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2024-04-30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精选8篇)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篇1

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分别有乃些【1】

常用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五种,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解说(说明)。

表达技巧也可以说是写作技巧,是指作者熟练而巧妙地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来完美地表达思想感情,也可称为艺术技法。

表达技巧可以分为一般技巧和辨证技巧两大类。

一般技巧又可以分为: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对比、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面)、巧合(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

“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

)、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要素构成。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意识流与拼贴画。

辨证技巧又可以分为:虚与实(实就是实写,虚就是虚写。

)、疏与密(疏就是略写,密就是详写。

)曲与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

)、动与静(有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两种主要方式。

)、除此以外,辨证技巧还有“抑与扬、张与弛、隐与显、少与多、庄与谐、断与续”等等。

语文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答卷技巧【2】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答题技巧: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阅读思路 提示

记叙类

一件事: 顺势发展起波澜,感动智慧来化解,明哩悟情显主旨.

多件事: 主次分明巧安排,发展过程逐递进,结果升华达高潮.

写景抒情:

物象描绘细致化,

物象特点明晰化,

作者感情渗透化,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篇2

先抄录今年浙江卷相关的诗歌题。

钱粛《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首先, 我们来讨论“表现手法”这个概念。这里, 命题者使用的是“表现手法”, 如《课程标准》的表述, 而不是《考试说明》中的“表达技巧”。检录一下浙江省近几年相关的命题, 都是使用“表现手法”, 如2011年“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而2012年福建卷“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 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使用的是“表达技巧”。我们无意也无力区分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差异, 甚至也认同它们的异形同义。但我们还是认为, 既然异形同义, 《考试说明》为什么不袭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既然《考试说明》另用“表达技巧”的表述, 那么高考命题又为什么是“表现手法”?这种无谓的兜圈, 我们宁愿把它解读为无意的疏忽, 而不是刻意的为难。

然后, 再来研究“表现手法”的内涵。一般的解释, 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从现代写作学角度, 它的上一级单位是表达方式, 即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就古代诗歌而言, 它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那么我们对表现手法的关注, 自然就是研究描写的手法和抒情的手法。关于抒情的手法, 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寓情、咏物言志、直抒胸臆、融情于事等等分类。至于描写的手法, 更是有不同分类标准, 且说法纷繁, 诸如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等等, 不一而足。而各种修辞格, 则是表现手法中的下一级单位。比如借景抒情, 比如正面描写, 在其抒情和描写中, 就可以使用到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修辞格。

如果可以按照这样的理解来审视表现手法, 那么要解答浙江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就要煞费苦心了。从抒情手法来看, 钱诗是托物言志, 元诗是借景抒情, 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芭蕉和海棠的描写中。从描写手法而言, 两首诗歌都正面描写了各自吟咏的物象, 但在各自的描写中, 又各得其妙。

钱诗首句“冷烛无烟绿蜡干”, 借助比喻, 从外形上描摹未展芭蕉的形状, 像一支没有点燃的绿色蜡烛。“冷烛”, 蜡烛本无冷热感, 但诗人通过“移觉”, 把诗人对芭蕉的感受, 描述成芭蕉对自己生命特征的感受。次句“芳心犹卷怯春寒”, 描写未展芭蕉的神情。诗人用比拟的方式, 把未展的芭蕉拟作少女, 于是, 一个“怯”字, 描摹出未展芭蕉如同娇怯羞涩的少女, 神情毕现, 使人叫绝。第三句“一缄书札藏何事”, 用设问的辞格, 走进芭蕉的内心深处, 而“一缄书札”和未展芭蕉, 原本风马牛不相及, 但细细想来, 古人的书札大抵是筒卷的, 这与未展芭蕉又何其相似。结句“会被东风暗拆看”, 是说未展芭蕉的未来, 即一旦东风吹来, 它就会慢慢绽放, 正如少女那密封的情书会被调皮的小伙子暗暗拆开偷看一样。而其中的“东风”居然会“拆看”, 自当是比拟。而相对于前三句描写眼前的芭蕉, 是实写;结句则是想象芭蕉的明天, 是虚写。两相结合, 虚实相生。

元诗首句“枝间新绿一重重”, 运用白描的手法, 表现出海棠积蓄着蓬勃的生机。次句以重重新绿为背景, 聚焦于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本是花少花小不显眼, 却说“藏”, 比拟手法的运用, 使海棠内敛不张扬的品格顿现。如此的海棠, 本就足以使人称道, 诗人还要忠告“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为什么呢?也许, 诗人想到了, 如果一旦开放, 几场风雨之后, 花很快就会凋零, 为此, 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 诗人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 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嬉闹, 只是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能够与海棠对话, 是因为在此已经把花拟作人, “芳心”一语双关, 既是海棠, 又是儿辈。而“桃李闹春风”, 又和海棠的“藏”自成对比, 诗人希望儿辈牢记的一番苦心, 内敛低调也罢, 矜持高洁也罢, 自然呈现于笔端。

梳理上述的分析, 就表现手法而言, 就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比喻、移觉、比拟、设问、白描、双关、对比等等。

再来看看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 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 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 不仅传神, 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 不仅表现了话题的天然之美, 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如果只从表现手法看, 命题者完全无意区分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 并且仅仅列举了一些修辞格。对于修辞之外的诸如虚实相生、白描等等, 完全无视;而且即便是修辞格的列举, 也是不完全的。当然, 这仅仅是参考答案, 阅卷过程还可能再作补充, 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 命题者对于表现手法的思量是欠稳妥的。

更需要指出的是,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这样的问题指向, 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首先, 两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前所述, 纷繁复杂, 学生究竟要列举到什么份上, 才算圆满, 谁都没底。其次, “分析”一词指向不明。是以具体的诗句例证表现手法叫分析, 还是如参考答案所示, 还要进一步分析诗句的情感倾向?如果是后者, 其实已经脱离了“分析”二字在题目中的特定含义。而且对于第一首诗歌的情感倾向, 命题者也知之寥寥, 只能以“美好情感”了之。命题者命题时, 工具书在旁, 尚且如此, 那么要求试场上的学生, 在对诗人的人生履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 去揣摩诗歌的情感, 那真是刻意为难。

我们不妨再比较一下近几年各地有关诗歌手法的命题。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 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2011年福建卷】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2011年浙江卷】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010年全国卷1】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 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2010年安徽卷】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2010年山东卷】

如果纯粹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指认, 那么2011年的浙江卷、福建卷和2010年的安徽卷最为明确。浙江卷、福建卷明确指向诗歌中某些具体的诗句, 而且它们都以描写见长, 学生自然就容易穷尽诗句全部的表现手法。安徽卷“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 请举出两种”, 也考虑到诗歌手法的纷纭和学生的试场实际。2010年的山东卷第一问,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整体”一词的限制, 让学生避开只言片语, 而立足于诗歌的整体表现手法。

如果真正要考查学生如何把表现手法“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那么2010年的山东卷最为妥帖, 它要求学生“简要分析”“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题目有两个问题构成, 首先是整体上运用的手法是什么, 然后是表达的感情是什么。两个问题回答了, 就是“分析”。而2011年的浙江卷和福建卷, 相形之下, 问题就显得模糊。至于2010年的全国卷1,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两个问题虽然各自都明确之至, 但这样的设问顺序, 完全没有逻辑可言。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之虚实相生 篇3

虚实相生,本是绘画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除了绘画之外,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呢?大体有以下几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回忆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描写为实,侧面描写为虚。明代史论家屠隆说:“顾诗有虚,有实,有虚虚,有实实,有虚而实,有实而虚,并行错出,何可端倪。”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里写道:“‘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可见,“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实”是“虚”的基础,“虚”是“实”的补充。没有“实”,“虚”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虚”,“实”的内涵就无以丰富。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中外文学作品中感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nlc202309090029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篇4

(1)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2)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3)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4)表达方式只有五种,写作手法却有很多种。

写作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乐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借物喻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等。

修辞手法:种类很多: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悬念,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创设意境、用典、讽刺、类比。

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描写分类:

一、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

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又分为: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二、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论证方法分类: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说明方法的作用及意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

(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3)列数据: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

(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4)作比较:

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注: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

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通过什么图表的展示,使读者对什么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7)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8)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9)摹状貌:

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10)引资料:

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引用什么资料,更充实具体地说明了什么)

说明文不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3.逻辑顺序:

艺术手法中的表现手法 篇5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3表现手法: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表现手法 篇6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原来如此!

什么是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

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3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

修辞主要指的是句子的调整

而表现手法主要指的是整篇文章

答表现手法的时候可以说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但不能就说它俩等同

修辞是对语言的调整与适用,也就是对语言进行加工使之达到最佳表达效果的手段和过程.它针对的常常是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如比喻、排比、比拟、对偶、借代等都是修辞手法.而表现方式,则是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等.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

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进行简洁盘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1.对比(对照)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 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桥???馐巧?实亩哉眨凰?焱该鞯拿髁劣胗婊鹣恃薜拿髁潦枪庵实亩哉铡Mü?哉招闯鲎髡叩墓录牌?阒?小?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6.借古讽今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7.直抒胸臆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9.托物言志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10.用典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1.比喻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12.拟人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13.双关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

14.反复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明朗,突出渲染了春趣。

15.夸张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远。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16.互文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17.设问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18.烘托、渲染(有时用“侧面描写”)贾岛《暮过山村》“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黄鹤”、“猿猱 ”、“不得过”、“愁攀援”侧面写出山的高险。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

19.抑扬法(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20.多角度描写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从听觉上,数里外听到水声,以响衬静;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晚山可爱,好景无限。

浅析滑板板面设计表现手法 篇7

一、摄影艺术与板面设计

现代艺术自从发展以来, 一直在探寻新的表现媒介的角度, 寻找改革的可能性。摄影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媒介, 自然成为现代艺术的可发展的媒介之一, 而被艺术家们所采用。摄影在平面设计的几个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中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当代的平面设计中, 摄影的地位更加举足轻重。

有名的Zoo York滑板公司聘请了有名的摄影师MattWeber为公司拍像名为“Street Fight”的设计用材, MattWeber是一个对街边文化特边喜爱的摄影师, 他是把照片和印刷品剪辑下来, 然后把它们组合成抽象的或叙述的、隐喻的拼贴图像艺术。他所拍照的对象多数是街头动象、街头文化等。艺术家科尔特 . 斯维特 (Kurt Schwitters法国, 18871948) 对这个技术创新性做了可能性的深入研究。由于板面的设计多样化, 这种风格也必要的被带到了板面设计当中。

二、插图艺术与板面设计

插图在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在滑板板面上了, 导致那时的板面设计作品都是很简单。导致给了插图设计在板面上一个巨大的应用空间, 有个性的美国样式流行文化的代表是Hookups滑板公司的板面创作风格, 它的图像大多数是以插画的样式表现的感性扮着的美女, 再增加上板面形像还没有完善成像, 导致给了插图设计在板面上一个巨大的应用空间, 衣着非常暴露, , 来到九十年代, 但是当时由于印刷方法的不完整, 大多数的板面创造插图只能徒手和画笔, 伴随着滑板板面创作的发展, 印刷技艺的提升以及美国插图的发展, 颜料进行, 用以做卖点来吸引买者, 也现出了比较多的专以插画做创作的板面公司, 如Hookups滑板公司和著名的Darkstar滑板公司。其低级的污秽图像竟然得到了很多买者的推荐和喜爱, 这不能不说是这个现实社会的一个产物。

日本传统文化表现中影响比较大的一项艺术表现方式是浮世绘, 是从我国以前古代的佛画、套色技艺木、版画中吸取灵感混集而成的一门独有的艺术表现。美国的滑板公司Instant Winner就聘用了有名的设计家Nathan Fox用日本浮世绘的创新方法, 这些一定遭天怒的大罪为题材的系列板画制造了用天主教中另外, 利用日本的浮世绘等创新技法创作的板面也比较多见。浮世绘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像, 就是比较大部分还是较有日本传统文化的特点的, 就是说浮世绘看重线条、分割空间、颜色的绚丽等。这些一定遭天怒的大罪为题材的系列板画制造了用天主教中“强欲、懒惰、欲望、暴吃、嫉妒、傲慢、愤怒”, 把西方宗教文化同日本的传统绘画表现形式连合在一起。美国的滑板公司Instant Winner就聘用了有名的设计家Nathan Fox以日本浮世绘的创新手法。

三、装饰艺术与板面设计

装饰性强是板面设计的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再高质量的板面设计, 再另类的表现手法或印刷工艺, 在生产板面的时候其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强调板面的装饰性。不管是用摄影手法表现, 或是极具构图美感的平面构成作品, 甚至那些功力深厚的纯艺术绘画或插画, 都是为了板面的装饰作用而来的。从有些装饰特点突出的板面图案来看, 我们能觉察到很多工艺美术的痕迹。不管是传统图案或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作品, 还是“新艺术”运动风格的作品, 都成为装饰性板面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形式。而在平面设计中的“复古”潮流的影响下, 有些装饰性图案似乎又回归到了文艺复兴的时代, 这些装饰性纹案与滑板板面这个现代工业化和潮流文化的产物相互结合, 产生了另一种审美形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运用中国传统图形和民间艺术所设计的板面, 也相当具有装饰性, 受到了很多国内滑板爱好者的喜爱。设计师们把一些传统的花纹图案和一些民间工艺运用在板面设计上, 传统的壁画、版雕、陶瓷、漆器、脸谱、吉祥图案、书法等等传统工艺美术的再应用, 中西结合, 融会贯通, 创造出一种奇特的视觉形式。国内的JUSTICE滑板公司曾经出品过一系列以传统纹样设计的板面, 用木雕、漆器、瓷器三种表现形式表现, 并且运用复杂的印刷技巧如:激光雕刻、烫印等方法得以实现, 出生出一项比较特殊的效应。

表现手法赏析123 篇8

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能使文章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达到感染人的艺术效果。因而,赏析表现手法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2” 命题形式有二

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两种。

(1) 明确地指出某一种表现手法,要求赏析该手法。

比如2013年高考语文湖南卷《未婚妻》一文第16题:“作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2) 题目中带有“哪些表现手法”“什么写法”或“哪些艺术手法”等字眼,要求先指出表现手法,再进行分析。

比如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林肯中心的鼓声》一文第15题:“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

“3” 答题三步走

在答题时,一般按照以下三步作答:

(1) 确定考查区域,明确该范围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 指出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在表达情感、突出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在根据以上三步作答时要注意,首先,除非题目已明确指出分析某种表现手法,否则就要多留心思考文段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很多时候作者使用的表现手法不只一个。

其次,必须综观全文。因为只有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倾向、写作意图,才能完整全面地赏析表现手法在表达情感、突出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运用演练

比如,前面提到的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林肯中心的鼓声》一文第15题:“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

题目明确要求分析表现手法中的修辞手法,那么,首先要在文中寻找描写鼓声的段落,确定这些段落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文中直接描写鼓声的段落如下:

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意癫狂,石破天惊,戛然而止。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凝重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了,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偶然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不是一向由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人,除了历来习惯于被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之外,还确有非管乐、弦乐、声乐所能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的遗弃废置之后,被今晚的鼓声所引醒,显得陌生新鲜。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仿佛只剩下鼓手一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劲与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真奇怪,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骛,不可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

从这一段落中,可以找到排比的手法(画“_____”线的句子)、夸张的手法(画

“ ”线的句子)。运用排比手法的语句表现了鼓声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而运用夸张手法的语句渲染了鼓声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体现了鼓手技艺的高超。

“鼓声”是整篇文章的描述对象,仅从这个直接描述鼓声的段落来分析修辞手法显然是片面的,我们还要再浏览全文。综观全文,“我”的感情是有起伏的:

“我”一直是厌烦林肯中心的演奏的——“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

听到鼓声后,“我”先是持无奈的态度——“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

接着,“我”被鼓声吸引,认真地听,并对鼓声作了如前文选段中的详细描述;

演奏结束后,“我”极其激动——“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样好啊”;

但是想到以后可能听不到这样的演奏,“我”的心情就变得低落了——“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

从这条感情线可以看出“我”的情绪由激动到失落的变化,两者对比,表现了鼓声对“我”的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答案:

(1) 用排比的手法,如“回复凝重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了,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表现鼓声的节奏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

(2) 用夸张的手法,如“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极大地渲染了鼓声非凡的感染力,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

上一篇:早市片段描写下一篇:逃家小兔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