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客运办工作总结

2024-04-28

市客运办工作总结(精选8篇)

市客运办工作总结 篇1

2021年即将过去,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更好的迎接来年工作,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纪律作风整顿

今年全县对作风整顿工作极为重视,专门下发作风整顿工作方案,我办也根据纪律作风整顿相关文件精神,对此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按照客运办安排,我股室人员认真参加纪律作风整顿工作,撰写心得体会,书写了学习笔记,通过系列学习的开展,大家对纪律作风工作有了很深的认识,工作纪律性也明显加强。

(二)党史教育活动。

我股室全体人员能认真参加党史教育活动,每周认真学习党史知识,参加党史知识测试活动,认真抄写读书笔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使全体人员的党史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对党从建立到不断追求的曲折经历有了深刻认识。我办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起了为党努力工作,为群众热心服务的初心。

(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城市客运工作的重中之重。行政执法改革后,我办实行了稽查人员包公司制度,按照制度要求将八个工作人员分包到四个出租车、公交车公司和两个网约车公司。我股室人员能认真按照职责职能要求做好所包公司的培训教育、车辆驾驶员档案、车辆事故,每月一次排查、每月三次抽查工作的督促检查,以及车辆GPS监控值守和应急预案的检查。全年共检查公司124次,发出整改通知书23份。通过此工作的实施,城市客运安全工作有了明显改善。

(四)疫情防控工作

城市客运车辆是城市乘客运输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城市的主要运输任务,和乘客的接触面广,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巨大。为搞好城市客运疫情防控工作,我股室一是每月对各企业防疫物资(口罩、消毒液、测温枪)储备情况进行检查,对防疫物资不足的企业要求其立即整改,备足备齐防疫物资。二是要求各企业在我办指定的防疫点对城市客运车辆进行消毒、消杀,对驾驶人进行测温,并对该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确保此项工作正常进行。三是每月会同个企业对驾驶员和乘客戴口罩情况进行了检查,尤其对网约车、公交车加大该项工作的检查力度。经多次检查公交车乘客和驾驶员戴口罩情况较好,但存在乘客不能排队上车、上车比较拥挤问题。经过多次检查,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在对网约车进行检查时,发现腰坪网约车公司对疫情防控工作抓的不实(检查七辆车,有四辆车存在驾驶员或乘客不戴口罩现象)。经过多次检查,此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四是,按照局防疫办要求完成了城市客运车辆驾驶员核酸检测工作,做到了应检尽检。五是督促各企业完成了城市客运车辆驾驶员新冠疫苗注射接种工作。

(五)城市客运企业驾驶员培训工作

驾驶员培训工作是我办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按照工作要求,我股室制定了培训方案,将培训课目分配到月,做到月月有新重点,月月有新内容。全年共参加各企业培训32次。此项工作华夏出租公司从一月至六月份未召开一次培训会,我驻站人员对该公司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其整改。后半年该公司搬迁至县水厂院内后,培训会如期开展,补齐了工作短板。

(六)公交车、出租车民意调查工作。

按照县委督查室督查件精神,我股室制作公交车、出租车民意调查表共300份,并将工作人员分为三组深入到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村组、公交站点、佳宏市场、体育场口等人口密集地开展了公交车、出租车服务质量调查,后根据县委督查室要求又制作调查表300份。此次共历时一个月,发放调查表600份,回收调查表583份。通过调查摸清了我县城市客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客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三年行动工作推送工作。

九月中旬起,我股室每月两次向局白斌处报送三年行动工作动态,确保该工作任务的如期圆满完成。

(八)阿党高速路口疫情防控工作。

市客运办工作总结 篇2

会议由自治区散办主任黄宗武主持。副主任施健在会上全面分析了广西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广西开展农村推散工作的具体措施:一是积极开展县城城区禁止现场搅拌工作以推动农村用散;二是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散装水泥罐等配套设备, 对乡镇的重点工程项目立罐供散;三是加大对水泥预制构件厂的检查力度, 督促他们用散;四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 积极拓展用散途径。

会上, 自治区散办对南宁、柳州等7个市分别下拨了农村推散和散装水泥立法专项经费, 同时和各市签订了农村用散项目投资协议书, 要求各市必须实行专款专用, 并且要投入等额以上的配套资金, 购买农村散装水泥罐等配套设备, 务求农村推散工作取得实效。

市客运办工作总结 篇3

郭猛主任讲话指出:2003年,全省老龄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老龄工作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在各成员单位和各级老龄委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老龄工作深入发展。

郭猛主任讲话强调:2004年全省老龄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和全国省级老龄办主任会议精神,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积极协调成员单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办实事。要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以昂扬的精神状况,整体推进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富民兴黔做贡献。一是进一步加大力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二是建立激励机制,继续抓紧抓好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的工作;三是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四是加强老龄宣传和老龄调研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六是加强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七是加强老龄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

会议还对全省贫困老年人状况调研工作、“全省老龄新闻奖”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市老龄办工作总结 篇4

一、发放高龄津贴和救助农村高龄特困老人两项民生实事任务落实到位。由市老龄办提议,将为9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补贴和救助农村80岁以上特困老人列入市政府2013年民生实事。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市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市老龄办、市财政局下发《××市救助农村高龄特困老年人暂行办法》,共计为全市7002名90至99岁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10.06万元,为300名80岁以上农村特困老人发放救助金15万元。

二、开展《老年法》“宣传月”活动。

由市老龄办起草,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的意见》,明确了我市贯彻规定的重点和措施。6月份作为新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集中宣传月,市、区老龄办在中心广场联合举办《老年法》宣传日活动,为群众发放新《老年法》3000份。宣传月期间,全市组织各类宣传活动30余场次,印制新《老年法》70000余份。

三、总结推进“银龄安康”工作。

“银龄安康工程”是为全省老年人打造的以商业保险辅助养老保障制度的幸福工程。我市连续两年作为“银龄安康工程”先进单位受到省老龄办表彰奖励。2012年全市“银龄安康工程”覆盖面达到老年人总数的33%,有463名老年人获得赔付,赔付金额达166.4万元。年初召开会议表彰先进,确定目标,推进工作,预计今年全市覆盖率将突破37%。

四、争取上级支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今年争取省老龄办、省财政厅“以奖代补”资金40万元扶持我市2家民办养老机构。市级财政拨款12万元扶持我市6家民办养老机构。

五、养老护理员培训。

和市人社局举办第二期民办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班,来自三个区、县的近100名学员进行了为期17天的专业资质技能培训,经考核,全部获得全省统一的养老护理员初级资质证书。

六、开展“敬老月”活动和宣传报道工作。

“敬老月”期间,市委副书记满春重、副市长董绍辉走访慰问百岁老人,拉开敬老月活动序幕。全市各级领导走访慰问百岁、高龄、特困老人达3500多人次,提供慰问金、慰问品达500多万元。在不同媒体组织专题报道、发表领导人讲话、反映活动动态新闻稿件共计500余篇。

七、老年维权工作。

市老龄委与市司法局联合发文并成立老年人维权活动领导小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有780多名老年人获得法律援助,减免律师费、诉讼费9万元。仅去年以来就对农村赡养案件的286名涉案老人及时提供法律援助247次,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18万余元。

八、开展老年文化活动。

市农发办2011工作总结 篇5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办的精心指导下,市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使我市农发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齐心协力,进一步争取项目和投资规模。

2011年争取上级财政无偿资金11950.8万元,较上增加

万元,增长

。我办以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为契机,统筹安排全市土地治理工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努力做好立项的各项前期工作,经过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1、争取土地治理项目27个,投资规模1101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341万元,较上年增加

万元;省财政资金2490万元,较上年增加

万元。市配套 295.5 万元,县配套 150.5 万元,自筹资金734万元.建设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2.22万亩,项目区涉及鄱阳、万年两县;改造中低产田改造7.07万亩,项目区涉及**区等十个县(市)、区。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4.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42万公斤。

2、争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40家。财政资金15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84万元,省财政资金200.8万元.,市县配套资金35.2万元。

3、争取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0.58万亩。自然灾害损毁工程资金635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无偿资金。

(二)精细管理,注重项目建设成效。农业综合开发这项“民心工程”显成效的关键是精细化管理。一年来,在申报立项、实施的过程中,都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家评审制(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扩初设计和实施方案的评审)、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县级报账制,不断强化精细化管理,并在整个过程中实行跟踪问责,不但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而且在项目建设过程实行中期检查与考核检查等制度,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与项目资金安全,较好地完成了2010项目建设并通过了省、国家的检查验收。

1、完成改造中低产田7.82万亩。2010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主要涉及十二个开发县 个项目区, 个乡镇 个村。2010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 万元,占计划的,其中完成财政投资 万元,占计划的 ;落实农民群众自筹资金 万元,其中投工投劳折资 万元,占计划的100%。建设小型水库 座,拦河坝 座,排灌站 座,衬砌渠道 公里,渠系建设物 座,改良土壤 万亩,良种基地 万亩,机耕路 公里,造林 万亩,苗圊 亩,技术培训 人次,购置仪器设备 台套,示范推广 万亩。

2、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2.78万亩。2010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2.26万亩,2009结转0.53万亩。鄱阳县克服重重困难,加快进度,不但完成了本项目建设,现时完成了上结转的建设任务0.53万亩;不但确保了工程进度,更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完成投资 万元(包括本计划 万元,上结转 万元。其中:财政资金 万元;自筹资金 万元。建设内容:排灌站 座,衬砌渠道 公里,渠系建设物 座,改良土壤 万亩,机耕路 公里,造林 万亩。

据统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86万亩,新增和改善排涝面积4.0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94.5万公斤,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3148.1万元,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户数4.3万户,直接受益农民人均增收178元。

3、完成2010产业化项目 个,扶持龙头企业 家。其中:财政补贴项目 家,包括种植项目 个、养殖项目 个、加工项目 个;贷款贴息项目16个。完成财政投资 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中央财政投资 万元(无偿 万元),完成计划的100%;省财政配套 万元(无偿 万元),完成计划的100%。40个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实施和投产运营,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产品得到了转化增值。年新增总产值 万元,年新增利税 万元,年直接受益农户 万余户,年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三)求真务实,积极组织本项目实施。

今冬明春,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实施的关键时间。为了抓紧有机时机早动工早实施,经过严格与精密的申报、评审等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6月,本项目批复逐步下达后,八、九月份,市农办组织了专家对扩初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批,十月,各开发县陆续实行了工程招投标,十月底,项目工程便全面开工。至年底,工程进度已达到70%。根据“保质保量保进度”的原则,市办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进程里,定期对各开发县工程进行调度,把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招投标、监理等各方面情况作为考评的硬指标。

(四)科学规划,精心编制201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方案。根据省农发办的总部署,按照“四个结合”与“四个务必”的原则,市农发办在8月份开始部署,让有开发潜力、有积极性的乡(镇)申报项目,由县农发办提交项目建议书,再将符合条件的申报项目按照“突出重点、效益先导、集中布局、统筹兼顾、机制创新”五大原则建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经过多次现场勘测,调查研究,广泛征求项目区干群意见,并对项目的设计进行了全面论证,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做好了编制上报201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计划的准备工作。

(五)加强培训,进一步促进农发队伍建设。

2011全市共完成技术培训投资190.8万元,完成培训任务12000余人次,提高了农发队伍素质,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市本级举办了四期培训班,对各开发县农发办主任与业务骨干、财务人员,各扶持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等进行了新的一轮培训,不但讲政策、讲专业技术,而且进行了计算机应用与操作培训,全面提高了开发县农发人的政策水平与业务素质。尤其是土地治理项目培训,别开生面地以授课、讨论与现场考察相结合,不但有利于提高业务素质,有利于解决项目实施的难点与疑点,更有利于在全市开创争先创优的热潮。

(六)团结协作,加大力度支持新农村建设。

2010共安排项目区内新农村示范点配套建设44个,涉及人口1.48万人,耕地面积1.52万亩。完成投资681.1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03.1万元,福射受益资金投入在1500多万元以上。

2011, 围绕新农村建设,共安排项目区内新农村示范点配套建设42个,涉及人口1.3万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以衔接统筹方式,共安排项目总投资944.25 万元,占土治项目总投资的7.8%,其中财政投资742.25万元,占财政资金9817.5万元的7.6%。

(七)发挥优势,搞好挂点村的帮扶工作。

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投资 万元,围绕新农村建设点 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绿化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村容整洁”,帮助他们做好“一村一品”这篇文章,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科技人员现场示范,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形式,不断加大对试点村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同时协助挂点村搞好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了关爱帮扶、结对帮扶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责任心有待加强。有的县工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本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是需政府解决的问题。有些是自身的问题,本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讲到底就是责任心不强、事业心不强。

2、宣调工作不够重视。宣传调研做的不够好是个普遍问题,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不宣传政策那能做好工作,不搞好调研,那能选好项目和项目区,普遍表现是“懒”字当头,缺乏进取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3、基本条件不够好。随着工作量的不断加大,各县办经费缺少,人才缺少是摆在面前的事实。大家要克服困难,励行节约,加强管理,加强学习争当农发工作的多面手。特别是水利技术人员少、精通计算机操作的人才少,不适应精细化管理。

三、2012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奋力进位赶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部署,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全面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1、以土地治理项目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万亩,改造中低产田

万亩,争取土地治理资金

万元以上。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便利机械化”的要求,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努力打造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精品工程。

2、以带动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12年计划争取国家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个,争取财政扶持资金

万元以上。坚持以扶持带动农民增收为关键环节,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兼顾,大力扶持我市优势产业,为我市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作出新贡献。

(三)工作措施

1、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现代农业强基固本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从2011年开始,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从“改造中低产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两手抓”过渡到“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便利机械化”的高产稳产良田。

2、扶持区域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以发展壮大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外向化发展”的思路,围绕“突出优势产业,做强重点品牌,支持关键环节,扶持优秀企业”的择优选项要求,努力争取上级农业开发对我市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项目资金扶持。

3、整合农发资金,实现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促进“生产发展”;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生活宽裕”;通过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促进农民技术提高和“乡风文明”;通过开展“三结合”的共建模式(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民生活用水相结合,渠系配套建设和村庄排水沟建设相结合,机耕道建设和村道建设相结合),促进“村容整洁”;通过发挥农民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促进“管理民主”。

4、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和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和成熟的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充分发挥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在技术推广方面,重点推广以良种为龙头、效益为主导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以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为主导的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主导的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为主导的加工、保鲜和储运技术。

5、强化监督检查,推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市金融办工作报告 篇6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抓住金融业发展不放松,连续四年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推动金融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针对今年经济金融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实现了金融业在产业规模、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上的新进展。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加快创新发展,金融业规模质量迈上新台阶

(一)金融业总体规模跃上更高层级。继全市各项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之后,今年4月份,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又突破万亿元大关,青岛成为全省首个存贷款规模双双过万亿的城市。截至11月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736.4亿元和1042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8.7%。全市证券经营机构累计代理交易额15314.4亿元,同比增加18%,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70.7亿,同比增长14.2%,金融业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53.8亿元,增速连续4年在全市各行业排名第一位,金融业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

(二)财富管理成为青岛金融发展“金字招牌”。今年2月份,XX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复,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北方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青岛建设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被纳入国家金融发展规划。财富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有30余项试点政策在全国率先获批并逐步推进。在试验区政策框架吸引下,各类优质金融资源和要素平台开始逐步聚集,海尔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批复筹建;民生银行在青岛设立了该行全国第一家直属总行的私人银行财富中心,我市私人银行总数达到10家;宜信财富全国首家旗舰店、恒天财富集团华北区总部顺利落户;在我市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框架和共同推动下,人民大学发布了我国首份由独立学术机构研究编写的《中国财富管理报告》。建设财富管理试验区为岛城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财富配置渠道,也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改革创新环境。

(三)金融机构引进培育成果丰硕。年内新设立和引进金融机构12家,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05家。法人金融机构建设实现突破,中路交通保险公司获批筹建,青岛港财务公司、黄岛舜丰村镇银行开业运营,海尔消费金融公司、黄海银行、青岛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已经或即将上报申请材料,填补多项金融业态空白。外资金融机构加速集聚,全省第一家台资银行国泰世华银行青岛分行开业,新加坡星展银行青岛分行获批筹建,外资金融机构达到28家,数量占全省的90%,其中外资银行15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年内开展定向专业化招商推介活动50余次,民营经济引资合同金额61.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1倍;引进到账外资完成目标任务的1.4倍。

(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齐头并进。青岛港、青建发展、城投集团分别完成赴港上市,实现了我市一年3家企业境外上市的历史性突破。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达到36家,跃居全省第一位。年内从资本市场累计直接融资87.6亿元,创造我市单一年度资本市场融资额的新纪录。有11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4月份开业以来,挂牌企业达到90 家,实现融资8.6亿元。直接债务融资发展迅速,全市企业完成各类债券融资277.2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融资额。

(五)地方准金融体系彰显更多活力。稳步推进地方准金融机构规范发展,新设小额贷款公司8家,总数达到42家,累计发放贷款300亿元,在国内率先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试点。融资性担保公司逐步整合升级,在保余额163.2亿元,初步形成以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为龙头、民营担保公司为主体的融资担保体系。出台《关于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青政办发〔〕10号),首批18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开展试点,实现累计投资额超过30亿元。三类地方准金融组织共吸引民间资本118.5亿元,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民间融资阳光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金融聚集区建设稳步推进。协调相关区市,推进“千万平米”金融中心建设,为金融及财富管理机构聚集发展提供载体。今年以来,“千万平米”金融中心完成投资68亿元,施工面积204万平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28%,主体竣工面积139.8万平米,完成任务的287%,新建成运营面积124万平米,完成任务的150%。20以来累计竣工面积达到412万平米。

(七)金融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市政府与中信银行、建设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人寿等金融机构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资金投放、机构落户、市场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与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人保财险的战略合作也在加快推进。平安银行现代农业金融事业部落户青岛。以论坛为媒介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成功举办 “金家岭财富论坛”、“齐鲁峰会2014”、中国证券业协会财富管理研讨班、诺亚财富创新财富管理论坛、宜信财富管理创新与投资者保护论坛等高端论坛研讨活动,进一步营造青岛金融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八)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年初,市、区(市)两级金融办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加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牌子,服务和监管并重的职能体系进一步形成。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金融办职能进一步明确,力量进一步加强。调整充实全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为各项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突出重点保障,金融服务经济民生实现新进步

(一)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持续加大对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蓝色、高端、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支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全市200个重点项目贷款新增163.8亿元,余额比年初增长58.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1.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经济和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 84亿元、41亿元和21亿元。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为经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金额4.7万亿元,同比增长25%,支付赔款和给付54.2亿元,同比增长 28.1%。

市招商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7

今年以来,市招商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苦干实干、再拼再搏、奋力赶超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理性、务实、高效”的招商理念,针对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强化综合协调,引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健康发展。

招商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督导协调力度,力促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一是借助《德州招商》简报,集中宣传了05年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对他们成功的经验及今年的新思路、新举措进行了推广。二是健全招商引资项目的调度统计制度,对大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随时调度,及时通报。三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扶责任制和签约项目流失追究制,发现问题,及时跟踪,协调解决。四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制度,探索更科学有效的考核统计办法。通过调度督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招商方式更趋理性、招商活动频率不断加大,尤其是全市利用外资工作会议、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召开之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升温、不断向纵深发展,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黄胜书记亲自率团赴欧洲招商,副书记、副市长苗仲华、副书记张铁军、副市长郭宗治先后带队赴英国、菲律宾、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考察洽谈项目;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招商和小分队招商活动。二是利用外资工作得到加强。针对我市目前利用外资工作较薄弱的现状,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利用外资工作会议,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利用外资的工作意见和相关政策措施,对市属大中型企业重新下达了任务指标。三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新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64个,总投资136亿元。齐河的永锋钢铁200万吨钢技改配套、XX县的华茂谷氨酸和中茂圣源浆纸、临邑的金德工业园、宁津的华兴塑胶、庆云的颐元工业园、乐陵的精制幼砂糖等重点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德城的韩国富电电子项目、禹城的福田生物科技产业园、XX县的泰达纺织机械、平原的宝德塑料、宁津的魏桥纺织机械、经济开发区的华羽服装生产、商贸开发区的恒力玛瑞节能电机、市招商办的晋德紧固件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同时一批后备项目将陆续签定合同或协议。四是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2个省级开发区全部实现了“九通一平”,德州经济开发区已具备了吸纳跨国公司的能力和水平;园区规划更趋合理,德州经济开发区为配合城区“东进战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工业聚集区和高新产业区为主要内容,进一步修订完善东部新区总体规划;产业特色日益凸显,德州经济开发区的中央空调、太阳能开发利用、食品和服装加工已形成行业竞争优势,齐河开发区的钢铁、造纸有顶天立地之势,禹城高新区的生物科技、木材加工、精钢铸造、羊绒制品等产业发展迅速,武城开发区的汽车配件、庆云开发区的以商贸带加工等已具雏形。

二、突出自身招商,力争在引进项目上取得更大实效

面对招商引资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招商办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自身招商引资工作。截止目前,共有在谈项目15个,新建、续建项目13个,完成客商投资2亿元。一是加大奖惩力度。对2005年招商引资表现突出的5位同志实施重奖,引起较大反响,调动起了人人参与招商的积极性。

二、实行内部调度制度。分解落实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坚持对各部室招商引资情况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三是集中精力登门招商。对重点区域、重点客商进行登门拜访,认真研究当地对外投资的趋势和特点,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招商。上半年组织人员分别赴上海、苏州、杭州、宁波、衢州、诸暨、台州、嘉兴、温州、厦门、晋江等地开展登门招商,拜会了部分大公司、大企业及有投资实力的私营企业家,向他们介绍德州的情况及有关政策、优势,推介了经济开发区、商贸开发区、XX区、德棉集团等单位的重点招商项目。期间共召开4次招商说明会,拜访有投资意向的企业40多家,联系私营老板50多人,与富润集团、航民集团等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他们对德州的投资环境和推介的项目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并已开始进行考察论证。四是狠抓招商项目的落实。对在建项目,安排专人跟踪服务,为客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日本明治机械项目新到资金和设备180万美元,占开发区前4个月实际到位资金50%以上,德鸿工贸项目已开始大批订购设备,创迪科技二期已到位300万元,庆云鑫和化工二期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孚斯特化工项目已进入投产阶段。对有投资意向的项目,我们加紧工作,争取使项目尽快落户。由河北客商投资的精密合金丝项目基本落实,与经济开发区共同引进的温州客商汽配城项目、与商贸区联合向浙江衢州化工企业招商建立化工工业园、与德棉集团共同推出的三个招商项目、与临邑共同引进宁波印染厂项目都已进入了实质性洽谈阶段。另外,由重庆客商投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由北京客商投资的有线电视整网扩容项目、由浙江客商投资过亿元的林浆生产项目也正在积极争取之中。五是开展联合协作招商。对已收集到的有明确投资意向的项目信息,及时与有关载体单位协作,合力推动项目的落实。先后组织运河经济开发区、XX县赴浙江等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招商洽谈活动。

三、精心组织筹备,确保“2006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暨第十届德洽会成功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争取下,今年我市将具体承办由全国工商联、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06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活动,并与第十届德州经济贸易洽谈会合并举办。此次活动,规格高,工作量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2006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暨第十届德洽会将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相结合、培育主导产业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突出专业化、品牌化布展,重点宣传我市中国太阳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功能糖城三大城市品牌,重点展示我市获得的省级以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重点推介有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20**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暨第十届德洽会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把对海内外知名企业家、台商、日韩客商宣传推介作为重点,通过向海内外知名客商集中展示我市主导产业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客商投资的信心,提高会展招商功效,提高大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2006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暨第十届德洽会总体方案制定完毕,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采取切实措施,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2008年XX市史志办工作总结 篇8

和2009年初步设想

2008年,XX市史志办在省委党史工办、省地方志办的具体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全市党史地方志工作会议要求,着力贯彻《江苏省2006-2010年党史工作规划》和《地方志工作条例》,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作用”为工作总揽,以扎实工作支持和服务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XX的伟大实践,以史志宣传工作为着力点,加大自身建设力度,贴近中心,服务现实,开拓创新,注重实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不断拓展史志工作新领域,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存史资政,推出史志工作新成果

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二卷本的编写,根据先打下基本框架,再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反复修改定稿的编写思路,虽然在编写过程中遇到诸多难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与政协、团市委等十多家单位联系,组织征集有关专题资料。与通师、博物苑、市档案馆联系,整理有关刘瑞龙等人早期活动的资料。整理出吴天石夫妇与江树峰、江泽君的交往和江树峰在XX的一些情

— 1 — 况。XX市抗战时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在2006年组织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向党和人民负责,向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上级要求,继续进行补充、核实、完善、上报工作。

XX市二轮修志工作正有序展开。在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两周年之际,市长丁大卫撰写《努力形成依法推动地方志工作的良好局面》的文章,要求各部门抓紧时间,早日完成任务,确保在2010年完成省委、省政府布置的志书出版计划。全市参加《XX市志》续修的148家承编单位都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编纂人员。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主动走出去,上门服务,分别到有关承编单位进行座谈、研讨,宣讲二轮修志的意义,共同分析探讨各单位的修志特点及相对应的措施,进一步修改调整二轮修志的篇目。经过编辑部与承编人员的共同努力,年底,到稿率达到85%。

《XX年鉴(2008)》已于12月出版,共95.4万字。其编纂工作以创造品牌年鉴为目标,精心组织运作,客观、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了2007年XX市各项事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情况,为弘扬地方文化、发展地方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提供翔实、准确的地情资料。

《五山志》在2007年篇目协商、修改,内容调整、增补资料的基础上,于今年4月份形成初稿。经相关人员审校初稿,于11月21日,召开初评会,与会人员就该书框架结构的设置、记

— 2 — 叙对象的把握、志书体例的完整、内容的合理摆放,及《五山志》作为专业志,如何在宗教、文化、旅游方面做好文章,怎样使五山特色更鲜明、更突出等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会上还对该书下一步的补充、调整、定稿、审稿、排版等工作进行了安排,争取于明年评审、出版。

原省人大副主任、XX地委书记谢克东纪念文集在去年征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编辑、校对,形成《谢克东纪念文集》(40万字)将于近期付印。参与编辑整理的原XX市委书记朱剑同志的《与XX一起走过——朱剑档案资料汇编》(近200万字)、《朱剑文存》(近100万字)及大型画册已经或即将付印,这从特定的层面和角度上记录近80年来XX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记忆经典XX》的丰富生动的珍贵史料。

二、繁荣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发挥史志宣传利用作用近几年来,我办注重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活动为契机,利用各种宣传方式,不断拓展史志宣传空间,较好地发挥了史志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服务功能。结合XX沦陷70周年、反“清乡”斗争65周年等历史事件,协助报刊、电视台等媒体开展宣传纪念活动。通过回顾历史,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把XX人民在反抗外族侵略过程中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激励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开拓创新,艰苦创业,以“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新时期XX精神,实现

— 3 — XX更快更好地发展。

根据XX革命纪念馆布展要求,与民政部门积极配合,组织编写《XX革命纪念馆陈列大纲》,广泛征求老同志意见,在市委和省委党史工办审定后组织实施。并根据大纲,征集大批图片和实物资料,组织指导陈列布展工作。

XX方志馆作为专门收藏地方志书以及文化典籍的专业场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它浓缩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荟萃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联结着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经济,是国情和地情的充分展示,是地方志事业的长久发展基地。它是地方志事业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重要窗口,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2008年上半年由于灭白蚁、搬迁等原因,闭馆一段时间,现已从人民公园内搬迁到啬园内,开馆期间接待众多单位和个人参观、查阅史志资料。

已经出版20年的《XX今古》是本办开展党史宣传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我们加强与各界沟通交流的重要窗口。在继续办好传统栏目基础上,突出为史志工作、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这一主线,刊出《XX市志》续修编纂的理论指导文章和志书评论,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苏通大桥全线通车、《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和实施两周年、朱理治逝世30周年等重大活动,及时编发纪念宣传文章。共征编、出版《XX今古》6期,《XX史志》6期,较好地发挥了宣传联络作用。

— 4 — 编发《修志工作简报》10期,约8万字。及时通报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动态,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为全市修志工作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修志信息。

三、服务中心工作,拓展史志工作新领域

2008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主动服务投身于大局,在高效优质完成史志鉴工作任务的同时,不断自我加压,拓展和延伸史志工作的阵地,充分发挥史志部门的独特优势,群策群力,精心谋划,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持。

为接待工作急需,根据市委办要求,通过大量查阅、调集、翻印、整理有关资料,紧急编印出版《江石溪一家与XX》、《江泽民同志XX考察记》、《顾怡生与顾民元》、《XX现象》、《跨越》等画册资料,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编辑出版了《活力之源——XX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参与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崛起江海——XX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展》的大纲设计、文字脚本的撰写等工作。为市委宣传部组织的XX改革开放30年来的大事选要提供素材。为进一步总结全市民营经济争创“名企、名品、名人”喜人业绩,与民发办共同编辑《“三名”之光》,展示“三名”成果,宣传“三名”业绩,弘扬“三名”精神。

为了做好“一山、一水、一人、一城”中张謇的宣传,根据市

— 5 — 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积极参与筹拍张謇电视剧和电视文献片的前期工作,目前,以央视人员组成的创作班子和XX籍企业家参与的投资主体已经形成,工作进展顺利。

同时,根据市领导的指示,我们正与建设局等部门联系,积极参与《濠河志》及系列产品编辑,本办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并指定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力求取得成效。

四、市县联动,推动全市史志工作开展

县(市、区)史志部门是全市史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史志工作的基石。多年来,我办始终注意加强对县(市、区)史志部门的联系和业务上的督查指导。2008年,各县(市、区)史志办在认真贯彻年初全省史、志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各地自身史志规划的要求,紧紧围绕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树立大局意识、争先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目前,各县(市、区)党史、地方志工作进展顺利,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全面启动,其中启东市志续修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被确定为全省4个省级试点单位之一。10月14日,省地方志办领导专程到启东检查指导修志工作,并举行“全省二轮修志工作试点单位”授牌仪式。6县(市)年鉴如期出版,编纂质量再上台阶。部分县(市)开通了“史志网”,以更好地宣传市情,反映历史现状,交流当前市志续修工作。

五、严格制度,加强史志工作队伍与和谐机关建设

— 6 — 建好史志队伍是发挥史志“存史、资政、育人”的基本保证。为了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史志工作队伍,形成和谐机关,我们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和业务学习,较好地提升了全体同志的大局意识、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工作中发挥各人长处,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一是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史志工作人员政治素养。通过中心组带头、支部组织、全员参与,确保“时间、内容、人员、效果”的全面落实。结合工作实际,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抓手,定期组织学习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几个重要讲话,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并组织撰写相关心得文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修养,保证史志队伍人员与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抓好队伍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升史志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形象。为保证2008年史志工作在任务重、标准高、时间紧的条件下有序达标,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作风硬、形象好的机关干部队伍。我办把班子建设作为干部队伍管理建设的重点,班子成员做到廉政勤政、严格要求,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以争创“人民满意单位”为动力,狠抓机关工作制度落实,大力学习和弘扬新时代公务员精神,严格按照公务员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在全办人员中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进一步加大考勤、考绩、请假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力度,注重在实际管理中完善制度,在落实制

— 7 — 度中强化管理。加强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史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现代化建设水平,成为资政育人的行家里手,树立起良好的机关干部形象,提高史志工作者综合素质。每周五下午定期组织开展业务知识学习。在全办人员中,组织开展了“一人一题”征文活动,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文字能力。先后分多批选派人员参与了党史、地方志系统的业务培训与交流,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思路,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安排两名年轻同志到基层乡镇挂职锻炼,让他们挑重担,增长见识与才干。

三是以机制促活力,营造和谐史志工作氛围。我办坚持以人为本,极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让“想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干部有平台、有奔头。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以老带新、相互补充,促使老有活力激情,小有冲进干劲,用热心肠的态度来对待冷线上的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促进了充满生机与活力、团结和谐工作氛围的形成。

我们认为,只有团结一心谋发展,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果,才能建设一支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史志干部队伍。一年来,我们靠的是新思路开拓新出路,靠的是全办上下团结一致,靠的是各级史志部门的互相支持,靠的是大家努力拼搏,靠的是谋事谋发展不谋人。这种团结、拼搏是在本办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创新力的具体显现,是科学发展观在本办工作中的具体落实。

2009年初步设想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也是进一步落实《江苏省2006-2010年党史工作规划》和《地方志工作条例》,开创史志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省委党史工办、省地方志办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作用”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努力谱写史志工作新篇章。

一、继续组织开展十七大精神和史志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把全市史志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使全市史志工作者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史志工作科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保持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提高史志研究、史志资料征编、史志教育、史志宣传、党史重要事件和人物纪念等各项工作的水平,不断开创XX史志工作的新局面。

二、以党史二卷本的编写和二轮修志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社

— 9 — 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史志工作。按照省委党史工办的部署要求,加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资料的征编力度。根据我市党史工作的实际情况,二卷本编写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省委党史工办明确要求,下半年要完成送审稿,因此加快党史二卷本的编纂是我们在新的一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我们要站在党的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党史二卷本编写的重要意义,要将二卷本的编写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予以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在规划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二卷本的编写工作。进一步征集整理有关刘瑞龙等人早期活动等党史专题资料。《XX今古》、《XX史志》继续在办好传统栏目的基础上,突出为史志工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这一主线。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的精神,2009年完成二轮修志的资料征集工作,进入志稿分纂阶段,并完成分纂稿的30%。准备从自然部类、社会部类中拿出部分课题进行招标。继续以《修志工作简报》为修志工作者的交流平台。《五山志》在2008年召开初评会的基础上,2009年完成送审、评审工作,并准备出版。

《濠河志》及其系列产品将是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将与建设局等部门加强沟通与联系,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进展。

做好《XX年鉴(2008)》参加全国评奖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继续高质量地编辑出版《XX年鉴(2009)》。

三、以XX解放60周年、建国60周年等纪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史志宣传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认真参与,发表相关的纪念文章,通过《XX今古》等媒体报道相关的活动,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协助民政部门进一步做好XX革命纪念馆的布展、开馆等工作。

四、加强对县(市、区)史志部门的指导。2009年,我办将继续加强对县(市、区)史志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加强史志业务工作的协作、协调,指导崇川区出版《五年鉴》,推动港闸区着手准备编纂年鉴。

上一篇:化工动火安全事故下一篇:老师,我欣赏你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