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

2024-04-20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共10篇)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门票,引导学生查字典自学汉字。

(2)练习词语接龙,巩固、积累。

(3)读背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4)交流采集本,介绍小知识。

(5)阅读短文,口语交际,进行献爱心教育。

(6)看图写作《放假的第一天》,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教给方法,巩固、积累。

(2)读写结合,体会爱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兴趣。

(2)教育学生助人为乐、奉献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2)“笔下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

1、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认真查字典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3、完成读读背背。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学汉字

1、说说平时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它的。

2、学生轻声自由读题,明确题意。

3、自由读“自学汉字”部分,看看“门票”上的字你有哪些不认识,动笔把它们圈出来,然后查字典学会它,看谁学会得最快。

4、同桌互相交流:说说用什么方法查字典,理解字意。

5、自由读一遍这张门票上的内容,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6、教师巡视检查。

7、指名反馈。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8、齐读门票内容。

9、说说从门票上读懂了什么?(保护环境、遵守秩序……)

10、教师小结:我们在看报纸、广告、证书、门票、票据等东西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要查一查,问一问,这样才能看清上面的内容,不会出差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句,感知内容,渗透了多读多思的学习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交流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和理解词语能力。】

二、照样子组词语

1、出示题中例子。

留:(留心)(心意(意思)(思念)

(1)学生自由读词,说说自己的发现。(词语接龙)

(2)认识词语接龙的规则:前一个词的第二个字与后一个词的第一个字为同一个字。

(3)学生齐读词语,巩固对词语接龙的认识。

2、出示题中的三个汉字“劝、招、终”加以认读,看看你能想出哪些词语。

3、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汉字口头练习词语接龙。

如:劝:(劝说)――(说明)――(明白)――(白雪)

(劝解)――(解决)――(决心)――(心中)

(劝阻)一一(阻止)――(止痛)――(痛快)

4、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5、学生独立动笔填词。

6、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

7、投影出示学生组的词,进行评价。

如:劝:(劝解)(解决)(决心)(心愿)

招:(招手)(手表)(表达)(达到)

终:(终于)(于是)(是否)(否则)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兴趣的美食。有些美味,说一说都叫人垂涎欲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美味呢?

二、讨论内容。

1、食品叫什么?外形怎样?用什么原料做的?是怎样制作的?

2、这种食品怎么吃?味道怎么样?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你知道这种风味食品的来历或者相关故事吗?

【内容是学生习作时最拿捏不住的东西,无话可说可写的原因就是老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积累可以写的、必须写的材料。习作指导要多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写的内容。】

三、学生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练习说上边的内容。小组成员边听边提问。

四、指名学生起来交流。

学生评价,抓住条理和内容两方面评价。

五、学生开始起草。

六、简单讲评,完成习作

1、学生继续打草稿。教师巡视。

2、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草稿展示。

3、学生听、评价。

4、继续完成各自的草稿并认真修改。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 篇3

1黄果树听瀑(选学课文)

【学习内容分析】

《黄果树听瀑》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上选读课文中的第一课。本文是一篇游记,文字优美,想像丰富,比喻生动。全文以“听”字为题眼,在文中多次调动听觉,对听到的声音作细致入微的描写,以此带动对瀑布形象的描述,并将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外形通过想像等形式融入到自身的情感体验中,仿佛自然与人融为了一体,难分难解,从而赞美了黄果树瀑布恢宏的气势、生生不息的活力,歌颂了自然的壮丽、伟大。【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听”为线索,抓住地点和声音变化,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感悟作者赏景情怀。

(2)复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模仿作者通过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2.检查自学情况。(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围绕中心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的中心句是: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作者在谷底的感受。

四、学习写声音的语段

1.读一读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声音的句子。3.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交流品味“飘” “拂”“漫涌”“盖”。

五、学习写形态的语段

(一)引入:文中哪儿描写了瀑布的宽?(引出第2自然段)1.自由读。2.指名读。

(二)引入:还有哪儿也写出了瀑布的形态?(引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瀑布形态的句子)1.指名读,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3.学生汇报想象的画面。理解

“银雨”

“金街”

4.齐读这段话。

六、学习写感受的部分

1.文中哪儿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引出第5、6、7自然段。2.自由读,说说哪些句子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

七、升华感受 1.读最后一段。

2.跟着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呢? 3.作者又是怎样赞美的呢?(出示文章第一句)指名读。4.总结。

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从天上飞泻而来的歌,它从岩壁上飞下,直入山谷,它用动听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再次齐读课文。

八、作业

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家人听,注意用

2.《斗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本诗以一位母亲的口吻,叮嘱即将远行的孩子戴上故乡的斗笠,表达了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尤以诗句“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回旋反复吟咏,奈人寻味。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笠”,正确规范地书写“笠、戴、蘑、菇、袭、熄”,自主积累“我的词语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艺,感悟诗中浓浓的乡情,暖暖的母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读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意,感受母爱。

激发学生感激母亲、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文本感受母爱,从生活的点滴体验亲情的无处不在及伟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词。

2.配乐朗读课文。

3.谈读文的感受——母爱。

二.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1.组织自学。

2.汇报自学。

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读中感悟:

a.你觉得“编进的鸟鸣”会有怎样的声音?读到这里你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b.“故乡的声音”会是怎样的?诗句让你想起了怎样的情景?

c.在你心中“明月”、“不熄的灯”可以干什么?有何作用?(带来光明、温暖、信心、勇气等允许学生畅谈,引导学生感受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其中渗透着浓浓的母爱。)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诗节。

3.借助课文结构图师生合作背诵诗歌。

三.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讨论: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一物寄情深)

2.说一说: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

(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

3.齐读《游子吟》交流: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感受母爱,感谢母亲,激发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四.实践作业。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阅读有关亲情的文章、诗歌。

(推荐:《同步阅读》之《慈母情深》、《我的母亲》等)

3.有兴趣的同学可选一个体现母子情的事物,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创诗歌。

3.《太空的“清洁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太空“清洁工”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用途?

2.知道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3.阅读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了解太空“清洁工”产生的原因和用途,从而对太空、科技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太空“清洁工”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太空“清洁工”

2、你们看,美丽浩瀚的太空你们可曾知道,那里充满着危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空“清洁工”》

(二)初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把这段话读正确、流利。

(2)圈一圈:太空“清洁工”是什么?

(3)划一划:太空“清洁工”是怎么样的?

(4)写一写:太空“清洁工”有什么用途?

2、学生按要求学习。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学习。

3、交流反馈。

4、交流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复述课文。

现在,你是太空“清洁工”。如果你是太空“清洁工”中的一种,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

学生自由准备。要求:说清楚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和用处。

指名学生复述,评议。

(五)展开想象。

读了《太空“清洁工”》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4.《鞋匠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尴尬”、“卑微”、“名门望族”等词语的意思,并能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读懂林肯说的三段话,并初步体悟其以情动人、真诚恳切的演讲风格和结构严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3、在对比品读中领悟林肯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气魄,伟大的胸襟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识林肯

1﹑板书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对“林肯”的认识。

2﹑课件出示,简介林肯的资料:林肯(1809年2月~1865年4月),美国第十六任总统,1860年他亲自起草《解放黑奴宣言》,领导美国结束奴隶制度,实现了南北统一。1864年再次当选总统,遇刺后不幸去世,他的遗体在十四个城市供群众凭吊了两个多星期才被安葬。为了纪念他,美国人民在首都华盛顿修建了林肯纪念堂。而且还把每年的2月定为美国的“林肯节”。

3﹑小结导入:林肯,从一个出身贫贱的鞋匠之子,到深受人敬仰的的美国总统,这其间他经受了种种磨练。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为我们记录的林肯首任美国总统的一段往事。

从检查预习入手,打破零的教学起点。在充分交流之后提供资料,既积累对林肯的印象,为学习本文做好铺垫,也是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一种指导和引领。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地读一读,课文用心记一记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词。

2﹑组织交流并相应板书词语

3﹑当堂抽默词语:

尴尬卑微羞辱傲慢止歇潇洒诽谤

4﹑课件出示,组织校对订正,并请生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抽默部分词语,目的是培养学生字字入目的良好阅读习惯。而对课文大意的交流,则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概括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解词,深入学文

(一)读懂议员们的“尴尬”

1、学词“尴尬”: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尴尬事?

2、小结引导:通常在我们认错人,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会让人感到有点难堪,不自然。然而文中,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又怎么会让整个参议院的参议员们感到尴尬呢?请同学们用目光扫读课文,找到这段相关的段落并读一读。

3、课件出示课文一、二小节。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身份对比:在他们看来,鞋匠是一份怎样的职业?相机引导学词。

4、补充铺垫:同学们,当时的美国社会是非常看重门弟的,因此大部分议员都出身名门望族,然而现在他们要面对的是这样一位地位卑微的总统,他们心里能平衡吗?能服气吗?能高兴吗?

“语文即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词,能激活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使词语更加具象可感。以“尴尬”一词为主线进行深入读悟,起到了提纲契领的功效,同时也为下文的对比品评埋下了伏笔。

(二)读懂林肯处境的“尴尬”

1、过渡:于是发生这样一件事。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下面几小节,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林肯当时处境的尴尬?

2、课件出示三到五小节,组织学生交流,并相机引导学生体会。①引:谁来读读他的话?从他的话里,你听出他的言中之意了吗?②换:既然言下之意是说“你不配当我们的总统。”用它代替原文好不好?

教师引领学生扣“鞋匠的儿子”一词进行读换读比,渲染了林肯当时的处境。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参议员的话中之音,学会从中读出言外之意,为学习下文的三段辩论词积淀蓄势。

(三)读懂林肯的“不尴尬”

1、换位体验: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林肯,面对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2、那么,林肯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样说好不好?课件出示5~7节,用心读好林肯说的每一句话。

3、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读懂林肯说的三段话中表达的共同意思和每一次话语的不同之处(①相同点:都表达了林肯对父亲的热爱和敬佩。②不同点:说话对象的范围扩大;说话的语气和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反映林肯不同的品质:真诚、自信、大度。),从中体会林肯宽宏、自信、真诚、谦虚的品格和对劳动人民的无比热爱。

4、比较:还是林肯说的三段话,现在把它合为一段话来表现,可不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林肯高超的演讲技艺。

5、小结:同学们,林肯处乱不惊,运用其高超的演讲水平,真诚而又宽宏地面对所有想讥笑他、攻击他的人,表达出对普通劳动者的那份特有的真诚和热爱。也正因为林肯具有如此美好的品格,他被美国人民称之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读懂林肯的三段话,是课文的重难点所在。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和间接比较,诱发学生阅读探究的热情。三段话在找异同、评分合等一次次的比较,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语言品评和玩味中,引发学生深层阅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林肯自信﹑真诚﹑热爱劳动者的美好品质,以及情真意切,富有张力的言辞魅力和辩论风格,从而达成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在学生心中的和谐同构。

四、写启示,提升文本体验

1、组织学生交流,读了课文以后留给自己的启示。要求联系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2、课件出示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话:同学们,批评,讥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阅读教学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还应跳出文本做理性的审视与思考。读懂故事说写启示的目的便在于此。同时通过写启示,也是对文本的又一次整体回顾与提炼。

五、积累拓展,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印象最深刻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2、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林肯传》,进一步认识了解林肯,并准备交流林肯的故事。

语文学习必须注重积累与阅读,此作业设计注重了课内积累,同时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引申到课外阅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5.《剥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词语“瞻前顾后、执著、赌气、沮丧”等。

2、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加强感受,积累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以读悟写,以写促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习写几句描写儿子心理活动的语段。

4、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1、我们刚刚学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今天我们再来学学她的另一件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事。板书,读课题(正音)。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会读、难读的记下来。

2、检查:

1)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我就相信大家不检查了。

2)写在小组的本子上,全班反馈,请小老师教

3)在预习时按照剥豆前、中、后给课文分了段,把结果跟大家说说。

指名——(怎么想的呢)

三、导读重点,落实训练

1、导语:对待同样的剥豆比赛,妈妈和儿子的态度似乎迥然不同。现在请你再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母亲和写儿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适当正音

2、导语: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母子二人对待剥豆比赛的态度吗?板书: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儿子(认真、执著)

3、导读母亲“瞻前顾后”体会母爱细腻

导语:自由读句子,边读边划出妈妈剥豆时速度的词语,反馈板书。

(1)看到这里,老师产生问题了,你们有疑问吗?

(2)导:是啊,比赛,为什么慢了下来?为什么又快了起来?为什么缓了下来?为什么又紧了许多?妈妈的这复杂的心情,你能读懂吗?

(3)选择一个点,用上“母亲剥豆时之所以————————是因为——————————————”写一句,有时间可以写上两句。(交流3位——评价: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无微不至)

(4)朗读训练体会母爱

导:母亲的心理是复杂的,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妈妈的心理变化呢?

同桌互相读读评评——教师小结同桌合作学习方法——展示(你现在就是这位母亲了)——同桌评议

(5)说说“瞻前顾后”的意思。

(4)师:作者只用了四句话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剥豆比赛,主要进行了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板书),(5)指读母亲赛前和赛后的哪些表现看出她也是瞻前顾后的。(板书:抓和淡化结果)出示6句

4、导读儿子的表现补写儿子心理活动

(1)师:从儿子的表现中可以读出这是个怎么样的儿子?用什么词语概括?

赛前:自信、大气板书:按(朗读感悟,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赛中:认真、执著板书:手不停歇

赛后:轻松、坦然板书:量笑

(2)小组学习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赛前、赛中、赛后选择一处说说儿子当时的心理想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母亲为了不打击儿子看到母亲要抓一把豆放在自己的碗里,心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儿子手不停歇,看到母亲碗里的豌豆似乎多了点,他忙加足油,默默地告诉自己——————————————————————,结果出来了,儿子虽然输了,但是他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的清澈的笑容。因为他知道:————————————————————————————————

(4)最后仅仅是母亲赢了吗?儿子赢在哪里?(找到有力证据读读,并谈谈理由)

四、提升明理

1、从结果上看儿子输了,但儿子的自信、认真、执著,面对失败的坦然让母亲欣慰不已,对于母亲来说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子出色更让她感到骄傲呢?母亲不但看到了一个懂事、乐观、坚强的儿子,还让她收获了教育孩子的哲理。这次没有失败者,只有“双赢”(齐读)

2、是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人生道路难免磕磕碰碰了,我们只能勇敢面对,让我们对自己说——齐读

3、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的,让我们对母亲说:——

4、背下这段话,作为我们共勉语句

四、拓展延伸

导语:一次剥豆,让我们剥出了伟大的母爱,剥出了敢于挑战的儿子;还剥出一个个跳跃着思维火花的词语,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甚至还剥出了作者的写法。还想剥吗?

毕淑敏简介推荐课外阅读文章《蓝萝卜》、《儿子,我为什么打你》

6.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1. 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了解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用心倾听,热爱生活的情感。

3. 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体会声音的美妙。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本课中语言的特点。

2.体会并运用:用心听,感受声音的美妙,感受生活的多彩。

教具准备:

1. 自制幻灯片。

2.准备课外阅读《雨铃铛》一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根据预习提纲,预习课文。包括:认读生字,练读课文,提出问题。

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指导识字。把你认为容易出错的字讲给大家听。(略)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1. 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

3. 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 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

点评:通过多层次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 美读课文,深入体会,领略文章的韵律之美。

1. 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描写优美的句子划下来,多读一读。

2. 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与同学共同分享。

3. 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和你一起去欣赏。

4. 老师适当点拨,并给予恰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韵之美。

5.从风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的声音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以下部分可做成幻灯片

读一读,填一填,声音的世界会更丰富。

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当春风_________________,当暖风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水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再次练习朗读课文,并把自己补充的内容加在里面。这就是你和作者合作的一篇作品。

点评:通过朗读和练习,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体会语言节奏和魅力,并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自读课文,联系实际,感受自己的声音世界。

1. 接着读课文,随着课文一起,回忆自己小时候听到的声音。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声音,你了解了周围的事物。从声音里,你逐渐熟悉了你身边的世界;在声音中,你逐渐成长。

2.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你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先让学生准备一分钟,再交流讨论。

3. 学生列举一些和谐美妙的声音:如:演奏的音乐、小孩的哭声是成长的信息、写字的刷刷声是学生发展的脚步声、我们就像是一个个音符,演奏着快乐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是和谐的声音,和谐的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4. 老师小结: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把世界编织得如此美妙,是丰富多彩的声音演奏着生活交响曲,让我们用心聆听声音,你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你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多彩。

点评:从课文到生活,体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并且,在学生的读书和讨论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 扩展发散,加深体验,洞悉声音的丰富美妙。

向学生推荐一文,细致的感受雨的声音。

《雨铃铛》是一篇写雨的声音的文章,仔细读一读,看看雨有多少种声音?当下雨的时候,你也去听听。

7.《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领悟人物精神与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统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聆听生命心曲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赵恺先生的思绪,再次走进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挥泪离开考场,而当他面对一片莹莹烛光时,他却伫立雪中,尽情地吹奏起来,那么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

(指向如泣如诉的乐声,直达人物心灵)

回答范围:“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师:评价,应对学生发言,从内容的准确,朗读的流利,情感的传递等角度予以引领。

师:真是慧眼识珠,如果我们继续将句子读薄,将描写笛声的语句读成几个词,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代表这首木笛曲?

生:

师:看来,我们拥有高度的共识。请看屏幕

(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

师:谁来字正腔圆,字字入心地读读这四个词。

生:

师:词语是能够传递情绪的,它还带有母体语句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请你用心的听,静静地想,你一定会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请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想象。(师读)

师:你好象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

生:汇报同时请他们把感情带入句子中。

师:最后落在“如泣如诉”

泣::(板书“诉”)

师:是的,这流着泪的,款款倾诉的笛声在南京城飘雪的夜空中回旋,你们听到了,我们大家都听到了,让我们一起很有感觉的把我们的情绪、感觉递进这些词语中,再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

生:

师:保留着这种感觉,读着这些词语,如果朱丹此时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朱丹?(意在指向那段痛楚的历史)

生:

生:

二、揭开惨痛历史

师:朱丹,你为什么要吹奏如此悲凉凄切的笛声?你为何而泣?你又向谁倾诉?让我们一起叩问朱丹。显而易见,朱丹由“一丝悲戚”到“苦涩泪涌”再到“一曲悲音”,是因为______

生: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师:是因为__________

生:

师: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是一段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堪回首又绝对不能泯灭必须铭记的血泪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片:呈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佐证:教师解说词: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沦陷。丧心病狂的侵略者悍然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30万以上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屠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惨痛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章节。

师: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遇难同胞超过300000人,大约每12秒钟就有一个生命消失。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组数字。

(屏幕打出: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300000人/大约每12秒钟消失一个生命)

生:

师:这是什么?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这是什么?(国耻)

师:以朱丹的艺术才华,演奏欢快的曲目并不难,但他是那么的热爱他的木笛,已达人、笛合一,乐曲即心曲的境界。所以当朱丹想到今天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又怎么能让自己心爱的木笛流淌出欢快的乐曲呢?来,现在你就是考场上的朱丹,酝酿一下情绪,谁愿意和我一起对读考场上朱丹与大师的对话,体验朱丹内心的痛楚与决绝。

就在这段话中,朱丹放弃了什么?他在坚守什么?为了祖国的尊严,别说是艺术前途,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他也会无所畏惧的放弃,所以话语中即便不忍,但却万分的坚决,没有丝毫的回旋,没有丝毫的卑微。来,谁还愿意再做一次朱丹。

(对读)

三、烛照一片心灵

师:孩子们,不要从朱丹的苦涩中走出来,就这样融进去吧,从考场走出来的朱丹泪流满面,他能向谁倾诉呢?他披着雪花,径直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师: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生:接读

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看,这段话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读

生:听

师: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萌动的,初绽的,晕染的,自发的,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的,幼松林。

师:侍机板书(幼松)

师:敲打“显然”

师:“显然”这个词在语段中想强调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感觉到了什么?

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将这句话作了修改: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整齐的排列在那里。他们的头上、肩上......”

师:请谈谈你对这两组语句的理解

(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的反差)

师:源于自发的挚诚,祖国自在心中。那萌动的曙色,那初绽的蓓蕾,那无声晕染的墨滴,以其内在的神圣,悼念上世纪遇难国人的亡灵,自发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幼松林,将来_________

生:接答

师: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诺贝尔诗人伊利·威塞尔(美国作家,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年前就曾提出警告: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列宁也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一刻,朱丹并不孤独。

师:他看到了这一片莹莹烛光(板书:莹烛)看到了这片幼松林,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生:吹木笛

生:吹木笛

师:是啊!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吟唱。(乐声起)

师:笛声化作了这样的文字“笛声悲凉凄切„„这如泣如诉的笛声”请你用心地带着音乐给你的感觉,带着音乐给你的情绪,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现在请你一边默默的静静地读这笛声,一边用心去思考,就在这段文字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哭泣,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叹息,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呐喊,然后拿起笔,把你感觉到的哭泣、感觉到的叹息、感觉到的呐喊,感觉到的笛声以外的声音,用一两句文字倾诉出来。

生:伴音乐写

师:你感觉到了什么声音?

生:(对历史的关照,应对中提炼“慰亡灵”)

生:

师:幽幽笛声(板书:幽笛)在雪花中盘旋,伫立雪中的朱丹与那一片莹烛共同倾诉告慰亡灵的心曲(板书:心曲)此时此刻,朱丹以其内心的圣洁让我们不觉想起了一种花?你们想到了吗?

生:梅花

生:梅花

师:理由

生:照应朱丹出场

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刻意安排这样一段文字呢?

(自古以来,梅花以其不畏严寒,不惧雪压,卓然绽放的品格,赢得了中国文士的青睐,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也成为高贵品格的代言,朱丹爱国之情的坚守与梅花的风骨达成了高度的统一,朱丹就是一株奇崛伟岸的梅(板书:腊梅))

师:指板书,在这里,腊梅与幼竹达成珠联璧合之态延续我们不朽的国魂(板书:铸国魂)这感人的场景也深深地打动了那位果断拒绝他同时又深感惋惜的艺术大师,因为,在他们心中,共同拥有着对自己祖国的至诚。

师:让我们以著名诗人王久辛在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所作的长诗《致大海》的几句结束我们今天的心旅,让我们永铸爱国之魂:面对列强,国破了/但精神的山河在___只要/精神不灭阿____/祖国,就永远____有尊严!

8.《百泉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设计意图: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美丽的百泉村,写出了百泉村。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一、课前谈话。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不同的场合和对象,表达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举例一:看到自己的同学,也是熟悉的朋友;看到自己的老师也是自己熟悉的人;看到陌生人,也是一个长辈。举例二:句号、叹号、问号、省略号。看来大家平时都是很会说话的孩子,学语文会说话也是一项重要本领。

二、读题质疑。

1、介绍作者——金波;亲切地称呼一次。

2、读课题。(除了用句号,你还想用什么语气来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语言非常的优美,修辞手法、描写方式更是堪称一流啊,读课题——百泉村。用刚才的方式选择一种语气来读。

(语言平实,咬字清楚;?充满疑问,带有思考,你想到了„„;!感情丰富,你想了„„;充满激情,你一定在想„„)

三、初读感受。

读课题。你们最喜欢用哪一种语气?学会带着疑问读书,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本领。齐读课题。是啊,百泉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村子呢?归纳问题。(百泉村是什么样的?百泉村在哪里?)

让我们带着思考一起走进语言大师金波先生笔下的百泉村去好好领略一番吧!

要求:(出示)

1、课文比较长,争取快速地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做记号加深印象。

2、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想想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初读回顾。

1、读词:对峙衣襟一色儿新嘤嘤嗡嗡(指名三人:对峙读的真准确;前鼻音读的真准;二话读的真好听;叠词文中很多,要像这位同学那样读得好听;)

2、填空:《百泉村》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场景。我觉得作者描写________ 这个部分很美,特别是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句子都读正确了,课文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过这样还不够。学习语文,用上批注,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关注语言的细节。)

3、出示:(你爱我们这里的山吗?你爱我们山中的泉吗?你爱我们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吗?你爱我们的家吗?)

读一读,说说你关注到哪一个细节?(句子相似;里面表达的情感也相似——爱;)

是啊,作者爱百泉村的山、水、村、家(板书)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你一定也见过不少美丽的山水,你心目中最美的山、水、村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连绵起伏、清澈见底、古色古香„„)

可是,这样的山水、乡村也太常见了。我们再读读刚才的几句话,你一定会发现作者在每一句都在强调一个词语——我们。是啊,他们的山、水、村还有其他令人难忘的特色嘛?

五、默读取法。

默读课文,拿出自己的笔,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一边寻找独特之处,难忘之境?

山:仅仅是一座山有这样的魅力吗?是的,每一座山都有独特的故事,南山的故事可能是„„(仙人遗落的宝剑)北山的可能是„„(大圣的雕像)难怪作者会说:我想,你会爱上我们这里的山的。

水:谁研究水的部分。是的,这里的水不仅清澈见底,还很温暖,甚至桃花瓣是粉红色、杏黄色的,所以溪水就变成了彩色的了;花瓣刚刚落下还带着淡淡的香气,所以泉水就带着香味了;更不用说在这百泉村处处都有这样的泉水、溪水。难怪作者要感叹:我想,你会爱我们这山中的泉的。这就是语言的生动。

村:谁来说说村子吧。第一印象什么多:(石头多)读,作者描写的真仔细啊,用石头造路叫做铺;用石头造房子叫做盖;造围墙叫做砌;造鸡窝、猪舍叫做垒;请你标注一下,这就是语言的准确。除了这些,城市里我们经常听到的声响有:(汽车声、机器声„„)好听吗?不管你想听不想听。可是这里,只有„„读,是的只有那悠然的偶尔一声鸡鸣和狗吠。难怪作者也要赞叹:我想,你会爱我们这小小山村的。

是啊,作者爱山,爱水,也爱村,但仅仅是这样美景吗?

读下面的句子:(出示:不用问。你也会爱我们的家的。)你有发现了那些细节?(格式不一样了?为什么会不一样?语气在发生变化——更加的肯定了。)请大家仔细的读一读,课文家的这一章节,继续用批注来学习,可以把心中的感受在默读的同时写在旁边。

六、细读感受。

(出示:“家”的章节)谁来说说,生活在如此美景中的家除了古色古香,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和难忘之景?你感受到了什么?读一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些画面?

七、强调提升。

想看看百泉村的样子吗?欣赏图片。如果你是作者,生活在如此景美、人美的百泉村里,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是啊,难怪最后作者说:不用问,你也会爱我们的家的。

学到现在,我们不仅要赞叹百泉村的美,更要感谢用优美语言带个我们快乐的金波先生。这样的山孕育了这样的水,这样的水更是滋养的这样的村,这样的村才有如此热情好客、整洁温馨的家。上课之前,同学们曾有疑问,这么美的百泉村到底在哪儿,可惜老师没有找到,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的环境创造的更加美好,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百泉村。

八、课外拓展。

《语文百花园五》语文教案 篇4

1、读好轻声音节的词语。

2、在钱币中认识汉字真有趣。

3、区别同音字。

4、熟记成语。

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6、积累收集语言。

7、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重点:

1、区分同音字。

2、熟记成语。

教学难点: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准备:钱币、投影、插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1—3题。

教学要求:

1、读好轻声音节的词语。

2、在钱币中认识汉字的有趣。

3、区别同音字。

教学难点:区别同音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百花园五》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

3、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三、汉字真有趣。

1、出示硬币,让学生认识。

2、出示纸币,让学生说出认识的字。

3、板书纸币上对应的汉字,让学生读。

4、全班齐读。

四、选字组词语。

1、出示同音字,学生认读。

2、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

3、讲评练习。

4、齐读词语。

五、作业:熟读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记成语,读一读,我的采集本。

教学要求:

1、熟记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熟记成语、歇后语。

教学过程:

一、熟记成语

1、投影插图,让学生说图。

2、出示词语,让学生自由朗读。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背诵成语。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

2、学生汇报,师结合插图指导。

3、指导朗读。

4、学生朗读课文。

三、我的采集本。

1、读读小朋友积累的句子。

2、指名读。

3、指导背诵。

4、说说你还收集了哪些风趣的语言。

四、作业:收集成熟和风趣的语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大课堂。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分组办小小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动手时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办手抄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报纸,大家想自己也出一张手抄报吗?(生:想)。这节课大家一起动手,办小小手抄报。

二、分组。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组合成小组。

三、小组商量。

四、学生分小组办报纸。

五、评评,看看哪些小组办得好。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体会顿号的用法。

2.学生能找出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修改。3.阅读新三字经(节选),增强语言积累。

4.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领域的名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找句子语病,并用修改符号修改。【教学难点】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名人。【教具学具】

教具:PPT课件,名人的资料

2.搜集有关家乡名人的资料和古代名人的小故事。3.《课课测评》学生用书 【教学方法】引领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顿号的用法。

2.能找出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教学过程】

一、标点和句子

(一)读下面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PPT出示原文的三个句子。1.引导学生读句子,悟顿号的用法。

2.小组交流:什么情况下用顿号?可举具体的例子来说。(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3.我们用下面的几个练习题巩固一下对顿号的运用能力。PPT出示两个句子如下:

(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2)每逢三五日,她都要去赶集,在农贸市场上总能看到她采购时讨价还价的身影。

(生:1.“原子弹氢弹”间加顿号,“发射回收”间加顿号; 2.“三五”间加顿号。)

(二)修改病句。1.修改病句有哪些方法?

(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2.师生共同探讨修改病句的步骤。(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3.我们会经常遇见那些病症呢? PPT出示投影讲解(1)成分残缺;(2)意思重复

(3)用词不当;(4)词序颠倒

4.修改病句有哪些方法呢?

(1)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2)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

(3)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用错了近义词,范围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

(4)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5.引导学生当小医生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PPT出示原文的三个句子。

分别请三个同学说一说,三个句子各自的病症,应该怎么改。(生:第一句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应改成我们或大家受到美的薰陶。第二句、第三句词语搭配不当,坦克不能用击落,夸耀有炫耀的成分,应改成夸赞。)

二、拓展交流。

1、你觉得丫丫查阅相关资料后,制作的这个名人小档案有什么益处?(便于保存、方便记忆、长期积累积少成多、用时方便、可以和同学交流分享,)2.除了简介和名言之外,还可以记录一些什么内容?(事迹、可贴上小图片、还可以写自己对他的评价,甚至可以列举一些相关书目)

三、阅读平台

1.不会的生字查一查字典。

2.以组合作的形式搜集三字经中出现的人物的相关资料。

3.提倡通读新三字经全文,全班进行朗诵比赛或根据新三字经内容讲述相关的故事,了解历史。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领域的名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2.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汇总、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内容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涌现了多少名人啊!他们像璀璨的星辰,装点着民族历史的天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搜集、整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今天想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名人是谁?并用几句简洁的话语来为大家描述他。PPT展示几位名人的照片。

2.同学发言之后,大家评议,谁介绍的语言最精炼,最能让大家了解这位名人的特点。

二、交流搜集经过 1.以四人一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搜寻这位名人的事迹资料采取了哪些途径。

(图书馆、书店、互联网、询问长辈、直接采访等。)

2.在你搜集资料过程中用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有没有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总结: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回头看,我们要好好珍惜,更要吸取经验,以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在积累和反思中成长。3.请同学介绍自己是用以什么方式来整理搜集来的资料的。(普通文本,剪贴报,小报,电子版ppt等)

三、师生交流如何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介绍这位名人的文章 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的精神气质,使主人公成为独特的“这一个”,而不是千人一面。

2.将史料的真实性与描写的生动性有机结合,力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换言之,要有文学性。

3.择要介绍,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介绍人物的主要贡献,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生平经历,(或取一个截面)只要能突出主题就行。(以小组为形式,互相再精选材料)【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篇6

1.学会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激光的特点及用途。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激光笔 火柴 气球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激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会发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性文章,认识一种新型的、人造的光——激光。

板书课题《奇异的激光》,齐读课题。

2.检查生字词。

指导“凸”字的书写,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二、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激光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把握文章段落特点。

三、研读感悟、渗透方法

1.自由朗读“最亮的光”。

思考:激光到底有多亮?作者是怎样把它的亮度说清楚的呢?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仔细想一想。

⑴.品味句子: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

朗读感受激光亮度。

讨论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

⑵.比太阳还亮100亿倍到底是多亮呢?

研读作者接下来举例说明的句子。

学生读文。

朗读感悟,品味文字

① 刺眼、目眩、失明。

② 暂时——永久

明确写法,感知激光亮度。点拨分号的用法。

⑶.了解激光方向性强的特点。

⑷.了解激光的运用。

播放视频,激发探索激光奥秘的兴趣。

⑸.回顾学法。

明确激光方向性强的特点,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来介绍激光的亮度和用途。

四、自主合作、交流汇报

提示学法

1、默读课文。

2、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3、小组讨论,交流。

4、朗读感悟,准备汇报。

奇异的激光特点运用的说明方法用途

最亮的光方向性强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军事上

最快的刀

最准的尺

小组汇报

“最快的刀”介绍了激光的什么用途?

课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的。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汇报,教师因势利导。反复朗读,加深体验。

五、感知“奇异”,升华情感

1.教师小结。

这种光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它就是——奇异的激光

2.激光演示,激发探索精神,感知“奇异”。

六、提示下节课学习任务

下节课继续讨论激光是“最准的尺”部分,交流自读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新知

听写新词,积累词语

二、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读“最准的尺”,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三、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1.学习最后一部分激光的多种用途,感知激光的奇异。

2.简介被誉为“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激光产业及优势。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四、迁移运用、形成能力。

1.完成课后练习题,讨论分号的用法。

2.以“激光的自述”为题,向大家介绍激光。

嗨!大家好,知道我是谁吗?……

3.推荐阅读美籍华裔科学家沈致远先生的《科学是美丽的》《科学是大众的》这两部书。

4.收集有关激光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20 奇异的激光

特点 说明方法 用途

最亮的光 方 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军事上

最快的刀 向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 工业 医学上

最准的尺 性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 篇7

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

2.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3.学着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写作文。

重点

难点

.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2.学着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写作文。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

2.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3.学着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写作文。

词句幻灯片。

一 温故知新

.词语辨析。

出示词语:

颓丧—快活 答应—拒绝 争先恐后—踌躇不前

这三组六个词语都出现在本单元的课文当中,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们从课文中找出来。

读句子,边读边思考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语。

填写与加点词意思相反的词。

寂静的山村起来了。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凉的土地,现在成了的大都市。

写出与下面词的意思相反的词。

普通—特殊/特别 浑浊—清澈 冷淡—热情

详细—简略/简单 丑恶—美好 愚蠢—聪明

你还能举出几个反义词的例子吗?

2.认识分号。

读读两个句子,说说分号的作用。

第一句中有两个分句,都是写“他”在设计线路时是怎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的,这两个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表示。第二句是《秋天的怀念》中的句子,描写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用分号隔开的两个分句都是写“我”心情不好时的表现的。

逗号和分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但是像这两个例句的情况——每个分句中已经使用了逗号,那么分句之间的停顿就要用分号表示了。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有时候,他小声地朗读着书上的文字;有时候,他拿起笔在书上圈圈画画。

星期天,如果天气好,我们就去郊游;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就在家里学习计算机。

你能自己写出一个带有分号的句子吗?

3.拓展与交流。

指名读宁宁、丫丫的阅读笔记,思考:他们是从哪些角度写出自己的收获的?

内容和中心,即了解到的自然科学知识和领悟到的科学精神。

你们还能从哪些方面谈自己的收获呢?

懂得的道理、感悟到的思维方式、学习到的学习方法……

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全班交流自己的收获。

二 阅读平台

.围绕文后思考题,默读全文进行思考,将第一题的答案在文中画出来;将第二题的答案在空白处写出来。

2.全班交流:

特点一:灰尘在吸收一部分阳光的同时还能反射阳光。

作用:削弱阳光强度,使之变柔和。

特点二:容易反射光波短的光,吸收光波长的光。

作用:使天空呈蔚蓝色。

特点三:灰尘的吸湿性强。

作用:使地面的万物不至于湿漉漉的;能调节气候,形成水的循环;保证了地面上生物的生存;形成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作者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这些说明方法也可以运用到我们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 口语交际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科学知识,而且领悟到了科学精神。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次口语交际将要谈论的话题就是“生活与科学”。

2.指读“活动建议”:你可以选择哪些内容和大家进行交流?

运用科学获得成功

违背科学受到挫折

3.说出具体的事例: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在经历这件事情时,自己有什么发现、思考、尝试?

4.自己在讲述和倾听时应注意什么?

5.自己练习说。

6.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并进行评价。

7.选出代表在班上发言,并进行评价。

四习作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和使用过许多物品,如食品、文具、电器……这次习作,让我们用物品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2.出示习作指导:

要以第一人称来写;

要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物品的样子、特点、性能等方面如实地写具体、写清楚;

要想一想如何发挥“自述”这种写法的特点,把写得生动活泼。

3.学生开始习作。写完后读给大家听听,看看谁写得既清楚又生动。

可采取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形式。

可举行物品展示会:方便携带的物品以及物品简介。习作作者可做解说员。

范文:

空调的自述

我是一台挂式空调,又矮又胖,身体比例跟我小主人的文具盒差不多,身穿白色带条纹的衬衣,还喜欢站在高处。我天生就爱把那既大又方的脑袋伸到屋外去,这可是我们空调家族共有的习惯。

我的小主人非常喜欢我,并把我安放到了他的小房间。我们俩总是互相关心。在火热的夏季里,只要把我的脚通上电,再按按我的手指,我就会从自己体内排放出冷气或是冷风;在严寒的冬季里,我还会放出热气。小主人经常用干净的干毛巾为我擦去身上的灰尘。每当我生病,小主人都会及时把我送到“医院”检查。

小主人总是为有我这样一个能使房间冬暖夏凉的朋友而感到自豪,我也为能受到人们的欢迎而感到十分高兴。

你知道吗,我不仅能供热、降温,还能干好事呢!比如说换气这个功能吧,就是在室内外空气都比较差或很差的时候,把窗户关上,我会把不新鲜的空气吸入体内,再吐出新鲜空气,使屋里的空气一直很新鲜。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 篇8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培养认真查字典的好习惯。

2.完成本单元的练习题,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3.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

难点

.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2.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认真查字典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3.完成读读背背,阅读短文。

投影。

一 语海畅游

.自学汉字。

默读自学提示。

明确要求。

朗读“门票”内容,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查字典自学汉字。

同桌交流:说说用什么方法查字典,理解字义。

投影出示生字,集体认读。

2.照样子,组词语。

读例子中组的词语。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口头组词。

独立完成练习。

集体订正。投影出示学生组的词,进行评价。

劝:→→→

招:→→→

终:→→→

二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默读古诗《游子吟》,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学生字。

了解作者。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其诗感伤遭遇,多寒苦之音。有《孟东野诗集》。

朗读古诗。

①读准字音,把古诗读正确。

②反复诵读,把古诗读流利。

理解古诗的意思。

①自己理解。

②小组进行交流。

练习背诵。

2.我的采集本。

朗读“我的采集本”的内容。

说说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互相交流各自的采集本。

三 阅读平台

.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朗读短文,读准字音,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4.理解短文内容,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组织讨论。说说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脚步也显得格外轻快”。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漫画,培养观察能力。

准备漫画图片。

一 能说会道

.默读说话提示。

2.明确说话要求。

把自己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一件事讲给同学们听。

讲述时要把事情说清楚。

听的同学要听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或让讲述人再说得具体一点儿,也可以对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讨论。

进行评议。

3.分小组进行说话练习。

4.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二 笔下生辉

.看图作文。

要求:

认真观察四幅图,明确图意。

按图的顺序把故事写下来。

写完以后读一读,看看四幅图的内容是否写完整了。

2.指导看图。

投影出示漫画《放假第一天》。

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看看图中说了一件什么事。

观察每幅图,想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关系及所发生的事情。

第一幅图:放假第一天,天还没亮,父亲和一位邻居来到儿子的卧室。

第二幅图:他们将儿子连床一起抬上了汽车。

第三幅图:父亲驾车在公路上行驶。警察叔叔帮助维持秩序。

第四幅图:天亮了,父亲躲在树丛后。儿子睁开眼,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高兴极了。

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按图的顺序把故事写下来。注意这四幅图的内容要衔接。

例文:

放假第一天

放假了,儿子从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了。晚饭以后,他带着对假期的美好憧憬甜甜地睡着了。清晨,父亲和一位邻居叔叔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儿子的房间。原来,父亲看到儿子平时学习很紧张,很想让他放松放松,于是决定把儿子带到牧场,在放假第一天给他个惊喜。

他们悄悄地来到儿子的床边,小心翼翼地将儿子和床一起搬了起来,轻轻地抬上了汽车。父亲开着汽车缓缓地走着。街上太乱了,父亲怕吵醒儿子,不时地提醒着周围的人不要大声喧哗。这时,一位警察叔叔赶了过来,问明了情况。他很受感动,急忙疏导交通,请大家不要喧哗。在大家的帮助下,父亲把车开到了郊外的牧场。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 篇9

⑴理解“只有……才……”等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并能够准确地运用。

⑵交流并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⑶阅读短文《鞋匠的儿子》。

⑷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⑸写自己和熟悉的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够正确地使用关联词语,能够采用联系上下文、多想想为什么等方式理解句子的含义。

2.难点: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使事情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温故知新部分。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与运用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一读,引导学生注意加点的词语。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加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4.集体反馈。5.指名任选一组关联词语说一句话。

6.动笔写一句话。

7.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一句话,集体评议。

8.再读文中的句子,加深对这三个关联词语的表达效果的感悟。

二、拓展与交流

1.教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怎样才能深入、正确地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呢?我们先来听听丫丫和宁宁是怎么说的。

2.分别指名读一读丫丫和宁宁说的话。

3.指名反馈:你从丫丫和宁宁说的话中了解了哪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一是多想想为什么;二是联系上下文)

4.教师引导学生再读丫丫和宁宁说的话,从他们列举的具体例子中,真正懂得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去理解句子的意思。

5.教师小结:同学们,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既可以用多想想为什么的方法,也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你们还知道其他的方法吗?

6.指名反馈。

(先理解句子中关键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句子的具体语言环境进一步地理解。)

三、阅读平台

㈠认识林肯,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板书林肯这个名字。

2.教师你们谁能来介绍一下林肯。

3.教师: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父亲却是个鞋匠。(板书短文题目:鞋匠的儿子)

㈡读文,感受参议员们对鞋匠的蔑视、嘲讽。

1.教师:在参议员们看来,鞋匠又是个怎样的业?请你自读课文,读完后告诉大家。

2.指名反馈。(卑微)

3.指名说说“卑微”是什么意思。(是指地位低下而渺小)

4.教师小结:为此,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并有不少的参议员傲慢地嘲笑林肯是鞋匠的儿子。那么,林肯是怎样回击这些的蔑视和嘲讽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笔划出他当时说的话。

㈢品句,感悟林肯的高风亮节。

1.指名反馈,教师出示语句。

“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2.小组交流对这句话的感悟。

3.集体反馈。

4.教师小结:一个“一定”,两个“永远”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林肯对父亲的尊重和爱戴以及深切的怀念。正是这份真挚的情感,使参议员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5.教师:林肯还说了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6.教师:读了这两段话,你觉得林肯是个怎样的人?(谦逊)

㈣总结全文,启迪学生。

1.教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作昔通过参议员前后对林肯态度的变化,塑造出一个具备高风亮节的总统形象。

2.教师:你们从这位总统的身上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紧扣主题,各抒己见。)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收集林肯的资料。2.把这个故事讲给人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创设情景,学会电话留言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教具准备:电话、手机。

教学过程

一、展现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事先组织两位同学模拟打电话,要找的人却不在家的情境。(结果:打电话的人愣了一下,就把电话挂了。)

2.教师: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中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给对方留言。

二、组织阅读活动建议,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活动建议部分。

2.指名反馈要求,教师总结。

⑴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⑵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⑶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3.教师:活动建议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情境呢?(学生结合活动建议内容说一说)

三、组织活动

1.教师:我们班有四个小组,正好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四个情境,我们就按小组来分配任务。

第一组:第一种情境。第二组:第二种情境。

第三组:第三种情境。第四组:第四种情境。

2.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分工合作,再现情境。

3.各小组上台表演。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指导。

⑴有礼貌。⑵语言尽量简洁。

⑶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如谁的留言,什么事情,或者还可以留下自已的联系电话等)

6.第二轮的情境再现。(各小组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整改)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打电话,当对方的因素而无法接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电话录音留言、手机短信或交代其家人等办法及时转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1.借用父母的手机,发一条短信向老师祝贺五一快乐。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⑴如果你有紧急的事情要和班主任联系,但是你把班主任的电话号码弄丢了,你会怎么办?

⑵得到班主任的电话后,你打老师家里的电话可占线,打她的手机又无法接通,你会怎么办?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习作,写自己和熟悉的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

教学准备

习作范文:《难忘的一件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教师:在日常牛活中,你们经常和谁接触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老师……)

2.教师小结:亲人、朋友、同学、老师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人。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和这些熟悉的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

二、交流,拓展思维

1.教师启发:在和这些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或让你感到幸福,或让你感到难忘……哪件事情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呢?

2.学生和同学自由交流。

3.指名集体反馈。

4.教师小结:从大家的介绍中,老师发现这些故事里面不仅掺杂着大家的喜、怒、哀、乐,还记载着你们成长的足迹。

三、指导,写好习作

1.教师:怎样写好这篇习作呢?我们来读读这篇优秀习作。

教师读范文

2.指名反馈:你觉得这篇习作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反馈,教师适当引导。总结归纳)

⑴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具体的叙述。

⑵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在这一事件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⑶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刻画得细致、生动。

3.教师:通过这篇习作的赏析,相信同学们一定受到了不少的启发。你们准备写什么呢?(指名说一说)

4.指导学生列一下简单的习作提纲。

5.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集体反馈、评议。

四、依纲,自由创作

五、讲评,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1.欣赏佳句。

2.习作欣赏。

小学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 篇10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毫不示弱”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邓世昌英勇献身的经过,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以及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蘸课文,把令你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

教学重点:想象激战的场面,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以及热爱祖国、建设祖崮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

1.邓世昌的文字介绍材料。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邓世昌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题目。

2.教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的故事。

3.引导学生展示资料,介绍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近代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海战失利,朝廷震动。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4.教师导人新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邓世昌率将士们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提纲导读,学生小组自读

1.教师出示提纲,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⑵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⑶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设计读一读。

2.学生根据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教师强调。

⑵教师再出示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

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慷慨激昂: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同归于尽:一同走向死亡或毁灭。

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通通情况。

3.大家一起读课文,在读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海军将领邓世昌为了保护“定远”号,指挥并驾驶“致远”号撞向敌人的“吉野”,最后“致远”被日军鱼雷击中沉没,邓世昌和他的部下们全部英勇捐躯。)

四、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1.教师导读:请大家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画出描写邓世昌以及官兵语言、动作、冲态等方面的词语和句子。

2.指名反馈。引导深入探究,读中理解、体会。

立即

⑴“立即”一词说明了什么?(邓世昌态度坚定,处事果断)

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邓世昌立即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快速行进到“定远”舰之前,拦住敌军“吉野”舰,保护“定远”舰。(读出邓世昌态度坚定和处事果断)

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

⑴大家一起朗读这一自然段。

⑵指名反馈:从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什么?(邓世吕和官兵们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慷慨激昂、语气坚定)

⑷教师扮演邓世昌,学生扮演官兵,再现当时的对话场景。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

⑴讨论:该抓住哪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登 紧握 开足马力 猛冲)

⑵大家起有感情地朗读。

⑶指名反馈:为什么要注意强调这些词语?(能够体现邓世昌的勇猛以及视死如归的精神)

⑷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体会邓世昌的精神。

3.教师朗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学生想象战斗的激烈场面。

4.教师播放音乐导读:同学们,虽然官兵们满腔热血,可是“致远”号被一枚鱼雷击中了。(学生接着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5.教师语言导读:同学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世昌领导全舰的士兵英勇作战,带领大家用生命撰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在中国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像邓世昌一样热爱祖国、勇猛无比的人物。

2.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

3.教师小结:他们将在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无数先烈用鲜血写下了中国的历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永远把他们放在心里,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凄课文,把令自己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

上一篇:住宅项目申请函下一篇:思修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