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主管部门的职责

2024-04-18

合同主管部门的职责(共10篇)

合同主管部门的职责 篇1

(一)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合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拟订本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检查、指导所属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

(二)参与企业重大项目的法律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合同谈判和文本起草工作。

(三)对合同文本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法律审查,向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提出审查意见。

(四)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合同履行中发生的争议提出法律处理意见。参与合同纠纷的处理。

(五)管理企业合同专用章,建立本单位的合同台账,负责合同报表的统计、综合分析和报送工作,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变更合同: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撤销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委代办解释:涉及邮政网点业务受理、区内邮路运输、社区投递、金库值守、敛押款等事关邮政全网安全和运行质量的委代办或外包事项,应由市邮政局签订有关委代办、业务外包合同,合同签订前报省公司审批。

其他领域的委代办或业务外包事项,可由市邮政局或县(市、区)邮政局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前应报市邮政局审批,合同签订后由市邮政局报省公司相应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省市县邮政权限: 第十八条下列合同须报省局或经省局报国家局审查批准:

(一)涉外合同;

(二)国有资产转让、投资入股、担保合同;

(三)涉及中国邮政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内容的合同;

(四)标的额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合同。

合同主管部门的职责 篇2

“宁夏水泥公司起诉行业协会地方官员称别太较真”醒目的刊登在《全国社会组织舆情摘报》的头版头条, 并被各大媒体转载, 宁夏天元锰业状告中国水泥协会引起全国社会组织的密切关注, 为探究事件的原委, 有关媒体对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进行了专访。

孔秘书长透露了这场协会不可避免的官司的真实内幕:中国水泥协会于2013年10月15日在中国水泥协会官方网站上披露了《宁夏天元锰业违规新上水泥项目, 中国水泥协会上书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文, 成为宁夏天元锰业起诉中国水泥协会的导火线。之后, 天元锰业曾派律师来协会, 要求协会撤掉这篇文章。由于来人并非企业代表, 开始就由律师介入, 自然遭到了协会的拒绝, 随后天元锰业以名誉权侵害理由起诉中国水泥协会。

孔秘书长告诉记者, 中国水泥协会认为:天元锰业水泥投资项目是违规的;将锰渣作为水泥混合材不符合国家水泥标准的;协会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行业情况是在履行职责;协会所反映问题仅针对天元锰业的水泥项目核准过程, 协会与天元锰业没有利益冲突。

孔祥忠认为, 一个大企业应该学会接受舆论监督, 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我们欢迎天元锰业投资水泥行业, 更支持天元锰业开展工业废渣利用的环保研发, 但一味迎合地方的盲目投资行为, 可能给企业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给所投资的行业带来市场不利。大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向地方缴纳税收、解决就业、自律环保, 也要体现出对所处行业市场的维护能力和带头遵法守纪的表率作用。

孔祥忠指出, 天元锰业水泥仅因为中国水泥协会一纸文件的披露而提起诉讼, 开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宗企业状告行业协会的先例, 这对中国水泥协会来说未必是坏事, 这表明中国水泥协会和宁夏自治区水泥协会做了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事。这起诉讼案件在中国水泥行业内和社会媒体上已出现了高度关注, 无论诉讼的结果如何, 其意义已远远超出诉讼的本身。

就向国家工信部反映天元锰业水泥项目的问题, 孔祥忠秘书长给出了两条理由:

理由一:天元锰业水泥投资项目是违规的。

第一, 2009年, 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下称“38号文”) 明确规定, 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若需新建项目, 必须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论证和核准, 而天元锰业水泥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没有履行38号文规定的“组织论证和核准”程序。

第二, 将锰渣作为水泥混合材不符合国家水泥标准。我们查阅很多资料, 咨询过许多专家, 包括国家水泥标准技术委员会。十几年前, 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就做过水泥中掺加锰渣实验, 对锰渣掺入量的控制对水泥质量影响很大。在现行的GB175国家水泥标准中, 仅限定常用的活性混合材料为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和粉煤灰, 没有电解锰渣。所以, 天元锰业水泥项目以解决锰渣为主的环保投资行为, 至少在现在从技术层面尚不成立, 水泥生产不符合国家水泥标准。

理由二: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行业情况是协会履行职责的表现。

孔秘书长谈到, 中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 直到去年底, 国务院将水泥项目核准权下放的省级政府时, 也还明确强调:“对于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项目,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意见的要求,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按照2013年中国人均水泥消费1.6吨的全国水平, 宁夏自治区, 人口仅630余万, 2013年水泥产能已达到了2600万吨, 人均水泥产能占有量近4吨, 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直接导致宁夏水泥行业利润急剧下降, 从2010年最高峰全行业利润8亿多元, 骤降为2012年的0.1亿元。因此, 宁夏控制新增水泥产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 任何工业项目对环境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水泥生产要开矿消耗大量石灰石资源, 要烧煤、要耗电、要排放粉尘、排放氮氧化物、排放二氧化碳、产生物流污染。宁夏地处西北地区, 是一个环境较为脆弱的地方, 过度的工业开发必然造成环境的破坏, 有些是不可恢复的, 更何况天元锰业水泥项目并不能给宁夏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因为, 在宁夏水泥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你再建许多水泥厂也不能带来市场消费总量的增加, 只会加剧市场的竞争恶化, 总税收不断下降, 企业倒闭的风险还会给政府带来维稳的压力。

中国水泥协会在有调查依据的基础上, 向国家工信部反映天元锰业水泥项目问题, 同时也反映了宁夏水泥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这是行业协会的正常职责。我们所反映的问题也得到了工信部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协会领导已与工信部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沟通, 并得到政府部门领导的认可。

孔秘书长一再强调, 行业协会关注宁夏水泥工业的发展, 也关注宁夏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中卫的电解锰渣污染不解决早晚会成当地人民生活中的噩梦。如果天元锰业已解决了科学合理的利用问题, 希望请水泥行业的专家、国家水泥质检中心、国家水泥标准技术委员会、国家环境科学院、中国水泥协会, 对水泥中掺入锰渣的项目组织一次专家论证, 增加项目的透明度, 让政府部门了解, 让老百姓放心。如果可行, 我们中国水泥协会会客观的支持并建议将锰渣作为水泥混合材添加到国家水泥标准中去。

孔秘书长建议, 即使电解锰渣可以作为水泥混合材掺入, 按照当地水泥产能过剩的情况, 也没有必要新建水泥厂, 完全可以让当地原有水泥厂去处理, 即解决了环保, 也化解了水泥产能过剩, 为什么还要在距废渣堆场30公里外的开发区新建水泥厂呢?从废渣堆场经县城, 过黄河大桥到开发区, 不是造成长期的路途污染吗?

孔秘书长还强调, 协会不是天元锰业水泥的市场竞争对手, 跟该企业没有任何利益纷争, 并没有恶意攻击的意思。因此, 协会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针对该企业, 而是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上如实在官网上公开这种对行业发展的不利行为, 希望能够引起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所以, 孔秘书长认为天元锰业以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中国水泥协会难以成立。

物业主管部门职责 篇3

2、制定适合辖区内的管理办法和制度。

3、对辖区内外包秩序、保洁各岗位人员工作检查及监督,对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4、按期召开外包单位工作会议,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每月组织自查,对不合格项提出整改方案,并跟踪落实效果。

5、定期检查辖区内消防设施,设备,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

6、负责与地区的治安、消防、环卫、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协调好关系。

7、负责拟定安全员、保洁员培训计划,制定工作年度计划,包括防火、防盗、对付意外事件的预案制定及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

会计部门主管岗位职责 篇4

2、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参与制定集团年度总预算,分析月度预算执行情况,确保年度计划的达成及经营成果的实现

3、负责搭建完整的经营分析体系,对集团的日常经营状况作出全面的财务管理及分析,推动集团经营的改善;

4、负责建立财务核算管理体系,负责审核财务报表,为集团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及经营数据。

5、负责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明确财务内部控制责任,对集团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财务监督和指导

6、全面负责集团税收筹划及税务管理,研究相关税收法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依法纳税,合理避税;

7、负责对重大投资项目和经营活动的风险评估、跟踪和财务风险控制,为集团的生产经营、业务发展及对外投资等事项提供财务分析和决策依据

合同主管部门的职责 篇5

楼宇安全管理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 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楼宇安全管理理论探析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个体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而安全需要则是基本层次的需要, 当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个体才会对更高层次的需要表现的敏感。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把安全需要分为以下几个维度: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行以及工作职位保障等。而在众多的维度之中, 人身安全是根本。然而, 目前对于楼宇安全的研究与楼宇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脱节, 楼宇安全管理的研究愈发重要。

2. 楼宇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

与理论研究并行的是, 在社会实践中安全管理也是社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习近平连续两年对“平安中国”作指示, 并要求各级政府紧紧围绕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 国务院开展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强调, 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第一位, 要求各级政府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杭州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 也定于2014年12月上旬在全市集中开展为期一年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等等。

二、楼宇安全管理特征分析

研究表明, 不同的行业, 安全管理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新兴的楼宇安全管理和传统的安全管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 传统安全管理的特征

传统的安全管理研究聚焦于提高组织内的安全绩效, 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首先, 从组织层面而言, 确立和构建组织的安全政策和安全规程, 通过奖惩机制强化安全行为 (正强化) 和反生产行为 (负强化) ;其次, 从群体层面而言, 构建和培育良好的安全氛围, 从而通过安全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约束个体的安全行为;最后, 通过个体员工的社会学习和模仿而习得一线领导和同事的安全行为, 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的安全绩效。

不难看出, 传统的组织安全管理的的基本假设主要体现在:首先, 组织内部各部门目标的一致性程度仍然很高;其次, 传统的安全管理的制度约束比较有效。一方面在既定的组织内部, 安全制度易于架构;最后, 传统安全管理由于仅限于组织内部, 因而管理责任比较明晰, 责任比较容易界定, 从而避免严重事故的再发生。

2. 楼宇安全管理的特殊性

与传统的安全管理不同, 楼宇管理拓展了传统的安全管理的边界, 使得原有组织内部的安全管理问题转化为组织间的多元关系处理问题, 因而传统的组织理论已经难以解决这一问题。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 企业管理的实质不是组织内部利润最大化, 而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 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 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 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基于该理论, 楼宇安全管理是一个涉及业主、物业公司和管理部门等多个组织的共同绩效目标。

三、楼宇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楼宇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然后, 楼宇安全管理的研究依然处于真空状态。从行业层面而言, 具体表现在:

首先, 楼宇安全管理权、责、利界限模糊, 安全责任错位。楼宇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链条, 而现实情况是缺乏前端的控制, 即当安全链条中的某个环节发生事故时, 通常不对业主单位进行严格考核, 而只是一味地对入驻单位进行处罚, 从某一个角度进行局部改进, 缺乏对全部链条的考虑, 使安全管理链条不能付诸实施。

其次, 楼宇基础安全建设环节薄弱, 形成安全盲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部分商务楼宇业主单位、物业公司、入驻单位及其员工轻视或忽视安全问题, 致使各级相关人员在安全管理投入不够, 导致了安全管理链条中的环节缺失, 形成安全盲区。

最后, 楼宇安全管理力度不强, 安全意识淡薄。楼宇安全管理本身是一个无法进行试错或难以通过试错过程进行安全改进的过程, 而很多组织把一些事故归结为运气或者个人难以控制的随机事件, 缺乏必要的认识, 致使以往其他公司或者组织的失败经验难以转化为个人化的安全学习, 进而使安全悲剧一再的上演。

因而, 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管理实践上, 如何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 切实提高楼宇管理的安全绩效意义重大。

四、楼宇安全管理模型构建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结合楼宇安全管理的特征, 我们认为可以构建以业主单位安全感为核心、以物业公司服务为途径、以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的楼宇安全管理。

总体而言, 一方面, 作为业主本身而言, 作为安全管理的受益者和主要参与者需要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和观念, 从而发现身边的安全问题, 及时有效的避免安全问题;另一方面, 作为物业管理公司, 通过提供有效的服务措施, 减少安全隐患, 彻底杜绝安全事故是其重要的工作职能;最后, 作为管理部门, 通过协调上述组织之间的关系, 同时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 从而实现整体安全绩效的提升。具体来说,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 以业主单位安全感为核心。对楼宇安全管理而言, 业主单位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也是安全管理权力的维护者。业主单位一方面通过表达安全诉求, 从而要求物业公司提供更为人性化、具有安全感的服务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权力维护, 向主管部门提出需求, 从而为安全可靠的服务诉求的实现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其次, 以物业服务为途径。即物业公司通过和业主单位的互动反馈, 从而为业主单位提供更具附加值的安全服务措施, 从而提高业主单位的安全感受;另一方面, 物业单位在服务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形成安全管理蓝本, 并定期形成安全分析报告反馈给主管部门, 从而形成更为有效的管理政策和管理理念。

最后, 以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为保障。管理监督不是目的, 只是实现楼宇安全管理的手段。主管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服务反馈, 识别和发现业主需求, 从而针对需求提供更为人本化的服务, 提高业主单位的安全感;另一方面, 通过监督反馈机制, 不断发现和纠正物业管理部门的管理问题和安全隐患, 最终逐步形成新的制度规范, 从而保证管理机制的健康运行。

五、总结和展望

本文基于三位一体的楼宇安全管理模型的构建, 通过不断的良性互动, 最终不断强化主管部门的服务和管理理念, 增强物业管理部门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执行力度, 从而逐步提高业主单位的安全感。

楼宇安全管理是一个负责的系统工程, 而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进程来看, 楼宇安全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需要后来的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楼宇经济已成为发达城市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其产业聚能和辐射效应日益凸显。然而伴随着楼宇经济的迅速发展, 安全管理却是相对的滞后, 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在增加。本文以楼宇安全管理研究为对象, 以安全管理中的事故汇报作为切入点, 从而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行深入阐述和分析。

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职责 篇6

2、及时处理业户的重大投诉使业户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确保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业户对于物业公司的认同度;

3、负责与重点业户进行沟通,维护与业户之间的良好关系,保证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

4、负责对客服人员进行培训并管理,负责制订并抽查员工的内部教育与培训计划,确保使客服人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5、负责客服体系各项规章制度等标准化建立和完善,确保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从而加强工作积极性;

6、协助总公司做好项目年度第三方业户满意度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满意度调研工作顺利开展;

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职责 篇7

2. 组织生产设备负责人,对设备异常和故障进行及时的修复,对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预防故障的再次发生,以此制定预防

性和预见性维护,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

3. 统筹策划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监督保养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4. 组织协调设备负责人进行设备备件的使用和采购,合理设置备件安全库存。

5. 带领项目组成员,通过优化设备参数、修改工治具的设计,进行焊接质量的专项改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

6. 对一线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并组织安排所需的技术和异常处理培训,从而可以快速的解决设备异常和质量异常。

7. 根据公司年度计划,制定EE年度预算,并监督预算的合理使用。

合同主管部门的职责 篇8

1 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欠缺

由于我国大多数医院是承担了一定福利职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不以营利为目的, 医院财务管理职能一直不被重视, 医院在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上、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 制约了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1“重医疗轻财务”管理思想是影响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医疗主管部门及医院的主要管理者大多具有医疗专业背景, 熟悉也比较重视医疗管理工作, 而对医院财务管理在医院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认为财务部门不过是辅助科室。许多医院的财务人员的薪酬水平低于医院工资收入的平均水平, 大大影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有一些管理者缺乏经济管理的理念, 对基本的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不熟悉, 导致单位财务工作无序, 出现各种问题。

主管部门的不重视也是造成医院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势必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 有的不愿意得罪人, 主管部门自身管理水平也不高, 主动性不够, 对待一些问题能拖则拖, 医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

1.2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 制度执行力不强

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可以避免经济行为的无序和混乱, 也是单位管理者有规可依, 依规管理的制度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医院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照搬照抄别的单位制度, 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近几年来, 相关制度不断更新完善, 但仍有不少医院的内控制度仍然原地踏步。

制度的执行与制度的建立同样重要。有些医院管理制度健全, 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力, 比如单位岗位职责分工不准确;重大资产处置、重大资金使用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力等。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起到以制度管理人, 以制度管理事的作用。

1.3 对医院的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预算管理缺失

医院的预算管理是对医院在一个计划年度为单位财务收支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所做的预计, 是财务活动的依据, 也是实施财务监督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和预算的完成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找出工作的漏洞, 可以为医院的绩效考核提供详实的数据依靠, 为医院决策提供有益的经济信息。但许多医院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不编或随意编制预算。而主管部门也不重视预算的审批, 不审或走过场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没有用预算来管理和控制医院的经济行为。

1.4 医院财务的预测和分析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要以财务预测、详细的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的数据为基础和依据。但医院常常比较重视会计的核算职能, 忽视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职能, 即使有也是简单的财务数据的罗列。没有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没有对不断变化的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也没有对预算差异部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当然更谈不上对医院下一步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对经营活动的调整。

1.5 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财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 不是按照规范的要求, 而是按照领导的要求做, 或按照医院传统的习惯做法去做。近年来, 国家有关会计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 但相关的培训和知识的更新工作主管部门没有及时跟进, 有些财务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有关规定。另外, 医院的资产管理水平不高, 资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实行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医院更是少之又少, 致使资产浪费和使用效益低下, 一些共性的问题长期存在, 如账实不符、未执行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收入确认不准确, 开支范围随意扩大等。虽然主管部门也在监督控制, 但仅是程序上的监督, 如是否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材料, 是否有申请批文等, 没有真正的实现有效管理和监督。

1.6 财务监督缺失, 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医院重医疗轻财务的现状以及财务管理自身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导致财务工作地位下降, 财务部门没有权威性, 医院轻视或逃避财务监督的现象时常发生, 如医院管理会议没有财务人员参加, 财务人员不了解医院新的收支事项, 不了解医院的决策背景, 仅仅在需要用钱的时候通知财务部门划款, 财务只是被动地付款、记账。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的支出常常发生。财务无法在前期参与决策, 提供财务信息;中期参与控制、分析和预测经营情况;在后期又不能参与分析评价和考核, 财务管理和监督形同虚设。

2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府对医院的投入越来越大, 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也越来越重视。区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医院财务管理和监督中发挥行政主导作用, 加强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规范医院财务行为,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引导医院向提高医院经济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改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2.1 不断提高各级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 提高主管部门的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对各级医院管理者的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 包括财务管理、法律、资产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更新, 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指导各医院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绩效考核委员会等, 完善对医院管理者履职情况以及目标考核情况的监督考核体系。主管部门应主动经常到医院深入调查研究, 及时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2.2 主管部门在区县范围内实行委派总会计师制度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三级医院必须设立总会计师, 主管部门也可以根据本系统内实际情况在相当规模的二级医院委派总会计师, 以满足医院的经济管理的需求。医院总会计师对主管部门负责, 参加医院院长办公会, 全面了解医院的各项经济事务, 协助院长协调与统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与各分管院长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直接管理财务部门业务, 对医院各部门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考虑和协调。向医院委派总会计师, 能够减轻院长的工作压力, 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业务水平, 同时也加强了主管部门对医院的管理监督力度。

同时尝试对区县范围内的全额拨款单位和社区卫生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 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情况下, 取消单位会计和出纳, 各单位只设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 履行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可以规范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从源头上杜绝私设小金库、坐支、挪用等违规现象。

2.3 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此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 财政资金投入比重加大, 政府也会对各医疗机构加强预算管理。作为主管部门应首先提高对编制预算重要性的认识, 以预算约束和管理各医院经济行为。其次, 应在每年的预算编制和调整预算的时候, 牵头召集各医院分管经济的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人员召开预算会议, 请财政部门的专家对预算编制的规定、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等予以指导。再次, 预算指标下达后, 主管部门应督促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预算, 并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各医疗机构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2.4 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 制定区县内费用开支标准, 严格开支范围, 降低医疗成本, 实现区县内医疗机构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信息化、科学化

2.4.1 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 界定各岗位职责, 关键岗位定期流动。

内部控制机制是医院减少差错、预防舞弊的有效的、科学的手段。主管部门应按照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原则, 指导和监督医院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及人员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 形成权责分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2.4.2 严格开支范围, 降低医疗成本。

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 严格执行预算并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 重大经济事项必须经过评估、决策和报批程序。规范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和发放范围等, 防止相互攀比、铺张浪费。鼓励医院重视开源节流, 增强医院的成本意识, 不断降低成本。实现走低成本、高效率, 优质、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4.3 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 构建区县内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把卫生系统的各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变成各医疗机构必须遵守的计算机程序, 用程序来规范医疗机构经济行为, 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这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包含行政管理、医疗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 并实现数据关联和共享, 通过网络的审批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等实现区县卫生系统信息化、标准化管理。

2.4.4 完善卫生系统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机制。

第一, 严格执行原卫生部有关文件要求, 对于符合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条件的单位, 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配备审计人员, 并给予岗位、职称以及经费的保障。第二, 建立财务、审计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动监督机制, 督促各项内控制度和廉政制度的落实。第三, 严格奖惩制度, 运用制度的强制性进行硬约束, 实现有制度必依, 执行制度必严, 违反制度必惩。

2.5 建立适合区县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 实现医院战略绩效管理

完整科学的考核体系可以衡量出医院经营的好坏。2006年上海实施市级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后, 有关部门运用了平衡计分卡管理理念, 制定了市级医院院长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该办法由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以及对定量指标因一定的情况变化进行调整的修正指标构成, 由资产运营、社会满意、职工认可、管理有效和发展持续5个部分组成[1]。经过几年的实际考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医院绩效考核办法, 所以, 引入平衡计分卡管理理念, 建立符合区县医院医改要求的绩效考核体系, 促进医院实现战略绩效管理。

2.6 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 建立区县卫生系统内统一的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等物质采购平台, 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防止采购舞弊

2.6.1 主管部门定期召开政府采购预算会议, 加强对各医疗机构政府采购管理,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 强化政府预算约束管理。对于未列入政府采购预算、未办理预算调整以及未经主管部门研究批准的政府采购项目, 一律不得实施采购。

2.6.2 构建区县卫生系统内的医用耗材、设备采购等统一采购平台, 实行集中统筹采购、集中招投标、定期评价使用情况的管理办法。基层医疗设备一般是医疗卫生机构的通用设备, 标准相对统一, 市场供货充足。因而, 实行医疗设备协议供货集中采购的方式可有效解决采购时间长, 采购成本高、采购风险大的问题。具体做法是由主管部门牵头, 委托政府采购机构进行公开招投标, 确定中标供应商、货物供应期、中标货物及最高协议供货价、规格配置、服务条件等采购事项, 由主管部门、政府采购机构和中标供应商签署供货协议。在协议供货有效期内, 各医疗机构可以选择其中的中标供应商, 协商实际成交价格并签署采购合同[2]。另外, 定期对中标供应商进行评估。各医疗机构的医用耗材采购和规定标准以下的小型基建修缮项目等均可采取这种采购方式进行。

2.6.3 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 需要财务人员有综合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 同时也应具备运用新知识新理论对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预测和分析以及管理的能力。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首先, 除了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外, 运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法, 邀请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如财政、国资、纪检、审计等部门的专家上课, 请管理规范的单位介绍经验, 把好的经验和方法予以推广;派遣财务管理人员实地考察和实习, 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其次, 选拔和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业务骨干, 全面提升财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区县医疗机构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荇.平衡计分卡理念在院长绩效考核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卫生资源, 2013, 16 (1) :109-111.

合同主管部门的职责 篇9

近年来, 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 交通运输投融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 作为廉政建设的重点部门, 交通运输系统一直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部署要求, 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积极探索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 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根据云南省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意见》要求,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开展了以廉政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处置等运行环节为主的廉政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以推进机构反腐倡廉建设和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廉政风险评价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机构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 是实施廉政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如何科学地判定已识别廉政风险点的风险大小, 制定切合实际的防控措施来预防和降低廉政事件发生的概率, 是交通运输行业在建立廉政风险管理机制时, 遇到的一个新命题。

常用的廉政风险评价法主要有调查问卷法、穿行测试法、比较分析法及专题讨论法等[1]。传统对廉政风险的评价多数采用定性的衡量模式, 人为因素干扰较大, 评价结果适用性有待提高。本文廉政风险评价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2]的思路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判断、评分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查找出的风险, 认真分析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研究探索廉政风险评价的方法, 通过对识别的各操作环节廉政风险点逐条进行分析验证, 最终提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科学、实用的廉政风险评价方法, 同时突破了以定性为主的模式, 采用了半定量定性的方法, 从而减小人为因素干扰, 对廉政事件客观进行评价, 对为建立健全廉政风险机制奠定基础。

1 评价模型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各处室廉政风险防控采用业务流程分析法对各处室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找出各个环节潜在的廉政风险点。为评价各环节廉政风险点的风险大小, 本文借鉴LEC法, 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廉政风险KPS评价法。评价模型如下:

J = K×P×S

式中:K———发生廉政事件可能性;

P———相关环节的工作的频繁程度;

S———工作过程中可能涉及事件;

J———廉政风险程度。

K、P、S三个参数都是随机变量, 在操作过程中用经验打分的方法, 采取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评价的对象进行判断打分的办法, 得到主观概率。再根据公示计算出廉政风险的大小J。该方法采取半定量的方法对廉政风险进行识别判定风险的大小。

2 评价模型参数的确定

2.1 发生廉政事件可能性 (K)

发生廉政事件可能性由6、3、1、0.5 四个分值构成, 分别为主观感知该廉政事件发行的可能性, 与之对应的有四个等级, 即相当可能, 可能, 可能性小,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判定者根据自已的工作阅历、法律法规的约束情况、事项的重要程度及影响程度、职权性质与覆盖范围、自由裁量权大小、腐败危害程度等因素以及事项发生的其它主客观条件因素进行分值判定。 (表1)

2.2 相关环节工作的频繁程度 (P)

各项工作流程是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 每个人可能处于事件处理流程的一个或多个环节, 其接触的工作环节频繁程度各有差异。为此针对该环节处理的频繁程度设置了5 个级别, 即0.5、1、2、3、6 五个分值, 其中6 分值级表示每周该岗位的人员要处理该流程一个环节事项3 次以上, 其它分值级含义同上。 (表2)

2.3 可能涉及事件 (S)

可能涉及事件取值运用顺推法和逆推法得出的结论相结合确定。用顺推法明确相关工作环节事项的属性: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方面入手, 明确该事件的属性, 如“三重一大”事项, 执纪执法、项目审批等;用逆推法查找可能发生的廉政事故后果及影响:从综合分析信访件、举报电话、举报邮件、投诉、审计报告、巡视报告等入手, 明确该项事件/故可能产生的廉政事故后果及影响。 (表3)

2.4 廉政风险程度 (J)

通过研究分析, 笔者做了大量的试验, 选取了领导层、办公室、人事劳动处、政策法规处、综合规划处、资产财务处、直属机关党委等处室作为试点进行了评价, 结处室职能、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通过自己查找、群众评议、专家建议、案例分析和组织审定等方法, 重点查找个人岗位在职能职责、权力行使、作风状况等方面的风险。采取不同人员就同一事件进行评分, 通过主要采取人员询问、下发征求、专家会审等方式进行评价, 最终划分风险等级分值, 见表4。三级为最高级, J值大于135 分, 该类风险是重大廉政风险, 管理者必须要建立制度体系, 加强监督, 其他项以此类推。

3 实际运用

在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各处室廉政风险防控 (第一阶段) 《职权目录一览表》、决策流程图、各环节廉政风险点识别的基础上, 根据部门的权重、处置资金物资资源量、自由裁量权大小、服务社会关联度和社会评价评议情况、信访、投诉和发案量、媒体曝光率, 以及违规行为后果等因素, 运用该方法对所有处室进行了评价, 识别出612 项风险因素, 统计结果见表5。通过统计分析整个分值分布呈金字塔状, 符合分布规律, 从统计的结果上看与该方法研制的目标基本一致。

4 结语

(1) 廉政风险KPS评价法中, K的取值受评价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不仅取决于评价者的工作经历、经验、价值观评判, 更取决评价者对廉政事件在各环节发生概率的衡量、总体估量以及廉政事件所处法律、文化、思想道德等各方面, 因此该值的取得比较困难, 评价结果偏差会较大;P、S两个评价指标内容相对固定, 取值比较容易, 而且不会出现较大偏差。尽管如此, 可以扩大采样量进一步明确K的取值, 减小个别人为的偏离取值, 该办法的客观性便得以保障。

(2) 以分值来量化廉政风险的大小, 各环节的风险大小直观明了。该方法打破了传统对廉政风险的衡量模式, 较之前纯定性衡量环节风险大小的方法取得了较大进展。

(3) 该方法对于划分廉政风险级别具有延展性, 如可以根据分数值将“高、中、低”三级细划为“高、较高、中、较低、低”五个级别, 而且各级廉政风险点应采取的措施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梁国栋.电力企业廉政风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 .

[2]刘铁民.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主管的部门运作管理 篇10

有效管理一个部门的方法可分为两个层面,首先,必须依照部门在整个组织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来建构整个部门的运作系统与制度,并且将部门内的各个运作予以模块化;之后,再根据此一架构指定部门内成员的工作职掌。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位成员所扮演的角色,都能够在部门的整个运作当中,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以及与其它成员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此才能避免分工不清的情况发生,以及「三不管地带」的出现。紧接着,主管还必须针对每一个模块,设计出每一位成员(或部门内每一个功能运作)的细部作业方式与方法,如此,每一位成员的工作才能够有效率,并且达到一定程度的质量要求,同时也让整个部门的运作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而不是让每一位部门成员各自为政。

当主管在设计部门运作流程的同时,也已经能够大致掌握到重要的运作指标,因此,建立部门运作的管理报表系统,是主管要有效管理一个部门的另一个重要方法。理论上而言(亦即报表的设计是正确完善的情形下),报表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部门的实际运作状况,透过管理报表,整个部门的运作状况能够一目了然;主管精读这些报表,即能掌握部门每日、每周、每月的运作状况,并且从数字的异常来发现问题,进而做出适当的处置。

就实务上而言,报表能够发挥效用的地方非常广泛。除了从数字的异常变化来发现运作上的问题,寻求解决之外;从报表当中也能够找出部门运作效能上的瓶颈所在,从而找出改善的方向;而主管平日的公文签核当中,也必须透过报表的辅助,来作为裁量的依据。主管对于报表所透露之讯息的掌握程度,影响到此名主管的决策质量与考虑问题的深度,但经常出现的问题却是,往往报表系统建立起来了,但主管并未花足够的时间去详读报表,如此一来,花再多心力、建立再完善的报表系统都是枉然!

主管在建立一个部门的运作与管理体系时,从运作系统的规划、组织分工,一直到辅导员工准确、踏实地执行,而让部门运作进入正确的轨道,这是一个相当耗费时间,且相当需要讲求技巧的过程,但这却是部门能否正常运作的基础。唯有员工顺畅地运作各自的职掌,部门才能产生绩效,报表也才有准确的可靠度,而主管也才有时间与心力从事策略的拟定与项目的规划。

当部门的运作系统建构起来、成员的分工清楚,并且运作顺畅之后,再透过管理报表的辅助,则主管平日的工作内容将形成以下的配置状况:大约花5%至10%的时间来精读报表、发现问题;花30%至40%的时间处理运作上的问题,以及解决员工的个别问题;其余50%至60%的时间,则是用来拟定、推动部门的重要策略与计划。唯必须注意的一点是,这样的时间分配并非固定不变的,比方说,当部门内人员出现流动,有新成员加入时,主管花在辅导员工的时间便会增加。

上一篇:XXX县文广新局重点工作谋划下一篇:学生办公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