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作文:燕情

2024-04-16

感人的作文:燕情(通用11篇)

感人的作文:燕情 篇1

感人的作文:燕情

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忽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一只家燕直挺挺地倒在了马路上,一些过路人注视着它,可他们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忽然,“哇”的一声,另一只家燕腾空落下。它注视着它那伙伴,似乎不明白它的伙伴为什么倒在马路上睡大觉。它“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快起来吧,该回家了!爸爸妈妈等着咱们呢!快走吧!快走吧!”可它的同伴仍旧倒在地上,一声不吭。

那只家燕焦急地拍打着翅膀,为它的`同伴挡着风雨。它用脚爪轻轻地抓住同伴的身体,似乎想把它带走,可是它无论如何也无法把它的同伴带走。

它一次又一次地叫着,一次又一次地想把它带走。又一辆大卡车冲过来,那只家燕扑扇着翅膀,飞快地冲向天空,可它并没有离开。它认为,同伴只不过是与自己玩一个游戏,等车离开,它的同伴就会再次起来与它游戏。记得以前,它与同伴在一片密林中嬉戏、玩耍,它们与自己的父母一同学习捕食……可以后呢?难道它要永远失去它了么?

它不断尝试,不断发出凄凉的叫声,仿佛在哭诉着什么。

感人的作文:燕情 篇2

有一次, 我让学生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大多学生写的内容空洞, 言之无物, 平淡无味, 不生动, 不感人, 并且是人云亦云。如有好几个学生都这么写:“下雨了, 我等妈妈接, 等来等去没有等来妈妈。后来我满腹委屈自己回家了。当时我恨我的妈妈。后来我才知道了这是一种理智的爱。”我精心备课, 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引导, 教给学生写好作文。

一、留心生活, 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感人素材

有的同学说生活平平淡淡, 哪有那么多感人的事情?是的, 生活中实在没有类似汶川大地震后惊天动地的感动。同样一件事,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所以, 需做一个有心人, 需有一双慧眼, 你才能拥有那份感动, 你才能拥有感悟生活的灵感。季老先生的一篇《清塘荷韵》写出他对池塘里无荷的失落、种荷的希望、盼荷的期待、赏荷的狂喜。其实这是季老对于生命的一种独到的感悟。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 它饱尝了生命孕育的艰辛, 它经受了生命绽放的美丽。感动于生命的执著, 钦佩于生命的顽强, 于是他写下这篇优美的散文, 表达他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学会感悟, 做一个思想者, 才能拥有感动。只有感动自己的东西, 写出来才能感动别人。生活的旁观者, 对任何事情都冷漠无情, 对任何人都无所谓, 很难说他能捕捉生活中的感动, 将之写进作文里。我走在接孩子的路上, 经常看到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妈妈接送孩子。衣着不整, 目光呆滞, 并且更特殊的是她是接送孩子人群中唯一步行的, 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提着书包。她日复一日, 风雨无阻。有人说她神经有问题, 可是她在送孩子上学这件事情上, 却是如此清醒。有一天, 正是放学的时间, 暴雨如注, 我顶风冒雨去接孩子, 走近校门口, 我突然发现, 有一个人早已守候在那里。定睛一看, 原来是她———那个神志不清的妈妈。我为此而感动了, 为这种执著, 为这种神志不清的母爱。岳飞的母亲是伟大的, 孟子的母亲是伟大的, 有谁说这位母亲不能用“伟大”一词来形容呢?你生活中有类似的发现吗?你为此而感动吗?只要你留心, 这样的事非常多。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感动, 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有了素材, 并不等于有了好的作文。就像盖房子, 有材料并不等于有了房子。材料准备好了, 还需要精心设计。以此为例, 我教给学生如何将作文写得的生动、感人。我针对学生这次写的作文作了如下的讲解:有了素材之后, 一要学会联想, 学会发挥。放不开思路, 就写不好作文。二要把情节写详细写具体, 才能生动、感人。这就需要学会描写, 笼统的叙述只能是平淡无味。

二、展开联想, 学会把生活中的素材加以发挥

想象、发挥, 设置情节:天降大雨———期盼妈妈接我———失望的等待———我走在雨中———听见父母对话———揭示文章中心。

三、精雕细刻, 学会生动具体的描写

生动具体的描写:可以进行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天降大雨:我坐在教室, 忽然狂风四起, 乌云滚滚, 雨下起来了。我听着窗外狂风怒吼, 再也没有心思听老师讲课, 快放学了, 我怎么回家 (环境描写) ?我的担心:我妈妈今天是否在家, 爸爸会不会来接我, 没人接我, 我怎么回家……铃铃铃, 铃声把我从遐想中唤了回来, 放学了 (心理描写) 。

盼我妈妈接我:我站在教室门口, 翘首期盼。盼望着妈妈能接我。我的视线在人群中搜寻着, 不放过每一个人。站在风雨, 我望眼欲穿了 (幻觉:啊!穿黄色雨披的是我妈妈, 是, 我妈妈来了, 我喜出望外。近了, 我才看清楚不是我妈妈。我继续搜寻, 啊, 我爸爸来了, 对, 还是我爸疼我。只见他把另一个小孩扶上车走进风雨中;我有点失望了。我哥哥, 这次肯定是……我怀着无望的希望) 。失望的等待: (心理描写:我孤零零地站在校门口, 任凭雨水冲洗我的头发, 我的衣服全湿透了。看着一个个同学都被家长接走, 心里充满了恨, 恨爸爸、妈妈、哥哥你们也太狠心了。带着恨, 我冲进风雨中……)

我走在雨中:我一步一滑, 摔倒, 爬起;再次摔倒, 再爬起。风无情地撕扯着我的衣服。我不能前进, 不能迈步。雨, 顺着头发往下流。我不能睁开眼睛。天啊﹗老天故意和我作对似的, 我在风雨中挣扎了有半个小时, 终于走进家门。我一腔的怒火、我满腹的委屈……我一定向他们大发雷霆。

父母对话:站在家门口, 爸妈的争吵使我止住了脚步。妈妈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你真是太狠心了, 说什么锻炼锻炼孩子, 啥时候不能锻炼, 这么大的雨……”妈妈哽咽着……“孩子就得摔打, 光娇惯着, 长大能干什么?别担心了, 相信我儿子是最棒的。”爸在夸我坚强。

风雨中准备的委屈、牢骚, 一下子不知从何说起。我也想起了学过林海音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落了》。那个爸爸也是那么做的, 说是历练历练。

揭示中心: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此时, 我明白了妈妈心疼的泪水是爱, 爸爸的撒手不管也充满了爱呀。风雨中, 我领略了两种不同的爱。

感人的作文:燕情 篇3

有一次,我让学生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大多学生写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平淡无味,不生动,不感人,并且是人云亦云。如有好几个学生都这么写:“下雨了,我等妈妈接,等来等去没有等来妈妈。后来我满腹委屈自己回家了。当时我恨我的妈妈。后来我才知道了这是一种理智的爱。”我精心备课,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写好作文。

一、留心生活,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感人素材

有的同学说生活平平淡淡,哪有那么多感人的事情?是的,生活中实在没有类似汶川大地震后惊天动地的感动。同样一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需做一个有心人,需有一双慧眼,你才能拥有那份感动,你才能拥有感悟生活的灵感。季老先生的一篇《清塘荷韵》写出他对池塘里无荷的失落、种荷的希望、盼荷的期待、赏荷的狂喜。其实这是季老对于生命的一种独到的感悟。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它饱尝了生命孕育的艰辛,它经受了生命绽放的美丽。感动于生命的执著,钦佩于生命的顽强,于是他写下这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他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学会感悟,做一个思想者,才能拥有感动。只有感动自己的东西,写出来才能感动别人。生活的旁观者,对任何事情都冷漠无情,对任何人都无所谓,很难说他能捕捉生活中的感动,将之写进作文里。我走在接孩子的路上,经常看到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妈妈接送孩子。衣着不整,目光呆滞,并且更特殊的是她是接送孩子人群中唯一步行的,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提着书包。她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有人说她神经有问题,可是她在送孩子上学这件事情上,却是如此清醒。有一天,正是放学的时间,暴雨如注,我顶风冒雨去接孩子,走近校门口,我突然发现,有一个人早已守候在那里。定睛一看,原来是她——那个神志不清的妈妈。我为此而感动了,为这种执著,为这种神志不清的母爱。岳飞的母亲是伟大的,孟子的母亲是伟大的,有谁说这位母亲不能用“伟大”一词来形容呢?你生活中有类似的发现吗?你为此而感动吗?只要你留心,这样的事非常多。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感动,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有了素材,并不等于有了好的作文。就像盖房子,有材料并不等于有了房子。材料准备好了,还需要精心设计。以此为例,我教给学生如何将作文写得的生动、感人。我针对学生这次写的作文作了如下的讲解:有了素材之后,一要学会联想,学会发挥。放不开思路,就写不好作文。二要把情节写详细写具体,才能生动、感人。这就需要学会描写,笼统的叙述只能是平淡无味。

二、展开联想,学会把生活中的素材加以發挥

想象、发挥,设置情节:天降大雨——期盼妈妈接我——失望的等待——我走在雨中——听见父母对话——揭示文章中心。

三、精雕细刻,学会生动具体的描写

生动具体的描写:可以进行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天降大雨:我坐在教室,忽然狂风四起,乌云滚滚,雨下起来了。我听着窗外狂风怒吼,再也没有心思听老师讲课,快放学了,我怎么回家(环境描写)?我的担心:我妈妈今天是否在家,爸爸会不会来接我,没人接我,我怎么回家……铃铃铃,铃声把我从遐想中唤了回来,放学了(心理描写)。

盼我妈妈接我:我站在教室门口,翘首期盼。盼望着妈妈能接我。我的视线在人群中搜寻着,不放过每一个人。站在风雨 , 我望眼欲穿了(幻觉:啊!穿黄色雨披的是我妈妈,是,我妈妈来了,我喜出望外。近了,我才看清楚不是我妈妈。我继续搜寻,啊,我爸爸来了,对,还是我爸疼我。只见他把另一个小孩扶上车走进风雨中;我有点失望了。我哥哥,这次肯定是……我怀着无望的希望) 。失望的等待:(心理描写:我孤零零地站在校门口,任凭雨水冲洗我的头发,我的衣服全湿透了。 看着一个个同学都被家长接走,心里充满了恨,恨爸爸、妈妈、哥哥你们也太狠心了。带着恨,我冲进风雨中……)

我走在雨中:我一步一滑,摔倒,爬起;再次摔倒,再爬起。风无情地撕扯着我的衣服。 我不能前进,不能迈步。 雨,顺着头发往下流。我不能睁开眼睛。天啊﹗老天故意和我作对似的,我在风雨中挣扎了有半个小时,终于走进家门。我一腔的怒火、我满腹的委屈……我一定向他们大发雷霆。

父母对话:站在家门口,爸妈的争吵使我止住了脚步。 妈妈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你真是太狠心了,说什么锻炼锻炼孩子,啥时候不能锻炼,这么大的雨……”妈妈哽咽着……“孩子就得摔打,光娇惯着,长大能干什么?别担心了,相信我儿子是最棒的。”爸在夸我坚强。

风雨中准备的委屈、牢骚,一下子不知从何说起。我也想起了学过林海音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落了》。那个爸爸也是那么做的, 说是历练历练。

揭示中心: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此时,我明白了妈妈心疼的泪水是爱,爸爸的撒手不管也充满了爱呀。风雨中,我领略了两种不同的爱。

作文一是有东西可写,二是怎样把自己想要说的生动地表达出来。所以,我做如上的引导,首先使学生打开思路,产生联想,设置出基本情节,真正做到有东西可写,然后把从生活中获得材料,进行详细的描写,如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通过描写,对重要的东西精雕细刻,会使生活中平淡的事情生动起来,打动人心。留心生活,获取写作的基本素材;产生联想,设置作文的生动情节;精心描写,打造生动感人的作文。这是写好作文的三部曲。

试析《背影》父爱感人的原因 篇4

下面我采取“观点 + 材料 + 分析”的方式解读《背影》父爱感人的原因。

一、全文抒写“父爱”, 却无一“爱”字

好的散文是讲究含蓄的, 朱自清深谙此道。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父亲说:“事已如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因为事忙, 本已说定不送我, 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他踌躇了一会, 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 夜里要警醒些, 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 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只是惦记着我, 惦记着他的儿子。

全文虽无一“爱”字, 但句句紧扣“父爱”, 爱意倍浓。反言之, 轻易叫出口来的、写出来的父爱是不能触动人的心灵的。

二、做自己不会做、不能做的父爱最感人

学生写亲情作文无外乎是写雨天送伞、生病背着看医生, 这是人之常情, 是父母的都会做, 如何能感人。在分析本文之前, 先来了解朱自清父亲的生平。朱自清的父亲名鸿钧, 字小坡, 在高邮邵伯镇做过小官, 在江西九江做过盐务官。文中“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这差使是徐州烟酒公卖局长。不管怎样, 朱自清父亲也是个见过世面、混得风光的人。

再来看看本文中他都做了哪些事。

我买票, 他忙着照看行李。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轻松似的。

徐州烟酒公卖局长好歹算得上公务员吧, 怎么在本文中变成了旅馆伙计、车站脚夫、憨厚的农民?即使朱自清父亲后来在南京谋事, 断不会做伙计、脚夫的, 做这些事完全出于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困境中的父爱尤为感人

假使朱自清父亲风光无限、官运亨通, 这样的父爱无论怎么演绎, 估计都不能感人, 演绎得不好, 可能被认为是作秀, 还是来看看本文中父亲处于怎样的困境吧!

那年冬天, 祖母死了,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家变卖典质, 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丧事, 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 父亲要到南京谋事。父亲因为事忙, 本已说定不送我, 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他少年出外谋生, 独立支持, 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 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 唯膀子疼痛厉害, 举箸提笔, 诸多不便,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困境重重, 还能处乱不惊;疾病缠身, 还能坦然面对。父亲全身心地爱护这个家、爱护儿子, 尤为难得, 感人肺腑。

四、竭尽全力的父爱震撼心灵

竭尽全力意思为全部奉献, 毫无保留。反观全文, 论衣服:父亲是“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儿子是“紫毛大衣”。论钱财:父亲是“行李太多了, 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儿子是“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非自己插嘴不可” (父亲和脚夫讲价钱说明经济困难, 零头小钱也得计较。儿子嫌父亲啰嗦, 平时用钱应当不会拮据) 。另外, “近几年来, 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 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 独立支持, 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虽然, 朱自清父亲身上也存在着诸多缺点, 例如父亲纳妾间接导致母亲离世, 这也是父子之间较大的隔阂。但论父爱, 其父不亏欠儿子的, 这份父爱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

感人的早会 篇5

这天是我来新公司报到的第一天,例行做完早操后,大家很自觉地排成一个正方形。我正纳闷间,旁边的同事告诉我,今天要开早会。接着,在主持人陈雄伟一声洪亮的问候中,早会开始了。主持人说,今天,我们行政部来了一位新同事,下面请她自我介绍一下。由于有点突然,我有些不知所措,只是简单地作了一下自我介绍就把话筒转交给了主持人。

接着,扬总说:“为了让大家早上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大家转过身,把手放在身前同事的肩上或腰上,然后随着音乐大家围着圈圈转,可以帮对方按按肩,捶捶背,搂搂腰,让大家全身放松一下。”

在优美的音乐中,游戏开始了,大家玩得很开心。扬总在现场幽默诙谐的配音也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平时同事之间的一些恩恩怨怨也仿佛在一片笑声中化解得无影无踪。

停下来后,扬总又说:“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礼节显得越来越重要。接下来,我教大家一个基本的礼仪——拥抱,这样,在学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也可以增进大家之间的情感交流。正规的拥抱是双方各向前迈出一小步,一个迈左脚,一个迈右脚,然后左手放在对方腰部以上,右手放在对方的肩上。”说着还现场给我们做了示范。当过军官的扬总做起拥抱动作来也是有板有眼的,干净利落,颇有军人风范。按照扬总的示范拥抱后,大家又顺时针方向与同事拥抱一次。当身后的行政部助理束静的手向我伸过来的时候,我感觉她把我抱得很紧,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信任、不舍以及留恋。刹那间,我百感交集,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一些原因,她辞职了,而我的到来,也意味着她即将离开与她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同事。出门在外漂泊的我,也曾经历过很多次伤感的离别,我能理解她此刻的心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后来,好些同事都再次与束静拥抱,也和她说了一些离别、祝福的话语,大家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和她告别。束静忍不住泪如雨下。主持人见状,把话筒交给了束静,让她和大家说几句话。束静接过话筒,哽咽了很久,顿了顿,然后说了一些祝福大家的话语。我想,她应该是属于这个舞台的,拿着话筒的她,镇定自如,言语流畅,那一刻,她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个舞台的焦点。最后,她说:“此时此刻,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我的心情,就用歌声来表达吧。”

在一片掌声中,在优美的旋律中,束静唱了一首非常悦耳的歌曲《离别的车站》。她很用心地唱着,大家认真地听着,整齐地给她打拍子,场面很伤感,很多人眼里都流出了眼泪。那一刻,我深深地被同事之间的这种深厚的友情所感染,心灵也受大了强烈的震撼。

台湾感人的细节 篇6

在台北火车站,我向服务小姐询问了台北至台中的高铁班次之后,又问台北至台中的飞机班次。可能由于她不熟悉飞机航班的缘故,用电脑查了几分钟之后才查出来。她把结果告诉我,然后说:“让您久等了,不好意思!”她拿出四张漂亮的台湾风光明信片送给我,以表达这“不好意思”。

台北火车站还设有“误点证明机”。那是在火车晚点时,旅客只要摁一下“误点证明机”上的红色揿钮,机器马上就自动打印出一份“误点证明”。这对于因火车晚点而迟到的上班或者上学的人们,是很需要的证明书。

在台北SOGO百货商场的食品超市,我见到一台“商品价格查询机”。顾客如果对于收银条上开列的价格有疑问,把条形码在“商品价格查询机”上刷一下,就可以查得商品的价格,以进行核实。

在台北捷运(即上海人所说的轻轨)站的地上,我见到“夜间妇女候车区”标识,那里在夜间有专人看管,以保护妇女的安全。

在台北桃园机场,我见到“会面点B3”黑底白字标志,不知何意。打听之后,这才明白,由于航厦(也就是候机楼)很大,朋友会面往往找不到地方,这“会面点B3”就是B3出口的会面之处。有了这个标志,缩小了范围,需要会面的朋友就很容易找到对方了。

在桃园机场的登机口,我见到屏幕上出现“登机时不需出示护照”的提示语,感受到机场管理人员的细心。旅客登机时手持行李,又要拿护照、登机牌,在忙乱之中很容易丢失护照。见到“登机时不需出示护照”的提示语,登机前可以早早把护照收好,那就不大会丢失。

在台北银翼餐馆的入口处,我见到安放着酒精消毒机,上面写着提示语:“请靠近我,喷一下。”顾客在就餐前这么“喷一下”,可以杀灭手上的病菌。

台北的公共场所严格禁烟。我注意到,商场里的禁烟提示语“很客气”:“谢谢您,室内不吸烟。”“不吸烟,大自由。”“人人有权拒吸二手烟,维护健康是您的权利。”在出租车上张贴的禁烟提示语,那口气就很严厉:“违规吸烟者,最高罚款一万元。”

在新竹街头,我看到“旧衣回收柜”,上面贴着“旧衣回收助残胞”的标语。

台湾有许多公益广告,不仅画面精美,而且广告词妙语如珠。如“开车不喝酒,平安到久久”,这样的“台北市政府提醒您”,显得非常亲切。在一张婴儿的可爱照片上,写着“一路,宝贝你的宝贝!”一则公益广告上印着一颗红心,旁边写着一句“我们急需您的加入”,鼓励“热心捐血人士”加入义务献血的行列。

最感人的是在台湾诸多公众场合的志工(志愿者)。我在许多展览馆看见他们的辛劳的身影,在街头、车站也都见到他们在热情地服务。

(张甫卿 摘自《羊城晚报》)

曾国藩以德感人 篇7

曾国藩对绿营的腐败有深刻认识, 他说:“以今日绿营之习气, 与今日调遣之成法, 虽圣者不能使一心一气, 非别树一帜, 改弦更张。断不能办此贼也。”曾国藩彻底否定了绿营。按照新的建军机制组建湘军:由统帅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弁, 哨弁挑选什长, 什长招募勇丁。曾国藩把这种方式组建的湘军比作“统领如根, 由根而生枝叶, 皆一气贯通。”由于层层招募, 组成“这棵树”的是利害相关、思想相通、地域相同、社会关系相近的人。维系“这棵树”生存的不是普通军队的组织纪律, 而是家族、亲朋、师生关系。湘军的招募制, 使“口粮虽出自公款, 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 皆受其惠。”

湘军还有另一条原则, 如果统领、分统、营官去位, 其统部队一般要解散。由新统领或新营官去重新组建。这就使得湘军各护其长, 心怕头头去位后在重新组建中地位降落影响前程, 甚至被斥退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湘军的这种建制, 虽然克服了绿营的许多恶弊, 但也因层层招募、层层隶属, 造成只听命于直接长官而难以统一指挥的困难。

然而, 湘军的这种建制, 并没有影响曾国藩作为最高统帅的统一指挥。如果不是这样, 湘军就不能镇压太平天国, 清廷也就不会对曾国藩既恨且忌。李鸿章在《曾国藩神道碑》说:“公治军, 谋定而后动, 折而不挠, 重如山岳。诸将化之, 虽离公远去, 皆遵守约束不变”。这话并非溢美。曾国藩不仅在军时将士听从他的指挥, 即使守制离开了军队, 清廷的命令他们可以不听, 但曾国藩“一纸千里赴急”。

湘军将士之所以听从曾国藩的指挥。其原因当然是复杂的, 如他见识远大、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使人折服, 如他的政治地位具有领衔奏事保举官员的权力而使人随从, 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道德践履, 是他的以德感人。对此不论是曾国藩同时代的人, 还是后人, 都有颇为一致的评论。

收服同僚

曾国藩以他的道德践履和高尚人格去感动湘军将士, 使他们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指挥。湘军将士特别是那些学养深厚的将士, 无论心腹与否, 无不奉曾国藩为道德圭臬。李鸿章、容闳、薛福成、黎昌庶这些心腹知己自不必说, 即使与他有隙甚至交恶的李元度、左宗棠也莫不如此。

在统帅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 曾国藩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宽容。最能体现曾国藩宽以待人的, 是他与左宗棠的关系。左宗棠, 湖南湘阴人, 恃才傲物, 自称“今亮”, 但屡试不中, 居乡里, 四十一岁才入佐湖南巡抚张基亮。锋芒毕露而又科场失意的左宗棠对为人拙诚、科场得意、官运畅通的曾国藩很是轻视。他们那时虽非同僚却是同乡, 见面时常有龃龉。传说, 曾国藩见左宗棠为妾洗脚, 笑曰:“为如夫人洗足”。左宗棠反唇相讥:“同进士出身”。有一次, 曾国藩出一上联:“季子才高, 与吾意见常相左”, 把“左季高”三字嵌了进去;左宗棠对下联:“藩侯当国, 问他经济又何曾”。语涉鄙夷。这些虽是传言, 却也反映了二人早期的不谐关系。但曾国藩对左宗棠一直是宽宏大量, 不计前嫌。左宗棠的大器晚成, 终于出将入相, 离不开曾国藩的保荐之功。

二是自省。而最能体现曾国藩自责精神的, 还是他处理江西巡抚与他争厘金的事。

同治元年十月, 沈葆桢奏准截留江西漕折银5万两, 又将九江的关洋税截留。而这时湘军已发生因无饷溃逃的事。同治二年, 沈葆桢再次截留江西厘金, 而这时正是攻破金陵前两个月的关键时刻。而“营中竟有食粥度日者”, 曾国藩担心因缺饷哗变而功亏一篑, 万不得已才上《沈葆桢截留江西牙厘不当仍请由臣照旧经收饷摺》。

沈葆桢与曾国藩争厘金, 完全是沈葆桢不顾情理、恃才做上引起的, 曾国藩没有过错。即使是这样, 曾国藩仍然反省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急躁。在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和十八日的日记中他描述自己的焦急心情后内省道:“皆由平日于养气上欠下功夫, 故不能不动心”“实则处大乱之世, 余所遇之僚属尚不十分傲慢无理, 而鄙怀忿若此。甚矣, 余之隘也!余天性偏激、痛自刻责惩治有年, 而有触即发, 仍不可遏。殆将终身不改矣, 愧悚何已!”

三是自悔。曾国藩被湘人称为“乡圣”, 他虽然待人宽厚,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也有过头的时候, 如他几次参奏李元度。其实, 李元度有功于曾国藩和湘军, 这正如曾国藩在“三不忘”中所言, 在曾国藩的几次困境中, 李元度都给了他可贵的支持。

对于那样严厉参奏李元度, 曾国藩后来十分后悔。随着地位的越来越显赫, 这种后悔的心情也越来越强烈。同治四年曾国藩在《加李翰章片》中写道:“次青之事, 鄙人负疚最深。在军十年, 于患难之交, 处此独薄。近岁事机大顺, 悔之无及。”

廉为做官之本

曾国藩做京官的时候, 就把廉作为做官的根本, 从那时起曾国藩就立志做一个清官。道光二十九年三月, 他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 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 故私心立誓, 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神明鉴临, 予无失言。”

和把廉作为做官的根本一样曾国藩把廉作为治军的根本, 他以廉自律, 以廉律下。曾国藩统兵在外, 给家里寄钱很少。

感人的作文:燕情 篇8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这段颁奖词赞美的是她。

她,就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1957年,将军辞职回乡当农民,34岁的龚全珍相随而归,将军热心修水利建校舍,她跟着捐出大部分工资。58年过去了,九旬高龄的她仍坚持助学济困,自己却及其节俭,几年来未添新衣,裤子打满补丁,零食都舍不得买。近十年来,龚全珍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辅助的困难群众20多人,捐款金额10多万元。

2013年,龚全珍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与高度评价,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

如今,已是92岁高龄的龚全珍仍奔波在助学济困的征途上,她将获得的慰问金、奖金全部捐献出来,成立了龚全珍爱心基金会,专门资助贫困群众和学生,帮助解决他们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58年前,她放弃城市生活,追随丈夫回到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与丈夫一起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不懈努力。

58年来,她一直坚守信仰,教书育人,关爱贫困学生,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山区的孩子;就是在离休后,她仍然不忘困难学生与困难群众, 对他们的关爱与帮助始终如一。

她就是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称为“老阿姨”的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

跟随丈夫回乡,扎根山区,教书育人。捐出工资大部分改变家乡面貌, 帮助困难群众,自己却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

1957年8月,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 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 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甘祖昌将军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努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为此, 他像战争年代一样豁出命来干。在农村生活的29年里,甘祖昌与群众同甘共苦,把自己70% 的工资用来为家乡修水利、建电站、建校舍、办企业以及扶贫济困。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高的,但他的生活上十分节俭,衣服都是破了又补,补了又穿。在他的带领下,坊楼镇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 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为农民脱贫、改善生活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甘祖昌夫人的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她扎根山区教书育人,并把工资的大部分都用来支援农村建设, 改善农民生活。自己却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在那个匮乏的年代,作为一个人民教师,龚全珍经常会拿出自己的工资和粮票,去资助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和老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看到贫困学生,没钱交学费上学,她就自己掏钱垫学费,买学习用品、衣服给贫困学生。

延续将军梦想,倾力帮助困难群众,捐助学生达百人,资助困难群众20余人,捐献金额10多万元。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离世。 这一年,龚全珍63岁,尽管已过花甲, 但为了延续将军的梦想,龚全珍老人继续发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将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了困难群众。

为了不给子女增添麻烦,龚全珍住进了幸福院。在幸福院居住的5年中, 龚全珍没有把自己作为照顾对象,而是幸福院的工作人员,她自己擦地板、 补衣服,拿出生活费为老人们买营养品;幸福院旁住了一位残疾人名叫尹韵娇,其老公智力低下,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龚全珍帮助尹韵娇购置补鞋机,为了让她一心一意赚钱糊口,又主动帮忙照看两个年幼的孩子,使尹韵娇一家从此走出了困境。龚全珍还资助尹韵娇的女儿彭艳峰圆了大学梦, 如今这位残疾人的女儿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30多年来,龚全珍走进学校、机关、 部队、工厂,义务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贫困学子结成“1+1”帮扶对子,资助他们一些学习和生活费用……

在一次下乡宣讲时,龚全珍偶然认识了下坊乡湾溪小学三年级学生郭兰燕,当得知她的父母亲均患病,全家生活非常困难,小兰燕随时面临辍学的情况后,龚全珍落泪了,她对校长说,今后郭兰燕的所有学习费用和部分生活费用由她负责。因为龚全珍的帮扶,小兰燕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 进入了初中。龚全珍还购买了复读机和磁带,鼓励小兰燕继续努力,好好学习。近10年来,龚全珍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资助的困难群众20多人, 资助金额10多万元。

已是九旬高龄的她,办起了“龚全珍工作室”,成立了“龚全珍爱心基金会”,继续书写着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松筠之节。

2012年秋,已届90高龄的龚全珍老人,在琴亭镇的帮助下,和金城社区居委会的同志一道办起了“龚全珍工作室”,每周定时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工作室还不定期开展活动,对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 对家庭困难的群众给予资助。

刘青松是金城社区的居民, 龚全珍在一次老干部活动中得知他体弱多病,家境贫困。于是,她主动向离退休党支部要求与其结对帮扶。多年来, 龚全珍捐款捐物,帮助刘青松一家度过难关。刘青松去世后,龚全珍又与他爱人彭云娥结成好朋友,彭云娥说: 她经常来我们家,问我们有什么困难, 有困难就帮助,年纪这么大还经常慰问我们,跟我们聊天,比姐妹还亲。

2013年9月,龚全珍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与高度评价。一时全国掀起了学习龚全珍的热潮。各级领导, 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莲花看望龚全珍老人,有的还送来了不菲的慰问金, 龚全珍把这些慰问金还有获得荣誉的奖金全部拿出来,成立了龚全珍爱心基金会,专门帮助贫困的群众和学生,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学习的困难。

2014年初,龚全珍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认识了来自重庆的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姚厚芝,姚厚芝身患重病,女儿身体不好,生活困难,当得知她的生活状况后,龚全珍当场拿出2000元给姚厚芝,要她买些营养品,搞好身体。 同时龚全珍还与在场的两个女儿商量, 以后一直资助姚厚芝的两个孩子读书直到大学。而在来北京之前龚全珍还特意到琴亭镇金城社区工作室了解情况,并嘱咐工作室的同志春节前要到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家进行慰问;她还到莲花县城北小学德仁苑慰问孤儿, 看到教室的门窗有破损的现象,他拿出3000元为学校购置书柜,修理宿舍门窗等;她还委托女儿甘公荣到萍乡市安源、芦溪上栗等地资助了两个困难学生,两个困难家庭,每个学生和困难家庭都资助了1000元。

平凡感人的细节 篇9

细节如影随形,它时时伴随在我们身边。细节是放学回家后母亲的一声问寒问暖;细节是做完作业后父亲的一句早点睡觉;细节是讲完题后老师询问你是否懂得的眼神;细节是生病后朋友递来的一丝不苟的笔记。细节很小,却让人持久地感动。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不仅伟人与我们不贴边,有时甚至只能算是庸碌。生活是由鸡毛蒜皮的琐碎所串联的,没有八点档肥皂剧中的戏那样煽情,却有比电视剧更加真实,更感人的细节。孟郊写下了"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细节,让无数游子为之落泪;王维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细节,让无数行人为之嗟叹;苏轼写下了"小轩窗,正梳妆"的细节,让天下有情人为之唏嘘。只是细节,又不止是细节,它包括了细节本身背后的深深情感。

最让我时时想起并感动不已的是一幅画作:伦勃朗的《犹太新娘》,穿着美丽衣饰的夫妇,有着沉郁内敛的表情,暗色的背景下,两个人相依偎着,没有对望的双眼,没有起伏的情节,只有相握的手,仿佛是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攫住了画家的心,让它留在画布,即使是几百年后,依然默默相依,此情不渝。而对观者来说,无论多么华丽的衣服都掩不住的,是他们的深情,是相濡以沫共同走过的,和还将要走下去的人生历程,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这是一个多么淡然而又有深情的细节。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不被这种深情包围着呢?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罢了,其中有母亲为父亲端上的一杯热茶,织就的一件毛衣;有父亲为母亲充好的一个热水袋,倒好的一盆洗脸水;也有他们帮我准备的一日三餐,和我替他们轻轻的捶背。我们不能希求生活变得如何伟大,我们只求把细节做得更好。"一句话,一生情",歌词有时就这么轻易道破了生活的真相。真正的温情,只在细节中默默传递;真正爱你的人,也只在细节中表达关爱。一如母亲、父亲、老师、朋友、爱人。

安徽省临泉县城中南路学校泉河文学社

指导老师:牛 锐

以情感人 以史育人 篇10

一、注之以爱

热爱学生是教书育人的前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校胜过爱家庭, 爱学生胜过爱子女, 这是我的行为准则, 也是我能够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对学生深厚的爱, 首先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 千方百计地备好课、教好课,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其次, 对学生要诚挚和蔼, 苦口婆心。课余时间, 常和学生一起活动, 了解他们的个性、爱好, 倾听他们的心声。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从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对学生全面关心, 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就会更加喜欢听课, 更加容易接受所宣扬的观点和所称道的人物, 思想教育就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师爱, 打开了教书育人的通途大路。

二、启之以智

没有高层次高质量的智育, 便没有高层次高质量的德育, 德育必须寓于智育之中。历史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 而不能作空洞的说教。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 是启之以智的含义之一。智育不仅包括传授知识, 还应包括发展学生智力, 这是启之以智的含义之二。

历史知识本身非常丰富, 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传授很多知识。教师在考虑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时, 要遵循两项原则。一是依据教材的原则。不能海阔天空, 漫无边际地乱扯一气, 而是认真发掘教材的思想性。二是针对性原则, 思想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 应当全面进行, 不可偏废。但思想教育又要解决实际思想问题, 特别是要针对某些社会不良倾向和学生们中间存在的问题, 有的放矢, 对教材的某些部分加以强调或作适当的延伸和补充, 使之收到实效, 而不能平均用力。

在“寓教于史”中, 教师必须有鲜明的立场, 爱什么, 恨什么, 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旗帜鲜明, 毫不含糊。

三、晓之以理

我们反对空洞的说教, 主要是反对“空洞”, 并是不笼统地反对“说教”。中学生不仅具有感性认识能力, 而且具有理性认知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已有较高的发展。单纯的具体形象已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常常进行哲理的探索, 进行人生价值的探索, 等等, 但他们并非一讲道理就不爱听或产生逆反心理。因此, 教师对于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不但要说理, 而且要透彻说理。在一般情况下, 教学中说理不宜太长, 或画龙点睛, 一语破的;或三言两语, 言简意赅;或启发学生, 自作结论。当然, 必须多说几句才能解决问题的, 也不能不说。只要确实言之有理, 以理服人, 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四、动之以情

人有社会的属性, 是有感情的物类。人们在社会活动中, 感情色彩是十分深厚的。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社会心态:“士为知己者死。”我们固然不能无原则地赞同它的内涵, 但这毕竟是千百年来人们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事实。在教育活动中, 情感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我深切体会到, 情之感人有时往往超过理之化人。

动之以情, 并不要求教师如何善于表演, “言为心声”, “诚于中而形于外”, 首先要求教师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是一个为人师表的灵魂工程师, 只要做到这一点, 自然会产生以情感人的魅力。

五、导之以行

导之以行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引导学生实践, 二是要老师以身作则, 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我们提倡爱国主义, 就要使学生懂得,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概念, 而是日常行动的指南和个人品德的试金石。在日常教学生活中, 我把引导学生学习杰出人物和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结合起来, 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引导学生学习杰出人物, 使学生有较高的追求让学生选定他们所崇拜的人物, 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几个。帮助学生看看他们的传记、事迹介绍或他们的著述, 抄写他们的名言, 了解人们对他们评价, 有条件的还可以参观他们的遗迹, 做些调查访问, 使杰出人物活在他们的心里, 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我还常常和学生交流学习杰出人物的体会, 现身说法。这样, 杰出人物就成为其前进的动力。

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 每个学生都要认真遵守。我在担任班主任时, 对守则和规范非常重视, 认真作好宣传解释, 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系统, 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导之以行中, 教师以身作则十分重要。学生对教师, 每时每刻都在听其言且观其行, 所以言传和身教应该并重, 而且身教还要重于言传。

台湾那些感人的细节 篇11

在台北火车站,我向服务小姐询问了台北至台中的高铁班次之后,又问台北至台中的飞机班次。可能由于她不熟悉飞机航班的缘故,用电脑查了几分钟之后才查出来。她把结果告诉我,然后说:“让您久等了,不好意思!”她拿出四张漂亮的台湾风光明信片送给我,以表达这“不好意思”。

台北火车站还设有“误点证明机”。那是在火车晚点时,旅客只要摁一下“误点证明机”上的红色按钮,机器马上就自动打印出一份“误点证明”。这对于因火车晚点而迟到的上班或者上学的人们,是很需要的证明书。

在台北捷运(即上海人所说的轻轨)站的站台上,我见到标明的“夜间妇女候车区”,那里在夜间有专人看管,以保护妇女的安全。

上一篇:出租车车内广告下一篇:表达美好愿景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