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05-03

威宁县政府工作报告(通用8篇)

威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1

中宁县人民政府(2011年8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中宁县委、政府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中宁检查指导创卫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中宁县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工作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中宁县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与南部山区的过渡地带,县域面积4226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辖5镇6乡,118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29万,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成功进入西部百强县行列。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县委、政府坚持把创卫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列入2011年县委、政府百项重点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督查、同考核。县政府与各乡镇以及县直各有关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年终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以城市管理年活动和创建自治园林县城为契机,明确了“政府组织、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方针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市民文明卫生意识、提高市民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创卫工作的全面开展。(二)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为切实加强对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宁县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和协调创卫各项工作。对照创卫标准,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中宁县2011年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工作安排意见》,向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下达了创卫目标任务。同时,又专门成立了创卫综合协调督查组,结合各部门职责,明确了重点工作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责任内容和完成时限,将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逐一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头。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深入一线进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创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单位进行电视曝光、通报批评,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三)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开辟了“创卫”专栏,大力宣传全县创卫工作中涌现出的的先进事迹,及时报道创卫工作中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加大了社会舆论监督力度。充分利用“世界无烟日”、“爱国卫生月”和“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开展群众性创卫活动,通过出动宣传车、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宣传展板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专项整治、检查评比活动,为创卫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创卫的热情。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共出动宣传车辆30多台(次),在县城主干街道制作电子显示屏2块,公益广告牌50块,共刷写墙体标语50余条,悬挂宣传标语72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

(四)加大投入,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近年来,累计投资3.5亿元,加大了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一是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南河子公园进行了扩建,新建 休闲广场2个,建成16个花园式住宅小区,居住总面积达 145万平方米,县城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对县城原有的4座公厕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公厕9座,县城公厕达到13座,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县城垃圾中转站达到7座,新建停车场2个,对2个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二是加大了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力度。新建、改建、扩建主次干道路 12条,总长17公里,改造硬化巷道7条,铺设排水管道 28公里,先后实施了公共绿地建设、县城道路绿化建设、单位及小区绿化建设、中宁县物流园区、石空工业园区绿化建设等工程。2011年栽植乔木20万株、灌木252万株,其他树种15万株。县城建成区绿地总量达到24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3.3%,绿化覆盖率达到26.4%。安装路灯1085盏,景观灯16盏,完成了县城平安街、新南街、育才路等主要干道的亮化任务。

(五)狠抓整改,有效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大力开展“六项治理”活动。一是集中开展交通秩序治理。围绕红绿灯设立了固定岗哨,加强流动巡回检查,组织执法队伍对城区乱停乱放车辆、乱占街道人行道现象集中整治,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规范了停车场(点)建设,完善交通标识,做到规范停放,城区交通秩序有了较大改观。二是集中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治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加强了对城区街道的卫生管理,主街道卫生做到一日两清扫、全日保清洁;加强了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的清理力度,采取定员守候、接受群众举报等方式,对乱倒垃圾现象,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加强对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做到随脏随清,日产日清;对绿化带树木定期进行修剪、养护;加强对城市“牛皮癣”的治理,组织开展义务劳动,清扫街道,擦洗“牛皮癣”;加强建筑施工车辆管理,防止建筑泥土和垃圾等沿街抛撒;进一步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建立相应的检查、奖惩机 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是集中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对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现象进行大力整治,做到有专人包片负责。加强对城区内农贸市场的整治,重点对屠宰、售鱼、鸡鸭等污染严重的经营摊点进行治理,要求污水必须倒入指定垃圾池箱,严禁随街漫流或直接倒入城区河道。四是集中开展河道和地下排污沟的专项治理。针对部分城区内河段污染严重的现象,制订了具体整治方案。县环保局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区域的保护,查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的现象,严禁污染水体的行为发生。五是集中开展饮食卫生专项治理。县卫生局不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检查活动,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宾馆、饭店限期整改,限期达标,对前灶后厅、早夜市摊点进行规范整治。质监、药监、工商、工业商务、农牧等部门也都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了饮食卫生安全。六是集中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制定了《中宁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围绕规划加大对工矿企业的清理整顿,狠抓医源性污水、医疗废弃物的处理,通过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环保综合指标基本实现达标。近3年未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件,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县城污水实现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县城饮用末梢水指标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

大力开展“一除两改五达标”活动。一是开展“除四害”达标活动。坚持对除“四害”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做到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先后投入除四害经费40余万元,通过开展统一和定期消杀,鼠、蚊、蝇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是开展农村改水改厕活动。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和检测,实现饮用水卫生达标,农村改水普及率达到50%以上。全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6.6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2.8%。三是疾病预防控制达标。我县近两年未报告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有23种,无传染病突发疫情发 生。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9年发病率730.16/10万,2010年发病率606.27/10万,2011年上半年191.57/10万),无传染病死亡病例报告。各医疗单位、学校均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县级医院设立了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县疾控中心每年定期组织疫情报告的督导,保证了传染病报告的质量。目前全县共有网络直报单位19家,直报率100%,报告及时率大于97%(2010年漏报率2.91%,2011年上半年漏报率0.74%),报告准确率大于95%。四是实现食品卫生达标。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等卫生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卫生、学校卫生等五大卫生的监督管理,严格从业单位卫生许可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五病”调离率、五大卫生监督覆盖率均达到100%。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组织开展食品卫生检查和学校周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严肃查处各类不合格食品和副食品,保证了食品安全。五是实现公共场所卫生达标。认真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加大对小餐馆、小浴室、小舞厅、小美容美发店、小旅馆等“五小”场所的整治力度,加强对餐饮操作间、洗手间、消毒间、公共浴具的监督管理,从业人员健康证发放率达到98%,强化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垃圾箱的配置、卫生间的设立和室内环境卫生的保洁、控烟等工作。六是实现社区卫生和县辖村卫生达标。建立健全居委会与环卫部门卫生联建联管联创制度,聘请社区街道卫生协管员100多名,健全和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全县共创建区级卫生单位27 个,市级卫生单位42个,县级卫生单位73个。七是实现健康教育达标。县人民政府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了爱国卫生发展规划,全县各乡镇、部门均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落实了人员、设备、经费,确保 了健康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目前,县城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76%和65%以上,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为100%,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0%和85% 以上。认真开展控烟工作,积极创建无吸烟单位,对全县范围内的烟草广告进行了全面清理,我县于2011年6月获得自治区无烟草广告县城称号。

三、存在问题

一是创卫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厚,在全县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创卫声势,仍需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够完善,改造建设资金投入尚需进一步加大。三是县城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商店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四是“五小”行业整治力度不够,小餐馆、小商店环境卫生不够干净整洁。

威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2

按采购项目分:货物类预算采购金额8960.7万元,实际采购金额8167.8万元,节约资金792.9万元,节约率8.8%;工程类预算采购金额123.9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23万元,节约资金0.9万元,节约率0.8%;服务类预算采购金额635.6万元,实际采购金额610.1万元,节约资金25.5万元,节约率4%。

按采购方式分:公开招标采购资金2438.8万元,占实际采购资金的27%;竞争性谈判采购资金2294.9万元,占实际采购资金的26%;询价采购资金2710.2万元,占实际采购资金的30%;单一来源采购资金1456.8万元,占实际采购资金的17%;上半年,共审批政府采购进场交易54项,采购预算资金7682.5万元,实际采购金额6340万元,节约资金1342.5万元,节约率为17.5%。

华宁县微耕机推广工作思考 篇3

摘 要 微耕机巧、灵活、功能多、不受田块大小和道路限制,是经济实用的好机型。主要论述如何在华宁县推广普及微耕机,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农机管理站的职能作用。

关键词 微耕机;推广;措施;华宁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78

1 因地制宜,选定方向

华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立体气候明显,全县人口有20万人,总耕地面积有12 029.07 hm2,其中田

4 655.14 hm2,地7 373.93 hm2,人多土地少,人均耕地不足667 m2,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田块变得分散,加之机械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大中型拖拉机进行田间作业。此外,因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无力购买大中型拖拉机进行田间作业。因此农业生产急需多功能、小型、价格较低的耕作机械。2000年,华宁县农机管理服务站根据华宁县实际,结合县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烤烟、蔬菜、花卉以及油菜等粮经作物,因地制宜地引进了20台微耕机在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微耕机巧、灵活、功能多、不受田块面积和道路限制,是经济实用的好机型。在华宁县普及推广微耕机,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发挥农机管理站的职能作用。

2 抓住机遇,引进多家厂商

抓住中央和地方购机补贴政策的机遇,与购机补贴目录上的多家厂商联系,让他们到华宁县设点经销;经过厂家考察了解和华宁县农机管理服务站的积极支持配合,现在已有宏牛牌、蓝天、合盛、穗龙、智靖、凯马和六天等多家厂商入驻华宁,农户能够方便地了解微耕机的质量、价格、耕作、效率、企业信誉和售后服务等情况,并互相比较,自主选择自己看好的机型。

3 创新推广方法,加大宣传力度

以往的推广方法是:先申请立项,引进样机进行试验,成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召开各级领导和乡镇农机技术人员参加的耕作示范现场会,让他们看后,对本乡镇或村办的农户进行宣传和发动,而老百姓对到的很难相信和接受,有的因工作或其他原因,根本没向老百姓宣传。这样就造成了先进、实用的农机产品,需要的农民没看到,而只能听到,有的甚至连听都没能听到,农民怎么敢购买。针对这些情况,笔者采取了另一种推广方法:就是由农机部门组织,各厂商参加,分别到各乡镇有代表性的村办进行实地耕作表演现场会,同时,教农户亲手操作,让农户感受一下,体验一下微耕机的操作要领,通过在宁州镇的郭家营、平地、王马,青龙镇的海境海关、山岐,盘溪镇的平坝、九甸、方那、东升等20多个村办,40多个自然村的现场宣传、演示,反响非常好,询问购买机器事宜的人特别多。另外,为了扩大宣传面,利用广播电视,散发宣传材料,制作广告布标,利用宣传车到乡镇赶集地去巡回宣传,发放宣传材料3万多份。

4 实行三公开制度

公开销售商的经营地址、电话、机型;公开农机管理站办公室电话,各乡镇农机站电话;公开补贴金额和受益农户张榜公示。

5 重视销售现场培训,售后培训及服务

微耕机虽不是高科技产品,但对于使惯了锄头和耕牛的农民来说还是新东西,一是有一个适应过程和习惯;二是微耕机的工作环境差,倾斜度大,灰尘大,保养不好对容易磨损发动机,容易出现小毛病,农民就会认为机器不好,针对上述情况,以销售商合作的方式,把好关。一是销售时,现场培训农民,教他们如何适用、操作,注意安全操作事项,发放《微耕机使用安全告知书》以及如何保养延长机具的使用寿命;二是售后培训,对于农民来说,微耕机的使用还是新东西,在农户购机使用一段时间,对微耕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进行一次操作、保养及安全使用的回访培训,因为这时,农户有了感性体会和认识,对微耕机的保养和使用操作感兴趣了,他们听得进,懂得了如何合理使用和保养,减少了问题的产生。三是根据不同的土质和不同的农业生产要求,向农户推荐介绍不同的配套刀具,让微耕机发挥更大作用,让农户用得舒心,先后引进旱地直刀、湿地弯刀、水田滚筒刀、深耕锄和开沟器,2016年还引进了起垄机,满足用户的多种要求。

6 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让农户买着放心,用着安心

農户购机后,最担心的问题是机器坏了修理及配件的问题,要求厂家必须保证在红塔区买得到配件,配件齐全;在“三包”范围内出现质量问题,厂家必须向农民兑现“三包”内容;厂家需要有专人进行售后服务工作;推广站成立6人项目小组,专门负责协调推广过程中农户、经销商、厂家在推广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问题24小时解决,一般问题上门服务,当场解决,真正让农户买得放心,用得放心,是真正帮农民解决问题的农机人。

7 推广专业合作运作模式,开展示范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县、乡(镇)农机协会的作用,在跨乡镇作业、农机示范推广等方面形成有效的管理和合作体系,以便微耕机在购买和作业等方面的服务和监管[1]。近年来,华宁县建立农机推广应用示示范基地、示范村组、示范乡镇,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8 微耕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8.1 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国家补贴政策的实施,微耕机推广得到了迅速发展,华宁县自2010年来,已推广微耕机16 800多台,平均每年以2 800台的速度发展。但因微耕机没有实行牌证管理,男女老少都参与操作,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农机监理部门应加强田间和乡村道路的安全宣传与检查,杜绝违章操作,违章裁人;同时,与经销商配合,加强操作手的技能培训。

8.2 价格虚高

笔者发现,购机补贴目录上的微耕机价格虚高,购机户没有真正享受到国家的补贴政策;望上级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厂家机器的成本调查,做出合理的价格定位,使补贴政策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

8.3 厂商勾结套购国家补贴资金

一些经销商和厂家联手,利用农民贫困小便利的特点,给一定的钱或物,套取农户的身份证的信息资料等,农机、财政等部门要加大核实、宣传和打击力度。增加补贴办理程序的透明度。

微耕机的推广,实现了山区“以机代牛”,促进了农民节本增收。在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民的购机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农户卖掉水牛买铁牛,形成了自我发展的机制,有效地发挥了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推动效应。普遍“与机代牛”,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节省了山区劳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民节本增收,山区农户至少节约3~4个劳力,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农村的劳动力从低能的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转向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同时,也解放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收创种的后顾之忧,为土地有序向种田能手集中、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微耕机拥有操作容易、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效益高和成本低等优势,不管是小田还是大田,不论是山地还是平川,微耕机都可以耕作自如,且作业质量高,效率高。随着国家对购机政策力度的加大,相信以后农民能够得到更大、更多的利益和实惠,为农机的发展壮大助力。

参考文献

[1]马建武.微耕机在巍山县的推广应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4):264-265.

威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4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长宁县以效能建设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政务服务平台和制度、机制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县共保留行政审批服务项目198项,属全市审批项目最少的区县之一;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即办率达95%以上,按期办结率、办理提速、群众满意度三项指标均保持100%;机关作风不断改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社会安定和谐,保持了跨越式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中,我县突出抓好“三个三”。

一、突出抓好三级政务体系建设,夯实政务服务基础

(一)瞄准一流,深入推进县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以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县政务服务中心为目标,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和“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政务服务中心“五个标准化”建设。一是新投入200多万元搬迁扩建了县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场地设施标准化,同时,将机关作风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机构前移到中心主场地,使中心成为集审批办证、办事咨询及多项公共服务职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政务服务中心;二是经再次精简后保留各类审批服务项目198项(其中行政审批项目130项、公共服务项目68项),并认真做好与省、市的对接及后续监管工作,实现了审批项目标准化;三是大力推进并全面完成了“两集中两到位”,共有45个局(处、所)入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同时,对进入中心的所有198项审批服务项目,完善了办理流程,编制了《政务服务手册》、《审批表》和《一次性告知书》,分级分项目确定标准的办理环节和步骤,科学设定整体办理时限和各环节标准办理时限,实现了审批流程标准化和办事制度标准化;四是建立健全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中心考核与原单位考核结合,采取群众评议、电子监察与效能问责“三位一体”的考评办法,把考核评议结果与奖惩激励和选拔任用挂钩,有效调动中心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切实开展上门服务、集中办公和公开承诺活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审批服务,实现了服务类型和模式标准化。通过标准化建设,县级政务服务实现了“六统一”,即:政府序列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统一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审批、办理;审批环节多、且程序严格的项目定期统一在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相关职能部门集中统一到现场一次性办理;原各单位多科(股、室)办理审批,清理后集中在一个股室并前移到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统一办理;财政非税收入票据的监管由县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办理、一个漏斗出票;全县所有房地产登记、交易税统一到县政务服务中心核定,建立了公开、公平的纳税平台。2010年1-6月,县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共受理各类申请8169件、办结8169件,即办结率95.68%、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100%,承诺提速63.29%、办理提速100%,收费总额达2525万余元。在今后工作中,我县还将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范围,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建设电子政务大厅,不断提高县级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体现特色,加快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从2007年开始,我县便着手在乡镇全面建立便民服务中心,2008年开始实施规范化建设。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为民、利民、便民”的原则,力求体现“中心适用、工作实在、群众实惠”的特色,切实做到“四个健全、四个到位、四个确保”。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人员落实到位,确保有人办事。县委、县政府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硬指标、死任务,纳入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予以全程效能督查,要求党政“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抓到底。县乡都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确保了此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健全场地设施,经费保障到位,确保有地方、有经费办事。针对我县经济欠发达、财政紧张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情况,要求各乡镇与县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结合县级部门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切实采取新建、购买、共建、租赁等形式,将中心建在临街道、近政府、方便群众办事的地方,一般不得少于80平方米,并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配置必要的办公和服务设施,确保满足群众办事需求;同时,将中心的办公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确保中心正常运行。中心的建设经费由各乡镇自筹,经市、县检查验收合格后,县财政以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一定补助。三是健全服务功能,审批服务项目集中到位,确保有事情办。要求县级相关部门尽量将基层站所入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有条件进入中心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必须坚决进入;各乡镇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心集中办理,使中心的审批服务事项涵盖公安、计生、民政、司法、国土、规建、新农合、劳动保障、林业、畜牧、就业服务等方面,努力实现“进一道门、办所有事”。四是健全规章制度,服务时间和运行机制到位,确保办得好事。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细化落实“三项制度”,切实建立集中办公、代办服务、公开公示、一次性告知及领导带班、坐班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使中心迅速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轨道。目前,全县18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进展顺利,将于2010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

(三)突出便民,切实推进村级政务代办站点建设。为最大程度的方便群众办事、节省群众办事费用,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主要依托村级阵地建设政务服务代办站点,以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等为义务代办员,切实开展政务代办服务,有力地推进了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二、突出抓好三个政务平台建设,促进政民良性互动

(一)建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009年以来,我县以“五个统一”为抓手,创新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效营造了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诚信、廉洁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一是统一机构设置。于2009年3月正式设立“长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并成立由相关县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长宁县招标投标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招监办”),实行监督管理与执行事务相分离的运行机制。二是统一服务项目。明确规定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有土地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和林产资源交易等五个方面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和省、市审批管理的项目外)必须统一在交易中心完成招标投标工作的全过程;其他依法应当采取招拍挂等形式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也必须在交易中心进行。三是统一工作流程。所有进入交易中心运作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均严格按照交易申请、交易受理、发布信息、报名和资格审查、集中交易、交易确认、合同签订、交易报告等8个工作流程进行;每个工作流程均由交易中心参与组织,招监办(含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监督或批准,相关人员签字确认,有效避免了人为的简单化和无序化现象发生。四是统一运行制度。县上出台了《长宁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交易中心切实制定了交易项目登记制度、交易中心办事制度、交易工作保密制度、开标室工作制度、评标室工作制度、拍卖室工作制度等,确保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照章办事、规范进行。五是统一监控管理。除坚持严格实施流程监督、随机从评标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进行独立评标外,交易中心还分设了开标室、评标室、拍卖室和比选室,对各个交易室的活动情况实行全程电子录音录像监控,并认真做好每宗交易项目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切实做到“阳光作业”。2010年1-6月,县交易中心共受理各类交易项37宗,交易金额2680.40万元,实现公共资源增值481.20万元,节约财政投资200.04万元。

(二)建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一是加大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在年度效能考核和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权重,明确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落实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切实解决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二是大力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充分利用公开栏、网站、简报、会议、文娱宣传等多种形式,把“三重一大”、民生工程、灾后恢复重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办事服务等群众广泛关注事项主动公开;同时,认真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切实解决公开流于形式、信息更新不及时、不能满足群众意愿等问题,实现群众监督与推动工作的有机统一。三是积极整合全县政府信息数据资源,形成规范统一、简便易行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体系,方便群众查阅和办事,畅通政府与公众双向沟通渠道。

(三)建好12345市民热线信件办理平台及无纸化办公平台。

一方面,坚持“来信必复、限时办结”和“实事求是、严谨高效”的原则,认真办理宜宾市“12345市民热线”交办信件,确保每一封市民来信都得到及时处理和负责任的、满意的答复,使“12345市民热线”成为群众信赖的咨询、求助、投诉的重要平台,以及政府了解民意、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2010年1-6月,全县共办理“12345市民热线”379件,办理回复率保持100%,群众网上投票满意率保持90%以上。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网上办公平台建设,18个乡镇和51个政府序列部门全面实行了公文无纸化传输及办理,有效提高了行政办公效能。

三、突出抓好三项政务机制建设,提升政府工作效能

(一)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机制,着力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一方面,在动态精简规范行政审批项目、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时限的基础上,在县招商引资局设立投资服务中心,对招商引资外来企业申报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县经济商务局设立企业代理服务中心,对县域内工业企业技改扩建所涉及的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和证照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实行县政务服务中心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制度,对重点项目、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效能监测点制度,每年不公开地选取5-10家新建企业项目,由企业落实专门人员,随时将相关乡镇及县级部门为企业项目审批、落地建设、投产发展全过程提供优质服务的情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直报县效能监察室,县效能监察室进行汇总报告后,由县效能办按照效能建设领导小组领导批示,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予以问效问责,促进相关单位不断转变作风、提高效能,确保“绿色通道”畅通。优良的审批服务有力地促进了普什醋酸纤维素、浙江红狮水泥、丰源盐化工等一大批投资过亿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二)建立健全监察督查机制,着力提升队伍执行能力。一是强化效能监察。对项目争取和落地建设、招商引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民生工程、机关作风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并对重点项目实行台帐管理制、进度周报制、交叉督查制、跟踪督办制、季度交帐制、通报奖惩制,切实做到目标任务下达到哪里、效能监察就跟进到哪里。二是强化作风督查。坚持经常性的采取明查暗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和特邀监督员监督等形式,结合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办理,切实解决工作懒散、拖拉推诿、不在状态等问题,大力查处各种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行为以及吃拿卡要行为,努力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和良好投资兴业环境。三是强化效能问责。实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县效能监察室“三室”每月通气会制度,坚持问事必问效、问效必问责、问责必从严,初步构建了监察、督办、问责“三步走”、“三位一体”的效能监督机制。2010年1-6月,全县共查办效能案件14件,问责16个单位、涉及26人,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制度约束力、干部执行力和工作落实力。

威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5

明确工作任务,强化监管协作

5月5日,县长龚维芳在“为民办实事”工程推进会上强调,要明确工作任务,强化监督管理、部门协作,加大投入,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邹忠平主持会议。

龚维芳首先带领各相关单位负责人来到公办老年公寓、实验小学幼儿园、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文学路徐沙河桥等2012年“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现场,实地了解工程进展等情况。据了解,2012年我县安排“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共计10大类84项,总投资35.9亿元,其中,计划当年完成投资31.2亿元。1~4月份,共计完成投资6.17亿元,完成序时进度的20%。

龚维芳对今年“为民办实事”工程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今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启动有力、推动有方,措施有力、机制有效,管理有力、成效明显,宣传有力、氛围有利。

威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6

自 查 报 告

根据国教督办【2014】5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和威教督〔2014〕8号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现将我校的办学条件情况汇报如下:

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馆

我校布局基本合理,铁质校门高大宏伟、校牌醒目,围墙封闭,校标象征意义深远,旗杆、旗台设置规范。

1.占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6628㎡,学生1043人。无D级危房 2.校舍建筑面积:校舍建筑面积2046㎡,基本满足学生需要;

3.体育活动场馆:我校拥有平整、适用有关评估标准。

二、图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专用教室

1.教学仪器设备齐全:我校的教育装备按《贵州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Ⅲ类)》配足配齐,基本达到合格标准。

2.图书资料及阅览室:我校现建有图书及阅览室,学校藏书6628册,数量不足,现已全面向学生开放使用;

3.实验室:我校有科学实验室一口,符合标准 4.专用教室:

我校现有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等专用教室及广播室等辅助用房一应俱全,有计算机14台,音乐教室配有钢琴,配有适量音响设备、乐器;美术教室1口并有适量教学器材;有体育器材室1口,且器材充足。

三、办学规模、班额

学校属于有15个班,共有学生1043人,学校办学规模适度,与办学条件相适应,达到标准。

四、教师配备

1.教职工配备:学校有数量足够、结合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职工队伍。学校现有在编教师44人,在岗教师38人。

2.教师学科结构:学校按教学需求配齐了所有学科教师,能满足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教育教学需要。

五、安全保障、生活设施:

1.安全保障:学校配备1名专职安保人员,水电消防等各项安全设施齐全,有校园监控设备,摄像头7个。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健全。达到标准。

2.生活设施:学校能向师生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水晶豆”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建有水冲设施厕所一座,男厕蹲位18个;女厕蹲位18个。能满足学生课间入厕的需要。学校无寄宿学生。学校食堂200㎡。

六、管理与质量 1.学校管理

我校全面落实有关标准和要求,开齐开足各项规定课程,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岗位责任明确,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学校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达到标准;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建立了学龄前少年人口登记制度,积极组织适龄少年按规定时间就近免试入学,强化学籍管理。不组织分班考试,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平行编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坚持平等教育。

2.课程计划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除此以外,决定将“威宁县草海小学学生养成教育课程”作为我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同时作为我校特色来做。除了积极做好以上特色工作外,我校还积极做好其他几项工作:

大力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认真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每班每天安排1节40分钟大课间活动课;大课间活动时我们全体教师都是身心愉快地和学生一起活动,有效促进了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课间活动已成了我校师生每天的期盼。

综上所述,我校在政府和教育局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优化了办学条件,建立并完善了学校系列规章制度,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优良且稳定。我们坚信,学校领导班子会结合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办出我校特色,草海小学的明天一定会阳光灿烂,春色满园!

威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7

关键词:洛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44-02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情况

洛宁地处中原,位于洛河中游,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人口结构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积淀了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分为七大类: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二是历史悠久、盛传全县的民间舞蹈;三是祝愿人寿年丰、生活美满的社火。社火是春节期间城乡开展的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主要有大鼓、舞狮子、扭秧歌、踩高跷、打腰鼓、小戏等表演形式。四是简单道具、轻便灵活的说唱艺术,在洛宁称为“说书”,但已经不多。五是源远流长广泛分布的民间美术、剪纸、面塑、纸扎等艺术,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其中李笑白、李滔、张秀琴等传承了洛宁的剪纸风格;面塑主要分布在洛宁上戈镇的山区。纸扎是丧葬礼仪活动的祭祀品,主要有花圈、金童玉女、楼阁、电视、汽车等,六是洛宁女红,有传统的刺绣,多为门帘、枕套、肚兜、花鞋、鞋垫、虎头靴等,还有以前的纺花织布等民间手工是洛宁妇女的必修之工遍及全县农家,现在已临濒危。七是技巧性强,经济适用的传统手工技艺,如洛宁竹编、洛宁蒸肉、冯家烧鸡、白记烩面等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查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全面普查,精心申报保护名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县科技文化局领导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首先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在洛宁县文化馆),县文化馆抽调2名骨干到市群众艺术馆学习培训,县里抽调文化馆5名工作人员及全县18个乡镇的文化站骨干,对县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列为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洛书出处、仓颉造字、伶伦制管、洛宁大鼓、洛宁蒸肉、洛宁剪纸、洛宁竹编、兴华花鼓戏、崇阳垛子、老子墓的传说、青羊宫的传说、洛宁石牌坊、洛宁石婆庙会、洛宁大沟口庙会、洛宁女红;广济堂老字号诊所等等……。目前申报为市级的非遗项目有:崇阳垛子、洛宁蒸肉、洛宁竹编、洛宁女红,李氏针灸,河洛响器,洛宁剪纸洛出书的传说等八项;申报为省级的有:洛出书的传说,洛宁剪纸技艺,崇阳抬阁,洛宁竹编技艺,河洛响器等;洛出书的传说去年已经申报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二)加大培训力度,积极传承民间艺术

为把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下去,应把以洛书出处现存的古碑、摩崖石刻进行保护开发,当作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手段,大力宣传推广,有效地继承和发扬。采取在县城集中培训骨干、在乡镇巡回培训技术能人的方式,累计举办剪纸培训班15期,培训人员1500人(次),对各乡镇文化站、文化骨干每年培训3次,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精心保护普查名录,逐级申报。

(三)举办多种活动,壮大民俗文化队伍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才队伍,每年在双节活动时,都举办大型的社火汇演,通过举办各种大奖赛的办法,使各类民俗文化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展壮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又通过县里的夏日广场文化活动,大力推崇县里的传统剧目,以及书画大赛、摄影大赛等活动,不拘一格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方面地培养民俗人才、不断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队伍。

(四)培育民俗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我们坚持以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开发为载体,积极组建民俗文化企业,变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率先成立了洛宁县第一家专门从事民俗文化产业机构——陈吴东寨子文化产业村,以经营竹编为主导,还充分挖掘洛宁人文资源,确立了县文化产业试范基地——洛宁艺元工艺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运营;从事剪纸、刺绣、竹编、根艺的专业人员达到200多人,还成立了洛宁戏曲协会,洛宁县民间艺术舞蹈培训中心,重点打造洛宁传统节目,保护传承说书、唢呐、古装戏、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收到了上级部门和群众的肯定,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专业工作人员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渊源的见证,也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形式,内容丰富,含盖面广,开发和保护工作量大。我县虽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由于专业工作人员少,特别是摄录、照相、记谱、文字撰写、音像资料制作人员更为匮乏,使许多资料征集后不能有效开发、保护和利用,产业化开发、保护、经营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导致传承保护和申报利用工作进度慢。二是普查设备落后。近年来,我县先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但普查手段落后,缺少先进的摄录,导致普查中文字性的多,图像、声音等有形的资料少。三是经费紧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但近年来,由于经费紧张,使应征集的资料不能完全征集回来,对编辑出的相关资料不能出版发行,一些較大的非遗项目如:河洛响器、崇阳抬阁难以壮大传承下去严重制约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四、今后工作建议

对于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研究,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来抓,力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变成全县人民共有、共享的经济优势。

一要从振兴老区经济的高度来审视非物质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洛宁是革命老区,位于洛河中游,是农业大县,经济发展滞后,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在作用,把非物质文化产业作为振兴老区经济的重要产业来开发。二要以振兴传统工艺的办法来传承非物质文化产业。洛宁县有布鞋制作、刺绣工艺、洛宁竹编、洛宁剪纸、洛宁蒸肉、洛宁烩面、冯家烧鸡、麦草画制作工艺等传统手工技艺,技艺性强,经济实用,发展空间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传统手工技艺的潜力,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大胆创新,把传统手工技艺搞好搞活,使传统手工技艺从自给自足型向市场需求型转变,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三要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经营非物质文化产业。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做了大量工作,使一些不被人们重视的民俗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一些具有洛宁特色的产业得到了开发,已初具规模,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仍没有较强的生命力,如民间音乐河洛响器、崇阳抬阁等。为此,在开发非物质文化产业时要与市场接轨,按照市场需求和人们的现实需要,以市场经济的理念来经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真正把非物质文化产业推向市场,切实做大做强。

威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8

队伍建设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统筹解决我县人口问题,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县切实加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水平。现将我县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计生办人员编制情况

我县乡镇计生办无具体编制,编制数含在乡镇党政人员总编制中,使用一般在乡镇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事业单位中调剂使用,35个乡镇计生办主任符合条件的仅有12人,微机操作员大部份属临聘人员,待遇低,缺乏稳定性。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站人员编制情况

由于受历史遗留、地域环境诸因素的影响,我县计生部门有编无岗、有岗无人现象严重,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站人员部份是在编的非技术退役军人,无法承担相应的业务工作,同时,由于我县地域面广、人口众多、工作环境差等因素的影响,外来技术人员工作不稳定,加之,由于医疗设备落后,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站工作只能作一般性的常规操作。2010年,我县从遵义医学院招考93名应届毕业生充实到各乡镇计生技术部门。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站(包括县中心)有人员482人,不在编的临聘人员78人,在编的非技术人员142人,技术人员252人,通过对外招考和本县借用或临聘,基本能开展工作。

(三)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人员编制情况

全县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编制105人,实际在编在岗人员49人。2010年,全县35个乡镇招聘345名流动人口协管员,并由各乡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负责主抓流动人口工作,虽然提高了我县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上报的准确率,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但是,临聘人员的不稳定性制约了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由于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人员的缺员,导致各乡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人员大都与计生办人员混用。

二、采取的措施

(一)组建计生督查大队

根据毕节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分解落实《中共毕节地委地区行署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组建了20人编制的督查大队机构,主要负责对全县35个乡镇、620个村居的计划生育工作的督查督导、计生业务指导、抽查和密查。我县从教育系统非师范专业教师中招考了19人,目前,招考工作已全部结束,2010年12月全部到岗到位。

(二)实行村级绩效考核

为了充分激发和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加快推进“威宁试点”工作,县委、政府出台了实行村级绩效考核的相关文件,加强对村级干部的管理、培训、考核,通过绩效考核有效提升村干部待遇,切实提高基层综合管理能力。

1、规范村干部职数设置,逐步精简村干部人数

为提高村干部补贴标准,确保各项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合理设置

村干部职数,逐步精简村干部人数,严格控制领取补贴的村干部人数。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职数一般设置2个;人口在1001-3000人的村,村干部职数一般设置3个;人口在3001人以上的村,村干部职数一般设置4个。享受生活补贴的村干部对象为书记、副书记(书记主任“一肩挑”,单设副书记的)、主任、文书(会计)、人口计生主任。确因工作需要,增加享受生活补贴的村干部职数的,必须报县委组织部审定批准。

2、提高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努力改善村干部的经济待遇

村干部的生活补贴具体由“基本补贴+绩效补贴”构成。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均由县财政承担。

从2011年1月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基本补贴最低标准统一调为每人每月50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村文书(会计)、人口计生主任的基本补贴最低标准统一调为每人每月400元。

从2011年1月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绩效补贴,县财政按每人每月500元进行预算;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村文书(会计)、人口计生主任的绩效补贴,县财政按每人每月400元进行预算。村干部绩效补贴标准依据每月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和民主评议结果确定。具体补贴办法由各乡镇根据《威宁县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岗位目标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威组通„2009‟84号),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

(三)二女户结扎成效显著

2010年度,全县开展“以二女户结扎为重点,带动全面工作的推动” 为重点以来,通过“人口清核、攻坚克难、专项整治、村为主管

理” 四个阶段的一系列措施,工作健康有序推动,全县共完成二女户绝育手术321例,超出地区计生委下达任务数121例。尤其,大街乡成绩更为显著,全乡二女户共计160户,截止2010年已落实二女户绝育措施150户。本年度,全县共兑现二女绝育户一次性奖励补助197万元,发放农村二女绝育户饮水困难补助款8.67万元,投入农村二女户夫妻养老保险和养老保险储蓄资金合计15.39万元。

(四)引进腹腔镜设备,提高手术质量

我县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引进推广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为切入点,突破绝育手术落实难这一困境,在县妇幼保健服务中心等五个中心站推行“腹腔镜手术”,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云南省鲁甸县进行培训,目前,“腹腔镜手术”已能正常施行。

三、存在的问题、差距及原因

(一)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缺乏,整体业务素质不高

2010年,我县虽然暂不到规范化管理要求,对没有专业技术和职称的人员还有待进一步培训和提高。

(二)待遇问题严重阻碍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目前为止,全县35个乡镇计生办主任符合任职条件的仅有12人,其他乡镇计生办主任全部是事业编制人员,政治待遇得不到切实的解决,致使大多数乡镇计生办主任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加之,基层人口计生干部大都是事业编制,在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情况下,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大部分乡镇微机操作员属于临聘人员,在工作量大、待遇低的状况下缺乏稳定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充实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切实解决计生干部的待遇问题

目前,我县从教育部门非师范专业人员中招考人员充实到计生部门,从医学院招考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各乡镇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站,在12月底配齐35个乡镇计生办主任,切实解决计生干部的政治待遇问题,并对计生事业单位人员实行绩效考核,提高其经济待遇问题。

(二)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升计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分期分批抽调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站人员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不定期组织各乡镇计生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微机操作员、服务站站长、流管办主任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计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威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上一篇:医患纠纷事件处置后的思考下一篇:技术部部长竞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