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新教材的语法教学浅谈

2024-04-14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语法教学浅谈(精选8篇)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语法教学浅谈 篇1

归纳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认知,同时教学效果也较好。如:在讲授以what开头引起的感叹句时,首先通过大量的示范,

hot day What a hot day(it is)!

dry weather What dry weather(we have)!

delicious dumplings What delicious dumplings(they are eating)!

然后给出其它词汇,要求学生尝试说出类似的语句,并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What(a/an)+adj.+n.+(主+谓)!然后通过大量的联系,尝试其他形容词的变化构成形式,进行口头和笔头的巩固性训练,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准确性,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

(二)简笔画与语境相结合

一个句子离开了语境,其表达的意义就很难确定。而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的对话,每段对话都有一个微型情景,要讲授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在语法教学中利用简笔画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直观的语境,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如:教“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时,利用简笔画创设语境,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语法规则,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Today is Sunday.The students of Class 3 go to the farm to help the farmers pick apples.Look!Mei Mei is picking the apples.Lily is holding the ladder for her.Tom and Jim are carrying the apples.Li Lei is lifting the baskets on to the truck.And the farmers are working on the truck.

另外也可以用简笔画来呈现新句型。如:出示简笔画,引导学生用both…and和neither…nor句型。

Both Lily and Jim are happy.

Neither Lily nor Jim is sad.

Both Lily and Jim are unhappy.

Neither Lily nor Jim is happy.

再出示另一幅图,造句如下:

Neither Lily not Jim is a teacher.

这样分层次引入,就会使学生对所授句型的用法有了更形象、清晰的认识。

(三)口诀法

例如大多数初一新生在初学英语时,对于联系动词“be”的用法总是出现错误,因为汉语中无论任何人称的“是”都是一个,而英语则不同。在纠正多次而效果却并不好的情况下,将口诀“我是am,你是are,is跟着她,他,它;单数is,复数are;not加在系词后;提前大写就疑问。”讲述给学生,他们对此语法项目的学习效果就有明显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语法不应停留在语法知识,语言点的传授、讲解上,而应成为培养语言能力的一环,成为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手段。学习语法规则是为了掌握语言,进行交际,不能为学语法而学语法。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必须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语法教学浅谈 篇2

1. 改变语法教学方式, 让语法活起来。

采用全新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语法教学方法, 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 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如: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6 Section A 1a—1c形容词比较级的导入:可首先显示一张全家照, 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相片里人物的高、矮、胖、瘦, 等等。然后让学生听老师介绍家人的情况:I’m tall.But my sister is taller than I.I have short hair.My brother has shorter hair than I.My father is thin.My mother is thinner than my father.My sister is outgoting.I’m more outgoting than my sister.让学生找出不同点:tall—taller short—shorter th in—thinner outgoing—more outgoing.再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尺子、钢笔、橡皮等进行比较, 这样就把形容词比较级的语法激活了起来, 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开了个好头, 为后面的课文教学埋下了伏笔。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应根据所教的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 创新教学方法, 创设运用所教语法项目的情境, 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 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这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根据教材内容, 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个语法项目查阅资料, 收集、筛选、分析、处理和运用各种信息;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 从而降低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焦虑感,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创设语言情境, 活用语法知识。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体现为, 以描述学生“能做某事”为主线。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某事, 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因此, 设计真实的话题情境, 话题与语法融合的课堂教学应该力求“动”、“活”、“化”的教学效果, 既让学生积极“动”起来, 让教学内容和过程“活”起来, 让语法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如: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10的语法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动词原形”我们可以这样让学生动起来:利用多媒体把各种职业生动地演示出来,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职业, I’m going to be...when I grow up.然后分成小组讨论, 交流。最后分给学生采访任务, 让他们做为记者去采访同学“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再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采访结果。这样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实践活动, 使语法知识得到了活学活用,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 为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 巩固语法知识。

课内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课外经常开展一些英语故事会、英语晚会、英语朗诵比赛、英语小品表演等。

(1) 分角色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 同时强化情感体验。

(2) 运用事物表演。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实物展示, 既形象具体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借助现代媒体, 让声音、图象叩响思维之门。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从而创造良好的仿真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这些语言的机会, 让学生更有效更生动地巩固了所学的语法知识。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篇3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方式和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97-01

我国的英语教学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三十多年,语法教学是英语学习的核心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师“一言堂”,采用教师讲和学生记的方式,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授语法时往往不讲求方法,只是机械地把语法书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到黑板上,辅之以大量的机械性的变换练习,学生则在课堂上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抄写语法规则和条目上,索然无味。尽管有很多学生努力记忆,但仍不能记住老师灌输的知识,不能正确运用,因而产生了畏惧和逃避心理,最终失去了学习兴趣。

一、现阶段的英语教学

(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忽视语法教学。

让学生多听多说,培养起良好的语感,将听和说结合起来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拥有良好的语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然而,在这种氛围下,容易让学生忽视语法,书面表达与口语毕竟有所差别,完整的书面语表达要以语法结构为依托,而缺乏英语语法支撑的初中生,写作中常犯作文过于口语化或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错误,与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相违背。

(二)专注于枯燥的语法教学。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语法教学,让学生死记大量语法规则;而初中生处于思想情绪多变的阶段,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其产生枯燥感,对英语失去应有的兴趣和热情。常会出现能写不能听,不能说的情况,导致“哑巴英语”。初中生刚开始接触语法,被其复杂多变的语法所困扰在所难免。如果一味的强调语法,死记硬背,容易让学生产生语法混乱,不能灵活运用,进而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将语法教学贯穿在“听”、“说”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语法知识转换成直观的语言表述,逐步完善英语知识构架,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明确学习语法并不只是会做题,背大量的语法规则,而是要重视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并通过英语长难句分析、阅读课文、记诵范文来感知和运用语法,从而达到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笔头交际的能力。

这就要求把学习语法与单词记忆、阅读文章等其它方面相结合,而不是独立地去学习语法,要有机地结合在课文里。课文中出现的语法项目,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干巴巴的。因此,在句型学习结束后,宜结合课文去学语法,要围绕课文中出现的主要语法项目,循序渐进地学习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如:在初二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语法项目之一是“一般过去式”。首先,教师可以就学生喜欢或是感兴趣的话题区去引导。Who is your favorite film/football star?(谁是 你最喜欢的电影或足球明星?) When was he/she born?(他或她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让学生子问答中来初步体会为什么会用到 was(一般过去时)。又如: When were you born? ·When did you get to school yesterday?

三、逐步渗透, 自然习惯

有些语法项目不必大讲特讲,只要把规则交给学生就可以了。教师需要做的事就是设计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使用这些规则的机会。比如,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词尾加“s”,以及名词复数词尾加“s”这两条规则,学生在这方面常常出错,并不是因为教师讲的不充分,也不是学生不理解,而是使用的机会太少。教师讲上几十遍,不如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练上几遍。反复练,单项强化练,综合反应练,使学生逐渐形成习惯,从而掌握该语法项目。2.提炼句型,列出公式。有的语法项目采用句型或公式套用的方式比单纯讲练效果好,而且节约时间。比如强调句式、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等。在列公式以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句,列公式时同时讲清各部分的语法功能及意义。

四、系统归纳

采用系统归纳法学习语法,就是把学过的同类语法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关系归纳总结成完整的语法体系。系统归纳法一般用于语法体系完整学习之后达到对整体知识的梳理,是积累归纳法的总结和归类。

五、分小组互动法

初中生年纪较小,抽象性思维不够发达,如果授课不当,所授课程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承受量,会挫伤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发给每个小组一些对话素材和例句,让孩子们挑出有语法错误的地方,并把它们纠正过来,这样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初中生天性中有寻求趣味性和集体荣誉感的能力,这会让他们开动脑筋,积极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们会在游戏中对所学到的语法加深印象,教师也能将被动的授课方式变成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的乐园。

总之,教师教授语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规则,而是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去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达到学生能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教师要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在用中学,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使语法学习充满实用性、真实性、趣味性。教学中要注重“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练中有悟,在练中发展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J].学周刊, 2011 年 2期.

[2]刘宇琛.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探[J].中学英语之友,下 旬刊.

[3]刘保红.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及其主要方法[J].论 文展台, 2009 年 9 月

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技巧 篇4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然而,在新课标下,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教师过分重视语法规则的讲解,不重视学生的口头交际,忽视对英语运用技能的训练。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提起语法就头痛,教学效果差。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一、导入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语法内容广泛,规则多、框框多。很多学生对语法望而生畏,一上语法课就没精神。要想改变学生对语法课的看法,提高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关键。俗话说:先入为主。而导入“既是一堂新课的开始,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第一环节”。这个环节如果设计得自然、新颖,就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不致于还没开始上课,心理上就抵触语法课了。教师在课前可以出示一段对话导入,让学生在讨论中去发现语法,在不知不觉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也可以播放歌曲导入,如播放歌曲Yesterdayonce more来教学一般过去时态,使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快乐之中欣然接受语法学习。或以听力对话形式引出一个新的语法等等。导入的形式要根据语法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从根本上吸引学生。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语法教学浅谈 篇5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新课程提倡“材料式”的教材观,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其根本特征是“范例性”。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教材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不能僵化地依据教材实施教学,而应从内容、结构、方法、进度以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 这个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处理,要在“调”“增”“删”三个字上下工夫。

一、教学顺序的调整

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时,教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对教材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调整单元之间的顺序

单元之间的调整就是对各单元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以将相关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将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在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同时或发生的前后进行单元的整合,学生就更加应用自如了。对单元教学顺序的调整,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使他们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

有时教材中的个别语言材料或过于枯燥,或呈现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例如,人教版教材第3单元第9课中有therebe 句型的教学内容。教材编者在该课中设置了一幅图和一段16行的阅读材料。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语法项目,并且该句型的中英文差异较大,教材又是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学生阅读该文段,这对初一学生来说不仅难度大而且很乏味。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活动,比如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先教授关于家居的单词和therebe句型,待学生基本掌握后再设计一个任务:了解教师新居的情况,并根据教师的回答画出草图。教师还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景: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刚刚搬了新居,并问学生是否想了解自己新居的情况以及想知道哪些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学的单词和句型进行讨论。讨论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向教师提问,并从教师那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个设计的优点在于:口语练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能够跟上学习时度,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避免阅读长段文字的枯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需求是多样的,分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能体现尊重差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上述教学情景本身具有真实性,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前提是信息差的存在,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教师新居的情况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重“精”轻“泛”的倾向,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这严重制药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教学内容。人教版下册第4单元Section A 部分中涉及了有关职业的名词,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教师可以提前做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在课堂上适当扩

展词汇,之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父母的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也可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是涵盖了包括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纸杂志等其他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丰富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上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删减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删减包括材料数量和质量的缩减。有些同类型的练习数量过多,则可省去一部分,如果不仅要缩减材料数量,还对其进行教学方法的处理,那么就是质量的缩减,即调整教学要求,四、教材取舍和调整的本质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代言人”。但无论教材编写得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都蕴涵着整齐划一的教育需求,无法满足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只有对教材有所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景的适用性。Mc-Donough和Shaw(1993)在谈到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问题时,提出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的出发点。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教学情景特点,如学习者特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班级规模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教材的内容和组织,如话题内容、覆盖的技能、语言水平和练习分级等。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即改变教科书的内部特征,使其更加符合特定情景的教学需要。Madsen和Bowen(1978)将这种“匹配”称为“适合”原则,即“教材、教法、学生、课程目标、目标语及其语境、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几个相关变量之间的适合性”。也就是说,教材本身可能是连贯和紧凑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需要;反之,教材的结构可能存在不协调的方面,但却可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另外,教师最了解具体的教学情景,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和需要,在如何正确和灵活地处理教材的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即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不是完全“复制”教材,总是或多或少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其目的是使教材

和教育情景相互适应,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也更能彰显教学的个性和体现课程实施的差异性。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语法教学浅谈 篇6

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内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英语的口、笔头表达是基于英语词汇,根据语法规则整合起来的产物。如果说语言材料是建造船体的原料,那么语法规则就是船体的框架结构。语法规则又好比是比赛规则,也需要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语法教学也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教学实情,学生实情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以追求实效为准则,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方向。

一、语法教学活动化

语法教学活动化是指教师把语法规则化为活动, 把教学过程化为交际活动, 在活动中操练和运用语法。活动能调动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体意识,使学生对所学语法的理解更加深刻, 对语法的记忆更加牢固。在语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法规则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

1.猜测游戏

猜测游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猜测活动上。在游戏中学生增强了对语法规则的感悟能力,总结归纳及活用能力。

2.讲故事

故事法可以用于时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是提供单词让学生接力编故事。例如在学习过去时,老师给予话题Li lei’Yesterday,并准备下列单词卡: open,ring,put on,brush,wash,listen,read,have,go,take,begin,study,do,eat,play等,接着教师说出故事开头,要求学生运用所给的动词的过去式续编故事。

二、语法讲授情景化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语法讲授,我们可以设置多样化、多功能的语法情景讲授方式。

1、利用真实的环境或创设模拟的情境进行讲授

在传授现在进行时态时,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含有进行时态的句子。例如,教师一边关门一边说:“I am closing the door.”打开窗户时一边说:“I am opening the window.”在教室走来走去说:“I am walking.”在黑板上写字时说:“I am writing.”再叫一个学生念书,教师说:“She is reading.”叫几个学生唱歌,教师说:“They are singing.”利用动画课件,教师问:“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回答出动画中正在做的动作。这样一直练下去,学生就会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句型、会话,在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进行时态的构成及用法。

2、引入语篇观点,用阅读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

案例: 教学内容:动词-ing形式

T: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章,找出动词-ing形式,并分析它们的用法。

Many people asked me why I chose teaching as my career, and my answer is “I enjoy staying with kids, and I think teaching is the only thing I am good at.” They still don’t understand me, saying there are millions of things more exciting than teaching.At those moments, the only thing I can do is just laughing and keeping silent.Everyone has his way of living and respecting others’ choices is a something we shall learn.阅读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本案例强调的是在阅读输入过程中去探索发现语法规则,而不是教条式的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注意和理解经过精心设计的输入材料中的语法结构。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又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独立分析动词-ing形式在篇章中的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而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强了双方有效的沟通交流,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学习枯燥的语法内容。

三、语法讲授任务化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讲授标准样式。在语法讲授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去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运用中学习掌握语言情势、语言规则,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

1、信息差型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

这类任务指当交际一方有新信息同时愿意提供信息,另一方有又得到信息时双方进行的交际活动。如在学习命令句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教师可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回家询问父母,之后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要求学生在此任务中使用间接引语。例如:

Parents told us to listen to the teachers in class carefully.Parents told us to be friendly to classmates.Parents told us not to be late for school.2、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

这类任务是分配学生一个任务和一些相关信息,学生需要经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答案可以有多种,也可以是独一的。如在学习命令句时,可以让学生共同为本班制定班规(school rules)

For example: Don’t talk in class.Don’t read cartoon in class.…….四、运用词典进行语法教学

这种教法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探索研究学习”的原则。词典教学的运用能带来词汇学习的语音、语义、运用并重的全面的教学效果。词典教学视语音、语义、运用为一个整体,三者反映了语言三大要素的有机联系,体现了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因而它能带来突出的全面的教学效果。词典教学法的优点还表现在:(1)它让学生沉浸在最经典的英语用法中。词典里的例句是国外语言专家经过时间研究后提炼出来的最典型的句子,是最地道的表达方式。(2)它极大的解放了老师。老师不必苦思冥想如何去解释词的用法,词典里不仅有例句,更有对词性、特殊用法和使用范围的详细解说。老师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的学习。

浅谈初中英语新教材教法的改进 篇7

一、新教材新教法, 要充分了解学生

传统的填压式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爱尔兰诗人叶芝 (William Butler Yeats, lrish poet) 说过:“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 而且点燃一把火。) ”怎样去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是教育的关键。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因人施教,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所以备课不光是备课本, 还要备学生, 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 与他们聊天谈心, 增进彼此的了解, 从而更进一步得知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要求。根据他们的想法, 我将自己的备课进行修改, 这样学生觉得英语课堂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所授知识更容易吸收, 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效果十分理想。

二、变换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查尔斯·史考伯言:“一个人几乎可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在教学中, 根据各单元不同的特点, 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工具,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七年级上Unit10“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中, 先用声音引入,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猜出所听到的乐器, 从而达到学习各种乐器英文名称的目的。而在七年级下的Unit6“What’s the weather like?”中, 又采用先观看CCTV天气预报的形式, 唤起学生对用英语描述各种天气的渴望。八年级上Unit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hake?”更让同学们记忆深刻, 那节可以说是英语烹饪课, 大家带来各种原料, 在课堂上亲自“下橱”, 作出了美味可口的沙拉, 寿司, 三明治, 奶昔...学生在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 知识也深深得刻在了脑海里。

三、推行情绪调节教学模式

教学不光涉及到知识的传递, 而且关系到态度、情感等因素。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中激发情绪对学习的动力性作用的教学设计, 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乐学, 好学的情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依据学生生理的特点, 积极探讨引导和调节学生焦虑情绪的策略, 使之进入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 创造一个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情感环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导入学习, 取得有效的促学作用。在实际教学中, 可通过合理的热身 (warming-up) 或导入 (lead-in) , 以及增设一定的背景知识等来给学生创设情景;通过引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新奇, 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因此, 课堂上要提出一些疑问, 引发学生开动脑筋, 进行思考。在各个学习阶段应对学生提出要求, 让他们明确所需达到的目标;通过探究解疑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焦虑和兴趣, 进行积极的艰苦的认知活动, 获得新知识并诱导创新;课堂上不应完全由老师包办代替, 应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一些问题;通过适度的检测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感, 满足感和自豪感并体会学习的艰苦和乐趣。

四、重视背书和朗读, 打好语音基础

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汉语交流, 英语听说大都只限于课堂40分钟, 平时说英语和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十分的少, 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 因此逐渐形成了“哑巴英语”。但是对于英语学习来说, 听说是首要培养的能力。由于很多同学平时读英语时间太少, 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得到巩固, 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 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对每位英语学习者来说, 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 也是也是克服“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因此,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 对英语的好奇心强, 学习积极性高, 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促使学生大声朗读, 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 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 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 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 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从初一起, 应要求学生养成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除了早读以外, 还有课前三分钟读书时间, 并且每天都要求学生读书三十分钟。通过大量的朗读和背诵, 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发展得相当不错, 将背诵的段落运用到写作上, 写起作文来也是得心应手, 让他们觉得英语学习简单了, 对学习英语也更加有兴趣和信心了。

五、结合实际, 灵活备课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语法教学浅谈 篇8

关键词:中职学生;新教材;语法教学;归纳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学校要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及教材。面向新世纪,职业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英语课程作为职业教育“宽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使学生在毕业后有较宽的择业范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要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中职英语课程改革,新教材的使用应运而生。该套教材是于2005年6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推出的《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英语)》的系列教材之一。它着眼于体现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为中职学生量身定做。

一、新教材的特点

(一)以词汇建构为主题

该教材的编写是以词汇建构为主题,然后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不像老教材强调课文、生词、语法的解释、翻译等。该教材的每个单元构成一个大的话题,每课构成一个小话题,每个单元包含三课和一课复习课。比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的题目是Food and Drink,这整个单元围绕这个大话题,下面包含三课:Let’s have a drink!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和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其中第一课第一部分就是各种饮料的词汇表达,第二课第一部分就是要学会各种蔬菜、水果等食物的词汇表达。总之,大到每个单元,小到每课,都是以词汇建构为主题的。

(二)以常用句型为支撑

从该教材的编写体系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个单元里,一个大话题下的三个小话题实际上就是三个常用句型。例如,第一单元下的三个常用句型就是三课的题目:Let’s have a drink!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和 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学生首先通过对每课基本词汇的熟悉,然后用其对这基本句型进行替换练习,以掌握这基本句型。

(三)以交际功能为平台

该教材每个单元,甚至每课所涉及的话题都是我们日常交际中谈论的基本话题。我们同样以第一册为例。它所包含的基本话题有:Food and Drink, Dresses and Shoes, Cars and Roads, Email, TV and Movies, Music, Sports, Money, Travel, Jobs, Gifts, Festivals and Holidays. 从每单元的话题题目我们可看出,该教材是以交际功能为平台的。

(四)以任务为中心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其认知策略,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实际上,从该套教材的编排可看出,学生对每个话题掌握的过程也是完成教师、教材呈现的任务的过程。

总之,新教材完全突破了传统教材“句型、课文、生词、解释、练习”的编写方法,采用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的组合教学内容。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能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一定基础。但是,从新教材的编写,从配套的教师用书的指导,从笔者对部分中职学校使用新教材进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查得知:很多学校在使用这套新教材进行英语教学时忽略了系统的语法讲解,而笔者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

二、系统的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初中阶段的学习后升到中职学校继续学习的,因此他们大多处于青年早期(15~16岁到17~18岁),这一时期是身心发展接近或开始成熟的时期。

心理学家认为,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青年早期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他们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辨证思维开始形成。他们的抽象思维明显地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他们不满足于具体经验材料的记忆,而力求用理论把各种材料贯穿起来,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概括,并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他们在观察事物时,能够保持沉着和集中长时间的注意力,能够通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各种重要的细节。

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是Lenneberg 于1967年提出的。他认为,从两岁到青春期到来之前,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Lenneberg 把儿童与成人在语言学习上表现的差异归因于神经生理现象,他认为青春期开始之后,母语口音难以改变,学习语言必须花费更大力气,且成年人的外语不可能学得像母语那样好。但是,Krashen(1982),Larsen-Freeman(1991)在比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年龄大的人学的更快,而年龄小的人学的人学得更好。Ellis(1994)指出,习得第二语言语法的过程受年龄的影响不大,但语音获得的过程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笔者赞同Ellis的说法,中职学生虽大多已过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但仍可系统的学习语法。

(二)《大纲》对语法教学的要求

《大纲》(试行)(2001年5月)对语法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掌握附件三“语法项目表”中不带*的内容。其中包括: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和副词、动词(种类、基本形式、八大时态、被动语态和非谓语形式)、和句子(种类、成分、简单句的六种基本句型、并列复合句、主从复合句和构词法)。从上我们可看出,《大纲》要求中职学生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后,也需要掌握一套基本的系统的英语语法。

从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根据《大纲》对语法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得知: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是完全有必要的。

三、归纳法语法教学

根据以上笔者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分析,他们的思维接近成年人。他们在学外语时会有较多的分析,他们喜欢研究语法规则,分析语言现象。但他们的思维还没完全成熟到成年人的程度,所以,他们也常常出现分析的程序不当,分析的精确性不够,过早地下结论等缺点。在这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纳法语法学习。

“所谓归纳法,本文定义为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及假说等归纳方法在内的传统归纳逻辑的全部内容的深刻内涵归纳法,简言之,就是由一系列个别的、特殊的前提,提出一般的普遍性原理的推理,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裘汉元,2002:45)笔者以新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为例:There’s an accident.请看以下几组句型操练:

第一组:There’s an accident now.

There’s an accident there.

第二组:There are 24 hours in a day.

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第三组:There are some books and a pen on the desk.

There is a pen and some books on the desk.

第四组:There are 24 hours in a day.

A day has 24 hours.

A table has four legs.

I have three pens.

She has many pictures.

老师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句型操练使其对“there be (有)”和“have (有)”的区别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这时需要老师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了反复替换练习后帮助学生归纳出规则:(1)“there be” 表示某时、某地 “有”;(2)“there be” 遵循临近原则;(3)“have” 表示某人、某物 “有”。这样,老师就可让学生用归纳法从现象到本质地掌握系统的英语语法。

四、结论

笔者认为,在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语法学习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它也应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纳法应该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依赖的逻辑推理之一,当然,它不能包含一切的科学方法,必要时可和演绎法等其它科学方法综合使用。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裘汉元.建构主义理论与成人归纳法语法教学[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12).

上一篇:水利设计宣传标语下一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