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4-04-18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通用9篇)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核心,一个人能否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材与早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幼儿是依据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的。幼儿一开始只能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思考,而不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点或事物的内在联系来思考。所以家长应向他们提供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家长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有计划地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和知识储备。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要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必须帮助幼儿掌握一定数量的概念,而概念又是用词表达的。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加大幼儿的词汇量,并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概念,促进其思维水平的提高。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幼儿好奇心很强,常提出各种问题,比如:“鱼在水中为什么不闭眼睛,”“马能站着睡觉吗?”等等。家长面对儿童的问题,应热情、耐心地解答,并及时称赞他会动脑子、爱动脑子。在不断鼓励幼儿好问多问的同时,家长还应常向幼儿提出各种他们能够接受的问题,引导他去思考、去解答。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2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一是独立性。思维力强,必定是善于独立思考。在学习中遇到疑难,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能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即使他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也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二是灵活性与敏捷性。思维力强,对事情的判断解决总是迅速而且灵活,不墨守成规,能比较快地认识、解决问题。三是逻辑性。思维力强, 想问题严密而且科学,不穿凿附会,不支离破碎,得出的结论有充足的理由、证据,前因后果思路清晰。四是全面性。思维力强,看问题不片面,能从不同角度整体地看待事物。五是创造性。思维力强,对问题能提出创造性见解,别人没想到的,他能够想到。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 有人让少年曹冲称一头大象的重量,这对一个幼儿是大难题。可是曹冲经过迅速而灵活的思考,很快有了办法。先让大象站在船里,刻上水位记号,然后把大象拉下来,往船上装石块,达到原来水位记号停止。石块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上述思维力强的特点在这个故事中都充分表现出来了,由此可以判断曹冲是思维力很强的幼儿。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思维力呢

一、应尽量调动幼儿的感觉器官

使其能充分感知和观察外界事物,不断丰富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实践,在积累大量感性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对待年龄越小的幼儿,最好采用一些直观法,如参观、游览,直接接触各种实物,以促进幼儿尽可能通过亲身的感受与体验去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积累的感性知识越多、越正确,就越易形成对事物正确的概括,发展思维能力。

二、要启发幼儿进行积极思维

善于给幼儿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幼儿自己想得到的,做得到的,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人的脑子越用越聪明。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就是要使幼儿更加聪明,会动脑筋,会适应新情况, 会解决新问题。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善于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可以给幼儿提出任务,并精心设计、创造条件,使他们不要依赖成人,而是靠自己动脑筋思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运用已有的感性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为了使幼儿思考问题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即使幼儿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家长也不要急于直接给予解答,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启发他们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实践证明,只有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老师或家长提出的任务时,才会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让幼儿有自由活动的机会

要和幼儿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幼儿天性活泼好动,爱摹仿,喜欢" 打破砂锅问到底" 。见到新奇的东西,就要去动一动、摸一摸、拆一拆、装一装,这些都是儿童喜欢探求和旺盛求知欲的表现,家长切不可禁止他们或随便责备他们,以免挫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应当因势利导,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主动去培养他们爱学习、爱科学和养成乐于动脑筋、想办法、勤于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诱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而幼儿的特征是爱美、喜新、好奇、求趣,一切美新奇趣的东西,都能引起幼儿极大的注意,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一是要带幼儿走近生活,走近大自然。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带幼儿多走多看,让幼儿用自己的观感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发现的,他自己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二是要多陪伴幼儿,让幼儿得到关怀和爱护。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对诱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会通过自己独特的传递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使幼儿萌发学习的动机,从而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内驱力。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获取知识技能,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前提。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这就为幼儿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乃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不断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 乌申斯基《儿童世界》)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应注重训练幼儿多听、多说、多练。

1. 多听。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习惯的一种表现。

2. 多说。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 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培养能力。

3. 多练。要让幼儿多练习,重复的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 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

浅论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思维能力 幼儿 培养 语言

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幼儿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幼儿的智慧极为重要。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积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那么如何培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调动幼儿的感觉器官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调动幼儿的感觉器官,使其能充分感知和观察外界事物,不断丰富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实践,在积累大量感性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对待年龄越小的幼儿,最好采用一些直观法,如参观、游览,直接接触各种实物,以促进幼儿尽可能通过亲身的感受与体验去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积累的感性知识越多、越正确,就越易形成对事物正确的概括,发展思维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其次要启发幼儿进行积极思维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其次要启发幼儿进行积极思维,善于给幼儿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幼儿自己想得到的,做得到的,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人的脑子越用越聪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就是要使幼儿更加聪明,会动脑筋,会适应新情况,会解决新问题。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善于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可以给幼儿提出任务,并精心设计、创造条件,使他们不要依赖成人,而是靠自己动脑筋思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运用已有的感性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为了使幼儿思考问题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即使幼儿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家长也不要急于直接给予解答,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启发他们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实践证明,只有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老师或家长提出的任务时,才会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再次要让幼儿有自由活动的机会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再次要让幼儿有自由活动的机会,要和幼儿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幼儿天性活泼好动,爱摹仿,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见到新奇的东西,就要去动一动、摸一摸、拆一拆、装一装,这些都是儿童喜欢探求和旺盛求知欲的表现,家长切不可禁止他们或随便责备他们,以免挫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应当因势利导,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主动去培养他们爱学习、爱科学和养成乐于动脑筋、想办法、勤于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最后要重视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最后要重视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要放过在游戏、参观、散步等日常生活中跟幼儿对话的机会,帮助幼儿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相应的词汇,教他们学说话,以培养他们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认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的思维从具体情景中解放出来,在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

【参考文献】

[1]张奇.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J]心理与健康.2013年第08期.

[2]谢晓梅、高蓉芝.谈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第09期.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4

泗洪县半城中心小学王守建

【内容摘要】在幼儿素质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正在成为一项实实在在开展着的幼儿教育研究工作。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部分。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语言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言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

3~6岁时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错过了学习最佳时期,学同样内容就要花6-7倍的时间。在语言活动中,创设宽松、自由、平等的语言活动环境,提供以图画读物为主要的语言活动材料,通过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想象,在活动中求异。可以使幼儿在获得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使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鼓励幼儿在语言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们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

幼儿阶段,由于对语言活动材料的感知、理解是低层次的,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或者往往“半土半洋”。例“转过来”这个词小班幼儿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用方言表达。尽管这样,教师还是要鼓励幼儿,因为他们能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地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

教师应经常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语言活动活动,尊重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语言活动作品及自己的语言活动需求选择适宜的语言活动方式,引导幼儿不受语言活动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努力打开幼儿语言活动的思维通道,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感到无任何压力,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状态,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语言活动活动《球》,文中狐狸用不同的方法来玩球,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深深吸引着幼儿。老师与幼儿看图书时,与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你会用什么办法玩球?后来怎样了呢?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等等,1

让幼儿进行自由大胆地思索、想象、讲述、表达。“狐狸用脚踢皮球,狐狸用头来顶球;狐狸把球拿到店里补起来;狐狸哭了,叫别的小动物借给他玩一下„„”。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以便能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为此,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你讲得真棒”,“你讲得真好”等语言)、鼓励(“你真会动脑筋,讲得跟别人不一样”、“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甚至奖励(五角星、红点等)。这样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培养和体现。

二、发展幼儿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变通性

在语言活动中,我遵循着学与思相结合的思维训练规律,采用“听中带思,阅前必思,说前得思”的语言活动训练策略,让幼儿逐步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求异、求新的思维。

1、引导幼儿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观察是智慧的窗口,是创造的基础,观察的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幼儿受到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一看到画面就准确自如地用言语来表达。皮亚杰也表明:幼儿的思维源于感知。因此,在语言活动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图书的画面,让幼儿把语言活动的感知、观察与思维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们在感知、观察中积极思维,在积极思维中充分感知、观察。例如大班语言活动活动《大象救兔子》,我让幼儿带着 “大象会想什么办法救小兔子”的问题去语言活动,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幼儿进行了猜测、想象并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画面内容,判断画面之间的发展关系。最后,在师生共同反复的观察与讨论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活动,幼儿终于找到了答案,理解了原先不明白或一知半解的画面内容,知道了“大象是伸出长鼻子,翘起细尾巴,搭起一座大象桥救了小兔”的,从而使语言活动活动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2、在问题中学会思考

幼儿阶段,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水平的限制,往往对语言活动材料中的很多画面不甚明了或曲解图意。为此,在语言活动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根据问题找到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幼儿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看看、想想、说说。例如在《散文欣赏:飞》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巧妙地设置了两个思考点,引导幼儿展开创造性思维。

2其一:蒲公英飞起来了,女儿问妈妈:“蒲公英妈妈不要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画面定格,问:“小蒲公英要去干什么呢?”幼儿甲:小蒲公英要出去玩,做游戏。幼儿乙:小蒲公英长大了,要到别处去安家。„„

其二:小树叶飞下来了,女儿又问:“树妈妈不要它了吗?”答案当然亦是否定的。画面再次定格,问:“树叶宝宝要去干什么呢?”幼儿甲:树叶宝宝给小朋友当扇子。幼儿乙:树叶宝宝给小鸟当被子。幼儿丙:树叶宝宝给小虫子当房子。幼儿丁:树叶宝宝给小蜗牛当帽子。„„

语言活动活动《小兔逃跑》,我采用“感知—探索”的教学结构,让幼儿由故事名称引起思维的想象、推理,带着“小兔为什么要逃跑”的疑问去观察、查询画面提供的故事情节。当幼儿初步看懂画面时,我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兔变成小鸟,妈妈要变成大树?为什么小兔变成花,妈妈要变成花匠?”等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使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而当幼儿掌握故事内容时,我又及时地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迁移,与幼儿同玩“你变我也变”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变通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要是你变成白云,我就变成蓝天;要是你变成小鸡,我就变成老鹰„„。在整个语言活动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语言活动的快乐,思维由发散到集中,又由集中到发散,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不仅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3、在提问中乐于思考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有效地开发幼儿创造思维的潜能。爱因思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我认为,在语言活动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对语言活动材料的内容多想、多思、多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例如在《音乐气垫火车》语言活动活动中,我问:“你们还有哪里听不清楚、看不明白的吗?”幼儿提出:“小动物们为什么不造一座听不到外面声音的房子呢?哪里还有音乐气垫火车呀?„„”在《小刺猬学时髦》语言活动活动中,幼儿提出:“小刺猥烫了卷发,遇到坏人怎么办呀?小刺猥为什么要烫发呢?男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圆圆的卷发呀?„„”等等一些源于故事又超出原本故事内容的问题。幼儿在语言活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无不渗透着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做法。可见,语言活动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

受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我感到幼儿的语言活动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对语言活动内容的理解、想象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把静态的语言活动画面变为动态的语言活动画面,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幼儿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更充实地把握语言活动内容。多媒体提供的放大、定格的技术条件,有利于幼儿重点观察、分析、思考。如语言活动活动《落叶》,首先让幼儿观看落叶飘落的画面,激发语言活动的兴趣,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方位、多渠道的信息刺激下,打开思维的通道;最后当我问幼儿:“树叶还会落在哪里,谁过来,做了什么动作,把它当作什么呢?”幼儿的思路如同打开的闸门,纷纷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树叶落到河里,青蛙跳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荷叶;树叶落到树枝上,金龟子爬过来,放在嘴里,把它当作食物„„”等等。

2、表演、迁移作品

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可以使幼儿的再造想象力得到提高,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如语言活动活动《大象和蚂蚁》,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头饰、纸偶,让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幼儿有表情地学说角色对话。在语言活动活动中,有机地渗透识字教学,让幼儿在理解语言活动材料基础上认字,如让幼儿看动作猜字,听声音说字,利用汉字卡片玩“击鼓传花、小孩小孩真爱玩”等游戏,丰富词汇,句式的完整表达。在以上这些“活”而“变”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使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得到了最佳的发展。

四、自主活动,持续创造性

语言活动中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这时,如果只让个别幼儿讲述,其他幼儿聆听,相当一部分幼儿由于没有自主活动的伴随而使创造性思维停顿下来,创造激情会因此而熄灭。

例:在《诗歌:摇篮》中,学完诗歌后,教师启发性地提问:“还有什么也是摇篮,摇着它的小宝宝呢?”幼儿创造的激情被慢慢点燃,进入比较积极的状态。我就让幼儿通过绘画活动把自己的思维结果表现出来,边画边创造。画完之后,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如:“小河是摇篮,摇着虾宝宝,水草轻轻摇,虾宝宝睡着了。”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再次描绘自己创造性的思维结果。

又例:在《讲述:战胜大老虎》中,“小动物们在玩时,来了一只大老虎,小动物们如何战胜大老虎?”这一问,即刻引燃了幼儿创造的热情,进入了昂扬的状态。事先,我就为幼儿准备了操作的卡片,让幼儿边操作,边讨论。以此让幼儿在自主行动的伴随下进行比较持续的创造性思维。幼儿想出了许多办法:幼儿甲:小动物们互相帮助上了树,大老虎没吃到小动物只好走了。幼儿乙:小动物请树爷爷帮忙,弯一弯腰,把大老虎砸死了。幼儿丙:小动物们一起在树下挖了一个坑,躲在树上,大老虎走过来,掉进了坑里。

总之,语言活动活动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语言活动教材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语言活动指导方法,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怎样培养幼儿语言能力》郑亚茹东北师大出版社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5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发散性。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和美工技能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环境,拓展视野,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

作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教学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拓展幼儿的视野。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多彩的民族服装”中,我在活动区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他们惊喜地发现:瓶中的颜色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有的变成了紫色,有的变成了绿色,颜色的深浅不一样等现象。孩子们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我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尝试调和更多的颜色,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配色方法后,我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图片(未涂色),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给民族服装涂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组织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

1.结合游戏进行绘画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我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例如:在主题活动“保护动物”中,我与幼儿共同讨论了保护动物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后我请幼儿积极参与到“快乐的家园”绘画游戏活动中来,我将一张大白纸贴在墙上,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小动物快乐的家园是什么样呢?孩子们自己分工,有的画小动物,有的画房子,有的画草地,有的画大树……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既感受到了保护动物的快乐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

2.结合语言活动进行绘画,发展幼儿创造力

幼儿美术活动并不是单一地和孤立的,通过语言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班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通过续编故事绘画,听诗歌、绘画等都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坚持在绘画教学中,把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放在首位,努力拓展幼儿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美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6

积极参与游戏的幼儿要不断的思考,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并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

比如:在玩角色游戏时,幼儿要确定游戏的内容和情节.选择用什么物体来代替什么用具;没有现成的,还要想办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在游戏中广泛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幼师教学反思-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口头语言。幼儿在与同伴就游戏的交流中可见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锻炼过程。

通过语言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游戏内容(主题、情节)、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在于使幼儿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游戏就为幼儿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因为幼儿通过模仿学到的简单句,在游戏中他可以运用已经知道的语言的各种因素,并将它们结合起来,以便表达出复杂的意思,用他已经掌握的语言来处理问题。

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当今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 社会瞬息万变, 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幼儿时期是人想象力较丰富的时期, 他们的创造性无所不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有限制的, 关键在于育人者如何正确看待和加以引导。因此, 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使他们的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具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一、创设讨论问题的情境, 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 幼儿又是在讨论和解决问题中增长知识、丰富想象、发展思维的。我们应当在一日活动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幼儿去讨论、去观察、去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 鼓励幼儿大胆地设想, 寻去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常识课上让幼儿认识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浮, 老师只告诉幼儿有些东西在水里会浮起来, 有些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 那么, 什么东西会浮起来, 什么东西会沉下去?这时老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让幼儿亲自把准备好的木块、铁块、橡皮泥、塑料、玻璃球等物放在水里, 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 什么东西沉在水里, 接着又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的情景;一是出示一个装水的瓶子, 里面放了一个小积木, 让小朋友想办法去取出瓶子里的小积木。一是出示五个一样大小的红色小圆球, 并告诉小朋友, 其中四个木球, 一个是铁球, 请小朋友想个好办法把铁球找出来。由于提出的问题新奇而有趣, 幼儿的思维很快地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参加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由此, 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让幼儿参加实践活动, 鼓励幼儿增强解决问题勇气和信心, 大胆进行创造性尝试

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兴趣和爱好, 就会激发求知欲而去积极动脑、思索问题, 因此, 要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于游戏活动之中。如在玩水游戏时, 我问幼儿咱们在水中玩什么?有的幼儿说:“我要在水中建一座大桥。”有的说:“我叠几只小船放在水中”。我支持了他们美好的设想, 并按照他们的设计供应游戏材料。他们在造桥的过程中, 曾为瓶小水深, 积木浮在水上而着急, 我及时鼓励他们鼓足勇气, 大胆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小朋友们你一句, 我一句的商定改订建桥的办法。他们动脑又动手, 将小瓶换大瓶, 矮瓶换高瓶, 构成高大而坚实的“桥栋”, 为铺设“桥面”鉴定基础。他们又用小石子铺“陆地”, 解决了“引桥”安放和行路的困难。他们是多么富于想象和创造性。可见, 实践是思维活动的源泉, 又是检验思维活动的标准。

三、教师必须耐心、及时地抓住时机进行引导

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教师良好教育下得到发展的, 有时幼儿会提出新奇的、出乎意外的设想, 如果教师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鼓励, 就会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有一天, 我带小朋友到公园散步, 走在草地上, 突然有一个小朋友叫道:“我的鞋子湿了”, 接着, 其他小朋友都发现鞋子湿了。鞋子怎么湿的呢?由于没有对幼儿讲过有关露水的知识, 所以, 我未准备把这个问题讨论下去。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下雨了。”可当时并未下雨。有的说是昨天下的雨水。针对这一情况, 我让小朋友第二天早上再到草地上试一试。孩子们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这时我因势利导, 拿一块玻璃, 让小朋友们先对着玻璃呼气, 看玻璃上出现什么, 然后向他们讲明空气中水分遇冷变成水珠的原理。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把我们鞋子弄湿的是露水。”由此可见, 教师对小朋友突然提出的问题, 耐心倾听, 热情支持帮助, 抓住时机进行教育, 而不是回避或生硬的顶过去, 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有利的。

由于幼儿年龄及知识经验的限制, 他们的设想往往会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 对此, 教师也要耐心倾听, 不要简单地否定或指责, 让他们到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的设想。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等待, 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 使幼儿知道敢于大胆设想是好的, 鼓励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对于幼儿新奇的想法, 教师一旦发现其中的创造性因素, 要及时支持, 鼓励和引导, 否则, 会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

四、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幼儿园环境

1.创造富有创意、激发幻想的教室环境。

在我们的教室中可以设置一幅“流动”画, 每月更换一次, 内容有抽象画、问题树, 也可以是一幅无结局的画。在教室的黑板或者孩子们的画本上让他们自由想象, 涂鸦, 画未来世界、画恐龙、画外星人……就这样, 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因素, 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2.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

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8

【关键词】创新 思维 幼兒

中图分类号:G61

创新是民族之魂。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深知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幼儿思维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发展。通过多年来对幼儿教育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我认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幼儿园环境

1.设置富有创意、激发幻想的教室环境

在我们的教室中可以设置一幅“流动”画,每月更换一次,内容有抽象画、问题树,也可以是一幅无结局的画。在教室的黑板或者孩子们的画本上让他们自由想象,涂鸦,画未来世界、画恐龙、画外星人……这样,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因素,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2.巧选区角材料,指导幼儿操作,促进创新思维

幼儿思维是在活动中与各种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在活动时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幼儿的思维,如:游戏活动《字宝宝》,让幼儿将身上有汉字的汉字娃娃随机摆放在桌子上,然后用大树模型遮盖1---3个汉字娃娃,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说出遮盖的汉字娃娃是谁?在活动前,我先教会幼儿认识了许多字宝宝,然后再让幼儿玩游戏。幼儿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从而也提高了幼儿识字的兴趣。还如:游戏《数动物》,先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动物,然后在找一找吃草的动物有几个?不吃草的动物有几个?幼儿兴趣也很大,此游戏使幼儿在数数上开发了大脑。在数学区角活动中,我选用的材料注重考虑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防止操作活动流于形式。我投放由易到难的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并保证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在我的启发下,让幼儿带着问题操作,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探索,这样,不仅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3. 营造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氛围

由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无论是幼儿园、家庭还是社区都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

首先我们老师应注意自身观念的改变,平时加强学习,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造就创造型的新一代。我们积极参加各种业余进修,平时注意收集资料,闲暇时还须上网搜索,比较中外教师在各类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的方法,使自己尽量少走弯路。

有了观念的转变,我们教师能对每个孩子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充分尊重他们、宽容他们、期待他们,做他们的朋友,使他们敢想、敢为,能极大地发挥潜能。

二、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美术、音乐、科学、游戏等活动本身就是创造性活动,因此我们以此为载体,用于模仿创作,以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幼儿从多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常让幼儿添笔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地球仪、熊猫、西瓜等)、拼画(正方形、半圆形可组成房子、厨师)、变画,也有主题画、诗画、故事画、粘贴画、美工等。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地看画得像不像、制作得精美不精美,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鼓励幼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感受,而不是局限于老师的范例,

2. 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方法

音乐、舞蹈活动中可以通过感知音乐、自编舞蹈动作等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如在创编前先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编什么?如何编?启发幼儿边尝试、边探索、边创编。

3.引导孩子在科学活动中用多种方法探索解决问题

科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组织的每次科学活动,都应是让孩子通过探索、发现、操作的过程,这也是幼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条件。在活动中,我总是让幼儿大胆去探索,不说“不对”“不行”之类的话,让幼儿在积极的氛围中去探索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在《好玩的气球》活动中,我请孩子们一起来探索。“用哪种材料更适合来系气球的口?”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夹子、线绳、胶布等材料。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带着我的问题去探索、去尝试,而我自始自终都是做为一名支持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不马上去帮助,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通过引导,让孩子进行探索,从而增强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给幼儿游戏创新提供各种条件,包括提供场地、时间、材料等。在创新游戏中,不要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要用侧面引导、直接指导的方式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游戏。

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我们善于与幼儿交流沟通、尊重幼儿的个性,任何时间都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选择、尊重幼儿的意见、尊重幼儿的行为,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做平等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游戏,共同创新。让幼儿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创设了民主、宽松、亲切、平等的活动氛围,多启发不命令,多鼓励不压抑,多引导不强迫。把自主权交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去选择,逐渐学会思考和分析,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受和智慧去获得知识。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9

1、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数学思维

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应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产生质疑,能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由此及彼,从一个问题衍生开来,提出崭新的、有创造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设问才会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拥有坚持己见的自信和勇气,引导学生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找证据,求事实;但同时应引导学生既要敢于坚持己见,又要善于接纳别人正确的观点,从而在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中获得最大收益。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知识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而这种冲突正是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必需的。

2、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也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思考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比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不同方向的解答,即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应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能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3、培养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4、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6、创设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创设情境,激趣引思,就是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欲望,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与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如教学《摩擦力》一课时,我先问学生:知道老师最关心你们什么吗?学生有说学习、身体、成绩……,这时我告诉学生最关心他们的玩。接着我拿出一个气球,在身上擦了擦,奇迹出现了,把气球放在身体的任何地方,它就像生了根似的呆在那里不掉下来,学生看了产生了好奇。然后我把气球分给学生,让他们一起来玩,从而把学生的兴趣引向研究为何气球在身上擦了几下就像粘了胶水,随着一个个气球被粘附在衣服上,学生得意、喜悦、自豪等表情明显地写在自己的脸上。情趣盎然的粘气球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求知欲,又使他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不断地触发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好奇心无处不在,如一群搬运东西的蚂蚁,一条从树上掉下来的虫子,一只在空中飞舞的蝴蝶……这些往往都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令他们兴趣盎然地观察。所以,我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时,学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让他们想做、愿做。 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当学生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好奇的欲望时,我就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自己探究,找出答案。

2、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大胆创新

建立“自主学习,实践探索,人人参与,体验成功”的新型的多样化的科学教学模式。首先教学的活动方式要注意讲、示结合。在向学生讲解、传授已经形成了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注意运用提示、暗示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在突破现成知识基础上实现创新;其次师生间活动的方式要注意合作探讨。尽可能通过讲座、辩论、研讨等方法,去扩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学生学习方式要注意以自学为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提示后,应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实践锻炼。

创新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而恰到好处的提问,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另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大胆质疑,多思善问,逐步培养他们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增加例子此外,开展系列课外活动,也是体现 “以学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运用和体会中,达到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培养特长、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增加例子

3、重视知识,挖掘创新能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要创新,首先要学好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在小组活动中经常讲创新的方法、途径和原则等,虽然它们不是万能的,但它们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每次新带一个科技小组,我总会先给学生讲解科学家及小学生们创造发明的许多事例,让他们明白,路,成功的路、创造的路,就在脚下。我还会举办“和科技书交朋友”的活动,指导他们多阅读有关创新发明的书籍,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的竞赛,带他们参观学习科技作品展,使学生们通过多渠道学习有关小学生发明创新的作品,从中得到启迪,扩大知识范围,学生的知识水平越高,创造思维的发展就越有基础。从学着干上升到自己创新,激发他们的热情,我还带着小组成员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自然知识,开阔视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学着做各种模型,一辆自己制作的小赛车在地上跑,那高兴的劲远远胜过在玩具店买来的玩具赛车。这样以达到训练好他们的基本技能,能使他们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触类旁通。我深信,知识、技能越丰富的人,产生创造性的可能也就越大。

2. 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面,它表现为思维的多极性、广阔性。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是思维水平达到超常的特殊表现形式,是神思高度集中时多种信息的概括化、简缩化或知识迅速迁移的结果。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观思维的培养,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敏捷性、多向性,鼓励学生的自由联想,异想天开,不落俗套。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我首先演示:在一烧杯里放入纸倒扣在水里,再垂直取出,杯里的纸没有湿,让学生重复实验几次,但有的小组杯里进了水,纸湿了。这时,我抓住这个学生感到有趣、好奇地契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组实验:①实验时,看到了什么现象?②为什么有的组纸湿了,有的组纸没有湿?③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的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探究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诸多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科技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于生活和自然界。日常生活中往往蕴藏着许多发明创造的东西。因此,我经常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这一物品有什么缺点?有待改进的是什么?同时,将某一物品的独特的优点应用到其他物品中去,产生出新的创造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次科技兴趣课上有一位同学向我提出:雨天,当人们把伞收起来时,湿漉漉的伞很麻烦,在公共汽车上水很容易弄到别人身上,尤其是人多拥挤时;在商场、宾馆水滴到地上很容易造成意外摔倒,而且还会弄得地上很脏,影响环境。有些商场和宾馆有提供塑料袋,但只适用于不折叠的伞,而且也不环保。所以,我想解决这些问题,让伞不要再滴水。这时,我及时鼓励他:“你的想法很好,怎样才能让伞不流水呢?”。

他通过观察,把袋子放在伞的把柄里面,用的时候可以抽出来,不占地方。而且,现在提倡环保,购物不提供袋子,便可以用雨伞中的袋子装东西。另外,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般的伞柄比较短,握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把伞柄加长,可以使它握起来更舒服,也使得里面的空间增大,更好容纳袋子。根据以上想法,他发明了《带袋子的伞》:用薄的、防水的布,使体积小且能够防水;袋子的形状既够大方便装伞,收起时体积也很小;伞柄底端的盖口较大方便袋子塞进和取出 ;盖子连在把柄上,就像牙膏的连体盖一样方便, 柄的长度与人的手握拳时的宽度差不多增加舒适感;制作成本低,充分利用废弃之物。该小发明在省24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进入终评。

又如,在小学的高年级班里,老师经常在排座位时遇到了麻烦:如果按个子的高矮重新排座位,马上就有很多个子高的同学说自己近视了,希望坐到前面去,而个子矮的同学也站出来说坐在后面不能看清黑板。有一个同学看班中戴眼镜的同学,哇,同学们的小眼睛前,多了亮晶晶的镜片!让个子高的同学坐到前面来,后面的同学不是要被挡住了吗?近视的同学只能无奈地在眼睛上加了“两只眼睛”。数数班级的“眼镜”,将近12副,摸摸鼻梁上的镜片,看着不断上升的近视率,她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同学近视?”“小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对小学生近视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对本班同学和其他班级同学的调查发现,读写姿势不正确学生的近视率显著高于其他原因。阅读姿势不良、眼距过近、经常躺着看书,这三者同时存在,则患视力不良的概率增加到50%左右;且眼负荷大、阅读时间较长、阅读时很少休息、阅读时经常感到眼睛疲劳以及眼睛疲劳时仍坚持阅读等同时具备时,患视力不良的概率为70%左右。

根据上述调查的数据,她大胆设想设计一种《可调节防近视纠正器》,它可以帮助同学们纠正看书、写字时坐姿不正确的习惯,防止眼睛的近视。她找了一个大夹子,它的宽度约是一拳,这就解决了身体离桌子要一拳,接着解决眼睛离桌面要一尺。由于每个人都身高不同,所以她想到用伸缩杆做成可调节高度的挡杆。接着在一个宽度约一拳的夹子(采用不生绣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上,用螺帽把伸缩杆(采用废旧雨伞的完好伸缩杆)固定好,再用一根软铁丝缠上电工胶布左右对称地固定在伸缩杆顶端。使用时,把夹子夹在桌面上,根据每个人的身高来伸长或缩短伸缩杆的长度,以调节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写字时,双手伸过软铁丝的下面,当头低于一尺时,嘴下巴会碰到铁丝,这就提醒自己头低了,从而纠正坐姿,达到保护视力的作用。该小发明在省24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进入终评。

上一篇:回望艰辛的时光作文下一篇:侯镇中心小学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