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2024-05-01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论文(共10篇)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篇1

一、专业导向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一)高职人才培养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性、应用性人才的高层次教育机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突出的特征是“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统一。作为“高等性”的体现,是其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其“职业性”方面来说,是要学生掌握高层次的专业技能。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在技能上要有明显的技能优势,岗位适应能力强。不少专家学者所倡导的高职教育在教学环节上“零距离”地与企业生产一线接轨,强调的学生在技能上所达到的要求。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能力上加以提升以应对此培养目标的挑战,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严肃课题。

(二)企业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紧迫性

现代高科技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需求不断攀升。在此背景下,站在企业的角度,不只要求劳动者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求其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的价值导向也要求劳动者对相关岗位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此要求身处培养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者地位的高职教师自身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要有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所谓“学高为师”就是强调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而“做中学”的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无疑突出了教师的实践技能的掌握,此两方面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无论如何强调均不为过。

(三)高校按“专业”招生的改革模式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起,浙江省将在高等职业院校实行按专业招生,考生按职业院校的各专业在全省的排名顺序填报志愿的招生改革方式,改变以往那种凭借一、二个热门专业撑起一个高职院校一片天的现象。对各高职院校的排名也不再是一个综合的排序,而是以专业为单位。这将会导致高职院校间专业的竟争更加突出,从一、二个特色专业的竟争转向所有专业的竟争。实践证明,专业的竟争往往取决于专业的教学效果,此不可避免地要求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一流的专业教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效果,就不可能有一流的社会评价,更不可能有一流的高职院校。不言而喻,学校的办学质量的高低更加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在填报志愿方面对某一高职院校的青徕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二、高职教育中教师教学能力所面临的困境

(一)从师资来源看,教师教学能力不容乐观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高校毕业直接走向教学岗位的;企业引进的;从其他高校引进的。各来源的教师各有其优势,但也有不足。突出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对专业理论性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不愿系统地去掌握理论知识;或是不重视教师的技能性培养而使不少教师缺乏专业的操作技能,有嘴上功夫却没有动手的能力;或是既没有理论的高度又没有实践的操作技能;或是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法有效的运用。上述种种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而言,在备课环节上表现为备课不透,吃不准教材;在授课过程中体现为抓不住教学主线,难以理清重点,说不透要点、攻不破难点;若指导学生的实践,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环节所面临的问题要求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其功能远未有效的发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没有较好地集中注意力,甚至没有听教师授课。近年来,部分省市还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专门设计了一批有针对性地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不少高职院校为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专门设立校级教改课题。此举一方面说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某种缺陷。

(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滞后

高职院校为实现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而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强调教室要搬到企业,企业师傅要走进课堂,学生的作业要成为产品。强调的是从学生能够学到技能的角度而由企业师傅来授课,却较少地从学校现有教师的实践技能方面的改善来探讨。不少高职院校虽然也从制度层面上强调职业学校的教师,甚至于中职的教师也要持双证意在突出教师的实践性技能,而在现实中充其量也不过是在教师证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其实践能力往往是低层次的。就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而言,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远远滞后于企业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对策

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为目标。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目标趋动下,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以有效地处理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现状和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较好地吸收教学内容。

(一)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

1.在整体中把握局部——“熟”教材如何处理?所谓的备课先需“备教材”问题。总体而言,备课要对整本书的知识烂熟于心,明确教学的目的和学生通过学习所需掌握的知识。就某一个章节而言,或是某一节课而言,只有在知道该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处理教材。而现学现卖是不可能有效地处理教材的。

2.以理论知识为支撑——“透”处理教材的能力依赖于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此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在指导思想上重教学而轻科研,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师在从事教学后还能认真地钻研专业书籍的`不是很普遍。而要驾驭书本知识,深刻了解书本内容,没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3.梳理授课的具体思路——“明”根据教师对本部分知识的思考而提出具体的授课主线。角度的不同,可归纳的思路也不一样,但目的是让自己在授课时不至于迷失方向,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讲,也不至于云里雾里难以掌握教师到底讲了什么。通过一条或几条教学思路的梳理,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教学手段的有效选择能力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手段运用要以教学效果的达成作为评价的依据。教学手段的运用离不开教学目标,并且手段的选择不能偏离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依据所教授的内容而定,讲授法、讨论式方法、案例教学法、翻转式教学法、循根求源法等方法均可采用,其各有优势,也存在某种缺陷。如“循根求源法”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其强调的不只是知道其所然,还须掌握之所以然;不仅了解其现状,还需要深入地探讨为什么会一步一步地成为目前的样子,并要掌握前沿的知识,了解目前所授内容所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2.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高职教师的授课中已成普遍化的态势,以其清晰性的字体,直观性的特点取代传统的板书式的教学方式。但其过多的信息含量也往往导致学生无法接受,而且可能存在教师过份依赖于课件和对多媒体的依赖,疏于备课。板书的运用也存在其优点,不可一概加以否定,在某种程度上能补救多媒体教学的不足,若教师能对关键的知识点、难点进行必要的板书式的梳理,既达到让学生知道教学重点之所在,也能让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教学对象的认知力和可接受性所要强化的教师教学能力

备课不仅是备书本知识,尚需备学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力、可接受性方面的现状,关注学生认知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围绕着学生能否接收所教授的内容,是否能较易地接收所教授的内容为衡量指标。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如下方法。

1.“典型性”:案例选择要做到典型性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教学目标的达成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所谓典型就是最能体现教学的内容的要求,能通过个案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选择典型案例,并通过案例的分析,一方面把抽象性的知识和原理通过较为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易于学生的理解,并落实教学内容及要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生活性”:教学内容讲解要实现形象性、生活化教师若能通过专业化、抽象化的教学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低层次的要求,而且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方能达成。但就现在的高职生而言,基础性不实,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的情况下,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若能采用形象性、通俗性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配以与生活相关度高的语言、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关的知识。

3.“概括力”:案例分析要注重抽象、提炼、概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之中,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突出了教会学生“学”的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强调人的终身学习的理念的社会。教师只有具备从案例中抽象、提炼、概括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能力,方能实现学生的“不教”的目标。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不再执着于如何通过详细的讲解分析来灌输教学知识点,而是通过提供相关的知识材料,并通过材料的分析来提炼教学知识,注重概括力的提高。

4.“针对性”:作业安排上体现教学目标教师在作业安排环节上要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达到通过练习让学生发现教学重点并把所学的知识在理论上加以应用的效果,同时也能让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业的布置不能囿于传统的书面的作业,尤其是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应通过具体的操作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产品的生产上,以产品的形式作为作业的形态,并以产品的完成质量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与原理的主要依据。

四、结论与展望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篇2

一、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的不足

(一) 宏观环境中教学发展政策还需完善

近些年教育改革不断进行, 虽完善了教育机制, 但是政策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整体投入不足, 特别是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上投入明显不足,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政策关注不明显, 政策上没有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高职教师教学福利待遇明显偏低,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训练经费严重不足, 政策上没有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高职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发展没有资料参考,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训练设备不足。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 宏观环境中教学发展政策关注不够, 加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政策的投入, 可以有效提高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 对教师教学发展可操作方案探究不足

在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 可以看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没有一套科学的发展方案, 在高职教师教学之前没有完善的教学培训方案, 高职教师教学开始之后也没有进行职中培训, 很多教师都是自身自主加强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训练,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大部分都是按照本校需求进行教学能力发展, 缺少教学经验交流, 缺少实际考察。这些问题反映出在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没有一套科学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案, 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案没有深度的剖析, 导致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案出现严重的不足现象。

(三) 教师教学发展平台搭建不足

提高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最好的办法就在相关平台上进行教学经验交流, 但是就目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来看, 缺少这样教学能力交流平台, 很多交流平台就是本校本系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导致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缓慢, 阻碍了高职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搭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平台, 可以有促进发广大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建议

(一) 完善宏观环境中教学发展政策制度

为了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在政策上应该加大财政投入, 完善政策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的指导, 加大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关注力度;在经济上保证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增加设备投入, 完善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需求设备, 综合整理相关资料, 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料参考;加大高职教师的福利待遇, 追加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力度。合理、科学、完整的政策制度是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保障, 是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最坚实基础

(二) 设计科学教师教学发展方案

合理规划科学设计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案, 能够有效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在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案中, 要包括职前的教学能力培训, 职中教学能力的拓展, 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各方面因素, 结合本校本专业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能力发展方案, 总结以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案的成功案例, 寻找自身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案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合理科学且适合自身的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案是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指导。

(三) 搭建高效教师教学发展平台

在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 有效的平台可以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减少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不必要的问题, 能力发展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互通有无, 教学能力发展平台扩大了教师的眼界, 丰富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知识。通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平台, 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还有效促进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和策略的完善。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对目前的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途径和策略的深度剖析, 综合目前各方面因素, 就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有效建议, 促进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案的完善, 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途径和策略的探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文献。

摘要:教育发展速度离不开教学能力的发展,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分析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途径和发展策略, 可以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途径和发展策略历程剖析, 教师教学发展宏观环境探究, 教师教学发展方案研究, 教师教学发展平台解析等方式, 总结出一套高效促进教师教学发展计划方案, 帮助教师在教学发展中有效提升。经过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途径和策略研究, 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科学高速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宏观环境,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陶宇, 任聪敏.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5 (11) :50-54.

[2]黄寿昌, 马振锋.基于教学学术的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大众科技, 2015 (12) :127-129.

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篇3

【关键词】教学能力;培养路径;教学设计

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才能够逐渐形成并发展。教学能力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因此探讨教学能力不能离开教学活动过程[1]。从教学活动的角度来划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进行教学反思的能力、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一、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师要能够对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对具体的到课时的教学方案设计更应重点把握,因为这将影响到上课的效果。因此,学校每学期初都要求教师上交学期计划,并不定期抽查备课本。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好的教案是上好一节优质课的前提。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呢?首先要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然后了解每个单元以至每节课在学期和学年中的地位,以及各单元和课时的重难点。其次,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删选,使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并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别化教学,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好的教学设计最终也要付绪于实践。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因此,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于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要素很多,包括教态、教学风格、教学实施步骤、提问的技巧、时间的把握、作业的布置、板书等各个方面,新教师往往会顾此失彼。因此,很多学校在新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有效的工作。例如开展老教师帮扶年轻教师的“一帮一”活动,要求结对的老教师经常听年轻教师的课,并进行指导,评论课堂组织的优点和缺点。定期组织新教师上入门课,老教师上示范课,并进行评课。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另外,通过统一上课和远程教育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法等专业知识的培训,能够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至于落后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2]。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不仅学习需要反思,教学更需要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与改进的过程中,教师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然而,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导致有的教师虽然教龄很长,教学水平却增长缓慢。

要培养教学反思的能力,就要先了解教学反思的过程和方法。教学反思包括四个阶段:确定要关注的内容;观察和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3]。首先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确定要关注的内容,然后观察自己的教学过程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方法,最后在实际中进行验证,从而又进入一个新的循环阶段。通过周而复始的反思和改进,教学水平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

四、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研究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示问题的本质,发现教学规律,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中学教师参加教学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之一[4]。21世纪的教师不仅仅是能进行知识传播的教学实践者,还必须是能进行教学理论研究的工作者。新时代的教师要能够运用理论武器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产生新的教学理论,从而再用于指导实践,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提高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教育部门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例如要求教师必须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包括发表论文、精品课程建设、参与或主持教改项目等。

五、创新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教学活动是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而不是年复一年简单乏味的活动。在信息更新速率加快,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必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一名庸腐的、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教书匠。

创新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接受新生事物的思想,不能一成不变地用老套的教学方法来教育随时代发展而千变万化的学生。然而,这并不是说培养创新能力就要抛弃基本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始终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只是在实际运用中要根据适时予以调整,发展新的理论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路径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说课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的培养,但并不是简单的叠加。教学能力内部的各个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例如,教学设计、说课和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能力。只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能力的培养路径,就一定能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陈顺理. 教学能力初探. [J]. 课程.教材.教法, 1988,9: 53-58.

[2]申继亮,刘加霞. 论教师的教学反思.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3):44-49.

[3]Osterman, K.F. And Kottkamp,R.B. [M]. Reflective Practice for Educators.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Inc.1993.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篇4

摘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调研和分析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现状,探究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制约因素,从教师职业发展自我需求、高职教师企业工作站、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教师技能大赛等方面,找寻符合当下要求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能力;专业技能

一、背景

随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发展,教师的职业能力也越来越得到关注。如何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找寻符合当下要求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发展迅速,从已有的资料来看,不同领域学者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内容、特点、任务功能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解,且对影响教师职业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剖析。但总体来看,关于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目前更多的是对其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上,对于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的相关研究较为欠缺。[1]

二、研究目标、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目标

明确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目前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现状,针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对高职院校开展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借助文献对比、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研究方法,论述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缺陷与不足,并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具体实施、评价方式和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2]

(二)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大量关于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文献,着重考察近五年职业能力内涵的发展,对比不同的概念论述,明确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以笔者所在南通地区高职院校为例,将典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考察限制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教师自身内因方面的影响,从而针对相应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高职院校广大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借鉴。在南通不同高校分别发放问卷500份,问卷对象覆盖了不同年龄和职称,针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汇总后,对南通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现状有大概了解,同时作为问卷的补充,对个体教师进行随机询问,获取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内容,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之处。[3]

(三)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此阶段做好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的研究、分析,较为准确地把握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困境,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更具准确性、科学性和现实针对性。2.实施阶段。以南通地区的高职院校作为实证研究范围,通过对影响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其中影响和制约教师职业能力困境的因素,通过创新教师发展教育理念、更新教师职业能力内容、丰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完善教师发展体制机制,探讨符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模式的对策。3.完善总结阶段。总结前阶段的.汇总结论,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与发展模式的对策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且在新的测试组中进行实施、对比、分析,从而最终形成一套更为有效的方案。

三、影响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如上表1分析,目前大部分教师认为,影响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提升职业能力缺乏动力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还是认为职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认同职业能力对职业发展的决定作用。但是大部分教师的提升动力还是比较缺乏的,没有明确的规划,也没有主动提升职业能力的要求,这种动力缺乏有内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个人性格、意志力等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职称待遇、工作环境等。

(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缺乏场所

部分教师还是具有个人职业能力发展追求的,但是,由于目前实验实训条件以及与企业的校企合作方式的限制,也制约了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缺乏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的场所。没有真正的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会慢慢脱离,逐渐地丧失时效性和先进性。

(三)教师职业能力缺乏评价方式

虽然高校和教师在理念上都比较重视职业能力的发展,但是在问卷中体现的调查结果是,高校还是以科研作为“指挥棒”,多以文章发表和课题申报为主,在职业能力方面缺乏评价体系,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也就没有办法在职业能力的方面对教师产生促进作用,造成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滞后。

(四)教师之间缺乏职业能力竞争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校“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现代学徒制要求理实一体,参加技能大赛或者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没有竞争机制,使得教师缺乏激情,也就没有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动力。[4]

四、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与建议

(一)教师职业发展自我需求培养

在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自我需求作为内因的首要因素,是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主要动力。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进修和培训,使得高职教师有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强烈意识,帮助高职教师制定出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教师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参加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机会,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高职教师企业工作站

学院派送高职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高职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人员一起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此为基础搭建平台,构建高职教师企业工作站。工作站可以使得教师生产实践制度化和规范化,也尊重了企业的盈利需求。固定的工作站可以承担企业的生产任务,而且不需要企业负担人力成本,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学院可根据教师发展要求,制定教师实践计划。这样既满足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同时也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师资保证。

(三)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既强调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方向,也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强化自身专业技能。评价体系也是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风向标,明确了作为高职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职业规划。完善的有效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对教师自身也会产生促进作用,能够激发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的积极性。

(四)教师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强调,应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现代学徒制”要求教师能够理实一体,参加技能大赛或者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普教看高考,职教看大赛”,各类技能大赛往往能反映专业的前沿发展水平。教师如果想指导教学实际,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首先自身要具备参与相对应的职业能力,技能大赛准备过程也是教师通往高水平科研的台阶。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评价方式,在引导教师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方式下,单一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考查方式,促进高职教师深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盼盼.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

[2]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

[3]李果地.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国际比较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幼儿教师美术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篇5

摘 要:目前,幼儿的美术教育,正在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幼儿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结合幼儿处于特殊时间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培养幼儿的绘画技术和艺术创造力。现如今,幼儿教育的改革模式已经展开,必须对幼儿美术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以提高教师的绘画技能和教学水平,从而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 美术教学 能力

幼儿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风向标作用,奠定了人一生的发展基础。所以,幼儿时期的教育必须得到家长与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加大关注力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育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幼儿的成长轨迹,他们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幼儿美术教师整体水平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必须大力开展。

一、幼儿教师美术教育能力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幼儿教师美术教育能力决定了教学效果 幼儿美术教学技能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强化教学成果。幼儿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必须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加强,并对于美术创作方面和鉴赏方面也必须具有扎实的功底,这样才能使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2.幼儿美术教师对幼儿美术潜能产生影响 在幼儿时期,孩子不管是在听觉上,还是视觉上,都没有达到最佳的展现效果。因此可以由幼儿美术教师开发,例如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时,教师给孩子一个方向,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不同特点的美术作品,从而展现孩子潜在的艺术天赋,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美术学习,还可以让孩子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3.幼儿美术教育技能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的作用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着足够的新鲜感和新奇感,在此阶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是最轻松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尤其是在课堂教育中,经过幼儿教师的有效指引,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审美潜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增强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提升幼儿美术教师能力的途径

1.多角度进行美术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幼儿的教学模式,必须对其进行改善,例如,像以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机械地在黑板上先画出需要教的内容,然后要求幼儿模仿画出。这种简单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倦逆反心理,教师提供给孩子的材料应是多样且有层次性的。对于这传统而又落后的教学方法引起的教学问题,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思想。针对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将幼儿的美术学习划分成不同的美术区,比如橡皮泥、剪纸、水粉画、折纸、撕贴等。在这些区域之中,培养孩子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对于孩子来说,动手小活动也许是最欢乐的事情,这对于美术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多角度开展美术教学活动,需要美术教学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更新其教学手段,让孩子真正能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体会到对于教学者的喜爱。这对当下现有的教师队伍来讲,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不仅需要提升教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去完成这一项任务。2.在教育活动中进行美术教育 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针对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进行讲解,培养幼儿这一方面的能力。重要的是,应引导孩子思维能力的创新,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能力,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让幼儿能够感知体验,探索发现美术的美感。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心智和脑力都处在高速的发展进程中,所以这个阶段有关能力的培养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整个人生轨迹的发展。在美国幼儿教育中有一种普遍的认识是,幼儿美术教育并不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多熟练的绘画技巧,也不是为了培养以后的画家,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对于孩子的脑力开发、智力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后为孩子在美术创作中提供一定的场景,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利于美术教育发展的教育活动,如设立专门的绘画教室,或者手工剪裁室,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美术中发挥其创作和表现力。比如,在教室中涂满天蓝色,铺上具有可爱气氛的地毯,让孩子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就体会到绘画的气息。最后,还应该做好分享和评价教学,让孩子积极分享绘画中的乐趣和心得,同时老师还应对孩子的美术创作予以一定的评价和鼓励,从而更好地推动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3.户外美术教育 户外教育对于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启蒙老师,幼儿美术教育的老师的责任重大,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启蒙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意识作为终极目标。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此类教育思想,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对于达到此类教育目的还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大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将课堂内部教学带到更开阔的地方教学方法必然要采纳。在户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眼前的所见,与幼儿之间展开互动教学。在户外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写生教学指导,让孩子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绘画创作,从而加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更加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加强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这些都需教师者去好好挖掘,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学校也可以经常在户外举行和绘画有关的课外活动,例如亲子活动,美食节等,真切地让每个孩子都与其中,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是每个国家都应该重视的地方。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幼儿教育,更是孩子整个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更加不言而喻,对于孩子的创造性和智力开发性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品质的提高也必须逐渐开展开来。教学老师不仅要对自身的教学水平加以提高,同时,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加以更新,创造出更符合当今孩子学习的教学手段,为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篇6

爱因斯坦说过:“真正可贵的是直觉。”一个学生的判断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 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应该更多地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但是长期以来,基于对数学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强调,数学教师对学生分析综合、分类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十分重视,相对地,对学生学习和解题过程中直觉思维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关于数学直觉思维及其特征

直觉是一种与知觉思维相互联系的直接感受事物的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或领悟;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考查某一问题时,在头脑中突如其来的一种创造性设想。 直觉思维是人们非逻辑性的直接领悟(顿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指不经中间的逻辑推理, 在经验和想象的基础上, 对问题做出直接的猜想或预测来进行判断的思维形式,它不按事先规定好的步骤前进, 它不依靠明确的分析活动, 而是从整体出发,猜想、跳跃、压缩思维过程, 迅速而直接地做出判断。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直觉是对整体情境的把握。 直觉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阶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数学直觉思维是一种直接反映数学对象结构关系的心智活动形式, 是一种不经严密逻辑分析步骤,而对问题突然间的领悟、理解,从而给出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缺少清晰的、确定的步骤,倾向于先对整个问题的理解为基础进行思维,人们可以获得答案却意识不到求解过程。 数学直觉思维是与数学分析思维相比较而存在的,布鲁纳认为:分析思维的特点是每个具体步骤表达得十分清晰,思考者可以把这些步骤向他人叙述,而直觉思维的特点是缺少清晰的确定步骤。 在理解或创造数学的过程中,直觉和逻辑的功用是不同的,推理链能够记载逻辑的功用,却无法记载直觉的功用。 数学直觉思维来源于丰富的经验和学识,它不只是个别天才所特有,而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 有时以心理学上的顿悟形式出现,实际上是认识过程的一种飞跃形式,比如:有时我们思考一个数学问题,在经过一段曲折道路之后,忽然出于某种联想而豁然开朗,或是猜到了一条证明途径,或是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这些就是以数学直觉思维为基础所形成的顿悟。

数学直觉思维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整体把握,即直觉思维只考虑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每个事物的具体特征,从整体上、全局上去把握事物,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

(二)直观性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直觉思维所用的方法是直观透视和空间整合,而不是靠逻辑的分析与综合。

(三)快速跳跃性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篇7

我国高职教育在其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做出了巨大努力, 采取了不少措施, 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 就整体而言, 高职教师队伍素质还是比较薄弱, 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一方面, 由于长期以来学科型教学思想的影响, 至今仍有相当部分教师不能摆脱学科型教学观念的束缚。比如课程教学方面, 应该说, 课程教学是学校最基础的, 对教学质量和学风、教风、校风最具影响力的工作, 是最需体现高职类型特色之处, 然而, 目前来看, 它却是学科型教学思想影响最深, 高等普通教育简单复制最明显的方面。不少教师仍在固守传统教学观念, 忽视职业教育特征、排斥或抵触新的观念和新的模式。另一方面,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张, 教师队伍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高职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 所以新进的教师中, 教学素质难免参差不齐, 相当部分或缺乏专业实践经历, 或缺乏职业教学经历, 有的甚至两者都缺乏。可以说, 这些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要建立和完善培养机制, 促使教师彻底摆脱学科型教学思想的束缚, 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这里所说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复合性概念, 包含观念和技术两个层面。观念层面指符合职业教育内在要求的教学思想和敬业精神, 技术层面指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的技能及素质。所以要特意提出这一概念, 作者认为,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 其教学能力首先应体现在教学思想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并且努力按照要求来规范教学行为的敬业精神上面, 其次才是教学技能与素质。观念不对、态度不好, 技能素质再高, 终是难见效果。因此,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不单单是要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 一定要重视用现代职教观念对教师进行思想武装。

二、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 专业教师联系企业定期调研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就是要促进工学结合的问题, 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训练素材、教学考核等与职业实际的紧密结合, 最大限度缩短“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差距。为此, 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要深入相应职业领域, 做好职业活动调研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职业活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 因此, 职业活动调研不能一劳永逸, 教师还应定期追踪相应技术领域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软件、新经营理念、新管理模式的研发和应用情况, 并在教学中及时予以反馈。

教师联系企业定期调研, 是教学与职业实际紧密结合的需要, 也是教师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通过调研活动, 教师能突破教科书的局限, 掌握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过程、能力需求、活动素材、工作标准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有了这第一手资料, 其教学设计和实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依据, 更重要的是, 调研中职业一线的实际工作情境、能力需求以及企业相关人士对人才规格的见解等, 都会对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形成猛烈的冲击, 从而促使其教学观念的转变。

学校应建立教师联系企业定期调研的制度, 在调研时间、对象、内容、方式、成果形式、成果应用等方面予以规范, 在经费上予以保障, 在实施情况和效果上予以考核, 以保证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扎实实施、取得实效。

(二) 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教师专业技能操作和指导学生操作的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 只能“讲”, 不能“做”, 或者只能自己“做”, 不会指导学生“做”, 严格来说, 这是不合格的。因此, 高职院校应将专业技能操作和指导学生操作的能力列为考核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是积累实际工作经历,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不仅如此, 它还是学校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 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 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咨询服务的途径;是校企双方人员相互聘任、兼职, 在设备、技术、人力等方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最终实现紧密的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对于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问题, 学校应予以充分重视。首先要摸清全校缺乏专业实践经历的教师的情况 (其实, 即使曾有过专业实践经历的教师, 也有重新“回炉”的必要) ;其次要制订好符合实际的规划和可操作的实施计划, 以保障该项工作能的有序开展;再其次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和考评机制, 以保证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能取得实际效果。

(三) 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培训

目前, 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 职业院校都在进行示范性院校、重点实习实训基地、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等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但是, 一方面, 这些重点项目建设必然会与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 一些教师基于观念问题, 对其持怀疑、抵触甚至反对的态度, 必须努力做好观念和态度的转化工作;另一方面, 即使教师们观念上赞同, 行动上积极参与, 由于重点项目建设是一种全新事物, 究竟该怎样做, 怎样才能做好, 有一个认知和适应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予以引领和指导。因此, 高职院校应重视结合重点项目建设, 开展教师培训。重点项目建设本身, 既反映了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要求, 又反映了现代职业教育技能素质的要求, 是培养和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极佳途径。

结合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来对教师进行培训, 应注意以下原则:一是全员参与。即项目建设的学习和研讨不能只局限于少数项目组成员, 而要让教学、实训、科研、督导、系部管理人员和全体专兼职教师都参加, 使大家通过学习和研讨, 明了建设的必要性, 明确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环节、基本要求和操作方式。全员参与培训, 主要是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使每位教师和各教学科研管理环节, 形成关于重点项目建设的鲜明“概念”, 汲取符合高职类型特征的教学思想, 从而形成全院性的有利于项目建设的思想意识氛围。二是任务驱动。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培训, 不能像传统的培训一样办个讲座, 听听报告, 只是单纯的理论灌输而已。这样做的效果, 就如学科型教学模式一样, 听来头头是道, 操作起来是云里雾里。应该以任务为驱动, 从做入手, “教、学、做”结合。具体来说, 就是在重点建设项目组人员之外, 要求其他教师单独或组队自选一个项目, 按照重点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建设方案设计, 带着设计任务来参加培训, 将培训过程与教师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一任务, 教师可以很好地理解消化新观念, 明确教改方向, 掌握基本原则和方法;学校也可以通过教师方案设计的完成情况, 客观检验培训的效果。三是骨干引领。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的成果, 最终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事实胜于雄辩, 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 能取得学科型教学模式难以企及的教学效果, 才能得到教师出自内心的赞同, 才能激发出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 观念的宣传学习和教学实验要一同展开, 从一开始就要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实验并力争取得良好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先进典型的现身说法, 能产生潜移默化地长久影响, 远胜于单纯的宣传教育。

三、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

(一) 特色讲座

讲座是适应全员培训主要使用的培训方式。所以称之为特色讲座, 是因为在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中, 讲座不能像传统的一般做法那样, 单纯进行理论灌输、抽象解说概念定义, 而应该让教师带着具体的“任务”来听讲座, 并通过演示大量正反对比的教学实例, 让教师直观的认识新旧观念的差异, 明了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确实做到“授之以渔”。

(二) 集体研讨

就是针对教学改革的事项和问题, 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商讨和解决。集体研讨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有效途径, 也是通过信息交流、思想交锋、意见表达、方案互议等手段, 促使参与人员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十分有效的培训方式。在集体研讨中, 参与人员可以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 可以相互启发、互相补充, 从而产生“思维共振”, 激发创造性思维, 因此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 使思维和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三) 个别指导

这种培训方式主要针对实施改革实验的骨干教师进行。为使教学改革实验取得良好效果, 对骨干教师, 要从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实行全程跟踪, 发现问题及时予以个别指导, 帮助其持续改进。个别指导要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在教学设计方面, 主要可以采用专家“会诊”的形式, 即教师向专家组演示、讲说自己的教学设计, 专家组予以评议, 提出改进意见, 并可互动交流, 相互答辩。教学实施方面的问题, 则可以采用听评课的方式进行, 专家组听课后, 马上与上课教师进行研讨型评课, 共同研讨教学的优缺点。研讨型听评课不能一次即止, 在某一段时间内对同一教师要连续跟踪进行, 以强化效果。

(四)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就一个学校来说, 优质教学资源指学校重点项目建设成果和教师们所取得的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对这些优质教学资源, 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 建立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库, 实现校内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既是提高其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的方式, 又是使教师们得到培训提高的良好方式。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 教师可以受到先进职教观念的熏陶, 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可以启发自我创新思维。

四、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进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除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等常规原则之外, 要特别注意下列两个方面:

(一) 适用体现先进职教观念的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标准是一定教学观念的载体, 有怎样的教学质量观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评价标准, 新旧教学质量观的分歧, 往往比较集中地从教学评价标准上反映出来。由于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技能甚至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因此, 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标准, 而必须建立和实施符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评价标准。同时, 测评中不能只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来进行, 还要综合考量教师进行职业活动调研、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企业顶岗实践的情况。这样, 才能使教师在遵循评价标准的过程中, 全面、深刻、具体地明晰努力方向。

(二) 寓培训于测评之中

进行测评, 给教师的教学能力定个等次, 根据等次予以一定的奖惩, 这有其必要性。但是, 这不应该是测评的主要目的。测评的主要目的, 应在于通过测评推介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思维;通过测评对教师的不足之处进行“会诊”, 有针对性的给以指导。要寓培训于测评之中, 测评是手段, 培训是目的。因此, 要特别重视测评的组织安排, 使测评的过程真正成为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

至于测评方式, 各校都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这里重点谈一谈说课测评。说课测评是一种特色测评方式:被测评者结合课件演示, 向测评专家和旁听教师, 讲说一门课程或一堂课的上法, 包括专业背景、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考核方案、改革创新、可行性及效果分析等等;然后测评专家和旁听教师提问, 被测评者答辩;最后测评专家点评。这种测评方式充分发挥了测评者、被测评者、旁听者三方的互动功能, 真正寓培训于测评之中, 是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

五、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组织管理

(一) 订立完善的制度

对专业教师联系企业定期调研、到企业顶岗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培训、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等工作, 都要一一制订出相应的制度, 详细具体的规定操作规程、操作准则、考核办法、激励措施。制度订立后, 一是要让全体教师知晓;二是要严格贯彻落实。要防止有章不循、有规不遵的现象。

(二) 开展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工作, 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来保障来促进, 因此, 应对原有教学管理体制中不适应之处实行改革。比如说, 原有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和评价方法, 原有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和方式, 原有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方法, 原有实训教学管理方法, 乃至工作量计算和课时报酬等等, 都必须适应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予以妥善解决。

(三) 提供条件保障

充足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 更有利于拓展教师教学设计的思维空间, 更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和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的提高, 更有利于项目教学的实施和职业能力训练素材的收集。另外, 教师开展职业活动调研、到企业顶岗实践等等, 也必须有相应的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因此, 学校应想方设法加大投入, 改善教学设施和实践性教学条件, 并为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供经费和时间等方面的保障。

摘要:高职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资源, 但就整体而言, 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应建立和完善培养机制, 采取专业教师联系企业定期调研、到企业顶岗实践、重点项目建设培训、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等途径或方式, 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技能两个层面, 加强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师资建设,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05) 35号.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一、研究背景

温家宝提出:教育质量的提高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根据教育部的统计,高等学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为520130人,占总人数的48.3%。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很多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教学实践经验,没有参与过工程实践项目、企业经营管理项目和教学实践训练。在课堂上很难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育知识,教学能力普遍较弱。

二、理论研究

职业生涯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由著名管理学家诺斯维尔(1965)提出。他认为,职业生涯设计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学者连榕、孟迎芳(2010)提出了教师职业发展三阶段论,即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学者傅道春(2012)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将教师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职前成长阶段、进入教育工作领域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职业退缩阶段。

综上所述,国内外多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均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关注高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将其理论运用到教师能力培养工作中的实证研究更是稀缺。

三、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构建高职青年教师能力培养体系

本研究深入研究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从职前、职中期、发展期三个阶段探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将体系中教师培养模式、内容、参与人员、评价方式等因素进行优化组合,构建适用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培养工作根据青年教师的学识水平、从教经历,分阶段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使教师培养渐进式发展。

(一)构建思路

明确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根本目标;结合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确定青年教师培训内容与方式;转变青年教师培养的工作重心,在进行基本教学能力和学历进修的同时,着力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1.教师培养与人才遴选相结合,对有潜质青年教师给予关注与支持;2.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根据青年教师需求,加强跨学科交叉知识培训,培养相关专业能力;3.校内培养与校外进修相结合,拓宽选送青年教师对外合作交流渠道,提高合作交流层次,提升青年教师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充实专业带头人后备力量。

(二)完善高职青年教师分阶段培养体系

基于职业生涯理论的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包含职前教育、入职教育、青年教师发展培养、专家型青年教师培养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职前教育: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基础理论培训及岗前培训等形式,加强职前青年教师对职业的认知。

第二阶段入职教育:青年新教师见习期间,学院通过青年新教师“一带一”培养工程,为青年新教师指定相关专业导师负责新教师工作前五年的指导与培养,帮助青年教师尽早熟悉高职专业教学,明确其发展目标及生涯规划定位,培养应以提高其教学能力水平为目标,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工作的基本规范,以顺利通过见习期满考核。

第三阶段在职发展阶段培养:在职培养根据青年教师的生涯发展规律可以分为两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转正至30岁前,第二个阶段是30岁至40岁。根据不同阶段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模式和培训重点。

1.高职院校30岁之前青年教师培养。这一时期的青年教师刚刚经过入职培训,其教学能力相对较为薄弱,难以适应高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教学基本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教学基本规范、课堂教学组织与讲授、实践教学(实验、实习、设计)组织与指导、现代教学手段的掌握与运用等内容,由学校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培训流程。

2.高职院校30-40岁青年教师。针对此年龄段教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帮助青年教师突破现状,尽快走出职业发展的高原状态,逐步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并且创造条件,及时选拔、重点培养在教学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使之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

第四阶段专家型青年教师培养:培养对象倾向于35-45岁青年教师。通过专业带头人后备人才、专业骨干出国研究计划,评选“三三三”人才等方式,拓宽选送青年教师海外合作交流渠道,提高合作交流层次,培养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竞争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壮大专业带头人后备力量。

基于高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四个阶段培养组合实施,进一步凸显了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的层次性、系统性和目标导向性,由此建立形成了目标明确、层次清晰、衔接有序,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与支持体系。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篇9

实际教学时, 学生如果对一些事物产生了好奇, 老师不能去阻止, 而是应该合理的去进行引导,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愿意去学习, 在不断丰富见识的情况下, 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生而为人, 必然会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 从而想去了解和探索, 老师在教学时遇到学生对一些东西感到好奇, 应该鼓励学生去接触和了解, 而不是一味的去阻止, 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不再好奇, 从而不再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 就没办法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 是学生学习一些新事物的动力和表现, 老师应该学会如何正确的去引导, 让学生将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好奇, 才愿意去创新, 才会去创新。我们想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也是不错的方法。

2.2 善于发现和对待创造型学生

在教学中, 我们总会发现一些学生具有奇思妙想, 可以创造和发明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老师不应该去忽视这类学生, 往往是这类学生会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老师在实际教学时, 应该多去观察, 对于那些具有奇思妙想的学生多去鼓励, 合理地进行引导, 让他们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那些热爱发明和创造的学生, 老师应该多去给与帮助, 鼓励他们不断去改进自己的发明创造, 多去展示,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在以后能创造出更多好的东西为社会做贡献。老师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学, 而应该去发现学生, 去培养学生。我们想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善于发现和对待创造型学生也是很有必要的。

2.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 教学设计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 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在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考角度时, 老师应该去进行鼓励, 并指导学生去进行验证和实践, 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要发展, 如果思维一层不变是不行的, 老师应该去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从而帮助学生得到发展。在实际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从而帮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想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也是很有必要的。

2.4 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

在日常教学时, 借助实验手段,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想法, 然后通过实验得到验证, 这样也可以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存在很多的未知和不可控, 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的变数, 学生去进行实验, 就可以发现很多的变数, 从而让自己的去适应这些变数, 一步步养成自己的创新思维,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师应该合理去进行利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3 结语

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很重要, 老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金海棠.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 (08) .

[2]林应秀.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03) .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篇10

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了解专业最新研究动态,具备承担教学工作的条件;他们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敢于接受挑战,工作量多的青年教师一个学期可达到400多课时;他们熟悉计算机各种应用软件,能制作新颖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跟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思想活跃,易于沟通,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都有较好的工作效果。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讲授时容易照本宣科。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生产现场的实际认识,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深刻,只能生硬讲授书本知识。语言乏味,使课堂气氛沉闷。如《高电压技术》课程的“雷电及防雷设备”内容,很多描述雷电放电过程的专业术语,有关避雷针、避雷线保护范围的繁杂计算公式,毫无感性认识的避雷器类型、结构,照课本宣讲只能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认识模糊。第二,课程内容上取舍不当。在经过课程设置方面的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时数相应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准确把握知识重点,又想为学生多讲授些课程内容,容易形成重点知识讲解不深入,难点剖析不透彻的授课习惯。如《输电杆塔设计》课程的“杆塔标准荷载的计算方法”内容,如果不重点强调计算的目的,不从设计和应用的角度讲工程选择,解释参数物理意义,就会陷入各种繁琐的载荷、张力计算公式中,学生得不到要领,老师也讲得很累。第三,教学手段上缺乏技巧。随着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使课堂上有了由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产生作用的情景,节省了课堂的板书时间,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然而,对有大量公式加作图推导的工科课程,多媒体只能是辅助教学,即它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补充手段,用于辅助教师的教学和辅助学生的学习。青年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不针对课程内容做改变,不关注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做调整。有的甚至坐在讲台电脑前,眼睛盯着控制屏,只顾手握鼠标点击,大大减少了与学生的交流,几乎没有形体语言,更谈不上与学生互动。过大的、高强度的信息量使学生眼花缭乱,什么都看到了,但可能什么也没有接收。长时间的观看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较昏暗的观看环境也容易使学生打盹或昏昏欲睡。第四,教学过程中不懂因材施教。目前一个教学班级有五十个以上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事实,只强调完成教学任务,照搬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而不关注学生能否接受、消化授课内容,时间一长,课堂教学就演变成了学生看不懂的教师的独角戏。

二、教学能力培养与实践

针对青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及授课指导,在组织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培养与实践。

(一)强调道德素养,训练职业技能

古往今来,对教师这一职业都具有双重的要求,即“教书育人”。因此,首先要让青年教师懂得,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而且也是学生行为的榜样、示范者。强调道德素养,就是要求青年教师讲“三心”:爱心、责任心、感恩的心。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大学时期是学生从离开父母、家庭,到学习独立生活、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所有学生,无论是机智的还是愚钝的,无论来自家庭条件好的城市还是家庭条件差的农村,无论是顺从听话的还是逆反个性的,他们都需要得到平等的爱与尊重。用爱心对待学生,就是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在学生存疑惑时作适时的引导,在学生遇困难时作适量的给予,在学生犯混沌时作适合的敲打;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获得成长。责任心是驱使我们干好教学工作的源动力,也是建立教师威信的基础。对工作负责,才能不畏辛勤,恪尽职守,对学生负责,才能严格管理,言传身教,对学校负责,才能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感恩的心能使我们宁静、淡泊,不惟物欲,不计名利,于细微中发现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训练职业技能,我们要求青年教师过“三关”:仪态关、语言关、板书关。站在讲台上,教师的仪态,即仪表、神态和动作,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第一信息。仪表大方,衣着整洁、精神抖擞的教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好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能带给学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而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也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板书是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图形等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教学行为,板书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及时提取在课堂上突然产生的教学信息,能制造教学停顿,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板书还是一个微型教案,长时间留在黑板上不仅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更便于学生记忆。

(二)实行传帮带,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

教研室为每个青年教师指定一名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帮助。第一,引导青年教师严格遵守教学制度。系里对每个教学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制度与教学规范。例如担任一门课程理论教学,要准备教学大纲、教案、课程讲义、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材料;要具备任务书、授课计划、学生考勤登记、平时成绩登记、考试试卷、考试成绩登记、试卷分析、课程教学总结等教学文件。这些看似繁琐的教学制度,能帮助青年教师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也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第二,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课中不会客、不接打手机,课堂讲授内容应与课程内容相关;在课程第一次授课时,向学生明确宣布课时安排和考核方法;考试命题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考核知识点分布合理,考核重点与教学重点相吻合,不出偏题怪题;课程实验项目教师须预先试做,并完成试做报告。第三,指导青年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并不是纯粹的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或讲解,而是经过加工处理,重新组织的.内容。在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上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是了解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联系,二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三是如何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相关内容或实例。第四,启发青年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手段的运用重在体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五,带动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教研活动,培养创新意识首先从自身做起,有了创新意识的教师,才会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三)开展三结合活动,形成专业教学团队

独立性曾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教师集准备教案、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多项工作于一身,以独立课程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培养,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问题被忽视。随着学生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教学系统变得非常复杂,仅凭个人的力量很难驾驭。我们组建以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实行集体工作日制度,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项目为平台,通过听课、说课等教学环节,探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课程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使基本概念、基本计算等内容的讲授更具连贯性、一致性;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目的,进行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和技能互补,不断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四)加强自我教育,追求可持续发展

作为老师,如果缺乏思考,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沉浸在备课、上课、批作业、辅导学生这些烦琐的机械劳动中不能自拔,等到工作多年后就会发现:专业发展了,学生进步了,学校壮大了,而自己还是在原地踏步走,没有获得自身的成长。青年教师是学科专业的未来,是学校的未来,他们自身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专业乃至学校的发展。如何搞好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呢?可持续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知识观、学习观,转变自己在知识传递方面的角色态度和行为方式,塑造新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念。因此,首先是通过自我学习,建立终身教育观念,具备内在发展的素质和理念。其次是通过教学、学习实践,逐步获得精深的专业知识,形成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和洞察力。系里有意识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培训,每年按计划指派青年教师到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发电厂等专业对口单位进行工作锻炼,通过积累现场工作经验,了解专业理论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良好的社会化合作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成果和体会

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的能力特点,我们还举行每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在教学课件制作的内容和手段、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互动性等各方面进行努力钻研,全方位提高教学技能。通过一系列的培养实践,青年教师对专业教学工作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水平和自身素养都得到提高,在全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我们深刻认识到,青年教师是学科、专业的未来,也是学校的未来。只有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偏僻的近义词下一篇:驾驶员心得总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