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

2024-05-02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共12篇)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 篇1

【摘要】承德市是集传统历史文化、佛家文化、满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在内的历史文化城市。通过从政府重视程度、产业化发展以及品牌建设的角度分析了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而分别从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和科学技术的层面入手讨论了承德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承德市;文化产业;科技建设

前言

承德市作为我国第一批设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名扬海内外的避暑山庄,还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红山文化,承德市是一座具有充分丰富和底蕴的历史文化城市。同时,承德市还拥有丹霞地貌以及木兰围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承德市是集传统历史文化、佛家文化、满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在内的历史文化城市,历史人文文化就是承德市的一个产业、一张名片、一个品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带动一个城市快速崛起的重要支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近年来也一直以避暑山庄为核心,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带动城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对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整合现阶段的承德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提高承德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领导高度重视、持续推进产业发展

由于近年来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许多城市都将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摆在了首位,而忽视了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性。与之相反的是承德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长期以来一直对承德市的文化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资金和人力上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承德市的领导也通过将文化发展列入承德市发展规划之中,进行全面综合的战略部署,以理顺文化建设发展的思路、提高文化建设的效率。在文化发展列入全市的发展规划之后,承德的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格局。以避暑山庄文化研究为核心,包括周边满、蒙、藏等少数民族寺庙景区的历史人文文化景观研究为辅。同时,也形成了媒体、网络等多种文化形式宣传带动的格局。

(二)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运作僵化

虽然承德市领导对文化建设发展高度重视,但需要认识到承德市的文化建设发展形成产业化的格局起步较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承德市也仅仅是注重对文化的建设,直到21世纪初期,承德市才在国家的发展规划基础上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进行开发和建设。这造成了承德市的文化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还造成了文化产业自身的结构化不明显。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包含了各种历史人文景观的开发、各类媒体的建设发展、各种网络化服务建设以及相关的文化产品设备等。但目前承德市在文化产业的布局和建设中也仅仅开展了历史人文景观的参观游览。对于各类媒体中的文化宣传以及网络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布局等工作则有待进一步开展。不仅如此,承德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运行过于僵化的现象。受制于体制等原因的影响,承德市在文化产业建设中往往由文化主管部门进行牵头管理和建设。但真正落实到实际的发展工作中则要由各个文化公司和文化企业去完成。由于文化主管部门负担着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任务。这就使得文化主管部门往往会出现过多的干预文化公司和文化企业的现象,进而导致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运作过程中存在僵化的问题。同时,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城市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作为三线内陆城市,在经济上对于各类人才而言,与沿海城市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这就使得承德市难以吸引大量的`文化产业建设人才扎根承德,为承德的文化产业发展做贡献。

(三)品牌较为突出、带动作用明显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承德市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但也要认识到承德市的文化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上,在国内、国际只要谈到承德就会与避暑山庄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就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品牌建设的成果。可以说承德的文化产业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格局、品牌建设较为突出。承德市在进行文化产业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将其视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更将其看做促进承德市整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承传文明,德行天下”这一承德精神就是在文化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凝练出来的。而这一精神也是引领承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承德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文化产业形式更加丰富完善

近年来,包括动漫、网络以及主题公园等形式的文化产业相继步入人们的视野。与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新兴文化产业形式是对其更为详尽的补充。通过与新兴文化产业结构相融合,承德市在文化产业的形式上将会更加完善,进而做到一次开发、综合利用的目标,将佛家文化、藏传文化以及皇家文化等多种文化进行融合。同时,形式更加丰富的文化产业也有助于承德市打造出一条文化产业链,将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节点加入文化元素,进而增强了承德市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例如,未来承德市可以通过开办避暑山庄摄影文化展览等形式的活动,将文化建设融合进摄影、人文等文化产业链,进而使得产业形式更加丰富。

(二)科学技术将助力文化产业建设

未来的发展中,承德市文化产业不仅在形式上将更加完善,还将借助科技的力量进行产业化发展。未来,借助3D虚拟技术和网络服务,承德市可以将避暑山庄完全呈现在电脑屏幕上,进而引领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人文景观。同时,这种方式也减轻了景区人员过多的压力。3D虚拟技术的使用不但不会减少避暑山庄的参观浏览量,还会因更多的人对承德避暑山庄的了解而增加慕名前来的游客。不仅如此,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也是未来承德市文化产业的一个大趋势。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文化主管部门和相关文化企业可以了解到游客对承德市历史人文景观的关注点,进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和改进。未来的时代必然是数据的时代。这也决定着承德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朝着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一方向发展。

三、总结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 篇2

关键词:文化产业,差距,集群化

随着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 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国家战略, 各地政府加强了文化产业投入,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 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 文化产业增速保持平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8400亿元, 比2008年增长10%, 约占GDP比重2.5%。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052亿元, 比2009年增长18%, 约占GDP比重2.75%。2011年, 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000亿元, 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 文化产业平稳增长。

同时, 文化部正式发布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提出“十二五”期间, 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20%, 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的目标, 实现倍增。

2.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研究表明,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00~2009年, 中国文化影响力从世界排名第十位上升至第七位。中国的软实力名列全球第三, 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

以电影和出版业为例, 战略中国电影“走出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年共有47部中国电影销售到海外, 销售收入达到35.17亿, 较2009年增长27%, 2011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20.46亿元, 海外票房比2010年有所减少;出版业的“走出去”战略成绩令人欣喜: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名的销售量超过2500万册的十本书中, 我国占了三种。这是历届排名中所没有的。全国版权贸易逆差比例进一步缩小, 2010年, 版权贸易引进品种与输出品种比例降至2.9∶1, 而2002年为15∶1, 2008年为6.5∶1。

与此同时,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与世界范围内先进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差距。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差距

1. 市场化水平低, 产业结构不合理

以电影行业为例, 中国每年可生产近400部电影, 平均制作成本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只有少数预算超过上亿元人民币的大制作影片, 一般能够取得一两亿的国内票房, 这些就可称之为“大片”。中国电影市场尚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2009年的电影总票房约60亿, 2011年达131亿元, 增速明显。

从细分行业看, 我国文化产业间的联动效应初见成效。诸如以小说提材拍成影视作品的热卖, 因影视作品热映促使相关衍生产品的热卖。以原创系列动画《喜洋洋与灰太狼》为例, 以其为题材改编的电影亦达近亿元票房, 而相关图书销量达500万册, 品牌价值估值达10亿。但是类似有影响力的品牌在我国文化产业界内还属凤毛麟角, 相对于日美知名卡通形象品牌效应还有一定的差距, 带动相关产业的规模相对还有提升空间。

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方面, 一是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 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 新闻、出版发行及版权、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从业人员及其产值占比较大, 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新兴产业相应比例较小;二是文化产业的在区域发展布局上存在着东强西弱的格局, 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三个梯度。

2. 行业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内容创新不足、形式创新不够、业态创新的能力不够强大, 创意人才群体较弱等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

以电影行业为例, 好莱坞式的商业大片带给国人宏大的场面、跌宕的剧情、突破想象空间的故事情节等, 诸如《哈利波特》系列、《阿凡达》、《盗梦空间》等无不展现着国外编剧或原作者的想象力与渲染力。相对而言, 我国电影市场的大片更喜欢古装系列, 想象力与渲染力比较简单。

早在2006年, 中国十部委推出大力发展中国动漫产业的规划, 争取在五到十年内, 跻身于世界动漫大国。从早期的《大闹天宫》、《黑猫警长》发展到现在, 制作技术可谓一代超越一代, 然而故事的讲述能力不仅没有进步, 反而因为对形式的侧重而有所退步。

动漫产业立足于自己的的文化背景下才能有所突破性发展, 受制于我国创意人才思想的开放性不足, 我国动漫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与国际化因素欠缺。内容创意的不足带来的便是市场受欢迎程度受限与经济效益低下。

电视行业中的同质化与“山寨化”更是数不胜数, 各类选秀类节目的创意多是模仿甚至直接照搬国外选秀模式和场景。而婚恋类、魔术类、K歌类、竞技娱乐类、就业类、真人秀类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此起彼伏, 业界中能够引领创新新业态的电视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收视率与广告收入得到保障, 跟风而起者则成为了同质竞争的受害者, 极大地浪费了相对紧缺的电视资源。

3.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传播渠道不畅通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文化产业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 尚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文化产业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条块化分割管理现象严重, 依然存在着对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路径依赖。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广电总局三个部门各管一摊, 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 这种不合理的格局导致难以形成统一的文化市场体系, 不利于文化企业的竞争。

目前, 我国文化传播渠道主要有四条, 即出版物发行 (含图书和报刊) 、广电传输网络 (含有线和无线) 、电影院线和文艺演出院线。在图书发行渠道上, 缺乏全国统一的完整体系, 广电传输网络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用户网以省为单位封闭运行, 不能互联互通。

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需要把文化传播渠道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特别是要打破地区封锁, 不能人为地阻隔文化传播。

4. 文化贸易逆差依然很大, 对国家软实力的贡献有待提高

尽管中国文化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但目前的贸易逆差仍然较大, 以演艺产品为例, 中国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10∶1, 中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 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从总体上看, 文化贸易仍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 并且存在巨大的逆差, 贸易逆差额约为10∶1。当“流氓兔”、“哈利波特”等成为国内街知巷闻的名词时, 却很少有中国影片能在西方国家的主流影院上映, 很少有中国动画片能为世界儿童所熟知。在走出国门的进程中, 缺少优秀的文化产品将直接影响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欠缺严重影响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软实力, 进而影响着国家的软实力。

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从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集群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文化产业集群, 在同一区域内的文化企业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能及时与区域内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进行联系, 同时还可以实现在区域内共享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力供给, 降低成本。

文化产业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 在某一区域自发集聚或在政府主导下实现集聚, 似乎已成为必然趋势。从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看, 其同样呈现出文化产业集群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2]赛迪顾问.2009201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D].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2010

[3]唐季礼.中国几千年文化导致电影产业创意不足[OL].凤凰网, 2010.12.10

[4]李东铁.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 2003

[5]胡熠.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体制创新[D].福建师范大学, 2002

[6]李庆东.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04 (2)

[7]郑百灵、周荫祖.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当代财经, 2002 (9)

[8]范玉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 (2)

[9]杨吉华.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 (1)

谈社区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3

社区文化现状:

一、社区文化自娱性特征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要求,是改革的需要。近几年来,铁岭市的社区文化活动逐渐由最初单一的、自发的、自娱的社区文化活动逐渐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活动。铁岭市银州区的红旗秧歌队、夕阳红合唱团就是这几年社区文化活动的代表。他们都是自发组织的、自费做统一服装,常年活跃在公园广场、乡镇等地。还经常参加省、市级以上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并取得好成绩。

二、社区文化活动的公益性特征

公益性是当前社区文化活动最重要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社会专业团体的显著标志,社区文化工作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是组织和辅导广大人民群众非专业性自娱自乐文化艺术活动,基本上是无偿的、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这就需要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应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因为我们所从事是一种让人快乐、让人愉悦、让人成才的事业。经我们辅导的团队参赛省级、国家级赛事并获得奖项,为我市争得了荣誉。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我们辛勤的汗水是分不开的,我们文化(艺术)馆应继续为业余文艺团队无偿提供娱乐、排练场地,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路和想法,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社区文化活动的广泛性特征

群众文化工作的范围涉及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包括机关、企事业、学校、部队等行业。对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来说,他们每个团体的娱乐方式和娱乐形式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应针对各层面群众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比如机关、企业单位、学校、部队需要我们针对他们团队、专业进行辅导和培训。在娱乐过程中得到提高和锻炼,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自身的精神层面,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群众不同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还应具备过硬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四、社区文化活动的不定性特征

根据群众文化特定的活动人群,特定的活动方式,决定了群众文化工作时间和时限都不确定,群众文化活动越是社会休息时间越忙碌,越是节假日越忙碌。每年五·一、十·一、春节都是群文工作者最忙的时间。我市铁岭欢歌广场文化系列活动从五月正式启动,每年文艺演出三十多场,先后举办了迎新春民族音乐会、正月十五秧歌展演灯谜竞猜活动、各业余团队文艺展演等大型文化系列活动。2014至2016年每年送文化下乡十余场、演出效果甚好,现场感染了观看的群众,形成了台上台下共唱革命歌曲的局面,使现场气氛达到高潮,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他们还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这便于我们对今后的工作不断完善和改进,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五、社区文化活动的多样性特征

群众文化活动面对不同层面的群众,应提供不同服务内容。因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对象不同,包括老、中、青、少不同年龄的人群,包括汉、蒙、满、回等不同民族,工、农、商、学、兵不同职业。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群众的需求,我们群文工作者应提供多样的优质的文化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群文工作者要具备综合业务素质,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无偿的为广大群众提供帮助和方便,使群众的精神生活得到不同程度的满意和满足。

六、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性特征

开展全民群众文化活动,就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而开展的活动,不同层面的群众都渴望精神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有部门组织他们参与活动,他们不满足自娱自乐的状态,他们渴求参加上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所以,我们群文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群众不同需求。组织各种大型文化系列活动,大型歌咏比赛、少儿声乐比赛、京评剧演唱会、秧歌表演赛等。从而满足不同层面群众不同需求,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和参与性,达到娱乐自己、益于社会和谐的目的。

根据以上社区文化现状,笔者提出今后有益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文化(艺术)馆应无偿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娱乐场所

由于广大群众娱乐场所一般在户外,这就很受天气、气候的影响,有时就不能到户外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文化(艺术)馆要为广大群众免费开放娱乐场所,从而能保证广大群众不影响正常的娱乐活动。

二、文化(艺术)馆应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培训

群文工作者应以主人翁精神自居,把广大群众当做自家人,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他们提供专业辅导和培训,从而提升他们文化娱乐水平,改进他们不足之处,达到娱乐的目的。

三、文化(艺术)馆的业务干部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文化(艺术)馆的业务干部要有奉献精神,甘当人梯、不计报酬、还要具有综合的业务素质,具有辅导各层面不同人群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并完成本职工作。

四、文化(艺术)馆应组织业余团队参加大型赛事

业余群众文化团队在达到一定演出水平时,他们就渴望和兄弟团队进行交流和学习,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走出铁岭、走出辽宁、甚至全国,组织他们和各省市文艺团队交流和学习。我们文化(艺术)馆应为他们提供好的平台,组织他们参加大型赛事,把我们的文化带到全国、乃至世界。例如我们铁岭龙首山合唱团在建党90周年,参赛了红歌颂党唱响中国全国第二届中华红歌会,并喜获长江杯。他们给我们铁岭人民争得了荣誉,也是我们家乡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 篇4

当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之一后,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剧增,世界技术保护和技术创新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外专利保护期内的药品不能再随意仿制。这给我国合成新药的研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面对药品专利保护的压力,国内一些人士认为中国新药创新的出路在于挖掘中药潜力,发展中药现代化技术。似乎合成新药已不再符合中国国情了。诚然,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中药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定会为新药的发现打开一片新天地。但目前仍然作为临床应用的主体药物--化学合成药物的新药研究 开发也不容忽视。

在我国的药物创新历史上,我国独创的化学合成新药品种基本为零。我国合成创新药物的现状极为严峻,难怪众多学者已对我国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的研究前景持消积态度。我国化学药物生产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以每年约20%的发展速度递增,医药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64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 330 亿元。我国大中小规模的化学制药厂4 000余家,可以生产24大类原料药1 400余种,制剂4 000余种。我国的化学药物品种比较齐全,可满足临床 需要,原料药出口在国际市场也占到了相当的比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总产值还相当低,亟待发展。化学合成药物研究的现状

2.1 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医药工业规模太小,中小企业居多,大多企业无优势品种,生产利润低微,一般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因此根本无力创建自己 的研发体系。大多数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连基本科研仪器也很难配齐,仪器落后,技术落后,根本不具备仿制国外专利药品的能力。

2.2 科研人才水平低,创新人才匮乏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一些较大的医药企业尽管有自己的研发体系,也致力于合成新药的研究。但在化学合成药 物的研究上,几乎全部走仿制国外专利药品(到期和未到期的)之路。笔者作为陕西省新药审评委员也曾审评国内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究所申报的新药,他们采用的合成路线和制备工艺几乎是100%地照抄国外专利说明书中的内容,无一丝一毫的创新研究可言。而且连最起码的外文文献资料检索也是贫乏得可怜,大多药理、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唯一来源也是国外的产品说明书。

2.3 合成药物研究选题立项水平差,重复审报频率高 大多医药研究单位选题能力差,只要有某一研究单位在国内首家申报合成药物新品种,只要临床前的研究资料一上报,则有数家单位蜂拥而上,争先恐后申报,导致即使是仿制新药也是一上市就陷于残酷的竞争之中。

2.4 制剂研制水平低 剂型单一,技术落后,辅料品种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企业,竞争力差,难以进入国际市场。而先进国家的医药总产值则主要来源其制剂产品的全球销售。世界合成新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合成创新药物研究的基本现状是这样的,随着合成药物各大类别的系列产品陆续上市,发现新的药物单体化合物的速度在减缓,研究开发费用越来 越高,世界药品研究开发的年费用业已超过400亿美元,比1982年的54亿美元上升了8倍。英国国际药品研究中心报告1988/98年的10a时间,世 界市场上上市了460种新分子本体,而最少的数字出现在1998年,只有35种新分子本体上市。而且近两年新分子本体上市的数目继续在减少。在近年上市的 新产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癌药物占主导地位。

由于发现药物新分子本体的难度越来越大,世界各大制药公司药物研究机构均加大投资力度,发展高新技术,借助于高新技术寻找新的药物新分子本体,以下是世界合成药物创新研究的发展趋势。

3.1 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电子学、波谱学、化学、基因重组、分子、计算机(图形,计算,检索和处理技术)等技术,研究治疗靶点的生物靶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某些药物小分子的结构进行修饰或设计新的药物 小分子,并研究生物靶分子与药物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些修饰的或创新的药物小分子进行有目的筛选,从而发现新药,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

3.2 利用组合化学方法发现新药。与传统的化学合成相比较,组合化学合成能够对化合物A1~An与化合物B1~Bn的每一种组合提供结合的可 能,利用可靠的化学反应以及简单的纯化技术(如固相化反应技术)系统地反复地微量地制备出不同组合的化合物,建立具有多样性的化合物质库,然后用灵敏、快 捷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筛选出具有活性的化合物或化合物群,最后测定其结构再批量合成,进而评价其药理活性。组合化学的优点在于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合成大 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克服了过去只靠从动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提纯的天然产物作为药物先导结构的局限性,为发现药物先导结构提供了一种快捷的方法。

3.3 从现有的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未经拆分以外消旋体出售的药物为出发点,进行消旋拆分,分别对两种对映体的活性进行研究,选择最具活性的对映体,再进行立体选择性合成或不对称合成或消旋拆分研究。

3.4 继续对从动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分离的已确知化学结构的新化合物研究其化学合成方法,仍是合成新药的任务之一。

3.5 研究开发先进的合成技术,如:声化学合成、微波化学合成、电化学合成、固相化反应、纳米技术、冲击波化学合成等先进的合成技术,选择新型催化剂,研究环境友好合成工艺技术以及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用这些新的技术改造现有合成药物的生产工艺也是合成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当前我国合成新药研究的出路与任务

面对世界创新药物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国家已将开发我国首创的具有自主,预防和临床治疗迫切需要且疗效突出的新型化学合成药物、手性小分子药物、合成多肽药物、核酸类药物及糖类药物及重大疾病防治药物的合成研究列入中国《当前 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指南》中,国家科技部于1998-12月正式批准的第1批15个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中就包括了“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 结构的发现和优化”项目。可见我国对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视程度。

中兽药原料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5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杨志强 07-09 11:40:56

一、中兽药原料药分类:

原产物 中兽药多属天然产物,可以直接入药。《中国兽药典》中,多数中药须简单加工炮制后入药,如枸杞、川芎、乌梢蛇等。传统中兽药复方或单味散剂,多采用原产物作原料药,如白头翁、黄连、黄柏、陈皮、大黄要制成单味散剂。

全成分提取物 临床应用增加适口性,提高药效和疗效,包括复方、单味中药,均含有全部中药材有效成分。药物成分不明确,相关产品属三类药。

单体原料药 涉及到单体的提取、加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研究方面,单体已被作为原料药临床使用。

有效部位 指从中药中提取的一类或几类化学成分的混合体,含量达总提取物的50%以上;有效部位新药既能体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又能使药物有效成分更加富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中兽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其产品属二类药;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使化学成分更加清楚,较之三类复方制剂的粗提取物有质的飞跃,可使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生产质量的控制更加具有针对性,药品质量更加稳定可控;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增加了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可控制性,使其更易于同国际标准接轨,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二、中药材资源

中药材资源现状 目前,全国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00万亩~2000万亩;常用的600种药材中,可大量栽培的有400多种,年产量30万吨,约占全国供应量的70%;有400多种为野生中药材,年产量40万吨。

中药材品种 我国中药资源约12807种,民间药7000种(草药),民族药4000种(藏药、蒙药等)。

中药GAP 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受理中药材GAP认证申请。GAP制度对中药材生产环境、种植或繁殖条件、栽培和养殖管理、采收和粗加工、包装运输和储藏、质量管理、人员设备、文件管理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全国已有22个省区把发展中药当作支柱产业,并大搞中药材GAP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全国已建立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取得中药材GAP认证的企业约40多家。2004年~2007年批准的中药材GAP企业共49家。

影响我国中兽药原料药品质的因素 中医药现代化程度低,缺乏标准,检验监督制度和机构不健全。

我国中药材种植和养殖面积较广,种植面积大小不同,生产企业条件不均一,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对中药材的性能有明显影响。农药、化肥残留量超标、重金属超标、光照时间不够致使药性改变、药物的毒性增加。

标准化制度逐步完善 我国中药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在加工过程中实行《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EP)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实行《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中药在使用于临床前的研究必须符合《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IP);中药在经营过程中也要遵循《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上述“6G”规则是我国中药标准化在制度上的体现,是中药相关产品质量的保证,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

发展趋势

中兽药是今后动物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首选药之一。中兽医药现代化是中兽药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完善中兽药原料药生产和加工技术,制定标准化体系,可实现临床用药规范化,保证临床安全用药。加快中兽药原料药创新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步伐,增强中兽药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

加快中药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中药种子培育,优化种植基地周边环境,发展中药材生态化种养模式,利用生物技术拓展中药栽培新思路,开展兽用中药材GAP研究,开展中药材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研究。

开展野生药用植物品种研究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达到1万种以上,民间应用较广,疗效显著,但因缺乏标准而不能被承认和推广。国际著名医药企业平均每年拿出20%以上的利润用于科学研究,我国多数企业对科研投入重视不够。我国仅对500余种植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只发现了100余种药用植物,美国等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药用野生植物的研究和开发。

深入开展中药材生物信息学研究 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建立种质资源基因库,保持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基因水平对物种进行研究、保存及利用,为今后重新构建已绝种的植物物种提供依据;揭示“道地”药材的本质,改进药材鉴别技术以及寻找新药材;开展中药材化学特性、疗效特征与基因型间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中药材基因库和信息库。

优化中药原料药的加工工艺研究 加强全植物入药的研究,降低成本;分离有效部位,研究其疗效多样性,综合利用中药材;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提高中药原料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作用;加强中药材配伍的基础研究,保证原料药的安全性。

加快中药材品质鉴定和标准化研究 制定兽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应与人用中药材标准有区别;建立中药材鉴定新标准和新方法;利用色谱、光谱学技术,开展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加快成果转化研究 拓宽攻关课题研究的资金来源,加大中药原料药现代化的科研投资力度;科研单位与企业开发相结合,开拓中药成果转化新途径,产学研相结合,解决产研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引进高新技术,缩短科研成果转化周期,提高效率;建立中药原料药科技孵化线,制定行业标准;加强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 篇6

仿生硬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介绍了仿生硬件的概念、特点、研究历史和分类.重点分析了仿生硬件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现状.指出了仿生硬件研究目前存在的难题和发展方向.

作 者:王友仁 姚睿 朱开阳 黄三傲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210016刊 名:中国科学基金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年,卷(期):18(5)分类号:N1关键词:仿生硬件 胚胎电子系统 可进化硬件 硬件自修复

我国档案网站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篇7

档案网站是档案部门在互联网的公共信息网络上建立的站点, 它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 并构成公共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1996年, 北京市档案局网站建设完成并投入受用, 开创了我国档案网站的先河, 目前我国已有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2个省档案局 (馆) 建立了自己的档案网站且发展较为迅速。笔者对我国30家省级档案信息网站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 归纳总结出当前我国省级档案信息网站的建设现状, 找出我国档案信息网站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结合国外档案网站发展建设的先进经验, 提出我国档案信息网站未来的发展与改革趋势。

一、我国档案网站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22个省、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档案网站的浏览访问, 发现我国档案网站的规划与建设整体上发展比较迅速, 如档案网站的名称、域名都比较规范, 各种档案信息服务规划得比较健全, 网站相关功能开发较细。但是与国外档案网站相比较, 我国档案网站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如档案网站的栏目设置比较混乱、检索功能不强、内容更新不及时、访问量低等。

1. 我国档案网站栏目设置情况。

档案网站的栏目设置不仅要外观上看起来美观大方, 更重要的是功能健全, 便于利用者操作使用。笔者通过对以下10个省级档案网站的主页一级栏目进行实际调研, 目的是能够真正地了解我国省级档案网站栏目建设水平。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网站栏目建设情况, 笔者根据栏目的性质和内容把所有的一级栏目划分成三大模块, 分别是管理模块、宣传模块、休闲模块。通过调查可以清楚地看出, 在档案网站的管理模块中一般设置了档案政务、档案法规、档案动态、档案查询等栏目;在宣传模块中一般都设置了网上展厅、馆藏介绍、公告公示等栏目;在休闲模块中一般都设置了档案论坛、兰台文苑等栏目。虽然整体上来说, 这10个省级档案网站栏目设置比较全面, 但是深入分析其设置的需求和规律, 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 一些栏目命名不够规范, 还有一些档案网站的栏目名称存在重复的现象。这些栏目设置一个一级栏目就够, 设置的太多容易造成页面整体布局上的混乱, 不方便用户查找利用;第二, 部分网站栏目的布局不合理, 如有的档案信息网站整个网页两边都是空白, 中间各个栏目太过拥挤, 字体也很小, 给人视觉上造成很不舒服的感觉。

2. 我国档案网站检索功能设置情况。

一个功能强大的检索工具对于用户查找所需的档案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档案网站是一个信息资源库, 那么检索工具就是通往这个信息资源库的桥梁。目前, 我国省级档案信息网站的检索方式主要包括档案查询、站内检索、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分级检索、全文检索、浏览检索、即刻搜索等。其中, 档案查询和站内检索是比较主流的检索方式。从检索的具体结果来看, 目前我国省级档案网站暂时不提供档案的全文检索, 其主要提供部分档案的案卷级和文件级的目录, 只有北京档案网站和新疆档案网站提供少量的档案全文。目前, 我国档案网站的检索方式比较多样, 但是检索的深度受限较重, 大部分检索工具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如果不加以改善将会严重地影响利用者对档案网站的评价。

3. 我国档案网站在线服务情况。

档案网站的建设与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档案的利用效率与服务水平得以逐步提升, 档案利用者的数量也随之上升。档案利用者由以少数的档案形成机构利用者转向为多数的社会公众, 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从不了解档案到逐渐了解档案, 从了解档案到真正地利用档案, 可以看到档案在社会公众认知结构中已经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份额。档案网站最大的优势在于服务方式的转变, 也正是服务方式的转型使档案在较短的时间内被社会公众接受并使用, 档案网站跨地域、全天候、速度快等优点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档案在线服务工作上。目前, 我国省级档案信息网站的在线服务类型主要有网上办公、网上咨询、预约查档、业务咨询、网上问答等, 其中主流的在线服务方式是预约查档和网上咨询。其中, 网上预约服务需要利用者本人到档案馆利用接待室才可获得档案的全文, 笔者所调查的10家档案网站基本上都不提供网上在线档案全文浏览服务。在网上咨询方面, 所有被调查的档案网站表现较好, 如上海档案网站上的网上问答栏目做得比较好, 咨询回复速度较快;四川档案网站的业务咨询栏目回复速度很快并且质量也高。另外, 山东档案信息网与广东档案信息网至今还没有在线服务栏目;广西档案信息网和陕西档案信息网必须在注册之后才可以提供在线服务。总之, 我国省级档案信息网站的在线服务相对来说起步较晚, 发展水平处于中游, 部分档案网站提供质量较好的在线服务, 而且服务方式多样、易操作, 但有些档案网站的在线服务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种种问题需要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在未来发展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4. 我国档案网站的平均日访问量的情况。

不管是商业网站还是政府网站都非常重视网站的访问量, 可以说访问量是衡量一个网站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 作为一个档案网站来说, 访问量同样是衡量一个档案网站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浏览上文所列的10家档案网站, 平均日访问量超过10 000人/天的有北京档案信息网;平均日访问量在5 000~10 000人/天的有上海档案信息网和广东档案信息网;平均日访问量在1 000~5 000人/天的有四川档案信息网;平均日访问量在500~1 000人/天的有广西档案信息网;平均日访问量不足500人/天的有陕西档案信息网、山东档案信息网、新疆档案信息网、内蒙古档案信息网等。不难发现, 经济越发达地区档案网站受关注度就越高, 但访问量的大小还要受到档案网站质量优劣的影响, 社

-輬4-

会公众不会再次登陆没有满足其需求、设计与制作特别恶劣的网站, 因此提高档案网站质量、搞好档案网站的外在形象同样至关重要。

二、我国省级档案信息网站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国档案网站运行以来, 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 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创了在互联网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局面。同时, 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的水平尚处于上升期, 各级各类档案网站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差距, 与国外发达国家档案网站相比更是差距明显。因此, 我国档案网站应该开拓视野, 放眼世界, 积极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 同时要结合各省档案事业发展与民生工程项目开展与落实的实际情况, 加快我国省级档案信息网站的发展速度, 争取达到世界一流档案网站水平。

1. 完善档案网页设计, 增强栏目功能。

档案网站的页面是用户登陆档案网站后留给利用者深刻印象的界面, 网页界面的设计样式、图文规划和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对档案网站的评价。虽然网页制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 既要求有过硬的技术又要求有丰富的知识,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对于网页设计来说, 我们必须要明确设计站点的目的是什么?为谁提供服务?网站利用者的特点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表现风格?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 完成网站构思的总体设计方案, 对网站的整体风格和特色做出定位, 规划网页的组织结构。网页对于不同的服务对象有不同的形式, 有些只提供简洁的文本信息;有些则采用多媒体表现手法, 提供精美的图片、闪烁的灯光、复杂的页面布置, 甚至还有声音与视频。网页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语言, 特别讲究编排和布局, 色彩在网页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将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 搭配起来构成美丽的页面。网络资源的优势之一是多媒体功能, 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网页内容可以用三维动画、flash等来表现。作为一个档案网站来说,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同时我们也应该向国外先进的档案网站学习借鉴。如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网站, 它的网站设计风格清晰, 网页内容丰富, 结构布局美观, 具有艺术性, 它的主页是以白色为基调, 栏目颜色是以浅红、浅黑、浅蓝、浅绿为主, 字母颜色是以白、蓝、黑为主, 色调搭配自然, 和谐美丽;各个栏目功能很强, 查询速度非常快。如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网站, 它的主页是以纯白为基调, 各个栏目是以浅蓝、浅黄、浅灰为主, 栏目布局简洁清楚、大方美观。澳大利亚档案馆网站, 它的主页是以纯白为基调, 栏目是以蓝、红、黄、浅灰为主, 字母是以黑、白、蓝为主, 整体布局简洁明确, 各个栏目功能强大、内容丰富。我国档案网站作为我国档案事业建设与普及的主要方式, 今后各级各类档案网站应在网站网页设计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国外这些档案网站的先进经验, 完善档案网站的不足之处, 健全各栏目的功能, 真正建立一个看起来美观、用起来快速便捷的档案网站。

2. 加快档案数字化的速度, 扩充档案网站的资源。

信息是一个网站的源泉, 没有丰富信息资源的网站就好比无源之水、无米之炊。笔者通过对我国省级31个档案信息网站的调查研究发现, 目前我国省级档案信息网站基本上停留在提供档案文件目录的层次上, 只有少量的全文信息。因此, 档案网站的工作人员应加快对已开放档案的数字化处理进程, 对于已完成数字化的档案信息通过仔细核查后, 尽快上传到档案网站的数据库里, 以提供给社会大众查询利用。档案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高校档案研究人员应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开发, 出版相关的档案作品, 供社会公众学习。除此之外, 档案网站还应响应国家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 定期、长期收集政府机构的相关信息投入到档案网站的信息库中, 既要达到信息公开传播与传递的作用, 又要吸引社会公众登陆档案网站, 增加档案网站的访问量, 对社会公众使用档案网站起到导向作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一方面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 要加强对数字化产品的检查, 确保电子版和档案原件信息的一致性;另一方面, 在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时应考虑用户的需求,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提供有价值的、深层次的档案信息, 做到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

3. 提高档案网站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的水平。

档案网站建设的深化发展离不开网站自身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作为标准化建设就是要出台我国档案网站在技术、信息格式、传播方式以及支撑网站运营设备方面的相关技术标准, 实现档案网站信息的统一、兼容, 以便于信息的广泛共享。纵观国外优秀档案网站的建设思路, 档案网站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被提到档案网站建设之初, 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在起步阶段就出台相关规范和标准, 有助于网站长期运营的顺畅, 以及与其他类型网站的兼容与链接, 这显然是处于对档案网站长期建设与运营而考虑的。我国档案网站建设之初多没有顾及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建设, 这使得我国目前档案网站在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方面处于劣势,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与建设, 我国目前出台了一部分档案网站建设的规范, 并制定了部分技术标准, 但要将其应用到档案网站的实体建设, 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 今后我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应加大档案网站管理规划和标准的建设力度, 倡导档案网站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做好档案网站之间的沟通工作, 实现各级各类档案网站实现互通互融, 为打造我国档案馆网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宏.国内外档案信息网站现状分析[J].四川档案, 2003.3

[2].吴建华.中国档案网站建设概况与重点分析[J].档案学通讯, 2008.4

[3].聂云霞.档案网站建设的功能定位和内容构建[J].兰台世界, 2007.2

[4].程丽丽.档案馆网站建设的标准化与多元化研究[J].科技信息, 2007.7

[5].倪永春.谈谈档案网站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浙江档案, 2008.9

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8

【摘要】 电网是国家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网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的同时,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智能电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从智能电网的特点出发,详细分析我国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引言: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合而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它具有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

2005年,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开始了可再生能源集中并网、电化学储能、建立风电接入电网仿真平台、数字化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技术架构等技术的研究与攻关,这正式拉开了我国系统化智能电网建设的序幕。

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建设,我国电力系统已经完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与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电网通信主干网络;在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传感与量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从而使我国的电力生产运行指标已接近国际的先进水平;而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网频率质量控制,稳态、暂态、动态三位一体安全防御和自动电压控制技术等领域均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在电网建设实践中,先后完成了110kV智能变电站,即通过全面应用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建立了实时、可靠、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既实现了变电站信息采集的数字化,也提升了现有设备的技术水平;配网自动化工程,即电力公司在利用变、配电站保证电力供应的同时,通过光纤和电力线载波的形式构建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以实现对配电网设备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处理;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即我国在晋东南-南阳-荆门之间建立了1000kV的特高压交流试验工程,利用试点的方式推广智能电网技术;新能源接入研究,即一些发电站利用新能源接入,建立风电场以及光伏电站发电出力预测系统,以实现对智能电网的综合控制。

二、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2.1智能电网发展规划

根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网络、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现代电网。具体到实践中,该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智能电网能够根据各行各业的电力需求情况进行资源配置,同时实现清洁能源的开发;二、智能电网的安全系数实现质的飞跃,同时能够自动规避常见的电力危险,抵御电力风险;三、智能电网的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智能化,避免电力消耗,进而使电网的使用效率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四、智能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畅通,以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五、智能电网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以保证电网与用户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2.2智能电力系统的建设

我国智能电力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一个智能通信信息平台和六个电力输送环节。依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规划目标,通信信息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实现层次化信息体系架构和大容量、高速实时的复合通信网络,而要完成这一建设成果,我国电力系统的研究部门就必须在骨干传输通信网、配电和用电通信网、通信网的时间同步、电力通信网的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对于六个电力输送环节的规划,在发电环节,我国应该在常规电源网协调、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建模与控制、大容量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的基础上,提高发电质量;在输电环节,我国应该依照智能电网特点,研究柔性交流输电、输电电路运行状态检测、输电技术智能化巡检等技术,以提高输电的容量与距离;在变电环节,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变电系统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型,以保证智能变电站能够具备监测、自动诊断、自我检测、优化管理、信息共享等功能;在调度环节,我国应该在完成电网实时动态检测与预警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建立智能调度支持系统,以保证从整体上实现发电系统对电力资源的控制与调度,进而保证智能电网的优质运行;在配电环节,我国应实现实用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全面建设,推广智能配电网示范工程成果,以改善落后地区的配电设备,确保电力供应;在用电环节,我国应建立智能营销组织模式和标准化业务体系,以保证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的电力服务。

三、结论

总之,智能电网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国家在完善智能电网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智能电网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关注国际智能电网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保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也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将成熟、先进的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我国智能电网的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1]赵适宜,张屹丹.浅析智能电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5,05:255.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 篇9

我国的资源科学在朝着系统化的方向深入发展,与环境科学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整个生态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资源科学当前研究的重点.当前应从人才战略、制度改革和研究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来保证和完善我国资源科学进一步发展的环境.

作 者:王峰 WANG Feng  作者单位:北方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北京,100044 刊 名: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PKU英文刊名:CHINA GEOLOGY & MINING ECONOMICS 年,卷(期): 16(12) 分类号:F062.1 关键词:资源   资源科学   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 篇10

简要介绍了竹质复合材料的`定义,详细论述了我国竹质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对竹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作 者:张建辉 张天昊 ZHANG Jian-hui ZHANG Tian-hao  作者单位:张建辉,ZHANG Jian-hui(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10)

张天昊,ZHANG Tian-hao(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 篇11

关键词:医疗辅助机器人 工作空间 振动分析 虚拟现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辅助机器人设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的高科技产业之一。医疗辅助机器人技术是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数学分析、机器人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已成为国际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先进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外科手术规划模拟、微损伤、精确定位操作、无损伤诊断与检查、新型手术医学治疗方法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不仅促进了传统医学的革命,也带动了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本文对医疗辅助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描述,对于医疗辅助机器人的研究有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医疗辅助机器人的应用

第一,外科手术。最早多应用于外科手术,比起传统手术,医疗辅助机器人手术具有无感染,创口小,病人恢复快,痛苦少,减少因长时间手术医生疲劳带来的抖动的优点。

第二,远程手术。可借助“高速宽带”技术与其他有数字接口的设备对接以远距离传输,控制手术机器人,实现远程手术。

第三,康复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由于疾病而造成偏瘫,或者因意外伤害造成肢体运动障碍的人恢复提高运动能力,脑血栓患者除了早期的手术治疗和的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对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作空间分析

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所能到达的点的集合,称为机器人工作空间。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分析在机器人机构设计、路径规划、轨迹规划、机器人视觉等方面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机器人工作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机器人用户要求机器人能夹持工具到达一系列位置,这些位置如果在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内,机器人才能实现这些操作。

工作空间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规则曲面,机器人简化机构,且不考虑各关节转角和位移的限制;第二类为不规则曲面,具体结构的机器人的研究中,不但要考虑各关节的转角和位移的限制,还要考虑空间障碍等问题。

当前研究机器人机构工作空间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类:

第一,从研究手腕点至基础关节中心这间极限距离出发,提出了机器人机构工作空间的边界点是腕点运动时一列处于极限距离点的集合。此类研究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需要解决一系列非线性方和求极值的问题。

第二,用各种不同的数学解析方法来描述点绕轴旋转所形成的曲线方程,曲线绕轴旋转所形成的曲面方程,以及曲面绕轴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包络面方程。以此来表示机器人机构的工作空间。这类研究方法的缺点是计算量大。

第三,最常见的关节轴线相互平行或正交的特殊结构机器人机构,在平面上用参数方程求解工作空间截面,或用其他数学方法求解工作空间边界方程。

振动分析

对于一个复杂的连续系统,采用连续模型以求解其振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于复杂的连续系统的振动分析,通常采用有限自由度模型,用离散的有限个自由度模型来近似取代原来的无限个自由度连续模型。离散化方法有两种:

第一,集中质量法。这种方法是把结构分为若干个单元,按静力学平行力分解原理,将单元的分布质量集中于单元的结点处。这样便把一个具有无限自由度的结构离散为一具有若干个集中质量的有限自由度系统。划分越细,则集中质量的有限自由度模型越接近原来的无限自由度的结构,得到的解就越接近精确解。集中质量离散化方法的优点是直观、简便。缺点是收敛的慢,往往需要把结构划分得相当细,才能得到所要求的精度。这样所得到的有限自由度模型的自由度数目就相当大,给计算求解带来很大困难。

第二,假设模态法。这一方法是对结构作出有限个假设模态,然后把这些有限个假设模态函数排列成为一个假设的模态矩阵,再用所假设的模态矩阵对原结构的物理坐标作线性变换,从而得到相对于假设模态的广义坐标—模态坐标。只要假设的模态比较合理,可大大减少系统的自由度数目,从而得到足够精确的结果,但对于几何形状十分复杂的系统,对整个系统选择一组合理的模态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克服以上两种离散化方法的缺点,同时又保留它们的优点,引入有限元法。其基本思想是把一结构分割成数目有限的若干基本单元,彼此间只在数目有限的结点处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单元的组合体,以代替原来的实际构,又在结点处引进等效结点力,代替原来作用于单元上的外力。这一步与集中质量法相似,但并不是把每一单元的质量简单地向结点处集中,而是对于每个单元,先假设单元形状的函数矩阵来近似地表示其位移分量分布规律,再根据变分原理求出单元的刚度矩阵,阻尼矩阵和质量矩阵等。然后,再把单元的刚度矩阵、阻尼矩阵和质量矩阵根据结构的边界条件与单元之间的连续条件,综合而成整个系统的总体刚度矩阵,总体阻尼矩阵和总体质量矩阵。这样便可将一个连续体的振动问题变成为以有限个结点位移为广义坐标的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在医学上的应用起源于医务人员对复杂的三维医学解剖体数据的可视化需求,进而发展到能对可视化的数据进行实时操作,从而建立可供手术和手术前规划使用的虚拟环境。在医学手术教学和仿真训练等方面,虚拟现实技术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由于计算机图像与图形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医学图像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如CT,MRI),然而神经外科医生们越发感到对于许多复杂的手术难以精确地完成,越发迫切需要建立三维结构的医学图像模型,以便能够在计算机屏幕上观察到不同颜色显示的人体内不同解剖结构,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预行手术操作或结果进行虚拟演示与规划。

利用手术仿真系统为医生提供必要的数据,包括现场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模拟后的三维图形等,让医生能够有足够的信息进行诊断和方案的选择,然后在计算机上模拟手术过程,显示手术结果。同时,设计特定的交互工具使仿真系统除了执行实际手术操作之外,还要能够完成医生的重复性培训任务。

首先要保证的系统模拟的准确性和精度。必须能够为专家提供精确的数据和模拟,才能不影响专家的诊断和治疗。

其次是系统的安全性。一是必须保证病人的安全,即系统需要有各种措施来消除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的操作,二是要保证系统本身的稳定安全,以及机器人本体不因误操作而受到损坏。

最后是系统的交互性能。手术仿真系统不仅要在实际手术中承担模拟预测的功能,还必须能为手术医生提供基本的培训和控制机器人的手段。

结束语

和普遍的期待相反,现在医疗机器人只能让很少的病人和医生受益。此类系统结构复杂,需要对医生进行极严格的长时间的培训,医生才能掌握此项技术。目前全球能使用医疗机器人进行手术的专家很少。另外,此类系统十分昂贵,无论手术费用、维护费用还是医生培训费用很高,使其不具竞争力。人们对现有的系统还心存顾虑,不是很相信此类系统。现有的医疗机器人系统必须在一些方面进行修改,要考虑到以下方面:机器人结构和功能的完善和优化,体积小和重量轻;将机器人系统和手术成像获取技术,如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波结合起来,多传感器系统将成趋势。长期发展方面,需要考虑以下方面:通用医疗机器人要应用于各个领域;增加力学反馈功能使医生能好的操控机器人,同时也增加机器人实施手术的安全性;基于微纳技术的小型化医疗机器人。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参考文献

1、丁杰男.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Micro Hand)的研究与开发[J].机器人,2006(1).

2、邱燕.手术机器人从手操作臂机构设计与优化[DB/OL].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4).

3、曹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与综合[D].天津大学,2004(2).

4、刘达,王田苗,张玉茹,胡磊,李伟.面向微创手术的医疗外科机器人构型综合[J].机器人ROBOT,2003(25).

5、岳龙旺,许天春,负今天.“妙手"系统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机器人ROBOT,2006(28).

6、王田苗,唐粲,魏军,刘达.基于PLC的神经外科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J].机器人ROBOT,2005(28).

7、岳龙旺.外科手术机器人缝合打结研究[D].天津大学,2006(6).

8、刘丹,王树新,李群智,刘治平.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用操作手指的力分析[J].机械传动,2004(1).

9、陈梦东,王田苗,张启先.医疗外科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和发展[J].1998(4).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 篇12

关键词:相变墙,相变材料,制备,稳定性分析,热性能

0 引言

相变墙体(PCW)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的一种建筑围护结构,是含有相变建筑材料的新型墙体。相变材料在受热熔化时发生相变,吸收并储存能量,反之,在受冷凝固时发生相变并释放出能量。相变墙具有以下优点:(1)对空调和采暖的负荷进行削峰和移峰,减小空调负荷,从而减少空调装机容量;(2)降低夏季室内最高温度,提高冬季室内最低温度,减小室内温度的波动范围,提高人体舒适度;(3)减小外墙厚度,达到减轻墙体自重、节约建筑材料的目的。

如果相变墙由相变材料与混凝土相融合制成,还可以吸收部分混凝土水化所放出的热量,减小混凝土内部的温差应力,达到控制温度裂缝的效果[1]。

1 墙体相变材料的遴选及制备

应用于相变墙的相变材料应具有以下条件[2,3]:合适的相变温度,较高的相变潜热,化学性质稳定、不泄露、长期循环不变质,与建材相容,成本低,体积膨胀小,无毒、不易燃烧,不发生过冷现象和熔析现象。在实际的研制过程中,首先考虑具备合适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潜热。如果相变材料是用于减少夏季空调冷负荷,则作为蓄冷介质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不能低于空气的最低温度[4]。闫全英等[3]认为,相变温度应综合考虑夏季最高室外温度、日较差、最低室外温度,对于我国大多数城市,要求相变温度在25~33℃之间,相变温度应高于所使用城市的夏季最低温度2℃左右。Stritih[5]认为,如果要获得充分的传热量,空气温度与相变材料的熔化温度之差应为3~5℃。由于不同地区所要求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不同,相变材料的选择应便于根据地区进行调整。

根据相变前后形态的变化,相变材料主要分为固-气相变材料、液-气相变材料、固-固相变材料和固-液相变材料。其中固-气相变材料和液-气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有大量气体存在,材料体积变化较大,很难应用于相变墙领域,因此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固相变材料和固-液相变材料[6]。

相变材料按物质性质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目前国内外应用于相变墙的相变材料主要包括结晶水合盐类无机相变材料,石蜡、脂肪酸、酯、多元醇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有机相变材料以及各种复合材料。

1.1 无机墙体相变材料

无机墙体相变材料中研究最多的是结晶水合盐类。结晶水合盐是无机化合物,其分子通式是AB·mH2O,如Na2SO4·10H2O。这类无机相变材料具有潜热高、导热系数大、相变时体积变化小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在相变过程中会产生过冷和相分离现象,对金属容器和建筑材料有腐蚀作用,在建筑材料发生相变时还会发生溢出现象[6]。

此类物质中,Na2SO4·10H2O的熔点为32.4℃,潜热为254kJ/kg,是最便宜的相变储能材料之一。美国Delaware 大学储能研究所利用Na2SO4·10H2O作为相变墙体材料,研制出相变墙系统[7]。宜在建筑中使用的其他水合盐还包括氯化钙(熔点为29~39℃)、碳酸钙(熔点为32~36℃)等[8]。程玉蓉[9]以硫酸水合盐为相变材料、硼砂等为添加剂,研究了用于建筑节能的相变蓄热材料的热性能。孔维娟等[10]将纤维浸于由硫酸钠和十二酸制成的相变材料中,并与混凝土混合制成纤维混凝土,还研究了其保温性能。

晶体盐的蓄热密度虽然高,但很难长时间保持不变,通常随着冷热循次数的增加而减小。Kimura等曾利用NaCl增强CaCl2·6H2O的含水性,进而提高CaCl2·6H2O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在1000次循环后材料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11]。晶体盐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过冷。液态物质冷却到“凝固点”时并不结晶,须冷却到“凝固点”以下一定温度时才开始结晶,这种现象称为过冷。过冷大多是晶体盐结晶石成核性能差所导致的,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加成核剂。而对于泄露问题,通常采用容器密封和封装技术来解决。

1.2 有机墙体相变材料

有机相变材料在固体状态时成形性较好,一般不易出现过冷和相分离现象。有机相变材料的腐蚀性较小、性能比较稳定、毒性小、成本低,但导热系数、密度以及单位体积的储能能力均较小[6]。

1.2.1 石蜡类

石蜡价格便宜,相变潜热约为 200kJ/kg,热稳定性较好,无腐蚀性,没有水合盐类相变材料的过冷和相分层现象,但导热率低、体积变化大。闫全英等[12]研究了几种不同熔点(20~50℃)的石蜡、不同混合比的混合物相变温度和潜热的变化以及低熔点石蜡(熔点为21.7℃的十七烷和熔点为28.2℃的十八烷)和高聚乙烯形成的定形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潜热。为了解决石蜡导热率低的问题,实际应用中常通过加入金属填入物等方法来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13]。谭羽非等[14]将具有26~28℃相变温度的混合材料(石蜡与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3∶1)制成0.40~0.06mm厚的墙板,并将其应用于寒区电热膜采暖系统中,使电采暖系统为采暖房间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热环境,同时降低采暖运行费用,使电采暖系统在宏观上具有节能效果。闫全英等[15]还研究了石蜡掺量对水泥墙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石蜡提高了墙体的蓄热能力,减小了通过墙体的传热量,但在石蜡掺量大于5%时,墙体表面有渗透现象,而且掺量越大,渗透量越大。陈超等[16]利用石蜡、高密度聚乙烯及其他添加剂制备成潜热为53.74J/g、相变温度为16.3℃的相变材料。Helmut 等[17]用质量分数为20%、熔化温度为25℃的石蜡制成厚度为1.5cm的相变石膏板,模拟研究了相变墙体与夜间通风联合使用时居室的室内空气温度、墙体表面温度等参数。Stritih 等[18]以熔化温度为22℃的石蜡作相变材料,研究了该相变材料与夜间通风联合使用时室内的空气温度、热流等参数。

1.2.2 脂肪酸类

非石蜡类有机材料可能用于相变墙的主要是脂肪酸、酯、醇和某些聚合物,其中脂肪酸用于相变墙的可行性研究最为常见。脂肪酸(通式为CH3(CH2)nCOOH)过冷度小,熔化和凝固的可逆性能较好,是很好的相变储能材料。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及其他混合物或共晶物是应用较多的相变材料。脂肪酸都有羧基,羧基的化学性质是决定脂肪酸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吕石磊等[19]对癸酸、月桂酸低共熔混合物(n(癸酸)∶n(月桂酸)=66 ∶34)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进行了理论预测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相变温度为19.67℃, 相变潜热为126.562J/g, 与石膏板融合后,构成相变墙的基材,其相变墙的熔点为17.984℃, 相变潜热为39.828J/g。表1为现有关于脂肪酸相变材料的研究结果。

注:相变温度(℃)/相变潜热(J/g)

1.2.3 多元醇类

闫全英等[27]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多元醇二元体系的储热性能。多元醇二元体系新戊二醇(NPG)/季戊四醇(PE)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AM)N/PG的转变温度和转变热均低于单一某种多元醇材料的转变温度和转变热。在30~41℃,当NPG含量为50%~90%时,二元体系转变热较大,可用作墙体储能材料。周恩泽等[28]提出,可以将多元醇类相变材料中的2种或3种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共熔合金”,以调节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

1.3 复合相变材料

复合相变材料是指性质相似的二元或多元化合物组成的混合体系或低共熔体系、形状稳定的固液相变材料、无机有机复合相变材料等。复合相变材料一般有2种形式,一种是2种或多种相变材料相混合,另一种是定形相变材料。定形相变材料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由相变材料和高分子支撑与封装材料组成。只要工作温度低于高分子支撑及封装材料的熔点,相变材料就不会发生固液相变而溢出,整个复合相变材料就能保持原来的形状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对于墙体定形相变材料,其制备方法主要有熔融共混法和封装法[29]。前者是利用相变材料和载体基质的相容性,使它们熔融后混合在一起而制成成分均匀的相变材料。后者是把载体基质按照一定的工艺制成微胶囊等结构,再把相变材料注入其中,这样微观上是固液相变,但宏观上材料仍保持原有形状。微胶囊相变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1) 减少了相变物质与外界环境的反应,提高了相变材料的稳定性;(2) 胶囊壁薄,强化了传热性能;(3) 颗粒小且直径均匀,改善了相变材料的加工性能。

Inaba 等[30]首先提出了定形相变材料的概念,采用质量分数为 74% 的石蜡和26%的高密度聚乙烯制成定形相变材料, 并研究了其热物理性能。Lee 等[31]也研究了石蜡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混合而成的定形相变材料的热特性。日本KANA GAWA 大学的Takeshi Kondo 和 Tokyo Denki大学的 Tadahiko Ibamoto 等[32]用 95%的十八烷和5%的十六烷作相变材料,将装有相变材料 PCM的交键聚乙烯小球加到石膏板中制备相变墙板。田胜利等[33]利用多孔石墨的毛细管作用吸附硬脂酸丁酯,制成了一种定形相变材料。

2 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的结合及稳定性分析

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的结合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3]:(1)直接浸泡法,是指将相变材料渗入多孔的建材基材中;(2)掺混法;(3)定形相变材料法;(4)将相变材料密封在合适的容器内,置于建筑结构内;(5)将相变材料吸入分割好的特殊硅中,形成柔软、可以自由流动的干粉末,再与建筑材料混合。

而建筑基材一般采用石膏板、混凝土和水泥沙浆。加拿大的 Concordia 大学建筑研究中心用49%的丁基硬酯酸盐和48%的丁基棕榈酸盐的混合物作相变材料,采用掺混法与灰泥砂浆混合,然后再按工艺要求制备出相变墙板,并对相变墙板的熔点、凝固点、导热系数等进行了测试[34,35]。表2为石膏板基相变墙体材料的基本情况[36,37,38,39,40,41,42]。

Feldman 等深入研究了相变材料与混凝土砌块、石膏板、砖和瓦相结合时的热物性[34,36,43,44,45,46]。他们用质量分数93%~95%的甲基棕榈酸盐和7%~5%的甲基硬酯酸盐的混合物作相变材料,研制了相变石膏板。美国Delaware 大学储能研究所在墙体中装入聚乙烯圆管,管中装Na2SO4·10H2O墙体,罗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在墙体中装有相变材料的聚乙烯平行管,构成厚度为8.1cm的相变墙体[7]。Ahmad 等[47]研究了含有相变材料的3种不同墙板的热性能,3种相变墙板的材料分别为填充石蜡的聚碳酸酯板、填充聚乙烯乙二醇的聚碳酸酯板、填充聚乙烯乙二醇的PVC 板。由于热容量很大,3 种相变墙体的厚度均小于 5cm。研究结果表明,第3种墙板适合用于试验房,且在400个蓄放热循环后蓄热性能没有降低。

注:表中全为质量分数

对于加工好的相变墙板(PCW),冯国会等[48]利用暖风机加热、制冷箱降温,对相变墙进行了300次相变循环,通过观察试样表面潮湿度以及石膏板的颜色来判断相变墙的熔化,并通过观察相变墙潮湿处是否凝结来判断相变墙的凝固。循环结束后,重新取样进行DSC试验,并比较300次循环后PCW的热特性。

3 结语

上一篇:健全体系 完善措施 积极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下一篇:《争做文明学生 共建文明校园》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