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25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体会(共11篇)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毕业之初的懵懂,憧憬至今日的碌碌无为,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教学,真可谓千篇一律。此次有幸赴杭州参加为期四天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人间天堂——美丽的西子湖畔。在这里我邂逅一场流光溢彩的文化盛宴,逢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之旅。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上,我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和折服,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不但欣赏着小语名师的教学风采和精彩,更是在接受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

短短两天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实效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名师们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张弛有度,那些经典的话语,我都来不及细细品味,只是一味贪婪地吸收着,感觉内心富足而美丽。

现就本次活动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绘本阅读,我一直有着很大困惑,那就是到底“阅读的兴趣”和“阅读后的知识累积”哪个更重要?在阅读中,教师该不该穿插一些语言训练或者写话练习。很高兴,在这次的“千课万人”活动中竟然有“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研讨会”这一环节。两天的活动下来,我逐渐对低段的绘本教学有了些许思路。平时,读绘本是囫囵吞枣为完成文字内容而讲故事,连自己都搞不懂意图,而通过本次的聆听,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读绘本。下面,我说说觉得很不错的两节绘本阅读课《纸马》《100万只猫》。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许嫣娜执教的《纸马》及李玉贵老师执教的《100万只猫》都让人有余犹未尽之感。由于紧张,都无法完整的记录整节课,但并不会破坏整节课给人印象深刻之感。教师总是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之后展示出来的仿写句子也很精彩。然后,师生愉快地读完后面的环节。回顾课堂,有师生快乐的阅读,有教师精心的设计,也有后面情感的升华。整节课,并没有听到教师传授写作技巧的术语,但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浅潜易懂地明白了什么叫写作的具体,条理性及生动感,不枯燥、不乏味,彰显了教师教学的功底及魅力。师生完全在绘本的世界里边阅读边猜想,或者边表达自己的阅读想法。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保证了孩子的阅读,达到了低年段阅读教学的语言表达,这样的阅读,多么快乐,多么有效。

低年级学生正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要让他们敢说,爱说,能够大胆说;教师要少说,让学生多说。说的多了,自然就会对写话,对以后高段的写作感兴趣了。不要一开始就写写,那阅读也就没兴趣了。让我们一起在绘本阅读的路上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吧!因为阅读,所以快乐!因为阅读,所以成长!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2

聚焦核心素养50节新课温暖成长行程

【 我们的活动时间 】 语文:2015年11月12-15日,11日报到,16日返程

数学:2015年11月19-22日,18日报到,23日返程

【 我们的活动地点 】 中国杭州(报名后告知确切报到及会议地点)

【 我们的活动主题 】 关注新常态课堂的八大走向

【 我们的课程与团队 】 (每板块专家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语文

培育核心素养邀请新加坡翁美慧,邀请王荣生 、 王崧舟 、 吴忠豪 、 张祖庆 、 周一贯 、 谈永康 、 赖正清 、 虞大明改变传统课堂形态,引领培育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践行 “ 超文本 ” 教学邀请马来西亚黄先炳博士,邀请王玲湘 、 成尚荣 、 吴立岗 、 何捷 、 陈朝蔚 、 夏家发 、 崔峦 、 窦桂梅展示 “ 阅读 、 表达系列课 ” ,实施 “ 阅读 +X”、“ 表达 +X” 的超载文本教学 。

引导自主发展邀请邬国文 、 孙世梅 、 林珊 、 钟鹤童 、 薛法根呈现自主学习的机理转化: “ 学习单 ” 的全程运用; “ 小组讨论 ” 的高效开展; “ 体验教学 ” 的落地生根; “ 学习共同体 ” 的组建; “ 随堂作业 ” 的百花齐放; “ 小先生制 ” 的推陈出新 。

构筑学导主线邀请肖俊宇 、 陈宝铝 、 林莘 、 黄国才 、 盛新凤 、 蒋军晶通过 “ 翻转课堂 ” 等呈现形式,构筑课堂学导主线 。

渗透微课程邀请儿童文学作家周锐 、 董宏猷,邀请干国强 、 何夏寿 、 沈小玲 、 陈琴 、 周益民 、 雪野 、 韩兴娥展示有效 、 有趣的微课程 。

关注思考力邀请张立军 、 张学伟 、 薛瑞萍 、 瞿涛践行创造本真的课堂体验,培育思维宽度与深度 。

建构生命自觉邀请台湾名师葛琦霞,邀请王红 、 孙双金 、 李政涛 、 汪潮 、 薛丽芬顺应当代主流价值取向,建构课堂生命观,散发生命自觉气息 。

维护课堂权益邀请王中敏 、 肖绍国 、 吴琳 、 陆红兵 、 陈金铭 、 林志芳 、 章师亚推介把时间 、 空间 、 提问权 、 质疑权 、 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空思考和实践 。

数学

培育核心素养邀请孔企平 、 孔凡哲 、 史宁中 、 华应龙 、 吴正宪 、 张良朋 、 斯苗儿 、 鲍建生,邀请台湾专家林碧珍 、 钟静改变传统课堂形态,引领培育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践行 “ 超文本 ” 教学邀请刘伟男 、 刘忠阳 、 李晓梅 、 杨迎冬 、 张齐华 、 黄爱华 、 潘红娟展示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载体,践行超载文本 “ 整合数学 ” 教学 。

引导自主发展邀请田小勤 、 刘莉 、 李培芳 、 张新春 、 罗鸣亮呈现自主学习的机理转化: “ 学习单 ” 的全程运用; “ 小组讨论 ” 的高效开展; “ 体验教学 ” 的落地生根; “ 学习共同体 ” 的组建; “ 随堂作业 ” 的百花齐放; “ 小先生制 ” 的推陈出新 。

构筑学导主线邀请刘德武 、 刘加霞 、 刘松 、 孙钰红 、 贲友林 、 俞正强通过 " 翻转课堂 " 等呈现形式,构筑课堂学导主线 。

渗透微课程邀请陈力 、 陈庆橹 、 袁晓萍 、 顾志能 、 黄升昊 、 管尤跃展示有效 、 有趣的微课程 。

关注思考力邀请第十二届全国小数赛课最优秀3位获奖者( 2015年10月黄山举行),邀请李加汉 、 姚剑强 、 高枝国 、 彭晓玫践行创造本真的课堂体验,培育思维宽度与深度 。

建构生命自觉邀请宋显庆 、 张丹 、 邵虹 、 顾亚龙 、 徐长青 、 曹培英顺应当代主流价值取向,建构课堂生命观,散发生命自觉气息 。

维护课堂权益邀请朱国荣 、 刘延革 、 姜荣富 、 费岭峰 、 唐彩斌推介把时间 、 空间 、 提问权 、 质疑权 、 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空思考和实践 。

【 我们的论文评奖 】 每位代表仅限一篇,一式两份,与会时提交组委会(需交纳评审费) 。

【 我们的光盘征订 】 请会后点击 “ 千课万人 ” 官方网站www.qkwr.net订购 。

【 我们的活动收费 】 每学科培训费850元 / 人 。 食宿 、 交通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住宿标准:每人每天90-150元 。

【 我们的活动爱心 】 继续推出革命老区 、 西部地区 、 希望学校爱心免费听课名额,详情请关注官网公告 。

【 我们的报名咨询 】 参会单位须事先向组委会报名,未报名者谢绝参会 。 电话报名: 4000017582短信报名: 15958198815 15958188212 15958198116邮箱报名: qkwr@163.com官网报名: www.qkwr.net微信报名: qiankewanren QQ报名: 2521566653 1658661567

备注: 1. 网络报名如两天内不见回复,请改用电话报名; 2. 本次研讨会将发给学员继续教育学分卡; 3. 日程安排于活动前10天在网站公布; 4. 列举专家将以报告 、 示范课 、 互动评点 、 书面评点等形式进行; 5. 专家简介请登录官网查询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办)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篇3

——听千课万人有感

“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遇见一盏灯,他点燃你的梦想,激活你的能量,照亮你的前程,指引你走过黑暗的旅途。”

当遇到一盏明灯,带来万分温暖,我的心中会充满感恩,因为光明使我不再茫然消沉。即使前路艰难坎坷,荆棘丛生,我也会相信繁星如许,明月如初。我愿以莹莹之光,簇拥梦想。

这次来到杭州“千课万人”,有幸聆听各位名师的精彩报告和示范课,就仿佛遇见一盏盏灯,它将指引我在小语路上不断前行。

孙双金老师儒雅、幽默。在《找春天》这节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孙老师的魅力不在于能指挥着学生、引领着学生,而在于陪伴学生用心、用情去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孙老师俯下身子,站在儿童视角启发式的朗读,让孩子们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建立概念,更让语言文字充满温度、充满灵性。我想,孙老师才是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天的气息中,我们才能看到小草的嫩芽儿、小花的骨朵儿、小树的新枝儿、小河的新流、小山的新绿„„

倾听王崧舟老师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王老师以“插叙”为线,层层深入。在王老师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中,“插叙”这种写作方式已深深的植入到学生心中。听王老师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如诗句般的语言,萦绕耳际,滋润心田。几个场景片段教学,语言结构上显而易见的十分相似课堂上,没有字斟句酌的肢解剖析,有的是充满诗情的轻声叩问。情感上却层层递进,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方式,使学生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意境。

在张学伟老师所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张老师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张老师训练孩子们用多种语气在朗读课文很讲究方法,让学生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一起去感受这对了具有人性大“爱”的父与子!

„„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篇4

广东佛山中学的田湘军老师则一如既往地为我们呈上了生动幽默的英语课堂。田老师个人素养非常高,英语歌曲的演唱和现场书法的表演,让大家觉得对英语课堂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田老师通过英语课的教学,还进一步渗透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北京的主维山老师肢体语言非常丰富,教态自然,口语流利,在以女教师为多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中,主老师以男教师独特的洒脱和幽默,让全场听课的老师感到耳目一新。

第三,群英荟萃

紧着着我们近距离接触到名师们的课堂,来自北京的主维山老师的课难度高,语言输出量大,但是主老师在课堂设计上层层深入、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对学生的指导细致到位。特别是他用地道流利的口语进行教学,用热情、用智慧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受益菲且。江苏的徐美老师,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搭建了支架,动感的视频,精心的准备,无痕的导入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她的课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刘宝杰老师的课风趣幽默,教学中不乏机智,让我们体会到英语与汉语可以融洽地组织课堂教学,我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者,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扳手,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大胆地学习。上海的王劲春老师充满个人魅力,思路清晰,课堂注重引发学生思考。他的课清新流畅,很注重对情感的体验,他低沉、缓慢的语调感染学生。他通过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阅读。四川的刘飞雪老师,带给大家的是幽默风趣、轻松自如的课堂,从刘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老

师对学生的关心,课堂上一切以学生为本。最让我难忘的是来自广东的湖南老乡—田湘军的课《 Big mouth John Brown》,田老师的个人魅力感染了在场的学生们和所有老师,当学生们依依不舍地和田老师告别时,当一拨又一拨的一线教师们不断和田老师照相留念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性,田老师的课堂诙谐幽默、富有童趣、引人入胜,他的课是一门艺术,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如果我们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展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把自己的兴趣特长在课堂上发挥到淋漓尽致,那么学生们会更喜欢我们的课,我们也能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

为了不留遗憾,在时间紧迫的前提下,我们坚持听完了第三天的最后三节课,虽然为此我们差点赶不上回家的船,但是我们真的很充实、很满足、很珍惜,非常感谢领导给予我们这次听课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味只知道在家“闭门造车”,何来的进步?回家路途中,我们“突发奇想”,既然类似“千课万人”这样的观摩会各个学科每年都有举办,既然我们教师每二年有一次假期旅游的机会,我们是否可以把旅游机会和听课机会结合起来,让老师们自主选择,愿意旅5月10—13日“千课万人”新课标下中小学英语衔接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20多位名师参加了本次展示活动,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学习,深刻地感受到名师的教学风采和教学理念。

20多位老师有的幽默大气,有的温柔可亲,有的活力十足,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设计体现小学英语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成熟场景。其中三天的课堂中,给我留下最深来自求是的赵涯老师和来自南京的林丽老师的课堂。

赵涯老师是求是教育集团的名师,作为身边的同事,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她的钻研精神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此次赵老师带来的一节四年级牛津英语

《Picnic》,赵老师围绕主要单词和句型创编了little match girl’s sad life的小故事,创设了真实感人的情境,使学生结合真实想法,有充分想要表达的欲望,成功的

第一步创设了情境之后,赵老师又不露痕迹地适时搭建一个个语言支架,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给予帮助,整体课堂流畅,一步步行云流水。

来自南京的林丽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故事课: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首先教学材料的选择地道,有趣,贴近学生喜好。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真正的思维培养。比如在故事前,林老师请同学们猜一猜故事的标题,挖空一个单词,在复习拓展形容词的同时,更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故事中,老师教学了前两幅图之后,直接出现故事结尾,让同学们自由创编故事,虽然孩子们的英语词汇有限,但在故事情节的吸引下,孩子们主动地进行表达、尝试,语言是为思想服务的。这样的尝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英语课堂可以是真正的有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但是反过来,学生还是需要大量的词汇、语言的积累,才能尝试这样的自由表达,不过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一点一滴的渗透。

千课万人学习体会[范文模版] 篇5

宁都实验小学语文学科揭小玲

有幸赴杭州参加为期4天的‚千课万人‛观摩会,总的感觉是‚大开眼界‛!可以如此近距离目睹名师们的风采,感受‚成长课堂‛,真是受益匪浅。现就本次观摩会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一、大数据视野下,苏派当代名师的“全学科”影响

从萌芽到冠名,“千课万人”活动已历时15年。期间一直致力于自身品牌的打造,以其专业素养的蓄积,学校品牌的催生,教育理念的创新,前沿教改的探索而闻名全国, 可以说“千课万人”活动已成为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选择这一品牌为切入点, 分析苏派当代名师的全国影响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积极的研究意义。

2015年“千课万人”春季小学系列活动,共邀请包括台湾在内的23个省、直辖市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引领与实践示范。 从全学科来看,苏派名师在“千课万人”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影响。

1.苏派当代名师受邀人数的数据印证

2015年“千课万人”春季小学系列活动,除去大学教授、政府行政人员,共有一线特级教师、名师314人次受邀参加活动, 其中受邀人数大于或等于10的省份如下表 :

从表1可以看出,除主办省份浙江外, 苏派名师受邀人数最多,共有36人次,位居全国第二位。活动中,这些苏派名师有的聚焦当前的课改发展态势,用精彩的学术报告引领课改走向 ;有的聚焦课堂教学,用典型的课例诠释前沿的课改成果。这说明苏派名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全国范围内深受欢迎,影响深远。

2.苏派当代名师学科覆盖的数据分析

2015年“千课万人”春季小学系列活动,共安排活动15场次,除去三场名校考察,还有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科学、班主任等8个学科12场学术研讨活动。在23个省份中出席5场以上研讨活动的省份如下表 :

从表2可以看出,8个学科12场研讨活动中,仅有江苏和浙江2个省份的名师受邀参加了全部的活动。这说明苏派名师以其开放兼容、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孜孜不倦地探求 ;他们以开放的视野、兼容的胸怀、探索的精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可以说,苏派当代名师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实践,各个学科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深刻的影响。

3.苏派当代名师影响程度的数据比较

2015年“千课万人”春季小学系列活动,共邀请一线名师314人对生命化视野下的未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学语文微课程建设、 小学低段语文“学本课堂”、小学数学“学本课堂”、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其中作为独立版块进行专场研讨的仅有苏派名师管建刚1人。在管建刚专场活动中,执教示范课2节,学术报告1场。这说明,部分苏派当代名师在其研究的领域已经产生重要影响,其理论建树及实践探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二、大数据视野下,苏派当代名师的“单学科”分析

以小学语文为例,2015年春季共举办了包括“全国小学语文微课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小学低段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会”在内的四场活动,共有129名一线学者、特级教师、名教师受邀参与活动。从语文学科来看, 苏派当代名师呈以下特点 :

1.苏派当代名师的教学理念暗合时代风向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特别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发展, 以微学习、微课程为标志的学习变革正成为未来课堂的新风向。在此背景下,“千课万人” 活动以微课程为切入点,组织了“全国小学语文微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共有5个省、 直辖市12位特级教师、名教师受邀参加活动。具体如下表 :

从表3可以看出,除主办省份浙江外, 江苏受邀人数最多。说明苏派当代名师以其独到的眼光、敏锐的视角,开放的视野认识到未来的世界是微生活的时代,未来的教学是微课程的教学,从而把握到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并积极付诸于研究和实践。研讨会上, 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的薛法根老师将微课程建设融入板块式语文课程的建构,以板块式教学的方式提升教学维度 ;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的张学青老师以整本书阅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构筑了共读文学经典课程 ;无锡市翔宇实验小学的诸向阳老师就微课程的研发作了精彩的报告,让与会老师们更为详细地了解了微课程的概念、意义及研发策略,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2.苏派当代名师的教学取向引领课改方向

正如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所说“研究和发现儿童”是“教育的大智慧”。课堂应该是儿童的学堂,学习应该是儿童的自主建构。 “千课万人”以“学本课堂”为专题,先后组织了低段语文“学本课堂”和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两场研讨活动。先后两次受邀参加活动的省份如下表 :

从表4可以看出,除主办省份浙江外, 苏派名师受邀人数最多。说明苏派当代名师立足儿童立场探讨“学本课堂”应有之义, 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重要影响, 且在帮助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绽放思维、展示对话、合作学习的平台,打造最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涉及了小学的各个学段。苏派当代名师正身体力行着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引领着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苏派当代名师的探索精神表现仁者志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一直以来饱受诟病。 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开启了“后作文” 时代的到来。新形势下,教师如何更新习作教学理念,指导习作教学,成为摆在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话题。“千课万人”以 “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为主题,邀请了13个省、直辖市的35位名师进行了专题研讨。 其中受邀2人次以上的省份如下表 :

从表5可以看出,苏派名师对于习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处于全国前列,仅次于主办省份浙江和习作教学强省福建。活动中,吴勇、管建刚、诸向阳等苏派名师纷纷登台亮相。既有精彩纷呈的教学展示,又有发人深省的学术报告。体现了苏派当代名师面对艰难问题勇于探索的江苏精神和心系学子言语发展的仁者志向。

4.苏派当代名师的薪火传承体现衔接归向

以小学语文为例,共有19名苏派当代名师受邀参与了活动,其分布情况如下表 :

从表6可以看出,苏派老一辈名师老当益壮,依然活跃在教学的一线 ;薛法根、孙双金等特级教师正成为中坚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嫣娜等新生代名师正崭露头角,逐步登上全国的舞台。苏派名师薪火传承,正在全国范围产生深远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苏派名师登上全国乃至更大的舞台。

三、大数据视野下,苏派当代名师的独特魅力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苏派当代名师的重要影响。这不是偶然,而是立足江苏精神的应然。

1.苏派当代名师积极进取的教育自觉

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江苏教育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和“博学笃志、专心持恒、深造自得、见贤思齐、敬业乐群”的学习态度。他们都有一种教育自觉 :把教育纳入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去思考与打量,以期重新确立教育教学与发展的新理念。从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实验研究,到斯霞的“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研究,到李吉林的“情境教育”, 到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再到“千课万人”活动中管建刚展示的作文教学主张等无不体现着苏派教育人积极进取的教育自觉。 也正因为苏派当代名师积极进取的教育自觉, 才让他们在各个研究领域均有建树,进而在全国产生深远影响。

2.苏派当代名师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

敢为人先是江苏教育人的实践精神,他们在超越自己的同时推动着教育向前发展。 查阅苏派名师教育思想的相关文献,时常会有这样的发现 :勇于探索的江苏教育人以敏锐的理论触角、坚实的实践行动,使自己始终保持理论和行动上的先进。从张謇深感 “一国之强基于教育”,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到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再到“千课万人”活动中诸向阳的微课程建设、孙庆博的“学本课堂”理念, 苏派教育人以“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精神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教育传奇。基于文化的传承,苏派当代名师敢于在教育教学的未知领域积极探索、踏实实践,用行动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3.苏派当代名师儿童立场的教学取向

苏派当代名师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教育思想——一切为了儿童。从斯霞的“我爱孩子”;李吉林的“我,是一个长大的儿童”;于永正的“简朴的教学艺术, 本于对儿童真诚的尊重”;再到薛法根的“为儿童言语智能发展而教”……一代又一代的苏派名师,他们都把教育的目光聚集在儿童与儿童的发展上,“心与儿童一起跳动,教育的艺术性、创造性为儿童所展开”。所以,我们认为,苏派名师之所以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与他们的儿童立场是分不开的。因为, 立足儿童、研究儿童、实践儿童的教学是教学的原点与归宿。

苏派名师立足江苏大地、心系学生发展、 着眼国际视野、引领课改发展,正以蓬勃的朝气发展着,正以向上的姿态壮大着,正以蔓延的趋势在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也相信务实进取、兼容开放、敢为人先的苏派教育一定会谱写更加灿烂的篇章 ;开放包容、勤劳智慧、勇于探索的苏派当代名师一定会奏响更加嘹亮的教育之歌。

摘要: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以2015年春“千课万人”活动为例,分析了苏派当代名师的“全学科”影响、“单学科”影响,探讨了苏派当代名师影响全国的归因。认为苏派当代名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方面在全国均有重要影响;且苏派当代名师的教学理念暗合时代风向,儿童立场的教学取向引领着课改方向,勇于探索的精神表现了仁者志向,薪火传承的衔接体现了发展的归向;并认为积极进取的教育自觉、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儿童立场的教学取向是苏派名师的独特魅力。

千课万人的秋季学习心得 篇7

一.听名师的课,学什么?

1.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教学重点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以为“把握教学重点”并不是什么难事。第一,一般在阅读了教材内容之后,本节课的重点就可以有个大体的把握;第二,现在每一本教材都有教参,教参中的重难点也是可以参考的资源。但是经过这四天的听课,我否定了自己原先的想法。要把教材读透读精,要把教学重点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理解重点内容,掌握重点内容,实非易事。

我想首先从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说起。对于简单的乘法分配律 ,我首先想到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会用乘法分配律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去实际操作而让学生掌握重点,却着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但是刘松老师的教学很巧妙,教学数学,先从教学语文开始。课堂中首先呈现的是简单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和“一句话分成两句话”,但是话的意思不变的练习,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轻松的事情。整节课就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生不仅学得开心,而且很容易就能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实质——一分为二(或者合二为一),从而快乐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2.精心处理细节,传递教师智慧

很多时候,全国名师和优秀教师之间的差别往往就在于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上。全国名师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细节中体现出大师风范,将智慧传达给学生。

比如黄爱华老师《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在板书课题时,黄老师先写“分数”两个字,然后再写“百”,这样处理学生就能很直观的感受到百分数首先是分数,但是百分数和分数之间存在差别,从而为下面引出“百分数只表示比率”做铺垫。这就是名师的智慧。在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疑惑: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为什么还要学习百分数呢?这个问题绝大多数教师都会考虑到,但是我们会怎么处理呢?直接告诉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更简捷吗?但这时学生可能又有疑惑:百分数怎么就简捷了呢?在这里,黄老师绝妙的处理更彰显了他的大师风范。课中,黄老师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百分数的简洁美,模拟了一个不了解数学的语文老师对苹果汁60%,葡萄汁40%的混合饮料的讲解,整个讲解过程复杂累赘,听到最后,大家会心一笑,原来百分数是这么美!通过这样的对比,百分数“精确、科学”的优点显露无疑。

3.注重互动教学,课堂还给学生

对于教学过程中,究竟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还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个问题,答案很模糊,不同的教学工作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但是在四天的培训之后,我更愿意把教学看成是一场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演戏的过程中,导演只是引导演员如何去演,而演员才是整台戏的主角。现在的教育不同于前,如今,做为教学工作者,我们更愿意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更愿意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真正实践起来,这一点却难以把握和操作。因此我在这里很想说一说徐长青老师的课。

与其说徐老师在上课,不如说徐老师在变魔术,或者换种说法,我更愿意把这堂课看成是一出综艺节目。整节课是如此自然,看不出上课的痕迹,然后又自然而然地结束。更让我敬佩的是,在40分钟里,学生至始至终都在唱主角,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徐老师的导演下,学生转眼就变成了优秀的演员,实在是高啊!对于如此“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生态课堂”,我只能感叹时间过得太快。

二.听名师的课,反思什么?

1.如何突破“课眼”?

每节课都有它有价值的东西,而对于本节课最有价值、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课眼。这是我对课眼的理解。如何突破“课眼”呢?这是我们该反思的问题。

比如朱乐平老师《分数中的“平均分”》一课,本课的课眼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平均分。听完这节课后我一直在反思: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分才算是平均分?是不是所有物体都可以平均分?对于同一种物体平均分,分法只有一种吗?如果不是,那分法有几种呢?……

这些问题一抛出来,我便开始回想朱老师之前的这一堂精彩的课。我想朱老师的课之所以精彩,关键就在于他的课很好地解答了我的这些疑惑,也许这也是学生的疑惑。

课中,朱老师并没有用很程式化的语言去解释什么是平均分,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比如下面这个实例,5个1角钱,1个5角

钱,如何平均分成两份? 在此,学生提出了两种分法,第一,一共有6个硬币,每3个硬币分成一份;第二,5个1角的硬币作为一份,1个5角的硬币作为一份。这两种分法实际上是从硬币个数和硬币面值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由此,教师适时引出:同一堆物体,如果考虑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分法。又如,对于“是不是所有物体都可以平均分”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到“在实际生活中,一台电脑不可以平均分给两个人”,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换个角度,比如从使用电脑的时间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难事了。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上述的这些问题。在本节课中,朱老师把最关键的问题“怎么平均分”演绎到了极致。当然,每堂课的教学设计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我们必须把每节课的课眼突破,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是成功的。对于本节课是否还能通过其他途径去解决上述问题,有待老师们去尝试。

2.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反馈?

学生的课堂反馈从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本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一节课下来,教师是否达到了课前备课时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课堂反馈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教师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呢?

这四天学习下来,让我感受最大的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言语鼓励、动作鼓励以及实物鼓励。我想,适时的鼓励既是对学生价值的承认,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怀的手段,更是一种良好的课程与教学发展行为。而促使学生得到成功体验的关键因素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激励性评价。

这段日子里,我不断地在反思究竟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以下是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第一,评价要从全局考虑。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对象应该是每一个学生,或者说尽可能是大部分学生,而不应该把评价的焦点集中在某几位学生身上。课堂评价首先要是公平的,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表现被忽略。反之,未被关注到的学生个体很可能就会认为自己是整个课堂中多余的一员,一旦有了这种想法,该学生就很难对教学感兴趣,更不可能会集中注意力去听讲。

第二,评价要以激励为主。研究表明,儿童的虚荣心和被褒奖的欲望是最强烈的。同样的状况下,对于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使用激励方式往往比使用批评贬低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如果一味贬低学生,不但孩子的虚荣心无法得到满足,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一旦如此,孩子的学习状态就可能持续低迷。当然,褒奖也要有度,要适可而止,不可让学生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否则褒奖就适得其反了。

第三,评价要有艺术性。首先,评价语要情真意切,不能只是为了评价而去评价,让人感到不诚恳,有勉强应付之嫌。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其次,评价语要多变。比如同样是一句“好”,一旦说多了,就会感觉很假了。同样是表达“好”的意思,我们可以说“很好”、“好极了”、“真棒”、“真聪明”……多变的语言学生更加喜闻乐见。再者,有时候评价语也要幽默,这样有助于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谐。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8

2011年11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带着满腔期待,来到了鼓浪屿畔,走进了厦门港湾大酒店活动现场,开始聆听专家的讲座。

本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活动主题是《广度、深度、维度》。组委会邀请了国家教育部《人民教育》杂志社管理室主任任小艾、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著名特级教师桂贤娣,还有曹立人、赵凯、高谦民等六位全国著名专家授课。两天的学习培训,让我的心灵一次次地被专家的演讲所深深地震撼着,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独具匠心的班主任工作理念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用自己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故事。聆听中,我深深的思索,细细地品味学习,心中总是温存着每一位大师对于孩子那份独特的爱,对事业那份独特的用心。

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老师的《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报告中,阐述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专业品质的七大成长环节:学会调查,学会反思,学会改变,学会创新,学会总结,坚持读书,学会提升等。报告给人启发,催人奋进。

最喜爱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作的《用心做事,做成功班主任》的报告。“宏志妈妈”高老师虽年过六十,却散发着阳光般的味道,她的演讲精彩但不失真诚,风趣但不失深刻,搞笑但不失尺度,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她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从工作到生活,从人生哲学到价值观,从事业心态到人际学等方面给我们作了生动的诠释,听高老师的报告真像是在听单口相声,她让我们如沐春风般温暖,似饮甘泉般的陶醉。

一、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人生有五大幸事:1.出生后遇到一对好父母;2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3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4成家时遇到一位好伴侣;5晚年时遇到一个好子女。那麽我们每位教师,每位班主任是否应该成为我们学生生命中的贵人,称我们是他们一生中遇到最好的老师。

二、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静心育人要求我们做到: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习;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我们的老师.切记: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却美好,但恰恰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可以变坏,就老师不能,一旦老师变坏,这个世界就完了。

三、摆正心态,态度决定一切 今天教师工作队伍中的两大呼声:今天的学生不好教;教师工作太累。转型年代,效率与公平的博弈,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充盈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论农民工还是白领精英,无论公务员还是大学生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都要承受各种压力和考验。工作与事业,婚姻与家庭,子女教育与赡养老人,住房保障和生活质量等等一个又一个现实而深刻的命题,需要作为个体的人去破解和突击。

所以我们老师要调整心态,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既要全心全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享受健康人生,既要怀殷殷报国志,在事业上力争一流,又要有颗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既要精益求精于专业知识,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高老师送了我们所有老师一份《养心八珍汤》 1慈爱心一片;2好肚肠二寸;3正气三分;4宽容四钱;5孝顺常想;6奉献不

拘;7老实适量;8回报不求。只有消化了这份养心八珍汤,你才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因为,你把学生看做魔鬼,您就会生活在地狱里;您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

特级教师桂贤娣老师的报告是《我与学生,我与家长》,她的报告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在整场讲座中,她并没有坐在演讲台上,她说她的课堂没有讲台,课室的每一个角落就是她的讲台,她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她在他们身边。她不拿稿子,信手拈来,让我们觉得轻松,可又觉得她是那样细腻。桂老师的一个个教育小故事让我深深体会到:桂老师十分注重教育的细节,她用真心、爱心、耐心、慈母心、包容心使一颗颗小小的心灵沐浴在阳光下,用爱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情感育人,智慧育人,爱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爱!这就是桂老师的教育秘诀。

两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班主任除了要管理好班级,更重要的是要育人。以一颗对学生负责的心去教导学生,相信学生,倾听学生,成为他们忠实的朋友。用一颗平等、真诚的心,关心爱护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智慧少简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有你付出了爱——爱你的教育事业、爱你的学生,你才会真正体会的教育的幸福。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班主任要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魅力的人。

千课万人体会 篇9

---“五力修炼”数学的目标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一次出外学习的机会和契机,这次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让我不仅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上看到了突破的可能,也在我的能力上看到了提升的可能,在这次活动中各位讲课老师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通过对于典型课题的理解和精准的语言运用为我们大家上了非常生动的观摩课,当然我也在其中受益匪浅。

对于老师关于学生不同层次的了解以及收放自如的课堂教学极为敬佩,也对于老师那亲切可人,用词准确,语言精练似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学拍案叫绝,更惊讶于老师对于教科书那另辟蹊径的独特的理解和诠释。

首先对于另辟蹊径这个词的理解,我认为在其中“方程的意义”这一堂课都有了完整的展现,因为首先我们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实践中,毫无例外的都是借助天平导入。在教学中,根据天平演示,首先呈现出一组等式方程,不等式方程,在引导学生分类,进而揭示方程的概念。这在《方程的意义》一课中成为我在教学中的“红宝书”,但是当我认为这个就是真理的时候,也许错误也已隐含其中了。

通过听课我发现这一课中借助天平教学“方程的意义”有两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是没有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那就是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个形式化的定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还是把“知道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自己对于课本教程的理解

以及这次的听课学习,让我体会到应该是后者。虽然教科书中定义为“含有未知量的等式”,但是你说从这个定义出发去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我感觉意义不大。通过理解我认为关键是要知道方程是怎么回事,是做什么用的。方程式一种思想,是把未知量视为与已知数同等性质可参与运算的量,利用等量关系构造方程,求出问题的解。二是我们平时用天平作为载体进行导入时将“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狭隘化了,天平只是揭示了一种特殊的相等关系,即天平两端所置物品质量相同,而我们平时所讲的“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的涵义要丰富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这堂课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时不能够准确,迅速的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我认为这就与在教授这堂课中对于方程概念的狭义理解有莫大的关联。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以后在上课时要放弃天平这一特殊的工具,从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导入,在连接学生对于数量间相等关系原有认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重视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的能力。当然也不能一竿子都打死,传统的教学也有其可取之处,天平也是单元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但以后不能用在“方程的意义”这堂课的教学教授之中,当然我们都知道可以非常合适的用在“等式的性质”的教学中。

另外,课堂教学不仅要多重思路,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更容易接受数学,去感悟数学,去爱学数学,而不是当成是一种负担,让数学上的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里面的学问很大,通过学习,听课我发现精练的语言,循循善诱的教学设计以及温润心田的话语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听其中一位老师讲课时我发现我很容易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的很精妙的教学设计中,并且步骤很清晰,没有一点生搬硬套的感觉,本来听一天的课是一件比较不轻松的事,但是听这种课的感觉就像是有人在你耳边轻轻的述说一个一个的故事,让一天的疲劳都烟消云散。在此我想一位教师能营造出这样一种课堂氛围来,不仅源于他对课程深刻独到的解读,更源于他对课堂持续不懈的创新,也源于他对于学生锲而不舍的研究„„

最关键的是我看见学生的反应很积极不被动,而且一点都不盲目,很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会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有很多的学生对于发现的问题很有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学生不仅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更被老师的柔和的语言所吸引,我想这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是一个很好的基淀。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累也是最刻苦的,如何能让他们自然而然的原意学习,爱学习,特别是爱数学呢,这与老师和学生想达成的目标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学习数学我认为内容就像“红楼”,关注学生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态度和办法。方式就像“三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却人人争先。过程就像“西游”,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才取得真经。当然学习数学目标就像“水浒”了,管你多么的轰轰烈烈,最终都要被数学招安。

毛主席曾在《实践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动的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利用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很重要,它们是一个整体。

“五力修炼”的提法也同样应该是一个整体,其中“五力”是指:课程理解力、教学创新力、教学执行力、学生研究力、课堂反思力;它们各有所长又相互补偿,要讲究齐心合力。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因而我想“五力修炼”也可以理解为“五力合修”的意思吧。

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篇10

各位校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四天的学习让我心潮澎湃,钦佩他们为小学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从名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教学风采,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种思想、精神的大餐。名师之所以为名师,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设计,独有的风格,就好像这些知识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一样,在课堂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除了教学突出外,更多的是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愧是众多教育者的楷模,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来之不易教学经验,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在“千课万人”的每一位老师身上我都能看到每一位名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每位老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课前交流拉进师生关系,有的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从交流到课题的引入,令人叹服。32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给我感受较深的是俞正强老师的幽默风趣课堂,在课堂上组织两组“对立派”学生你问一句我答一句,层层叠进,非常精彩,引起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也有很多老师非常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从数学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比如说朱乐平老师的一节《数学关系》。朱老师提炼出“数学关系”一课,其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可谓直指数学研究的核心。正由于这种概括性,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学习过的很多数学内容,都概括在“关系”之下——长方形的面积是讨论关于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其他所有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类似;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讨论具有相同大小的分数之间的关系;整数、小数、分数都要讨论“单位”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评课环节,在会老师展开了讨论,这样的课是不是太难?有没有必要上这样的课?这节课是不是小学数学的教育方向?概括性越强,抽象的程度就越高,这样的课,也许并没有太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目标,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思维及其方法的认识和教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还有华应龙老师课堂上他教会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哲理思想,体现了华老师用思想教学的睿智,让人回味无穷。

观摩了这么多名师的课堂,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动。这些名师里面,有的已经是校长,有的是教导主任,有的是博士生导师,从教这么些岁月,课堂上的他们仍精神焕发,为这么多名师坚持教育事业,为其做奉献而感动,为他们在课堂与学生会心一笑而感动,看到他们,我更加坚定自己走教育事业的决心。

千课万人听课心得 篇11

2013年11月6日,我有幸与几所学校的13位老师一起来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参加了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成长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本次观摩活动的主题是“成长课堂”,那么何为“成长课堂”呢?由“长”才“成”顺天道,“长”是基础;由“成”而“长”接地气,“成”乃目标;这就是“成长课堂”的真谛。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如同公鸡啄米,要宽松,自由,顺合自然之道„„

“成长”是“人”的成长,是教学主体儿童的成长,所以,成长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以学为重的课堂。走进新课改,教师不只是教材的执行者,他们同时也是教材的创造者。于是“教什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且甚至以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渐成共识。然而“成长课堂”里。我们首先瞩目的却是“为谁教”。同样“教什么”和“怎么教”都会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处在不同成长水平,而各异的孩子又有着不相同的成长状态、成长心情、成长困惑。正是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应当说的是“为谁教”比“教什么”和“怎么教”更重要。主会场中央的两句,让我印象深刻。“长德,长智,长能,唱响中国好课最强声音;成功,成人,成才,构筑教师梦想第一基础。”其意深远啊!整个会场都洋溢着数学的气息,一副副数学对联更是巧妙,发人深省啊!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觉得不虚此行。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更多的是想到在我的课堂上,是否对于在课堂内外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整理、分析、探讨,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多加以干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学会数学学习方法呢? 本次活动安排非常紧,每天安排10节课或报告点评,上午5节,下午5节,晚上还安排了讲座,可以说每天听到后面,我都是脑袋昏昏沉沉的,但是收获也非同一般。在短短的五天观摩学习中,我走进名师,走进名师课堂。一堂堂别出心裁激情四射的示范课;一个个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报告;一次次思维碰撞、火花绽放的互动点评,确实让我这个普通一线数学教师享受到了一顿丰富的有营养的数学大餐。享受过数学大餐后,给我的感触颇多,我的总体感受是:受益匪浅!老师们上的这些课,让人赏心悦目,感觉老师们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有的课无论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渗透,还是对教材的挖掘,无论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还是学生的发展,都发挥得相当出色,他们的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确实值得我学习。

有选择地说说自己的体会吧!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吴正宪老师,带着与生俱来的美感,每一个笑容都是发自内心深处对孩子的呵护,她用一种无法言语的魅力,把《商不变的规律》诠释得美轮美奂。课后吴老师又对自己的这一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这一节课是吴老师30年前讲过的一节课,而今又拿出来讲,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的结构也发生了量得变化。以前的课是老师把定义教给学生,再大量的练习;而现在吴老师引导孩子打开数学建模的那一扇窗,从窗外到窗内,窗内再到找寻。吴老师层层递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找规律。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也让数学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发芽、成长。

对于黄爱华老师我并不陌生,曾在电脑上看过他的几堂诸如《数的比较》这样的经典名课,而真正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的是这一堂《认识三角形》。本课围绕三角形的名称、定义、底和高、特征四个方面展开,黄老师首先让学生课下完成《认识三角形》的工作纸,让学生先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黄老师根据学生收集的情况,制定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又环环相扣,总结出三角形的名称、定义、底和高、特征,这样的一条课堂主轴配上黄老师风趣的谈吐与睿智的思辨就结合成了一堂充满智慧而又精彩绝伦的优质课。正如他说的那样“用一个又一个话题去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深度碰撞”。是啊,同样也引起了我思维的深度碰撞。感叹,名师毕竟是名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给我们展示的是他刚刚新鲜出炉的《整数背景下的平均数练习》。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的课,华老师也说过:“平均数”的计算不难,难在理解其意义。低年级的孩子理解的能力有限,因此华老师建议本堂课推到五年级的学生试一试,效果会更好。从学生计算比赛引入,比赛的数据一一现实出来,为研究平均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讨论评判标准,解决争议问题。从猜牛重赢大奖到猜想8个人得年龄,体现的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让学生该怎么办?这种课是自创课,难度很大,我很欣赏华老师这种求真务实的追梦行动。

唐彩斌老师的《长方体表面积的复习》,以一种理性的严谨实现了由薄到厚的积累;刘延革老师的一堂《小数的意义》,从变化的角度,呈现了数的发展和小数的衍生;叶柱、俞正强、潘小明、徐长青、张齐华„„一个名字仿佛代表着一股新鲜的空气,让我们享受着不同的课堂,感悟着不同的幸福。

本来,对于讲座,尤其是晚上的讲座是很怵的,但坚持着听了,居然每每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郑毓信教授的《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张梅玲教授的《对成长课堂的学习与思考》; 蔡天新老师的《自然数的奥秘》等等等等,都给予了我们一线老师最前沿的引领和最智慧的启迪。

在这紧张的五天观摩课中,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欣赏了名师们别具一格的个人教学风采,更体会到如果少教却能多学;浅教却能深学;粗教却能精学;直至不教也能学,那么,这样的教才有效、才高效。此次“千课万人”活动,不仅课堂精彩,风景也十分优美,真是不虚此行!

上一篇:科技孵化器情况汇报下一篇:可爱的小狗小学一年级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