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之我见

2024-04-14

学语文之我见(共3篇)

学语文之我见 篇1

文山县一中丁承文

著名画家齐白石就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语文虽然已经历从理念、教材到学法的极大变革,但不少老师还是要求学生按《大纲》、《教参》、教材等要求进行学习。这些个“同”本身已极大地牵制着学生们展示个性化学法的理念和实践,如果在运用这些书籍的过程中,不能有意识地融入个性化的创新理念、创新实践,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真的要成为抑制学生语文天赋的罪魁祸首,成为人人都能教好,个个都能学好的“普通语文学”了。为此我有如下肤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教法个性化。个性化的教法必将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热情和欲望,也正如一剂兴奋剂,带给学生的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和激情。因此,个性化的教法不容忽视,不可或缺。如《道士塔》的学习就可采用“高启式”学法。即老师板书课题后,学生先概述敦煌文物的有关情况,之后提出问题:作者认为敦煌文物的流失是什么样的悲剧?这一悲剧的发生与那些人有关?敦煌文物的流失究竟是谁造成的?为什么?诸多问题的提出强化了整体阅读,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了文章的“主旨”。而且这一

系列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学法可设计为:“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此语虽含义深刻,但是总让人有些缺憾:良药就不能不苦口吗?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一种既不苦口又能药到病除的糖衣片,但是同学们听过既是十分顺耳,又是忠言的吗?今天你们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正是此类忠言。”如此提示,既融入了现实,也道出了所学文章之特色,学生不但不眼前一亮,而且顿生求知之动力。

二、质疑个性化。一篇文章的解读、欣赏不可避免地存 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偏颇,那为什么学生在剖析文章时,就不可以在吃透文章后作出个性化的质疑呢?赏析《六国论》我们就可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韩、魏、楚要赂秦?

2、齐国为什么不赂秦?

3、为什么说燕国“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李牧为什么会被“谗诛”?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顺势把学生引入对重、难点的突破,之后教师稍加引导,找出因果联系,学生也就可以自解,直达学习目标。讲解《窦娥冤》时,也该从一个“冤”字去质疑:

1、窦娥为什么会含冤?

2、窦娥“冤”在哪里?

3、窦娥如何申冤?

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定会细读课文,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寻求最佳答案,以显示自己的神通,显示自己的智慧。既张显了学生的个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背景、人物、及浪漫手法等的认识和掌握。实可谓一石多鸟,妙不可言。

三、课后训练个性化。个性化的训练必将造就个性化的人才,如今每篇课文后都有不少习题,训练时不但不能面面俱到,还应另辟蹊径,寻找一些适合训练对象的、富有特色的、个性化的训练方式、训练内容。

1、练“背功”。“课改”后的高中语文将背诵篇目增加到近五十篇,这不能不说明背诵形式已相当严峻,面对如此大的背诵任务,练好背功必不可少。“只要背功深,差生变优生”,高中教师还不能忘了抓“背功”。我是这样做的:(1)、比赛背诵。首先,制定规则。其次,赛前准备。第三,分组进行。第四,总结颁奖。(2)、强化默写。学生会背、不会写等于零,写出一句有错字也等于零。因此,默写更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1)、默写自查。(2)、小组检查。(3)、教师抽查和普查。(4)、评出优劣。

2、练“写功”。“写功”包括写字功夫和写作功夫。就写字功夫来说,近年来,随着考生的增多,电脑改卷的介入,特别是改卷速度的加快之后,考生答题的卷面,作文的文面,字

迹的工整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组织高中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字体作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规范写字的同时,也能形成较强的写字意识和文面清洁意识;就写作功夫来说,个性化的写作训练必将带来个性化的写作实效。具体做法为:(1)、设题个性化。一些课文后的练习设有课堂小作文,如《宽容〈序言〉》的课堂小作文就设计得十分有个性:要求学生学习本文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份“无知人们”的百字“忏悔书”。如此设题,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也能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实是妙不可言。再如《等待戈多〈节选〉》一文,设题也十分有个性:如果“戈多”来了会怎样?请你在不违背荒诞派戏剧创作主旨的原则下,为剧本添加一个400字左右的结局。生活的经历、体验,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定会创作出一篇富有时代特色和个性特点的佳作来。(2)化整为零训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三年的分块分阶段训练,增强文体意识和结构意识,否则每次的作文,除了议论文还是议论文,而且结构混乱,层次不分明,开头没有开头的水准,结尾没有结尾的特色,中间的什么过度句、过渡段等,学生更是一窍不通,所以高中三年必须有明确的训练方向。我的认为是:高一阶段主要训练记叙文。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体意识特差,要他写一篇以“等待”为题的记叙

文,写之前也明白的要求要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去进行,可不少学生还是去谈“什么是等待” “等待有哪些”等看法,使得改卷的老师上下得难,不给分又是重要的考试,给分呢又不符合文体要求;还有就是训练如何开头和如何结尾。高二阶段训练小小说、寓言、童话及一些应用文体。使学生能根据不同话题、材料、命题等选择更多样化的文体去进行作文,从而丰富作文的文体。还有就是训练内容的充实问题,通过举办读书比赛、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从而丰富写作内容。高三阶段主要训练议论文。议论文是学生最容易写成的文体,但也是最不易写好的文体,如果引导不好,写出来的文章可以说是“四不像”。这就要通过训练告诉他们必须充分地把所学的语文、历史及生活中的相关素材灵活的应用到文章中,使议论文有血有肉、有说服力。除此之外,再把议论文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和论证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写好议论文也就不为难事。

3、练说功。说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练好了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我的做法如下:首先,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课前5分钟脱稿演讲,而且稿子必须是自己写的,由指定评委打分,每周评出一名优胜者给予奖励;其次,利用自习课开展讲故事比赛,用同样办法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第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年级举行的辩论赛,特别是在推举人选时,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广泛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真正知道练好说功的快乐和重要性。

学语文之我见 篇2

一、创设一个全新的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就是授予新课。可以说, 授予学生新课是一项艺术, 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料的基础上, 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得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探索是一项需要多动脑思考才能完成的任务。其中我们可以运用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常要根据语文课程的进度以及知识的特点和延伸点来进行情境设置, 由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 情境设置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启发发学生的思维, 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思考并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例如, 教师在讲授《看云识天气》这节课时, 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因为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如何通过云的变化来判断天气的好坏。所以教师应该把云的种类、云的变化过程以及形状等进行重点分析与总结, 用多媒体将内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得学生牢固地掌握住这些常识, 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把与云相似的一些天气现象同时列举出来, 让学生进行认识与判断, 以帮助他们真正地融入课堂中。一节课下来, 学生不单单是对云这个天气现象有了感性的认识, 而且还对整个大气的变化有了更深的理性认识, 可谓一举多得。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语文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很“活”的课程, 所以它的授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 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以及自主式等。讨论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 可适用于大部分课堂之中。虽然此法的使用范围很广泛, 但是其运用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为课堂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气氛, 否则功亏一篑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核心不在于学生会不会学习, 而在于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自己手中的粉笔去引导学生去学习。如果教师自己唱独角戏, 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是“启而不发”。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快速地调动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学习,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 从而使他们抱着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学习语文。由此, 教师应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地举一反三, 把抽象的事物变成他们容易理解的具体事物。情景式教学主要是依靠设立情境来完成的教学, 这个过程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 学生可以参与一些表演, 在轻松的气氛中去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来安排学生进行表演,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最后是自主式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是课本知识的主人翁, 所以教师要把这个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自主式学习就是让学生针对自身的特点、兴趣等, 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 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 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自身的价值, 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

三、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课堂, 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 教师在课堂上不单单充当着传授知识的角色, 还是整堂课的组织者以及主导者, 而学生则是课堂上的主人翁。所以要加强师生的互动, 以进一步提高整节课的效率。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整节课教学方式的设计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学生要紧跟着教师的脚步, 跟上教师的思维, 并且积极地与教师互动, 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动脑、动手, 踊跃发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理想效果, 与此同时, 也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 可以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真正获取到知识。当然, 教师与学生互动只是活跃课堂的一种方式, 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 而且学生之间的互动所达到的效果会比与教师间的还要理想。例如, 当一名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 不论他的答案对错与否, 其他的学生也要动脑筋, 认真地思考一下, 教师还会再叫更多的学生进行回答或者进行讨论, 这时,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 对其评判, 从而得出最终答案。学生之间的互动热情越高涨, 就说明这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越浓烈, 说明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越强, 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 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强。可以说, 互动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而提高他们整体的语文素质。可以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也是一个教师永恒的使命。

摘要:在众多学科中,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语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也会直接影响到今后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甚至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学语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讨论

参考文献

[1].王萍.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科教文化, 2013 (7) .

高中政治教学语言之我见 篇3

一、牵引学生注意力,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我国教育界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起源于二千多年前的孔子时代,时至今日,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是它代表着一种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其关键环节是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是实现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语言具有启发性,除语言精练、准确、清晰、音量适度、逻辑性强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语言要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通过音量、语速的不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牵制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适应对知识信息的接受,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一些谚语、诗词、歌赋、顺口溜等,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感染,有所收获。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引导性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效益高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统一的结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实际,成人化、政治化的倾向明显,有些学生有逆反心理。

其次,在考试中存在考题过难、内容过多、范围过大等问题,造成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云”等。

再次,很多学生对政治课提出的问题带有一种偏见,总认为能“编”能“凑”就行了,似乎没什么严格的是非界限,缺乏对教材难点、重点的分析和理解,对问题大概知道就行了,根本谈不上准确性。鉴于此,政治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更为必要。

教师必须明确指导学生怎样去挖掘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如何运用教材内容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教师的导向进行思维,避免出现偏差。只有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准确掌握重点,成功地攻克难点,自觉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三、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具有连贯性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孟子主张教学遵循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一步一步地进行。他说:“流水的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的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他以流水比喻,指出流水在行进中必须流满经过的洼地才能继续前进;君子有志于学问道德,没有达到一定的成就也不能通达。说明学习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打基础,循序渐进,决不能侥幸从事,否则“其进锐者,其退速”。“揠苗助长”,急于求成,是违背学习规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以课、节、框的知识点孤立存在,但形孤神不孤,如哲学生活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经济生活中生产、分配、消费的关系等,且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较多的过程,所以教师的教学用语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过渡衔接,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的层层深入,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循序渐进,融会贯通。

四、有理有据,语感传情,具有可信性

 由于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性质,该课程不但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使学生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这就要求政治老师要具有一定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重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具备了这种力量,就能获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学生也乐于接受教育,对思想政治课就会感兴趣甚至热爱。学生往往把教师和教学内容一起当作认识和评价的对象,如果政治老师对自己所授的内容本来就持怀疑态度,还照本宣科讲下去,学生就会既反感教师虚伪,也反感内容的空洞枯燥。因此,教师能否客观、准确、有说服力地说明教学内容,是政治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对书中内容分析要热情洋溢,有理有据,语言要声情并茂,语调要抑扬顿挫,举手投足之间真情涌现,激起学生对教师言语内容的关注,充分显示语言的魅力。 

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西方有一句谚语:“舌头是心灵的翻译家。”这些都说明一个人言语的重要性。因此,政治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总之,教学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的是语言的魅力。而思想政治教师的语言水平能够反映教师本身的学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是政治教师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

上一篇:赞美大学校园的演讲稿下一篇: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

热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