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核心重点与知识点

2024-05-03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核心重点与知识点(共6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核心重点与知识点 篇1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

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

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

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

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

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

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 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

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

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

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

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

和谐有序。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

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

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

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

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

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

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

灵。

(4)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

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

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

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

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

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

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

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

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

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

济活力和创造力。

(5)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

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

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6)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

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

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

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

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

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

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7)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

要力量。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

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

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

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

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

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

、业务消费。

(8)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

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

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

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9)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

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

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推进国内

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

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

信,惩戒失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10)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

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

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11)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

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

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

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1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

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

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

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

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

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

定。

(1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

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

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

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

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大科

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

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4)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

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以国家

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

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

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

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强化节能

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

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

健康状况。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

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15)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 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

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

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

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

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

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16)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

致。

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

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

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

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

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7)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

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建立跨年

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

预警机制。

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中央出台

增支政策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原则上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

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对保留专项进行甄别,属地方

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

(18)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

化税率。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逐步建

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

改税。

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税收

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19)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

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

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

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

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0)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

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

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

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

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

规模经营。

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

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

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21)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

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

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22)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

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

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

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3)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

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

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

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

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

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

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

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24)放宽投资准入。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

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

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全面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

园(港)区。

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

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

资、联合投资等。

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完善领事保护体制,提供权益保障、投资促进

、风险预警等更多服务,扩大投资合作空间。

(25)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

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开放合作。

(26)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

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

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

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

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27)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

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

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

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

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

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28)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

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

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

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

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

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

党派人士意见。中共中央根据工作重点提出规划,采取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进行协商。完善民主党

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商工作计划,就一些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完善人民政协制

度体系,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拓展协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在政协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

(29)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

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

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

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

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

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30)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要进一步健全

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

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

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

准。健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逐步增加有地

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

(31)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

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经费由财

政保障制度,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32)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

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33)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

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

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

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

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严

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

序参与司法渠道。

(34)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

序。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减少

适用死刑罪名。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职业

道德建设,发挥律师在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

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

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35)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

心作用。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

作任务。

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

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36)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改革党的纪律检

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纪委

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

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

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

责,履行监督职责。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

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

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

(37)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

建设。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

度,从中央做起带头减少会议、文件,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

“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

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

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

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

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

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8)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

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

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

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

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整合新闻媒体

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重视新型媒

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

(39)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

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

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

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加强版权

保护。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40)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

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

化非营利组织。

(41)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

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

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

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切实维护国家

文化安全。

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4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

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

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

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

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

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

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

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

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

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

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43)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

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扶持创业的优

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

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

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

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实行激励高校毕业

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

(44)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

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

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

合理共享机制。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45)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

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

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

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

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

次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

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4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

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

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

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

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

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

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十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

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47)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

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48)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

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

依法开展活动。

(49)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

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

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50)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

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

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

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

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十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

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5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

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

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5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

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

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5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

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

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

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

格。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

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5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

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

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

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

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55)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

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推进联合作战训练和保障体

制改革。完善新型作战力量领导体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优化武装警察部队力量结构和指挥管理体制。

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依据不同方

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

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56)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健全完善与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相适应的军事人力资源

政策制度。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文职人员制度。

完善兵役制度、士官制度、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健全军费管理制度,建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机制。健全完善经费物资管理标准制度体系。深化

预算管理、集中收付、物资采购和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制度改革。

健全军事法规制度体系,探索改进部队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

(57)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

享机制。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拓展军队

保障社会化领域。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法规制度。深化民兵

预备役体制改革。调整理顺边海空防管理体制机制。

十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

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58)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

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

,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

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

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59)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

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

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

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

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

下、能进能出。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

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

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 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

体系。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

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

(60)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

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

环境。

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

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核心重点与知识点 篇2

我先谈谈宏观经济形势。怎么看我们的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2012年GDP增长7.8%,2011年9.2%,2013年全年7.6%没问题。中国经济在稳步增长的大的环境之中,和发达国家经济体比较,我们的增长幅度都是在正常状态之内。

但是存不存在问题呢?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就是我们的消费内需还是不足。近十年来,我们的投资由35%上升到百分之四十几,消费率由62%下降到48%,投资往上涨,消费往下走,消费内需不足。投资往上涨也可以,投资效益下降,过去投1块钱,产出3块钱,现在投1块钱,产出1块5,投资效益下降。第二个,产能过剩,过剩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指标衡量产能利用率的为75%,我们35个行业有21个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5%。我国的太阳能产品产量占世界的80%,它的利用率8%。多晶硅世界的产能是20万吨,我们一个国家就9万吨。钢铁,我们产能是9.7亿吨,市场的需要是6.7亿吨,过剩3亿吨。水泥全世界的产量我们占了60%,30亿吨。2015年的指标是25亿吨,现在就超过2015年。世界的警戒线是人均1吨,我们是人均2.3吨,产能严重过剩。政府债务严重,总量现在还有争议,有的说20万亿,专家研究说28万亿,不管20万亿还是28万亿,有一个数字是可靠的,有3个省、99个市、145个县、3400个镇债务已经是100%。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小打小闹不行,必须得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我们长期发展积累的这些问题,三中全会的决定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深化改革。

谈到改革,这是全世界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包括三中全会决定外国还在研究。好些人认为三中全会决定学完了就完了,不能这样理解,三中全会决定管到2020年,国外大的智库、国外的政府组织专门的专家都来研究我们的三中全会决定。三中全会的决定在全世界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那么该怎么来理解呢?我觉得三中全会的决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与我国蓬勃向上的发展,欣欣向荣的国力有直接联系。为什么说这个决定很重要?就是因为全世界的改革就中国成功了,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不改革就死路一条,这句话证明确实是正确的。但是你改错了也得死路一条,不改革死路一条,改错了也得死路一条。不改革是谁?罗马尼亚不改革,最后发动政变,死路一条;苏联改错了,死路一条。还有你改革必须有一个国际环境,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都改革,匈牙利、捷克在苏联干预下改革失败;南斯拉夫改革比较早,批判斯大林,最后西方国家利用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把它分裂了。所以,必须得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我们中国共产党一个是坚持了改革的正确方向,一个是坚持了民族团结,这都是我们重要的成果。

对三中全会决定怎样概括和理解?一是认为三中全会决定主题鲜明,全面改革这是主题,层次清楚,六个紧紧围绕。另外保障有力,一个是组织保障,成立中央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安全有保障,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际国内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第三,时间保证,2020年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二是这个决定外国认为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个明确总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个是方向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的专利,这个方向不动摇;第三个是出发点、立脚点明确,增强人民福祉,体现了以民为本,这个外国高度评价。

那么我们这个改革它为什么能够成功?就是始终不断地解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农村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提出的时候,搞了一个巴山轮会议,专家在巴山轮上讨论,提出市场经济的问题,当时的法国专家阿尔拜特提出法国的市场经济就是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法国经济发展是有计划的;巴山轮会议已经涉及到市场经济,但是十三届三中全会没敢用“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这个词,用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什么?当时还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1992年小平南巡谈话提出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要利用两种手段发展国民经济。小平的南巡谈话把这张纸捅破,十四大我们提出改革的目标,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党十八大提出,要在更大的空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提出决定性作用,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争论,最后突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成为三中全会重大成果,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我们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将有重大突破,一个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两个重要,一个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两个毫不动摇,对公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壮大,对非公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两个神圣不可侵犯,公有制经济神圣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也神圣不可侵犯。那么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要打破垄断,鼓励形成混合所有制。过去讲,国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三中全会也有突破,无论是国有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还是民营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这是理论上重大突破。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互相参股,可以国有企业控股,也可以民营企业控股,为多种所有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这是基本经济制度。

谈谈金融改革。我们的金融改革是相当重的一个任务,上海自贸区提出可以把资本项目放开,可以办民营银行,所以金融改革力度很大。我们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它的重大缺陷就是剥夺了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权利。企业和居民有什么金融权利?企业和居民形成的金融买方市场,这种权利在计划经济被剥夺了。居民的存款要选择存款利率最高的银行,而我们利率都是一致的,没有高低,是固定的;企业贷款要选择贷款利率最低的银行,我们贷款利率也是固定的,贷款的利率、存款的利率不是随着市场信号的浮动,市场信号不发挥作用。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是说市场信号利率的变化,是在说存款规模的总量、贷款规模的总量,他们国有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是买方市场说了算,是卖方市场说了算,你爱存不存,你爱贷不贷。改革就是要恢复居民和企业的金融权利,要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允许民间资本办民间银行。利率要随市场浮动,居民和企业有选择的权利,你银行经营不好,国有银行利率低,储户不去你那儿存款,你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就没有存贷差,就没有效益,那你就破产。改革要允许银行经营不善,要有破产退出机制,你银行破产存款怎么办?要建立存款保险机制。经营不善的银行要破产,要形成买方金融市场。我们金融改革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股票不是圈钱的。要变成投资者盈利的平台,现在的股票都赔钱,87%是赔钱的,赚钱的只是13%。所以说要改变股市成为圈钱的机器,要变成投资者盈利的平台,特别是社会的散户,对违规的、披露虚假信息、搞老鼠仓的要严厉打击。另外不是审批,要备案、要注册。

要发展债券市场。我们债券总量占GDP的比重是45%,美国是174%,英国是114%,所以说我们债券发展很落后,要鼓励发展。

再有发展保险。我们保险金额占GDP3.7%,美国是14%,要发展各类的保险机构,推出更多的保险产品。

还有发展期货。我们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1993年的总量,美国1993年有78个期货品种,我们现在才26个,相当于美国1958年的水平,印度还有60个期货品种,应鼓励发展期货。

另外要推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金融产品。美国大量印票子,为什么不通货膨胀?它有2000个金融衍生品,把你印的票子除了转移到国外的部分,国内的它给吸收了,给居民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我们的品种很少。

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美国是先利率、汇率市场化,然后资本项目放开;日本是先资本项目放开,然后利率、汇率市场化;英国是先汇率放开,完了资本项目放开,利率放开;法国是先利率放开,然后资本项目放开,汇率放开。这四种模式完全不一样,没有可比性,没有借鉴性,所以说资本项目放开、利率放开、汇率放开,完全根据你自己的国情来决定,没有先后顺序,不像我们国内有些专家还讲出个顺序来。在四个类型它没有顺序,你怎么解释?所以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放开要与人民币的国际化及金融的改革要紧密结合,这是金融改革。

再就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你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手中没有货币,有效需求不足怎么能够消费?扩大消费要解决收入的问题。收入的增长要跟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的提高要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35年我们年人均收入的增长是7.4%,35年GDP年均增长9.8%,GDP的增长高于人均收入增长2.4个百分点,这是35年的数。近十年来,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是1.8倍,GDP增长是3.6倍,财政收入增长是4.5倍,就是说居民收入的增长低于GDP增长,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国富、民富不同步,增长幅度不协调。那么按近十年比较,前十年,城乡收入的差距是1:2.2,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1:3.3。小平讲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如果不能控制,改革就失败。

所以说收入分配差距要缩小,一个要提高初次分配劳动收入的比重,在初次分配中我们劳动收入的比重占40%,国外是60%,所以要提高初次分配劳动收入的比重。第二,在二次分配中,通过税收,然后交给财政,财政转移支付提供公共服务,增加居民的福利,间接增加居民收入。我们工薪所得税收入最高幅度是45%,财产收入最高幅度是20%,说明那些大富翁、土豪财产收入的税率太低,要提高。第三,要收入透明,要建立收入透明的社会信息网,官员财产要申报。第四,要有财产收入,不能大富豪有财产收入,普通的居民也要增加财产收入。我们有财产收入的人群只占10%,财产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是2%,而国外财产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是40%,有财产收入的比重是90%,所以说要鼓励居民有财产收入,股票、债券、理财、存款。要增加财产收入,包括农民,也要保证他有财产收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包括房产都可以贷款抵押,可以入股分红,那么他就有财产收入,他再进城就不是无产者,他是以有产者身份进入城市。社会主义要研究怎么把无产者变成有产者,实现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小平有个经典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什么叫共同富裕?既有劳动收入,又有财产收入,都变成有产者,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向新社会目标前进,社会主义得到巩固,共产主义得到实现。

还有一个改革就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世界两大亮点,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有人说中国经济出问题,他没有看到城镇化。西方国家说世界两大亮点,而中国城镇化还没有完成,我们城镇化率占52.57%,离70%-80%的目标还很长,所以我们说要大力推进中国的城镇化。那么中国的城镇化它的目标是什么?它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三中全会决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包括什么?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货币资本、包括劳动力流动。城镇化不是让你的户籍制度搞得越来越神秘、越来越严格,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户籍制度的改革目标就是取消户籍制度,既然要市场,还要户籍制度干什么?户籍制度越严格,市场就不能发挥作用。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你的户籍制度就要取消,要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制度就是他在这个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就要享受这个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享受这个城市的福利待遇,不是根据户口,而是根据你的工作,工作的时间长短。

劳动力流动还有一个新的说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是根据你的身份证,你在这儿工作半年以上时间,你就应该享受这个城市的福利,而不是根据有没有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出现不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户籍制度本身就阻碍了劳动力流动,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没有体现以人为本,没有体现社会公平。外国的城镇化没有户籍制度,就是身份证,那么你在身份证的条件下,怎么做好城市的管理,这是你要研究的内容。李克强总理和中央领导都讲了,我们的城镇化是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所以说要调整,要根据三中全会的要求,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想法上。劳动力的流动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新的提法来设立你的改革方案,你不要脱离三中全会的决定。另一个,农民要进城,你要给他提供住房,保障性住房怎么解决?工作怎么安排?子女上学要解决学校能不能容纳?生病之后要解决医院能不能给安排?这是一连串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你要考虑的,不是说小城市放开,中等城市适度放开,大城市禁止,特大城市不允许,这几句话太旧了,没有跟上形势。

再就是我们的房价。我们房价上涨,70个城市,69个城市价格往上涨,一个往下降,温州。房价上涨什么原因?你要找到原因,商品房价格应该谁管?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应该由市场管。政府管什么?政府要管公益性、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你政府非要在那儿限价,那能行吗?市场价格政府是限制不住的,政府应该把公益性的廉租房、保障性住房干好,带有政府补贴性质。商品房要按市场价格,政府要管可以,他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要通过经济手段,通过税收,比如给你规定两套房子,你说消费不够,要扩大消费,买第三套,收你消费税;你买完之后,一看房价上涨,你说我要发财,可以,你可以卖,收你增值税;你买了第三套房子,也不消费,也不出售,在那儿闲置,收你浪费资源税,三种税就解决了。很简单的问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就解决了。那么政府管什么?就是管廉租房、保障性住房,廉租房、保障性住房一个收入分配要透明,收入多少钱、什么标准,收入低的住廉租房,收入提高后要把房子退出来还给政府,给下一个排队的。这种廉租房的退出机制、收入分配的透明机制,你收入提高以后不退房的检查机制都要完善。我国自有产权房比重是80%,美国自有产权房的比重是69%,德国、法国是60%,日本是55%。一个奇怪的现象,你收入比发达国家低,为什么你自有产权房的比重又比发达国家高,这就是我们房价为什么上涨的主要原因。为什么?就是因为虽然年轻人大学毕业收入低,但是为什么能够买得起房?就是因为双方父母老人的支持。个人收入低,是整个家族来买这个房子,这就产生了刚需。所以这种刚需的出现,以四个老人的全部积蓄支持子女购房,这种特有的形式在外国不具备。

这里面实际涉及到要如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怎么来理解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就是说在资源配置上,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你在这个领域,政府发挥越多、发挥越好,市场就发挥不了决定性作用。所以,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不是跟市场去抢谁配置资源配置多,配置资源市场发挥作用,那么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在哪里体现出来?宏观管理、社会公正、市场公平、法制建设,这样把政府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所以,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正好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当中让它们互补,政府要管市场管不了、管不好的;市场管不了、管不好的,比如社会罢工市场管不了,得让政府管。比如西藏修公路,市场管不了,必须得政府管。市场管不了、管不好的,由政府管,这样通过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两个作用做到互补,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能更协调地发展。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会议记录 篇3

李秋华书记主持:每个人都要发言,不要以为坐在后排就不要发言。

1、王振洪

经过专家的解读,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教育领域的改革涉及三大领域,我们要站在高处去领会。我们学校在全国2900多所高校中是典型的世界中的中国。

1)用传承与创新的思维来改革

原来改革的重申,原来改革的系统化,改革不是断崖式,我们改革方向主轴线是清楚的。走过的路要踩实。

2)要在治理能力上下功夫,用治理替代管理,理念提升,方法改变。校园主体多元,制度管理,有效的制度,及时跟进的制度。制度文化的营造。一级对一级的负责。依靠员工构建治理能力。

3)合理配置职权利资源,以学校利益为重。

精兵简政,职能优化。如何优化二级学院管理体制?

2、余党军

1)稳中求进,一切从实际出发。

2)本职工作,用制度管人管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保卫,学校车辆多,交通主干道上不停车。计划生育管理,科职干部的培训,校园文化建设,扩大影响面,作出更新的东西。

3、胡野

尤其强调推进社会领域的建设,促进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指导意义。

就络经济学院谈点看法,从市委书记到市长就一号产业做了广泛密集的调研。早谋划,早思考,早行动。

对2014年是利好的消息,如何体现改革意识?

络经济领域涉及面广,至少涉及经管,国商,艺术,信息学院。究竟怎么建?资源怎么整合?基本不变如何管理优化?社会需要就是高职教育的培养重点,现在的72个专业是否都是社会需要?如何在现有二级管理框架下,如何协调,补充,特色,整合?如何促进招生与就业?

想法:在目前社会经济变化大,要以不变应万变,不要大动筋骨。

第一步:虚与实,散与聚,合与分的结合。我们的瓶颈:二次分配。

职能:即是凌驾二级学院之上,又超过校企利益共同体

1)专业人才结构优化

2)社会人员培训

3)实训基地的管理,物流,电商,(国际商贸园)

4)实超技能的管理

如,教学管理,订单考虑,如何校企联合培养,物流电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跨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络经济学院综合办专门几个人满天跑。

4、杨艳(附件发言)

5、郑布英

改革与发展,反腐败提高到前几年前所未有的高度,力度,赢得民心。现在明显感到吃饭越来越不自由,管理的控制越来越细,一开始我们的收入不进市财政的笼子。但现在用钱越来越不自由,钱赚的越多越不好用。从预算管理的角度以后必然是要紧的。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大家要有心里准备,特别是科研经费。

改革发展要顺应时代,改在自己头上是必然的。改革,反腐败都是为了整体的发展。我们的成教到了8000万的高度。有些做法在以后可能行不通。成教的质量问题,社会效应问题。

6、郭航鸣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想要立德树人。

1)关于"十二五"规划与党代会目标

稳定2.4 万在校生规模,但已达2.49万,师生比等不尽如人意。要适度减少全日制招生规模。6%递减,收缩专业数,考虑学校给二级学院让利,学生减少,钱不减少。利用财政6%与dijian6%.2)国际影响,国际交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力度很大,影响很大。要思考"走出去"的合作办学,我非常赞同杨院长的说法,"走出去",根据自己的专业,瞄准第三世界国家,选择部分优势专业到国外去办学,比如印尼,很可能就是下一个爆发力市场。

3)关于目标责任制考核,明年的考核怎么搞,目标设置更科学,评价更公平,要匹配省里的教学评价体系,真正深入到二级学院,更多关注质量与特色,增量评价,相关部门增加透明度,客观陈述,加以改进。不能仅仅停留在排名。"三风"建设,投入与产出没有成正比,人的惰性与习惯的改变很难。

立德树人,提高质量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一党员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要力量,教职员工放在师德教学质量上。

4)关于科研与科技服务

为了保持领先地位,要挖掘通道,保持清醒。

重点:1)是团队,2)是平台,3)科研成果转化

温职院33个专业,600多老师,44个科研基地。

后示范建设,高职院校还要比拼什么?我们的毕业生要有一定创新和科研能力。建议,在以后每年仪器设备投入用于科研设备平台购置,增强我们的科研能力。

7、马广

1)进一步解放思想,规模扩大,但是质量提高有待改进。生均我们没有优势,进一步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加大设备引入,2)进一步改革创新,只有大胆改革,激活体制创新,才有活力。

基建列入政府13个。用制度管人管事。

精细化管理问题。降低运行成本。

3)进一步转变作风问题。解决执行力衰竭的问题。

8、龚永坚

1、招生就业工作压力大,生源质量,就业渠道。「决定」要求…

改革是今后工作的主旋律,高考制度改革路线图确定,对招生制度进行了探索,根本解决一考定终身,多元录取机制,不分文理,减少外语等等。有专家估计2016年全面实行新高考,本科高职分开考,选拔。高职集中在通用技术,自主招生学生可以多报,1)生源质量下降是必然的。2)考生选择余地大,3)学校两极分化大。

思考:生源质量下降1)如何因材施教?2)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3)招生宣传策略,以前我们挑人家,现在中职挑我们,考生挑我们。

2、就业工作

1)健全政府创建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发布体系,公布就业质量报告。就业质量报告家长都看得懂。

2)完善高校就业生服务体系建设。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贫困生。要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建设起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专业队伍。

李书记:改革点,创新点讲清楚就好。

二级学院:

1、信息陈海荣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点。进行分层分类评价,完善管理。完善学科与技能竞赛。

2、机电戴素江

1)深化产校融合,顶岗实习,就业全方位合作。2)三风建设,加强学生素养培养。

3)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调整专业方向。

4)实训基地建设。

3、建工陈蓝云

谈体会,清思路,谋发展,促改革。

热点,民生,民意,突出了改革思路,对指导工作有决定性重要意义。

不断提升创新力,软实力。针对建工学院年轻教师多,兼职容易的特点,抓管理。抓三风。

停招道桥专业。

4、经管楼土明

培养高素质经管人才的思考

1)以实训基地调整为契机,创新基地运行机制。

2)加大经管实践性教学改革。三年实践教学一体化,结合考证。

四个转换:模拟向实战等

3)三个适应:适应社会,课程变化最大,及时把改革内容吸收进来。坚持开放办学,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与学生发展相适应。遵循规律。

5、师范成军

「决定」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产交融合,校企合作

面临挑战,未雨绸缪

1)学前教育专业,省优势专业立项,国培项目。在交流与协作中取长补短,继续深化学教研改革,继续加大国培项目,增强辐射力。

2)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建立教师业绩评估制度。3)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生物朱雄才

发展不平衡,专业结构配置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教职工爱岗敬业动力不强。

1)认真推进党建工作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融入地方产业建设

5)加强培训工作

6)人文教育。

7、医学院何农

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校企利益共同体

医学院有自身专业特点,慎重引企入校。湖北干细胞产学基地建设。

8、旅游刘宏日

立德树人,提升内涵: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理念,有举措,有档案。1)进一步完善职业素养体系,修订评价体系。用事实与数据说话。建立动态化管理系统。校企合作起步早,但推进晚。与旅游局合作,创立旅游学院。

2)引企入校

3)借助行业转型升级,做到上学不上学不一样,上课不上课不一样。

9、人民医院邵敏 抓医院品质,创浙江三甲医院

10、艺术刘鲁平

1)以产业为引领,引入新技术,每年一个主题,引入文化元素,2)以课堂为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核心是课程。

3)以培训为重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鼓励教师选定主攻方向。4)以创意为基点,融入地方文化。

5)以党建为引领,丰富教师生活。

11、制药林鸿

短板,瓶颈,困难

1)年轻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艺是短板,90后抱

着电脑长大的,综合能力,职业素养短缺,涉及到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启动35岁以下教师两年的培养计划,订阅「读者」,「演讲与口才」。

2)社会平台搭建,问题:如何做强做实,教学如何推进。如何协调。如何保护积极性和热情。

3)招生与就业矛盾。自主招生缓解了招生的问题,调整专业与招生数。学校分配机制要改。

12、国商唐金花

上午有领导提到"战略拐点",我认为高职教育也到了"拐点"。把质量搞好。

1)三风建设,治理学院。教风,问题教师的公开课,学生,抓精英班,2)国际商务园,络经济学院契机,不仅与政府合作,还要与各产业园区管委会合作。

3)争取国培项目。

4)外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习基地

5)提升老师综合实力。短板是科研。

6)美化育人环境。

7)以校庆为契机,做好校友工作。校友工作要在学生离开前就做的。为学生服务。校友信息梳理好,建数据库。

13、成教院 方孝荣

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1)推进成教功能转型,应以市场为导向,改变补偿思维。

2)注册入学,势必减少成教生。

3)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功能。激发企业社会活力,打破政府垄断。农民培训工作。三十万人次的电子商务培训。推进社会培训品牌,强化质量意识。

部门:

1、纪委傅永强

标本兼治,注重预防,干部清正,清廉。

四公开: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管理公开。

1)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2)监督落实相关规定,例行艰苦节约。严禁公款吃喝,发放礼品土特产,市纪委十二个严禁。公务接待一律禁酒。

2、审计处蒋荣法

这些年生存环境不好,食品不安全,连空气都霾了。笑声。

领导干部要重视生态环境,诚信社会有望到来。部门信息共享。

官本位的思想会逐步淡化,大学去行政化,城乡差别有望缩小。

非公有制经济有望蓬勃发展。

领导干部责任审计,任中,3、组织部邵锦平

1)找准位置做好组织工作

强化中心、公道、服务、责任意识。

2)抓好群众路线实施工作,市里春节后部署。

3)破解干部年轻化瓶颈,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7.8岁。对口交流任职,培养科职干部。

4、宣传部樊耀

1)立德树人,以德为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4个字。

3)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校园文化:把脚印串起来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文化脉络,金职精神提炼。一要有故事,二要有寓意,三要有温度,四要可感知。

1)继续推进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挖掘,创新实体与载体。

2)继续深化一院一品,经管成效很明显,不断提高辐射力。硬件:图书信息大楼,新广场工程,新媒体平台〜官方微博。

3)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确保主流思想占领阵地。

突出重点,加强通联,精选亮点,要接地气:转向老师。

5、学生处周立飞

落脚点本职工作

1)头脑清醒,牢牢把握阵地

2)全员动员,抓学风

3)强化服务,坚持以学生为本

4)学生心理辅导,缺少高水平心理咨询师

5)转变观念,强化就业服务

6、工会朱秀英

7、团委凌镜: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

8、教务处徐漱敏

1)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相关部门进行对应考核,教学口4个,硬指标如生均图书,2)深化教学改革重点,以金华一号产业创办络经济学院为契机,教育信息化在形式上创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17门国家示范精品课程。

3)完善教学改革机制,完善专业动态机制,进一步明确做大做强的专业,依托校企利益共同体。

9、督导处吴仁艳

点面结合,三个提升

独立第三方社会评价

1)质量管理与评价

盘点问题,剖析原因

2)提升督导工作内涵

挖掘案例

3)深化产教融合4)顺应管办评督导,10、人事处陆靓霞

1)坚持以教师为根本,2)坚持以改革为契机,完善人事制度。

3)坚持以创新为动力,2014工作:

1、设定各类岗位聘任实施细则及考核方案

2、做好高级专业评审工作。

11、科技处王瑞敏

创新推动,既要规范经费管理又要推动工作。

1)培育研发团队,研究所重新评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

2)推动两项工程,国家级课题,提升研究成果质量与成果转化。加大完善激励机制。

3)改革创新,横向课题少了180项。

12、外办,港澳台办

1)党代会提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影响的高职。整体统筹,有的放矢 有偿的教育输出,寻找在国外办学的点。

2)学校精神,实与新,3)承接师资培训,协助二级学院建立实习基地。

4)教育国际化本源在于师资,专业,2013年外教23名。招生对中外合作项目带来的影响。

13、保卫处吴晓民

14、财务处李国友,我的题目好,但是工作李书记不满意,王校长不满意,老师不满意,我自己也不满意。

不是感到工作累,而是掉眼泪。到了通过杨院长人大常委向市长反映问题。

月饼不能买,但是蛋糕可以买吗?

公平正义,制度安排。思路:听党的话,以公平正义为原则。优化财务政策环境。

1)绩效工资问题,全校教职工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已经争取到上浮最高的比例,人均9.8万,教职工还是不满意,低于2006年水平。中小学没有月奖,电大也没有。年终奖8000不在绩效内发。教师竞赛奖。2)以收定支,预算是以支定收。实行这样的政策才能保积极性。

3)教职工报销难点,资产配置,公务卡行政公务,教学公务,行政用资产,教学资产,出国:因公,因私,中外合作项目

4)简化报销流程,完善流程。连接支付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国库系统。

5)报销大厅软硬件优化环境。

15、招标办金正宏

16、基建处黄益寿:3.5万电线硬骨头,人才用房问题:人才用房政策有否享受到,国家没专门政策,只有经济适用房,采取集资建房。土地价格优惠,500万一亩。造价高:测算在房产上,包含车位,税金6993.33一平,外墙门窗好,地下室面积大,造价高一倍,这么大项目学校派出的人只有四个。电业局委托绿城代建还派出十几个人。

17、后勤资产胡彦:

18、信息中心曹则星:信息化,100多微课程,络工作室,mooc建设,教育部组织第一批200门课在建。信息管理中心将跟踪。大数据时代分析学生爱好,19、图书馆俞木雄: 1)创设良好服务空间,搬迁工作。400万设备,任何角度获取信息资源。

2)加大宣传推广力度,2013年荣誉很多。继续与二级学院合作。

3)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图书馆流通站。

李秋华:

今天40位同志发言,把精华部分谈出来,有的同志是汇报工作。占用大家点时间,讲几个问题。

一、1)深刻把握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2)如何推进科学发展?

3)国家如何治理引伸到学校如何治理? 4)朝着目标前进,我们的目标党代会确定。

5)深刻理解把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6)精神信念问题。

二、影响与关注的问题

抛砖:

1、如何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管办评,回归市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明年调查研究。要结合本土特点。

2、如何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素质教育,着力人才培养。教育部100万搞一个课题,中国特色的高素质人才课题,技能加素质。怎么样入脑入心?怎样发挥图书馆作用?

3、如何进行育人模式创新?要求多学科交叉融合才能适应。

4、如何应对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5、如何建设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信息化?信息孤岛,资源孤岛,6、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能力。

7、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强,敢于负责的人培养,考核正能量。

8、如何再创体制机制的新优势?新一轮岗位聘任要开始。络化协同管理,部门再造流程。

全面深化改革在倒逼我们改革,向改革要动力和活力。

金职精神讨论没有引起大家重视,包容进取,尚志励行。

精神是灵魂,是一种独特的气质,地位高于校训。思想层面的引领,与校训行动层面不同,精神需要文化的沉淀。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核心重点与知识点 篇4

1、素质教育将会长期坚持。《决定》中首先强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显然,素质教育的旗帜将会继续高举。

家长对策:素质教育无论怎么喊,只能是理论的格调,它的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无法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我们家长要注重自身行为的端正,以期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但切忌用虚的内容,代替固化的分数指标。只要有学校,就会有考试。让孩子考高分,是万载不变的选择。

2、重点中学和实验班,会被某些政策明令禁止。《决定》中提到: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家长对策:重点中学可能不会被学校自身所强调,学校也不会公开分实验班,校长和老师会彼此换换学校,支教活动将会增多。但是,只要存在着985与普通本二的区别,在家长意识里就会有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区别。重点班将会以更加巧妙的方式存在。择校难题不会解决。学校越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家长越会对孩子课业加码。对立志考名牌大学的家长和学生而言,课业负担如果减轻,就意味着前途黯淡。

3、学校自主招生的规模和数量将会扩大,学生选择考学渠道相对增多,但多次考试会弄得人心惶惶,魂不守舍,很折腾人;只要有人为的因素存在,腐败的因素就会增多。

《决定》中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改来改去,容易改乱。最后,无论怎么自主,学生怎么选择,都得按分数来。这么化整为零的考试,更是增加了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负担。

家长对策:依然坚守高考。无论怎么改,高考依然是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渠道。其他方式,只能是“伴舞”而已。

4、未来几年,会取消文理科,外语的分值肯定会少于语文和数学。

鉴于北京在高考上的示范作用,未来几年,语文分数在高考中的比重肯定增加。如果取消文理科,那么,理科和文科的分数比重,有可能降低。高考有可能考5科,语文、数学、文综、理综、英语。而英语的分数显然不会跟语文和数学并肩。不过,外语想一年多考,对家长和考生是一种折磨,会随之出现一些“并发症”。

家长对策:语文和数学的分数,将是考试中的“大户”,要避免孩子的偏科。考试科目和比重的调整,将会导致一些孩子在学习精力的分配上发生误差。语文学习成为重中之重,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量,必须从小抓起。

5、未来教育改革的几大困难。

一是素质教育依然会跟应试教育发生冲突。理由:前者解决不了社会阶层流动的公平问题,后者才是“平二代”“贫二代”阶层上升的主要渠道。

二是取消重点中学和重点班、划片招生,很难彻底地落实。理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依然会有相当多的学校跟上级部门“藏猫猫”。下级对学校的监管,会因为社会各界对升学率的呼声而有所调整或放松。

三是高考规则的改动,将会带来考生和家长的巨大的心里波动。理由:鉴于高考的公平性压倒一切,高考无论怎么改革,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不会改变。初步的改革,只能慢慢来,甚至只能是换汤不换药。如果自主招生中掺杂不正之风,将会进一步恶化社会风气。

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教育的论述

(4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核心重点与知识点 篇5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

1、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全国正在从一个温饱型的社会转向全面小康的社会。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必将出现许多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态、文化和外交等问题。社会矛盾突出,社会不公现象日益凸现,国内外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严重,官员腐败严重,已经严重威胁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为了加强党的统治地位,唯一的出路,就是廉政建设,根除腐败。而根除腐败的手段就是依法治国,党内依法治党,实现真正的人民监督和社会参与。

《决定》提出三个依法治国的主要理由。首先,依法治国是为了“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其次,依法治国、依法治党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其三,依法治国是为了“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同时,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地位,也必须主动让党受制于一套完整、严明、公正的党内法规。必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上面的目标,“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依法治国的三大任务

首先,“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其次,“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其三,“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4、依法治国的八大具体战略

第一,建立良好的法律体系,因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那么依法治国的第一个战略手段,就是“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宪执政”。宪法实施和监督将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来完成。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当然,也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第二,建立一整套高效、公正的执法体系,因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第三,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公正法治,因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第四,确保法制服务人民的长期战略,因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第五,大量加强法治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第六,党的领导是保证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但是,党的领导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党本身必须是无私的,值得人们信赖的。做到这一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党内法规必须健全和明晰。要“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第七,军队的法治与国家的法制同等重要。

因为军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部分,军队也要服共产党领导下的法律法规。“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第八,法制建设,包涵着香港、澳门和今后的国家大统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核心重点与知识点 篇6

【关键词】十八届六中全会;德育教育;工作重点

引言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紧跟国家发展新常态,才能源源不断为党和人民培养合格接班人。

一、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1学校方面。有不少高校,将德育教育工作等同于“理论说教”,过多依靠理论上的灌输,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去做,却适得其反,引发学生们的反感。在内容设计上比较滞后,没有充分反映学生关心关切的问题,没有充分反映当前道德水平发展方向。高校还仅仅将自身职责定位于培养“学校人”,但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养,无法在学校获得,导致学生将来自身道德水平难以符合社会所需。

2社会层面。多元化文化冲击下,不少社会民众丧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思想道德发生了偏移,过于追求金钱、物质等享乐,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甚嚣尘上,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缺失,不可避免的给学生思想带来巨大冲击。有的学生,道德诚信严重缺失,理想信念发生下滑,如考试作弊、助学贷款违约、学历造假、论文抄袭等现象,都是道德水平下滑的现实表现。

3家庭层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将学习成绩好坏、未来就业待遇等作为评价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认为学习好就是所谓的“好孩子”,而对学生道德水平却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另外,当前我国离婚率逐年攀升,很多家长又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又从小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一味满足其物质需求,对孩子的教育无法跟上,造成不少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二、十八届六中全会后高校德育工作重点

十八届六中全会荡涤了社会风气,引领了社会风尚,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德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学校管理、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习纳入其中,积极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党规党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等内容,确保高校德育教育行驶在正确轨道。要构建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德育课程教育体系。譬如,高校新生剛由中学考入大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还处于适应期,对社会现象和本质的看法还较为幼稚,心理抵御力较差,容易出现道德下滑问题。为此,德育课程设计上,就应突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新生更快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促使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对毕业班来说,因其即将毕业踏入社会,课程上就要突出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各种热敏感问题,打牢思想上根基。

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党员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了明确要求,提出了殷切期望。大学生作为党员群体的重要基石,更应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将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突出出来,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心,为将来步入社会后更好服务于社会打好基础。

要依托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责任感宣传融入学校每个角度,营造德育教育浓厚氛围,实现潜移默化教育效果。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责任感为学生树立起表率。德育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间,带领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实践,正确讨论社会现象,从而把握好教育方向。要突出社会实践锻炼,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各种公益性组织、民间义工团体等,扶弱助残、扶贫帮困,使他们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在实践中培养正确法制思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公民意识。

3着力突出法治教育。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准着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我党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势必将会给国家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影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同样不能置身于外。

要促进德育教育同法治教育相融合,在日常教育内容中,开展人文法律知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意识。因大学生法律意识基础较差,故可开展民法知识、刑法常识等社会主义法治方面的教学。推行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吸取反面典型教育得到心灵震撼。法律知识普及中,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学科专业等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课程,确保整体教学效果。以开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全会背后蕴含的法律思想,增强践行党纪国法的行动自觉,思索“法治中国”背景下,如何“把纪律挺在最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深层次的含义,从而充分认清“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三、结语

上一篇:天目湖茶岛一日游作文下一篇:乡韵的作文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