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2024-05-0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通用8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篇1

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10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二、销售网络(经营模式)

中国石化成品油销售网络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一是中国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及在主要市场内的下属4个大区分公司,承担着中国石化成品油资源的统一平衡、运输协调和直属销售企业以及专项用户的成品油供应任务;二是主要市场内的直属20个省级石油分公司(包括香港公司)及所属的191个区域公司组成的销售网络;三是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在东北、北、西北、川渝等地区的37个分公司;四是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零售网络;五是中国石化在全国范围内与其他成品油经营单位合资组建以及采取特许加盟方式建立的销售网络。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拥有完善的成品油储运设施,这些设施绝大部分由本公司自己拥有。本公司的批发中心与炼油厂通过铁路、水路相连,在某些情况下以成品油管道相连。本公司还拥有部分铁路专用线、原油码头、油驳、铁路槽车。其中油库428 座,库容1258万立方米;成品油铁路自备车1443辆,总容量7.715万吨。拥有加油站29062座,其中 特许经营加油站657座。

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竞争优劣形势分析(竞争优势)

1、优势

(1)、主要市场区域位于南方,是主要的成品油消费市场。

(2)、在南方市场拥有完善的零售网络,控制60%以上的地区零售份额。(3)、主要炼油厂大多布局在沿海地区,距离消费市场很近。(4)、主要炼油基地规模经济突出,油品质量相对占优。(5)、品牌价值相对占优。

(6)、零售网络分布较为合理。

2、劣势

(1)、南方市场化程度高,竞争较为激烈。

(2)、南方零售网络员工中全民工比重大,人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3)、北方零售网络发展期短,只能在局部形成规模。

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营销策略(销售之道)

1、加油站满足顾客消费偏好的营销策略(4p)

(l)产品(Product)中石化的各加油站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有:成品油、便利店的商品及其他非油品销售与服务等。加油站提供的产品是否符合顾客的需求,是顾客是否进入加油站的首要前提。同理一辆加气的汽车不会选择没有加气服务的加油站。中石化在产品上做到了多样化全方位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在营销机会上就首先迈出了比较成功的第一步。(2)价格(price)一般地说,司机对油品价格都是较为敏感的。若每升0.1元的差价,一年累计下来就是几百元甚至更多的节余。对于像汽油这类日常消耗品,虽然对整个行业来说价格的弹性较小,但对于一个具体的加油站来说,价格弹性则较大。

中石化的产品价格在整个行业来说是处于一个与自身来说合理于消费者来说公平的地位的,价格弹性小,使消费者在选择时多方考量之后,对中石化的产品有更高的消费意愿。

(3)场所(place)加油站作为成品油卖场,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对于顾客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顾客在选择加油站时,既要考虑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也要考虑到加油站的行车距离,行车距离的远近对于消费者意味着加油成本。得天独厚的黄金位置具有地域垄断性。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开发加油站零售网络时,坚持“位置就是竞争力”。此外,加油站内部布局的便利性与亲和性,对顾客的购买行为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中石化近年的营销手段之一就是在全国扩大其零售的销售点,争取铺设一个全面的销售网络以增加销售额,这种强势的不对市场进行细分的营销策略对于中石化这种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说是很成功且必要的方法之一。

(4)促销(promotion)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已没有任何销售商可以坐等客户上门,随着竞争的加剧,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针对顾客的消费偏好和购买行为模式,充分发挥零售服务互动营销的有利条件,开展灵活多样的促销,帮助顾客完成购买行为,实现销售目标。

近年来,由于油品经营毛利越来越低,中石化突出了一个新的“全员促销”的策略。将员工的销售额与绩效工资挂钩,表面看该策略确实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但实际上这是企业内部管理和福利发放的问题,于企业自身来说是有利于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

2、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络营销策略

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作为传统行业的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虽然拥有包括销售渠道、客户、货源等资源优势和专业人才的优势,但要开展电子商务,最好是与独立网站公司合作。因为网络公司拥有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对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更为了解,传统的石油公司与独立网站公司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更有利于石油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买方和卖方处在平等地位,并形成规模,提高购销积极性;减少建网站所需的巨额投资,降低风险。

中石化集团公司“十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股份公司发展战略中,对成品油营销网络策略的目标为:(1)、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销售系统的管理体制

要尽快打破行政区域设置的计划管理模式,适应加入WTO后的市场要求,进一步压缩中间环节,减少批发层次,“十五”期间逐步取消县级公司的批发职能;加大股份公司事业部的产销衔接、财务结算、投资决策方面的控制能力。各销售分公司内部要对储、运以及批发、零售实行专业化管理。

(2)、进一步提高零售市场占有率

充分发挥贴近消费市场和产销一体化的优势,着重提高现有加油站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要以经济效益为标准,继续收购、兼并、改造、新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加油站,关闭一些布点不合理的小油站,争取2005年单站年均加油量达到1500~2000吨,形成以自有加油站为主,特许站和代理站相结合的零售网络。要统一“中国石化”品牌,树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服务规范,建立总部与各连锁店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体系,实现标准化管理。

(3)、发展广覆盖、高效率的配送网络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炼厂为依托,发挥产销一体化优势,打破省、市、县公司的界限,按照合理流向改造和调整现有油库的库容和运输能力,新建和收购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油库、码头等储运设施,形成800~1000个以调控区域市场供求为目的的成品油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在合理半径内跨区供应周边市场。同时关闭一批不合理或过剩的小油库。逐步建立以中心油库为主,覆盖市场,布局合理,调运畅通,信息灵活,吞吐自如,保障供给的批发和配送网络。

(4)、发展成品油管道,增强市场控制力

发展成品油管理运输首先必须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与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其次要兼顾单个管道项目的经济效益,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重点考虑在成品油缺口较大的西南地区、华北西部及华东北部建设长距离调运行干线管道。在此基础上,着眼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中心城市,建设一部分连接炼油企业与油品消费中心的中短距离经营性管道。

(5)、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成品油销售经营水平

要建立并完善先进、快捷、准确的经销信息网络,做到成品油销售在线统计分析和资金统一结算,实现市场、销量和存货的信息反馈及时,提高销售管理水平和市场应变能力。同时尽快建立IC卡业务,巩固零售市场客户。第一阶段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并在一些省市进行试点;第二阶段用约三年的时间在各省中心城市、国道、省道等推广,并逐步扩散到农村;第三步实现一卡通,做到主要城市联动,偏远城市由POS机结算。

由此可见,中石化在网络营销方面是做到了全面谋划、与时俱进的。

3、开拓海外市场,增加进出口业务策略

中石化充分发挥国内外一体化采购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开拓资源渠道,加快发展国际贸易业务,加强国际合作,在保证本公司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物资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控制了供应风险。2008年实现原油进口1.28亿吨,第三方贸易原油2755.87万吨。通过采取来进料加工出口等多元化出口方式,根据国内市场平衡情况,灵活组织成品油进出口。全年共进口成品油361.29万吨。

这样的国际贸易策略,有力保障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应,控制了国内资源供应风险;出口成品油178.54万吨,对外继续巩固、优化海外市场,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保障了港澳地区资源供应。

4、广告策略

中石化在央视斥巨资投放广告;邀请著名歌手林依轮演唱广告歌曲《just in the way》。2004年,聘请张艺谋拍摄广告片,中石化大打奥运营销战略。借助万众瞩目的体育赛事,中国石化登上了更高的传播平台,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石化的品牌形象不断亮相国际舞台,产品质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国石化在培育卓越素质和核心价值、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近年来不断强化品牌意识,丰富品牌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努力赋予其高科技、国际化的“人格魅力”。这种体育营销它要求把企业资源重新整合,一切经营活动都要服务于体育营销,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从而引起消费者与企业的共鸣,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长期的特殊偏好,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

5、重组销售渠道策略

中石化销售渠道重组的总体思路就是按照“区域化、专业化、扁平化”的原则,以优化物流配送和强化成品油市场营销为重点,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物流、零售、直销施行专业化管理,建成“管理层次扁平、业务专业垂直、岗位权责明确、市场反应灵活”的新型经营管理体制。

(1)、在管理层次上,由原来的多级管理逐步减少为总部对区域资源配送和市场营销的两级管理;在运行模式上,实行资源配送和市场营销两条线运行。在资源配送这条线中,按照区域经济流向,建立区域配送中心,实行资源统一运作、设施统一管理、物流统一优化、配送统一组织,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场营销这条线中,按照专业化分工,零售实行零售管理中心-片区经理-ME-加油站的专业垂直管理,直销实行商业客户中心——客户经理——客户的专业垂直管理,加强市场营销,适应外部市场变化需要。

(2)、在实施步骤上,云南石油分公司和广东石油分公司作为先期试点单位的样板,首先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即在这两个公司内部建立省级物流中心,由它对全省范围的物流实行统一管理和运作,实现物流与商流的分离;同时选择部分地市公司进行跨区域重组,并在区域公司内按照零售中心、商业客户中心、结算中心三条线向下垂直管理到经营网点,撤销县经营部。通过此次改革,省级销售公司的管理职能得到空前强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地市级公司则更多地被赋予冲锋陷阵、开拓市场、提高销量的重任。省级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化业务中心强化其决策中心的地位,使公司的决策更加快速准确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省级物流中心合理规划油品流向,即由省级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安排向加油站、大客户的油品运输供应的调度,它以油库为中心,并制定合理的配送半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耗。而地市级公司各业务部门只需专注于目标市场的开拓和相应的市场管理工作,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和区域公司重组,实现了责权分明、贴近市场的目的。

五.

一、中国石油市场现状(stp分析)

受宏观经济走势影响,2009年中国石油需求和供应均经历了走出低谷、逐步回升的轨迹。2月份石油需求和供应均达到近年来的最低水平,3月份开始石油需求和供应均波动回升,随后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一)石油需求总体保持增长,油品需求增长各异(环境分析)

1.石油需求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步出危机阴霾,实现国民经济的回暖。取得了GDP增长8.7%的不俗业绩。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密切相关,我国石油需求呈现先降后升、总体增长而增速放缓态势。

2004~2009年中国原油和石油表观消费量情况

(表观消费量:指产量加上净进口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9年的石油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但呈现放缓的趋势。原油表观消费量增长也有减缓的趋势。

2.主要油品需求增长情况各异

从油品的需求变化来看,各种油品的增长速度不相同,且差异较大。汽油、煤油呈现出了较快的增长,而柴油和燃料油则同比呈负增长。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各油品的主要用油行业不同,各行业受金融危机和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不同等,导致各油品需求增长情况不同。

中国主要油品表观消费量增长率比较,%、万吨

(二)石油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0%

1,石油进口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09年石油进口量继续增加,但增速趋缓,这也主要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由于国内汽车消费的增加以及 一些库容、管道以及炼化装置投产增加需求,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2、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 2009年中国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双破50%。全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21888.5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08年的51.4%上升至53.6%。原油净进口量19862.0万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1.2%。

六、中国及国外石油企业的营销情况(参照市场分析)

中外石油企业在组织模式,营销战略上存在诸多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它们在发展方向上存在的差异。

(一)中外石油行业市场结构对比

1,在国外,二十世九十年代开始,国际石油行业兼并的情况盛行,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相继进行重组。像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拥有全世界30%以上的石油工业产值,80%以上的石油石化先进技术,2/3以上的贸易量和直接投资额。与之相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或其他发展中产油国则是通过建立国家石油公司的方式来控制和经营油气资源。

2、中国石油企业的垄断属性以行政垄断为主,因此中国石油产业的供给市场集中程度过高,达到了高度集中的范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几乎垄断了国内的主要石油业务。并且国有股份占了绝对优势。

(二)国外石油公司营销策略

1、低成本战略。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全球营销网络,实现规模化经营,增加石化产品的直销比例。

2、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通过兼并,收购,互换进行资产结构调整。通过建立联盟,成立合资公司,低成本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3、信息化营销战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石油公司改传统的营销模式,投入大批资金开发、创建电子商务系统,提供网上采购,向电子商务进军。

4、全方位服务战略。提高产品品质,即使应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加强非成品油销售,为顾客提供便捷服务。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培育忠实客户群。

(三)中国石油公司的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国石油企业具有较完善的零售终端销售网络。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公司现有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东北等18个专业销售公司和1个专业油品海运公司,拥有加油站17215座。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现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东北、西北、川渝等39个分公司,拥有加油站30063 座。

2、具有很高的品牌闻名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两个嘹亮的品牌名字,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具有必然的地位 和良好的形象。

3、但是,中国石油企业在营销上存在明显劣势。现代物流意识不足,物流人才缺乏。运输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仓储设施布局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低,零售的终端加油站主动化管理程度低,人工成本高。这些因素制约了中国石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挑战(竞争者分析)

1、国外石油巨头的进入,加剧市场竞争。随着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放开,国外知名的石油跨国公司埃克森一美孚、BP、壳牌、道达尔等已经通过合资合作进入我国的油品市场,投资于国内成品油零售领域。且随着市场的开放及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国家 对成品油市场的价格 干涉也越来越少,价格机制市场化的程度加深。这对中石油中石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请求进步。

3、对海外石油依存度提高。由于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另外,动荡的世界局面、西方跨国公司的挤压、处所权势的排挤、外国政府的干涉,不断对中国的海外石油运输通道产生 要挟。毫无疑问,这将使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攀升,丢失竞争力。

七.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目标,使命)

面对国内国际市场的挑战,中国石油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制定长远的战略,才能稳固国内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

(一)实现生产经营平稳持续增长

1、加强油气勘探开发,确保产量增长目标实现。深化地质研究,突出重点项目,重在战略发现。

学习借鉴国际大石油公司先进的开发技术和管理理念,确保生产的平稳增长。

2、突出炼化结构调整优化,平稳有序组织生产建设。要统筹搞好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3、努力抓好油气销售和储运设施建设,提高运营效率、保障市场供应。进一步搞好营销网络布局调整优化,加快沿海、沿江、交通干线等重点市场库站、码头建设,尽快形成相匹配的物流体系和集散中心。继续推进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并搞好千万吨级企业商业储备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以战略和政策为重点的软科学研究,增强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持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优化结构、加强管理,努力降低经营风险。加强投资战略研究和管理,实施业务发展动态调整,突出重要战略项目,优先发展高效项目,有序建设骨干项目,调整化工延伸加工项目,切实在优化结构上见到明显效果。

(三)积极学习国外大企业的经营战略,降低成本

1、精简机构、减人增效减少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以贴近市场,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为目的的机构改革和调整,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减人增效,是国外石油石化公司降本增效的又一主要做法。

2、加强资金管理和优化投资结构减少财务成本和投资费用。国外大石油公司资金实力雄厚,但仍然非常注重财务和资金的管理,注重对投资方向和具体投资项目的选择,以保证投资高的回报率。这是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另一重要措施。

3、通过优化组合、开拓市场降低营销成本和流通费用。在炼油与油品销售领域,面对近年炼油利润下降,油品销售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国外石油公司采取了各种措施巩固和扩大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4、实行加油站规模大型化和服务多元化。在炼油业利润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油品销售领域实行加油站规模的大型化可以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以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篇2

2010年,集团公司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我要安全”主题活动和“比学赶帮超”活动,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强化全员意识,层层落实责任,细化完善措施,实现了“五个避免”的HSE目标,HSE工作总体取得较好业绩。但是,虽然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绝对数仍然偏高。造成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部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三是制度执行力不强,四是对承包商的监管不力,五是用工管理和安全培训亟待加强。同时,环保管理仍存在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执行不严、部分企业对环保装置运行管理松懈、有的企业环保工作十分被动等突出问题,职业卫生工作也需进一步加强。

苏树林指出,这次HSE工作会让事故单位主要领导自己通报事故情况并作检查,就是为了让广大干部职工更加警醒,让更多的人吸取教训。就下一步抓好安全工作,他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抓好“一把手”控制力这个关键。二是要抓好制度执行力这个核心。三是要抓好现场管理这个重点。四是要抓好本质安全这个源头。苏树林强调,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做好环保及职业健康工作,将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抓环保,一要强化全员环保意识,切实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二要强化规划、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靠“三同时”从源头上解决好环保问题。三要强化运行管理和污染治理,确保清洁生产。四要强化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促进环保水平的持续提升。

王天普在报告中部署了2011年要重点抓好的八项工作:第一,突出实效,持续深入开展“我要安全”主题活动。第二,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层层落实HSE责任制。第三,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努力实现本质安全。第四,强化安全监管,全面提升HSE管理水平。第五,切实抓好环保工作,夯实清洁发展根基。第六,更加注重职业卫生工作,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第七,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筑牢安全稳定堤坝。第八,推进HSE队伍建设,强化HSE监督力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篇3

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和“三老四严”“苦干实干”“精细严谨”等优良传统为重要内涵的企业文化在中国石化的改革发展中起到了有力的引领与支撑作用,是激励中国石化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制胜法宝。为扎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落实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要求,中国石化企业文化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以进一步凝聚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引领与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

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指导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的根本指南。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作风。

企业使命:为美好生活加油。

企业使命表明公司存在的根本目的和理由。中国石化坚持把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企业发展的方向,致力于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周到的服务,为社会发展助力加油;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使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为各利益相关方带来福祉。

企业愿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

企业愿景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表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蓝图。为实现上述愿景,中国石化将致力于以下四方面实践:

致力于成为可持续发展企业。全面实施“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资源统筹、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使公司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的经营环境中努力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提升,保证公司长盛不衰。

致力于成为利益相关方满意企业。更加突出技术进步和以人为本,努力提供优质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展现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让员工、客户、股东、社会公众以及业务所在国(地区)的民众满意,努力成为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卓越企业。

致力于成为绿色高效能源化工企业。以能源、化工作为主营方向,做好战略布局和业务结构优化,在发展好传统业务的同时,不断开发和高效利用页岩气、地热、生物质能等新兴产业。开发绿色低碳生产技术,研发生产环保新材料,促进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努力成为绿色高效的能源化工企业。

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企业不仅需要一流的规模,更需要一流的质量和效益,一流的企业文化管理和品牌形象,以及一流的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能力。中国石化要对照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成为治理规范、管理高效、文化先进、市场化程度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强、拥有世界一流技术、人才和品牌的先进企业。

企业价值观:人本、责任、诚信、精细、创新、共赢。

企业价值观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在企业制定战略和进行生产经营行为时必须坚守的原则和标准。

人本——以人为本,发展企业。从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的需要出发,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研发一流产品,提供一流服务。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为员工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让员工生活得更加幸福。

责任——报国为民,造福人类。继承弘扬“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切实履行好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同步贡献业务所在国(地区),履行好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责任。全体员工坚守“有岗必有责,上岗必担责”,为企业发展拼搏奉献。

诚信——重信守诺,合规经营。把信用立企作为企业的发展之基,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做到“每一滴油都是承诺”,为企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精细——精细严谨,止于至善。以严格的要求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养成精细严谨的工作作风,追求生产上精耕细作、经营上精打细算、管理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努力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创新——立足引领,追求卓越。坚持创新驱动,把发展动力转到依靠创新驱动上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领市场发展,打造行业标杆,成就卓越品质。

共赢——合作互利,共同发展。坚持开放包容、精诚合作、互惠和谐。遵循和尊重业务所在国(地区)法律法规、文化习俗,汲取、融汇合作方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经验。帮助客户提升价值,企业发展惠及周边社区民众,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企业作风:严、细、实。

企业作风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工作风气,是企业内质的外在表现。中国石化坚持弘扬“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等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将“严细实”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严:就是“严字当头”。对待工作,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细:就是“细字当先”。工作中要始终拿着“放大镜”,对每个节点、每个工序、每个需要检查或注意的地方,一丝不苟,一点一点去做好过程控制和节点控制。

实:就是“实字当家”。坚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静下心来谋发展,沉下身子做事情。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继承中华民族和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管理和文化管理的优秀成果,建设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与社会共同价值观相融合、具有国际化公司特征的企业文化,推动公司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nlc202309090456

基本原则。

源于实践,引领发展。坚持从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提炼价值理念和管理模式,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实践。

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企业优良传统和管理经验,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持续优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突出共性,上下一致。坚持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的统一性,各单位要在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的统领下,培育和塑造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企业文化,实现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本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围绕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领导垂范,全员参与。各级领导人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与推行者,必须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体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践行和传播,共同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

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先进而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是改善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石化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发挥文化管理的本质作用,引领和支撑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指导制度建设。

以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修订完善现有制度,指导制定新制度,建立体现文化导向、与价值理念协同一致、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确保制度建设体现公司核心价值理念要求。

转化成员工自觉行为。

把价值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落实到每名员工的岗位责任中,切实提升企业的执行力、竞争力。持续完善和推行《员工守则》和《职工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以共同的行为准则引导和规范全体员工行为。

推进专项文化建设。

专项文化包括企业在某一经营管理领域用于指导经营管理实践的工作理念、管理模式、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等内容。积极开展专项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融入经营管理实践的有效方式,是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集团公司将同步推进专项文化建设,如:安全文化、环保文化、质量文化、法治文化、廉洁文化等。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深化专项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度。

规范基层文化建设。

加强价值观管理和价值理念落地的实践研究,有效推进并进一步规范基层文化建设。结合“三基”工作,突出“严细实”导向,增强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理念融入流程、制度、职责,推动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及战略举措在基层落地、在岗位践行。通过开展讲“石化故事”、评选“感动人物”等活动,引导广大基层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跨文化管理。

重视文化差异对公司改革发展和国际化经营的影响,系统开展跨文化管理研究,掌握企业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冲突、提升管理、促进共赢的规律和对策。开展跨文化管理针对性培训,增强公司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在复杂文化环境下的沟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有效推进境外企业、境内合资合作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工作,为公司国际化发展及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谐有利的文化环境。

提升企业形象。

加强品牌管理。根据核心价值理念内涵,加强品牌战略研究、规划、整合及传播,规范品牌、商标的使用与管理,充分发挥中国石化品牌及组合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注重形象塑造。适时修订《集团公司视觉识别手册》,规范使用形象标识,不断提升标识的价值和影响力。加强企业形象正面宣传,维护好社会公共关系,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努力创造就业岗位,诚信交纳税款,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切实履行好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强化组织实施。

加强宣传推广。集团公司将统一制作相关宣传片、手册、海报及广告等,引领并规范各单位企业文化宣传。各单位要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员工自觉践行核心价值理念,确保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入眼入脑入心。对外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策划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展示和传播中国石化良好形象。

持续总结交流。定期组织企业文化培训,进行经验交流,引导各单位科学规范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适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培育一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定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总结推广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经验。

完善保障措施。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负总责。要建立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主管部门统筹策划,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所属单位贯彻落实并及时反馈的工作体系。要建立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科学高效开展。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文章源自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厅2016年11月15日印发:中国石化党组〔2016〕231号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2016年修订版)》的通知】

(责任编辑:李 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篇4

设备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重新修订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四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依据国家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和所属生产、销售直属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中设备管理的对象是指用于油田勘探开发、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产品销售及其它生产运营的机械设备、工艺设备、动力设备、机修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工业管道、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第四条 设备管理应遵照国家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技术、经济、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对设备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进行综合管理,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优化设备资产配置,保证设备资产的安全完好和经济有效使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五条 设备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对设备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的原则。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三)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

(五)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树立现代设备管理理念,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实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经济。

第六条 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条 企业是设备管理的主体,负责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设备管理。企业应将设备管理经济技术指标纳入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和考核。

第八条 企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设备管理人员、检维修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为完成设备管理任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第九条 企业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与网络,设备管理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更新改造,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实现设备安全、环保、节能和系统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范围

第十条 集团公司设立设备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设备管

理工作。集团公司分管设备领导任组长,总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为设备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贯彻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设备管理的工作方针、目标,决策处理设备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审核批准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和年终评比结果。

第十一条 设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设备管理的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生产经营管理部,由分管设备管理工作的副主任兼任设备管理办公室主任。

设备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

(一)负责传达、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负责与国家有关部门联系,上报有关材料。

(二)负责落实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的决策,负责设备管理工作的统一规划、综合协调,指导有关部门的设备管理工作。

(三)组织制定、修订集团公司、股份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集团公司设备大检查工作和设备管理工作会议。

(四)负责牵头组织设备管理和设备隐患治理工作。

(五)组织中高级设备管理人才培训工作。

(六)负责落实设备管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第十二条 工程部设备管理职责:

(一)负责限上检修改造项目的实施管理。

(二)负责限上检修改造项目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

(三)负责企业和招标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及检修改造项目招投标活动的指导管理,监督资质预审、发标、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监督中标项目合同签订。

(四)负责限上检修改造项目企业与检修改造施工队伍之间的组织协调,负责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督。

(五)负责检维修标准定额的管理。第十三条 物资装备部设备管理职责:

(一)负责集团公司工程项目及生产装置检维修所需设备和备件的采购及协调工作,保证工程项目及检维修所需设备和配件及时供应。

(二)负责集团公司设备及配件的集中储备和库存物资调度调剂工作,合理控制库存。

(三)负责国内外设备供应市场研究工作,为集团公司的工程项目提供设备采购相关信息。

(四)负责集团公司重大设备国产化攻关、研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总部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其职责范围,在相应环节各负其责,协助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石油工程管理部、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炼油事业部、化工事业部、油品销售事业部、资产公司(以下简称事业部、管理部)是分管业务范围内设备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应明确1名领导成员分管设备管理工作,明确设备管理处室和职责。

事业部、管理部设备管理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贯彻集团公司关于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落实有关部署、安排。制定、修订分管业务范围内设备管理的制度、规程、标准、规定,制定主要设备管理工作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管理办法。

(二)设备管理主要职责在事业部、管理部,负责管辖业务范围内设备综合管理、专业管理。提出设备中长期发展和更新改造规划建议或意见,制定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设备更新和改造,对管辖业务范围内企业上报的设备更新和改造计划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按照集团公司下达的和分批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负责组织管辖业务范围内设备投资计划中重大关键装备的技术谈判工作,并组织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后评估工作。

(四)负责设备更新和检维修管理;负责设备修理费使用管理。

(五)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做好设备管理骨干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组织设备技术考察,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促进装备技术进步。

(六)在生产经营管理部的统一组织下,落实、参加设备大检查和设备管理考核评比工作。

(七)组织或参与对分管企业重大特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指导企业恢复生产并制定防范措施,参与事故处理。

(八)组织专家解决企业难以解决的重大设备技术问题,组

织开展重大设备技术攻关。

(九)负责审查管辖业务范围内设备处置行为,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工作。

(十)总结交流设备管理工作经验,组织学习和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

第十六条 企业要加强设备管理工作领导,落实领导责任。企业应明确1名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设备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企业应设设备、电气、仪表副总工程师,协助分管领导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特大型、大一型炼化企业,应设专职设备副职领导。

企业应明确设备管理责任部门,配备精干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专业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形成健全的设备管理组织体系。

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宜建立三级设备管理体系,中小型企业宜建立二级设备管理体系,合理配备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基层单位应配备设备副职和一定数量的设备技术人员。

第十七条 设备管理应实行专业化管理,企业应掌握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检修的核心技术。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检修、维护计划和材料、配件计划,负责检维修质量控制和验收,负责设备档案和检修维护资料的管理。

第十八条 企业设备分管领导主要职责:

(一)负责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设备管理的标准、规范、制度,主持制定企业设备管理目标、规划和措施,综合协调、指导有关部门的设备、动力管理工作,决策处理企业设备、动力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审批企业设备、动力管理工作计划和定期的考核结果。

(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标准、制度等,负责组织编制本企业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并督促贯彻执行。

(三)协调组织主要生产装置停工检修、主要设备大修计划的制定和审批,并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审批重大设备更新计划。

(四)审查企业修理费、设备更新费使用计划,履行企业内部审批程序并报总部主管部门批准,组织实施,确保合理使用。

(五)组织或参与上报集团公司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和提出处理建议。

(六)参与企业重点基本建设、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方案的审查和竣工验收。

(七)加强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优化各级设备部门人员配备的建议,指导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八)负责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采用现代化设备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技术含量和设备管理内涵。

第十九条 企业依据本办法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设备副总工程师、设备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职责。设备管理部门作为企业设备管理的归口部门,其职责范围应充分体现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并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章 设备前期管理

第二十条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制造、安装、投运阶段的管理工作。必须重视设备的前期管理,明确责任主体。

第二十一条 设备规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主要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方向、生产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设备技术成果应用、安全生产、节能和环境保护要求、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来确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企业设备规划,并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

第二十二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负责更新设备的设计审查,参加基建、技措等重大项目的设计方案论证和设计审查,在设备选型中应遵循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原则,对设备的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环保性和经济性提出要求,并督促落实。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原则,禁止选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

第二十三条 设备购置要坚持质量第一、性能价格比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原则,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设备采购管理的规定组织采购。加强国内外重要设备的监造,严格进厂设备的质量验收。购置的设备应有必备的维修配件。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主要设备的选型、签订技术协议及设备购置和进厂验收。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建立设备供应商的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考核。

第二十五条 企业必须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审查安装施工方案,落实质量保证体系;设备安装执行相

关规定和标准,按规定进行试运和调试;竣工验收后,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工程竣工验收、设备调试、竣工资料移交等项工作。

第二十六条 设备投产前,企业应组织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全面掌握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维护方法,制定试运行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HSE教育和设备操作、维护技术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设备的安全技术性能。

第二十七条 企业要建立设备前期管理责任制,有关部门应对其在设备前期各阶段所承担的工作负相应的责任。

第四章 设备使用维护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使用、维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严格执行巡回检查、维护保养等各项制度,建立设备隐患发现、分析、报告、处理等闭环管理机制。

第二十九条 企业对设备运保商实行合同管理,明确责任,建立考核制度,并严格考核。

第三十条 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严格持证上岗。设备管理部门要监督检查关键设备、重点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情况。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按照国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和管理工作。

海洋石油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

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三十一条 岗位操作人员是设备运行和日常维护保养的责任者,必须遵守设备操作、维护制度和规程,严格控制操作指标,严禁超温、超压、超速等超指标运行。严格按照设备点检、巡回检查等管理规定和标准,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

第三十二条 设备维修人员要严格按照设备点检管理规定、点检标准和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对所管辖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委托承包商进行设备维护或运保的,必须明确相应维护或运保职责范围和考核标准。

第三十三条 企业加强设备故障和事故管理,建立设备故障和事故记录,制定主要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第三十四条 企业重视大型机组、关键设备的特级维护,机械、电气、仪表、操作、管理专业应分别建立台帐,做好记录,掌握设备运行特性和规律,减少故障和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安全性和经济性。

第三十五条 企业要制定并严格实行备用设备管理维护制度,坚持定期对备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第三十六条 企业要加强关键设备、需要监控运行和运行年限较长设备的管理,定期开展技术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评估,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降低设备运行风险。

第三十七条 企业要制定活动设备回场检查制度,配备专职检验人员,定期做好设备回场检查,及时处理设备存在问题。

第三十八条 企业重视并做好设备防腐蚀工作。制定设备防腐蚀工作管理制度,设立设备防腐蚀专业技术岗位。要采用工艺、技术防腐等综合技术措施,预防设备腐蚀。

第三十九条 企业必须执行设备润滑(油水)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的“五定”、“三级过滤”。

第四十条 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主管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工作,配备开展状态监测工作所需的仪器,积极开展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及时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积累状态监测历史数据,总结探索设备故障停机规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

第四十一条 加强仪表自控设备管理工作。要建立仪表自动化管理、使用、维护、检修的责任制和规程并严格执行,提高仪表的完好率、使用率和控制率。要重视仪表自动化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适应仪表自动化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换代快的特点。

第五章 动力管理

第四十二条 动力(水、电、汽、风、氮等)是企业公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明确动力管理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第四十三条 企业要加强动力设备的管理,做好公用工程的综合平衡,保证水、电、汽、风、氮等系统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和供应。

第四十四条 企业要优化动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制定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证生产安全和重点生产部位的动力供应。

第四十五条 加强水质管理工作,确保工业水、循环水、脱盐水质量,不断改进水处理工艺,严格水处理药剂和离子交换树脂的管理,加强水处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改造。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节约用水,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第四十六条 加强热电生产管理:

(一)建立健全专业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专业竞赛,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水平。

(二)参照电力行业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做好技术监督工作。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可靠性管理网络和评价、指导、分析、预测系统,保证电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四)加强燃料管理,保证燃料质量,降低消耗和成本。第四十七条 加强电气设备和运行管理: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电力工业的技术法规和制度,以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规程。

(二)企业电气设备及运行的管理,应以安全发、供、用电为中心,经济运行为重点。

(三)企业应完善、落实电气“三三二五”(三票、三图、三定、五规程、五记录)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四)企业应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有关

运行、调度、操作等各项规程,并严格执行。

(五)按照国家电力行业和集团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和预防性试验。

(六)重视并做好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与维护,严格保护定值的管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七)做好防爆电气设备、接地与接零装置、电气安全用具管理,做好防过电压、防污闪、防小动物、防火、防雷、防冻、防洪和防震等管理工作。

(八)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

第四十八条 加强蒸汽的产、供、用管理,保证蒸汽品质,合理使用蒸汽,做好尾汽、冷凝水的回用和余热利用。

第四十九条 加强工业用风和仪表用风的管理,严格控制仪表用风的露点、油、尘含量等指标,确保供风质量、压力。制定并严格执行空分装置安全运行制度,保证正常供氮、供氧。

第六章 设备修理和修理费管理

第五十条 设备修理是恢复设备技术性能的基本手段,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企业应制定具体的设备修理管理制度。

第五十一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实际运行状况,结合生产安排,编制设备检修计划。

油田企业设备维修计划主要为综合修理计划和月度维修计划,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核定、汇总并监督实施。

炼化企业设备修理计划分为修理计划、装置停工检修计

划和月度维修计划。炼化企业主要生产装置停工检修计划应按要求及时上报,并按计划进行停工检修。其它修理计划编制、审批下达由企业自行规定。

销售企业设备维修计划主要为综合修理计划。油库、加油站、输油管线(包括泵站)、车船综合修理计划由销售事业部负责审批并监督实施。

第五十二条 设备修理要执行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定期检测和状态监测相结合,推行基于风险的检测技术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坚持预防性维修方针,既要防止设备失修,又要避免过剩维修。

第五十三条 加强设备和装置检修全过程的管理,做好设备修理前的准备、修理过程的监控和修理后的验收,科学安排修理时间,降低修理成本。

第五十四条 加强检修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设备修理的质保体系。设备修理要严格执行检修计划,执行检修规程和检修技术标准,保证修理质量。使用单位可根据情况实施中间质量检查。主要设备大修和主要检修工程应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第五十五条 设备管理部门在检修结束后,开展检修项目的统计工作,组织编写检修技术总结,做好检修技术资料的归档。对重大检修项目,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第五十六条 企业要对进入其内部市场的检修单位进行资质认证及审验。特种设备的承修单位须有相应资质,修理内容应与资质相符。

第五十七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配件储备定额,物资供应部门和财务部门配合。

第五十八条 设备使用单位负责配件需求计划的编制,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配件需求计划的汇总、审核。物资采购部门在平衡利用库存后按计划组织采购,在满足设备正常运行需要的基础上,合理储备配件。企业要做好配件修旧利废和改制代用工作,建立材料、备件购置计划及时性、准确性和采购材料、备件质量及储备的考核机制,建立设备及备件积压的考核制度。

第五十九条 加强设备修理费管理

(一)修理费使用范围为企业所属设备的修理、维护和检测所发生的费用。

(二)修理费管理的指导原则是坚持设备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原则;坚持科学、规范、经济的检修,努力降低成本的原则;坚持对修理费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合理使用的原则。

(三)企业修理费应纳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设备修理、更新支出应由财务部门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规范核算和列支渠道。

(四)建立和完善设备修理规程和定额,并严格执行。第六十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是修理费使用的统一归口管理部门,应按修理费预算,统一平衡,合理使用,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并对修理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企业财务部门协助设备管理部门按修理费预算做好修理费 的控制工作。加强对修理费的核算,按设备管理部门确认的修理费用结算审核单及时入账。

第七章 设备更新改造

第六十一条 设备更新是指采用新设备替代技术性能落后、安全、环保状况和经济效益差的原有设备。

设备改造是运用新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改善或提高设备的性能、效率,减少消耗及污染。

第六十二条 设备更新改造的原则:

(一)设备更新改造应当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和技术发展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

(二)设备更新应着重采用技术更新的方式,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安全环保的综合效果。

(三)设备更新改造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科学决策,选择最优方案,确保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四)设备更新改造应充分考虑生产经营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

第六十三条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设备可进行更新:

(一)使用年限已满,丧失使用效能,无修复价值的。

(二)因生产条件改变,已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

(三)使用年限未满,但缺乏配件无法修复使用的。

(四)毁损后无修复使用价值的。

(五)经论证,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或虽

然能满足生产要求,但更新更经济合理的。

(六)技术落后,不符合安全、环保、节能要求的。

(七)机动车辆符合国家有关报废规定的。

(八)国家明令淘汰和其他符合更新条件的。

第六十四条 企业必须按计划实施设备更新改造,为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资计划管理必须纳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统一归口管理,按照投资决策程序及管理办法执行。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第八章 设备处置

第六十五条 设备处置是对本办法所指设备进行盘盈、盘亏、毁损、报废、调拨、转让、清产拍卖、重组、捐赠及出租等处置行为。

第六十六条 设备处置应遵循国家和集团公司对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根据资产产权和处置对象、资产额度、处置条件、处置时间、技术鉴定结果,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以确保处置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六十七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查,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设备,应当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按规定权限审批后,财务部门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第六十八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拟处置设备进行技术鉴定,根据生产需要,提出具体处置意见,按规定权限进

行审批。

第六十九条 企业应对长期停用的设备予以封存,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第七十条 企业重新使用闲置设备,必须经过全面的技术检验,符合技术要求,并经设备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

第七十一条 为盘活存量设备,规范设备处置行为,企业应制定设备处置的具体办法。

第七十二条 为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企业应加强闲置设备的调剂利用工作,定期发布闲置设备信息,最大限度地在集团公司内部调剂使用闲置设备。

第七十三条 企业应加强对因报废、修理、改造而拆除设备形成的废旧物资的管理,应按照规范的程序处置废旧物资。

第九章 设备综合管理

第七十四条 企业应根据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按照关键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并明确设备分级后的管理权限,落实管理职责。

第七十五条 为便于管理和统计,按设备的特点和用途,进行设备分类。分类办法由集团公司制定下发。

第七十六条 要建立健全设备技术管理档案,做到“一台一档”,档案内容应涵盖设备技术文件、全过程管理动态文档;设备迁移、调拨时,其档案随设备移交;档案管理人员变更时,必须按档案管理办法组织交接。设备档案除国家、集团公司规定要求有纸质文件外,电子档案、资料与纸质档案、资料同样有效。

第七十七条 开展设备管理达标创优、专业劳动竞赛和设备管理、技术经验交流活动。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总结。

第七十八条 集团公司根据石化行业发展要求,制定重大设备发展规划,组织企业积极开展国内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统筹重大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引进和消化;对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国内专业院所、设计部门、制造单位、使用单位共同开展研发和技术攻关。

第七十九条 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发展和安全生产要求,加强设备技术研究和开发,积极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设备技术成果,鼓励技术创新。要合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技术问题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设备技术难题,推进设备技术进步。

第八十条 加强设备信息化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以ERP为基础建立网络化的设备管理信息体系,提高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八十一条 企业有计划培养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第八十二条 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应制定设备管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下发企业执行。

为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设备技术状况,总部有关部门应按精简高效的原则制定设备报表,企业应及时认真填报。

第十章 设备安全环保和节能

第八十三条 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有关制度,严格执行管理要求,努力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并符合环保和节能要求。

第八十四条 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设备作业人员进行设备安全环保、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设备安全环保和节能知识。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环保和节能规章制度。

第八十五条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海洋石油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和报废,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十六条

生产、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使用的设备,必须具备相应防爆性能。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试验。

第八十七条 企业对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应定期检验,不准擅自拆除或停用,并确保工作可靠。联锁自保设施应完好投用,特殊情况下拆除(恢复)时必须严格按程序审批,保障生产安全。

第八十八条 设备事故管理:

(一)设备事故管理按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执行。发生设备事故须及时报上级设备主管部门。

(二)设备事故调查和处理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查清原因,根据设备损坏程度、事故性质和经济损失等情

况,对责任人员严肃处理,并将事故记录存入设备档案。

第八十九条 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各项要求,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鼓励采用新型环保设备。

第九十条 积极探索设备低耗高效运行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淘汰高耗低效的老旧设备,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努力达到设备和工艺的最佳匹配,实现各类设备和系统的经济运行。

第十一章 检查与考核

第九十一条 集团公司每年组织一次设备大检查,开展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创优活动。企业必须建立定期的设备检查制度和日常设备检查制度。

第九十二条 集团公司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并择优推荐全国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

企业可结合实际进行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维修能手、优秀操作人员的评选。

第九十三条 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考核奖惩制度。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九十四条 企业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设备管理办法和专业管理制度。

第九十五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负责解释。

化工股份公司市场营销策划书 篇5

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位于cd市市东北郊的青白江区,距cd市市区约30公里,距cd市双流国际机场约6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直达。x处于宝成、成渝、成昆、成达铁路干线和成渝、成绵等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厂区专用铁路与宝成铁路青白江站接轨,厂区公路与川陕公路、成绵高速公路接道,交通运输十分方便。生产所用主要原料天然气专用管网与sc省盆地天然气主干环形管网

相连,生产用水来自崛江上游都江堰,所用电力由cd市市电网双线供应,水电气资源保障有力,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

集团公司是我国特大型化工企业和全国18家化工基地之一。其前身四x工厂始建于1956年,1984年9月经sc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x工总厂,1993年9月经sc省省委批准,以原四x工总厂为核心企业组建成立sc省x集团公司,1995年9月经sc省省经委批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范改组为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授权后的集团公司系投资控股性国有独资公司,从事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

集团公司先后于1959年建成我国第一套国产化中型氮肥装置,1976年建成我国第一套引进大氮肥装置,1984年建成我国第一套引进三聚氰胺装置,1990年建成我国第一套国产化大型合成氨装置。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集团公司已由一个中型氮肥企业发展成为拥有8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1家参股成员企业和具有化工生产、供字削诸运、科研开发、科技咨询、技术服务、化工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等配套队伍和技术装备,职工1万余人,固定资产21.3亿元,年销售收人12亿元以上,年税利总额1.5亿元以上,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及扩张能力的特大型化工企业。其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50万吨、尿素62万吨、硝酸铵24万吨、浓硝酸1.5万吨、工业硫酸10万吨、双氧水1.4万吨、三聚氰胺2.58万吨、硫酸钾2万吨及及其附产盐酸2.4万吨、赖氨酸1万吨、催化剂2400吨、皮革化学品8000吨、氨基塑料4500吨、液体二氧化碳8000吨等化工产品。主导产品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100%,优级品率达90%以上,大化肥尿素、三聚氰胺、结晶硝铵为sc省省“名牌产品”,造粒硝铵荣获中国农学会“优质高效农用生产资料”称号,食品二氧化碳产品经美国大西洋实验室检验合格,成为“百事可乐”西部地区唯一指定供货厂家。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欧、美、日、俄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公认的良好信誉。集团公司曾荣获“化工部六好企业”、“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企业”。“全国环保先进企业”。“全国产品质量优秀企业”、“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集团公司现为部、省联合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是cd市市38户重点优势企业,sc省省37户扩张企业和国家520户重点扶持企业之一,也是sc省经济和我国化工行业支柱企业。

1997年9月26日,在集团公司进行改组的基础上,由集团公司作为唯一发起人发起设立x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集团公司投人到股份公司的总资产为10.29亿元,负债总额 5.31亿元,净资产4.98亿元。集团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以其所拥有的4.98亿元按 68.23%的比例折为34000万股投人到股份公司。1997年10月20日股份公司注册正式设立。截止到XX年6月30日,股份公司拥有总资产12.73亿元,净资产5.24亿元。为募集资金,股份公司于XX年9月6~16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13000万股,每股面值1.00元,发行价格6.18元。发行取得成功,并于9月26日在深交所上市挂牌交易。首次发行后,股份公司总股本达到47000万股,其中集团公司持股34000万股,占72.34%;社会公众持股 13000万股,占 27.66%。首次发行募集资金 8.034亿元,扣除发

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7.78亿元。

一、前言

1.1计划概述

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主要用作木材加工.高档塑料、涂料、木材粘合剂、助剂(纸张、皮革、纺织、塑料、混凝土、助燃剂等)的基础原料。

目前,国内外三聚氰胺市场稳步增长,国内外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依据公司“十 五”发展规划,根据公司现有产品合成氨、尿素资源结合第二化肥厂二化增产节能技术改造,依托原有三聚氰胺装置运行、技术、管理和市场开拓的优势,采用国内较为先进成熟技术,将于XX年底建成年产2.6万吨三聚氰胺工程。该项目系两套1.31万吨/年三聚氰胺生产装置组成。使x三聚氰胺的年产量达到了6.38万吨,确立了x在国内三聚氰胺生产以及市场中的领头羊的地位。

该计划主要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为线索,分析了x厂的现状、行业现状以及市场现状并对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未来需求做出了预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x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并明确了x厂所面临的营销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的防卫措施和国攻击行动以保护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扩大整个市场需求?

从竞争战略方面:结合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现状,x在国际市场中,应将印尼和波兰的三聚氰胺生产企业作为主要竞争对手,采取正面进攻的竞争策略;美国.日本、荷兰等生产企业应该以协同竞争为竞争策略;在国内市场,应将山东海化魁星作为主要竞争对手,采用进攻式防御策略,确保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从目标市场看,在国际市场x主要选择增长的目标市场进入,即国际表面涂料市场、国际层压板市场、国际木材粘合剂市场和国际其它用途市场;国内市场应该是x集团的主要目标市场,采取全面覆盖策略,将其作为基础市场,成为企业的“根据地”。

从市场营销组合战略方面,在国际市场可采用差异营销组合战略,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在国内市场,x应该采用无差异化营销组合战略,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x三聚氰胺的市场定位是赚取合理的利润,为客户提供最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营销战略,产品策略建议投入适当的研发资金,开发三聚氰胺的新用途,大力扩展国内、国际三聚氰胺其它用途市场,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价格策略,国内市场采用撇脂定价策略,在提高产品品质(牌)认知的同时赚取更多的利润,当出现行业无序竞争时,迅速降低价格,清理无序竞争者,维护行业领头羊的形象;在国际市场,采用渗透定价的方法,加快市场的渗透速度。分销策略,借助x已有的渠道,采用区域总代理和办事处并存的方式,利用办事处加强对代理商的监管,同时加强大客户的管理;在华东、华南、华北等区域建库,与大物流公司合作解决物流问题。促销策略,在国际市场中主要采用公共关系,特别是出现政治事件时,x必须体现出国有企业的社会和政治责任,达到宣传的目的;国内市场,主要采用人员推销方式,加强推销人员管理和关系营销,同时借助公关广告重塑x国有企业的形象。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9000.80万元,流动资金987.20元。产品价格在8000元/吨,装置平均销售收入21445.72元、每年创利税10758.96万元、年均利润总额7788.98万元,税后利润5218.62万元。

1.2三聚氰胺的应用简要说明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该树脂硬度比脲醛树脂高,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其主要用途有以下几方面:

(1)装饰面板:可制成防火、抗震、耐热的层压板,色泽鲜艳、坚固耐热的装饰板,作飞机、船舶和家具的贴面板及防火、抗震、耐热的房屋装饰材料。

(2)涂料:用丁醇、甲醇醚化后,作为高级热固性涂料、固体粉末涂料的胶联剂、可制作金属涂料和车辆、电器用高档氨基树脂装饰漆。

(3)模塑粉:经混炼、造粒等工序可制成蜜胺塑料,无度、抗污,潮湿时仍能保持良

好的电气性能,可制成洁白、耐摔打的日用器皿、卫生洁具和仿瓷餐具,电器设备等高级绝缘材料。

(4)纸张:用乙醚醚化后可用作纸张处理剂,生产抗皱、抗缩、不腐烂的钞票和军用地图等高级纸。

(5)三聚氰胺-甲醛树酯与其他原料混配,还可以生产出织物整理剂、皮革鞣润剂、上光剂和抗水剂、橡胶粘合剂、助燃剂、高效水泥减水剂、钢材淡化剂等。

二、项目背景

根据公司“十五”发展规划精神,x正在逐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从单一的化肥生产转向推行多品种跨行业的发展方针。公司在进行了充分细致地市场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决定在短期内建成全国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x公司现已拥有三套三聚氰胺装置,装置总规模达到年产3.78万吨。在装置建设、管理、质量控制、市场开拓、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公司还在加快三聚氰胺后加工项目的开发和研究。

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并不十分丰富的国家,国家自98年起实施退耕还林和森林禁伐战略,三聚氰胺后加工产品(主要是人造板、建筑用材等)在保护森林资源、木材综合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结构。

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既是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根据“十五发展规划”公司计划在三年内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达到10万吨/年三聚氰胺生产能力。

三、市场分析

3.1三聚氰胺市场环境分析

3.1.1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3.1.1.1 经济环境分析

(1)经济增长形势分析

XX年首季,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增长速度明显加快,gdp增长9.9%,国内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一季度的经济运行并非是去年发展趋势的简单延续,而是出现了一些预示经济运行轨迹可能发生变化的重要征兆,经济正在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2)建筑行业描述

从三聚氰胺的消费结构看,三聚氰胺的消费对建筑行业有较大的依赖性。我国建筑行业主要分为公共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前者主要依赖国家的财政投资,后者主要依赖资本市场,在市场规律下运作。

首先,公共设施建设。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公共设施的投入,进而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就是说,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有很深的经济政策烙印。

其次,房地产市场。因为近期美国政府对人民币币值升值的要求和国内通涨率上升的矛盾,使消费者对人民币币值产生了一定的动摇,促使大量的货币以资本的市场进入到以稀缺资源――土地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加之,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引导使地产市场的投资总量出现了快速的上升,而需求量(主要是受到支付力的影响)在短期出现了“井喷”现象。

由于消费者投资方向向房地产积聚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产终端市场需求短期内会出现一个高速增长期。建筑行业依然加剧的“泡沫”趋势,会波及到连带行业。三聚氰胺后加工产品(层压板、人造板等)需求大幅上升。从长期看,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消费者支付力的“枯竭”,也必然会影响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入世”后的三聚氰胺

根据自由化原则,中国自主降低关税计划是到XX年将平均关税税率降到10%。XX年,中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关税算术平均总水平将由12%降至11%。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1%降低到16.8%,降幅为7.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1.4%降低到10.3%,降幅9.6%。其中汽车关税XX年7月1日降至25%,零部件关税XX年7月1日降至10%。这将对我国的三聚氰胺的国内市场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同时,根据对等原则中国三聚氰胺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也有可靠的政策保证。

3.1.1.2运输条件分析

x股份有限公司地处川西平原,位于cd市市北郊青白江区大弯镇南部,距cd市市区30公里。厂区经唐巴公路与川陕公路、cd市至德阳大件运输公路、成绵高速公路相连。工厂有21公里专用铁路线,在大弯镇车站与cd市市北环线铁路相接下来。离cd市航空港--双流机场甚近,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3.1.1.3技术环境分析

(1)国外生产技术概述

国外三聚氰胺生产工艺大多以技术开发公司命名,如德国巴斯夫(basf process)、奥地利林茨化学法(chemical linz process)、鲁奇法(lurgi process)、美国联合信号化学公司化学法(allied signal chemical)、日本新日产法(nissan process)、荷兰斯塔米卡邦法(既dsm法)等。这些生产工艺按合成压力不同,可基本划分为高压法、低压法和常压法三种工艺。目前世界上技术先进、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有日本新日产nissan法和意大利allied-eurotechnica的高压法,荷兰dsm低压法和德国basf的常压法。(具体方法见附件1)

(2)国内生产技术概述

我国三聚氰胺生产起步于1958年,60年代初由苏联提供技术援助,在天津卫津化工厂首先采用双氰胺法生产制得三聚氰胺,但该法工艺原始,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极不稳定。1961年国际上出现了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的工艺技术。70年代,该工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天津卫津化工厂据此经过多次改造,实现了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其后全国各地陆续建成以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的小工业装置,使我国的三聚氰胺行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具体方法见附件1)

(3)x公司生产技术及特点

x年产2.6万吨三聚氰胺工程装置拟采用国内开发的常压气相淬冷工艺。反应温度380℃,合成压力约为0.2mpa。

该装置主要由尿素蒸发浓缩、尿液洗涤、三聚氰胺反应、热气冷却、热气过滤、气相结晶、旋风分离、产品输送贮存、包装和尾气吸收等工序组成。

整套装置采用露天布置。

该工艺流程有以下特点:

a、本流程采用常压连续法生产三聚氰胺,其流程特点为生产过程不需精制,一步即可得优质产品,具有原材料消耗低、节能、设备可全部国产化、开停车容易等特点。

b、本流程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量较少,热气过滤器排出的少量废渣为副产物及催化剂粉末,由于数量少、无毒,可送催化剂厂回收利用或用着长效肥料使用,故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影响极小。

c、主装置设备基本上属于常压设备。除与尿素和成品接触的设备采用不锈钢外,其他部分大多可以采用碳钢。因此装置投资、维修和保养费用较低。

d、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含nh3和co2的尾气经吸收处理后送公司其他尿素厂回收利用。

e、工艺主装置采用露天化布置,减少了建筑面积,节省投资。

f、因反应过程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三聚氰胺的反应气体温度高达400℃,装置利用道生循环冷却,副产2.4mpa中压蒸汽供装置自身使用,蒸汽消耗较低。

3.1.2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3.1.2.1价值链分析

年产2.6万吨三聚氰胺项目是根据x“十五”发展规划,企业正逐步进行从单一的化肥生产转向推行多品种跨行业的战略规划的产物。该项目依托企业二化增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同步实施,与企业现有生产装置在物料供应上融为一体。

70%尿液由x股份有限公司二化厂尿素车间提供,天然气由公司配气站供给

,密封n2由公司n2管网提供。尿素、液氨、天然气、氮气均采用管道输送。

● 循环水拟增建一套循环水系统,以解决该装置用水。

● 由#1变电所提供两路6000kv电源至新建配电系统向装置供电。

● 中压蒸汽不足部分由公司中压蒸汽管网供给。

● 仪表空气由三聚氰胺厂仪表空压站提供。

● 产品储运由企业销售公司成品库和运输公司负责。

● 市场营销由销售公司现有三聚氰胺销售业务人员负责。

● 售后服务由销售公司、质管处、技术中心、研究院等负责。

● 行政后勤由企业现有相关部门负责。

3.2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分析

3.2.1国际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分析及分布

世界三聚氰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西欧等发达地区,装置的生产能力都在3万-6万吨/年,其余装置也大都在年产万吨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三聚氰胺装置总生产能力约为95万吨/年,分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全球生产能力西欧占36%、美国占11%、日本占11%,其他国家占42%。荷兰、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聚氰胺生产国和出口国,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1/3以上。其中日本日产化学生产能力4.6万吨/年,三井东亚化学公司生产能力3万吨/年,三菱油化公司生产能力3万吨/年,美国生产能力12万吨/年。

荷兰dsm公司的三聚氰胺生产分布在全球,合计生产能力为25万吨/年,独占全球总生产能力1/4。其中荷兰赫伦年生产能力为14万吨/年,在美国洛杉矶埃文代尔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在亚太地区的印尼邦坦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

分析结论:

● 世界三聚氰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西欧等发达地区。

● 荷兰、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聚氰胺生产国和出口国,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1/3以上。

● 荷兰dsm公司的三聚氰胺生产分布在全球,并独占全球总生产能力1/4。

● 三聚氰胺的生产被大财阀所垄断,投资大、周期较长,进入壁垒较高,因此生产格局相对稳定。

3.2.2国内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及分布

(1)、国内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及分布

我国三聚氰胺生产企业58家,分布于全国各地,总生产能力从1990年的2.6万吨提高到XX年约19万吨(不包括在建),其中采用先进工艺的装置约11万吨,其余均为规模较小的1000-3000吨/年的常压法装置。详见下表6:

这批新建三聚氰胺装置投产后,全国生产能力将达到30万吨左右。XX年以来由于国内许多小厂采用工艺较为落后,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已经陆续停产。实际产量从1995年的3.4万吨/年提高到XX年16.1万吨/年。

我国三聚氰胺生产出口基本情况

(1995年-XX年,台湾省未计)

结论:

● 我国三聚氰胺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切分布较分散。

● 国内三聚氰胺企业产量约40%靠出口,三胺行业属外向型经济,三胺企业效益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

●近期再建工程的潜在生产能力较大。

● 采用先进工艺的产量与采用常压法生产工艺的产量接近。

● 预计XX年全球产量将增加36万吨/年,增幅达10%。其中:中国增加12万吨/年,增幅达20%。供大于求局面继续保持,竞争更加激烈。

3.3国际三聚氰胺消费状况分析

3.3.1国际三聚氰胺消费结构及特点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篇6

1/ 14

班级:会计102

姓名:陶浩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设计方案

【摘要】现代企业在风险状态下运作,无论是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还是法律法规的遵循,均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实现企业对风险的规避、减少、共担或接受已日益成为企业关心的问题。本案例将详细介绍中石化集团自萨班斯法案颁布后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字】内部控制、萨班斯法案、中石化、内控建设、石油行业、风险防范、分级授权、责任、结构

【参考文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具体规范》、《中石化内部控制手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石化内部控制简介》

2/ 14

【目录】

一、关于内部控制概述.........................................................4

二、中石化内部控制建设现状...................................................4

三、公司简介.................................................................4

四、中石化内控制度概述.......................................................5

1、中石化内控制度定位....................................................5

2、中石化内部控制框架内容介绍............................................5

五、中石化采取的内控措施.....................................................6

1、中石化公司的组织结构..................................................6

2、全面预算控制..........................................................7

3、以“授权指引”为核心的授权批准控制....................................7

4、以《内部控制手册》为载体的制度控制....................................8

5、关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8

6、健全风险防范控制......................................................9

7、先进的ERP管理信息系统控制............................................9

8、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机制........................................9

9、客观公正的考核机制...................................................10

六、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0

1、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尚不健全.............................................10

2、内控环境存在差距.....................................................11

3、分级授权制度未能得到严格执行.........................................11

七、中石化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11

1、深化对内控制度的认识.................................................11

2、引导员工提高认同感和参与度,夯实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12

3、完善权力制衡机制,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12

4、发挥ERP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尽快实现财务系统信息化、集成化.......13

5、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规范...............................................13

6、把握内部控制体系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13

八、总结....................................................................14

3/ 14

一、关于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金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实施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石化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中国石化集团于2003年成立了内控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内控制度建设的相关工作。2005年1月1日股份公司率先实施内控制度,2006年集团公司非上市部分也开始试行内控制度,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此内控制度基本覆盖了中国石化全企业。内控制度建立以来,根据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变化,结合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每年都要进行补充完善、修订更新,目前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正在执行2009年版《内部控制手册》。

三、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是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2007年底,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4/ 14 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四、中石化内控制度概述

1、中石化内控制度定位

一、中石化对法律法规要求:

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香港联交所《企业管制常规守则》;上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五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二、中石化对企业自身需要:财务管理信息真实可靠;保险资产安全完整;规范经营行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健全制度化管理体系;完善法人管理结构。

2、中石化内部控制框架内容介绍

作为我国在境外三地上市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和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设计原则,通过建立以集中决策、分权管理为特征的组织规划控制,以网络化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全面预算控制,以“授权指引”为核心的授权批准控制,以《内部控制手册》为载体的制度控制,以及风险防范控制和先进的ERP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在实施内部控制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国有控股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5/ 14

五、中石化采取的内控措施

遵照《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萨班斯法案)对在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其披露的相关规定,中国石化于2003年迅速成立了由董事长、总裁和财务总监组成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协调内控制度实施和完善的相关工作,各分(子)公司设立相应机构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实施细则,承担本单位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国石化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吸收借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几十年来积累的大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成熟经验,参考采用了国际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委员会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编制了《内部控制手册》,简称《内控手册》。该控制手册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理顺公司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为框架,按照业务目标、业务风险、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业务流程图表、相关制度目录和主要控制点相关资料等规范格式,设计了43个重要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和权限指引,内容涵盖了投资、采购、销售、合并报表等15大类、53个业务流程。经过一年多的完善、培训、测试和试运行,《内控手册》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司上下认真实施《内控手册》,制定了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方法和标准,各分(子)公司均进行了每半内控自查和每季度流程测试。2006年是中石化在年报中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及实施效果的第一年,为了达到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要求,公司总部和87家分(子)公司分别对内部控制(包括IT控制)执行情况进行了自我检查(检查面以资产额计超过98%),及时对发现问题进行了整改。从中石化公司实施内控后的效果来看,公司内部控制组织框架基本健全,已基本建立实施防舞弊机制并取得一定效果,较好地发挥了内部控制的约束与激励功能,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1、中石化公司的组织结构

自萨班斯法案颁布以后,中石化参照国际模式,构筑了新的公司架构,初步建立起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集中决策、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经营的事业部制管理体制。该体制的框架是一级法人为主、三级管理,即:总部是投资决策和资金运营中心;事业部、专业公司和子公司是利润中心;分公司是成本控制和生产管理中心,从而较为清晰地界定了有关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内部控制框架。在职能分解上按照业务范围组成由油田勘探开发、6/ 14 炼油、化工和油品销售等四个事业部为主体的利润中心,分别管理作为成本中心的下属分公司并负责下属分公司之间的协调。中石化与事业部之间、事业部与分(子)公司之间均采用经营承包方式,以层层落实委托、受托控制责任。13个职能部门、各事业部以及下属分(子)公司彼此相互独立,均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建立,在经营管理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其职责范围没有重叠和交叉。但中石化总公司作为投资中心保留了预算、人事任免和重大投资决策等权力,并运用利润、成本等绩效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了控制主体明晰、责权利对称和管理效率较高的控制体系,较好地降低了协调成本和控制成本。在法人治理结构上,中石化建立了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总经理层(日常管理机构)四个基本组织框架。在成员构成上,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权责分派体系上,董事会被授予股东契约控制权的绝大部分,并基于其下属的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三个专业委员会的建议,行使聘用和解雇高层管理人员、重大投资、兼并和收购等战略性的“决策控制权”(一般剩余控制权),并将日常的生产、销售、雇佣等“决策管理权”(特定控制权)只授予了公司经理层(包括各事业部),但没有授予作为成本中心的分(子)公司。

2、全面预算控制

中石化公司把所有业务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把预算嵌入到“授权指引”和“ERP”系统中,使所有授权均为预算(计划)项下的授权,规范了每项业务流程中预算的编制、上报、批复程序,加强了预算执行监督考核工作,从而使各部门和各个分(子)公司,都把预算作为约束日常业务和推动优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预算责任体系上,中石化公司层面建立了由董事会审查财务预算,各事业部和各职能部门监控预算执行和分(子)公司、研究院等全面落实预算目标的预算管理体系;分(子)公司层面建立了分级预算网络。目前,中石化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实施预算管理率达到了100%。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企业整体效益得到了提高,有力促成了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3、以“授权指引”为核心的授权批准控制

为提高运营效率和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中石化公司针对内控制度所列业务流程,运用定性控制和定量控制方法,以控制点上的管理和决策权限为重点,通过《权限指引》构建了7/ 14 “五层两级”的梯形授权体系,并基于一级法人的经营管理体系,将下属分(子)公司的权限较多地集中在经理一级,只将少数授权分至副经理和处室负责人,通过明确执行部门以及与之对应的会签部门或复核岗位,进一步落实控制责任。

中石化公司《权限指引》中所列权限是指经总部批准的预算项下的业务授权,包括最终的决定权、批准权,但不包括提议权、拟订审核权等中间过程的权限。与内部控制系统相对应,它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公司管理和执行三个层面的授权控制,形式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对于常规性的重要经济业务实施“一般授权”,并按照批准层级权利依次递减;对于非常规、高风险业务则实施“特殊授权”,从而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全面纳人授权体系,避免出现真空地带。

4、以《内部控制手册》为载体的制度控制

中石化公司为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与管理,确保有效实施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工作系统化和规范化,促进生产、技术、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还在清理内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与《内部控制手册》相配套的《<内部控制手册>配套规章制度汇编》,其包含的126个规章制度分目录、索引和正文三部分,均标明了与《内部控制手册》相对应的业务流程,并与手册同步更新,保证了制度的时效性和执行力,从而形成了以《内部控制手册》为载体、《<内部控制手册>配套规章制度汇编》为补充,并与其他管理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了中石化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5、关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为决策支持提供了更丰富的财务信息:(1)建立了全公司三级(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统一标准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网络系统。(2)建立了满足中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基于财务逻辑网络的总部、分(子)公司、生产厂三级统一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3)支持公司总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快捷的服务;(4)开发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和上市信息披露规则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软件;(5)建立了分布式财务数据库,支持财务会计数据的实时向上复制、向下穿透查询和网上在线对账。

8/ 14

6、健全风险防范控制

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中石化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它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合规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其控制方法突出体现在销售业务的信用控制、采购支出业务的市场准入、招投标、合同控制以及资金业务管理等环节。

7、先进的ERP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中石化公司的ERP管理信息系统分为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物资管理等分业务自成体系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公司正在规划实施与财务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并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ERP管理信息系统。它通过把不同业务部门的人员统一在ERP系统上进行业务操作,使业务数据一经录入,即可对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完全集成,按相应的业务流程和规范自动生成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相关信息,并适时传输到中石化公司总部统一的数据仓库中进行监控和分析,保证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截止2007年3月份,已有40家下属企业正式上线运行。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公司的ERP系统中所有授权都是基于“预算项”下的授权,并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控制项目和明确的控制标准,适时评价经济业务的价值链过程,作为成本控制及绩效考核的基础,从而实现了预算“硬约束”的功能。

8、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机制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正确评价与考核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中石化公司遵循国内外资本市场监管规范,根据《内部控制手册》有关规定,制定颁发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暂行办法》,并于2006年8月1日起开始执行。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工作实行“总部检查评价”和“单位自查评价”两级检查评价体制,从而在纵向上形成了由股份公司内控领导小组检查,股份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自查及对口抽查,以及分(子)公司自查组成的三级监督网络;在横向上形成了由派驻的内控检查组、股份公司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分别提交综合评价报告,再由股份公司内控领导小组最终形成综合评价报告并报董事会核准的二级报告制度,做到程序规范、依据科学、报告准确。同时,根据考评需要,分别从内部控制环境评价、单位自查情况评价、业务流程9/ 14 综合检查评价、内部控制日常工作评价、风险评价等方面,绘制了完整、规范的评价流程,使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始终遵循统一的方法步骤,确保监督、考评的公正性。

9、客观公正的考核机制

为了顺利地推进公司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工作的开展,内控办公室在公司各有关专业领域内公开选拔若干名业务骨干(包括IT专业人员),组建内部控制专业人员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者颁发“内控专业人员”资格证书。综合检查评价时,以“内控专业人员”为主组成检查评价小组,对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价,各类检查评价结果必须由“内控专业人员”签字确认,确保综合检查评价的独立、客观和公正。

此外,中石化公司针对ERP单轨运行企业业务流程的检查与评价还做了特别说明,指出原则上实行业务流程在线检查评价,按照《ERP单轨运行企业业务流程检查工作底稿》中规定的“检查方法”,检查ERP系统中业务流程和审批权限的设置及执行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对财产清查、盘点、资产处置、八项减值准备计提、往来款项核对、资金支付、非经常性资本支出等业务及控制事项,必须检查线下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有效。对缺少必要的线下审批手续,或线下审批手续不符合内控手册要求的控制点视为“未执行”,扣除控制点相应的全部分值。对ERP单轨运行企业未实施的功能模块相应业务流程的检查评价,按照《非ERP企业业务流程检查工作底稿》执行。

六、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实施仅有两年时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和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控理念、方式仍处在不断规范、提升阶段,员工对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等角色定位和职责履行还有一个自我适应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运用业务流程控制来规范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行为,使内部控制成为落实“过程控制”目标的现实选择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中石化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仍存在着如下问题:(1)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至今仍有一些单位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预算,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起点、依据、预算编制过程及方法、预算组织与控制、预算考核等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10/ 14 人事、项目管理等每一个职能部门和个人。因此不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最后流于上级部门下达财务指标的一种形式。(2)预算管理组织机制存在缺位现象。中石化很多单位存在只是形式上设有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机构的现象,没有从上至下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制。(3)预算编制程序、方法、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4)预算执行与监督缺乏力度。一些企业预算决策、监督一体化,削弱了监督力度,影响预算执行的有效性。(5)预算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到位。目前的预算激励措施缺乏力度和差距,影响了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6)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滞后。目前在中石化系统中还存在着各项定额不全、修订不及时,计量手段不完整、准确度不高,班组经济核算开展不深入,预算基础数据不完整等问题。许多企业没有制定信息分类、分级标准,没有及时组织、汇总、归纳信息需求,甚至少数企业的信息资源还滞留在某个部门或个人,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内控环境存在差距

企业的内控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在中石化公司内部的一些企业由于机制不顺,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串通舞弊牟取个人私利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内控环境、日常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一些重要业务(如采购、销售等)缺少必要的监督制约,不符合“不相容部门、岗位相互分离”的内控要求,这就为内部控制埋下了极不安全的隐患。因为要求不兼容职位分离是为了达到相互监督的效果,但是若负有不同职责的员工串通舞弊,或者本公司员工通过外部关系规避控制,协同作弊,将会导致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失效。

3、分级授权制度未能得到严格执行

在资金支出环节存在着越权审批付款问题,费用支出上有少数企业超预算支付或变相越权支付现象,还有一些企业没有严格执行投资、物资采购、维修、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业务的招投标控制程序,更有一些公司管理层和相关内控人员有失职现象出现。所以严格限制授权审批权限,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势在必行。

七、中石化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1、深化对内控制度的认识

中石化制定一系列内控措施的目标不能仅仅是为了满足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因为满11/ 14 足萨班斯法案302条款和404条款的要求,只不过是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换句话说,实现透明可靠的财务报告,只是内部控制的第一级目标。而更为重要的内部控制目标,在于实现有效率与有效益的经营,循规守法和保护企业财产安全。退一步说,上市公司即使得到了外部审核和评价的肯定意见,也并不意味着公司内控机制就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因此,建议中石化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对内控的认识:首先,控制目标应趋向更高层次的战略控制,中石化公司也要随着业务提升,把内控由关注传统的业务执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向关注业务执行效率以及风险控制转变。其次,控制方式趋向信息技术的集成和优化。第三,控制结构趋向逐步补充和扩展的过程。第四,控制对象趋向于对“人”的控制。第五,内部控制理论趋向与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相融合。

2、引导员工提高认同感和参与度,夯实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能确保公司内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人员配置和制度设计要匹配,绝对避免身兼具有角色冲突性的多个职位;另外,在人员配置时应避免关系密切人员或者利益关切人员进行相互监督;应最大可能地预先控制经理人道德风险漏洞;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应加强考核奖罚力度,定期对员工业绩进行考核,奖惩分明。只有真正调动每一个员工参与工作的热忱,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才可以得到有效实施。所以中石化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对员工的教育。

3、完善权力制衡机制,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

根据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框架的观点,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应当使企业所有利害关系人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有共同基础,使他们都充分认识内控的必要性。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中石化公司内部应设置必要的内部控制部门,给予适当的职位和必要的职权,来监督企业所有利害关系人的行为,形成权力制衡机制。特别提醒的是,警惕出现内部控制部门“空化”问题,不要让内部控制部门成为摆设。而且内部控制部门的管理与薪酬奖励机制也应不受公司管理层约束,即独立于公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责有效执行。

12/ 14

4、发挥ERP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尽快实现财务系统信息化、集成化

对中石化而言,企业财务系统信息化应用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应用。一方面是下属企业的应用,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流程、业务、订单、事务等实现信息化,而从集团公司总部的角度来看,关键应该考虑如何设计规范,实现下属企业在规范和标准下运作。中石化公司目前采用ERP系统统领企业整个财务过程,但是仍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对ERP管理子模块的开发,扩大ERP系统的业务涵盖范围,保证ER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同时,还要做好ERP系统本身的内部控制,以确保系统运行和数据库安全。特别是要加强对实施ERP后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功能的探索研究,做好基于ERP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模块开发和与内部控制在系统中的有序衔接,准确界定二者的功能边界,加强对内审人员ERP应用培训,实现内部控制的集成化管理。

5、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规范

规范中石化各个企业的授权批准以形成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制衡机制。例如,确保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等岗位相分离,实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换制度等。牵制机制和岗位轮换的实行,既可以防止超越权限、串通舞弊,又有利于揭示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管理缺陷,以便及时加以修订和完善,落实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此外,还需合理划分企业的授权审批权限。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授权要把握好一个度,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的授权,以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不然容易产生新的舞弊行为。不管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应做到既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6、把握内部控制体系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

中石化公司目前实施的内部控制,其整体框架仍没有脱离会计、审计范畴,仍存在诸如集体舞弊、成本过高等固有局限。为此,既要克服片面地理解内控制度,如制定细则时机械地照搬照抄,只重视权限审批,不重视业务流程控制,以计划审批代替过程审批,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等弊端,也不能用内部控制代替专业管理,甚至代替高水平的决策。所以,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预算管理相当重要,要实现真正的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完善财务预算体系,同时要13/ 14 有良好的业务解决方案和优秀的工具支持。

八、总结

内部控制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上下通力、内外合作,而且无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多么完美,运行得多么符合设计者的预期,也不可能摆脱其自身存在的固有的内生性局限,例如人为疏忽、分心、疲惫、误解指令、判断失误等。所以,作为我国在境外上市的大型集团公司,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一开始就站在萨班斯法案规定的起点上,严格按照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框架构建其内部控制体系,并将其结合引用到ERP系统中,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尚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其在内控制度方面所作的理论探索和运行实践,特别是将国际通行作法与企业实际情况有效结合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并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长期推行的有效机制,都具有积极的借鉴参考作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篇7

中国化工集团已成立了五年, 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 是我们整合重组高速发展的五年。中国化工的资产总额由229.6亿元增至1569亿元, 是成立之初的6.9倍;主营业务收入由152亿元增至1226亿元, 是成立之初的8倍;利润也增长了十多倍。目前, 中国化工在全球化工公司100强中排名第19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28位, 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中位居第1位。前不久中央领导来集团公司视察时, 肯定我们“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五年的道路不平坦, 这五年是我们攻坚克难、不断超越的五年。五年来, 我们坚持做强主业, 投入资金323亿元, 建成了85个重点建设项目;五年来, 我们坚持国际化战略, 成功收购了法国安迪苏公司、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法国罗地亚有机硅公司等4家海外企业, 并将国内化工新材料业务与海外企业有效整合, 通过蓝星公司整体改制引进了美国黑石战略投资;五年来, 我们坚持科技创新, 组织实施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重大科技开发专项以及“节能减排”等一系列课题, 有600余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验收, 148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中国化工专利拥有数量在中央企业中排名第4位。

在积累了宝贵发展经验的同时, 我们也面对了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 遇到了不少问题。在全球著名的化工企业中, 业务板块最多不超过4个, 而我们经过调整重组, 仍然有6个业务板块, 显然还是战线太长;推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人员结构不合理、最佳人才的缺乏成为我们管理变革的短板;安全和环境保护历史欠帐多, 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我们正面临着逆风行船的考验:部分企业产品价跌量减, 装置开工不足, 盈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企业的根基牢不牢, 前景还有没有?危机考验着企业的韧劲, 危机也酝酿着行业的变局, 作为在充分市场竞争中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中国化工人, 该做出怎样的应答。

危局求变, 乃千古不变之法, 但知易行难。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表面上看是金融和房地产的泡沫引发, 但我认为虚拟经济的泡沫泛滥, 折射出的是实体经济方向不明的困惑。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 充裕的资本找不到投向, 创新缺乏动力和源泉。从18世纪末期开始, 每一轮经济增长的长周期都有其标志性的创新。第一波是纺织机、蒸汽机, 第二波是钢铁、铁路, 第三波是电气、化学、汽车, 第四波是汽车、计算机, 第五波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全球化分工的日益发展, 构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而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主义盛行近20年后的今天, 世界经济却虚实失衡、需求乏力, 增长失去了引擎。新的、规模化的、能够带动广泛就业和促进广泛消费的经济增长点, 现在还尚未形成, 但我们确信世界经济一定会在危机后找到它新的增长源, 因为人类消费没有止息, 而消费“乃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 (凯恩斯) 。谁能在危机过后更高水平上的竞争赢得主动权, 关键在于谁能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期。面对危机, 最好的应对不是因循守成, 而是把握变化、顺势而变、乘势而上。

为此, 我们看到新能源成为美国奥巴马总统经济政策的亮点, 而全球气候问题、环境问题虽因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有所冲淡, 但无疑是二十一世纪困扰人类的普遍难题。作为正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后发展中国家, 我认为能够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方向, 一定是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 而与此相关的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与材料科学, 将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 这既与全球性的经济增长点相契合, 也是化工行业的未来所在。所以在将要进入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 我们要以基础化工为基础, 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三大领域中有所作为, 逐步形成“3+1”的产业新格局。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三大板块, 借助全球化的产业转移机遇和信息化的管理变革手段, 加快进行产业结构新的调整, 形成我们的差异化和后发竞争优势。

我们看到, 正是在19世纪70年代的经济衰退期, 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分别利用了石油精炼和钢铁冶炼方面的新技术, 向竞争对手发起冲击, 登上了新兴的石油和钢铁行业霸主的宝座。一个世纪后, 沃沦·巴菲特令一家名叫波克希尔·哈撒维的纺织公司转型, 成为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基金源。今天于中国化工而言, 提出2009年是创新之年, 并非太平日子的锦上添花之笔, 而是在危机中的求变应对之策, 为危机之后找到发展方向。其内容包括组织、制度和技术的创新, 其内涵应在于思维、方法论以及技术和工艺的整体变革, 其基本要求是保持危机下的有效领导力, 为我们企业的变革实现提供动力和保障。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把中国化工列入2008全球竞争力100新挑战者行列, 看重的是我们身处快速增长的市场, 同时有雄心勃勃的愿景, 有走出本国市场、快速学习和适应所需业务模式的能力。要胜任挑战者的称号, 对于我们各级企业的管理者而言, 在做好当前生产经营工作, 持续加强成本控制和不断巩固市场份额的同时, 还必须抓好三项重点任务。

一是要通过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我们必须积极应用高技术和先进的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 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要通过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充分利用海外并购获得的关键技术和自主集成创新的技术工艺, 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需求, 在国内外建设和扩大诸如生物农药、动物营养添加剂、化工新材料及特种纤维等项目, 完善硅产业和加大水处理等环境保护产业投入, 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是转变管理方式, 推进内涵式发展。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 引进国际最佳实践, 不断提高业务集中、协同程度及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反应速度。加快组织变革, 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管理组织和运营体系, 实现管理的扁平化和执行的高效化。实施资金、采购、销售、物流集中管理, 最大限度地集中、使用资源, 充分发挥集约化的优势。推进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 搭建统一的管理平台, 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全面推广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新方法,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为集团长久发展奠定基础。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 吸收和合理配置有效资源,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 提高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三是在“零排放”管理理念的推动下, 持续推进节能减排,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 以技术创新、调整结构、加强管理、企业整合为主要途径, 推进企业产品升级、工艺改善和产能的逐步集中。中国化工所有企业都要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 从起始技术、工艺过程和后处理全方位推进“零排放”。从源头上加强节能减排、防治污染, 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既节约成本, 又保护资源和环境,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要强调的是, 世界主要经济体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起的危机, 将使全球经济在很长时间内陷入衰退的泥潭, 我们习惯于在经济低谷时扩大产能的做法需要反思, 并应该保持警惕:在实体领域库存冲击过后, 许多产品的产能过剩可能会成为长期的现实, 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衡量建设项目未来的市场容量、潜力以及产品的竞争力, 而不是有宽裕的资金就可以大干快上。在宽松的流动性的推动下, 一般情况下经济回升后通胀将如影随行。

正确的做法, 一如去年底我应邀为《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论著集作序时提出的那样:“在这个艰难的时刻, 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呼唤中国企业走出去, 迎接复杂的全球化挑战。更重要的是在欧美主要发达市场面临比较萎缩的情况下, 我们企业去承担经济的一种领导力。当然我们意识到, 由于市场急剧变化, 很有可能使今天的赢家成为明天的失意者, 但我们不怕挑战, 我们像以往一路走来时一样充满信心。”

今天, 我仍然在公司内部重申我去年的主张, 并强调我们的思想、眼界和心胸应该率先“走出去”。因为我认为走出去向更高目标对接, 不是享受荣誉的过程, 而是应对危机的最好选择, 是实现我们正确经营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的契机。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就是诚实守信、互利双赢、持续变革、追求卓越、奉献社会, 对我们而言概括地说, 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就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篇8

关键词:营销 企业 策略

0 引言

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各有不同,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外部客户需求和市场情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对营销的要求也会层出不穷。本文通过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对案例主体的介绍并分析,市场及竞争对手分析,企业发展状况及不同阶段分析,竞争对手调查等,对企业的营销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优势劣势,提出改进办法。

1 营销理念及对企业发展重要性分析

1.1 营销理念

现代营销理念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概念,不仅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以上所述的营销观念的指导;而且要求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即企业为什么赚钱?为谁赚钱?也就是企业的营销目的要明确;同时在企业的日常营销活动中还必须融合灵活、巧妙手段的运用。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现代营销理念的深刻内涵。

1.2 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1.2.1 促进经济成长 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地区)关心的话题。经济成长决定于多方要素。其中,市场营销占据重要地位。

1.2.2 促进企业成长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效益和成长,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市场营销学对经济成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解决企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上。

2 山东丽肤的营销现状分析

2.1 品牌策划

2003年在省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及广播电台发布丽肤广告,使得山东丽肤在山东省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2005年3月又开办展销会,凡参加者均有礼品赠送。2006年10月举办丽肤文化节,邀请知名演员献艺,期间,欢迎群众来厂参观,并有礼品赠送。

2.2 产品定位策划

高质低价——定位农村市场

同时,随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市场名牌消费也日趋形成。虽然农村消费者仍然无能力购买高价名牌。但农村市场需要优质低价名牌,农民呼唤属于自己的品牌。“不能让我们的农村市场成为‘李鬼天下’”,丽肤果断舍弃了日化行业普遍采用的高利润策略,定位于“做老百姓用得起、买得到的日化产品”。

2.3 市场推广——促销策略

在促销策略上,山东丽肤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2.3.1 人员促销 山东丽肤力图与消费者实现面对面沟通。以山东为例,丽肤直聘的商场促销队伍高达2000多人,他们一直活跃在全省140多个县级商场超市里,成为丽肤最有效的“市场情报员”。

2.3.2 广告促销 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山东丽肤的广告,这些新颖并贴切的广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东丽肤没有放过一个传播自己的机会。

2.3.3 销售促进 在各大卖场,山东丽肤会不定期的进行打特价、赠礼品等促销活动,鼓励消费者更积极的购买山东丽肤产品。每年全国有35000多人直接参与丽肤的销售工作。

3 山东丽肤营销环境分析

3.1 公司背景

山东丽肤将继续抢抓机遇,全力做好、做强、做大、做壮,坚持服务无限的营销战略,加快冬丽隆、玉马、冰倩等品牌综合优势新突破,加速文化、品牌、知名度、信誉度跨越提升。

3.2 企业文化(略)

3.3 环境分析

3.3.1 竞争环境 化妆品的销售现是三国鼎立,呈洋品牌、合资品牌、内资品牌三分天下的局面。但无论哪类品牌在科技创新、新品开发、销售通路、价格策略、促销手段等营销组合方面都各显神通,竞争几乎白热化。在如此竞争环境下要怎样才能立足,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山东丽服面临巨大挑战。

3.3.2 技术环境 中国大陆的生产技术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但企业在人才的选择上有较大余地,便于人才招募。

3.3.3 经济环境 由于放开市场后,中国的生产力得到高度解放,现在正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接轨度进一步提高。为国内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3.3.4 政治环境 山东丽肤日化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民办企业,在创立之初就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机构对公司的办事程序等作一定程度的简化,并提供了相当的便利。给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4 山东丽肤的市场营销策略改进

4.1 缔造先进的销售理念

4.1.1 品牌策划 在品牌策划方面,山东丽肤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第一就是品牌种类太少。目前山东丽肤注册商标仅有冬丽隆一个,不同的产品种类,不同的产品档次,都应有一个代表性的品牌,宝洁公司仅护发产品在目前国内市场就有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等。其他护肤产品品牌更是种类繁多,这样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选择度比较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购买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第二是产品包装单一。现在山东丽肤每一种产品只有一种包装,这显得产品有些单一,选择度不高。应该根据不同的消费档次,生产不同档次的产品,包装不同档次的产品。

第三,公司应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为本公司产品做宣传。山东丽肤仅仅举办文化节,在电视台做广告,是远远不够的。五一、十一、元旦、新年等等,每一个节假日都是快速宣传,推动销售的好时机,在各个超市甚至集市,节假日消费者都比较多,公司应好好把握销售时机。

4.1.2 品牌定位 目前山东丽肤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于“老百姓买得起的产品”。我个人认为有些太拘泥于此了。公司还应该推出部分高档品牌,以满足各个不同档次的消费群体。尽可能让更多的消费者成为自己产品的消费者,首先要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多品种、多档次。扩大消费群体,挖掘潜在消费市场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

4.1.3 价格方面 山东丽肤在原有的低价格基础上应继续推出高档次、高价格的产品,扩大消费群体,扩大企业知名度。山东丽肤目前还是以“冬丽隆”品牌为主打品牌,产品也以冬丽隆护手霜为主,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熟,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此,应不断扩大市场占有量,推出新产品,以满足更多的消费者。

4.2 目标市场的扩大

山东丽肤在产品推出之初将目标定位于农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现在,山东丽肤已经几乎家喻户晓,并且,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需求不断提高,在外打工的农民数量的增多使得他们的需求也在日趋城市化。在这种情况下,山东丽肤应乘胜追击,继续推出中高档产品,以满足农民、农民工及中低档收入的工薪阶层,将市场扩大到发达农村和城市。

4.3 策略制定

①理念的改进策略。②营销人才的提高。成立营销小组;招聘能干的营销人才。

5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和在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市场营销学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山东丽肤日用化工公司在市场定位方面、品牌策划方面、市场推广方面都存在着过于保守的弊端,公司应在这几个方面寻求突进。在营销员工的筛选、培训方面,山东丽肤公司做的还远远不够,应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曾昊.《研市场营销学的意义和方法》[2005-02-24].市场营销教研室.

[2]陈默.西方市场营销理论本土化恰逢其时www.hexun.com 2005.01.17.中国经济时报.

[3]科特勒.《市场营销》.俞利军译.

[4]黄景清编著.《一百个叫你拍岸叫绝的案例》.

[5]非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亚洲版、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300-06179-6.

[6]温孝卿,元明顺等.市场营销学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7-302-11511-7.

上一篇:行香子,行香子许古,行香子的意思,行香子赏析下一篇:日行一善主题的国旗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