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弟子规

2024-05-03

第九课弟子规(通用7篇)

第九课弟子规 篇1

一、在你们的骨髓里,原本就有这样的血液。然而,这种文化若没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光是声称属于这个种族,也不一定起什么作用。就像一个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从小对那里的文化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汉族传统在他脑海中会一无所有。即使他自称是中国人,除了DNA能表明他的血液里有老祖宗的印迹外,身上也找不到任何东方文明的影子,这是非常可惜的。

二、汉地文化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第一是禅宗思想,因为禅宗的公案及顿悟教言,与密宗成就者的事迹非常相似,所以相当有价值;第二是净土宗思想,因为它简便易行,便于成千上万人行持,可令念佛法门广弘于世,这种弘扬方法很值得随喜;第三就是现在所学的圣贤教育,这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虽然它未涉及出世间道理,但今生做人做事的基本礼节、规范和行为,也是极为深奥的一门学问;第四是素食观,汉传佛教所重视的这一理念,尤为值得其他民族借鉴。

三、佛教智慧涵盖了世间一切优良学说,不管是行为、心态,甚至极其深奥、无法言说的境界,都从不同角度阐述得非常圆满、究竟。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一、解:“对饮食,勿拣择”:在饮食的过程中,不可以挑剔。“食适可,勿过则”:在吃饭的过程中,不能吃得过多,也不能吃得过少,应该恰到好处、适可而止,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二、但若因此就说“吃肉对身体好”,这是没有依据的。就营养而言,如蛋白质,其实肉中的蛋白质对我们并不好,因为里面有大量怨气、病菌、毒素,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而谷物豆类中的营养,实际上足以补充人体所需。

三、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我认为素食者所产生性情上的改变和净化,对人类有相当好的利益,所以素食对人类很吉祥。”

四、从古代有价值的文献中看,素食不但可以开智慧、长寿、健康,还可令思路敏捷、清晰、不浑浊、不易昏沉……

五、有个教授就写到:“现在的市场上,一个权威人士说某某食物对身体好,无数人便去争相购买。过段时间,一个专家又说这个食物不好,最好是吃那个,人们的方向一下子变了,又蜂拥去买另一种食品……”这只是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在外人眼里,那些厂家和员工也很可怜,自己的产品本来卖得好好的,可一下子就没人要了。但不管怎样,我们这里要讲的,不是市场经济或营销利润,而是关注人体健康。

六、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种垃圾食品:

1、油炸类食品:油炸的东西含致癌物质,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我这样说,学院有些“经济部门”会不会受一些打击啊?

2、腌制类食品: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对肠胃有害。像泡菜、咸菜,有的人特别爱吃,但里面加了很多防腐剂、添加剂,对身体很不利。

3、加工类肉食品:如火腿肠、香肠、干肉、腊肉等。含致癌物质,并有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4、饼干类食品:严重破坏维生素,营养成分低,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

5、汽水可乐类食品: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尤其是西方流行的有些饮料,书里讲得很可怕,说是加了某些原料或调料,不但刺激人们的感官,还会像吸毒一样上瘾。当然,饮料中有一部分是水果汁,里面虽然也加了防腐剂,但不是很严重。

6、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商店的人可能气坏了!不过不要紧,就算我说了,还是有人会买的。)尤其是方便面,加了大量防腐剂、香精等,甚至有人说,吃了方便面,男人也容易怀孕。这可能是假的,不过一般来讲,它对肝不好,而且只有热量,没有营养。

7、罐头类食品:不管是水果罐头,还是鱼肉罐头、猪肉罐头,都加了防腐剂,而且破坏维生素,营养成分低。没有过期的罐头,可能稍微好一点,但很多厂家不信因果,加了什么东西也不好说。所以,我看了这些书以后,除了吃大米和蔬菜外,肉类以及其他食物,什么都不敢碰,有点害怕。

8、话梅蜜饯类食品:例如果脯。含防腐剂、香精等,损伤肝脏。(我看商店发心人员有点撑不住了。但这不是我说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说的。

9、冷冻甜品类食品:如冰淇淋、雪糕。含糖量过高,极易引起肥胖。

10、烧烤类食品:像烤鸭、烤鸡。含大量致癌物质,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世界卫生组织的另一份报告还说:吃一个烤鸡腿,就等同于抽了六十支香烟。

七、古人虽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粮食要越细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八、《论语。学而》篇:君子食无求饱。

九、例: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十、例:唐,郑浣huan,看吃相,孙子求当县慰。

十一、妙师讲:贪嗔痴三种人的吃相。?

十二、例:唐玄宗叫儿子唐肃宗,把羊脚切开,用馍擦手,吃。

十三、老子说过:“圣人为腹不为目。”圣人吃饭,只求内在的饱腹,不为外在的美观。

十四、吃饭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也没必要加太多佐料。南方的口味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一会儿加盐、一会儿加糖,能加的好像全加在里面了。那种滋味,实在是一种证悟相——不可言说。十、三国时嵇康写的一篇《养生论》,内容非常好,里面就讲:保养身体不但要注意饮食,而且要有所节制。没有节制、没有规律的饮食,定会导致不健康,从而出现百病之累。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心态,如《黄帝内经》云:“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十五、例:金碧御水山庄:老人 喜

死。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一、解:年少时千万不能喝酒,酒喝多了会伤身体。一个人酒量再好,还是会醉,酒醉之后,丑态百出、不堪入目,难以形容。

二、《礼记》等文献中记载:古时候,酒是当作药来用,不是平常给人喝着玩的。即使偶尔喝点酒,也是用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就像密宗会供一样,只是沾一沾唇,表示一下而已。但到了后来,饮酒就开始没有节制了,逐渐演变成一种风俗。

三、一份报告中说:据陕西省针对大中学生的调查资料显示,学生中有饮酒史的平均高达82%;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广州市中小学生中有24.9%曾有过喝酒的经历。如今的孩子们,家人不教,老师不管,想什么做什么,这样就把他们给害了。

四、中国法律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但现在的学校对此并没有严格监督,以致这种规定不过是一纸空文。

五、解:“饮酒醉,最为丑”:不管孩子还是成人,喝了酒会烂醉如泥,像发了疯一样,非常难看。

六、例:我读小学四年级时,有个老师叫拉特,他是藏族人,好像教语文的,我没印象了,只记得他天天喝酒,醉了就到教室来,让我们产生很大的恐怖心,每个学生都想逃,但又不敢。他喝醉了的话,一个字都不教,只是把我们一个个地教训。当然,在他的迷乱显现面前,不需要犯什么错,他随便就能找出有力的理由来刁难你。

有一天下午,记得那是冬天,他醉得特别厉害,刚进教室就骂很多学生,把他们打得也很凶,许多人都哭了。放学后是他值班,他吹哨让我们集合,又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把大家训了一顿。最后他说“解散”时,我们大喊一声:“杀——”就四散跑开了。他马上又要求集合,说:“你们这样是不是故意对我……”我实在受不了,一会儿他说“解散”,我又高叫:“杀——”他气红了眼,猛地揪住我的领子:“你是不是想杀老师?今天要给我说清楚!”当时我胸前的衣服,都被他抓烂了。

那时乡政府就在学校隔壁,他把我带到那里。公社书记扎西旺嘉正在烧树丫丫生火,但火始终燃不起来,他就一直点。拉特老师说:“这个学生不听话,他欺负我,学校没办法管,我把他交给你们乡政府。”刚开始书记比较在意,以为我真的犯了错,后来见他是喝醉了,就没再理他,只顾着自己生火。这样呆了很长时间,他又把我带回来,我也规规矩矩地跟着。他罚我一个人站在球场上,自己就回去了。他走以后,我猜他可能去睡了,反正天又冷,我也没犯什么错,偷偷就回家了。本来我怕他第二天打我,但到了第二天,他好像什么都忘了,见到我就跟没事一样。

这事过了这么多年,但我仍然记忆犹新。后来我又见到这位老师,他已经改行了,在林业局工作。谈话之间,我本想提那件事,但最后也没有提。

七、例:酒醉之人不但行为丑陋,有时还会招致杀身之祸。如三国时期的张飞,在关羽被害后特别伤心,每天不断地喝酒浇愁。有一次他喝得酩酊大醉,把范疆和张达两个手下叫到面前,限他们三日内制办好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以祭关羽。因时间紧迫,二人请求宽容几天。张飞大怒,让士兵把他们绑在树上,狠狠地鞭打,然后对他们说:“要是准备不好,就要你们的脑袋!”两人被打得遍体鳞伤,回去后非常害怕,商量不如先下手为强,把张飞杀掉。于是在晚上,他们趁张飞喝醉睡着了,一刀刺死了他。这样的现象,在历史上不可胜数。

八、例:我爸。

九、例:司机酒后脚伤。

十、例:酒池肉林,青铜内有铅,铅中毒而亡。

十一、例:楚恭王,大司马打仗,天败我也。误国。

十二、洒文化: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王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曹操;李白《将进酒》。

十三、酒徒的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其食,陈留高阳人,刘邦起义,六十多岁求见,“高阳徒”来访。

十四、例:杯酒释兵权,赵匡印。

十五、鉴于饮酒有种种过患,佛陀曾在经中规定:“佛教所有四众弟子,一滴酒都不能沾。”若能真正不喝酒,对行为就有控制能力。佛教其实有很多好的教言和行为,如果想做一个好人,只要能做一个合格的佛教徒,就肯定没有问题。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一、解: “步从容,立端正”:走路时要从容不迫,步伐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有些人走路慌慌张张、急急忙忙,有些人像跳舞一样扭来扭去,这些都不如法。而站着时应端端正正,不能七扭八歪,一付轻浮的样子。一个人有没有修养,从他走路、站立的姿势也看得出来,所以老人常教导我们:“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走路也要有走路的样子。”

“揖深圆”:遇到师长或是有学问的人,应当恭敬问候,把身子深深地躬下,不要像身体里有块木头那样僵直。有些人因傲慢而不愿意弯腰,就像那位教授所说:“内在没有恭敬心,腰怎么样也弯不下来。”现在许多国学教授,向人鞠躬是很自然的,而有些老师、公务员,因为特别傲慢,在有学问的人面前,不要说鞠躬,连低个头也不愿意。

“拜恭敬”:向人行礼时要发自内心,尽可能表现出你的恭敬,而不要流于形象。行住坐卧一切威仪,都是通过心来操作的,因此,《坛经》中云:“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有了“直心”,一切威仪才会如法,这对成办自己的事情,也有很好的利益。

二、例:张九龄,唐,站有站像。

三、例:曾国藩,望气。

四、例:单襄公,春秋时,预言家,相人高手,前574年;晋厉公,眼睛看远不看近,脚抬的高高的。

五、例:“鹤立鸡群”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嵇康的儿子,七贤之一)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六、例: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在散文、诗词方面有极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自幼就聪明好学,通达情理。12岁那年,他身背行囊去襄阳求学,由于路途遥远,到达时城门已关,只有一个老兵在城楼上站岗。欧阳修恭恭敬敬地向老兵躬身施礼道:“学生远道来此求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老兵见欧阳修礼貌周全,便起了爱怜之心,于是走下城楼,为他开门。

所以,从一个人的礼节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学识和修养。这种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上班工作,还是弘法利生、行持善法,都会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反之,一个人如果傲慢无礼、自以为是,那只会让别人反感。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一、“勿践阈”:碰到有门槛的地方,绝不可以往上踏,一定要跨过去。由此可以引申为,不论别人的衣服、器具,还是三宝所依,凡是不能踩的就不要踩,不能跨的就不要跨。然而,现在的人根本不管这些,什么帽子、衣服、经书,统统随便踩、随便跨。尤其是学院刚来的居士,甚至从出家人的僧衣上跨来跨去、在经书上踩来踩去,一点执著也没有,非常可怕!例:清宣统傅仪,庞士纯,送自行车。

“勿跛倚”:站立时不能站一只脚,另一只脚斜放着,这种姿势不雅观。

“勿箕踞”:坐的时候,不能两条腿张开,像过去的畚箕一样,如此显得粗俗失礼。

“勿摇髀”:不能抖动大腿,让身子颤动。同时也不能跷二郎腿。否则,会让人感觉你很散乱、很傲慢,一点也不稳重。

这些基本行为,每个人都要值得注意,不然,别人会觉得你没有教养。

二、《礼记》:立勿跛,坐勿箕。

三、例:几年前,上师如意宝在道孚灌“上师心滴”的顶,我和另一位出家人晚上去县上过夜。我认识一个领导,就在他家借住一宿。当时那个领导离婚后刚结婚,娶了一个刚毕业的小女孩。吃饭的时候,那个小女孩行为很不如法,在沙发上一会儿抱着他,一会儿使劲撒娇。她丈夫用眼神示意她坐好,但她装作没看见,依然我行我素。后来他忍无可忍,指着她呵斥道:“你给我坐好!”但她还是没什么感觉:“哎呀,你说什么呀?你过来啊……”

四、这些行为看似微乎其微,但古人非常注意。可是现在很多人,根本没有这种概念,想什么就做什么、说什么,不知礼貌恭敬为何物。

所以,现在人很需要学习古人的行为规范。我们佛教中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全部是对身口意三门的约束。若能如此行持,今生中身心得以调柔,堪能行持善法,也会为来世播下善妙种子。所以,我们对行为应该有所约束、有所规范,这不但要从内心接受,更要点点滴滴贯彻于实际行动。

五、老子曾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上等人听了“道”,会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去做;中等人听了“道”,偶尔想起来就做,想不起就不做;下等人听了“道”,不但不接受,反而还大声嘲笑,行之若素:“为什么不能张开腿坐啊?这有什么嘛!” 所以,我们要做哪一种人?不妨考虑一下。

思考题

1、弘扬《弟子规》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必要结合佛教理论吗?你以后想怎么弘扬?

2、正确的饮食方式是怎样的?你做得如何?需要哪些调整?

3、古人与现代人对饮酒持什么不同态度?酒喝多了会招致什么过患?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第九课 头饰设计 篇2

头饰设计

备课时间:2005年3月18日 教材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是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游戏增光添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本课教学共分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抽象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学生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页上的图片,展示了学生们在研究制作方法和一组舞蹈动态造型。

教学目标:

1、会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2、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教学用具: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笔、剪子、胶水。教学进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戴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三、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资料)(1)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2)说一说这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藏族)

(3)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4)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每组发3—4件制作好的头饰作品)(1)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2)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3)从颜色上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4)从表现手法是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1)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2)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四、学生制作

1、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动手进行制作

五、教师辅导

在造型上、材料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更新奇的头饰。

六、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七、表演节目

戴上自己的头饰,小组内编个节目表演给大家看。

八、课后拓展

第九课 保护文物 篇3

第九课保护文物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

2、绘制宣传小报。

教具学具准备: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

2、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二)发展阶段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手抄报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课后拓展: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第九课共享阳光 篇4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政府关爱、帮助和支持弱势群体的政策措施,知道民间力量在扶贫救困方面的作用。

2.懂得人们应自觉关爱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3.体验政府和民间力量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点.1.知道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2.了解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为帮助,扶持弱势群体,实现为社会公正而做出的努力.三.难点:

1.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处境,从自身做起,积极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四.导学过程:

(一)共享阳光:

1.阅读课本找出关爱弱势群体的必要性.`

2.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

①我国政府通过哪些措施帮助弱势群体?

②民间扶助弱势群体方面的组织有哪些?

③在扶困济贫方面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二)我们的关爱:

1.通过课本P66页小故事我们感受到弱势群体的处境:___________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什么弱势群体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3.讨论:关爱弱势群体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4.写出你的打算:

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今后怎样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5.讨论”关爱这种品行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五.巩固练习:

第九课教案报告 篇5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运用边读、边思考、边记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围绕话题“互相学习”,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知识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2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

(1)、脸盆、饭碗、茶杯是圆的,就是连地球、太阳、月亮也都是圆的。

(2)、你一言,我一语,直吵到半夜。

3、通过词语和课文学习,提高汉子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情感目标:

1、要学会看别人的长处,看自己的短处,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字、词、句的掌握。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课时:7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文一的学习

圆圆和方方

课时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加深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要学会看别人的长处,看自己的短处,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圆圆和方方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互相不服气,结果谁离开了谁都不行,他们终于明白了各自都有优点、缺点,互相合作,本领才更大。(引出课题板书)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

2、标自然段。

三、深学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课时作业)

(1)、圆圆为什么想把砖块和田地变成圆的?

(2)、方方的梦说明了什么?

(3)、油罐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4)、圆圆和方方为什么再也不争吵了?

2、就课文内容你还可以对你的同学提哪些问题?

(学生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整。)

四、分段学习课文

第一段:(1-2)介绍认识圆圆和方方。

第二段:(3-6)圆圆和方方在一起吵架的场景。

第三段:(7-14)圆圆和方方各自在梦中所发生的故事。

第四段:(15-22)圆圆和方方通过梦境,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

学习、愉快地互相合作着。

五、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齐读,个别读课文,教师进行情感朗读指导。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9、圆圆和方方

第一段:(1-2)介绍认识圆圆和方方。

第二段:(3-6)圆圆和方方在一起吵架的场景。

第三段:(7-14)圆圆和方方各自在梦中所发生的故事。

第四段:(15-22)圆圆和方方通过梦境,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

学习、愉快地互相合作着。

第二课时

词语句型学习

课时目标:

1、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2、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型 教学重点:句型的运用 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掌握词语的读音与词义,并用词语造句。

象棋:棋类运动的一种。双方各有棋子十六个,一将(帅)、两士(仕)、两象(相)、两车、两马、两炮、五卒(兵)。两人对下,各按规则移动棋子。将死对方的将(帅)的为胜。

军棋:棋类游艺的一种。陆军棋和陆海空军棋。棋子按照军职和军械定名。两人对下,另一人作裁判。双方按照规则走棋,最后以夺得对方军旗者为胜。

毛巾:擦脸和擦身体用的针织品,织成后经纱拳曲,露在表面,质地松软而不光滑。

炼油:①分馏石油。

②用加热的方法从含油的物质中把油分离出来。③把动物油或植物油加热使适于食用。

汽油:轻质石油产品的一类,从石油中经分馏而得。易挥发,容易燃烧,用做内燃机燃料、溶剂等。

仪器: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计算、观测、检验、绘图等的比较精密的器具或装置。

油罐:装油的圆柱形的大型容器。

见闻:见到和听到的事。

人造卫星:用火箭发射到天空,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行的物体。

二、词语例释。

1、紧密

:密切,不可分。

紧密团结、紧密联系、紧密结合、围得紧密

例:(1)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团结得更紧密了。

(2)门关得十分紧密,连一点光也不透。

2、垂头丧气 :形容不高兴,情绪低落。

例:(1)听了这话,大家都不说话,垂头丧气地坐着。(2)这次没做好,下次做好就是了,别垂头丧气的。

3、翻来覆去:睡觉时来回翻身,睡不好觉。

例:(1)他在床上翻来覆去,老乡着那件事。

(2)这一夜,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三、句子学习提示。(课时作业)

1、脸盆、饭碗、茶杯是圆的,就连地球、太阳、月亮也都是圆的。

例:(1)小时候,就连县城我也没去过。

(2)这个道理就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

2、你一言,我一语,直吵到半夜。

例:(1)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

(2)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一直说了大半天。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用所学词语说话

2、熟读词语

五、板书设计

9、圆圆和方方

1、脸盆、饭碗、茶杯是圆的,就连地球、太阳、月亮也都是圆的。

2、你一言,我一语,直吵到半夜。

第三课时 用听说读写方式学习课文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听力训练。2.会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听力练习。

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课时作业)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讲故事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3)师生一同点评。

三、写话练习。

1、写一写圆圆和方方合作的结果。

2、师巡视指导,学生边想边写。

3、全班交流,请同学读一读所写内容。

4、点评,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地复述课文。

五、板书设计:

9、圆圆和方方

第四课时

课文二的阅读理解

课文二:鹰和云雀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应该谦虚、平等待人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内涵的道理。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鹰和云雀的图片,介绍他们的特征。

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读通读顺课文。

2、标出自然段。

三、深学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同属一个家族”是什么意思?

(2)云雀为了教训一下鹰是怎样做的?

(3)乌龟是怎样笑话鹰的?

(4)鹰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要这样说?

2、就课文内容你还可以对你的同学提哪些问题?

(学生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整。)

3、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情感教育)

四、指导朗读。(课时作业)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齐读,个别读课文,教师进行情感朗读指导。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

9、鹰和云雀

(1)“同属一个家族”是什么意思?

(2)云雀为了教训一下鹰是怎样做的?

(3)乌龟是怎样笑话鹰的?

(4)鹰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要这样说?

第五课时

用听说方式学习课文二

课时目标:

1、完成听力训练。

2、会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教师把课文内容改编成听力短文,读给学生听。

2、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课时作业)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讲故事。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四、板书设计:

课文二:鹰和云雀

第六课时

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并会组词。

2、理解并会运用本课词语。教学重点:生字学习。教学难点:词语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生字学习

1、展示本课生字:逛、翻、罐、溜、框、丧

2、分析字形结构。

3、指导书写。

(教师指导学生要按笔画笔顺规范写生字)

二、学习本课词语。

1、展示本课词语。

2、逐个理解词语。

3、词语运用,用所学词语造句。(课时作业)

4、读词语。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字词练习。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

9、鹰和云雀

展示本课生字:逛、翻、罐、溜、框、丧

第七课时

口语交际活动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能够顺利进行表达。教学重点: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一、真实交际。

1、学生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表达。

2、老师给出情景让学生进行表达。(学生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话题,联系真实情景进行表达。)

二、口语交际。(课时作业)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练习中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积极讨论表达。

情景:怎样才能做到取长补短。

(学生进行讨论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准确。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预习新课

四、板书设计:

第九课弟子规 篇6

2020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岁末年初就迎来了一桩令中国人民头疼不已的大事——新型冠状病毒。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因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黎民百姓,大家的焦点与话题都停格在一件事——新型冠状病毒。

往年,随着年的脚步,人们都会沉浸在喜气祥和的气氛中,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吃团圆饭。人们穿着新衣服走访亲朋好友。大街上张灯结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行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亲人朋友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今年,虽说家家户户门上还是贴着春联,挂着红灯笼,但红色没有往年那般红,仿佛蒙了一层薄薄的雾。大街小巷空荡荡的。偶尔有几个戴着口罩的行人,头也不抬,步履匆匆,生怕遇见熟人,不打招呼就走不礼貌,打招呼又怕感染病毒。脸上的表情有些忧郁也有些木纳。年味随着病毒淡化了。

针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央领导作出了“生命重于泰山”,“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连日来,在医疗救治、基层防控、通信、电力、建设、交通运输等与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的各条战线上,从普通个体户到相关企业,从爱心组织到职能部门,上上下下以各种形式献爱心、捐款、捐物,为抗疫前线送上及时雨。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紧急抽组精兵强将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我军承担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就是党和人民对人民军队的高度信任。

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奋战在“坚决打赢冠状病毒疫情阻击战”这场没有销烟的战场上,携手并肩共同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年味虽然淡了,但却使我真正领会到了众志成城、同舟共济这两个成语的深刻内涵。国难当头,我看见了爱和奉献,看见了责任与担当,那就是各族人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力量!

2020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2

2020年的开端,正在大家欢天喜地迎接着新年,兴高采烈地准备着阖家团圆时,一场疫病从武汉出发向神州大地席卷而来。我们还未搞清楚它姓甚名谁时,它已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卷走了一些人宝贵的生命,使这本该充满着阖家欢乐欢声笑语的美好时节里,人们的内心变得压抑、恐慌。“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我和所有的同学们一样,为了避免为国家添乱,天天宅在家里时时刻刻关注着疫情的实时情况,为那些不幸患病的人们而揪心。即使必须外出时,也带好了口罩,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凶残的病毒侵犯。窗口看出去,路上的行人们没有一个不带着口罩,都行色匆匆、脸色凝重。

在这种危机时刻,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们都站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众志成城为我们打开了绿色的保护伞。在人们纷纷避让不及的时候,他们逆行的身影是最美的风景线,是寒冷冬日里的一股暖流。

我很骄傲的说,我家也有一位这样的“战士”。我的妈妈十七年前在三甲医院急诊工作,抗击过同样凶猛的非典病毒,现在虽已成为社区医院的护士,却仍然恪尽职守。虽然她和同事们不需要去武汉为患者们治病,但他们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任务——穿着隔离衣,在城市的高速公路入口对出入人员的身体进行检查,守住我们上海家园的第一道关。妈妈告诉我,他们站岗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不能休息,不能上厕所,在半夜的凛冽寒风中瑟瑟发抖,进来的每一辆车都要检查询问,坚持为司机们测量体温查看有没有异常。有些高的大卡车,还需要爬到车窗边,一手拉着反光镜半悬空着工作,第二天手都抬不起来。有一个医生还因为天太黑不慎掉入了岗亭边的一个坑中,他爬上来之后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泥土就继续工作,不愿浪费一点时间。当我为妈妈担忧时,她却说:“每个医务工作者在疾病面前就是一个战士,召必回,战必胜,不能做逃兵,打退堂鼓,一旦国家和人民有需要,我们都会站出来的。所以,你也跟同学们说,别太紧张,保护好自己,你们有咱们呢!”

是啊!有这些千千万万像妈妈这样的叔叔阿姨英雄们的保驾护航,我们不会害怕,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共渡难关,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0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3

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役中,有那么一群人毅然奔赴抗疫前线,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新春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大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面前,一群“最美逆行者”没有退缩,逆“风”而行,迎难而上,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传递温暖。他们义无反顾的“逆行”,是最勇敢的坚守,是最温暖的守护,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点赞和致敬!

最美逆行者,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责任重于泰山。面对疫情,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运输司机等,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第一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都是最美、最帅的“逆行者”。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最美逆行者,传递的是信心与力量。疫情面前,人心是最强大的力量。危险紧要关头,最美“逆行者”迎难而上,挺身而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救助,更是为社会传递着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力量与温情,坚定广大民众的抗疫斗志和决心,树立战胜疫情的坚强信念。在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对所有人的一颗大爱之心。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实际行动,鼓舞了人们对抗疫情的信心,有了直面危险的勇气和众志成城的毅力。

最美逆行者,守护的是生命与希望。正是这些普通平凡的最美“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守护着人民的安危,守护着城市的平安。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病毒肆虐时,医生、护士、警察……他们在默默奋战,守护我们,护佑国家,他们无愧于新时代的英雄。疫情当前,是他们在危险之境中逆风而行,以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战胜了恐惧,克服了困难,扛起了胜利希望,让我们温暖、安定,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勇敢逆行的他们,千千万万最美“逆行者”,谱写了一曲感人篇章,一首首赞美诗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值得被所有人铭记、点赞。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让我们守望相助,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2020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4

春节没有了喧闹的说说笑笑的声音,可是门前的春联和灯笼依旧在寒夜里闪烁着红光。街头巷尾人的踪迹悄然消逝,喧闹的城市褪去往日的繁华变作“空城”,可是我们心中念念不忘的是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一己贪欲

世界那么大,诱惑同样也那么大。一些人总会因心底里挥之不去的贪念和被看做重为千金的“面子”去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同样,今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是因一些人吃了野味而出现、大面积传染、爆发……

我们日常吃的肉食,都是我们的老祖宗将这些禽类历经成千上万年的驯化才驯化为我们的家禽。这些荤类食物早已够我们存活下去,可是总有些人想要试着吃些稀奇的食物,来去彰显自己的身份,显示自己的能力。可是殊不知带来的是巨大的人类灾难……

隔离是最好的防控方法,可是一些人却似乎对这充耳不闻。只想要出去聚餐玩耍。可是却不知病毒已经冲破他体内的防线……

一己贪念,为贪念而不惜代价。可悲,更可恨……

同舟共济

疫情大面积爆发后,我国立即采取措施,采取一级防备措施。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疫情,正当我们对病毒避而远之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封封的请战书,一套套防护服却早已披而肩上,冲向这没有硝烟却病毒肆虐的战场。一位陆军战地医生,她是女儿亲爱的妈妈亦又是军人。她没有“履行”和女儿一起看雪的承诺,只因她是军人,国家需要她的力量,他们都是是最美的逆行者……

确诊人员数持续上升,可是医院内的设施床位却似乎是在“告罄”。于是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已经筹划中。六天内建好一座医院属实不易,可是国难当前,身为中国人的责任感驱使着每一个建筑工人肩负起责任,创造和2003年“小汤山”一样的奇迹!近日火神山医院已经收了第二批患者,通过夜以继日不懈的努力,治愈人数远超!这更是一个奇迹!也许是因天佑中华,但是更是一个个白衣天使的呕心沥血!

国难当前,我们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憧憬未来

“立春吃春饼”,可是我们今年立春吃的却是一袋又一袋的感冒灵冲剂和口服液和一个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立春到,春天已经来临。春天是个令人神往的季节,更是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我们都期待着疫情的退散和百花的盛开!我们都希望中原大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想在疫情结束后,去看看许久未见的亲人,去吃一顿热腾的火锅,去看一看大好的中国!中国加油!

2020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5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全面侵入武汉,导致武汉封城。这是2020年最令人悲痛的消息。

于是中国发布通告,希望全国人民在家隔离做好防护,我们每一人都在家里关注刷新着全国四面发方的信息,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但在这危急时刻有多少白衣天使毅然决定披上战袍,前往一线去治疗病人。病毒的来临,已经让他们避无可避。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即使会被病毒感染,即使会为此牺牲,他们也一样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我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位医生回家站在家门口,望着自己的孩子和丈夫,却不能拥抱或走近一步,她戴着口罩,面对孩子天真烂漫的一句话语:“妈妈你怎么不进来和我一起吃饭呢?”,一瞬间热泪盈眶。而屏幕前的我,也不小心红了眼睛。也浏览过一些照片,其中讲述了很多感动的故事,也展现了患者战胜病毒的信念和发自内心的感恩,大家的眼神里充满的是希望和力量!一支医疗队自愿请命前往武汉支援,这一张纸上,写满了名字、勇气、责任和担当。他们知道此行困难重重,但赋予医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向白衣天使致敬!

不只是前线工作人员的拼搏,在与时间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他们的背后还有强大的中国人民。每个人都在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向政府捐款,捐赠口罩,还有许多华裔和国家从他乡寄来防护用品。有一位九十岁高龄的爷爷将自己剩下的所有积蓄足足有十万元捐赠到了湖北武汉,他还说:“这是我的一点爱心,支援全国抗疫,相信中国一定能打赢这次攻坚战!”

武汉是一位可爱淘气的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弄生病了,别害怕,祖国妈妈依然爱你,其他小朋友也在陪着你。等到冰雪融化,杨柳依依,你的病就好了。之后我们就去看唯美的樱花、“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去吃香喷喷的热干面。

武汉加油,不辜负全世界信任的眼眸!

武汉加油,胜利就在前方为你守候!

美术第九课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二)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绘画欣赏,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析,对中国古代绘画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及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传统。整个课文分成以下11个自然段落:

第1段主要介绍我国最古老的独幅帛画《龙凤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以及新石器时代黑山岩画《猛虎捕食图》和石斧纹《彩陶缸绘鹳鱼》,又涉及到西汉马王堆楚墓帛画。通过选取的中国早期艺术作品,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第2段对敦煌莫高窟壁画在画面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画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内容极其丰富,规模宏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的传承演变和中西艺术交流融会的历程。文中选取北魏时期壁画《鹿王本生图》和唐代《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西魏《五百强盗成佛壁画》等作品来了解敦煌壁画的艺术之精湛。

第3段分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两幅作品《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和《步辇图》,前幅描绘的是晋武帝司马炎作为封建帝王的威严神态和非凡的气度。《步辇图》则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另外选用汉代《宴饮画像砖》、北齐《仪卫出行墓室壁画》和东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通过汉代、北齐、东晋、唐代这四个历史阶段的人物作品赏析,说明它们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

第4段分析唐代时期传为韩的作品《文苑图》。画中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生动地表现了古代文人吟诵诗文时的专注神态。宋代李唐的《采薇图》画的是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薇代食的故事。作品人物生动传神,寓意深远。元代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元代刘贯道《消夏图》以及明代陈洪绶版画《西厢记插图》,以不同艺术创作手法展现出丰富的艺术风貌。

第5段分析明代曾鲸《张卿子像》,在传统肖像画“墨骨”和“传神”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画法,创造了更重墨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重视人物的神情、体态和性格的表现,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能力。清代黄慎《渔翁渔归图》介绍水墨大写意人物,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于生活情趣。明代唐寅《孟蜀宫妓图》、清代罗聘《丁敬像》和高其佩的指墨《杂画册之一》也各具特色和很高的艺术造诣。

第6段介绍宋代山水画不同风格的艺术特色,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真实地描绘出北方山水的雄伟之美及磅礴的气势。其他的作品如郭熙的《早春图》、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及佚名所作《深堂琴趣图》。宋代的山水画不仅有全景式雄伟山水画,又有引人入胜的幽情美趣的小品山水。另外米友仁的作品运用简笔淡墨,表现了烟云迷的意趣。

第7段着重了解元代著名画家倪瓒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品《六君子图》和宋代马远《踏歌图轴》,另外选取了宋代夏圭的《雪堂客话图》和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说明古代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特色。中国古代绘画在运用空白上的独到之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第8段着重讲石涛的山水画作品《淮扬洁秋图》之“变古代为我法”和独具个性风格的艺术创作,以及提出“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的创造性理论。龚贤的《溪山无尽图卷》峰回溪曲,气势雄伟壮观,既有高远、深远之境,又山远水长,使人有溪山无尽之感。另有明代沈周《庐山高图》、周臣的《雪村访友图》、清代弘仁《松鹤清泉图》及髡残《松岩楼阁图》等不同艺术追求和表现方式的作品。

第9段主要分析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和宋人作品花鸟画《白头丛竹图》,同时赏析唐宋时期的其他作品,如唐代韩的《五牛图》和佚名画家的《秋葵图》。宋代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注意观察生活形象,体物入微,精工逼真,是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宋人不仅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使精密不苟的工笔花鸟画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第10段着重介绍徐渭的《墨葡萄图轴》,介绍文人画家在诗、书、画方面的追求及讲究气韵的审美标准以及超越自然景观的文化精神,造就新的艺术情趣。另外介绍了王冕的《墨梅图》、李方膺《竹石图》和郑板桥的《荆棘丛兰图》等几位具有创新意义的代表性画家作品,他们在创作中的独特见解和敢于创新的积极意义,以及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表达了艺术家的个性与情怀。

第11段写意花画作品重点介绍朱耷的极具个性语言和不拘成法的作品《荷石水禽图》及恽寿平的清新雅丽、追求平淡天真的作品《锦石秋花图》,金农的笔墨朴秀、巧拙互用的花鸟册页《花果册之一》及边寿民的色调清雅、境界清寂的作品《芦雁图册之一》,显示出中国花鸟艺术的多样性和不同的艺术特点。

本课图版大幅作品16幅,附加一些其他小幅作品。课本中作重点分析的是敦煌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图》、宋代范宽山水画作品《溪山行旅图》,人物画是明代曾鲸的《张卿子像》及清代画家朱耷的《荷石水禽图》。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课文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比较全面地选取了帛画、壁画、砖画、纸本、绢本等不同材质及工笔、写意、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首先介绍中国早期绘画艺术,如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做出的卓越贡献;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探讨了先秦绘画面貌、艺术特点和战国时代楚国奇伟诡谲的艺术风格。

其次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作品研究和了解佛教艺术发展脉络。莫高窟隋唐壁画与前代最明显的区别,是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独特的经变画样式。通过宋徽宗赵佶的作品理解世俗美术的发展和宫廷绘画的繁荣,使绘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多样。对唐宋时期人物和山水画的分析和欣赏,则要求教师讲课时结合图例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在理解艺术发展现律的基础之上,进行较深入的讲解和赏析,另外也可增加唐宋时期其他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画家作品来加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第三,中国古代绘画所强调的笔墨韵味和书性的表现要求,追求气韵的审美标准以及超越视觉表象的文化精神。

中国文人画带有文人情趣,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底蕴。中国绘画中的“笔墨”,代表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和内蕴丰富的民族文化情结,提倡通过干、湿、浓、淡等笔墨变化,使中国画获得广阔的想象空间。要分析倪瓒的《六君子图》和徐渭的《墨葡萄图轴》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及朱耷和石涛等具有强烈个性的绘画,了解诗、书、画、印等在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笔墨的丰富表现力和具有特殊文化意蕴的精神象征。

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本课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的艺术作品,普及中国美术史基本知识以及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演变,阐述美术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相关因素的结合。二是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三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体现,特别是从早期帛画、壁画到后期的文人画各时期的艺术风格介绍,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教学内容资料

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帛画,战国)《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质地为平汝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是一侧身向左、细腰长裙、合掌祝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此幅帛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画中反映了当时楚国普遍流行的死后升天的主观意识及作者丰富的联想空间,令人叹为观止。这幅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十分生动。

《人物御龙图》,1973年5月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细绢地,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舟形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画一尾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行进。

帛画上端缝裹细竹篾,并系丝绳,其用途无疑是葬仪中的旌幡(或称铭旌);画里的男女人像,肯定都是墓主人的肖像。从中可见战国肖像画具有如下特点: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长沙左家公山和信阳楚墓还出土有毛笔,用上好的兔毫制成,与现今使用的毛笔大致相同,提供了战国绘画工具的实物资料。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关中通往西域的咽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位名叫乐的沙门经过此地,似乎觉得鸣沙山在一片金光中化出千佛之状,遂发愿在这绿洲之畔修造洞窟。此后数年,洞窟开凿和寺院的兴建日盛,形成了11个朝代不断修造而成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至今尚存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4.5万平方米,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洞窟内的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隋、唐、宋、西夏、元代的作品。莫高窟现存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等洞窟36个。窟型有三类:一类是中心柱窟,平面长方形,后部设中心方柱,前面多为人字坡顶,中心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二类是平面方型覆斗顶窟,正面开一大龛塑像;第三类是主室两侧开僧房的禅窟,主室正壁开龛塑像。这些洞窟完整地保存了壁画、建筑和雕塑,成为后人研究和了解佛教艺术发展脉络的宝贵遗产。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瑰宝,敦煌莫高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高窟北朝窟内壁画一般于四壁上层及顶部画平、飞天及天宫伎乐,下层为药叉等,中部除千佛外主要画说法、本生和因缘故事。南北朝时期,中原混乱,民众生活于苦难之中,而佛教宣扬苦海轮回,当世忍辱,求得累世成佛的思想为民众所接受,因此壁画中盛行本生、本缘故事画。本生是巴利文的意译,表现释迦所述前世因缘故事,常以前生为国王、王子、婆罗门、商人以及弱小动物的遭遇为比喻,突出施舍、仁义等思想,宣扬忍辱牺牲、舍己为人的苦行。

鹿王本生图(壁画)敦煌莫高窟257窟(北魏)敦煌莫高窟257窟北魏壁画《鹿王本生图》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而绘制的本生故事。描绘释迦前生为九色鹿,曾救溺水人,其后在国王悬赏捉拿九色鹿时,溺水人贪赏告发九色鹿的行在,由于见利忘义的行为,溺水人最终受到应有的报应。这幅画将故事情节分别以连续画幅的形式连接在长带形的构图里,将故事展开的情节自左右两边向中间发展,把鹿王向国王倾诉溺水人背信弃义的事件高峰放在构图的中心,构思十分巧妙。其中车马等画法和形象都有汉代美术的明显影响。这幅壁画的人物造型运用了具有立体感的西域式凹凸法,也就是用赭石色晕染明暗关系。画面线描流畅自如、遒劲有力,整幅作品色彩浓重自然,富于装饰之美。这种早期的连环画式构图发展得十分自由,尚未形成固定的格式,因此在欣赏时显得自然流畅。

步辇图(中国画,局部)阎立本(唐)阎立本(?—673),雍州万年人,其父阎毗及兄阎立德均是才华出众的营造学家和画家。阎立本同样有着杰出的绘画才能和技艺,曾继其兄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年)做了右相,成为极受重视的宫廷画家。他工于写真,尤擅故事画,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张彦远评价称:“阎(立本)则六法该备,万象不失。”《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从这件作品可以了解阎立本的技巧特征——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这些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中国画)传阎立本(唐)《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作者通过西汉至隋之间13个皇帝及其侍从的形象,以不同的精神状貌,来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和政治作为。画家在创作前,对人物都进行深入研究,考据史实,并行严密的构思。图中的晋武帝被作者刻画为双目炯炯、神色威严、有雄才大略和非凡气度的开国之君,人物刻画精微尽致而又真实可信。在艺术风格上,有明显的六朝余韵,与顾恺之等人的绘画,似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文苑图(中国画)传韩(唐)韩(723—787)宋太冲,长安人。位处高官,曾出任浙江东西两道节度使及荆湖洪鄂等道节度使等要职,德宗朝官至宰相,封晋国公。在绘画题材上,特别喜爱牲畜和农家风俗,许多作品都对劳动生活进行热情歌颂,如《村舍图》、《丰稔图》、《田家风俗图》等,表现了“抚摩两浙不用兵,画里农家乐太平”的情趣。韩在政事之暇攻研书画,书得张旭笔法,画追求真实感,“颇得形似”,“曲尽其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五牛图》一卷,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纸本画。用简练粗壮的笔调,勾勒出牛的不同形态特征。全图墨彩结合,依结构及毛色变化渲染,色调沉稳,造型准确,质感、立体感极强。

这幅《文苑图》由宋徽宗赵佶上题“韩文苑图”,虽有争议,但从风格和笔法上来看,此作与韩的艺术风格极其契合。《文苑图》中画者以松树、石案为背景,着重对人物情态作细致刻画,他们姿态各异或握笔托腮遐思,或抚松冥想,或展卷凝眸、相互推敲切磋,颇为传神。人物线条组合有序,色彩和谐,形神兼备,生动地表现了古代文人吟诵诗文时的专注神态。

《文苑图》作者另传为五代的周文矩。

周文矩是五代南唐画家,句容(今属江苏)人。后主李煜任命他为翰林待诏。擅于画工笔人物,尤其擅画仕女,多以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画风接近唐代周而更趋纤细,多用曲折颤动的“战笔”表现衣纹,明代张丑说他“纤笔瘦硬战制,全从后主李煜书法中得来。所画仕女,不施朱傅粉,镂金佩玉,以饰为工”。

这幅画虽由宋徽宗赵佶题为“韩文苑图”,但据今人考证,此图作者并非唐代画家韩。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周文矩所作《琉璃堂人物画》的宋代摹本为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摹本为分成两组的画卷,前段画三个文人与一个僧人对坐论辩,后半部则与这幅《文苑图》相同。由此推断原题有误,真正的作者应该是周文矩。

采薇图(中国画,局部)李唐(宋)李唐(约1048—1130),字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早年以卖画为生,50多岁入宣和画院,南渡后在绍兴画院复职待诏。他是正式使北宋山水画体转变为南宋山水画体的第一人。另外李唐的人物画也有突出的成就,以《采薇图》最有代表性。该图描绘商纣时期的伯夷、叔齐,因商亡而“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薇充饥,终于饿死的故事。就史实本身而言,武王伐纣是顺乎历史潮流的正义行动,伯夷、叔齐的消极抗争并无进步意义。但李唐所表现的却是另一个主题思想,即借此歌颂了有政治气节和民族气节的典型形象,体现出在亡国与分裂的局势下宁死不妥协的精神品质。画面充满严峻和忧愤的情调。石壁流泉,苍松古藤,气氛阴沉冷森。幽僻深山的自然环境,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伯夷、叔齐二人席地对坐,面容清癯,须发蓬乱,目光沉滞而凝注,表情平和坚定,反映了悲愤不屈的气概。李唐开创的新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人所继承,成为南宋山水、人物的主要画派和院派画风的典范,也是南宋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渔翁渔归图(中国画)黄慎(清)黄慎(1687—1768),字恭寿,又字懋恭,号瘿瓢。福建宁化人,久寓扬州。年轻时随上官周学习工笔人物,有深厚的写实和线描的能力。他作画既注重形似,又狂逸不羁。书法学唐代怀素,写得一手精熟的草字。画人物常用倏忽往复、满纸飞动的狂草笔法,以表现疏狂豪放的情怀。常常借助酒力,“一瓯辄醉,醉则兴发,濡发舐纸,顷刻飒飒。”(《瘿瓢山人小传》)动人之迹,亦往往出于酒酣兴至之时、逡巡须臾之间。在“扬州画派”诸家中,黄慎的画路是最宽的,人物、山水、花鸟俱佳,尤其人物画笔墨效果热烈奔放、活泼多姿。《渔翁渔归图》画一渔翁身背鱼篓,手拈鱼钩,钩上挂一小鱼,笑容可掬,面向渔妇,似述家常;而渔妇则回首目对老翁,聆听其述。整幅作品形象生动,富于生活情趣。人物衣纹作铁线描,或连勾带染,挺劲放纵;以草书之笔入画,笔姿放纵,风格豪放又自创新意。

张卿子像(中国画,局部)曾鲸(明)曾鲸(1568—1650),字波臣,福建莆田人,长期侨居南京。曾鲸创墨骨画法,以淡墨勾定轮廓五官,施墨略染后,再赋色彩,“每图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不光注重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气质。《张卿子像》画的是当时著名医学家兼诗人的张卿子肖像。人物面带微笑,手拈长髯,似迎面走来,神情端庄和善、温文尔雅,特别注重面部的细腻刻画,富有体积感;而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画面虽没有背景,却着重于人物的精神气质。

深堂琴趣图(中国画)佚名(宋)宋代流行的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伟山水画外又别开新境。它以引人入胜的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等富有诗意的小景见长。多为卷册小幅,清丽可喜,深得文人骚客欣赏。此幅《深堂琴趣图》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溪山行旅图(中国画)范宽(五代)范宽,活动于北宋早期,为人处世宽厚疏放。他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已甚精妙,既而悟觉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深入自然山川,长期居留于太华、终南诸山中,观察体验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等在不同自然气候下山水的形态变化,创造了与李成迥然不同的壮美景色,又擅画雪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峻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地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踏歌图轴(中国画)马远(宋)马远,字钦山,号遥父,山西永济人,光、宁二朝画院待诏。曾祖马贲、祖父马兴祖、兄马逵及儿子马麟都做过宫廷画家。马远山水、人物、花鸟兼长,山水继承李唐开创的画风又有新的创造,画面简略,全景不多,喜用焦墨作树石,笔势锋利严整、方硬有力。画山苍老洒脱,往往是危崖峭壁、瘦骨嶙峋;画树秀拔多姿,在枝梢处见精神,有“拖枝马远”之称。他的人物和花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与山水紧密结合,把人物和花鸟经营在优美的山水环境中,加强了主题的生动性和诗的意境。《踏歌图轴》是一幅表现江南民情风俗的山水画。图中危峰屏立、竹树掩映,溪流回转的山根田垅之上,几个农民正在踏歌起舞,享受着丰收的欢乐。整个画面呈现出一个清旷秀劲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片平凡而清丽动人的景象,分外精彩动人。

六君子图(中国画)倪瓒(元)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其家为江南巨富,筑有园林轩阁,蓄藏古器物及书画名迹,交纳江南文人,读书作画,生活优越安适。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他疏散家财遁入太湖,“扁舟箬笠,往来湖泖间”,过着飘泊流浪的生活,达二十余年。他是元代山水画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近处坡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看似简单而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景中多不画人,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他在画法上吸取荆、关、董、巨之长而加以融会,擅以干笔淡墨,画出明洁清幽的秋景,十分耐人玩味。

《六君子图》是倪瓒中年时的作品,作三段式平远构图:近景处坡陀上有六棵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凄凉静寂气氛。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其中黄公望有“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棵树。古人指出这六棵树为松、柏、樟、楠、槐、榆。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已点明。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题,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是别具特色的。

淮扬洁秋图(中国画)石涛(清)石涛(1641—1707),原名朱若极,法名原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广西全州人。明代宗室,入清之后为避祸,选择出家为僧。石涛早年云游四方,先后到过湖北、安徽等地,40岁后往来于南京、扬州,50岁前后居京津三载,晚年定居扬州。他是清初最富独创的画家,山水、花鸟、人物均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山水不宗一家,戛戛独造,景色郁勃新奇,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奕奕,充满了昂扬的激情和旺盛的活力,作品面貌千变万化。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一画”的命题把山水画理论提高到哲理的高度,主张“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和“借古以开今”,影响尤为深远。石涛的艺术独出心裁,张扬个性,其灿烂自由的艺术精神不仅开启了“扬州八怪”的创新之风,而且对近现代画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淮扬洁秋图》画的是淮扬秋景,河曲弯弯,坡岸转折,芦荻丛生,城郭、屋宇、四野冈丘,组织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画面。作者以特有的“拖泥带水皴”,连皴带擦,干湿、浓淡,逆顺并用,描绘一幅清秋景致。河面水平如镜,一老翁泛舟其间,又增加了几分超然尘外之感。其笔墨雄健,淋漓酣畅,构图新奇,独具风貌。

溪山无尽图卷(中国画,局部)龚贤(清)龚贤(1619—1689),字半千,江苏昆山人,流寓南京。明亡之后,隐居不仕,以卖画课徒为生。诗法于董源、巨然,而主张“我师造物”。所画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这幅作品笔墨娴熟,皴染浑厚,细密工整,层次分明。构图、经营苦其匠心。峰回溪曲,既水远山长,又有高远、深远之境,使人有溪山无尽之感。

宋代花鸟画家和作品

两宋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堂饰壁务求华美,使花鸟画在贵族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上中上阶层的需求及工艺装饰,也促使了花鸟画的发展和活跃,涌现出大量技巧高超的名手,仅见于文献记载的就达一百余人。图中《榴枝黄鸟图》、《秋葵图》和《白头丛竹图》都是宋代富有浓郁诗意的工笔花鸟作品。宋代花鸟画家继五代之后,仍坚持身临自然、深入观察花鸟情态,作为创作构思的基础,技巧上有多方面的创造。宋人不仅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使精密不苟的工笔花鸟攀上新的高峰。

芙蓉锦鸡图(中国画)赵佶(宋)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首都汴京(今开封),画家云集、名家如林,是继唐代长安、洛阳之后的又一古代绘画中心。中原一带绘画成就突出,并与辽金地区形成艺术交流,但江南一些地方绘画也有一定实力。1127年宋室南迁,绘画的重心又转移到杭州。

宋代绘画与社会各阶层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贵族、文人士大夫及商人、市民等对绘画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世俗美术的发展和宫廷绘画的繁荣,使绘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多样。画家们注意观察生活形象及精微生动地塑造形象,画风严谨,精密不苟,技巧上有不少新创造。

宋徽宗赵佶(1082—1135)作为皇帝是昏庸无能的,听任佞臣无休止地建造豪华的宫室园圃,设花石纲,对内搜刮无度,对辽金侵扰屈辱求和,最后导致“靖康之变”。但他酷爱和重视绘画,大力扩充画院,兴办画学,搜罗、鉴定宫廷藏画,编《宣和画谱》。画院内一时人才济济,成为古代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

赵佶在诗词书画方面都有较好的修养。书法学薛稷,行笔坚挺劲美,称为“瘦金书”。他即位前为端王时,即与王诜来往,又与吴元瑜等研讨书画,尤擅花鸟。其花鸟画,重视写实,体物入微,精工逼真,主张构思要不落陈套。现今所见传为他的作品多数为细腻柔丽的典型宫廷花鸟画,如《杏花鹦鹉图》、《竹雀图》、《瑞鹤图》、《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等。

《芙蓉锦鸡图》描绘了锦鸡落在芙蓉枝头,压得花枝下垂摇摆,锦鸡扭头凝神注目飞蝶,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画面渲染精妙,色泽鲜艳。鸟、飞蝶、花枝安排疏密有致,锦鸡刻画精致入微,动态生动自然,再配上别具一格的“瘦金书”题字,十分和谐统一。作品寓意明确,体现了传统祝福的意思。画面展现了赵佶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榴枝黄鸟图(中国画)佚名(宋)《榴枝黄鸟图》所绘鸟的羽毛、喙、爪精细逼真,画面赋彩鲜润,造型准确,追求生趣。事幅作品描绘极其工整细丽,渲染精妙,体现出画家深入观察花鸟的情态达到精微传神的程度,融注了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墨葡萄图轴(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徐渭(明)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自幼聪颖,多才多艺,但屡遭不幸,一生坎坷:庶出、幼孤、入赘、八次科举落第、痛恨严嵩而被严嵩党羽所用、多年牢狱生涯、数番自杀未遂、晚景潦倒凄凉,可谓怀绝世之资而遭遇不偶,有济世才华而无以施展。因此他对社会的种种不平怀有切肤之痛,形成了狂傲不羁的个性。同时,他修养广博,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尤擅狂草,精通民间戏曲,并深受以个性解放为实质的新思潮的影响,故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能够空诸依傍、别开户牖。他的花鸟画兼收吴门派与林良写意花鸟之长而不为所束,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他的这幅《墨葡萄图轴》,描写了无人摘采的野葡萄隐现于如点点泪痕般的黑叶中,表达了题诗所言“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抑郁牢骚与愤懑不平的情感。所画葡萄及藤叶,纷披低垂,用笔恣纵,水墨淋漓,随意挥洒,不拘形似。徐渭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生韵的体现,将普通的物象赋予强烈的主观情感,直抒愤世疾俗、激荡难平之情,给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具有磅礴奇崛的气势和雄肆豪放的格调。

荷石水禽图(中国画)朱耷(清)朱耷(1626—1705),谱名朱统,号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他为明代宗室,国破家亡后出家为僧。朱耷的艺术比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助笔墨而抒发出来,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其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此画以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小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独立,意境空灵,余味无穷。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感。他的画构图简约,水墨淋漓,运笔豪放中有温雅,不拘成法,自成一家,臻文人画最高典范,也因此对后世艺术家影响极大。

锦石秋花图(中国画)恽寿平(清)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江苏常州人。他幼年随父兄抗清,失败后隐居卖画。他中年后专攻花卉,创为没骨画法,这种画法不采用墨笔勾勒轮廓然后敷色的传统画法,而是以色彩直接渲染,粉笔带脂,点染并用。恽寿平的画风清新雅丽、淡冶秀美,于绚烂中求平淡天真,表现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天仙化人”般理想化的美好境界。

猛虎捕食图(黑山岩面)新石器时代

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岩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岩画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可能是由于中原地区岩画遗迹破坏较大,目前发现的岩画所在地点几乎都属于古代的边远地区,产生于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之手。岩画的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狩猎、放牧、祭祀、神灵、动物、舞蹈、战争、房屋、车辆、生殖、手印、脚印、图案、符号,堪称原始社会的百科全书。北方草原地带的岩画以动物、狩猎、放牧内容为主,而西南地区岩画则以人物及人的活动内容为主,东部、东南、西南沿海地带的岩画则以祭祀巫术内容最为突出。这幅岩画则是甘肃黑山岩画,北方草原原始部族岩画的作者是巫师兼猎人,对动物有敏锐的观察力,风格比较写实,追求逼肖物象。画面上的动物多处于急剧的动态之中,奔跑跳跃,动作形态简约而生动。不论是写实风格还是抽象风格的岩画,画面形象都是经过高度提炼的、极其单纯的,也是平面性的。由于岩画画在巨大的崖面上,画面边界感几乎没有,作者安排形象有充分自由,因此画面的空间处理也显得随心所欲,基本是平面布置,并

无远近透视。

彩陶缸绘鹳鱼(石斧纹)新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做出的卓越贡献。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昙石山文化及凤鼻头文化,也都有一定数量的彩陶。由于时间和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可区分为数种类型,其中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彩陶缸绘鹳鱼》属于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图像简洁醒目,画面右侧那柄装饰考究而带徽记的石斧,无疑是古代的权力棒。画面记录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重大历史事件。

五百强盗成佛壁画 敦煌莫高窟285窟(西魏)敦煌莫高窟285窟《五百强盗成佛》壁画是罕见的题材,在横向的构图中画了五百强盗造反遭到官兵镇压,受到剜眼酷刑后被放逐山林,后受释迦拯救皈依佛教而双眼复明的故事。画中的人均是当时的装束,手执兵刃的起义者与骑马披甲的官兵作战,以及受刑后痛哭呼号之状颇为感人,不啻为现实社会苦难的真实写照。

北朝壁画常以红、白、蓝、绿等浓烈的原色为基调,给人以庄重深沉的感受。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敦煌莫高窟156窟壁画(唐)莫高窟隋唐壁画与前代最明显的区别,是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独特的经变画样式。这时出现的经变画种类繁多,场面宏大,色彩瑰丽典雅。无论是人物造型、绘制技巧、画面场景的营造都达到空前的水平。晚唐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是一幅反映敦煌历史的画面。吐蕃曾长期占领敦煌,张议潮于848年收复沙州(即敦煌),奉表归朝,其后被敕封为河西节度使。为此而开凿的156窟,特绘有长幅的张议潮及夫人宋氏出行图。画为横卷形式,前面鼓吹,再画武骑、文骑,并有乐舞,张议潮着红袍骑白马位于画面中部,其后是军队骑从等。这一宏大场面的结构组织、情节动作以及细腻的描绘都显露出高超的绘画能力。联系到邓县彩色画像砖墓的出行图、娄墓出行和归来图、初盛唐李贤墓出行图以及《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便可以看出这类绘画发展的线索和不同的处理形式。这些作品用线准确流畅,着色浓丽,人物刻画传神,反映出唐代人物画的时代风格面貌。

女史箴图(中国画,局部)顾恺之(东晋)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晋陵无阳(今属江苏省)。出身于贵族,与上层社会名流桓温、桓玄等过以甚密,晚年曾仕散骑常侍。他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据记载,他作画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原因,他回答:“四体妍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认为绘画中人物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紧要的,而传神写照的关键是描绘眼睛。同时他也擅于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女史箴图》是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画家通过对当时宫中贵族妇女的生活描写,展露出她们的神采。图卷中的一系列动人的形象,注重用线来造型。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 无缺的境地。

西厢记插图(版画)陈洪绶(明)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他少负奇才,屡试不中,放意于书画,成为职业画家。一度入宫供奉,后厌于酬奉,慨然赋归,在从事卷轴画创作与版画创稿方面,驰骋奇才,卓有建树。入清以后,则心怀亡国之痛,改号悔迟,卖画为生。他的绘画,早年师法蓝瑛,取法李公麟,并上溯晋唐,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发图轴》所画人物造型夸张传神,衣纹运笔清圆细劲、转折有度。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尤擅“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此图是《西厢记》中的一幅插图,描写了莺莺偷看情人来信的娇羞与专注,也表现了不愿惊动她的红娘的调皮与细心。两个人物栩栩如生,比例适度,体态自然。线条疏密得当,情景交融,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孟蜀宫妓图(中国画,局部)唐寅(明)唐寅(1470—1523),字子畏,另字伯虎,晚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年少便才华横溢,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29岁中“解元”,后因科案受累被黜,颓放潦倒,遂着意于诗文书画,在艺术上施展了自己的才能。他在绘画方面精于山水、人物、仕女,兼画花鸟、竹石,并能熟练地掌握多种方法,能收能放,工写俱佳,是一位全面多能的画家。这幅《孟蜀宫妓图》工整巧丽,动态生动自如,形象娴婉而秀美。唐寅的作品结合生活观察,能出新意而不落俗套。

丁敬像(中国画,局部)罗聘(清)罗聘(1733—1799),字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原籍安徽歙县人。金农的弟子。善画山水、人物、花卉、佛像。笔情古逸,无不臻妙,深得金农神味。为“扬川八怪”之一。此画丁敬倚仗坐石,头颈伸得特别长,造型夸张,“怪”中见美,拙中含趣。丁敬工诗书、精刻印,开创“浙派”篆刻艺术之先河。罗聘为其造像,造意新奇,构境别致,巧拙互用,耐人寻味。

杂画册之一(中国画)高其佩(清)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号且圆,辽宁铁岭人。一生官运亨通,仕至刑部右侍郎。自幼习画,指画技法经高其佩的大胆实践,成为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以指作画与用笔作画大相异趣,手指不像笔那样能贮墨,必须时蘸时画,故线条短促、时连时断,常出现一些特殊的意外效果。生、拙、涩、毛,浑朴率真,变化莫测。此画册共十幅,此为其之一幅,构图简略,指墨功夫深厚。人物造型夸张生动,意趣盎然。

早春图(中国画)郭熙(宋)北宋前期山水画家极注意观察自然,师法造化,艺术上多遵循李成传统,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在实践及理论上又有新的提高。郭熙突出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成就。

郭熙,字淳夫,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好游历,画山水本无师承,后取法李成而技艺猛进。仁宗、英宗时已享盛名,神宗时他被召入宫廷,任画院艺学,后升翰林待诏直长,哲宗时仍在,享年八十余年。郭熙虽是李成画派,但能博采众长,对山川自然有着敏锐的感受,描绘出云烟出没、峰峦隐显之态。早年他的风格细致秀美,晚年落笔益壮,技巧熟练,构思敏捷,能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霭之间,千变万状”。他重视意境,无论高山峻岭、长图大障,还是平远小景,取景布置都富有新意。其中《早春图》敏锐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变化,山间雾气浮动、阳光和煦,穿插以行旅待渡等活动,传达出欣欣向荣的感情。

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画论中还论及如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多方面谈到山水形象及章法结构、笔墨技巧,其中如“三远”、“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等,都是很精彩的论述。郭熙的《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潇湘奇观图(中国画,局部)米友仁(宋)北宋山水画在表现雄伟的全景式山水外,还出现了富有抒情诗意和文人情趣的小景山水。

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高宗时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学士。其父米芾为宋代著名的书画大家,父子二人皆以书画著名,并精鉴赏。米芾诗文书画以不蹈前人为标榜,认为山水画“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他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对江南山水的亲身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烟云,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此幅《潇湘奇观图》墨气淋漓,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米氏以前,山水画皆崇尚传神地描绘自然山川景物,米氏父子则运用简笔淡墨,表现烟云溟的意趣。古人谓山水画“至两米而画法大变,盖意过于形”。这一新画风不仅在水墨山水技巧上有所贡献,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米芾的山水画真迹已不存,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等传世。

雪堂客话图(中国画)夏圭(宋)夏圭,字禹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宁宗及理宗时为画院待诏。由于北宋时期上层贵族及社会上对山水画的爱好,后期的山水画已具有众多的风格和情趣,技巧的翻新、优美意境的追求,一个新的变化正在酝酿之中。至南宋时期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代表人物是南宋四

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这幅《雪堂客话图》以简洁的画面表现了恬淡秀美的雪景,疏密开合,景物变化丰富而又简约,毫无繁冗之感,以精练的画面和巧妙的构图,描绘出诗一般的境界。马远、夏圭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富春山居图(中国画)黄公望(元)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黄公望聪颖好学,青年时即博通经史,但他生于宋元交替的混乱时期,后因牵累入狱,此挫折使他深感世事险恶,出狱后即加入全真教成为一名道士,自号大痴道人。先后在松江、苏州、杭州等地卖卜传道,晚年又移居浙江富春山中,并经常云游四方,参与诗文雅集,彼此以诗文书画相酬答。他精通词曲,性格豪放,传世的绘画诗文作品也大多创作于此一时期。

黄公望隐遁山林以书画为寄托,但却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他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曾受到赵孟的指授,艺术思想也得其影响。绘画上主要取法五代北宋荆浩、董源等人的山水画法,加以融化吸收。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富春山居图》为横卷,长达两丈,以苍润精炼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此卷应友人郑无用之请而绘,每兴之所至用点染挥毫,前后断续酝酿数年始完成,没有过多地拘泥于物象表面的细微描画,而是着重把握住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洒的笔墨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卷中江水平静,峰峦起伏,点缀丛林亭舍,疏密相间,吸收董、巨画法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为黄氏经意之作。

雪村访友图(中国画)周臣(明)周臣,字子卿,号东村,江苏吴县人。山水人物追宋人,尤其得到李唐的山水画精髓,在艺术成就上造诣非常之高,唐寅和仇英都出自他的门下。他的作品擅用硬毫细笔,坚劲沉着,严谨中透露出灵秀之气,形成潇洒、清劲的格调。此幅作品笔墨爽劲峭利,风景,疏密浓淡,块面切割随手拈来,颇能随物象的向背虚实起巧妙的节奏变化,反映出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诗情雅趣。

庐山高图(中国画)沈周(明)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江苏常州人。出身于世代文人之家,祖、父均善诗画。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水墨山水方面,技法出入于董、巨及元四家,也学马远、夏圭。题材多写江南山川和园林景物。《庐山高图》画面布局繁密谨严,用笔厚重凝练、古朴天真。此画清新雅致,颇具韵意,体现出画家的性情和修养。

松壑清泉图(中国画)弘仁(清)弘仁(1610—1663),原名江韬,字六奇,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安徽歙县人。他的作品大量地以黄山和齐云山为母题,将山水实境升华为超脱了现实世界的理想化的境象,给人一种远离现世的“山外山”之感,隐晦地传达出画家的遗民意识。所画山水笔墨简洁洗练,善用折带皴及干笔渴墨,意境静穆幽寂、空灵松秀,丘壑严整奇崛,林木富于真实感,格调空逸冷静。松岩楼阁图 髡残(清)髡残(1612—1673),俗姓刘,法名髡残,字介丘,号石等,湖南常德人。因喜研读佛经,终致放弃举业,落发为僧。出家后,云游江南异地,并长住南京寺院之中,是一位遗民意识十分强烈的画僧。髡残的作品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展现了大自然与个人精神世界不受拘羁的旺盛活力。他的此幅作品笔墨苍率厚重,以浓点短线及致密而又松动的用笔,表现郁茂森秀、苍茫壮阔的气象。风格雄奇磊落、朴茂粗豪,随意挥洒,体现了髡残独具个性风格的审美意趣。

墨梅图(中国画)王冕(元)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老村、石山农,浙江诸暨(今浙江绍兴)人。出身农家,勤学苦读。年轻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不中,遂绝意仕途。画梅继承杨补之法,一般人画梅多强调枝干细瘦、花朵微疏,王冕则塑造繁花满枝的梅树形象。他善书法,能诗文,兼长治印,常在诗文中流露出对社会现实黑暗腐败的不满。元末时隐居于九里山以卖画为生。此画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干枝挺劲有力,梅花分布富有韵律感,劲健而充满生命力的枝条和水墨勾勒的繁花,极富生意,别开生面。

五牛图(中国画,局部)韩(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韩《五牛图》一卷,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纸本画。用简练粗壮的笔调,勾勒出牛的不同形色体态。角度有正有侧,毛色斑纹各个不同,或直立,或前行,或舐腹,或鸣叫,或觅食,形象茁壮朴实、神气毕现,无不充满活力生机。全图墨彩结合,依据结构和毛色变化进行渲染,色调深稳谐和,造型准确,整幅作品无论质感和立体感都极强。韩擅于对关键部位进行精心的刻画,尤其是眼睛,可谓描模尽致精谨,将耕牛憨朴、温顺、耐劳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此作品不愧被后人尊封为古代畜兽画中的上乘之作。

竹石图(中国画)李方膺(清)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抑园等,江苏南通人。仕途坎坷,罢官后寄居南京项氏惜园,穷老无依,以卖画为生。李方膺善画松、竹、梅、兰及诸小品创作,他极力主张直接向生活学习,创造自己的风格。画中题诗常流露出孤傲牢骚情绪:“天生懒骨无如我,画到梅花便不同;最爱新枝长且直,不知屈曲向东风。”可以看出,他在艺术上的不肯随人俯仰和创立自己风格的追求。此幅《竹石图》以秃笔画竹叶,似在风雨中摇动,连石头都顺着风势倾斜,画中竹作狂风舞动之势,极具视觉冲击力。他曾自题诗云:“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潇竹,满耳丁冬万玉空。”用画表现风势,李方膺作了成功的尝试,不愧为“扬州八怪”的代表画家。

荆棘丛兰图(中国画)郑燮(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50岁始出任山东范县令,后调雍县做县官。亲政爱民,得罪了上级,罢官后来扬州以卖画为生。他擅长三绝,尤长墨竹,多植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又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这幅《荆棘丛兰图》意境隽永,笔墨朴秀,造意新奇,构境别致,耐人寻味。选择历代文人常用的“四君子”题材中的兰表达清风劲节的品格,寄托自己的志向。对于前人的学习,他主张“学一半,撇一半”,“自探灵苗”,不泥古人。郑燮因此在诗书画方面均自成一家,对近现代画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芦雁图册之一(中国画)边寿民(清)边寿民(1684—1752),原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江苏淮安人。他的作品笔意苍浑奇逸,形象生动,别有风致。画面两只芦雁嬉游,笔简意周,意境萧疏。芦雁形态生动自然,笔法苍润,墨中带赭,色调清雅,境界清寂。

花果册之二(中国画)金农(清)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别名甚多,浙江仁和人。久居扬州,被举博学鸿词,考试落榜而返,在扬州鬻字卖画,兼售古董,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耐人寻味。此作品意境隽永,古朴稚拙,有生活情趣,在造型上有一种巧整的优美感。

(三)名词解释 中国画

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变化,以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障、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璜之。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丹青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且为南宗之祖。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四君子

中国画术语,指梅、兰、竹、菊四种花卉的总称,花鸟画之分支。宋元若干画家好写竹、梅,加上松树,称“岁寒三友”。元代吴镇在“三友”外加画兰花,名“四友图”,即后来的“四君子”。明代黄凤池辑《梅竹兰菊四谱》。这类题材(梅、兰、竹、菊)象征高洁的品格和正直、坚强、坚忍、乐观以及不畏强暴的精神,历代画家久画不衰。

笔墨

中国画术语。在技法上,“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指出立意和笔墨的主从关系。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工笔

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乃属于后者。

写意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如南宋的梁楷、明代的徐渭、清初的朱耷等,均擅长此法。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

立意

指画家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而获得丰富的主题思想。唐代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也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立意有高低深浅之分。清代王原祁说:“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膈膜。”

元四家

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他们画风各具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吴带曹衣

用于形容线描人物褶纹表现程式。相传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带飘举;而北朝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后人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两种著名的描法,也流行于古代雕塑和铸像。

春蚕吐丝

用于形容线描人物画的特征。论者称顾恺之的线描,宛如“春蚕吐丝”,意能画出细韧柔和、连绵不辍的线条。与铁线描的感觉不同,前者柔荑,后者刚挺。

题跋

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后面的文字叫“跋”。元代以来,在画上题书诗文已成为中国画作品上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

扬州八怪

清乾隆间寓居江苏扬州的八位(另一种说法为多人而八为虚数)代表性画家的总称。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郑燮、李方膺、罗聘。他们都不拘前人陈规,破格创新,抒发真实情感;又能诗,擅书法或篆刻,讲究诗书画的结合,和当时流行画坛的尚古模拟之风有所不同,被时人视为“偏师”、“怪物”,遂有“八怪”之称。

三、教学建议

(一)本课所选取的中国古代绘画部分的作品不多,但都是一些经典性的代表性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艺术追求的作品作比较,以便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

(二)对于课本中图版欣赏的作品,在教学中尽量找到与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来全面地分析,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这些画家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第九课弟子规】推荐阅读:

上一篇:现实的学科教学与新课程差距的多维透视论文下一篇:市场开拓计划方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