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题的点滴体会

2024-05-03

做课题的点滴体会(通用10篇)

做课题的点滴体会 篇1

兰溪市兰江小学 毛娟

感谢在座各位给予我的掌声,更感谢学校教科室给了我一个抛砖引玉的机会。其实,在兰江小学这个大家庭中,做课题比我有经验的且颇有成绩的老师大有人在,我常常是自叹不如。不过,幸得这样一个和大家坐下来面对面讨论交流的机会,我也不妨班门弄斧,臭美一次,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正,多多提宝贵意见。

记得师范刚毕业那一年,对教育科研还极为懵懂的我曾听一位老师这样比喻:做科研的过程就象是谈恋爱的过程,对对方的感觉先是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相处下去,便步入第二阶段:了解的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最后是爱得轰轰烈烈,深深沉沉。当时我大笑不止,现在回想起自己做课题的经历,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我们怎样才能和对方“谈上恋爱”,既而深爱对方?我个人认为,学会选择课题很重要,要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感兴趣的、有价值的课题去做,在选择课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班主任日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课题

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打交道会遇到众多的实际问题,这是教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班主任日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 1 炼课题,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做这样的课题研究,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

如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常常发现许多学生都是“不知愁滋味”的少年,他们肆意花钱,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维权意识薄弱。小则教室讲台上崭新的文具无人认领,隔三差五换用新的学习文具,大至遇到节假日或自己的生日,就向家长索要钱物,请同学上街大搓一顿。这种盲目消费,攀比之风着不进行调查分析,势必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为此,我曾申报了《小学生消费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

2、从学科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问题

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茶,作为一线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肯定会有许多困惑或发现。如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作业的布置批改方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学生的厌学问题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3、从合作课题中确定个人承担的子课题

社会发展到今天,许多教科研课题需要合作完成。一个人单打独斗式的教科研方式不适应于某些问题,发挥团队精神合作解决效果可能更佳。如去年我校的《小学生选择教育20题》就是由许多志同道合的老师共同完成的。各年级组,教研组又分块完成了多个子课题的研究撰写。那么,我们现在每个年级组申报的课题是否也可以分为几个子课题,通过合作,集思广益,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呢?

4、从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发现课题

内行人都说当老师是个累人的活,因为它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给自己补充新鲜血液,在教科研课题的选题过程中,我有时会采用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从各种先进的教育基础理论中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如我曾在《教育信息报》上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进一步改进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我想,这时候提出一个“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课题是非常适合时宜的。

跌跌撞撞几个春秋,自己在做课题研究上曾取得过成绩,一度爱上了它,也曾因成绩不佳而失“恋”迷茫过,但总而言之,在和课题谈恋爱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好处,人也变得成熟了。

1、做课题时有利于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

课题研究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原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我认为是很简单,学生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就采取简单指导之后便让学生开展活动,但是真正实施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完成效果非常糟糕,当时便归责于学生的能力差。但是,现在想来实际责任在我,我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对学生的必要指导。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之 后,我开始逐步养成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不再想当然地思考问题,而是事先做好调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情况,更有效地、科学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有利于自身学术素养的提高

经常听老师们说:教了小学自己就变成了小学的水平。由于教学压力、生活压力等乖原因,能够静下心来读本书,已经成为了很多教师的一种奢移行为。但是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这时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你就会寻找时间阅读大量的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 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我不仅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一扫原先对理论书籍的偏见—枯燥与乏味,而是逐渐习惯阅读它们。

3、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

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原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我总是借鉴着他的经验,知道哪些知识,该采用哪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哪些学生该采取什么方式来进行教育?可从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在开展课题研究后,我便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日常工作的习惯,对一些好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思 考和归纳,寻找其中的规律,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最终探寻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对于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是不无裨益的。

做课题的点滴体会 篇2

人们把教育与智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呼吁我们的教育要“超越知识, 走向智慧”,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因为只有教育本身的智慧, 才能够培养出智慧之人, 社会才得以不断向前发展。

新时期, 老黄牛式的教学精神固然令人敬佩, 而做个智慧型的教师更应成为大家高层次的追求。做个智慧型的教师, 让课堂教学闪烁智慧的光芒, 这样不仅能让我们轻松愉快地工作, 而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课堂正在进行中, 内容是《网上获取文件———文件的下载与解压缩》。导语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请看大屏幕。看完以后, 说说你的感受。”等学生谈完感受后, 我抛出一个问题:“这么好的作品是从哪儿来的呢?”以此导入今天的课题内容。“从网上下载的。”很多学生响亮地回答。“盗来的”, 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引起一些同学的哄笑。我停顿了一下, 接着说:“同学们回答得对, 确实是从网上下载的。有一位同学说是‘盗来的’, 那么我也谢谢这位同学, 谢谢你在知识产权方面提醒我们不要盗版。”课堂气氛马上缓和下来。有学生之所以这么回答, 可能是他对盗版这个概念及行为不清楚。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什么是盗版?”“难道我们每天上网浏览信息, 观看别人的作品就是盗版吗?”很多学生睁大眼睛表示疑惑。我停留片刻, 让学生思考, 同时操作鼠标在作品结束画面上作者的姓名、QQ号、联系电话等信息上划过。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老师播放这个作品有没有以赢利为目的呢?”“有没有拿别人的作品充当自己的作品呢?”以此引导学生认识盗版的本质。“严格地说, 盗版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 对其作品、出版物进行复制、再分发的行为。现在网络资源丰富, 很多是免费的、共享的, 没有申请专利的, 所以我们上网观看的一些资源是不侵权、不犯法的。”此刻, 学生平静了下来, 紧张的氛围缓和下来, 课堂继续进行。

【案例二】课堂教学接近尾声, 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任务, 正忘情地畅游网络, 个别学生还沉浸在任务制作中。突然听见一声吼:“太刺激了, 呵呵……”我也被吓了一跳, 该怎么化解骤然紧张的气氛呢。我采取的做法不是去斥责“放炮”的学生, 而是轻轻走到该同学面前, 用手捂住胸口说:“你这么高声一叫, 吓了我们一跳, 好像心脏被吓得要跳出来一样。”那个学生顿时有些惭愧, 立即用手轻拍嘴巴, 小声地说:“对不起, 老师, 以后我会注意的。”

二、案例分析

教师面对的教育场景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学生的知识与教师的经验在不断地增长, 师生的对话与交流在不断地变化, 课堂中充满着不可预见的突发情况。有些教师只乐于倾听那些能满足自我需要的声音, 对于期望之外的声音则加以排斥和压制, 表现出教学上的“失聪现象”。案例一的教师及时采集到学生反馈的信息, 并快速进行价值辨别, 做出教学决策:是否有用?何时使用?怎样使用?并将它融入教学过程, 抓住时机就盗版这一知识即兴设计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盗版的本质。师生达成共识:平时上网浏览一些公开的信息资源并不是盗版, 同时教育学生在引用网络资源时要注明出处, 防止被人误解。在实施教育过程中, 教师首先表扬那个说“盗来的”的学生, 让他心里放松, 不要产生“等待挨批”的心理, 接下来能认真听进去,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改变原来的观点。利用我们的教学智慧, 多做几个这样的正确抉择, 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

案例二中出现了“大吼一声, 平地一声雷”的突发情况, 一般教师可能会批评“你喊什么, 给我安静”, “你这样大声叫嚷是为了出风头吗?”自觉地采取了“你向信息”的表达方式。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 学生也可能会因为当众挨批而无地自容。而案例二中的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只是说“你这么高声一叫, 吓了我们一跳”, 同时用手捂住胸口, 好像被吓住一样。这位教师采取了“我向信息”的表达模式, 收到了较好的缓和气氛、化解矛盾的教育效果。简单的几句话, 使学生意识到要承担责任, 促使学生自觉地、由衷地改变了反常的行为。什么是“我向信息”呢?如果教师所说的话是有关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 以及这个行为对他的实质影响, 这样的信息称之为“我向信息”。“我向信息”表达首先对事不对人的, 表达方式往往是“你做了什么事, 干扰了我, 你的行为造成我有什么感觉 (担心、惊吓、难过、沮丧、悲痛) , 使我不得不怎么样”, 表现出一副弱者形象 (敢于示弱, 这是一种技巧) ,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要承担责任。因为教师的坦诚, 不但不会损害师生关系, 而且教育效果很好。

三、案例反思

课堂教学具有动态性、随机性和偶发性, 在每个人身上、每节课上随时都可能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音符。这个时候, 我们离不开教育教学智慧。

教育教学智慧通过教学活动展现,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主要有:组织材料进行教学设计的智慧;教学内容呈现的智慧;师生沟通对话的智慧;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智慧;教学过程组织与管理的智慧;个别化教学策略运用的智慧。

智慧型教师是怎样的呢?叶澜教授曾这样描述智慧型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式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 热爱学习和创造, 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它源于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临场表现。

怎样做才能成为智慧型教师呢?

(一) 做学习型教师

现代的教师面对的是新课程, 面对的是价值多元、观念复杂的学生, 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 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所说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所以, 教师应该使自己的知识如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 只有这样, 才能在三尺讲台上得心应手, 在课堂上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具备在日益情景化、个性化、具体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出合乎常理的、创造性的决策、判断与执行的实践能力。

(二) 做反思型教师

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 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 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 考察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 智慧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的。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 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获得智慧至关重要。

(三) 做实践型教师

做班主任的点滴体会 篇3

有人曾统计过,世界上6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并非对自己研究的东西特别钟爱或特别感兴趣,但问其成功的缘由,答曰责任心。当然,我们无法与这些大师们相比,但这至少会使我们晓得一个道理:高度的责任心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刚参加工作时,笔者与部分教师一样并非特别热爱教育,但既然选择了教师,从事了教育,做了班主任,就要顶起一份比天还大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生是国家的生命,是学校的生命,而我们正是呵护生命、培养生命的人,所以我们上要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下要对自己负责。所以说,高度的责任心,是师爱的动力,是师爱的生命,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二、以身示范的管理态度,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方法是做好班主任的关键

一个人的优秀乃至一个民族的优秀应该是人格的健康与习惯的优秀,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而以身示范的管理态度,科学、民主、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方法是实施这项工作的法宝。

笔者自进学校以来,一直担任住宿班的班主任,还连续三年做毕业班班主任,先后接手五届班级,也就是大部分班级是中途接班。对于这些班级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重点,更是难点。几年来,笔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一)以身示范,实施人性化管理

这些班级的大部分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头脑聪明,个性较强,自制力差,心理脆弱,逆反心理较重。在未养成良好习惯之前,他们大多吃“软”不吃“硬”。针对这些情况,刚开始,不能利用些刚性的规定或带有处罚的措施去要求他们,要对症下药,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需求循序渐进地转变他们。这就需要班主任以身示范,实施人性化管理,走进学生的心灵。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靠”。有位名人说过:“如果你的教育不很成功,你可能离学生不够近。”当然这种“近”的最高境界应是心与心的贴近,但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心灵,需先走近学生。刚接班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笔者做到了“四早一晚”,即早操尽量比学生早到操场,早读、下午、晚点都早于学生到教室,晚自习后晚于学生或与学生一块离开教室。这样一月下来,在笔者的示范带动下,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好转,尤为突出的是早操,一周之内就转变了原来的局面,杜绝了迟到、旷操现象,跑操质量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是“抓”。在“靠”的同时,笔者与同学们共同制定了力争在一个月左右达到的“三步目标”。第一步:学走路,学吃饭,学睡觉,学穿衣,学扫地,学学习;第二步:会走路,会吃饭,会睡觉,会穿衣,会扫地,会学习;第三步:走好路,吃好饭,睡好觉,穿好衣,扫好地,学好习。万事开头难,要想学会学好,需先教好,而这种教并不是只教到表面,而是要教到学生的心里,这就需要班主任和班委会的同学不仅要做好学生的表面培训,而且还要时时抓、事事抓,一抓到底,决不放松。

三是“谈”。“靠”、“抓”主要面向全体,“谈”则主要面向个体。如果说“靠”、“抓”使笔者走近了学生,那么“谈”则使笔者走进了学生。通过谈心,笔者真正感受到了“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孩子和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孩子的天壤之别,也真真切切尝到了谈心的艰难困苦与酸甜苦辣。

四是“听”。即听课,每周在本班听课至少3次。

五是“写”。班主任给家长写一封信,不需封口。

通过靠、抓、谈、听、写,笔者走近了学生的心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二)民主自治,实施制度化管理

1.实行班干部竞选制。班级中的核心和骨干力量是班委会,班委会必须是有威信且在同学中值得信赖的学生。为了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当家做主,一般在新学期初组织班委会竞选,其程序是先让学生自愿报名,然后安排即兴演讲,同学无记名投票选举,最后产生班委会。有的学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他们的领导、组织能力以及合作竞争意识,笔者会组建产生两套班委会班子,即先民主竞选产生两位班长,然后由两位班长各自自由组合两套班委会,最后由全体同学举手表决产生。这两套班委会轮流值日,相互竞争,根据表现和管理成绩,全体同学定期对他们进行评议和考核。这些活动和措施的开展,真正让学生的自我管理落到了实处,班主任自然就退居到二线了。

2.制定严明的班级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由谁来定?当然是学生!规矩是学生自己定的,执行起来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实施起来效果确实比较好。本学期在制定班规之前,首先由班委会成员制定出了各口的“荣耻”观,由全体同学表决通过并签名。这项措施为班规的制定和遵守铺平了道路。在此基础上,由班委会牵头,小组讨论,全体同学表决通过了《班级各项奋斗目标》、《班级学习活动规范化制度》、《班规二十条》、《班级奖惩制度》等。制度是方向,制度是道路,制度是工具,制度是保证。有了制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就变得有条不紊,班级管理也变得有章可循,通畅自达。制度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班主任的存在。实践证明,制度管理有很多时候比班主任的整天说教效果更好。

3.实施模式化管理制度。模式化管理,就是要求学生做每项工作,都按一定的程序、方式去进行。理论再先进,方法再新颖,如果落不到实处就等于零。采用模式化管理就是让理论、方法变成实实在在、可操作性的东西,让学生明白每一件事该如何做,从而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查、处处做得好之效果。

三、虚心学习,协调好各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管理是做好班主任的保障

班主任要抓住两种学习渠道:一是读书,向书本学习,讲故事、举案例,以理服人,以例服人;二是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e]

做课题的点滴体会 篇4

陕西省神木县第一小学刘厚林***719399

随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课余以书为伴的同学越来越多,然而,我们也可以听到不少呼吁:“别让阅读成为孩子的负担”!“如果一读书就要求做读书笔记,这书还有人愿读吗?”确实,如果总是与好词佳句的摘抄、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沉重负担可能会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如果不写读书笔记就一定能让读书活动持之以恒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已经几年了,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坚持得好的同学,几乎也是读书笔记记得好的同学。因此,读书笔记并非阅读持之以恒的必然障碍。我想问题不在于读书笔记本身,关键在于学生自身有没有做读书笔记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指导、布置和评价的策略!

一、想办法让学生愿写

1、讲名人故事,触动孩子的心灵

西方有句名言说得好:“成功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名人们不仅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读书故事,古今中外名人做读书笔记的典型事例也可以随手拈来。

我国已故的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记忆力惊人,甚至有外国学者形容他的记忆是“照相机式”的记忆。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做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作笔记。由于后来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想引用或运用而“不得”时,他逐渐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于是开始读书必作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每读一书,都做好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写《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宏著,主要资料来源就是他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

钱钟书先生他们尚且如此,对于我们记忆力一般的人来说,读书不做笔记,在书海寻觅到的珠贝不就白白地放归苍海了吗?同学们听了名人们与读书笔记的故事后,对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受鼓舞,有不少同学有了想做读书笔记的动力。

2、结合习作,鼓励孩子坚持写下去

孩子读书,大多是随兴而至,遇到特别吸引他们的人物,跟随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气呵成地就读完了。读完后,典型人物与精彩故事留在他们记忆里的印象应该会深

刻些,但一些拨动过他们心弦的小细节,一些引起他们惊叹的绝妙表达,虽然也会雁过般留下一丝痕迹,但因为这些本身就不太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印象太过轻浅了,很容易就了无一丝踪迹。

我们常常发现,同样的阅读内容,经过读书笔记思索再强化的孩子,无论是内容的理解、情感的升华还是行为的潜移默化、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更有收效。我也发现,在我的班上有几个特别爱看书却不愿写读书笔记也懒得动笔写作业的孩子,他们因为大量的阅读,写文章洋洋洒洒不愁没话可写,但他们在习作中想引用书中的某些词语时,写出来的字却似是而非;想运用某句名言或某种句式时,用起来却不伦不类,因此,习作表达仍然是有数量没质量。于是,我常常在作文讲评时,对这些孩子们说:我知道你想用什么词语,是这个,对吗?我知道你在什么地方积累下来的,要是摘录下来想用时查一查就不会写错了,那该多好呀!有时候,发现有的同学及时把阅读过程中学到的好开头、好结尾、好句式恰当地运用了,我也会马上范读他们的作品,直接表扬他们,或请他们介绍一下写作心得。得失比较,哪个上进的孩子不动心?一部分自我意识强自我要求高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自觉地坚持写开了。

二、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让学生会写

1、精心设计读书卡,对低年级孩子手把手地扶一程

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说犹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浑浑然不知怎么下笔,不知何时值得动笔,书中什么内容值得记下来,到底该如何记,就必须要教师手把手地扶一程了。

图文并茂的儿童绘本对低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此,看书的兴趣是容易激发起来的,相对而言,要让阅读后的孩子在愉快的玩乐中回味阅读的趣味,并主动把阅读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记录下来,难度就要大得多。因此,老师就应设计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书卡来吸引和帮助孩子做读书笔记。我设计了不同的读书卡,大多以摘抄好词佳句、记录主要内容、心得感想为主,有的还鼓励学生给读书卡配上色彩斑斓的图案,让孩子在心旷神怡的感受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的动力。我校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过一套读书卡,以帮助刚刚起步的孩子们。

2、结合课内教学,指导孩子更有效地做读书笔记

一位美国教师指导一年级学生的读书笔记案例启发了我们。这位教师指导孩子阅读一本写人的书,并且要求孩子写读书报告。为了降低难度,老师设计好了一份填空版的读书笔记要求孩子填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

作者:

插图:

这本书是关于:

这个人物出生于:

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在于:

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

关于这个人物的两个最重要的事情是: 1.2.你会向你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自然而轻松地就抓住了全书的重点,并且在“你会向你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的问题引领下,毫不困难地把人物的主要精神总结了出来。

做课题的点滴体会 篇5

培训会心得体会

做一个富有激情、研究型的教师,在教育之路上多观察、多反思、学会记录和整理,从而收获快乐,收获愉悦。4月20、21日两天,我们一行有幸参见了由省教科所组织的甘肃省“十二五”201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培训会,在为期两天的培训期内,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书记刘永和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旭东教授、兰州市七里河区小学校长王俊丽老师、兰州市教科所研究员朱武兰老师为我们作了名为教科研论文的选题与写作的主题讲座。在教科所老师简洁明快的主持开场白后,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书记刘永和教授就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教科研论文的撰写与评价、教师科题论文的几点建议三大部分展开本次讲座。在课题研究基本过程与方法的解读中,刘书记紧紧围绕实际案例为我们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使在座的学员更轻松地了解并掌握课题的相关知识和操作内涵。互动环节的释疑答问更是帮助解决了诸多老师有关课题申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起到拨云见日的实际作用。在教科研论文撰写与评价板块的讲授,我们更是领略到了刘永和教授大师的风范和毫无保留的帮助。刘永和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理论知识和多年来撰写的论文作品与我们分享了有关科研论文撰写的心得与技巧,使我们深受启发。

教师要从备课到教学实践再到教学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思考是否能够实现目标,依据又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有效。教师要在实践后反思,然后再探讨实践。在进一步的思考中,我觉得个别教学对于我们大班制的教学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还要有更为是小的方法帮助学生的个别差异中成长。

我有一下三点领悟:

一、老师应该深入课堂,潜心专研,总结经验,而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实验成果,应为教育活动是有特定的情景的,没有可复制性的;

二、老师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成为深度教学的制定者和研究者;

三、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关的知识和个人经验,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尽量去解决学生表达后的东西,让自己的展示与语言接轨,避免自己平面的展示。

通过这次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觉得无论我们所教授的教材如何,备课设计及教学形式及手段都必须以学生经验课程为目的。如果我们以为抱怨学生素质差、基础差、家庭教育差,那是对教育教学的不负责的做法,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应该能及时实施与调整教学方案,研究出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才是明智之举。

教育应该成为一种享受,教育应该满足人类求知、本能欲望,满足快乐成就感、认可感及标新立异感等行为活动。同时,教育也是一种为人类塑造良好人格、品行、道德的行为活动。

从育人的高度到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脚踏实地的走我们的教育之路。不仅要成为灵魂的塑造者,也要成为社会道义的捍卫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也要懂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做人做事都要有意义、有实效。

知识在于不断地积累更新,厚积才能薄发,渊博的学识不仅会树立自己的信心,更会赢得学生的尊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全社会的事,而教师则是终身教育 体系中的重要人力资源。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而要 使教师的只是不断丰富、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由于教师的成长同样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终身更新自己的观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好认真的反思,考虑怎么使他们的理论、理念成为自己教学实践的指南针,并根据自己具体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他们的理论和理念,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成为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师,并在所属的学校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我们确实要多读书,首先得让自己充盈,这样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因为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看,交给他们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远比单纯教知识更重要。教给他们健全的人格、学习方法这才是当代教师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应该也必须做的。如何教、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更主观能动、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

教师怎样做课题心得 篇6

通过学习《教师如何做课题》一书,我受益匪浅,一个教师要做好课题研究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总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了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收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还要对主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所以课题的研究,又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

课题研究对科学施教、提升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下面我对进行课题研究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题的来源。

1、从教育、教学工作而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

2、从教育、教学的疑点中发展课题。

3、从成功的教育学及工作经验中提出课题。

4、从理论学习中或他人研究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启发下形成课题。

二、课题的选题。选题必须有价值、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选题必须具体明确、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选题要有可行性。

三、在课题的教学方面。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面对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学生,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的能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做课题的点滴体会 篇7

一、大班幼儿学习泥塑的特点

大班这一时期的幼儿, 由于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 手眼协调能力又有所增强, 同时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因而他们表现的欲望很强烈, 都很喜欢用泥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体验。并且大班幼儿塑造的主题、表现的技能, 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觉经验发展而提高, 其泥塑造型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能力、立体性的表现能力都逐步发展, 运用泥塑表现情感的程度也大大增强了。他们会借助辅助工具来塑造物体的细节特征, 所塑造的人物不仅更精细, 而且已经有动作和神态。如在《奥运火炬登珠峰》这一活动中, 孩子们通过从图片、影像资料中捕捉到许多登珠穆朗玛峰的人物形态、神情, 在运用泥来表现时, 一个个作品都显得那么的生动, 虽然在手法上孩子们可能没有泥塑大师那么准确, 但孩子还是愿意去尝试、去探索。我们认为, 幼儿泥塑能力的发展最终受幼儿心理发展的制约, 并伴随幼儿立体知觉能力和知觉经验而逐渐发展。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说, 由于个体成熟程度、生活环境以及教育上的影响不同, 个体所表现出的差异也不一样.教师应明了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泥塑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1. 激发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趋避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尤其如此, 对于能带给他们快感并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活动, 幼儿总是乐此不疲。并能表现出不凡的创造性。”因此, 在泥塑活动中, 激发幼儿兴趣, 使幼儿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 是学习泥塑的基本条件。初次泥塑制作活动的成功, 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我抓住机会向他们进一步教授了捏泥的技巧, 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并对泥塑活动有了初步的概念。

2. 适宜的环境、游戏是幼儿进行泥塑活动的良好途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 “游戏的直接用途虽只是寻求快乐, 而间接的用处则更大。”在泥塑活动中我不失时机地以游戏形式向幼儿渗透感兴趣的泥塑技能。在实践中, 我采取了泥塑活动游戏化的方法, 让幼儿觉得自己是在玩, 在与泥做游戏。当泥塑活动像游戏一样对幼儿充满诱惑时, 幼儿的泥塑灵感将被激发出来。

3. 循序渐进地开展泥塑教学

泥塑教学活动还要本着从易到难的教学策略, 让孩子从身边的简单物体学起, 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幼儿观察的主动性, 发现物体的细微特征。我以圆形塑造为发散点, 向平面浮雕造型拓展, 循序渐进地开展泥塑活动。如, 从制作简单的几何立体图形到制作有趣的花瓶等幼儿始终满怀兴趣。他们用自己独到的目光、灵巧的双手, 为小小的泥块赋予新的生命。

做课题的点滴体会 篇8

关键词:督学责任区 督导工作 体会

我县从2012年开始,积极探索新的督学机制,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督学责任区运行两年来,有力促进了我县各级各类教育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一、科学分级划区,实现督导范围的全覆盖

我们实行“三线四级十二区”的运行模式,“三线”即抓好以教体局领导及校园长为首席督学的行政领导线,增强督导的权威性;抓好以省、市、县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兼职督学专家线,增强督导的指导性;抓好教育法律法规落实的中心线,增强督导的政策性。“四级”即将督导分为四个层级,第一级,由教体局和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主要督导乡镇、高中、职中和民办教育机构;第二级,由一中、职中牵头,主要督导初中;第三级,由初中牵头,主要督导城区小学和农村中心小校;第四级,由中心小学牵头,主要督导所辖区域内小学和幼儿园。“十二区”即我县按照“谁招生谁督导”的原则,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划分为十二个督学责任区,每个督学责任区设教体局挂靠领导一人,组长督学一名,首席督学1名,督学6-7名,按计划开展教育督导工作,做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无缝隙、无空白。

二、建立并完善“三全”的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突出“全过程”,责任区督学在督导过程中,综合运用随机督导、专项督导、综合督导三种形式,严格按照规范申报备案、妥善分工、学校自查、实施评价、反馈意见、形成结果、总结汇报、跟踪整改八个程序,在督导过程中了解学校情况、促进学校发展。始终坚持过程督导从“实”,问题查摆从“准”,原因分析从“深”,整改跟踪从“效”,做到程序齐全、过程规范。二是突出“全方位”,根据学校类别和中心工作,不断细化督导内容,建立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教育督导办法,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安全稳定、规范办学行为等专项督导,全方位服务学校发展。坚持督学责任区工作情况月报告和月通报制度、县教体局和教育督导室联席会议制度,将督学对学校的评价情况纳入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评估结果、纳入校长绩效考核结果,将督学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全方位运用督学结果。三是突出“全覆盖”,按照“谁招生谁督导”及城乡结合的原则,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划分为十二个督学责任区,做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督导的全覆盖、无缝隙、无空白。

三、坚持做到“三严”,组建强有力的督导队伍

一是严格选聘,坚持优中选优,从学校退居二线的校长、现任县教研员、校级领导、教育名师、教学能手、市县骨干教师中选聘责任区专兼职督学49名,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精干责任区督学队伍。二是严格培训,坚持每月组织督学们开展一次集中学习,使督学们能及时、全面掌握督导政策法规、督学操作规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并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进行深入交流。同时,还要分期、分批组织督学参加省、市培训及外出考察学习。三是严格考核,为全面评价、考核责任区督学工作,制定《高台县责任区督学工作考核办法》,从敬业精神、职业操守、工作能力、工作绩效及学校对督学的满意度等方面对责任区督学进行考核,对工作扎实、业绩突出的优秀责任区督学,纳入教师节表彰范围,进行表彰奖励。

四、确保“三有”,创造良好的教育督导条件

一是有充足的工作经费,县政府将教育督导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万元。二是有较高的督学待遇,明确督学工作量等同教学一线人員或学校管理人员,按满工作量计算;对完成工作任务的督学根据考核结果给予适当补助,并适当补贴通讯费,据实报销差旅费。三是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分区集中设立责任区督学办公室,每个责任区督学拥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设施齐全,实现办公的现代化。

五、落实好“三个环节”,强化责任区督导的规范化

一要精选督导主题,选题坚持“四结合”原则(即结合政策法规内容;结合教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结合社会反映较为强烈、随访督导中发现较多的问题;结合全县教育中心工作),且做到“每月有主题”。二要严格专项督查环节,建立健全督学与督政结合、督促检查与指导服务并举、鉴定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估并重的督查模式,每次督查前均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督导主题及实施方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有计划地深入学校督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形式,全面收集信息,全力调查取证。对于发现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当场提出处理意见并上报处理。三要抓实回访整改环节,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实施“现场反馈-公示报告-分级处理-跟踪整改-限期回访”的五步工作流程,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教师怎样做课题》读书心得 篇9

几年的教育生涯在讲课、批改作业、上课下课铃声的交替中悄然划过。自己到底收获些什么,是否只为平时的教学琐事所累,还有没有时间静下心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在自己的教学模式趋于成熟的今天,我感觉我应该有所改变了,我不能仅仅为了成为一名教书匠而虚度光阴。看了钱爱萍等编著的《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收获颇多。

正如书中所说问题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是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与纽带。人们只有不断的发现新问题或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认识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而问题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因此我们要有好思索、不安于现状的性格,把一切现存的都看作是合理的人是不可能做课题研究的。怎样发现问题,找到研究课题,通过该书的第一章,我知道了几种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

(一)怀疑的策略

怀疑已有的结论、自己或他人习惯行为方式的合理性,重新思考会发现新问题。

(二)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

从原有结论的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上再次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来形成新的认识。它需要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知识的影响,另辟蹊径。

(三)类比与移植的策略

通过类比和借用其它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我认为该策略对教师的自身能力上有一定要求,不是一般教师所能采取的策略。

(四)探究与体察的策略

该策略从实际出发,从对现象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此时的探究会指向现象背后的实质。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深刻的思维品质。

工作这几年,教学中的问题时刻都在,只是,平时忙于应付上课、批改作业,有问题也是丢于一边、甚至不屑一顾,总是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开脱。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渐渐的内心变得波澜不惊,知识变得一劳永逸。要抓住工作中的问题才能体现一个人思考的力度,才能让自己的头脑灵活,知识之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更新。在问题的推动下,才能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吐故纳新,知识才不会成为一潭死水。有了问题之后,不要怕麻烦,一定要想办法去解决。若该问题对教育科学有普遍意义,有明确、集中地研究范围、目的、任务,那就可以做课题。做课题,说起来简单,但具体怎么做,怎么操作,通过阅读该书,我掌握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这样几种方法。对我们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的课题有很大帮助。

目前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现状如何,学生课堂互评的现状如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我们在数学组微课题研究中首先要完成的一个调查报告。关于如何设计问卷,让其合理、客观、准确,且达到调查的目的,并被填写问卷的人所接受,在后期的分析和写报告的阶段不带来麻烦。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束手无策好,主要是不知道如何设计问题,才能完善的表达出我想要调查的内容。在该书中我学会了这样几种问题类型:(1)开放式(2)列表式(3)类别式(4)排序式(5)二项式(6)条件式(7)矩阵式以及每一种类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心中有底了,也就更有信心了。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能够多阅读一些对我们的教学或研究有帮助的书籍,既能让我们静下心来,又能让我们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受益无穷。

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 篇10

教育科学研究是利用科学理论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进行研究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是进行教育科研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近10年来,它普及到了农村中小学。下面对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教育科学课题研究讲几点看法。

一、教育科研的意义

1、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对收集的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和认识,从而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规律及运动变化的规律。

2、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科研是教育创新的基础,是学校能力发展的动力。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创新:方法创新与内容创新: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知识——通过教育科研对知识进行开发、进行创新。

发展:通过教育科研,培养学术气氛,形成学术环境,造就学术人才,提高学术声誉,扩大教育资源,对学校的教育力进行开发、进行创新。当我们把一项工作作为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时,我们的工作是被动的,只能是达到要求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浅层次的,当我们把一项工作作为研究课题去完成,我们的工作是主动的,是深层次的,其效果能达到最高要求,并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教育科研在教师个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是培养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4、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课题研究是对需要加以解决的某一个突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找到合适解决方法的探究活动.a、教育课题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b、教育课题研究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C、教育课题研究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2)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二、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一)教育科研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心理:

首先,“欲研不能”。第二,“欲研不敢”。第三,“欲研不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中小学教师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科研热情,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在这段刚刚涌动起来的科研热潮中,已经明显暴露出浮躁现象,那就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状况是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是,实质上却欠扎实、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带有非常明显的功利色彩

(二)应对策略

第一,要端正教育科研的目的。不可否认,从事课题研究可以给老师评先评优和晋升职称带来好处,但更主要的是通过课题研究,要解决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二,要科学课题选择。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能用于科研方面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应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而不是理论性的课题研究。因为,理论研究的周期比较长,并且要求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第三,研究过程要规范。目前,选择课题时要对课题的必要性进行论证,要着重考虑课题实用价值,在研究过程中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课题的研究计划,要保证课题研究前期、中期和后期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全面收集研究资料并加以归类整理,在结题时材料才会充实,质量才有保证。

第四,要杜绝抄袭现象。对他人的文章,可以做一些必要的引用,但不能大段抄袭。教师要有良好的学风这是教师品格的体现。不能用他人辛苦得出来的研究成果为自己谋求利益。

三、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

1、选题

选题的原则 A、科学性原则:选题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立论要充分、合理。研究者要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所选的课题要以事实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为依据。没有科学理论为基础的课题盲目性很大,研究成果也经不起推敲。B、价值性原则:理论价值(学术价值):是指课题对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C、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并且表述准确。研究者要将所研究的课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定的课题要具体,不能过于笼统,不着边际。要小题大做。尤其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更应该选定明确而具体的课题,避免课题过大难以驾驭,无法达到教育研究应有的深度。D、创新性原则:好的课题应该具有独创性,选定的课题是前人没有解决的,或是未被完全解决的,也可以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对一些问题的定论。研究者要清楚一个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加以创新。E、前瞻性原则:有创见、有新意,属科研前沿、学术空白。所选课题及研究成果能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服务。F、可行性原则:所选课题要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经验、专长、所掌握的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时间、经费、设备、技术支持等主客观条件都是选择课题时要考虑的因素。

2、立项申报

首先,获取课题申报信息;第二确定申报的课题,申请者根据自己研究团队的专业结构与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第三按要求填写有关申报表格(见附件),写出课题名称,表明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体现课题价值;第四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信息,申请立项。

3、课题论证(开题论证):

内容:鉴定研究价值、规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1)论证准备(准备开题报告并提交给诸位论证人员)开题报告的内容

课题的性质:研究性还是应用性

课题的价值:什么样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课题的突破性:国内外现状及本课题有何突破。充分掌握研究课题现状,摸清研究对象在实验前的水平,课题组必须进行摸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的可行性:研究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事实依据,研究的基本条件(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这些条件是否满足研究需要,需要哪些部门或单位协作。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成果表述形式。(2)开题论证

采取座谈式开题听政会的形式,围绕开题报告,讨论、审议,互问互答,提出修改意见,完善研究方案。

4、设计课题方案 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Ⅰ)

课题名称;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的理论假设;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保障;成果预期;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经费预算;资料附录。课题研究方案的写作格式(Ⅱ)

问题的提出。主要写: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内外研究中已经解决的问题,还有那些尚未解决。)

理论假设。主要写:通过课题研究将会取得的效果(格式:如果A则B)。即是一种对预期成果的推测或猜测。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主要写依据具体来源,切忌概念化的说:如心理学研究表明,或者教育学说明。而要具体表明某种理论的基本原则。如果是依据几种理论,那么在叙述各种理论之后,要加以综合叙述;或者直接加以综合叙述。

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介绍课题研究的对象,课题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严格地说,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课题研究组的组成;课题研究的经费;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

5、实施课题方案

严格执行研究方案,搞好研究的过程管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保证研究工作循序渐进,保证课题研究的效率和效果。

6、收集研究资料、整理分析资料

按指向性原则、系统原则、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收集一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按切实化、条理化、系统化原则进行资料审核、分类、汇总,进行统计分析、逻辑分析、理论分析。统计分析、逻辑分析引入第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来考察所研究的两个变量间存在的有关实施含义。理论分析,运用抽象思维方式,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揭示事物规律和内在联系。7、得出研究结论,并对结论进行验证。

通过验证得出的结论,理论上说应该与方案的理论假设一致。

8、形成成果并对成果进行表述 写出科研课题报告或论文。教育科研报告,是用约定俗成的格式与规范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和研究结论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报告。实验报告的撰写:题目——引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与具体措施 ——课题的进程或阶段说明——研究结果、结论及其取得的社会效益 ——问题讨论及建议。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基本要求:具有科学性、学术性、独创性、开拓性、关联教育性。符合论文格式和文本规范,有学术价值,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基本格式:题目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本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一般步骤:拟题 构思并列出提纲 收集资料 撰文 反复修改 形成正稿。

9、写出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结题材料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任务下达书复印件(立项批复)《课题结题验收表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原件(论文、著作等)相关附件或佐证材料复印件(问卷、调查报告及分析、案例、个案分析、各种数据及统计、被采用、转载、获奖证书等)。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结题报告由四部分组成: 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步骤、过程。

方法:写出实施本课题的作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争取领导改善条件,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评价:对课题成果和不足作出平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科研课题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和意见。

10、请专家验证结题:

结题的形式:会议结题;通讯结题;现场结题三种形式。11、专家结题、颁发结题证书。

四、精心策划 设计好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就像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那样是施工的依据,做教育科研课题首先要精心策划,做好课题方案的设计。

(一)课题名称

课题的名称就是课题的题目,研究什么内容就用什么标题,一般不用新闻报导标题,不用文学标题,不用副标题。

(二)问题提出

1、无论写问题的提出或研究背景或研究原因,都是为了说明要研究这个课题的理由,因此,要真实地阐述自己研究该课题的原因,切忌牵强地抄录别人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那些资料。

2、可从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背景入手说明动因: 第一,从分析历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第二,从分析国际、国内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第三,从分析当地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第四,从分析本校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分析一、二方面的背景,是对大一点的课题而言的,一般的应用性的研究课题,要重点对第三、第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说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别人已研究的状况。

3、写研究动因时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引用的背景材料和所要研究的课题要相符,不能脱节,否则就会形成背景分析和研究问题“两张皮”。

第二,对问题的分析要客观,要切合实际,不能夸大事实,使研究的问题缺乏真实性。第三,不要写得太长,形成“大头爸爸”或“大头儿子”。

第四,要重点突出本校或本人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

(三)理论依据

1、写这个问题是为了说明研究该课题的理论基础或政策法规依据。理论依据一般是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2、在撰写时,首先要交待选择什么理论,再简要说明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研究“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时,用得比较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在行文中,除了说明要运用这个理论外,还要用简要的话语加以表述,如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或“实践——认识——实践”等。

3、写这个问题时容易出现的偏差:

第一,所选择的理论或政策、法规依据与研究的问题要相一致,否则理论依据就被架空。第二,提出了理论概念,还要对相关内容作具体阐述。如不作具体阐述,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教育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因为这些理论的内容很多,不知道该课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理论作指导。第三,不能用某个人的话语作为理论依据,这难以说明它是什么样的科学理论。

(四)课题界定

课题界定也叫概念界定。界定的目的是对课题名称或重要概念作解释。一般地说是对所用的新概念或别人难懂的概念予以说明,对通俗易懂的常用的概念不必解释或界定。写课题、概念界定时,应采用定义式的语言说明其定位或内涵,不要拖泥带水,含糊不清。

(五)研究目标和内容

写研究目标和内容的目的是使研究的方向明确,研究的内容具体,使本课题研究的任务清晰。研究目标和内容应是从教育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研究目标是指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研究内容是指该课题围绕上述研究目标将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目标和内容要条文化,要简洁、明确,不要展开论述。一般的行动研究或应用性研究课题,可以不写假设,因为研究目标包含了设想。若用实验研究法应有假设内容。

(六)研究方法

写研究方法的目的是要说明在进行该课题研究中将采用哪些方法。如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文宪法、反思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在行文时对其中主要的方法要重点说明。如采用行动研究法,不仅要说明行动的方法,还要说明研究的方法。

(七)研究措施及步骤

这项内容应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而定,在课题方案中大致说明就可以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还会有调整。

(八)预期成果

写预期研究成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通过该课题研究打算产出哪些成果,这些成果用何种方式表现?一般地说,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理论成果,包括专著、论文、报告、模式、策略等;二是实践成果,是指通过研究,直接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程度或效果。形成哪些成果应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而定。虽然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果要在课题总结时才能揭晓,但在课题方案中对成果应有设想。

五、注重过程 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重视课题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要对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因此,要将研究过程和过程中的问题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

为了突出过程和问题研究,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三点:

其一,成果不能从天上掉下来,不能凭空想象出来,更不能从报刊和著作中抄录而来,只能在扎扎实实的研究过程中产生。其二,在研究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教学研究行动,而要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在研究上多下功夫,特别是要深入地对某一现象的规律或本质进行探索。

其三,要理顺研究、成果、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说,研究是手段,成果是载体,应用是目的。

在研究过程中,除了明确以上三个问题外,还要抓实三项基础工作,或熟练三项基本功。

(一)切实转变思维方式

教师做教育科研课题是在教研工作的基础上起步的,有的教师其思维方式并未转变过来,仍然用教研思维指导科研行为,所以,做课题的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因为传统的教研是指教材教法研究,它习惯于运用接受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接受、掌握、传承,也就是说,执教者只要接受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将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而进行教育科研或做课题,则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接受性思维,而且更应具有发展性、构建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研思维,因为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二)切实改进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它是将课题转变为成果的一种手段,是过河的桥梁。建立在传统教研思维模式基础上的教研方法,其特点是封闭的、线性的、经验式的,它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的质量和效益。

不少教师在做课题时将教研方法替代科研方法,由于方法不当,往往达不到科研的目的。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虽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有显著的区别。从范围上分析,前者广,后者窄;从过程上分析,前者实施严密的研究方案,后者实施教研计划;从研究深度上分析,前者回答“为什么这么做”?后者回答“应该这么做”;从成果总结上分析,前者揭示规律或本质,使其具有普遍应用性,后者总结教学研究经验,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在明确了上述区别的基础上,研究者必须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还要特别注重整合研究方法,如调查和研究相结合、个案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叙事研究与提炼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中小学教师只有切实改进研究方法,其研究能力和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三)切实端正教育科研价值观

上一篇:一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下一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