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小学一年级作文

2024-04-16

下雪的小学一年级作文(共10篇)

下雪的小学一年级作文 篇1

一、认知孩子识字规律, 初步感知汉字的奥秘

据朱作仁 (1985) 的研究, 儿童在建立形音义联系的过程中, 依赖简单的直接联想或间接联想。这两种性质不同的联想表现方式有:通过多次简单重复的认读, 直接建立字形与音义之间的联系;利用字形在书本上的位置来联想;通过和已认识的字常在一起出现而引起联想;通过儿童自己独特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将字形与某一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使文字本身形象化或赋予字形本身意义。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认一认1》、《认一认2》、《认一认3》、《认一认4》、《认一认5》共配图教授了72个汉字, 这72个汉字涉及孩子身体、家庭、动植物、自然现象和出行, 编排明确指向与孩子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 为孩子学习汉字、建立与汉字的联系奠定了基础。以苏教版语文《认一认4》第一课时为例, 可以运用三种方法。

方法1:用熟字认生字。以“出”为例, 在《认一认2》中学生认识了“山”这个字。我们可以借由“山”字记住口诀:两山叠高出出出。“入”字的学习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方法2:解意思认汉字。解意思认汉字就是先告知孩子汉字的意思, 再让孩子来记住汉字字形。一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配合动作演示的解释词语学生更能明白。以“入”为例, 它的本意是像盒盖向下, 表示收存物品。我以粉笔盒、粉笔和语文书为道具, 先将粉笔放入粉笔盒, 再将语文书打开摆成屋脊样, 盖在粉笔盒上。学生理解了这一过程后, 再让他们观察屋脊样的语文书, 就自然记住了“入”这个字形。“关”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方法3:借字型认汉字。比如“立”字教学时, 我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大大的“立”字, 请一个学生来讲台前做双手撑开立正的姿势, 学生发现了姿势和字型的相似, 就自然记住了“立”字。

该课时的教学不仅关注孩子认知的基础和汉字本身的特点, 还做到了《汉字教与学》中提到的“四个结合”中的其中三点, 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 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把识字同认识事物紧密结合;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 把识字和学词学句、听说读写训练紧密结合”, 在优化课堂结构安排的同时提高了识字质量。

二、循序渐进教授汉字书写规律, 强化训练运用于书写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中指出: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一目标横跨小学阶段的四个学期, 可见其内容的丰富和复杂。是的, 从单个汉字来看, 它所呈现的汉字规律是纷繁复杂的, 有基本笔画的书写, 有间架结构的认识, 有笔顺规律的讲解, 有偏旁部首的熟记, 有读音的正确辨析等许多内容。以基本笔画为例。基本笔画简单看来有五种:横、竖、撇、点、折, 但仔细辨析每个笔画又有详细的分支, 如悬针竖和垂落竖等。但这些规则不管是作为文化的传承, 还是孩子书写汉字的保证, 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这些纷繁复杂的汉字规则教学时是可以逐步推进的。

从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来看, 汉字规则教授的重点可以从这几点入手。笔画: (1) 认识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 (2) 知道基本笔画在不同汉字中的写法; (3) 认识点在不同位置的写法。间架结构 (左右结构) : (1) 知道左右结构的字书写的主要规律:左窄右宽; (2) 认识左右结构字的偏旁部首; (3) 知道独体字变化为左右结构字一部分时写法的改变。读音:准确辨析6个多音字。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始终要遵循“由易到难地添加, 由扶到放地熟记”。

一年级每教学生认识一个字, 都要分析字形, 教学生认识笔画名称、笔顺规则、间架结构等, 而且这样的教学要遵循认知归类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繁琐的规律。以《识字1》为例。这节课教授一到十, 共10个汉字。在教学时, 可以将汉字根据笔画进行分类教学。比如:先认识长横, 教学“一”, 然后认识短横, 教学“二”, 接着认识横多摆放均匀, 教学“三”;“一”、“二”、“三”教学结束后可以安排“十”的教学, 此时只需加入悬针竖的教学。总之, 教学基本笔画时可以不拘泥于书本田字格顺序, 按自己的需要, 进行由易至难的添加。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汉字编写时, 是从独体字过渡到合体字的。在课文3中第一次出现左右结构的字“叶”。这个字在教学时, 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熟字“十”字, 比较它们在田字格的不同占位, 来理解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的写法。同样, 后面出现的生字:好、村、树、知、和, 也可以通过比较独体字女、木、矢、禾的不同, 感受左右结构字偏旁书写的变化。

小学一年级生活化作文训练策略 篇2

一、语言积累,储存能源

1.欣赏感悟

为了使学生领悟语言之美,领悟作文表达方法,整个一年级,我坚持每天精选两三篇孩子们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进行范读。我特别注意体态语言的运用,一边读,一边用体态语言表达情感,读出文章的美,读出文章的感情,让学生品出文章的“色、香、味”,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我针对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在带领学生欣赏美文时,有意识引导他们练习背诵,要求学生第一遍时认真倾听,第二遍时跟老师一块儿读读、背背,第三遍时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尝试背诵。

2.自主识字

根据一年级的孩子求知欲强烈这一特点,我在学生刚入校时,注意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各种方法自主识字:如认识父母及亲属名字;轮流收发作业,认识同学名字;读广告牌、宣传栏、纸盒商标、刊物等;完成亲子日记,学生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家长在检查日记时把汉字填补上,借机鼓励孩子多认识汉字;在阅读时,遇到不会的字,根据上下文,采用猜一猜或问家长、老师等方式进行识字。

二、多重训练,自主作文

1.仿写练习

一年级的孩子模仿力特别强,针对这一特点,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大量仿写,重点仿写教材中有生活气息的诗歌童话。在仿写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加入生活元素,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大量仿写降低了写作难度,成就了学生的自豪感。如学习了《春天的手》后,学生创作了《秋天的手》《夏天的手》《冬天的手》,有的学生在《秋天的手》中写道:“秋天的手,凉爽神奇。秋天的手抚摸着大地,大地一片金色。秋天的手拂过树梢,枝上的叶子变成了黄蝴蝶。秋天的手拍着我的肩膀,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2.勤写日记

写生活日记,就是引导孩子把自己日常生活的实景实情用笔记录下来,不求华丽,只求真实,要记录真人真事真想法,哪怕开始时记录的是流水账。教师要把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都及时用“悄悄话”的形式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孩子求真守信的美德。孩子总爱围着老师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喜欢时刻被关注、被欣赏,喜欢和老师交朋友,老师正好利用这些特点,通过日记把孩子的日常生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让孩子的心与老师的心贴得更紧。为了和老师交朋友,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不少学生隔两三天写一篇,甚至天天写日记。

3.看图作文

语文教学中还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如何让学生将看到的写下来,将想到的写下来,将要说的话写下来,是我开展生活化作文时重点思考的问题。在看图说话教学环节中,我结合课文选取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观察,以图带说,以说促写。第一步,让学生按一定顺序填写出图上各个方位各有些什么东西。第二步,鼓励学生在写话时加以修饰、想象,把话说具体生动。第三步,同桌之间相互记录,一个说一个记,比一比谁说得多、谁记得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对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要适时增加看图说话的难度,引导学生不但要写出画中各个方位景色的布局,还要引导他们逐步使用修饰词语,使语言精练优美。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由点到面,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从静止联想到动态,从部分联想到整体,从起因联想到结果,逐渐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表达。

小学一年级下雪啦作文 篇3

我心里可盼着下雪了,每天临睡前都祈祷,希望第二天醒来看到一个银装素裹的大地。可是盼啊盼,盼了两天,气温降了,风刮起来了,雨也下起来了,雪花却一朵都没有飘下来。

1月23日早上,正当我失望至极准备睡个懒觉的时候,耳边传来了妈妈的惊呼声:“下雪啦!下雪啦!刘恒希快起来看啦!”我一轱辘从床上爬起来,外套都没穿,就跑到阳台,往外一看,哇,真的下雪啦!只不过雪下得好少啊!路中间根本看不到雪,只有菜地里、树梢上、屋顶上能看到薄薄的一层。我以最快的速度搞完洗漱奔向地坪,我想堆个雪人。可是雪真的太少了,我这里扒一点,哪里抠一点,忙乎了半天,还只做了几个拳头大的雪球。雪人是做不了了,为了纪念这一场盼了许久、被宣传得轰轰烈烈的雪,我把这几个雪球用保鲜膜包好存入了冰箱冷冻室。

中午,太阳公公出来了,那一点点雪也消失了,我有些沮丧和失望。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篇4

【课堂教学描述】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50 + 20、56 + 2”两道题, 让学生口算, 并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二、例题教学

1. 审题列式: 教师课件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找找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接着教师出示问题, 让学生尝试列式并简单的说明理由. (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45 - 30)

2. 探究算法

( 1) 尝试操作: 教师让学生尝试借用拨计数器或摆小棒来计算“45 - 30”. ( 每个学生都准备了计数器和小棒, 由于学生有了加法的操作经验, 很快就完成了操作并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

( 2) 数学表达: 教师指明学生上台分别演示刚才的操作过程, 并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说明操作过程, 然后要求全班学生再次拨珠或摆小棒, 并同座位交流操作过程.

( 3) 方法归结: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共同点, 都是从40 里面减掉30, 在此基础上明确“45 - 30”的计算方法, 并板书计算过程.

( 4) 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试一试”的题目“45 - 3”. 让每人选一种工具 ( 或者摆小棒, 或者拨计数器) 操作45 - 3 的计算过程, 并说给你同座位学生听; 教师指明回答, 全班交流并板书.

( 5) 习题对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两道题目, 它们都是45 减去一个数, 为什么一个要从十位上减, 而另一个要从个位上减呢? ( 四人小组学生讨论) 教师指明学生回答, 全班交流. (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 之所以不同那是因为一个是减30, 另一个是减3. )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计算“54-20和54-2”, 并说明计算过程.

(2) 提升练习: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数86, 然后问, 教师想在某一数位上拨去5个珠子, 可以怎么拨? (教师按照学生的要求进行拨珠, 并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拨珠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 对比练习:教师出示两组题目:“68-30、60-30+8、79-6、9-6+70”.让学生计算每道题的结果, 并比较每组题结果为什么一样? (通过引导, 学生不难发现每组的下面题目就是上面的计算过程.)

(4) 开放练习:让学生自己编一道像今天学习的数学题. (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编题卡“□Ο□=”和一支水彩笔) 学生出好题后交给教师, 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的题目, (符合本节课要求的题目) 给全班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课堂教学思考】

一、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正如前文所述,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对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不退位) 减法都能准确计算出结果, 但是能不能就此就判断学生都会了呢?我认为还不能.学生可能仅仅知道计算的结果,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算, 大部分学生想不明白说不清楚.因此, 我认为本节课, 教师的教学定位还是很准确的.本节课教师将教学重点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多次通过摆小棒和拨算珠等操作活动, 经历计算过程, 明确计算方法, 积累活动经验;二是关注学生数学表达.让学生手口并用, 不仅让学生会算, 还要学生会说, 且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三是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节课两次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一次是操作对比, 在操作“45-30”时,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论是拨算珠还是摆小棒, 计算时都是先从40里减30;还有一次比较“45-30”和“45-3”, 引导学生观察两题的不同之处.) 包括后面“提升练习”、“对比练习”以及“开放练习”思维含量都比较大.从课堂教学现场看, 教学过程并不行云流水, 甚至有时还比较生涩, 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学生思考、困惑、顿悟的学习过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较好的回答了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到底该教什么的问题, 值得借鉴[1].

二、本节课值得探讨的两个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有两个环节值得探讨:一是对比“45-30”和“45-3”不同算法.教师让学生观察并说明这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相同点就是先把45分成40和5, 不同点“45-30”从40里减30而“45-3”是从5里减3.) 我认为, 在对比两题算法异同前应该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因为算法之所以不一样, 是由于算式不同造成的, 因为不同的算式造成了不同的算法.而理解算式不同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本身, 应该进一步理解为“45-30”表示从45里减去3个十, 而“45-3”表示从45里减去3个一.学生有了这个认识, 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一要从40里减30, 而另一个从5里减3了.这样处理也为后续学习笔算加减法, 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做铺垫.[2]

另一个环节是最后的开放题训练. (教师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编写题目, 并用编写的题目进行口算练习.) 我觉得这个练习设计得很好, 可以很好的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今天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改进, 以提升该题目的练习效果.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去掉练习中的第三题, 两组对比题即“68-30、60-30+8、79-6、9-6+70”. (该题目与第二题“提升练习”目标重叠.) 留更多的时间进行编题训练.为了提高该练习的效率, 可以分步进行: (1) 创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小教师出题考考其他学生. (学生都愿意做教师) ; (2) 明确编题要求:要求编的题目必须是今天所学的题目类型; (3) 自我解题:让学生把所编题的答案写在编题卡背后, 并在心里默想你编的题目是怎么算的? (为了渲染效果, 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 以免被其他学生听到.) (4) 题目展示:选择学生编的题目向全班展示, 让其他学生来口算, 该学生公布准确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评价题目编的符不符合要求, 学生公布的答案正确与否.) [3]这样练习设计和实施, 给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自内心深处的计算经历, 学生为当好小教师必须全力以赴. (因为很多学生课前都能准确计算出这些题的结果, 难免有学生会骄傲自满, 敷衍了事.) 因此很多学生都获得了成功, 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而对那些不能准确编题或者计算出错的学生 (教学中就有不少学生编的题目不符合要求) 通过全班学生交流帮助, 给这些孩子提供改正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汪芳.低年级估算教学的难点及教学对策[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 2007 (Z1) .

[2]万振兴.浅谈小学计算课教学[J].求知导刊, 2015 (2) .

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 篇5

一、在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1.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直观。要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和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是如此,如《鹅》文中的“鹅、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第一册《我是中国人》中的“五星红旗”一词,在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形状时,应适当讲清楚旗上符号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一接触到“五星红旗”一词,就会把它同“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联系起来。

二、要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一年级应就理解简单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如第一册《秋天到了》中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先理解句子讲的是树叶掉下来,再抓住“一片片”这个词理解是很多树叶掉下来,从而知道是秋天到了。

三、要初步训练咬文嚼字的能力

实践证明,要有比较敏锐的语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做到叶老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这语言分析,就是咬文嚼字。一年级课文虽浅显,一年级学生虽是刚接触书面语言,也要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和其他词意思区别细微的词,如《小小的船》中的“月儿”;看似平淡、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丰富的词,如《雷雨》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的“压”;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免往前看……”中的问句。咬文嚼字的主要方法有:

1.比较法。就是把文中的词换词比较,来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

运用比较法,要先初步体会该词在句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再换词比较,体會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如下:①这句话写什么?(乌云)乌云怎么样?(乌云压下来)“压下来”是什么意思?(降下来)怎样的乌云?怎样压下来?(满天、黑沉沉)“满天”、“黑沉沉”表现乌云什么特点?(云多、云层厚)这么多的乌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课文用了哪个词?(压)②引导学生用“降”,“落”同“压”比较,体会句中“压”的用词的准确和丰富的表现力。(物体小,一般用“降”;落到地面,用“落”、“掉”:“压”字有一种令人越逼越近的感觉,而“降”、“掉”则不能使人产生这种感觉)③就这句话想象乌云满天、越压越低的情景。

2.联系上下文体会

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不是表示询问的,而是表达小白免对小燕子的话将信将疑的心理,这个意思要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来。教学过程如下:①联系上文引出句子;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免相信吗?从哪句话看出来?要是小白免相信燕子的话,它会怎么想?(要下雨了!)②联系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从课文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小白免不完全相信小燕子的话?(小白免不是直接跑回家,而是又去问小鱼为什么跑出来。)从而领会到这句话表现了小白免将信将疑的心理。

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蒲公英的种子》中的“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中的“哪儿”一词的教学,先启发学生想象“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什么地方?(山冈、平原、小溪边、房前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这么多的地方,不管是山冈、平原、小溪边等,都可以用”哪儿“表示,”哪儿“可以指任何一个地方。最后要求用”哪儿“说一句话,在应用中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词。

四、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语感的形成主要靠理解,靠在实践中积累。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1.要重视朗读课文和熟练成诵

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其二,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其三,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其四,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2.要重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新教材从二册开始,安排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训练。一年级的上述形式的训练,要特别强调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训练,然后才进入复述篇的训练。

小学一年级下雪了日记100字 篇6

篇1:小学一年级下雪了日记100字

冬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雪。清晨,雪停了,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屋顶上堆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大树披上银色的衣服,地上就像铺着一大块白色的毯子。

小朋友们穿上了漂亮的棉衣,戴着帽子和手套,兴奋地跑到雪地里玩耍。小丽和小方在打雪仗,小丽搓了一个雪球向小方砸去,小方笑着躲开了。小红堆了一个可爱的雪人,它有胡萝卜做的鼻子,辣椒做的嘴巴,糖葫芦做的双手。小红还找来一个紫色的小水桶倒扣在雪人的头上做它的帽子。小刚滚了一个大雪球,也准备堆一个雪人呢!

瞧,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啊!

篇2:小学一年级下雪了日记100字

冬天到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飘洒着。大地铺上了一层银白的雪毯,屋顶盖上了闪光的银瓦,光秃秃的树枝开出了许多洁白的棉花。广场上传来了小朋友们欢乐的笑声。小丽和小刚打起了雪仗,小红给她的大雪人带起来暖和的帽子,小明滚着大大的雪球准备堆个大雪人。

他们在雪地里尽情的奔跑,尽情的欢笑。雪地里留下了无数欢乐地脚印。

雪越下越大,我喜欢这白雪皑皑的通话世界!

篇3:小学一年级下雪了日记100字

今天一早,我起床往外一看,哇!大雪纷飞!

屋顶上、地上、树上一片白色,好像我们来到了雪世界。

在上学的路上,我踩在雪上,好像踩在棉花上。我和爷爷边走边看雪景,我伸手接了一朵雪,数了数有六片。我又把它放在嘴里,味道甜甜的、凉凉的,好像冰棍。

来到学校我发现自己的衣服上、头上落满了雪,我都快成小雪人了!看着美丽的雪,我心想:下大点!下大点!给你的朋友们送去一条棉被,让它们暖和一下身子吧!“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农民们可开心了!

篇4:小学一年级下雪了日记100字

一连几天来的雨天,我感觉非常的闷,然而今天早晨起来,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天上 还在下着雪,可漂亮了,我连忙刷牙洗脸,然后飞快的跑到外面去玩了。

我跑到表哥家和弟弟家让他们和我一起玩,我们跑到有雪的地方,先用手弄出一个圆形。然后滚啊滚,一会儿很小的雪球就变大了,应有10厘米左右,表哥说:“这雪球还不够大,我们应该分头行动,去跟多地方弄雪,我来讲一下,弟弟在学多的地方大叫,然后妹妹去把雪集中成一个圆,然后来找我,找到以后把雪球集中在一起,然后来找我,找到后把雪球集中在一起,这样不就可以大了吗?”我们点了点头,然后分头行动。

才几分钟,我们的雪球就变的好大,我们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篇5:小学一年级下雪了日记100字

1月26日天空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不一会儿,树枝上、房檐上、草地上覆盖着一层白白的、薄薄的雪花。不仅,整个天地间都披上了厚厚的棉被。

下雪啦!我和小伙伴们带着铲子、小桶高高兴兴地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我们玩得多开心哪!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一夜之间,这场大雪给湖南、贵州、广西等南方地区带来了不幸的雪灾。这场雪灾让这些地区断电、断水,人民生活极大的不方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战暴风雪。

我相信人民一定能够战胜雪灾,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篇6:小学一年级下雪了日记100字

“下雪了!下雪了!”我高兴地喊到,“可以玩雪了,太好了!”

我和弟弟带上帽子,冲出家门,来到一片空地上,只见玉屑似的雪沫从天空落下了,左摇摇,右晃晃,还挤挤撞撞,就像一个个喝醉酒的老头在走八仙步。这些雪花,一会儿贴在墙上,一会儿贴在玻璃上,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到处飞舞,好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子在空中跳舞、玩耍。雪越下越大,从一点点变成一团团,似从天上撒下来了棉花团。雪花不停的飞舞着,像棉花,似柳絮,如杨花,漫天飞舞。

渐渐的,房子、树木都披上了华丽的银装,给大地盖上了棉被。

这时,弟弟抓起一团雪,团成雪球,投向了陶醉在这“银色世界”的我,“啪”的一声,我弄了一身雪,弟弟哈哈大笑了起来,愤怒的我也抓起一团雪,团成雪球,边团边说:“别得意的太早!”弟弟被我也投中了,也弄了一身雪……

浅谈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 篇7

关键词:一年级 拼音 问题 对策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拼音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教学过于随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对拼音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认为只要学生认真听,认真记就能够把拼音学会。拼音学不好的学生都是学生的自身问题。与教师的教学无关。

再者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当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要不就喊口令,要不就点名批评违反纪律的学生。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教学方法单一

因为学校都会要求教学要常规化,所以许多老师无论教什么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教学只会使学生变得麻木。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应该形式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一年级拼音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原因

(一)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足

1.教师对学情不了解。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学前教育有差异,儿童的基础参差不齐。在课堂上机械地让学生从零学起,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设计缺乏层次,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觉得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兴趣;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知识,对学习产生恐惧。

2.教师没有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课堂上教师习惯性地提问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当学生能正确回答出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就会认为全部学生都已经掌握,而不懂的学生都不会及时向老师提问,导致不懂的学生把问题越积越多。

(二)课堂实效性没有落实到位

1.拼音教学与识字分离。汉语拼音是识字工具,但是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一个教学误区,把拼音教学独立出来。拼音教学没有与识字教学相结合,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在短时间能记住相关内容。

2.教学目标不明确。很多教师认为拼音教学很简单,就是让学生会读,导致出现个别课堂知识容量太少或太多,这样的课堂不利于锻炼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二、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在教学的各环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热忱。每当学生掌握了一个字母、一个音节或一种拼读方法,我们就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向新的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二)让孩子快乐学习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一年级的孩子刚踏进小学的大门,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常常不能长时间集中。那么,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是学好某种知识,掌握某种技能的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某种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学习就会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进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学起来也就会全神贯注,特别投入,学习就会产生好的效果。

(三)拼音教学生活化

刚入学的儿童年龄小,没有定性,必须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感兴趣,感到好玩,他们才会投入注意,才会用心。

1.把生活引入课堂

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如复习 b、p、m、f时。我在课堂上出示以下实物教具:杯子、皮包、墨水瓶、发卡。同学们看到这些东西都迫不及待地喊出了它们的名称。我适时地在黑板上写出b、p、m、f四个声母。我再问谁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杯子的杯中有声母b的音,皮包的皮中有声母p的音……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2.让拼音走进生活

我们学习拼音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我在教读完声母、韵母后,让学生在自家的电脑键盘上认读。老师在课堂上也可准备一副键盘,让学生来给大家认读。这样让学生在不自觉地状态中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它们以后操作电脑打下基础。

3.走出课堂

当学完拼音后,我领着学生来到操场上。我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给同学们说一说吗?能用拼音把它们写出来吗?”这样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同时也能使新课标“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探索 篇8

一、提前认字,读懂题意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因为刚刚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其自身学习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语文上,有些学生可能认识了不少常用的汉字,不过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很多习题即使学生能够解答出来,但是,因为学生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往往会出现解答错误的情况。对此,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指导时,首先就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即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不会在面对作业时无法着手解答,更加不会胡乱猜测题意了。那么,如何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正确掌握题意呢?为此,教师需要总结题目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比如,“最长、最短、最多、最少、总共有、数一数”等,并制成相应的生词卡片,通过课堂内早自习等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认读。借助于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更有助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准确掌握题意,进而提高自己作业的正确率。

二、形式多样,指导解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一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对于家庭作业的各种题型,往往都是第一次遇到。因此,不少小学生就算理解了题意,但是如果没有教师指导的话,学生只能借助于自己没有系统化的认知来解答问题,而题目形式的多样化将会混乱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造成一些学生错误解题。对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指导时,还需要传授一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同时,不少教育学者赞同“小孩子天性”好动的观点。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也与好动的特点相符合。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启发学生的兴趣与心智,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满足小学一年间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需求,促使其注意力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具体来说,在指导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枯燥、单调的作业内容游戏化,利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有效提升其数学成绩。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材中,会出现“在()里写出小于9大于4的数”之类的问题。对此,在指导该类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不出示题目,而是与班级学生进行一个数字游戏。首先,教师准备好0~10的数字卡片,然后鼓励学生主动到讲台参与该游戏,在11个学生拿到相应的数字卡片后,教师指导其在讲台前站成一排。然后教师提问,请小于9的学生蹲下,然后再请大于4的学生蹲下,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小于9大于4的数是哪些了。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一方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如果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为健全人格的构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将对其一生的长远发展起到深远影响。而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小学生的细节,注重其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比如,在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进行评价的环节中,应当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笔者在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质量进行评价时,一般给学生评两个成绩,一个是常用的百分制,另外就是奖励学生小红花。百分制主要是对学生对错进行评价,而小红花则是用来奖励作业整洁、端正的小学生。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小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小红花,往往会在作业质量上狠下工夫,这有助于减少写字潦草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细节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升其数学作业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课堂上数学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更要对作业指导的方式进行优化。本文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作业的教学实践,从提前认字,读懂题意;形式多样,指导题解;关注细节,培养习惯等多个角度探索其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在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进行指导中,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关注其学习兴趣的提高,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培养,进而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摘要: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实践,从提前认字,读懂题意;形式多样,指导题解;关注细节,培养习惯等多个角度探索教学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掌握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天性,有效结合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提高,并为其数学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笔顺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篇9

《课标》也明确规定, 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我们一定要明确这一年段目标, 少分析内容, 多识字、学词、写字。不要出现低年级阅读教学向中年级靠, 忽视识字写字教学的情况。笔顺在识字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因为一个字的笔画顺序的先后, 关系到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关照、呼应, 关系到这个字的笔画间笔意的联系以及字形的美观。正确的笔顺是写好汉字的关键之一。

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发展特点, 我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来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笔顺书写习惯。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引导, 孩子的行为就有可能成为短期的应付行为。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 孩子的热情才能得到最大的激发, 才能端正学习汉字的态度。汉字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 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应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这样才能写好字。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 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 在平时教学时, 我把生字形象地称为“宝宝”或“小客人”, 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会很自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被调动了起来。

识字多了, 孩子自然而然就有了写的欲望。我又根据孩子爱听故事的特性, 把古时候人们在竹简上写字的情况告诉孩子们。因为人们左手拿竹简, 右手拿毛笔, 所以汉字的笔顺一般是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如果从右往左写, 写左半部时, 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 不便于安排结构, 影响结字的美观。接下来我在教学笔顺的口诀时, 孩子们就比较能理解和接受了。笔顺的口诀有七点:自上而下, 从左到右, 先中间后左右, 先横后竖, 先撇后捺, 先外后内, 先进后关。其中最基本的规律是从左到右, 自上而下。我又介绍了汉字里的八个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让孩子们仔细地观察这八个“新朋友”, 以便在今后的写字中更好地运用它们。

案例1:小陈, 性格活泼开朗, 爱跟小朋友们说笑打闹, 有时上课也忍不住跟同桌讲几句“悄悄话”, 做事有点“粗枝大叶”, 用他妈妈的玩笑话是猴子的屁股, 坐不牢。一到写字课, 他不是伸伸胳膊就是踢踢腿, 好不容易安分点, 不是找不到橡皮就是忘了削铅笔, 真是让我头疼了好一阵子。

针对“坐不住”的特点, 我以小陈为对象, 进行了一些研究。

我发现, 小陈只是对他不感兴趣、枯燥的知识才表现出“不安分”, 每到我讲故事的时候, 他总是听得特别认真, 我在讲故事的时候, 偶尔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来打断我, 他都会厉声制止。于是, 我把枯燥的笔顺规则用故事的形式来讲给大家听, 给同学们讲了汉字的起源, 观看了竹简的图片, 等等, 对了他的“胃口”, 他果然不再伸胳膊踢腿, 坐得端正多了, 也听得认真了。

二、积极引导, 提高认识

1. 写字姿势很重要

【人教版第一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片断】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课本第二页, 看看2、3两页下面的几幅图, 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姿势怎么样?

生1:他们在写字。

生2:我发现他们坐得很端正。

师:我们来夸一夸他们好吗?

生:好!你们坐得真端正, 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师:小朋友们, 你们想像他们一样, 坐得那么端正吗?

师:谁能来说说, 怎么样才能像他们那样呢?

生1:两手臂要平放在课桌上。

生2:胸不能靠着桌子, 要离开一点点。

生3:左手要按在练习本上, 不能放到桌子下面。

……

师总结。

新生入学, 我们都会进行一系列的行为习惯教育, 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握笔方法。语文的第一课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本课时结合书本中写字姿势的图片, 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坐好, 怎样拿笔。孩子们特别爱学老师, 模仿能力特别强。我适时提醒“头正, 肩平, 背挺直”, “三个一, 要做到———胸离桌子一拳, 眼离书本一尺, 手离笔尖一寸”。提醒的同时, 还不忘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这样, 有几个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其他小朋友就会争着做好, 希望老师也来点自己的名。当然,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老师长期耐心地提醒。

2. 家长也需引导

现在的家长普遍都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孩子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 就教给孩子大量的汉字, 我们班的孩子在开学的时候, 识字量已经很大了, 很多孩子能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书。这本来是件好事, 但是有部分家长操之过急, 小孩子的手指力量尚未达到握笔要求, 就早早地让孩子写字了。一年级孩子入学的时候, 基本上都能写自己的名字, 无论这个字是否复杂, 但是仔细观察, 不难发现, 孩子们哪是在写字啊, 简直就是“画字”嘛, 笔顺乱七八糟。这样的孩子居然不在少数。

错误的笔顺一旦形成, 想要纠正过来是相当困难的。因此, 在平时与家长的交流中, 我非常重视引导家长认识到“多认少写, 识写分流”的重要性。家长要多指导孩子阅读, 少进行拔苗助长式的写话练习。“早走不一定先到”, 训练一年级的孩子看图说话比看图写话更有现实意义。

案例2:小蒋, 性格内向, 平时不爱说话, 跟小朋友交流少, 上课也很少发言。爸爸对其教育十分严格, 在刚入学的时候, 已经认识很多汉字, 能借助拼音读简短的故事。开学后, 他爸爸又给他买了很多练习册, 让他每天放学后做, 但是由于他爸爸下班比较晚, 所以小蒋是单独完成作业的, 爸爸只是在下班后检查他的作业。

不久我就发现, 很多我们课堂上没学过的字他早就会写了, 但是由于完全是“自我摸索”, 所以很多字的笔顺都是错误的。而且就算我把正确的笔顺告诉他, 他也记不住, 写的时候还是原先错误的笔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 我多次跟他父亲聊天, 告诉他没必要操之过急, 写字慢慢来, 既然教程这么编写, 肯定有他的道理, “早走不一定先到”。多次交谈之后, 他父亲终于不再“逼”着他学习了。现在, 少了爸爸的作业, 小蒋每天快乐地读读他喜欢的故事书, 和家附近的小朋友们玩耍, 人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了, 成绩也稳步上升。他爸爸也意识到了以前的错误, 很是后悔。

三、重在课堂

1. 明确目标

一二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 其中800个左右会写。任务确实不轻。如果目标把握得不准确, 过多地进行问答、分析、讲解挤占了识字、写字的时间, 那么效果肯定不会理想。有些老师一节课里用在指导学生书写的时间大概只有五六分钟, 十多个生字, 顶多指导一两个, 识字、写字倒好像成了一种点缀, 留给学生写的时间就更少了。甚至在许多公开课、研讨课上, 十多个生字, 往往只给孩子们留了一两分钟, 学生常常是每个字写一遍, 还没写到第三个字, 下课铃声就响了。练习书写的任务只能留到课外。这样一来, 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而且放弃了教师对学生写字的有效指导。

因此, 我认为一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把讲解、分析减下来, 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 确保大部分识字写字任务在课内完成,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内进行书写练习。特别是习字指导起始阶段必须逐字进行, 不能只指导一两个字作为点缀。在我们班, 我一向把写字作为重头戏来完成, 有时要比其他班多花一节课甚至两节课来完成一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的。

2. 注重方法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 我总是亲自示范, 让学生动手书空。然后通过投影引导学生去欣赏, 去品味, 去领略其艺术风采。对学写得好的学生, 我总是大加赞赏, 对于有进步的同学, 我为其加油, 对于学困生, 我也以鼓励为主。

在引导学生学笔顺时, 我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字进行归类, 先横后竖的有“木、下、开”等, 先撇后捺的字有“人、大、八”等, 先中间后两边的有“山、水、少”等字。这样孩子试着去归类, 下次碰到类似结构的新字, 也就知道怎么写了。

老师的示范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除了写字课上写端正优美的示范字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对自己的板书和作业批改也丝毫不敢马虎。我总是认真地写好一笔一画, 力求完美。我还积极引导孩子去观察汉字, 把容易混淆的字放在一起, 让孩子观察。比如“拔”和“拨”两个字, 学生经常弄错。经过对比观察, 我和孩子们给这两个字编了个小故事, “拔”是小朋友们在拔河, 拔得满头大汗, 那一滴就是汗水呀, 这样, 大家很容易就能区别这两个字了。

3. 营造良好的氛围

每天, 我都和孩子们抽出15分钟时间, 专门用来练字。我专门选了一些孩子们喜欢的轻音乐伴奏。我还在班级的墙上制作了一块学习园地, 专门用来张贴孩子们的优秀作品。每当有新的作品被贴上去, 大家总是围在一起观看, 很羡慕。我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如果下次你们写得好, 老师一定把你的也贴上。”我还经常举行班级“小小书法家”评比等活动,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好汉字的兴趣。

教一年级的学生写正确的笔顺, 进而写出优美的汉字是需要极大耐心和恒心的一件事情。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 切不可操之过急。

摘要:识字写字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笔顺在识字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正确的笔顺是写好汉字的关键之一。根据低段学生的发展特点, 作者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积极引导、提高认识这三方面来来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笔顺书写习惯。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笔顺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写字笔顺漫谈.陕西教育, 2001, (3) .

[2]张艳芬.识字写字教学的体会.学周刊, 2010, (12) .

浅析一年级小学生的角色培养 篇10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与幼儿园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确切地说,幼儿园是以游戏式教学为主的教育方式,老师通过快乐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而小学阶段则进入到以教学为主,以游戏为辅的学习阶段中。“从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中来到一年级的孩子们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小脑袋里还没有规则这个概念,我们这个时候教给他们的常规将影响他们以后整个求学生涯,甚至一生。”

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课内养成和课外养成两个部分。课内养成即在课堂上,主要由老师来帮助学生完成。比如,上课时候应该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不讲闲话,不做小动作,不走神。一年级的孩子是活泼好动的,一节课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漫长的,在课堂上沉下心来学习并非易事,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一开始都能够做到。需要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反复强调和提醒。

课后养成则需要学生家长的帮忙。比如很多孩子由于贪玩而忘记作业,或者很多孩子还是沿袭了幼儿园的习惯,回到家里最先想到的是玩。这些都需要家长的督促,帮助孩子养成“做完作业再玩”的好习惯。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可见,“培养新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有长期计划,短期目标,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不能试图“毕其功于一役”,而应遵循“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小学多门功课的学习的确是个苦差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要让孩子感受到苦中有乐,主动学习,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教学充满乐趣,利用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充满“乐趣”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传递只有伴随着强烈的趣味,才能达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例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听说读写之外,可以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教学。例如:在教授《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陶罐和铁罐的角色扮演,让同学们在表演和观摩表演中,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的性格特征。启迪学生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

2.许多其他的途径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比如用表扬的方式,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等等。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老师和家长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要把孩子一些偶然的、短暂的学习兴趣转化为稳定的、长期的学习兴趣。

三、自信心的树立

升入小学之后,孩子们要面对考试,或多或少要面临“分数”带来的压力,甚至时常被拿来和别的孩子比较。孩子会产生挫败感。如何调整孩子的这种“失败者”的心态,树立起正确对待失败的心态,首先在小学一年级就应该给孩子上好这门课。

1.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建立科学的奖罚机制,以奖为主,少罚甚至是不罚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进步大的孩子,应该有所奖励,并把此作为鼓励孩子的动力。而对于成绩不理想或者退步的学生,不应把其与“失败”“差生”“弱智生”“低能生”这样的词语画上等号,更不应该动辄呵斥、挖苦、讽刺小学生。这样只会让小学生更加厌学、逃学,严重者甚至导致孩子考试恐惧症等心理障碍。“别看学生们年龄小,可是他们小小的心思是敏感的,可能老师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句讽刺挖苦的话语,都会刺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会给他们造成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痕。”

2.考试并非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应该是为了学习而考试,而非为了考试而学习

老师和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不过就是一场考试而已,正常心态面对,它可以告诉你还有哪些不足,无论高分或是低分,对于孩子来说都不是一件坏事。失败并不可怕,错误并不可怕,而在于你对他的态度如何。

3.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新生,对他们多表扬少批评

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对环境陌生、自制能力差,他们身上毛病肯定很多。老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训斥指责,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为他们着想,体谅他们的想法和困难,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不失时机、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要知道这样做,不仅是对他们良好做法的认可和强化,还能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还有榜样和带动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即使是对那些调皮的学生,也要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让他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不仅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一个起点,也是今后阶段性学习的一个基础。如何让站在人生第一起跑线的孩子,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成长,使得他们爱学、乐学、不厌学,小学生的角色培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晓萍.小学一年级课堂常规养成策略.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7).

[2]黄忠艳.小学一年级新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杜海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7(3).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第二小学)

上一篇:71市场营销员考证大纲下一篇:清平乐,清平乐刘镇2,清平乐的意思,清平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