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培训方案设计

2024-04-22

国培计划培训方案设计(精选8篇)

国培计划培训方案设计 篇1

一、学科(领域):中学语文

二、项目名称:庄浪县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三、培训主题: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庄浪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水平、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造就一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我县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学科骨干教师,贯彻落实《庄浪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的工作要求,开展我县初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四、培训对象:

1.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勤奋钻研,并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庄浪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2.任教3年以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 3.优秀教师,学科教育教学带头人、先进工作者优先。 五、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全体学员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丰富知识储备,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深刻理解

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施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增强教学研究、改革与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培养一批农村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带动农 村中学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六、培训时间:

8月7日—8月16日。分集中听讲座与学科研讨两种形式。 集中讲座时间:8月7日—8月14日; 地点:庄浪县职教中心

学科研讨时间:8月15日—8月16日;地点:庄浪县职教中心教学楼一楼01教室、02教室。研修期间,学员每天学习不少于6小时。

七、课程设置:

八、实施建议

1.实施方式

培训班运用“集中授课——听课评议——在岗实践”的培训模式,贯彻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技能提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一)培训模式设计思路

1.广泛调查研究参培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培训方案,坚持“开放、互动、实践与反思”的运作模式。培训教师到校后,把培训方案发到他们手中,提倡参与与研修,在学习、互动、观摩、实践、反思中完成培训任务。

2.以课题研究式、自学式、对话式、开放式等形式为主,充分体现自主性、研究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集合,以个人钻研为主;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以分散研修为主。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主。

国培计划培训方案设计 篇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指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 做好培养培训规划, 优化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2], “国培计划”是《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 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为做好“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培养一批“种子”教师, 同时也为探索生物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我们在相关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进行培训方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一、依据“国培计划”要求和学科特点, 确定研修目标

“国培计划”的目标要体现“骨干、引领、示范”的作用和培养“种子教师”的宗旨。研修目标在整个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具有纲领性功能和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说, 教育目标反映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观上的一种要求和愿望, 具有主观性的根本特点, 它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价值实现[3]。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 我们在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以《纲要》精神为依据, 确立了以新课标为学科基础,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 突出先进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立足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实际, 引导、激励、帮助培训对象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 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与拓展能力, 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 使其在当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改理念和培训教师中发挥带头作用, 真正起到“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总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总目标以便能够顺利实施, 我们将其细化为如下七个目标:第一, 通过课程研修, 帮助高中生物教师扩大知识面, 更新知识结构, 了解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深入理解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第二, 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能够正确使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 并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理清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思路。第三, 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校本研修中, 并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第四, 通过正规化的教育科研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 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质量。第五, 通过参与式和体验式的学习, 能够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生物课程改革及教学的最新动态, 认识差距, 主动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活动, 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第六,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线索的任务驱动式、互动交流式、经验共享式研修, 使受训教师积极参与到研修活动中。在研修中开发并形成一部分优质课程案例资源和优质教研课题案例资源。第七, 通过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验和科研方面的培训, 使学员具备相当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 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能在当地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骨干教师需求, 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 课程设置应当注重于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拓展实验技能和促进专业发展等方面;同时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 培训中要培养一批“种子”教师, 全面提高生物教师素质。因此, 我们将研修课程分为六个模块, 这六个模块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体, 相互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

1.注重更新知识, 强化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

“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完善高中生物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结构, 让学员了解生物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这样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促进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 “种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 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 还要学习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课程, 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 切实加强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努力提高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同时这也符合“国培计划”的“引领示范”的宗旨, 对促进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

3.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 进行创新性教育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学与创新教育”模块以受训教师为本, 以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 以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 以教学案例为线索, 以受训教师的发展为目标,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生物教育教学的问题。

4.深入钻研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育科学研究与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应用”模块旨在引导受训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科研, 指导、引领受训教师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5.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实验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实验在中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块内容, 操作实践也是《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中学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实验设计培训”模块的目的在于促进生物教师实验能力的提高、学会因地制宜优化教材实验并设计新颖的课外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6.开展教学实践, 完善考察与交流机制

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必然有着不同的地方, 互相观摩、考察、学习和交流有助于教师之间的深层次了解, 对提高本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生物教学实践、考察与交流”模块将以受训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需求、困惑为出发点, 视学员为资源, 让学员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掌握“参与式”、“探究式”、“自主式”、“活动式”的教学方式, 使其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三、创新研修方式, 完善培训机制, 建立“示范培训”规范

培训过程的研修方式和培训机制是培训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直接关系着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建立良好的研修方式与完善的培训机制是保证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环境的研修方式可以给学员多方位的体验和感受, 在良好氛围的熏陶和感染中逐渐获得进步和发展。

1.创新多元研修方式, 改革培训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 培训形式本身也是培训内容。高中生物课程倡导合作、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使培训方式更具有示范性、互动性、实践性, 可以专题讲授为主, 辅以参与式和开放式为基础的合作讨论和交流互动环节, 融合学习科研网站载体和交流平台, 制定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实行培训途径的“全方位开放”, 包括教师队伍的开放、实验平台的开放、学习科研交流平台的开放, 以利于学员的学习实践, 也便于其开阔视野, 增进了解, 促进成长。

2.完善培训机制, 保证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

良好的培训机制是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这一内涵包含培训过程中的学习组织、生活保障、实验操作、参观考察活动等。对此, 我们从相关层面进行制度建设。

(1) 学员的意识形态:

清楚而明确的认知可以使一个人的活动变得有序而合理。学员对培训活动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着其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对此, 在培训开始之前我们对参加的学员进行意识形态上的辅导,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本次培训活动, 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计划的制订:

一方面, 师资队伍是关系培训活动效果的直接因素, 生物教育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是培训活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他们通晓高深理论、了解中学教学现状, 可以为整个培训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 要成立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领导, 确定班级的管理人员和规章制度, 对学员的生活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 制定出有关的奖惩措施和条例。

(3) 基于“导师制”的“合作研究共同体”的建构和实施

所谓“导师制”, 指的是一种教育制度, 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目前, “导师制”在许多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高等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更为普遍, 效果也非常良好[4][5]。“合作研究共同体”是适应教育改革趋势的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主张就是将不同群体组成一个研究共同体。实践表明, 这一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

在培训中, 学员之间很可能有着一些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的研究方向,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 实施“导师制”和“合作研究共同体”将会极大地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导师指点、同伴交流, 真诚坦露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尝试和教学困惑, 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构和扩展, 达到大学教师、学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目的, 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有效提高培训的效果。

四、培训效果评估的评估与分析

效果评价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培训效果则是考查培训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关于效果评价与估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柯克帕特里克所提出的四级评估模型 (4R模型) , 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效果层, 此外还有CIPP与CIRO模型以及Stufflebeam提出的评估思想和方法等。

“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调查表明:学员对培训普遍感到满意, 认为通过培训达到了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专业发展的目的, 在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7]。本次“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为今后其他的培训活动提供了一些经验与借鉴, 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具有很好的示范性。

五、思考与展望

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专门的培训, 更需要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长期的实践和锻炼, 而教师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进步, 不断成长和发展。

综合而言, 本次的“国培计划”给我们提供了教师培训的新的思想、宗旨和机遇, 对于进行教师培训工作有着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教师培训工作中, 我们应该以“国培计划”为新的起点, 进一步深化培训工作, 改进研修课程、发展新思维新思路、努力构建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 不断总结经验, 优化培训方案, 为教师培训工作和今后“国培计划”的继续实施发挥积极的作用, 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摘要:“国培计划”是由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旨在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专项培训活动。针对“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对培训方案的设计进行探索。通过项目的实施, 达到了帮助学员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与拓展实验技能的目的, 同时起到了示范培训模式的作用, 对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均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关键词:“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小娅.在“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国家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 (12) :3.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0.7.29) [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高闰青.“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体系的构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8 (3) :69.

[4]吴洪亮, 孙小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制下的师生关系探析[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9 (4) :66-69.

[5]王小萍, 黄春.专业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8 (1) :42-43.

[6]张海珠, 等.合作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J].教育科学论坛, 2010, (11) :62.

“国培计划”4C培训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 国培计划;4C培训模式;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31—02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及其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教育部推行并实施的“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希望通过“国培计划”计划培训出一批“种子”教师,使“种子”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并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服务基础教育。“国培计划”培训对象针对的群体皆为第一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且因地域过广,教师在各自的教学中会感受不同的教学环境。

根据“国培计划”培训对象的特征,采用固定灌输模式教学不能适应众多教师学员的不同教学需求,因此希望探究出一种适合于“国培计划”模式的教学模式。在此,考虑采用乐高提出的4C教育模式,进行“国培计划”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2 相关定义

2.1 国培计划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2.2 乐高4C教育模式

乐高制定了一种称为“4C”的顾问式教育模式,即为联系(connect)、建构(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和延续(continue)。4C教育模式建立在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论的理念基础上,是为乐高教育根据儿童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设计的。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和转化而实现的,即儿童在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过程中,通过同化功能,将探索的新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顺化功能,不断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4C教育模式反对传统的灌输式的单向知识传递,进而把语言文字作为知识获取的捷径。4C教育的观点认为,教育就是要为学员带来更多创造和发现的可能性,教育在于给学员创设情境进而进行学习,帮助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与利用情境中的人、事、物去主动地建构知识。

3 “国培计划”4C教育模式探究

4C教育模式是乐高根据儿童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效果而设计的,借鉴了认知建构的心理学原理,似乎针对的对象与“国培计划”学员并不吻合。其实,二者具备一定的相似属性。“国培计划”的教师学员皆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如果一味地按照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灌输式教学,一线教师学员将难以从思想上接受课堂所授内容,则必将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进一步讲,即使学员学到了相应的内容,因其并未从思想上认同,则其最终回到工作岗位后进行运用的可能性亦将受到极大影响。

因此,“国培计划”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小班授课进而启发教师学员根据各自原已构建的知识框架进行再认知再建构。这样得到的知识内容是在教师与学员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思考进行的,将会极大提高参训学员对所授内容的接受度,且乐于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中,达到学以致用。

3.1 以校本研究课程为例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技术能力是“如何进行教學的能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正是从“如何教”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规范的要求。而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则是要保证这一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具有“如何教”的专业技能。而“授人与渔”则正是在“国培计划”中开展校本研究课程的根本原因。国培培训教师在开展校本研究课程时进行了4C教育模式的探究。

首先是联系模块。参训国培学员皆为一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而大部分参训学员平时工作关注于自己教学过程的组织,并未意识到科研与自己工作的关系。联系模块首先需从参训学员平时的工作内容中,让其真切感受到科研与自己工作的关系。该模块引导参训学员回想自己的工作,培训教师则引导参训学员将科研与教学工作进行关联。这即是联系模块首先需要解决的环节。

然后进入建构模块。该模块进入到具体科研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如科研方法、相关资料文献获取的途径。且在该模块中应鼓励参训学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科研方法的探索。

接着进行反思模块的进程。反思模块主要对建构模块进行思考,采用讨论、头脑风暴的模式对刚进行的建构模块涉及内容进行反思,亦是对刚接触内容进行即时评价。该模块的进行与建构模块的进行是一个反复交替进行的阶段,即课堂中可反复进行建构反思,再建构再反思。

最后进入延续模块。实际上在建构与反思模块中已经对校本研究具备了一个认识的新高度,因此,该模块一是针对前三模块的总结,加深认识;二是针对今后的工作,对教师怎么进行科研与教学工作的相互支撑进行拓展性讨论。该模块由培训教师总结与参训学员发言为主要进行模式。

3.2 4C教学模式效果评测

在进行4C教学模式前后,针对使用常规培训模式与使用4C教学模式后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校本研究课程认同度、设置内容的实用性、总体认可度进行调查统计。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该研究主要目的是讨论4C教学方法在“国培计划”中的使用。因此,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可参考性,在进行传统教学方法与4C教学模式的校本研究课程中所涉及准备的知识内容皆完全相同。调查的母本数据为200人,调查结果见表1。表1的百分比为相应教学模式下针对该评价条目认可学员在总学员中所占的比率。

调查问卷设置题目较为简单,设置目的希望参训学员在宽松的状态下借凭第一印象作出选择。问卷调查时间设置在课程结束后实时进行。

4 结束语

“国培计划”是一个具备国家形象的品牌培训项目。为保证培训效果,使得培训切实做到为今后实际教学工作服务,培训需结合参训学员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内容、教学模式设置。4C教学模式在“国培计划”中的运用是贵州省针对“国培计划”项目进行的一项有益研究,现阶段在选择的几门4C教学模式授课的实验课程中取得一定成效,获得参训学员的认可。下一步工作将研究4C教学模式在不同类型课程中应具备的特殊属性,使得4C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国培计划”系列课程中的有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莲榕.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心理历程[J].教育研究,2008(2).

[2]陈雨青.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及学习环境设计[J].教育导刊,2010(8):70—73.

[3]杨哲.教育技术能力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0(2):20—26.

国培计划培训方案设计 篇4

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

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0)实施方案

一、项目任务

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0)(以下简称“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通过招投标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脱产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包括两个子项目:

(一)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项目(2010)(以下简称“‘学科带头人’项目”);

(二)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皖北及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农村中小学“教学能手”培训项目(2010)(以下简称“‘教学能手’项目”)。

二、实施时间

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

(一)“学科带头人”项目:3个月的脱产高级研修(含实践研修1个月)和为期5个月的岗位课题研究。

(二)“教学能手”项目:3个月的脱产研修(含实践研修1个月)和为期5个月的行动研究与跟踪指导。

具体研修时间由承办院校另行通知。

三、培训对象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培训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 2.身心健康、年龄原则上在45周岁以下; 3.具备网络学习条件和学习能力;

4.小学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5.“学科带头人”项目——教学能力强,教科研有所长的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 “教学能手”项目——教学能力强,教科研有基础的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

6.“学科带头人”项目——小学具有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初中具有中学高级及以上职称; “教学能手”项目——小学具有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初中具有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

四、培训学科与人数

(一)“学科带头人”项目——100人 初中语文50人;小学数学50人。

(二)“教学能手”项目——500人

初中:语文50人、数学50人、英语40人、物理40人、化学30人、生物30人、历史30人、地理30人,共300人;

小学:语文50人、数学50人、英语40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30人、信息技术30人,共200人。

五、培训目标与内容

(一)“学科带头人”项目 主要目标:通过项目实施,为安徽省农村培养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学科带头人,为打造乡村“名师”队伍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师德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方法与技能,学科教学的理论动态和发展趋势,教学案例的研讨与设计,学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校本研修的实践,教师培养的方式和方法等。

(二)“教学能手”项目 主要目标:通过项目实施,为皖北及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农村培养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中发挥辐射作用的“教学能手”,为打造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师德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方法与技能,学科教学的理论动态和发展趋势,教学案例的研讨与设计,学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等。

六、培训方式与考核

(一)培训方式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采用院校集中研修与“影子教师”名校跟班实践研修、与岗位课题研究(行动研究)、与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院校集中研修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突出学员问题,突出案例教学,突出参与互动,突出个性发展。“影子教师”实践研修阶段,“带课”研修、“带研”研修、“带学”研修与“带资”研修相结合。

(二)考核办法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贯穿项目实施的全程。

训前。填写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参加座谈,接受访谈等;参加培训对象代表会议,提交建议和意见。提交“问题单”和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训中。出勤率高,活动参与度高,完成规定的任务。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平台的活动,数量和质量达到规定。其中,“影子教师”实践研修考核要求为:(1)“带课”研修做到“五个一”:每天至少备一节课、每天至少听一节课、每天至少批改一组作业、每周至少上一节课、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分析);(2)“带研”研修做到“五参加”:参加集体备课、参加学科教学研讨、参加听课评课(观课议课)、参加校本研修(校本培训)、参加课题研究;(3)“带学”研修完成“五个‘贴’”任务:发问题帖(提交教学和教研问题)、发研讨帖(发布聚焦课堂教学的研讨话题)、发反思贴(发布教学反思和研修文章)、回交流帖(回复同伴问题贴)、回研讨帖(回复同伴研讨帖);(4)“带资”研修能够“五主动”:主动汇报培训心得、主动分享专家资源、主动搜集校本材料、主动整理校本资源、主动上传校本资源。训后。在五个月内,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脱产研修总结,或课题研究论文(报告)。继续参加学科网络研修平台的活动。参与组织指导学科校本研修活动。与培训专家与“带教导师”继续保持专业合作关系,协助进行教师培训工作。

七、培训院校

(一)“学科带头人”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初中语文50人;小学数学50人)。

(二)“教学能手”项目

安庆师范学院(初中:英语40人、物理40人、历史30人、地理30人,小学:英语40人、思品30人、信息技术30人), 安徽师范大学(初中:数学50人、化学30人、生物30人,小学数学50人,),合肥师范学院(初中语文50人,小学语文50人)。

八、有关要求

1.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院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分工,严格责任,加强联系,通力合作,确保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有效实施。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选定师范生顶岗实习学校,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要统筹安排、合理选定顶岗实习学校,做到县域内集中连片、地域适中。要切实解决食宿、交通、医疗、安全等问题,为实习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同时,要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相结合,安排好置换脱产研修教师的所缺岗位,妥善解决工学矛盾。

承担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任务的省属高师院校要严格执行“国培计划”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置换脱产研修教师与顶岗实习师范生人数1:2的比例(学科对应),在2011年应届毕业生中遴选优秀师范生顶岗实习。进行会议动员和实习生岗前培训。实习内容以学科教学为重点。采用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强化管理,突出指导,重视考核,保障经费,有效实施本校学生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同时,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保证顶岗实习学生完成规定学业。

2.各市要认真进行培训对象资格审查。培训对象中县以下农村骨干教师要占一定比例。各子项目各学科培训对象信息报送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发送至相关培训院校。各培训班开班时间及通知,将根据有关培训院校报送的材料,由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在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网站“国培计划”专栏发布,并通知到各市项目工作办公室。

3.培训院校要抓住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方案研制、培训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开展、学员考核评价和培训效果反馈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行“三段式”管理。

训前,要在学员中进行教学问题和实践案例征集,做好“前测”。根据培训需求,研制培训方案和课程计划,并召开学员代表会议和专家团队集体备课会议进行充分论证。

训中,要加强教学教务管理,建立培训质量监控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形式,全程跟踪培训教学、学习指导和作业评改。根据学员的问题和困惑,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研讨活动。根据学员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安排,改善培训行为。定期编发《培训简报》,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和反馈引领。坚持“以考促学”,根据考核办法制定考核细则,促进学员有效学习和深度研修。

训后,要组织学员进行培训效果反馈和满意度调查,做好“后评”。用相关的制度保障校本研修阶段远程跟踪指导、技术支持、资源服务、在线交流和在岗实践等要求的实现。

4.培训院校要联合优质中小学,具备符合项目要求的中小学观摩实践基地,为培训对象安排“实践考察交流”活动和安排“影子教师”实践研修提供支持。要设有远程培训服务网络平台,集中研修后能够通过网络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对学员进行远程跟踪指导。要为“影子教师”实践研修在优质中小学遴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担任“带教导师”,并对“带教导师”进行培训,保证“影子教师”实践研修的高质量。

5.培训院校要按照要求配置教学设施、技术支持、食宿条件和医疗卫生,保障培训教学正常开展,创建学员安心学习、快乐研修的良好环境,确保学员身体健康和人生安全。6.以提高培训质量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导向,培训院校要根据绩效考评办法进行培训绩效自评,形成绩效自评报告上报。接受和配合做好上级部门组织进行的绩效考评工作,对绩效考评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提交整改报告。附件2-2 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 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项目(2010)实施方案

一、项目任务

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2010)(以下简称“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通过招投标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短期集中培训,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发展。包括四个子项目:

(一)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2010)(以下简称“学科骨干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二)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2010)(以下简称“紧缺学科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三)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师培训项目(2010)(以下简称“‘留守儿童心理关爱’项目”);

(四)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赢在课堂”远程培训辅导者培训项目(2010)(以下简称“远程培训辅导者培训项目”)。

二、实施时间

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

(一)学科骨干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集中培训15天,并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校本实践研修。

(二)紧缺学科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集中培训15天,并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校本实践研修。

(三)“留守儿童心理关爱”项目:集中培训15天,并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校本实践研修。

(四)远程培训辅导者培训项目:在“赢在课堂”远程培训之前,集中培训7天以上。具体研修时间由承办院校和培训机构另行通知。

三、培训对象

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培训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 2.身心健康、年龄原则上在45周岁以下; 3.具备网络学习条件和学习能力;

4.小学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5.小学具有小学一级及以上职称,初中具有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 6.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含教研员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专职教师)。

四、培训学科与人数

(一)学科骨干短期集中培训项目——2000名

初中:语文240人、数学240人、思想品德120人、物理100人、化学100人、生物100人、历史100人、地理100人、综合实践活动100人,共1200人;

小学:语文240人、数学240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120人、科学100人、综合实践活动100人,共800人。

(二)紧缺学科短期集中培训项目——1000名

初中:音乐100人、体育100人、美术100人、英语200人、信息技术100人,共600人; 小学:音乐100人、体育100人、美术100人、英语100人,共400人。

(三)“留守儿童心理关爱”项目——600名 初中、小学各300名。

(四)远程培训辅导者培训项目——600名 初中、小学各300名。

五、培训目标与内容

(一)学科骨干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主要目标:以学科教学重点难点专题研修为着力点,提升学科教学能力。

主要内容:师德教育,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学科教学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等。

(二)紧缺学科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主要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着力点,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内容:师德教育,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学科教学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学科整合等。

(三)“留守儿童心理关爱”项目

主要目标:以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为着力点,以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提高实施“留守儿童心理关爱”能力为重点。

主要内容:师德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素养,心理咨询基本理论与技能应用,中小学心理咨询实践与案例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诊断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关爱与班主任工作,留守儿童心理关爱的校本研修等。

(四)远程培训辅导者培训项目

主要目标:以提高远程培训管理和指导能力为重点。主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宣讲,“赢在课堂”远程培训项目介绍,“赢在课堂”远程培训管理和指导的方法与技能,“赢在课堂”远程培训分专题学习指导要点解析与研讨等。

六、培训方式与考核

(一)培训方式

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不含远程培训辅导者培训项目)采用院校集中培训与校本实践研修、与“小课题”研究、与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院校集中培训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突出学员问题,突出案例教学,突出参与互动,重视技能训练。校本实践研修阶段通过网络研修平台的虚拟学习社区(论坛、博客或QQ群等),实现省域内培训对象的在线交流、专家团队的远程跟踪指导,以及研修资源的服务与共享等方式的结合。

(二)考核办法

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不含远程培训辅导者培训项目)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贯穿项目实施的全程。

训前。填写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参加座谈,接受访谈等;参加培训对象代表会议,提交建议和意见。提交“问题单”和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训中。出勤率高,活动的参与度高,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网上的在线交流数、上传资源等活动,数量和质量达到规定。

训后。在一个月内,培训对象做到“四个一”:设计一份计划(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课例研究计划)、解决一个课堂教学重难点问题、进行一次课堂教学“汇报”(示范课)、撰写一篇反思总结、案例分析或“小课题”研究论文。继续参加学科网络研修平台的在线交流和上传资源活动。参与组织指导学科校本研修活动。

(三)远程培训辅导者培训项目的培训方式和考核办法 培训方式立足提高远程培训管理和指导能力,做到“四个结合”:专题讲座与自主学习结合,案例分析与技能训练结合,问题解答与主题研讨结合,经验介绍和交流分享结合。学员考核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集中培训考核评价与远程管理指导绩效考评相结合。训前考核培训需求调研及上报,训中考核参与度及任务完成情况,训后考核远程培训管理指导绩效。

七、培训院校和机构

(一)学科骨干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初中语文80人,小学数学80人,小学思品40人),安徽师范大学(初中:物理50人、化学50人、生物50人、历史50人、地理50人),合肥师范学院(初中:语文40人、数学80人、思品40人,小学:语文80人、数学80人、思品40人),安庆师范学院(初中:语文40人、数学80人、思品40人、地理50人、综合实践50人,小学:语文80人、科学50人、综合实践50人),阜阳师范学院(初中:生物50人,小学:语文40人、数学80人、思品40人、科学50人),淮北师范大学(初中:语文40人、数学40人、思品40人、历史50人、综合实践50人,小学:综合实践50人),淮南师范学院(初中:语文40人、数学40人、物理50人、化学50人,小学:语文40人)。

(二)紧缺学科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小学英语40人),安徽师范大学(初中:音乐50人、体育50人、美术50人、英语50人、信息技术50人,小学:音乐60人、美术60人、英语60人),合肥师范学院(初中:音乐50人、美术50人、英语100人、信息技术50人),安庆师范学院(初中英语50人),阜阳师范学院(初中体育50人,小学体育50人),淮北师范大学(小学:体育50人、美术40人),淮南师范学院(小学音乐40人)。

(三)“留守儿童心理关爱”项目

安徽师范大学(初中100人、小学80人),合肥师范学院(初中100人、小学50人),安庆师范学院(初中50人、小学120人),阜阳师范学院(初中50人、小学50人)。

(四)远程培训辅导者培训项目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初中300人)、中国教师研修网(小学300人)。

八、有关要求

1.各市要认真进行培训对象资格审查。培训对象中县以下农村骨干教师占参训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二。各子项目各学科培训对象信息报送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发送至相关培训院校(机构)。各培训班开班时间及通知,将根据有关培训院校(机构)报送的材料,由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在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网站“国培计划”专栏发布,并通知到各市项目工作办公室。

2.培训院校要抓住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方案研制、培训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开展、学员考核评价和培训效果反馈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行“三段式”管理。

训前,要在学员中进行教学问题和实践案例征集,做好“前测”。根据培训需求,研制培训方案和课程计划,并召开学员代表会议和专家团队集体备课会议进行充分论证。

训中,要加强教学教务管理,建立培训质量监控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形式,全程跟踪培训教学、学习指导和作业评改。根据学员的问题和困惑,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研讨活动。根据学员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安排,改善培训行为。定期编发《培训简报》,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和反馈引领。坚持“以考促学”,根据考核办法制定考核细则,促进学员有效学习和深度研修。

训后,要组织学员进行培训效果反馈和满意度调查,做好“后评”。用相关的制度保障校本研修阶段远程跟踪指导、技术支持、资源服务、在线交流和在岗实践等要求的实现。

3.培训院校要联合优质中小学,具备符合项目要求的中小学观摩实践基地,为培训对象安排“实践考察交流”活动提供支持。要设有远程培训服务网络平台,集中研修后能够通过网络交流、“小课题”研究等方式对学员进行远程跟踪指导。4.培训院校(机构)要按照要求配置教学设施、技术支持、食宿条件和医疗卫生,保障培训教学正常开展,创建学员安心学习、快乐研修的良好环境,确保学员身体健康和人生安全。5.以提高培训质量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导向,培训院校要根据绩效考评办法进行培训绩效自评,形成绩效自评报告上报。接受和配合做好上级部门组织进行的绩效考评工作,对绩效考评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提交整改报告。附件2-3 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2010)实施方案

一、项目任务 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2010)(以下简称“远程培训项目”),通过招投标面向全国遴选具备资质的高等学校和远程教育专业机构,采取混合学习方式,做到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培训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包括一个子项目: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赢在课堂”远程培训项目(2010)(以下简称“‘赢在课堂’远程培训项目”)。

二、实施时间

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远程学习50学时,并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校本实践研修。具体研修时间由承办机构另行通知。

三、培训对象

“赢在课堂”远程培训项目的培训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 2.身心健康、年龄在50周岁以下; 3.具备网络学习条件和学习能力;

4.小学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5.小学具有小学二级及以上职称,初中具有中学二级及以上职称; 6.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

四、培训学科与人数

初中14个学科:思想品德2100人、语文6100人、数学5600人、英语5000人、物理2200人、化学1300人、生物1100人、历史1900人、地理1000人、音乐600人、体育1300人、美术600人、信息技术400人、综合实践活动800人,共30000人。

小学10个学科: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600人、语文14000人、数学11200人、英语1000人、科学500人、音乐500人、体育700人、美术500人、信息技术500人、综合实践活动500人,共30000人。

五、培训目标与内容

主要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掌握课堂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主要内容:师德教育,课堂教学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学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等。

六、培训方式与考核

(一)培训方式

“赢在课堂”远程培训项目采用混合学习方式,线上分散学习与线下集中研讨相结合,远程学习与校本研修、与“小课题”研究、与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远程学习阶段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突出参与互动;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习,网上学习作业、测试与测评、主题讨论、案例研讨、问题答疑相结合,网下小组研讨、实践观摩,岗位实践相结合。

(二)考核办法

“赢在课堂”远程培训项目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贯穿项目全程。突出绩效评价,促进学习成果用于教学,培训与教学合一。训前,填写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参加座谈,接受访谈等;在线提交对课程计划的建议和意见;提交“问题单”和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训中,在线视频学习达到规定时间;完成每一模块的1—2题网上作业,参加每个专题的一次考试,作业、考试全部合格;学习结束完成活动性作业(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学习反思等资料),并合格;网上、网下交流研讨参与度高,数量和质量达到规定要求。训后,在线提交培训小结(包括培训收获、改进措施、个人发展规划等);继续参加学科网络研修平台远程跟踪指导和在线交流等活动。

七、培训机构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初中30000人),中国教师研修网(小学30000人)。

八、有关要求

1.为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大培训”格局建设,推动高师院校远程培训平台建设,通过建立“工作站”的方式,协助承担远程培训任务的省外培训机构组织管理我省远程培训。我省远程培训“工作站”由合肥师范学院承办。2.各市要认真进行培训对象资格审查。培训对象中县以下农村骨干教师占参训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二。各学科培训对象信息报送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发送至相关培训机构。各培训班开班时间及通知,将根据有关培训机构报送的材料,由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在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网站“国培计划”专栏发布,并通知到各市项目工作办公室。

3.组建国家级教学辅导团队,负责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辅导教师培训、教学辅导答疑、培训简报编发等。团队成员按学员数1000:1配备,由承担远程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面向全国遴选。团队由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高水平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不少于40%)组成,设首席专家1-2人。

组建省级教学辅导团队,指导并全面参与我省培训教学活动。团队成员按学员数1000:1,由承担远程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和“工作站”面向全省遴选。团队由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的省内高水平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不少于50%),设专家组长1-2人。

远程培训实行班级管理,按学员数的100:1分段、分科、分县组成若干个网络班级,每班设辅导教师(学科对应)1名,负责班级教务管理、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培训简报编发等工作。对于需要跨县组班的学科,由市教育局统筹协调,指派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在当地县级及以上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骨干培训者中遴选,“国培计划”培训教学专家库成员优先。

远程培训机构及其“工作站”要组建远程培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持团队,明确职责,优化管理,建立方便快捷、周到全面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机制,做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强,确保平台正常运行,技术指导耐心细致,保障远程培训的顺利实施。4.为确保远程培训班级管理和学习辅导的质量,要在远程培训实施前,对网络班级辅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由远程培训机构主办、“工作站”协办。培训经费由主办方参照短期集中培训经费标准,在“赢在课堂”远程培训经费中列支。

5.培训机构及“工作站”要抓住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方案研制、培训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开展、学员考核评价和培训效果反馈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行“三段式”管理。

训前,要在学员中进行教学问题和实践案例征集,做好“前测”。根据培训需求,研制培训方案和课程计划,并召开学员代表会议和专家团队集体备课会议进行充分论证。

训中,要加强教学教务管理,建立培训质量监控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形式,全程跟踪培训教学、学习指导和作业评改。根据学员的问题和困惑,组织网上、网下的集中辅导答疑和交流研讨活动。根据学员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安排,改善培训行为。定期编发《培训简报》,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和反馈引领。坚持“以考促学”,根据考核办法制定考核细则,促进学员有效学习和深度研修。

“国培计划”培训感言 篇5

有一句话:学到老,活到老,的确,不学习的话,人就要落后。不学习就不能使我们的教育具有后续动力,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学习就会使人的头脑僵化,终身学习是当今的时代要义; “国培计划”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以下几点深刻的心得:

一、“国培”学习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新课标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国培”专家深入浅出的讲析、诠释无不紧扣新课标理念,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与更深刻的认识,丰实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国培”学习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小学不同学段、内容的特点,为科学施教找到了“指南针”。小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国培”专家各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理论结合实例,既注重“言传”,又注重“身教”;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学段、内容的特征;为我们深入文本探究,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

三、“国培”学习不但告诉我们“什么”,而且结合实例,告诉我们“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重在提升我们实际的教学本领。专家在讲解自己的理论观点时,无不旁征博引,特别是列举

了大量的课堂实例,在实际课堂教学操作中、在过程的引领中传授知识、讲析技法、阐明理念;可以说这些专家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金点指”的本领传授给了我们,让我们在教学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过程的体会、领悟中内化知识,促进自己实际的教学技能的形成、巩固。“国培”是送给我们一线教师一份“大餐”,一份精神文化的“大餐”,当然,这份大餐的消化、吸收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对这份弥足珍贵的“营养物质”不断反刍、咀嚼、消化吸收,使自己精神的大树长得更加茁壮茂盛,使自己思想的成长不再“缺钙”!

总之,不能停滞不前,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不能做个教书的匠人,而应做个育人的艺术家。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6

原州区逸夫小学孙芳琴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伟大的国培计划任务,在伟大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在各位老师的有力指导下。在所有参与培训的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团结协作下,已经圆满完成了!并且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回顾学习的历程,既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也充满着探索的艰辛。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教育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能力。也很荣幸地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方兴未艾的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历史征程上,既充满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尽管培训工作结束了,但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一、进一步让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过硬的本领,带出一流的好学生,不遗余力地培养国家栋梁。因此,我们要积极投身于以国培为代表的教师培训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边学习边思考,坚持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坚持媒体运用技巧与业务专业相结合。要保证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发扬求真务实,深钻细研学风。要向实际学习,向社会学 1

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重点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学习业务知识。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教育技术真正地、更加有效地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会了运用信息化资源,促进教学工作

教学也是一种生产力。信息化教学代表着先进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根本利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在国培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在国培计划中学到的新方法新理念,同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我县的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学会了更好地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事关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是集教学资源的搜索、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形成等为一体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教学方案。

(二)掌握了正确选择教学媒体的技巧。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的主要要素之一,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科学、恰当的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工具,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运用。要充分发挥教学媒体对教学的支持作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重视教学资

源的有效利用。审视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的整合,结合教学设计,搜集资源,并创造性的设计、利用资源制作课件,支持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和同事们共享设计和课件,学会评价资源,评价课件,并从这些评价中总结经验。

(三)更进一步让我能够合理运用教学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种新的技术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何将信息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我觉得要坚持教学资源的使用原则,坚持教学资源的作用表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留意:一是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软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选择定位“在哪儿,往哪去,怎样去,学什么,如何学”,在每一个节点都面临着“找去路”的问题。三是发挥好“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关系。

(四)学会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的实施的促进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而且主要针对我国现行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对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关注教学评价的十分在意处,一定要注重教学评价的落实工作,在提

高教学评价效果上下功夫,一定要掌握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和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荀子曰:君子性非易也,善假于物也。我们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肩负历史重托,我们承载民族期待,我们铸造明日辉煌!让我们乘长风,破万里浪,充分利用这次国培的有利时机,把学到的教育技术真正有效用于我们的工作实践,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再创新局面,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国培计划培训方案设计 篇7

海南省“国培计划(2013)”培训机构管理者高级研修项目已于2014年1月3日至1月17日在黑龙江教育学院集中培训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在岗实践和跟踪指导,4月10至11日海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了该项目在海南省的总结汇报活动。海南省教育厅师管理处副处长卢焕雄、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吴一凡和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培训部、琼台师专培训科、海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师训科以及15个市县教师机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持续两天的活动围绕国培计划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全员培训等主题,采取专题汇报、讲座和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由吴一凡副主任主持。

4月10日上午,海南省教育厅师管理处卢焕雄副处长传达了教育部关于2014年国培计划工作的部署。海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师训科陈建科长分别汇报了2013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三区”市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社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总结了项目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10日下午,结合今年国培计划培训方式的变革,中国教师研修网执行总编吴新杰做了题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的实践与反思》的讲座。11日,与会人员结合市县实际,就2013年国培计划项目、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中学教师全员培训等工作进行了研讨交流,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达成了初步共识。

国培计划培训方案设计 篇8

关键词:“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置换培训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该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中,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进行项目培训,提高农村中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此,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以专业学科发展为中心,以各种项目为平台,动员与整合各级社会培训资源,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小学科学学科也不例外。

本文以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师置换脱产培训为切入点,结合我校所进行的“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小学科学培训为例,试论“国培计划”小学科学培训体系的构建,为“国培计划”其他学科培训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培训目标

在认真参考《“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试行)》,以及《云南省2012年关于国培计划的实施要求》,培训具体的目标定位为: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融信息技术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以协作学习小组的互培模式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引领、沉浸式体验、行动反思、经验共享来实现学员的学习突破。强调骨干教师学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专家资源,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通过培训,使参训老师及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进一步深入掌握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在专家引领下,能够结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主动思考农村小学科学课标和有效设计组织问题,形成相应的教学研究的能力,由此提升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我校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参训学员与顶岗师范生联动机制,促进师范生职前培养和小学科学教师职后培训一体化改革。

二、培训内容

根据国培《课程标准》的要求,集中研修实践性内容不得低于40%,而“影子教师”是实践内容的重要方面。“影子教师”实践内容要求学员全程跟踪实践导师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从中研究备课和上课的技能要求;要求学员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基地教学进度教学,做好教学设计、说课、上课和课后反思,在小组进行交流,撰写汇报课总结等。本次集中研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学科知识等理论内容,最重的是要内化落实到学员的教学实践中去,才可能让学员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悟。按照《“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要求其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维度下设置14个模块,集中研修总课时为360学时,其中跟班研修120学时,240学时用于课程教学。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包括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2个模块;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与通识知识4个模块;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管理、教师培训8个模块。

三、培训实施的过程

我院“国培计划(2012)——云南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组实践相结合、本校专家和外聘专家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认真安排、部署和执行各个脱产研修培训环节,确保本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供有效组织保障。

我院2012年的“国培计划”培训工作,自始至终是在学院领导下进行的。从培训准备到培训内容,从培训方案到培训效果,从专题讲座到跟班研修等等,都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培训之初,学院建立了以首席专家、学科专家和班主任等为主体的管理组织,负责小学科学培训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开展。培训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专家时间安排,及时调整培训安排。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确保了我院培训工作周密、扎实、有序的进行。

(二)精心制定科学、合理培训方案。

培训前,学院先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并整体考虑培训工作安排,为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奠定良好基础。

培训方案制定中,根据学科特点与学员素质条件,不断设定、修改培训内容,并广泛咨询、征求校内外专家,经与专家反复讨论,几易其稿才得以完稿。

培训方案力求精简、实用、实效,注重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与实践环节前后相扣;在培训方式上,以协作学习小组的互培模式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引领、沉浸式体验、行动反思、经验共享来实现学员的学习突破。强调骨干教师学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专家资源,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为此,在整个培训中,充分运用了小组讨论、启发研讨、教学互动、教学观摩等形式和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使培训活动既扎实有效,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有利于根据培训方案认真抓好落实。

(三)选配优秀师资,建立专家型教学队伍。

为确保培训质量,我们选聘教师时,严格按照省内外高水平专家、校内优秀教师、中小学骨干或特级教师组成专家型教学队伍。不仅考虑其学历、职称、科研水平、教学能力、敬业精神和学生评价,更看重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中取得的实绩和实效。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与学习方法。

为了实现培训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与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员参与、观摩点评、反思总结等方法和途径,使培训内容贴近教师,贴近教学实际,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

(五)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

其中任课教师和所有工作人员管理到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学员按照各项管理制度、培训班的作息制度、培训课程的考核制度等严格执行。

四、培训考核

为确保培训质量,我院将按照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严格进行培训考核,运用柯克帕特理克(Kirkpatrick)的“四层评价法”,本着考核的目标不在于分数本身,而是促使学员真正掌握课程理论,内化为课堂教学素养,并提升自我更新、自培和他培的能力的原则,对培训中的过程、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一,反应层评价。

这一层面主要检查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满意度,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骨干教师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成果形式: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二,学习层评价。

这一层评价考核骨干教师对培训科目的掌握情况,鉴定教师的学习成效。评价采用笔试、写论文等方式进行。具体成果形式:培训班学员要完成一份能充分体现本次培训目标的教学设计、一份学习总结、一份说课稿等。

第三,行为层评价。

行为层评价是在骨干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之后,由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学生等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的考核。考核和评价骨干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了哪些提高?骨干教师有没有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具体成果形式: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四,结果层评价。

结果层评价考核培训有没有给整个组织带来实效。比如:骨干教师培训有没有为学区的教育质量提高做出贡献?骨干教师培训有没有带动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学科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是不是有所改变?参训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显示出一个骨干教师的素养?是否具有实效性?等等。具体成果形式:课堂实录,问卷调查及分析。

针对小学科学培训实际,具体考核内容及方式如下:

(一)考核项目

1.出勤(30%)

2.专题作业(30%)

3.跟班研修(30%)

4.培训反思(10%)

(二)考核形式及内容

1.出勤

每次课程(活动)由小组长负责考勤,班主任统计并进行评分。

①无故缺课达4学时以内,每学时扣3分;

②病假在3天以内,每天扣5分;事假1天,扣1分。

2.专题作业

集中培训期间,根据课程教师要求,学员需提交以下作业:

①自己制作的1个简易科学模型。

②一份教学观摩的听评课报告。

3.跟班研修

跟班研修期间,每个研修小组安排若干个研修学校的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员需完成以下任务:

完成1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有质量的教学设计;完成1份结合教学实例撰写的听评课稿;完成1次说课交流;完成1篇学习总结;完成1个课件;观摩不少于5节示范课;进行至少3次试讲;完成1份培训反思,学员要及时反思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在培训即将结束时提交一份不少于2500字的学习总结。

结论:

通过合理的培训体系的构建,此次培训不但更新了参训小学科学教师学员的观念,更让学员感受到新内容、新方法的应用。使学员找到了教学基本功上存在的差距,并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他们今后将引入到小学科学教学做好准备。同时,成功的建立了高校指导教师、一线指导教师及当地指导教师合作的机制,很好地好地完成了国培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而且,随着“国培计划”的全面实施,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在缩短师范类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接受系统培训方面,形成一举多赢的局面,畅通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学校与社会的渠道。但这种培训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的支持尤,且需要不断的摸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燕萍.培训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3]管培俊.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10.8.11

上一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下一篇:安全生产标语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