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重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2024-05-02

在区委重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通用7篇)

在区委重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按照区委的安排,我就抓好今年的组织工作,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抓好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去年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按照上级精神和区委要求,立足区情、立足本职,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多项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表彰,尤其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区重点工作夺旗数量在全市位于前列,三区第一,这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是省委确定的基层建设年,基层各项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快城乡发展的形势更加紧迫,如何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主力军作用,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现实任务。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区委所确定的中心工作,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协调一致,打一场抓党建、促发展的攻坚战。

一是大力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在领导

班子建设上,要坚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在班子成员之间既讲分工又讲合作,在各项工作中,“一把手”要负总责,当好班长、当好表率,提高维护团结的能力,善于发现和发挥每一名同志的优点,让大家能够各尽其才、各展其能,班子副职要主动按照工作分工讲规矩、讲原则、讲合作;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深化各级党员干部对各项制度的认知程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畅通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渠道,进一步巩固思想作风整顿活动的成果,及时发现和惩治突出问题和不良作风。

二是大力提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依据实际,从辖区工作特点出发,积极开辟和寻找各类有利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壮大自身的工作基础,要把党建工作的投入作为衡量党组织,尤其是党组织书记是不是真正重视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据,把党建工作投入的多少作为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四有一化”要求(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和社区党建区域化建设)的目标,在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在软件建设上提升品位、在场地建设上拓宽空间、在制度建设上严格奖惩,在群众中间树立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威信和形象。

三是大力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只有把党的组织、党的工

作、党的活动建立到群众中间,才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我们要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不断扩大楼栋党支部的覆盖面,健全完善楼栋党支部在教育、管理和活动等方面的制度,让楼栋党支部书记和楼院长队伍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一方面高度重视开展日常活动的重要性,用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把党员和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广泛参与、广泛配合、广泛认同的社会管理新局面。

四是大力增强农村党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我们要以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推进城郊农村拆迁改造、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城郊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提供养老、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发挥村级领导班子的政治核心作用,严格落实好农村党建工作的基本制度,确保每一名农村干部,尤其是新进班子的同志思想上有压力、工作上有动力、作风上有约束力,取得农村工作的新业绩。

五是大力掀起创先争优活动的新高潮。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在2012年对标新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有所作为,确定赶超目标,制定对标报告,深入夺旗争星活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创先争优活动确定的九项重点工作,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加大重点工作的推进力度,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确保我区在今年的重点工作的授旗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区委重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2

在全国主要牧区省 (区) 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 构建草原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和扶持牧民增收的政策体系, 事关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广大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不仅为牧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也为“三牧”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畜牧部门要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出发,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 从维护民族团结和牧区发展稳定的高度出发, 深刻认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极端重要性,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以落实好国家补奖政策为己任, 自觉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辱使命、勇挑重担, 把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

2 深入研究, 准确把握落实补奖政策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 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崭新工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既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 准确把握政策要点和精髓, 更要结合牧区实际情况, 深入调研、深刻分析, 找准落实政策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 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 着力破解政策执行中的各种难题。重点把握以下四点:

2.1 落实补奖政策, 核定牧户是基础

牧民是实施补奖机制的主体, 享受补奖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准确核定牧户, 掌握牧户数量是发放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牧业生产资料补贴的基础。由于三州在前期对政策理解的差异, 导致统计口径不一致, 我省先后两批上报国家的牧户统计数存在较大差距。财政部、农业部近期下发的《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中已明确“已承包草原并实施禁牧或草畜平衡的牧户”作为补奖政策实施牧户, 并要求重新进行牧户核定。各地一定要按此核定标准, 统一口径, 在当地公安 (户籍管理部门) 的协助下, 结合统计核查工作, 结合禁牧、草畜平衡区域划定, 逐户进行统计核实。牧户核定重点在牧区, 难点在半农半牧区, 统计核查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做好相关协调解释工作, 避免引起群众不满, 造成新的矛盾, 牧户核定及统计数据要通过当地公示、村民大会通报、牧民认可后确认。

2.2 落实补奖政策, 严格禁牧封育是重点

推行禁牧封育是落实补奖政策的重要内容。要科学划定禁牧区域, 采取强有力措施, 严格禁牧管理, 确保禁牧效果, 加快严重退化草原生态恢复。一是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科学勘定”的原则, 并结合《四川省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规划》的草原禁牧规划面积, 以乡镇或村为基本单元划定禁牧区域, 明确禁牧草原的四至界限, 建立醒目的标志标识, 将禁牧面积落实到已承包草原的牧户。二是落实禁牧责任, 按照“谁禁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 把禁牧管理责任落实到乡、村、户, 层层签订禁牧责任书。三是严格禁牧制度, 制定《禁牧管理办法》, 实施强制性禁牧管理, 依法处理在禁牧期间违反规定私自解除禁牧、擅自放牧、偷牧等行为。四是加强禁牧监管, 以村为单位组建牧民管护队, 建立村民监督管护、县乡巡查抽查、业务部门监理监测的联动机制。五是实施禁牧补贴的草原要结合退牧还草工程措施进行围栏封育、补播改良, 发挥综合治理效果。六是各地要研究出台牧民转移安置、转产就业等配套措施, 确保“禁得下、稳得住、不反弹”。

2.3 落实补奖政策, 推进草畜平衡是难点

实现草畜平衡是补奖政策的根本要求, 也是落实政策的核心和难点。推进草畜平衡除了增草、舍饲等措施外, 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把超载牲畜减下来, 尽快实现动态平衡。但目前我省牧区草原牲畜超载过牧问题还非常突出, 平均超载率高达49%, 个别地方超过了90%。指望政策实施后牲畜超载问题立即得到完全解决, 是不切实际的, 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各地要确定一个减畜计划和目标, 采取有力措施, 力争在2至3年内基本实现草畜平衡。一是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对各级干部、牧民群众、僧尼等三个层面的宣传教育, 让他们充分认识超载过牧已成为当前制约牧区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的“瓶颈”, 努力营造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树立“养畜为出栏、出栏才增收”的意识, 增强农牧民出栏减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坚持依法治牧, 严禁超载过牧, 制定《草畜平衡管理办法》, 依据《草原法》等法律法规, 强制出栏超载牲畜。三是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 组织引导村民将出栏减畜纳入《村规民约》, 明确出栏减畜目标和责任, 监督管理草畜平衡工作。四是建立出栏激励机制, 借鉴色达等县的做法, 政府按一定奖励标准对出栏超载牲畜进行奖励补助, 调动广大农牧民出栏牲畜的积极性。五是加大畜产品加工和促销, 发挥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大户和农牧民经纪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提高牧区畜产品加工能力, 积极拓展畜产品外销市场和渠道。

2.4 落实补奖政策, 转变生产方式是关键

建立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认真落实好中央的补奖政策外, 各地还要切实研究禁牧和推行草畜平衡后牧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要综合施策施措, 大力推行良种良法, 着力转变生产方式, 不断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一是结合落实牧草良种补贴, 加大各级投入, 大力推广人工种草、草地补播改良, 建立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 提高草地生产能力, 增加饲草料供给, 减轻天然草地负载, 增强牧区抗灾保畜能力。二是结合落实牲畜良种补贴, 通过牲畜良种推广、品种改良, 提高牲畜生产性能, 缩短饲养周期, 提高养殖效益。三是结合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彝区“三房”改造, 大力开展牲畜棚圈建设, 积极推行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 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 推广规模养殖新技术, 加快牲畜出栏周转, 提高牧区科学养殖水平。四是结合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 积极推进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 鼓励、引导牧民由“靠天养畜”的传统方式向科学养畜、健康养畜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加快牧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

3 履职尽责, 抓紧做好落实补奖政策的各项前期工作

切实做好宣传动员、草场承包、基础数据统计核查、实施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 是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落实好补奖政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财政部、农业部已将各省 (区) 前期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和省财政厅、省畜牧食品局《转发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要求, 把做好前期工作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和紧迫任务,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 尽职尽责, 认真完成好各项工作。

3.1 做好汇报宣传

州县畜牧兽医部门要和财政部门一道, 及时主动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争取尽快成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分工和职责, 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 科学有序推进前期工作。要利用各种工作机会和有效形式, 加大对乡镇、村组基层干部和广大牧民群众的宣传力度, 宣传补奖政策的重大意义, 讲解政策内容和要点, 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营造良好氛围。

3.2 密切部门配合

州县畜牧兽医部门要主动配合财政部门开展工作, 加强沟通协调, 共同协商研究工作, 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联合组建政策实施推进办, 携手推进工作。要主动争取统计、公安、宗教等部门的配合, 赢得他们的支持, 形成工作合力, 齐心协力开展前期工作。

3.3 强化队伍培训

州县畜牧兽医部门是开展前期工作的工作责任主体和技术支撑单位。要充分调配人力物力, 抽调精兵强将, 加强统计核查、草原承包、禁牧和草畜平衡划定、草地监理监测等业务培训, 建立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技术骨干队伍, 为前期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4 落实草原承包

财政部、农业部通知已明确“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按照已承包到户的草原面积发放”。草原承包是落实和享受补奖政策的前提条件。州县畜牧兽医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加大工作力度, 认真研究解决草原承包中的有关问题, 尽快完善和落实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尚未实行草原承包的, 要尽快落实到户, 签订承包合同;对已承包到户的, 要进一步规范承包合同内容, 特别要明确承包经营者落实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的责任和义务;对承包到村组、联户的, 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 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成员的具体责任和权益。

3.5 抓好统计核查

摸清草原底数, 及时开展基础数据统计核查工作是当务之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主动谋划, 按照两部通知和省财政厅、畜牧食品局《关于开展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基础数据核查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 在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 积极配合财政、统计、公安等部门广泛深入开展统计核查工作。除了摸清面上的基本数据外, 尤其要对牧户数量、草原承包面积、载畜量、禁牧面积、草畜平衡面积、人工种草面积等进行逐户统计核定。要加强对统计核查工作的指导督促, 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要采用部、省分别开发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做好录入、汇总上报工作, 加强档案管理, 建立信息网络, 为编制实施方案、开展草原监测、执法监督、绩效评估提供依据。

3.6 及时编报方案

实施方案既是争取中央投入的基础材料, 又是指导补奖政策实施和检查验收的依据, 州县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联合财政等相关部门, 组织精干力量, 在统计核查汇总分析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规划设计2011年度实施方案。省上将适时组织实施方案编制的培训, 各州要具体指导县上编制工作, 对各县实施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审查, 并及时汇总上报。

4 加强防范, 切实抓好当前草原防火和防御雪灾工作

当前, 我省主要牧区正值冬季草原防火警戒期, 草原防火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各地要深刻吸取甘孜州道孚县“12·5”山地灌丛草地火灾的沉痛教训, 举一反三, 时刻绷紧草原防火这根弦, 切实把防御草原火灾的各项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意见》 (川办发[2010]99号) , 进一步建立健全草原防火长效机制。二是根据全省草原防火大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查找差距、认真整改。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加强草原防火值守工作, 加强宣传培训, 加强监测巡查, 加强火源管理, 加强物资储备, 加强应急处置和科学防扑火能力, 确保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无重大草原火灾发生。

近期, 我省大部分地区已持续出现低温雨雪天气, 部分地方已发生低温冰雪灾害。三州特别是雪灾易灾县一定要一如继往地做好抗灾保畜的各项准备工作。指导农牧民储备比较充足的饲草, 维修加固牲畜棚圈, 做好极端天气的预测预报, 州县乡调剂准备好救灾饲草, 加强消毒防疫工作, 制定完善周密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 保证及时有效展开抗灾救灾工作。近日, 按照省政府应急办通知要求, 我局下发了《关于做好畜牧业低温冰雪灾害灾情日报的紧急通知》, 请三州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落实好灾情日报工作。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关系子孙万代的根本大计, 是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的大好机遇。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以优良的作风扎实抓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各项前期工作, 全面有效落实好补奖政策, 为建立适合我省牧区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推进牧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在区委重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3

2010年4月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593个党委、9923个总支和支部、21万多党员,紧紧围绕中央“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和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全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云南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教师节刚过,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决定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总结会议,就是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推动全省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意义非常重大。

刚才,玉溪市教育局、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师大附中、云南工艺美术学校6家单位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省教育系统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工作扎实、富有特点、成效显著,听了以后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云南教育系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对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指导、督促检查和总结评比,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不断增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党组成立了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领导小组,明确活动目标、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先进位创教书育人先锋,执政为民创服务育人先锋,凝心聚力创和谐校园先锋,强基固本创科学发展先锋。建立了委厅领导挂钩联系点制度,每个领导联系1~2个高校,加强分类指导。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全省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认真按照省委高校工委和教育厅的安排部署,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分层指导、分类推进,不断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的要求,全省教育系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注重分层指导,分类推进,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高校党的建设全过程,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高校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各个环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中小学经常性的教育始终,不断加强中小学党组织自身建设,把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作为重要任务抓好抓实;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机关履行职责的具体实践中,以建设学习型机关、服务型队伍、效能型部門为切入点,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积极带动和影响广大职工认真履行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能。

(三)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不断增强云南教育的公平性和共享性。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大学开展了“党性教育、岗位奉献、服务群众、亮牌示范、组织创新”五项活动;昆明理工大学开展了党团组织“三进社区”争创活动;云南师范大学开展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秉承联大精神、争当学子先锋”等主题活动;曲靖市教育局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实施了“提质增效工程”、“教育民生工程”、“和谐校园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保山市一中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七个一”活动和发放“党员管理手册”等活动。这些特色鲜明的生动实践,进一步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深化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内涵。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从云南实际出发,办云南特色的教育,全省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价值建设取得明显成果,素质教育成效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通过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逐步在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均衡配置校舍、老师和招生指标资源,逐步均衡配置、均衡分配优质学校,扶持民族和民办教育,促进了我省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共享。全省初步建立起了覆盖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资助体系,各级各类资助措施共30多项,云南教育公平迈出了坚实步伐。仅2011年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投入近94亿元,约757万学生受到资助。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115 821人,年终就业率为95.9%,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8个百分点。组织开展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四)夯实基层、打牢基础,不断提升教育系统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组织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年”,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党员专家队伍、党员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的党组织覆盖率。创先争优活动中,全省教育系统共有3 787个基层党组织、1 750 181名党员作出公开承诺;共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5 135个;共有89 398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168 323人次。云南大学等12所学校的党组织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省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省招生考试院工会等6个单位被省委创先办确定为“省级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示范单位”;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对昆明医科大学党委等20个基层党组织进行首批示范点授牌。

(五)创新载体、典型引路,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教育系统的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榜样、做有方向、赶有目标。积极开展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深入推进杨善洲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去年,在喜迎建党90周年活动中,有7所学校党组织和25名先进个人分别受到中央和省委表彰。今年,又有2所学校党组织被中央命名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10所高校党组织被省委命名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5人被省委命名为“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组织开展了“五个100”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省教育战线上涌现出来的100所创先争优先进学校、100个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名优秀共产党员、100名优秀共产党员标兵、1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创先争优活动优秀载体评选活动”中,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的“三生教育”活动获教育部一等奖,昆明市第三中学“校际帮扶活动”、大理州实验小学“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昆明市官渡区民航路小学“争创先进、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和德宏州教育系统开展的“三联三创”活动等获教育部褒奖。

(六)服务群众、牢记宗旨,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四群”教育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党组扎实开展“四群”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领导蹲点联系,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基层,密切了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全省教育系统立足教育实际,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把“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活动的主题,精心设计载体,搭建活动平台,紧扣教育行业的特点,广泛开展“教真育爱示范岗”、“教书育人先锋岗”、“党员校园服务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学生标兵·服务标兵”等活动,不断掀起“争做落实纲要标兵、争建群众满意机关、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争当学生喜爱教师”的热潮。积极组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志愿服务先锋队,组织开展党团员自愿为民服务活动,努力把创先争优打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在全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四亮四创四评”和授旗评星活动,1 195个基层单位和16 602名党员持续开展授旗评星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始终保持创先争优的激情,形成奋勇争先、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七)把握主动、强化责任,不断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全省教育系统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建设领导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干部深入到院系和学生中间,加强正面教育引导,把学生的思想切实引导到刻苦学习、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上来,紧紧把广大师生团结在党的周围,切实维护了学校安全稳定的大局。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推进平安校园、文明校園、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等系列创建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省州市、县共有18 000余所学校幼儿园参与了“平安校园”创建,覆盖率达90%以上,评选出各级“平安校园”6 200多所,创建率达到了35%。其中,22所学校被教育部、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46所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

(八)注重宣传、强化引导,为云南教育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主渠道、主旋律、主阵地的作用,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校园网、橱窗、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做法、经验和工作成效,充分激发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有2人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人分别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全国高校大学生优秀年度人物”,10人被评为“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213人获得“云南教育功勋奖”。截至目前,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编发活动简报107期,交流、推广各学校各单位,特别是示范点建设单位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其中,3期简报被教育部采用,16期简报被省创先办采用。省委创先办有21期简报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云南日报》刊登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相关新闻报道近30篇,人民网、新浪网、云南网刊登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相关新闻若干条。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208个、先进集体212个,营造了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全省教育系统在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和大力弘扬。

(一)在不断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改革中创先争优。以贯彻落实《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统领教育各项工作,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快我省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学校现代管理体制改革、现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教育国际化办学体制改革。

(二)在不断创新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中创先争优。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三)在不断破解学有所教难题、促进教育公平中创先争优。立足教育实际,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四)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创先争优。围绕加强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管理者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推动各级教育部门和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能,坚决治理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净化教育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五)在不断加强主阵地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创先争优。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建设领导的主动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主阵地,弘扬主旋律。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把学校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健康文化、有益文化的重要阵地,坚决抵制低俗、庸俗、有害文化对学校的侵蚀。

三、深化创先争优成果,进一步推动云南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把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作为基层党建服务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抓手,積极引导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国家和我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争先创优、服务群众、凝心聚力、强基固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一,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认真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把力量凝聚到推动云南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上,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当前,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和省委光荣书记在我省2012年教师节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李培书记在全省庆祝2012年教师节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解任务,细化措施,落实责任,扎扎实实抓好贯彻落实。

第二,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要继续依托党校、教师进修学校和远程教育网等,采取专家辅导、集体学习、个人自学、交流讨论等形式,抓好党员队伍的全员培训。要把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教育和日常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国家和我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三,完成好今年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6项任务,进一步解决制约我省现代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问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创新能力计划,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全面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机制。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学校的现代管理和发展。

第四,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和“跨越发展先锋行动”,深入推进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抓住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片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机遇,细化具体工作措施和方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紧扣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事关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影响学校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问题,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完善措施,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

第五,切实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形成促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按照科学、依法、民主的要求,把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的要求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学校的基础管理、全程管理、系统管理、集约管理、精细管理。既注重解决保障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制度缺失问题,又注重解决促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制度障碍问题,更注重概括提炼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用制度的形式使之固定下来,形成促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为进一步推动我省现代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区委重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绩效考评是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全年工作实绩的一次综合性评价,意义重大。为确保绩效考评工作取得实效,真正达到考出动力、考出压力、考出效率的目的,下面,我对本绩效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了解,准确把握 绩效考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的保障;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确保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根本要求;是提高政府公信力,推动政府工作落实,转变机关作风的好抓手。县委、县政府对绩效考评工作高度重视,并于2009年成立机构、落实人员和专用经费开始进行试点工作,主要是迎接桂林市绩效办对我县的绩效考评工作。实践证明,实行绩效考评工作在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地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因此,大家要对绩效考评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充分认识开展绩效考评工作的目标要求

1、我们开展绩效考评工作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绩效考评制度,研究设计一整套评价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和人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以此来引导机关的行为,科学考核机关和干部政绩,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教育和引导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2、我们开展绩效考评工作是要不断改进评价体系和方法,坚持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通过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科学、公正、规范的评价方法,引导各级机关和工作人员自觉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民意,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我们开展绩效考评工作是要促进各级机关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优化行政资源、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机关效率;严肃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二)理清绩效考评与“三个文明”考核的关系

也许有的同志认为绩效考评就是“三个文明”考核,只是换个说法而已,其实不然。“三个文明”考核是绩效考评的基础,而绩效考评与“三个文明”考核相比,有相同之处,但更重要的是考核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全面:一方面是增加并量化了主要职能工作、重点工作、临时性重大工作、特色工作等考评指标内容,更具可考性;另一方面是一些考评指标内容是由考评单位和被考评单位共同研究商定,增进了考评者与被考评者之间的交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第三方面是增加了领导评价、公众评议指标体系,让人民群众和被服务对象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评价权,能更多地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

(三)高度重视绩效指标考核工作

绩效指标考核占据总分70%的分值,是绩效考核中的重中之重,指标考核结果直接体现了一个单位的贯彻执行能力,也最能反映一个部门单位的工作实绩。大家都是从各单位抽调的业务骨干,希望大家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务实的态度,做好指标考核工作。

二、深刻领会,全面掌握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方法

今年是全面推行绩效考评工作的第一年,而且这次考评的程序和

环节和以往有所不同,要填的表格也很多,而且一表扣一表,对每个考核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很多同志对绩效考评工作还不太熟悉,为此,每个考核人员一定要熟悉考评的内容,明确考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细做好,才能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的时间、步骤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考核任务。

三、精心组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要加强领导。绩效考评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各考核组的组长和副组长,要真正负起责任,大胆工作,加强指导,做到领导到位、指导到位和沟通协调到位,科学安排,精心组织,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要做好安排。考评工作内容多、环节多、任务重,各考核组既要听汇报又要查看资料,还要开展公众评议,有些单位还要对项目进行实地察访。因此,考核人员要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在具体操作环节上要想细致一些,力求做到各环节工作环环紧扣,科学高效地完成考评工作。

三要加强联系。这次考核工作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这就要求我们与被考单位之间要密切联系,以便各被考单位做好充分的迎考准备工作,提高考评效率。考核人员在考评中遇到困难或把握不准的问题,要主动与组长或县绩效办联系,共同协商解决。

四、严肃考评纪律,全面综合评价

年终指标考核是绩效考评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考核组采取

听、查、看的方式,对被考单位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成效等进行全面考核。在考核过程中,要严肃按照评估标准进行考评,规定要评的内容就一定要评,规定怎么评就要怎么评,不得趋利避害,避重就轻,甚至随意曲解,随意变通,严禁弄虚作假现象发生,确保评实、评准、评出权威。

在全市重点工作督查会上的讲话 篇5

一、对今年以来全市项目和投入情况的基本估价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改投入工作,以大投入促进大技改,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全市上下抓技改、上项目的氛围之浓、力度之大、合力之强、成效之显著均为历年来之少有,全市技改投入持续高位增长,对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明显的投资拉动效应。综观各地、各单位上半年技改投入和项目推进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抓得准,技改项目规模大、层次高。全市在手的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有268项,总投资327亿元。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43项,总投资269亿元,其中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有10个,总投资44.7亿元,单个项目平均投资4.5亿元,中10亿元以上项目有2个。全市国债项目有6个,总投资13.5亿元;“双高一优“项目有20项,总投资55.44亿元,均超历史。

二是抓得实,重点项目产出提前。目前已有30个在建项目提前竣工,总投资23.3亿元,年新增销售54.8亿元,利税10.3亿元,创汇1.3亿美元。全市今年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今年能竣工113项,总投资33.1亿元,投达产后,可年新增销售110.8亿元,利税15.96亿元,创汇4.1亿美元。

三是抓得巧,项目渠道不断拓宽。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地不仅抓技改的意识浓,而且思路活,创新办法多,积累了不少值得总结的经验和做法。赛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使北京牡丹花开镇江,6月12日年产300万台电视机整机生产线已正式投入运行;索普集团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使总投资10.17亿元的醋酸二期项目被列为“双高一优”和“国债”项目,仅争取国家贴息就达1.7亿元;谏壁发电厂和镇江发电公司抢抓国家新上火电项目政策放宽的机遇,分别上马2台30万千瓦和2台60万千瓦机组,总投资达90亿元;江奎集团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新上数码相机和液晶电视项目;焦化集团抓住改制契机,吸引外来投资1.6亿元,加快了退城进区步伐;船山集团与台商合作,100万吨联合水泥项目已经启动;金河集团把握回购外资股份的有利时机,投资1.99亿元,新上马苇木双浆线改造项目,创近几年来历史之最;丹阳的天工集团凭借其在外贸市场的品牌优势,赢得法国大企业合作,投资8600万美元新上年产5万吨高速工具钢扩能项目;飞达集团依靠产业规模和国外市场优势,投资7.3亿元新上50万吨彩涂薄板项目;大亚集团依托主业,通过购买“圣象”地板品牌,并充分利用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总投资30亿元,新上木业项目;扬中通过实施岸线招商一举引进了一期投入2.25亿美元铁本项目;句容市产业集聚招商特色鲜明,自行车和光电子项目产业链已成雏形;润州区凭着优越的深水岸线资源,引来了总投资5200万美元的大项目落户;京口区着力打造科技工业园,吸引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外资和民资项目;丹徒区提出“凭项目论英雄、凭项目用干部”的要求,营造浓厚的项目投入氛围;镇江新区强化“项目立区”意识,大手笔规划、大力度实施园区及基础设施建设,主攻大项目,招商引资态势强劲。

四是抓得紧,各类项目推进加快。上半年,全社会技改投资预计完成57亿元,占年计划的57%,同比增长56.2%,国有及国有参股企业预计完成20亿元,占年计划的62.9%,同比增长94.2%,预计分别高于全省、苏南平均增幅65和60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2位,苏南第2位。镇江太白集团投资1.92亿元的“双高一优”项目,不仅提前半年投产,而且节约投资4000万元。各地、各部门特别是经贸委、计委、国土、财政、环保、规划、水利、海关、港务、供电、交通、农林、安监等综合部门,服务、支持重点技改项目的意识强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及时协调,及时解决,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银企合作得到加强,提高了银企“双向选择”的成功率和贷款到位率。上半年,全市技改共到位资金73亿元,同比增长51.5%,其中到位贷款13.5亿元,同比增长70.9%。

当前我市在项目和投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技改投入总量偏小。与苏南兄弟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1-5月份,我市工业性投入只是苏州的13.6%、无锡的24.8%、南京的47.8%、常州的53.7%,列苏

南最后。⑵发展不够平衡。存在着技改投资增幅差异大、少数行业出现负增长,高层次项目数量少、分布不均衡的现象。40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市直有19项,占全市项目总数的48%,主要集中在电子、华耀等少数地区和行业;辖市区21项,占全市项目总数的52%,主要集中在丹阳、扬中,其中丹阳10项、扬中6项、丹徒3项、句容2项。⑶后备项目不多。据调查目前全市工业中有近50%的企业没有技改意向,80%的企业提不出后备项目。部分行业和辖市区到目前为止,没有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没有较高层次的高科技项目,没有上亿美元的外资大项目。园区载体建设滞后,吸纳项目能力不强。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要切实增强抓好项目和投入的紧迫感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使命感,进一步坚定抓好项目和投入的信心和决心,特别要增强抓项目和投入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和优势,就是为实现“两率先、两步走”目标提供强力支撑的观念,努力在全市掀起一个抓大载体、上大项目、促大投入的新高潮。

首先,要强化抓项目和投入的竞争意识。实现“两个率先”,实际上是区域争先发展的一场竞赛,赢得这场竞赛靠什么?最根本的要靠项目和投入,特别是大项目、大投入。放眼周边城市,我们面临竞争压力十分突出。今年1—5月,苏南五市完成工业性投资776.5亿元,我市完成47.7亿元,仅占苏南总量的6%,比苏州少300.6亿元,比无锡少144.5亿元,比南京少52亿元,比常州少41亿元。我们要在实现两率先中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抓大项目、大投入上赢得竞争优势,把差距变压力、把压力变为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振奋精神,才能焕发出更大的热情,抓好项目和投入,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其次,要强化抓项目和投入的机遇意识。发展的优势总是在抓住机遇中形成,发展的差距往往在丧失机遇中拉开。当前,我们要着力抓住三个现实机遇: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对技改项目实行贴息等优惠政策的机遇;二是国际产业资本和南方资本踊跃向长三角转移的机遇;三是全省沿江大开发机遇。面对这些机遇,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机遇的水平和抢抓机遇的能力。

第三,要强化抓项目和投入的责任意识。抓项目和投入事关经济结构调整,事关沿江产业带建设,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这是我们从事经济工作同志的第一抓手,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有责任积极培植和引进投向准、水平高、投量大、回报丰的项目,更有责任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正在实施中的各类大项目,特别是省、市重点项目,确保其投速快、投效好。要教育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这样一个责任观,那就是:抓经济工作不抓项目和投入就是不称职,抓不住大项目大投入就是抓不住重点,抓不出大成效来就是能力不强,真正把抓项目和投入的责任落实到位。

三、要全力拓展抓项目和投入的思路和途径

思路决定出路,当前抓项目和投入要善于创新思路,要通过“四联动”来拓展项目和投入的途径。

1、抓项目和投入要与加快沿江产业带建设联动。加快沿江产业带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注重发挥我市沿江地区基础条件较好、产业基础厚实、岸线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吸引建设一批符合产业规划、产业关联度较大、投资密度高的项目,努力推动沿江地区光电子、造纸、绿色化工、新型材料四大优势产业和路面机械、船用设备、工程电器、五金工具、特种车辆及汽车零部件、特色食品六大制造业基地迅速做大强、做优做特。当前,重点要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好金东3号纸机、索普二期、镇江电厂三期、谏壁电厂技改、京阳二期、联合水泥、天工特钢、飞达薄板、扬中铁本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力争早日在沿江地区形成一批大的新增长点,促进我市沿江产业带加快建设。

2、抓项目和投入要与加快国企改革联动。史书记在全市企业改革推进大会上提出,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作为

改革的第一目标,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改制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要有做大做强的志气和争做第一的勇气,要学习借鉴江奎引进战略投资者、赛博“蛇吞象”、华通靠大靠强、华铝重组的经验,乘改革东风,借扶持之力,积极引进战略伙伴,寻求发展机会和合作项目,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在“双赢”中实现自己做大做强的目标。当前,要积极实施和重点扶持好华铝重组、江奎工业园、华通和焦化退城进区等一批好项目,推进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3、抓项目和投入要与加快园区开发建设联动。园区是项目发展的重要平台,项目是园区做大的重要支撑。没有项目,园区就没有活力。各地要借助园区既有的优良基础、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低门槛引进和建设一批投向准、投量大、投速快、投效好的项目,特别要重点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以外资投入为主、外贸出口为主、

现代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为主的好项目,进而强力支撑省市级开发区做大做强、出口加工区做响做靓、乡镇工业园区做优做特,使我市各类园区真正成为项目投入的集中地、招商引资的主战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4、抓项目和投入要与加快招商引资联动。招商引资是增加项目、扩大投入的捷径,我们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抓项目和投入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力争有新的重大突破。一是要更新招商理念。牢固确立只有富商、才能发展自己的双赢观念,只有扬长避短、才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观念,只有共赢、才能共同发展的合作观念,只有务实守信、才会持久的诚信观念,以更高更新的理念来谋划和提升招商引资工作。二是要创新招商方式。要在吸取传统招商方式精华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网络招商、委托招商、合作招商、产业招商等新的招商方式。三是要突出招商重点。大项目就是重点,要强化谈“大”、盯“大”、促“大”、引“大”的意识。要紧盯不放在手项目,合力推进在建项目,全力主攻增资扩股项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整体成功率、吸引超亿美元大项目落户的成功率、世界500强大企业落户的成功率。眼前,要全力抓好赴深圳东莞的经贸洽谈活动。这次活动是抓项目、抓投入的一次高规格、大规模、高标准、严要求的重大行动,希望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上海动员会史书记、许市长提出的要求,确保经贸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四、一着不让,狠抓当前,确保完成全年项目和投入任务

当前,项目和投入工作要努力做到“一个确保,三个加强”:“一个确保”,就是要努力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狠抓每一个项目,强化支持服务力度,切实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技改投入100亿元的目标任务。

“三个加强”:一是要加强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要强力推进一批国债、“双高一优”等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实施无障碍、无难题、无阻力。要梯次推进268项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对21个已经竣工项目,要做好原料供应和市场开拓工作,争取早日达产达效;对92个年内可望竣工的项目,要加强人、财、物的调度,使之努力成为XX年的新经济增长点;对86个在建项目,要缩短工期,争取项目早竣工、早投产;对一批前期准备项目,要加强督查,促进早日转化为报批项目和开工项目。

二是要加强各种要素特别是资金的协调力度。要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及省财政贴息投入,使我市的项目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国家和省的投资补贴。要加大银行协调力度,建立“推荐好项目、落实好政策、建立好信誉”的良性机制,尤其要重点抓好18个被各大银行选中的省级以上项目的资金落实。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主体意识和投资多元化的意识,强化民间资本对技改项目的投入力度。要将企业的技术改造与企业的改制重组、外资嫁接、退城进区、土地置换、吸纳民间和法人资本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全方位引导和吸引资金,拓展项目改造的资金渠道。

在区委重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6

刚才各位常委、副区长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汇报了全区50项重点项目的进展,分析了存在问题,谈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人大胡主任、政协*主席进行了简要评价,并提出了相应要求,评价很准,要求到位。*区长就目前工作、今后的任务,特别是全区重点项目、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重点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希望大家会后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就有关工作进行强调:

一、关于对今后工作的几点要求

1、发扬成绩,再鼓干劲。今年前八个月,在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区50项重点工作总体看进展顺利,效果明显,但仍然存在着不平衡、不重视的问题,一些方面还落后于全市其他县区。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发扬成绩,再鼓干劲,倍加珍惜全区大干快上、赶超发展的良好势头,倍加珍惜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喜人局面,倍加珍惜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大好格局,切实把心思用在促发展上,把精力放在干事业上,把功夫花在抓项目上,克服一切消极懈怠思想和松劲厌战情绪,全力以赴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2、强化措施,靠实责任。要紧抓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不放手,坚持工作标准不降、工作劲头不减、工作责任不变,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推动各项重点工作顺利进行。要全面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各级干部一定要对工作认真负责,这是对干部的核心要求。人常说“秀才一笔字,干部能干事”,怎样才叫能干事?简而言之就是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无论对任何事情只要重视了,就一定能够把它办好。我们说强化责任,就是要真正承担起责任,真正把工作做好。各级干部一定要在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措施上靠责任、压担子,成效上创特色、出精品,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密切配合,加快进度。全区50项重点工作,特别是支撑我们发展的重大项目以及影响经济指标完成的重大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层面,仅仅依靠区四大组织领导来强调、督促是不行的。各级党政组织必须以主人翁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协调配合,做到上下配合、部门配合、部门乡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对已经启动实施的重点项目,要采取倒计时,列出进度表,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成。要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社棠工业园、华能热电联产、天平铁路、宝兰铁路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搞好协调服务保障,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4、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现在到年底仅有四个月,时间很紧,任务很重。我们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坚决杜绝按部就班、观望等待、无所作为的态度和行为。对于重点工作,一旦定下来就要狠下心来干。各部门、各乡镇都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说了算、定了办,对重点工作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切忌半途而废。区四大组织分管领导要按照工作分工和承担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对联系部门、乡镇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查进度、查效果、查问题、查责任,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及时督促部门强化措施,限期改进,确保实效。

在区委重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篇7

一、关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一) 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坚持和完善“审核制”、“公示制”、“限额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四项制度, 健全党委、政府负总责,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抓落实的长效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组织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 加强政府承担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所需费用和劳务、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农民应得的补贴补助和补偿等方面的监管, 着力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随着优势产业的推进,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迅速扩大, 2010年全省流转面积260万亩, 占耕地面积10%0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推动和规范已经成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做好省政府确定的2011年重点工作中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推动出台《关于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配合省人大做好《贵州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条例》立法工作;各市 (州、地) 要建立1-2个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开展流转试点等。

(三) 加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和市场监管

近几年, 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和禁用兽药、农药、种子等专项执法活动, 严格农资市场准入、落实农资经营台帐、深入排查违法行为、加强协调配合, 排除了一些可能影响产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 农资质量和市场秩序逐年向好。但违禁农药仍有出现, 复混肥等农资产品抽检合格率偏低, 流动商贩、网络非法经营尤其是经营禁用农业投入品时有出现, 农业执法工作仍面临严峻形势。2月24日农业部等几部委召开了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 我们在9个市 (州、地) 都设立了分会场, 会议精神大家都很清楚, 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工作要继续强化农资市场日常监管, 扎实组织开展好种子执法年活动及肥料、农药、饲料、兽药、茶树种苗等专项整治。各地要有计划地组织, 对本地主要复混肥料产品尤其是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使用的专用肥料产品, 进行质量抽检, 坚决打击制售劣质复混肥产品的违法行为, 切实解决当前复混肥产品合格率偏低的问题;切实加强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 倡导农药分柜经营, 引导经营者不在蔬菜、茶叶主产区经营相关禁限用农药, 积极开展《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宣传贯彻活动, 深入排查和坚决查处、曝光一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案件;以种子执法年活动为重点, 扎实组织春季农资市场整治活动, 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 推动农资经营网点“信息服务栏”和经营规范建设, 积极构建农资诚信经营机制。加大对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养殖场 (小区) 监管力度, 规范农产品生产记录, 实施检打联动。各级农业部门应以“五有”建设为抓手, 切实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确保综合执法队伍编制不减, 性质不变, 力量不削弱, 工作不倒退。工作方式上, 我们和工商局做了协商, 加强部门协作、沟通和信息共享, 抽检结果一定要向社会公开, 不合格产品一定要检打联动。坚决纠正检验结果只有自己知道, 不报送、不通报、不公开、不移交, 为检验而检验, 检而不打、不处罚的情况。发现经营使用违禁农药、兽药、添加剂的, 一定要一查到底, 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结果。

二、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坚持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系统研究。

从不同生产要素、不同产业环节、不同发展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统筹产业发展。近年茶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从原料基地、产品加工、市场推广等全产业链条推进, 整合各部门、各方面资源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各地推进产业时, 一定要从整个产业链条去研究, 找准每个产业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主要矛盾, 采取切实措施, 重点突破。在产业选择上, 一个县确立的优势产业不能太多、大杂, 不明确、不突出。

原料基地依然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第一, 原料基地要坚持做规模、做集中度。基地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和集中度差, 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加工业, 依然是制约企业规模、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主要因素。没有规模化就没有标准化;没有规模化基地就难以支撑规模的加工业, 反之亦然;耕地破碎、产业分散的省情更加需要我们做产业规模和集中度, 区域布局、要素集聚、产业配套的现实选择更加需要我们做产业规模和集中度。第二, 要坚持以农户为主体。以农户为主体是实现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一家一户3至5亩, 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生产, 才能促进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 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第三, 要围绕优势产业培育、发展、集成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 将合作社作为基地建设的重要抓手。凡是基地建设好的产业都云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合作社。

龙头企业依然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目前,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51家, 其中, 国家级19家, 省级232家;生态畜牧业61家、果蔬36家、茶叶60家、马铃薯6家、中药材19家、优质粮油32家、特色杂粮5家, 基本覆盖了我省优势产业, 初步形成了辣椒、茶叶、中药业的优势产业集群并向优势区域集聚, 企业集聚效应初现。今年重点工作是:引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推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 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兼并、重组和招商引资做大做强。推荐一批生产经营效益好、产品质量水平高、社会责任意识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效果明显的省级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

市场推介依然是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

去年, 我们在上海.、义乌分别建立了贵州名特优农产品展示直销馆, 参加了上海、深圳、郑州、成都、合肥、银川、福州、重庆、东莞等9场展销会, 举办了4次贵州名特优农产品直销,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些展销会对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找准产业定位, 找出差距, 明确方向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说, 省领导、委领导亲自参与、亲自推介, 是省有关部门、各地、委内各单位协作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 围绕蔬菜、茶叶、辣椒、生态畜牧业、马铃薯、精品水果、特色小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 以重点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合作社为主体, 联合商务、旅游、经贸、科技、外宣、台办等部门, 集群式参加主要销区的各种展销会、专场推介等经贸活动, 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要全力承办好7月、8月由省政府与农业部主办的2011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贵州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本地市场是销售起点, 各地要重视本地市场的开拓。贵阳、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遵义、毕节都在本地举办了农产品交易会, 效果非常好。这是展示部门形象, 提升消费, 推动地方关心农业、支持农业的重要平台, 要坚持下来, 扩大影响。

密切关注一些成长度高、有特色的产业。

通过调研, 2010年我们提出支持中药材、苡仁米、苦荞、猕猴桃等产业发展, 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写进了2010年省委1号文件。我委从省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安排500万元先导性资金启动扶持, 另集成“三百工程”、阳光工程、基层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资金近700万元予以支持。目前, 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步伐加快, 苡仁米基地仅兴仁县从6万亩增加到10万亩, 猕猴桃2个县得到了财政800万元支持, 苦荞产业基本遏制了种植面积下滑的势头, 产品开发有所突破。4个产业得到的支持增多, 关注度大幅度提高, 为大规模产业推进打好了基础。今年, 省级产业化专项资金继续安排500万元, 支持中药材、苡仁米、苦荞, 启动对高梁的支持, 其中, 中药材200万元, 其余3个产业各100万元。中药材支持品种提纯复壮, 不同品种间的轮作;苡仁米支持以兴仁为核心, 普安、晴隆、紫云、织金等县集中连片发展, 做大产业基地, 逐步培育形成苡仁米产业带, 实施品种提纯复壮、育苗移栽率60%以上;苦荞支持威宁、赫章、水城3个县稳定基地, 选育品种、提高单产, 加工脱粒、开发适销对路的多元化产品;前不久我们对酒用高粱基地建设做了调研, 每亩收入2000元, 很有发展潜力, 已将其纳入“十二五”省产业发展规划, 今年支持酒用高粱基地品种提纯复壮、基地轮作和质量安全等。

(二)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省现有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600家。围绕优势产业, 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形成产业合作社集群, 向优势区域集聚。引导支持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 成为原料基地建设的重要载体、优势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农业项目支持的有效渠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 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品, 加快推进特色区域经济的形成。指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组织认定一批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我省已有贵阳市绿宝石、贵州娄山等一批专业合作社自发进入了沃尔玛、北京华联等超市。各地要贯彻落实全国农超对接现场会精神, 与商务部门联手, 促进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城市社区等各类市场主体实现产销衔接和直供。要下决心拿点钱, 选择支持一批蔬菜、水果、粮油、茶叶等专业合作社, 进入超市、社区。

(三) 加快茶产业发展

经过几年努力, 贵州茶产业快速成长。各级各部门取得了发展茶产业的共识, 形成了合力, 社会关注度高, 全省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被评为2010年贵州十大经济事件。前几年, 我们发展茶产业向四川、浙江、江苏、福建、云南等地学, 现在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向我们学。我们倍感压力, 建大基地, 提升大产业的步伐丝毫不得松懈。今年茶产业工作, 围绕完成2011年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之一“推进农业产业化”中“新建茶园50万亩”的目标任务, 落实富玉副书记在贵州茶叶企业发展座谈会提出的“四个转变”, 加快推进绿茶大省建设步伐。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成新建茶园50万亩以上。上规模、上速度不动摇, 全力解决茶园集中度, 力争2013年实现全省茶园500万亩的目标。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 落实目标任务到乡镇村, 加强指导与督促检查。坚持无性系, 以农户为主体, 相对集中连片建园, 新建茶园布局在原有茶园周边。围绕省内主要景点和风景名胜区, 主要交通沿线, 管护好近年建立的观光茶园, 布局好新的观光茶园, 打造好贵州好山好水处处产好茶的名片和广告。鼓励支持茶产业与畜牧业、沼气能源、林业、农产品加工业配套, 促进产业互动。引导幼龄茶园间套种, 以短养长, 以种促管。创建茶叶标准园, 茶园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 推动管护水平上台阶。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茶农合作社。吸引省 (境) 外茶叶企业或工商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我省茶产业, 重点引进营销企业。引导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 推动企业优化组合, 发展重点企业。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茶叶企业、茶农合作社的资金支持, 促进银企联营, 银农联营。茶园发放林权证, 推动抵押贷款。

三是宣传推介全方位、高密度。以“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为主题, 集群式参加北京、上海、深圳、西安、青岛、内蒙古、香港等地茶博会, 举办万人品茗活动, 全力承办好2011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多彩贵州和贵州绿茶的推介互动。积极支持各地举办展示推介、品茗斗茶、摄影采风、高端论坛等, 高频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茶产业宣传推介。推动在省会贵阳、市 (州、地) 中心城市和茶产业重点县城, 建立全覆盖的茶馆体系。加快茶青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和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带头进入重要目标市场、茶叶专业批发交易市场, 通过建立直营中心、代理经销等方式, 推动建立贵州茶叶销售渠道和网络。“国酒茅台·国品黔茶”去年在上海、呼和浩特开设了专卖店, 今年还将在北京、三亚、广州开设旗舰店。国酒TwIllik茶捆绑销售对扩大黔茶销售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各茶叶主产县要支持配合。

今年, 省级茶产业专项的重点是支持新建茶园, 宣传推介、广告、品牌建设、渠道建设和茶叶加工。

(四) 继续开展现代农业示范点

近年我们在乌当、开阳、毕节、音寨等4个地方开展了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 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确定在湄潭、福泉、花溪、平坝、开阳等5个地方继续开展现代农业试点, 这些点要在提升产业, 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上下工夫,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工夫, 坚持不懈地推进示范点建设工作。

三、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信息服务

(一)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10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一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为主线, 围绕优势产业, 全面加强重点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监测和整治, 认真实施农药市场监管年和执法检查, 积极开展“三品”专项整治, 针对例行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执法, 实施检打联动。各市 (州、地) 中心城市和重点县的种养基地和农产品重点市场, 实施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范围大幅度扩大, 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较好, 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但我省部分农产品农残超标, 个别地方出现反弹, 有些违禁物如增白剂、孔雀石绿、吠喃唑酮以及在蔬菜上禁用的氧乐果检出率, 非禁用农药乙酰甲胺磷、毒死蜱等超标率有上升趋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联动机制亟待加强。根据农业部2010年例行检测结果, 我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茶叶高0.9%, 水果高0.6%, 蔬菜高0.5%, 畜禽高0.4%, 食用菌合格率低11.水产品低2.9%0这与我们平时号称的贵州绿色、生态、安全的口号是不相称的。各地务必认清形势, 不要以为贵州生态好, 就是天然的有机产品、绿色食品。

质量安全是保证做大做强贵州优势产业的前提和生命线。抓生产、抓规模, 抓安全一定要同步。2011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深化年, 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农业投入品监管为重点, 从源头上杜绝高毒农 (兽) 药的销售和使用。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 紧紧围绕蔬菜、茶叶和生猪等产业, 加强农资市场、农产品市场以及生产基地检验检查和监督抽检, 对省内夏秋茶生产基地和主要辣椒原料基地的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进行检测;开展贵州省主要茶园土壤、中药材太子参和半夏土壤重金属检测研究;开展苡仁米、酒用高梁抽检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 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着力解决禁用农 (兽) 药违法使用、替代农药滥用、水产品中违法使用孔雀石绿及硝基吠喃、食用菌中违法使用荧光增白剂等突出问题, 从生产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以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 从根本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各地要围绕蔬菜、茶叶、水果和畜禽产品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 抓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县 (区)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00个, 产地50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5个;绿色食品15个;开展“三品一标”检查员、内检员、核查员、监管员培训五期430人次。

三是以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抓手, 不断提高监测监管能力。“十二五”已将9个地级质检中心和54个县级质检站纳入国家建设投资计划。力争启动开工2个地级、24个县级质检中心建设项目, 在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茶叶、蔬菜、水果等重点生产基地、在地区所在地重点农贸市场、重点超市和重点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一批检测站 (点) , 全面提高监管和检测能力。

四是以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为突破口,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深入开展9个市 (州、地) 中心城市重点市场准入和全省重点生产基地的产地准出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省蔬菜、茶叶电子监控风险网络系统, 提高预警和监管能力。今年在贵阳市启动市场准入试点工作, 推行“入市验证、无证必检、有证抽检、质量承诺、信息公示、不合格农产品就地销毁”制度。

(二) 农业市场信息工作

以“贵州农委信息网”为基础, 加快“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和"12316"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整合资源, 加强信息采集、发布和动态管理, 提高信息服务广度和深度。抓市场不能仅仅抓几个价格数据, 要抓展销、抓推介。

四、关于农业科技教育工作

贵州农业在耕地少、质量差的情况下, 通过“五突破”的农业科技解决了粮食供给。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切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构建完善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

深入实施“三百工程”。2009年以来, 围绕我省特色优势产业, 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 在全省132个示范村实施了“三百工程”示范项目, 集成专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村等资源, 在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今年, “三百工程”要选择好示范村、选准特色产业、“一村一品”、“一品一社”, 探索建立专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共谋产业发展机制。

(二) 加强农业教育培训, 促进教育资源向农业优势产业配置

“十一五”我省共培养专业农民10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万人, 创业培训5200名农民, 委属4所中专学校培养了近4万名农村实用人才.2010年农广校中专学历招生1.31万人, 取得历史性突破。今年, 农业教育培训工作, 要认真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全国职业培训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根据新形势下农业分工分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需要, 立足产业需求重点抓:“十二五”力争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5万人。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十二五”培训农民50万人次、带动地方培训农民50万人次, 将阳光工程打造成我省农民培训的主要品牌。三是加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地建设。

(三) 提升科社刻新能力, 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继续抓好中药材、蔬菜、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围绕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整合科技资源、联合攻关、创新技术、开展技术服务等, 全面完成体系年度建设任务。促进产业技术体系与农技推广体系互动, 发挥综合试验站上联科技创新;、下接技术推广的桥梁纽带作用, 使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农民学科技的田间培训学校。争取启动茶叶、马铃薯、油菜、生猪、水稻、玉米等6个产业技术体系。

加强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加强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选育推广, 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筛选出一批轻简化、节本增效、节水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二是重点支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 对农业产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先导性的品种, 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高农业产业科技竞争力的科研项目。三是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奖励体系, 积极发挥科技成果奖励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五、关于农村资源环境建设

(一) 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实践证明, 农村清洁工程选择领导重视, 农民积极性高, 经济相对发达, 交通便利、农田水利基础配套, 风景名胜旅游区 (乡村观光旅游) 、水源保护地、现代农业示范点开展示范方向是正确的, 效果很好。几年来, 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170万元, 建成示范村150个, 惠及农户12000户。去年10月赵克志省长到贵定县音寨村视察现代农业时, 对音寨村的农村清洁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的工作重点:全力完成我省2011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农村生活环境改善项目”中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的建设任务, 示范点我们有初步方案, 商各地后很快确定, 各地一定要落实配套资金、保证实施好。

(二) 积极开展紫茎泽兰应急灭除行动。

去年, 黔西南晴隆突发牲畜误食紫茎泽兰致死事件, 引起各级领导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 农业部、中国农科院及省有关部门, 积极行动, 精心组织紫茎泽兰应急灭除行动。在农业部安排部署下, 我省率先提出建立防控阻截带、产业替代的思路, 下拨资金864万元, 动员5万群众参与, 有效控制紫茎泽兰蔓延。今年, 承担防控任务的地区要抓好防控阻截带建设和产业替代工作, 确保如期完成任务;未发生地区要严密监控, 防患于未然。

(三) 组织完成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 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普查工作。

上一篇:客户经理工作心得下一篇:《.荔枝图序》阅读答案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