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4-04-27

我国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共9篇)

我国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1

一、基础设施落后,发展不平衡,重复运输、浪费严重。

货运车辆、搬运设备、仓储设备等物流装备落后,运作效率低。物流设施简陋和管理水平落后,引发在途时间长、途中损耗大、运输费用高、便利程度差等问题。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不畅,货物运输过程中往往出现多次中转、分拆倒装,增加了无效运输。“重线路、轻节点”,相应的物流节点建设相对滞后,线路和节点、节点与节点间缺乏统筹协调,网络作用发挥不够。

二、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附加值低,费用高,局限于“物品流通”。

先进的物流管理和技术应用不广泛,创新能力不强。物流业增值服务少、物流业务附加价值低,仍处于低水平、粗放的阶段。企业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使得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度增加。把物品从此处运往彼处似乎就是物流的全部

三、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

一方面相关标准仍需完善,在设施和设备、信息化等标准化方面比较低。另一方面体制性障碍和市场化发育不足使得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后,各种标准难以推广,应用正确率低。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

四、物流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粗放经营、难以规范化。

物流市场的“多、小、散、弱”。长期以来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使货运市场呈现货源封闭状态,很多新设备、新设施不能充分利用。导致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

五、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物流配送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

六、能适应物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缺乏。

物流配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市场开拓的主动性,缺少能够对物流配送进行高效、科学管理,并通晓现代物流配送运作和物流配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高层次人才。

七、物流市场无序竞争,行业抗风险能力弱。

一方面对大多数承运人而言,这些年来持续在价格上的低端恶性竞争使企业的利润空间一步步被挤压,企业运营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对于托运人而言,时不时就发生的“货运蒸发”、“卷款走人”等现象使货主谈之色变。

八、生产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联动不足。

虽然随着物流理念在我国的逐步深入,许多制造企业分离外包了物流业务,然而迄今,仍有许多行业和企业还在按照“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运行,外包也仅仅是停留在仓储和运输等部分业务。

九、关键领域物流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我国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2

1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最近几年来,尤其是加入关贸之后,我国多数企业对物流产业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优化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都是这些企业所要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愿望和要求下,我国的物流产业才有了较大发展。

1.1 物流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物流是物质资料的实物性流动,是创造价值的一种经济活动。其中物流基础设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基础建设的投入,在提高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拥有公路里程近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7万多公里,跃居世界第二;铁路营业里程接近8万公里,跃居亚洲第一;水运方面,内河航道里程近13万公里,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二;近期随着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增添了一批支线、国际航线,已经建成了覆盖全球的航空网络;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40万公里,网民人数已经世界第一;流通领域的仓库面积达5亿多平方米。

1.2 物流业呈现专业化、个性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由仓储、运输这类的简单业务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现代物流呈现出日趋明显的专业化趋势,第三方物流要对制造企业提供高端的物流服务,提供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因为物流低端服务利润会越来越低,其创新型及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求的特色服务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进一步刺激了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从而导致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物流服务逐步呈现出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1.3 物流圈、物流网基本形成

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商业运作模式,使之较早地实现了物流圈的形成,以沿海港口和主要城市为中心的物流点与相应的产业链相结合形成了物流圈,物流速度和效率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加速了诸如家电、汽车、钢铁等的区域之间的流通,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质量。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日用品及农用品由城入乡,物流网基本形成。例如一些大型物流公司还仅限于一二线城市开展业务,甚至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将随着我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由此可见,物流圈的规模仍在不断扩大,我国物流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1.4 物流的整合及法制化得到加强

我国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虽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但在部门的整合上还不够具体,由于有许多部门参与其中,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领导,不利于物流业良性健康的发展。但国家与各地方政府已经注意到设立协调小组,把各部门集中起来,物流的整合协调得到了加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保证。

由于物流行业的兴起,国家加强了与之相关的法制化建设,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步出台,但因为物流法律规范分属不同的法律部门,由于自身的复杂性,还处于相对成熟阶段,导致存在单项物流法规制定时间较长,对同一问题的各种立法要求不一,地方法规与主体法规不统一,国内法规与国际法规不衔接等现象。

2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的物流产业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虽然基本具备了相当规模,但市场经济机制还不成熟,还有待不断的去规范和完善,传统观念的销售与收购模式也会对现代物流产生一定的阻碍,所以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物流产业发展不均衡现象

我国的物流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但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就目前情况来看,现代物流只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在广大中西部及边远城镇地区,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还未真正起步。但即便是东部沿海地区,物流的细分化程度也不是很高。物流产业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物流活动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物流服务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这是目前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专业化物流服务有待提高

近几年我国的物流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企业不但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还存在服务效率低和服务质量不高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物流服务方式还存在诸多瑕疵,物流手段也比较单一;大部分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竞争实力。规模小,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就跟不上,再加之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势必会影响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多数物流企业没有制定必要的服务条例和内部管理细则,经营管理随意,没有细则约束,这就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进而影响服务质量。

2.3 现代物流缺乏统一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才刚刚起步,物流市场统一管理体制尚不够完善,现代物流缺乏统一管理体制。从全国范围看,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从而形成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部门化、区域化特征,各部各自为政时,难免存在不良竞争现象,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不利于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4 现代物流面对西方抢占市场的压力大

由于我国物流缺乏统一管理,现行政策法规数量很多,但一旦出现问题,相互之间的矛盾又难以协调一致。国内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的政策和业内规划还尚未出台,国内物流企业的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但对于西方物流企业而言,他们已经在管理,法规、运行经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国内市场垂涎已久,随着加入世贸,我国经济市场融入世界,这就给跨国物流公司进入我国物流市场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据统计,国际前十强的跨国物流公司已经纷纷进入我国,抢占我国市场。我国现代物流企业面对西方抢占市场的压力巨大。

2.5 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因为我国的物流产业起步较晚,所以对于物流产业的研究和物流人才的教育方面也表现滞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总结

总之,发展物流业正在被我国政府作为当前的重点任务,把握当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趋势,需要各部门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才有利于我国物流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地、稳健地发展。

摘要:物流业是一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增强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提高国家竞争力。与西方国家的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属于刚起步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文中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促进我国物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服务。

关键词:物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

参考文献

[1]蒲忠,廖建英,崔陈冬.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策略刍议[J].物流科技,2007,(7).

[2]何枭吟.我国物流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07,(2).

[3]赵静.试析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

我国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财政税收;经济;预算

财政税收问题始终是关系着民生的大问题,随着时代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收入也随之提高不少,经济建设工作给很多企业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对财政税收工作的要求也是在逐渐提高。因此,就要处理好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去除财政税收工作中的制约性因素,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财政税收工作确实能为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应有的作用和益处。

一、财政税收的概念及作用

税收,是政府以法律规定为基础,向个体、法人无偿的征收财物的行为。收税的目的在于政府为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源头,将取之于民的财物用之于民。

财政收入是财政税收的主要目的,指的是政府以税收作为向社会活动征收利益的手段。财政税收是对经济收入进行宏观调控,是调控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手段。由于政策和地域条件的种种原因,中国民众很大程度存在着收支严重不平衡的现象。为取得国民收入上的相对公平,国家必须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让先富起来的为后来者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财政税收是政府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实施财政税收政策,很大一部分用之于民,将税收收入投入到生产中去,用到公共事业中去,以带动经济的发展,维持国家和谐,以做到为人民谋福利的目标。

财政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财政收支总和,外汇收支、物资供需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市场得到一个正常发展的环境,以保证经济稳定发展。总的来说,财政税收是整个财政范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进程直接影响着整个财政的发展方向。

二、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财政税收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我国的财政税收项目较多,但是财政税收制度并不健全,这给我国税收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困扰着税收部门对税收工作的执行。税收工作相关人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来指导工作,就会给一些人提供有机可趁的机会,由此便会产生不合理的税收现象,直接影响到税收工作的效果和企业的正常纳税工作。总的来说,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收设置上,其中重复收税的问题表现的明显,既阻碍了我国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税收部门开展税收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财政税收在管理制度上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随着财政税收改革的不断的深化,也逐渐暴露出了财政税收在管理制度上的多个问题,财政税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过去传统的财政税收管理模式的影响,不能有效及时的解决财政税收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财政税收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很多都是以前的公务员,普遍职业素养不高,在工作中,不积极不上进,由此经常会发生违法乱纪的事情。

(三)财政税收预算缺陷

财政预算中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没有建立合理的预算系统,所以就无法保证财政收入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处在转型时期,我国在财政税收预算工作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财政预算问题的出现原因有三点。其一,对财政预算方面不重视;其二,对财政缺乏一个整体上预算;其三,出现资金转移现象。由于这三个问题的存在,就会影响到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整。

(四)财政税收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在我国财政税收队伍中,法制人员的税收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和税法知识匮乏,个人政治水平不高,职业道德普遍较低,其业务水平和文化程度都有待提高。现阶段而言,我国财政税收部门职员严重超编,然而在这些工作人员中,真正的具有较高的税法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将征、管、查等工作做得顺利的人员并不多。多数是没有经过财税专业知识培训,不会查账、不能计算、不会解答的低素质人员。正是财政税收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才给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三、加强财政税收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制度

只有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制度才能确保减少财政税收工作中偷税漏税情况,因此,要让财政税收制度更加合理,以便维护国家经济的根本利益,使财政税收对经济调控起到作用。第一,根据实际的地区发展情况进行财政税收结构的优化;第二,根据经济、企业的变化来调整税收政策,坚持从大局着眼;第三,国家应对增值税和所得税进行合理的改变和完善,消除重复纳税的现象。

(二)加强财政税收的法制化管理

在完善财政税收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快财政税收工作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尽量避免在税收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个人化主观因素,实施制度管理和流程化操作。对于财政税收管理单位,应该以避免铺张浪费,提高勤俭节约意识为目的,进一步加强财政税收的基础管理,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同时还要不断的创新新的财政支出方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三)重视起财政预算工作

科学的税收预算机制将直接关系到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就要高度重视起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拓宽财政预算的范围,使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都被财政预算机制所覆盖:二是我国政府要根据国情制定长期的税收预算机制,对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进行长期的规划,保证我国税收工作的正常运行。不断的深化改革税收预算机制,从而确保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提高了税收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青.浅析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的有效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09).

[2]郭亮,张志刚.论税收工作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4(06).

我国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4

樊春洛南县石坡镇中银商树希望小学电话:***邮编:726104

一、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的缺失,影响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当前虽然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鼓励和提倡一线教师进行专业化研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农村的小学教师占有庞大的数量,他们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力军。但由于他们扎根于社会的底层,受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有些偏僻地方信息闭塞、交通落后,理论的指导也很缺乏,这些理论指导是指来自专家学者的指导,实践起来往往会乱而无序,虽然做了,但是做的效果不是很好。在当前,基层一线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对新课程的理念的更新比较慢,对新课程要求的实施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会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根据自己在教育实习中的经历,以及对自己所在县小学教师的走访调查,发现基层的小学教师接触到最新的信息还是有限的,这些信息对小学教师的成长是有益的,要通过这些信息提取出具有理论水平的观点和看法,对大部分基层小学教师来说仍然是困难的。这样,影响了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速度。

二、生活的压力与繁重的教学任务,制约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们的小学教师每天都处理着生活与工作中许多琐碎的小事情,时间久了,往往会淡忘自己从事这一职业的目标,再加上教学压力大,总担心学生成绩上不去,担心被平行班比下去。因为目前,教育部门和学校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大多是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在分数面前谁也不敢怠慢,更何况随着竞争的加剧,诸如教师聘任、职称的晋升等因素,也会让教师感到肩上的压力重重。通过实习调查了解到,教师要想留在这个学校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学校就要招聘更好的教师,或者让退休有经验的老教师再回来任教,在我实习的那个学校——咸阳道北小学,那里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年纪很大的,教龄时间很长,有的甚至是退休后又聘任回来的,这样不利于新课程中教育观念的更新,不利于新理念的传播,他们虽然经验丰富,但是没有活力,不利于新课程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的改变。所以,他们作为小学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千方百计抓考试成绩,越抓越死,学生学习成绩反而进步不大,越是进步不大,教师抓得越紧——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通过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效益提高的途径便被弃置,影响了小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

三、新的考试制度和评估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影响小学教师行为的改变

我国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5

一、我国物流产业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

(一)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

纵观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当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原苏联模式的影响,物流业主要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也同时在国内受到重视,物流产业处于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得到广泛重视并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WTO后,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预计2010年物流产业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

(二)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

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30%~40%,2020年将达到70%~80%。

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产业明显暴露出落后和不适应的劣势。

(一)我国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横跨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现代物流体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阻碍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

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2005年这一指标仍为18.5%,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物流产业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

(三)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

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2005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东部地区有87家,而中西部地区仅有13家。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显著。目前,农村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是空白,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低效率。据资料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

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物流产业先后经历了从保护到全面开放的过渡阶段,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推动国内物流产业朝着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一)物流产业协同化

21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的物流活动正逐步拓展,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

一。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角度来看,物流产业重组、并购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经过服务功能、行业资源及市场的一系列重新整合,形成以利益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从物流市场竞争角度看,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物流行业已经从企业内部的竞争拓展为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物流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把单个物流企业连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

(二)物流信息化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传统物流方式向物流信息化转变。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三)物流绿色化

伴随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绿色物流正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体系的净化和优化,从而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由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的提高,绿色物流正日益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初步搭建起企业绿色物流的平台。不少企业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采用小型货车等低排放运输工具,降低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采用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12000多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00多个企业、18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物流绿色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得到普遍认同。

(四)物流服务优质化

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 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五)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

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几点思考

上述分析表明,国内物流产业存在多方面问题,面临着适应各种新趋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国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顺利转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体制、技术手段、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平台上的,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上述的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各国政府在其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2002年12月,日本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了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包装机械化、库存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的标准,实现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为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处于分割管理体系之中,极其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从整体上重视物流发展的规划工作,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建立物流产业从宏观乃至行业管理的有机体系,形成合理的物流产业结构,实现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三种功能。第一,政府应通过政策创新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市场经济管理者的功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遵循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适应物流发展的投融资、土地开发和利用、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政策等综合性政策,使各个行业和各级管理部门在管理上进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克服多部门管理体制的弊端。第二,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宏观环境建设,发挥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合理布局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完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向集聚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三,平衡东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鸿沟,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特殊的政策倾斜,发挥东部沿海物流产业的牵引力作用,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平衡发展。

(二)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努力提高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入WTO后,我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国内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比如,粗放式经营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过度的环境污染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这些都将使得物流产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因此,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改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领先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首先,实现粗放式经营模式向节约型、精益经营

模式的转变。注重精细管理,避免粗放经营,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利用较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积极制定绿色物流规划,倡导绿色包装,鼓励发展逆向物流,支持企业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后,整合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整合将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应保持系统性、一致性,电子商务恰好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门户网站,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三)发展国际物流,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

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整合延伸到国内,企业的经营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转向全球市场,物流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物流国际化将是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首先,我国物流企业应增强全球化物流的整体意识,积极制定、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国内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其次,积极参与全球动态联盟供应链,利用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速商品周转、资金流动、减少库存和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

[参考文献]

[1]罗子俊.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2]汪鸣.2006:我国物流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综合运输,2006,(3).[3]马天山.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5,(9).

[5]仵自连.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J].中国物价,2005,(6).

[6]黄小彪.关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2005,(1).

[7]张丽君.关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2006,(4).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篇6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 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汪美荣(厦门大学财金系)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是:个人账户“空壳化”;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养老保险基金 贬值严重.改革对策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分开管理;发展私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个人账户;取消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范围限制,对其开放资本市场;制定严格的监管体系管理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关键词:养老保险金社会统筹个人账户 隐性债务监管

.养老保险制度是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及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 重建经济,保证人民的生活稳定,西方各国纷纷建立了社 会保障制度,其中,养老保险制度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 系.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5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随着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促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历了几 次重整,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养老保险制度,它属于半基金制.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 运行中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这些问题及其 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984年我国退休金统筹在全国城镇范围内普遍展开, 1986年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实行完全基金制,1995 年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模式,199r7年 国务院明确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一方 案,统一了个人缴费比例,统一了个人账户规模,统一了养 老金发放标准.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龄人口比例为

和即将退休人员的养老融资,致使再分配功能挤压储蓄功 能,从而造成资金积累不足,个人账户“空壳化”.这种制 度安排导致不缴费的“老人”和部分缴费的“中人”的逆选 择,给原有制度中的“中人”和“新人”带来退出制度的逆向 激励,甚至在社会中产生信任危机(李绍光,2000).我国 保费收缴率的日趋降低即是证明,1992年全国收缴率为 96.3%,而1999年上半年为87.6%(鑫然,2001).所以,再 分配功能与储蓄功能安排在同一个管理体系中是不相容 的,这也给公共管理机构提供了“寻租”及腐败的机会,挤 占挪用养老基金,为贷款提供担保,建设公房,提前发放养 老金等违规现象层出不穷.到1996年,全国养老保险金 被挪用,占用乃至损失的达92亿元,这严重影响了养老保 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到1999年底,全国养老保险个人空 账已超过1000亿元.2.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隐性债务”问题是养老 保险基金由现收现付制向半基金制或基金制转轨的必然 现象.“隐性债务”是指特定时点累积的对政府部门索取 养老金的权利价值减去历年滚存的养老保险基金余额.在现收现付制下,“老人”和“中人”未形成积累,他们将来 的养老金即构成新旧制度的“转轨成本”,即“隐性债务”.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到1994年底养老保险金债务大约为5 万亿元人民币,等于名义GDP的6%(cIsA,1998),低于智 利和阿根廷在开始改革养老金体制时的比例80%和 120%.但199r7年中国养老保险金隐性债务规模占当年 GDP的145.4%(宋晓梧,2000).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 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积累资金都转化成了国有 资产,且一部分为非生产性资产,如公共住房,医院等,长 期以来国有企业以及一些集体企业就没有养老保险基金 预筹积累.也就是说,中国的高积累中包括职工的养老金

21.9%,2050年为26.1%(删B锄k,199r7).为防范人口

老龄化高峰时的养老金支付危机及实现从现收现付制向

完全积累的养老金制度平稳过渡,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 金制度实行半基金制,而改革前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 的是现收现付的财务机制.但半基金制即统账结合制度 在我国运行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1.个人账户“空壳化”.社会统筹基金的基本功能是 进行收入再分配,而个人账户基金的基本功能是储蓄.从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在实际运行中的结果来看,由 于体制转轨期间,既要为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缴费,又要 为个人账户缴费,存在着“双

重负担”,其结果是要么企业 缴费率大幅度上升,要么用个人账户的资金为已退休人员 54

万方数据

权益.此外,我国还存在严重的养老金拖欠问题,有关统 计结果表明,至1998年5月底,全国共拖欠养老金87亿元 人民币,涉及离退休人员283万余人.3.投资管理效率低下,养老基金贬值严重.社会统 筹基金的基本功能是进行收入再分配,因而其方式是现收 现付制,其投资的首要原则是流动性,即满足支付需要.而个人账户基金的基本功能是储蓄,因而筹资方式是完全 基金制,在个人账户到期前基金应通过积累不断扩大规 模,其管理的重点是保证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抵御通货膨 胀风险,实现保值增值.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原 则曾规定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行政管理职能与基金收缴营 运职能相分离,但实际运行中交叉管理.两种资金统一管 理的结果是忽视了个人账户资金保值增值的要求,从而造 成养老保险基金贬值.同时,公共管理机构由于缺乏激励 约束机制,在现收现付制下管理养老金,执行简单的收付 结算职能已勉为其难,弊端诸多,更不用说管理统账结合 下的养老基金执行投资职能了.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养 老保险基金只允许投资于国债和存款,在我国连续8次降 低存款利率的情况下,盈利空间有限,这使得养老保险基 金投资收益率远低于资本市场回报率,且只限于投资国债 与存款,难以抵御通货膨胀风险,资本易遭受侵蚀.在银 行仍为国有情况下,国家限制投资范围即等于限定投资收 益,为国有银行获取巨额的廉价资金铺平了道路,这其实 是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一种隐性税收.总之,养老基金投资 国债和存款并不能达到保值增值目的.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策 1.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资金分开管理.由前面的分 析可知,个人账户的储蓄性质需要实行市场化经营,由私 营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管理,其管理绩效已被许多国家证明 优于公共管理机制.而社会统筹部分可继续由公共管理 机构运营,即实行“老人”,“中人”的养老金与“新人”的养 老金彻底脱钩.“老人”,“中人”的养老金负担问题应由政 府来解决,不能因为政府没有社会保障预算而取消该负 担.在目前的统账结合模式中,政府并未承担任何转轨成 本,而新旧制度转轨成本理应也只能由政府来负担,特别 在中国的国情中,“老人”,“中人”的贡献都体现在庞大的 国有资产上.现时段老人的福利可能会遭受一些损失,但 中青年以及更后面的子孙不会遭受福利损失.我国虽名 为半基金制,但实为现收现付制.一个完全的基金制的养 老金计划无论是对代际的再分配还是对代内来说,都不具 备再分配的功能.但一个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制度则不 管是对代际还是对代内来说都具有再分配的功能,它始终 不会是再分配中性的.我国的统账结合模式就体现了收 入再分配的非中性特征,使“新人”承担了几乎全部转轨成 本,损害了“新人”的福利.在目前我国个人账户“空壳化” 严重的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防止这种情况的继续恶 化.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分离,由社会统筹分担一

部分隐性债务,而政府负担一部分,则转轨成本的分摊不 会拖延好几代,最终可平稳过渡到完全基金制.智利隐性 债务偿还安排估科鼍要30多年时间完成,我国也应确定一 个期限.政府负担部分的资金来源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 国有资产变现,收取土地地租等,也可利用可能实施的“国 有股减持”的好时机填充养老保险债务.而且分开管理可 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腐败,促进经济增长.这就需鼓励发 展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给予其合法地位经营个人账 户.总之,分开管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能分离统账结合 模式的再分配功能与储蓄功能,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又 有利于提高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营运效率,且为最终过 渡到完全基金制扫清障碍.2.允许设立私营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对其放开资本市 场,使养老保险基金实现多元化投资.欧美及东欧国家的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表明,由私人经营养老保险基金能达到 理想效果,这也是完全基金制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所要求 的.作为一项长期资金计划,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需达到财 务收支平衡,这需要良好的管理技术及投资技术,而私人 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在利

益的驱动下,用激励去管理好养老 保险基金.当然,资金保值增值需要一定的市场条件,如 较发达的资本市场,众多的金融工具及健全的法律法规 等.但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是互动的,在我国目前需要稳定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情况 下,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作为长期投资者能促进资本市 场的发展,改进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因此,需要对私人养老保险公司放开资本市场,这既能满 足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需求,又能活跃资本市场.只 投资国债与存款已使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低下,这只是使 国家无偿获得一部分隐性税收.名义上国债与存款投资 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但实际上受通货膨胀影 响,养老保险基金实际安全性低下.由于我国银行存款利 率长期略低于当年通货膨胀率,且银行存款以单利计息, 通货膨胀以复利计算,加速了通货膨胀对养老保险基金的 贬值影响,削弱了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实行多 样化投资使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还可减轻社会保障的 负担.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与资本市场回报相比,过低 的社会保障回报,使得目前一对中等收入的夫妇在他们的一生中实际损失了大约100万美元(Fe咖等人,1995).引起的.让私人经营养老保险基金还可增强公众责任感,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贬值的部分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 收益率过低,这又是由于管理效率低下,投资范围受限制 行使外部监督职能,个人拥有自己的养老金账户会调动他 们的积极性,参与管理自己的养老金.3.对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 管.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更关系 到一国的政治稳定.因此,在养老基金公司投资管理过程

万方数据

中,在注重流动性,收益性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安全性.正 因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地位特殊,对其监督管理也就要格 外谨慎,形成一套有效的进入退出的约束机制是必须的.政府应对养老保险基金公司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严格 监管.一般各国都是通过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的投资 范围,风险种类,投资上限限制,保证最低收益,最低资本 要求,收益波动准备金和现金准备金,以及政府财政承诺 承担最后风险等对养老保险基金公司进行全程监管.(1)投资范围:养老金可投资于政府债券,公司债券, 股票,存款,生产性投资基金,可进行抵押贷款,投资不动 产等.下面是智利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结构.表1 智利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结构

表2 国

最低资本(美元)

资料来源:QIleis一,1998,转自<养老金体制》,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0.(6)收益波动准备金和现金准备金:养老保险基金公 司的投资收益率在低于最低收益标准时,可用收益波动准 备金和现金准备金予以弥补.若收益波动准备金和现金 准备金不足以使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达到最低收益率,可 令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破产退出市场.(7)政府财政承诺承担最后风险:当养老保险基金管 理公司经营失败破产时,政府承诺担保投保者的100%最 低养老金的部分,对于高于最低养老的部分则担保75%, 使投保者也承担部分风险,激励其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 司进行监督.三,结语

年份政府债券熊抵押债券股票银行存款

资料来源:<国外社会保障与财政管理》,中国财经经济出版 社.1999.(2)风险分类:对资本市场债券及股票进行风险评级, 规定只有某一级别以上的债券及股票养老保险基金公司 才可进行投资.(3)投资上限限制:即对某一投资工具规定最高投资 比例或

我国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7

根据农业物流的流体对象, 农业物流应该包括两大类: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是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储运、配送、分销和信息活动中所形成的物流。它涉及种苗、饲料、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和农机具的生产与物流规划、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和市场的信息服务。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形成的物流, 根据农产品的分类又包括:粮食作物物流, 经济作物物流, 畜牧产品物流, 水产品物流和林业产品物流。

农业物流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 对农业生产资料与产出物及其相关服务和信息, 从起源地到消费地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全过程。它包含两个物流流体对象———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它是由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采购、生产、流通加工、包装、运输、储存、装卸、配送、分销、信息沟通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 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2 我国农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物流不畅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研究物流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物畅其流”。从我国农业物流的现实来看, 农业物流不畅是常有的事。从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难买”到农产品的“难卖”无不反映出我国农业物流不畅的大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现象, 人为地割裂流通, 使流通渠道受到严重阻碍, “买粮难, 卖粮难”的现象时有发生。

2.2 农业物流市场秩序混乱, 渠道监管缺失, 坑农、害农事件层出不穷

我国现有农业物流渠道监管失控, 作为农业基础原料的农药、种子、化肥, 随着农资市场的放开, 经营主体繁多, 购销混乱, 环节过多, 市场秩序不规范, 成本居高不下, “假农药”、“假种子”等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使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长期以来, 农村也成了假冒伪劣日用品的倾销市场。

农业物流市场机制不完善。农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了“两头叫、中间笑”的现象, 一头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增产不增收”卖价很低, 另一头是农产品的消费者花费的买价却很高, 缺少对大多数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保护和末端消费价格的控制, 中间物流渠道的成本和利润无法进行较好的控制。

2.3 农业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效率低, 货损货差大, 物流成本高

物流手段相对落后, 农业物流成本过高。一是交通运输不能满足农产品运输的需要;二是储存条件不足;三是加工处理水平低, 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国农村目前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如农业物流的进出主要依赖公路运输来进行, 而大部分农村的道路设施比较差、效率低、货损货差大、物流成本高。甚至有的农村还没有像样的公路, 这些年来, 农民普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喊出了“要想富, 修公路”的口号。

2.4 农业生产分散, 农资采购成本和农产品外销成本高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而且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所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供求相对分散, 农资采购成本和农产品外销成本高。

2.5 农民合作组织不健全, 农业物流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农民的合作组织不健全, 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协会的组建还处于萌芽阶段, 农业生产和农业物流组织化程度还很低, 缺少规模优势和讨价还价的能力。

2.6 农业物流面临的国际挑战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和挑战:一是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会进一步加重, 从而引起一些农产品价格下跌, 引发市场波动;二是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竞争会更加突出;三是农产品市场发育小而全, 流通渠道不畅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由此直接影响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影响我国农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2.7 农业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 农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更加偏低, 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信息是农业物流的神经系统, 从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到生产流通中的储存、运输、加工一直到销售, 对每一个环节的物流信息必须及时地进行处理。但是, 目前农村居住面广, 分散居住的农户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使许多信息无法收集, 农民的需求也无法传递。

2.8 农业物流研究滞后, 农业物流人才缺乏

对于农业物流的研究, 我国基本上是处于“技术上学习国外、管理上自我摸索”的阶段。现实中, 我国不少农产品不仅在质量和外观上缺乏竞争力, 而且在流通过程中的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不足, 交易成本高, 损耗和浪费大, 在价格上更加缺乏竞争力。事实上, 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 就是使千家万户农民生产的农产品, 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体系送达消费者手中, 同时农民自己也能够方便地购买到自己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而我国农业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 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 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

目前, 我国虽然有不少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 但定位在农业物流方面的却微乎其微, 即使有的学校有这样的培养方向, 但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农业物流还停留在学术研究领域, 应用型的农业物流人才缺乏。

3 农业物流的研究意义分析

3.1 农业物流研究的理论意义分析

物流利润是个系统利润。某个或者几个物流环节的效益好, 不等于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好, 还可能使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最差。物流是利润源泉, 但是物流获得的利润大小则取决于物流系统是否优化, 物流运作模式是否合理, 物流各环节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根据这一理论, 我国农业物流不畅、物流成本高、浪费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协调高效的农业物流系统。要想挖掘涉农物流利润, 单纯地从农产品物流的角度出发还不够, 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 把进入农村的下乡物流和从农村出来的进城物流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从理论上讲, 协调高效的农业物流系统, 能够有效地消除系统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冲突、对立和无序;可以实现系统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有机配合, 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功能、作用, 从而达到系统资源配置最优化, 系统经济效益最大化。

3.2 农业物流研究的现实意义分析

发展农业物流, 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与农村现代物流系统, 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物流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 提高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物流速度, 降低物流成本。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农产品多为鲜活商品, 对时间、新鲜程度的要求很高,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 就可以减少流通环节, 充分运用专业化、现代化的运输工具迅速及时地运往需求地, 提高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的物流速度, 降低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积压所占据的成本, 同时通过大规模的作业降低作业成本, 减少多次装卸搬运所产生的产品破损, 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2) 专业化物流增值服务提升农业物流价值。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本身的价值本不高, 但是可以通过为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 发掘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的内在价值, 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提供规范化、合理化的包装, 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储存条件, 及时提供供求信息, 合理组织配送, 使农产品有合理的流向等, 多层次、全方位地提升农产品价值。

(3) 农业物流系统的导入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不少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不仅在质量和外观上缺乏竞争力, 而且在流通过程中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不足, 交易成本高, 损耗和浪费大。事实上, 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 就是使千家万户农民需要的农资和日用消费品及生产的农产品, 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体系送达消费者手中。

(4) 发展农业物流和降低物流成本,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户自产自销、自销自运, 作业分散, 不仅成本高, 而且由于不了解市场状况, 往往失利。国际上通行两种农业物流形式:一是农民组成合作社, 专门从事采购和运销;二是由经纪人或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 由专业的物流公司从事物流业务。目前, 发展我国的农业物流, 有效地组织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的物流活动, 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 发展农业物流有利于保证农资、农产品质量, 有利于保证对大城市食品供应安全。有利于解决就业,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发展农业物流, 对实现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对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之大, 农产品的产量之大、品种之多, 都是世界罕见的, 由此产生的农业物流也成为我国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又是一个农业物流十分落后的国家, 研究的滞后和软、硬件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农业物流成本高、损耗大、物流不畅。这也是导致我国农产品利润率较低,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并严重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农业物流的概念出发, 探讨了我国农业物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分析了发展农业物流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物流,问题,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欧阳强斌.中国农业物流研究[D].北京:北京物资学院, 2004.

[2]孟凡胜.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06.

[3]周建勤, 鞠颂东.区域物流规划中的农业物流问题探讨[J].物流技术, 2007, 26 (2) .

[4]丁俊发.解决“三农”问题物流大有可为[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4 (12) .

略论我国体育舞蹈目前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体育舞蹈群众体育舞蹈竞技体育舞蹈发展

1.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的现状

体育舞蹈在我国兴起虽然仅有20 多年, 在丰富我国人民精神生活和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已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与强大的生命力, 所以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青睐。 成了广大群众健身强体的项目之一, 成了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从此, 体育舞蹈在我国大中城市迅速得到了开展。为了促进体育舞蹈发展, 于1991 年正式成立了《中国体育舞蹈协会》, 随后《协会》每年都要组织全国性的竞技体育舞蹈比赛, 使我国的竞技体育舞蹈水平有了快速提高, 但是, 与世界体育舞蹈强国相比, 差距还甚大。

2.影响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

2.1 对体育舞蹈概念与内涵缺乏全面认识

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国际标准交谊舞归属于体育范畴, 虽然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 但是, 直至今日国内外许多学者还只把国际标准交谊舞称为体育舞蹈, 甚至国内的部分主管领导和体育舞蹈教练、教师, 也将体育舞蹈说成就是10种“ 国标”舞, 这就把体育舞蹈局限在竞技的范畴上, 忘掉了体育舞蹈有关健身、娱乐方面的内容。[1]

2.2 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人少 , 高水平教练匮乏 ,科研落后

目前我国的体育舞蹈纯属业余性质 , 所有的运动员都是在工作之余 , 凭借自己对体育舞蹈的兴趣、爱好及对体育舞蹈事业的执著追求而进行训练。在体育舞蹈俱乐部里参加训练的运动员 , 由于现时的体育舞蹈俱乐部都要考虑经济利益的因素 ,一般都是按训练时间收取一定的训练费 , 一般工薪阶层的人是很难支付这样一笔价格不菲的训练费用的 , 故现时从事体育舞蹈训练的人越来越少。由于我国尚没有专门培养体育舞蹈师资的专门院校 , 仅北京舞蹈学院开设了体育舞蹈班 , 每年仅招收为数的教练更是如凤毛麟角。使我国体育舞蹈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受到了极大限制。

2.3 体育舞蹈教学开展滞后,教学内容混乱

体育舞蹈开设不仅与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等有关,同时也与体育舞蹈的项目特点有关,如舞种多、动作难度系数大、练习方式特别及教学场所要求高等。

2.4 体育舞蹈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业务水平偏低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是体育舞蹈文化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是体育舞蹈制度文化的重要执行者。因 此,体育舞蹈教师的来源与配备直接影响体育舞蹈的发展。体育舞蹈师资力量尚存很大问题,不仅教师数量不足,业务水平更是亟待提高。导致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体育舞蹈专业在我国各高校体育院系还不够普及与完善。除了部分专门性体育院校设置了体育舞蹈专业外,多数综合性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仍没有开设,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更是凤毛麟角[2]。

2.5 体育舞蹈教学场馆缺乏,教学设备落后体育舞蹈的教学场所是完成体育舞蹈教学的基本条件,是营造理想教学氛围的重要保证。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开设体育舞蹈的部分高校里,多数高校是在室内完成教学的。其中在舞蹈房、体操房、球类馆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高校分别占5.0%、20.0%、35.0%,在室外进行教学的高校占30.0%,另外还有10.0%的高校没有确定的上课场所[3]。

2.6 体育舞蹈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我国选手的舞蹈技艺普遍落后于欧美选手。在比赛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动性差 ,力度和速度的对比性不强 ,内在感觉和外在表现脱节 ,上身线条与下身底盘不协调 ,很明显是缺乏技艺和功力的一种现象。

2.7 我国选手进入体育舞蹈行列的时间较短 ,在编舞、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和国标舞强国还有许多差距,编舞能力还需一定的时间方才可掌握 ,当前突出不足之处是我们的舞者音乐能力较弱 ,诸多舞者和教師不太注意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 ,对于动作的掌握比较专一 ,对音乐的掌握有些轻视 ;运动员文化质偏低 ,缺乏对体育舞蹈内涵的理解 ,赛场上体现不出良好的意境 ,这对选手提高舞蹈技艺是不利的。

2.8 缺乏完整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和裁判员等级定制度 ;体育舞蹈项目没有完善、细致的评分规则与评分方法。评判规则与评判方法的不科学、不规范。名次的裁定缺乏透明度 ,裁判方法和道德准则

欠公平、公正[3]。

2.9 全国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教学大纲 ,体育舞蹈教师水平良莠不齐 ,培训速度滞后、知识结构不完善。各地方缺乏有教学经验和有训练素养的体育舞蹈教师。

2.10 体育舞蹈目前仍然没有自己的选材体系 ,科研水平滞后。

2.11 目前社会营业性舞厅的环境氛围 ,如灯光、音响、不文明的行为现象 ,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国体育舞蹈活动的健康发

3.小结

体育舞蹈是一种舶来品 , 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很短 , 因其融体育艺术于一体 , 是一门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 , 故非常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体育舞蹈的技术水平发展很快 ,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仍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并且我国各地体育舞蹈的发展水平很不均衡 , 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在体育舞蹈走向实体化和职业化的进程中 , 起步晚 , 起点低 , 办法少 , 现在还处于一种萌芽状态。因此 , 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 加大体育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 ; 进一步推进体育舞蹈协会实体化和职业化的进程 ; 加强科研力度和体育舞蹈人才的培养等举措是提高我国体育舞蹈水平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罗庆逵,等.浅谈新兴体育舞蹈的内涵与价值[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4.

我国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9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在对当前国内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物流发展过程中来自物流企业和社会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给出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解决对策。

[关键词] 现代物流;发展;问题;对策

尽管我国物流发展较快,但还刚刚起步,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其中的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就会影响我国物流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来自物流企业方面的问题

1、我国物流企业整体上发展不平衡。我国物流企业因各自起点不同基础不同而导致物流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有些企业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仍是以运输、仓储为主,还处于较落后的发展阶段。而有些企业则根据市场需求正逐渐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仅有少部分物流企业走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前沿。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企业的效率不高,服务内容有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信息网络和综合的物流服务理念,这是我国现代物流业所存在的首要问题。

2、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物流系统效率低、综合水平不高是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据中物联的数据统计约有73万多家,其中7人以下的物流企业就占到了12%,我国上市的26家物流公司总上市资产150亿,而美国仅一家物流公司的上市资产就超过200多亿,相比之下,可见规模之小,差距之大!“规模小”即意味着基础设施差、粗放式经营。我国物流市场开放后,这些小物流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和价格战使他们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正在经历着市场的调整和淘汰。除了规模小外,我国物流企业还普遍存在着设施落后、物流系统效率不高和综合水平不高的严重问题。

3、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理念有待开发。物流活动的本质是服务,但是我国部分物流企业对于服务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他们多把物流服务看成简单的满足客户需求,把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例如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看成是各自独立的物流活动,几乎没有形成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这样的结果导致物流企业仅仅关注价格而忽视了“供应链”所能带来的总成本降低的优势。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物流企业要求生存就必须提高物流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不能再把服务看成单纯的满足客户需求,应该形成“集成物流服务”和“高质量物流服务”的理念,即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将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并同客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二)来自社会、市场方面的问题

1、行业管理分散。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是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物流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严重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

2、缺乏统一的标准。标准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物流业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物流业的行业形态和工商登记等管理规定缺乏统一的标准;二是对物流硬件和软件的认定缺乏统一标准。

3、缺乏物流法律规范和行业制度保障。我国目前尚没有一个正式的关于现代物流的法规或规则,用来规范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和客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相关问题。另外,一直以

来在我国物流业广泛应用的保障制度也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传统物流活动中的财产保险和货运保险只能对物流的部分环节承保,无法适应整个物流市场的发展要求。当出现货物毁损时,物流企业常常受到较大的经济牵连,也往往付出很多额外的代价,这就使得物流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肩负了很多不应有的责任和风险。物流企业得不到专业的制度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规避物流营运上的不确定性风险,让物流业在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市场环境下健康发展是发展现代物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4、缺乏专业人才。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人才需求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目前物流人才的缺口至少有50万人,而且现有物流管理人才中能真正满足物流企业实际需求的不到十分之一。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包括研究、管理、规划设计、基础操作等方面人才的缺口,成为我国目前发展物流业的一大障碍。因此,培养大批合格物流人才的任务也就愈加紧迫。

由此我国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解决对策有

(一)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鉴于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和我国物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基础。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1、基础性物流设施建设。国家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主通道和主枢纽的建设改造,以提高内陆交通运输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组建运输集团公司、区域性仓储集团公司;在重要港口和城市建立现代化的、大型的、区域性的综合物流中心。物流设施的建设是物流企业合理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

2、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我国物流企业应主动吸收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管理经验,改进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并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物流业整体环境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而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不断创新物流服务。现代物流业的核心是提供高品质的物流服务。随着社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企业应该积极主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从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入手,不断拓展物流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以服务为己任,不断创新产品、创新服务理念,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合理的、准确的、及时的物流服务来赢得物流市场。

4、加快物流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用在发展物流业上非常合适。物流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先进的技术永远是物流企业占领市场的法宝。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迅速提升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近几年来,国内外涌现了不少先进的物流技术,其中的关键技术有物流标识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保证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加快物流业整合。与国际著名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物流企业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不仅表现为物流技术,还包括物流管理理念、营销手段、服务质量等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外资、加速我国物流业的整合,同国际优秀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成专业化物流企业,是迅速提升我国物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我国物流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良好平台。但应该注意的是整合不是组合,“整合”意味着各自优势资源的重组,而不是原有资源的简单合并。

(二)加快我国物流信息系统化的建设

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

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三)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至关重要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法规还不够完善,?有待相关部门给予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政府不仅应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整体环境有很清楚的认识,还应及时根据我国的实际制定有关物流产业的相关物流规划和物流发展政策,支持制定并推广物流行业标准,将物流纳入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目标之中。政府应努力促进物流新技术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总之,政府对物流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将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五)发展第三方物流(3PL),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优化供应链管理

1、第三方物流(3PL)是市场的要求也是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3PL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发展3PL的重点是培育专业化、综合化的物流服务。这就要通过物流企业间整合重组,发展核心业务并扩大现有规模,运用现代科技,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实现3PL服务水平的上升。使3PL企业能真正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综合的、个性化的、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2、优化供应链管理。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使供应链上的企业群体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并且更趋于同供应商、客户建立战略联盟的关系。优化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供应链效率并加强合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六)培育自主物流品牌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拥有我国自主的物流品牌是创新的重要标志。物流服务可以效仿,但物流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我国物流企业要冲破阻力,要更有实力与竞争力,将来参与世界竞争,走在世界前列,就不能仅局限于合资、依靠外力,而是应该培育自主的品牌并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以获得长远的发展。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上已形成一些初具规模的自主物流品牌,如前文所述———中远、中外运、中邮、宝供、锦程、宅急送、顺丰等等。这些国有或是民营物流企业是我国自主物流品牌中的明星。培育自主物流品牌不仅仅是雄心是志气,更是我国民族物流服务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培育自主品牌有其必要性但是不能盲目,我们应以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核心的竞争力,并能利用好本土的优势来打造中国物流的自主品牌。

(七)重视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读书月活动方案下一篇:出租车辆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