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财务管理

2024-05-01

21世纪的财务管理(通用9篇)

21世纪的财务管理 篇1

没错,这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的一本名著。我之所以借用此书名作为我本篇短文的题目,皆因为我所处的杂志社在21世纪的第10年里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而且所遭遇的挑战与彼得.德鲁克在其书中所称的一样——对知识员工管理的挑战。

首先我要表明我不是管理层,也不是该社的知识员工,所以我没有去挑战21世纪的管理。

最近,我所处的杂志社编辑部资历较深(在此工作三年以上)的骨干员工上演的集体大逃离,大家像约好了似的纷纷像社领导提交辞职报告,我前后数了一下,在两个月内有6位骨干向领导表达了辞职意向,其中有三位已有多日未在办公室露面,剩下三位出路已安排好,只是在等时间了。要知道我们这个杂志社编辑部总共也就十五六个人,一下子走了三分之

一、而且是骨干,杂志社之乱象以及领导们的焦头乱额可想而知。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今日乱象呢?首先让我们看看德鲁克是怎么定义知识员工的:在德鲁克看来,知识员工具有如下特征:

1、知识员工自带生产工具,与组织联系松散;

2、除非把知识应用于工具,否则毫无意义;

3、组织无法有效地监督知识员工;

4、组织无法以薪资赢得员工的忠诚;

5、现代组织不是老板与部属的组织,而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组织。

编辑部的同仁们很符合上述5条,他们自带生产工具——大脑和双手,在抱怨杂志社的电脑太烂之后,干脆用自己的电脑。如果不是有该死的打卡机存在,他们甚至会一天不见踪影。因为在他们看来好稿和烂稿产生不是取决于在哪写,而是取决于看法、写法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这就如同我很多想法是刷牙刷出来的一样。

他们中大多数有想法,有激情,虽然当今的社会是畸形的,但他们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更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他们有时会为了三五斗米折腰,但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奋不顾身飞奔过去,他们对公平及有效率的工作环境要求,胜过对办公条件的要求。

我跟他们们保持着紧密的沟通,所以他们要走的信息我很早就知道,只是我无法跟任何领导层提及,因为我不能靠出卖别人对我的信任而获取领导的欢心,这是题外话。

其实这些同事要走,首先觉得杂志社管理很不公平,他们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够不公平的了,来到单位却还要继续忍受不公平,而且这种不公平所有人都有体会,没有获得加薪升职的抱怨加薪升职设计不公平,领导完全凭个人喜好想给谁加薪就加薪,想让人升职就升职,获得加薪的也觉得不公平,觉得自己很多的想法在这根本无法实现,而且领导否定自己的想法时极其武断,获得升职觉得升得莫名其妙,因为自己根本就不想获得这个位置等等。另外还有一个要因是他们在此感觉前途渺茫,他们普遍认为在此不过是混日子交差罢了,还有其他原因我就不一一列举。不过一家公司如果让大多数员工都有上述两条感觉的话,那么这个公司肯定会出问题。

于是我们看到杂志社领导苦口婆心的劝说辞职员工收回辞呈,并发出诚恳的公开信。我也终于体会到“我们视员工为我们的宝贵财富”这句话背后的真实含义。而想必领导一定在为“地球离了谁都能转”的名言而苦恼。

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写道:“在20世纪,管理所做的最重要也是惟一的贡献,就是把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提高了50倍;在21世纪,管理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使知识员工的生产率得到同样的提高。”

大师德鲁克已经仙去,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是他所提及的问题,正在我们杂志社上演,并严重困扰杂志社发展。

21世纪的财务管理 篇2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图书馆的大部分职能面临重大转变

电子图书的出现和电子网络的普及, 要求图书馆以数字化的信息资料为管理对象, 对电子化的信息进行深加工与存储, 生产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是必然的趋势。虽然我们所熟悉的印刷型文献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但随着数字信息的增加, 工作对象将迅速向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转移。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实力, 最重要的不再是馆舍的大小和藏书的多少, 而是它的虚拟化程度和图书馆员有效控制和利用这些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因此, 21世纪图书管理员的素质与以往相比将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但不管怎样, 21世纪图书管理员的基本素质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

二、图书馆员的素质

一般说来, 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 管理人员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 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广搏的知识面, 即“一专多能”。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的发展, 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馆藏文献由原来的单一的印刷型发展为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的复合体。文献信息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不仅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 还要学习一些多媒体知识、网络知识等, 为读者当好“信息导航员”。图书馆专业人才既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又要有合理的能力结构。既要有信息管理和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 又要有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 如经济、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等。图书馆是一座知识的殿堂。图书馆工作, 每天接触的要么是人类文化的精髓, 要么就是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目光, 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必须始终坚持读者第一的理念, 勤奋工作, 爱岗敬业, 热忱服务, 讲究奉献, 坚持学习, 努力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力求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优秀的图书管理员。

(一) 正确定位, 甘为人梯

图书管理员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员必须树立诚心诚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有正确思想指导, 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更好。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读者放在首位, 这其实并不是新观点, 这样的提法很早就有。列宁曾指出图书馆要“方便读者”、“吸引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一切要求”等等。美英等西方图书馆界, 更明确提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口号。这些提法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 我国图书馆界的提法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一切为了读者”。我们在工作中牢记这些指导思想, 急读者所急, 想读者所想, 注意帮读者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有问必答, 争取做一个热情的图书服务员。

本着服务育人, 管理育人的思想, 能给自己以正确定位,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工作, 无私奉献。图书馆工作, 无论是外借处, 还是采编部, 还是阅览室, 其大部工作都是手工操作。如图书的采购、分类、编目及上架流通, 杂志的收发、装订, 阅览室的卫生等, 大都繁琐而辛苦, 这些工作相对于教学一线来说, 都是幕后工作, 就像电影中的演员与灯光师, 因此, 在图书馆工作, 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精神是每一个图书馆人都必须具备的。但就是这平凡的工作, 它也需要勤奋与热情, 否则, 你很难以一颗平常心来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也很难从中找到乐趣与兴趣。

(二) 爱岗敬业, 勤奋工作

在图书馆工作首先要做到“五勤”即勤打扫、勤上架、勤寻视、勤整理、勤修补等。勤打扫就是让图书馆一直保持窗明几净, 使读者有一个舒适感;勤上架是为了让读者能够及时地寻觅到自已所需要的图书;勤寻视、勤整理的目的就在于不能乱架, 使每一本图书始终保持在固定的架位上;勤修补就是让一些破损的图书经过修补能够及时地流通。但在有些人的印象中, 图书馆的管理员多数是不学无术,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 并且日子过得非常悠闲、舒适, 在洁净的环境中、整齐的书架前, 翻阅合意的书。对现代的图书馆来说, 这已经是极其难得的场面。现在的管理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 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敬业精神。要做好管理工作, 特别是想做好品牌型、专家型的管理员, 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叉要做大量的艰苦工作。每天都做到室内外一尘不染, 空气洁净, 适合图书保存的最佳环境, 也是不容易办到的事情。

在平常的采编工作中, 能变被动为主动服务, 深入调查研究, 切实了解师生对图书馆资料信息的迫切要求, 按“需”定“产”, 及时进行采编和提供,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知识渴求。

(三) 坚持学习, 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1世纪的图书馆技术将是传统图书馆技术与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 以新的信息技术为主导, 向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新的高技术群发展。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方式将是人机结合。图书馆工作流程及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印技术、录像、照相技术、视听设备和视听资料的使用及保护技术等, 都将在图书馆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图书管理员必须熟悉现代技术的基本原理, 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 以适应快节奏时代的要求。同时, 图书馆是一个多学科的信息源, 一个优秀的图书管理员必需具备信息反映、搜集、提取、存贮、检索、推销能力, 既能吸收和消化信息又能分析、推销信息, 从而更好地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 开展信息服务,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同时, 图书馆信息化是一个崭新的领域, 没有现成的模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都带有探索性, 这就要求有创新和超前意识。所有这些, 只有在平常的工作和业余时间里, 自觉加强学习, 不断钻研, 勇于探索, 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技术综合素质, 并不断地应用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去, 使师生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使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在图书馆得到充分体现。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建立与迅速普及应用, 促成了网络环境的形成, 带动了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兴起, 奏响了传统图书馆转型和图书馆员角色转变的序曲。因此,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图书管理员队伍尤为重要。

关键词:图书管理员,素质,定位

参考文献

[1]朱丽芬.试论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素质[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 (02) .

[2]许建兰.“馆员第一”——试论网络环境下的主动式信息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2.

[3]蔡厚勇.再论图书馆员的素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5 (2) .

[4]张献.试论数字图书馆[J].现代情报, 2001 (3) .

21世纪的销售与管理 篇3

现如今,销售经理们管理的团队跨越了多个世代,他们对于工作、价值以及时间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观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却需要全方位的管理并实现更高的绩效目标。而且,员工的教育程度和信息获取能力比以前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无疑增加了他们创造更佳绩效的潜能,但是也使他们变得更加挑剔。

“如今的挑战在于管理中的领导力。经理们执行政策,而领导则是制定政策。有太多营销经理,甚至是一些高级经理,他们都只是集中精力做一些日常的战术性决策,对于宏观的战略方向却关注不够。他们只知道必须实现比上个季度更高的利润,但却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哪些能够帮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代与代之间的差异是现如今很多组织遇到的比较棘手的职场问题。如今的经理们可能需要同时管理三代甚至是四代的员工。在一些组织中,婴儿潮中出生的那一代管理着那些和他们的孩子一样年纪的X世代,以及和他们的孙子一样年纪的Y世代。而另外一些公司里,则是X世代管理着婴儿潮一代和Y世代。无论是怎样的情形,管理者都必须要将不同世代的价值观凝聚在一起,而不能疏离或是忽视任何一个世代。例如,50岁的人可能关心收入,而30岁的人则更关注是否对公司带来贡献。意识到这些差异将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与员工进行沟通并对其进行激励。

面向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 篇4

信息革命将在强化管理功能、改变管理组织、完善管理方法、革新管理思想等方面发生根本变化。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其发展趋势是创新管理的发展、风险管理的兴起、信息管理的普及、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出现,并由硬管理为主转向软管理为主,同时知识管理日趋重要。

一、信息革命对管理变革的影响 半个世纪前兴起的信息革命正在迅猛发展,随着电脑进入家庭、因特网的普及和电话、电视、电脑三合一的临近,信息革命在21世纪仍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信息革命既是技术革命,又是产业革命,它还将引发管理革命,产生以下四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

(一)增强管理功能计算机最早在管理中是作为辅助手段被应用的。但现代信息网络即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发展,正在使信息网络成为管理的战略资源而成为管理本身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网络已不单是一般地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还将通过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全面增强管理功能,不是被动地适应原有的管理业务流程,而是积极促进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综合集成各种互有联系的管理职能,使管理工作的面目根本改观。被誉为结构性商业革命的电子数据交换(EDI)把商务活动中票证和单据流转的相关环节,如纵向的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出入库、销售和发送,以及横向的金融、保险、运输、税务等业务活动通过标准化商业文件的联网传输和自动处理整合在一起,即为一例。朝着“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方向发展的,把供货、生产、销售、客户、银行等各个环节形成供销链“一条龙”联网服务的电子商务(EC),将提供另一个新的实例。

(二)改变管理组织信息革命通过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使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等级)型变为水平(自由)型,与此紧密相信的管理组织结构也就从尖顶的“金字塔”型变成扁平的矩型网络,原来起上传下达重要作用的中层组织被削弱或走向消亡,领导单位之间、执行单位之间,以及领导单位与执行单位之间,均可相互联系,不仅领导单位可以决策,而且执行单位也可根据实时情况进行快速决策。在客观环境变化频繁和剧烈的条件下,那种分工过细、相互割裂的管理组织,已不适应发展需要。相反,把相互关联的管理组织加以整合成了大势所趋,柔性的、灵活的虚拟组织应运而生。虚拟组织突破了组织结构的有形界限,有利于借用外力和整合外部资源,将成为21世纪组织管理的重要形式。

(三)完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管理主体根据管理目标作用于管理客体以实现管理职能的原则、方式、工具和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革新了传统信息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使70年代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MIS)面目一新;而且创造了全新的管理方法,如人工智能方法、虚拟技术等。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政府和企业也在革新管理方法。例如,政府管理将越来越把重点放在跨部门、跨地区的关系到社会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工作上;企业管理会更注重于员工的培训和学习,甚至强调自学和集体学习,以确立员工的共同目标和协调员工的整体行动。

(四)革新管理思想几个世纪以来,尽管管理学派林立,管理理念纷呈,但是新兴的信息革命的巨大影响,十分清晰地使管理思想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演

变,从科学理性管理为主向人文价值管理为主提升,从内部管理为主往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相结合而以外部管理为主的方向发展。这种管理思想强调利用团队的知识、经验、技巧、能力、才干和抱负,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首创性,在协同与合作中共同创造未来。新修订出版的《第5代管理》①是体现上述管理思想的代表作。该书作者把管理分为五代,从第二代到第五代都是按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来区分的,强调用新的“工作观”和“时间观”来否定工业文明的管理理念,废弃过时的等级制管理,通过建立虚拟组织、动态团队协作和知识联网来共同创造财富。

二、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创新管理的发展创新 管理有三种互有联系的不同含义,一是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二是管理要创新,三是创新型管理。这里指的是最后一种含义。创新型管理的前提和结果必然是管理创新,同时这种管理的内容理应包括对创新的管理。创新型管理不同于守旧型管理,它把创新贯串于整个管理过程,使管理随着技术、市场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也要求整个组织及其组成人员是创新型的,把创新作为其活动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赢得竞争胜利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可以预言,创新管理是未来组织(包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创新管理有助于企业促进全面创新,使创新活动由单项创新转向综合创新、个人创新转向群体创新。

(二)风险管理的兴起

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市场、金融、经济的全球化扩张,导致不确定因素增长,由于信息不完备与非对称分布,又促进风险加大。人们在管理活动中不能不考虑风险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在捕捉机遇的同时努力防范风险。在风险管理中,不能满足于亡羊补牢,而应加强监督测和预测,以预防为主,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分析风险形成的因素,预测风险到来的时机,积极采取防范风险的对策,以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减轻风险和作好承受风险的准备。风险管理是未来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搞好风险管理,就需要重视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发展市场经济,应讲究信用和信誉。信誉乃是否有信用和信用度高低的保证是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中要了解和掌握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信用,甚至对他们的信用和自己的信用进行评估、分级。象美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就有专门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信息服务企业,如已有120多年历史的邓白氏公司。

(三)信息管理的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了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管理信息化的新发展进一步促进信息管理的普及和提高,导致信息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地位的提升。信息管理渗透于和体现在各种管理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可以说,若无信息管理,也就谈不上任何管理了。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出现了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演进的发展趋势。

(四)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出现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它强调由于资源稀缺、环境有限,为求发展而对资源、环境进行消耗、利用时,必须保障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以避免全球不可持续的发展。在未来的管理中,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贯彻于整个管理活动。社会要求企业从趋利性经营管理转向“绿色”的经营管理,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美化环境为己任。在管理理论和方法中,和谐理论即研究各种组织内外和活动过程亲睦、协同、配合关系的理论及其应用,将得到更多的重视。

(五)由硬管理为主向软管理为主的转化管理是人的管理。首先,管理主体是人,其次管理客体虽然兼有人和物,但是对物的管理取决于对人的管理,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客体主要也是人的问题。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都很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近代外国管理思想则与工业文明密切相关。本世纪初有基于“经济人”假设的泰罗的所谓科学管理,30年代后有基于“社会人”假设的梅奥等人的行为管理,50年代又有基于“自我实现的人”假设的马斯洛等人的人本管理,80年代以来出现了现代的文化管理,强调超越自我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管理发展史表明,明显地存在着由理性的科学管理即物本主义的“硬”管理向非理性的人文管理即人本主义的“软”管理的转变。“软”管理的发展是以“硬”管理的存在为基础的,而“硬”管理又靠“软”管理来提升,需以“软”管理的指导为前提。“硬”管理主要是高扬理性、崇尚科学的西方管理思想,要洋为中用。“软”管理中含有“天人合一”、人际关系融洽的我国古代管理思想,要古为今用。在中西管理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软”、“硬”兼有和融合而以“软”为主的中国式管理,乃是当今时代向我国管理界提出的历史任务。

三、知识管理日趋重要

迄今为止,人们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仍未统一。最宽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知识时代的管理,最窄的理解则认为知识管理只是对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的管理。介于上述理解之间的认识,又有两种,一为对知识的管理,另一为用知识来管理。尽管理解不同,但是对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长因而需要加以管理的认识却是相同的,对知识管理日趋重要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一)从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演进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如果说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成为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设定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成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二)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于培育集体创造力从土地、劳动、资本到知识,这几种生产要素中知识与其他要素不同,还可以调动别的要素。知识可渗透到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力以及科技、教育等各种因素,其作用越来越强化。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日益变得重要起来,声望、商誉、商标、专利、注册设计、联系网

络,以及员工的经验与技能等等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都需要评估和管理。知识密集型的产品、企业、产业和经济,不仅在增加,而且不断显露出它们的相对优势。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将决定于它发展“头脑型”产业以否取得成功。知识的增加来源于不断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尤为重要。靠权力来组织、实施活动的权力型组织将由通过学习来实施活动的学习型组织所补充,并且部分地被取代。知识管理是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它的作用在于培育和提高组织内部个人和集体的创造力。

(三)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要推动创新创新是技术行为与经济行为有效结合。它表现在技术上有改进,经济上有效益。创新主要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动力,管理创新是保证。企业把一种好的想法,变成有市场的商品生产出来,能获得高的回报,有了回报可进一步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更多更好的商品,赚取更多的钱。这一过程就是企业的知识创新。现在,强调要建立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这很重要,但创新体系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有真正的活力。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联网,加快知识流动,其目的就是要推动创新。知识管理应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四)企业的知识主管(CIO)与信息主管现代企业有首席执行官(CEO)。80年代初,在首席执行官之下增设了信息主管(CIO)。进入90年代后,在信息主管之前又增设了知识主管(CKO)。知识主管与信息主管有明确的分工,其工作重点不在于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在于培育集体创造力和推动创新

四、管理科学正在变革中 管理与技术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两个重要轮子。在我国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的情况下,改进管理就比发展技术显得尤为紧迫。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中客观规律的,它源于管理但又用于管理。讨论21世纪的管理问题,不涉及管理科学的变革,就难以把问题搞透彻。

(一)管理科学乃是兴国之道管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部,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突破口。管理科学的重要性既与科学的重要性紧紧相依,又与管理的重要性密切关联。朱基指出:“今天到了要大力提供改善中国的管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的时候了。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方针,这个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当然也包括了管理科学。现在,确实需要强调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②

(二)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新进展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管理科学可分为基础理论性学科、技术方法性学科、实际应用性学科。近十多年来,这三类管理学科在我国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设立管理学院的高等院校就已达200多个。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看,近几年来融会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研究成果有突出的进展。例如,关于东西方管理的比较研究,有人提出中、日、美三国管理模式的差别,中国以“情”为特质,日本以“理”为中心,美国以“法”为重心;关于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结合,有人认为东方管理文化的本质属性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关于集成管理问题,有人强调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核心是运用集成的思想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其实施应做到战略柔性化、市场内部化、技术群集化、组织网络化、信息高效化、文化整合化。

(三)由于21世纪管理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管理科学的发展为培养和训练一个新型的管理阶层服务,并通过这一阶层进而为改进和完善管理实践服务,这将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特点 篇5

1、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才主权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赢家 通吃的时代;

2、员工是客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是向员工持续提 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

3、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知识型员工;

4、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

5、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新模式——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 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6、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管理责任下移;

7、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

8、人才流动速度加快,流动交易,成本与流动风险增加,人 才流动高风险、高回报的知识创新型企业;

9、沟通、共识、信任、承诺、尊重、自主、支持、创新、学习、合作、支援、授权、赋能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准则;

10、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构建智力资本优势,人力资源

管理角色的多重化、职业化。

满华

21世纪的财务管理 篇6

工商管理部门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发源地之一,IRM的出现预示着信息资源的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的一项新型职能,如同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一样,但它的出现给组织带来了冲击,引起了组织内部的职责、岗位、人员乃至战略、政策、结构、文化的根本调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以CIO(用户信息服务系统)为中心的现代商业企业的IRM体制,对商业信息的类型、特点及其处理规则进行分析研究,是推动我国商业信息化进程的需要。

一、商业信息的类型

商业信息按其划分的标准不同可以分为若干种,按照商业信息性质和内容可以划分为:市场营销信息、市场管理信息、商品科技信息和市场环境信息。

1.市场营销信息。

它是市场信息的核心和主体,主要包括如下信息:商品生产和供应信息(市场商品生产能力、规模、布局、结构、渠道,以及购买增减和投向变化,消费水平和结构变化等);商品竞争信息(同行业竟购、竞销能力及其竞争战略与策略等)。市场营销信息常常通过商情、广告、市场调查等形式反映出来。

2.市场管理信息。

包括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管理信息和企业内部业务管理的信息。前者包括国家制定和颁布的经济法规、政策以及税收、银行、物价等部门出台的有关新的规定等。后者指的是商品产供销计划,购销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以及业务、财务、会计、审计、物价等管理措施的有关信息。

3.市场商品科技信息。

包括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试制,以及各类产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检验、采购、销售、服务等环节中所出现的科学技术发明成果和改革、革新措施所形成的信息。

4.市场环境信息。

指的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和营销活动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变化的信息。政治环境信息,如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变化、不同时期党的号召等;经济环境信息,如经济政策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变化等;社会环境信息,如城乡建设发展、人口发展与分布、人民文化和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自然环境信息,如气候变化、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农作物生长态势等,以上事物变化所产生的信息都可作为市场环境因素而对市场营销有着重要价值。

二、商业信息的特点

商业信息是社会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信息,它除了具有一般信息共有的可传递性、可记存性、可复制性、可共享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多变性、零散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1.多变性。商业信息的.多变性是它不同于其他信息的最突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商品价格信息瞬息万变,而且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也不断变化。(2)商品的供求关系处在不断变动之中。由于大量新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某些商品往往很快由短缺转为过剩,畅销商品与滞销商品的位次也不断调整。(3)商品的品种、品牌不断增多,同一种商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使用功能也不断趋向于复合多元。

2.零散性。商品信息的零散性与商品生产的分散性和商品信息传播的多渠道、无序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商品生产多以分散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为单位,为占领市场,企业只注重商品信息的及时发布而缺乏累积性,造成商品信息满天飞的局面。(2)商品信息经过各种社会传播渠道传播时,虽经过一定的整合,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分散的状态。(3)在以商品销售为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中,良莠不齐,存在片面、无序、虚假宣传的现象。

3.实用性。商品信息的实用性与商品信息的功能密切相关。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沟通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联系,促使其出现良性循环。(2)贴近大众生活,有广泛的共享性,提高经济活动的透明度。(3)服务于不同用户的需求。如企业可以据此了解竞争对手的生产情况、商品营销策略、价格与服务措施、商品的市场占有率等,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销售,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三、现代商业信息处理的特点

进入20世纪后,世界的经济、技术发展迅速,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商业企业管理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对企业信息流实施有效控制,西方企业界流行一种观点,即“控制信息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失去信息就失去一切”。这充分说明了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从商业企业管理的角度看,现代商业信息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量急剧增加。“信息爆炸”、“知识爆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信息爆炸”主要体现为信息量呈雪崩式的增长。英国技术预测专家马丁研究发现: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长1倍;20世纪是每增长1倍;70年代,每5年增长1倍。目前,信息的增长量是每2年增长1倍。1935年美国每生产1美元产品要在信息处理方面花去15美分,1985年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花费上升到25美分,1995年上升到36美分。

2.信息处理与传递的高度现代化。自从50年代中期计算机开始进入流通领域以后,商业营销活动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购销货物统计、费用核算、市场预测与分析,到库存控制、资金管理、劳动工资计算等,都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的信息处理技术及设备日益向着高度现代化发展。有资料显示,现在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可以在5秒到1分钟内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获得全世界金融行情,在1—3分钟内获得日本与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资料;3—5分钟内查询或调用国内1万个重点企业当年及历年生产和经营情况;在当天就可获悉全国各地生鲜食品的批发、销售、库存和价格变动的数据。

3.处理方法的复杂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挖掘潜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管理水平会不断提高,其决策过程也将越来越复杂。另外,企业对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导致了信息处理的复杂度大大增加。

四、商业信息管理所遵循的原则

目前大量的无用信息、虚假信息等“信息垃圾”充斥信息交流渠道,极大地妨碍了人们对有用信息、正确信息的吸收利用。事实上,没有组织的或不加控制的信息不仅不是资源,而且可能会构成一种严重的妨害,只有经过组织管理的信息才能成为一种资源,没有信息管理,信息资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商业信息管理所遵守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1.及时,就是信息传递速度要快。由于信息具有时效性,速度越快,信息水平越高,其价值越大。商业信息的及时性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收集信息要及时;二是加工制作新的信息要及时;三是反馈信息要及时;四是传输信息要及时。只有做到这四个及时,才能赢得企业经营上的主动权。

2.准确,即信息要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准确是信息的生命,情报越准确,其价值越大,而假情报、假信息只能导致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的失误,从而贻误整个商业工作。要做到信息能如实反映实际情况,首先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周密调查研究,认真收集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才能加工出准确的信息,保证企业决策人员的正确判断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

3.适用,就是信息要符合实际需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人员和企业职能科室人员的责任不同,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在内容上也不尽相同。而且,即便同为决策人员,由于层次不同,他们所需要的信息量也不相同,愈往上层,需要的信息量愈少,但对信息的要求趋于整体化,所得信息也愈不正式,愈不规律,不易事先预测;信息处理愈加复杂,往往需通过模拟、预测或其他复杂的过程,才能得到战略上的信息。而愈在下面,信息资料愈加规律,趋于数据化、经常化。如果向不同部门以同样方式提供信息,不仅会造成信息的大量冗沉,增加信息处理工作的负担和费用,而且还会给这些部门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带来困难,造成时间浪费甚至经济上的损失。

4.经济,是指采用的信息处理方式必须符合经济核算的要求。任何管理工作都要考虑经济效益,信息的处理也必须遵循经济效益的原则,即考虑如何用较低的费用获取必需的信息。满足这一要求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信息的生产到传播要尽量节约费用;二是如何使信息给商业工作带来更大的效用。

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

21世纪的财务管理 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型,管理模式

在21世纪中, 随着技术革命与发展, 社会日趋信息化。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 网络化、数字化的快速成长,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 所以, 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日显其重要性。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含义

图书馆管理是有层次的, 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 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 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 从而成组织目标的一个过程。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目标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较强的工作, 管理工作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对象多是广大读者。管理者应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在服务读者中要充满人文关怀, 与读者建立交流合作对话关系, 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网上服务、咨询服务等, 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 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实现管理的互动性与服务性;为了节约资金, 各高校图书馆必须建设特色专业资源建设体系, 在某专业领域聚集先进的、动态更新的信息, 使各种资料能真正为地区经济和专业教学服务, 达到管理的专业性水准;为了满足读者的合理需求, 建立起形式多样、服务健全的图书馆管理体系, 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简化服务手续, 加快信息化建设, 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系统性和管理效率。

三、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则

“人本思想”是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 人们越来越重视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 坚持一切以人为本, 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人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善于团结员工, 注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把每一个员工的利益整合成集体利益, 从而有效管理图书馆。“人本思想”管理理念被引入图书馆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

优秀的管理者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因为馆员在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起桥梁作用, 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更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着重培养馆员一专多能, 主动为各学科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服务, 加以实行轮岗制, 有助于馆员树立全局观念, 了解图书馆所有工作。树立读者和管理员是平等的意识, 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理念, 对于一些有生理缺陷特殊群体的需求, 应配备特殊设施, 从而方便读者, 使读者感到舒适, 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四、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基本对策

(一) 转变管理理念, 明确管理目标

坚持以读者为核心, 保证服务质量, 树立以人为本的办馆思想, 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提供了技术保障。图书馆应将“以用户为中心”和“文献尽其用”作为其管理理念创新的方向, 使图书馆获得整体优化, 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二) 强抓管理队伍建设, 保障管理实施

建设服务型高校图书馆,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 培养每一位馆员的学习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 提升业务能力, 改进服务方式, 增强岗位意识, 保障管理实施。

(三) 完善管理机制, 提高管理效率

高校围绕图书馆的服务性来展开设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 使不同专业学科的馆员能够明确自己的服务范畴和内容, 及时、准确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 通过网络搭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充分应用网络技术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加快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 能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率。

(四) 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核心服务能力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来说, 要不断学习, 紧跟科技发展新潮流, 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技术, 结合本馆特点, 开拓新局面。同时努力建立起以服务质量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体制, 着重为教学科研服务建设服务, 提升馆员的核心服务能力, 帮助图书馆建立竞争优势。

五、高校图书馆具体管理方面

(一) 知识管理

从本质上说, 知识管理是将知识看作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 它以人为中心, 以知识创新为目标, 将各种信息进行梳理整合, 传播并创造性使用的行为。

(二) 项目管理

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是涉及资源采购、编目、典藏、流通等各环节。随着计算机的应用, 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完全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完成。项目管理分为策划与决策、实施与控制、设计与计划、检验与总结阶段。项目管理的方法也吸收为业务管理的一部分, 使业务管理得到提高。项目管理是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的补充与完善。

(三) “学科馆员”管理制度

目前国内少数本科高校图书馆也实施了这种“学科馆员”管理制度, 着重培养馆员一专多能, 主动为各学科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服务, 加以实行轮岗制, 有助于馆员树立全局观念, 了解图书馆所有工作而且对于高校学科建设等科研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有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四) 提高数字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在新的环境下, 图书馆应具备及时掌握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能力, 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核心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不断创新, 通过学习积累得到, 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 如通过对读者的关怀来了解读者的需求。在管理战略上有所创新, 紧紧围绕创新“服务”模式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小结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在21世纪, 高校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 抓住机遇进行改革, 从管理的观念转变思维, 重视人的精神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高校图书馆各类资源管理理念, 更好的促进图书馆的建设, 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图书馆杂志, 2003, (1) .

[2]张中会等.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策略.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5) .

21世纪的财务管理 篇8

摘要: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从推动管理会计发展的原动力出发进行分析。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应从管理会计的创新和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进行加强,以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创新发展

0 引言

至近代社会,当公司生产经营制度取代家庭生产经营制度,并占据统治地位之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便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正如马克斯·韦伯所指出的:以合理的资本会计制度作为公司的管理标准,是资本主义企业存在最起码的先决条件。也正是在此阶段,会计在企业里的管理功能作用日益突出起来,尤其是在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已经认识到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更应关注企业内部

近代大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多为等级制的组织形式,在这些组织中产生了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从而产生近代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有关成本管理的及时、真实的信息,还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双向沟通系统,在企业内部的规划、控制、交流、激励、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

然而到了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当几乎所有与管理会计有关的技术方法都出现以后,管理会计的发展却似乎停步了。分析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采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大型企业获得成功,使得小型企业以其为范例,不再追求创新和改进。另一重要原因是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丧失。

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在初期的情形是,管理会计信息完全依附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对管理者而言,这些信息既缺乏时效,又过于笼统,对规划和控制而言更是被扭曲了。当此种情形被研究者揭示出来之后,立即在欧美的管理会计界引发了极大震动,无论是实务界还是学术界都开始对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进行反思,并按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革新,从而促成了管理会计教育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2 21世纪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关键

2.1 管理会计创新 信息系统改进决定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无论是ABC、ABM、ABB还是综合平衡记分卡,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管理本质,重视挖掘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管理内涵,从符合管理会计的应用角度处理信息,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如果仅仅依靠财务会计的那套对外财务报表/报告,以对外披露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取得以上成绩的。只有对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重新设计,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立体信息框架,即水平方向以对外报告为目的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纵深方向以对内部控制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在这个立体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交点都是一个企业控制的中心,其中财务会计重综合,管理会计重分析,两者互相促动,相辅相成。

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会计运用的技术方面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如何使企业增进创立管理会计系统和运用管理会计信息的意识。正如管理会计的创新只是管理会计发展的手段,真正推动发展的还应当是来自企业管理的内在力量。

2.2 国内管理会计停滞的根源在于内外环境需求的脱节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重点一直都是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独立面对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按照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产权不明晰的后果只能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关系的混乱,代理人完全可以不把心思放在管理上,而独自追求特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就会一直居于次要地位。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所造成的市场环境又迫切要求企业凭借经济效益立足于市场,尤其是要注重企业的长期生命力。很明显,后者依赖于企业的长期决策行为,而长期决策行为的正确与否在于信息的有效性,建立和改进管理会计系统正是发挥这一作用的最有效措施。提高企业效益是今天许多企业的共识,而发展管理会计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企业管理者一直利用私有信息,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管理会计的发展也将无从谈起了。所以说,必须突破企业内外环境之间的界限,统一两者的需求,企业才会有动力去关注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

2.3 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教育和实践方面的联系目前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注欧美管理会计的发展,追踪欧美学者的足迹,总结好的做法,形成系统的评价,进而解释我国的实践活动,解决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另一类则推崇深入实践,总结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尤其是那些成功的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经验,从理论上挖掘共性,总结可推广的东西。

教育界一直都是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基地,又是实务会计人员的培养中心。笔者认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当既包括专业会计教育,也包括其他类型的在职教育。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应当形成系统的课程体制,其中必须包括专门的实践介绍性的课程。要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引进国外专业教材和师资力量做起。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除了要提高他们的管理会计意识,普及管理会计基本知识外,还应加强其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后续教育将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追随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手段。

2.4 我国管理会计进一步发展的线索

2.4.1 建立管理会计决策系统的不同主线索:企业经营战术管理会计——企业经营战略会计线索;企业总厂/分厂管理会计——公司/集团公司管理会计线索;企业经营成本管理会计——企业综合成本管理会计线索。

2.4.2 企业经营管理前线实施管理会计的不同线索: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成本计划线索;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成本管理——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成本管理线索;ABC/ABM管理——活动标准管理线索;综合质量管理会计——质量成本计算线索。

2.4.3 流通领域企业管理会计的不同线索:面向商品的流通企业管理会计——面向产品、市场、顾客的流通企业管理会计线索;批发交易业管理会计——小型零售业管理会计线索。

2.4.4 企业信息管理部门建立和实施管理会计的不同线索: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线索;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管理会计——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系统线索。

2.4.5 加快研究现代高信息技术化条件下的管理会计课题,譬如信息技术发展与管理会计,信息技术投资评价,运用信息技术的成本作业管理,管理会计实务所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与担保融资,等等。

21世纪企业管理大趋势 篇9

21世纪企业管理大趋势

21世纪,旧的企业管理模式正受到严峻的考验,新的.管理理论层出不穷,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生命周期呈现越来越短的趋势.不重视市场调查,不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不研究企业的生存环境,将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管理趋势是潜存的市场,它代表了企业发展的方向.

作 者:华木兰 汪峰 作者单位:刊 名:乡镇企业科技英文刊名:TOWNSHIP ENTERPRISES SCIENCE TECHNOLOGY年,卷(期):“”(8)分类号:F2关键词:

上一篇:2015年国考报名:国家公务员报考应届毕业生常见问题指导(3问)下一篇:不成问题的问题电影经典台词语录独白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