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2024-04-28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哪些(共17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篇1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小组活动的速度快慢不同的情况,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开始“乱说乱动”。究其原因,一是低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水平不一。因此,我认为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应该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水平、性格、能力等差异进行划分,每组都包含不同能力程度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可以指定组织能力及自觉性都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对小组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经过训练后,学生会逐步形成合作意识,掌握交往的技能。另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组织活动中,使学生都获得锻炼的机会,可以让学

生轮流当组长,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篇2

闯关学习, 是借鉴游戏闯关的一种方法, 将知识点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 分解成一个个关隘, 由合作小组进行闯关学习, 从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闯关学习强化了小组之间的竞争, 小组之间展开了学习比赛,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学习效率高,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心里特点, 决定了他们长时间学习时易分散注意力, 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而闯关则利用他们的争强好胜心里, 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高涨的学习情绪。经过一年多的实践, 我所教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一、合理划分小组

学习小组仍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组成学习能力均等的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小组之间学习竞争的开展。每组的同学按照学习成绩依次排号, 每组的一号就是本组的组长, 拥有本组成员的学习组织管理权。这个排号次序是动态的, 因每次考试成绩而定。这样促成了组内成员之间的合理流动, 从而产生本组内的个体学习竞争。同时一号和六号, 二号和五号, 三号和四号结对帮扶, 保证了小组整体能力的提高。闯关式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小组整体之间的竞争外, 还包含了个体之间的竞争即每组同一号的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

二、明确每一关的学习任务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及前后知识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学习水平, 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 围绕教学目标, 制定好每一关的学习任务, 做到关关相扣, 前后衔接, 循序渐进。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务必做到每一关学习任务明确。如语文课文学习可分为字词关、朗读关、阅读关、应用关。

字词关的任务, 是自由读课文, 圈划生字词, 熟读并记忆这些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朗读关的任务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做到声音洪亮, 同学爱听。阅读关的任务, 是整体把握课文并对重点段落词句进行品读研讨, 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应用关的任务, 是结合课文进行的读写说的训练或其他的拓展性操作练习。

三、制定好闯关规则

根据每一关的内容制定好学习方法, 可限定学习时间, 并制定好每一关的具体的可操作的闯关规则。如字词关的规则是根据学习任务展开个体自学, 小组内考核, 最后教师抽测, 抽测成绩决定了该小组是否成功过关。阅读关的规则是小组成员根据本关的学习任务展开自学, 然后小组进行综合完善, 小组代表展示汇报。其他组可参与交流。教师可根据小组回答质量、小组得奖次数等决定是否闯关成功。

四、客观公正的评价

对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 决定了该小组是否成功闯关。因此, 评价是闯关式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 教师不要吝惜。要避免因评价不公而导致学生耿耿于怀, 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尝试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五、闯关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 闯关式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制定可操作的学习方法, 便于学生的自学。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学生交流时的参与者。

2.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兴趣浓, 情绪高昂, 参与度广。

3. 学习较差的同学收益大。由于每个学生的成绩直接关系到小组整体成绩, 差生自然得到了帮扶, 小组成绩才能得到提高。

4. 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得到培养。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 只有团结协作, 这个团队的整体成绩才能提高。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小组的学习成绩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有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 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用记分评价时, 学生往往注重他们小组成绩的得失, 而忽视对文本的理解。

3. 小组之间往往因竞争而产生矛盾, 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 需要教师常加以引导。

七、闯关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闯关式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有驾驭教材组织教材的能力。能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每一关的具体的学习任务, 并能设计出可操作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及闯关规则, 还要具有较高的交互式课件制作技术。直观实时地显示小组的每一关的学习成绩, 有赖于交互式课件的实现。

摘要:将学习目标按先易后难的原则, 分解成每一关的学习任务, 然后小组根据每一关的学习任务按照既定闯关规则展开合作学习, 根据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决定其是否闯关成功。以此激励小组积极学习, 奋勇争先, 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80-1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对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进行调配是不够的。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我们还要注意男女生的比例搭配。只考虑男生或女生的小组思维方式及活动能力都会损失了一些多样性,对开拓思路、发展创新思维也有一定局限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1.从肢体动作的指导开始培养小组合作习惯。在一节美术课上,我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自己对美术书上的作品有何感受。我的问题是: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喜欢?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同学,由组长负责组织发言,每一个人都要发言。当我布置完学习要求后到各组去巡视,发现他们各看各的书,偶尔和同桌的同学交流意见,小组内并没有活动起来。我巡视到哪个组,哪个组就有学生举着书,想告诉我他们的看法,并不理会同组的学生。这怎么行?这和我来问,他们举手回答有什么区别呀?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没有什么帮助,这一教学环节也成了摆设,没有起到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作用。我连忙指导组长安排本组同学或按座位顺序,或按举手先后顺序发言,但是讨论的气氛依然冷清。我扫视全组,发现他们都低着头看自己的书,即使有人发言,也好没有注意倾听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我们都知道:交流是说与听双方的事。眼神、表情是语言的说明,和生动的语言具有同样的感染力,面对面交流是传递信息最好的方法。我灵机一动,让同组的学生都放下手中的书,聚集过来围在一本书周围,把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发言同学所说的画面上。立刻,讨论的气氛就不同了,他们开始很自然地就着刚发言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就这样,我对每个组提出了形体上的要求,使课堂讨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因为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又多是独生子女,交流能力弱,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通过肢体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发现没有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根本不知要如何进行合作,尤以一年级学生为最。他们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我们首先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例如在欣赏作品时,我先请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见解,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就补充不同的意见。然后再请学生针对不同的作品模仿老师与同学的交流方法进行两人讨论,使其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导向,最后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这样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3.培养小组长,提高合作学习时效。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进行组长的培养:

(1)培养第一位组织者。小组讨论前,先选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2)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3)组织者的轮换。当第一位组长已具备一定组织能力时,就要更换组织者,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个别差异的不同,会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组织水平,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能因学生的差异就剥夺学生锻炼的权利、发展的机会,而要致力于在学生原有的能力基础上使其能力得到提高。

二、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并不是每一课内容都适合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也不是只有手工制作课才适用合作学习方式,其实一些有趣味的绘画课、设计课、表演环节也都可选用合作的形式,如合作完成一幅风景画,协商协调好后先各自绘画,再有目的地拼接,画与画之间用景物巧妙装饰,效果甚为壮观。选用内容要具有探究性、趣味性、可合作性。

当然,教师要在学生合作前明确要求,并可具体到分时段明确每段时间要达到的目标,并要进行适时巡视、指导、总结,这样的合作会更有效率,避免出现一盘散沙的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篇4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

(2)探索重主体,轻主导

本次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探索伙伴可自己选,想与谁就与谁。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随心所欲。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这是一种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

(3)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4)评价不全。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有耐心 篇5

陈桂林

上了一周的课,班上的同学对小组合作学习仍是一知半解。上课铃响了。走进教室,师生问好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上课。今天,我要上的是《鸟的天堂》。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或是谈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学生一是不习惯讲普通话,老是用方言。提醒了学生也不能记住,还是方言到底。二是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不到位。说是句子理解,大部分学生几个字就简单完事了,感觉话说不到点子上,或者说得不正确,不完整。如对“不可计数”的理解,学生因工具书的缺乏说不到。教师提醒之后,学生就只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不能用概括准确的话来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篇6

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般来讲,小组由4人6人组成。目前,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不尽相同,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二、分工要合理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解题的能力不同,在具体教学中我用得最多的是分层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不同层次任务,有些同学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题,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有时还可以每4个人一组,一组有4条层次不同的习题,有时还可以共同解题,某一同学做题时其他同学予以帮助指导,最难的题目经过讨论如果仍未解决时可向老师提问,老师向全班同学征询解题方法,这样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同学的学习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三、 效果要共赢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不能“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

其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

四、形式要多样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也是比较实用的学习形式,但课堂讨论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也会渐渐对讨论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失去讨论的热情,这就要我们老师采取多种讨论的形式,常换常新,让学生总是感到新奇,永远有参与的激情。

方法一:讨论前,先让小组的成员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讨论时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以形成集体的意见,讨论形成的集体意见可以轮流由小组成员报告。

方法二:在小组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时,强调要尽量提出不同的意见,在相互争论中报把问题辩清楚。

方法三:互相提问。小组间互相提问或者男女同学互相提问,。现在我们教学中常常没有学生提出问题,而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学生没有创新与探究,总是满足于老师所讲的,这就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

方法四:经常变换小组。在课堂讨论中,将小组的成员动态编排,不总是一直由这几个人一个小组,而是经常变换。有时让男生固定女生流动;有时让女生固定男生流动;抑或某一组固定,其他组流动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新鲜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不断有机会了解更多学生的观点,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个别学生控制作用,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五、 角色要转换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 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 小组合作学习

★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 小组合作学习计划书

★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 如何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

★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篇7

一、对前期内容总结、提炼、抽象得出的数学概念的学习,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初中数学的很多概念都是对前期内容的总结、提炼、抽象得出的。比如方程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图形的概念等。这些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常有或是以前曾经学习过的,但是没有正式提出,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大多适合采用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讨论、总结,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现实背景,认识到数学并不很难,又可以增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如在《一次函数》一节课上,老师发放学习资料:

①正方形的边长为X,周长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一列火车以9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匀速前进,求它的行驶路程S(千米)关于行驶时间T(小时)的函数解析式;

③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面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千米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之间的关系;

④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求C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⑤某城市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1元每分钟收取,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⑥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Y与现在开始的月份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学生依据这六个实际问题,得到如下函数解析式:

①У=4x;②s=90t;③y=5-6x;④c=7t-35;

⑤y=22+0.1x;⑥y=5+12x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汇报。

组1认为:12是学过的正比例函数;3—6是没学过的。所有的解析式自变量的次数都是1,不同的是3—6的解析式,都比正比例函数多了一个常数。根据正比例的解析式写出它们的一般形式是:y=kx=b。

组2认为:1和2可以看作是b为0的形式。

这部分作为“一次函数”这节课的引入,在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学习素材和可供研究的问题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进行了充分地交流、总结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并在之后的教学中,再设计关键问题“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来促使学生产生疑惑和分歧。学生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加深了对“一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对容易混淆的、难以明确的数学分类方法的应用,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中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数学的许多原理、方法,都是前人总结的结果,经过不断的提炼、整理出来,才形成现在教材中完整的方法体系,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去探究这些数学方法,有些是不可能的,有些虽然可行,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是不可行的。但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分类方法的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明确分类方法的使用。

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的分类”问题。

师: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生:正数是大于0的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就是负数。

师:写出曾经学过的各类数。

生:小组讨论后一一列出。

师:观察我们写出的所有的各种不同类别的数,那些数有共同的特点?请把它们归纳到一起。

生:(小组讨论)

(1)按照正负来分

(2)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分。

师:(引导)如果再详细一些,如何分类呢?

生:(小组讨论)

分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归纳后,由学生板书。

这节课在老师提出“如何分类”的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不同类型的容易混淆的数而梳理不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探究,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得出明确的答案。

三、对简单的数学规律的探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校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中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否积极、是否专注,反映了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有趣。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一些数学规律的探寻中,老师就要摈弃主宰课堂的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可能。

如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a2-b2=(a+b)(a-b)是在学习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a+b)(a-b)=a2–b2之后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通常教师会直接给出公式,讲清公式的特点,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结果是学生能很快熟练应用公式来进行因式分解,但是这样他们不一定能体会到公式的来龙去脉,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完成“教会”却做不到“学会”。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用图形的面积来来验证公式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发展。

比如:

问:有一个边长为5的大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4的小正方形,把他们两个叠在一起,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生:9

问: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阴影部分的面积又是多少?

生:64

问: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5.6,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6,阴影部分的面积又是多少?

学生产生困难!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探讨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合作,积极思考,探讨汇报。

组1:将阴影部分分割成两个长方形,然后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

组2:将阴影部分分割成两个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a-b)2+2b(a-b),整理后得(a+b)(a-b)。

组3:将阴影部分分割成两个直角梯形的方式,可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1/2(a+b)(a-b),整理后得(a+b)(a-b)。

师:这些式子表示的都是阴影部分的面积,它们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生:相等。a2师板书:-b2=(a+b)(a-b)。

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从规律中领悟到数与形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特征是学生小组活动,它的优越性更多地体现在合作解决问题上,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概念、原理后,他们就可能在合作学习环境中运用初步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在问题的解决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在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朱燕萍.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J].新课程学习:中,2011(3).

[2]王友华,李玲.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0).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4]刘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

课外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哪些 篇8

关键词:课外 学习方法

对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课堂学习只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课外学习是学生对教师讲解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升华的过程,因此课外学习也是小容忽视的问题。那课外学习到底有哪些学习方法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课题小组专门对在校的高三学生和部分大一的学生进行了问卷凋查,通过分析,归纳,整理,总结得出了如下的高中的学生课外常用的学习方法。

一、能够自己当小老师

这个是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外消化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常用的方法。听懂了不等于你会了,你会了不等于你能够做的对,只有你自己能够给自己或者别人讲明白才叫你真正掌握了。老师比学生数学水平高,小仪是解题能力高,数学素养也高。因为他们天天给学生讲题,讲的炉火纯青,融会贯通,知识点高度系统化。如果同学们也经常给他人讲题,尽量给人讲清楚,讲明白,那么就能进入数学老师的思维,在做考题时,就能很容易明白出题者的意图。

二、制作一个高质量的“改错本”和“整理本”

这是几乎所有的有经验的老师都侣导也是几乎所有的优秀的学生都在实行的方法。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容易出现“思维定势”。同学们经常错同样或同类的题,而考试时,往往就考这样的题。只要在平时作业、测验当中,筛选出这样的易错的题目,加以归纳整理,将错误的解法和正确的解法对比的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反思或体会,天天看,加深印象,这样考试就能少丢分,也能得高分。

“整理本”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构建知识框架,让知识能够更加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只要在每一章结束之后,同学们能够用“树形图”将基本的概念定理和一些典型的题目整理完整,经常地拿出来看一看,那么学生们就会对知识更加的明了系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三、跳跃学习法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我们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所谓跳跃学习法,就是用跳跃的方式跳跃到“目前所学的地方”.其道理是只要把目前所学的部分弄清楚,前面小懂的地方也就会了解。我们很多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误解“基础很重要”,那就要从基础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从头开始回到基础上来。这么想就很容易放弃学习数学。但是高中数学的特点是各个章节既是相互关联,又是相互独立,例如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都是相对来说独立性比较大的章节。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完全可以倾尽全力把目前所学的部分弄懂,因为只要把这个地方弄懂,前面那些疑难之处,届时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例如解析几何中的曲线与方程,我们如果能够把这章学习好了,那么对我们前面的函数的理解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因此,对于基础小好的同学,应该利用“空降学习法”的思想,集中力量弄懂每一个面临的问题,若的确遇到了以前知识小理解的困惑,那就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或查阅相关资料,跳跃在所需基础知识的层次上,将这一基础随时补上即可。

四、借助电子产品辅助学习

随着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逐步的应用到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最初的电子词典到现在的平板电脑,电子产品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功能越来越齐仝。特别是现在网络进入到千家万户以后,电脑让远程教学成为了一种常态。现在的很多的学生平板电脑公司与一些名校合作,在网上学生小仪可以听到整堂整堂的课,而且还可以问问题,一些小会做的题目还可以在网上找到非常详实的答案,学生用起来非常方便。许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完全可以依靠电子产品进行查漏补缺。

五、增强数学能力.提高考试分数

我们这里所说的数学能力主要是指会的题一定要做对的能力,它包括数字计算的能力、习惯、准确性、自信心等。很多学生考后讲:“题目很简单,考的还不错”,但结果出来分数却不高。什么原因呢?“着急了”“不仔细了”“马虎了”原因有很多种,如何解决,大多数人不清楚。

经过分析学生做的选择题的结果,我们发现,在相等难度的情况下每个学生每次考试错的题目数量都是差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还是归咎于学生的“思维定势”。

分析会的错了的原因有一下几种:

(1)心态。很多同学考试的时候心态很急躁,生怕考不完。做题时,一看会做,就快做,省点时问去做不太会做的,一着急就容易错。

(2)小喜欢用草稿纸。可能是小学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小少的学生喜欢用心算,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步骤比较多,计算量比较大,特别容易错。这类计算错误在考试的失分中占的比重是很大的。

(3)思维的跳度大。很多同学平时做题时跳步太多。小用草稿纸,使劲跳步,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小跳步难受,不出错就怪了。

(4)考试的一些解题的技巧非常的缺乏。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考试失误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平叫的训练不到位。“功夫在平叫”,因此学生在平时做题目时,就要养成好的解题习惯,做题时在心里强迫自己“不动笔就小动笔,只要动笔,做题题目就要做对”,并且有计划的做一些专项的训练题,比如选择题,填空题,定时定量,规范答题。久而久之就可以慢慢的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了。

六、记忆习惯的培养

记忆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永久记忆。

爱宾浩斯遗忘规律:一个人的记忆,经过一晚后,会忘掉80%。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因为它不知道哪些是真正有用的知识,除非我们特意加强的记忆。

(1)睡觉前10分钟,把当天的重要事情梳理一遍,起床后5分钟,再重复一次,那么你的记忆将会得到有效巩固。

学习气功的方法有哪些 篇9

练功之法,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所谓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

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篇10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将一些学习内容制成学习卡片随身携带,利用闲碎的时间进行复习,效果显著。

二、“随手笔记”

所谓“随手笔记”就是上课时随机的记。记自己的灵感、记重点、易错点、他人错点。“随手笔记”自己明了就可。

三、做标点符号

对以下内容我们要标记不同的符号,老师讲课时的重点、易错点,他人的错点,老师讲课时点出的“题眼”,错误的题目,不会的题目,经他人提示后会的题目等。做标记符号是使书“变薄”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复习时的重要资料。

四、错题的整理和浏览

有的同学怕麻烦不愿意整理错题集,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学习是如何发展的,就是不断地查找漏洞,弥补漏洞。错题集的整理和浏览就是查缺补漏的一个手段。

五、复习时先“回忆”

“回忆”是高级的复习。复习时先“回忆”,使你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培养动脑的习惯,并且做到复习时心中有数。

六、帮助他人复习

帮助他人学习实际上就是复习的过程,所谓的“教学相长”,在帮助他人学习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可以随时纠正,也可以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帮助他人学习是“深度学习”。

七、设定目标

人活着就得有个目标,目标是人成长的持久动力,是人前进的不枯的源泉。作为一个学生要有:人生目标、现阶段目标、学期目标、每日目标。

八、整理书包

整理书包就是在梳理学习思路,是无意识中的学习计划。

九、使复习和考试一样紧张

实验表明:适度的紧张可以提高效率。我们复习时应该采用“限时复习法”,也就是说每一段复习内容限定适当的时间,尽量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十、全局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篇11

一、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

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積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 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篇12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前提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教师而言, 小组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对学生来说, 小组合作是学习探究的一种方式。就在教师们把小组合作作为教学的制胜法宝时, 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存在的问题。导致目前我们不少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表面形式上热热闹闹, 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却没有很好体现。原因就在教师们在利用这种新的方式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时候, 却忽视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素质及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甚至不清楚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教会学生什么。这种缺乏精心组织、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搞得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 其效果对课程改革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组织形式依样画葫芦, 别人的“拿来就用”。不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 随意地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不研究“同质”或“异质”, 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 不经常变换成员的角色, 不动态化地变更小组人数及人员的组成。无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 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只能简单地要求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

1.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内涵理解不透彻

许多教师本身是在比较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 在做学生时, 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就没有得到充分培养, 势必造成合作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贫乏。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 许多教师都能认识到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所要做的工作和要注意的问题, 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却停留在表面上。

2.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时有一定难度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家庭中的“王子”“公主”, 家庭环境过多地促成了其狭隘、自私、不善与人合作、不愿与人分享成功的心理, 从而在课堂上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 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找茬”“挑刺”、互相埋怨, 而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合作学习所必备的“互相包容”“不嘲笑别人”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等没有真正树立, 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三、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方法

为切实提高合作学习实施效果,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两点做法,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1. 教会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的三大能力

(1) 教会学生思考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 都有着一定的思考能力。可是在多数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都没有被发挥出来, 原因主要在教师。一般情况下,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 互相启发, 达到优势互补, 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 多数教师都是把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出示, 马上就放手学生讨论, 看似学生讨论得很热闹, 真正有效果的却为数不多, 很多学生要么人云亦云, 盲目随从, 要么坐享其成, 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 也无法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 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所以,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首先要有必要的讲述, 让学生明确合作的目的和步骤, 然后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缓冲时间, 让每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再进行讨论、交流, 这样才会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火花”的出现, 才能真正起到合作的目的。在教学“认识线段”一课中, 让学生先概括出线段的特点, 由学生讨论得出, 再讨论如何画线段, 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了一会儿, 每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 再让他们交流、讨论, 学生在讨论时也知道说些什么, 汇报时也井井有条了。

(2) 教会学生合作

纵观教师们在平时教学中所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领到教师的旨意后就忙活了起来, 并且是各忙各的, 有说有笑。小组内的成员之间没有相互的配合, 没有正确的分工, 没有清晰的交流, 即使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也不能建设性解决出现的矛盾冲突, 给人一种临时凑合的感觉。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 就要求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 并能互相了解和信任对方, 做到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接受的任务。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人际交流和合作意识, 具备合作的倾向性, 学会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当明白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后, 不是单纯的个体活动, 而是成员间的互相合作与交流。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让学生用4、5、6块七巧板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 这就需要小组合作, 共同完成。我先帮助学生分好小组, 帮助每个小组分工, 给每个人定好“任务”, 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合作、操作等。时间长了, 学生合作的意识已形成, 也已具备了基本的合作技能, 再也不用怕学生走不到一块了。

(3) 教会学生表达

小组合作之后, 需要把小组里形成的最后结果用语言或其他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在小组有明确分工的前提下, 确定好一个发言人, 还要组织好自己的语言, 说的要有条理, 要让别人听得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 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操作与合作时间对手里的圆进行探索, 由于学生会探索出许多新的知识, 说起来肯定会很乱, 我就给学生制订了一个汇报表, 学生只要根据教师的提示就可以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诸多发现了。后来, 学生表达的能力养成了, 不需要教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小组的见解了。再有, 发言人代表的是整个小组的意见, 汇报时要指出:我们小组认为……, 我们小组有不同的意见等。这样说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倾向。

2. 把握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的合作学习

在新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质疑问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 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 就无法获取新知识。甚至经过反复的思考、实践, 自身也不能独立解决, 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 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 先由学生报数, 教师快速判断能否被3整除, 你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向课本请教, 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纷纷动脑思考, 于是我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大家都出谋划策, 共同研讨, 把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力量, 学生找出了教师为什么能快速判断被3整除的原因, 研究结果出来以后, 同学们高兴地为自己鼓掌, 为自己的努力成果感到无比骄傲, 认知的印象尤其深刻。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 教学效果特别明显。

(2) 思想交锋、智慧碰撞时的合作学习

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问题总会持有不同的观点,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经常会出现学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如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后, 孩子们往往会持着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 互不相让。此时采用合作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教学“确定位置”时, 出示 (动物做操图) 让学生判断:“李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谁?它站在第3排第2个。”整个课堂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一场激烈的争辩开始了。“我认为是小猪。”“老师喜欢的是小猫。”“不, 老师喜欢的是有蝴蝶结的小狗。”……双方争持不下, 于是我立刻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争议。孩子们在小组中与小组的成员展开了唇枪舌战, 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想法。孩子们在争辩的过程中学会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发言, 学会了合作。

(3) 竞争、比赛时的合作学习

数学知识本身是单一的、枯燥的, 但对小学生来说, 他们更倾向于趣味性强的小活动、小游戏、小比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会创设一定的活动、游戏情境, 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 更能使学生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团结、相互合作的优势, 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更能体会成功的快乐, 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确定位置”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把教室布置成电影院, 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 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座位。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电影院的位置编排, 然后给时间让小组讨论怎样迅速找到位置, 经过讨论孩子们很快得出班上位置和电影院的位置编排不一样。随着我的一声令下, 活动开始, 组长带着小组的成员开始找座位, 有困难的同学, 小组的人主动帮助他。虽然教室显得有些嘈杂, 但孩子们那急切搜寻的目光和一张张动人的笑脸告诉我:实验、操作时的合作学习,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 在合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竞争, 能极大地增强孩子们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高效学习物理的方法有哪些 篇13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

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将材料、习题与基本感念,规律建立联系—即分类)

快速学习粤语的方法有哪些 篇14

有很多人想学粤语是因为觉得粤语歌很好听,学粤语时不妨也学学粤语歌,一边跟着软件学粤语,一边抽点时间学学粤语歌,网上也有很多学粤语歌的软件,例如“唱歌学XX”,这样在学粤语期间学会一首粤语歌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也有更多的学习粤语的动力了。

粤语语言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篇15

自从笔者参加市级立项的《学生真实性评价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后, 通过观察发现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没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也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仍存在着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几个常见问题:

一、常见问题

1. 合作小组的组建缺乏科学性, 课堂秩序混乱。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 往往没有按照“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导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 性别等都严重失衡。表面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但实际上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比如在音乐课上, 当教师宣布为歌曲讨论设计演唱形式时, 前排学生刷地回头, 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 每个人都在张嘴, 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教师让小组回答问题时, 因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出现小组成员人人举手, 争着要说, 课堂上闹哄哄等不良现。

2. 参与度不均衡, 影响部分学生积极性。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但即使全体学生都参与了, 也是那些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 承担了主要的职责, 而那些音乐方面不太好的学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 音乐特长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 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另一些学生则因为基础薄弱, 反应较慢, 从而导致他们在讨论和探究中, 始终扮演旁听的角色, 而在发言时也不敢参与, 怕遭耻笑。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很少, 只是充当其他组员学习的陪客, 致使他们越来越没有兴趣参与合作学习。

3. 不能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的参与, 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难易如何, 都往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框”里装。有些教学目标的达成, 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而一部分教师硬是往小组合作上扯, 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 让学生逐渐感到厌倦, 教学时间大量浪费, 教学效率自然事倍功半。如在学唱《给未来一片绿色》时, 教师让学生听完一遍后分组讨论:“这首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 运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其实,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 答案是直白的, 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

4. 合作学习“无疾而终”。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由于引导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 在课堂上把小组合作学习当“花架子”使, 往往是随心所欲地宣布“合作学习开始”, 不到两三分钟又莫名其妙地叫“停”。如在一次公开课上, 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为《悍牛与牧童》配乐。刚分发下乐器没一会, 教师就让学生分组演奏。可是有的学生刚投入, 有的学生还在“尝试错误”, 教师就喊“停”, 这样合作学习也就“无疾而终”了, 完全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

5. 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评价模棱两可。

由于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音乐评价模式可以借鉴, 加上有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领会不透。在操作上兴之所至随意而为, 缺乏科学评性。通过实践发现, 目前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评价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教学时, 把评价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二是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 教师忽略了学生小组间的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 过多注重的是对学生的评价。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对于大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也是正常的, 那么, 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 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1.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 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 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 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 才能搞好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2. 鉴于NBA的选秀制度, 进行小组的重建和组合。

在NBA篮球联赛中, 为了不让强队和弱队的实力悬殊太大, NBA制度规定, 积分垫底的球队有优先的选秀权, 也就是说弱队可以优先把表现出众的新人选走, 补充自己的实力, 从而使篮球比赛更加精彩纷呈。受此启发, 笔者把学生中综合成绩和能力比较突出的前6名同学选出来分别担当6个小组的组长, 同时从第六名的组长开始在班内“选秀”一名, 然后依次到第五名、第四名的组长来选, 到第一名的组长选完后, 每组都有了一名成员, 然后再从第一名的组长开始选, 如此反复直到最后一名同学被选完。这样选出的小组, 综合实力非常接近, 而且是组长自愿选出的, 对于以后的管理也很有利。同时教师鼓励组长“高度自治”, 指导组长形成组内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标准, 组长的奖惩情况将通过小组长会反馈给文娱委员和老师, 同时小组长对于组员的奖惩标准和结果将和每个学生的成长栏挂钩, 真正做到处处有监督, 时时有进步。课堂上变指名回答问题为小组推选组员回答问题, 这样那些平时胆小、没有机会的学生也会被组员推选出来, 有了荣誉感和集体感, 会更积极的投入到合作和交流中, 同时学习优秀的同学变回答者为策划者, 层次又提高了一层, 也更乐于指导和帮助不积极的组员, 尤其是他推选的人员答对问题时, 他的兴奋劲头甚至比自己答问题时还要足。

3. 确定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 并不是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已有的经验合理设置合作探究。有的问题很浅显, 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 或者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略加思索就可以得出答案, 就不需要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 优势互补, 但如果合作过频, 就会适得其反, 且流于形式。笔者认为, 合作学习应在下列情况下进行:1、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 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如在上七年级音乐《非洲的灵感》这一课时, 由于学生对非洲的情况相对陌生, 那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进行合作学习。2、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 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时, 要进行合作学习。如在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或律动时, 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4. 合作学习时间要充足。

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特别是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热烈地讨论或正在实践的时候, 千万不能为了完成已设计好的教学计划而中断这种探究活动, 应在设计教案时把这部分时间充分考虑进去, 且留有一定的机动时间, 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否则, 将会泯灭学生创造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5.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 一种鼓励, 教师要制定多元评价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成果, 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评价不仅要注意小组活动本身, 还要关注小组活动前的准备和小组活动后的延伸;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 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和专业人士;小组合作的评价不光要量化评价, 还要给予评语式的评价。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尽量要制定好评价活动表格, 要体现鼓励性和科学性。

总之,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 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 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 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 精心设计, 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 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 做好宏观调控, 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 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2011.

[2]黄林佩璇.合作学习[M].台北:五南图书馆出版社, 2002.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 2005, (2) .

[4]文玉峰.以学生为本, 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贵州教育, 2006, (07) .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篇1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103-02

在当前学校的教育中,受 “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教育中诸多因素的不协调,学生学习兴趣日趋下降。中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中、高考备战的压力,导致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数学、英语,轻语文的现象,从而使他们的语文学习非常被动。作为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成绩? 我们认为,如果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采取教师导学,小组成员独学、对学、助学、群学等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会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语文学习兴趣会大增。

一、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的原因分析

(一)功利主义的误导宣传

长期以来,“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重理轻文或偏颇的思想充斥整个社会,许多家长也想当然地认为语文是学生容易自学的学科,不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付,学生也自以为是地认为学不学语文,分数就那个样,不如把精力放在其它学科分数涨得快,渐渐养成淡化或回避学习语文的念头,只是在考试“临时抱佛脚”地穷于应付。

(二)学习效果的模糊难料

相比数学、英语等课,学习语文,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成绩大幅提升显示出来。这种较差的“成绩可见度”对于中学生的意志力的摧残,也是一种学习自信的降低。其次,语文内容繁复庞杂,语文能力强调循序渐进与潜移默化,客观地说:要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绝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可以奏效。因此,这样的“慢工活”、“持久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思考科学的方法,运用灵活的思维、发挥感性的认识,否则,厌学苦学的中学生很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三)语文课堂的僵化单调

课堂是语文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当前,由于教师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有的老师讲课方法老套,照本宣科,一讲到底,学生无法参与;有的老师讲解用词单一,内容枯燥,将知识硬塞猛灌,无法吸引学生。另一方面,部分教材课文不能与时俱进,思想僵化,内容欠真,影响到学生的审美认知与接纳水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初探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课堂的本质,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对教师而言是帮助学习。一是要有帮学生的真诚之心,把学生的成就当自己的成就,把学生的未来当自己的未来。二是要有帮学生的教学能力,只有对学生学习系统性的熟知与诊断,才可能寻找到教师教学中的针对性。

(二)组建好合作小组,为激发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根据班情,可以6或8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可以每一名组员都有序号。

1.自由组合式分组。教师指定8至10个小组长,由小组长“招收”组员,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落实。个别“掉单”者,语文老师帮忙做好工作落实。

2.优差平衡式分组。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兴趣和他们的性别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中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比例适当,尽量让所有的小组整体水平一致。

3.梯队组合式分组。根据学生整体实力,把班上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四个梯队(层次),每个梯队再平均分成两个小组,以便于同层次展开竞赛。

4.相邻座位式分组。把座位相邻的6至8个同学编在一个小组。

(三)不断变换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节课每名学生都处在亢奋的学习状态

学习小组组建完成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和班主任一起,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可设立纪检组长、卫生组长、记录员、检查员、展示员等,制定相应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等制度班规。对小组长培训,让其真正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具备独挡一面的素质。组员合作学习,离不开独学(占主要地位)、对学、助学、群学,教师导学(占主导地位)。小组长、教师均有相关记录数据,以作为评价的依据。

1.竞赛激趣。可以组员之间、小组之间、小组长之间开展竞赛。例如,以分数论英雄;以成绩提升幅度赛高低;以优秀组员人数多少决胜负,等等。

2.展演激趣。对学习效果进行展示,对个人独到的见解谈看法,对别人的发言提建议等,一周或一月评比展演标兵。

3.合作激趣。有些任务的完成是需要组员合作的,如:课本剧表演,背诵听写,作业互评,导学案任务分工等。此外,合作的方式、合作的对象还要适时变换。

4.奖品激趣。教师或小组可以买一些小奖品,适时适量奖励,以激发学习兴趣。

5.巧练激趣。教师精选、精心设计一些有趣和实用的练习题或分层选做题,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还要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自己多参与小组内的讨论、练习等,激发学习兴趣。

6.点赞激趣。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教师要“用显微镜看其缺点,用放大镜观其优点”,真诚表扬和鼓励,用爱心和耐心赢得学生对语文课的喜爱。

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

学习会计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篇17

股利核算口诀

当年分以前,成本来冲减。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

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

股利减净利,差额细判断。

“当年分以前,直接冲成本”:比如96年1月1日进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96年5月2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95年度股利,于是投资企业就要全部冲减投资成本。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如果假设例题中96年5月2日分派的股利,还包括本年度的,那么就计算一下属于投资前的部分和属于投资后的部分,前者冲减投资成本,后者计入投资收益。当然了,这种情况下,出题者一般都会假定各月的利润平均分配。

“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97年以后不是还要宣告分派股利吗,这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两个值:其一,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截止本年末);其二,就是投资企业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然后判断:

1、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2、前者>后者,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3、前者<后者,则不用冲减成本,若以前已冲减成本,就将其全部转回,注意并不是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恢复,不管这个差额是否大于、小于以前已冲减成本数额。

整个过程都是借助于在累积股利和累积净利之间求差,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头分配”,从而确定是需要冲减投资成本,还是恢复投资成本。如果不能确定投资成本的变化,也就无法确定投资收益的大小。

举例如下:假设以前已经冲减的投资成本是10,000,以前已经收取的累积股利是10,000。

①分派值30,000

累积股利10,000+30,000=40,000

累积净利润数40,000

借:应收股利30,000

长期股权投资10,000

贷:投资收益40,000

②分派值50,000累积股利10,000+50,000=60,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20,000

借:应收股利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00(20,000-10,000)

投资收益40,000

③分派值2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25,000=3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5,000即使-5000-10000=-1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不超过这个数额)

借:应收股利25,000

长期股权投资10,000

贷:投资收益35,000

上一篇:三合村申报材料下一篇:四班红星中队第8周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