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体活动计划01

2024-04-24

课外文体活动计划01(精选14篇)

课外文体活动计划01 篇1

(2008-2009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法制宣传的文件精神,全面完成法制工作目标和任务,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按照县教育局活动实施意见,结合我校法制规划和具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普法规划和区人大决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进程,坚持依法治校与规范办学相结合,全面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制度,明确责任,安排部署;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表彰先进个人。

三、普法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1、学校领导干部。根据学校特点,以学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治安管理条例》、《校长行为规范》及依法治校的有关文件为主要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校、依法决策、依法规范办学的能力和水平。

2、教师。以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聘请专家讲座、学法考试等形式,提高教师法律素质及依法执教水平。

四、实施办法

1、高度重视“法律进学校”活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法律进学校”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协调工作,确保此活动有步骤地实施。逐级建立责任制,作到组织领导到位、法制副校长到位,四落实到位,保障工作到位,依法治校达标措施到位。

2、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强化养成激励教育,增强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法制教育要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干部、教师学法要哟计划、有教材、有考核,集中学习有参加培训人员登记表,有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课外文体活动计划01 篇2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内容之一, 也是生物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和一般理论教学不一样的, 是课外科技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观察动手操作能力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且可以接触一些学科研究领域比较前沿的知识, 再加上课外科技活动往往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和地区的情况开展各种活动, 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仅仅起到监督、管理和辅助指导的作用, 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 课外科技活动丰富了理论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受到高考考试的压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 如果在高考中某一个学科处在被忽视的位置, 那么这个学科在高中教学阶段的地位就会下降, 而生物学科就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 这种整个社会和高中教学阶段的风气导致了很多学生包括教师在内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不高, 甚至很多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学科还带有情绪, 这对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言是有危害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仅仅通过理论课本知识来给学生完成生物课程教学, 在原本繁重的教学科目上再增加任何内容都会让学生有厌学的情绪, 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教学上的尴尬问题呢, 课外科技活动就成为最好的良药, 因为相对于理论课程教学而言, 科技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更多的外出观察大自然的机会, 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可以亲身去接触和感受课本内的动植物, 对植物的叶子、果实、根茎、种子等具有植物自身特征的事物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图具进行对比, 归纳和总结出每一个植物的特点, 在很多时候, 包括学生在内都会很惊讶, 在理论学习中, 一些植物之间的区别自己花费几个小时都很难记忆, 但是通过实物观察, 自己却可以很快的寻找出他们自己的差异性并快速记忆, 通过一项调查, 我们发现, 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课本掌握的大约占到被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一,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获取的占到百分之五十左右, 通过复习资料掌握的不到百分之二十, 从这个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科技活动在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通过丰富的实物, 让学生可以在自问自答中获取新的知识, 这本身就是自学的雏形, 这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最大限度的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 课外科技活动对于学生生活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科技活动不一样的是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外出采集和获取, 在开始阶段, 一些学生可能出于好奇喜欢外出去采集标本、观察一些新奇的东西, 但是随着学生在外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各种突发情况带来的身心上的疲惫 (如说外出天气炎热、雷雨天气、环境恶劣、疲劳饥饿等) 会让一些学生慢慢地对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失去兴趣,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在外出采集样本的过程中, 学生出现轻微摔伤的有13人次, 被蜜蜂蜇伤的有10人次, 遇到毒物的有5人次, 这些对于学生科技活动的进一步实施都带来了诸多影响, 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 因为怕脏、怕累等原因放弃的, 调查发现, 因为采集标本怕累最终导致任务没有完成的占到失败原因的百分之五十, 因为刮伤出血而半途放弃的占百分之二十四左右, 因为胆小而不能继续进行下去的占到百分之十左右, 在出现这些问题时, 很多学生选择了退缩, 甚至一些家长也要求学校和教师改变活动内容, 面对出现的各种挫折, 本应该继续坚持锻炼学生的生活意志品质, 但是因为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使得很多教师不得不放弃这个活动, 再加上一些学校进一步隐形压缩课程时间, 在科技活动方面没有足够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往往很难坚持下去, 这些现象对于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都会产生影响, 笔者认为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历练学生的重要学习过程, 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并积极支持该项活动。

最后,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科技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学生观察和学习的内容, 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 让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当中美好的东西, 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制作标本等行为, 把这些美好的东西能够留在自己的记忆和生活中, 所以这对于学生的劳动教学、美术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有, 生物当中涉及到的许多植物特征及代谢原理, 是学生在理论课本中看不到的, 学生通过科技活动可以把这些过程逐一实现并进行观察, 使学生对于部分原理有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一方面, 促进了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另外一方面, 也促进了学生对于化学和物理的学习。

当然, 目前在国内大多数高中学校还不具备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条件, 尤其在西部诸多地区, 但是伴随着国家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投入力度的加大, 该项内容势必会引起诸多管理人员的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对于人才培养的主方向,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为学生创造不同的环境。但不管怎样, 总的思想是不变的, 那就是让他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这样才能促进自我的发展, 而在这个培养的漫长道路上,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并展示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开平.浅谈生物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2) .

[2]王衍鉴.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好学、乐学[J].考试周刊, 2008, (43) .

[3]益西达瓦.如何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J].中国民族教育, 2009, (03) .

纪昌庄小学课外文体活动计划 篇3

赵同标

2014.4.2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现培养优秀的体育、艺术人才,现制定纪昌庄小学课外文体活动计划。

二、实施分工

校长:对全校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班主任:组织本班实施管理;上午大课间组织学生做好两操并在两操后组织相应文体活动,班主任因病因事请假的,需委托其他教师负责该活动的实施。下午30分钟文体活动时间,按照学校每天对下午文体活动时间的教师分工,在体现教师学科特点和特长的前提下,组织安排本班学生进行相应的文体活动,并负责学生活动期间的安全。

其他教师:根据计划,认真实施,并积累配合班主任实施本计划。

三、实施细则:

1、在大课间活动中,做完广播体操后,安排10分钟左右的小型文体活动,并以班级为单位有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2、在下午第四节课结束后安排30分钟左右的课外活动,主要实施体育、艺术等项目。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我校特色,开设以下项目:读书活动、智力竞猜、谜语、对联、诗歌背诵与朗诵、知识竞赛、脑筋急转弯、接力运动、象棋、跳绳、太极拳、唱歌、弟子规诵读、画画、书法、手抄报创作、羽毛球、英语诵读、口语会话、英语歌曲联唱,乒乓球、各类集体游戏、田径及球类活动等;

3、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文体活动组织实施者,要将活动作为班级的一项重要工作,4、相关学科教师是该活动的技术指导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正确指导老师教学和学生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器材,协助班主任搞好该活动的管理工作。

四、实施原则

1、坚持趣味性原则。

2、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3、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既要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也应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不积极开展活动的倾向。

五、活动要求:

要求班班有活动。各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更具时代气息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特长,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兴趣活动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六、注意事项

1、坚持学生全员参与,教职工通力协作。各班根据当天活动科目选择室内或室外活动场地。

2、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班主任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

3、如遇雨雪天气,各班组织好学生在室内进行各类活动。

4、简单的器材由学生自带,篮球、拔河绳等由学校提供。

课外活动计划 篇4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天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增加语文积累,我班决定以新课程关于课外阅读课标为要求依据,以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为手段,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努力创建书香班级。

一、营造读书氛围

1、活用故事名言提高认知。经常运用古今中外的故事传说和名言警句来宣传读书的意义,努力提高学生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2、开辟名句专栏。在黑板的一角开辟学生可自由填写的好词佳句栏,让学生把在读书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自由表达出来,也让其它的同学得到潜移默化的学习与影响。

3、完善班级图书橱建设。不断充实与更新学生喜欢的图书,并运用激励的手段让学生喜欢到图书橱去看看,去翻翻,去借借,去抄抄,努力让图书橱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份牵挂。

二、开展读书活动

1、推荐阅读书目。根据课标要求,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克服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高年级必读书目:《小学生阅读文选》、《爱的教育》、《朝花夕拾》、《繁星?春水》、《水浒》、《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六年级必背诗词》。

选读书目:《骆驼祥子》、《名人传》、《童年》、《中外探险故事》、《三国演义》、《红楼梦》、《哈利波特》、《安妮日记》、《孙子兵法》等。

2、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读书效率

(1)读书方法指导课。继续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

(2)读后复述课。定期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评论课。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或定期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4)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3、举办班级读书成果汇报会。我班将举行“百科知识竞赛”、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评等活动。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到场参观指导,通过参加读书节活动,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幸福与快乐,使学生永葆读书的生机与热情。

4、积极推荐参加学校“希望杯”语文积累运用竞赛和作文竞赛。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读书交流与竞技。

课外活动计划 篇5

为了认真贯彻与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及“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有关精神,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真正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成为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受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拟订以下方案。

二、活动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年度教育计划。

4、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活动的主要内容

1、保证学生上足体育课。每周上3节体育课,按照国家课改新标准要求执行。

2、上好眼操和课间操。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指导学生规范做好每一个动作,提高两操质量。

3、配合学校“大课间”40分钟文体活动,按班级活动区域活动,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跳绳、踢毽子、打球、拔河等。主动到学校器材室借用体育运动的器材,鼓励学生主动配备体育运动用品。

4、在班级内组建体育特长活动小组:呼啦圈小组,跳绳小组,乒乓球队,篮球队等。

四、活动保障措施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研究 篇6

1 课外体育活动基本情况分析

1.1 管理制度缺少

通过调查发现, 80%的学校没有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时间段为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查阅了许多相关制度, 学校在规定其他时间是非常具体, 如政治学习时间是什么时间非常具体, 但是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没有具体规定。总体上来讲,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 缺少一定的管理制度。

1.2 课外活动内容单一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 许多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基本上就是篮球、足球、乒乓球。锻炼的人数出现不平衡现象, 如篮球的人数较多, 足球、乒乓球的人数较少, 而其他一些项目人数很少, 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如轮滑、体育舞蹈、街舞等没有得到发展, 整个校园缺少体育锻炼的氛围。

1.3 课外体育活动无组织性

在调查过程中, 发现课外体育活动场地上根本没有任何人组织, 没有相应的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 学生活动什么项目都是学生自己选择, 有无场地、器材无人管理, 没有人对学生的技术进行指导, 学生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合理与否只能由学生自己控制, 学生发生运动伤害也只能由自己处理, 正确与否难以确定, 可见课外体育活动无组织性。

1.4 学生兴趣较差, 没有形成锻炼习惯

通过问卷调查,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较差。不感兴趣的人数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47%;分析其原因有多种, 首先, 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形成管理制度, 学生的自觉性较差, 锻炼意识不强, 所以人数较少;其次, 大部分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没有参加体育锻炼而是逛网吧, 网络多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课外活动;再次, 学生对健康的认识程度不够, 年轻人对自身的身体关心的很少, 这是普遍现象;最后, 学生的锻炼习惯没有得到发展, 是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1.5 场地设施管理混乱

现在许多学校的锻炼设施和场地都是对外开放的, 周边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是给学校学生的锻炼带来了许多问题, 居民锻炼的时间和学生锻炼的时间基本相同, 学校的场地本来就非常有限, 加上居民, 学生锻炼的时候没有场地, 往往发现操场上锻炼的居民比学生还多的现象, 非常不合情理。

2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办法

2.1 形成全校统一的课外活动时间

学校通过一定的手段, 形成课外体育活动文件, 规定学生每周必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 以考核的形式进行, 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2.2 安排指导教师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虽然有学生自己选择锻炼项目, 但是, 学生在技术上还需要一定的指导, 使学生在运动技能上能够得到提高,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安排指导教师, 能够方便学生咨询体育锻炼方面的基本知识, 控制好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2.3 丰富活动内容

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决定了参与人数的多少和兴趣的提高。经常选派一些优秀教师进修, 学习一些新型项目, 如街舞、魔鬼舞、机械舞等舞蹈项目, 还有轮滑、击剑等项目。把这些项目在校园内进行推广, 增加课外活动内容, 不断注入时尚的项目, 使课外活动内容更加精彩。

2.4 加强场地管理

学校锻炼场地是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场所, 必须在满足学生活动的情况下才能满足其他人群的使用。学校场地应该形成管理制度, 规定校外人员的活动时间, 不能让校外人员占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场地。开放校内的体育场馆, 免费为学生提供活动器材等服务。

2.5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营造校园体育氛围, 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使其形成锻炼习惯, 终身受益, 不断的灌输终身体育思想,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3 结语

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体育课堂锻炼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大力开展学校课外体育锻炼, 认真组织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才能弥补体育课堂的不足之处,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闻涛.上海松江大学城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和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08.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篇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校决定按计划开展系列体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掌握提高同学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生长这个核心,充沛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同学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重点

1、激发体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同学能否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关键在兴趣。我校紧紧抓住同学活泼好动、追求新鲜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2、处置好活动与学习的矛盾。①让同学在规定的时间玩规定的体育项目;②不规定的活动项目必需在完成作业或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玩,否则,发现后前两次批评,第三次就把他从体育兴趣小组中除名。

3、抓好常规工作。一是要求各位老师上好两课,做好两操;二是坚持开展评比活动,每天坚持开展课间操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问操竞赛。

4、做好宣传工作。我们通过红领巾电视台,固定宣传栏,大力宣传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益处。对在体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进行报道褒扬。

三、具体措施

健康是学习的保证,本学期我校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保证同学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1、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口号,掀起同学体育运动的热潮,保证让每一名同学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2每天课间操各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同学自由参与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下棋、踢毽子、仰卧起坐、扳手腕、跳绳、跳高、跳远、赛跑等等。

3、按时让同学做好两操,检查人员进行巡视,确保两操的顺利进行。

4、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的监查力度,确实上好体育课。

5、每天进行自由体育课外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白班的特色项目为主进行活动。各班设立一个平安督导员配合学校的检查人员负责活动平安。

6、把坚持锻炼这个习惯的养成列入学校的好习惯评比之中。

班级课外活动计划 篇8

在光阴似箭的在校生活中,本班在校参加过校园组织的活动,也荣获多次奖项。为了促进同学们积极向上的集体荣誉感和加强同学们的团结友爱,提升课外知识。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本班集体申请校外烧烤活动,这次活动由指导员老师亲自指导!同时也会加强安全措施、注重校风、注意卫生意识,望校领导能批准这次活动。

一、活动准备和分配

1.活动时间()在此之前,指导员老师抽选几名同学去校外购买活动所需物品

2.集中地点在本班,共计三十人,分为5人小组,每组6人 并在每小组中选出1名

组长。

3.集合完毕之后统一出发到活动执行地点:西湖乐园,由各个小组清点人数后,再

汇报给指导员。

二、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中各个小组监督小组的卫生和安全措施。

2.活动中不能饮酒,不能大呼大叫影响周围环境。

3.提高学校校风,促进文明和意识环境卫生。

三、活动最后

1.为了让本次活动更具影响力,由指导员老师进行一次教育演讲。

2.在最后工作中,为了保护周围环境下,在各个小组进行卫生评比,并给予一定的奖

励。

3.活动结束时间不能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由指导员老师结束活动和各个小组清点人

数之后回校。

四、课外活动分组名单

第一组:王鹏飞宁强 罗炜峰 刘杰 梁定聪组长:刘杰

第二组:赵学友卓良胜 闫星柱 张小强 薛永庆 刘浪组长:张小强

第三组:周佳 程文广 温柏尧 温洁东 黄智荣 张海组长:周佳

第四组:徐小东 关忆宇 李益 李粤 庄容宽组长:庄容宽

第五组:刘博 付云峰 欧锦金 吴国华 陈柱基组长:吴国华

时间:()地点:()

浅谈中学课外体育活动 篇9

一、指导思想

体育活动中只有建立在学生自觉、主动的基础上, 才能获取到一定的效果。因此, 根据课外体育活动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展个人爱好, 开展各种锻炼身体活动为主, 并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二、形式与内容

形式服务于内容, 内容则服务于社会需要。如何在紧张的社会节奏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也就成为现代体育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体育活动不再是一种独立的个体行为, 而是日益与文化、娱乐、经济等领域相互交融的综合行为, 它是由一种单纯的竞技性活动逐步转化为成人们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种变化反映在中学体育课外活动中, 可简单概括为五个特点即趋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实效性和交往性。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主要包括体育锻炼、知识性体育活动、锻炼性竞赛和竞技训练等几方面。从增强体质的效果来说, 课外活动应以锻炼为主。锻炼一般包括早间锻炼、课间锻炼和下午的课后锻炼。早间锻炼的作用在于消除因睡眠不足引起的神经系统的抑制状态和惰性, 使学生精力充沛地投入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课间锻炼的目的是积极性休息, 在内容上应采用不太激烈的保健操、体育游戏之类。锻炼方式宜以个人或临时结伴、结群进行。下午的课后锻炼、是传统的主要锻炼时段, 因一天的课堂学习已完毕, 运动负荷量可适当放大。在锻炼内容的选择上, 可进行各样竞技性项目、达标练习、各种球类、体育游戏或组织班际竞赛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目的在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 促进学生更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其形式与内容相当丰富。如举办体育讲座、专项辅导、知识竞赛、体育兴趣小组等。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时间上宜选择下午课后时间或周末进行。适应组织校内锻炼性竞赛, 可以用这种激烈对抗的形式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锻炼实践。竞赛的主要内容有达标竞赛、体育游戏活动竞赛、竞技项目赛等, 一般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三、组织与管理

课外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 跟组织管理有密切的关系。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 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必然基于三方面的密切配合。第一是学校方面, 对体育在中学整体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必须给予肯定和重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切实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从体育投入和硬件、软件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这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提高体育活动质量的先决条件。第二是班主任方面班主任除了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之外, 还必须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影响, 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 同时还要善于组织和管理, 建立建全班级体育组织, 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的组织开展多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第三方面就是体育任课老师, 应做到认真负责, 积极敬业, 在了解任教班级各学生的不同特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性别、体能兴趣等个性特征分成若干锻炼小组, 有序、有效地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上述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另外, 我们还应看到, 当今教育日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由强制性逐渐向自觉性体育教育过渡。因此,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 采取单个与集体方式。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也应以指导、组织、引导为主, 而绝非一包到底, 适当放手是对学生一种必要的锻炼方式。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三、落实责任

明确工作责任制,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建立健全多部门负责的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确保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明确、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安全及医务监督有保证,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班主任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活动的组织、规划、监督、落实。体育教师、科任老师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责任人。

四、活动时间

大课间30分钟,上午眼睛保健操广播操,下午二节课后后活动30分钟。

五、活动项目

广播操、眼保健操、长跑、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高、跳远、赛跑、仰卧起坐等。

六、组织实施

1、当天的课任老师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老师,各位老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巡查,及时妥当地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2、上午广播操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负责,眼保健操由当堂授课教师负责。

3、下午二节后的活动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天负责值班,其中班主任负责三天,科任老师负责两天,具体时间安排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协商解决。

4、冬季长跑活动期间,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课外活动必须组织学生长跑。

5、其他活动,值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选好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6、值班老师要严密关注学生活动的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妥当地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报请值班领导甚至报请校长妥善处理。

七、活动评价

每学期期末都要组织一次一小时课外活动专项评价活动,按比例(每个班评比十多个优秀学生)评选该项活动的合格、优秀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范文二: 安匠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以上午和下午的大课间形式执行。1,分组情况是以年纪和班级为单位,三个年级分为三个区域,然后每个班级为一个组别,;2,组织情况是由各班班主任从班级带到操场,然后由体育老师统一指挥;3,出操形式,主要是跑操,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三种形式,即将推出打简化太极拳的新形式。

课外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下:

1,内容:跑操,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简化太极拳 2,场地:学校操场以及篮球场

3,指导:学校体育部门统一指挥,由各班主任详细针对本班指导

4,计划:现情况为早晨6:10到6:40跑操,上午9:40到10:10为校园集体舞,下午3:10到3:40为广播体操。上述内容为目前计划,等简化太极拳学习完成后,可以加入计划之中,可以按单双周来安排本周的课外活动内容,这样避免的每天都是同一种活动内容,可以按照这四种活动形式的不同排列方式来进行排序。

活动宗旨:活动应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为目的,遵循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原则。

活动组织:

1、学校教导处、年级组与艺体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活动内容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有关部门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活动时间移作它用,并确保活动安全。对于缺勤的班级和学生对本班进行扣分做处罚。

范文三: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

1、早锻炼:晨跑、健身走、广播操、及其他体育锻炼

2、课间操:广播操或十分钟室外活动

3、课外锻炼:球类运动、健美操以及其他体育锻炼

4、校运动队训练:篮球队、健美操队、田径队等训练

5、竞赛活动:市级比赛、区级比赛、校级比赛

二、课外体育活动应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政教处、体育办公室、各班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其职责是:

1、教务处负责时间安排,政教处负责督导检查。

2、体育办公室负责活动安排与指导

3、督查组负责活动的检查、评比及学生考勤评定。

4、各班负责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记载学生早锻炼、课外锻炼的考勤情况。

三、课外体育活动要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和学生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安排。

四、学生课间操学校规定每学期出勤次数为40次;出勤未达到应出勤次数的90﹪者,在晨会上通报。

五、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时间:

(一)早锻炼

周一至周五

1、夏季:早上7:00分至7:25分

2、冬季:早上7:20分至7:45分

(二)课外锻炼

1、夏季:下午17:35分至18:20分

2、冬季:下午17:15至18:00分

范文四: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特拟定下蜀中学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决定。坚持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阳光体育活动与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水平,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三、活动要求:

1、人人有运动项目、班班有运动团队、学校有运动氛围。

2、身体健康,衣着得体。

3、鼓励学生可根据活动内容自带器材。

四、活动方案:

(一)、活动安排:

1、班级群体活动:周一、周三、周四下午第四节课,周二下午第三节课。由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活动。

2、当日赛事:由班级之间或学生之间自行组织比赛并联系体育组,由体育组安排时间、场地和裁判。(项目:篮球、三人篮球、乒乓球、七人制足球、拔河、或与体育组协商比赛项目。)

(二)、活动计划:

1、各班必须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并不得以任何方式占用,如有违反班级不能评优评先,主要责任人与绩效工资考核挂钩。

2、各班班主任老师和体育委员一个月与本班体育教师联系一次,对身体素质不好的同学要进行督促锻炼。

3、学校根据班级课外体育锻炼实施情况对班级工作进行考核。

4、体育组必须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指导,严格执行>工作细则对学生健康做出评价。

(三)、活动步骤:

1、上课前班主任必须到班带领学生整队进场,到达操场后在指定位置集合。退场时也需整队退场。遇雨由班主任负责看堂自习。

2、体育教师负责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班主任带领体育委员领器材并做好登记,下课前5分钟体育教师协同班主任集合队伍,班主任清点器材并及时归还。

3、学生在场班主任必须全程陪同在指定地点进行规定项目练习,并且负责学生的安全,也可根据学校的竞赛活动和安排进行自主练习。

4、班主任做好因病请假学生的工作,每班可选派3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负责本班的安全巡查工作,对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做出预判和排除。

(五)、活动地点、项目和班级:

1、篮球场:篮球练习(3个班)

2、乒乓球台:乒乓球练习(1个班)

3、主干道:羽毛球练习(1个班)

4、田径场:南边直道:50米跑(1个班)

北边直道:100米跑(1个班)

东半圆:排球练习(1个班)

西半圆:仰卧起坐(1分钟)练习(1个班)

足球场:足球绕杆射门练习(2个班)

注:1: 具体安排见体育活动安排表。

小学课外活动计划 篇11

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供给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贴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生经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原则:

1.寓教于乐原则:让学生运动中体会欢乐,在欢乐中学会做人。

2.全面性原则: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3.多样性原则:活动资料形式多样,让学生有可挑选性。

4.安全性原则: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5.因地置宜原则:根据港区一小的实际情景开展活动,追求活动的实效性。

四、具体活动安排:

(一)课外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二)活动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五午时第三节课

(三)活动资料:

根据市教育培训与研究中心工作计划以及我校学科特色建设情景,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拟开设以下的活动:

1.根据学校师资等情景,校级开设“绳毽、健美操、田径、男篮、女排、纸模制作、种植、合唱、舞蹈、儿童画、中国象棋、硬笔书法”等兴趣小组。

2.为丰富学生课外知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每周各年级均开设阅读课外书的活动。

3.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展以文化、体育、艺术、劳技等为主的综合性活动。

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学到技术,构成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本事。具体详见课外活动安排表。

五、活动要求:

1.为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资料,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

2.学校行政值日要加强督导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效率,杜绝将课外活动挪作他用。

3.辅导教师要像上好学科课程一样认真上好活动课,认真做好活动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管理,不能放任自流,切实做好活动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并要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提升自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踏踏实实地做好辅导工作,勇于开拓。

“自主+”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构建 篇12

高校现行的公共体育课制度为每周2学时, 一般开设学期为第一和第二学年, 这种形式能否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中发挥应有作用已引起学者们的质疑;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参与健身的另一重要途径, 其自身限制条件较少, 本应该成为学生健身的首要选择, 但是由于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分散性及参与的自由性, 导致管理的相对缺失, 造成大量真实需求者自我的忽视;其结果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小众化、断续化, 参与者“强者更强, 弱者更弱”。基于课外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该研究提出了“自主+”课外体育活动模式, 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能够进一步拓宽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群体。

1“自主+”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阐释

“自主+”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提出能够较好的解决课外体育活动由于其实施的分散性及参与的自由性, 导致管理相对缺失的问题;能够充分的整合学校的体育人力资源, 使学校体育工作的各方面实现统一规划与持续发展。

在“自主+”课外体育活动模式中“自主”更多是凸显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性, 是以学生的体育需求满足为前提的自主;而“+”后面的内容更多指代的是一种相对的约束与管理, 而这并不会与“自主”产生矛盾, 相反“+”与“自主”将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概括起来, “自主+”模式课外体育活动是指相对条件约束与管理下学生广泛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模式。“约束与管理”指代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但核心内容是指活动内容包含必选与可选, 组织实施的最直接参与者是体育专业学生团队, 而上位层次的管理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的管理调控。

2“自主+”模式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与运行

在“自主+”模式课外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团队的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团队是该项工作开展的首要考虑。合理的团队首先要突出老师的指导性与学生的运作性, 将更多的自主权交于学生, 真正的发挥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主导性;其次充分的挖掘内部人力资源, 包含专业体育学生与体育骨干, 以学生需求为先导, 保证团队成员能力的多样性。活动的管理与运行要紧密结合激励制度, 与公共体育课、体质健康测试、评优奖先等结合, 在发挥约束性的同时达成激励学生的目的。

3“自主+”模式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意义

3.1 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在其时间、空间等方面拥有体育课所无法媲美的优势, 这也是实现学生锻炼量与质的重要保障;而这些形式化的表现正是校园体育文化内涵深化必不可少的。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首先要具备浓厚的氛围, 浓厚氛围的集中表现在参与群体的广泛性与参与意识高涨等方面。“自主+”模式课外体育活动强调的是参与群体的广泛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自主的选择参与方式培养的是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这些都能够促使浓厚校园体育氛围的形成, 进而丰富学校的体育文化。

3.2 实现参与群体的广泛性

“自主+”模式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各院系为实施单位, 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更具针对性, 进一步避免了对体育弱势群体的忽视。体育弱势群体既指身体等原因造成的弱势, 也指意识薄弱所造成的弱势。高校现有的课外体育活动往往是“强者”的体育活动, 最容易忽视的群体是意识薄弱群体, 这也是现行课外体育活动最难关注到的群体, 而且这一群体所占比例巨大。“自主+”模式课外体育活动进一步减弱了体育参与的竞技性, 更多的强调参与性与健身性。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自主+”模式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实现参与群体的广泛性。

3.3 实现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耦合效应

一方面是体育专业学生实践机会的缺失, 一方面是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指导需求的缺失, 这是现行高校所存在的共性。体育专业学生与普系学生的体育交流往往以个人为主且面较窄, 大部分学生没有这些机会。而“自主+”模式课外体育活动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展示的平台, 对其技能的提高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各院系体育指导需求的问题, 更有助于学校内部体育人力资源的整合。

4 结语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的形成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 同样也离不开实施形式的保障。“自主+”模式课外体育活动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真正的实现课外体育活动参与面的最大化是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主+”模式课外体育活动的引入, 起到了拓展参与面的效果, 但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与充实。

需要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模式的不断创新, 发挥体育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领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雷.课外体育活动对发展学生自信心的影响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 :47-49.

[2]杨培基, 周学兵, 等.我国部分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6) :91-93.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 篇13

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状况,用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目标与主要工作

(一)目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潜力,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为广大学生带给礼貌、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和所在地区特点,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在体育、文化艺术、科学普及、游戏娱乐诸方面,创设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学校品牌活动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构成学校的特色,使广大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

(1)体育:继续持续原有的田径、足球等传统特色项目的发展,重视设计并开展各类体育游戏活动。

(2)艺术:开展以少儿舞蹈、书法、美术、电脑板报、红领巾读书沙龙、小荷修改组等活动。

(3)科技:巩固现有的科技制作、小发明、三模比赛等品牌项目,巩固和拓展新的特色项目,构成品牌。

2、开发教育资源,拓展活动的空间。

坚持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利用校外的活动设施与场所,如少年宫、体校等校外机构,以及校外教育基地、文体场馆的作用,并协调好有关单位与机构,为双休日、寒暑假开展活动的学生带给更广阔的空间和多彩的形式,满足不一样特长、不一样兴趣、不一样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社区与家庭的参与,为“工程”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3、建立完善的制度,强化安全,规范运作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对指导教师和活动设施严格把关,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建立起职责保险机制,依法处理伤害事故。

4、确保时间、落实阵地,开展学生课外活动

学校每年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不少于2周课时的活动:每一天午后自主学习时间安排“天天唱、天天练、天天读”活动,部分学生另安排兴趣拓展,如电脑、书法、美术、舞蹈等活动;每周有二节课时间开展以体育游戏为主的活动;每周安排一个早晨开展“欢乐晨练”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期间,每月安排3-4个半天的时间开展活动。

5、确保课外文体活动的投入,推进“工程”实施

作为“工程”实施的保障,学校透过各种渠道,获得社会的支持,并注重对实施“工程”的投入,保证活动的开展和安全。

6、精心组织,提高质量

学校课外文体活动是否能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关键就在于我们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要善于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种形式,使活动具有针对性,满足不一样层次学生的需求,并构成寓学于乐、寓炼于乐的活动。决不流于形式,走过场,以及专业化、强制性的现象出现。

7、善于总结,构成特色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篇14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活动内容

周一:跳绳 乒乓球

周二:羽毛球 投掷

周三:踢毽子 跳远

周四:游戏 跑步

周五:呼拉圈 跳高

三:活动时间:每周的每天下午第三节

四:活动地点:操场 教室前空地

五:负责人:班主任范瑞芹 体育班长朱修宇

六、具体工作:

1、积极准备,开展好学校组办的体育类系列活动。

2、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3、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人人参与,个个都有自己独创能力。

4、训练学生跑的能力。如:接力跑、短跑、拍球跑比赛等,设计跑的游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5、训练学生跳的能力。如:单腿跳、双腿小兔子跳、青蛙跳、跳绳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6、训练学生扔的能力。如:扔纸飞机、扔垒球、扔沙包等。

7、设计各种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两人三足、踢毽子等训 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综合素质。

上一篇:上林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亮点下一篇:黑龙江省鑫正担保公司见习活动招聘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