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赴湘西考察报告

2024-05-01

学校赴湘西考察报告(精选8篇)

学校赴湘西考察报告 篇1

2012年8月,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组织教职工赴凤凰古城、张家界景区等地进行学习考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深入交流,在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城镇、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深受启发,对我区今后在文化旅游规划、文物保护与开发及文化与旅游融合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打造名城的“天下凤凰”

凤凰县西与贵州和重庆接壤,全县有9个建制镇,15个乡,总面积1756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4%。凤凰古城历史悠久,宋、元、明至清初古城为五寨长官司治所。古城位于沱江之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在凤凰古城,通过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浓厚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凤凰的旅游品位,旅游也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清晨,薄雾弥漫的沱江岸边,苗族阿哥阿妹的歌声从江水上空飘来,苗族妇女开始在歌声萦绕的江边捶洗衣服……这些是凤凰人早已习惯的生活,也正是这种复归心灵静谧的生活,成为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凤凰古城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民族文化,与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相互交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原始戏剧活化石傩堂戏、地方风味十足的阳戏、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文茶灯,以及玻璃吹画、苗族银饰等格调清新高古的民间工艺,这些具有珍贵的保护研究价值的民族特色,同样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

近年来,凤凰县实施“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修复长城、打造名城”战略,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使古城保护 1

与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凤凰古城快步走出大山名扬四海,“天下凤凰”品牌声誉鹊起。凤凰一度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和“中国旅游强县”,被NHK电台推介为“世界名镇”等。

二、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主要经验

1.政府重视,全民参与。凤凰县里专门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与城市规划委员会同一套机构)等古城保护整治机构,保护整治和管理工作由县里主要领导亲自抓。同时,全民动员保护管理古城,增强人们保护古城的主动性、自觉性。

2.科学规划,细化方案。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了《凤凰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古城的保护、建设与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同时,根据古城实际,细化合理的实施方案。

3.严格审批,严格管理。为保护古城风貌,明确规定,凡古城历史街区不准随意开设店面,不准随意改建加层,不准随意占道经营,规范街区店面招牌,禁止机动车在石板街通行,古城内原则上不再增加新的建设项目。全面摸清古城房屋建筑分布情况,建立图像等数据库;对典型特色民居进行了挂牌保护,由政府筹资保护维修。明确审批权限,完善规划审批手续。对核心区内新建、扩建项目,要经过规划、建设、初审,凤凰县政府同意后,报州规划部门会审;重大项目,要报省建设厅审查批准,并报建设部备案。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严格按有关法律审批。

4.重抓修复,依法整治。投巨资对110多处文物景点进行了大规模保护、维修。复建了两个城门,整修了沈从文故居、万寿宫等,新建了沱江边的万名塔等等,对沱江沿河风光带进行了整治和亮化美化。严格按照《保护规划》要求进行保护整治,县委、县政府带头搬迁,机关单位逐步搬迁,居民个人鼓励搬迁。200

3年以来,投资近4000万元对古城核心区和风貌协调区内近1000栋不协调建筑(主要是吊脚楼、沿街房屋、民居群)进行了整治。整治中强化现场质量监管,重点把好材料、色彩、体量、工艺质量关,最大限度的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使古城风貌基本得到协调一致。

5.创新模式,壮大产业。大胆创新发展模式,实行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进投资商和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开发旅游业。2001年,凤凰县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将八个主要景点资源的50年经营权以9.3亿元转让给黄龙洞公司,公司与凤凰县政府达成协议:每年经营收入的2%作为文物保护和维修经费。该公司头两年就投入78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沱江河污水治理,并投入巨资整合资源、全新包装、大力宣传、打造品牌,把主要旅游景区推向市场,取得巨大成功。

三、对建设中国著名古镇休闲旅游区的几点思考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深入交流,考察地的古镇旅游规划、古

镇保护与开发、文化与旅游融合、古镇营销等先进理念、方式方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对我区今后在文物古迹保护及旅游开发方面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和参考依据。为有效推进我区建设著名休闲旅游区,结合考察的启发,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挖掘文化,加大与旅游的融合力度。我区的明十三陵景区特色明显、底蕴深厚。我区可借助湘西各镇的文化特色,整合资源,突出主题,坚持把保护、弘扬历史文化与县城西区的城市景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明十三陵历史文化精髓融入到商业街区、公园、雕塑、广场的规划建设之中,集昌平历史传统和城市时代精神于一体,打造城市文化景观群,提升商业文化内涵。

2.科学规划,实施“重点打造、重点推进”战略。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开发,要严格按照文物古迹休闲旅游区整体规划进行实施。在开发建设时序上,要实施重点打造,重点推进的战略。重点推进是以文化为基础,确定开发时序,分时段重点推进各阶段的保护与开发;对于项目的推进,也要按照规划,择其重点,有序推进。

学校赴湘西考察报告 篇2

一、运动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多元文化社会, 尊重个性, 崇尚自由。美国和加拿大又是非常讲究平等的社会, 宪法规定了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在尊重个性和争取平等之间取得平衡, 是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教育的一大难题。美国和加拿大教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 不同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因此, 需要合适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发展学生特长、扬长促短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好选择。美国和加拿大的教育比较注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重视发展特有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这些都给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也是运动成为生活组成部分的社会基础。

1. 教育重特长, 跑步进名校

在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蒂诺分校交流考察时, 该校中国项目代表林旭先生介绍到美国教育如何重视学生个性、兴趣培养时, 经常会列举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特长生在大学入学录取时, 一些名牌大学都会主动联络他们并提供奖学金等优惠条件。其中, 有一位学生就是因为非常喜爱长跑, 并在这项运动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而得到了名牌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2. 制度加自觉, 课外时间多

美国和加拿大都是高度法制社会, 人们对于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学校教育同样如此。在与洛杉矶阿凯迪亚高中交流时, 当我们询问学校运动队训练、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情况时, 发现有两点是保证学生能够参加运动的前提条件:一是有运动的时间, 学校虽然没有统一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但是学校下午2点50分放学, 给学生留出了充裕的时间;二是严格执行制度, 通过对阿凯迪亚高中下午最后一节 (第六节) 体育课的观摩发现, 参加这节课的学生类似运动员, 项目包括游泳、篮球、足球、田径、棒球、网球等, 这些项目可以每天利用这节课进行训练, 但如果不是某个项目的竞赛周期, 就不能利用下课以后的时间继续训练。

3. 设施人性化, 满足差异性

洛杉矶阿凯迪亚高中是一所当地较好的公立高中, 规模比较大, 一个年级有920多名学生, 体育场馆多而实用, 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该校的体育馆。这个馆的大小从外面看和我国很多重点高中的体育馆差不多 (或较小) , 但进到里面就会发现非常宽敞, 有三个篮球场那么大, 安装了很多球架, 球场端线处墙上用软材料进行了保护, 座位都是活动的并隐蔽在墙内, 从而更加讲究实用。这样的体育馆可以同时开展许多项目, 除了中间开展篮球活动外, 周边可以满足排球、羽毛球、板球等多项运动, 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满足了差异性。

4. 锻炼自发性, 竞技民间化 (商业化)

在考察期间, 随处可见跑步、骑车锻炼身体的年轻人, 尤其是双休日, 所经过的社区公共运动场所都是踢美式足球、打高尔夫球的身影。我们询问了两位来自中国内地的高中女生“在美国、加拿大与国内时的感受”, 两位女生都不约而同地回答说参加体育锻炼是完全自发的, 会和同伴在课后去游泳、打球等, 因为有这个时间和条件 (场地设施) 。本次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了解美国中学生体育联赛的制度和运作方式。对此, 在阿凯迪亚高中交流时我们了解到, 美国校际体育竞赛是一个被称为FIR的民间组织负责的, 由这个组织负责整个州中学的各运动项目比赛安排, 每个学校有一名体育教师管理者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该教师无教学任务, 承担选拔运动员、监管运动员资格、安排训练、争取赞助、联络有关比赛等任务, 因此校际间的比赛是有民间组织承担的, 参赛的费用基本上也是学校负担, 学生只是会承担一些交通费用。学校也是主动地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水平相近的级别参加比赛。

二、体育课程百分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圣伯纳蒂诺分校属于南加州的洛杉矶县, 有16000多名学生、2000多名教师, 受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采取了两项措施:减薪和不招生。加州政府公立大学有两个系统, 一个是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标的加州州立大学 (CSU) , 该大学以普及为主, 本科教育质量较高;有23个校区, 45万名学生, 46000多名教师。另一个系统是加州大学 (UC) , 属于研究性大学, 有9个校区, 华人间竞争很激烈。大学无规定体育课, 采用学分制激励学生选择体育, 如一般一学期8个学分, 大的学科为一门3个学分, 这样选好两门大学科后只剩下2个学分, 无法再选择大学科, 这2个学分只能通过体育、艺术等小学科来取得。美国和加拿大的高中学制是4年, 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美国为2年, 加拿大为1年, 每周4节~5节体育课, 不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 没有学校运动会。

1. 执行课程标准自主性强

1995年, 美国健康、体育、娱乐与舞蹈联合会 (AAHPERD) 与全国教育目标委员会一起出版了体育的全国标准——《走向未来:全国体育标准, 内容和评价指南》。在美国学校体育的历史上, 制定全国体育课程标准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但是, 该次国家标准的制定, 并不意味着学校教育 (包括体育) 开始向中央集权制度转变, 而是仍然保持教育分权制的特点, 其国家体育标准自然也呈现出独特性, 表现为该标准不具有法定约束力, 只是一个指南, 没有规定各州或学区的体育课程内容。各州有权确立自己的课程标准, 学区和学校则有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内容。阿凯迪亚高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和州标准中规定的课时, 原因是经济问题——没有经费开课。学校现在两周400分钟锻炼时间, 约每周4天, 这是毕业要求, 4年高中只要求两年体育教学, 当然也可以多于两年。

2. 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地位平等

美国和加拿大没有专门的师范院校, 大学毕业生要想当中小学教师, 必须到大学的教育学院或教师培训机构学习两年的专业课程, 拿到专业合格证书。美国和加拿大的小学普遍实行包班制, 即两个教师上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 到了初二实行分科教学。美国中小学教师每周工作35个小时, 每天7小时, 要上6节课, 其中1节为准备课。表面上看工作量比中国教师大得多,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负责认真备课, 把课上好, 学生的安全、午餐、活动、课外辅导都有专人负责, 不用他们负责, 班级学生数也较少, 一般30人左右。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成为教师的立足之本, 因此, 多数教师非常敬业, 刻苦钻研专业知识, 自己准备教材、负责评价, 向每个学生负责。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 在工作时间、待遇方面没有任何区别。

3. 教学硬件充足、实用

洛杉矶阿凯迪亚高中的教学硬件包括1个400米塑胶标准田径场、10个网球场、2个排球场、1个棒球场、1个体育馆、1个室外游泳池等。印象深刻的是, 这些场地既标准又实用, 比如上文提到的体育馆内的布置简洁实用 (在此不再赘述) , 室外棒球场除了有一块标准的场地外, 在外场的弧线处设置了20多个小型带网的球门, 专门作为练习击球技术的场所, 同时还有一个全封闭的击球练习场, 这样既可以满足专业训练要求, 又有大量满足普通学习者需要的场地, 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相比浙江省许多重点高中的场馆建设, 在标准化程度上水平相当, 但在适应实际教学需要上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4. 课堂教学重视技能掌握

在阿凯迪亚高中, 除了听取学区负责人和学校领导的介绍以外, 我们还听取了2节不同类型的体育课。一节是普修课, 教学对象是选修体育的学生;一节是上文提到的类似我们运动队训练的课外兴趣小组。在普修课中, 有排球、网球、棒球、综合球 (集网球、板球等技术于一体, 任课教师自创) 4个班级同时在上课, 每班学生数在30人~50人, 全部穿着统一的运动短装 (气温大概不到20°C) , 教学组织方式类似我国现在高中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跟着教师约一个月换一个学习项目, 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多项运动技能, 而对学生来讲则能够较系统地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 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在课堂上, 可以看到教师基本都采用传授式、练习式教学方法, 学生就是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 认真地练习技术:如, 两个场地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进行排球教学比赛;4个学生在一个场地上自主练习对打 (网球) ;50个学生四列横队两两在进行对打练习 (综合球) ;至于棒球, 学生则分为4人~5人的小组练习击球技术, 下课后也没看到学生集体做放松运动, 教师只是组织个别学生回收器材。在课堂中, 学生练习得非常投入, 练习时间也很充足。

5. 选课制度是固有的思维

美加两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自控与交往等基本生活能力。虽然, 在高中4年期间, 其中, 体育课程美国2年、加拿大1年, 学生面临着选择, 但因为学生从小就面临各种各样不断的选择, 所以他们对自己的事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已经养成了习惯, 成为一种基本能力。正如杜威学院顾问Ji m Sebatian先生介绍的那样, 学生一般在11年级就选定今后升入不同类型大学的不同课程, 选定后到12年级一般不允许改变, 如要改变也有相应的措施, 如学分转换法, 即将原学习的课程所得学分以一半计算。此外, 由于进入社会后专科生找工作比较容易, 这也促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选课环境。而反观我国高中现在的选项教学, 实施的困难之一就是部分学生选项不稳定给教学带来了不便, 所以, 美加两国这种选择意识培养加相应措施跟进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高度职业化的顶级联赛是特长教育的平台之一

美国N B A职业篮球联赛不仅是中国CBA篮球联赛的榜样和模仿对象, 同时也一直受到中国广大球迷包括众多的学生群体的喜爱和痴迷。这不单单是因为有姚明、易建联等中国球星的加入, 在情感上引起了中国人的喜爱, 更重要的是NBA职业篮球联赛高度职业化带给我们在文化上的启示和冲击。在本次考察中, 有机会亲临现场感受了这种文化——观看了洛杉矶湖人队主场对芝加哥公牛队的常规赛。当走进非常向往的, 但仅是通过各种媒体接触过的洛杉矶可容纳18997人的斯台普斯球馆 (STAPLES Center) 时, 不得不承认NBA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 又是一个美国文化的集合体。从一进入赛场到比赛结束出来, 可以看到NBA、球赛、唱国歌、拉拉队、KISS ME、好莱坞明星这些美国文化的经典表现, 看一场比赛, 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细节, 感受到美国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美国本来就不是一个矜持的国度, NBA更加点燃了美国人的疯狂, 连我们也一起跟着“疯狂”了一把。这样的职业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四、美加两国之行的启示

美加两国的社会体制、文化背景、教育体制等和我国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 虽然是管中窥豹, 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1. 重新审视教学和竞赛的关系

美加两国的同行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理念:竞技是非教育范畴, 学生想在某项运动上争取发展, 需要家长去解决, 比如找俱乐部, 学校体育教学不是单纯为竞技体育服务的。而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往往是为竞技服务的, 体育教师在教学以外承担着带队竞赛的任务, 有竞赛必定有锦标, 而且这些锦标又是学校考核体育教师的主要指标, 因此导致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 由此出现了“上课放羊、训练卖力”的景象, 从而使得大部分学生不能获得良好的体育教育, 影响了运动习惯的养成, 最终也影响了竞技的发展。

2. 逐步推进体育教师专职化

阿凯迪亚高中有8位体育教师, 其中1位是负责人, 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是7位。2位教师因为年龄较大临近退休而没有承担学校运动队教练的职务, 其余5位同时又是学校各运动队的兼职教练, 在学校的工作非常专业, 而且除了教学任务不需要承担其他工作。而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中除了要承担体育课教学任务外, 还要承担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各种校内竞赛组织、运动队训练等, 并且工资待遇不但不能平等反而要比文化课教师少, 让其用心投入教学肯定要打折扣。所以, 我们或许也可以将体育教学之外的任务交由专门的人员负责, 使体育教师专职化。

3. 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家长双方共同的事情

运动伤害事故一直困扰着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某些项目的正常开展, 器械体操、足球等容易出现运动伤害的项目都被教师所放弃, 甚至许多学校拆除了体操器械。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功能无限扩大, 本不应该由学校、教师承担的责任都要学校教育来承受。而在美加两国, 对于教育, 则明确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 比如加拿大的学科课程标准中就规定了家长应该做什么, 加上高度的法制社会和自觉遵守规章的习惯, 根本不会出现类似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事件。因此, 我们应该倡导这种理念, 特别是社会舆论导向要正确, 大力提倡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

4. 各类竞赛组织民间化

赴韩国培训考察报告 篇3

关键词:岭南理工大学 考察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11-01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提升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2011年8月25日至9月3日我院派出教师代表赴韩国进行了培训考察,这是我院与岭南理工大学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后首次较大规模的派出教师进行考察培训。学习期间,我们与韩国岭南理工大学的相关专业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的交流,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 岭南理工大学概况

岭南理工大学位于韩国大邱广域市,1968年由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亲自缔造,被誉为韩国的“皇家大学”。岭南理工大学自从1994年以来被韩国政府连续认定为四所重点资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大邱庆北地区唯一的高新科技术主管大学,具有产业、学术、研究、管理一体化的协力体制。目前,岭南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韩国大学中最高水准,最大规模的私立名门学府。

学校在校生25000余名,教授、讲师、员工1600余名,其中拥有100余名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客座教授与讲师,是韩国拥有外籍教授最多的大学。岭南理工大学建设有数千平方米的广阔校园,是韩国仅次于首尔大学的第二大规模校园。

2 岭南理工大学考察实况

2.1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

岭南理工大学把课程改革与开发相结合,为企业发展和地域开发培养了一批中坚骨干人才,受到企业与社区的欢迎。学生的专业科目的教学到中期以后便到生产实践中去进行,需要完成四周的校外实训,在教学中就能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校外实训单位可以学校负责安排,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对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学校会组织教师到实地考察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同时,在学生校外实训期间,会有专门的教师定期到实训单位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由学校和企业通过综合考评,共同给出实习成绩。通过4周的企业学习,大概有30%~40%的学生可以被企业所接受,毕业后直接就业。同时,规定高职教育学校的有关教师每月要到企业公司里对员工上一次课,在课堂上企业公司的人员所提出的问题,成为改进课程的根据。

岭南理工大学采用的是学分制管理。两年内,学生按要求完成所规定的学分,即可顺利毕业。具体设置什么课程,则由企业选派相关人员到学校,与学校共同决定。同时,专职教师不参与教材编写,由企业和学校选派人员成立编写教材委员会,共同编写教材。教授每年需提交一份教学效果改善报告书,在教学方法上加大力度,以求达到最好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在假期会组织“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

2.2 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岭南理工大学已经与1400多个企业签订了协作协议,采取“分等级管理”制度,即针对企业产值不同进行相应的划分。同时,专门委派一名教授负责与企业的合作,及时将学校和企业的信息进行交流,以达到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实用性人才的目的。该校汽车专业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合作,承担了企业的部分科研项目,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立实验室,为企业和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已经成立了“汽车技术中心”等颇具规模的实体企业。为了解决专业教师知识更新问题,该校设置了“教授研修年”,即由专职教师提交一个研究学习报告,学校批准后到企业研修,在研修年内,专职教师可以停止一切教学活动,将全部精力放到企业进行生产研究,以此达到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目的。

2.3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方面,每学期结束后,由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同时,学校也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主要从教学奉献、社会企业兼职的完成程度、教学研究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学校为教授们提供了条件先进的研究室,教授们开展的学术研究、教材资料编写、科研项目和工业服务项目被视为教师的个体行为,但学校为其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和环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面向产业界的窗口。

2.4 校园文化及环境

学校各种设施和使用的各种文具、器具、工具、宣传品、纪念品等均印有校名和校徽。校园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和自然宽松的学术环境。在教学楼里,每一层都设有学生休息室,设施齐备全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3 借鉴经验,促进我院更好发展

通过此次出国交流访问,不仅进一步推动了我院今后在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同时使我院教师们对韩国高职教育环境、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并加深了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认识。中国和韩国有着相同的东方文化背景,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韩国岭南理工大学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做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通过交流学习,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提升很大,使我对韩国高职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由于缺少生产实践经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方案中,也增强了青年教师这一方面的锻炼,通过顶岗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定期参加实践锻炼等方法,培养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这与岭南理工大学的“教授研修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结合测量专业的特点,为了把学习成果更快地应用到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我系已着手准备实验室开放相关制度的制定,面向全校开设工程测量课程专业的学生们进行开放。对于测量专业精密实验室,将对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开放,同时配备相应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为了便于学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借鉴岭南理工大学经验,从企业和学校聘请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专家和老師在假期进行“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前培训。

赴山东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篇4

2012年11月上旬,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20余名老师一道赴山东青岛的三所学校进行学习考察活动。在这五天时间里,我们先后考察了青岛向阳小学、青岛实验小学及青岛南京路小学。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学校,通过看学校环境、听校长汇报、观课堂教学等方式,深刻感受到了三所名校的丰厚的文化教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独特的办学模式,犹如一股春风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深。现将本次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情趣盎然的青岛实验小学

这是一所充满情趣特色的实验小学。青岛实验小学倡导“情趣与教育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理念,学校无处不彰显着“情趣教学、情趣管理、情趣文化”的情趣校园魅力。

1.构筑情趣校园——充满情趣的蕴美楼

音乐组办公室墙上有用音符制成的装饰,窗户上挂着用CD制成的风铃,最显眼的是一张音乐教师的合影:浩瀚的大海边,几位穿着红裙子的音乐教师在海边演奏,有的坐在礁石上吹笛,有的立着弹琵琶„„如诗如画,音乐的美由心而生,不绝于耳。

体育组办公室的墙壁上张贴着各种运动姿势的剪影:奔跑、冲刺、举重、单杠、跳跃„„无不显露出体育教师的阳刚之气。

为美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师生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工作学习场所,老师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购置了鲜花、绿树、绢花、画框、鱼缸等装饰品,精心布置,巧妙构思,使办公室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让老师们在温馨之余,感到了快乐和幸福,使实验小学这支颇具凝聚力的教师队伍更加和谐团结,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也使老师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和情感的依靠。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办公室,羡慕着,留恋着。惊喜在不断地产生,情感在不停地起伏,一路走着,我们还见到了会唱歌的墙。教学楼光滑的墙壁中间是一排简谱,从一楼一直延伸到四楼,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我们看着墙上的歌谱,轻声地哼着,顿时,童心荡漾在心间。

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又去校园参观,进一步感受充满情趣的校园文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校园的围墙边是一个“海底世界”,这是一堵用沙石沏成的墙,上面镶嵌着各种海底生物,那是青岛实验小学师生制作的陶艺作品。

2.打造情趣教育——“情趣与教育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 学校的提升和发展靠科研。青岛市实验小学之所以长盛不衰、越办越好,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早在80年代,该校就率先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课题研究,减负风暴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并提出了“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观点。进入90年代后,该校提出了科研兴校,研究课堂教学,提出了情趣教学法。

情趣教学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考察期间,我们有幸观摩了该校一堂是语文课《黄山奇松》。在情趣教学的推动下,每个孩子的眼中自始至终地充满着求知的目光。走遍校园,我们感到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情趣,充满了文化气息。我们不禁感叹: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着,是快乐的;老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是美丽的。

二、不可思议的青岛南京路小学

来到青岛市南京路小学,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校门口的“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花园式学校”。在边走边看边听中,青岛市南京路小学的概况在我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建校于一九八二年,占地面积21亩,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现代化。学校是“区素质教育四星级学校”、“区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市花园式学校”、“市绿色学校”、“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中国海洋湖泊科普基地”、“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市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红旗大队”、“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省规范化学校”,是市南区最好的小学。学校的走廊(有关注安全、成长的温馨标识或提示语)、楼道(设置有供孩子玩耍的物品和展示作品的平台)、教室(摆放有玩具)、餐厅(专修很温馨、很有情调,能让人获得好辛勤)、校园文化(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根柱子、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育人)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和诗情画意,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学校“教育与情趣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办学理念,“情感切入、兴趣激发、意志形成、品味提升、和谐发展”的“情趣教育思想”,培养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有特长的公民——走向成功生活的公民”的梯级育人目标,“探究——实践——体验”基本实施路径,逐步形成了南京路小学公民教育的新型办学模式及文化特色。

说来也巧,经她们校领导介绍,她们的现任校长居然是原来青岛实验小学的杨屹校长。杨校长认为:“‘情趣文化’的建设,关键在教师身上。”她知道,只有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换句话说:“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因此,她们把焦点集中到教师(具体说是年轻教师)的身上。像我们的教学一样,“聚集课堂,研中增效”。在南京路小学我们也有幸聆听了一堂语文课。这堂课是工作6年的年轻教师来执教的,但在她娴熟的执教过程中,我们丝毫没有发现她是那么年轻,教学经验是那么有限。经校领导的介绍,我了解了这样一个词——无缝管理。何为“无缝管理”?即“责任到人”。原来,这与学校的领导对于教师的管理是有密切关系的。教学工作着力于一个“研”字,在“研”中构建教师专业精神;在“研”中提升教学质量;在“研”中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在“研”中共享和碰撞。可见,“研”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情绪良好,情感满足,这直接决定了研究的层次与质量。这些年轻的教师,正是借助研究这一载体,在研究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质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在研究中提升了做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日常态调研”和“月专项调研”相结合的诊断管理模式,是“无缝管理”的又一体现。细致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使这些教师在享受幸福的教学中教会学生体验生命的幸福。一个青年教师有两个师傅,还能进行“四维”培养,只有灵感和魄力相加的杨校长能花如此大力气、做如此大事情了。所以,至此,我们不得不说“细节决定成败,管理决定层次”啊!

赴武汉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篇5

合肥九中 周祖保

我校于2009年12月18日组织高三全体教师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教育教学考察。考察归来,我又认真阅读了该校提供的材料,思想上触动很大。现将该校的具体做法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如下,以引起大家对我校今后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武汉外国语学校是在周恩来、陈毅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于1964创建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1982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中学,2000年成为省级示范学校。学校拥有万松园校区和太子湖校区,占地共300余亩,建筑面积94219平方米。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和培训部。开设英、法、德、日等语种。现有学生4545人,教职工309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人,市优秀专家5人,享受市政府津贴4人,湖北省名师1人,武汉市首届十大名师1人,湖北省特级教师27人,市学科带头人35人,省骨干教师12人,高级职称教师95人。

学校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先进的理化生实验设备和现代化的数字语言实验室,完备的校园网络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及时迅捷的信息服务。

建校45年来,学校以优美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过硬的师资队伍、高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一流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高度赞誉。尤其是恢复高考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涌现出了20位省、市高考文理科状元,其中获得湖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的学生有14名。特别是2003年至2006年,连续四年夺得武汉市文理“双状元”,创造了荆楚教育的奇迹。近几年来,重点大学升学率多年在90%以上,北大、清华、香港大学等著名高校入学率接近毕业生人数10%,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被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录取。学校创办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一流人才,毕业生已遍布祖国各条战线和世界各地,主要从事外交、外经贸、新闻、金融、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教学常规,突出过程管理

长期以来,外校坚持“向课堂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的方针,实施目标管理,坚持制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建立了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评价机制,形成了以下特点:

1、有制度

为落实教学常规,该校始终坚持“以规治教”,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例如:《武汉外国语学校教学常规》《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各类规章制度达20多种。真正做到了让教师有规可循。

2、有标准

2004年,学校组织学科骨干参与制订《武汉外国语学校学科教学标准》,共计12类,涵盖了全部学科。对学科教学的全过程提出了标准化的备课要求、上课要求、作业批改和考试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向性更强、目标性更明。在常规教学中,狠抓备课、上课、听课等环节。提出备课集体化、上课优质化、听课制度化:

⑴备课集体化。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上该校进行了两项改革。第一,变备课组为教研实体,加强备课的凝聚力,各类教学评价坚持以备课组为单位核算,提出备课组工作目标、考核备课组长和教师履行职责情况,这样,把大家“捆在一起”,真正体现了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脑力资源共享”。教师的水平迈出了一大步。第二,变备课为说课,通过反复实践,形成了说课的基本模式。即“三说”“五讲”“二研”。“三说”是“说大纲、说教村、说学生”;“五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知识点、讲能力点、讲教育点”。“二研”是“研究教法,研究学法。”

⑵上课优质化。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提高课堂实效,该校制定了优质课标准,并持之以恒地开展以“三课”为主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即新教师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中青年教师的“研究课”,大力推广学校“精品课”,每年各教研组都要将本组有特色的、高水平课作为“精品课”在全校示范。目前,“三课”合格率高达90%,优质课率在85%以上。学校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外地来该校听课的同行都感觉到外语学校的课堂是真 正的高效课堂。课堂高效是解决目前学生课时过多,作业量过大,负担过重的根本途径。

⑶听课制度化。教务处根据实际情况每周作好听课安排。并将“一周听课安排表”下发到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听课人员要填写“武汉外国语学校创新教育教学评价表”,并强调评课。同时,明确规定了各类人员的学期听课达标节数,如校级领导40节,主管教学副校长60节,干部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40节,备课组长30节,中青年教师不少于30节,试用期教师不少于60节,教务处坚持将各类人员听课情况汇总公布,做到“一月一小结”。

3、有保障

为保障教学常规的落实,外校建立了与之适应的教学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成立了学校“学术委员会”,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监督。

具体措施是:⑴建立教学信息反馈体系。该校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制定《武汉外国语学校课堂教学反馈表》。每天由学生填写后交教务处查阅登记,教务处及时查阅,及时反馈,及时整改;第二,坚持课堂巡查制度。对违反课堂常规的行为及时查处;第三,制定《教案、作业抽查通知单》,随时下发,随时抽查公布;第四,期中质量检查和满意率调查。⑵建立专职和兼职的教学督导队伍,聘请校内外名师担任学科导师,督导该学科的教学工作。⑶开展课堂教学评估,建立以激励为手段的评价机制。该校课堂教学评估具有“多层面、多渠道、全方位”的特点,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构成评估人员的不同层面;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构成了评估的渠道。“全方位”是指不以考试成绩论成败,而要涵盖学生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4、有抓手

落实教学常规单靠制度和管理还不够,还要有抓手。该校围绕教学常规建设,坚持开展了四类主题活动。

一是开展以“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为内容的“三优”评比活动。每年举行一次。与过去不同的是,该校“三优”评比,有明确的目的,有鲜明的主题,立足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2002年针对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第三届“三优”评比活动,2003年针对课堂沉闷,教师“满堂灌”问题,开展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三优”评比活动,2004年针对课堂教学满意率问题,开展了 “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为主题的第五届“三优”评比活动,2005年针对少数教师观念陈旧,又开展了以“新观念、新原则、新方法”为主题的第六届“三优”评比活动。每次活动参与教师达到了70%。值得一提的是,每次“三优”评比活动前,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材料,提高思想认识,另一方面组织全校特级教师在活动前上“展示课”。2005年学校把“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展示课”推向全市,有2000人次的教师参加了听课和专家评课。湖北省内媒体都作了报道。

二是开展有主题的教学研讨会。每年暑期,学校要组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召开为期一周的教学研究会。总结一年来教学得失,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如2004年暑假,学校在九宫山召开了第一届教学研讨会,出台了“学科教学标准”;2005年暑假,学校又在大洪山召开了第二届教学研讨会,制定了“教学事故处理条例”和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每届研讨会,都从深层次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学校教学。2006年暑假,学校在罗田天堂寨召开了第三届教学研讨会,就构建高校课堂展开讨论。目前,学校开辟了“高效课堂”论坛,每周都有教师主讲。

三是开展有主题的校本研究。为切实解决好教研姓“教”,教研姓“校”的问题,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校本研究,着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为此,学校定期开展了“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为主题的活动。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讲述自己的教学理念,自己的教学一得,效果很好。为了更好的开展校本研究,学校还组织了青年教师以“教学沙龙”形式交流心得,同时还开展了有目的、有层次、有任务的“师徒结对”活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总之,学校抓教学常规,体现了三个“中心”,即学校体现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体现以课堂为中心,管理体现以常规为中心。教学常规管理既体现了制度的严肃性又体现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四是对教师实行网上评议,每学期一次,如果连续两次学生评价满意度低于70%,教师就有下岗的可能性。因此,学校每位教师都非常看重学生的评价,没有教师敢不备课就随便上课。另根据该校教务主任介绍,学校正在着手制订一条“法律”:不管什么原因,每学期教师调课达20节以上,下学期就不准授课。

(二)遵循规律,科学备考

“死拼硬擂”是备考的精神,决不是科学的方法。高三备考更要讲究规律,要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备考过程的规律。为了加强备考的学科性,该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1、落实双基,培养能力。高考不论怎么改,“双基”是不变的,因此落实“双基”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例如,学校在备考过程中抓两条主线:一条是通过知识点渗透能力,即小题大做;一条是化解难度体现基本技能,即大题化小,难题变易。认真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辩证关系。减轻学生对难题,把关题的心理障碍。为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备考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灌输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一个问题的分析不能总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还应该让学生参与,教师从中发现不足,再加以引导纠正。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学生收益大,印象深,教学效果好。

2、抓好习惯,适度训练。学校始终把认真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重点,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纠错等每个细小的环节上狠下功夫。布置练习上坚持适度的原则,在“精”字上做好文章,给足学生自我整理、自我思考的时间。

3、讲求实效,编好练习。学校提倡各备课组选编、自编练习。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抓高三,既要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在措施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突出尖子生,创品牌。品牌对一个企业很重要,对一个学校而言也很重要。该校让高三年级每个教师要有品牌意识,有培养高考“状元”的能力。年级组充分发挥班级的积极性,又加强协调,组织人力、物力,做到了抓早、抓实尖子学生的培养工作。

他们的做法是:⑴明确对象,做到每位老师心中有人;⑵明确责任,采取人盯人的办法;⑶明确策略,将大面积、长时间培优,代之以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尤其是对尖子生薄弱学科的辅导,努力为尖子生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针对他们“吃不饱”的情况,适当开小灶;⑷加强心理训练。尖子学生竞争往往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培养学生稳定的心 理素质与乐观、进取的心态十分重要。除安排一些有目的的抗挫折训练外,该校还邀请心理辅导教师对尖子生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收效显著。

第二,优化中等生,保重点。目前,重点率仍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对重点中学而言,重点率甚至是生命线。因此,外校一手抓状元,抓北大清华率,另一手抓重点率。他们在确保重点率方面采取的策略是不断优化中等生,通过不断发现新的差生,不断优化新的差生,从而扩大优生面,使整体都得到提高。

第三,转化后进生,保升学。尽管该校连续多年获得了高考状元,但从来不因为抓状元而忽视后进学生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是该校不变的追求。他们在转变差生方面的做法是:一是要抓非智力因素,排除干扰,二是讲实效,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搞阵地战,讲究科学。给后进生的补差的时间,把时间还给他们;给后进生雪中送炭,把他们最需要的东西交给他们;给后进生以支柱,把信心交给他们。在措施上,科学安排,不搞简单化,不一轰而上,真正是投其所好,给其所需。引导学生强科更强,弱科提升,克服偏科现象,有特色地均衡发展。

在提高备考效率方面,他们始终突出教学诊断。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除参加全市调考外,该校高三没有另外安排“月考”、“周考”之类的考试,而每次考试,他们都做到了不排名次,不公布成绩。突出了诊断思想,谈化评价功能。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充分把握学生思维的盲点、难点,加强诊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学生学习上出现的错误,是一笔财富。它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活生生的剖析的样本。我们不仅不能放过,而且还要认真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因而,很多老师都做到了:在课堂上,善待每位学生错误的回答;在练习上,重视每一位错误的思维;在考试上,突出分析每一位学生错误的答案。

三、几点思考

我校属省城历史名校,生源虽差于武汉外国语学校,但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也享誉省城。

其实,外校的做法也并无新鲜和神秘之处(除外语特色和小班教学外),都是我们多年来就想过,提过,甚至做过的方法,有的做法我们还有创新,但我们差在落实上。近年来,随着一、六、八学校联合招生扩大,我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虽然教师付出更多,便收获不成正比,虽有符合学校实际的相关制度,但由于落实不到位,总是效果平平。如大家对集体备课的重视程度一直没有提高,这是因为学校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不严的显性表现,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每年都要认真写教案,过去写过就行了,体现了有的教师对教学缺乏反思精神以及不断上进,追求卓越的内在要求,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当然也出不了专家型教师。而这此问题,都需要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光有一般性的要求和号召远远不够,如何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的决策和制度才是我校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就教学方面我想应着手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进一步加强有效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九中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体现在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上,体现在严谨的工作过程中,体现在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的态度上,体现在团结奋斗的凝聚力上。下一步我们就思考我校如何整体提高质量的问题,应从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抓牢抓实,有效教学,如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自主命题等,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对听课、评课进行制度化要求,让学生通过“分科评教”和校园网上评议,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每一年注重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过程评价和记录,真正将考核与教师聘用、职务评聘、工资晋级和奖惩制度联系起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校考核方案的基础上,量化打分,划出具体的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分数标准,按标准执行,按四个等级发放绩效工资。制定高级教师考核和聘用方案,规定高级教师每学期应完成的任务,如师徒结对、示范课、教科研、参加市级以上的教研活动等,按德、能、勤、绩的综合成绩进行评聘分开工作,为进一步实施阳光绩效工资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进一步强化细化管理,实现有效教学

1、集体备课

虽然我校现行的集体备课基本实现“四定”,但应该看到,很多备课组还没有认真备课,多数是流于形式,有的连应付的工作都没有做到,问题表现在教师身上,根子是在学校的管理力度不到位。要改变这一现状,一要靠不断培 养和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二要靠建立良好的机制;三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2、科学安排教学课时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选修课的大量开设,各科课堂教学课时相对有限,而我校目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是增加课时,这是必要的,但不能成为唯一的手段,如何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已是摆在九中广大教师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我校现在招收的高一新生,头脑特别聪明,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特别好的学生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学生存在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欠佳,缺乏毅力,怕吃苦。如何针对样的学情,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我们每一位九中班主任和教师必须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

4、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转化后进生,确保“中进高出,低进中出”。

第三、关心教师身心,浓厚和谐校园氛围

赴南京南通四学校的考察报告 篇6

10月17日上午考察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师大附中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才。学校将建构塑造创造性人格的育人模式,将学生的创造性放到人格塑造的平台上去培养,建设基于学习领域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超市,全面实施高层次、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南师大附中优良的学风靠的是优秀教师的引领。学校致力于创造条件,积极培养引进优秀教师,让一流的学生接受一流教师的教导。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江苏省、南京市名师4人,江苏省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3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10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30人,在职150名专职教师中,有80位高级教师,全体教师学历在本科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30人。南师大附中的毕业生中有35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位列中国中学之前茅。

南师大附中学生的高考成绩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在市内遥遥领先,重点大学的达线率远高于其他学校。近几年来高考重点本科率均在90%以上,本科率达99%以上。20xx年高考总均分589,在全省排名第三,在南京市排名第一,南京市高考前10名的.学生中附中学生占4人,有30人达清华、北大,有140多人达南大,600分以上的人数共有145人,在全省名列前茅。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附中进行必修课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所谓必修课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必修课学习的知识、能力差异有发展需求不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必修课的不同教学层次,按照不同教学要求,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国家规定的每门必修课目按课程水平的标准,分设为A、B、C层次,其中,每门学科课程的最低标准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大纲要求。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以及特长、能力、综合水平等进行大胆、自主地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状况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层次,使每一个层次的每一位学生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必修课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在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原则,由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学习与发展的方案;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大,信息交流的范围与速度增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学生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到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得到其他层次班的有关资料,教学不再是一纲一本,而是多纲多本;教师要接受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要求教师具有比传统教学模式下更强的责任心、教学组织能力与更高的专业水平。实践证明,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教师更能因材施教,学生更能获得各得其所的发展,学生能力结构更趋合理,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更好地得到发展,各种层次的学生在人格、学业等方面均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附中进行的必修课分层次教学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张反映个人选择意愿的自己的课表。目前学校的校本选修课程开设门类已达130多种。近几年来,学校与南京大学合作,利用网络为学生开设大学课程,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能通过大学课程的选修获得大学认可的学分。这使得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学校赴湘西考察报告 篇7

关键词:参观,考察,体会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扩大视野, 提高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水平, 笔者利用今年暑假时间, 在7月30日——8月5日, 赴华东地区 (江苏、安徽、浙江、上海) 的红色教育基地以及改革开放前沿——华西村等地参观考察。

一、参观考察概况:

本次参观考察的地方一共五个, 分别是江苏的南京、华西村, 安徽的宏村、浙江的乌镇、上海的中共一大旧址。

首先来到南京,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登上了中山陵, 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建筑群依山而建, 形似自由钟, 含 :“唤起民众, 以建民国”之意。在陵前, 大家缅怀了孙中山先生当年为唤醒民众的功绩和“天下为公”的博爱情怀, 回味“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的话语, 深切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心系神州, 胸怀改良祖国、拯救同胞的伟大抱负。随后, 参观了总统府, 感受了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 更感叹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 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之后, 来到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梅园新村纪念馆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位于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 由周恩来铜像、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 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它是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二层现代建筑, 庭院中正的周恩来总理全身铜像, 沉着、坚定、机智、从容, 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家风度, 陈列馆一楼展厅中间有一块大型汉白玉浮雕, 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 画面呈“S”形 ,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当年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期间, 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里面史料陈列馆中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 生动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革命风范, 突出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业绩。在参观中, 真切地感受到了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继续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这里曾被厚重的乌云笼罩长达六个星期之久, 193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古城六朝古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罹难者多达30万人。未进馆就看见一座衣衫褴褛怀抱婴儿的妇女雕像, 小孩已遇难, 妇女抬眼望天, 眼里透出绝望无助无奈悲怆的眼神, 好似向苍天申诉她悲惨的命运 ;另一座是年迈的奶奶催促孙子赶快逃离这恶魔的深渊, 可是这祖孙二人又都被日军的刺刀残忍杀害。在这之前, 我原本自己不会悲伤, 可内心却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悲凉的感觉。听介绍说, 大屠杀纪念馆是建立在万人坑上面的, 我赶紧放轻脚步, 害怕惊扰到地下的亡灵。随着参观的各种图画、史料、雕像的深入, 看到了当年南京“江边流水尽为赤, 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塘满尸体”, 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 转眼间却变成了人间地狱。来到了碑墙前, 墙上密密麻麻刻有遇难者的名字, 我抚摸着他们, 心中默默地为那死去的30万同胞哀悼。在整个参观过程中, 游人们都神色凝重, 深受震撼, 参观完纪念馆, 感叹道“历史可以宽恕, 但不可忘却”, 今后一定将所见所感传达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后来的几天里, 依次参观了西递宏村、水乡乌镇、华西村、中共一大会址等地。在宏村, 感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那古老的徽式建筑, 绝美的皖南风情, 让所有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置身于一副水墨山水画中。在乌镇, 感受到了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魅力与情怀。那小桥流水、古街老巷、乌篷船、木窗格、错落有致的白墙, 更是将我带入了历史的幽静里。在参观这些文化遗产与文化名城, 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 在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今天, 如何将参观学习所得融入教学当中,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其人文素养呢?

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省华西村是本人考察参观的重要站点, 也是本人最重视、最向往、考察时间最长、收获最多的地方。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 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2009年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 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范, 华西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努力发扬走共同富裕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 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 华西村有三大部分, 分别是“山北粮仓、山南钱庄、中间天堂”, 无论是哪一部分, 都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 农业工业科技化, 村镇文明化, 农民知识化。参观了农民公园“华西之路”, 山北高科技智能化农业大棚、现代化工厂, 上金塔十五楼鸟瞰了华西中心村的全貌。在考察过程中, 真切感受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也深刻领悟了“艰苦奋斗, 团结奋斗, 服从分配, 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在参观完华西村后, 还专门聆听了华西村副书记介绍华西村的报告, 观看了吴仁宝老书记的影像资料。吴仁宝老书记坚持“不拿全村最高工资, 不拿全村最高奖金, 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 他带领着华西人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 他带领着华西人创造了华西人的精神品格,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华西模式, 成就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奇迹, 突显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参观者”, 深感华西村是一所最好的学习参观地, 正如人们所说, “要看社会主义到华西!要看“三个代表”到华西!要看共同富裕到华西!要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政教育, 还到华西!到了华西村, 你要看什么就有什么!”来到这里参观考察学习, 真切感受到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感受了我国改革开放重要前沿阵地的新变化、新成就。

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时, 我被她严肃而静穆所吸引。这是一栋普通的石库门房子, 建于1920年秋天, 当时是出席中国一大会议上海代表李汉俊及其胞兄李书诚的寓所。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毛泽东等13人出席会议, 代表了全国53名党员,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52年重新修复。1984年, 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历史教科书的印象里, 这次终于可以形象具体地了解、感受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了。进入馆内, 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 让我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激动, 同时在心中感悟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带着神圣与庄严, 我在党旗面前重新宣誓并合影。二楼的展厅摆放着共产党成立时的诸多文物与史料。我放慢脚步, 静静的参观, 眼眸里饱含着追思和敬仰, 静静地聆听历史的述说, 用心去体会, 去体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 从弥足珍贵的稿件笔迹到到先辈们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感慨万千, 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 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中平添了一份责任, 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历史的时刻, 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

整个一大会址纪念馆里, 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 是历史和中国革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通过参观, 感受着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不断成熟的历史经历。而今, 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生活显著变化, 我更加坚定了搞好思政教学的信心。试想一下 :在那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 有这么十三位青年, 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启了秘密的会议。面面对强大的中国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列强, 居然宣布他们要合起伙来结党, 要改天换地, 要获取中国万里江山……, 在这次会议上, 这批伟人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 制定了救国救民的方针, 正是由这十几个人发起的中国共产党, 克服了千难万险, 写下了人间神话,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这是多么不容易而又多么伟大的奇迹啊!

二、参观考察体会

学校赴湘西考察报告 篇8

通过培训考察,大家对美国继续教育的理念、做法有了新的深入的了解。美国由政府宏观引导,依托学校,政府、学校、企业密切结合,面向全社会,多类型、多层次、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大大提高了全民素质和职业岗位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美国继续教育随经济的变化适时调整,为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美国继续教育概况

(一)美国继续教育的理念与运行机制

1、在全社会营造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不学习培训不及时充电、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的社会氛围,

2、一切从实用出发作为继续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知所必需,教所必需:

3、政府、学校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按企业和社会需求设置培训内容。

由政府宏观引导,制定规划,以学校为依托,面向社会,适应发展的要求并按行业规定职工培训提高的具体要求,建立职工培训学习登记制度,对失业职工在领取救济金的同时对其规定接受培训学习的时间要求,若不完成培训学习要求,其救济金数额将受到影响。

职业竞争是继续教育内在压力和驱动力,政府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是促使职工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保证。这种有效的继续教育形式,为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二)美国继续教育组织及发展趋势

美国所有的(公立、私立)大学基本都设有继续教育学院,除此之外,还有高中夜校、教会、社区及企业内部的培训组织,网上教育单位,专门的私立继续教育企业等。

美国当前继续教育(成人、非传统、终身教育)分学历、非学历两种,继续教育随经济变化而调整。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肯尼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属非学历继续教育,每年培训3万人次,开设2600门课程,85%的课程与工作和就业有关,15%的课程是休闲娱乐课程,2002年学费收入550万美元。该学院下设7个中心:国际培训中心、技术与网络安全培训中心、政府业务培训中心、会议中心、专业发展与丰富生活培训中心、服务中心(注册业务及营销培训)、老年大学,全部工作人员80人。该学院认为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如何正确了解社会需求、如何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如何做好客户服务、如何开展调研。认为影响继续教育的趋势主要是:人群老龄化、人群多元化(美国是移民国家)、技术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工作地点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认证制度是美国继续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特点有:

1、认证与职业岗位结合。在美国大多数职业岗位都有一定的认证规定和要求,要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先接受相应的培训取得相应的认证资格,获得相关认证机构的批准才行。这就有效促使了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

2、认证与定期考核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具有时间上的不断推进性,取得了一种职业资格认证,只是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有效,过期需重新培训考核,重新认证后方可继续从事该种职业(如中小学教师每次认证期为5年)。每次考核都有矢口识更新的要求,迫使每个从业人员为了重新取得资格认证而不断接受继续教育。

3、认证与授权培训结合。即把认证与规范的培训相结合。政府管理部门授权一些有相关继续教育能力和资格的院校,作为某种职业资格的定点培训单位,避免了非规范培训和乱发证的现象。

二、继续教育为引资、提高人的素质、扩大就业服务

美国乔治亚州技术与成人教育委员会教育委员迈克先生介绍,美国从1967年开始启动“快速起步项目”,其目的是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公民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其做法是:由政府出资,州内各院校(含技校)承办,免费为本州投资的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具体分三种类型:一是新到本州投资的企业,二是现有的企业扩建并增加员工(15人以上)的:三是现有企业技改后职工需提高素质技能的企业,即把技术作为生产率提高的推动力的企业。其工作程序是:对外来企业欲招聘的人员进行预选协商→对招聘人员进行就业前的模拟培训和筛选→进行岗位培训→按专业进行技能培训→质量和效率培训→团队槲申的培训等,内容广泛具体。主要内容是实践操作和专门技能培训,并具有高质量、灵活性、针对性。美国各州者隋这种机构,但做法上有直接的,有把经费给企业由企业找学校的,政府每年拨款—次,若超支还可追加预算。美国乔治亚州“快速起步项目”工作机构有专职人员80人,每人都具有多门知识,该机构还有电教设备,培训教师由各院校教师和聘任社会有关人员担任。美国乔洽亚州过去10年为4千个企业的43万员工提供了培训服务。有效地吸引了投资,扩大了本州公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员工素质和竞争力,增加了税收。虽然美国近期连年出现贸易逆差(赤字),简单的看进口失去就业机会,出口增力口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进口多说明有需求,外国投资增加是好事,虽有政府压力,但经济学家并不担心贸易赤字。

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立学习型组织

培训与业务结合——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学校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最好的培训,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美国大学周围建立工厂很普遍,许多大学设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免费为中小企业组织讲座、培训等。

美国企业培训围绕提高生产力、提高员工义务感、减少人员变动、减少工作失误、维持使命的策略等进行。培训着眼点放在顾客上,培训与企业使命、战略战术联系在一起,着重长期规划的培训,为企业未来发展打基础。学校开展培训工作紧密结合当时的市场需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特殊项目培训),增强合作意识。提出“为客户在正确的时候作正确的事情”。

企业培训学习的层次分个人、小组、整个企业都要学。对人力资源一般每3年更新一次执照(从业资格),即每3年需进行60小时的学分培训(中小学教师每5年要再学8个学分,更新知识后才能更新执照)。培训项目的种类有:岗前、基础技能、技能开发、管理、高级管理、个人开发(理财、保健等)、认识(提高素质)等。

四、继续教育方面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树立新的继续教育理念,改革继续教育管理,使继续教育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建立学习型社会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具体目标之一,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指明了广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陕西人才总量不少,但目前从事电子高新技术研究的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3.2%,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人才过少,形成了人才积压与短缺并存。现有人才还存在结构和技术知识老化现象突出,若不尽快改变将严重影响陕西经济的发展。力口大继续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全社会营造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素质才能保障终身就业的社会氛围,力口速高素质实用型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使继续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二)健全法规,整合资源,加大继续教育为引资和促进就业的服务力度,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规模、层次和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大多数国民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基本还处于自发性认识阶段,缺少对继续教育的理性认识。因此,现阶段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宣传和实施,发挥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强制、处罚功能,使社会成员形成接受继续教育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关关心重视继续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十分必要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陕西省有一定的科教优势,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基础,要充分发挥陕西的资源和科教优势,为人们的学习、提高岗位竞争力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服务。改革条块分割部门垄断,消除继续教育发展的障碍。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中政府、学校、企业的合作,以教育培训服务提高吸引投资的竞争力,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战场,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科技为手段,以教育培训为保障的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

(三)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交流,探索中国特色继续教育的发展之路

我国继续教育起步较晚,要赶上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水平,就要把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背景之中,力口大开放力度,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密切与国际同行的联系,吸收和借鉴国外同行的有益经验,通过扩大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我国的继续教育水平,更好地促进与国际接轨。

(四)大学科研成果商品化

美国普遍成立由政府、企业和大学联合的联盟组织,联盟吸收最优秀的专家,配备先进的设备,吸收大财团参与将大学科研成果商品化。把知识变产权(斯坦福大学模式)具体激励措施有:1、小型高科技公司设置在大学内;2、帮助教师创办公司,生产产品,3、帮助申请专利,4、从商业利润中提一定费用(孵化器的概念)用于投入新的科研开发。

21世纪是知识激增和教育的世纪,继续教育是人们在新的知识汪洋大海中拚搏的希望之光,应着眼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局和我国国情,以更高的视点,更新的观念,更有效的手段促进继续教育在更广阔范围得到更大的发展,使我国的继续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游丽江古镇作文500字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个人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