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24-04-20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精选9篇)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1

第十四周:信息管理好轻松

第十五周:论坛交流范围广

第十六周:复习

(二)教学(训练)要求:

1、了解掌握WPS或WORD文字出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能熟练地收发电子邮件,初步学会在论坛中注册用户、发帖子、回复帖子;

3、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的美德。

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word的编辑、排版等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使用网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了解和学会网上的会员注册、上传下载、论坛讨论等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及增强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掌握WPS或WORD文字出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能熟练地收发电子邮件,初步学会在论坛中注册用户、发帖子、回复帖子。

3、培养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意识、习惯,以及对信息的评价、理解和处理。

4、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识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跳出学科本位,从教育的高处来看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学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活动 因此,我觉得可以应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能力,提升素养。在“任务驱动”中所设置的任务要求做到科学、适当、适度。这也是本册教材编写的一个思路。

2、小组探究。学生按照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情感领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设一个程度好的组长,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

3、启发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我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

4、讲授法。信息技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做成各种教学课件,借助于有关设备,边讲授边操作,讲练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5、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6、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特殊媒体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班级组织形式下的教学,对于基本操作的教学显然不能用“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只能采用广播方式,把操作步骤、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依此为模仿的对象,进行初步操作的模仿,从而达到基本操作的入门。

7、活动教学法:即是在活动教学法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来设计主题,以主题为线,以活动为形式,贴近学生生活,把学生日常接触的生活场境、平常喜欢进行的活动同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一个交融点,以学生为本,关注人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在课堂上培养信息素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通过规范讲解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软件操作的步骤及要点;

2、劳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协助,通过小老师来指导程度薄弱的学生,以期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均衡发展;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2

一、精读文本, 吃透教材

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作为语文老师, 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 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 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 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 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 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 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 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 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 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比如, 在教授四年级下册教材《巨人的花园》时, 反复阅读文本后, 我决定在设计时注重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 在想象中陶冶情操。我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对孩子们见到美丽花园时的反应, 巨人训斥孩子时的凶恶态度, 训斥孩子后花园的荒凉, 拆除围墙后花园的和谐, 我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 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适时的教学点拨和反复的朗读、品味、互相启发中逐渐清晰、丰富, 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 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整个过程, 把情感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想象研读, 拾级而上, 步步深入, 由文悟情, 使学生在读、思、想、说、写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做人要宽容。

二、精心构思, 巧妙设计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 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 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 不是省事, 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 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 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基于这一认识, 在教授《巨人的花园》时, 我还做了如下设计:

1. 音乐, 渲染气氛

上课开始, 我直接出示了花园前后的两幅截然不同的图片, 并配上喜悦和荒凉的音乐, 分别找到文中对这两个场景的描述, 指导学生认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读感受花园的变化, 通过读体味孩子们的心情前后对比。通过音乐的渲染很快将学生带入了文本中的情绪, 激发学生对“真正美丽的事物”的思考。

2. 词语, 浓缩画面

出示词语时, 其中既有表示花园春天画面的词语, 也有表示寒冬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孩子们既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美丽, 也能体会到严冬的寒冷和荒凉。然后把词语放在具体的句子里, 让学生想象画面, 指导朗读, 效果出奇的好。这组词语的设置, 即使为了感知、理解词语句子, 更是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究竟是什么让温暖的花园变得如此寒冷呢?”

3. 研读, 感悟文意

先让学生找出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嬉戏的语句, 学生一下子就找出“孩子们都坐在树枝上, 每棵树上都有一个孩子。树木都十分高兴, 纷纷用花朵打扮起来。鸟儿们快乐地四处飞舞、歌唱。花儿们探出头来, 朗朗大笑。”通过让学生了解写法, 体会情感来感知孩子们在花园中的快乐。接着让学生找出表现巨人冷酷、任性的语句, 本来我设计的是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 但学生却提到了“砌围墙、禁止入内”, 于是我把学生的回答加以整合, 先出示表现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 让学生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语“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 理解体会巨人的冷酷。先让三个学生读, 在指导后再读, 学生竟然读得好像自己就是那冷酷的巨人。结合实际, 让学生谈感想, 学生能充分感知孩子们伤心、难过, 似乎巨人与孩子们相遇的情景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并再次出示句子“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 还瑟瑟发抖。”让学生再次感知任性、冷酷带来的后果, 再次读“唤来寒冬的, 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最后通过前后的鲜明对比让孩子感悟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文本内涵。

三、以生为本, 方法灵活

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 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 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 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 将知识和感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

在教授《巨人的花园》的过程中, 我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 整堂课都在一种自然, 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在设计中, 我非常注重“读”, 不是放任自流、毫无目的的读, 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零距离读, 使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 引导他们通过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 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 从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

在感受花园的“美丽”,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想象画面, 读中感悟, 以读见悟;感悟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 抓住“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 让学生在引读点拨中, 在细细的品味语言中, 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 理解童话的内涵。课末的说话训练, 更是深化对寓意的心领神会。这里, 我凭借教材进行恰当、巧妙的语言实践, 既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增强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同时又在训练的过程中升华了人文内涵。

当然, 也有很多不足, 最大的不足是还舍不得放手, 对学生总是不放心, 孩子们能自主完成的, 教师也舍不得放手, 整节课还是在教师的掌握之中。更高水平的应该是教师随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开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今后我要在这方面多多努力。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3

第四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导语统领本单元内容主题以及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亲和力。共有3篇课文,《黄河源》是按游览的顺序,以精练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寻找黄河源头过程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对黄河源头景色的神往与迷恋。《藏北草原》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藏北草原的“温柔恬静的自然景色”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动态之美”。《索溪峪的“野”》以一个“野”字贯穿全文,然后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野趣盎然”自然风光图。

《语文乐园》中包括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记一记意在让学生积累经典诗文,感受诗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习作以“美丽的校园”为题,让学生寻找、观察、感受身边熟悉的环境,从中寻找美、发现美。在习作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合理用本单元三篇写景的文章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描述。

知识与技能:

1、会认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诗文,练习复述课文大意,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5、在朗读、背诵、抄写课文中精彩片断、好词好句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怀。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读课外书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每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怀 单元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怀。

单元课时安排:11《黄河源》 2课时 12课《藏北草原》 2课时 13课《索溪峪的“野”》 2课时 古诗诵读《观书有感》 1课时 语文乐园一 4 课时

11、黄河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 师板书课题:黄河

师: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师:现在,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源头。(补充板书课题“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重要内容。

1、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课文重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抓住在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来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向往的程度之深,要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

第二自然段要抓住“飘舞、游荡、裹”来引导学生去想象,根据文字来相信黄河源头的美丽,并与朗读结合起来。

四、练习本课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二、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抓住重点句子“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朗读品味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让读者从中受到感染。

另一个重点句子“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请联系上下文,“啊!”包含了哪些情感?看看那一股股涓涓细流,那如棋子般的小石头,我不禁赞叹:“啊!……”指名补充完整。欣赏课文插图:这就是黄河的源头,作者是怎样去亲身感受的呢?学生自由读本段,谈文字体会。师:是啊,值得纪念的太多了,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黄河源的奇景会成为真实的永恒。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吧。

三、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难怪作者对黄河源如此的向往,它不仅美丽,而且它是我们炎黄子孙母亲河的发源地,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象征,可是今天母亲河却在哭泣。

2、播放关于黄河的录象,同学们,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想法?

3、发起保护母亲河的倡议

4、积累背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

12、藏北草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写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藏北草原。

2、你们对“藏北草原”了解多少?

3、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

4、再让同学们谈体会。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3、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整体感知,师相机板书。

5、请你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6、指名回答:

7、师小结:第1自然段、2——6自然段、7——8自然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2、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采取多样的读书方式要读,读中进行体会。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四、练习本课生字,进行书写。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通过朗读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我深深爱着藏北草原”,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只有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划下来。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指名读2——6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集中写了藏北草原的什么特点?

2、再读,把能表现草原“温柔之美”的语句和词语圈出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3、同座位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4、指名反馈。

5、指导朗读“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吃着嫩草。”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在草地上飞舞。” 再引导读重点语句。

6、小结:是啊,这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飘香的酥油茶构成了这藏北草原独有的美景。难怪作者不禁心中赞叹“美啊!实在令人兴奋”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

7、师:“我欢呼、我兴奋、为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藏北草原不但自然风光美,草原上的人们更美。他们勤劳好客、勇敢善良,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师和同学们齐读7——8自然段。

13、索溪峪的“野” 知识与技能:

1、认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孕育了许多迷人的天地,有胜似 仙境的西湖风光,有妩媚秀丽的桂林山水,无不让人称道,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录象,(播放九寨沟的录象画面)看完后,简单的谈谈你的感受(学生自由的谈)是啊云雾缭绕,森林茂密,溪流清澈,真是举世罕见,如此美丽的景色,让人留恋忘返,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领略大自然所赋予的动态之美和形象之美21《索溪峪的野》板书课题

3、看完这些景点,你有什么感受呢?

4、是啊云雾缭绕,森林茂密,溪流清澈,真是举世罕见。真有想走近它的感觉,那我们就随作者曹敬庄一起去索溪峪看一看。

5、读课题《索溪峪的“野”》,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认为这里的“野”指的是什么?

二、自由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文字写出这种野性的美的?把你觉得美的地方多读几遍。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名读易错的字,区别多音字

2、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3、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些什么?

4、谁能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把文章讲了几个方面概括起来。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三、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山的野性之美:这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 师知道朗读,从中体会。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通过看图片来感受索溪峪的山之野。教师相机范读,学生有个性体会的去读。

四、作业: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索溪峪的山“野”,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请一名同学读这一部分。

二、继续学习品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师:“这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那索溪峪还有哪些地方是野的呢?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2、指导理解重点句子:

“水的野性之美:像是一个野孩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

引导学生去想象“野孩子”是怎样的?山怎么像野孩子? 从中体会出索溪峪的水的乐趣。

指名学生读,像可爱调皮的孩子。同位相互读一读。

野物的野性之美:猴子难以言状的亲热,恶作剧后的得意。

游客的野性之美:返朴归真,嘻嘻哈哈,亲亲热热“戴眼镜的姑娘,年过花甲的老叟……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这种野性的美)

五、自选段落,深入品味。

1、索溪峪真的很美,你们喜欢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们的喜爱之情呢?

2、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先自由练一练,再进行赛读。

六、总结延伸,练习表达。

1、索溪峪的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令人留恋往返的美丽山川。(多媒体演示)

2、你现在看到的山还只是山吗?你看到的水还只是水吗?它们是充满灵气的孩子,是充满朝气的青年,它们率真而自然,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使人感到快慰,感到清爽。怪不得远在明代中叶,就有人在岩壁上题诗赞曰:“高峡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

3、你是否也想来赞美一下索溪峪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赞美之情。

喜欢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

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

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张家界设计旅游广告词

古诗诵读 观书有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导入: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观书有感》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

(三)朗读训练

1、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自由大声朗读这首诗。

2、指明学生读,大家评议。

3、齐读。试着背一背。

(四)学生小结

教学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

语文乐园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积累词语,丰富学生的语感,提升其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了解比喻句、拟人句,感受比喻句、拟人句的优点。3 积累语言,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故事内容。从故事中感受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并运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名词短语。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短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短语意思。

5、再次齐读词语,仿造着再说几个短语。

二.学习“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形象、生动”: 1.学生自由读句子,自读自悟。

2.说说下列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3.自由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小组评读,体会比喻句、拟人句的生动和形象。5 自己也试着说几句这样的句子。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四 学习“成语故事”。1 自由读短文。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 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作文

习作的主题:校园的风景习作的目的: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注意观察的习惯。

2、练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学会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法写景。

第一节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每天,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校园已经和你的童年生活融为一体,一提起校园,你一定会感到格外的熟悉和亲切。你可以把校园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

二、出示要求,讨论理解 1.出示要求

 大家读题,想想习作有哪些要求? 2.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我最喜欢校园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

下课了,同学们都想小鸟一样飞出教室。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3.大组交流 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写作要有顺序,注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

三、导航,打开思路 

1、你可以按照方位顺序。先逐一简略介绍校园的景物及其特点作用,再祥写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最后由景及人,略写一下校园里同学们的活动。

2、你还可以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写出它的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或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我爱校园》《校园一角》《校园的四季》)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快乐的事例”。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4

王冕 〔元代〕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 一作:吾家;朵朵 一作:个个)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好颜色 一作:颜色好)

《墨梅》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会读诗

1、(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幻灯)

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

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味道出来了。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

1、要想读得更原汁原味,还要读懂诗的意思。同学们边读边琢磨,看看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都懂吗,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交流。然后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3、理解“墨梅”:(出示幻灯)梅花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墨梅指的是只用黑色水墨画成的梅。王冕爱梅,且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介绍题画诗。)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这株墨梅的?

读一二句。在哪儿?理解“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而成“洗砚池”)

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鲜艳的色彩)“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极点,简直若有若无,使人对其产生了轻灵飘逸的感受。

读三四句,说意思。“清气”“乾坤”

说全诗的意思。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诗里,再诗读,是不是诗味更浓了?

三、悟梅魂

1、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你能找到诗中的关键词句吗?

板书:墨痕——淡 (清雅素淡) 清气——满

2、(幻灯回《墨梅图》)《墨梅》中的梅花个个清雅素淡、冰清玉洁,可有人却说:“王冕,你不去画娇艳的荷花,只画这素淡的梅花,哪里还会有人喜欢你,还会喜欢你的画呀!”于是王冕就给这画题上了诗,也给了回答,你能找到吗?(为什么不画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挑花和丰腴的海棠花?为什么不画粉色白色红色的梅花?)

3、为什么不画得鲜艳夺目一些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梅的颜色好不好看?我们来看一看。

(1)拓展写“色”的诗:苏轼诗《红梅》: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随春天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但是那像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地表露在少女的面容上。美不美?

再看曹雪芹的。(有好颜色却刻意不画,墨梅与那些红梅、白梅相比,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她不靠鲜艳的颜色来取悦别人,她只想让——清新的香气充盈在天地之间)

(2)与墨痕的淡相对的,是清气的——(满)

拓展写“香”的诗:爱梅的诗人多,赞梅花之香的诗人也有不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现在有一首歌就是由此句而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

(只不过暗香一词也并非词作者原创)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青山脚下,小园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映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映生辉。每当夜幕降临,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芬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白梅》(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3)这么多人钟情于梅花的清香?在这里吸引文人墨客的仅仅是香气本身吗?香气还代表什么?(继续出示诗句:坚强品格、高贵气节、勤奋、刻苦、高洁、脱俗)

为什么不两全其美?

(色——外表,气——内在,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的精神)王冕独爱梅花的清香,以至于放弃渲染梅花固有的色泽,而选择以“淡墨痕”来画梅,目的是为了突出——香气,清香。

4、感受“人”

同学们,王冕一生写了无数咏梅的诗,以这首《墨梅》最为有名。他笔下的墨梅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清香。

出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后人对王冕的评价,你能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吗?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读到这里,现在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流、留比较:后者留存、留下,前者流动、流溢)王冕仅仅是在写梅花吗?

(自喻,他不在乎“颜色好”,一指梅的颜色,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来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暗指名誉、钱财、地位,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溢在天地之间,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这种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吗?(石灰吟、竹石)

5、小结: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素净淡雅超凡脱俗的墨梅。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读出梅花的高洁,读出王冕的高洁。

四、拓展延伸,追溯“梅”文化

1、梅花,不畏严寒,冰肌玉骨,人们喜爱它的形态,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现在我们来追溯一下梅文化。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多的性格和含义,梅花的大红大紫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有所谓的“咏梅两千卷”。当然,捧红梅花最不遗余力的就算林和靖了,梅妻鹤子。在古诗中,以梅为题的诗作很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叹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之情的桥梁。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前两句写东风把战场上的灰尘吹落了,意思是说南王朝已被元军消灭,战争已经停息,作者想到了曾隐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作者实际怀念的是南宋朝廷。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南宋灭亡后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遇。江南水乡,自古闻名,苏杭更是封建时代的繁华都市,晚唐诗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当年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使作者在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梅花了。

刘因是跨越宋元两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兴亡、江南兴衰的过程,他在《观梅有感》中,以梅为载体,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如本诗,陆游

(三)以梅寄闲情

(四)借梅诉乡情

现代的的诗作有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陈毅的<红梅>,还有有关梅花的歌曲<红梅赞>

五、作业

1、课外自学《竹石》

2、自由组合,出一期“梅花赞”的手抄报。

《墨梅》教学反思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需要别人夸艳丽的颜色、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赏诗中描绘之梅、悟作者心中之梅、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呢?教学中、我设计个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多角度的诵读中进行不同层次的品味。

一、认识梅花。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与学生聊梅花、交流收集到的梅花资料、给学生呈现出梅花洁白、坚韧的第一印象。

二、了解咏梅诗句。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资料的要点、搜集到的资料内容丰富。这也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也我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

四、小结全诗、铭记“国魂”。根据板书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文本加深印象、巧用梅花“国魂”的美誉、将梅花坚韧的形象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里。

上完这首《墨梅》、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还很肤浅。

一、当有学生提出“淡墨痕是否就是指王冕家的梅树被洗砚池里的墨汁染成墨色?”这一问题时、我的引导显得粗略、模糊。教学过后才通过资料了解到“洗砚池”是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王冕家是否就有这么个“洗砚池”、无从考究、但可以明确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如此精彩有趣的典故、若当时能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教学便会更充实一些、厚实一些。

二、自己对题画诗的了解还不够、没有抓住题画诗的特点来为教学服务。教学时如果能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特别在带领学生品读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若能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由画即诗、教学效果肯定也会上一台阶。

三、在突破“诗人借梅自喻、抒发高尚情操”这一教学难点时、仅仅只是为学生呈现一个简单的故事、预想从故事中就能体现诗人品质的方式显得太肤浅。其实、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类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并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摒弃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以作画为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课堂中、我就没有涉及到诗人如此坎坷的生平、错过了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的机会。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5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土壤中主要含有()、()、()、()等物体。

2、种子剥去种皮后,里面会有()、()、()三部分,为植物发芽提供营养的是()部分,以后会长成植物的根的是(),会长成植物茎和叶的是()。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是:有()、()和()。

4、植物的根会向()的方向生长,这种特性叫做植物的()性,植物的根还会向有()的方向生长,这是植物的()性。

5、大多数向阳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性,植物“喝水”是通过()吸收,再通过植物体里的()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

6、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会发生改变,取消受力后又(),这种特性叫做()。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行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

8、不同的纸厚度(),抗拉力(),吸水性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用植物打碎后加工而成的,一般都可以燃烧、写字,遇水会变()。

9、木材和芦苇等植物是造纸的主要材料,植物体中的()是构成纸的主要成分。

10、杠杆能改变用力的()和(),还能传递()。

11、空气可以()空间,它是一种()、()、()的气体,压缩空气具有很好的()性,篮球、()球就是利用了空气的这种性质做成的。

12、要使降落伞降得慢,我们可以()、()、()。

13、潜水艇里面进入水的多少,决定了它的沉浮,进水越多,船就(),进水少,船就()。

14、声音由物体()而产生的,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对同一发音物体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对大小不同的物体,越细、越小、越短的物体发音音调就越()。

15、光是沿()传播的;声音可以在()体、()体、()体中传播,它在()体中的传播能力最强。

17、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18、物体都有反光能力,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原理制成的。

二、写出下列各种声音的主要振动发音物体。说话声()

声()

流水声()吉他声()笛

声()

口哨 声()

声()敲门声()

三、判断下列物体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镊子是()杠杆

剪刀是()杠杆 火钳是()杠杆 斧头是()杠杆

锄头是()杠杆

园林剪是()杠杆

尖嘴钳是()杠杆

四、连线题:

摩擦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害有利,人们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请连线

减少摩擦力

在轮胎上增加花纹

在台球杆上涂滑石粉

在水泥道路上留条纹

在机器中加润滑油

在鞋底上加上花纹

增加摩擦力

在车轮上加防滑链

五、简答题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2、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怎样节约用纸?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6

1、选择韧性比较好的薄木板(或竹片)、细绳等,学习制作飞鸣板的方法;

2、掌握制作飞鸣板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制作技术;

3、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他人,并对他人作品的特点进行评价。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飞鸣板。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薄木板(或竹片)、细绳、小刀、手工钻(或锥子),沙纸。

2、老师制作一个飞鸣板。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出示制作好的飞鸣板,握住摆绳端甩动,让学生听飞鸣板发出的声音好不好听,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2、仔细观察飞鸣板,你有什么发现?

3、说一说,飞鸣板是怎样制作的?

二、设计引导:

1、用铅笔画轮廓线。

2、用小刀削去多余的部分。

3、用砂纸打磨掉棱角和毛刺。

4、在一端锥个小孔。

5、最后系摆绳(记住,此处要系死结)。

三、学生操作:

1、请学生按照上面的指导方法去尝试制作。

2、技术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制作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方法。

四、学生尝试自己做的飞鸣板。

1、比一比,看谁做的飞鸣板最精致,叫得最响亮。

2、想一想,怎样才能是飞鸣板更美观一些?(如涂色彩、剪贴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等)

五、思考与实践。

1、你还能用其他材料做飞鸣板吗?试着做一个。

2、想一想,飞鸣板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第二课时 喷水枪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准备竹管、木棒、棉线、棉花、棉布、小刀、锥子、手锯,学习制作喷水枪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互相评价,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才能使喷水枪把水喷得更远。

教学准备:竹管、木棒、棉线、棉花、棉布、小刀、锥子、手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观察书中的插图。瞧,这位小朋友玩得多开心!是什么玩具能对他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哇!原来他在用竹管喷水啊!你有兴趣做一支这样的喷水枪吗?

二、启发思考。

1、仔细观察,喷水枪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2、你能看出来它是怎样制作的吗?它用了哪些材料?

三、实践探索。

1、做枪管。

A、锯。锯一节竹管(注意,一头必须有节),然后用砂纸打磨光滑。B、钻。在竹节中间锥一个直径为2㎜左右的小孔。

2、做活塞。A、削棉棍(或竹签)。

C、缠棉花。(注意,要把棉花用布包紧、缠好,缠好后活塞的大小要比竹筒稍大一点,但又能塞进去,推拉自如。)D、包布。D、绑扎。

(注意,要把棉花用布包紧、缠好,缠好后活塞的大小要比竹筒稍大一点,但又能塞进去,推拉自如。)

3、组装。

四、学生测试评价。

喷水枪做好了吗?测试一下:喷孔对着水,拉动手柄,把水吸入枪管,再举起枪管,推动手柄把水射出去。成功了吗?

五、思考与实践。

1、请你想一想?喷水枪为什么能喷水?

2、你做的喷水枪能把水喷得很远吗?如果不能,自己想办法改进一下。3你还能用竹子做其他好玩的东西吗?

第三课时

相框架 教学要求: 1.教学本课,引导学生了解相框架的制作方法,继续学习使用手工锯,初步学习相应的技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使用常用工具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在做中探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自己动手制作去装饰生活的热情。

3.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劳动习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探究精神,同时不断渗透劳动安全教育。教学重点: 学习制作相框架的方法。教学难点: 按尺寸锯短片。

教学准备: 学生:上课前调查了解商店里相框的种类和式样。上课时带长扁冰棒签、小刀、白乳胶、砂纸、相片。教师:样品、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以物激情,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冰棒签制作的小相框):你知道这精美的小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指名回答)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爸爸、妈妈为我们拍过许多珍贵的照片,其中一定有几张是最有意义或自己最喜欢的。我们用冰棒签制作一个相框把照片镶嵌起来,那该多好啊!(板书课题)

二、尝试制作,探究方法。1.观察思考:

① 你见过哪几种相框?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② 仔细观察冰棒签相框,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2.实践探究: ①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后,指名说说做相框的步骤和方法(全班发言交流)。教师板书要点:方法:挑选长签、截锯短片、粘接主框架、粘接短片。

②同学们动手试做,同小组的相互交流试做的体验。

3.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研究制作方法和技巧。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制作体会。4.教师小结,鼓励创新。

三、学生实践,培养技能。

1.学生继续完成冰棒签相框的制作,也可以设计、制作其它式样的相框。

2.教师巡视学生的制作情况,与学生一起设计不同式样,共同商议制作的好方法。

提示:①注意按尺寸截锯短片,用小刀或小手锯时伤到手。②涂抹乳胶不必太多,以免难得干燥。③注意看图,主框架共有六根长签。

3.学生边做边交流制作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切磋。教师及时评点好的设计、好的做法以及有创意的作品。

4.学生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半成品,相互启发,可以合作制作。

5.学生把照片按相框的大小裁好,反面衬硬纸,再把照片从主框架两片之间插进去。自我检查一下,相框做好了吗?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1.全班交流:

①你认为怎样改进才能使相框更美观、更实用? ②比一比,看谁的相框做得最漂亮。2.教师小结。

可以利用其它各种材料制作相框,效果也不错。课后自己设计并动手试着制作一个吧。

板书设计:

相框架 步骤和方法:

①挑选长签

③ 截锯短片(2片)④ 粘接主框架(6片)⑤ 粘接短片(设计美观)

第四课时 手工锯

教学目标:

1、学会手工锯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怎样制作手工锯。

教学准备:长约200㎜的钢锯条,厚约5㎜、宽约10㎜的木片(竹片),细铁丝、透明胶。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你们见过手工锯吗?见过哪几种?它们是什么样的?

2、你们知道手工锯是怎么制作的吗?把你们的设想写下来或画下来,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二实践探索。

手工锯的制作方法:

1、做锯柄。

(1)锯断。将厚约5㎜、宽约10㎜的木片按照图示尺寸截锯成两段。(2)打磨。用砂纸将两块木片打磨成半圆状,各有一端打磨成弧形。(3)钻孔。木片一端钻一个直径约4㎜的小孔。

2、削销钉。削一根前端比锯柄小孔略细、后端比小孔略粗的竹签。

3、组装。

(1)锯柄夹住剧条(三孔对齐)。

(2)把销钉插入孔中,插紧后切去多余部分。

(3)先缠好铁丝,再在铁丝上缠透明胶,然后用砂纸把锯柄打磨光滑。

三尝试操作。

手工锯做好了,试一试,好用吗? 四思考与实践。

1、你做的手工锯能锯铁吗?试一试。

2、你还能用其他的材料制作手工锯吗?自己设计并动手试做一把。

第五课时 鱼鳞刨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鱼鳞刨的方法。

2、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制作鱼鳞刨的方法。教学准备:铁皮瓶盖,小铁钉(或木螺钉),长180㎜、宽35㎜、厚10㎜的木块。钉锤,手工锯,木锉,砂纸。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刮过鱼鳞吗?你刮鱼鳞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2、仔细观察鱼鳞刨,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知道它是怎样制作的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并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二、制作鱼鳞刨。

1、做刨柄。

(1)画线。在木块上用铅笔画线,将需要去掉的部分涂上阴影。(2)锯切。用手工锯将木块的阴影部分锯掉,得到基本成形的刨柄。(3)锉削。用木锉把刨柄锉成所需要的形状。(4)打磨。用砂纸把刨柄打磨光滑。

2、钉瓶盖。

(1)在刨柄上画出固定瓶盖的位置。(2)在瓶盖中心先钉个小孔。(3)将瓶盖口朝上,放在画线的

a 用自制的鱼鳞刨刮鱼鳞,看看还有什么问题位置,再用木螺钉或小钉锤把瓶盖钉在刨柄上

b 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材料制作鱼鳞刨? 做几个试试,看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三、思考与实践。

与家长或同学讨论一下解决的办法。

第六课时

小方桌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小方桌的方法。

2、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制作小方桌的方法。

教学准备:冰棒签,冰棒棍,三夹板,白乳胶,手工锯,直尺,美公刀,砂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桌子是常见的家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都离不开它。小方桌小巧玲珑,结构简单。用冰棒棍和三夹板做一个小方桌模型,几能废物利用,又能学习到木工技术,还能把它作为小装饰品摆在书架上或书桌上。

二、制作过程。我们在学校、家里或家具市场里看到过各种不同式样的桌子。仔细观察一下,哪种桌子的结构最简单?我们也来做一个。

1、做桌面。

(1)按照图画线后再锯切三夹板。(2)用砂纸打磨光滑。

2、做桌腿。按照桌面的边长在冰棒棍上先画线,再锯切成桌腿。

3、做边围。以桌面的边长为基准,在冰棒签上先画线,然后按所需要的长短切割。

4、粘接。

(1)将桌面与边围用白乳胶垂直粘接在一起。

(2)用白乳胶粘接桌腿,等干燥后再用砂纸打磨光滑。

三、思考与实践。

1、你做的小方桌的四条腿是在一个平面上吗?

2、你能为小方桌配备几个小凳子吗?自己设计一下,并在课外做一做。

第七课时 华容道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智力游戏——华容道。2知道并学会华容道的走法,掌握技巧,培养思维能力。3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比较简单的华容道游戏板。教学重点:

学会华容道的一般走法。摸索其中的奥秘。2学会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三夹板、手工锯、白乳胶、美工刀、砂纸。

教学过程:

一、介绍华容道的历史及由来。

二、关于华容道的种类及样式。

三、列举一种华容道的走法。请看课件„„„„„„

四、制作过程:

1认识工具和需要的材料。2下料。

3学习制作步骤及注意的事项。(1)做滑块(2)做滑块盘(3)贴图案

4思考:在制作中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一 分组活动 二 游戏活动

第八课时 放大尺 教学目标:

1认识放大尺是一种既能放大又能缩小书画工具。

2掌握放大尺的方法和步骤。3正确使用放大尺写字和绘画。

教学重点:学会放大尺的制作法。

教学准备:三夹板、手工锯、手摇钻、直尺、美工刀、砂纸。

教学过程:

一、介绍放大尺由来。二、关于放大尺的作用。三、示范。请看课件„„„„„„

四、制作过程:

1认识工具和需要的材料。2下料。

3学习制作步骤及注意的事项。A锯切尺片 B钻孔

C 削竹签和铅笔

D安装螺钉套管、竹签和铅笔 E固定

4思考:在制作中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五 分组活动

六 游戏活动

第九课时 挂衣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普通衣架的基本结构、材料和功能。

2、初步学会根据功能需求来设计结构绘制制作图。

3、初步会按制作图制作衣架模型并掌握铁丝绞合和圆弧弯折的技法。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调查、交流、汇报,让学生了解普通衣架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材质。

2、通过衣架模型制作图的绘制,初步掌握制作图的绘制方式。

3、通过衣架模型制作,掌握按图操作的技能。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衣架的探究性调查活动,产生兴趣。

2、学会用图表达自己的设想,并给出理由,3、初步了解需求、设想与选择之间的关系。

3、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增强互帮互学、合作互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了掌握衣架模型制作图的绘制,初步会按图制作衣架模型。初步会按制作图制作衣架模型并掌握铁丝绞合、圆弧弯制的技法。

三、教学准备:

各式衣架实物及迷你范作、娃娃服饰、绘图纸、尖嘴钳、铁丝、彩色吸管及小夹子等。彩色笔或记号笔、铅笔、绘图纸、娃娃卡纸服饰五种,铁丝、尖嘴钳等。

十课时 迷你衣架托 教学过程:

一、交流衣架种类、造型和功能。

1、出示衣架实物,引导学生交流衣架的材质、形状和功能。

2、小结。

3、事先根据调查要求进行调查。

4、交流。衣架实物。

二、初步掌握绘制制作图的技能。

1、组织学生讨论:根据所提供的玩具衣物卡纸,谈谈你的设想。

2、让学生说说绘制制作图样应考虑的问题。

3、绘制衣架模型的草图。

4、交流。

5、小结:不同的衣服可以选择不同的衣架。衣架的功能受衣服的大小,款式、重量等因素影响。制作图:

1、交流:你准备做一个怎样的衣架?

2、讨论画衣架模型制作图时应考虑的问题。

3、根据应考虑的问题绘制制作图样。

4、交流图样,说明理由。

4、修改图纸。各种玩具衣物的卡纸。纸、水彩笔

第十一课时 撑衣架

一、初步会按制作图制作衣架模型。

1、简介制作的材料和工具,要求正确、合理的使用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2、演示弯制圆钩、绞合操作过程。

3、学生按制作图制作衣架模型。教师巡视、指导。

4、让学生在卡纸模型上应用制作的衣架。

5、展示作品。好的作品可以选择娃娃衣服悬挂展示。

6、出示多种迷你衣架范作悬挂小衣服。

7、了解衣架的材料和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8、按制作图制作衣架模型,尝试弯制圆钩以及绞合的技能。

9、作品的应用。

10、好作品的展示交流。

二、衣架卡纸模型,各类玩具衣物及迷你衣架范作。彩色夹子、吸管、铁丝、尖嘴钳。

三、小结

第十二课时

小喇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啊我们要去参加一只老鼠的婚礼,这只老鼠呀娶了一位胖新娘,因为它太胖了坐的轿子都摇晃起来。小老鼠们有的抬轿子、有的吹乐器、有的拿礼物,有的放鞭炮,可热闹了!听,老鼠迎亲的队伍来了!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播放录音伴奏)

(1)师:设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感受到了小老鼠们怎样的心情? 生:聆听、感受、可随音乐律动,回答问题。

过渡语:小老鼠们为什么高兴啊,因为他们要放鞭炮了,这里啊有三串鞭炮,(出示目标中的三条节奏(X X |O X ‖)(O O |O X ‖)(O O |XX X ‖)听了小老鼠放鞭炮的顺序,谁来说一说它先放那一串后放哪一串。(2)师:打乱顺序拍出节奏,着重做出休止符的手势。(可点头、可分开双手表示停顿。)生:抽生回答找出节奏的先后顺序,并看节奏条拍出节奏。师:纠正学生做休止符的手势,要求全部学生徒手拍节奏。生:全班徒手拍出节奏。

师:我们把鞭炮的声音“啪”加在节奏里,注意有休止符的地方要

停顿。读的声音要轻巧有弹性,声音位置好象是从头顶冒出来的一样,小肚子在演唱时要有弹性。

生:按老师要求做节奏发生练习。(教师评价)

(3)过渡语:音乐中,小老鼠们吹了两种乐器,它们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听一听,能听出是什么乐器吗?(要求学生着重听见间奏中乐器的音色)

2、复听(播放录音伴奏)

(1)师:设问:能听出是哪两种乐器吗?谁能来模仿一下它们的演奏姿势? 生:辨别音色,说出乐器名并模仿演奏姿势。

(2)过渡语:对啦,今天小老鼠们吹奏的迎亲曲就叫《唢呐配喇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听一听音色,看一看歌词,小老鼠们吹奏的乐器在音色和形状上有什么区别?

3、再听(播放录音)

(1)师:设问:通过歌词知道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区别?那音色呢?(出示唢呐和喇叭的图片)

生:唢呐短,喇叭长。喇叭声音低(或是大而悠扬),唢呐声音高(或是高而尖细。)(2)播放录音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师按节奏范读歌词,范读时注意“里乐拉”的强弱对比。

生:模仿师按节奏读歌词。(要求:用轻快的声音,按节奏准确朗读歌词。)生:再读一遍,边读歌词边按节奏拍手。

(3)师:歌词中两句“里乐拉”就像两种乐器在做什么?表现了小老鼠怎样的心情?

生:感受并回答。

师:两句“里乐拉”就像唢呐和喇叭在对话,两种乐器一问一答,非常开心。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把一问一答,一强一弱的语气读出来。(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唱出“里乐拉”,唱出一强一弱的感觉,也可以师生来共同演绎出“里乐拉”的强弱感受。)

4、师示范表演唱

过渡语:因为新娘子太胖了,我们也去帮帮小老鼠们抬轿子,吹喇叭,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吧!

生:全班模仿教师表演,并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5、学唱歌曲

(1)师:用“TU”音示范模唱歌曲旋律。(要求:声音位置高,要唱得轻巧、有弹性。两句“里乐拉”要唱出强弱对比,一问一答的感觉。)生:模唱歌曲旋律。(2)生:填上歌词演唱。(师:注意歌曲中“一字唱多音”的地方。)(3)生:跟着录音伴奏,完整表演唱歌曲。

(4)师:按不同形式抽学生演唱,如:分小组,个人,男生女生形式演唱。

三、活动

1、师过渡语:看!我也为小老鼠准备了一份贺礼,看一看,认识它们吗?(出示三种乐器锣、鼓和镲)

(1)师设问:观察它们的形状像什么? 生观察乐器外观并描述乐器形状。

(2)师:再来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师示范演奏(要求:从声音长短、有无延音、强弱对比来示范让学生聆听感受)

生:感受聆听三种乐器的音色,并回答三种乐器的特点。

2、师:刚才认真观察了老师演奏乐器的同学一定能模仿,谁来试一试。

生:上台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师指导并纠正。全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空手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

师:过渡语:现在我们就用这三种乐器为小老鼠的迎亲曲伴奏,书上图形谱节奏就和鞭炮的节奏一样。现在我们就用乐器敲出这三条节奏。每一组的小朋友有扮演歌手的,乐手的还有轿夫的,现在开始排练吧。

出示节奏谱:镲: X X |O X ‖ 锣: O O |O X ‖ 鼓: O O |XX X ‖

3、学生自主小组活动,按图形谱中的乐器为歌曲伴奏,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播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表演,师指导并纠正。

生分小组展示,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

四、小结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7

上《蝉》这节课感觉很有趣,一是因为动物世界神奇、有趣、令人向往;二是因为和孩子们一起了解、探讨蝉的知识是个有趣的过程,我感觉如此,学生亦然。

文章介绍了蝉脱壳、鸣叫、听觉、视觉四个方面的知识,学习重点是通过品味语言,学生能自己复述蝉脱壳的过程,并学会把内容写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蝉脱壳时的动作,来感受蝉脱壳的过程是一种体操表演。反复的读描写蝉脱壳时动作的词,体会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把蝉脱壳过程写具体的,辅以填空来加深记忆,为学生复述这个过程打下基础。整节课上下来,轻松愉快,学生兴趣盎然,结课时留下蝉的三大不解之谜激发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成果。

《蝉》教学反思

很害怕上由法布尔《昆虫记》改写的课文。他是一个虫痴,痴到极致成家成魔成仙,做生物学研究,这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做语文课教学,往往有很“裹”人的地方,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者黔驴技穷。这不,有关金蝉脱壳这一节,老师们之中都产生较大分歧,毕竟生活在城市,近距离观察端详蝉的几率少之又少--

然而,孩子们却表现出超常的好奇心,似乎只有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童,才会是童心未泯法布尔的“知音”--正如备课时所预设的:《蝉》中的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地演奏的场景,吸引着学生去关注蝉脱壳的情况,蝉的视觉、听觉异于人类的特点。

教学这样的文字,我明白“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获取,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但蝉脱壳那一段实在太难想象了!要是有录像参照,可能还好点儿,通过真实观察,再来看语言文字是怎么再现的。如今谁也没有看到过这个相对微观的情景,如何仅从语言文字中理解、体会?还真不是一般的难点--

如果我有可以的电教设备,如果稍微能挤出点找资料的时间,相信这一课会上得更清晰、准确。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8

教学内容:学习小拖鞋的制作方法。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制作小拖鞋。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有创意地制作小拖鞋。

教学准备:泥,泥浆,雕塑刀,牙签,擀面棍,布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穿的拖鞋的式样可多啦。让我们用泥做双漂亮的小拖鞋吧!

二、观察思考

说一说你的小拖鞋的式样。观察泥拖鞋,你能看出 它是怎样做成的吗?

三、实践探索

让我们用泥板粘接的方法做一双泥拖鞋吧!

1、制作泥板

把一块泥巴擀成板状。

2、制作鞋底、鞋面

先用牙签画出鞋底、鞋面的形状,再用雕塑刀切割成型。

3、粘接鞋面

先用牙签在粘接处划几下,让表面变粗糙,然后再涂上泥浆,把泥制鞋顼和鞋底粘牢。

4、装饰成型。

提问:你能把你的小泥拖鞋装饰得更漂亮一点儿吗?

四、思考与实践

拖鞋的样子可真多。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做出其他样式的拖鞋吗? 泥拖鞋在特制的窑炉里高温烧制后会就成陶瓷。如果有条件。你也可以试一试。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9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 张海宏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评析: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评析: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一样的,从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评析: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评析: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评析: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评析: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评析: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读书,这样,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评析: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评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要就教材而讲教材,应该把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5)播放录像。(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评析:录像的播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这种视觉的冲击会让学生的心灵感到震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评析:第二段和第五段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准重点,防止面面俱到。)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录像)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J=-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评析: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附一: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附二: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xī)。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象门坎(kǎn)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péng)湃(pài),像千军万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上一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汇报下一篇:广坪镇动物防疫站2015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