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2024-04-18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10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篇1

孔子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行为说服学生,感染学生。

现代教师首先要有学生观念,要有换位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习,去评价教师,在学生中做深入的细致的调查,真正掌握学生的所想所为,除课堂上所授知识外,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其它相关的知识。从教材中学,从学生身上学,从老教师的工作经验中学,时刻把自己当作学生,从点滴做起,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做学生的知心人。

在新的教育目标和新的教材前提下,教师们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将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我们应认真研究,深刻探讨,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方法。两面是我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探索出来的两种方法,还不是很成熟,希望各位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赏识学生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有目的的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设计问题,提出并解答问题,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老师应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形成一种无形的激励力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我刚接新班时,班里有一名女学生学习成绩差,上语文课时抬不起头,回答问题不敢说,为了使她找回自信,我在一次班会上让同学们给她找闪光点,同学们纷纷发言:“她爱帮助学生”“她歌唱得好”“……”听到同学们的赞扬,她感动了,一开始上课提问题,回答问题,不管对还是错都听不到她的声音,现在她变了,课上踊跃发言,大胆地提出问题,还和同学们进行讨论,主动地完成作业,经过自己的努力,她被选为语文课代表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是老师不断向学生提问,学生极少问老师的,老师总担心学生乱说耽误教学时间,这是老师们不放手让学生提问题的原因。现在,我们应在课堂上采用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参与动机,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为此,老师改变自己的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在不同的角色获取新知。例如《卜算子.咏梅》一课作小结时,我说:“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话音刚落,一位同学却说:“老师,为什么说梅花是女的,为什么不用‘他’来代替梅花呢?就是从一个‘花’字中就说梅花是女的?”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时,我并没有板起面孔,却笑着说:“你听得很认真,看来我概括得不准确,应当怎样说才确切呢?”同学们又一次活跃了,通过讨论,说出了不同的见解,也同时总结出梅花乐于奉献的品格,允许学生的思维“越轨”,达到了教学目的,并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篇2

语文学习贵在读书,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贵在读书,开展拓展性阅读则是学生有效读书的一重要形式。拓展性阅读,使阅读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阅读资料由教材拓展到课外读物,融课内外阅读于一体,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多年来,作为一名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我就小学生的拓展性阅读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尝试。

一、更新理念,勇于拓展

语文课本选入的课例皆是经典之作,堪称语言艺术的典范。这些沉淀了各民族乃至全人类精神的有效载体,是学生基本的阅读教材。但是,仅凭借一本语文书是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语文教学必须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并做一些科学的补充。

信息时代,学生掌握的知识门类越来越多,而社会所给予教育的时间却相对恒定。教育时间的恒定性和阅读资源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渠道”正被广泛接受,课堂内外的语言学习与运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课堂是语言学习的天地,生活也是语言学习的课堂。

二、以人为本,合理拓展

拓展性阅读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因人而读,不求统一。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学生年级的高低,年龄的大小,季节的变换等适时、适量合理拓展,不应面面俱到。

好读书,读好书。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学生鉴别能力。

三、教给方法,有效拓展

阅读教学的功能在于使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方法的渗透与指导,让知识掌握在方法之上,“活”在方法之中。

学生须掌握精读、略读、速读、跳读、批注阅读等,应摒弃空洞机械的训练,重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悟。

课内阅读,要学生“记住最该记住的东西”。课外阅读,注意对内容的筛选,把握书面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形成对读物内容的认识。

四、有机整合,多向拓展

平时经常听说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却很少听说学生对读书、看报、看电视不感兴趣,这说明语文教学存在着课内外彼此割裂的现象。如果将有一定联系的课内外阅读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这就有利于他们发现,理解这种关系,从而顺利地进行概括、推广,实现知能、方法、情感的迁移。

活动方式一:课内外相关链接。老师以课本内容为主,选取与其相关联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内容,引领指导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对课本内容了解的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入。

活动方式二:变换方式——变读为听。

小学生受阅读受识字量和理解力的限制,经常会遇到阅读障碍。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听书。读听整合,学生“听”的兴趣很容易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有兴趣的“听”书也很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力、领悟力,锻炼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活动方式三:变换方式——变读为说。

举办读书故事会,读书鉴赏会,让学生自主评说读书的内容、感悟,把读来的内容变成自己感悟的东西,并有序地说出来,这也是训练学生语文技能的一有效途径。读说整合可使学生记住读的主要内容,强化理解,锻炼想象力。读写整合,既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思维,提高认知水平,又可使学生表达思想,实践读写技能。

活动方式四:变换方式——变读为写。

学生读后是有感悟的,对于感悟可以说出来,也可以写出来。为此,教师可以选定某些经典文章,鼓励与引领学生改写、续写、补写,在各种“写”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写作的技能、写作的思维,培养语文素养。

活动方式五:变换方式——变读为演。

选取学生喜读乐见的文章,让学生自主结合,设定角色,编演课本剧,在学生的编写与演出中,学生就加深了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培养了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篇3

一、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才是教育的根本出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幻灯、录音、录 像、电视、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实施教育,将为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深入到 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某个研究活动的点缀阶段,它对教育改革产生整体作用离我们还较遥远。主要原因在于 :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不够和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还没真正的形成,致使多媒体教学研究不能全面深入下去。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校十八年电教实践经验,谈谈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和模式。

二、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各种因素

(一)物的因素

物指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样,实现教育现 代化,必须有现代教育设备和配套软件作坚实的基础。一般要求:“六室四系统”。“六室”:(1)普通教 室:每班“五机一幕”(即投影仪、录音机、录放机、彩色电视机、多媒体主机、投影银幕)。(2)计算机室 :多媒体配置,按最大班额计算需两人一机。(3)多功能电教室: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录像机、VCD、视频放大器、音频系统、综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功能的多功能教室。(4)语音实验室:要 求64座。(5)声像资料室(兼视听阅览室):面积56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 仪各一台。(6)设备贮存室:面积56平方米,要求具有防潮、防火、防盗等功能。“四系统”:(1)闭路电 视系统。(2)演播系统。(3)计算机网络系统。(4)现代教材系统:各种电教教材成套化、系列化、多媒 化,形成教学素材包。

(二)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教学全过程中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参与者。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建立一支高 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1)更新教育观念、增强 现代教育意识、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 培训。(2)加强电教技能的培训。电教技能包括媒体操作、教材制作、媒体选用、媒体设计与组合、课堂电 化教学设计、实验经验总结等基本技能。培训的方式有:自学、讲座和进修。

三、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模式

(一)模拟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模拟功能,是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功能,特别是传统的电教媒体所特有的,目 前学校电化教育辅助教学也基本上属于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 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 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跨越时空的事物再现。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 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 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 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多媒体模拟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为学 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

(二)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源于斯金纳的机器程序教学法,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诞生和系列配套教学软件、工具软 件的形成以及有鉴于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实现个别化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这是它的一大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 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便及时出示学习内容,并且可以向学生提问,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判断,给出反馈,若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它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再渡难关。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所学知识就会 得到不断的巩固,学习能力也不断的提高。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难以读准字音、记住 字形、写会笔顺、理解字义并用其说话。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难以 实现,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实现个别辅导教学。如:《我是中国人》一课的识字教学,本文共有 五个生字(我、是、爱、国、星),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如下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字 的音、形、词、义、写、句;(2)学生利用课件进行交互学习,要求学生找准学习的疑难点,请求计算机帮 助解决其疑难点;(3)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首先要做好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设计的程序分支越多,预想的情况就丰富,就越能全面 为学生服务,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帮 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性、学习方法、学习风格。从而培养一批有个性、有特色,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法的学生这一目的就会实现了。

(三)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多媒体CAI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 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而编写的。新授课教学模式是以CAI 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 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起到了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 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 ”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 的声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 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 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 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 记忆。

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透彻地领悟CAI教材设计的意图。其次,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认真地备好媒体(即媒体展示的时机、语言的组织等)。再次,教师在运用CAI课件时,不能以课件为中心,应以文字教材为 中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能力 的目的。

(四)培训与练习模式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存贮量大,运算速度快,CAI 交互性 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 否进行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在问题出示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多媒体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增强趣味性、增加问题判定的形式、展现语文之美于其中。这样,学生会感到心旷神怡,在一种美的情境中学习,真正做 到寓教于乐。如:学生刚刚学习拼音字母的大写后,很难做到大小写——对应辨别,当出示大写字母时,先要想一想字 母歌中的前后顺序,然后去对应小写字母,再想其发音和写法。我们在此可设计一个多媒体CAI 课件进行训练。训练分为三个步骤:(1)出示小写字母时,学生点按小写字母后,出示大写字母,并发其音,示范其写法 ;(2)将屏幕一分为二,上面出示大写字母,下面出示小写字母,学生判断后,用鼠标点按对应的小写字母,若点按正确,发出“棒!”的鼓励之声,并奖赏10分和一个笑脸;若点按错误,发出“要努力!”,罚一个 哭脸,同时展示正确的答案。(3)在屏幕上只出现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要求学生从键盘上输入与之对应的 字母。输入还设计了控时程序,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输入完毕,否则要在成绩栏扣出一定的分数。这样 循序渐进、趣味性较浓,且带有一定强度的训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四、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媒体 的选用过程中不能认为媒体越先进,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为“电教”而电教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以运用了电教媒体就说明是电化教学或者运用电教媒体的种类 越多、档次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多媒体教学要注重择优性原则。不能认为每次课都得用上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排他性,传统教学的精华我们不摒弃,而要发扬光大。

(三)电教技能滞后问题。

多媒体教学媒体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具有良好的媒体操作技能是教师上好一节电教课的前提。教师不但要 掌握硬件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软件设计、制作的一般技能和综合运用各种电教媒体的技能。

(四)师生关系不协调问题。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 或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篇4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状况:形式比较单

一、乏味,以教师讲解为主,因而学生识字过程困难,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低。教师的讲解脱离课文内容,导致学生能读出生字,却没有真正理解字的含义,从而对生字的记忆力不强。课后作业大多是词语和段落甚至是课文内容的抄写,巩固效果不明显,因此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增。

二、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优点是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好玩好动是最常见的特点,而小学语文的趣味教学是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趣味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发挥想象。中国的汉字比较丰富,不仅字形结构巧妙,而且每一个汉字的由来都有其深厚的内涵。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依据汉字的造字特点和音形意的关系把故事和动作神态等融入到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从而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提高记忆力。例如在学习“漏”字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可分析:漏字左边有三点水代表其与水有关,而漏字右边上半部分代表屋子因为其和屋字上半部分一致。有水有屋子,而雨字在下面代表雨进屋,所以是漏雨。教师根据字形和字义有意识地分析和解释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拓展思维和加强思考力。另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加强分析能力,在学习新的生字时进行更加仔细的观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想象的识字教学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字的由来过程,加强对字的学习,而且将同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借助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可丰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声音和文字及图片的有效结合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其生动的表现形式符合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心理,符合小学生对动感和色彩的偏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实效。例如在学习“牛、马”等与动物相关的字时,教师可将字的演变过程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象形字”,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汉字结构由来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物视频,如动画片,学生在看动画片的同时可学习不同的动物名字,加深对字的记忆。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不仅可使单纯的识字过程变得形象化和趣味化,而且使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字面的短暂记忆,而是深入理解后的掌握和应用,提高学习效益。

3.演示体态动作。小学阶段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体态动作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字词,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迅速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帮助学生记住字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可以借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孙悟空形象引导学生上台模仿孙悟空看向远处的动作,并要求其他学生观察理解“看”的意思是把手搭在眼睛处,注视前方,另外“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进一步加深对含义的理解。又如学习字“弯、闪”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动手并且眨眼。教学中应用体态动作可加深学生对字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加强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篇5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这套教材采用的是专题组元。什么是专题呢?词语概念解释为“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从教材脚本的编写来看,是便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编排方式;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是围绕某一个方面的内容所展开的学习。纵观教材发展的历史,教材的编排方式有很多,有文选型、语言训练型、训练点和内容组合型以及今天的专题组元型。这其中涵盖了教材发展的整个过程。究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叶圣陶先生最初提及的:“得到训练学生读写能力纲目及次第,据以编教材。”历经几个教材发展阶段的探索,形成现今的专题组元方式。在今天,多套教材采用的都是这种编排方式。这其中要说的内容还很多,这里暂且不谈。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为什么要专题组元,它好在哪里,如何进行专题组元的教学。

首先,专题组元是围绕着一个内容或某一方面把课文组织起来,课文或三篇或四篇为一组。每一册教材有八组课文,也就是八个专题。从三年级至六年级,约有62~64个专题。专题的内容可以说宽且广,有的涉及语文学习,有的是作家作品,有的涉及自然景物,有的引导价值观,有的是名家人物、人物描写,还有人文思想、传统文化、思想方法等。具有呈现角度多、时代感强、丰富多彩等特点。有的出于各学段学习的需要,一个方面的内容循环反复,比如,自然景物方面,三年级上册是“祖国河山”,四年级上册是“自然奇观”,四年级下册是“走遍千山万水”,五年级下册是“感悟自然”。纵览这套教材的专题内容,可以说是以人文内容为主,兼顾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

那么老师们会问,以专题组元的这套教材和以内容组篇的九义教材区别在哪里?九义教材(大修订)是以训练重点作为核心,兼顾内容的组元方式。其特点是以读、写训练点为中心,根据读写训练的需要而选择和组织课文,同时兼顾内容的相关性,但不追求内容方面的完整,虽然也涉及生活方面的内容,但在主题内容设置和完成上有很大区别。从长期的教学效果来看,因为读、写训练选篇的限制,很多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文章选不进去,特别是读写训练点多的教材,其局限性更大,结果是有相当一些好的文章不能入选到教材中去。而以专题组元的方式则选择面更宽,主题确定更丰富、灵活,也能更好地整合教材内容,更加广泛、深入地反映语文学习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人教版教材的课标版取代九义版的原因之一。目前专题组元方式已经更多地运用到各套教材中,包括初中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基本的认同和肯定。

那么,如何进行专题教学呢?这也是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

首先,要把握专题学习的内涵。明确专题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专题赋予的概念和价值观是什么。有的我们从专题的名称中可以读出来,也有的需要我们通过读整组课文去体会。比如,三年级上册“观察与发现”,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五年级上册“我爱读书”,从名称可以看出涉及如何观察、作文和阅读的问题,是属于语文学习的内容,要从工具性的角度去处理这些专题的每篇课文。再如,四年级下册“以诚待人”、“执着的追求”,从名称及课文内容来看,有着鲜明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人文情感倾向性很强,是讲如何做人、做事的,这些专题的教学,就要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概念和情感教育内容。再如,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这样的专题在提示一种关注和思考,让学生关注周边和世界,思考生命和人的权利。处理这类论题性质的专题,需要老师们进一步读懂每组课文,体会每篇课文是从哪个角度体现专题的,如何引导学习,怎样给学生提示应有的思想,如何启发学生对专题内容进行扩展思考,以及联系切身实际形成正确的认识。这里的专题已经不同于以往内容组元那样简单,即仅凭课文而定教学思想,凭训练点确定教学重点。专题需要一个整体的考虑,有一个专题意旨,在专题思想下进行每篇课文的准备。因此,弄清专题内涵是备课的前提。从这一点出发,建议老师们在新学期拿到语文课本后,可以先浏览全册书的八个专题。了解专题内容后,有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准备,比如,四年级下册“田园生活”这个专题,先要想一想,这里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既不是单纯的景物风光,也不是农家的艰辛苦痛。而是指田地和园圃,即农家生活的情趣。由此可以把握整组课文教学的内容基调。再如,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专题,讲的既不是大自然的景物和现象,也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知识,而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不和谐留给人类的思考和启示,如何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的思想意旨。这样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处理每篇课文,就掌握了本专题的人文内容教学的要旨。其次,专题教学需要整体备课。这里的整体要求教师对每组内容通盘考虑,过去的一课一备,甚至于教前才备的作法都是不适合专题单元教材备课要求的。因为专题组元是在一个主题意旨贯通下的内容组合,其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和主题思想内容紧密相关,从导语到课例、语文园地,包括语文园地内的各项语文活动都是围绕专题而展开的(高年级也同样),教材的整合性非常突出,无法拆分。一个专题下的每篇课文代表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几篇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每一课的准备也需要在整体考虑后,再确定和实施各自的侧重点和教法。因此需要整体备课。

怎样整体备课呢?一是备导学系统,即导语、连接语;二是备课例及课后练习系统;三是备词语卡、语文园地(高年级“口语交际”“习作”“回顾与拓展”)复习拓展系统。备导学系统,是为了了解本专题的人文思想内容和读写训练的要点,确定教学目标。备课例及练习系统,是为了制定每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需要掌握每篇课文的内容特色、结构特点及个性表达方法;了解每篇课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找出教学的重难点、预设教学方法。备复习拓展系统,是为了把专题课例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迁移并应用,同时进一步积累和丰富多方面的文化内容。

整体备课要求老师们课前要做好一个专题单元的教学准备。要了解单元学习的内容,了解学习的对象,还要想好每个课例及口语交际、作文等各项活动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课时,这样便于教师全面掌握,收放自控。因为教学时间以专题单元计算,老师可以自由支配每一课的教学时间,教师的弹性教学增加了,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针对不同地区的教学对象,调整专题内的课例教学顺序及教学时间。比如,针对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季节差异,可以把某些季节性强的有关景物的课文应时来教,调整课例教学顺序。可以根据课例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对比教学,比如,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和动物”,可以把《白鹅》、《白公鹅》两篇课文进行对比教学,体会同一动物,出自不同作家之笔,在课文结构、语言特点、表述方式等方面呈现的不同。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准备,比如,综合性学习活动、口语交际、作文等内容提前布置,特别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什么方式进行,备课前都应有一个通盘的考虑,根据要求采取相应的方法。老师备课时还要注意分辨课文类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的不同,有区别拉开教学层次,确保每一项内容的学习到位。比如,阅读活动中的精读、略读和选读课文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切不可以一种教学方式完成三种课文类型的教学任务,不分层次地全面开花。这样会造成教学时间紧张,使教学处于被动。

整体备课,进行专题单元的教学要求老师认真思考后独立完成,这样能设计符合个性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有些学校出于节省时间,资源共享的考虑,采取分头准备,互相使用的办法集体备课,这是备课的误区。因为拼盘式的教案,没有经过个人经验的内化,感染不了学生,造成教学模式化,影响教学效果,从长远看培养的是教书匠而不是教育家。我们提倡的集体准备,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对理解文本,吃透教材,确定重难点上的集思广益,教学方法上的互相启发,是形成个性教学风格所做的补充和提高。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篇6

书声琅琅,曾经是我们对语文课最深刻的印象。现在不敢说消失了,但起码是淡化了不少。这实在是一种痛心的缺失。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灵魂就是语感。语感是“目视、心想、口诵”的多重思维、多重感觉的实践。诵读功莫大焉。叶圣陶先生曾说:“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诵读,应该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途径,并且贯穿整个阅读教学始终。

当然,传统的诵读教学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问题:要求学生读的内容,大多脱离社会生活,脱离社会实际,与语言实际运用的需要距离甚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过分强调学生直觉体验;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窒息学生的创造精神,忽视口头语言训练和多样化语文活动。现在我们的“诵读”不应该是简单记背,而应该“得他滋味”(朱熹),读出问题、读到自己、触及情感。

诵读是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一个创造活动。这是一个用语音塑造形象、传达作品思想感情的再创造,是一个必须植根于朗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之上,再用声音表达的再创造,他融入了读者对作品的感知、感觉和感受,诵读要与咀嚼词句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关注语言本身,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片断:

师:你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但光这样对诗句的体会还不太深,还要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谁来读一读。(配乐后一生读)

师:你们再各自边读边想象,想象画面,进入角色„„想一想,李白为什么用“孤帆”?“孤帆”是什么意思?

生:一只。

师:江里的船很多,为什么说是“孤帆”?

生: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生:只看着那只船,说明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生:依依惜别的深情。

师:啊,真了不起,你们把老师都教懂了!这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正是过尽千帆皆不见——

生:唯有一船看得见。生:唯见孟夫一条船。

师: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之后,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得心无旁骛,如饮醇酒,如啜芳酩。当读到“唯见长江天际流”时,气息和声韵散淡开去,轻而又缓,如幻如梦,进入一种陶醉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篇7

有民主和谐的整体课堂氛围作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便水到渠成。小学生的思想很活跃,求知欲望很强烈,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好奇心,所以他们的心中是不缺乏问题的。但学生小小的问题种子能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就要看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在课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问题,当他们提出的问题值得分析时,我们要说:“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请大家思考一下,看看如何解答。”然后引导学生去找相关的课文,通过阅读分析,让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点拨引导,以解决学生的问题。当他们的问题跟课本内容一点也不相干或不合理时,首先要肯定他的勇气,然后委婉地告诉他这个问题在这里提出不合理,可以课下找老师解决。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是对他们学习兴趣的珍惜,也是对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肯定,还可以锻炼和引导他们的思维逐步地深入到问题更深的地方去。让学生的问题贯穿课堂可能看起来要乱一些,似乎是毫无章法,但是如果教师稍加引导和归纳,引导学生的问题,归纳学生问题,就能水到渠成,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课堂朗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让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问题,感悟思想。阅读时,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书声中感受到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短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小学生去读。先不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单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来说,读诗就是最好的方法。阅读还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创意朗读,比如分角色朗读,带表情朗读,听录音朗读等。不管哪种形式,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感触课文。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情感的感悟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

三:融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限于作文课的教学,还应该把写作能力的训练分散融汇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注意,利用课堂进行作文教学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看童话,因此可以选取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阅读课上发给学生,让两个同学合看一本,这样做是为了先带动一部分爱看书的学生,再带动全班学生。到后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爱看的书,以至于班级建立起一个“读书角”,书橱里的书就成了大家的财富,成为大家的精神“粮库”。阅读的同时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读书时必须拿起笔,要么圈点勾画,要么择句积累,要么写下感受。当然小学生能力有限,应该以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主。我班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漂亮的专用笔记本,不是用来做课堂笔记,而是专门用来读书摘抄优美语句的。这样的阅读练习多了,学生自然知道了如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如何把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如何把人物形象表现出来,虽然这其中的一些表现手法技巧学生并不明白,但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有一次在作文练习时,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了倒叙的方式来写他的奶奶,我在他运用倒叙的段落部分,特意地批上“运用倒叙,很吸引读者”一句话,并在班上作为典型加以表扬。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是倒叙,而且对它的作用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方法和过程,还要以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竭力让学生“动”起来,建立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自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在很多优质课上,小组活动中,或者学生提出问题,或者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发表对其他学生的看法,形式丰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教师都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初体验来有针对性地引导。这种重视学生初体验的做法是非常合理的,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

五、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篇8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师角色-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导演、教练、裁判、心理医生、辅导专家)。

3.学生角色-课堂主角、学习主人、探究者。4.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5.教学观-教学是通过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通过学习学知识。6.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在于启动与提升人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再是褒贬学生的一种手段。

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1.营造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室整洁舒适,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2.教材的使用与教法的选择

使用教材的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学起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实”与“活”的高度统一。

教法(模式)的选择:“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既要努力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不要忽视以前常用的“讲解、谈话、演示”等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教法,教师都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都必须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要坚持“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3.设计高效的教学过程(1)善于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游戏情境表演情境假设情境音乐情境情绪情境问题情境创设情境应该注意

创设情境应该注意:

创设情境难度要适中,深度、广度要切合实际; 创设情境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情境创设方法要多样性 ; 情境创设要有开放性。(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学习要经历知识的内化和外化过程。教师必须要创设一个知识形成的情境,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感悟,并把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常用方式有:阅读自学式、尝试归纳式、动手操作式、小组讨论式、观察发现式、猜想验证式等。实施环节一般为: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尝试归纳-教师评价(3)精心设计练习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外化促内化的过程。合理的练习能使知识转化为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练习设计要有“对应练习”和“拓展练习”,并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4.巧妙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预设”可以使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生成”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示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又叫教学机智。

(5)学会赏识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期待赏识是人最可爱的弱点。学生得到老师的赏识,就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评价学生,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个美国纽约学区督学的实验:

当学生反复体验到学习的失败时,这是失败教育的开始;相反,当学生反复享受到学习的成功时,学习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厌学的情绪少了,这是成功教育的开始。

他举了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当缸里的大鱼经过反复努力后,仍然吃不到小鱼时,它就会绝望,而放弃一切努力。对学生而言,就是这样的一条鱼,失败使他们变得厌学。

鲨鱼隔着玻璃吃小鱼,经过多次努力总是吃不到,最后失望。小鱼只能看不能吃。

(7)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篇9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把教案设计得细致周密,把课上得精彩无比,还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断总结得失,从失败中吸取精华,这样自己的教学才会锦上添花,不断走向成功。

一、保护自尊,善待每一个孩子

我班有一位男生张豪杰语文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午第二节课后,他拿着语文课本慢慢地走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用食指指着课本:“张老师,这个(电灯)怎么读?”我接过课本一看,是我上午第一节课里刚刚讲过的词语,他还不会读。我心头的怒火便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上节课不是刚刚讲过的吗?去问吴晓颖(小组长)。”孩子立刻红着眼圈低着头走出了办公室。

我这么凶对待豪杰,我想孩子也许永远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当时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地为他拼读一遍,指导孩子掌握拼读的方法,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心来想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当时孩子一定满腹委屈,他定是鼓足了很大勇气才来到办公室问我,却被我这么一吼,本想让他改正不认真听课的毛病,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语文,上语文课了。同时我也轻易地把张豪杰那宝贵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一年级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也需要教师的尊重,更需要教师的呵护。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不管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都要善待每一个孩子。

二、利用突发事件,呈现课堂精彩

教学中,每节课总会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不够精练,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当,有时候是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有时候是教学环节不够严密。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课后要认真反思,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获取知识的原因。分析情况之后,应采取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如教学《麦哨》时,正赶上学校组织领导听课,从上课导入到每个环节的设计我都作了精心准备。板书课题后质疑:“谁知道麦哨是什么?”话音刚落,焦俊举手发言:“老师,你写错字了!”

我观察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心想:这个“愣小子”又给我添乱,这么个简单的词语我能出什么问题呀?这不是给我找麻烦吗?碍于听课老师的面子,我强压心中的怒火,心想先不理他。

“老师,你把‘麦’字第三笔的竖写成撇了!”

真是一头犟驴,不到南墙不回头!有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装模作样解释道:“老师呀,是故意这样写的,就是要看看大家认真观察了没有。很好,焦俊同学发现了。”

课后,我一直忐忑不安,明明是自己的错误,怎么不能面对孩子勇敢地承认呢?像我这种做法,许多教师也许遇到过。它可以让我们做教师的摆脱尴尬境地,不至于丢掉面子,暂时蒙混过关。可是,这真的就能维护自己的威信吗?曾经听过许多教师的课,一旦出现失误,大多不是坦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自以为巧妙地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答案。这种做法学生们也许当时并不晓得,可是天长日久,他们就会发现老师也经常犯错,而犯了错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教师的不真诚、虚假表现不仅仅关系到教学内容,更涉及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长此以往,学生对我们还会信任吗?教师一旦失去学生的信任,就失去了教学的基石,就会犯下因小失大的错误。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变革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篇10

一、形象生动教学语言的运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再加上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注意运用直观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如在进行“躁”与“噪”两个词义和用法的辨析时,教师如果直接进行理论讲解,就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并且记忆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躁”和“噪”作为一对孪生兄弟,两个字虽然都读为“zào”,但意义和用法却大不相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哥哥“躁”比弟弟“噪”的“口”字下面多个“止”,也就是说哥哥因为没有办成事而气得直跺脚,所以其意思就是“急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加深对该词的理解和记忆,并增强对该词的运用能力。

二、风趣幽默教学语言的运用

语言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对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如在进行教材重难点的讲解时,教师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会比进行枯燥、单调的说教要好得多,而对于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坏习惯,教师也可以通过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指正,这样不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还会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在教师的启迪与教育中进行改正。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许多学生对于标点的使用不够重视,再加上他们对标点的使用方法不够了解,这样一些学生就会在写作文时忽略了对标点符号的转换,甚至会出现“一逗到底”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批评或强制性地让学生进行改正,其不但产生的效果不好,而且还可能会伤害到小学生的心灵,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对这些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故意不停顿地进行阅读,甚至一口气念完,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行为产生疑惑或者发笑时,教师

第 1 页第 1 页 可以喘着气说:“没有标点的文章真可怕,读起来真要人命啊!”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良好的启迪与教育,从而更好地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三、明白晓畅教学语言的运用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决定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简要练达和明白晓畅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新知识时缺乏良好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追求华丽的语言和使用复杂的生僻字,不仅会增加小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还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语言习惯和心理特征,力求用学生感兴趣或者最能接受的语言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从而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积极性。

四、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是新课标实施中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注意运用准确规范、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明白晓畅的教学语言,以保证教学质量,促使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可行性报告下一篇:《习作2》优秀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