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管理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纲要

2024-04-28

塞北管理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纲要(精选9篇)

塞北管理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纲要 篇1

编制纲要(2012年——2020年)

为贯彻落实区工委组织部《关于做好行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塞组字【2012】5号)精神,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特制定塞北管理区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一、教育人才队伍现状

(一)数量

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专任教师人。其中:初中19人、小学28人,幼儿园20人

(二)结构

1、学历结构:

本科学历14人、占20%,专科学历52人、占74.3%,中专学历4人、占5.7 %。

2、职称结构:

高级职称的12人,占17.15%;中级职称的29人,占41.43 %;初级职称的6人,占8.57%。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区的总体要求,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为中心,坚持依法管理,健全完善机制,强化培养培训,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强教师队伍内部活力,大力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建设区域经济文化强区提供教育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底,全区教育人才队伍发展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达到全市领先水平,教育整体工作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1、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人人自觉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杜绝违反《规范》现象和事件的发生。

2、教师队伍规模适应教育发展需要。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教师队伍规模与当时在校学生数量相适应,与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相适应,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适应。学校内部各岗位(管理、专业技术、工勤)人员比例适当合理。

3、教师队伍学历、资格、职称、年龄、性别、学科结 构合理优化。教师队伍学历达标率100%,基本实现初中教师本科化、小学教师专科化。专任教师100%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教师队伍中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合理适当,正高级职务人员占一定比例。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明显改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并呈梯队结构。各学科专任教师数量足够、结构平衡。

4、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卓见成效。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每个学校都具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群体,每个学校都具有1—2名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名师、名校长队伍能够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和“名人效应”。

5、教师队伍内部活力明显增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行教职工“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建立起岗位随时变化、职责任务明确、待遇能高能低,积极向上、竞争有序的动态管理机制,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6、教师队伍地位待遇明显提高。教师政治地位显著提高,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根据《教师法》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决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理顺、规范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切实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队伍的管理职责。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举办师德模范报告会、征文演讲比赛、评选表彰师德标兵等活动,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学识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健全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和监督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职务评聘、评先树优的首要内容,坚持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对违反教师职业规范的行为严肃查处,对品行不良、误人子弟、有损教师形象的教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加强教师队伍常规管理,实现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按照国家、省市制定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认定教师资格,严把教师“入口关”。新任教师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在职教师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 一律不准从教。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制定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坚持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向农村教师倾斜。

(四)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健全完善市、区培训网络,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培训与教学教研相结合、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强化校长负责、奖惩激励、学分管理、经费保障、跟踪督导五项制度,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中青年教师群体为重心,以名师名校长培养和骨干教师培训为龙头,以校本培训为主体,以输送培训为补充,以远程教育培训为依托,构建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网络培训、交流研讨四位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有计划地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学科师资培训、骨干教师(班主任)培训等,稳步推进教师“全员培训”继续教育工程,努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五)健全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近几年教师选招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逐年选招优秀人才,在编制范围内有效补充师资,逐步改善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结构,实现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形成教育人才发展梯级。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在职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学历提高教育。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纳优秀教育人才充实塞北教育教师队伍。

(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教师队伍内部活力。根据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量化考核、奖优罚劣的原则,全区学校全面实行教职工“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每个教职工定工作岗位、定岗位职责、定任务目标、定薪酬待遇,对教师岗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收入分配、职称评聘、评先奖优的主要依据,建立“以绩效论英雄”的竞争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制度,探索实行名师财政津贴制,实现对教师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真正建立起岗位随时变化、职责任务明确、待遇能高能低,积极向上、竞争有序的动态管理机制,使能者有其位、劳者有所得、优者有所奖,形成一种比能力、比干劲、比成绩的良好局面。

(七)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教育干部队伍。教育引导校长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品牌意识,把全部精力用在强素质、抓管理、提质量上,努力做到政治上有信念、办学上有特色、科研上有能力、发展上有创新,努力做到心中有师生、手上有工作、肩上有压力、头脑有思路,做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群众拥护的高素质的好校长、名校长。切实加强对校长队伍的聘任、管理、考核和培训,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强化考核、落实奖惩,对工作先进、成绩突出的,大张旗鼓地重奖重用,对群众口 碑不佳、素质不高、工作平庸的,适时予以调整。

(八)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地位待遇。不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培养培训经费落实并逐年提高。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积极落实国家工资改革政策和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按时足额发放。定期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对贡献突出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

四、组织实施

塞北管理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纲要 篇2

一、地方高校与创新人才的内涵

1. 地方高校

地方高校是指(省属高校)隶属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别行政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给,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院校,省属高校占了我国高校的绝大多数,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是承担着为区域培养人才以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任务。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地方高校一般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或地区,如广西区内的高校除了广西大学是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外,其他高校都属于地方高校。

2. 创新人才

不同的研究者对创新人才的理解也不同。笔者赞同平旭的观点,认为“创新人才是指拥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高境界的思想道德素质、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求的精神、不断学习和终身修养的能力和意识的人。”

另外,在《纲要》中提出:“坚持能力为重,强调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突出着力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和服务人类社会。”这指明了培养人才的培养最终目标。

二、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在办学过程中,发挥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唯一体的功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存在观念误区

《纲要》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办学思想观念陈旧,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事情,而地方高校只要让学生顺利毕业就可以了。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必须承认那些国家重点院校所做出的贡献要大一些,所培养的人才从层次上讲要更高一些。但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有重点院校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创造性被垄断在那些具有高学历、高文凭的重点大学里。其实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可能性,都在以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水平思考着。原因是,好奇、探究、创造乃是人类的本性,这种需要推动着人类无时不在发掘新事物,思考新观念,尝试新联合,探寻新关系,获得新理解和新发现。另外,熊丙奇认为,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目前存在两大误区,直接导致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浮于形式与表面,难以深人推进。他认为一个误区是,具体表现为把创新人才培养“概念化”,主要概念化为:论文指标、创新性一票否决、新课程、创业人才培养。第二个误区是把创新人才培养“活动化”,主要表现为:社团活动化、项目单列化、竞技化。地方高校也存在这些观念误区。

2. 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纲要》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高校要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明确了高校办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地方高校是吸纳扩招学生的主要教学教育场所,由于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满足扩招的教育需求的问题,而出现了教育资源短缺、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学校服务功能与地方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对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问题,生源质量相对降低与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不断提高之间存在矛盾问题等。如:一些地方高校忽视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没有认识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定位应该立足当地,以服务周边和奉献社会为办学根本来培养创新人才。也就是以人才培养为立校之本,以地方鲜明特色为学校形象,以服务地方为学校使命和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性质、办学条件和本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条件、专业和学科优势来确定本校的办学目标,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来办学,来突出应用型、创造型的人才培养特色。另一方面,没有认识到地方高校的发展应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着眼点,以市场为导向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定位目标。因此,一些地方高校由于存在以上两方面的认识的不足,导致办学目标不明确,造成了盲目照搬其他高校的办学模式来办学,结果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要求不相符。这些问题是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瓶颈。

3. 课程设置不科学

一些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不科学,主要表现为:学科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课程内容陈旧、更新速度缓慢,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使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前沿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如: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的更新变化非常快,这就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的更新;课程设置上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教学方法不当

《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在育人的过程中,过多的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适应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育培养过程中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现行的一些教学方法,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养成,严重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形成创新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5. 教师资质有待提高和补足

《纲要》提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但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显然与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数量不足。相当多的地方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师短缺问题,有的师生比甚至达到1:40。二是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从整体看,地方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不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因为很多年轻的教师都是从学校走到学校,没有在基层或企业工作过,没有真正的实践能力,难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另外,一些地方高校也在竭尽全力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但由于自身的影响力、财力和所处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劣势而缺乏吸引力,吸纳不到优秀的教师特别是具有双师型的人才来工作。因此,教师数量的不足及整体素质的不高,严重制约了地方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培养地方高校创新人才的建议

《纲要》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因此,本研究以《纲要》为指导,提出以下关于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1. 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全新的育人观

培养人才要以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来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育人观,并适应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努力与社会用人单位搭建育人平台。从根本上改变落后于社会发展要求的育人观念、变革陈旧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角度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2. 国家在政策和财政上要努力支持地方高校的建设

制定和出台政策来保障和支持地方高校的发展,为地方高校能更好的吸纳优秀教师,来服务地方高校的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

3. 高校校情的创新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要加强与国内外名校的交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校对校的交流学习。努力走出一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适合国情和地方高校校情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办出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服务,展现地方高校的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本质功能。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万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其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3]平旭.德育视野中的创新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1(2)

[4]王秀丽.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塞北管理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纲要 篇3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人才规划体系建设和重大政策、重大人才工程落实的通知》精神,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作出了“编制自治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的决定。完成好这一任务,需要着重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解决好“为什么”的问题。这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中央有明确要求。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以及中央、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年度工作要点都明确提出,要健全人才规划体系,把人才强省、强市、强县、强院、强校、强企落到实处。国家牵头制定6支人才队伍建设、18个专门领域人才中长期规划。今年3月中旬,中组部、人社部共同印发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二是广西有现实需要。长期以来,我区各支队伍建设没有专项规划。队伍现状如何、建设目标如何、采取什么措施达成预期目标,还缺乏系统考虑和设计。具体到实际工作,难免“见子打子”、“见招拆招”。这与广西加快发展的形势任务很不相适应,与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协助抓好专门领域人才工作的职责定位也不相称。必须借着当前新一轮人才热潮的强劲东风,加强规划编制工作,以规划实施统领队伍建设,以规划目标任务作为努力方向,以规划重点工程为工作抓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支人才队伍建设抓实、抓到位、抓出成效。

其次,要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以往很多人认为,规划是“挂在嘴边、写在书里、贴在墙上”的,没有太大实质意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无外几种:一是规划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二是变化远比计划快,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的规划,解决不了长远问题。三是研究不深,规划不实,缺少工作抓手,解决不了操作问题。

从国家人才中长期规划、自治区人才中长期规划看,这些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比如,国家人才中长期规划在深入研究国情国力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等主要任务,特别是12项重大人才工程,把目标任务进行有效分解,使得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人才中长期规划,显得很扎实、很有可操作性。自治区人才中长期规划,通过反复调查研究,突出了高层次人才、重点工业产业人才、重点区域人才“三大开发”主要任务,提出了包括实施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制度在内的11项重大人才工程。这当中,既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又有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既考虑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于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特别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要下力气抓落实,就能有效解决“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

这给我们制定各支专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予重要启示:一要努力提高科学性。规划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预测基础上,要深入剖析队伍建设情况,明确发展趋势是什么、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创新和突破、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和安排,这些都是必须首先搞清楚的大问题,满足拼凑成型,终究难堪大用。二要着力突出针对性。专项规划是用于指导专门队伍建设的,特别强调针对性。就拿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来分析,主要任务紧扣队伍建设现状,提出重点解决“能力建设、规模扩张、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和发展环境”五大问题,研究制定了包括重大人才工程在内的10项重点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三要充分体现实用性。专项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几项要求是很重要的:一是深入分析现状,二是科学设定目标,三是明确主要任务,四是理清政策路径,五是提炼重点工程。归根结底,就是这支队伍今后一个时期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何种方式方法解决问题,预期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样,既方便组织实施,也有利于督促检查。

塞北管理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纲要 篇4

新疆跨越发展急需九类人才

突显区域特色加强“双语”人才建设

发展目标中提出了到2020年少数民族人才比例要有明显提高,将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双语”人才和援疆干部人才发展。做好援疆干部人才工作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9大类中也占一席。

同时考虑到不同领域人才发展特点,提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国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一大批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

纲要核心内容

六大政策针对性促人才发展

《人才规划纲要》针对自治区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六大政策。

人才开发优先投入政策,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额度不少于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0.5%,并按1‰的比例逐年递增,主要用于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等。

实施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加强产学研的结合,鼓励人才创新创业。

制定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利用柔性流动等各种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

制定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办法措施,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各类人才交流制度,破除制约人才流动的身份、单位、部门、地域和所有制界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配置。

制定支持基层人才发展的意见,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基层流动,对在艰苦边远基层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大力建设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等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行更加灵活的人才机制和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

十二项工程培养发展人才

着眼构筑人才工作载体和抓手,《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十二项重点人才工程。

天山英才工程:计划到2020年,培养造就50名国内一流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300名具有区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的带头人;1000名在各学科领域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的优秀人才。

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在现代工业、生态环境等领域,每年支持和培养100名具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争取国家和援疆省市支持,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每年选拔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大学生进行定向跟踪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工程:计划到2020年,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500名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来疆创新创业。建立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政府投保制度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基金。

新型工业化人才保障工程:计划到2020年,培养造就100名具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引领新疆企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家;1000名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万名煤炭、煤化工、石油开采加工等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15万名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发展前景广阔、具有人才技术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优先设立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现代农牧业人才支撑工程:到2020年,每年选拔一批农牧业科研骨干人才并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支持5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牧业技术推广人才,选拔1000名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1万名优秀生产经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等拔尖人才,给予重点扶持。

宣传文化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培养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500名,紧缺人才5000名。

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到2020年,充实基层政法人才2万人,培养情报研判分析、刑事科学技术、刑事侦查等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8000名,引进和招录法学、计算机、心理学、信息工程、司法鉴定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万名,培养和引进外语人才800名。

教育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到2020年,建设一支5000人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队伍(含1500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导师),全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职高专院校专任教师达到1.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达到2.2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达到70%以上;建立一支数量满足需要、素质优良的“双语”教师队伍;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学科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设10个左右的“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7个学前“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6个中小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医疗卫生人才推动工程:到2020年,培养100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卫生领域拔尖人才,1000名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域学科带头人;按照每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拥有至少1名实用型人才的标准,定向培养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实用型医学人才1万名;通过多种途径培养8000名全科医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素质和学历教育,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工作,到2020年,乡镇、社区卫生机构90%的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90%的临床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村级卫生机构95%以上的医生达到中专以上学历,60%以上的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培养造就1000名少数民族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万名各行业领域的中青年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骨干、500名少数民族优秀经营管理人才。

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支持工程:每年招录1100名高校毕业生和优秀退伍军人充实乡镇机关,招聘1万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学校、医院,扶持培养3000名艰苦边远地区急需紧缺人才,选派和招募1万名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高校毕业生、青年志愿者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工作或提供服务。对口援疆人才培养工程:实施选派干部赴内地挂职交流计划,分批选派5000名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各级党政干部赴中央和国家机关、援疆省市挂职锻炼。实施新疆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200名高层次创新型后备人才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援疆省市所属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每年选派1000名重点领域紧缺专门人才,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援疆省市所属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卫生机构等单位深造或挂职学习。实施“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计划”,选派2.2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赴内地进行针对性培训和就业见习。

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打造人才聚集区

《人才规划纲要》结合重点支柱产业发展,提出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重点培养开发人才,人才发展主要任务也考虑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地区间差距较大等情况,着重强调重点区域人才协调发展,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人才聚集区,助推产业聚集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一是围绕以乌昌经济区为中心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发展,依托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人才开发方面,吸引一批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集聚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构建天山北坡经济带人才高地。二是围绕喀什、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建设,依托国家特殊经济政策支持,探索实施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措施,提升人才开发、吸引的水平,加快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再就是继续加大对以南疆三地州为重点的边远贫困地区人才开发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创新扶持机制,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促进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

突显区域特色加强“双语”人才建设

发展目标中提出了到2020年少数民族人才比例要有明显提高,将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双语”人才和援疆干部人才发展。做好援疆干部人才工作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9大类中也占一席。

同时考虑到不同领域人才发展特点,提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国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一大批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

纲要核心内容

六大政策针对性促人才发展

《人才规划纲要》针对自治区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六大政策。

人才开发优先投入政策,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额度不少于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0.5%,并按1‰的比例逐年递增,主要用于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等。

实施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加强产学研的结合,鼓励人才创新创业。

制定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利用柔性流动等各种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

制定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办法措施,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各类人才交流制度,破除制约人才流动的身份、单位、部门、地域和所有制界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配置。

制定支持基层人才发展的意见,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基层流动,对在艰苦边远基层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大力建设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等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行更加灵活的人才机制和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

十二项工程培养发展人才

着眼构筑人才工作载体和抓手,《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十二项重点人才工程。

天山英才工程:计划到2020年,培养造就50名国内一流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300名具有区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的带头人;1000名在各学科领域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的优秀人才。

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在现代工业、生态环境等领域,每年支持和培养100名具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争取国家和援疆省市支持,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每年选拔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大学生进行定向跟踪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工程:计划到2020年,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500名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来疆创新创业。建立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政府投保制度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基金。

新型工业化人才保障工程:计划到2020年,培养造就100名具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引领新疆企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家;1000名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万名煤炭、煤化工、石油开采加工等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15万名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发展前景广阔、具有人才技术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优先设立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现代农牧业人才支撑工程:到2020年,每年选拔一批农牧业科研骨干人才并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支持5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牧业技术推广人才,选拔1000名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1万名优秀生产经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等拔尖人才,给予重点扶持。

宣传文化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培养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500名,紧缺人才5000名。

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到2020年,充实基层政法人才2万人,培养情报研判分析、刑事科学技术、刑事侦查等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8000名,引进和招录法学、计算机、心理学、信息工程、司法鉴定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万名,培养和引进外语人才800名。

教育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到2020年,建设一支5000人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队伍(含1500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导师),全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职高专院校专任教师达到1.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达到2.2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达到70%以上;建立一支数量满足需要、素质优良的“双语”教师队伍;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学科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设10个左右的“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7个学前“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6个中小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医疗卫生人才推动工程:到2020年,培养100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卫生领域拔尖人才,1000名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域学科带头人;按照每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拥有至少1名实用型人才的标准,定向培养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实用型医学人才1万名;通过多种途径培养8000名全科医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素质和学历教育,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工作,到2020年,乡镇、社区卫生机构90%的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90%的临床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村级卫生机构95%以上的医生达到中专以上学历,60%以上的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培养造就1000名少数民族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万名各行业领域的中青年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骨干、500名少数民族优秀经营管理人才。

塞北管理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纲要 篇5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大国崛起的关键是人才的崛起。举全国之力、历时两年起草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央在党的十七大以后抓的第一件的大事。笔者

长期在人才研究领域工作,体会到纲要文件形成的研究极为深刻,发动极为广泛,求证极为缜密,领导极为重视。笔者可以预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在全社会将会形成人才强国的共识,在国际上将会产生很大震撼。根据笔者参加起草工作的亲身经历,深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和亮点。

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指导方针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今后11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笔者感到,这6句话24个字中,“人才优先”是贯穿于整个规划纲要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就是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定位的一个规划,它与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方针中的“自主创新”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具体讲,“服务发展”就是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人才优先”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必须根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统筹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体制优先创新。

“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

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对于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价值。其目的就是要把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以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为中心,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

“创新机制”就是要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杀开一条血路”的要求,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高端引领”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理论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整体开发”就是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个个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人人都有尊严。

总之,人才发展指导方针集中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人才思想,它包含了人才发展的战略定位、人才发展的制度安排、人才队伍建设等三层深刻含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对我国人才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是对未来我国人才发展方向和战略和总体要求,是我国人才思想的重大突破。

提出了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

我们体会到,只有人才兴旺,国家才能真正强大,编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工,首要任务是确定未来十几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先烈,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这一目标,是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全球挑战,而向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作出的战略抉择,反映了我国人才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有愿望,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将产生里程碑意义。提出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的需求。三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需求。提出来这一目标的根据:一是必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人才;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也分别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二是可行性:通过国际比较,到2020年,中家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根据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按照简约、可预测、国际可比的原则,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还确定了衡量人才强国的6个核心指标,包括人才资源总量、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人才贡献率。经

过综合分析,到2020年年我国进入世界我才强国行列的,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明确了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思路 人才队伍建设是我才发展的主体,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人国人才队伍现状,未来11年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是: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以创新型人才为先导,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更好的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主要展现了三个新特点:一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我国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科技人才强国,因此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特别严重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第一位,这是过去没有过的。据科技部测算,目前我国高层次的新型人才不仅1万人左右,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将达到380万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要达到4万人左右。二是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据预测,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天航空、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500多万名;在教育、政法、宣传、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700多万名。三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以“三支队伍”(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后来中央提出

塞北管理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纲要 篇6

4月19日,中共金堂县委印发了《金堂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作为我县今后一个时期内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分为人才发展总体构想、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人才工程、人才发展的保障措施及人才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等部分。

《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我县人才的发展目标,即以城乡统筹为主线,着力充实提高全县人才基础,促进人才总量、素质、结构和效益等人才要素充分适应我县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发展的要求。为达到这一目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才优先、服务发展、以用为本、统筹推进、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统筹推进党政、技术、经管、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出适应各项工作的社会人才。二是突出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三是搞好科教文卫及城镇建设等社会事业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建设我县、提高我县科教文化软实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纲要》还提出了重点人才工程,对党政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优秀企业家、“技能大师”、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同时,应当重视促进人才发展区域城乡统筹,制定有效政策,促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纲要》强调,人才发展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在组织方面坚持党管人才;在财政方面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在制度方面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在环境方面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篇7

《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作者: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2期

塞北管理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纲要 篇8

一、发展任务

(一)学前教育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3、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园给予补助。

4、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

5、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

6、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7、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二、体制改革

(九)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73、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

(十二)办学体制改革

98、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

99、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其实政策。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

103、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拨付相应教育经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

三、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38、制定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十六)保障经费投入

141、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144、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

146、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十八)推进依法治教。

158、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

四、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二十)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172、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农村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与动向摘要(2010-11-06 22:37:3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第三章 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第九章 民族教育

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第十章 特殊教育

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第十八章 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

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

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第二十章 推进依法治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修订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第二十一章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近日,国务院将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会议召开前,温家宝专门到北京调研。

温家宝说,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影响孩子一生。对学前教育要加大投入,拓宽投入渠道,既有 政府投入,也有民间投入,发挥合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学前教育的氛围。温家宝说,要增加政府投入,城市建设要为幼儿园留出空间,千方百计解决学前教育供不应求问题,通过立法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他强调,我们不仅要重视幼儿园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师资建设。

温家宝说,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随着国家的发展,民办幼儿园会越来越多。在政策上,我们对公办与民办学前教育要一视同仁,包括教师资格认定和跨省职称评定。民办幼儿园要保证老师在职期间的工资待遇和退休后的社会保障,吸引老师、稳住老师,让老师愿意来、争着来。

温家宝说,儿童是国家和人类的未来,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幼儿教师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位老师。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扩大幼师招生规模,大学和中等专业学校都要扩大幼儿专业、院系。二是大学毕业生或中专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可以经过转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进入幼师队伍。三是提高幼师待遇。四是提高幼师的社会地位,使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得到社会的尊重。

(——摘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到重要位置——温家宝在北京调研学前教育工作纪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创造更多条件,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布局,有效使用资源。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各地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加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各地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各地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各地要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当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国家有关部门2011年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省(区、市)政府要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2011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行动计划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各省(区、市)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组织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地区予以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中广网北京12月2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今天表示,明年将多层次完善学生资助体系,除大学生、高中生外,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孤儿也将得到国家资助。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当天向全社会庄严承诺,明年将多层次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袁贵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普通高中和研究生阶段政策体系,实现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孤儿和残疾学生接受学前教育的给予资助。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还上调了助学金资助标准,由2000元上调到3000元。袁贵仁表示,今后奖助学金将会随政府财力状况动态调整。

袁贵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生活和学习需要。

同时,国家将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标准,同时要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保障教育公平。

随着近年来生育高峰的持续,我国的幼儿群体数量不断增长,幼教市场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呈现出引人注目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数量还远不能满足要求,城市里的许多家长感觉送孩子入园存在困难,农村的家长更是没有多少幼儿园可以选择。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以及幼儿园教育中各种问题的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些地方政府提出了实质性的目标和方案,切实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正日益重视学前教育,今后政府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逐渐扩大。可以预见,学前教育规模将持续扩大,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数将持续增多。政府将通过在城市改扩建和新建公办园,在农村的乡镇和行政村建立幼儿园的方式,让更多的儿童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农村儿童人口占全国儿童人口的多数,所以,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将大大增加入园儿童的人数。而幼儿园数量和入园人数的增加,不但需要大量师资,同时也必然产生对幼儿教材的需求,促进幼儿园教材市场的扩容。

我国特色幼儿教育市场广阔、利润率高,行业并未形成固定的游戏规则与品牌垄断,是最后的少有的高利润行业。从全球范围看,特色幼儿教育经济发展迅速,预计今后10年内,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经济收入将以7-8%的速度增长。在国内特色幼儿教育是一个新兴行业,算作是朝阳产业。各个品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目前国内市场的一大特点。所以,国内的特色幼儿教育行业热仍在探索、摸索阶段,还并未成熟,未来五到十年时间,将是国内特色幼儿教育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整个教育产业中,特色幼儿教育是一个待开发的金矿,近年来被投资者看好。

塞北管理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纲要 篇9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

(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加大东部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力度。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快创

上一篇:学习英语,让自己自信作文500字下一篇:演讲稿世界环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