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城市规划

2024-05-01

东阳市城市规划(精选8篇)

东阳市城市规划 篇1

8月21日下午,《东阳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论证会在华厦大酒店举行。

该规划从2008年6月开始编制到完成经过了三次修订,不断完善。规划范围包括了市域城镇体系组织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既有近期规划又有远期规划;内容全面,包括现状调查分析、公共交通规划研究、线网规划、站场规划及站点布置、出租车发展规划等。

会上,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人员对规划方案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及领导结合我市城乡公交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专项规划基础资料基本翔实,规划内容基本科学,规划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清晰,表示原则同意。同时,与会人员还提出了一些修改完善意见,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

三亚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 争取明年八成行政村通公交[提要]记者从21日召开的三亚市交通工作会议了解到,为改变乡村农民出行仅靠摩托车、三轮车现状,三亚市积极优化公交线路,打造城乡公交一体化。记者从21日召开的三亚市交通工作会议了解到,为改变乡村农民出行仅靠摩托车、三轮车现状,三亚市积极优化公交线路,打造城乡公交一体化。截至目前,由市区通往各乡镇已通公交车,并扩大覆盖面,投放24辆微型公交车开通崖城镇区域内公交线路,投放30辆公交车开通海棠湾镇区域内公交线路。接下来,三亚将进一步推行公交城乡一体化建设,争取2013年全市农村行政村通公交率80%的目标,规划“村村通”公交网络。天府新区应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方便老百姓出行

2012年01月10日17:25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9日讯(四川新闻网两会报道组记者 刘琳)随着天府新区规划与建设的实施,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格局,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参加四川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张廷蓉递交提案,建议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让老百姓出行更方便。

张廷蓉在提案中指出,与成都市中心城区(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相比,天府新区规划区域内公共交通资源还相当匮乏,难以满足老百姓日益增加的出行需求,这些区域的市民也难以享受到类似中心城区那样快捷、价廉且优质的公交服务。他说,一些郊区郊县(如龙泉、双流等)公交车发车频率不高,车内设施陈旧、不能刷卡;出租车在中心城区和这些郊区县之间未能实现贯通运营,给市民乘车带来极大的不便。“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合理配置公共交通资源,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同时也为市民出行带来方便。”

他建议,科学规划公交线路,在天府新区内人口集中区域及时开通新的公交线路,新开通线路应注意将偏远乡镇、工业园区、市中心有机的连成一线。并且根据市民上下班时间、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及市民出行习惯,在高峰时段增加发车频率。

同时,郊区与市区应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和收费标准,对近郊郊区、郊县内所有公交车实行同城同价,更换车型,全部开通公交车刷卡功能,落实市民乘车优惠政策,包括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

积极探索郊区与市区出租车一体化运营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出租车快捷方便的特点,合理制定财政预算方案,采取政府适当补贴方式,在成都市率先实现龙泉驿、双流出租车与中心城区出租车互通运营。

转发县交通局关于民和县官亭地区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县交通局关于《民和县官亭地区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日

主题词:交通农村实施方案 通

知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8月10日印发

共印90份

民和县官亭地区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民和县交通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

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规范我市公交客运市场秩序,促使公交事业健康发展,缓解官亭地区群众乘车难的状况,满足官亭人民安全出行需求,按照省、地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县政府办《转发交通局“民和县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民政办[2010]214号)精神,结合官亭地区客运市场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培育安全、健康、有序的运输市场,构建和谐交通。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快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进程的有关政策,努力实现“城乡贯通、站场齐全、安全管理、优质服务、便民利民”的交通运输体系,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目标以“人便于行”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发展核心,以“关注民生”为发展动力。在官亭地区逐步推行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运行模式,大力规范该地区客运市场,满足群众出行要求,改善落后的城乡交通运输条件。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官亭地区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运营工作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决定成立官亭地区客运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孙瑞平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张挺雄 县公安局政委

王晓明 县交通局局长

成员单位:官亭镇人民政府、中川乡人民政府、杏儿乡人民政府、甘沟乡人民政府、满坪镇人民政府、前河乡人民政府、县交警大队、运管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马吉仁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党志强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研究、组织、指导官亭地区农村客运公交一体化工作。

四、运行模式

1、按照“综合评价、优先发展”原则,由民和伊运城乡公交有限公司按公车公营模式经营官亭地区城乡公交。

2、由该公司以官亭镇为中心向周边的杏儿乡、中川乡、甘沟乡、满坪镇、积石峡电站等按城乡客运一体化模式开通1路、2路、3路公交车,力争在年底前上线运营。

3、该公司按客运量需求,全额出资先购置8辆新型双燃料环保型公交车辆在官亭地区城乡公交1路、2路、3路上线试点,再根据运力实际逐年递增。争取2014年底投放城乡公交车30辆。

五、运营管理

官亭地区城乡公交车辆实行“四定”、“六统一”管理。“四定”,即定线、定车、定点、定时。“六统一”,即统一车型、统一生产调度、统一核算、统一服务规范及标志、统一安全技术管理、统一车辆保险。

六、站点及运力投放

1路:官亭镇经积石峡、大河家至杏儿,全长23公里。两端设为起终点站,按运力逐年递增共投放运力10辆,起止点中间设若干个停靠站点,上下车以站点为中心左右错位停靠,并在各站点设立标志牌。

2路:官亭镇经中川、峡口、民主至前河乡,全长38公里。两端设为起终点站,按运力逐年递增共投放运力10辆,起止点中间设若干个停靠站点,上下车以站点为中心左右错位停靠,并在各站点设立标志牌。

3路:官亭镇经甘沟、满坪至马营镇,全长38公里。两端设为起终点站,按运力逐年递增共投放运力10辆,起止点中间设若干个停靠站点,上下车以站点为中心左右错位停靠,并在各站点设立标志牌。

七、票价管理

官亭地区城乡公交按线路里程执行客运运价10公里以内票价每人次按1元标准执行。

我县出台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cxnews.zjol.com.cn 2004年11月03日 17:05:52 长兴新闻网

为方便老百姓出行,实现县内“村村通公交”的目标,我县结合本县城乡道路客运发展实际,制定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方案规定,对现有运输市场按三级客运网络进行规划建设。对县建城区公交网(第一层次公交线网)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延伸、拓展到城区边缘,合理调整公交线路走向和站点衔接便于换乘。对衔接县建城区至各乡镇的城乡客运网络(第二层次公交线网)分片合理安排设置。根据乡村康庄工程建设进程,合理构建镇(乡)与村、镇乡之间、村与村的客运网络(第三层次公交线网)。

方案还规定了线网布局规划、站场建设、票价等方面的内容。

线网布局规划中,其一为统一公交车辆标识,设置乡镇村区域数字代号,对二、三层次公交线路全部采用数字编制代号。其二为合理投放车辆车型、客位,第二层次公交线网以车型为豪华双空调公交车为主,并配置少量小、中型公交车。第三层次公交线网以小、中型公交车为主,并根据路况条件适当投放豪华空调公交车。

站场建设。其一,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对县建城区公交站点进行统一规划改建、统一建设标准和外观设计,使之成为城市景观。其二,加快完善以准四级农村客运站、港湾式停靠站、招呼站为主的农村客运站场网络现状。计划二年内通过政府补助、民间集资的方式,新建单个造价70万左右的农村准四级客运站6个,新建单个造价2万元左右的港湾式停靠站候车亭201个,回头站43个。

票价调整。运价调整后总体票价下降在10%—25%之间。第一层次公交车票价维持不变。第二层次的基本运价空调车由0.18元/人公里调整为0.16元/人公里,普通车由0.16元/人公里调整为0.14元/人公里,同时取消旅客站务费。

据了解,方案规定,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坚持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农民出行,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提高客运安全运输,促进服务质量提高;有利于提高城市公交品位,树立城市“文明窗口”形象的原则。

方案还规定,今年年底前完成长兴至水口线和长兴至丁甲桥线改造,第三层次客运网络运作进行试点。在2005年底前,全县实现村村通公交目标。

天府新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2012年01月11日04:28

政协委员建议:

本报讯 随着天府新区规划与建设的实施,规划区域内公共交通资源与成都市中心城区(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相比,显得十分匮乏,难以满足老百姓日益增加的出行需求。

省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张廷蓉建议应在区域内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格局,方便群众,助推新区建设。

张廷蓉建议,通过科学规划公交线路,在天府新区内人口集中区域及时开通新的公交线路,新开通线路应注意将偏远乡镇、工业园区、市中心有机连成一线。收费方面,郊区与市区应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和收费标准,对近郊区、郊县内所有公交车实行同城同价,更换车型并全部开通公交车刷卡功能,落实市民乘车优惠政策,包括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此外,希望能积极探索郊区与市区出租车一体化运营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出租车快捷方便的特点,合理制定财政预算方案,采取政府适当补贴方式,在成都市率先实现龙泉驿区、双流县出租车与中心城区出租车互通运营。(本报记者 蒋静)

目前,三亚的公交线路增加到了31条,公交线路总长达到809.2公里,投入运营的公交车达到529辆。但目前三亚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市区解放路、榆亚大道、河东路、新风路等繁华路段。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步伐,三亚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方案,扩大城乡公交覆盖面。

武威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来源:火车网 时间:2011-12-27

武威市运管局立足服务保民生,着力构建城市、城际、城乡、镇村四级公交网络,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市共有城市公交企业4家,公交线路24条,公交车346辆;城乡公交客运企业5家,公交线路62条,公交车450辆;乡镇通公交车率达97.5%,行政村通公交车率达85%。

2011年,武威市运管局争取省上批准立项21个乡镇汽车站、金大通道沿线150个候车亭以及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中心、武威综合客运枢纽中心、民勤综合客运中心、古浪县客运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共争取到位项目资金283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汽车站87个、行政村候车亭619个,进一步夯实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城区公交在原来一家经营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许可另外两家经营主体参与经营,使城市公交线路和运营车辆大大增加,更好地解决了居民就近乘坐公交车出行的问题。按照“路、站、运”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和要求,对凉州区23条农村客运线路进行了公交化改造,统一投放高标准客车378辆,按公交班次循环运营,统一到市区公交换乘站停靠和上下乘客,实现了“零距离换乘、无缝隙链接”的目标。

东阳市城市规划 篇2

1 国内外屋顶绿化发展现状

1.1 国内屋顶绿化发展概况

我国屋顶绿化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 研究起步较晚。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 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评价日益受到重视, 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杭州等大城市的屋顶绿化以各种形式展开。建设部在2004年11月发出的“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中, 提出“鼓励和推广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建设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有关管理条例亦曾经指出, 建筑物天台的绿化面积也应作为城市绿化面积纳入城市绿化率计算范围。2005~2013年, 国内屋顶绿化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形势, 除西藏等少数省市外, 其它各省市都开始结合本地实际, 实施屋顶绿化。

1.2 国外屋顶绿化发展概况

为了减缓目前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屋顶绿化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美国加利福尼亚奥克兰市于1959年, 在凯泽中心1座6层楼的顶部, 建造了一个景色秀丽的空中花园, 被视为建筑与绿化艺术“杂交”的奇葩。屋顶绿化自1959年在美国获得成功后, 技术日渐成熟,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呈方兴未艾之势。

德国在屋顶绿化新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82年, 德国立法强制推行屋顶绿化;2003年末, 总屋顶绿化面积近1亿m2;2007年, 德国的屋顶绿化率达到80%, 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 基本解决了建筑占地与绿地的矛盾。此外, 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近年来都非常重视屋顶绿化, 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2 东阳市屋顶绿化现状概述

2.1 东阳市屋顶绿化现状

东阳市全力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2013年, 东阳市围绕建设“森林东阳”的工作目标, 平原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完成平原绿化826.67hm2, 完成森林抚育4021.73hm2, 成功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12个金华市级森林村庄、23个金华市绿化示范村、31个东阳市级森林村庄和41个园林单位。虽然东阳市政府在扩大城市绿地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 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人口高度密集, 机动车高速增长, 城市病也困扰着东阳, 特别是在中心城区, 绿地的区域优势明显缺乏。

目前而言, 东阳市屋顶绿化发展相对缓慢, 城市的屋顶绿化面积较少。屋顶绿化被政府所忽视, 屋顶绿化的法律和政策基本处于灰色状态, 屋顶绿化始终无法得到全面地推广。

2.2 东阳市屋顶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法律配套不完善。

在东阳市中心城区, 独立产权的房屋较少, 多业主商品房的比重较大。多业主商品房的屋顶是共有财产, 产权归所有业主, 一个业主不同意, 屋顶绿化建设就难以实施。目前, 国内只有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深圳等少数城市, 出台了屋顶绿化政策, 而其它城市在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因此, 许多人的观念还未转变过来, 屋顶绿化意识薄弱。

2.2.2 资金投入来源不足。

老房子的屋顶绿化必须先进行防渗水处理和承重检测, 需要一定量资金投入, 但政府和使用单位还没有此项专款。

2.2.3 规划较滞后, 施工不规范, 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历史的变迁, 东阳市中心城区屋顶绿化整体上缺乏统一规划, 有些老旧建筑物上的屋顶绿化, 建设时未经承载力核算, 未考虑防腐防水处理或防水处理不当等问题, 经过短暂使用, 出现屋面板渗水、漏水、阻塞屋顶排水系统等现象。

3 屋顶绿化推广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3.1 屋顶绿化的植物选择及配置

屋顶绿化的植物选择及配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直接影响四季景观的好坏、养护成本的大小, 以及屋顶防排水系统的安全等。为保证屋顶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应选择根系浅、生长缓慢、耐寒、耐旱、易管理的植物。植物配置应以低矮花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等为主, 组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色彩和谐的复层结构群落。原则上不主张使用大乔木, 因造景需要使用乔木的, 其种植位置应设计在承重柱和主墙所在的位置, 切忌设计在屋面平板上, 并且还要采取加固措施。

3.2 屋顶绿化的种植基质

屋顶绿化种植基质的选择原则:绿色环保, 无病虫害源体;轻型;不可用田园土直接登顶。无论哪种类型的屋顶绿化, 都要选用轻型营养基质。一般可由城市垃圾经高温杀菌、粉碎而成的有机肥、草炭土、深层田园土组成, 比例为1:1:1或1:1:2, 或1:1:3的, 酸碱度为6.5~8。营养基质厚度要按植物习性决定, 反之则会造成植物疯长衰败或风飕枯死。特别是轻型基质过厚, 空隙过大, 还容易使整个屋顶草坪被大风卷起, 造成环境污染。

3.3 屋顶绿化的建筑施工

3.3.1 屋顶绿化的结构荷载。

已建建筑物的屋顶进行屋顶绿化, 必须经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单位论证, 并提出设计方案。当为新建筑物时,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 必须考虑种植土壤, 防水层与过滤层材料;绿化结构、园路铺装材料等的荷载;考虑是否有亭子、廊架、雕塑小品等景观建筑的位置, 考虑景观水池能否与屋顶绿化的二次防水相结合等。此外, 还应考虑在屋顶绿化上活动的人群承载, 确保建筑结构安全。

3.3.2 屋顶绿化的防水。

若在已建成的建筑上建造屋顶花园, 设计前应实地查看原有屋面的防水材料层, 了解原有防水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原屋面坡度、雨水口位置留设等, 并作详细记录, 绘制原屋面平面布置图。同时要对屋面作闭水试验, 仔细观察顶层的楼板, 阴角等处有无渗漏。

3.3.3 屋顶绿化的排水。

屋顶花园的排水沟与所有造园设计中的排水沟相同, 都应该设计成可以同时收集屋顶表面雨水和横向排水沟的污水形式。屋面排水沟的形式和数量等应该按要求预先设计好, 并应按城市的暴雨量来确定设计排水系统。

3.3.4 屋顶绿化的灌溉。

屋顶的绿化植物, 必须及时灌溉补水, 以确保生长所需。解决屋顶给水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人工浇灌、自动喷灌系统和屋顶蓄水储存系统。在屋顶上建上一个贮水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3.4 屋顶绿化的养护管理

屋顶绿化建设完成后必须尽快考虑日常养护。屋顶绿化日常养护工作包括浇水、修剪、施肥和防风防寒、病虫害防治等。但屋顶绿化养护不同于地面绿化养护, 一般应安排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按照屋顶绿化养护规程进行养护, 还要制定应对停电、停水、暴风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 结论

中心城区可用于增绿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 发展已有建筑物与待建筑物的屋顶绿化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屋顶绿化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 屋顶绿化不仅是美化市容的需要, 更是保护都市环境的需要。同时, 本文介绍的屋顶绿化植物选择及配置、绿地基质的研发、屋顶绿化的建筑施工工艺、屋顶绿化的养护管理等技术措施, 为屋顶绿化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郝培尧, 李冠衡, 戈晓宇.屋顶绿化施工设计与实例解析[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2] 韩雅碹.推广屋顶绿化, 为吸附PM2.5换回蓝天做贡献[J].现代园艺, 2013

南阳市旅游交通规划浅析 篇3

关键词:南阳市; 城市旅游交通; 交通集散布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旅游消费意识逐步提高,出游次数大大增加。旅游交通分为城市型旅游交通和郊外型旅游交通。在城市型旅游交通中,旅游季节大量游客涌入,不仅给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旅游质量,还给城市交通系统造成巨大压力。分析城市观光游览现状、掌握游客的游览模式,合理规划旅游交通线路,探究本地居民游客和外地游客的出游特性及城市型旅游交通需求,为城市旅游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1旅游资源分布

南阳境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历史悠久, 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文化名城,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域内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域西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山区,最具特色的风景旅游资源主要包括64处。南阳中心城区的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为横贯城区的白河,内河及西部的兰营水库和靳庄水库,自然景观为卧龙岗和麒麟岗以及独山等;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南阳古城、卧龙岗、汉画馆、南阳府衙、医圣祠、玄妙观和豫山禅寺等。

2旅游发展目标

2.1总体发展目标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南阳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使南阳成为河南的旅游强市 ,成为河南的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南阳市的旅游市场定位为:“观光、休闲、科考、修学、度假、会议。”,旅游发展定位为“中原大驿站,河南后花园”。

2.2旅游交通发展目标

依托综合交通的完善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域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交通可达性高、与景区环境协调的绿色旅游交通体系,提升旅游交通服务的功能和档次,加快“四小时旅游交通网’’通达目标的实现。

3旅游空间功能布局

根据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南阳市域范围内形成‘‘一心,四区’’的旅游空间功能结构:

A、“一心”

“一心”指南阳中心城区,是市域风景旅游及旅游服务的中心。中心城区游赏资源丰富,其“府衙文化”、“玉文化”及“圣人文化”是南阳旅游的重要资源基础,进一步打造卧龙岗汉文化、独山风景区、白河湿地滨水游览带等旅游资源,加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打造整个南阳市域范围内的旅游服务中心。

B、“四区”

南都多功能游览区:主要包括南阳古城、独山风景区、南阳府衙、医圣祠等景区、景点,是以展示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汉文化、三国文化、明清文化、独山玉文化以及现代城市休闲为特色的游览区。

伏牛山南麓生态游览区:位于西峡、淅川、内乡、南召境内的伏牛山南麓地区,主要包括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老界岭自然保护等景区,是以自然生态,以及恐龙蛋化石群、恐龙骨骼化石等世界级自然遗产为特色的游览区。

桐柏山山水风光游览区:位于桐柏县、唐河县境内的桐柏山地区,包括太白顶、云台寺、淮源风景名胜区等景点、景区,是以自然山水、淮源生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为特色的复合型游览区。

丹江生态及文化游览区:位于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地区,主要包括丹江风景名胜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荆紫关等景区、景点,是以湖光山色、传统文化、现代水利工程为特色的游览区。

5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集散点布局规划

A、旅游集散中心

在中心城区利用现状汽车东站原址设置一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形成南阳旅游交通集散、旅游信息咨询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南阳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品牌形象。。

B、旅游集散点

依据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酒店以及重要旅游点的布局,设置旅游观光线路车站,为来宛旅游客流提供服务。旅游集散点主要包括:

①对外交通枢纽:铁路南阳站、客运中心两站、客运中心北站和高速客运站等城市对外联系重要交通枢纽。

②酒店:在中州路、新华西路和长江路等酒店设施分布密集地区,有选择的设置多处客流集散点,便捷国内外游客旅游出行,提高南阳旅游服务水平。

③重要旅游点:包括武候祠、汉画馆、解放广场、南阳府衙、古城、汉城墙遗址、医圣祠、南阳水上公园、白河公园、花卉园、动物园、独山景区和达士营古寨等主要旅游点。

4旅游交通组织策略

①发挥南阳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的优势,提升南阳旅游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南阳航空、铁路和公路形成的综合交通系统,满足不同层次旅游客源的交通需求,突显南阳中心城区在市域旅游交通系统的核心集散作用,建立完善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②强化南阳与相邻地区旅游资源的衔接

南阳与洛阳两市交界的伏牛山地区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国、省道的改造升级,并根据旅游发展的需求适时建设旅游专线公路,扩大南阳旅游市场的腹地范围,密切两者在旅游产业发展上的合作。

③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在南阳建设多级旅游集散中心,以形成完善的游客服务系统,全面提高国内外游客的接待和综合服务能力。一级旅游集散中心设在南阳中心城区,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布局于邓州、新野、内乡等市域内各县市,三级中心建立在各主要景区(国家级、省级)。

④构建无障碍绿色旅游交通网络

構建完善的市域旅游交通体系,便捷各交通方式之间旅游客流的换乘衔接,建立各市域内旅游景区之间的直达连线服务。同时,提升通往重点景区公路的技术标准,建设市域东西联络线等联结景区的公路,并强化其旅游和景观功能,建设“山水风景绿色交通廊道”。

6相关规划建议

①依托旅游交通主通道,形成旅游产业发展走廊,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依托旅游交通主通道系统,大力发展沿线城镇的旅游产业,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打造南阳市最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沿线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注重道路与景区环境的协调

旅游公路交通与旅游功能的综合性,加强公路沿线的景观建设,使旅游公路及沿线景观成为旅客旅游活动的组成部分,协调道路设施与沿线景区的关系。

③旅游旺季采取相关交通组织措施,缓解旅游公路交通压力

旅游旺季主要旅游公路的交通压力较大,规划建议通过县乡道系统进行局部交通组织,在旅游旺季限制部分旅游公路或者部分路段的货车通行,提高旅游交通的服务水平。

7.结 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道路交通设施日益高速化、网络化、现代化、舒适化,旅游发展交通瓶颈不断被突破,我国旅游业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方面,迅猛扩展的旅游产业将对旅游交通产生极大的需求和压力;另一方面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旅游交通设施对旅游区域的旅游流空间组织以及旅游产业布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需要重视和加强对交通要素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交通改善情况下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和游客体验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R],北京,2007.09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阳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R],北京,2007.11

[3] 张霓.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旅游交通规划初探,交通标准化,2006.10

[4] 敬艳君,陈 峻.德清城市旅游交通网络规划,现代城市研究,2006.08

东阳市城市规划 篇4

调 研 报 告

为全面提升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把濮阳市城区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良、城市功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城市面貌靓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确定的议题,今年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市政协主席范修芳,副主席路留瑞、孙永振、王际元、张怀玺、王璀英,秘书长邵培西的带领下,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研究室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特邀专家参加的专题调研组,对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调研。期间,听取了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汇报;深入华龙区、中原油田、市高新区、市工业园区和濮阳县调研,实地查看了市中心商务区、部分城中村、经济适用住房、市政基础设施等约30多处重点城建项目;多次召开有政协委员、部门负责同志、城建工作者、城市研究会成员、专家学者、房地产开发商等参加的座谈会,分析现状,剖析问题,研讨对策。为开阔视野,借鉴经验,调研组还分别到我省洛阳市、山西省长治市、河北省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广东省惠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海南省三亚市,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把濮阳市建设成为豫鲁冀三省交界处中心城市的总目标,以制定和实施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不断拉大城市框架,逐步完善功能,打造亮点,提升品位,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巩固和发展了我市“七城二奖”创建成果。

(一)城市规划取得新成果。一是认真编制各项规划。完成了濮阳市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市中心商务区、城市商业网点、中小学校布局、住房建设、园林绿地系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综合交通、公交、城中村改造等专项规划及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谋划了新区总体方案规划,为各项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二是重视规划管理。成立了高规格的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市规划局的职能作用,建立了规划委员会、规划联席审查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三级会审、规划公示、规划效能监察等制度,实施阳光规划、效率规划,提高规划决策和项目设计水平。三是加强规划监督。开展“濮阳市总体规划成就展”等系列宣传活动,强化全社会的城市规划意识。坚持“五线”管制和强制性内容,对已规划而未建设的设施用地和空间预留,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进行有效地保护。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年以来,先后建成了城市第二水源、黄河路东延、京开大道北入市口拓宽改造等20多个重点城建项目,落实了马颊河综合整治、40余条背街小巷改造等30余件为民办的实事。新修和拓宽城市道路40余条80多公里,新增道路面积120万平方米。对20多条城市道路、濮鹤高速引路、濮水公园等绿化进行了完善提升,新增省级园林达标路6条、省级园林单位(小区)10个。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4.22亿元,竣工房屋面积326.01万平方米,市城区住宅面积达到1146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8.52平方米;创建全国、省级物业管理示范(优秀)小区57个。今年利用工商银行5.32亿元贷款建设的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源给水及供水、供热、燃气改扩建工程等全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三)城市管理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巩固了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创建成果。市政、绿化、环卫、路灯、供水、供气、供热、公交等运营稳定良好,确保了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濮阳市建市20多年来,尽管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近10多年,我市处在大创建的环境之中,先后获得了“七城二奖”的成果,而对大城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没有形成大建设的高潮,致使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与周边市尤其是先进市相比,出现缓慢趋势,差距逐步拉大;与实施名城带动战略、提升我市创建成果水平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规划先导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实施规划的监管机制不健全。一是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市城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仅为30%,许多项目的审批“规划跟着项目走”。二是规划之间衔接协调不够。由于体制不顺,各方面之间缺乏沟通协调,规划与建设统筹考虑不足。如市城区西部是工业企业集中的市高新区,东部是濮东产业集聚区,北部是马庄桥工业园区,南部是濮阳县城和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周围规划建设的均是产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工业围城”既加大了市城区的环境压力,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三是规划实施监管不严。一些违章建筑、烂尾楼和建筑垃圾影响了城市面貌。一些单位和建筑商少批多建,私自加层,侵占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直接危害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建筑缺少个性,城市特色不突出。建筑物的形态、色彩、功能、文化内涵单调,建市初期形成的“火柴盒”式建筑较多,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不突出,缺乏城市独有风貌。新开发的住宅小区,建筑物缺乏个性化设计和外装修,没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层次和品味。

(三)城市绿化总量少,分布不合理。市中心区公共绿地数量少,且布局不够合理,绿色庄园、濮上园绿地相对集中,但城市居民可达性差,而市中心区尤其是居民小区公共绿地明显不足。有的单位和开发商擅自侵占规划绿地,存在着楼房盖的多、绿地留的少、小区绿化少、立体绿化更少的问题。新老马颊河、濮水河两岸部分地段商品房过度开发,沿河公共绿地面积狭小,影响了城市水系建设。

(四)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一是路网体系不健全,交通不够快捷。城区断头路、错位路较多,主要干道——文化路、大庆路、长庆路、文明路、昆吾路、石化路等至今没有打通。部分主干道、次干道、支道、街巷路面破损较严重。大部分交通要道和十字路口没有立交桥,致使人流、车流高峰期交通出现阻塞,交通安全隐患令人担忧。像京开道与汤台铁路交插口,每天都有车辆在此大量拥堵,已成为历年政协重点提案呼吁和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再加上市城区内停车场少,车辆乱停乱放,大大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商业网点分散,专业市场建设滞后。商业网点规划设计不合理,布局分散,市城区主次干道临街门店较多,且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乱摆摊点、随意叫卖现象突出。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公交车仅400多台,大多老化,更新困难,车容车貌不佳,没有停车场,且多头管理。供水、供气、供热、排水、电信等地下管线配套不到位,覆盖率低,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濮阳县老城组团,由于投入长期严重不足,供水、供气、供热覆盖率低,是全省最后一个通自来水的县城。四是城市建设综合配套不到位。我市房地产开发建房多,综合配套少,多数住宅小区没有按规定建设学校、幼儿园等配套项目,形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五是城市公益性文化事业落后,科技中心、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五)城市排污和垃圾问题比较突出,环境卫生状况不乐观。排污方面,西部工业污水处理厂至今没有建成,濮阳县排污管道与市城区管道不衔接,许多污雨水管道铺设不到位,排污管网不配套、不健全,污雨水混排,对濮水河、马颊河造成严重污染。环境卫生方面,至今市城区道路尚未纳入环卫专业队伍清扫的面积还有149.7万平方米,占应总清扫面积的16.7%;部分城中村、夜市、市场无人清扫保洁,脏乱差问题严重;乱倒建筑、生活垃圾问题突出。公益环卫基础设施太少,尤其是部分主要街道、住宅小区、商业区未将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纳入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建设使用,公厕、垃圾中转站布局不合理,造成了市民、游客入厕难,垃圾收集和清运难。

(六)城市建设环境差,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够快。个别部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不高,重点项目规划选址、土地审批、环境保护等手续环节多,时间长。市城区周边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差,强装强卸、刁难阻挠施工、弄虚作假、无理索要赔偿等现象屡禁不止。

(七)管理体制不顺,长效机制不完善。由于城建部门、县区、油田、街道、社区之间的条块关系、责任关系、利益关系没有理顺,城市园区的开发建设和市容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区、街道、社区管理城市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能充分履行城市管理的职责,难以形成共同负责、共同参与管理的制约机制。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尚未落实到位,名城创建与复检等大型活动期间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环境有所改善,活动过后环境卫生质量明显下降。市容市貌常常是一治好一点,一松就反弹,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还有待改进。

三、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加快中小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国中小城市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随着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国家即将实行省管县的管理体制,濮阳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三是我市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发展随之处于强力推进时期。濮阳市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城市土地规划正在修编之中,我市城市空间面临新的调整。濮阳市的城市性质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生态园林特色突出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豫东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城市。市政协调研组认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濮阳总体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化规划、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实现“南进北拓、向东延伸”的规划思路和扩容提质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培育产业为支撑,以强化管理为重点,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努力实现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加强濮阳市城市建设,要注重把握五条基本原则,即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强化规划引领的原则、注重实现产城互动的原则、注重凸显城市特色的原则、注重品牌带动城建的原则,加快濮阳城市化进程。为此建议:

(一)强化意识,坚定不移的实施名城带动战略。城市是人类改变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着高度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构成的统一体。实现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新突破,是推动濮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推进濮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市上下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品牌城市、特色城市意识,确立精心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科学规划与管理城市的全新理念,坚持“打造精品、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不仅要有大创建,更要有大城建,努力打造城市的标志和亮点,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要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城市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应把实施名城带动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强化意识,强化措施,强力推进。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把城市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推动我市城市建设。建议近期重点对市城区违章建筑、烂尾楼和建筑垃圾进行一次集中整治,创造良好环境,为实施我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新濮阳扫平障碍。

(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础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以规划统揽和指导城市建设,使城市建设步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第一,科学编制城市规划。面对新一轮城市规划,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完善各项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完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从注重确定开发项目转向优化整合空间布局,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塑造优美景观,创建宜居环境,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科学确定容积率指标,集约利用城市土地,配套完善各种公用设施,尽快使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规划及实施中,应确立规划不完善,决不开工;规划不深入,决不讨论;规划不超前,决不实施的规划理念。同时,注意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注意城市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相互衔接,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保证。第二,深入实施阳光规划。健全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科学、民主、公开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规划方案评审,及时公布规划方案,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城市重点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可能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听证,确保公众参与。第三,严格执行规划。强化市城建监察支队的规划执法职能,加强规划监管。在规划审批上,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要求,加强规划审批管理。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坚决制止违规、乱建、乱改造现象,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强力提升,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园林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这一任务的长期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实现从过去的“园林城市”建设向今后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转变。加大对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城区公园建设,同时,建设一批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搞好规划,分解任务,逐步实施。绿地建设要与濮阳特有的历史文化有机结合,突出“龙文化”和春秋卫文化主调,建设一批具有濮阳文化特色的公园、广场、游园和城市雕塑,用绿色展示人文情怀,用文化丰富绿色内涵,提升绿地品质,促进我市城市绿地建设由量的积累向品质提高转变。进一步抓好城区新老马颊河、濮水河绿色走廊建设,改善城市水体环境,打造濮阳生态建设新亮点。

(四)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一是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立足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方便市民消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濮阳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先、业态先进、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的现代城市商业网点市场体系。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变市城区商业网点分散的局面。加快市中心商务区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新的商业中心。建设一些小市场,方便市民生活。新建小区一定要减少临街门市,规范经营。二是畅通道路交通体系。精心打造几条城市精品道路,同时,逐步消灭市城区“断头”路,改造可以改变的错位路,形成交通环线,努力消除城区交通拥堵节点。尽快打通长庆路南段、大庆路南段、五一路中段、文化路北段、文明路北段和南段等路段,整修胜利路东段;在城区主要交通要道、主干道与高速公路和铁路交汇处修建道路立交桥或环岛,尽快修建京开大道与铁路交叉处的立交桥。认真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搞好公交线路、场站建设,更新公交车辆,整治车容车貌,提高服务水平,使之成为濮阳亮丽的流动风景线。三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落实治污政策,完善运营机制,提高城市综合治污水平。建议加快西部工业污水处理厂、市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度,沿化工一路向北至北环路往东铺设工业污水主干管;尽快建设油田基地沿文化路、马颊河东岸两条污水主干管。盘活濮阳县垃圾发电项目,尽快发挥发电和垃圾处理双重效益。

(五)强劲推动,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编制我市城中村改造规划,出台改造政策,大力推进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建议借鉴外地经验,尽快编制城中村改造详细规划,出台《濮阳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主体、规范管理,简化相应手续,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

(六)创新体制,为城市建设提供投融资保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投入、个人参与”的原则,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四个转变”:即在城市资产定位上,由公共财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变;在城市建设定位上,由公益事业行为向资本经营行为转变;在政府角色定位上,由出资人身份向经营者身份转变;在投入思维定位上,由“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向“有多少事就筹多少钱”转变。一是积极推进多元化投资。推行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招标,通过城建项目招商引资、政府项目代建制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学习河北省的经验,制定我市投融资具体政策和措施,对现有城市资源、资产进行有效整合,成立濮阳市城建投资公司(或集团),在市政府的监管下,负责城市建设的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以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三是积极盘活土地资源。突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以拍卖为主要形式的土地供应新机制,依法收回闲臵土地,优化土地资源,增加土地收入,合理调整土地收入分配,并按国家规定将土地收入全部用于城市土地的再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引入市场机制经营城市资源。对土地、基础设施等城市可经营资源,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化运作,实现城市资源配臵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五是积极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建立公共交通、供热、供气、自来水、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新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投资、多元经营、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贵阳市龙洞堡片区规划 篇5

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片区规划和近期项目

贵阳学院林城学苑人

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片区建设规划
一,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
龙洞堡物流园区: 依托龙洞堡机场,以航空物流为主体,将建设成西南最大的物流园区之一.作为重点工程,随着贵 阳市“三环十六射线”骨干路网的建设,龙洞堡机场扩建项目的实施和市域快速铁路的修建,使该 片区拥有的航空,铁路(贵广等),公路(夏蓉高速,贵新高速等)综合交通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物 流园区商业前景看好.创业科教园区:初步规划占地 1.7 公里,将依托贵阳学院等高校科研优势,充分吸引高科技,低碳 和绿色企业入住,发挥孵化作用.航空港(临空经济区): 占地 9平方公里, 由航空集团公司围绕航空经济开发, 适合服务等企业入住.中央商务区:占地 2.5平方公里,将围绕现代商业等开发.食品工业园区:占地近9平方公里,以老干妈等为龙头,网罗全省食品企业进驻.生态居住区: 占地面积不详, 将围绕森林公园周围和鱼梁河周围进行生态居住布局和开发, 据了解,近期将会有位于机场路和龙洞堡三岔河交汇处的 1000 多亩土地进行挂牌出让,已经有多家著名企 业开发商盯住.多彩贵州城:由省委省政府招商的项目,占地 4000 亩左右,以民族文化,休闲娱乐为主,将体现 出浓烈的贵州民族文化和特色地域特点,土地已征用,目前正在规划中,适合旅游休闲型企业和服 务型企业入住.生态休闲区:将以保护森林公园等生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二,近期项目:近期项目:
一月的消息: 龙洞堡强化新城内的主干道建设,其中有四条道路将启动,
1

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片区规划和近期项目 一是龙永路,长 6.1 公里,宽 40 米,主要是打通市区内的东西主干道.二是暂命名为 19 号路,南北走向,3700 米长,40 米宽.三是兴业西路,处在龙洞堡中段,呈环状,1 公里长,30 米宽.

贵阳学院林城学苑人

四是 10 号路,6400 米长,东西走向,起于龙洞堡办事处,止于小碧乡小碧村,适合公路建设方面 企业选择.3.2 建设规模:——4 月的消息 3.2.5 兴业西路道路全长约 2930 米(含桥梁两座);3.2.6 兴业南路道路全长约 1607 米(含桥梁一座);3.2.7 龙洞堡片区十号路道路全长约 4040 米(含桥梁两座);3.2.8 龙洞堡片区龙水路(兴业西路—西南环线二期)道路全长约 3850 米(含桥梁四座);

近期土地出让情况

2

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片区规划和近期项目

贵阳学院林城学苑人

北京首开地产以 150 亿获得上述三个地块开发权
龙洞堡现状

3

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片区规划和近期项目

贵阳学院林城学苑人

贵阳市龙洞堡片区功能区规划

4

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片区规划和近期项目

贵阳学院林城学苑人

贵阳市龙

洞堡片区道路规划

5

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片区规划和近期项目

贵阳学院林城学苑人

贵阳市龙洞堡片区现状

6


当阳市创建园林城市配文 篇6

画集文字内容

一、画册封面标题

1、华中天然氧吧 荆楚生态名城------绿荫当阳

2、堆蓝叠翠绿拥古邑----当阳

3、生态天堂华中绿肺---当阳

4、灵山秀水堆蓝叠翠---当阳醉美风光

二、前言

当阳一方追逐太阳的热土

(历史)

当阳一方培育英雄的热土

(革命)

当阳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

(成就)

三、内容目录

1、锦屏逶迤生丛林沮漳蜿蜒汇簇花

2、街宽路阔通四海绿树鲜花伴你行

3、鸟语花香四季闻原来春色在园中

4、枝叶掩映藏楼阁曲径通幽传歌声

5、三国一脉承秋雨七园八景带春风

东阳市城市规划 篇7

关键词:城市节点,城市特色,营造,衡阳市

引言

节点 (nodes) 作为描述城市要素的概念用于城市研究, 最先在20世纪60年代建筑学家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五要素之一而提出。自此, 人们对节点的理解, 随着研究范畴与视角的不同, 呈现多样性。作为城市核心空间的城市节点, 对城市内涵的提升和城市特色的营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然而, 鉴于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建设背景, 人们普遍上对城市节点概念比较模糊, 对于城市节点和城市特色营造的关系, 缺乏整体和深层次的认识, 导致城市节点建设问题日益凸显。为此, 需要从城市节点的概念梳理以及其与城市特色营造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以期城市节点为城市城市特色营造发挥更大的作用, 进而创造尊重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

1、城市节点概念辨析

1.1 城市节点的相关理解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中对节点的理解指出城市节点是集中在交通要点、空间汇聚点以及区域空间转换的关键环节[1]。段进教授提出节点是人流、物流等交换发生集聚的地段。区域层面可表现为交通汇合点, 城市层面则包括道路交点、广场、车站, 以及诸如体育馆、公园等特殊功能的建筑物或空间”[2]。社会文化学中, 舒尔兹是以“场所”一词来表示节点的概念, 认为:“城市系统由节点、连线和边界三个元素组成。节点是人口、商品及信息的高度集聚区”[3]。这个观点强调了节点是不同尺度的高密度地区。

1.2 城市节点的概念要点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尽管对当今的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 但仍是一个十分模糊的尺度。以《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以后提出为标志, 城市规划更加注重人的体验和感受, 城市节点的概念也由单纯地空间集聚点, 而被赋予更多的含义, 因此, 当下的城市节点可以认为具有以下几个要点:

1) 城市节点往往形成于城市交通路径上, 这就包括城市道路系统、轨道交通以及水运等公共路网, 是人们认知和感受城市的公共路径以及构成城市骨架的重要元素。

2) 城市节点具有汇聚、转接、交流的功能特征。城市节点往往是观察者进入城市的战略要点[4], 汇聚了城市中人流、车流、物流、等各种流态, 并由此实现与城市各向交通路径的衔接和转换。

3) 城市节点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浓缩点, 具有特殊的空间意义和特定的主题性表达, 是一座城市发展脉络的物证和缩影。该空间内各构成要素还应注重节点在空间上的场所精神, 承载城市历史和文化。

4) 城市节点对城市空间起着调控作用, Paul klee通过长期的图形分析研究提出:“但凡是空间中一个单一的点基本可以产生一股强烈的组织力, 可将原本紊乱的空间排布找到秩序”。因此, 节点在辐射周边的同时, 也促使城市空间具有秩序性和个性轮廓。

综上所述, 可以将城市节点的概念表述如下:城市节点是立足于城市交通路径网络, 具备了连接、集聚、转接功能以及历史和文脉承载功能的空间控制点。

2、城市特色及其与城市节点的关系

2.1 城市特色的含义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内在素质的彰显, 包括城市内在的城市性质、产业结构、民俗风情以及城市外在形体空间环境[5]。其中, 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三大环境因素作为城市特色研究的基本方面, 渗透于城市各个构成要素, 是塑造城市特色的主要动力[6]。城市特色的形成不仅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着城市居民素质的提升, 而且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2.2 城市节点与城市特色的关系

1) 城市节点是城市景观的焦点

城市景观在城市中星罗棋布, 通过各种交通要素串联起来。而城市节点, 由于其所占据的战略地位, 成为城市景观的急剧变化空间或者景观浓缩空间。这样的放大空间可以是一个道路十字交叉口, 也可以是一个大范围的公园。城市节点在城市构成诸多大小不一的景观中心, 进而形成景观骨架。通过交通要素将各要素串联, 形成整个城市景观网络体系。

2) 城市节点是城市空间的枢纽

城市节点往往占据门户空间, 如火车站、汽车站等。汇聚来自城市各个方向的人流、车流以及各种信息流太, 并实现与城市各向交通路径的衔接和转换。无论对于市民还是外来人口, 最初和最熟悉的城市感知来自于此, 也就获得了对于城市特色的直接感受。

3) 城市节点是城市文脉的物证

城市演变是一个有机更新的过程, 绝大部分城市有着自身发展的脉络。当今的全球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的地域特色的丧失。城市节点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内的分布较广, 也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活动的集聚点, 往往保留了历史的痕迹, 凝结了城市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着城市特色的深层文化内涵。

4) 城市节点是居民情感的触媒

城市特色从本质上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自然环境上起作用, 经过时间的整合与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城市特色的本质是人的核心价值观在城市空间上的反映。所以城市特色本质上是“物”与“人”的对应关系[7]。城市节点, 往往都是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实践活动作用下的产物。经历着不同时期人的汇聚和活动。作为物化的人的感知, 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这是城市特色最本质的内涵所在。

综上所述, 城市节点在城市中是不可或缺的, 是城市空间的集散中心和景观焦点, 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缩影和物证, 更是凝聚市民情感的触媒。

3、衡阳市城市节点与城市特色营造

3.1 衡阳市简介

衡阳地处南岳衡山之南, 因“雁城”而得名, 被历代文人墨客传唱。京广线、湘桂铁路及复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衡阳已经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1942年1月1日, 国民政府设衡阳市, 成为国民政府第二大工商业城市。1944年经历了震惊世界的衡阳保卫战, 致使全城被毁。

3.2 特色节点与城市特色营造的关系

南岳衡山和湘江成就衡阳大山大水的城市格局;悠久的历史和咽喉区位凝结了衡阳厚重的文化底蕴;衡阳红壤塑造了当地人勤劳刚烈的独特品性。衡阳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城市, 城市节点就是缩影和见证。

1) 城市特色景观性节点:

南岳衡山主体坐落在衡阳市南岳区内, 是我国五岳之一, 南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心, 也是衡阳市的国际名片。衡山由72座山峰组成, 衡阳市回雁峰, 为南岳七十二峰之首, 也是衡阳城区制高点。雁峰公园利用山体及周边用地建成。位于座落于衡阳市雁峰区湘江之滨, 衡阳市城区中心。南岳衡山及雁峰公园为衡阳市域范围景观中心, 雁峰公园则是中心城区的绝对控制点, 也是衡阳作为城市被世人熟知大城市名片和文化史书。

2) 城市交通门户性节点:

衡阳火车站建于1934年, 至今已经有80多年历史, 是对外交通的门户节点, 也是衡阳人历史记忆的重要承载。高铁衡阳东站建成于2009年10月, 为京广高速铁路非省会城市第一大站。是所在的武广新城的中心节点, 也是展示大城衡阳的全新门户。两座火车站对于衡阳对外交通来说极其重要:它不断肯定着衡阳作为国家级交通枢纽的重要战略地位, 也作为外界了解衡阳的窗口, 明晰了衡阳的另以特色, 交通枢纽地位。

3) 城市历史文化性节点:

衡阳历史源远流长, 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 衡阳保卫战作战时间之长, 敌我双方伤亡之惨烈, 在整个二战史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衡阳抗日英雄纪念碑坐落于市区岳屏公园岳屏山, 是抗战历史的纪念性节点。石鼓书院坐落在石鼓区石鼓山, 为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比较高的地位, 也走出了王船山等文学大儒。作为衡阳的文化坐标, 昭示着衡阳文化的厚重与思想的繁盛。

4、总结

城市特色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 城市特色节点恰恰是人人们感受城市、体验城市的主要场地。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刻, 将更加注重通过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强化, 来体现城市的外部感知力和生活品质的全面改善, 就要对原有的特色城市节点进行保护和延续, 塑造出与众不同的城市特色, 为居民创造一个宜于人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Lynch Kevin.城市意象[M].宋伯钦, 译.中国台北:台隆书店, 1960.

[2]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6.

[3]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4]余柏椿.论城市特色结构理论[J].新建筑, 2003, (4) :47-49.

[5]王媛.热带滨海城市特色的理论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 1994, (1) :46-51.

[6]薛立新, 龙彬.从社会发展角度认识城市特色危机[J].城市规划汇刊, 2012, (04) :37-41.

东阳市城市规划 篇8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政策

一、引言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水平是评价一个城市或经济区域综合实力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城市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物流、人流、商流和信息流作为纽带,并且通过这些“流体”的相互作用强弱显示出城市之间影响力的高低。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和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区域中的物流中心地位。区域中心城市只有加强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的建设,才能发挥对区域其他城市的影响,从而提升自己在区域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沈阳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快速增加,已成为我国东北区域性的经济、金融、贸易、交通、政治、文化中心。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消费资料、生产资料的流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沈阳目前已经具备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的诸多优势条件并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应当采取有效对策,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步伐。

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

区域物流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范畴,是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根据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及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有机衔接,并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有机集成,以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本区域物流活动的水平和效率,扩大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辐射其他区域,提高本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

区域经济,是指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主要是依托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民族习俗和文化、资源状况、经济基础理论、人才技术等各种因素自然形成的区域经济带和区域经济圈。

区域物流系统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区域经济系统形成与发展的一种主导力量,对提高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效率、提升区域市场竞争能力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区域物流,突破区域自然壁垒,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人才合理流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区域经济得到延伸。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是实现城市快速发展并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区域能否在区域间乃至国际间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的重要基础。

三、沈阳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必要性

根据增长极理论,沈阳将作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应是区域物流产业中的一个增长极,将会发挥它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1.对区域内部的聚集作用

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聚集作用体现在:一是能够把区域内的各种商品进行聚集,包括实物的集中,也包括抽象概念的集中;二是能够把物流企业集中,形成合理化竞争,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经济效益,向专业化、深度化发展。

(1)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是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沈阳在原有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进入了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提升的转折点,经济增长模式从外延性数量增长转向为内涵性质量增长,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其功能不断加强。所有这一切,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客观的需求。

(2)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是取得创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十五”期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思想主导下,沈阳市确立工业立市战略,主打装备制造业品牌,使沈阳工业发展跻身全国前列。但在抓工业立市同时,我们也应把现代物流业摆到战略位置,形成工业持续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支撑和配套的共识。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新的制高点。

(3)发展物流产业可降低企业成本

一份来自沈阳市物流产业规划建设办公室的抽样调查显示,沈阳市工业企业的流通成本高达80%,国内工业企业的流通成本高达50%,这一数字发达国家仅为20%。通过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聚集物流企业,吸引工商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解决大量资源的闲置和资金的浪费,改善投资环境,整合交通基础设施,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无缝连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

2.对区域外部的扩散作用

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其扮演着“增长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为:促进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和协调发展,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更好的吸引外资,有助于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大区域市场体系等。沈阳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推动辽宁中部城市群乃至东北地区物流合作,促进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城市间的优势互补,为沈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沈阳市为腹地服务的能力。

四、沈阳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可行性

1.优越的区位优势

作为辽宁省的省会——沈阳,中国特大城市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地处东北亚和环渤海经济圈,既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又是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交通的中心。

沈阳是东北地区物流主通道的枢纽节点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以沈阳为中心15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钢铁之城鞍山、煤炭之城抚顺、化纤之城辽阳、煤铁之城本溪、粮煤之城铁岭以及港口之城营口,覆盖人口达2400万,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为沈阳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雄厚的经济基础

沈阳是东北地区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技术流的集聚地和扩散中心。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农业城市,加工制造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都比较发达,同时又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商品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城市,交易活跃、商业繁荣,沈阳理所应当担负起“龙头”的重担和责任。

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2468亿元,同比增长16.5%;全年进出口总额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周边地区有相当部分外贸货物在沈阳市中转,完成出口商品供货值164.3亿元,增长19.6%,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了钢材、汽车、医药、生活用品物流行业体系和东北区域、辽宁省、沈阳周边城市群、城乡四个层次的物流服务体系。

3.交通运输完备发达

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网路通畅,基本形成以公路、铁路、民航运输方式为主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截至2006年,全市货运总量为16000多万吨,客运总量近亿人次。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5300多公里,形成了以“一环五射”的环射型、高等级、大密度高速公路网,是全国高速公路最密集的地区,与辽宁中部城市群7个城市实现了公路高速化,公路货运量达13910万吨。铁路有苏家屯、沈西两个货物编组站,大成、沈东两大货运站和13个中间站,形成了连接关内与东北各地的半环形枢纽,货物吞吐量达2121万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形成了连接国内27条航线和国际9条航线的航空网络。

4.良好的物流产业基础

到目前为止,沈阳地区各类物流企业已达1257家,各类运输站、场50多处,零担货运线和货运配载专线294条,仓储设施1000万平方米,部分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的仓储设施相继得到改造,一批较为先进的仓储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货运机动车8.4万辆,年运输能力在15000万吨。物流设备生产加工企业21家,主要生产托盘、货架等;物流信息管理企业16家。沈阳市2006年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7552万吨,比上年增长10.7%。

5.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未来的五年中,我国将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核心战略,这样会对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服务对象和布局背景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辽宁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沈阳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率先完成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任务。沈阳市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发展成为东北区域性物流城市的目标,确定了在城市周边区域建立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任务。未来沈阳物流业的发展有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物流核心城市,二是成为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三是成为东北亚地区物流的重要节点城市。

五、沈阳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协调、贯彻落实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编制沈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该物流发展规划要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近海经济区和沈北陆港中心,以营口港作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出海口,实现以沈阳为中心的腹地经济与港口经济的功能互补、产业互动、一体化发展。将沈北新区、沈西工业走廊、细河经济区和沈阳近海经济区“打捆”,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沈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争取早日批准建立保税物流中心。

区县各级政府、部门要站在全局角度,打破行业、地域保护,突破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障碍,采取有效措施,将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做细做实,努力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和秩序。

2.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加快与周边省市县相连接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制定、落实针对物流企业车辆的优惠政策,扶持专业配送运输,大力发展公路和铁路集装箱运输,实现公铁运输的高效、有序与货畅其流。扩建桃仙机场,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加快航空货运设施建设,力争半小时即可到达,实现沈阳海运集装箱快速经营口港上船。

3.进一步开放物流市场准入和资本进入政策

积极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开放物流市场,引入多元化投资和竞争主体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外资的引进力度,促进沈阳市物流业的迅速发展;要逐步放开国内资本的进入,特别是一些民营资本有意进入物流业,可以降低投资起点,在诸如土地审批、固定资产实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加速折旧等多个环节给予优惠待遇;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要打破地区市场的垄断格局,努力促进区域统一物流大市场的形成。

4.扶持和培育重点物流园区,组建现代化大型物流企业

由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对现有和未来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在其规划设计、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上进行重新思考,以物流园区的发展带动物流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改善现有的企业结构,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等方式,培育资金雄厚、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大型内资物流企业。逐步引进国外知名物流企业来沈落户,发展总部经济,用其先进理念、经营方式、科技手段,影响和带动物流业向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同时筛选出一大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以拾遗补缺、满足社会各层次、各类型物流活动的需要。

5.加强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政府的监控工具,也是物流企业运营信息化、网络化的需要。它不仅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换、交易平台,还是政府政策发布、行业管理和口岸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沈阳市信息主管部门要把物流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市信息化发展规划,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应是将港口、海关、三检、交通、航运、航空、铁路、电信、开发区、保税区的信息平台链接到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上,形成物流信息基础平台。要推进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信息网络建设,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融通”。整合沈阳、大连及东北物流信息资源建设东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統一。对重点物流企业购置信息化设备、开发和使用物流专业软件,应予以一定比例的财政支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利用互联网发展网上批发、购物、配送市场等。

6.建立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在增长极选择中,人力资源禀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沈阳市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引进、挖掘各种物流人才,通过组织各类企业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培养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吸引外地的高素质人才为我所用,满足区域物流发展过程中对物流人才数量上和质量上的要求。在这一方面,沈阳-大连地区集中了大量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具备了一批从事物流理论与实务研究的专业人员,同时培养了许多各层次的物流人才,通过高校的“知本优势”与物流企业的“资本优势”,理论与实务结合,全面提高物流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7.发挥沈阳市现代物流协会的作用,加强物流行业自律

沈阳现代物流协会成立于2006年12月,利用沈阳现代物流协会的优势,组织业内各门类专家、学者,形成有雄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运作经验的专家咨询队伍,发挥社会中介功能,为业内企业在投资决策、战略调整、资产经营、生产运作、企业管理、技术开发、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培训、物流行业的统计分析等方面提供专家咨询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行业内企业的经营行为、服务价格、服务质量进行协调和监督,在会员企业自愿基础上制定“沈阳市物流行业经营行为规范”,提倡和健全行业诚信机制,反对和约束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在此基础上,促进物流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为物流企业开展垫付货款、代收货款、融通仓等多项物流延伸增值服务打下信誉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空间体系及驱动机理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4):35~42

[2]张雷:宁波如何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J].商业时代,2006,22:108~109

[3]刘秉镰:建立天津区域物流中心的对策研究[N].现代物流报,2006~7~18(3)

上一篇:校友交流会文档下一篇: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