生厌学现象的重要手段。因此,产生了快乐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是日本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1979年提出的适应日本社会变化的体育思想。其基本宗旨是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手段,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生活的内容来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享受掌握和创造运动,在运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个性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使运动文化成为他们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直到終生。

快乐体育传入我国已有十余年。这种体育教学思想,对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解决体育厌学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快乐体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各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发扬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且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一位体胖的学生在做后滚翻时始终不能翻滚过去,脸上表情非常的难堪,这时教师走到他面前,用信任的口吻说“再来一次,你会成功的。”在他翻滚时,老师给了他一点助力,顺利完成了动作,脸上换成了喜悦,并且主动的要求再来一次。相反,传统的体育理论则以为师生之间似乎是命令与服从,上级对下级的关系,教师精神严肃,学生唯唯诺诺。快乐体育则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这也就是形成了学生在运动中的自信心和兴趣感。

三、体育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什么是快乐?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的情绪,需要的满足是激起快乐体验的源泉。

快乐体育的教学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孩子们的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满足孩子们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就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强制生的,体育教师则是一位出色的“导演”,每个演员、每个道具、每个情节都要细细的琢磨,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自发、自主的享受运动的乐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均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索活动,从而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四、教师要创设优良教学情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快乐体育要求师生间情感是融洽的。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行为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决不能讽刺、挖苦、言辞过激,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突出表现为技能与言行的直观性,一个同学和全班相比,其各种能力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一定要方法得当,避免在众人面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快乐体育强调的是成功的体验。例如,在教授跨越式跳高的课中,可以准备三个不同高度的横杆(或像皮筋),让不同身高、身体素质不同的同学,运动正确的技术越过不同的高度,就是班里个子最矮、身体最差的同学也要为他设置一个高度,通过努力,能够成功的越过横杆。学生经过努力得到的成果一旦得到自己和教师的承认,他就是一个成功者,他就会得到快乐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快乐体育并非“一乐了之”

无论哪一种教学思想,都不应忽视学生学习乐趣的培养,忽视学生心理上的需求。

快乐体育固然讲求愉快的学习气氛,旨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良好向上的学习的情绪,把学生由“要他学”变成“他要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以“快乐”激发学生的情绪并非只此一条路,而是教学的形式与教学的内容情境交融,相辅相承,便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在快乐体育不管教材,采取“放羊式”教学,单纯的博得学生“一乐”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应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予以修正。

我对当前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9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来谈谈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幽雅的环境是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基础

首先是校园主环境建设。我认为学校主环境,应该以体现儿童审美眼光的面貌出现,体现出“新颖、整洁、大方、美观”的风貌。要以绿色环保为主体,使建筑物构建在绿色环绕的环境中,让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儿童乐园,在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中,我们将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次是校园文化建设。就象我们虢镇小学一样,经常开展一些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既提高了我们的兴趣,又活跃了我们的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极大的改善我们心理环境。

最后是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校貌,可以使我们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另外是家、校结合,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明白,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从而保证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海洋里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老师的关爱是促进我们心理健康的关键

一是老师要尊重我们。我们热爱自己的老师,我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包括尊重我们的人格,尊重我们的劳动,尊重我们的成绩,尊重我们的隐私……

二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待我们要公平、公正,不要感情用事。我们努力学习,力争考出好成绩,为老师争气,但当我们的成绩不好,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安慰。

三是老师要讲诚信。我们感到最可怕的事是有的老师在向家长汇报我们情况时,会有意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我们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我们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我们觉得,老师都可这样,我们就不可以吗?

三、良好的情绪是形成我们心理健康的保证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别是课堂上老师们和蔼可亲,他们善于观察我们的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春风化雨般诱发我们良好的情绪,使我们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们还应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只有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

和自信心。因此,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我对当前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10

hriyang

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于北京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是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该内容作了初步的了解,有了一定的体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5年的不断改革,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温饱问题解决了,生活富裕起来了,知识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朝着小康社会发展了。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利益主体的多样,使得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新问题与老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项改革措施与那项改革措施相互关联、彼此制约。要解决这些难题,唯有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

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再者,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

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我对当前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11

一、何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什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适时点拨相结合。概括地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一)“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决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认知水平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兴趣,达到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导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三)“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加强。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五)“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一)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内容,在学案上写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探究中讨论解决。授课教师要再一次阅读学案,补充学案,进行课前备课,使学案具有个性特色。

(二)课堂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2.预习检查或交流。学生在学案预习检查板块的空白处根据学案要求填写,清理课堂学习的要点。教师抽查小组长的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本组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要求学生在学案上订正。

3.课堂探究。①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将学案上设计的课堂研讨问题与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中,使小组任务专题化。学生要结合学习指导,在学案上用铅笔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用铅笔写有利于小组讨论后再次订正),完成教师分配任务。②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学案上的自学探究记录,按照顺序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由小组长具体分配展示任务,小组成员根据组长安排在黑板上板示,做好展示准备,这个环节要求中等生和后进生参与。③展示讲解。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允许多种形式出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学案上及时做好笔记。展示讲解完后,其他组同学及时质疑和补充,也可以反问追问,深层次探究问题。④巩固提升。巩固练习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案,收集学生答题信息。提升训练主要针对优秀生,课堂时间不足,可以课外完成。

(三)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在学案的学后记栏填写学习心得、学习收获等内容。教师课后要在此栏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为以后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案导学”教学优势

(一)“学案导学”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收获。学生角度:(1)乐学、爱学、会学、能学;(2)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角度:(1)由教书匠转为研究者——感受到教育家的乐趣;(2)由“警察”转为“朋友”——享受新型的师生关系;(3)把职业当成事业——有一种期盼永远留在心中。

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12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9日 07:50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朱学业

我要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任务的变化,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和出路所在。调查中发现,个别单位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重教育形式的“轰轰烈烈”,轻教育内容的“入心入脑”。个别单位一搞专题教育就“兴师动众”,只追求“轰动效应”,不考虑官兵思想实际,不是“一刀切”,就是“一锅烹”,常把搞过了说成搞好了,让人觉得不是在扎扎实实地搞教育,而是在认认真真地走过场,甚至是一边热热闹闹的搞教育,一边在不知不觉的出问题。

二是重教育过程的“不留死角”,轻教育目的的“潜移默化”。个别单位教育虽然没搞,但计划定的很周密,教案写的很完备,内容一项也不少,笔记记的也很全,有的甚至把一些应知应会的内容打印下发,让官兵死记硬背,目的不是在教育引导官兵,而是在应付上级查检,不是让广大官兵去信的,而是让领导机关来看的。

三是重做课件的“新颖好看”,轻讲解时的“入情入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教育的方法手段没有错,但一些同志却偏离了教育实质,忽视了教育的功能,不是把功夫下在备课试讲上,而是把精力用在了做课件上,虽然课件做的新颖好看,但道理却讲的不深不透。

四是重现代手段的普及运用,轻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许多单位都建起多媒体教室、局域网和指导员之家,但政工干部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却与之不相适应,虽然教育手段很先进,但一些政工干部搞教育时,却存在着大道理讲不实、小道理讲不活、新道理讲不清、老道理讲不透、歪道理批不倒的现象。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包括内容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手段上的创新、评价体制上的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必须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持“有什么问题搞什么教育,什么方法管用就采取什么方法”的原则,正确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把握好教育内容与方法手段的关系,确立形式服务于内容的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选择是受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制约的。“权变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正确的内容和目的,没有什么是最好的或不好的手段和方法。教育的内容、目的有对错之分,教育的方法手段没有对错之别,只能用科学不科学、管用不管用来衡量。教育是要让人信的,不是给人看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创新没有错,但如果不考虑教育的内容和实效,不结合官兵的思想实际和承受能力,一味地在方法手段上求新、求奇,甚至把“翻新”当创新,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会把教育搞虚了、搞假了,从而走上形式主义的误区。因此,只要能达到教育目的,采取任何教育手段都是合理的、正确的,能因人、因事、因时、因势权宜应变,收到教育实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比如:目的是要去北京,无论你坐飞机、火车、汽车,到了就行,如果你张牙舞爪、兴师动众,结果去了东京,无论你怎么说都是错误的。

二是把握好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关系,确立起在继承中创新的观念。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能使抽象的道理直观化、理性的内容感性化,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并不是提高教育实效的“法宝”,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在长期的战争实践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是不能丢弃的。创新是一种继承,是一种扬弃,并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一种客观要求。我们既不能固守传统一些传统的手段拒绝改革和创新,也不能一提创新就一概否定传统的手段,就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你讲我听、你打我通”过时了、没用了,更不能迷信和夸大现代化手段的作用,认为手段只要使用现代化教育就一定能达到教育效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无论传统方法,还是现代化手段,只要能达到教育效果就是好方法、好手段,把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使其相得益彰才是创新的根本所在。如果一味求新,“老招”不想用,“新招”胡乱用,创新就是一句空话,甚至变形、变味。三是把握好手段运用与素质提高的关系,确立起育人为先的观念。现代化包括三层含义: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最终标志。没有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一切物质层面的现代化都只能是一种装饰、一种摆设,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一堆废纸、一种玩具。目前,电脑、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已经在部队普及,但我们应该清醒的知道,再先进的教育手段本身是不会形成教育效果的,无论传统手段还是现代手段的运用,主体依然是人,是高素质的人。可以说,真

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几点认识 篇13

内容摘要、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劳动技术教育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只有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才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特点和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性、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能动性、开放性。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劳动技术教育的设计、管理等方面。

关键词、综合性 实践性 技能性 能动性 开放性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活动,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忽视劳动技术教育。只有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可塑性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较强的探究欲,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从而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一步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成为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总体上说,劳动技术课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教育活动,但它强调在现实(或模拟现实)情景中开展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十分强调在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促使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换句话说,劳动技术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对于劳动技术教育的表现特征与教学原则,我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课程性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课程的本质属性,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系统的课程内容,适合课程特点的教学规范,并实施课程评价。从而体现出

较强的规定性和计划性的课程特点,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保证课时数,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劳动教育要求,训练不同的劳动项目,对学生制定系统的自我服务、家务劳动、手工制作、社会公益劳动等目标体系,使劳动技术教育制度化,并逐步建立劳动教育的运作机制。

二、综合性

首先,劳动技术教育强调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如“编制工艺”,要求学生首先具有美学知识,用到了美术课的内容。“手工制作”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几何知识及数学运算能力。

其次,反映在教学目标任务的要求上也是综合的。例如知识学习不仅有记忆、理解、接受的存在,而且更强调想象、尝试、创造经验教训等。在技能的提高上不仅有计算、阅读之类的东西,还有搜集资料、人际交往这样的一般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等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劳动技术教育的教育功能也是综合性的。包括基本知识、能力的发展、相关知识、思想、思维的发展,以及活动所涉及的一系列操作技能的发展等。

第四、考察和评价也具有综合性。要求制定评价方案或设计指标体系时,却要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各“发展点”有尽可能多方面的设计。

三、实践性

以活动促发展”是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活动”和“发展”是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更明显的表现是教学的一对基本范畴。即主张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实践或实践性活动。劳动技术课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静听、静观,强调教育教学的关键或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学生的劳动活动,给学生提供出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活动方法与条件。

四、技能性

劳动技术教育是侧重以问题性、策略性、情感性、技能性等程度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的教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划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后者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它关心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贮存于头脑中的命题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贮存知识向探究知识,由缓慢的再现知识,向创造性解决问题转化,从而实现能力的发展,五、能动性

劳动技术课围绕劳动技术中心设计课程,以活动为载体,实施课程,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十分强调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的发挥。这样就使学生获得了主动探究、亲手实践的氛围中增长知识与才干的机会,真正让课程从

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模式中转变过来,为了使学生能料理和调控自己的生活,并能为他人服务,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我校的劳动技术教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层次地把劳动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到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实现目标价值。如七年级做简单的饭菜,八年级修理简单的家用电器等,培养了学生的生存能力。

六、开放性

主要是指劳动技术课时间、空间可以不受限制,为学生能够自主活动创造条件。(1)劳动过程的开放,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劳动的过程。(2)劳动空间的开放:根据需要空间可由课内向课外及至校外延伸,即使在课堂上,也可以根据情况打破原由的座次进行各种组合。(3)师生关系的开放:人格上情感和谐、民主平等;角色上形成动态机制,适时转换角色。

上一篇:人生是需要磨练出来议论文下一篇:大城子镇英语服务队2011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