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读

2024-04-2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读(精选8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读 篇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13年中,在国际国内十分复杂的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进展。13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江泽民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关键作用和高超政治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体现了一位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定不移,又要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他反对用本本去框实践,强调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江泽民同志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理论产生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观察和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新变化,深刻总结亿万人民伟大创造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

 ━━江泽民同志敏锐把握当今国际局势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江泽民同志全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江泽民同志科学判断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认识真理、发展真理的源泉。江泽民同志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身体力行、深入基层,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江泽民同志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敏锐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实践和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这是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的一个重大思想。江泽民同志强调,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他深刻分析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敏锐地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对实现新世纪三步走战略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他指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地位,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深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同时,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思考,他指出:“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艰难得多。”越是执政时间长了,越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一定要从新的实际出发,围绕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党的建设问题,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关于党的根本宗旨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深刻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我们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强大理论武器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对确保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强调要从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真落实这项战略任务。要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党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供强大的学理支撑。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在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要继续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进一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落实到广大干部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读 篇2

一、贴近时代发展要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贴近时代要求, 就是要努力使我们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时期军队建设对合格军人的新要求, 把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十一条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树立新理念、拓展新领域、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尤其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思想教育领域的运用, 不断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面临的时代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特别是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广泛运用, 各种信息对广大官兵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不可低估。当今时代, 我们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 全球范围内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总量的扩张, 使世界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我国原本是一个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 但近几年来的高速发展, 使我国的信息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仅从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上看, 1997年底我国有互联网用户62万, 现在中国有约5亿网民, 互联网用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互联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使得“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已不再是梦想。

对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来说, 信息扩张及信息网络化, 是把“双刃剑”。既为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载体, 又给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 信息扩张及信息网络化, 给我军政治工作带来了载体更新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全军军事训练网、全军政工网以及各军兵种、大军区局域网等网络的开通, 使得“班长遇难题, 总部指迷津”、“连队订食谱, 网上找资料”等成为现实, 不少军师级单位实现了“政治工作网络化”。另一方面, 信息扩张及信息网络化, 又给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时代, 人类面对的是三个世界:一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二是虚幻的宗教世界;三是信息化的网络世界。由于信息强国控制信息, 左右国际舆论, 使得我军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信息霸权”的挑战, 以至于有人提出“信息安全是最大的安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信息强国的优势在网上肆意散布信息, 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人权状况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 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 在网络上对我进行“和平演变”。网络的开放性, 使得信息极易被他人破坏、删改或盗用, 尤其是军内的密级信息, 已成为敌对势力千方百计搜集的目标, 反窃密、保证信息安全也就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网站、网吧已成为青年官兵接受教育和娱乐的新场所, 面对纷繁复杂、无奇不有、良莠并存的网络信息, 如果取舍不当, 势必成为反动、淫秽、暴力等信息的“牺牲品”。哲学家说, 存在决定意识。信息学家说, 网络改变思想。信息时代的公民都要成为电子世界的网民, 部队不能成为“信息孤岛”。面对信息扩张及信息网络化给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我们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对思想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不断赋予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崭新的时代内涵, 使其更加富有时代性和感召力。从我军目前思想工作现状看, 信息化水平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差距:就军队整体来说, 我军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再就我军开展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来说, 相比军事工作而言信息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改进我军政治工作被动局面, 最紧要的就是要加强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时效性, 提高政治装备的技术水准, 运用信息手段开发新的网络信息资源, 彻底改变政治工作以单一文字信息为主的传播模式, 尽快实现政治思想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形式新颖独特生动感人;在此基础上组织官兵进行网上学习交流、即时思想互动、业余文化娱乐。组织军地专家开展网上授课、思想难点困惑答责解惑。普及国法军法知识, 维护合法权益, 有效扼住各种违法乱纪现象发生。总之, 贴近时代发展是我军政治思想具有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之一。

二、贴近职责使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贴近职责使命, 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历史使命和职责要求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在铸魂强基上下功夫, 努力探索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 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始终不渝地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松懈, 始终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不改变, 要围绕实现强军目标, 在大力提高我军实战化水平的同时, 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战时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加强和改进军事训练中的政治工作, 大力培育战斗精神, 大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理想的“四有”军人。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我军职责使命的需要来展开, 把它贯穿到能打仗打胜仗的全过程, 贯穿到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具体实践中, 强化我军政治工作首位意识和服务保障功能, 为此:

首先, 我军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根本职责来开展。军队根本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 随时准备应对来犯之敌, 平时就是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 抓好军事斗争准备, 不断提高战斗力。战争是人和武器的结合, 人运用武器的能力决定着战争胜负。人在战争中的意志品质智慧和军事技能影响到战争进程, 甚至影响战争结局。我们在平时应该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官兵的意志品质和血性精神, 爱军习武, 提高现代军事技能, 按实战化要求抓训练, 加强检验性、对抗性训练, 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当前, 我军面临着如何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这一严峻课题。政治工作与此相适应同样面临着如何为打赢这场战争提供应有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我们只有通过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实战化训练, 强化官兵理想信念、培育牺牲奉献的战斗精神和优良作风, 打下坚实思想政治素质和作风基础, 我们才有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才能不幸负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期待。总而言之, 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职责使命来展开, 这是军队政治工作地位作用和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 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

其次, 我军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军队的历史使命来展开。军队因使命而存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党赋予我们不同的历史使命, 作为党实现其政治任务的工具, 不管使命如何变化, 服务服从于党的工作大局不会变, 我军政治工作围绕军队中心工作服务保障地位不会变, 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的地位不会变。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 对官兵思想素质和军事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要求广大官兵必须牢固确立强烈的使命意识, 并且要把使命意识转化为能打仗打胜仗的实际行动中, 积极应对多种国家安全威胁, 园满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做到使命任务拓展到哪里, 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服务功能就发挥到哪里, 为我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贴近官兵思想和工作实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贴近官兵实际, 使思想教育工作接地气接人气, 是克服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生活的形式主义不良倾向的有效途径, 贴近官兵实际, 切实解决官兵各种思想困惑是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任务, 贴兵官兵实际, 就是要求我们思想工作者自觉遵循官兵认知和成长发展规律, 把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合法权益保障以及合理实际需求作为开展思想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工作出发点, 把官兵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作为推进工作的切入点落脚点, 切实增强我们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就是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大上假大空形式硬板单一的倾向, 紧密联系官兵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 遵循官兵认知规律和成长进步规律, 把官兵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贴近官兵实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这既是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之一, 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军政治工作回归本位张显育人魅力的必然要求。要善于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以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 及时回答他们所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要着眼时代发展的要求, 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传授, 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十分重视发挥信息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作用, 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 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适应新形势下官兵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保持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教育与完善政策制度结合起来, 既教育人、鞭策人, 又尊重人、成就人, 不断增强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摘要:习主席在新古田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抓好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着力增强我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三个贴近”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贴近时代发展,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感染力;贴近职责使命, 就是要始终围绕我军中心任务和履行职责使命需要展开工作;贴近思想实际, 就是要把官兵普遍关心关注的各种问题作为开展各项建设和改革创新工作的切入点,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感染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读 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原则

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要重视从具体的、现实的、个体的人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要注重现实生活中人的素质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立足于考察和解决个体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发展问题。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承认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和兴趣,把关注受众对象的个性发展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同时也塑造着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诸方面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大势相接的新人。

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必须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人们的价值目标进行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教育引导。只不过这种教育引导不是试图阻挡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是将切入点后移,在承认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施教育引导,以培养从心理、观念到行为上都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之所在。

针对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进一步明确以下指导原则:

一、进一步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在肯定人们逐利思想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奉献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从崇尚“无我”转向更多地追求个人利益。从一定程度来说正是个人这种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冲动,形成了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的思想基础,并进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而市场竞争的压力,又使这种追求和努力变得更加持久和执著。这种驱动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因此比起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命令和思想动员推动的经济运行更加有效,也更能把千千万万人的潜力真正调动起来。

另一方面物质利益原则在现实生活的自发过程容易引导人们走向极端(如摆脱了政治决定论又跌入金钱万能论),从而造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破坏。所以,要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光有观念的转变是不够的,还要发挥道德文化机制在背后的协调和引导作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提出并贯彻个性化原则,在尊重个性自由的基础上发展集体主义

过去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是以集体为本位的,强调个人对集体的无条件服从。其结果,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和进取精神的发挥,同时助长了个人对集体的盲从和依赖,造成了个人权利和责任意识的淡薄。这种不健康的人格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为,社会的进步不仅有赖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极大进步,还有赖于全体国民从心理到行为都发生转变,建立现代人的人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机制上的支撑,而个性的自由发展又为集体主义在新的意义上的发扬光大创造了条件。因为,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只有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坐标位置,认真履行对集体的责任,并善于通过顽强的努力,表现自己在集体中的存在价值,集体的力量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获得发展和壮大。所以,集体观念的增强是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的,集体主义的发扬必须以个性的发展为前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的社会机制的塑造下,人们不依赖外在力量,自主地支配自身活动的意志和能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摈弃了平庸无能、俯首听命的人生态度,开始意识到真正依靠自己能力生活的时代已经到来,从而在改革大潮中找到了新的精神支柱。民众素质的积极变化不仅促进了改革、发展和稳定,也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肯定个性、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三、承认个体素质上的差异,从现实的、具体的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工作,但由于在长期的旧体制下对个体利益和价值的漠视,习惯于用政治的衡量取代思想、道德、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价值判断,用理想化设计的人格模式去规范每一个人的言行,结果造成对现实的、具体的人视而不见,只能面对概念上的人进行政治灌输和空泛的道德说教。

时至今日,这种假大空和形式主义的遗风还经常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从方针原则、目标定位到方法内容,都要从空泛的议论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贴紧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开展工作。因此,必须把现实的、具体的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承认每个人在才能和品德上的差异,并按照这些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前进。

要重新认识并大力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指导原则。过去,我们曾经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加以提倡,现在看来是不够的。因为它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性特征的深刻内涵,所以,应该把它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

尊重人,就是尊重工作对象的人格和权利,尊重他的国家主人翁和企业主人翁地位,尊重他的不同意见,平等待人,不居高临下教育人;

理解人,就是理解工作对象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具体处境,承认他在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心理素質方面的差异,从具体条件出发开展工作,不要把什么都往政治思想问题上拉;

关心人,就是满腔热情地关心工作对象,诚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从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中体验到领导的关怀,增进对集体的向心力,从而在工作中进发出更大的积极性。

四、关注产生思想问题的物质根源,从个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中探寻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在长期的旧体制下,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不注重寻找产生这些问题的物质根源,而是力图通过政治学习和道德说服,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直至改造世界观,达到从根本上转变人的思想的目的,这种到人的头脑中寻找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把一切归因于觉悟的做法,反映的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读 篇4

———读《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

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领域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针对形势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特别是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战略思想。

日前阅读由冷溶主编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内容涉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问题。学习此书对进一步领会十七大报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种哲学和现实的思路。现就学习感想并联系教学实践谈若干体会。

首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战略思想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站在新世纪新时代高度,继承和坚持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切实结合国内外发展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分析我国的发展进程及未来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加突出地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对中国和世界各国而言,即将过去的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汶川”地震造成的伤亡损失震惊了世界、令人心痛,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畏困难,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的精神;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圆了中国百年奥运梦想,举国欢庆,向世界展现了泱泱大国的风采;“神七”升空,中国成功完成首次太空行走,用事实证明中国人不断创新、挑战自我、追求先进科技的开拓进取精神。这些事实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新时代的发展又向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新的挑战,着力解决新形势下更加凸显出来的问题,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第二,“以人为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紧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三,“理论实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一名高校一线教师,要把学习十七大的热情化作勤奋工作的激情,落实到学习教育精神的实践中来,将科学发展观切实体现于教学科研中。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英语专业教学在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正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英语专业教学不再过多强调理论教学和提高教师技能等问题,而是将研究视角从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转向“教师如何教”。探索“以人为本”的教学新模式,就是突出学习者(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知识、才能、创造,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

人本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针对英语专业教学,为适应新环境,并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现今的专业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定位模式角色,要在教学中扮演多种角色。教师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已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评价者。面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翻译教学模式,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输者、课堂主导者转变成不同角色的扮演者,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增强师生间的合作关系,给学生以科学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外语的信心。教师通过新角色和传统角色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新世纪新阶段,总结经验、结合实际、着眼未来,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思想体系。作为新世纪新时期的高校教师,谨记“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要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勇于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敢于创新。实现教师多元化的角色、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正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英语专业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国商系

石 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读 篇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人民意愿的代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代表着广大群众的声音,他们要想为民发出正确的声音,就要密切联系、团结群众。

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必然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出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既是我国人大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人大代表只有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人大工作才有更好的群众基础,代表工作也会有生机和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读 篇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建设,总是把端正学风视为实现党的理论创新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既取决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也取决于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

能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因此,端正学风总是成为确立和恢复思想路线最迫切最核心的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阐明了端正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地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来表述党的思想路线。他把学风建设、思想路线的发展与理论的创新看作是三位一体的任务。针对党内思想僵化、唯书唯上的状况,他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断。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他又多次号召全党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建设的核心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把握了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它的精神实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把端正学风和思想路线视为第一个重要的问题,视为理论创新、开拓进取的思想保证。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并把科学的学风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坚持科学学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以精炼的语言展现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它既继承了“三个有利于”的基本内涵,又突出了时代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发展生产力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统一起来,把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综合国力中突出文化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在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和“三个面向”结合起来,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方面,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明确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邓小平思想一脉相承、彼此贯通,既继承了邓小平强调“中国特色”的理论特点,又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实现了民族性、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思想结晶。“三个代表”的思维基础

任何一种理论的创新,都必须以思维方式的变革为先导。要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不仅要了解这一理论形成的思想路线,还要自觉地把握它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的辩证的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是人们理性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是理论内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学风问题入手,从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高度来划清教条主义与辩证思维的界限,为提出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的思维原则,即历史性原则、创新或发展原则、实践原则。历史性原则就是承认事物存在的暂时性和实际生活永恒的变动性,承认理论必须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创新性思维就是承认一切都是发展的进步的,创新是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源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从实践的角度思考理论发展的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它集中地体现在马克思的一贯思想中:“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理论,首先要懂得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理论,科学的理论不是一劳永逸的“大全”,它总是凭借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拓展自身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历史地看待事物和理论的发展,理论自身具有的历史性原则是科学理论必须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用发展的观点对待理论,最根本的是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在于它可以超越历史条件,而在于它总是基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的历史性根源于实践的历史性,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源泉植根于实践之中。所谓实践的思维方式,就是以实践的观点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着眼于新的实践,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成熟,不仅要有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还要在全党确立一种能够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双重探索。“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成为两种思维方式斗争的焦点。僵化与守旧,既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思维定势。江泽民同志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论述,关于“三个不能停留”、紧跟时代步伐的号召,关于“三个一定要”看到国内外重大变化的论断,都是着眼于思维方式的变革。关于“三个解放出来”的论述,集中地论述了思想的解放和与时俱进的本质联系,突出地阐明了实现思维方式变革对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学风问题并从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相统一的高度加以解决,带领全党树立基于实践的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要贡献。与时俱进作为当代中国党人的思维方式,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个理论的灵魂和本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关键是要坚持和弘扬与时俱进的辩证思维方式。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 “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这里的“关键”是在什么意义上讲的?如何进一步理解与时俱进和“三个代表”要求的内在联系呢?首先,只有从思想路线同政治路线相统一的高度,才能深入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政治宣言,是立党、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新概括。“三个代表”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在新世纪的根本政治路线。十六大把“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提,明确地把与时俱进表述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内涵,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十六大强调坚持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就是重申了科学的思想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这一重大命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读 篇7

一、数学抽象的思想

抽象是透过事物的现象, 深入事物的里层, 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抽取出来加以考察的思想方法。

《译林》 (文摘版) 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笑话:

父:如果你有一个橘子, 我再给你两个, 你数数看一共有几个橘子?

子:不知道!在学校里, 我们都是用苹果数数的, 从来不用橘子。

当然, 我们不会有这样的教师。因为在数的认识中, 我们的教师会利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各种实物、图片中反映的各种场景, 让学生充分地去感知数“几”, 并从中抽象出共同本质“几”。

任何一门学科, 都具有抽象性的特征, 但是, 数学的抽象, 在对象上、程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其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抽象, 所以数学抽象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广泛, 如大部分概念的形成、方法的习得都是通过抽象形成的。 (俄) A.D.亚历山大洛夫在他的著作《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中指出“抽象性在简单的计算中就已经表现出来。我们运用抽象的数字, 却并不打算每次都把它们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我们在学校中学的是抽象的乘法表——总是数字的乘法表, 而不是男孩的数目乘上苹果的数目, 或是苹果的数目乘上苹果的价钱等等”。

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的有: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对称的思想;对应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

二、数学推理的思想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一) 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的“细胞”是形象思维, 恩格斯指出“自然界对一切想象的数量都提供了原型”。例如, 手电筒的光束可以作为射线的现实原型;两条笔直的铁轨、农民插秧时拉紧的两条秧绳, 都可以作为平行线的现实原型;电脑屏上的图片与投影到大银幕上的图片可以作为相似形的现实原型;影剧院的座位编号可以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现实原型;单位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可以作为无理数的现实原型;炮弹的弹道曲线可以作为抛物线的现实原型;曲线上的斜率可以作为一阶微分的现实原型, 等等。

形象思维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是合情推理进行的前提。合情推理就是这样从已有的现象、事实出发, 凭借经验和直觉, 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

基于形象进行的推理有时可能是虚假的, 所以合情推理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例如, 法国数学家费马 (Fermat, 1601~1665) 曾根据:

基于形象思维的合情推理, 虽然其结论可能正确或可能错误, 但它对于探索规律和发现结论不可或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第一、二学段, 学生较多接触和学习的就是合情推理, 其形式主要包括归纳、类比、联想、猜想等。如除法性质、分数基本性质、乘法分配律等等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如学习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后进而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 学习了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后进而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学习了三角形面积推导方法后学习梯形面积推导, 用的都是类比的数学思想;如学生在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时, 会自然联系到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运算方法, 这个学生就有了数学联想的思想。数学的各种猜想无处不在, 因为从数学猜想中可以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猜想大致有“类比性猜想”“归纳性猜想”“对称性猜想”“仿造性猜想”“逆向性猜想”这样几种形式, 数学猜想要以数学知识和经验为支柱, 可以通过探索试验、类比、归纳、联想、审美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等途径发现。数学猜想是数学发展中最活跃、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

面对这样比较复杂的问题时, 教师不妨利用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 进行“归纳性猜想”。

从题设x2-3x+1=0, x∈R, 则显然x≠0。所以两边同除以x, 有x+x-1=3。

当n=1时, x2+x-2= (x+x-1) 2-2=32-2=7;

当n=2时, x4+x-4= (x2+x-2) 2-2=72-2=47;

当n=3时, x8+x-8= (x4+x-4) 2-2=472-2=2207。

事实上, 教师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二)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细胞”是逻辑思维, 它是从已有的事实 (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 和确定的规则 (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 出发, 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第三学段必须加强的是演绎推理的教学 (这在平面几何的相关证明中, 得到了十分显著的体现) 。当然,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第一、二学段教师也需要加以渗透, 如“为什么说91不是素数”, 可以渗透演绎推理的思想, 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思考和回答:“因为一个素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 (素数定义) , 91除了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外, 还有其他的因数7和13 (计算) , 所以91不是素数。”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功能不同, 但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 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只有着眼于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推理思想, 才能使学生得到大量的数学结论, 丰富其数学素养。

三、数学模型的思想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从广义角度讲, 数学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式、图表、程序等都是数学模型。数学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模型”伴随着“数学知识”一起产生和发展。如自然数系统1、2、3、…是描述离散数量的数学模型。2000多年前的古人用公式计算土地面积,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 实际上都是用各种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

数学建模又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欧拉对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决, 就是通过构造一笔画模型来实现的。欧拉通过对七桥问题的研究, 不仅圆满地回答了哥尼斯堡居民提出的问题, 而且得到并证明了更为广泛的有关一笔画的三条结论, 人们通常称之为“欧拉定理”。同时, 欧拉在此建模的基础上开创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图论与几何拓扑。

学生学习数学模型大概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基本模型的学习, 即学习教材中以例题为代表的新知识, 这个学习过程可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也可能是一个接受学习的理解过程;第二种是利用基本模型去解决各种问题, 即利用学习的基本知识解决教材中丰富多彩的习题以及各种课外问题, 这也是数学发展到今天能面向各类学科应用的最精彩的表演。可见数学建模不同于单纯的数学解题,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这一过程所具有的问题性、活动性、过程性、搜索性等特点给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内容部分中明确提出了“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并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了“教材应当根据课程内容, 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就小学数学的应用来说, 大多数是古老的初等数学的简单应用 (这也许在数学家的眼里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数学模型) , 但它仍然是现实生活和数学进一步学习所不可或缺的。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王永春老师, 曾为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模型思想、教会学生如何建立模型并喜欢数学, 将小学数学中涉及的“模型”内容进行了应用举例整理, 如数的运算中a×b=c、c÷a=b、c÷b=a (a≠0, b≠0) 的应用, 正比例关系y÷x=k、反比例关系xy=k的应用等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读 篇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用来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工具和锐利武器,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都是运用它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他们所处时代的国际国内的重大实际问题,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江泽民同志也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分析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许多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和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在他的论述中,处处可以看到这一点。他特别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他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断”,“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的观点。这要作为我们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多方面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这一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各个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概括了10个方面,指出:“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他特别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关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等理论。当今世界迅速发展变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既要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敢于和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多更直接的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历史进程的继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的指导思想实现与时俱进的又一重要标志。它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汲取大量的、丰富的养料,这一点我们在学习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列宁所说,历史的具体形势和任务的改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由于历史赋予我们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任务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以这一继承和发展也就主要地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关于党的建设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是沿着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立党、建党的思路,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中国的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面临的时代要求和国内外发展变化了的社会实际,集中解决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如何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展开的。江泽民同志说:“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也是为了在新的时期新的实践中更好地全面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要求提出来的”。

上一篇:职工小家先进事迹下一篇:六年级体育教案全册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