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研析

2024-05-01

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研析(精选7篇)

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研析 篇1

【摘要】核心技能是指,除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基于职业核心技能培养视角下的中职数学教育改革,首先要完善中职数学技能定位,重视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其次要强调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作用,优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最后要明晰数学基本能力的内涵,活化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唯其如此,方能在中职数学教育领域真正落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关键词】核心技能;中职教育;数学教育;数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58-03

【作者简介】孔祥富,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句容,212400)党总支书记,正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育及教育管理。

核心技能是指,除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这一概念在国际上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建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框架。1997年底,我国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首次提出核心技能这一概念,并于2003年开发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核心技能体系。当前,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核心技能的视角,深化中职教育改革,与核心技能要素关系密切的数学教育理当有所作为。

一、职业核心技能要素及其所含数学元素分析

关于职业核心技能的要素,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世界各国劳动主管部门与职教界根据本国就业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分别制定出具有本国特点的核心技能目标体系。例如,澳大利亚核心技能要素包括七个方面,即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技能;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技能;规划与组织活动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使用科技的技能。美国核心技能要素共包括五方面:学习技能、思考技能、交流技能、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而英国核心技能要素则包括六个方面:交流技能、计算技能、信息技术技能、与他人合作技能、改善自学与自做技能及问题解决的技能。我国的核心技能要素包含八个方面: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

而职业核心技能中所包含的数学元素,则与其所包含的八个主要因素息息相关,它们分别是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数字运算技能、自我提高与自我管理技能、沟通技能、言语表达技能、实践技能以及协作技能。其中“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包含“能够制作或读懂一般图表”“能够通过数字、事例(事实)总结规律”,对应着数学中的“统计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包含“使用逻辑推理,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等,对应着数学思维方法与技能:“数字运算技能”中的“能够准确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能够进行分数及小数运算”“能够统计百分比”“计算简单概率”本身就是数学要素。因此,我们认为:“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等数学要素在职业核心技能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二、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下的中职数学教育改革探析

(一)完善中职数学技能定位,重视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1.优化中职数学技能定位。数学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数学活动的一种动作方式,往往表现为完成数学任务所需要的动作协调和自动化。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但从职业核心技能的视角审视这一定位,我们需要对这一定位进行优化与拓展。一是注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基本技能即“能算(数值计算和式的变形)、会画(视图、作图)、会推理(演绎、归纳、类比和逻辑常识)”;二是关注信息技术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的数学技能,如数学交流与合作技能、数学信息处理的技能、数学建模的技能、数学创新技能、自我评价与自我监控的协调;三是强化“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等相关的技能训练。

2.重视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中职数学教育要围绕能算(包括数值计算和式的变形)、会画(包括视图、作图)、会推理的目标,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会使用一定的工具做出正确反映图形位置和度量关系的图,会依据数学概念、原理,沟通已知和未知间的因果关系并作出判断。在数学教育过程中针对基本技能获得的三阶段(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即在认知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技能的构成要素和操作方式,在联系阶段通过再现的方式将数学技能的操作活动程序按步骤付诸执行,在自动化阶段提供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磨炼数学技能的机会;倡导基本技能训练的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适度运用变式训练,注意掌握训练的节奏,着重强调掌握技能训练的通性通法;研究与“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相关的技能训练、考核办法。

3.注重培养数学交流及数学信息处理的技能。中职数学教育要鼓励学生阅读数学(文化)相关书籍与资料;写数学学习日志,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反思,做相关数学练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常性地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小结自己的思想,听取别人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升数学素养。随着社会数学化、科学数学化程度日益提高,数学语言必将成为人类交流和信息存贮的重要载体,使学生掌握数学语言,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存的工具。计算器及计算机作为社会发展的常用工具使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还决定了教育者应该怎么教数学。作为面向生产第一线的职业教育,对计算器及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以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发展后劲,中职数学教育要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计算、作图、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等相关技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二)强调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作用,优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

1.强调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作用。从职业核心技能的组成看,似乎涉及数学技能多,涉及数学知识少,实则不然,因为数学技能本质上是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制等基础知识来理解、解决问题的心智动作经验,不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数学技能就不可能形成。因此,需要我们重视数学知识的基础作用,但同时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与中职教育特点,突出“基本与基础”。这里的基本是指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基础模块的内容;这里的数学基础知识则包括:数学的概念和原理(性质、法则、概念、公理、定理、公式等),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推理、作图等数学技能。

2.优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优化”就是要结合中职数学教育实际,有所精简、有所加强。精简被现代数学教育逐步摒弃和淡化的数学内容、学生接受确有困难的内容;强化学生发展、职业发展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知识;中职数学教育应通过校本化与生本化改造,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因此,我们需在摸底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缺漏,教师可选择用讲义的形式做好相关知识的修补链接,供学生有选择地个别学习与记忆。要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并帮助他们关注事实性知识,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梳理、记忆。通过事实性知识的强化记忆,为数学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基础知识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在初步运用中理解数学基础知识;重视研究与核心技能关系密切的相关基础知识(“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的学习;要注意帮助学生提炼、感悟蕴含在基本数学内容之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通过不断强化使学生基本领会数学的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数形集合思想、方程组思想与换元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方法。

(三)明晰数学基本能力的内涵,活化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1.明晰数学基本能力的内涵。数学能力是在获得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迁移,不断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做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能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式)。中职数学教育要从职业核心技能的视角,紧密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与专业特点,有所弱化、有所强化。如适度弱化空间想象能力,适度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细化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首先,中职数学教育要重视事实性知识的储备,“缺乏相关事实性知识是很难思考的”,“牢记数学知识的学生比不了解这些事实的学生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是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无知者无能”,没有数学知识的人,不可能有数学基本能力。其次,中职数学教育要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数学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促进已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广泛迁移,使个体形成系统化、概括化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而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应当看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它们在不断沟通、强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第三,关注数学的思想、方法。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应用数学,那么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一两年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在人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会长期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职数学教育,要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设法让学生领会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数学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学会将这些数学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和言行之中,学会用数学的视角与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从职业核心技能视角,审视中职数学教育,优化中职数学教育课程目标,提高中职数学教育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是中职数学教育落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应然选择;通过基于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助力核心技能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研析 篇2

【关键词】核心技能;中职教育;数学教育;数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58-03

【作者简介】孔祥富,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句容,212400)党总支书记,正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育及教育管理。

核心技能是指,除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这一概念在国际上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建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框架。1997年底,我国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首次提出核心技能这一概念,并于2003年开发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核心技能体系。当前,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核心技能的视角,深化中职教育改革,与核心技能要素关系密切的数学教育理当有所作为。

一、职业核心技能要素及其所含数学元素分析

关于职业核心技能的要素,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世界各国劳动主管部门与职教界根据本国就业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分别制定出具有本国特点的核心技能目标体系。例如,澳大利亚核心技能要素包括七个方面,即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技能;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技能;规划与组织活动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使用科技的技能。美国核心技能要素共包括五方面:学习技能、思考技能、交流技能、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而英国核心技能要素则包括六个方面:交流技能、计算技能、信息技术技能、与他人合作技能、改善自学与自做技能及问题解决的技能。我国的核心技能要素包含八个方面: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

而职业核心技能中所包含的数学元素,则与其所包含的八个主要因素息息相关,它们分别是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数字运算技能、自我提高与自我管理技能、沟通技能、言语表达技能、实践技能以及协作技能。其中“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包含“能够制作或读懂一般图表”“能够通过数字、事例(事实)总结规律”,对应着数学中的“统计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包含“使用逻辑推理,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等,对应着数学思维方法与技能:“数字运算技能”中的“能够准确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能够进行分数及小数运算”“能够统计百分比”“计算简单概率”本身就是数学要素。因此,我们认为:“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等数学要素在职业核心技能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二、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下的中职数学教育改革探析

(一)完善中职数学技能定位,重视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1.优化中职数学技能定位。数学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数学活动的一种动作方式,往往表现为完成数学任务所需要的动作协调和自动化。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但从职业核心技能的视角审视这一定位,我们需要对这一定位进行优化与拓展。一是注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基本技能即“能算(数值计算和式的变形)、会画(视图、作图)、会推理(演绎、归纳、类比和逻辑常识)”;二是关注信息技术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的数学技能,如数学交流与合作技能、数学信息处理的技能、数学建模的技能、数学创新技能、自我评价与自我监控的协调;三是强化“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等相关的技能训练。

2.重视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中职数学教育要围绕能算(包括数值计算和式的变形)、会画(包括视图、作图)、会推理的目标,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会使用一定的工具做出正确反映图形位置和度量关系的图,会依据数学概念、原理,沟通已知和未知间的因果关系并作出判断。在数学教育过程中针对基本技能获得的三阶段(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即在认知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技能的构成要素和操作方式,在联系阶段通过再现的方式将数学技能的操作活动程序按步骤付诸执行,在自动化阶段提供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磨炼数学技能的机会;倡导基本技能训练的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适度运用变式训练,注意掌握训练的节奏,着重强调掌握技能训练的通性通法;研究与“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相关的技能训练、考核办法。

3.注重培养数学交流及数学信息处理的技能。中职数学教育要鼓励学生阅读数学(文化)相关书籍与资料;写数学学习日志,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反思,做相关数学练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常性地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小结自己的思想,听取别人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升数学素养。随着社会数学化、科学数学化程度日益提高,数学语言必将成为人类交流和信息存贮的重要载体,使学生掌握数学语言,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存的工具。计算器及计算机作为社会发展的常用工具使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还决定了教育者应该怎么教数学。作为面向生产第一线的职业教育,对计算器及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以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发展后劲,中职数学教育要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计算、作图、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等相关技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二)强调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作用,优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

1.强调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作用。从职业核心技能的组成看,似乎涉及数学技能多,涉及数学知识少,实则不然,因为数学技能本质上是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制等基础知识来理解、解决问题的心智动作经验,不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数学技能就不可能形成。因此,需要我们重视数学知识的基础作用,但同时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与中职教育特点,突出“基本与基础”。这里的基本是指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基础模块的内容;这里的数学基础知识则包括:数学的概念和原理(性质、法则、概念、公理、定理、公式等),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推理、作图等数学技能。

2.优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优化”就是要结合中职数学教育实际,有所精简、有所加强。精简被现代数学教育逐步摒弃和淡化的数学内容、学生接受确有困难的内容;强化学生发展、职业发展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知识;中职数学教育应通过校本化与生本化改造,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因此,我们需在摸底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缺漏,教师可选择用讲义的形式做好相关知识的修补链接,供学生有选择地个别学习与记忆。要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并帮助他们关注事实性知识,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梳理、记忆。通过事实性知识的强化记忆,为数学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基础知识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在初步运用中理解数学基础知识;重视研究与核心技能关系密切的相关基础知识(“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的学习;要注意帮助学生提炼、感悟蕴含在基本数学内容之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通过不断强化使学生基本领会数学的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数形集合思想、方程组思想与换元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方法。

(三)明晰数学基本能力的内涵,活化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1.明晰数学基本能力的内涵。数学能力是在获得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迁移,不断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做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能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式)。中职数学教育要从职业核心技能的视角,紧密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与专业特点,有所弱化、有所强化。如适度弱化空间想象能力,适度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细化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首先,中职数学教育要重视事实性知识的储备,“缺乏相关事实性知识是很难思考的”,“牢记数学知识的学生比不了解这些事实的学生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是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无知者无能”,没有数学知识的人,不可能有数学基本能力。其次,中职数学教育要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数学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促进已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广泛迁移,使个体形成系统化、概括化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而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应当看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它们在不断沟通、强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第三,关注数学的思想、方法。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应用数学,那么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一两年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在人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会长期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职数学教育,要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设法让学生领会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数学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学会将这些数学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和言行之中,学会用数学的视角与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从职业核心技能视角,审视中职数学教育,优化中职数学教育课程目标,提高中职数学教育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是中职数学教育落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应然选择;通过基于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助力核心技能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高等职业教育,2007(2).

[2]吴真等.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测评及提升对策研究[R].北京: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成果(编号EJA060223),2009.

[3]张顺燕.数学的美与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曹才翰.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09.

[6]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丹尼尔·T·威林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8]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中职数学教育论文 篇3

芜湖工商信息学校 庞四焘

一. 学科特点以及学科要求 1.1数学的特点

由于数学学科所特有的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导致了从教学手段上看,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课堂纯理论教授为主,教学辅助手段缺乏。由于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脱离实际的感觉。但是数学还具有的广泛应用性是不可忽视的,并且数学的这三个显著特点是互相联系的: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逻辑的严密性,同时这两个特点又保证了其广泛的应用性。

1.2学科的要求

数学是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科学。作为中职的数学教学,既要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突出提高人文素质开发智力和形成能力的功能,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更要突出地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另外,通过对数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以学科要求确立“够用”“实用”原则 2.1坚持“够用为度”原则

根据中职中专学生的特点和中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选择授课内容必须坚持“够用为度”的原则,即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但不需过量。

2.2突出“实用性”

中职的人才培养的思路是走“实用型”的路子,而不是“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数学在内容编码上应突出其的“实用性”的原则,即力求学不在多,学而有用。要降低理论要求,而不该过多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

2.3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中职中专学生之所以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在后续的学习或工作中的应用。即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编码教材时,要在内容的选择上有意识地为专业中的应用打下伏笔。充分遵循“专业实践问题→数学模型→数学解答→应用专业问题”的思路,改善数学教学内容与改进教学方法。

三.以学科特点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 3.1数学概念。

在中职数学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学概念是对实际问题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既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如果只向学生讲解概念的内涵,而不告诉学生这些概念从哪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就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概念是函数中最重要的基础概念,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从简单的“幂”和“对数”例题开始讲起,再配合几何图形直观理解,最后归纳概括出概念,学生就较容易理解、接受。其次,新概念与学过的概念存在内在的联系,从以学过的知识推演出新知识,归纳出新概念。例如讲数列的概念时,联系一元一次函数概念逐步引出数列的新概念,使学生感到新概念的接受自然顺畅,不仅使学生对使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把握知识的深度。

对于中职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应该和高中学生那样,在知识的深度上必须把握适当的度。在不放松基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于性质、定理较难的证明做取舍,做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题太多,本身又难学会,学生常常产生畏难情绪,他们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所以一定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情绪。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讲。首先,要注重知识内在的联系性,即根据学生原有认识结构建立实质的联系,抓好知识的“结合点”、“转折点”和“起止点”教学,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犹如水到其成。例如互为反函数的性质的证明。其次,应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地讲解,如尽量加以几何的说明,学生容易接受。例如讲到函数求最值。

3.3及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留有一定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即使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即主讲3/4的时间,1/4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因为教学中教师讲解之后,学生学习了基础理论,看懂了例题,不一定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课堂指导练习的形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练习时间,以便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而且从学生的课堂作业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探讨论文 篇4

1.2学生可再生发展的要求。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成效,因此,要对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把就业作为导向,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数学作为中职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为了能够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数学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融合,这对培养高素质的就业创业型人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3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中职学校并没有对数学学科高度重视,中职数学教学的发展越来越边缘化,不仅限制了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学学科可再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2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科结构缺少多样性。中职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教材,他们大多都421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这种学科结构存在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循序渐进,他们不能把数学内容有效地整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第二,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与就业很难融合,同时,不重视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

2.2教学手段不先进。中职数学教师的教学手段,大多都比较死板。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学到数学知识,通常运用整体讲授知识的教学手段,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一些教师运用口头叙述的手段进行数学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却少之又少,难以让数学教学和现代科技有机的结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疑难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成效。2.3没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中职学生无论是在年龄方面,还是在学习基础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多数都是学习成绩较弱或考试失败的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好有坏,学习进度也会有所不同,特别是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他们对学习数学并没有太多的耐心,学习目标也不明确,在学习数学时,不仅无法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

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举措

3.1不断完善学科设置结构。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中,应该不断完善数学学科结构,将数学基础学科和数学专业模块有机的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对学生进行专项教育,还应该按照学生所选专业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专业教学,不仅能让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还能使其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3.2不断创新教师的教学手段。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手段,第一,教师应该明确教学指导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很有帮助,还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性,转变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第二,数学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必须与学生多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三,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专业知识为主,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扩展专业知识,使其符合职业发展的需求。

3.3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并不断的加以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特性有所了解,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了满足社会对就业人才的需求,教师还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

3.4强化校企间的合作。中职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人才为目标,所以,学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为了满足社会对就业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经常去企业实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还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改编实训教材内容,将实际案例运用到实训教学中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设置实训课程,聘请优秀的企业员工来学校为学生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对职业需求有所认知,让他们能更好的学习。

4结语

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研析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学困生;转化;问题研究学困生是教学工作者遇到的普遍问题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是一样。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加强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方法的丰富是当代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笔者选择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一定教育意义的。

一、与学困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活动,更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与心的交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初中数学知识的讲解上,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默契,学生不能发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因此不能喜爱上数学学科的学习。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情感因素的调动上积极参与到教学与学习活动中。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将自己个人对于数学学科的热爱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为学生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在课堂之上,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在特定情境下的师生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启迪。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如果学生的意见不能得到发表,交流的欲望得不到满足,那么学生的学习激情会消退,初中数学课堂会如一潭死水[1]。其次,在课堂之外,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为数学学习,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为学生提出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建议。也可以是学习之外的事情,比如学生喜爱的电影明星,学生的爱好等等。在这样的交流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依赖,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数学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又或者是学习动力不足。在这些学生心里,没有数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因此,数学课堂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对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2]。

比如,当初中数学教师,在给同学们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与大家分享。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轴对称图形的原形是一项具有实践性的活动,数学学习能力不高学生也可以在参与其中。面对自己可以完成的任务,学困生会有想要尝试一下的欲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丰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困生转化的一个重要举措,许多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足,是因为其自身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效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预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习进行预习[3]。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预习的任务,为学生梳理好知识结构,要求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在课堂上一起进行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在丰富的预习活动中,会建立起自己的预习观,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预习标准,使学困生可以在不吃力的情况下完成预习任务。在预习中,学困生获得独立思考与学习的机会,具有学习自主性,这可以使其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更多的互动,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向。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换,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与学困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等。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希望初中数学教师正视学困生问题,从学困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端正教学思想,促进学困生转化成功。参考文献:

[1]安庄.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0)

[2]郭云.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

[3]钱在森主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课题组编.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研析 篇6

【摘 要】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与常规的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改革。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问题;措施

一、前言

中职学生起点低、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这就使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对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入手,对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数学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课时不达标

在我们许多学生的头脑中,即使是教授教师的人也可能认为数学学科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看来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它根本不会被使用。数学学科的知识侧重于专业课程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看起来,这是在未来站在社会之后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的教学管理中存在很多情况。有一些学校没有建立数学。

在完整的教学计划中,一些學校制定了教学计划,但他们只能停留在教学计划之上。按计划没有实际的教学实施,有的学校有教案,但数学占了很多时间。不要等待这些问题。在实际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是,实践专业学生总课时的比例不断增加,几乎达到了课时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其他班则明显下降。然后因为学校分配的班级很少,学生不重视数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选择地讲一些知识,以赶上教学任务,导致学生的基本知识不被真正学到。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的落后

由于职业教师并没有真正去学习和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教给中学生数学,所以大部分数学教学模式都是采用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则是传授基于数学教科书知识的知识。给学生的印象是无聊和繁琐的。因此,学生没有兴趣学习,他们也不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关系。那么教学模式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喂鸭教学模式。

(三)数学教学的知识和方式死板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重视数学基础知识与学生专业和基础相结合。由于学生的专业特点不同,如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专业角度进行学习,就可以有选择地控制教师的教学内容。开始的时候,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基础数学教学和可以与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相关的知识。学生可能会更认真甚至扎实地研究这个课题,如果他们把学生数学教学的模式与蒲草相比较,或者根据蒲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不实际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就是数学专业。这部分的基础是一个弱点,因此追求超越基础和偏离现实的数学教学是毫无意义的教学。

三、改革中职数学教学内容

(一)结合所学专业进行数学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突出特点是适应社会就业需求,保证学生顺利就业。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所倡导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学到的知识是否足够实用,是否适用于学习。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开展职业。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应结合专业内容,根据专业需要学习相关理论,让理论指导实践,促进职业技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符合学生专业的部分要注重讲解,努力掌握;对于与专业没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只能达到基本的理解。

(二)简化理论推导,直观化学习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习的重点在于它们是有用的。教学时,教师无需要求学生理解每个定理的推导过程。对于过于复杂的公式,可以证明可以正确执行删除操作,减少推演时间,并且可以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时间。同时,教师应该用更直观的方式来解释定理公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使教学内容更有趣

提高教学内容有趣内容的最有效方法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以便学生能够学习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了解学习是有用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学习,认真倾听老师的意见。解释内容并积极练习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达到掌握。

四、改革中职数学教学模式

(一)采用分层教学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动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采用分层教学法的教师是最好的选择。根据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符合自己水平的数学知识。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的互助学习和明确的责任分工。为了使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和高效地进行,数学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必须掌握以下内容:

首先是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解释学生应通过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是群体的合理分配。每个组应该是一个异构组。

第三是正确的内容选择。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四,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相互依赖,相互帮助。

第五是赞扬学习成果。认识并尊重团队的学习成功,并为团队成就卓越的学生给予实质性的鼓励和认可。

第六总结学习成果。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总结小组的学习目标。你在学习中如何互相帮助?团队精神和学习态度好吗?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提高对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并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另竹.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探讨[J].职业教育,,(9):25

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研析 篇7

2.1以教材为根本进行德育渗透:

中职数学的教学应当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在基础的学习上进行创新与进步。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好的蓝本,学生从教材的学习中能够进行很好的知识的掌握。教师将德育教育纳入到教材的学习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立足基础进行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基础的重要性,了解到从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的重要意义。数学教材是国内专家经过精心选择的内容和安排,其本身就具有道德典范性或者深刻的教育意义,不仅注重浅层次的知识符号的解读与理解,更关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传授和熏陶,是渗透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

2.2挖掘课堂教学内容,建立德育教育:

中职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进行与开展,教师在数学课的德育教育中是数学的教学者,更是德育教育的工作者,因此,教师具有着双重的责任与义务。教师要调动课堂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结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充分挖掘相应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意识的灌输,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素质的培养并非简单的一节课、一个章节,其蕴含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的身影,同时生活中的数学也处处蕴含着道德培养的素材,教师只有掌握好德育的素材,才能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

2.3教师做好示范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师做好德育教育,首先应当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为学生做好示范榜样,通过自己的严谨教学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进行影响。通过教师的表率作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领会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学习之余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结语

德育教育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其不仅需要学生在一生中进行德育的自我培养和学习,同样需要教师在一生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探索和研究,把我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德育教学伴随教师一生,让德育学习伴随学生一生。数学与德育的结合让学生对于数学和道德建设都有了新的认识,教师要积极把握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元素和细节,让其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助推器,推动学生向着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雪.在中职数学的有效教学中多运用德育元素[J].科学咨询,2012,(6):84-86.

[2]王峰.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1,(60):71-72.

[3]孙雪艳.浅谈中职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5,(9):177-177.

上一篇:专业技术第一讲题库答案下一篇:央视诗词大会播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