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实验方案

2024-05-01

创新教学实验方案(精选10篇)

创新教学实验方案 篇1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

一、课题内涵的理解

我们对创新性教学的基本内涵的理解:

1、创新性教学的本质是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己个人的创造力;

2、创新性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稳定和延续;

3、创新性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个人的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

4、创新性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学生认识的自然发展,这种个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的实质在于重演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

二、课题背景简析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中,百年之前就提出并展开创新性教学实验研究,而且取得了百年后令人瞩目的成果,民族整体素质提高了,科技发达了,成了发达国家。

——在中国,纵观历史,创造发明有过辉煌与自豪,虽然创新教育早在二十世纪20年代就提出来了,但是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重视,在开放搞活的今天,从被人“轰炸”与“限制”,以及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与国民整体素质不相适应的反思中,找到了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再到创新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这一既方向准确,又便于操作的新感觉,认识到提高综合国力,培养新型人才,是创新性教学的目标。

——传统教育以知识传授为本,整齐划一的教育制度严重地束缚了受教育者思维火花的迸发,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压制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灵气,善于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蕴含的基本规律并有相应能力、勇于 创新的人才。教育上的削足适履,本末倒行,导致亿万人争过“独木桥”,为闯过独木桥,学生视分如命根,教师视分为能力,学校视分为荣誉,家长为分不惜重金。学生超重学习,不堪重负。其结果是知识水平提高了,实践能力却没有了。

——领导是氛围,政策是环境,邓小平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为这一理论创造了氛围,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千年之交,国家教育部又出台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为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可靠的领导与政策、时间与空间的环境。基于这样的背景与现状,又逢这样的氛围与政策,真乃开展创新性教学的千载良机,我们不可错过。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本课题的哲学基础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分析中,指出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这一论述为教育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充分开发人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

2、现代脑科学对人的潜能的研究是本课题的生理学依据生理学家,心理学家们的大量研究成果,证明了人的创造能力与人脑的功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且只有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都得到相互协调、平衡发展,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高度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对于大脑两半球功能优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右脑功能的新认识,给我们进行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新潜能提供了科学的生理学依据,只有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右脑功能和左脑功能的 高度协调。

3、创造力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是本研究的教学基础有关创造力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自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创造力进行专门研究以来,这种研究就未曾间断过。特别是80年代,在以往进行的创造力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创造力的新认识、新理论,如创造力的各种构成模式、创造力认知成份理论。创造力投资理论、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创新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一些符合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现代教学理论诸如建构主义学习论,主体教学论,活动数学论等等,也为我们进行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了借鉴模式。

四、实验目标

1.实验探索教会学生会学习,会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2.实验探索把课内创新学习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活动中去的实践活动教育体系。

3.实验探索以人为本,感悟生活,体验人间真情的教育体系。4.实验探索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五、实验研究的内容

1、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实验研究。

(1)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转变,开展无挫伤教育,成功体验教育,允许探究中犯错误,不求全责备。

(2)实现由封闭办教育,向开放办教育的转变,实现生生沟通,师生沟通,领导与教师沟通,家长教师沟通。开展校内科际之间开放,教学一科想多科;低中高年级间开放,教低年想高年,幼小开放,小学中学间开放,教今天想明 天,校际之间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主管领导开放,向家长开放,取得监督与支持。

(3)实现由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以人为本教学观转变。开展把培养思维想象,创新求异意识做为教学目标,评价重心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倾斜。

2、课堂创新教学实验研究。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是组织、引导、参谋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和谐·主动·探究·感悟”的发展目标。把创造思维训练做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贯穿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始终,为其产生新思想,想出新问题提供创新意识氛围,寓创新教学与各个环节之中,各科教学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开辟一个新天地。

(1)课堂环节创新实验研究。课堂各个环节,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2)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尽力减少强制灌输和划一性,创造出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研究评价学生的观点、方法。学生互评、自评应成为主要形式,目标由学校设定,要开放,不封顶,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4)超常学生的教育培养研究。鼓励冒尖,发现与保护,培养与提高特长生。

六、实验方法

1、学习法(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理论水平,以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以缩短探索研究的周期,防止走弯路;举办学习理论、先进经验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

(2)不定期举办专家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学习,解决急需解决的认识与实践问题。

(3)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教案、作业设计等,在展示汇报活动中学习先进经验,补充不足之处。

2、实验法

(1)因实验法具有控制性、因果性、变革性、教育性和可重复性的特征,对开展教育科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遵循方向性、科学性、继承和创造相结合的实验原则,遵循以人为主体的原则,这是开展教育科研关键所在。实验法开展教育科研便于操作。

3、沟通法

(1)领导教师沟通,建立有利于开展教科研的上下级关系;为教师提供勇于研究,敢于实践的“土壤”和氛围。便于排除教育科研的变量因子干扰。(2)师生沟通,建立和谐、平等、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师道尊严”破除了,学生的思想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减少或避免教育实验中的因变量干扰。

(3)生生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自然实在,能互补、能内化,发挥更大潜能。

4、信息法

(1)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凭借报刊资料、“千里眼”、“顺风耳”、“网络搜寻”等手段,获得“新、快、准”信息,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对实验的 最真实、最本质的指向调节。

(2)取得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怀,向领导汇报,倾听批评与指导,从中获得权威性信息,调整实验研究的方向或指导思想。

5、开放法

(1)对外开放。举办实验成果开放日活动,向同行开放,向家长开放,向社会媒界开放,向教育主管领导开放,在开放中倾听批评意见,深化实验研究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功能作用。

(2)定期举办教育科研探索与实验的内部开放活动,科际之间开放,年级之间开放,达到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一体化发展的目的。

七、成果假设

如果按此方案实施教育教学,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创新思维品质会逐步形成,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实践能力会大大地加强,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八、实验管理与措施

1. 科学地设置机构,成立以校长为核心,以主管校长为执行、操作责任人的由各部门负责人、各学科组长为成员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及课题管理小组,或教育教学研究室。

2. 建立健全创新教育实验规章制度。研究确定创新教育实验工作方向及指导思想,研究确定实验科研领导、机构、责任的规定,研究确定学校教师承担实验课题。

九、课题实施步骤与内容

启动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

2006年12月~2007年7月:启动、筹备、组织队伍,设计总体方案并组 织论证,确定方案。

2007年5月~12月: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制定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并交流研讨,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2008年4月~12月:召开结题会,出成果。

十、课题组成员 组长:初颖

副组长:吴丹阳成员: 王燕闽

安晓波

李枫 李广贤侯健 郭清艳7

《小学新课程教学创新实验研究》实验方案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

创新教学实验方案 篇2

由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办,以“开创检验行业特色专家平台、提高检验医师知识服务能力”为主题,第九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CCLAB 2014)在苏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 000余名检验医师,通过学术交流、专家讨论、现场指导等方式,共同解决检验医学在工作中的相关实际问题,提高检验专业知识服务能力。

2014年11月20日 ,西门子医学诊断以“更智能检测,更高效运行”为主题,携实验室创新解决方案亮相现场及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不仅能亲身体验最新技术和诊断产品的现场演示,还能进一步了解有关“女性健康”等主题的学术进展。

西门子医学诊断携强大产品阵容,诠释实验室创新解决方案。集中展示“中心实验室”以及有关“急诊科”、“重症室”、“女性健康检测及临床诊断”等方面的解决方案。产品线涵盖自动化、临床生化、免疫分析、血液学检测,血气,尿液分析,微生物等全系列高品质产品。现场针对免疫分析、急诊检验专业解决方案与自动化样本传输系统的新品发布使人耳目一新。

中学化学实验课创新教学方案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验课创新;创新教学

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实验课的创新,有利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把教材知识融合于实验,通过实验的演示和验证,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实验教学观念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认为实验课是辅助性教学。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中,他们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中,他们侧重于思维能力培养。在实验课上,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持纪律,要求学生正襟危坐。可是,正是这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思想不足。

2.教学方式机械、僵化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偏差

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或照着黑板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结束后,教师提出有关实验结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既没时间也没机会思考或询问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实求真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3.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

由于学生多,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地指导实验,经常是学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该下课了。一次实验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还没学到什么,实验效率很低。

二、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改革

1.转变观念,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

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使其不拘泥于一种实验方法或步骤,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兴趣自由和思想自由。

2.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寻找解决困境的突破口

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1)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订,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和对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在系列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发展。(2)不应只重实验结果,更应看重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即获得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首先,时间上应确保这一环节顺利完成,同时应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材料。(3)教师应从监管者变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要放手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在实验中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4)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改变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怪现象,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实验的快乐。

3.合理安排实验课

创造条件,变实验课大班上课为小班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参与实验,也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更多的学生。

4.扭转实验的学术化倾向

化学实验侧重于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未来社会公民,过分侧重于学科训练的实验,不仅功能过于单一,而且未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诱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5.拓展实验的功能

从体现和落实培养科学素质这一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来看,非常有必要从化学实验技能训练问题、验证性实验问题、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问题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重新进行审视。

6.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要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公民的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课程与教学中,整个课程与教学就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这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并培养能力、发展优良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而在素质教育中,实验教学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化学教学改革适应时代的要求,核心是参与化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素质教育,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能力。因此,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原则,而不是只注重实验的结果,同时要研究分析学生的实验心理,使教学结构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玉娇,郭敬社.探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化学教育,2006(5).

[2]杨仁柱,朱福华.用微型实验探究部分中学化学演示实验[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贾晓丽.关于中学化学探究实验的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

[4]吕宏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品质的理论与实践[J].化学教学,2006(4).

[5]李德前,赵红.指导学生改进化学实验装置[J].化学教学,2006(5).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方案 篇4

1、气球蒙烧瓶口时,要费很大的劲,学生不易操作,而且气球容易被撕裂;

2、此实验热胀的现象较明显,冷缩不够直观;

3、气球是学生喜爱的玩具,课堂上学生不自觉就玩起了吹气球。针对这些,我设计了以下实验:

1、选两个带试管口的烧瓶,用橡皮软管连接起来;

2、一个烧瓶里装上红颜色的水。

3、将另一个烧瓶分别放在冰水和热水里,当放在冰水里,空气收缩,体积减小,另一烧瓶里的水就从管子里流了过来;当放在热水里,空气膨胀体积增大,挤出管子里的水,并且使烧瓶里的水往上升形成喷泉。改进后的实验我以为有以下优点:

1、实验材料都是实验室里常见的,可重复使用,不浪费;

2、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直观现象;

创新教学实验方案 篇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人曾说过“没有实验的一堂物理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其心理认知水平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通过实验可以加强直观教学,刺激学生的感观使思维活跃起来,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论,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求知兴趣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达到“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大能力要求。这三大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2、教材改革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旧教材比较,在实验教学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教材的实验更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的内容。注重科学探究,注重知识的渗透,注重科学的理念;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我们在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究中,要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克服以往实验教学中看实验多,做实验少的问题;注重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已有条件,因地制宜地作好各种实验。

3、解决初中物理疑难实验的需要。

初中物理教材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疑难实验,困扰着教师其原因可能一是实验本身的难度较高;二是实验器材不足,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不够;三是环境气候的影响以及及操作者的实验技能等因素所致,使实验效果不佳或实验不成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可信度。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来解决这一难题。

4、开展自制初中物理教具满足教材实验的需要。

原来的实验教学设备装备有一部分能适应现行实验教学的需要,有一部分经过改进后才能继续使用。所以,我们只有解决教具制作问题,发动教师和学生,人人做教具,个个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

为使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较强的观察、思维、分析、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整合知识内容及应用,为此,我们拟定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实验教学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这些器材学生熟悉,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总之,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做实验是学习、研究事物内在联系,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整合现有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可以利用的物理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效益。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本学科教师的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操作、教具制作、实验创新等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较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对实验的改进,自制教具,以达到动脑动手之目的。

2.通过实验研究整合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3.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全校选2个班分别进行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其中,初二年级选1个班作实验班,选1个班作对比班;对实验对象进行有规则的测试,并作好记载。

2、研究方法

以实验对比法为主,实验法和实验总结为辅。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改进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不仅是解决新课程实验设备不足的权宜之计,而且还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验到科学的真实性,体会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补充演示实验的数量

教材已列出大量演示实验,但仍有的章、节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有和没有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区别,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入演示实验很有必要。

2、改进演示实验的效果

现行教材有很多精彩的演示实验,教师教学时,由于种种原因,教材给出的一部分演实验效果要么不明显、可见度不够,需要我们大胆地改进,重新设计。例如:从实验形式上可以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随堂小实验或学生课后小实验等;从实验设计上可以本着实验操作简单化、实验材料生活化、实验制作低成本化等原则来改进。

3、撰写实验教学的典型案例与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收集自己或他人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改进和提高实验教学的设计,同时完成改进实验材料的汇编,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和积累素材,实现资源共享。

4、查阅相关的资料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掌握物理实验改进的最新信息,并及时通过仿制或改制的手段充实学校实验室中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

八、研究过程(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12~2014.3)

主要是论证实验的可行性。确定实验班级。

2、实施阶段(2014.3~2014.11)

根据实验目标,每学期定计划。年末小结,按实验进度对实验的有关资料,数据进行检测,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

3、总结阶段(2014.11~2014.12)

主要是测试实验效果,数据分析统计,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和工作报告,课题结题。

九、成果表现形式

1、收集选题资料,开展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2、(1)查阅实验教学的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资料的摘抄、汇总、分析;

(2)进行教具、学具的自制和改制;

创新教学实验方案 篇6

[摘要]基于TRIZ创新方法,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即学生通过前期讲座掌握RTIZ创新方法,按照创新方法实验报告模板的指引完成实验方案构思,最终得到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及实用性的创新成果。

[关键词]TRIZ;创新方法;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

1、引言

为进一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形成动态、开放、自主、多元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性实验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许多高校正在开展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工作,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能够找到一条既适合大面积教学需求、又适合少数有需求学生的探究性研究的有效教学实践模式。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正在被人们认可和重视。TRIZ理论是前苏联-阿塞拜疆 Azerbaijan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所提出的,他从1946年开始领导数十家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通过对世界高水平发明专利(累计250万件)的几十年分析研究,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思想,提出了有关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理论通过对人类创新活动的高度概括,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具体求解创新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背景和机遇下,高等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导入创新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从创新认识、创新方法、创新活动流程等多方面切入,其中,创新思维是框架,创新思维到创新能力的转变至关重要。基于TRIZ创新方法,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即在指导学生了解、熟悉、应用RTIZ创新思维方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实际,依托可行性较高的溶创新方法于一体的实验报告模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创新能力训练,通过后期的专利和论文成果的辅导使得创新成果得以凸显。

2、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的特点

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具有适用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适用性要求实验项目的规模至少能满足10人以上同时开展实验的要求,这是由于创新性的实验项目的开课对象一般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相关专业大面积本科生,实验项目本身也包含面广量大的学科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基础实验课;开放性要求实验项目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或通过建设后能够真正开出,满足开放性实验教学要求,在实验时间、实验空间、实验资源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实现开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索研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实验报告,注重实验过程评价而不是实验结果的评价;创新性要求实验项目的选题应尽可能反映学科前沿课题或社会生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从最新的科研成果或教改成果中凝练出实验项目,体现实验内容自主性、实验结果未知性、实验方法和手段的探索性,注重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能力。

3、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

鉴于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的上述特点,从TRIZ创新方法应用的角度出发,我们提出了一条基于TRIZ创新方法的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的开课模式主要分选课、上课、提交报告、评定成绩四个阶段,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选课阶段,针对我校每学期2500名左右选修实验课程的本科生,给出250名左右的创新实验选课名额,遴选出对创新有兴趣的同学。

上课阶段,首先通过两次课堂讲座形式对250名选课同学进行TRIZ创新方法及创新思维的培训以及专利相关知识的辅导,然后分发创新实验报告模板,让学生按每10人一组自行分组,并确定每组进入实验室确切时间;在实验课堂上,实验室提供多个与本校专业密切相关的课题供学生自行选择,每个课题又可以衍生出若干子课题,例如我们实验室的“空气阻力系数测定”项目是在南京千韵公司的QY-KZIA空气阻力系数测定实验仪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一个物体与空气的气流发生相对运动时,气流会对物体产生一种阻力,这种气流对物体的阻力可简称为流阻(或风阻),对于在迎着气流方向上同样的横截面情况下,不同的形状的物体所受流阻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形状物体所受流阻的系数就是本实验要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本实验来研究不同形状物体的阻力系数,对水文、流体力学、建筑设计、航空和汽车设计、高速列车设计等与气流速度密切相关的行业都有很现实的意义,每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选择一个问题,应用TRIZ方法,按照实验报告模板的指引,完成自己的创新研究。

提交报告阶段,按照实验报告模板的要求,提交问题解决过程及最终优化方案,教师分析方案创新性、新颖性及实用性,择优推荐申请专利或发表在实验室内部刊物《创新方案》上。

评定成绩阶段,创新实验最终成绩由参加两次讲座及实验过程及方案综合评定,提交完整问题解决方案并公开发表者,实验成绩为优,并优先推荐参加校级物理创新竞赛。

4、总结

论文从TRIZ方法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高校教学现状与需求,提出了一套具体翔实并具有适用性的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可供教学改革与TRIZ应用研究者借鉴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卢艳军.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2]齐二石.创新实验室模式下高校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天津科技,2014,(9).[3]田裕康,罗维平.创新实验室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模式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4]郝卫东,李静,唐亮.开放性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建设研究[J].高教论坛,2009,(9).[5]张开骁,张佳妮,应海华,雷撼,张凯.TRIZ创新理论在光电效应实验仪改进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6]覃方.技术创新方法TRIZ的推广应用研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5).[7]周贤永.基于TRIZ和可拓学的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2

[8]彭慧娟,成思源,李苏洋,向孟群.TRIZ的理论体系研究综述[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10).[9]吴魏霞.大学物理实验分组式讨论教学方法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4,(3).[10]张新超,郭子铎,赵立珍,李瑞东,杨健.理工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作者简介

如何创新实验教学 篇7

(一) 利用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和必由之路, 不做化学实验, 再有才华的学生也学不好化学。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一环。

1. 精选实验内容, 激发兴趣, 渗透创新意识。那些有代表性的、现象明显的实验, 确实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性质时, 在盛水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 立即有大量气泡放出,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证明是氧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 滴加酚酞试剂, 溶液明显变成红色, 证明有碱生成, 但很快红色会消失。溶液颜色变红后为何又退色呢?这种颜色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立刻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原来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过氧化氢。另外,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从而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 愉快地跨进奇妙、变幻莫测的化学世界。

2. 创设实验情境, 挖掘实验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培养创新思维。创造动机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 创造动机是由兴趣和需要两种因素共同构成的, 因为“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 教师应该精心组织教材, 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 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着重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助于锻炼创造性思维的知识技能, 这不仅能使学生拓宽学习视野, 还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开展一些创造发明活动。例如:在实验课上, 教师手拿一支试管, 请同学们“吹毛求疵”, 对试管找毛病, 同学们争相议论, 最后找出第一支试管易破, 第二支只能发生一个反应, 第三支浪费药液。在找出毛病的基础上, 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发明, 对仪器进行改进, 如有些同学就想出了用废弃的塑料板来代替试管的方法, 这样既能把废物重新利用, 又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此可见, 教师如果能把实验的趣味性挖掘出来, 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 更能使学生产生创造动机。

(二) 鼓励学生代替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发现, 每次做演示实验, 学生们总是很感兴趣, 有的同学甚至站起来, 跃跃欲试, 急于自己动手来做。因此, 笔者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做力所能及的演示实验。如:在实验室制氯气的实验时, 可以“教师说步骤, 学生做演示”。操作之后, 学生由此产生了成就感, 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了。这种成功的喜悦也迁移到了其他同学身上, 他们都想自己动手尝试。这种互相竞争的局面, 产生了巨大的动力。这样的实验中,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通过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和对实验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动手设计多种简单的实验方案, 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 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验创新既包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从零开始, 通过探究来确定实验仪器、药品、装置和操作方案, 也包括对原有的实验从新的角度给予新的思考, 找出缺陷和不足, 给予修正和扬弃。如在教学制取氧气的实验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尽可能用挑剔和判断的眼光去发现教材中所存在的缺陷, 如装置复杂、反应条件要求较高 (需加热)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 设计更为合理的实验方案。学生通过比较发现, 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不但产物纯度高, 且安全、简便、快速。再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教材中的装置复杂, 演示费时, 且常有有毒气体放出。为此, 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如下更换:取一个150毫升的锥形瓶, 配好胶塞, 塞子上插好一段铜线, 下段绕成螺旋状, 用该锥形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气体, 并用一胶塞塞紧备用, 将螺旋铜线加热, 等紫红色的铜变成黑色, 立即插入锥形瓶中, 马上看到黑色氧化铜又变成紫红色铜, 再往瓶中倒入一些石灰水, 立即看到浑浊现象。通过这样的锻炼, 可以培养学生批判的品质,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钠与水反应实验方案的创新设计 篇8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实验。

教科书上的装置和方法,存在着明显不足:

(1)反应不具有可控性。钠与水的反应非常剧烈,在短时间内结束,无法控制反应的速度,不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2)反应不具有安全性。实验没有专用的反应容器,而是在敞口的烧杯或培养皿中进行,极易造成钠溅出而发生危险。

(3)反应不具有精确性。实验中对于生成物氢气的判断,只是通过实验现象(游、嘶等)经验式地推测,不能确切验证氢气的存在。

二、创新设计

1.实验用品

仪器:圆底烧瓶(250 mL)、分液漏斗(100 mL以上)、带导气管的双孔塞、导气管、橡胶管、尖嘴管、止水夹、铁架台(带夹子、铁圈)、酒精灯、小烧杯

药品:钠、蒸馏水、煤油、酚酞溶液

2.实验装置图1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3.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导气管上的止水夹,并将导气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如果导气管有气泡产生,移去酒精灯,导气管有回流液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向烧瓶中加入煤油(约为烧瓶颈部体积),放入金属钠(约绿豆粒大小),然后塞上橡胶塞。

(3)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止水夹,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迅速加入滴有2~3滴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使液面到达烧瓶橡胶塞处,充分排出烧瓶内空气,关闭止水夹。

(4)观察实验现象。钠块与水反应熔成银色的小球,并伴有气泡冒出,在气泡的推动下,钠在煤油和水的界面处上下浮动,同时可观察到水溶液变成红色。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气体逐渐增多,液体回流至分液漏斗,烧瓶内液面下降,当降至烧瓶颈部以下时,煤油层液面变薄,钠与水接触时间延长,发生剧烈的反应。

(5)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打开止水夹,收集一小试管气体验纯(由于反应前烧瓶内空气被排空,验纯也可省去),然后点燃尖嘴管处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小烧杯,可发现烧杯上有液滴生成,说明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4.注意事项

(1)加入煤油的量不宜过多(待加入蒸馏水后,煤油的量恰好充满烧瓶颈部),以免影响对钠与水剧烈反应现象的观察。

(2)加蒸馏水之前,分液漏斗要伸入到煤油液面以下,反应过程中要保证分液漏斗始终在液面以下。

(3)加蒸馏水之前要打开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加蒸馏水后迅速关闭止水夹;点燃氢气之前要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打开止水夹。

(4)一定要尽可能地将空气排尽。

5.实验优缺点

(1)优点

①现象明显,利于观察。有效控制了反应速度,使学生可以清楚、细致地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另外,随着反应进行,钠与水的接触时间延长,学生可观察到钠与水剧烈反应的现象。

②容器封闭,安全可靠。采用玻璃烧瓶,既避免了迸溅的发生,又降低了使用塑料反应容器易被烧坏的危险。虽然依然使用玻璃仪器,但反应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避免了爆炸的发生。

创新教学实验方案 篇9

一、实验班人才培养理念

秉承“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南财经大学精神,实践“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理念,从根本上转换传统过于偏重专业教育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定位经管复合、强化通识基础、突出专业特色”三个方面着手,全面创新经管类人才培养思路与培养方式。学校将着力把实验班打造成培养卓越人才的摇篮和基地,使学生的潜力在这里尽可能得到挖掘,才华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学校将在实验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综合改革,探索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体系和管理方式,并以人才的高品质优势赢得卓越的社会声誉。

二、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

努力构建经济管理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和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基础宽厚、业务精湛、素质全面、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在经济管理相关领域知识结构复合型的拔尖创新人才。

“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在4个学院设置,包括4个跨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实验点,分别为金融学院的“光华创新人才金融与理财实验班”、工商管理学院的“光华创新人才金融服务与管理实验班”、统计学院的“光华创新人才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实验班”、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的“光华创新人才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实验班”。

1.“光华创新人才金融与理财实验班”培养目标

本实验班全面打造学生涵盖银行、证券、信托和财务理论与实务的跨学科知识,培养具有市场营销、理财分析、规划设计和金融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塑造具有严谨科学精神、高品味人文素养、精深专业素质和广阔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金融理财规划师。

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出国深造、攻读研究生,到银行、证券、信托、基金公司、财务公司、大型企业财务部门以及外资金融机构从事职业金融理财师工作。

2.“光华创新人才金融服务与管理实验班”培养目标

本实验班注重工商管理与金融企业服务实务的结合,在培养学生扎实掌握现代金融与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现代金融企业服务管理实务;着重金融企业管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现代管理工具的熟练应用;强化学生数理分析、英语交流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出国深造、攻读研究生,到金融行业管理部门工作。

3.“光华创新人才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实验班”培养目标

本实验班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统计学、省级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优势,注重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金融学和金融风险管理的交叉融合,突出我校金融统计、金融数量分析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培养具备扎实统计学、管理学、金融经济学和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世界主流统计软件和金融分析软件,善于将先进的金融经济管理思想、金融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用于分析解决金融和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基础宽厚、视野广阔、素质全面、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出国深造、攻读研究生,到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及大型企业等从事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实际工作。

4.“光华创新人才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实验班”培养目标

本实验班依托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在金融信息管理、金融智能、金融计算科学与应用、金融计算机应用、电子支付与安全、金融数据挖掘与处理等方向上的研究队伍和师资力量,利用西南财经大学支付结算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与商务智能重点实验室和中美商务智能联合实验室等平台,依托与中国金融业界建立起来的广泛联系,结合学校在金融教学研究上的深厚底蕴,以培养既懂金融理论,又掌握现代金融信息采集、分析方法与技术,能参与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和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人才为宗旨,努力培养适应现代金融服务业需求的新型人才。

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出国深造、攻读研究生,到银行、证券、保险等各个金融领域,以及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商务与金融运作、金融管理、金融决策、金融分析与评估等相关领域就业,同时也为成都建设中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提供人才支持。

三、实验班人才培养特色

1.实施小班教学。实验班专业课坚持小班教学,每个班培养规模控制在40-50人。选聘高水平师资授课,并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学校每年在教改项目中专门为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设置2-3个教改项目。

2.实施“通识教育+跨学科(专业)培养”模式。构建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与大类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专业学习的新模式。一年级学生实施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教育,以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夯实基础,实验班学生从本科二年级起强化跨学科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

3.推行双学位制。实验班按经济学和管理学双学位教育设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规定修学年限内(标准为4年,最长不超过6年)修满相应学分,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实验班学生授予经济学和管理学双学士学位。

4.建立本硕连读制。学校对实验班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给予政策倾斜,在符合《西南财经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的条件下,每年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指标分配中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实验班学生以政策倾斜,实验班应有相当比例学生毕业后有出国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机会。

5.实行专业导师制。进入二年级下期后,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专业学习指导导师,专业导师负责提升学生对学科专业方向、个人学业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并指导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学校为实验班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加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所有学生三年级开始可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等科研活动。

6.发展国际合作培养制。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实施跨学校、国际化的“2+2”、“2+1+1”等交流及联合培养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授课、开设专题讲座和举办学术报告。

7.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有财经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高水平的实践(实验、实务、实习)性课程。选派学生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参赛和访学等活动。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实务界知名专家担任实验班客座教授,讲授企业实务发展前沿。

四、2008年实验班学生选拔方式

1.选拔学生规模

2008年“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学生选拔总人数为160—200人。

2.选拔时间

2008年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的选拔在我校2007级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中进行,时间定于本学年第二学期(春季学期)结束后,具体时间学校提前通知。

3.选拔办法

(1)学生根据个人意愿申报进入“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学习的选拔考核,每名学生限报一个志愿(即限报上述4个实验班之一)。

(2)在校2007级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完成一年级(春、秋学期)课程学习、进入大学二年级之前,除经济学基地班学生外,符合以下条件者可以申请进入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学习:①本人学习努力,在本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第一学年(春、秋学期)全部课程考核,平均学分绩点在3.0及以上者。②学生一年级春、秋季2个学期外语平均成绩和数学平均成绩(教学计划和实验班选拔文件中规定的相关数学课程)均在80分及以上者。③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请进入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定向生、委培生;受过纪律处分或应作退学处理的学生;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进入实验班的学生。

(3)根据报名学生一年级春、秋季2个学期的学业成绩,各实验班按成绩排序选择60-75名学生进入考核名单。

(4)考核由各个实验班所在学院自行组织,原则上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的具体办法由各相关学院提出方案,报学校审查批准并监督执行。

(5)各学院根据计划选拔人数,按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70%、学院考核成绩30%)择优确定实验班入选学生名单,并上网公示。

(6)候选名单公示一周后,如无任何异议,入选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正式进入各实验班学习。

五、实验班学生激励和管理

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确保实验班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定期考评,考评不合格者应退出实验班:

1.学期考评:每一学期(暑期小学期课程成绩纳入春季学期考评)进行一次考评,本学期内有一门课程不及格者,退出实验班。

2.学年考评:在第二学年末和第三学年末各进行一次考评,全学年学业成绩在本实验班居后5%者,退出实验班。

3.在以上考评期内受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者,退出实验班。

凡退出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学生,原则上进入本实验班所在学院的相关专业继续学习。

实验教学整改方案 篇10

在县电教站领导的指导下,通过上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常规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抽查等工作,我镇小学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进步,有几个学校的实验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也有几个学校这方面工作比较滞后,不能很好地完成县局安排的工作任务。结合以上存在问题,对上学期实验教学工作做一下总结和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做整改要求。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本学年的实验教学工作配合不主动,认为学生实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会增加课时和工作量。到学期末搞实验突击,学生只要基本会做就行,让学生记住实验步骤也能考出好成绩。这与县局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相悖。

2、实验教学开展不深入。个别学校实验课不及时开展,而是选择性演示实验,通过抽查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对实验名称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做实验。有的学校实验室很脏,根本就没在实验室做过。

3、学生缺乏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对实验步骤的要求不够,实验过程不严谨。学生实验前不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对实验需要的器材不清楚,随手就做。实验结束后不整理器材就走。

4、实验步骤无次序。有的学生不按照实验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实验,想到什么做什么,随机性很大。

5、实验操作不规范。有的学生对器材的使用很随意,不能规范操作。如酒精灯的点燃、熄灭。砝码的取放、显微镜目镜的使用等。

6、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结论不是按照实验进行时出现的现象记录,而是按照记忆的方式把结论写出来。整改建议

1、应培养学生按照实验手册的要求来操作实验的良好习惯。

严格落实实验手册的应用,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做到实验前检查器材,实验后整理器材,器材的规范使用,实验过程的规范操作。

2、教师的指导示范要到位。教师在做实验时一定要规范操作,给学生做好示范,准确指导学生实验操作,避免“放羊式”实验。

3、坚持实验课必须进实验室的原则。对于实验课,教师要提前安排,在实验室内进行,不允许教师演示,学生当看客,让学生操作落到实处。

4、实验应按照实验计划,实验名称和器材需求提前准备,合理划分实验小组和组内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会按要求规范操作、都会填实验报告单。

5、为保证实验教学落到实处,每个实验课都要保存好真实记录(在报告单后附两张实验操作课堂照片,否则以学生调查问卷成绩或学生没做实验处理)

6、今年将在教办制定的考核办法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对实验教学进行视导检查、抽查和专项检查,对工作不到位的教师和学校给予批评和通报,责令其写出整改措施。工作落实好的学校将给予奖励:(两学期学生实验操作考核平均分)镇第一名300元,第二名240元,第三名180元,第四名120元。县电教站学期末学生实验操作抽考成绩排名进入全县前五的教师,镇教办将给予表彰奖励。第一名:500元,第二名:400元,第三名:300元,第四名:200元,第五名:100元.学校排名将按照镇教办的实验考核办法给以相应赋分。

常家镇教办

上一篇:写尝试作文下一篇:安管员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