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练习课教案

2024-04-28

认识时间练习课教案(精选5篇)

认识时间练习课教案 篇1

练习内容:认识时间的有关内容及练习十五的第3题,第5题,第7题和第8题。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练习重点: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

练习准备:学生自备钟面模型或小闹钟 练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你们都学会认钟了吗?为了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老师今天给大家设置了5道关于时间的关卡,你们有信心过关吗? 二、闯关游戏

1、第一关:你认识这些时间吗?

谈话: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出题?每次请一名学生用老师的钟面模型拨一个时间,让全班同学来认。(任意5个时间)

2、第二关:你会拨时间吗?

谈话:还是请学生继续来做小老师,每次请一名学生说一个时间,让大家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出来,然后同座相互检查。(任意5个时间)

3、第三关:你会写下列钟面时间吗?

谈话:大家准备好笔和纸,老师拨个时间,请你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9:06 10:57

5:35等等,然后请几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大家一起来订正,纠正时间写法上容易出现的错误。

4、第4关:你能说出这些时间你在做什么吗?

谈话:我们每天不同的时间都在做不同的事情,老师这里有几个时间,想想看,每天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8:07 9:15 10:35 12:05)先和同座说一说,再回报交流。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这些时间在做什么。看书上85页第8题,进行连线,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5、第五关:你会时间的简单计算吗?

谈话:出示一个时间,过1分钟是什么时间?怎么知道的。过5分钟是什么时间?怎么知道的。过7分钟呢?过10分钟呢?看书上的第7题,先看清钟面时间,再算算(也可以在钟面上数一数)过几分钟是什么时间。

三、课堂小结

1、提问: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时间?

认识时间练习课教案 篇2

练习次数是指每项练习中一个学生的练习次数。练习时间是指每项练习中一个学生完成所有练习次数累计的时间。编写教案时, 练习次数一般不会写错, 除非不写。练习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与各项内容的教学时间, 即教案中的教学与练习内容一栏内, 各项教学与练习内容的时间安排相混淆, 基本上都是将“部分”时间替代了练习时间, 因此采用练习时间之和除上课时间得出的练习密度往往会是百分之一百的结果。这种现象在当前实际教案编写中非常普遍, 笔者曾经担任某高校学生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检查环节要求每个学生上交实习所在学校的指导教师签字同意的教学实习汇报课教案一份, 共计40份, 其中只有2份教案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一栏书写正确, 其余的均有错误, 特别是练习时间一栏全部与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混淆, 因此在练习次数一栏中就出现空白, 而教案的最后, 都一概写着本课练习密度预计35%、40%, 这纯粹是没有依据的胡编乱造。这个例子说明:一方面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 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当前学校中有一定职称的体育教师都不明确教案中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的概念, 以至于指导实习生时指不出这些问题, 使得即将走上体育教师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概念, 影响其教学设计能力和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问题分析

早在20世纪初, 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 并把时间作为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 随后许多学者便把时间作为课堂教学中独立的变量来研究。因此, 时间在课堂研究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也有更多的人对此关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练习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与之相关的练习次数同样受到关注。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以上这种现状的原因虽然有很多, 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 专业教材对体育课练习密度的要求经历了由重视到忽视再到关注的过程

中小学体育教师关于教案编写中练习密度预计的计算方法、具体练习次数、练习时间的安排要求和技巧等, 通常应是体育教师在大学学习期间, 通过《学校体育学》这门课程来学习掌握的。通过查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共计15种, 发现本轮课程改革以前出版的更注重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的描述, 对该内容的描述列入到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 (或体育课的评价) 的章节更多。课程改革后出版的就出现了没有涉及或者有所涉及但描述非常简单笼统的情况, 比如有的教材对于教案编写中练习次数和时间的要求, 只是在编写体育课教案应考虑的问题中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做了相对简要的阐述, 并没有详细说明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的概念, 计算方法等操作性要求。但最近几年出版的《学校体育学》中对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关注度有所提升。因此, 教师在接受大学教学时由于教材的原因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 或者是大学教师不加以补充, 导致学生缺失这个知识也就不足为怪了。

2. 运动负荷的测定不再是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 就已运用运动负荷和密度的测定结果, 作为衡量分析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好坏的因素之一。特别是自1979年扬州会议明确提出“学校体育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观点后, 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成为了重中之重, 由此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的测定一度成为了检查和评价一堂体育课好坏的主要指标。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课程观念的发展, 学校体育功能的变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测定逐渐冷了下来, 尤其是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以来, 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爱好和社会适应等情感态度目标只度得到了进一步关注, 许多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 思考和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得情感体验, 从而对体育课中学生生理效应逐渐忽略了, 不再重视运动负荷的适当安排。对体育课程的评价也更多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采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综合评价模式。所有这些改变都弱化了体育教师编写教案时对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的把握能力, 进而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存在大量兼职教师的体育教师队伍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 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上的先天不足, 造成教学专业能力普遍较弱。特别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较大比例的兼职教师, 如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统计显示: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只有59.33%, 那么一些经济弱于浙江的地区肯定要低于这个比例。在小学专职教师中大量的教师也是非体育专业的中等师范毕业生, 就算近几年补充了一批大专院校专业毕业生, 有的甚至是研究生, 但仍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即自1999年全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以及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后, 使得进入高校的生源专项素质较大幅度下降, 加上每门课程学习时间缩水, 造成近10年进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基本素质有较大程度下降。因此, 在整个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 存在着大批未曾学过《学校体育学》专业课程的教师。由此可想而知, 这些体育教师在编写体育教案时不写练习次数, 写错练习时间也就不足为奇了。

4. 教案呈现格式多样化导致运动负荷栏目的缺失

自本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 很多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所接受, 同时也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 为推进体育课程改革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其中体现在体育课教案编写方面, 因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 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案编写时通过改变教案中的栏目设置来体现新的理念。如在以往常用的体育课教案主体部分编写时, 横向栏一般包含“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练习次数和时间”等, 课改以后, 这些横栏变得丰富多彩, 有“教育拓展与能力发展”、“学生参与”、“实施目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 而练习次数和时间栏有的只有时间, 有的甚至没有了, 明显表现出教师的注意力偏重了课程理念的表达, 忽视了运动负荷的调控。

二、教案编写关注练习次数和时间体现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

衡量体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安排适宜与否, 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在编写体育课教案中关注练习次数和时间的正确描述, 不仅为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是能够体现体育教师某些方面的基本教学能力。

1. 体现体育教师对运动技术掌握的预计能力

每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熟练有其固有的规律, 一方面需要经过一定数量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 而这个练习的数量究竟是多少, 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相对正确的数量范围;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每个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学习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时需要练习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在确定数量时就要照顾点与面的关系;当然还有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否有效, 教师的评价是否及时有效等, 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掌握技能的速度。体育教师在实际编写教案时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认识和能力, 就很难确定每项练习内容所需要的次数和时间, 会造成练习次数确定的盲目性, 进而影响整体练习效果。因此,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具备运动技能练习次数预计能力是编写教案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很重要的基础性技能, 一份合格的、有效的体育课教案, 编写者必须清晰地知道怎样按照有效的顺序预计并确定每项练习内容的练习次数和时间。

2. 体现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整体运动负荷调节和组织能力

在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 通常体育课全课练习密度要求达到25%~40%, 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分析、设计课的练习密度时, 应根据课的任务、教学内容性质, 所教学生特点和场地器材设备及气候条件来进行。比如课型不同练习密度的要求就不一样, 新授课由于教师指导的比重会大些, 练习密度相对会小些, 而复习课则练习的时间相对要多些, 练习密度也就相对大些, 但无论怎样一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最好不要低于25%这个下限。要保证或提高一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往往可以通过增加练习次数来达到目的, 但是当课程的每个部分时间总量不变时, 简单地通过增加学生个体练习次数就会突破这个部分的总时间, 从而影响课的其他部分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整体设计, 通盘考虑, 通过改变组织形式等其他方式来增加课的练习密度而又不影响整节体育课的学习。比如假设某节体育课学习前滚翻部分的时间是10分钟, 学生练习按10人一组共计4组进行, 安排每人练习8次, 按每人每次练习5秒预计, 可以计出练习密度的时间是40秒, 所有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约7分钟, 这样加上教师讲解、示范、纠错等时间, 能够在10分钟内完成这部分的教学任务。当这样的练习安排不能实现整节体育课练习密度的最低要求时, 体育教师就应该通过增加分组的手段来增加练习密度。如同样是以上例子, 把学生练习分组从4组增加到8组, 同样所有学生在7分钟的练习时间内, 就可以每人练习16次, 能够计入练习密度计算的练习时间也就增加到80秒。因此, 练习密度的预计正确与否, 在体育课教案编写时就能体现出一个教师对体育课整体运动负荷调节和教学组织的能力, 也就说明教案中没有正确书写这部分内容, 教师在编写时就没有认真思考, 纯粹是在应付教学。

三、设计与把握教案中练习次数与时间的有效途径

通过以上对当前体育课教案编写中练习次数和时间描述的现状、产生原因、作用意义的分析表明, 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体育课教案编写中练习次数和时间的研究, 提高有效利用上课时间的能力和技巧, 从而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为此,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教师编写教案时对练习次数与时间的设计与把握能力:

首先, 建议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各类专业院校, 应该结合各自所用的《学校体育学》教材版本, 强化练习密度预计的技能训练, 特别是所用教材中不够详细或者没有涉及的, 更要补充、完善、拓展这方面的知识, 让这些将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走上岗位之前就完整地具备这些技能。

其次, 对于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而言, 在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时, 在介绍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前沿信息和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 可以结合教师实践中急需的操作性技能, 专门设置相关课程。比如体育课教学设计和实践往往会出现在这些专门课程中, 建议结合教案进行编写有关练习密度的内容教学, 把这一课给补上。

认识时间练习课教案 篇3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数,老师报几个小数,你能写出来吗?

师:0.8、0.08、0.008、309.309、1.1

生在纸上写下所听到的小数,检查正误。

师: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

生:(读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

生1:0.8是一位小数;0.08是两位小数;0.008是三位小数。

生2:0.8表示十分之八;0.08表示百分之八;0.008表示千分之八。

生3:0.8表示8个0.1;0.08表示8个0.01;0.008表示8个0.001。

生:0.8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08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08的计数单位是千

分之一;

师: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区别。

生:小数的整数部分可以是0,也可以是非0的其他整数。

(师画出分类集合图,略)

师:309.309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一样吗?所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生:读法不一致,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小数部分只要依次读出就行了。

生:整数部分表示309个一,小数部分表示309个0.001。

师:1.1里两个1还一样吗?一共有多少个0.1呢?为什么?

生:不一样。一个个位,一个十分位。

生:个位一个一,十分位一个0.1。

生:1.1里有11个0.1,因为1里面有10个0.1,加1个0.1,是11个0.1。

生:1和0.1的进率是10.

(教师相机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

【反思】

1、有意识渗透分类思想,感受分类的作用和美妙

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概念、法则、性质等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并逐步掌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实现对数学本质的理性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便学生的年龄很小,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积极地又能够适时、适度、适当地由浅入深地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也是极其必要的。如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以及对应、集合、统计、代数、建模、数形结合思想等。本节课重点渗透的是分类思想。

通过“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的问答,学生掌握了根据小数位数进行分类;通过“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的问答,学生知道了小数还可以分成整数部分是0和非0的两类小数,并观察到分类集合图。感悟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感受分类标准的多元化和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领略数学世界的神奇与美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有意识建构知识体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板块,形成知识体系。这里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学生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首先,听写五个小数检查正误后问学生:“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用语文课上经常用到的听写方式进行了小数读写法的练习。然后,利用0.8、0.08、0.008三个小数梳理出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并相机填在数位顺序表里,学生很容易看出与整数数位顺序表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接着,围绕小数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区别、小数的组成展开设问。尽管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读法会受整数读法的干扰,但由于学生对整数读法非常熟练,学生经常说小数,通过这样教学强化了小数部分的读法。数的组成练习深化了对计数单位、数位顺序的理解。学生通过理解1.1的组成和观察完整数位顺序表的板书,领悟到个位1与十分位1的进率是10,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学习做好伏笔。

8和9的认识练习课教案 篇4

第一题口算比赛,主要以复习为主,另外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及快速思维的能力。

第二题按顺序填数,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顺数,倒数的能力,并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填什么,自己体会数的顺序。

第三题比较大小,通过多比较,真正弄明白7,8,9之间的联系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认识时间练习课教案 篇5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第8~11*题.【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和思考,使学生更加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倍.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重点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有关倍数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课件展示)1.填一填.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2.想一想,做一做.(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多少倍?

(2)围巾的价钱是帽子的5倍,围巾多少钱?

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一第8题.(1)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小丽和爸爸的年龄.从图中可以知道要求爸爸今年多少岁,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2)求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多少倍,想一想,去年爸爸多少岁?小丽呢?怎样解答?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3)指名反馈,集体订正.2.练习十一第9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如果黄珠子数量不变,是指黄珠子一直是8颗,不增加也不减少.要使红珠子数量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红珠子应该有多少颗?红珠子现在有54颗,要增加几颗还是减少几颗呢?

(2)如果红珠子数量不变,是指红珠子一直是54颗,要使红珠子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黄珠子应该是几颗?你是怎么想的?现在的黄珠子是6颗,应该增加还是减少几颗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画一画,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方法.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3)小组代表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师做出评价,并进行归纳.3.练习十一第10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边讲解,边画图表示(用○代替一个细菌): 每过1分钟,就由原来的1个变成2个,那么再过1分钟,这2个变成了多少个?再过1分钟,仍然是1个变成2个,那现在变成了多少个呢?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小组代表汇报方法和结果,师进行评定.4.练习十一第11*题.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并提问:

(1)小熊有5个玉米,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熊妈妈的个数是小熊的2倍,现在小熊有几个玉米?(8个)

(2)现在熊妈妈的玉米个数是哪个数的2倍?(8的2倍)(16个)(3)求熊妈妈抱了多少个玉米是指熊妈妈原来的玉米个数,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才是现在这么多的玉米,那熊妈妈原来抱的玉米到底是多少个呢?

(引导学生说出16+3=19(个))

小组合作,逐步讨论该怎样解答,然后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延安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测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