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瑰宝教案

2024-05-03

文化瑰宝教案(共9篇)

文化瑰宝教案 篇1

顾璋

年级:高中一年级(人音高中新教材)课时:45分钟 教学目的:

1.通过著名京剧选段的欣赏,了解“国之瑰宝”京剧的发展历史,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2.学习京剧的基础知识,重点了解京剧唱腔的两大类—西皮.二黄,以及它们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重点:学习西皮.二黄两段唱腔

难点:掌握两类唱腔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教具:多媒体音像设备.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运用直观法(在上课前十分钟里放一段京剧),请同学们辨认一下这是什么剧种?(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国之瑰宝—京剧

你为什麽得出老师放录象的剧种是京剧的结论?你了解京剧吗?你知道京剧一些名家的名字吗?你知道京剧一些特别有影响的剧目吗?你会演唱几句京剧唱段吗?你知道京剧在世界戏剧表演领域的地位吗?如果你知道其中的一点,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请同学们将书翻到59页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京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学习京剧,了解京剧,其意义不仅是了解一个戏曲剧种,更在于加深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中国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革新与发展,现存剧种三百多种。京剧乃其中佼佼者。京剧不仅被炎黄子孙称为“国粹”;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推崇.所热爱。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体系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

二、新授:京剧的形成

京剧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那么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呢?(用说故事的方式讲述京剧的起源)

公元1790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五年。正值清王朝的“太平盛世”,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又恰逢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皇帝很高兴,决定在京城举行隆重的八十大寿庆典,与民同乐。

各地官员得知了消息,都忙不迭地开始打点礼物解送进京,参与盛典。此时有一位叫伍纳拉的闽浙总督,是一个很能体察上司意图的人,他知道乾隆皇帝很喜欢看戏,就决定选派在南方久享盛名的安徽徽戏班“三庆班”赴京祝寿。“三庆班”不负众望在北京一炮打响,新鲜的唱腔,出色的表演令人耳目一新,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并由此受到朝野的重视。

展示图片

(一)(这就是北京故宫中专供皇帝看戏的大戏台)寿期过后“三庆班”不再南返,和接踵而来的“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一起留在北京发展事业,这就是当时“四大徽班”进京的历史。在京都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心的特殊背景下,逐渐在文学剧本.表演和音乐等方面形成一定规范,特别是吸收了各剧种的艺术精华,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剧种—京剧。

从1790年徽班进京至今,京剧的形成不过200多年的历史。1990年首都北京举行了“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的盛大庆典,江泽民主席作了重要指示,说明中央领导对京剧的重视。

三、京剧的人物行当划分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每个行当都有非常严格的表演规范,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程序。请同学们看图片

生行(男性人物)

小生—扮演年轻的男性角色,不戴胡子,扮相比较英俊.清秀 老生—指戴胡须的中年男性角色 武生—扮演擅长武打技艺的男性角色

旦行(女性人物)

正旦—指融花旦.青衣两种行当于一炉的一门唱.念.做.舞并重的行当。花旦—表现活泼.开朗,诙谐.风趣的泼辣女性

青衣—多表现端庄娴静的女子,常扮贤良母一类角色 老旦—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武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角色

净行(威武.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脸上勾画脸谱,故又叫花脸 铜锤花脸(黑头)—正净,又叫大花脸以唱功为主,如包公

架子花脸—副净,以工架(身段.花脸的招式)念白.表演为主。如鲁智深.张飞等

丑行—(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人物,一般在鼻梁上用白粉涂抹一个或方或圆,形状不同的粉块)

文丑—扮演某些文人 武丑—扮演有武艺的丑角 丑婆—丑恶的妇女形象

旦行里,最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有: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称为四大名旦,排在四大名旦之首的是梅兰芳。(请看他们四人的照片)

在下一堂课里,我们要对京剧大师梅兰芳作专题欣赏,有关梅大师的生平这堂课不作更多的讲解。

四、京剧的唱腔:

京剧是由文学.音乐.表演.美术.舞蹈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京剧音乐在所有艺术的组成部分中占重要的地位。京剧唱腔是京剧音乐的中心,唱腔是表达和抒发人物的感情.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京剧唱腔具有旋律性强,优美抒情.富于变化和对比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京剧唱腔就是我们这堂课的重点。

请同学们注意:京剧唱腔分西皮.二黄两大类。(板书:西皮.二黄)

西皮腔——西部甘肃.陕西等地的秦腔流人湖北演化而成。二黄腔——起源于南方。(有人说湖北.有人说安徽.未有定论)。两类不同的声腔有着不同的特征,反映在节奏上和所表现的情绪上。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这两段唱腔,那就是通过两段唱腔的对比,你认为西皮腔的节奏和二黄腔的节奏有什么不同?曲调所表现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播放光盘:先放西皮腔《铡美案》中包公的唱段,再放二黄腔《沙家浜》阿庆嫂的唱段。提问:

《铡美案》中,包公怒斥陈世美“杀妻灭嗣”,陈世美强 词狡辩,包公怒火满腔历数陈的罪状,此时唱段,一字一板,铿锵有力.环环相扣.步 步紧逼。节奏上应该是怎样的(紧凑明快的),曲调的情绪上应该是怎样的(高亢激昂的),哪位同学能回答?

《沙家浜》中阿庆嫂把新四军伤病员藏进了芦苇荡,引起汉奸刁德一的怀疑,并将全村的渔船扣下,阿庆嫂担心芦苇荡中伤病员的安危,而满怀焦虑的心情,这是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舒缓平稳的)曲调的情绪上应该是怎样的(深沉.委婉.肃穆的)。哪位同学能回答?

通过对两段唱腔的欣赏和对比,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请同学们将书翻到64页,我们将今天课程的重点作打记。

二黄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浑厚,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西皮的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五、拓展与探究

为了巩固我们已学习的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加深对西皮腔的特点的印象,在今天的拓展与探究的实践中,我们选择了西皮唱腔作练习,它的曲调高亢.刚劲节奏活泼明快。曲调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唱段。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66页

1.我们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我们先听两遍录音,老师再一句一句教唱,演唱的时候注意: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要把西皮腔欢快的情绪和紧凑的节奏演绎出来。京剧的唱腔强调“以字行腔”,象“写春秋”的“秋”字我们把“秋”字的声母和韵母既分又合,达到和谐的统一(示范“秋”字)。一种平常的吐字方法,一种既分又合的方法。

2.学习京剧身段:云手与山膀

这是“手”法中的一个程式动作我们来练习一下。老师示范,同学们学做。(强调精.气.神和亮相)课堂小结:

文化瑰宝教案 篇2

驰名京城

东来顺的创始人叫丁德山, 字子清, 河北沧州人, 早年是往城里送黄土的苦力。解放前, 城里没煤气、暖气设施, 冬季取暖烧饭全靠煤球做原料。而摇煤球离不开粘合剂——黄土。德山就是专干给各煤场送黄土的营生。每日里从城外拉黄土往城里送, 经常路过老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的前身是皇宫的马场。满清时, 皇上上朝, 文武百官都要由午门进殿, 可又不能骑马、坐轿进宫。到了东华门那儿有块下马石, 上写“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老东安市场的前身就是武官下马后存马的地方, 后来逐渐形成了建议的交易市场, 人来马往, 热闹非凡。

丁德山看准了这儿的风水宝地, 把干苦力攒下的积蓄, 全部投入到了东安市场北门, 搭了一个棚子。挂上“东来顺粥摊”的牌子, 摆起了一个专卖玉米面贴饼子、小米粥的小摊, 专门招待车夫、马夫为主的百姓, 生意还挺红火。于是扩大规模, 又请了一个抻面师傅招揽顾客。

东安市场这个马场当时是由一个叫魏延的太监主管, 他挺爱吃粥摊的抻面, 经常光顾丁德山的粥摊。丁德山也特别有眼力劲儿, 每次魏延来, 他都非常周到的招待、奉承, 博得了老太监的欢心。魏延瞧丁德山人挺机灵, 又会来事, 一来二去, 就认了干儿子。1912年, 东安市场失火, 粥棚也被焚。魏太监出面张罗, 并拿出了若干银两, 帮助丁德山重建了三间瓦房, 起了字号为“东来顺羊肉馆”。开始, 只是做一些羊汤、羊杂碎等, 后来又把“涮羊肉”引进了店堂。

据说, 涮羊肉这一风味, 是忽必烈手下的厨师在行军作战的紧急情况下, 为了急救, 急中生智创出来的。当时在打仗途中, 恰逢冬季, 天气寒冷, 又断了军粮, 就烧好了一锅开水, 将冻羊肉切成片下到锅里一涮, 捞上来拌上佐料吃。虽说不上有多鲜美, 但必竞解决了一时的进食问题。后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 并在全军推广。当然, 当时的做法比较原始, 刀工不讲究, 佐料也不齐全。经过几代厨师的潜心钻研, 有了逐步的提高, 逐渐形成了特殊风味。

丁德山把涮羊肉这一风味引进店铺, 又经过了细心琢磨, 涮羊肉肉嫩、味美, 主要仗着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于是他用重金从前门外正阳楼饭庄挖来一位刀工精湛的名厨, 帮工传艺。这位切涮羊肉的高手对羊的产地、用肉的部位、切肉的手法做了规范性的整治。切出的羊肉片, 铺在青花瓷盘里, 透过肉能隐约看到盘上的花纹, 形成了看东来顺师傅切肉是一景, 吃东来顺涮肉是一种享受, 东来顺由此而享名京城。“东来顺羊肉馆”不仅成了寻常百姓常去的场所, 就连一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也经常出入, 前来品尝涮羊肉的特色风味。

到三四十年代, 东来顺的涮羊肉己驰名于京城, 三十年代一些账面记载, 每年旺季销出的羊肉在5万公斤以上。东来顺还在店后开办酱园作坊, 涮羊肉所需的酱油、香油、芝麻酱、糖蒜、韭菜花、火锅等都由这些作坊加工制作。经过几代厨师博采众家之长, 苦心钻研羊肉菜品的制作技艺, 在爆、烤、涮的基础上逐渐总结出一套具有独家风味的熘、炸、扒、炒等烹调技法, 经营的菜品日益精美。

东来顺饭庄以经营涮羊肉久负盛名, 多年来一直保持选料精、加工细、佐科全、火力旺等特点。羊肉只选用内蒙古地区锡林郭勒盟产羊区所产的经过阉割的优质小尾绵羊的上脑、大三岔、小三岔、磨档、黄瓜条五个部位。切出的肉片更以薄、匀、齐、美著称, 半公斤羊肉可切二十厘米长八厘米宽的肉片80—100片, 每片仅重4.5克, 且片片对折, 纹理清晰, “薄如纸、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花”, 投入海米口蘑汤中一涮即熟, 吃起来又香又嫩, 不膻不腻。佐料包括芝麻酱、绍酒、酱豆腐、腌韭菜花、卤虾油、酱油、辣椒油及葱花、香菜等, 集香、咸、辣、卤、糟、鲜等多种口味为一体, 再加上自制的白皮糖蒜和芝麻烧饼, 吃起来醇香味厚, 口感独特, 加之该店在数十年前率先改革的涮肉火锅身高膛大, 容炭多而不乱飞灰, 底部的铁箅子粗而疏, 易于通风供氧, 保证炭火始终硬旺。

除涮肉外, 该店还经营多种清真炒菜, 其代表菜品有干爆羊肉、芫爆里脊、烤羊肉串、它似蜜、鸡茸银耳、烤羊腿、白汤杂碎、手抓羊肉、炸羊尾及烤鸭等200余种, 奶油炸糕、核桃酪等风味小吃也颇有特色。

1942年, 竞争对手正阳楼宣布倒闭, 东来顺在东城从此首屈一指, 独占鳌头。1937年北平沦陷后, 东来顺的生意也大不如前。文革中, 店名曾一度改为民族餐厅、民族饭店, 1979年恢复老字号。该饭庄历来是中外名人宴请宾客的活动场所, 邓小平、万里等中央领导曾在这里宴请过萨莫拉、基辛格、伊沙克汗等外国贵宾。田中角荣等日本历任首相来中国访问期间, 也大多来此品尝过涮羊肉。1989年该店的涮羊肉荣获商业部系统优质产品金鼎奖。1994年在首届全国清真烹饪技术竞赛中, 又被认定为清真名牌风味食品。

重新开张

重新开张的东来顺, 以经营爆、烤、涮羊肉为主, 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尤以涮羊肉相传至今, 独具特色。京城有歇后语流传:“东来顺的涮——真叫嫩”。

涮羊肉, 亦称羊肉火锅。相传已有数百年历史。明代《宋氏养生部》和《清稗类钞》均有记载, 原为宫廷菜肴, 清末民初渐流传入市, 现已风行全国, 成为大众喜爱的冬日菜肴。

民国初年, 京城最负盛名的涮羊肉馆正阳楼、元兴堂、两益轩等, 均在商业繁华的前门大街一带。王府井大街的东安市场, 自清末形成市场后, 已渐成商贸娱乐的集中地。特别是吉祥戏院、丹桂茶园和中华舞台三个戏院的相继开张, 使东、西内城的达官富商, 有了娱乐之地。一时“戏场三面敞园庭, 豪竹误用丝一曲听。欲识黄金挥洒客, 但看上座几雏伶”, 灯红酒绿, 日夜喧哗。丁德山看准了形势, 为迎合这类“高消费者”的需求, 在涮羊肉经营上, 下了一番功夫。涮羊肉要好, 必须具备“选肉精、刀工细、调料绝和食具讲究”这四大特点。丁德山就在这四大特点上, 颇费了一番苦心。

涮羊肉的羊肉讲究不腥不膻, 鲜嫩味美, 肥瘦相宜。一只羊只有后腿 (术语黄瓜条) 、羊尾部 (大三岔) 和脊背骨肉 (上脑) 几个部位可用。东来顺创业之初, 丁德山就和他的两个弟弟, 一面经营饭馆, 一面在东直门处买地种菜和养羊。经过考察对比, 他选定了产于内蒙古的大尾巴绵羊, 而且只用2—3年的阉割公羊或仅产过一胎的母羊, 以保证肉质嫩而不“柴”。除直接从内蒙古买来成羊, 供宰杀现用外, 他还从产地买幼羊, 暂放在自家菜园喂养, 或让农民代养, 待成羊后, 随时供饭馆用。

发展壮大

到1921年, 东直门外的丁家菜园, 已发展到二三十亩, 成为东来顺饭馆的大菜库和羊栏。刀工细, 讲究切出的肉片薄如纸、勺若浆、齐似线、美如花, 放在盘中呈半透明状, 可见盘上花纹。

当时, 在京城刀工师傅中, 最有名气的是正阳楼的一位切肉师傅。丁德山不吝重金, 把这位切肉师傅给“挖”来, 传帮带出一批徒弟, 使东来顺的肉片, 成为京城一绝。这一传统, 保持至今。

京城涮羊肉馆已遍地开花, 仅西城太平桥大街上就有上百家, 号称“涮肉一条街”。但到东来顺吃涮羊肉, 仍需排队“拿号”, 每天定量供应。海内外不少知名人士, 全以品尝到东来顺的涮羊肉为乐事。他们尚未入口, 即被那如花似锦的肉片所吸引。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曾赞叹东来顺的肉片“是花朵一样的精美工艺品”。东来顺所用涮羊肉调料, 精细讲究。酱油用自家“天义顺”酱园自产的天然酱油;虾油选用河北南北堡小虾所制;黄酒必用绍兴所产上等绍酒。其余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辣椒油、米醋、糖蒜以及白菜头、香菜、葱姜等, 均由自家酱园、菜园所供给。长期以来, 形成了调料的独特风味。为此东来顺颇下了一番功夫。1932年, 东来顺买下了“天义酱园”, 1940年, 又在朝阳门内, 开设了“永昌顺”酱园, 此后又开设了磨面、榨油、副食、干鲜五味调料等店铺, 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 保证了东来顺涮羊肉的特色。

同时, 也扩大了多种经营。在涮羊肉器具上, 东来顺也很考究。一是严格把握“清真”特色, 从店堂布置到一碗一具, 全给人以素雅洁净、清新大方的感受。二是用具独特, 不同一般。涮羊肉用的铜火锅, 均为专门特制, 锅身高, 炭膛大, 火力旺。锅中汤总是能保持沸腾不滴落, 使羊肉片入汤即熟。所用碗盘, 均系从景德镇专门定做的青花细瓷, 个个精美如工艺品。十余种调料, 分别放置在十多个小碗中, 五色纷呈, 真正达到色、香、味各具其美。

丁德山的精明之处, 不仅是瞄准了一批“高消费者”, 提高了涮羊肉的档次, 使东来顺终日贵客盈门, 而且不忘劳苦大众平民百姓这些“低消费者”。东来顺自摆粥摊开始, 日益壮大, 到30年代, 已建成三层楼房, 可容纳四五百人同时就餐, 成为京城数一数二的清真大饭庄。

但是, 东来顺仍未舍弃当初摆粥摊时的“贴饼子”、“杂面条”。后又添了水饺、馅饼、氽肉丸子等大众实惠食品。一时, 贩夫走卒, 平民百姓争相前来品尝。一只羊的一半多, 是不能用于涮肉的。于是, 东来顺就把不能用于涮肉、炒菜的部分, 做成肉馅, 制成丸子、水饺、馅饼, 低价出售, 吸引来大批低消费者。

这些洋车夫、大宅门的下人和小商小贩, 又如同活广告, 替东来顺宣传和拉来客人。东来顺于1996年6月8日成立了东来顺连锁总部, 先后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66家连锁店, 年营业收入达到3亿元。1998年, 被北京市连锁协会吸收为第一批成员单位。1998年3月, 东来顺饭庄在新东安市场五楼重新开业。它集正餐、快餐、风味小吃和外卖于一体, 为广大顾客提供了方便、满意的服务。

文化瑰宝古瓷壶 篇3

当然。对于古瓷壶的深层历史和文化渊源,往往是知者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者为多。因为,真正了解和熟悉古瓷壶需要知识(历史的、文化的……)、需要时间、需要兴趣、需要毅力、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现在,收藏古瓷壶的人正逐渐增多,人们对古瓷壶的了解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从收藏古瓷壶这个切入点入门,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与其他瓷器相关的知识。我在多年收藏古瓷壶的过程中,积累的不仅仅是古瓷壶的数量,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一些历史和文化知识,掌握了瓷器特别是古瓷壶的一些鉴赏或鉴别的初步方法(详见《关于瓷壶的造型和一般历史特征》等专论),从而引发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感悟。

古瓷壶,由陶壶演变而来。依照权威专家的判断和著述来看,目前已发现的古瓷壶中,包括了仰韶文化的双联彩陶壶、新石器时代红陶三足壶、红陶人头壶(见《瓷壶珍藏》)、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熏陶阔侈口把壶(见《壶中日月》)、良渚文化高颈贯耳壶、马厂类型的堆塑彩壶,大汶口文化的背壶、夏代(二里头文化)灰陶人头形三乳足壶、商代的白陶壶、秦代的蚕形壶等等,成熟的瓷器出现于汉代中晚期,而瓷壶诞生于东晋时期的越窑。东晋越窑烧制的青瓷鸡首壶和德清窑烧制的墨釉鸡首壶,成为那个时代瓷壶的经典之作。后来,西晋的扁壶、三国至隋代的盘口壶、唾壶、鸡首壶、多系壶,唐代的风头壶、皮囊壶,辽代的鸡冠壶,宋代的瓜棱长流壶,元代、明代的多穆壶,僧帽壶,清代的叫方壶、六面壶,民国的圆形温酒壶、方形四足酒壶等等,都形态各异,充分体现了历史和文化的发腱脉络

古瓷壶,因其历史的悠久,每—把壶都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从而,激发无数爱好者去探究、去鉴赏。

古陶瓷,因其制作烧造的程序和工艺相对复杂而在生产过程中的成品率远远低于碗、盘、瓶等瓷器。

古瓷壶,因其有壶腹、壶流、壶系、壶把、壶柄、壶耳、壶盖、壶足等部件相互组合,造型和审美要求很高,成品后大大增强了观赏的美感,其视觉效果远远超出了—般的碗、盘器物。

古瓷壶,因其与茶的历史渊源而平添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壶有千姿百态,茶有林林总总;茶让人回味无穷,壶令人美不胜收,凶而激发人们不断寻找茶文化与壶文化的交汇点、结合点。

古瓷壶,因其造型的多样性(如圆形、方形、瓜形、梨形、钟形、斗形、桃形、葫芦形、筒形等等)和人们生活需要的日用性,为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它激发^们在追求造型艺术与讲究实用之间寻找平衡,选择最佳的壶具造型,以不断吸引人们的眼球。

古瓷壶,因其用途的广泛性(从用途或装物品的角度来分,有茶壶、酒壶、水壶、醋壶、油壶、奶壶、甚至尿壶等等),其消费前景广泛,从而,激发烧造者不断制作新的产品,扩大自己的销售渠道。

古瓷壶,因其不可再生和来源稀缺,在市场上的真品、精品、珍品、美品、完品已越来越少,从而,激发淘宝者强化了沙里淘“金”的极大热情。

古瓷壶,因其真品的升值空间巨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股市上涨1.5%,房市上涨21%,古玩上张30%),由此导致越来越多的收藏鉴赏者、投资买卖者、学术研究者加入其中,从而,激发了众多的“淘壶”者锲而不舍的那股持久劲儿。

古瓷壶,因其窑口不同、釉色不同、工艺不同、文化不同,向人们传达的社会信息、历史信息、文化信息也不同,从而,激发众多痴迷者跋山涉水,走遍中华大地,从众多窑址的历史痕迹中探索发现新的“兴奋点”。

古瓷壶,因其彩绘的出现和釉色的多样性,从工艺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工艺上可分为青釉、黑釉、白釉、黄釉、青花、釉里红、釉上彩、釉下彩、粉彩、斗彩、五彩、珐琅彩、浅绛彩、胭脂彩、黑彩、广彩、矾红彩等等,还有刻瓷、开窗、雕塑、景泰蓝等各种工艺美术形式),加上许多古瓷器又有题字、题诗、山水、人物、花鸟、吉祥图案、清供等等,使一代代名流和艺人的作品传世至今供人们把玩欣赏,也激发了一批又一此专家学者、古玩爱好人士争柑收藏和研究考证的积极性,许多学者都想明白“壶如宣纸任挥毫”的个中道理,听一听“壶中自有琴声音”的美妙感受。

古瓷壶,因社会崇尚返璞归真的感觉,或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导致很多文化人总是想在家庭的装饰柜里或博古架上、写字台前置几件古董。而古瓷壶往往成为选择的重要对象,甚至连嫁妆中也不乏古瓷茶壶、酒壶之类的。由此,激发了年轻人对古瓷壶知识学习和了解的审美情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篇4

沧州市继红小学 田银霞

【摘要】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就小学低年级有效落实写字教学策略提出个人浅见:一是示范引导,规范书写;二要因势利导,激发兴趣;三要严格要求,培养习惯;四是弹性练习,关注差异。关键词:低年级、写字教学、策略 【正文】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象征着中国文化。生动形象的造字特点,几千年不间断使用保存下来的文化信息,展示着它的博大、厚重与缜密,决定了中国必然是一个在基础教育中注重识字教学的国家。从课程标准中,我们了解到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与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作为学生写字的启蒙老师,我们有责任及义务指导学生写好字,在写字教学中我们

要多一些尝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优化写字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具体做法,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示范引导,规范书写。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重形象思维。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我都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范字对学生刚学写字的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坚持多读少写的原则,首先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让学生认读生字,观察字形,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记住字形,把字写正确;然后就开始在带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规范指导书写,向学生示范书写每个字的全过程。在范写过程中结合生字教基本笔画名称,每个笔画我都认真示范起笔、运笔和落笔;在示范中教给学生笔顺规则、间架结构以及写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有时一个字我还写了好几遍,一边写一边说:“这个字老师没写好,我再写一遍。”目的是让学生像我一样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老师严谨的态度成了学生的表率,他们就会认真地去写。有时我还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让教师及时的示范对学生写好每一个字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一次写字课上我在黑板

上示范书写后,学生自己练写时,我走到学生中去巡视,发现张雅琪的“来”字写得不规范,撇捺不到位,我边解说边让她看着我在她的田字格本上示范。之后让他重写,可她写得仍不是很漂亮,于是我握着她的手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的重写了两遍,终于她写出了漂亮规范的“来”字。此后,我发现她写每一个字都非常认真而且写得规范又漂亮。

二、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兴趣培养。

(一)故事激趣。

小学生对老师有着很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性,听老师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而且注意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合,这样,“讲故事”的形式就能起到更好的激趣效果。我给学生讲“米芾学书”的故事,启发学生写字时仔细读帖,既要动手,又要动心;用“十八缸水”的故事,教

育学生学习王献之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故事激趣,为上好写字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我还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二)儿歌激趣。儿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读好记。因此,我常把教材中的执笔方法,书写规律等编成儿歌,让学生乐学,培养兴趣。强调写字姿势时,我编了儿歌,“我是一名小学生,写字姿势要记牢:笔尖离手整一寸,眼睛距桌一尺高,课桌身体隔一拳,腰杆挺直别紧靠。”在教带有“撇”的生字时我编了儿歌,“撇向左下行,行笔重到轻,弯度要准确,长短要适中。”

(三)演示激趣。我采用示范或利用投影、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汉字的笔画,使抽象的起笔、收笔等过程直观化,使学生看得更为清晰,感受更为完整,易于理解字的形态、结构、比例,便于记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在书写过程中,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对怎样起笔、收笔,哪里轻、那里重等都一目了然,不仅使学生对写字感兴趣,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笔画和部件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匀称。

(四)活动激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儿童好胜心强、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有意引进竞赛意识,在每一次批改作业后,我都在班里大张旗鼓的进行点名表扬。如:某某同学,一直很努力,得了几颗星;某某同学有很大的进步,得了几颗星;并以小组为单位,周末评出优胜组。这样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就更加自觉认真了。

如果只要求学生写字而不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他们写字的兴趣就会下降。因此,我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如写字好的同学,除了在课堂上给予表扬,我还及时展示佳作,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并让同学传阅优秀作业本。利用班级的板报、墙报,定期更换学生的书法作品或写字作业。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写好字,我组成了“一帮一互助组”,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请优秀学生谈写字方法,请进步快的学生谈心得体会。为了增强学生写字的信心,我还在班里举行写字比赛,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教学中我组织一切新颖的教学活动,以便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

三、严格要求,培养习惯。

《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由于很多孩子刚上小学时,书写姿势很不正确,主

要表现在握笔离笔尖太近,胸部紧贴桌面,头偏向左侧,眼睛离本子太近等。所以在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指导到位,不厌其烦,课堂上巡视,时时提醒,当场纠正,及时表扬。在我的严格要求和反复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弹性练习,关注差异。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练习上体现弹性,对每个学生没有提出同样的要求和相等的量,不求多,但求好。因为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他们写字的兴趣。有的学生书写速度慢,可逐步提高要求;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觉得没写好的可多写几个;课堂练习完成了,回家还想练习,也可再写几遍。这样的要求让学生不会觉得写字是一件苦事,而是在创造美。

另外,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我也以学生各自的起点为参照。比如:一个平时写字基础较差的同学,最近他认真写了,尽管还不如一般同学写得好,但我仍选取他进步较大的作业给他加个红五星,在我日常写字评价中,得星并不是优等生的特权,只要写字态度端正,字迹工整,就可以得到红五星。

国家教育部总督柳斌也认为:不要小看了写字这一基本训练,它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认真写字中养成的一丝不苟的习惯,将使“终身学习”获益

围棋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瑰宝 篇5

围棋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瑰宝,现在已成为青少年与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学习围棋有以下好处:

(1)德育与美育:围棋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发掘儿童潜能,帮助他们审美的定性,形成健康人格和精神,形成较高品位的审美修养。

(2)逻辑思维能力: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四到十岁的儿童,正处在“具运动阶段”这个思维水平,这个阶段儿童思维的缺点就是“不善于从众多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而下围棋,则“逼迫”他们“从众多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

(3)记忆力:一个棋手,头脑里要储存许多定式变化、布局方式、死活图形、官子计算等等。围棋复盘可培养孩子有意识无意识的记忆习惯,让孩子边学边记边理解。曾经有科学研究报告指出,下围棋可以促进右脑发育,并强化脑部全面信息统筹与处理能力,还能增强记忆力。

(4)数学能力:围棋纵横十九道,361个交叉点,往往一子未落,几种、几十种变化构图接踵而来,且要估算厚薄。行棋次序、目数、官子及劫材等,它又是一堂生动的数学课。

(5)创造力:下围棋讲究随机应变,让儿童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对局中,且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6)注意力:让儿童自控能力得到加强,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并且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断延长,从而改变“陀螺屁股”。

(7)抗挫能力:在下棋的过程中,往往顺境与逆境交替出现,妙手连发可以力挽狂澜,形势转好,一着不慎又会使乾坤倒转,攻防易手。孩子们须承受悲喜忧乐种种心理压力,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力。棋的输赢也造就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格。

(8)大局观:围棋讲究平衡,讲究配合,讲究全局的统筹安排,一招失误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所以可由此培养孩子统观全局的意识。

学习围棋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磨练孩子的意志品质;事实证明学围棋对孩子学好功课也是十分有益的!

文化瑰宝教案 篇6

①“宣纸”作为纸张名词的出现,始于唐代。其时嗜画成癖的大理寺卿张彦远在他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提及,所指应是宣州宣城郡所产的贡纸。这是以产地为名的宣纸的由来说。

②宣纸的制造始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东晋说、唐代说、宋代说、清代说各不相同,《中国宣纸史》著者曹天生认为,宣纸创始于元明之际,成熟于明代中期。曹氏的依据,出于《小岭曹氏宗谱》对宣纸生产的记载,以及明宣德年间所制造的皇室监制的加工纸——陈清款宣纸,即为青檀皮所制的真正的宣纸,其质量为其他种类纸所难以比拟,与宣德炉、宣德窑一样,被称之为“宣德纸”,这是宣纸的另一种命名方式。

③宣纸与其他种类纸张之别,首在用料,即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水质、药料,并使用特殊手工技艺而造出的宣纸,方能成为真宣。曹氏有据可查的推论有其道理,但也有疑问。如果说晋代便有楮皮纸、麻纸、竹纸等类似于宣纸的纸张诞生,其时所造之纸尚有新疆楼兰出土的“罗布淖尔纸”,甘肃武威出土的“旱滩坡纸”,以及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魏晋时纸”,当然还有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中期的灞桥纸、马圈湾纸、居延纸等等,这些用不同原料造就的纸可谓年代久远,而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是久已有之的植物,为什么到明代才有人用来造纸?如果说宣纸是唯一以青檀皮为原料作为标志,那么,唐代的宣州贡纸是否均为青檀皮所造?其中是否有青檀皮纸?若有,则该是早年的真宣了。如果以小岭制造宣纸的写于宋元之交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恐怕有割断历史之嫌,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最佳宣纸即曹氏宣纸的创始期,而未见记载的或已难以查考的事物,并不等于不存在。在我看来,宣纸的创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

④宣纸制造所用为檀皮的韧皮纤维,纤维长度在一点七至三点七毫米之间,且百分之八十的纤维长度十分接近,因而成纸匀度好。电子显微镜下,人们发现其纤维细胞壁分布诸多细密且均匀的皱纹,与纤维长轴向平行,故宣纸着墨时,易留住笔痕、墨迹,淡墨与水会沿着皱纹沟槽向外逐步渗扩,形成不同层次;重笔时又自然分界,互不溶混,造成主体感;再加上规整的檀皮长纤维与草浆短纤维均匀交织,使水墨扩散均匀,无锯齿形辐射状态,正是这样的特征,鉴定了宣纸为中国书画的最佳用纸。在观赏一些中国画时,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这是宣纸留住了水墨,渍渗晕染,生成空濛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真宣所用青檀,以泾县的皮质最好,且生在山石崎岖倾仄之间者,方为佳料。

⑤宣纸的制造,于青檀皮和稻草的纸浆中,还需掺入杨桃藤(即猕猴桃)的汁液,被俗称为纸药、滑水。杨桃藤汁是纸浆中的悬浮剂,能使纤维均匀地悬浮于水中,让捞出的纸厚薄一致,结构紧密。

⑥自然,宣纸的制造是离不开水的,泾县的泉水清醇洁净,浑浊度为零,四季长流,水的硬度低,水温低,故能使宣纸不惹灰尘,洁白度高,并能延长纸的寿命。所谓纸之“似玉雪者,水色所为也”。看来,真宣之所以在泾县的制造达到极致,是因其得天独厚,皖南山区特有的最佳青檀和稻草,纯净的泉水,适宜的气候,吸纳天地之灵气,承受日月之精华,加之人的聪明才智,安能不出绝无仅有的真宣!

1.下列对“宣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指出的宣州宣城郡产的贡纸,应该是“宣纸”作为纸张名词第一次提及。

B.宣纸的制始于何时,众说纷纭,但一般都把写于宋元之交的《曹氏宗谱》的记载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

C.宣纸匀度好,易留住水墨,渍渗晕染,生成了空濛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形成了一些中国画,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的特点。

D.宣纸的制造中,需要掺入杨桃藤的汁液,才能使纤维均匀地悬浮于水中,让捞出的纸厚薄一致,结构紧密。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②段分别侧重从“宣纸”这一名称的由来以及宣纸的制造时间角度来介绍宣纸。

B.第③段从宣纸用料写起,但重点还是在说明宣纸的创始期存疑,没有令人信服的定论。

C.第④段指出宣纸所用青檀皮的韧皮纤维,纤维长度十分接近,成纸匀度好,适用于书画。

D.第⑥段指出宣纸制造离不开皖南山区独特的条件、水质、水温等条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曹天生所著的《小岭曹氏宗谱》记载以及明陈清款宣纸是宣纸创始期在元明之际,成熟于明代中期的依据。

B.如果宣纸是唯一以青檀皮为原料做为标志,那么唐代宣州贡纸除楮皮所造外,其中更应该有以青檀皮为原料造的真宣纸。

C.宣纸是因宣州宣城产地和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时间而得名,但宣纸的创始期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青檀皮是生产宣纸的重要原料,只有泾县才有;泾县的泉水清醇洁净,水质条件好,这些都是真宣产在泾县的重要原因。

试题答案:

1.B.(第三段中提到“如果以小岭制造宣纸的写于宋元之交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恐怕有割断历史之嫌”“ 在我看来,宣纸的创 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

2. C.第四段中提到“百分之八十的纤维长度十分接近,因而成纸匀度好”,“ 百分之八十”漏掉,表述不准确。

赏文化瑰宝 观海派特色 篇7

国家馆日

10月9日乌干达国家馆日

位于非洲联合馆的乌干达馆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内容一点也不简单。整个展馆分为“鲁文佐里山”、“维多利亚湖”和“坎帕拉城”三个主要展区,分别展现乌干达的乡村风光、湖岸美景和城市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野生动物在乌干达展馆占据了很醒目的位置,特别是位于鲁文佐里山区的濒危动物山地大猩猩。这种被称作“温和的巨人”的生灵,其雄性个体身高可长至7英尺(2.1米),体重可达180公斤。虽然由于它粗鲁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十分怕人,但实际上它们是非常平和的素食者。全球目前仅存约740只山地大猩猩,其中近半数约340只都栖息在乌干达植被极为繁茂的Bwindi国家森林公园,此外还有超过40只生活在乌干达其他的保护区里。

乌干达卡罗娜艺人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时间待定

10月10日卢森堡国家馆日

展馆的设计师受到“卢森堡”在中文中“森林和堡垒”含义的联想,设想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整个展馆的建筑结构就像一座壁垒,中心位置类似中世纪的塔楼,周围郁郁葱葱的开放式“森林”则由葡萄园组成。作为欧洲的“绿色心脏”,卢森堡向来十分重视环保问题。整个展馆的建筑材料都是钢、木头和玻璃等可回收材料,能源的回收再利用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典范。

为了让参观者有一个舒适方便的参观环境,卢森堡馆做了不少人性化的设计。展馆设计了众多出入口,可以不需排队等待,随时根据自己的喜好停留、参观。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观看展馆里的视频内容,或者登上植被覆盖的屋顶,在长椅上小憩,欣赏周围的美景。在开放的翼楼上,还有为孩子们设计的游戏娱乐场。

展馆的餐厅也是一大特色,除了提供卢森堡的特色食物,例如啤酒、葡萄酒、香槟酒、腌货、特色菜肴外,还提供中餐。

卢森堡Largo feat,Gast Waltzing音乐会

音乐会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时间待定

10月11日白俄罗斯国家馆日

经过白俄罗斯馆的人通常会为展馆外墙上的图画所吸引,而当他们真的走进场馆,就会发现,展馆内部也是“画中有画”。据悉,该馆外墙的画出自该国画家利马舍夫斯基的手笔,他画的是白俄罗斯的城市。而展馆内部的画则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现代画家瓦伦丁一古别列夫的作品、历史上的名画以及白俄罗斯国内孩子们的画。

此外,白俄罗斯馆天花板上的圆形屏幕,以及其正对着下方的舞台上,也各展现了一幅图画。四周灯光不断变幻颜色,天花板上时不时地会有一只白色仙鹤飞过,而仙鹤正是白俄罗斯国宝级的动物。

除了图画,白俄罗斯馆还用4个大屏幕不断滚动播放展现白俄罗斯的街景、文化以及重要的时刻。世博会的6个月期间,来自白俄罗斯6个州的不同乐队和歌舞团,轮流到白俄罗斯馆用歌声和舞姿表达他们的生活与爱情。

白俄罗斯“Khoroshi”民族舞蹈表演……

欧洲广场15:30~16:3017:00~18:00

白俄罗斯国家馆日综艺晚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19:30~21:00

10月12日老挝国家馆日

琅勃拉邦是老挝的著名古都,在世界遗产保护和城市多元发展方面卓有成效。老挝的参展是以介绍古都琅勃拉邦为中心,通过对这一人类遗产的保护及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利用,向世人展现一个集古代文明和现代化城市为一体的宗教、文化和旅游中心。馆内具有当地特色的灯具、纺织品、现场制作的手工艺品和传统歌舞显现出浓郁的老挝风情。馆内通过海报、图片等展示群山、瀑布、洞穴等自然景观以及特色建筑,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当然了,老挝馆内不会少了老挝的特产——各类珍贵木料,每块都是明码标价,而且价格不菲。

老挝时装秀………………………………

亚洲广场15:00~15:30

老挝歌舞时装秀…………………………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19:30~21:00

10月13日图瓦卢国家馆日

如果按照国土面积来排名,图瓦卢是全世界排名第四小的国家。图瓦卢人来世博会主要是为了推广旅游,一年游客不超过1000人的图瓦卢是一个能暂时让去旅游的客人消隐于世,在棕榈树下静静地享受午后阳光的地方。图瓦卢馆每天都有两名参展人员,馆内有椰树、贝壳做成的工艺品。

需要提醒的是,图瓦卢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被海水淹没的国家,其国土形如一道海堤,海拔最高点仅有5米,一场暴风雨过后,图瓦卢就会变成泽国。因此在世博会上,气候问题是最易引起图瓦卢展馆工作人员共鸣的话题。

图瓦卢费特乐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10月9日~15日多场

10月14日也门国家馆日

和其他一些国家馆的精美陈列相比,也门馆更像一个大集市,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商品,从小饰品到各种服饰,应有尽有。其中最受游客青睐的生意无疑是也门手绘。即便是每天中午用餐时间,排队等着手绘的游客仍然会挤满整个房间。负责手绘的也门姑娘们可以根据游客要求,在游客手背、手腕、脚躁、后背等位置作画,作画的工具只是一层薄薄的塑料纸裹着一种叫哈那的材料。也门姑娘一边作画,一边不忘告诉游客,画完的一个小时内不要触碰图案,等图案干了,可以揭掉表层的涂料,留下黑色或黄色的花纹。这图案可以在皮肤上保留两个星期,当然,你不能洗手洗得太勤快。

也门艺术与文明综艺秀…………………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20:00~21:30

10月15日阿塞拜疆国家馆日

欧洲联合馆内的阿塞拜疆馆,外观看上去或许并不打眼,但里面却很有故事。以蓝色、金色、白色为主色调,富有浓郁的欧亚风情。馆内以多媒体、特色手工艺品、图片等展现了阿塞拜疆城镇的历史、文化、宗教、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凸显了该国地处连接东西方“十字路口”的重要性,以及在融合东西方文化、促进贸易和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展馆内,还生动再现了古代阿塞拜疆人在伟大的“丝绸之路”上运输东西方珍宝、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情景,并展示了新千年重建“丝绸之路”的雄心。

阿塞拜疆国家馆日文艺演出……………

场馆及时间待定

省区市活动周

10月8日~12日“海上风韵”上海活动周

作为本届世博会的东道主,上海在省区市活动周中同样举全市之力,汇聚了名团、名家、名作及国际、国内屡获殊荣的艺界新秀,以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体现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以精妙绝伦的杂技、五彩斑斓的歌舞、美轮美奂的民族戏曲、谐谑互动的环境戏剧、热情欢乐的踩街巡游等5个区域的演艺活动,生动演绎活力上海、创意上海、和谐上海、经典上海的新形象。

民族戏曲荟萃“戏游上海

——戏曲,让城市更美好”…………………

宝钢大舞台展演区

上海“风从海上来”综艺专场演出…………

庆典广场

上海多媒体海派杂技秀“海上寻梦

——雕刻时光”……………………………

为什么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篇8

《尚书尧典》上说:“於!子击石拊石,百鲁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上也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中唐以后,中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促进了戏曲艺术的自立门户,并给戏曲艺术以丰富的营养,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

宋金(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代(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北方。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

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

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讲究起承传合一样。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

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来,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的艺术成熟和完善。

明清(繁荣期)

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

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

明后期的舞台,开始流行以演折子戏为主的风尚。折子戏的脱颖而出,是戏剧表演艺术强劲发展的结果,又是时间与舞台淘洗的必然。观众在熟悉剧情之后,便可尽情地欣赏折子戏的表演技艺了。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

近代(革新期)

辛亥革命前后,一批有造诣的戏曲艺术家从事戏曲艺术改良活动,著名的有汪笑侬、潘月樵、夏月珊等,他们为以后的戏曲改良积累了宝资的经验。从19“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段时期内,一些志之士对戏曲进行了改革。

梅兰芳在“五四"前夕演出了《邓粗姑》《一缕麻》等宣传民主思想的时装新戏,周信芳、程砚秋等也创作了不少的作品。 袁雪芬则高居越剧改革之大旗,主演鲁迅名著《祥林嫂》,在中国戏曲中率先形成了融合编、导、舞、音、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机制。“率先开始了中国戏曲艺术大写意与大写实相结合的机制。

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十五贯》等,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还撰写了历史京剧《海瑞罢官》。以后,又陆续推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如京剧《白毛女》、《奇袭白虎团》,越剧《西厢记》,评剧《刘巧儿》,沪剧《芦荡火种》,豫剧《朝阳沟》等。

文化瑰宝教案 篇9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戏剧艺术。世界历史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前两者早已死亡,只有中国戏曲至今仍然久演不衰。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西方强调摹仿的艺术理论,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他们认为戏剧就是要创造生活幻觉,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中国古代强调神似的艺术理论则造成了中国戏曲的写意观念。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进行的提炼、加工、夸张、变态和美化,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比如在空间的处理上,中国戏曲不像西方戏剧那样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这是我国戏曲的独特创造。

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半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携带玉镯》中孙玉姣赶鸡喂鸡,穿针引线,舞台上既无鸡,又无针线,但却表演得好像煞有其事,惟妙惟肖。《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戏曲表演中有许多程式化动作,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美化,如大将的起驾上马比现实生活要复杂得多,而小旦上马只要脚尖一点即可,又十分简单。至于那色彩斑斓的脸谱当然更是写意的了。

上一篇:建筑学系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虎的吉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