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生自荐信

2024-04-24

学前教育毕业生自荐信(精选12篇)

学前教育毕业生自荐信 篇1

琐碎繁忙的文学社工作,不仅锻炼了自己良好的文学素养,也培养了自己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此期间,我曾多次在院文学社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取得征文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而且还在XX《XXXX》上发表文章,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大学生活很快便过去了,我自信以自己坚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一定能胜任且很好地完成您交给我的工作,请贵校给我一个机会。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学前教育毕业生自荐信 篇2

一、概念辨析

1. 学前教育专业

简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是为我国初等教育培养老师的一门专业。这里的初级教育指的是在小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灌输的教育过程。在我国现有教学体系当中,学前教育主要是向幼儿园等机构输送职业老师的一门专业。

事实上,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十分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软硬件因素,来决定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周期,以适应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学生对老师教学的多种诉求。从这个角度上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初或毕业之前就应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并且最好能够在学习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从实践和心理上都做好相应的准备。

2. 职业发展

在本文的语境当中,职业发展应该是一门课程。在新学期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自觉扮演起重要的角色,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并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工作岗位。

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应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内,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了解自己在工作岗位当中可能面对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第二阶段是实践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校职业发展课程的指导之下,通过学校的组织和安排走到实践工作岗位当中,通过与小朋友的接触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即将面对的工作岗位和现实情况。

二、影响新学期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1. 客观上,社会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的就业实践岗位过于单一无趣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普及,加上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的高度统一,当今社会上具有职业发展课程实践任务的学校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其所需要的实践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社会上幼儿园所能提供的大规模、正式的学前教育就业实践机会还是相对较少,同时又因为幼儿园的日常工作都是围绕孩子开展的,因此很多学校为了应付国家的相关要求和学前教育毕业生对职业发展实践课程的相关渴望,往往会与某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达成用工协议,以廉价劳动力输出方式来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这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能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效锻炼自己的技能。这种实践形式高度单一的情况在很多高校都频频出现,究其原因,是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之下产生的结果。社会不能为学校提供大量、有效的岗位,学校也无法自己创造适应学生社会实践的岗位,双重作用之下,就产生了当前学校职业发展课程实践形式相对单一的情况。这种实践的单一,不仅不能为学生的能力增长创造机会,同时还有可能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此外,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如果让学生花费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在工厂里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这对学生来说,显然是很浪费时间,学生本身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也被荒废了。

2. 学生主观上谋划职业发展的兴趣不高

观察发现,当前学前教育毕业生参与职业发展课程安排的实践教学的兴趣并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以往的求学生涯当中仅仅需要在课堂中学习就能完成他们本身的任务,而社会实践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他们本身对参加实践这件事情的认同度就不高,加上学校给学生安排的实践机会往往是在工厂中从事体力劳动,而不是进入幼儿园中进行专业能力的锻炼。两种原因共同作用之下,学生就从主观上并不愿意参加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课程安排的实践教学。

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不高,会导致学校职业发展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没有效果,学生不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收获到应有的知识和提升技能,即使有些学校安排学生从事比较有意义的实践工作,学生也会因为坊间积累的差口碑而对这种实践工作的正义性存疑。而学生一旦怀疑学校,认为学校有问题,就会使学校在整个实践教学工作的安排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不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进而产生更多更复杂的师生矛盾。

3. 学界缺乏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职业发展课程的理论建设

尽管职业发展课程实践教学在全国所有的学校几乎都在铺开,但是由于各个地方学校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学校的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课程的相关教材,没有一个成型的理论标准,因此在进行相关实践教学的时候,学生和老师会发现现有的理论并不能够完全覆盖各个学校开展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仍无法解决。

理论发展不健全,同时也会影响实践教学课程的长远发展。理论作为实践的先导,与实践之间是互相交流、互为表里的,只有实践的进展为理论提供重要参考,理论的发展为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引,双方互利共赢,才能够促进一项事业不断发展前进。在学校里从事职业发展课程教学的,往往是辅导员老师或者从事其他教职的兼职老师,这些老师拥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在面对职业发展课程的教学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思想和行动上懒惰的现象,教师们会懒于思考如何提升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一是由于其与自己的本职工作毫无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已经对这门课程的相关课程标准作出了明确规范的前提之下,针对这门课程的理论完善并不能给本学校的职业发展课程带来改变。

三、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课程实践问题的几个完善对策

1. 在新学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建立职业发展的意识

由于当前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实践教学的实践形式相对单一,以及在单一的实践形式当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使学前教育毕业生和社会人士对学校的就业实践工作都抱有质疑的态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想方设法丰富实践形式,根据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本身的现实情况,来安排学生从事不同的就业实践。

在以往学校无法找到适合学生的实践工作,是因为学校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打开思路。事实上,当今社会上有很多公司是需要一些实习生的,只不过他们的招聘是独立的,并且单个单位的用人数量比较少,同时用人单位也常常并不与学校的就业实践工作产生联系。例如宝洁公司每年都需要暑期和寒假的实习生来从事公司内部的运营等方面的助理和实习工作,根据统计,类似于这样的实践工作的缺口,其总量还是比较大的,学生如果能够参与到这些就业实践工作当中来,也就能够避免进入工厂当中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情况。

所以,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和职业发展课程的老师不能畏惧工作的繁杂性,应该想方设法与更多的相关公司和企业建立联系,在学生进行就业实践的时候,与这些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向企业推荐一批学生进入公司当中,从事实习的工作,参与公司的运营,将学生化整为零,对口安排到不同的公司进行就业实践。

2. 调整奖惩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当前学生并不愿意参加职业发展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学校应该设置奖励条件,为学生的就业实践工作设置一个可供参考的考核标准,那些在就业实践当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假如能够获得学校的特殊奖励,将会为学生的就业实践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奖励条件的设置上,应该坚持客观、公正、可操作这三个原则,让学生能够信任已设定的考核标准,督促学生在实践岗位上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充实自己,达到预期的效果。

3. 组织教学科研力量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各个学校的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课程的负责老师应该自觉肩负起丰富相关理论的重要职责,因为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课程的教材虽然是普适性的,但是每一个学校乃至于每一个院系都有不同的现实情况,针对各自不同的现实情况进行不同的理论完善和规范的制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发展课程的实践,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得能力上的增长、阅历上的提升,这是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自觉肩负的责任,不应该因为此项工作不能给自己带来现实的利益就放弃不做。从学校而言,应该给相关的老师以固定的支持与鼓励,敦促老师在这个方面进行相关的理论和规范的完善,让老师不做无用功,给予老师以肯定。

四、结论

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得很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当中非常需要进行职业发展相关课程的实践。就当前相关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而言,很多地方还有值得完善的可能,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应该共同努力,为推进当前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课程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花长友,韩宝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实践育人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9):38—39.

[2]陈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5):80—82.

[3]钟谷兰,杨开.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学前教育毕业生自荐信 篇3

摘 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从而使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进行调查,试图了解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从而引导学前教育应届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价值观,实现理性择业和就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本科毕业生 就业期望

所谓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在择业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对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就业岗位、就业地区及薪水、福利、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工作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期望标准,反映的是就业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低于此标准就不会接受这一工作[1]。本研究旨在发现我国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期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理性思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结构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价值观教育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衡水学院2010级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和2012级学前教育专接本毕业生。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总发放问卷99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为88.9%,符合统计学要求。运用此问卷对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可以直接收集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实数据,为撰写论文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基础。

二、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共涉及就业目标期望、就业行业期望、就业单位期望和就业职位期望四个维度。

1.就业目标期望。

调查发现,普本和专接本毕业生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一项的人数最多,占66.00%左右。这表明,多数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比较现实。与此同时,16.25%的毕业生选择“一次性就业”和15.00% 的毕业生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依然受到所谓“铁饭碗”的影响。此外,有极少数的专接本毕业生选择“不想就业”,可以看出他们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态度略显消极。没有大学生选择“直接创业”,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和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魄力。

2.就业行业期望。

多数普本和专接本大学生毕业后最想从事的行业是事业单位,占总人数的80.00%左右,选择其他行业的人数则相对较少,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的选择还是比较保守,选择范围狭小,就业面窄。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会选择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理想的就业行业,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没有太大压力,竞争力较小,薪水、福利和工作环境较好。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很少,所以他们在就业行业的选择上呈现出“非风险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一般都想找一个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较好的行业。但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低,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竞争激情。

3.就业单位期望。

首先,在就业去向方面有52.50%的毕业生首选去公立幼儿园,而由于部分专接本毕业生接本之前所学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因此他们的就业去向与普本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略有不同:前者选择去中小学当老师和改行的人数比普本学生多。此外,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毕业后的去向,比较迷茫,对自己的就业还没有进行规划,态度消极。其次,有77.50%和73.75%的毕业生选择“每周工作5天”和“每天工作4—8小时”。由此可见,多数当代大学毕业生比较倾向于8小时工作日,并要求每周有两天休息日,可以劳逸结合,反映出他们对个人自由和时间的要求,不希望有额外的工作负担。此外,对薪水的期望状况方面,多数专接本毕业生选择初始月薪在“1000—2000元”,这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严峻就业形势下他们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还是比较理性和务实的;而普本毕业生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为2000—3000元则稍稍偏高。工作一段时间后,近一半的专接本毕业生期望薪水能达到“2000—4000”元,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普本毕业生中选择“4000—6000元”的人数占63.33%,他们对工作一段时间后薪水的期望值偏高,与目前的现实状况不太相符。最后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毕业生选择的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市,没有人选择去农村。

4.就业职位期望。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去幼儿园后,63.33%的普本毕业生选择一线教师的职位,而专接本毕业生中则有58.00%的人选择管理者的职位。不管是普本还是专接本的学生,都没有人选择保育员的职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就业的期许向往和壮志豪情,但对于管理者有如此高的职位期望,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应从个人、学校和政府三个方面进行干预,促使毕业生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1.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自身内在的因素,是解决其就业期望问题的关键。在目前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不能只考虑用人单位能提供什么条件,还要权衡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特长等个性因素,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避免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等就业心态问题的产生,造成就业期望偏高或偏低。此外,大学毕业生应树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适当放低自身的期望值,做好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最后,平时要多关注国家的就业政策,更新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

2.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加实践机会。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引导大学生合理定位自身的基础和关键。从大一课程开始,学校就应该不定期地邀请一些相关学者和幼儿园一线教师、园长结合实际给学生做本专业的职业规划讲座。临近毕业学年,除开设固定的就业指导课程外,还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宣传工作,及时向毕业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切实了解就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准确、合理地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除此之外,高校应尽可能地与用人单位建立积极联系,提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积累就业经验。

3.改革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政府应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改革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成为其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不是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其次,应积极规范和扶持地方私立幼教机构,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最后,应在政策上扶持农村学前教育,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并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质保障。此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免费指导和相应资金援助。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自荐信 篇4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省Xx市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好范文,怀着对贵单位的尊重与向往,我真挚地写了这封自荐信。向您展示一个完全真实的我,希望贵单位能接纳我为其中一员。

我的母校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师范学校,五年制大专学生,受到各个学校、单位的亲睐。五年来,我在这个地方,无论在能力还是知识方面,都受益匪浅。在老师的辛苦教育与指导下,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并且熟练操作word、excel、ppt等计算机办公软件。学校开设的文化课及技能专业方面的课,每个学期各科成绩都达到良好,除此之外,在艺术课方面,如音乐、舞蹈、钢琴等,使自己形体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及艺术方面素养的提高,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也比较优秀,认真对待学习,好学上进,乐于与人交往,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曾多次走向社会演出,都得到了好评并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八级舞蹈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及nit模块的证书,使得老师的教与自身的学形成了正比。

现在,我正处于人生精力充沛的时期,希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我真诚的希望贵单位能够给我这次机会,我会尽全力做得更好。如果您对我有一些意见,请与我联系,我会24小时为您开机,希望能够给我一个真诚的答复。

最后,谢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我的自荐信。

此致

敬礼

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自荐信 篇5

您好!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这份材料,并祝愿贵单位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我是大同大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xx届毕业生魏XX,自从进入大学之后,高考后的轻松、获知被录取的喜悦随风而逝,因为一切要从新开始,重新努力拼搏,为下一个挑战的胜利积蓄力量。大学四年让我在思想、知识、心理、生长都迅速的成熟起来。人文大学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厚重的学习氛围中,我成为了一名综合型人才。时光流逝,我怀着我的梦想离开母校,踏上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征程。

我会以“严”字当头,在学习上勤奋严谨,对课堂知识不懂就问,力求深刻理解。在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忘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课外知识也有比较广泛的涉猎。我还很重视英语的学习,不断努力扩大词汇量,英语交际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为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些经历使我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社交方面求职信的知识,增加了阅历,相信这对我今后投身社会将起重要作用。

我是一名应届生。现在,我以满腔的热情,准备投身到现实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虽然存在很多艰难困苦,但我坚信,大学生活给我的精神财富能够使我战胜它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致

教育类应届毕业生自荐信 篇6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审阅我的资料,希望您能给我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工夫我已经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了。谋求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单位,并能得到您的关照是我的期盼。一位得力的助手,有助于您工作上更加顺心。一个适合的工作岗位,有助于我充分施展才华。

如果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那么我愿意为贵单位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才华,让贵单位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作为即将离开学校的大四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我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尽职尽责。诚恳希望贵单位给予我一次面试的机会,以期待着进一步考察我的能力。

经过了过去3年大学生活的洗礼,我深切地体会到原来大学的生活并非想象的那样轻松,更不是高中老师口中所说的天堂,而是一个小社会,一个步入大社会前的锻炼基地。值此锻炼机会来临之际,特向贵单位自荐,给我一次锻炼的机会,换您一份满意的成绩。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自荐人:xxx

英国重奖优秀毕业生投身教育事业 篇7

日前, 英国政府决定, 英国优秀毕业生若能投身教师行业, 将会获得政府20000英镑的教师培训资助。若按新调整的每年最高9000英镑的大学学费来比较, 20000英镑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英国政府下定决心要把最优秀的毕业生召集到教育第一线, 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贡献力量。

这次重奖优秀毕业生投身教育事业是英格兰教师培训体系重大改革的一部分。这次改革要求数学和英语成绩优异的大学毕业生才有资格接受教师培训, 而目前的做法是, 允许学生可以尝试多次基本测试 (数学、英语等) , 只要测试通过就可以接受教师培训。政府还将鼓励退役军人进入学校, 建立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

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说:“如果我们想要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就需要吸引最优秀的人投身教育, 还需要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培训。”

学前教育毕业生自荐信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解决策略

一、问题提出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而就当下研究而言,较多的集中于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压力以及高校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关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就业问题及原因关注较少,且大多数是根据经验进行主观描述,许多研究者对就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从学校、政府、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举措,建议毕业生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这只是一种事后补充式的研究,对于高校如何在招生、课程设置方面采用有效方式避免学生就业难问题尚未深入研究。随着政府促进就业的各种政策出台以及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措施的不断深入,建立高效的选拔、培养、就业一体化系统化思路将受到更多人的重视。正因为如此,对于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就势在必行。之所以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当前学前教育深受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自然成为这一国计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其就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会使整个学前教育“破茧成蝶”。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有针对性的了解了黑龙江省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经过细致梳理,总结为以下几大方面:

(一)就业目标不明确

尽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均已经历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学习和实习实践的训练,按理说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磨炼,就应该方向明确,定位准确,以至于“名花有主”。但调查却发现,61.8%的毕业生面对就业岗位踌躇不前,一头雾水。在城市乡村、公办民办的选择之间异常纠结,唯恐一着不慎,终身遗憾。更有甚者,入学以来就未对学前教育产生丝毫的专业情感,一直声称学习学前教育只是现实所迫,而非自己所愿,口口声声“叫嚣”毕业之后另谋高就,这一切充其量更多的是求学期间对所处环境的一味逃避。当经历了就业市场的洗礼之后,才知道目标不明确的代价是如此的惨重,才深刻体会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是这样的遥远。

(二)就业信念不坚定

“四年专业磨一剑,今日就业露锋芒”。就信念而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临近毕业的他们,理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评价。可通过调查发现,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为数不少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持悲观态度,有研究显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无论是当前的状态焦虑还是一贯的特质焦虑都远远高于正常人群。[1]这大都是因为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较强,而就业面又十分狭窄,加之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度有普遍偏低。这一切无疑使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就业信心严重不足,就业信念相对缺乏,就业压力自然就相对增大。

(三)就业期望有落差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五年,黑龙江省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在逐年扩大,除了省内各个地区新增公办幼儿园大量的招考和民办幼儿园“走马灯”是的招聘之外,省外诸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也吸纳了毕业生。问题是在省内能够选择市区就业,生活条件相对舒适,但工资待遇却普遍较低。倘若选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业,工资待遇相对乐观,但大都被分配到郊区,甚至县城和乡镇的幼儿园,这是好多毕业生不愿意接受的。这就使学前教育的毕业生进退维谷,异常纠结。调查发现,大多数毕业生有强烈的去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的愿望,而不愿意选择农村或者偏远地区。即便是来自农村的毕业生,也只有4.2%愿意回家乡就业,而不愿意回农村就业的尽然高达45%左右。

(四)就业途径很单一

就当前而言,毕业生把人才招聘会作为就业的核心途径,也有极少数毕业生选择到网上投放简历进行求职。但由于专业所限,只有为数很少的发达地区的教育区会来学校招聘,通过举办招聘会的方式挑选毕业生。更多的毕业生则是直接前去用人单位自我推荐,这样的状况成功的几率普遍不高。原因是连用人单位自己都无法确定什么时候会缺人,对于大多没有编制的聘任制员工,根本无法左右他们的去留.加之幼儿园几乎不会亲临招聘会现场选拔所需人才,更多通过熟人的推荐确定就业关系,导致产生供需双方处在“包办”的尴尬境地。在毕业生就业单位意向的选择上,幼儿园或者早教中心任然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的主要阵地,就业途径选择非常单一。

三、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因素

(一)编制招考有限制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全民共举,学前教育事业正在发生着举世瞩目的巨变。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在求职的这段时间里,也亲眼目睹了现实带来的冲击。就黑龙江省而言,大多教育区对幼儿园编制的招考都有生源地的限制,导致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无法到城镇和城市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尚处在“拓荒”阶段,学生即使有抱负也难有用武之地。更可怕的是竟然将招考年龄限定在26岁左右,这会十分明显的给人造成错觉,认为幼儿园老师端的是“青春饭碗”,这不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错误导向,而且是我国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格格不入的。

(二)职业认识有偏差

大学阶段正处于职业认同感关键的时期,大学的专业教育在职业认同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对职业与专业随着就业的临近越来与明确,显示出极高的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职业的特殊性,加之幼儿教师待遇偏低,社会地位普遍不高,这极大的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未来专业发展的期待,更为重要的是,不少幼儿园认为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大专生在幼儿园“实用又好用”。本科生技能素养不硬,理论功底又不强,一线教学不太顺手,科研方面又难扛重任,这一切都左右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于是无数不少的毕业生多采取转行,或者先就业再观望的就业态度。还有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从小很少接触诸如钢琴、舞蹈、美术、声乐等技能的训练,大学四年的对技能课的学习犹如杯水车薪,加之生源地所限,转行就业的机会相对欠缺,于是形成对就业持悲观的态度。其实在日本幼儿园教师中,持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也不少。[3]我国拥有学前教育本科培养资质的高校应正视这一现实,在学苗的选择及课程设置上有必要下大力气做好调整,尤其是实习实践急需加强,方能有效化解这一矛盾。

nlc202309011910

(三)就业决策有困难

大多学生之所以选报学前教育专业是因为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不断升温所致,加之学前教育大学本科招考技能要求不高,文化課普遍偏低,就成了高中“中游”学生热捧的热门专业之一。殊不知一入大学,突然发现自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自己对专业兴趣的认识是不完全正确的。起初,可能有些学生认为学习学前专业对自己未来培养孩子有很大帮助,更有甚者认为选择学前专业是毕业之后自己创业开一幼儿园。但随着就业的临近,就业的残酷,这样美好的愿望化作了泡影。面对就业市场迅速抛过来的“橄榄枝”,他们却犯了难:“低不就”——不愿意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工作。原因是民办园无保障,公办园没有大发展,况且编制很难保证,工资又普遍偏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会参照的是其他专业本科生就职后的收入,他们对部分幼儿园教师的收入不满意,因此他们将工作收入视为重要因素。[4]“高不成”——无法胜任幼儿园管理工作。大多学前教育的本科高校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幼儿园管理人才的层面,并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再三向学生强调这样的培养特色,尽管本科毕业生在幼儿园以属于高学历人才,但幼儿园的管理者更具要多年从事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这恰恰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四、解决策略

(一)就业观念是前提

就业观是一个社会成员在就业时产生的价值取向,使人们对就业目的和意义相对稳定地看法和态度,也是一个人在面临就业时对所处就业环境随之产生的就业问题的综合体现。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不应一味将大四才作为学生就业指导的时间,而应该从大学生接受入学教育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就业观的培养,并在整个大学四年一以贯之。应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性结合密切的特点,将在校学

习的专业知识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碰撞。通过这样“前店后厂”式的培养模式,不仅对学生实践能力予以加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就对未来就业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就业观念自然会趋于理性,等到真正就业之时当然不会过分迷茫。

(二)职业情感是根本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为人师表,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这些观点旗帜鲜明的标榜了幼儿教师职业情感的核心价值。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应集中体现在对学前教育的忠诚和对幼儿的细心呵护之上。倘若一个幼儿教师在工作岗位只是一味的追名逐利,丝毫没有爱岗敬业、关爱儿童之情,那他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热情,增强职业责任感,也就失去了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高校在入学之后随即对学生加强专业兴趣的培养,把真正热爱学前教育的人才选拔到这一岗位上来。问“为什么考学前?”答“别的考不上。”问“为什么干学前?”答“别的干不了。”诸如这样的黑色幽默不要在学前教育行业当中一再上演!

(三)“能力为重”是关键

社会中有一普遍观念认为,幼儿园老师不需要什么文化,简直就是小儿科,都是低学历人群,能唱也都是儿歌,画画只要画个小猫小兔、跳舞只要伸伸胳膊伸伸腿。如果这仅仅是局外人的认识,我们尚且可以理解,可是调查发现具有这种观念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也大有人在。这就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择业时忽视职业性质、职业生态环境。[5]顾明远教授有句名言,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而专业化需要能力来支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毕业生才有核心竞争力。

(四)政策落实是保障

近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积极为此出台了一系列行之可效的相关政策。诸如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等,目的是鼓励一批大学毕业生中的有识之士到农村去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核心举措,但当前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无编制、生活环境差等条件根本无法吸引毕业生去农村从教。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最大限度的完善毕业生农村就业的新政策并将其落实到位,用政策保障毕业生的就业信念和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海鹰.学前教育专业高专毕业生的焦虑状况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2,(2).

[2]王艳玲.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困境与消解.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3]周谊.日本幼儿园教师的学历[J].学前教育研究,1995,(4).

[4]谢萌,胡婷,左志宏.上海市学前教育专业准毕业生就业及职业承诺影响因素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7、8).

[5]许晓晖,韩佳伶,严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3).

注:本文系黑龙江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关因素研究”(10E047)的阶段性成果;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GZ201201095)的阶段性成果。

英语教育专科毕业生自荐信 篇9

我叫任方元,是商洛学院外语系英语教育专科的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是教育类,主攻的方向是如何做一位合格的英语教师。

我来自农村,艰苦的条件磨练出我顽强拼搏、不怕吃苦的坚韧个性。我很平凡,但我不甘平庸。未来的道路上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我正激越豪情、满怀斗志准备迎接。我坚定地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付出总会有回报!

大学时期,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我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校期间,我选修了中国革命史、公共关系、领导科学、写作等课程;自学了网页制作、计算机编程等,掌握了制作网页的技能,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并阅读了*量与专业有关的书籍。我深深地懂得:昨天的成绩已成为历史,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明天的辉煌;只有不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挖掘内在的潜能,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本着检验自我、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目的,我来了。也许我并不完美,但我很自信: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我最*的努力让你满意。我将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悔地奉献给贵单位。“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是我执著的追求。“天道酬勤”是我的人生信念。

基于我所学的专业及意向,我求职的方向为:环保类工作或计算机类工作及其相关方向。

最后,祝贵单位事业更上一层楼!全体员工健康进步!

此致

小学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自荐信 篇10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信,当您翻开这一页的时候,您已经为我打开了通往机遇与成功的第一扇大门。我将努力让您在短时间内了解我。

我是普洱学院2013年好范文,我所学的是小学教育专业。经过3年的大学生活,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不断努力下,我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为了扩大知识面,我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针对我所学的专业,利用试讲和实习的机会,使自己的授课能力、分析教材能力,以及把握学生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最大的优点——进取,不忘脚踏实地!我最大的资本——年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我有健康的身体,成熟的心理,我有十二分的信心来胜任贵校的工作。因为我相信,我有潜力。

刚刚才毕业,缺乏工作经验是我的不足。但我拥有饱满的热情以及敬业精神。我相信我就是一匹千里马,执着地追寻着一位识才重才的伯乐!真诚地希望贵单位能提供我一个发挥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为教育事业出力,为社会发展效力的机会。我愿意将个人价值放在与贵单位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工作中去实现。我期待着您的好消息。相信您的眼光,相信您的选择,相信您会为我开启通往机遇与成功的第二扇大门。

此致

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探讨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毕业生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毕业生思想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是高校学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其他学生,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这是因为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不仅有着不同的生活规律和学习内容,而且还面临着对以后生活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选择——就业问题,所以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就显得更为复杂且多变,如兴奋、失望、伤感、徘徊观望及不知所措等等。在毕业阶段,毕业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就容易举止失度,甚至做出违反校纪校规等令人不快的事情来。只有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了,广大毕业生才能够自觉地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成长为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的优秀学生,那么全校学生的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等必将为之一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必将会更加顺利和有效。

其次,毕业生思想教育是毕业生顺利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的重要措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把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输送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使他们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所以对高校来讲,就业工作做得好坏与否,不仅仅是看毕业生是否都落实了工作单位,而且还要看毕业生的流向是否合理,是否平稳地离开了学校,是否及时地、愉快地到工作单位报了到,是否顺利地上了岗,是否尽快地进人了新的角色,能否充分发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问题都不是就业计划本身所能解决的,而必须借助于细致的、扎实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来完成。

为了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在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必要对毕业生进行“转轨”教育。所谓“转轨”,是指毕业生自踏入毕业年级开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都应当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目光、要求等来衡量并要求自己。

二、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要灵活多样,要不断更新教育内容

(1)加强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教育。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课,传达国家、市教委就业政策及有关文件精神,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就业政策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加强对学生就业素质的教育。在开设就业指导课对毕业生进行全体辅导的同时,也要注重毕业生个体的发展,每个毕业生的特长爱好不尽相同,所以要采取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素质的教育,改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的择业技巧。同时要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来校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举办模拟招聘,使毕业生能亲身体会招聘现场的气氛,锻炼毕业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3)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毕业生作为高校学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除了开展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外,还要根据其特殊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在步入大四前,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目标,确定是准备考研究生还是就业,只有有了确定的目标,才能更好的去实现目标。其次,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如今困扰学校和任课教师的一个难题是,毕业生上课出勤率低,学习风气差。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对毕业生进行教育引导。不论毕业生是考研还是就业,学习成绩都是很重要的参考方面,我院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未被用人单位录用。所以要跟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再次,要及时的对毕业生进行心理引导,关心毕业生的生活、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建立一套以寝室长、班级干部、共产党员和辅导员为一体的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反馈各种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4)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择业观的教育应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内容,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始终,从平时抓起择业观教育,不能临时抱佛脚。目前在毕业生找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大部分学生过分追求高薪、高起點,找工作基本上集中在发达的大城市,而对于一些起薪较低、工作岗位一般、小地方的单位则少有人问津。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找工作不能只片面追求高收入、大城市,而要考虑到公司的发展前景,自己的发展空间,能否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等。这就需要毕业班辅导员在平时的就业指导讲座中,向毕业生灌输这种思想,要树立“先择业,后就业”的择业观念。

三、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活动,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不断创新

社会的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结合这些不断变化的形势,积极在毕业生中开展形势教育活动,可以使毕业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校内外的情况,可以使毕业生了解国家飞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的思想,巩固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还可以增强毕业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强化责任意识缩短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不断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它,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实用性较强、内容相当丰富的工作,在日常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针对不同时期的就业政策、工作要求、毕业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等,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探讨新形势新情况下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性问题,把大道理与毕业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同时要注重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从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大家容易接受的话题开始,采取集体讨论、辩论,个别谈心、聊天,专题报告等多样化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到灵活多样、有的放矢,层层递进,统一毕业生的思想服从社会的需要,高高兴兴就业。

参考文献:

[1]何介雄.改善学校管理的八个环节[A].教育与职业[J].1994年.第10期.

[2]杨静云等.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状况分析[A].新视野[J].1994年.第6期.

学前教育毕业生自荐信 篇12

一、识读基层意识及基层意识教育内涵

1、基层意识教育内涵

基层是指各行各业中最低的、基础的组织或部门,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线单位”, 包含从广大农村、城市街道社区、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 到非公有制组织、中小企业、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的广阔空间。基层意识即知识分子自觉地走与生产实践、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的自觉反映。基层意识教育就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广泛地对大学生进行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以及了解社会、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

2、基层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我校认为基层意识教育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基层认识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国情, 了解社会需要, 充分认识基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基层成才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 立足基层, 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健康成长道路;三是适应基层工作能力的培养。为此基层意识教育主要内容为:帮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基层, 培养大学生培养基层意识;增强大学生实践观念、群众观念、服从观念、劳动观念, 增强大学生奉献精神、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面向基层, 为基层服务的思想, 自觉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基层意识教育是我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必然选择

1、基层意识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必需加快基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基层要发展, 必须需要大量人才, 基层蕴藏着巨多就业创业机会, 有利于毕业生成功就业。“基层”这一概念对大学生并不陌生, 但大学生对基层意识的培养并不是十分注意, 加之传统就业观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观念更难以形成, 基层就业难以实现, 因此引导与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是非常必要的。

2、基层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正确成长的内在需要

基层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健康成长。基层是毕业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现阶段国情、磨炼意志、砥砺品格、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最好课堂。江泽民同志曾经十分明确地指出了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 这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与实践相结合, 与工农相结合。当代大学生要就业与创业, 要发展与成才就必须到生产第一线, 到基层去, 扎根于工农群众之中, 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基层意识教育是我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需要

我校是坚持以地矿类学科为特色, 以工、农学科为优势, 理、文、管、经、教、医、法等其它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型院校, 所倚重和服务的是石油、农业、基础教育、基层医疗等四大行业, 其所特有的工作环境、工作特点、工作条件, 都需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乐观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毕业生。我校办学思想赋予了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基层意识教育的重任。

引导与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与创业, 一是靠国家政策引导, 当前国家和各地也相继相应出台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与创业制度与政策,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通道基本打通。二靠学校教育引导, 这是高校要做的工作。首先应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其二是加强大学生基层意识教育, 增强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意识、基层发展成才意识。基层意识教育就是要给大学生讲透这样的道理:基层空间广阔, 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试验场;基层事业无疆, 是大学生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基层大为作为, 是大学生成就伟业的沃土, 基层就业创业, 建功立业, 是有志青年奋斗成才的必由之路。

三、统一思想、确定目标、创新途径、全面开展基层意识教育

1、统一思想, 确定目标

我校开展基层意识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献身事业”特色人才的培养为主线, 以树立面向基层, 为基层服务的思想, 培养实践观念、群众观念、劳动观念与奉献精神、服从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为主要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基层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全面开展与推进大学生基层意识教育, 培养能够“下得去、干得好, 留得住”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的社会人才。坚持和贯彻这一指导思想, 我们牢牢把握“核心、重点、基础、目标”四方面的要素与内容, 并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使之相互联系, 共同推进。核心就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观念、群众观念、劳动观念与奉献精神、服从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主要内容基层意识;重点是基层意识教育在过程上落实“四进”, 即进“理念”、“计划”、“环节”、“头脑”;基础是紧紧依托学校成熟的德育体系, 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目标是培养“下得去、干得好, 留得住”特色人才。

2、加强教育与引导, 唱响基层意识教育主旋律

我校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舆论宣传等途径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艰苦奋斗, 刻苦学习”之风、“立足行业, 立志成才”之风、“勇于奉献、基层就业”之风, “扎根基层、献身事业”之风, 为学生基层意识的形成、升华、固化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一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择业观, 从而在思想上提高大学生面向基层、投身基层实践的自觉性;二是坚持开展“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献身事业”为主线的主题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三是坚持舆论导向, 通过网络、校报、讲座、就业指导课等多途径加强大学生基层就业思想教育, 宣传基层就业先进典型, 宣传国家基层就业各项优惠政策, 指明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主要渠道和途径, 增强毕业生基层就业意识, 激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热情和使命感;四是开展就业形势报告, 分析就业形势, 介绍基层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 加强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教育, 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去、到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3、强化专业思想教育, 奠定基层意识教育的思想基础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是我校开展基层意识教育的具体内容。我们坚持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一是做好入口教育, 在新生入学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时, 我们重点解决两个问题:着力解决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只有认同了所学专业, 才能主动的去学习, 创造的去学习;着力解决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的正确把握, 对学生讲清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和毕业后的大致去向, 使之早有思想准备。二是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专业学习的全过程, 引导毕业生树立“学一行, 爱一行”的职业意识。三是做好出口关教育, 加强毕业生教育, 引导毕业生“爱一行, 干一行”, 培养“立足行业、立足专业、立足岗位、扎根基层、成就事业”的职业发展意识。

4、强化社会实践, 培养基层工作能力

我们通过加强社会实践强化基层意识教育, 提升大学生基层就业能力。一是改革教学模式, 突出实践教育, 我校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指导思想, 实施学程分段, 专业分流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实行“三通一特”, 即成立一年级教学工作部, 公共课全校打通, 基础课按学科大门类打通, 专业基础课按专业类群打通, 专业课开出特色;建立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和社会实践等“四元结构”的实践教育体系, 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上, 力求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与技能为目的, 增强学生在应用、操作和技能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为毕业生基层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 坚持长期性、多样性、分类指导的原则, 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 从事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广泛地社会实践, 让学生深入实际, 深入社会, 服务社会, 培养大学生基层工作能力。

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服务毕业生基层就业

1、建立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我校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领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和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基层意识教育, 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来抓, 把基层就业率纳入院 (系) 就业工作的考核体系。

2、落实基层就业项目, 服务毕业生基层就业

我们抓住“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基层选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 坚持以人为本, 本着思想工作做透、组织工作做细、服务工作做实的原则, 做好宣传动员、选拔推荐、资助服务工作, 引导和服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在毕业签约前, 全面介绍基层岗位情况, 帮助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让毕业生去的明白。在毕业生基层服务期内, 有计划地深入毕业生工作单位进行调研慰问、对口支援, 让毕业生工作安心。在毕业生服务期满后, 仍然为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再就业服务, 让毕业生感受到学校关爱、社会关怀。

3、建立基层就业基地, 拓宽基层就业渠道

为引导与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与创业,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基层就业基地。一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农科类毕业生就业基地;二是在鄂西北贫困地区建立资教生就业基地, 引导师范生到此就业;三积极探索毕业生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共建模式, 为毕业生进基层、艰苦行业就业搭建良好平台。我校石油工程等学院与石油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广泛合作, 开创了石油工程主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基地与毕业生就业基地共建典型模式, 同学们通实习增强了对石油行业、石油企业的认识, 为其进石油行业、石油企业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层。目前, 我校石油主干专业毕业生适销对路、供不应求。动物科学学院、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也与农牧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毕业生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联建模式, 毕业生在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期间就找到了基层意向就业单位。

摘要:开展基层意识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人才的需要, 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引导与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与创业,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基层意识教育, 引导毕业生树立基层就业创业、基层发展成才意识。

上一篇:采矿工程可以考的事业单位下一篇: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