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完小资助贫困学生工作计划

2024-04-30

东山完小资助贫困学生工作计划(共14篇)

东山完小资助贫困学生工作计划 篇1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县有关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为给家庭困难的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贫困学生救助范围:东山完小在校学生。

二、贫困学生类别等级:

1、特困生主要指父母双亡或父母缺一方或遇突发性事件无经济来源的学生。

2、贫困生指家庭非常贫困的无经济来源的学生。

3、困难生指父母或学生多病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学生。

三、贫困生救助标准:

救助标准:250元——50元

四、贫困生救助程序:

1、贫困生填写救助申请表,班主任推荐到总务处;

2、学校派专人到学生家中实地调查了解,为资助提供真实依据;

3、学校办公会研究确定,校总务处执行落实,学校存档并及时张榜公布。

五、贫困生救助实行淘汰激励制:凡被救助的贫困学生除家庭状况符合规定标准外,必须勤奋努力、爱惜资助。如不思进取,学不专心,违规违纪则中止资助。

六、贫困生救助工作,每学年研究一次,一般在新学年开学后调查落实。

七、经费来源:教师捐资及其他各项捐助。

东山完小资助贫困学生工作计划 篇2

根据方案, 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资助对象为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家庭困难学生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学本科全日制学生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资助, 一次性发放;大学专科全日制学生、中高职学生按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资助, 连续资助两年。每名接受资助的学生只能享受一个学历段的补助。中短期技能培训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补助。

“雨露计划”的培训方式包括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旨在通过定点培训、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 使受训人员达到初、中级技工水平。

东山完小资助贫困学生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贫困生 资助工作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9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有机会走进大学,然而面对高昂的学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却无力承担。如何对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在高职院校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一方面因为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例更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自助体系也不够完善。

1.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困境

我院2012年专科生570名,2013年1120名,2014年1517名,伴随着我院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客观上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的贫困生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的贫困生比例。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业、健康成长,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2.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困难。

科学合理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界定,明确资助对象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院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界定工作中,虽然制定了详尽的评定办法及切实可行的评定程序,但在实际工作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院资助工作主要依靠两种评定方式,一是学生家庭所在地的认定,二是学校的民主评议。但是这两种评议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存在着诸多漏洞。一是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对家庭经济困难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如发达城市和偏远乡村相同的家庭年收入,却对是否经济困难有着不同的界定。二是学生的诚信度不够,一些学生在报家庭经济状况时存在着弄虚作假的情况,学校难以掌握其家庭经济实情。三是民主评议操作过程不科学,有些学生在陈述中会夸大自己家庭的困难程度,但是有些学生碍于面子,却不愿意公布自己的家庭状况,这种过程公开的方式反而造成了结果的不实。四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缺乏量化的指标,无论是民政部门的认定,还是学生的民主评议,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主观的评判,评价标准的模糊必然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以后,我们将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报栏、学校网站、QQ群、各种会议、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台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资助的宣传工作,力求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的了解国家的贫困资助政策和学校的评审条件,扩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面和影响面。寻求工作新途径,掌握科学合理的评定方法,学校和系部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随机抽查学生家庭情况,做好贫困学生档案资料的及时更新工作。

2.2在“奖、贷、助、勤、补、减、缓”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这看似配合无间的七位一体混合资助方式也有其各自的问题。 “奖、助、补、减”与“勤、贷”分两个层次,前者是无偿的,后者是有偿的。这样受资助群体易出现依赖思想,产生“等、靠、要”的心理,表现为: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对外界力量的依赖思想,而对自我应该如何应对贫困,渡过难关想得很少,对各类形式上不需负责的奖学金、助学金热情很高,而对需要牺牲时间和付出劳动的勤工助学形式不太感兴趣。我院在落实各项资助工作政策的过程中,努力开发校内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如餐厅、图书馆、宿舍楼、教学楼、实验实训中心等工作场所,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参与管理或服务,发放一定量的补助,逐步加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力度。

2.3需要进一步加大国家政策宣传。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需要加大政策宣传,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制定有关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加以引导,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助学贷款政策及国家助学贷款程序。

2.4进一步加强诚信和感恩教育。

国家奖助学金是党和政府对品学兼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和扶助,体现了国家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助资金直接体现着他们的诚信和感恩意识。我院将进一步加强诚信和感恩教育,举行“感恩之心”演讲、征文比赛、“资助政策,助我成长”演讲、征文比赛、“自强、自立、感恩”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开展“诚信校园行”辩论赛,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签定《诚信承诺书》等,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鳏寡老人,服务骨科医院,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受助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帮扶,使他们学会饮水思源,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让他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提高师生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对于没有评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加强教育,让他们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在利益面前要经得起考验,真正做到“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崇高境界,让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真正把奖助学金用到学习和生活的刀刃上,加强对奖助学金使用的监控。

3.结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受资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完善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拓宽困难学生资助渠道,提升服务工作水平,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小丽.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3(03).

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简报 篇4

提高认识,完善机构。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是一项惠民政策,牵及千家万户,源远流长,但同时也是一项受广大群众监督的责任重大、工作繁琐、时间性强的工作。因此,区教育局成立了电白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专人负责各类各级受资助学生的申请、审核、认定、资助金的规范发放,做好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的受理、跟踪还贷及档案管理等工作。

落实政策,建档立卡。根据省财政厅《关于预安排—广东省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资金的通知》(粤财教〔2016〕336号)文件精神,配合区扶贫办对本区的高中及义务阶段的贫困建档立卡学生进行核 实。按照省要求,2016-20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可以享受3000元生活费补助,其中省负担60%,市、区财政配套40%。目前,全区高中阶段核实贫困建档立卡的346名学生已及时退了学费。

加强培训,规范操作。为规范管理学生资助工作,让资助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电白区开展了全国资助系统的工作培训及录入工作,对全区各学校的的资助管理信息操作员约100人进行了培训,并组织各校开展了秋—春季学期全国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资助的录入工作。

东山完小资助贫困学生工作计划 篇5

石城学区扎实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石城学区领导把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市级名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石城学区学生资助政策已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今年石城学区积极筹措落实各项助学资金,资助学生百余人次。近年来,石城学区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一是突出重点,进一步完善资助工作机构建设。二是立足实际, 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实事求是、认真调查资助制度相关工作,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积极开展普通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多渠道筹措社会捐赠资金。三是强化管理,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监督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建设,对助学金发放形式进行规范。(马凯)

东山完小资助贫困学生工作计划 篇6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需要资助的学生人数多

由于我国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所以还存在着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一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佳,再加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因此,一些贫困学生认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就读,能够在各种消费上有一定的节约,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从而造成贫困生报考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人数增多。

(二)社会资助力量薄弱

地区经济欠发达必然导致当地企业事业单位经济力量薄弱,所以社会资助的力度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国内一些有名气的重点院校社会每年提供的奖、助学金能有几百万元,受资助的学生能达到在校生总数的50%,而像一些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由于名气不大,社会力量不愿向其提供奖、助学金以及国家助学贷款。

(三)学校经济实力较差

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一般都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没有自己的企业和实体。所有的资金来源基本都是靠政府拨款,用于资助贫困生的经费就必然减少。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制约因素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多年来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制度、国家助学贷款和贷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和‘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助学体系,努力保证考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有的高校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经济状况、国有银行的经营状况、企业事业单位等一些社会资助力量的经营状况都相对较差,而这些相关的单位或部门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着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对高校的贫困学生资助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制约因素。

(一)奖学金获奖率低,受奖覆盖面小

奖学金制度既有政府设立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地方政府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也有学校自行设立的各种奖学金,还有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学校设立的社会奖学金。国家奖助学金具有获奖率低、受奖覆盖面小的特点,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贫困生人数较多。所以,学校贫困生需要的是获奖覆盖面广的奖学金制度。优秀学生奖学金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贫困生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来自经济、文化、教育较为落后的地区,文化基础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致使其成绩偏低。因此,与其他同学相比,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并不多,况且金额也较低。社会力量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来自于社会资助,一般包括社会慈善基金和国营、民营、个体企业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企业对高校的贫困学生资助几乎为零,因为作为这些企业来说维持自身的发展就已经十分困难,更不用谈什么社会奖学金了。所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奖学金的数额明显较少。

(二)国家助学贷款和校内助学贷款制度运行困难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其特点是贷款资助力度和规模最大,是助学贷款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我国高校贫困生上学难问题的一条主要途径。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对于合作银行来说,存在的风险较大。相对于其他贷款,经营成本较高,且工作繁杂、管理难度较大。因此,银行不愿与高校合作,积极性不高。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国有银行,本身的经济效益就不好,如与高校合作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更增加了其运行困难。因此,这些合作银行是能推迟就推迟,能不办理就不办理,即使办理也不能按时发放,影响学生的注册和选课。于是导致这些地区的高校学生受资助面小或者根本没有合作银行。校内助学贷款是贫困学生向学校申请小金额的贷款,以支付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约定在毕业前或毕业后归还。但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来说,由于受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财力有限,困难重重,再加上有的学生诚信缺失,不能按时还贷,目前基本已停办。

(三)勤工助学岗位奇缺

勤工助学是在校内开展的由学校支付报酬的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普遍采用的资助贫困生的有效措施。因为校内勤工助学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工作,所以受到贫困生的普遍欢迎,但一直不能满足贫困生岗位的需要。再加上地区经济不景气,使一些城市下岗职工涌入校园占用了一些岗位,原本就很少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更加有限,往往一个岗位推出后有多人竞争,难以满足贫困生的实际需求。还有的高校两地办学,有的校址不在城区,学生想找份家教的工作都相当困难,更别谈其他的勤工助学渠道了。

(四)困难补助杯水车薪

高校中“贫困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或城镇低保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有些学生在校的月生活费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准线。对此,学校采取补助办法,发放临时困难补助以保证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但由于有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维持本身的正常经济运行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发放困难补助上必然会金额小、次数少,对贫困生来说是杯水车薪。况且,这种免费午餐式的资助还容易助长某些贫困生的“等、靠、要”思想和依赖、懒情心理。

(五)减免学费面小、比例低

国家政策规定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部分确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及入伍后继续学业的学生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但高校对减免学杂费普遍控制得很严,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由于自身的经济压力大,对学费减免有更为严格的控制。所以,这部分高校减免学杂费覆盖面小、减免比例低,只能解决极少一部分学生的困难。

(六)“绿色通道”制度加重高校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为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教育部规定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从一定角度来说“绿色通道”并非是一种资助政策,它只是为了让贫困学生顺利入学而办理的一种缓交学费手续,并且缓交期限短,如果欠学费的学生长期不能上交学费,对于经济状况本来就不好的高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政策要有所倾斜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任务非常繁重,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这是高校发展以及贫困学生顺利求学的前提条件。作为政府部门,一是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投入并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因为政府投入是这些高校唯一的经济来源,只有这些高校有了较充裕的经费,才能提高办学水平,才能解决贫困学生问题。二是扩大奖助学金比例。由于这类院校的贫困学生多,所以各级政府要相应扩大奖助学金获奖比例。三是要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严格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各级政府出台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文件精神,增加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比例。同时要大力推广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做法,用以弥补校园国家助学贷款渠道不畅的漏洞。

(二)高校要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努力承担解决贫困学生问题的责任

学校要尽最大努力,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落实各项助学帮困政策,多渠道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一是拓宽奖学金渠道,设立贫困学生专项奖学金。高校可设立专门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奖学金。由于现行的奖学金评定体系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因此能获得奖学金的贫困生相对而言并不多。据浙江大学年度奖学金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在获三等奖以上奖学金的学生中贫困学生只占14%左右。究其原因,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影响了学习,成绩不突出,学习基础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生的获奖概率。设立贫困学生专项奖学金,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奖励,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因基础差而对学习竞争失去的信心。二是增加校内勤工助学的岗位并开设服务站。校内勤工助学要在改变原有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基础上,增加担任教师科研助手等岗位。同时通过开设服务站为贫困生开拓校外勤工助学渠道,组织贫困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校外勤工助学活动。三是不断加强与银行的联系沟通,尽力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作为高校,要主动协助银行做好有关贷款工作,建立贷款学生与学校、贷款银行的联系渠道,协助银行做好到期贷款本息的还贷工作。四是改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的方式。补助及减免要减少普降细雨式的资助,增加对产生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学生的资助力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体现学校的及时关怀。五是高校要积极想办法争取创办自己的企业和实体。通过这个渠道增加自身的经济实力,将创收用于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六是教职工捐赠。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虽然本身的经济发展受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但教师的收入在当地相对来说还是较高的,高校可以组织教师每年为贫困学生进行捐赠,并对突出的个人向全校通报表扬。七是开展就学贷款。在助学贷款开展不是很顺畅的地区,我们可以主动联系一些就学贷款单位为学生办理就学贷款业务。比如,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UnionInsuranceBrokerCO,LTD)的就学贷款业务就是现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充,依托UIB全国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引入专业的教育服务中介组织和风险经营主体,采用更加富有灵活性的保证保险和个人消费信贷方式,以科学的贷款风险控制与损失补偿机制为保证,是实现扩大学生贷款资助范围和全社会共享教育机会公平与社会进步成果的商业类学生贷款。就学贷款与助学贷款不同的地方有借款额度或在6000~10000元、还贷期限为毕业后8~、还贷方式也增加了增额偿还的方式等优点。它只是要求借款学生必须同时购买UIB就学贷款保证保险。虽然从一定角度来说它收取一定的保险金额,但它的确能为一些不能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或获得助学贷款不能满足贫困学生贷款需要的地区解决贫困学生的困难,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

(三)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是解决高校贫困学生问题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解决贫困学生问题。一是政府要做好舆论引导。目前,国家在引领社会力量资助,树立助学帮困的社会风尚与倡导捐资助学的政策支持方面力度不大,社会各界对捐资助学的认识不足,因此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形成足够的社会参与氛围。二是高校要主动与相关机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扶贫帮困的慈善意识也在增强。同时,社会上也已经有了一批慈善性质的机构,热心帮助贫困学生。各高校要主动与各地慈善机构联系,实现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高校可以借助这些机构的影响力,发动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和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士,关注高校贫困学生,建立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学生的帮困基金,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感受社会的关爱。

(四)贫困生自身要培养劳动观念,树立自立意识

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 篇7

1 对贫困大学生的确定标准不明确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无偿的助学金资助, 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可学校认定的依据之一是《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其前一张表由生源所在地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 后一张表由学生本人写。实际上, 不少地方出具的贫困证明水分很大。另外, 一些家处偏远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贫困农民却不一定能开出证明。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学校不知底细, 仅凭本人申请和地方证明进行认定, 难免不出错。同时, 虽然各校都将在校生的家庭人均收入、日常消费及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的特殊因素等都纳入到认定依据, 但这些依据往往也是由请学生提供, 很难一一核查, 达到准确无误就更难。并且,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8%的学生认为他们所在班级的贫困生的名单是班干部们商量的结果, 严重缺乏公正性和合理性;而仅有20%的学生表示赞同;还有23%的学生认为贫困生的名额太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1.1 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

在我国, 很多专家认为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已经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综合多位研究者对于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结果认为, 2020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至少达到4.5%, 财政性教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的目标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他认为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偏低, 经费不足, 我们的教育还有巨大的债务。而且, 我国受教育人口的家庭教育负担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 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应当成为当前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途径, 应尽快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早就确定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的目标。虽然国家在政策的制定上已经足够的重视了, 也已经形成了以“奖 (奖学金) 、贷 (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 、助 (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 、补 (特殊困难补助) 、免 (学费减免) ” (简“奖、勤、助、贷、补、免”) 为主体的, 国家、学校、社会三方参与的多元化的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但是与我国每年进入高校就读的贫困大学生相比, 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1.2 偏重经济援助, 缺乏精神关怀

目前, 各级政府、高校、家庭或其他组织, 都把对贫困生援助的重点放在经济支持上, 存在明显的“重经济资助、轻精神援助”的倾向, 缺乏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援助。很多的贫困大学生自卑, 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表现出贫穷的样子, 仔细分析发现这不仅仅是虚荣心在作怪, 而是自尊心的表现。由于贫困大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而是依靠打工或者勤工俭学才能维持生存, 所以他们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交朋友或是培养一种或几种业余爱好。和其他大学生相比, 他们比较自闭或者内向, 长时间的压抑会使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或疾病。

2 提倡建立国家、社会、学校和贫困生个人共同努力的非正式的资助模式

目前, 在我们国内已经有这样的先例, 西安华西大学宣布:去年在2010级新生中推出万名学子“零学费”入学计划, 新生只要申请“零学费”入学计划, 家里无须供分文学费。据介绍, “零学费”是指学生入学时无需缴纳学费, 也无需再像以往一样靠信贷助学。入学之后的每个寒暑假, 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 赚取一定的工资, 一半收入用来冲抵学费, 一半收入学生个人留作生活费。除打工冲抵部分, 学校采取减免政策, 不再收取其余学费, 因此上学无须贷款, 毕业后也就不必还贷。

我国目前公办大学对困难学生上学的政策是“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具体实施中主要的举措是:奖 (提供奖学金) 、贷 (提供无息贷款) 、助 (提供国家助学贷款) 、减 (减少困难大学生学费) 、免 (免除困难大学生学费) 。但在实践中, 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奖学金的面较少;贷款要求毕业六年内还清, 不少毕业生压力较大;助学金越来越少;减少 (免除) 困难大学生学费的享受面较少。总之, 现行的国家对困难大学生的救济办法基本上是输血模式。而华西大学的“零学费”入学计划, 则是一个为困难大学生创设造血平台的模式。

华西大学的模式有以下特点:

(1) 强调学生的自强意识、责任意识。“零学费”计划不是施舍, 也是自己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财富, 自己的学费。西安华西大学困难家庭的学生, 只要高考成绩达到各地高考提档水平, 有自强意识、自立精神, 就都有资格申请“零学费”。程序也十分简单, 学生只须与学校签订寒暑假社会实践的协议。然后由学校在假期把学生介绍到相关企业打工赚学费、生活费。按照华西大学的目标, 每位学生可能通过半年的打工赚到10000元, 除去学费外, 还剩余5000元作为生活费。

(2)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化能力。现在大学生特别是民办大学的大学生, 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经不易。华西大学通过赚学费的方式,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一种寻找工作、胜任工作、守住工作的能力。华西学生在打工撑学费的过程中, 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职能能力。很多华西大学的学生因之与其打工的企业签订了工作协议。

(3) 创新资助困难学生的模式, 为国分忧。

(4) 增强了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在贫困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赚取学费及生活费, 让他们增强自信心, 不仅没有因为贫困而影响自己的学业, 而且学会正确处理关系, 以乐观的人生态度战胜贫困, 实现自我, 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劳动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相信他们经过一番锻炼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 他们都会去勇敢的面对。

2.1 华西大学模式可以推行到公办大学之中所需要的条件

我认为此模式完全推行到公办大学之中。因为, 公办大学有着比民办大学更强的实力、更好的信誉、更多的社会关系。只要学校能认真去落实这件事, 这种新模式一定会在公办大学中得以推行。

分析这项举措其实就是学校发挥了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政策的拓展功能, 从无偿式资助 (爱心捐赠和一些慈善基金) 向回报式资助拓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非正式支持体系必然要实现资助方式的拓展及资助方式的多样化, 实现有有偿式资助不仅提高了高效贫困生的生存技能, 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而且能调动企业、事业单位参与高校贫困生自主的积极性。在这种资助方式中, 双方各取所需, 实现了资助单位和贫困生双方共赢。

2.2 探索一条以人为本的资助模式, 使贫困大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实现对知识的追求

欧美国家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教育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结合起来, 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学生掌握了实际知识和技能后, 就可以解决学习, 生活费用问题。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我国应建立中国特色的合作教育体系应该从国家、学校、社会、和贫困生个人四个方面齐心努力才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 政府要在政策上对合作教育给予大力支持, 建立专项基金, 推行合作教育试点, 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合作教育, 提高高校在合作教育招生、学制就业等方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其次, 高校要全方位开辟与社会沟通的渠道, 主动和社会团体, 工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争取中外社会团体、大型企业和个人在校内设立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 为企业培养人才。最后, 组织贫困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是他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另外, 学校还要针对贫困生开展一些技能培训和一些相对缺乏的爱好的培养, 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能力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高校应建立贫困生的资助档案, 跟踪了解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特别是要关注贫困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学校可以成立贫困生社团, 大力支持贫困生之间的交流, 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帮助他们改变对贫困的认知, 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 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重重困难, 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次, 大众传媒应该做好宣传舆论作用, 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爱护高校贫困生的成长, 不要让人们有一双有色眼镜来看待贫困生, 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

最后, 对于贫困生本身来讲, 要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 要把贫困看做是一种精神的财富, 应从“思想—心理”“经济—心理”“学业—心理”三个自救模式组成的贫困生自救体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首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高校贫困生应从思想上认识到贫困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自己自暴自弃不能面对现实。要以现实生活中的自立自强的模范人物学习, 学习他们的优点, 强化自己的思想意识。其次, 贫困生要百倍珍惜上大学的机会, 利用国家、社会和学校为我们贫困生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机会来锻炼自己。最后, 学业的自救是实现贫困生脱贫的最重要的途径。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高校贫困生要努力学习, 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及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我相信在国家、社会、学校及个人多方努力下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美]多纳德.E.海伦 (Donald.E.Heller) 主编安雪慧, 周玲译.大学的门槛—美国低收入家庭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亚.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7 (1) :35-38.

[3]夏绪仁, 夏昌武.高校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探析——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7 (4) :96-99.

[4]曾雅丽, 吴善添, 宋迎秋.高校贫困生的心里现状分析与教育引导模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8) :994-995.

东山完小资助贫困学生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对策

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高等院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习及生活期间,费用缺乏固定保障的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加强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1.资助模式单一

贫困大学生不仅面临经济上的贫困问题,而且也承受着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传统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是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忽视了对贫困生的思想观念引导,没有体现出育人功能,不能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还应该深入到贫困生的心理层面。

2.国家助学金的激励作用较低

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较大、覆盖面广,可以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但是,由于国家助学金属于无偿性的直接经济资助,使得部分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产生懈怠心理,进而出现依赖思想。另外,由于国家助学金的金额较大,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大学生,为了获得这些利益,采取投机行为,从而影响到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公正公平。

3.奖学金的贡献力量不足

奖学金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却不具备助困的特点。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金额较大,但名额有限,家庭贫困而且成绩优异是获奖的前提条件。而事实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学生人数较少,因此,往往是一些成绩优异、家庭情况一般的学生获得了奖学金。而且,多数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往往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再加上知识基础的差异,贫困生承担着一定的竞争压力。

4.缺乏完善的困难补助机制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减免学费是一项长期有效的贫困资助方式,但是,随着高校收费体制的逐渐完善,减免学费的情况越来越少。虽然国家有助学金、奖学金、困难补助等方式可以填补减免学费的空缺,但是,这些形式的资助对象有限,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率不高。

二、优化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对策

1.注重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引导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高校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采用经济资助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切实做好贫困生认定和监督工作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切实做好贫困认定和监督工作,精简工作程序,以提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调查、登记贫困生的详细情况,严格审核贫困生的资料,做好监督工作,以保证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3.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质量

在资助工作中,贫困大学生不仅是资助活动的最终受益者,也是资助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者,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改革资助工作,尊重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质量,以达到资助工作的目标。在具体的资助工作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意见信箱、问卷调查等形式,加强与贫困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合理建议,及时调整资助政策,切实落实资助工作,以提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4.不断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

勤工助学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高校应该不断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以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助学、助研或者科技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特长,以提高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高校应该积极开拓校外勤工助学的岗位,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总之,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新时期,各个部门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积极拓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渠道,不断创新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方式,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赵磊.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及优化对策[J].青春岁月,2013(8):158-159.

[2]杨俊涛,贾俊民,李蓓.河北省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4):390-392.

[3]白雅芬.浅谈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S2):87-89.

东山完小资助贫困学生工作计划 篇9

一、做好精准扶贫教育资助政策宣传,保障将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到每一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一位学生。

二、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调查摸底工作,实行教职工包干联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制度,精准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龄人口就读情况。

三、做好中心学校与当地扶贫办、本镇与外地,学校与服务相关村、本校与外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对接工作,建立联动机制,动态管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

四、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台账,认真填写调查表、统计表、教职工联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信息表,规范搞好资料(电子版)归档,及时报送相关信息资料。

五、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依据建档立卡调查表等信息,按各 类资助政策要求,精准把握政策宣传——申请——评审——公示——审核上报——发放签字——资料归档——监督检查等环节管理工作。

六、保障“教育扶贫,不落一人”。确保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不虚报冒领、不优亲厚友、不以权谋私、不失职渎职、不敷衍应付。

承诺人(签名):

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若干思考 篇10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资助 现状 问题 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 G5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79—03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分析,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大学生的平均比重依然高达25%左右,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高达50%左右,这也表明我国目前有将近三百万的贫困大学生。如此众多的贫困大学生走向校园,这给我国的教育系统以及国家政府、社会群体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鉴于如此严重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有必要对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以确保我国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国家人才梯队的建立。

一、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现状分析

对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不足与漏洞,并据此查找问题的根源,以便于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从而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机制,确保我国现代教育的良好发展。具体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

在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上,国家主要采取的是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资助方式的资助体系,可以简要概括为“贷、奖、助、补、减”这五种方式,即通过助学贷款、奖学金制度、设立助学金、贫困学生补贴以及减免贫困学生学费这五种方式来实施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为了保障这个资助体系的良好运转,教育部、财政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来切实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也使不少贫困学生得到了切实的帮助。与此同时,自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必须从学费中划出10%作为提高勤工助学标准的基本资金。各高校也设立国家奖学金和勤学奖学金,同时在金额上也有了不小幅度的增长,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政策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基本上完成了“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的基本政策。

(二)以慈善组织为主体的社会资助体系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慈善组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社会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多是依靠社会募捐或者是个人以及企业捐款,每年的八九月份,各大媒体都纷纷报道贫困大学生面临失学的情况以及信息,就会有不少的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向慈善组织捐款的形式或者是直接汇款的形式向贫困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而不少企业则是通过结对子或者订立培养合同的形式来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偿的资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少贫困大学生读书难的实际问题。

(三)高校普遍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对贫困大学生实施的资助

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绝大部分的院校都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以对贫困大学生实施有效的资助。比如,有的学生通过打扫卫生、整理图书馆资料、在食堂打工、在学校园艺上帮工等方式获得资助。这些工作的特点一般都是劳动强度不大,有充裕的时间,既不耽误学生学习也能使学生培养出一定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还有不少学校通过安排学生到校办工厂以及学校合作单位进行临时性的工作,甚至是与附近的公司企业进行洽谈安排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从而使学生们获得一个勤工助学的工作机会。这些工作虽然报酬普遍都不是很高,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二、目前贫困大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对目前贫困大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加强型的措施,来切实提高资助的深度以及广度。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贫困大学生资助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狭窄

从当前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来源上来看,主要的资金来源多依靠学校自筹以及政府财政拨款,而社会捐助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社会慈善机构的资金更多地运用到了社会自然灾害影响的人群以及贫困儿童或者是患病儿童的救助当中,而对于贫困大学生的专门社会救助多依靠临时性的个人捐款和企业的订单式培养。这些资助资金不仅在数量上与实际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地域上以及资金流向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施资助工作中难以切实地做到全面、持久。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捐款资助的优惠政策以及充分发会中国教育基金会等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在贫困资助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和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为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全面开展作进一步的努力。

从另一方面来讲,虽然目前不少的海外侨胞和华人、华裔在贫困资助中有大量资金捐助,高校也设立了各种奖助学金,但是激励机制依然存在着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的现象。而这表现在资助工作上依然有着资助面小、捐助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同时,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在捐助工作上的力度不大,使得大多数的家庭、个人和企业缺少对贫困学生的捐助热情,这也是社会捐助力量比较薄弱的又一重大原因。除了社会捐助力量薄弱以外,各捐助组织、个人和企业之间各自为政,致使捐助存在着交叉、重复等漏洞,没有让捐助资金通过计划、统筹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当前社会捐助存在的一大弊端。此外,社会大环境对于捐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还有不少非法商人利用贫困大学生急于解决生活困境的心理,通过开办家教黑中介、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形式欺诈贫困大学生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急需解决的。

(二)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分配得极为不均衡,难以达到全面的救助效果

目前我国的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名牌高校,而一般的院校则很难得到长期、有效、稳定的救助资金来源,大部分需要依靠财政拨款以及学校自筹,资金的有限使得普通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收效甚微。尽管从理论上来说,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目的是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资助的机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缺少有效的引导以及整体上的策划,更多的资助资金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东部沿海城市以及重点的名牌高校,使得资助资金在分配上存在严重的倾斜。由于重点名牌高校在教育资源以及就业前景上都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使得国家捐助政策以及社会捐助资金更加倾向于重点名牌高校,这也直接导致了救助资金在分配上存在严重的校际间差异,从而使名牌高等院校的贫困生在生活上比普通院校的贫困生有着更大的优越性。

因此,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不仅是资金总量上的不足,还需要兼顾地区间的差异以及校际间的差异,只有同时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切实做到贫困大学生资助向着全面、公平、有效的方向上发展。

三、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加强性措施

通过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探索,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加强型的措施,来切实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水平,从而切实保障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无虞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一)建立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助学资金融资渠道

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比较完善的关于贫困大学生助学的法律体系。而在我国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只是以文件或行政命令的形式来督促社会、企业、银行以及教育部门实施资助工作,这就在强制执行力上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同时,这也是银行以及教育机构在资助工作中不配合、不作为、偷奸耍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相关法律,强制各相关部门按照制订的标准来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贫困大学生各资助体系的运转能力,比如说严格规范银行在助学贷款上的审批和办理能力,提高助学贷款的放款范围,从而使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贷款政策的优惠,以便于顺利完成学业。再比如说促使高校严格履行从学费中划分出10%的学费用作提高助学标准的政策,以保障贫困生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其坚韧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针对贫困生生活压力大、自卑心和自尊心强的特点,教育机构乃至具体的负责人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的核心应该围绕着自立、自强的中心内容展开,使得大学生扫除自己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勇敢进取的生活心态,让他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从而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此外还应该培养贫困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怀,让他们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理念,从而更加珍惜得之不易的机会,更加懂得努力和回馈社会。

(三)从源头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人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解决问题要从根源上做起。贫困大学生作为尚未完全独立的个体,其所有的生活开支全部来源于他们的家庭,因为家庭的贫困才使得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存在困境。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多是来自偏远的农村或者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发展这些地方经济的方式来解决贫困生家庭收入低的情况,将会使得大学生贫困的基数大大降低。这就需要我们地方政府致力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家庭更要大力扶持,使他们走出贫穷的困境,从根源上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四)在贫困资助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理念作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人类进步发展最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在贫困大学生资助实施中我们应该将贫困学生放在整个工作的中心位置,既要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也要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能盲目地将经济资助作为唯一的途径,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相关思考,本文主要作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具体的加强性措施还需要我们根据地区间的差异以及地方政府、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来综合制订。同时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为促进祖国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余梦,周婷. 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几点思考[J]. 网络财富,2010,(3).

[2] 包常喜,石晶瑜,白喜文.进一步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方式的研究[J].硅谷,2010,(6).

[3] 杨宏.完善政府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制度[J].社会科学家,2010,(2).

[4] 孔沛球.关于当前大学生资助体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探讨 篇11

一般而言, 贫困大学生是指高等院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其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当地政府规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群体。各地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全国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1]目前, 对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在经济指标方面基本上是将标准定为学生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00元, 而特困生则是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元。这个全国统一的标准从1999年实施近十年来还没有进行过调整。[2]

一、独立学院贫困生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 全国在普通高等院校内设立的独立学院应运而生。近十年来, 独立学院得到了飞速发展, 有的逐渐从母体剥离出来, 拥有独立的校园和管理模式。

2007年教育事业统计, 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8所, 在校生186.6万人, 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3.4%;其中, 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165.7万人, 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8.7%。

据教育部一项统计,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等原因, 目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已高达400多万人, 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的情况相同, 生源结构正在逐年发生变化, 贫困生人数日益增多。[3]

独立学院与公办普通高校相比, 其收费较高, 学费大多在人均10000—18000元/年, 住宿费大多在1200—1800元/年。所以, 就读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好, 消费水平整体偏高。但是,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又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学生也相继进入了独立学院。随之, 独立学院贫困生群体也逐渐凸显, 成为独立学院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 全程跟踪服务。

1.实行学院领导负责制, 逐级分配。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行政负责制, 下设贫困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各项工作实施, 指导学生工作部门 (尤其是辅导员教师) 开展具体工作, 统一思想、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齐心协力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有理可依。依据公办普通高校相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办法,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本校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如,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管理规定》、《勤工助学管理规定》等, 在各项规定、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下合理开展资助工作。

3.建立贫困学生档案, 跟踪服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校为学生服务的具体体现。从入学起, 独立学院就应切实了解每位贫困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统一认定, 核实情况属实后为每位贫困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记录在校期间学校资助贫困生的相关内容, 以及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每年复核一次, 认真了解学生家庭有无重大变故, 经济情况有无影响, 受资助后在学习、生活、各项活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等。

(二) 国家助学贷款, 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

1.积极奔走, 为贫困学生顺利获得贷款提供有利条件。学校积极与贷款银行进行沟通, 深入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和办理助学贷款时银行有关要求、手续事宜, 并耐心向贫困学生及家长传达, 做好桥梁作用。必要时, 还可邀请银行专业工作人员入校进行现场讲解和指导, 为贫困生及家长提供切实有益的帮助。

2.开通绿色通道, 在银行放款前即圆贫困生的大学梦。新生入学报到当日, 开通“贫困生专用绿色通道”, 即当日通过申请后可不必立即交纳学费及住宿费, 先让学生入学, 再申请助学贷款。银行放款前, 贫困生可同其他学生一样开始正常的大学学习生活。

3.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确保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独立学院的教育, 不仅是高等教育知识的传授, 而且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这就要求学校应从科学文化、品行、处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所以,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尤其对于贫困生, 侧重于其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 感谢国家及学校为其提供的宝贵条件, 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将来回报国家及社会。

(三) 拓宽渠道, 提供助学岗位。

1.发掘学校自身助学岗位。学校首先应以身作则, 在校园内发掘助学岗位, 供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工作以获得一定收入弥补生活费用。比如:清扫教室卫生, 清理食堂餐具, 整理图书等工作。同时, 发掘一切适合于学生工作的临时工岗位, 让困难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除了传统形式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助学岗位外,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 还可以开设更多有益于贫困生“增知受益”的脑力工作,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健康服务等工作中, 既能使学生得到实惠报酬, 又能开阔学生视野, 增加其知识储备量。

2.寻找与企业的合作机会, 提供助学岗位。不少贫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许多校外兼职工作, 派发传单、家庭教师、餐饮服务等诸多社会岗位逐渐成为贫困生获得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 对于缺乏社会和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 盲目地投入社会工作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如果能通过学校外联组织, 与社会正规企业联系、沟通, 为贫困生寻找到适合其参加助学工作的正规岗位, 对于学生是非常有益的。这不仅能解决校内助学岗位紧缺的现状, 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实际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机会, 使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了解社会, 从而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个人基础。

3.尽可能吸收社会、企业、个人资金, 为助学工作添砖加瓦。对贫困生的资助, 仅靠国家的经济和政策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独立学院必须积极开通各种渠道广泛筹集和吸纳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资金, 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独立学院的助学体系中, 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助缓解独立学院贫困生学习、生活压力。[4]

(四) 心理指导, 人为关怀, 使贫困生“思想脱贫”。

由于多数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平时出手阔绰、不加节制, 这种消费反差加重了贫困生的思想负担, 容易使贫困生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压力。加之多数贫困生来自边远山区, 农村家庭偏多, 从小受到的教育也相对落后, 与繁华都市中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相比, 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处事方法上均存在很大差异, 不仅未能缓解其经济上产生的心理压力, 反而加重了自卑、焦虑、不安、攀比的不良心理情绪。所以, 学校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生的同时, 更不容忽视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教育, 引导他们通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摆脱经济贫困的窘境。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国家、学校、社会的温暖, 健康地成长为栋梁之才。

1.在日常工作中, 加强与贫困生沟通, 切实了解其实际困难。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 在日常走访和思政教育工作中, 应格外关注贫困生群体, 通过多方面听取、谈话、鼓励等多种方式了解贫困生的心声,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为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贫困生参加到集体活动中, 与广大学生融为一体, 消除其孤僻、抑郁的潜在因素。鼓励贫困生摆脱心理负担, 用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2.提供交流平台, 发挥榜样作用。学校可以定期邀请通过自身艰难拼搏、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为贫困生作励志报告, 或者直接从学生中寻找自强不息的生动人物, 为贫困生提供与他们交流的机会, 通过活生生的例子让贫困生从内心真正自强起来。

3.搭建展示舞台, 建立自信心。多数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 除了正常的教育外, 很难掌握舞蹈、美术、声乐等个人专长。加之其自卑心理作祟, 因而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中很难找到贫困生的身影, 他们往往都是台下的观众, 被同学忽视的弱势群体。因此, 学校在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时, 应注重增加一些全员参与的项目, 为贫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比如, 在心理素质拓展游戏中, 有针对性地选拔一些平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参与, 其中包含一部分的贫困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和游戏中, 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心, 改善他们的不良心理。

总之, 对建立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研究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希望在国家、学校和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下, 能从根本上为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和心理困难, 以保证其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顺利完成学业, 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摘要: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 招生规模的扩大, 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又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学生进入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贫困生群体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 资助工作已成为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健全机制、经济资助、心理引导、岗位提供等方面进行探讨, 积极构建资助体系, 使贫困生群体能够健康、和谐地成长。

关键词: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

参考文献

[1]王庆林, 简碧园.从高等教育的双重性看独立学院的贫困生.消费导刊, 2008, (12) .

[2]李林, 周震.独立学院贫困生工作现状及助困体系研究.文教资料, 2007, (18) .

[3]杨智勇, 杨宏.独立学院助学体系的推动力.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

贫困学生资助方案 篇12

为贯彻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和完善中小学贫困生助学基金制度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资金来源

学校公用经费的3%-5%。

二、资助对象

1、建档立卡非在校寄宿贫困学生;

2、未享受生活补助的低保家庭贫困学生;

3、未享受生活补助的孤儿、残疾、单亲贫困学生;

4、未享受生活补助的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庭经济特别困难贫困学生。

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贫困学生资助评审领导小组,学校贫困学生资助办公室具体负责资助工作,负责资助流程和档案管理等工作。

长:夏建才(校 长)

副组长:郭力杰(副校长)

成员:XXX(支部副书记)

张小英(副校长)

申芳(教务主任)

崔秀玲(教务主任)

刘辉峰(办公室主任)

王坦(团总支书记)

夏艳超(财务报账员)

李艳哲(工会主席)

各班班主任

四、贫困学生的认定办法及资助金额

根据贫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由学校评审小组确定受助对象及贫困等级,贫困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为“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二级为“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三级为“一般贫困家庭”。资助金额分别为:一级贫困资助金额为500-700元;二级贫困资助金额为300-500 元。

五、申请资助程序:

1、贫困学生本人或家长(监护人)向学校提出困难申请。

2、班主任入户走访、调查询问贫困家庭学生具体贫困情况,填写《贫困学生受助对象精准核实情况调查表》,并留下影像资料。

3、学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复核评审,确定拟受助对象及等级。

4、班主任发放《贫困学生资助申请表》,相关部门签署“属实”意见后,班主任收回并交学校资助办公室。

5、公示拟受助学生情况,公示期为7天,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6、公示无异议的学生提交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家长(监护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家长(监护人)银行卡复印件1 份(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

7、学校资助办公室收集并审核资料,填写《贫困学生资助签字表》,学生或家长签字后实施打卡发放,签字过程留下影像资料并做好档案管理。

六、资助资金实行银行打卡发放,不得发放现金、不得抵扣。

七、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台账,对受助贫困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贫困学毕业后,学校将贫困学生的资料推荐给所在中学,使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元;三级贫困资助金额为200-300

南董镇中学

资助贫困学生事迹 篇13

因为地处偏远,回家一趟要火车转汽车,共需3天时间,路费对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亲戚劝她就不要回家了,即使回到家父亲也早已下葬。可小玉就只有父亲这一个亲人,她想陪父亲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不想留有遗憾。

接到电话后,徐老师第一时间赶到小玉身边进行安抚,并为其垫付了往返的机票和火车票,还留给她一些现金,以备她路上用。因为小玉是第一次坐飞机,徐老师还特意对旅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再三叮嘱。

小玉刚进大学的时候,第一学年的学费虽然已经交清,但因为父亲当时已没有劳动能力,费用都是家里亲戚东拼西凑而来,入学时仅带了少量的生活费。在徐老师的帮助下,小玉处理完家里的事情返校后,凭借家乡民政部门开的特困证明,顺利申请到了学费和住宿费的全免名额。

徐老师又找到小玉所在的宿舍管理站,跟站长阿姨介绍了她的实际困难,请站长给她安排宿舍查房的勤工助学岗位。徐老师还向学院领导反映了小玉的情况,给她在学院安排了助理岗位,帮助老师们做一些事情。

就这样,通过这些工作,小玉再也不用为每个月的生活费问题而发愁,综合能力又得到了锻炼,能够大大方方地与人交往,不再胆怯。

除了解决小玉经济上的困难,徐老师还坚持每周找小玉谈心,关心她的学习生活,替她剖析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她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完备自己。

小玉是个要求上进的姑娘,虽然基础较为薄弱,但她愿意比其他同学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努力学习。经过努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她的专业成绩排名第三,顺利拿到了二等奖学金。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研究 篇14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高职院学生,措施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内涵、特点及分类

(一)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内涵

对贫困大学生最常用的有以下两种定义, 第一种可以视作为定性描述的定义, 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无力支付教育费用, 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这里所说的教育费用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以及生活费 (伙食费、衣服更新费) 。贫困生又分为一般贫困和特别贫困, 对于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是一般贫困生, 而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则是特困生, 这一定义在实际资助工作中, 运用定性标准显得比较模糊, 不够准确。第二种贫困大学生的定义主要是指经济贫困的大学生, 是由于经济困难而缺乏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 生活质量达不到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水平, 处于困难、窘迫状态的在校大学生。

在本文中, 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要是指经济贫困的大学生, 即国家招收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 难以支付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

(二)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特点

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和一般大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 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动手能力。第二, 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 他们不希望被朋辈看低, 通常具有很强的自尊感和自卑感, 他们特别担心宿舍同学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归因于家庭经济贫困, 所以, 在学业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承受更大的压力, 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一点问题就会变得十分敏感。第三, 目前社会对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并不是很高, 导致了高职院校贫困生有很强的失落感, 他们认为自己选择高职院校实属无奈之举, 在和其他本科院校学生交往时常有低人一等的想法。

(三)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分类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形成原因具有多样性, 有自然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社会原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贫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目前, 主要有两种划分方法:

第一种, 根据其家庭的经济生活水平将贫困生划分为特别贫困、比较贫困和一般贫困三个等级, 也有的高职院校将贫困生划分为特别贫困和一般贫困两个等级。

第二种, 根据贫困生的形成与构成特点, 将贫困生划为自然历史条件和社会结构变迁型两类。

1. 自然历史条件型

这是由于家庭长期处于一种贫困状态, 无力提供子女教育费用或者由于突然的变故而无力承担子女教育能力而造成的, 这一类贫困生包括: (1) 老、少、边、穷地区型。 (2) 弱势家庭型。 (3) 天灾人祸型。 (4) 家庭子女较多型。

2. 社会结构变迁型

这是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而造成家庭贫困的贫困生大学生, 目前它是公办高职院校贫困生增多的主要原因, 其又可分为两类:

(1) 体制转化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结构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由于企业重组或体制转变改变了一部分家庭经济来源结构, 生活变得贫困, 子女教育受到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最突出的就是下岗和失业, 它们都是导致城市贫困大学生变多的主要方面。

(2) 收差距扩大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地区间家庭收入的差距, 地区经济与家庭收入的不平衡折射到高校中并表现为各高校中相当数量的高校贫困生。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资助现状

(一) 高职院校资助资金缺口较大, 社会资助资金在高校之间的分布不均

高职院校学费改革和迅速扩招, 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制约, 放弃了就读民办本科而报考了高职院校, 另一部分边远地区的贫困生, 由于教学条件差, 他们考入名校或211大学的机会相对较小, 而更多的是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就读, 这样就使得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数增加, 比例上升。从资助资金的来源看,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学校自筹和社会资金三个方面。社会资金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大学, 公办高职院校相对较少且很难获得长期稳定的资助资金。对公办高职院校的贫困生, 要获得社会资助是困难的, 即使获得了资助也难以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这就导致了名牌本科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间学生贫困差距的增大, 形成了校与校之间资助资金不均衡的现象。

(二) 资助项目设置不够优化, 未能贴近学生实际

第一, “奖、助、免”覆盖面小, 只能解决部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资助资金比较多, 能满足贫困生的需要, 但实际操作效果却不佳。第二, 办理助学贷款时手续和操作过程较繁琐, 而批贷的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四个月, 只要其中某一个环节有问题, 贷款审核都将不能通过。另外,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层次相对本科院校偏低, 就业后跳槽频繁, 还贷能力也随之下降, 导致银行惜贷和停贷, 使得本来就很有限的社会资助资金更少了。第三,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数量少且单一, 不利于贫困生的发展。勤工助学岗位主要分布在图书馆、食堂、收发室等, 岗位服务内容不仅与学生专业相距甚远, 从事简单的、辅助性的体力劳动, 且数量较少, 工资较低, 远远不能满足贫困生的需求, 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 对贫困生的资助侧重于物质资助, 缺乏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精神鼓励

目前, 贫困生教育通常通过获奖、获助承诺书的签署、校园志愿服务、树立励志典型先进等活动来进行, 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大多停留在口头说教上, 教育效果不佳。对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度不够, 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较为缺乏, 因此, “等、靠、要”“假贫困”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 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最需要加强的教育环节。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一) 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减轻贫困生经济压力

目前, 高职院校已逐步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 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解决贫困生学费、住宿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金为主, 勤工助学为辅来解决生活费问题的资助格局, 对确保经济困难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实际上,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虽然“奖、贷、助、补、减”等政策在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例如在资源的分配、勤工助学岗位的开拓等方面提升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 解除贫困生经济方面的担忧。

(二) 营造校园良好氛围, 提升贫困生的归属感

在推进公办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 对贫困生的精神资助与信心鼓励也必须同时加强, 如果过分强调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 容易使他们攀比, 不利于自强不息人生观的形成。另外, 要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和诚信教育, 强化“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困”与“育人”并重的资助宗旨。在为贫困生解决物质困难的同时, 也要注重营造校园积极向上的氛围, 加强贫困生的人文关怀, 心理帮扶辅导, 帮助贫困生自立自强、健康发展。

(三)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资助工作的效率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有责任心且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当前资助工作中新问题和新情况层出不穷, 要想做好资助工作, 不仅要熟悉国家的政策法规, 还要多与同行交流学习, 不断完善资助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另外, 做好资助工作还需要具备教育、心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就要求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员不仅要优化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 在工作中还要处理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从而提升资助工作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许飞琼.中国贫困问题研究[J].经济评论, 2000 (1) :105-110.

[2]吴泽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4.

[3]谭荣花.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上一篇:祝福妈妈的生日祝福语下一篇:学习十九大精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