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美术

2024-04-28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美术(共8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美术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体验、感受作品的情趣和意境美。了解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体验---评述中感受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方法,用艺术语言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体验、评述感受不同形式得美术手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艺术作品的意境和情趣。难点: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情趣与意境。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的准备 培养学生信息课前准备 学生展示图片。学生收集图片、资料。收集能力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李可染的《春牧图》

欣赏图片 引导阶段 为新课做准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中人思考回答 物是谁?在做什么?

1.欣赏 齐白石、李可染的作品 提问:作品最有趣的是哪? 引起共鸣。意境

这样表现的效果? 和情趣对作品

分析、讨论。感发展阶段 2.欣赏感受 《寒江独钓图》《李的重要性。

受诗中有画,画白诗意图》的意境美。播放音乐,感受

中有诗。讨论:作品的意境美是如何展现画中意境。的?

深入体会意境欣赏评述

夏圭、马远的作品。美。感悟只要拥

分组分析讨论,感受意境是情与景相结合的结有一双审美的探究阶段 尝试对作品进行果。包含了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眼睛,就会发现

评述。与艺术境界。生活处处皆有

美。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美术 篇2

关键词:三生,三生课堂,英语教学

明德中学 “三生”理念 ( 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态教育) 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引进的。其主旨是减负增效, 打造高效课堂。“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首席专家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 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意义, 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 高扬生命的价值, 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1生活教育即从生活中学习, 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生态教育是指教育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等各因素应该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所谓英语 “三生课堂”, 是指让英语课堂 “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三生课堂”要求老师关注学生个体的 “生命、生活、生态”, 创设优质高效课堂。要打造英语 “三生课堂”教师应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让教学结果自然生成,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笔者以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为例, 分析如何有效实现英语 “三生课堂”。

1. 让学生自主, 打造生命化课堂

英语 “三生课堂”以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为本,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 把自主性还给学生, 让每一朵花都能绽放。要营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英语课堂氛围, 教师在设置教学环节时要难度适宜, 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才是适合学生的, 否则将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让课堂沉闷无聊。以记英语单词为例, 很多学生畏难不愿记单词, 为此笔者将每单元单词按10个一组分配, 每天记10个, 大大降低了难度, 第二天课前笔者将花5分钟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口头抽查单词记忆情况。每个学生抽查一个单词, 全对的小组可以加分。因为第一天回家抄写并默写了这10个单词, 第二天他们通常都很有信心来回答单词。学生们总是抢着预约第二天的单词抽查名单。再比如默写单词, 笔者先前一次默写一个单元, 学生得满分者甚少, 后来笔者把一个单元分两次默写, 全对者比先前多了, 学生也更喜欢默单词了。所以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 布置难度适宜的练习, 这样效果或许更好。

2. 教育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使学习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 “生活即教育, 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 这要求我们备课时不是从教材、教参出发, 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课堂以生活为本。在讲授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时, 笔者就先搜集了部分学生家庭附近的建筑物, 在课堂活动 “ A guessing game”中, 选择一些学生上讲台来, 其他学生猜测 “Is there a/an…near your home?”, 因为这些建筑物来自学生身边, 所以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他们想知道自己同学家附近有些什么建筑物, 而那些上台的学生也很希望与大家分享自己家旁边有何种建筑物。再比如在讲授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时, 笔者预先搜集了学生家长的一些照片并设置了一个孩子用英语描述自己父母的长相的环节, 再出其不意地放出孩子们父母的照片, 家长的参与让孩子对本堂课印象十分深刻。当笔者问孩子们: “Do you love your mother / father?” 和 “I think your mother i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your father is the most handsome man” 时, 孩子们都给予了肯定回答。这样的环节取材于孩子们的生活, 同时还渗透着浓浓的亲情教育。

3. 小组合作, 人人参与, 教师巧设问题, 打造生态化的课堂

英语 “三生课堂”强调小组合作, 共同参与。生态化英语课堂强调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 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和谐发展。教师着眼于学生整体,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自然生成。以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为例, 这个单元重点是谈论规则, 笔者设置了一个环节, 小组合作为本班制定班规, 同时选出最酷班规。孩子们分组合作, 讨论热烈。最后纷纷要求展示自己小组制定的班规。再比如英语写作, 传统写作模式中老师把题目给定, 对题目做点简单分析, 让学生独立完成, 结果是一些学生总觉得无话可写。笔者的做法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作文, 采取合作学习模式, 大家集思广益, 共同探讨完成作文。在这种模式下, 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每个小组成员都会或多或少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小组合作形式写出文章, 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批改作文, 最后老师总结。随着合作机会的增多, 学生们的互帮互助意识增强了, 团队感也增强了。写作变得有趣味性了。要打造生态化课堂, 作为课堂组织者, 引领者的老师也要善于设置问题。

“三生”英语课堂要求老师以培养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为目标更加用心地去备课, 让自己的课堂符合基本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 不能破坏学生自然的生长过程, 让每一朵花都自然地开放。

参考文献

[1]汤罗英.明德三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5

[2]许韶歆.创建三生课堂提高教学效益[J]基础教育参考2012.08

[3]汪小红, 刘忠政.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 (11)

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分析 篇3

关键词:教材;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教材简介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Go for it》七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2 个,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补充材料。总的来说,这个长度对于一个学期的教学是合适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 省去了期中和期末的复习单元总结。在目录中,每一个单元中包括了题目、主题、功能、结构、目的语、单词、复习点这几部分。附录包括课文知识点、磁带录音 语音知识、语法、词汇与表达、单词index、名字列表、不规则动词变化表。每一单元都只有3页,分为A部分和B部分,各部分占一页要介绍基础性的语言知识,例如单词、句型、语法,而 B部分主要进行巩固和运用。在这两部分中,都比较好地结合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但 A部分更注重听和说,B部分注重读和写。在 B部分结束之后,就会有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这部分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或总结,另外一方面则是带有一点拔高性质的要求。每个单元还有self 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 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高语言习得者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习得者的语言产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教材特点

(一)图文并茂。

当打开教材时,你会被里面生动而又有趣、诙谐而又美的图片吸引,几乎每一页中都有插画,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让他们爱上英语,拥有好的学习动机,是大有裨益的。

(二) 实用性强。

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年龄、生活经历,习惯都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Unit 6:I am watching TV.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等。这些话题来自生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懂,也有话说,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用到,所以说实用性很强。

然而它的优点其实也隐藏着缺点,譬如说,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们还没有机会摸到吉他,没有电视机看,没有出过大山,这些因素又造成了这套教材在地区选择上的局限性。这也是对中国教育提出的高要求,让每一个小孩受到同等的教育是很紧迫的。

三、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双基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去冬期末考试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

“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枯燥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现今的英语教学。

3、加强交际用语教学。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语言功能项目时,要尽量避免格式化,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

4、此书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且每一单元设计有4-5个pair/group work,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充分的练习时间,以此来强化新单词以及新的语法结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组织能力等。笔者所实习的育才中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做得非常好,教师不仅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好,而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如教unit 3 动物这一单元,就注重深入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在unit 4职业这一方面,则强调应注重男女平等,并不是所有nurse都是女性,也并非所有警察都为男性等等。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5、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小伙伴 篇4

多彩的校园生活 第一课《小伙伴》实践课教案

学校:高庄中学 年级:七年级(1)组织形式:班级 指导活动教师:高老师 课时:1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头像的基本比例及其五官特征

2、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或明暗表现方法描绘出人物头像和头像写生的一般步骤。

3、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练习,感知人物头像的基本比例关系。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比例。

难点:用简单的线条或明暗表现方法描绘出人物头像。

活动准备用具:

教师:头像挂图

学生:绘画工具。

三庭五眼

头部的几种基本形

头部的基本形态

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我们升入了新年级,走进了新校园,也结识了不少的新伙伴,面对一个伙伴,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物头像。

二、讲解活动主要知识点:

1、向学生展示多种人物头像图片,提问:人物的头形相同吗? 大概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形?

总结:头部的几路基本形:申、甲、由、田、用、国、目、风

2、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测量一下五官比例。(出示正面及侧面人物头像图片)

总结人物头像基本比例: A、脸部的长度(三庭)

从额头发际线到下颚为脸的长度,将其分为三等分:由发际线到眉毛,眉毛到鼻尖,鼻尖倒下颚为三庭。B、脸的宽度(五眼)理想脸型的宽度为五个眼睛的长度,就是以一个眼睛的长度为标准,从发际线到眼尾(外眼角)为一眼,从外眼角到内眼角为二眼,两个内眼角的距离为三眼,从内眼角到外眼角,又一个眼睛的长度为四眼,从外眼角再到发际线称为五眼

3、表情:人有丰富的表情,我们常以喜怒哀乐来概括。多种多样的表情肌的收缩运动产生。

4、透视:如果人的头部产生俯仰或侧转运动,那么画面中五官的比例、位置和形状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5、头像写生方法:

在我们观察人物形象时,第一印象往往是最强烈也是最本质的,它包括人物的外形、五官和精神面貌。我们在作画时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对所画人物形象做到心中有数。具体确定头像在画面中的基本位置,注意头、颈、肩的衔接关系以及头发、脸型、颈部的比例位置,进一步明确五官的比例和特征。深入刻画时,重点突出人物的形象和表情特征,线条要流畅有力。最后,人画面整体效果出发,调整完成。

三、动动手: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美术 篇5

第一单元 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 第二单元 多彩的校园生活 第一课----------小伙伴

第二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第三课----------我们的风采 第三单元 传递我们的心声 第一课----------有创意的字

第二课----------精美的报刊---版式设计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第二课----------设计我们的校园 第五单元:美观又实用的日用产品

第一单元 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教学反思】

第二课

美术是个大家族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学科特征及美术的主要门类。

过程与方法: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化的传承与交流。【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区别,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难点:掌握学生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1、给你一个机会装饰你自己的房间,你会选择哪些物品?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感受美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生活处处离不开美术,并总结出美术的四大门类,引出课题——美术是个大家族。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讨论: 什么是绘画?你能说出几种绘画形式?

2、教师在解释绘画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不同绘画种类。学生思考、认真观察。

3、以小故事形式分别向学生介绍梵高的《向日葵》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学生欣赏与思考。

4、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一张画。学生讨论并回答。

5、让学生以企业家的身份在短时间内为自己公司设计一个商标。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做简单说明。

6、借助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讲解艺术设计所包含的种类。

7、结合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区分浮雕、圆雕与透雕,说说他们都有什么功能。学生思考,认真参与。

8、播放秦始皇陵与四大石窟的视频。

9、播放不同地区的建筑在外形、材料、建筑风格上的区别。让学生尝试着述说不同建筑的风格。

10、对于刚刚所学的门类你更喜欢哪种?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做课后总结。

【作业布置】

通过本课学习,列举美术四大门类及其代表作品。【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多彩的校园生活

第一课 小伙伴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基本型,头部的透视规律,知道人物脸部五官比例是以“三庭五眼”的规律分布,懂得由于人物头部的基本形以及五官的细微不同产生的人物相貌的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周围同学的脸型、表情,欣赏画家作品等,初步学习通过观察并以线造型、明暗造型的不同表现方法,表现人物相貌特征和表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观察、分析不同学生的脸型、表情和性格中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头部的基本比例关系、形体结构及透视等知识点。难点:把所学头部知识运用到头像写生中。【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比值和比例,在生活中你观察过身边物体的比例吗?

2、请观察你手中的教科收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宽为1)

3、举例其他比值的物品(练习本等)

(二)发展阶段

1、给学生出示一些教具来进一步说明这个现象。学生分组讨论,引发黄金比例的知识探索。

这种被大家公认的,符合我们视觉美感的比例,我们就称之为黄金比例。也叫黄金分割,它的比值是1:1.618.2、现在我们知道了黄金比值,那么在我们脸上你能找到这样的比例吗?

从头顶发髻线到鼻底为一个单位,整张脸的比值就是1:1.6.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脸型和发型,咱班谁的发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他又是什么脸型呢?(提示:田、由、申、甲)

3、讲解三庭五眼,并解析五官在三庭五眼比例中的具体分布位置。

4、根据头部透视示意图讲解头部产生运动时的透视关系。同桌之间相互观察。

5、讲解写生步骤。

6、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人物头部写生许注意的知识点。【作业布置】

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并表现出其相貌特征。【教学反思】

第二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难点: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出示四幅比较有特点的人物动态画面(或四幅生活学习中赋予动态的画面)。引导同学们分析因不同的动态生成的美感体验

引入新课:“同学们,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里的伙伴又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今天就来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下身边的伙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导入课题,“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用投影出示“人体比例的定义”:利用人体比例图指导学生测量各种姿势人体大致比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人体四种姿态比例图投影片

人体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现在我们主要来测量这四种姿态。”(各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重心、比例头长,同时考虑构图,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让学生按步骤练习表现,强调工具的利用方法及指导学生练习,不同位置的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师:“测量的方法是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从头到脚垂直测量,看大约有几个头的长度,记录下来。

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测量一下以下几种姿势人体的头长:测坐姿中坐在凳子上、测坐姿中席地而坐和测跪姿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投影片出示数据。

师:“通过大家的测量,我们得到的结果大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不同的人身体发育的速度存在着差异,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性别,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些数据,你会发现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站约7个头长;坐约5个头长;席地坐约3个半头长;跪约4个半头长。(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投影片上揭示出人体比例一般规律的4个数据)大家齐说一遍。”

(2)

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师摆一个书上的姿势,要求学生用木头人模型摆出动态的姿势(很多学生没有把握中心,摆出的动态模型到了),师生总结经验进行交流。

观看录像:运动员跨栏比赛录像,定格在跨栏的一瞬间,请学生用模型摆出这个姿态,简单点评后指出运动人体形态的重心。

师:“立姿与坐姿是表现人体相对静止情况下的形态,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物形态的动作变化很大。在绘画中,大家觉得相对静止的形态容易画,还是运动的形态容易画呢?(生答)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出示投影片:两种姿态图),看看人体正立和活动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回答,得出结论:出示文字投影片)正因为人体正立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成水平状,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所以觉得容易画。而活动的人体,肩胛带与骨盆带倾斜呈相反状,左右不对称了,所以觉得难画。

重心和重心线。(出示复合投影片:先出示图,再出示概念。)重心是指物体的重力的中心。人体重心大致在脐孔上下。大家从课本范图中找出重心、画出重心线。

动态线。邀请同学当模特,找出同学动态中的线条是表现人体运动总趋向的主线,我们把它叫做动态线。

教师范画分步骤完成,写生步骤: ①动态线②大形体③深入(衣褶)④完成 【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校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物,并讨论如何才能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加以表现。

2、向学生提供校园活动场景照片、校园生活题材的画家绘画作品图片、同一课题的学生作业等资料作为构思的参考。

3、让学生拿出平时积累的有关校园生活的创作素材,进行选择、分析、改造,用于本课的创作实践。

二、发展阶段

1、将自己的创作构思画成简单的草图,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各自的构思草图进行修改与完善。

2、根据创作意图、作品主题的需要,选择一种表现手段,如线条、色彩或纸板画等,进行绘制。

3、创作过程中,仍可进行相互交流,交换各自所需的素材,或根据需要临时进行场景写生和人物动态写生。

4、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构思,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独立思考,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交流的目的是启发创作灵感,而应避免相互照搬或套用一个模式。

【作业布置】

选取学校生活的一个活动场面,用速写的方法来表现。【教学反思】

第三课 我们的风采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装的基本知识,学习学生装的设计。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装设计的了解、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装设计的款式及特点。难点:学生装的设计及绘制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课前调查:“你对校服的款式满意吗?”“你觉得有必要穿统一的校服吗?为什么?”“如果学校不强制要求,你会主动穿校服吗?”

引导学生讨论,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总结校服的定义:

1、校服,学校为了规范管理,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

2、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加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3、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对于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展示图片:中国典型的运动校服和中国西装式校服

师:“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设计一套喜欢的学生装。”并出示课题:我为校园添色彩——学生装的设计与模拟制作

二、发展阶段

师:“首先先来了解一下有关校服的设计知识,校服的特点、校服的功能”

提问:“你们觉得校服应具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举手回答。

总结:校服的特点:

1、反映学生的身份;

2、体现学生的年龄特征;

3、符合学生身体生长规律。

展示图片,不同年龄校服对比(学生不同年龄校服的设计也有所不同)校服的功能:

1、掩身护体、保暖、美化形象。掩身护体和保暖是校服的基本功能。

2、校服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

展示图片:国内外校服欣赏

师:“观看图片,选出你喜欢国家的校服及其特点。”

学生发表意见。

师:“如何设计一款漂亮的校服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校服的设计:A、款式:特点(简洁流畅、朴实大方、活泼新颖)如制服、运动服、休闲装等。从整体造型入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服装的轮廓,注意与人物的身份、年龄相适应。B、色彩:稳重明快、清新柔和。通常以一种色调为主,配以1-2种辅助色,但不破坏色彩的整体效果,这种以一种色调为主的设计比较协调、稳定。C、面料:

出示校服设计效果图

老师归纳方法:“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概括衣服的轮廓,比如:领子、衣袖等,都可以用一些几何形体的造型;然后还要注意衣服的细节,如胸章、口袋的设计。”

出示图片:校服款式组图欣赏

学生作品欣赏,老师适当讲解。【作业布置】

根据所学服装设计知识,设计出你喜欢的校服,男女装各一套,画出效果图,款式不限,可以涂色。【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传递我们的心声 第一课 有创意的字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字化美术字的概念,中国文字的美术文化背景,认识美术字是由书法派生出来的分支书体,能说出字体与书体之间的特点与区别。

2、了解黑体、宋体等基本美术字体的笔形特征和写法;学习和掌握创意美术字的设计方法,设计出具有现代感、造型美观的创意字体。

3、了解字体设计中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统一。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创意字体的收集与分析,归纳创意字体的设计特点,探索创意字体的设计方法,尝试对字、词或成语进行创意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书法艺术的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练习中体验书写的快乐。

2、了解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3、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形象思维,体会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体字和黑体字的结构特征和笔画特征;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难点:运用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设计出变体美术字。【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提问的方式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能看到文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解释美术字的含义。美术字与书法的书体辨认。引出本节课题:有创意的字——黑体字与宋体字

(二)发展阶段

1.汉字与美术字的发展过程 ⑴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通过多媒体分析个书体特征。⑵常用美术系书体演变 宋体字 黑体字

教师出示黑体字和宋体字范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两种字体的特点和异同。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黑体字:方头方尾,粗细一致,庄重醒目。

宋体字: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角,俊俏秀气。⑶结构和笔画

同学们,怎么样才能把字的结构合理的搭配呢?我们共同从以下的游戏中来找出答案!(此处课件用游戏的形式设计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分析比较,教师加以引导,再共同得出结论)

1.汉字的间架结构

(1)字体匀称,大小统一

(2)结构严谨,比例得当

(3)上紧下松,上小下大

(4)有争有让,适当穿插

2.宋体字、黑体字基本笔画的特点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基本笔画的道具让学生观察比较,也可在黑板上演示一下)横、竖、撇、捺、横折、竖勾、三点水、竖弯钩、点。

⑷宋体字与黑体字的书写步骤

(以“永”字为例,教师在黑板上当场演示)

1.打格:要求学生在纸上打三个边长为6CM的“田”字格。

(教师在黑板上打两个边长为30CM的“田”字格)

2.骨架:用单线条画出字的骨架。

注意:“顶天立地,左右碰壁”。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永”的骨架)

3.勾边:在骨架上分别用宋体字和黑体字的笔画勾边。

4.填色:可以填成单色也可用其他方法填色。【作业布置】

分别用黑体字与宋体字书写自己的姓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提问的方式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能看到美术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课本、报刊杂志、黑板报、电视电影、广告等等;麦当劳的标志m、花店的广告牌上“花”字的某个笔画用蝴蝶代替等等)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是很善于观察的,这样看来美术字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打开ppt课件让我们跟随图片来大致归纳一下美术字的应用领域。衣、食、住、行、娱各个领域。

二、发展阶段

1、出示课件:笔画变化、形状变化、形象化

师:怎么变才有创意呢?老师这里准备了三组字,请同学们观察各组的创意分别在哪里?紫的什么地方发生改变? 教师总结

学生讨论

2、变形美术字的创意方法 出示图片

师:“你能否谈谈这些美术字用了哪些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出示不同种类的变形美术字图片: 学生分析、讨论变形美术字的创意方法。老师归纳总结:

⊙字形变化:改变字体的外形.⊙形象变化:将整个字作形象化处理.⊙装饰变化:肌理、渐变、字内装饰、字外装饰。⊙光影变化:明暗、倒影、投影等。⊙立体变化:画出字的三维空间感

3、变形美术字的创意方法的总结

变体美术字变化的方法无论多么 丰富,都要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完美的艺术特点。

4、出示图片:优秀作品欣赏

师:“欣赏作品的同时要观察这些艺术字都是采取哪种方法表现的?” 师生共同分析。出示图片:学生作品展示 【作业布置】 尝试设计自己的姓名。【教学反思】

第二课 精美的报刊---版式设计

学习领域:设计•运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版式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表达语言,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运用。2.了解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与构成要素。3.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法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优秀的报刊杂志等版式设计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了解版式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初步掌握版式设计中网格的实用和形式美的法则,并通过主题性的感恩节剪贴板、自我宣传手册的版式实践,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恩主题校园简报、自我宣传手册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感恩他人和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的情感,养成良好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壁报的定义,以及有关知识。难点:资料信息的搜集、选择、分析、整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内的优秀壁报,感受壁报带给我们学习环境的美化作用。”

出示图片:

师总结:“教室里我们度过一天中三分之一的时光。教室里的壁报传递出我们学习与生活的各种信息。因此壁报是教室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壁报的知识。”

出示课题:壁报收集与交流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壁报?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什么是壁报?为什么要办壁报(意义何在)?壁报在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师归纳总结:“壁报是在墙壁上开辟的信息传递媒体,它是用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呈现。办壁报的意义在于拓展、延伸课堂所学文化知识、丰富信息范围,扩大信息量。”

2、确定壁报主题

师:“一个优秀的壁报,鲜明的主题是不可缺少的。先讨论确定一个主题,再根据这个主题的需要筛选所搜集来的信息资料。”

出示图片:分别欣赏不同主题的壁报。

分别根据教师节、国庆60周年、运动+学习、科艺节、迎接春天、党在我心中、三创主题等不同种类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讨论。

3、交流信息

1.文稿信息

包括:报刊、杂志、网络。2.图稿信息

包括:花边、纹样。

3.学生作品

书法作品、手工作品、绘画作品。分别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现在同学们拿出之前你们准备的材料。分成协作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1.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2.汇总带来的报纸、图书、网络信息,挑选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归类。3.确定有特色的学习、生活主题。

请各组分别汇报以哪种方式搜集信息? 信息的内容是什么?

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图片,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优秀的一组。

4、画出设计草图

师:“根据壁报面积的大小、所选文章的篇幅、篇数及图的数量和大小,在纸上粗略画出壁报设计草图小样,以决定文章和图的增删、字体和图的大小。” 出示图片:设计草图欣赏

欣赏图片的同时老师给与适当的讲解。【作业布置】

根据版式设计知识,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班级的墙壁设计一个壁报,画出草图。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杂志、网页、招贴、书籍、台历、CD封面,引导学生了解版式设计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及其形式美感。

讨论交流:这些作品在版式的编排、色彩、图像等方面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略)

2、教师引导归纳: 不同用途版式设计的特点:

A书籍装帧的版式设计——注重精神和视觉的享受,将书的文化内涵和设计创意紧密结合,做到:确定设计定位、独特的审美观、有现代文化气息。

B网页界面的版式设计——方便网友、亲近网友,装饰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艺术设计语言与技术的高度浓度与概况。

C招贴广告的编排——追求视觉创意性(体现图形创意的魅力)。

D包装的编排——反应时代审美情趣、抓住情感诉求设计、继承传统因素。E宣传册的编排——突出时尚、个性,简约大气,有视觉冲击力。

二、发展阶段

1、多媒体演示自我宣传册的设计制作流程:

a将所要表达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清所要表达信息的主次关系。b确定宣传册的开本尺寸。

C设计封面、封底:宣传册的封面,犹如一个人的脸,应具有强烈个性。封底是宣传册的结尾,犹如乐章的尾声,与封面相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

D内页编排:内页与封面相比,相对较为柔和。要以一定的艺术氛围来烘托主题。E画出草图,并进行修改和调整。

F根据页面需要对文字、照片进行选择和裁剪。

G对画面的视觉信息进行有效组合,产生感官上的美感。【作业布置】

根据所学版面设计知识,完成一本 具有个性特点的自我宣传手册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难点: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 展示PPT课件(分析、讨论)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

2.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

二、发展阶段

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 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1.展示PPT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习近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 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

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作品。

2.展示PPT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

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不过较中间的垂直线比相对两侧的垂直线较长一些,这样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的规律。

成角透视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也最富

立体感。展示学生运用成角透视方法的绘画作品。

3.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比较总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样的消失规律?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作业布置】

展示两幅学生便于利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方法表达的校园图片,安排练习。

作业要求:用线条来表达作业。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知道学生校园写生

一、引导阶段

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 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 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 筑的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作业布置】

利用所学透视知识,对校园进行线描写生。【教学反思】

第二课 设计我们的校园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塑艺术对校园空间文化塑造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校园雕塑作品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符合审美要求,能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美化校园的愿望与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校园雕塑作品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难点:学习雕塑艺术对校园空间文化塑造的意义和作用

一、引导阶段

展示环艺雕塑的图像资料和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范作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校园里设置的艺术品应该如何与校园环境相协调?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雕塑艺术作品。

2.考察学校的校园环境,讨论哪些地言需要增加雕塑作品。3.组织学生讨论,结合校园文化,确定校园雕塑的主题、表现方式。4.深入探究雕塑艺术对校园空间文化塑造的意义以及雕塑与环境的统一。5.为下节课的纸造型作品绘制草图,写出作品表达的寓意。

二、发展阶段

1.图片导入,立体构成的制造型作品。

2.讲解纸的浮雕设计方法:(1)展开法,即由一个单位形排列连接出来;(2)骨架法,即先将纸折叠出各种骨架,然后在骨架上进行切割、折叠等加工,使之产生丰富多变的立体效果。

3.立体造型的基本技巧和识图方法。4.立体造型作品练习、交流与展示。2.图片展示校园环境,绘制校园规划草图。

3.具体实践,小组讨论、分工承担一项任务,如校园一角模型制作,休闲角、科技角、英语角、艺术角、雕塑、宣传展板等的制作。

4.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5.学生展示作品,谈创作体会,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畅想。

6.教师总结,鼓励学生通过关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大胆的创想和改造的方案,用自己的热情与爱心设计自己的校园,希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心身边的环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美观又实用的日用产品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日用品设计的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欣赏优秀的日用产品设计作品,分析产品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学习愿望,能积极思考,具有求新求变的能力。重点:学会从功能、材质、造型、色彩四个方面欣赏、评述日用产品。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请学生以一件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三)进入新课

1.我们使用的日用产品,处处都有美术设计的影子,同时具有实用和审美的价值。日用产品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方便,也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享受。

多媒体展示几类优秀生活用品图例,如:1.果盘;2.手机;3.咖啡具;4.汽车等,引导学生欣赏,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

2.中国有句俗语叫“物以致用”,即物品的存在都有它特定的用途。

3.多媒体展示图例:一组椅子,引导学生尝试从功能、材质、造型、色彩四个方面加以分析。思考:好的产品设计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设计生活用品,教师指导。分组展示设计草稿。

(五)、教师总结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了解亚洲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通过分析各国产生经济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初步掌握搜集各个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亚洲人文环境,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_1.3%=0.79亿),所以20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8亿_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_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

[讨论]

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

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列举一些简单的文化现象。

2.读图6.17完成活动1。要求学生解释自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这些文化现象的。

(1)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2)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3)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4)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5)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6)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板书设计:

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第六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

学生回答

经济发展差异

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自然条件

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活动]

将图6.18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序。

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学生小结]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

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

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

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

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

活动:完成P16活动2

显示19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总结]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日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

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探究题活动: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

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

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

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1、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板书设计: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东南亚的国家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

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9.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0.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表格1

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

6~9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

10月~次年5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

表格2

:水灾: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

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

11.课件展示:图7.36“印度的洪灾”和图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

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板书设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美术 篇7

一、情境教学法的界定

对于情境教学法的界定,《教育大词典》定义为:情境教育方式之一。通过一定的事件形象描述或者一定环境的设置、模拟,激发学生情感与思维,使得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2]英语教学专家朱浦认为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得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了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并感受英语、说英语、用英语思维及方式主导行为的教学。[3]它是受20世纪建构主义思潮影响而兴起,美国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开展“抛锚式教学”情境教学实验,该模式有三个特点,即教学情景的真实性;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与学习伙伴;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4]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融言、情、行三者为一体,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拉近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达到“做中学”,“知行合一”。

二、案例教材分析

浙江省杭州市初中英语教学普遍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教材,每个单元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个部分。以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案例,从教材分析入手,通过知识与情境的“导入———呈现———输出”展现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本单元主要围绕购物“shopping”这一话题展开,核心句型是How much引导的询问价格的特殊疑问句,另外教材还引入了一些常见的购物用语。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表示衣物、颜色、形状及价格的词汇,并运用How much…?句式对衣物的价格进行问答,其中还涉及指示代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本部分较难点是掌握以复数形式出现的衣服类单词,如socks,shorts,shoes,trousers等。在询问这类衣物的价格时,be动词也要相应使用复数形式are,回答时需用They’re…句式。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单、复数问答练习,才能对目标语言达到熟练运用。本课学完之后,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购物礼仪,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或对别人的帮助礼貌性地作出应答,并且能够表达感谢或对别人的感谢礼貌性地作出应答。

课文的Section A部分集中呈现了10个衣物名词、8个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和四个描写衣物大小、长短的形容词。本部分还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基数词1-9,以及指示代词the,this,that,these和those。本部分的核心句型是How much问句和常见的购物用语。以这些语言材料为基础,本部分要求学生听懂购物场景下的简单对话,获取有关衣物和价格的关键信息,并能模仿输入的语言,围绕衣物的价格等信息尝试简单的语言输出,为进一步学习购物功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Section A部分最后一课时是Grammar Focus,即是语法的讲练部分。

三、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本语法课通过创设为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献爱心的情境,归纳、梳理了How much引导的询问价格的特殊疑问句及回答,并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情境性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运用目标语言,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对其进行了爱与感恩的教育。

(一)导入环节

呈现三张图片:风景图、美食和穿着华丽服饰的女孩,老师娓娓道来,“I went to Guangxi and took some photos.This is delicious food.And these are beautiful girls.They are wearing(in)colorful clothes.突然话锋一转,一切看似美好,但是也看到一些不太相宜的情境。教师呈现另外对比的三张图片:简陋的教室、不美味的食物和穿着单薄衣服辛苦劳作的女孩。

接下来,引导学生在“简陋的教室”图片中,联想到自己的学校生活,猜测图中孩子们需要的学习用具:书本、文具盒等等,巩固第四单元Where is my schoolbag中学习用具(books,pen原cils,rulers,bags,erasers,pens....);接着,引导学生在“不太美味的食物”图片中思考孩子们需要的食物;刚好上这节课的时候是寒冷的冬天,而第三张图片中的小女孩依旧穿着单薄的外衣,引导表述出小女孩需要的衣服,“clothes”也是这一课时需要复习的内容,教师和学生在黑板上便说边写,建立思维导图(mind map)。

(二)呈现环节

在目睹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后,教师决定买一些孩子们的必需品来帮助他们。教师问:“你认为他们迫切需要什么呢?”学生回答可能会列举一系列的单数和复数名词,老师将之呈现在黑板上。理解单复数,分清楚这些名词前可以加this或these也是Grammar Focus中的一个难点部分,通过学习自己归纳的方式加以巩固。

教师买东西时必须要问价格,运用How much…?句式对衣物的价格进行问答。教师准备一些同时有单数和复数的食物、文具盒、衣服的实物让孩子们去猜测,给定一个价格区间。通过猜测游戏,让孩子们体会价格的询问方式,以及名词单复数的区别。接着,教师呈现图片,首先示范问答形式与句型。待同学们明确教师意图之后,二人小组练习本语法难点How much is和How much are的使用。教师在班级走动中观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练习结束后,抽出不同层次的小组练习示范。练习的内容较上一活动进一步深入,How much is the/this/that__?It’s__dollars.How much are the/these/those__?They are___dollars.

一位热心的学生Mary也想做些事情。她去商店买了物品,教师创设Mary真实的购物场景,让学在体验真实的英语购物。观看视频后,设置问题“What clothes does Mary buy?What color is it?How much is it?”检测学生视听效果。接着,教师会准备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情境还原,以刚才的视频为支架,创设自己的对话场景。

(三)输出环节

教师和Mary做了一些事情,请同学们也为他们购置一些必需品。而后,教师在班级中选出12名售货员和12名记录员,售货员从教师那里选取自己想要售卖的物品,记录员负责记录顾客们买入物品和价格。班级中剩下的同学都是顾客,要求每位顾客根据Mary的购物场景对话,用英语买一件物品。最后,每名记录员报告他们小组所购的物品,可以是“Alice buys a sweater.It’s 10 yuan(dollars).”接着,教师邀请部分售货员与顾客展示售卖过程。

四、结语

英语教材每个单元、每个课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内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以用一条主线将每个课时甚至每个单元连接。在语法教学的情境教学中,首先要了解每个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单元的总目标,以及每个课时的分目标。根据目标创设相适应的情景,情景要尽量真实,贴近学生之前的经验,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真实的环境中使用,投入其中,不知不觉中达成目标。七年级学生喜欢实物教学,一些真实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声音和图像更接近真实的人际互动,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并发挥这些事物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进行小组合作时还应注意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明确合作目的,明确成员分工,小组长必须学习意识与责任意识较强,给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教师应适当指导与监控。

参考文献

[1]M.A.K.Halliday,Jonathan[J].Webster.on Grammar.Bei原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1.

[2]于兰.英语情境教学:原理、特征与策略[J].教育科学,2011,(12).

[3]朱浦.教育理论探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69.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美术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生字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修订之后,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教师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大纲作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合作、评价的方式进行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希望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一、生字教学方面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汉字

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将字典以及汉语词典常备身边,当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马上拿起字典查阅这一文字的读法、写法和含义等。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检字方式认识生字、积累生字。针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字要全面掌握,如果发现学生生字记忆较为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在书上标注拼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多的积累生字。

(二)规范数学汉字

教师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书写硬笔楷书,可以向学生推荐质量较高的硬笔书法字帖,让学生对这些书法家的字进行选择并临摹。刚开始写的时候,可以先“描红”,然后再进行“仿影”。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其喜爱书法家的事迹以及书法特点,教会学生如何辨识某一字体的书写者。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汉字书法的练习,帮助学生书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二、阅读部分的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文章整体内容。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将文章中的生字解决。此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齐读,使阅读更加流畅。然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自主默读,在阅读过程中概括文章大意。这些环节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几点问题,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出问题

教师将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并将不懂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在课上提出问题,然后让其他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例如,学习《化石吟》的过程中,一位学生提出问题“造物主的存在”主要指的是什么?这时,学生们相继抢答,最后教师做出总结。

(三)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文体实际特点,结合学生在语文上的实践。引导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例如在学习《风筝》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体思想,并从这一文章中总结人生道理。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对阅读内容进行延展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通过语文阅读内容,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延伸,延伸到道德层面,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技巧、文章写作技巧、总结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思路、总体思想等等内容。还要对文章的内涵进行延伸,从思想道德的角度告诉学生如何做人,要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等观念。

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对文章中提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延伸,将课本知识向其他学科知识方面进行延伸,从而丰富学生知识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一定帮助,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女娲造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知识进行延伸,为学生介绍远古时期的一些知识,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文章内容,同时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

(五)科学评价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此外还要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知道自身的不足,同时能够积极地将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并进行自我提升。

教师在对学生阅读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对阅读技巧进行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如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充分带到朗诵当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分成阅读小组,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每读一篇文章均要记下阅读笔记,并且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对这些阅读笔记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开展这一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征文活动,教师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围绕这一情境自主作文。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充分了解,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

六、结束语

总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修订后,要本着新课改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无论是文字方面的教学还是阅读方面的教学,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构建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功连.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对我国深化课程改革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5).

[3]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理论月刊,2015(1).

上一篇:汽车后车市场营销策划书下一篇:乳腺超声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