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2024-04-22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通用12篇)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篇1

阿城区和平小学李会民

众所周知,人的智力结构主要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五大基本能力组成。因此,现代教育应放在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应具备的综合知识、能力、意识的整体开发和培养基础上,我们的美术课更要注重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领域与学习方式。一方面要求教师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发挥。

一、教师在教学中加进较多的文化色彩

美术不是单一地发展视觉空间智能,同时还可以发展语言文字智能、教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以及成为自然观察者。只有丰富其文化知识的内涵。才能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让学生体验到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充实自己的心灵。

例如教学《闪光的名字》一课时,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我融入了古代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对古代语言文字,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激起浓郁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潜移默化中,学生对自己的名字、别人的名字有了更广、更深的认识。不仅是在低年段,中年段也可以找到这样的案例。如四年级的《线条的动与静》一课。为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美术语言,我决定与音乐课牵手,运用音乐节奏的高低、起伏让学生体验线条的静止与流动。我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片

段,让学生用线条表达出音乐家复杂的心情。学生作品中的线条或流畅、或中断,或此起、或彼伏,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贝多芬激昂、安静、舒缓的内心世界。在感受了线段的动与静之后,教师的适时引导就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自主地掌握了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现动与静。

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发挥

让客观的教材跳跃在教师精心组织的开放思维想象的氛围里,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思维更广泛、更透彻、更充分、更强烈地表达情感。让学生撇开思维的缰绳,任意驰骋,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说,教师创造性教学应围绕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对情境或过程进行必要的描述的能力。

在一节美术课上,我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问及学生这是什么,他们异常活跃地举起小手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生气时的眼睛”……可想而知。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天真和烂漫的,时常超乎常人想象。因此,我们要灵活地应用教材,活跃教材,培养学生描述的能力,扩散其思维,避免学生在“标准范围”面前如履薄冰,举步艰难,循规蹈矩。

2.培养学生尝试对问题或现象作出解释和表达的能力。

教育的最神圣的使命就是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这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留给学生自主尝试,自由发挥的空间,在传授知识技能的时候,不是设计好现成的模式让他们模仿,而是让他们动手动脑,自己去实验,懂得怎样去获取,去探索,去发现美、创造美,力求做到课堂教学在轻松、欢快、自主、开放的氛围中进行。

3.培养学生为解决问题或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收集和处理必要的资料、信息、素材的能力。

在教学《我心中的未来》一课中,我让学生参与了资料的收集与讲解,通过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古训中有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前者强调的是活动、实践、躬行时对于知识的领会与掌握的意义;后者强调的是“悟”,既个体经验的激活在理解、吸收、建构个人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意义。学生在自主收集讲解、讨论中对于高科技的产物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们把这些信息进行消化、吸收,创造性地设计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智能潜水艇、神奇的厨具、与动物的对讲机等等。这些作品发挥了学生潜在的智力潜能,同时也表达他们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做出综合性评价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价要由竞争本位、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例如是否具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是否能运用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否能收集、整理资料、鉴别、欣赏及完善自己的作品;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等等。

总之,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应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和更好地领会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温故”中“知新”,在“知新”中“温故”,从而形成对某一学习主题系统化的理解,形成概念系统和解释框架。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应表现为“茅塞顿开”、“深得吾心”、“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从而赋予生命因为遐思、冥想和憧憬而秉有的灵动、舒展和充盈,这就是美术教育可以为个性发展铺就的现实之路。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篇2

一、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情感态度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他们所受的教育、引导对其情感态度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情感态度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相当重要,它甚至决定着我们在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健康、健全,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够融入到主流的社会群体当中去,并实现良好的人生发展,因此通过初中美术教学来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情感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健康、健全的情感态度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孝敬父母、亲近保护自然、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不畏艰难、热爱祖国等等,它们都是积极的、向上的,都是“亲社会”的。需要注意的是,在通过美术教学引导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生硬的说教,而要通过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渗透。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健康健全的情感态度。

例如,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英勇就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让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并在过程当中为学生讲解这幅作品的背景故事,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时候能够调动自身的主体情感意识,去体会“革命英雄”当时那种“为保山河视死如归”的态度,基于绘画作品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便会对“革命英雄”肃然起敬,并逐渐养成不畏艰难、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以及在正义面前“视死如归”的气节。

另外,在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关注你、我、他》人物肖像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父母的劳动和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并画成美术作品,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出父母的日常生活,用画笔传达彼此的情谊,并将作品送给父母,让父母感受到我们是能够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的。其目的不是要让学生画得多好、多细致,而是要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去感受父母的辛苦与付出,从而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情感态度。

二、引导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能力,任何一幅作品都源自作者对生活的实践观察。我们的所有发现始于观察,创新也始于观察,如果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较低,他就很难在学习与工作当中获得突出的进步与成果,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美术是一种对情感的表现,但是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除了主要的绘画作品外,还包括雕塑、剪纸等等,这些类型的艺术作品大多都强调细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或是临摹这些作品的过程当中,来引导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例如,《开国大典》是我国美术历史上的一幅重要作品,作品绘制的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奕,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当中有很多的细节值得细细品味,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作业,让学生仔细地欣赏和观察这幅画,并将其中自己认为非常精彩和重要的细节用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写成一篇作文或是“报告”,这可以有效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更加细致入微。除了让学生单纯地欣赏作品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适合学生艺术创作水平的作品让学生去临摹,要求学生尽量将原作的细节表现出来,这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是现代初中生主体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社会生活来说,均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现代社会强调的就是团结与合作,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必须要能够与他人进行协调合作,这样才能收获更好的成果,否则就不能被他人所认可与接受,甚至可能被孤立,难以实现良好的人生发展。当前的初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处处受家庭中父母、长辈的关爱甚至是溺爱,缺少分享、团结、合作等方面的思想意识,这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面对的一个难点问题。初中是学生身心与思想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针对其合作意识较低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予以重视并加强培养,否则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将严重受阻。美术虽然强调的是个人情感、个人思维的表达,但在特殊时候它也能够包容不同的情感与思维,历史上画家合作作画的案例不在少数,这非常考验他们的合作能力,如关山月和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就堪称典范。所以,在美术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创作,例如一起绘制一幅画或是完成一个雕塑,并在最后对作品进行比赛评价,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最好。为了使作品最为完美,学生在合作创作的过程当中,就必然会频繁地沟通交流,不断包容他人的情感与想法,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这样一来他们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如八年级上册中《放飞希望》一课的教学,就可采用分组合作模式进行教学,每组都均衡分配动手能力强与绘画能力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制作风筝骨架,绘画好的学生负责风筝的图案设计和绘制,最后在一起合作粘贴完成作品,再一起到操场进行放飞实验,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更能提升学生间的友谊。

四、应用活动单导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其实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高层次的“审美”并不单单指的是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表面,它指的更是对事物进行深层次的感知与体验。虽然在很多时候不同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的审美解读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他们审美的视野角度与方法却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不只重视美术作品的视觉表达,同时还关注美术作品更深层次的一些特质。为使学生具备这样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活动单导学。

活动单导学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提前规划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活动单,教师可以分别给出两个艺术家的名字,如徐悲鸿、刘海粟,并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活动,来了解两位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特点,收集他们的作品评价,并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来尝试自己对比和解读两位作家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审美都会明显上升一个层次,并且能够更加客观地总结两位艺术家作品的差异,而不会只关注作品对事物的描绘“像与不像”,更能理解作品深层次的风格形成与内在情感。

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所在,我们应当重视初中美术教学的开展,并通过美术教学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才能对其主体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谢雨希.初中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184

[2]钟廷荣.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3:93

[3]单玲燕.同德携美,共享双赢——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4.89:177-178

小学美术教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综合能力 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95-01

美术课作为广大小学生最喜欢的科目之一,如何让小学生学好美术的同时又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是各位美术教学者的首要任务。一个好的成长方向、和好的学习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益,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为以后从事美术事业的同学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

在现代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传统老套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把美术这门的学科的要点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若干图画。我们应该放飞孩子们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独立思考。小学是一个生性好动的时期,就自身而言他们是喜欢去大胆想象的。如果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我想这样所带来的受益是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

例如,人教版第二课《看谁涂的更好看》,利用这一课题的优越性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将自己的小作品展现给大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拓展孩子的潜能、发觉孩子的创造力。多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都说灵感呢来源于生活,那么美术更少不了灵感的点缀。中国的学生太过于依赖老师,自己的兴趣和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压抑。可以说我们的孩子欠缺的不是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而是缺少一个能突破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教学环境,就这一点而言还需要我们教师多多反省和思考。

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俗话说:“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我们应该从小抓起,让孩子们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所带来的优点。团队合作能让那些思想受到瓶颈的孩子们获得新的启发,在遇到困难时候互利互助,让彼此更进一步。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同学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相互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第十三课《大家一起画》,我们知道这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合作的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在每一位同学画出自己的车厢装上自己的货物,当整列火车组合在一起时,不仅感受到自己的在整节火车中的作用,还体会其中的团队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互相评价、打分。将自己的车厢互相展示、仔细的欣赏和观察,说出彼此的优缺点。不同节的车厢会给同学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新的思维,也会让学生们体会到组合搭配的多样性。这样不但让同学们达到了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可以让同学之间的友谊得到进一步加深。

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我们知道在当今社会很多大学生在校成绩优异,却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工作氛围。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实力去完成这项工作和任务,不单单是看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你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们的实际能力往往是自身能力的一种体现。又何况我们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应该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手去操作,从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组织班集体活动、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其实际操作的意识。从而达到不仅理论上滚瓜烂熟,实际操作也如鱼得水的教学理念。

例如,人教版第十二课《卡通明星总动员》这节课,该课时的主人翁就是学生自己。通过在纸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卡通明星、给你自己的卡通明星涂色、为你自己的卡通明星起名字,把自己的想法和动手操作良好的结合在一起。整个课时每个环节都可以让孩子的操作能力得到体现。并且结束时,老师可以把每个人的作品粘贴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勇敢的去讲述它与卡通明星间的故事。这样不仅孩子们得到自己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其专业性的技术培养成为了广大美教老师的首要目标,于此同时我们往往却忽略了同学们综合能力的培养,美术这门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特点和优异性,其涉及的专业范围也相对较广。尤其在小学时期,不要让书本上的理念束缚孩子们的思想。要让学生自己懂得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我们教师深思熟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金彩凤.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分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6)

[2]杨开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新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06)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篇4

【摘要】本文以素质教育为理论核心,从三个方面浅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何激发兴趣、贴近生活、注重情感培养,来达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综合素质美术教育;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

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美术教育活动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儿童的内心世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所以美术教育活动能无形中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与其它各科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幼儿在生活中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础元素和造型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将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这既符合当代教育的趋向――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美术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美术的源泉,美术中的许多要素、法则,如色彩、点、线、面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而且许多美术创作的题材也来源于日常生活,美术正是用它特有的感性、直观方式去表现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自然环境中的美。如:小班美术活动《画房子》。应该说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感知基础,但这种基础肯定不很广泛、不很深刻。他们一般只熟悉自己家的房子和周围房屋的形状,给幼儿的印象是初步的,有局限性的。因此,大部分幼儿画出来的房子形状单一,缺乏想像,针对幼儿的这种实际,要画好房屋,我们就必须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园门,去见识一下城市的高楼大厦、农村平房及小楼,夯实他们的感知基础,为绘画提供丰富的材料。还可通过播放电视画面,展示图片资料等途径,让他们知道造型各异的楼房,认识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了这样的活动,幼儿就可画出各具特色的楼房、平房。幼儿通过形式多样的、快乐而兴奋的感知活动,既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又丰富了感知。同时,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绘画能力,甚至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就会在美术教育中得到提高。

美术除了表现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美化生活,为生活增添色彩。因此,在美术综合教育中,就不能仅仅停留于幼儿用美术表达生活,还要引导他们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装点自己的用具,使环境更漂亮,生活更美好。而且通过美的创造,能够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应该通过美术的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幼儿逐渐走向一种艺术化的生活。

美术教育活动的生活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使孩子们广泛接触了大自然的五颜六色,再用富有表现力的颜料将它们表现到画板上,使他们发现,原来生活是这么绚丽美好!从而唤起了孩子们热爱生活的激情,萌生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对一草一木的珍爱……长而久之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保护环境的潜意识。也就是说美术教育活动的生活化无形中达到了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的目的,这也是提升幼儿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目标。

2 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应力求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在游戏等活动中,幼儿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想,通过自身的体验,积累起大量的感性经验,然后再引导幼儿自愿地去表现,这样画出来的画就更富有幼儿自己的个性特点。

例如,在“美丽的夏天”活动中,首先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的花园、草坪、池塘或种植园进行游戏,在游戏的同时让幼儿亲近那些小花、小草,感受夏天的气息,听一听蝉儿的叫声,看一看蝴蝶、蜻蜓的纷飞,让自然的美净化孩子的心灵。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发现:有的会被草丛中的小昆虫吸引,追随着蹦蹦跳跳,快乐地奔跑;有的会蹲下来仔细地观察池塘里的小鱼,与池水嬉戏;有的则会在蝴蝶、蜻蜓之间翩翩起舞……经过这些准备活动后,孩子们和大自然已经融为一体,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从而带着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尽情挥洒手中的画笔。又如在画水果之前,可以带幼儿去水果市场参观,让色彩鲜艳、可爱诱人的各种水果占据他们的视线,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然后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水果商店”,经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幼儿会带着愉快的心情、丰富的情感,拿着画笔大胆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水果世界中去。于是,孩子们笔下的花草虫鱼和水果就丰富多采、各具特色了。试想,如果在美术活动前不进行这些游戏热身的话,幼儿就不可能迸发出如此大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化的美术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将美术教育活动趣味化

以往的美术活动程式化明显,目的性单一。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要真正进行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表现是困难的。这种活动还会使幼儿对某种工具产生偏爱或单方面发展,从而影响幼儿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使美术教育活动趣味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宽松式、游戏式的美术活动,比如到户外通过观察作画。还可以选择一些特殊场所,比如在瓷砖上自由作画。还可以让幼儿用小树枝、小木棍、小木棒作画笔,以轻软的沙地作画纸。这样,幼儿会更放松、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有助于幼儿更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让幼儿用棉签、勺子、瓶子、盖子作画笔;用藕、萝卜、土豆作刻模印章;还可以让幼儿用吹塑纸、旧挂历、废胶片、碎布、盘子等,采用吹、泼、贴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多种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幼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改变幼儿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幼儿的枯燥乏味感。增加一定量的集体合作作画活动,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分组活动、分区活动、不同班级混合分组的美术活动、不同年龄班的混合兴趣活动等,使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协调能力。

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艺术表现形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式,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创造是个体审美体验的一种反映。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他们在表现作品中的形、色、空间时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总之,美术教育活动中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作用很大:可以陶冶人的素养,提高人的认识,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它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因此,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创设美的空间和环境,这不仅要体现在幼儿园内,也应当延伸到幼儿生活的家庭里去。采取多种美术教育表现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去园外、户外熟悉生活,体验大自然,体验多彩的世界,为幼儿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从而有效地达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篇5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美术课程必须了解其深刻的意义,必须加强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现行的美术课程进行多元化、创造性的改革,使教学更能为学生就业服务。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岗位需求量也随着加大,幼儿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使之能够适应将来的就业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是目前中职学校探索的焦点。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应怎样运用创新手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呢?

强化专业意识,实施课程整合

“学前美育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结合教育发展倡导的全面的素质教育开设的美术课程,在学前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旨在利用艺术魅力感染幼儿的心灵,以丰富的创作手法激励幼儿的创造力,以创造性的环境艺术熏陶幼儿的情感。”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化的美育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前专业教师的美术课程上必须求变,让他们学习更多的更为切实的美术技能。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主要开设了以技能学习为主的美工课和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课程。我们坚持以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目标,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对美工课以及幼儿园美术教育课程进行整合提升,力求做到为专业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1.绘画技能与培养文学素养相结合

“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是幼儿使用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以及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将其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和改造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以发展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会画会教学,会创编的能力。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念儿歌、讲故事等这些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把儿歌童话故事等这些儿童文学与绘画相结合进行创编学习,将掌握绘画技能与培养文学素养结合起来。首先让学生临摹优秀的儿童文学插画作品,接着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材,选择绘画工具和材料,确定绘画的艺术风格,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由单幅的儿歌创编作品到儿童故事连环画的创编,在加强其绘画技能的同时培养儿童文学素养。

2.手工制作与环境布置相结合

“幼儿美术教育的总目标是:初步感受周围环境与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对美具有敏感性;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通过各种造型要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初步尝试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可见手工制作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应从岗位能力培养出发,不仅在幼儿园中能上好美工课,还必须具备布置幼儿园美化幼儿园环境的能力。因此,我校专门开设了一间幼儿园环境布置模拟教室,将教室模拟幼儿园环境并进行各个活动区域的划分,比如阅读区、美术区等等,让学生进行环境布置演练,展示他们的优秀手工作品,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为将来就业奠定实践基础。

3.美术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试教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重点主要是考察五个方面:一是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二是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四是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就感。五是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美术教育理论知识,并且要将理论与实际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将来的教学岗位上上好每一堂课。教师针对学前专业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区别于普通美术专业,做到内容实用性、方法灵活性、取材广泛性。对于美术教法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完成单一的教学法课程,而应该与美工课等美术技能教学相结合,对于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技巧教学进行演示性教学,让学生有更为直观有效地学习。

在学生准备前往幼儿园实习前,我们组织进行了试教活动。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人轮流当“教师”和“幼儿”,体会做教师的滋味,也检验了经过自己充分准备的且由教师指点过的活动设计实施起来是否得心应手,何处有待改进;同时听取同组扮演“幼儿”的同学对自己所授课优缺点的评议;还可以在自己充当“幼儿”时,观摩、审查同组其他同学的教学情况,并从中得到启发。通过开展试教活动,提高学生的教案编写,课堂教学等能力,让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将来的教育工作中去。

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实践能力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艺术,也是一种实践性艺术,更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美术创作和自主学习探索。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幼儿园班牌制作》中,我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小组成员协商制定出制作的计划,包括如何设计制作、材料准备、制作分工等等。然后在课堂上让每个学习小组展示制作的作品,派代表阐述设计理念、制作方法等,并对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避免束缚在教师规定的条条框框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团队合作、信息搜集处理、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等综合实践能力。

2.以发展学生良好个性为主

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杰出的才能,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造福社会。面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比如在装饰画绘画课上,首先是绘画材料的选择,我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自主选择绘画的材料,像牛皮纸、砂纸、包装纸、报纸、布料甚至树叶、石头等都可作为绘画的材质,而不再是传统的素描纸、水粉纸、卡纸等常用的绘画用纸。其次在造型上,以体现作品个性为主,学生可以选择各种表现手法:写实、夸张、变形等等。在色彩上不管是按客观去表现还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都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配色。实践证明,画面本身材料和形式的多样化构成了新的视觉美感,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根据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从而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

一新。

改变评价方式,调整考核内容

1.注重平时学习表现的评价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这一理念,还应该在评价过程中体现这一要求。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要把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做代表提出本组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制作的方法和心得体会,同时先由组长对组员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打分,然后组员之间相互打分,再者小组之间对完成的作品进行相互打分。这样,将评价的权利由教师转到学生手中,而教师所做的就是引导他们领略解决问题的愉快,让学生欣赏自己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注重专业技能的考核

中职学校的教育应与职业技能相挂钩,学生在学校里要掌握将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专业技能应作为考核内容的重中之重。我将美工课成绩分为五项考查,平时课堂表现、手工作品创作、玩具教具制作、美工课模拟教学和幼儿园环境布置。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应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世界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中职学校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更应该为学生的就业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篇6

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突显,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及本人的共同努力.

作 者:张旭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刊 名:社会科学论坛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4)分类号:G64关键词:综合素质 就业 环境 养成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篇7

一、专业素质

许多高等院校都设有美术学专业或开设与美术学科知识有关的课程, 改善了目前美术教育学科人才发展不平衡或紧缺的情况。目前, 专业教学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也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素质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 也是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立足之本是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是成功的关键, 也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前提。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 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因此, 高校美术教育必须使学生努力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否则, 学生的任何艺术活动便没有起点。

具体而言, 本专业教学应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文艺学原理作为指导思想, 学生主要学习美术史论、美术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史哲知识, 培养学生史与论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学风。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全面理解和掌握美术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去阐述美术发展的规律;具有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理论表达能力;了解和关注美术学的理论动向及前沿课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 工具性知识及技能。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开放的信息时代, 网络信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意识形态模式, 改变了以往美术设计的状况, 可谓让艺术设计如鱼得水。这种技能技巧也是美术高层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因此, 毫无疑问, 我们和学生都需要具备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电脑操作技能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自学能力。

社会不断发展, 知识不断更新。美术技能技法也在发展和变革, 新观念、新材料、新手段, 可谓日新月异, 如果高校师生只注重课本知识, 那就落伍了。俄国历史学家皮隆略夫说:“谁要是珍惜有思想的生活, 谁就清楚地了解:只有自学, 才能真正地学习。”所以, 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使学生具有“著尽功夫人不知”的精神, 就必须培养自学能力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为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索, 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使他们不断充实自我, 完善自我。

二、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 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 不是“能力”, 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这就是“人文精神”, 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 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 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没有人文影响的教育只是传授知识而不是教育, 美术专业教育仅仅为学生提供未来生活的一个方面的基础技能。《中国画论》:“笔墨之高下亦如人品。”所以, 高校美术教育还要重视非专业方面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文学、历史、美学、音乐、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养的基础。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曾说过:“知识对任何工作都有帮助。但对艺术家说来, 全面的教育和渊博的知识更是必要, 如果他想成为一个生活的真正表达者的话。”如今社会飞速发展, 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这就更要求艺术工作者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 才能在专业上达到精深的造诣。总之, 美术专业的学生的人文修养越高越好, 知识结构越庞大越好。

三、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专业学习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既有密切的关系, 也存在着差别。由素质结构看,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和灵魂, 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从它的内容看, 心理素质包括自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情感和意志等很多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教育丰富和发展了以前的全面发展学说, 使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更加成熟完善。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 对社会心理这个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 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 人际关系的处理, 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 久而久之, 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一些心理因素经常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学业成就、事业成功、快乐生活的基础。因此, 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应建立完善的健康心理教学机制, 及时为学生疏通心理, 排解压力, 指引方向。我们可以利用美术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美术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美术知识和能力, 而且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 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从而积极地影响学生, 还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多开展美术活动等,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 注重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

1. 通过教师影响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 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的素质提高了, 心理素质教育才能成功。因此,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 自觉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 掌握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自己以身作则和对学生的管理相结合, 把情感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在美术教学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 科学地、艺术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信任感、愉悦感, 同时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在专业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 因势利导,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促进学生个性日益完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美的感染和熏陶,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接受心理素质教育。教师还应该利用兴趣, 转移兴趣, 以趣引趣的方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帮助他制定切合实际的理想、目标。教师也要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方法灵活地把理想教育和勤奋学习相结合, 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与趣味盎然的教学相结合, 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来开展知识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 使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丰富、精细、新鲜, 能用简短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问题, 让学生学有所得。

综上所述, 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应是具有通才基础的美术专才。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应当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全面知识结构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社会责任心的创新型人才。因此, 高校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文化、专业、身体、艺术、心理等综合素质, 并使学生将这些素质内化、融合、升华, 在实践活动中迸发出的创造性火花, 以形成更高层次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做出创造性成果。

摘要:美术是一种文化, 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促进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本文根据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社会对美术人才的新要求, 结合教学实践, 探讨高校美术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 以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刘万鸣.中国画论[M]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6.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篇8

学校艺术教育是一种渗透美育、术育和德育而进行的学科性教育,也是一种带有国际性意识的创新教育。学校美术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艺术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关美术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打破美术课堂教学传统模式,提高审美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只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学习,教师照本宣科,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师把知识一个劲往里装,根本不管学生学习是否有兴趣,填鸭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某种能力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已列入教育方针后,美术教育也受到空前绝后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一个基础美育的引导者、实施者,感觉到有些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能力发展,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现代科技信息网络高速发展。

打破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引导学生思维。

教师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别让老师自己来唱主角,学生当配角。在授欣赏课:《哭泣的女人》《海人的冰山》《罗马武士》《隐蔽的马》等等,让学生用纸贴自己最喜欢的画,一个女生贴“哭泣的女人”说:画上的女人很像一个妈妈,她一定丢失了自己的儿子或女儿才哭得这么伤心。她的内心一定非常非常痛苦。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我不喜欢“罗马武士”,他拿着武器,像要去打仗似的,我讨厌打仗,我要和平,不要战争,因此,我不喜欢!我们平时上欣赏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根本不让学生谈“为什么喜欢和不喜欢”的原因,要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把原来属于他们的时间还给学生,变学生当主演、老师只起到导演的作用。变单向灌输式为师生双向互动,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敢于标新立异,别拘一格的创新思维。

打破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题海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失了兴趣,学生便失去了灵性,造成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是一味通过作业来衡量学生基本功底,沉重的作业消灭了学生学习的生机和活力,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每次上课都是照着书上搬别人的作品成为自己的作业,周而复始,每堂课都一样。在授《夏天的回忆》时,先让学生自己回忆发生在某夏天里有趣、有意义、难忘的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在改成画时,发现许多同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风筝放上了天,但线画成了直线;把人的耳朵画在眼睛下面去了;游泳的时候,人浮在水面上,手、腿是直的,人不会沉下去吗?等等,这都说明学生没有仔细,认真去观察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学生做作业的同时,教师要精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看”法、“练”法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促进学生自己亲自实践、认真观察、认真总结。

打破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讲练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围着老师打转转。学生作业练习,只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忽略了学生动脑能力,表达能力(基本功和语言)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这样一个故事:外国小学生和中国小学生在游玩时,在草丛里发现一个蛋,中国小学生议论纷纷地争着说:可能孵出小鸭;也可能会孵出小鸡。外国小学生却异想天开的说;“可能会孵出一个克林顿。”感觉有些滑稽可笑!要是此事发生我们课堂上,老师会说:乱弹琴,严重地制约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辅导中精心设计,有意安排一些欣赏性、表演性强的活动来激发学生把这些活动创作出来,通过训练培养学生会动脑、动手、动口等诸方面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和敢于大胆创新。

打破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师定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一个三岁孩子画的中国画在美国被认为是来自中国名家之手,以致达到了“乱真”的地步了,其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每次上课时,老师出一个题目,就让学生自由发挥,想怎么样画就怎么样画,有的站着画、有的坐着画、有的趴着画、有的跪在地上画,根本不讲构图、比例、布局、结构,形似没规没矩,甚至连笔画都不画,简直是一塌糊涂。若此事发生在中国美术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则会要求学生照着书本上的范作进行“拷贝”,采用现代的“克隆”技术,达到跟书上的范作一模一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一个“画匠”:没有思想,没有见解,也就谈不上创新,扼杀了他们的智慧和情操。有一句话说得好:“眼睛里的画是别人的画,心里的画则是自己的画。”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将逐渐被素质教育所代替。在开展创新教育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倡创新思维,鼓励创新发明,让学生自身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建立好“共同发展”和“特殊发展”的关系,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英才教育机制”,使中国未来更加强大,立足于世界不败之林。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篇9

提高的基本途径

学号:*** 年级:09级姓名:黄文珊

美术教育是由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构成的。美术本体构成了美术教育的核心和基础。美术本体由美术知识与技能体现。对美术教师而言,对美术本体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构成了他们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特点。因此,一个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经验、知识和技能。

从师范美术院校毕业后的美术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回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然而他们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两方面都急需提高。那么作为一名专业的美术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呢?

一、如何提高美术专业素质

美术教育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庞杂,我们因教学需要将其分为造型(设计与工艺)教学、知识教学、鉴赏教学和综合教学四大部分。这些专业知识中的理论知识支撑着技能的学习,各类知识环环相扣,密不可分,使教学思考更加深刻,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通过调查发现,美术教师如果在学习期间没有大好专业基础,以后是很难有所作为的——由于专业水平差,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在实际工作中就发挥不了一个美术老师应有的作用。

所以美术老师从学校毕业后要不断主动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校或其他的针对本学科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活动,以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

二、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应当准确地理解美术基本概念和技法理论等内涵,还应该能用语言清晰地对之加以阐释。教学的基础就是要有扎实的美术知识功底和丰富的语言魅力,在现实中部分美术教师在技法的教学活动中演示、示范不成问题,但进行美术知识的教学和美术欣赏教学时却存在很大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可同控制能力,一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美术教学课堂因为不需要考虑升学的分数压力,因而面临着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实际上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切入点。

很多时候,美术课程本身太过死板,书上内容太旧或者太难,学生学起来没兴趣,这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扩展课本的内容,改变教学方法,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曾经有一个成功的例子:有一学期上小学五年级的国画写意课,按说上这样的课不是难事。经过精心准备了教案,画了示范画,学生也准备好了画具。在课堂上教师费尽了心思,又是讲,又是画,原以为学生个个都能很快的进入角色。等到学生们画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一个个都不敢往纸上画了,问其原因,害怕画不像。后业我想了一个办法,不画写意,全画“简笔画”。用毛笔画“简笔画”学生一下就来劲了,为什么?简单。几笔下去,几根线条物象栩栩如生,生动传神,当学生们画了一段时间的简笔画,便让他们放开了画,你别说那

效果真的无法形容。课后问学生,你们当初为什么画不好,现在却又能画好了?学们说:一开始用毛笔画,软软的不像铅笔那样好用,害怕画不像。后来知道只要能画出一个大的基本形加上特征就可以了,用毛笔画简笔画,对毛笔有了一点认识后,再加上用笔的变化,墨色的变化,这不就画出来了吗。其实写意国画就像是画简笔画一样,只要特征出来了,自然也就像了,你看青蛙有两只大眼睛,宽嘴巴,蝌蚪就是一小点后面带一小尾巴,简单啦!学生们的回答让我们一下子顿悟了:“写意”实际上就表现物象的“神似”,而简笔画正是表现物象“神似”的最简单的一种方式。

另外,美术教师还要多听其他学科教师的讲课,通过借鉴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努力来提高教学能力。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有关的培训活动来实现。比如课程改革的培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说课”和“赛课”等活动。所以美术教师要经常参加这些类型的活动和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浅议小学美术教育的能力培养 篇10

摘 要:小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范畴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能力培养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而是把教育能力的培养寓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当中,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其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地发展。

关键字:小学美术 教育能力 培养

中小学艺术教育应通过教师的艺术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能力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动力因素,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体验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进行情景体验是小学阶段发展自我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从培养小学生的自发艺术体验和自觉艺术体验入手,设计出对小学生体验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比如,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猜猜我是谁”,就可以从面具辨识中培养小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是学生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深入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孔子曾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我们的美术课堂应该努力创造一种使小学生们身心愉悦的氛围,以引导出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从中体验到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

所以,体验式情感教学既是小学生们良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小学生们高尚情感的途径。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该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小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阶段,结合我们的教材,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们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体验活动。这类的体验培养也需要指导小学生们仔细地观察自然和生活,深切地感受外在世界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比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老师您好”和第12课“我是生活小主人”。老师都可以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观察、问答、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唤起小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在美术教学中,把体验能力培养注入情感性因素,能够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艺术性和效率,提升美术课学生审美素质。这种通过体验而开发的情感教育,是激发小学生们美术创作的动机产生,有益于他们成为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情感丰富的教与学的主人。

二、想象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美术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发挥他们天真淳朴的想象。”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手机的广泛普及的时代。小学生们在玩一些电子游戏时,是那么的兴趣盎然、手法熟练。如何在小学生美术教育中着重培养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现用的美术教材中,非常重视对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比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的封面,就是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梵高的“星月夜”,而封二的美术万花筒,是几幅外国小朋友的作品。

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上,都充分表现了美术应该具有的个性化和想象力。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我跟月亮做朋友”,更是要求我们用题材去激发小学生们的新奇大胆的想象。我们教学设计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们的想象摆脱现实约束,依据自己的主观想象来创造出心中的“第二自然”来。对于培养小学生们美术创作的想象,是需要外部自然现象的触发或教师语言描述、图样的示意才能获得的。所以,我们的教学需要拓展到课堂内外。现在是技术支持的全媒体时代,可以为小学生们提供的想象媒介是多方面的。比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玻璃水彩”和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科幻画”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的图例,告诉学生们新的艺术形象,既是以我们经验积累的旧形象为基础,但又应该明显区别于原有旧形象,它可以是离奇的、超现实的,新形象是我们原有生活经验的变形。

三、色彩能力的培养。

色彩是美术教育中绘画的基础。要想学好绘画,色彩知识是少不了的。色彩是表现物体形状的关键,当然这里的色彩不单单是红、蓝、绿、黄、紫等,它还包括黑白。没有色彩的对比,形状是表现不出来的。如在同一幅画中,如果有十个物体,十个物体都用红色或蓝色画,这些物体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如果在色彩的明度和亮度上如果拉不大距离,这些物体是不可能在画中区分开来的,就如同在黑暗中看物体一样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色彩能力,如色彩的明暗、深浅等。我国的墨本就只是黑色,但在绘画中却分深浅五色,可见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而且色还可以表达人的不同情感、性格等,所以色彩在绘画中是很重要的。

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启迪思维 尊重个性 科学评价 创新

一、渲染情境,启迪思维。

1.用音乐渲染。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使人遐想,不同风格的音乐会呈现给观众不同的画面。在美术课堂上,播放不同的乐曲,能调节课堂气氛和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如在学习《大嘴巴》这一课,学生开始制作时,先播放一点富有激情、节奏感强的曲子,把学生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则放一些比较平缓、优雅的曲子,不打乱学生有序的制作状态。在学生制作快要结束时,重播节奏感强的乐曲,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从而使学生整节课都能保持学习热情,取得满意的课堂效果。尤其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利用符合题材的音乐选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体会到作品的美和所蕴含的意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还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

2.用影像再现。宽松、美妙、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低年级尤其要注重感受、体验,让学生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影像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同时,开阔了视野,让学生充分感知,为创作热身。

3.用实物演示。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加深他们的印象。在上《标志设计》这一课时,老师取出学生常见的标志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通过这些直观性教具的运用,学生将会使一些抽象又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简单化。

二、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实践。

1.自由充分的感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美术与人们对生活的独特感知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敢于大胆尝试,。这时,教师应正确地引导他们去感受生活,感受美,为他们提供创作的原动力。我在上《好玩儿的石头》一课时,就抓住了小学生对石头的浓厚感情,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运用石头,大胆想象,进行石头创作。学生们兴趣大增,有的根据动画片拼摆出了动画人物组合;有的根据生活场景拼摆出了丰盛大餐……一件件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这种愉悦与激情中,自然而然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变主动,由呆板变敏锐。久而久之,这种舒服、自由的感知会成为他们的心理需求,推动他们主动感受生活中的美。

2.轻松愉悦的创作。对于学生来说,艺术创作是一种挑战,难度很大。学生普遍有畏难心理。然而,大多数学生因个性和生长环境的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实战、敢于创造,大胆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收获一份又一份的惊喜。我在上三年级《我们的节日》一课时,让学生自带工具进行创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所带工具千奇百怪,学生们利用各种材料,像是回到了过年一般,自由发挥,呈现出丰富的创作空间,效果更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有的学生用木棍裹上布做敲锣的锤,有的用彩纸做出各种各样的拉花,有的用塑料瓶做成喇叭,还有用蛇皮袋做衣服……这节课看起来很“乱”,但学生在这种“乱”无章法的美术游戏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在老师的赞美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自由自在的美术活动中受到熏陶。长此以往,学生这种感受会转化成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升华成对自然、社会的热爱。

三、科学运用评价,鼓励创新。

作业过程中的鼓励。在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运用诚恳、准确、丰富的语言、眼神、動作等,及时对优秀作业进行评价,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进行创作。

作业完成后的展示。将学生的美术作业全部或部分展示在黑板上,先让大家观摩,然后让学生自己评论,老师最后小结。这种让学生当面评论美术作业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的讲评中,老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并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学生讲评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知识,并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讲评还是学生对彼此的作业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的过程,无形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气氛,从而使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仅仅尊重学生的创作自由还不够,因为这只是感性上的认识和起步,如果停留在此,学生的新鲜感会渐渐消失,思想中的创作热情会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散漫和放任。所以教师要进行及时展示评价,或利用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节、宣传栏等载体,展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永正.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c].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12

一、欣赏是提高审美素质的基础

每本美术书的开头, 都安排了美术欣赏内容, 欣赏的内容有绘画、雕塑、建筑等, 设计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典型的作品, 有的作品我们在平时生活也能够看到。如果作为教师不讲解, 不分析这些作品, 学生有的自以为能够看懂, 有的索性就是不感兴趣, 对于比较少见的或是抽象的作品, 学生视而不见, 虽然有好多疑虑, 但是他们不会主动来提问。这样的欣赏课是得不到什么效果的。由于每个人先天具有的感受力得不到提高, 反而会委缩, 以致影响到审美素质的提高和其他素质的全面发展。比如说欣赏《捣练图》, 首先对课题解释:对布帛进行捣洗, 使之柔软白净谓之“练”, 曝晒干燥, 然后才可以染色。形容瀑布常用“白练”二字。之后教师可以,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等方面出示“捣练图”介绍一下张萱与作品。最主要的是他突破了以前的宗教、孝女、烈女的题材, 而转入对现实生活中妇女生活的描绘。《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 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 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 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 动作、表情各个不一, 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 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 端丽的仪容, 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 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 都生动引人, 更具有生活气息。不管是欣赏、练习或是创作, 教师都应让学生感受, 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陈述, 引起学生的共鸣, 情感得到升华, 心灵引起震撼, 审美素质得到提高。

二、美术素质教育的基础, 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致

俗话说:有了好的开头, 就有了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 正确引导学生, 而不是大力讽刺学生, 学生受到肯定, 自然更有信心和兴趣去学习。“可是, 在学校的众多的学科中, 学生对每一学科态度并不一样。这取决于外在诱因和内在兴趣的差异。学生不管是否有兴趣, 都必须用意志克服自己去努力学习。这是学习活动的外在因素。美术学习则无此外在因素, 因为中小学美术课对学生的升学、暂时没有影响, 学生也没必要努力去学习美术, 除非是那些天生对美术就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因此, 美术学科要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保有一席直地, 就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生兴趣方面的关系, 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开展体验性学习, 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封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 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 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 具有趣味的, 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

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形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一切能力的核心,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所以美术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丰富形象储存, 而且能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美术教育以引导学生走向创造为主要目的, 创造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天真纯朴, 想象力丰富, 不易受旧事物和旧观念的束缚, 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去发掘美、创造美,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如蒙克的作品《呐喊》无忌讳地包含了种种激情和心态, 并将它具象地挥洒在画布上, 或者说里面有痛楚、愤怒、忧愁、欢乐, 当然也有爱情、有生与死, 它是情感的浓缩, 是将愁苦转化成绘画的那声吼叫, 是那震耳欲聋、如此强烈的回声。画面的处理力图把主角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际, 而用声波席卷着观者, 这些声波仿佛要从画中涌出, 侵袭那座桥梁以外的继续展开的空间, 而呐喊的声波在空中回荡, 旋转不停, 沿着画面边缘剧烈抖动, 然后迸发到画布以外。天空被染成一条条的红色和黄色, 再加上寥寥几笔的浅蓝;在地平线上有一条深蓝色的波浪, 吞噬着海上的一座黄色岛屿;海上漂浮着两条小船, 波浪向右滚滚而去, 在逼近画面边缘的地方, 转成了绿色。背景上的两个人站在桥上, 对这个孤独而绝望的人无动于衷。这一切人物安排、环境的处理和情感的抒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画面鲜血一般的云彩, 极富张力流动的线条, 这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在吼叫, 在呐喊。

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想提高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就得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的训练;形象记忆能力的训练和形象的联想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毕加索《镜前的女人》就是毕加索对生活的观察, 通过写生训练, 对女模特形象的记忆, 然后通过联想, 对对象采取多角度的分解与组合, 最后拼贴起来而创造出来的作品。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瞬间, 经常是零散杂乱、稍纵即逝, 其中有些美的信息犹如流星一般在空中一划而过。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些零乱细小的感受牢牢抓住并使之强化, 那就不可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去发掘出美。

总之, 在美术教学中, 要改变以前僵化、呆板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避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限制, 启迪智能潜力, 诱导学生发挥个性, 发挥创造性, 独立地创造出美的艺术形象, 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这种教育机遇, 充分利用绘画训练手段, 让孩子们在这种“不知不觉”的绘画游戏中“心甘情愿”地接受锻炼, 最终在人格毅力、审美素养、创造能力等美术综合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摘要:美是生活中合乎规律的, 与其内容和谐统一、丰富独特又令人愉悦的形象, 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具备美得欣赏能力, 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培养。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复习资料下一篇:威海市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