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白居易

2024-04-20

忆江南 白居易(共10篇)

忆江南 白居易 篇1

忆江南(三首其三)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乐府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忆江南 白居易 篇2

一、识词读词

师:拿在我们手里的是一首———

生:古诗。

师:诗?有些像。你仔细看看, 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诗, 有区别吗?

生:有些句子长, 有些句子短。

生:这是词!

师:词?!怎么知道的?

生:注释里有。

师:真棒!这的确是一首词。学习古诗词, 我们应该像他一样, 多关注课本里的注释。刚才那位同学说了, 这首“诗”, 有些句子长, 有些句子短, 所以, 人们也把词称作“长短句”。来, 我们一起读。

(课件呈现, 学生朗读: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师:它是诗的姐妹, 又叫“诗余”。《忆江南》是我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首词。不知大家留意到没有, 刚才我们其实已听到了这首词。

生: (自由应答) 听到了。刚才那首歌, 唱的就是这首词。

师:对!最初, 词是以诗文配上曲调, 可以演唱的。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叫“词牌”。我们一起读。

(课件呈现, 学生朗读:古人写成一首词, 会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 这旋律的名称, 就是词牌名)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忆江南》, 它不仅是词牌, 同时也是词的题目。你知道江南在哪里吗?

生:江南就是长江以南。

师:嗯, 不错的。关于江南, 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白居易笔下的江南, 指的是在苏杭一带。人说上有天堂———

生:下有苏杭。

师:是啊, 江南美景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 写下了许多诗词。其中, 流传最广的就是《忆江南》。这首词, 才27 个字, 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请同学们各自把这首词读三遍。注意, 前两遍, 读自个儿的, 读准每个字音, 把每一句读通顺, 不会的重来没关系。第三遍, 读给同桌听。 (学生自由读词)

师:读得真投入!来, 谁来读读? (生读。掌声)

师:掌声已经说明一切!字正腔圆, 声情并茂。好!请你来读。 (生读。将曾céng读成zēng)

师:了不起!老师发现你其实不太敢举手, 好像没什么信心。但是, 没想到你能读得这么流畅! (稍顿) 只有一个字音有点儿问题, 大家听出来了吗?

生:曾, 应该读céng。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曾 (zēng) 是指姓曾。

师:哦, 曾 (zēng) 是一个姓氏, 而曾 (céng) 呢?

生:曾 (céng) 是指“曾经”。

师:风景旧曾谙, 连起来理解就是———

生:我对那里的风景曾经很熟悉。

师:你说的“熟悉”, 就是词里面的———

生:谙。

师:真好!看来, 注释的确方便我们的学习。这位同学, 你再来读一遍, 好吗? (生再次朗读, 进步明显。掌声)

师:太好了!以后, 遇到多音字, 咱们不妨停下来思考思考, 看究竟读什么好。或者查查字典来确定读音。来, 咱们一起来读《忆江南》。 (生齐读)

(点评:第一次认识词, 彭老师没有生硬地讲文体知识, 而是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 让学生自己比较诗与词的区别, 发现词的特征。)

二、读词赏景

师: (接学生的朗读) 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是什么意思?换种说法试试。

生:不能不忆江南。

生:非常想念江南。

生:一定会忆江南。

师:是的, 大家说的都对。那么, 为什么要忆江南呢?

生: (自由应答) 因为那里风景美!

师:嗯, 因为景美。 (板书:景) 词中哪里写江南风景很美?

生 (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1.一读, 玩味对仗

(课件呈现这首词的第3、4 两句)

师:真好听!这位同学, 你也来读一次? (生读)

师:一样好听!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两句里面有些字是一样的。

生:这两句……这两句就像双胞胎一样。

师:是啊, 真有些像呢!来, 咱们可以玩着读这两句!就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谁能和老师一起来“照照镜子”?我读日出, 你读———

生:春来。

师:我读江花, 你读———

生:江水。

师:绿如蓝———

生:红胜火。

师:日出江花——

生:春来江水。

师: (提高声调) 日出江花———

生: (也提高声调) 春来江水。

师:我读的是绚烂的日出, 要提高声调, 你们未必需要。日出江花——

生: (会意, 声音柔和) 春来江水。

师:聪明!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 (提高声调) 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 (声音柔和) 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 (速度加快, 赞叹地) 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 (模仿) 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 (速度减缓, 沉吟地) 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 (模仿) 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 (速度更慢, 仿佛独语) 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 (模仿) 春来江水绿如蓝。

(热烈的掌声)

师: (模仿广告语) 读书的感觉———

生:真好!

师:同学们, 这两句就像照镜子一样, 这叫什么啊?

生:这是“对对子”, 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

师:学过的, 不忘记。真好!就是“对对子”。比如, 天对———

生:地。

师:雨对———

生:风。

师:大陆对———

生:长空。

师:在古诗词里, 我们把它叫作“对仗”。 (板书:对仗) 来, 一、二大组读第3 句, 三、四大组读第4 句。 (学生分组读)

(点评:诗人采取对仗手法描写江南风景美, 这样的表达学生很容易发现, 但要体会这样表达的作用却有一定难度。彭老师运用引读教学法, 在师生对读中学生不仅明白对仗好比“照镜子“”对对子”, 而且明白作者采用对仗手法让这首词更具音律之美。)

2.二读, 想象画面

师:好玩是好玩, 不过, 这样读, 你觉得美吗?生:还不够美, 不能把别人带到这样的画面里。师:哇!你将来可以做个朗诵家!是的, 朗读的更高境界, 应该像你说的那样, 把别人带到画面里。来, 你来试试。 (生读这两句。掌声)

师:果然不同凡响!谈谈你的经验。

生:我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好一个边读边想画面。来, 同学们闭上眼睛, 我们也像他一样, 到这开满鲜花的江边去走走。 (音乐响起) 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 又是一个明媚的早晨, 一轮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我们跟随诗人白居易来到江边, 只见——— (师范读, 生闭目聆听)

师:慢慢睁开眼睛, 来, 说说你见到的江南美景。生:太阳出来了, 我看见岸边的花, 像火一样红。师:是啊, 像火一样红的, 一定不是一朵两朵, 而是——

生:一丛丛。

生:一团团。

生:一簇簇!

师:是啊, 到处是这样的花, 开得有多热闹!咱们继续看那江水。

生:春天来了, 那江水碧绿碧绿的, 就像蓝色一样。

师:像蓝色一样。注释里说, 就像被蓝草染过一样!你可知道蓝草, 那可是一种染料啊。你以往见过这样绿的水吗?

生:我在九寨沟见过!

生:我在天池见过!

师:是啊, 多美的水!白居易不必到九寨沟, 不必去天池, 在江南, 只要是春天, 到处都是这样绿得发蓝的水哟!咱们一起读这两句。 (生读)

师:江花如火, 江水如蓝。同学们, 我们的眼前只剩下这样两种鲜明的颜色啊!早晨, 一轮红红的太阳从东边升起, 江岸边, 那花儿鲜红如火, 一丛丛、一簇簇, 生机盎然, 明亮夺目!我们一起读———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师:春天来了!江南的每一条江, 每一条河, 都像是被蓝草染过一般, 绿得纯粹, 绿得深沉!我们一起读——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旭日东升, 花开如火, 男生读———

男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师:春光明媚, 碧水悠悠, 女生读———

女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你们接我的朗读, 只读后面三个字。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红胜火。

师: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绿如蓝。

(变换速度再读, 类似二重唱的朗读效果极具美感。掌声)

师:果真美景良辰, 美不胜收!难怪大诗人白居易这样说——— (课件呈现全词。生朗读全首词)

(点评:紧扣“红胜火”“绿如蓝”边读边想象, 朗读就有了画面感, 想象就有了支撑点。在音乐和语言的引导下, 学生身临其境地想, 入情入境地读, 整个课堂犹如美轮美奂的和声演唱。太妙了!)

三、读词体情

师: (接学生的朗读) 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因为江南实在———

生: (自由应答) 太美了!

师:用诗里的一个字, 这景色实在是———

生:太好了!

师: (板书:好) 不过, 这“好”字是不是有点“俗”啊?既然是景色美, 干吗说江南“好”呢?咱们可以换个词。

生:江南美。

生:江南秀。

生:江南靓。

生:江南俏。

生:江南丽。

师:是啊, 既然有那么多的词可以换, 为什么白居易会用上这个有点儿俗的“好”呢? (稍顿) 同学们, 咱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呈现背景, 师配乐深情讲述)

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 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 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 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 首杰出的诗篇, 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

离别的那一天, 杭州人扶老携幼, 提着酒壶, 洒泪而别, 白居易落泪了……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师:后来啊, 白居易又到苏州任刺史。他体察民间疾苦, 勤政爱民, 为苏州百姓办了许许多多的实事好事。因此, 他受到了苏州百姓的无比爱戴, 以至于他离开苏州北上时, 苏州的全城百姓都来相送。他在诗里深情写道———

(课件呈现:一时临水拜, 十里随舟行。———白居易《别苏州》)

生 (读) :一时临水拜, 十里随舟行。

师:其实, 何止是“十里随舟行”啊!他的好朋友在诗里是这样写的——

(课件呈现:苏州十万户, 尽作婴儿啼。———刘禹锡《白太守行》)

生读:苏州十万户, 尽作婴儿啼。

师:同学们, 此刻, 当你了解了白居易在江南在苏杭的往事, 你认为, 白居易说的“江南好”, 仅仅是指景色美吗?

生:不只是景色美, 那里的人也好!

生:给人的回忆也很好。

生:白居易和江南的人结下的情感很深。

师:是啊, 在白居易眼中, 那湖堤, 那清泉, 那些他曾竭尽全力改造的城市的每个角落, 哪里不是好风景啊?还有那些纯朴的百姓, 哪一个不是给他最深的情意啊! (板书:情) 此刻,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情, 你会用什么呢?

生:深。

生:重。

师:似乎都行。然而, 对江南总是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诗人脱口而出的, 一定还是那个———

生: (自由应答) 好!

师:多好的城哟, 多好的人;多好的江南, 多好的情。 (在“情”字前板书:好) 情深所以景美, 景美更显情深啊!多好的江南啊!叫人怎能不忆她?!让我们一起再“忆江南”———

(音乐响起, 课件隐去诗行, 只剩题目。生背诵《忆江南》)

(点评:怎一个“好”字了得!读懂诗人才能真正读出诗词的意蕴。彭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一个“好”字, 知人论世, 走进诗人的内心, 读进儿童的心里。)

四、歌词书词

师:刚才我们说了, 词是可以唱的。当时光跨越千年风尘, 如今, 《忆江南》可以这样唱!你听! (播放儿童版《忆江南》。生聆听, 哼唱)

师: (歌声继续) 多好的江南风景, 多好的江南人, 这些, 都是多好的回忆哦! 同学们, 拿起笔吧, 伴着音乐, 让我们把《忆江南》写下来。 (生默写)

师:请同桌交换一下。对照课本, 帮你的同桌检查, 他是否全写对了, 提醒他更正。 (生交换检查, 更正)

师:其实啊, 《忆江南》一共有三首。课后, 请同学们去找找《忆江南》的另外两首词读一读, 相信你们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理解。下课!

【执教者说】

“好”一首《忆江南》

——《忆江南》备课思考

自古以来, 写江南的诗文不计其数, 这首27个字的词作, 大概是流传最广的。

宋人惠洪在其《冷斋夜话》里说:

白乐天每作诗, 问曰解否?妪曰解, 则录之;不解, 则易之。

的确, 明白晓畅是白居易作诗的一贯追求。作这首词时, 白居易已67岁了, 同样沿袭了“老妪能解”的诗风。这首词27个字, 个个好懂, 明白如话。这一句最是经典: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真是简洁明快, 那明艳的画面, 那绚烂的意象, 如在眼前, 叫人心生向往;再加上那工整的对仗, 那复沓的音韵, 读来朗朗上口, 齿颊留香。所以, 教学这首词, 这一句成为绕不过去的精彩。玩味节奏, 想象画面, 反复诵读, 都是极常见的教学环节。

然而, 白居易的诗词, 真的那么好懂吗?或者, 我们真正读懂了这首词作, 读懂了诗人白居易吗?如果我们不能坚定地回答这些问题, 那么, 我们的教学从何处开始?要往哪里去?

也许, 我们该重新读读《忆江南》。

重新读, 我们的目光当然不能直扑那一句经典, 那样只会让我们仍然迷失在它绚丽的色彩里, 不会有新的发现, 新的收获。 我们需要“升起警觉”, 从第一个字就开始慢慢地读, 细细地想。

于是, 咱们读——“江南好”。这三个字, 可以拆为两个词:江南, 好。“江南”的含义, 无外乎两种:广义的江南, 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地理概念,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 也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希望;狭义的江南, 当然需要联系白居易的生平来理解, 更多学者认为这里指的是江浙一带那一片水乡。

接下来就是那个“好”, 容易理解吗?白居易的诗风就是明白如话, 所以, 这里的“好”嘛, 就是与“差”相对的“好”。

打住!如果你这样读下去, 就注定了这一次重读仍然空手而归: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个熟悉的、平易的、明白如话的“好”, 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且让我们在这个“好”字上面作些停留, 停留……于是, 脑海里就会冒出一个问题:

即使追求“老妪能解”, 非得用这个“好”?有很多字可以代替它啊, 例如秀、美、俏、靓、丽等等。用这“好”字, 既非押韵, 又显“俗气”, 为何用它?

这个“好”, 不是那么好懂啊。这个时候, 我们要以婴儿般惊奇的目光, 重新打量起这首词来。为什么白居易这样写?我们得去问问他啊。

于是, 自然而然地, 我们会去搜索了解白居易与江南的那一段生命纠缠。

白居易真正在江南的时间其实并不长, 然而, 江南的山山水水却如烙印一样刻在他的生命里。最早是在十一二岁时,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任徐州别驾, 白居易也从河南来到了徐州。可是当时徐州一带遭遇兵乱, 战火不息。为避战乱, 白居易来到了江南。可以想见, 从战乱之地漂泊而来, 美丽而宁静的杭州, 对于少年的白居易意味着什么。后来, 则是中年以后的事了。生性耿介正直的白居易因积极上书议政, 却不被唐穆宗采纳, 有才而不能用、无处用, 可以想见白居易有多么苦恼和郁闷;加上朝廷中朋党倾轧, 仕途险恶。于是, 他主动请求外放。最后, 穆宗同意把他放到杭州做刺史。此时, 白居易已年届半百, 又一次外放他乡, 不禁感慨万千:

退身江海应无有, 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塘湖上去, 冷吟闲醉二三年。

可以庆幸, 等待白居易的, 真的是一个美丽的江南, 那个使无数诗人画家抒写、描画不尽的江南。从此, 在这里, 他热情吟咏那西湖的山水、吴地的风光;在这里, 他勤政爱民, 不知留下多少造福百姓的政绩善举;在这里, 他结下多少友情, 无论是布衣平民, 还是贤士僧人;在这里, 他远离党争, 身心独善, 闲适而超然……

如此, 江南在白居易的心里, 岂止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关于江南的回忆, 除了景色, 分明还有那里的人, 那里的事, 那里的情啊!

如此, 每忆起江南, 白居易岂会只说江南秀、江南美啊!要表达他对江南的情感, 似乎哪一个字都不全面, 哪一个字都不够淋漓。或许是左右权衡了一番, 也或许是完全不假思索, 一个“好”字, 终于夺笔而出, 落在了江南之后。

且让它“俗”吧, 此刻唯有这“好”才好!

如此, 我们才对结尾句“能不忆江南”有切入生命的理解和领悟。走遍大江南北, 看过无数风光, 却唯有这方土地, 让他魂牵梦萦。写下《忆江南》时, 诗人已是垂垂老矣, 身处“花寒懒发鸟慵啼”的洛阳, 他知道江南恐怕只能是个回“忆”了。我们这才明白, 这重重的反问里, 有多少深情难诉:能不忆江南?

于是, 教学这首词, 不仅要在想象里再现江花江水的艳丽色彩, 不仅要在吟诵里咀嚼巧夺天工的整齐对仗, 还要绕到词句的后面, 争取与诗人打个照面, 问个心事。然后, 让学生在心里轻轻感叹:

江南好, 真好!

【名师声音】

人如诗, 课如歌

应学员需求, 国培计划 (2015) ———重庆市市级教师培训团队脱产研修课程需安排一个古诗词教学专题。我想到了才华老师, 之前我听过他执教的《渔歌子》, 感觉他应该对古诗词教学有深入的研究。果然, 他执教《忆江南》, 给我和学员们很多启迪。

一、依照文体特征, 遵循一个“路”字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说:“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对读者而言, 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 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 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 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的过程。彭老师执教《忆江南》, 深谙“遵路识斯真”的道理, 遵循词的文体特征, 引导学生从感受意象意境入手, 在分析意象的选择、赋形、着色中体会其中的韵味, 从意象的组合、意境的营造中体会境界的高低和作者的匠心。为什么要忆江南?从意象“红胜火”“绿如蓝”入手,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体会江南的景美。为什么要忆江南?从诗眼“好”入手, 引导学生品味词语, 知人论世, 体会江南的情美。情深所以景美, 景美更显情深, 多好的江南啊!能不忆江南?教得到位, 学得透彻。

二、基于学习起点, 把握一个“度”字

特别欣赏台湾李玉贵老师的一段话:“试着重新将自己过多的教学专业归零, 真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眉目与气息。缩小教, 放大学;试着让‘学’成为课堂的前景, 努力使‘教’淡化为背景。时刻聆听与观察、探究与理解:何谓儿童?何谓学习?何谓教育?何谓人?”彭老师执教《忆江南》, 没有将成年人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而是基于儿童的学习起点, 基于课标的年段要求, 深浅有度地展开教学。比如认识词, 建立在诗的认知起点上, 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词的文体特征。比如认识对仗, 建立在对对子的认知起点上, 通过师生对读让学生感受对仗的表达效果。比如体会诗眼“好”, 通过换词比较, 知人论世, 落实第二学段“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作用”的年段要求。

三、聚焦学习能力, 落实一个“招”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段经典的话:“知识不能凭空得到, 习惯不能凭空养成, 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 使学生试去理解, 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 (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 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 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 ;从这里, 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 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 才正确而精密, 揣摩不出的, 由教师帮助;从这里, 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语文课上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 让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彭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适时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 用有效的导和引促成学生从自学到会学, 从学会到学好, 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本节课上彭老师随机渗透了阅读古诗词的一些基本方法:查工具书、借助注释、知人论世、互文阅读、咬文嚼字等等。这样的学习, 学一首, 会一类。

四、巧用教学艺术, 实现一个“美”字

彭老师的古诗词教学给我一个极深的印象: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 跨入语义学与美学领域。他执教《忆江南》一课, 将“解诗题、识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诵诗句”等传统教学环节贯穿于师生诵读主线之中, 起承转合, 一唱三叹, 行云流水。彭老师强调“字字落实———感受诗词的声气之美”, 所以他在意“曾”的读音, 在乎“谙”的意思;强调“朗朗上口———品味诗词音律之美”, 所以他巧用引读, 认识对仗, 对诗词如歌的音律有“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的真切体验;强调“历历在目———想象诗词意境之美”, 所以他抓住意象, 展开想象, 把静止、不变的画面活化为流动、自然的境界;强调“津津有味———体悟诗词意蕴之美”, 所以他紧扣“能不忆江南”, 在津津有味的诵读中艺术地引导学生去触摸、去咀嚼, 去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思想, 以及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共同的文化意蕴。

美食忆江南 篇3

主料:肉鸡一只(1 000克左右)。

调料:盐50克,料酒40克,甜面酱50克,葱段25克,姜片15克,桂皮10克,小茴香10克,花椒15克,香油10克,番茄沙司50克,素油500克(实耗160克)。

制作方法:

1. 鸡开膛,去掉内脏;剁去头、爪,敲断肋骨、胸骨、腿骨(别弄破皮)。

2. 将桂皮、花椒、小茴香、盐、香油、料酒放入碗内,搅拌均匀,擦在鸡身上,用手揉搓,使其入味。然后,鸡皮朝下,放入大碗或盆内,余料撒在鸡身上,加葱段、姜片上屉蒸。蒸至软烂时取出,去掉桂皮、花椒、葱姜等晾凉备用。另一方法是把盐50克及花椒,在鸡身上用力揉搓后腌两小时再蒸,此法简单易行,但效果不如前一种。

3. 炒勺上火,放油500克。先把鸡皮上拍上干粉,待油温烧至8成热时,将鸡皮朝下入锅,炸至浅黄色时捞出。晾凉后,再复炸一次,炸到鸡皮呈金黄色时捞出,装盘,摆成鸡型。或把鸡腿、鸡翅片下,把鸡分成两半,每片剁8条,腿、翅均改刀,再码在盘上即可上桌(鸡腿、鸡翅放在下面)。上桌后随意蘸椒盐、番茄沙司或甜面酱等调味品食用。

特点:口味咸鲜香,鸡肉外焦里嫩,口感酥脆,色泽金黄。

说明:用此方法,亦可作“脱骨香酥鸡”。但在最后炸制时,把鸡片开,鸡皮朝下,把鸡骨取出。然后挂糊,沾芝麻,下油锅炸成后,改刀成块。上面撒香菜叶,名称为“百花脱骨香酥鸡”。

无锡排骨

原料:纯猪肋排1 000克。

调料:料酒50克,冰糖30克,盐,酱油,玫瑰露,葱,姜,八角,桂皮,红曲米水。

制作方法:

1. 将排骨斩成块,用红曲米水、盐放在容器内腌渍17~18小时后,取出放在炒勺内,加清水没过排骨,用大火烧开后,捞出洗净。

2. 炒勺上火,将排骨放入,加料酒、红曲米水、玫瑰露、八角、桂皮、葱结、姜块(拍松),清水(没过排骨),盖上锅盖,煮至八成熟。

3. 将煮过入味的排骨放在容器内,加入冰糖后,上屉蒸1小时。

4.食用时将排骨放在铺有生菜的盘中,浇上勾芡的原汁即成。

特点:排骨呈酱红色,肉质酥烂,味香浓郁,咸中带甜。

煮干丝

原料:豆腐干500克,熟鸡丝、虾仁各30克。

配料:熟火腿丝(金华火腿为好)10克,冬笋片30克,虾子、豌豆苗各少许。

调料:高汤100克,盐,酱油,熟猪油。

制作方法:

1.把豆腐干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入沸水中浸烫后,沥水后再放入沸水中浸烫两次(每次两分钟),捞出挤去水,放入碗中。

2.炒勺上火,用少许猪油将虾仁炒熟备用。

3.炒勺中下高汤,放干丝、鸡丝拌和,将笋片放入锅内的一边。加虾子、熟猪油,用大火烧15分钟。汤汁浓时,加酱油、盐,盖锅盖,再烧5分钟。

4.将干丝盛在盘中,把笋片、豌豆苗分放在干丝的四周,上面放火腿丝、虾仁。

特点:豆腐干丝烹煮后味鲜绵软,有嚼头,色彩和谐、美观,此菜为传统淮扬菜。

清炖蟹粉狮子头

原料:净猪肋条肉700克,蟹黄50克,蟹肉110克。

配料:青菜心1 000克,青菜叶6片,虾子20克。

调料:猪肉汤100克,熟猪油20克,料酒,盐,葱姜汁,淀粉。

制作方法:

1. 将猪肋条肉剁成石榴粒状,放入大碗内,加蟹肉、虾子、盐、料酒、干淀粉,葱、姜汁拌匀。将青菜叶用刀剞成十字刀纹,切去菜叶尖。

2. 炒勺在旺火上烧热,放熟猪油,下入青菜心煸成翠绿色。再加虾子、盐、猪肉汤烧开后离火。

3. 取沙锅1只,用熟猪油抹锅底后再将菜心排入,然后倒入汤汁,在中火上烧开。

4. 把拌好的猪肉分成10份。放在手掌中,用双手来回翻动,团成光滑的肉丸子,逐个地放在菜心上。再将蟹黄分嵌在每只大肉丸上,上面盖青菜叶。最后盖锅盖,大火顶开改小火焖40分钟左右,上桌时开锅盖,择去青菜叶即成。

特点:狮子头肥嫩,蟹粉鲜香,青菜软烂清口。

香菇烧茭白

主料:茭白500克,香菇20个(口蘑也可)。

调料:盐,味精,料酒,白糖,葱,姜,水淀粉,熟猪油,鸡汤,鸡油。

制作方法:

1.茭白剥去叶子,用小刀削去外皮,洗净,切成小段,再切为两半,切成均匀的条状。香菇用水发透,葱切段,姜切片。

2. 烧勺上火,烧热,倒入熟猪肉,至油温五成热时,下入茭白,滑透捞出。

3. 勺内留底油,烧热,用葱姜炝锅,烹入鸡汤,加盐、料酒、白糖、味精和香菇。烧开后,投入茭白,烧透,收汁。汁应恰到好处(不可过多)时勾芡,淋明油(鸡油最好)装盘。

忆江南白居易 篇4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它的.风景我曾经就很熟悉。太阳出来,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江水就如蓝草一般碧绿。我难道能不想念江南么?

想念江南,最想念的就是杭州。月下在山中寺里寻找桂子观赏,躺在杭州郡衙亭子里看潮。什么时候能再游玩一次呢?

想念江南,第二想念吴王宫殿。饮下一杯吴酒,看成对起舞的吴国美女,就像醉酒的芙蓉一般美艳。迟早我还会再次遇见。

注释

①《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②谙:熟悉。

③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④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 “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⑤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⑥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⑦竹叶:酒名。

⑧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篇5

《忆江南(三首)》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鉴赏:

忆江南 白居易 篇6

一、风景短片在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根据奥苏伯尔的解释, 学生面对新的不熟悉的学习任务时, 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的一个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风景短片中蕴含的正是诗词中所描写的情境和意象。作为诗词教学的先行组织者, 它在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理念与印象的同时, 也为学生的想象留下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充满了生活体验和人文情怀, 尤其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之中, 因为古诗词的文辞含蓄与意象的叠加, 使得自身知识与阅历都不够丰富的中小学生难以理解诗词中所描写的景致以及情感的由来, 这就使得在诗词学习之前的引导成为必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纯粹的文字引导材料很多时候并不能使他们在学习前有一个较清晰的观念与印象, 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对那些直观具体的音乐与影像更加敏感更有兴趣, 声像结合的呈现方式会具有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 具有中国风的风景短片和古典诗词之间有着相同的中国古典精神气质, 两者相互补充而把违和感降到了最低, 使得整合的效果变得更好。

二、风景短片应用于诗词教学的实例——《忆江南》

白居易的诗词名篇《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必修课文。鉴于四年级小学生对于江南印象模糊且缺乏概念, 无法理解诗人触景而生的情感与回忆, 所以我们以风景短片的形式作为课题教学的先行组织者, 并由此展开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

1. 关于风景短片的教师引导。

师:“同学们, 大家知道江南吗?”生:“不知道。”师:“江南, 意为长江之南面。在古代, 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以其风光的美丽动人而闻名天下, 无数的诗人词人为江南留下了好诗好词。这么美丽的江南风光, 大家见过吗?”生:“没有。”师:“那大家想见见这闻名天下的江南美景吗?”生:“想。”师:“好, 那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领略那秀美动人的江南风光吧!” (开始播放江南风光的风景短片) ……

师:“同学们, 刚刚我们看到的江南景色优美吗?”生:“优美!”师:“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 你看到了哪些江南美景呢?来, 大家讨论讨论, 然后告诉老师你的答案!”生: (开始讨论) 师:“好, 江南美景是如此秀美动人, 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你看到了哪些江南美景?”生:“我看到了竹子和花。”师:“对, 老师也看到了那飘摇在风中的花朵和秀竹。江南地区气候温润, 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秀竹和美丽花朵, 在很多著名的诗人词人的作品中都有过描写。那大家还看到了什么好景致呢?”生:“还看到了水上的房屋和小船。”师:“说得好, 观察得真是细致。为什么会有水上的房屋和小船呢?这是因为江南地区多水, 所以江南地区的人们就习惯于临水而居, 他们在水上建起了独具江南特色的民居, 那么船自然也就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2. 教师的扩展性讲解。

当对于江南风景短片的提问与讲解结束时, 学生对于江南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与认识, 而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更多的引导性材料, 引导着学生进行超出短片范围的更为深入的探讨。然后, 再向学生发问, 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回答。如:“你眼中的江南应该是怎么样的?在你心里, 江南还有哪些优美景色?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景色?你认为, 江南地区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你喜欢江南吗?为什么呢?”

在教师一步步提问与讲解中, 每一个学生都围绕着这些问题在心中构想着自己想象中的江南, 并且在他人的描述中, 不断地对自己心中的江南进行着修改、添加与丰富, 在自我的思考和他人的引导与讨论之中建构起自己关于江南的认知结构, 从而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有了对新知识起“固着点”作用的内容, 达到了先行组织者的引导目的。然后, 教师便可通过一段导入开始《忆江南》课文的正式学习, 如:“看了这么多的秀美江南风光, 相信大家心里和老师一样都有自己的一个江南。而在大诗人白居易心里也有他自己的一个江南, 大家想知道是怎么样的吗?那就请大家翻开课本,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忆江南》, 一起来看看白居易心中的江南”。

忆江南蓑衣 篇7

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对话。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融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陪酒女郎、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

忆江南 白居易 篇8

忆江南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体裁:词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埂 【赏析】这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所作之词。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人情物态糅为一体,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而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伤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来。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让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原来“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个“独坐亦含埂钡穆宄巧倥的慨叹之词。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来说也有无限依恋之情。她仿佛看到,春天在归去的当儿,还向她殷勤致意,恋恋不舍的道别。“去也”一词,感情色彩极浓,词人用拟人手法将春天人格化,写出它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露似沾巾”两句,词人仍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了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柔弱的柳条随风轻摇,不胜依依,恍如一位妙龄女子正挥手举袖与春天作别;碧绿的兰草沾满露珠,晶莹闪光,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别之际泪洒罗巾。“举袂”、“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辞,正因为她惋惜春归,因此才觉得周围的客观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样扼惋叹惜。总之,词人不写人惜春,却写春恋人,这样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写得婉转有致,耐人寻味。

“独坐亦含埂保由此词人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惜别之人――洛城少女。这时,洛城少女正独自端坐在花尽春空的`庭院,姑减径睢S纱手姓庖弧耙唷弊挚芍此刻的她无论是独吟、独赋,还是独思、独坐都无法排遣内心满腹的愁绪。想必旖旎的春光曾带给她无限的欢乐或者说曾激励她憧憬美好,但是如今春阑花谢,欢乐已成为过眼烟云,理想也最终落空,因此洛城少女只能徒然地对物伤怀,黯然伤神罢了。总之,此句以人惜春收束全词,更加增添了全词的抒情色彩。

好情好景忆江南 篇9

(课前播放歌曲《忆江南》,板书课题)

一、识词读词

师:拿在我们手里的是一首——

生:古诗。

师:诗?有些像。你仔细看看,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诗,有区别吗?

生:有些句子长,有些句子短。

生:这是词!

师:词?!怎么知道的?

生:注释里有。

师:真棒!这的确是一首词。学习古诗词,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多关注课本里的注释。刚才那位同学说了,这首“诗”,有些句子长,有些句子短,所以,人们也把词称作“长短句”。来,我们一起读。

(课件呈现,学生朗读: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师:它是诗的姐妹,又叫“诗余”。《忆江南》是我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首词。不知大家留意到没有,刚才我们其实已听到了这首词。

生:(自由应答)听到了。刚才那首歌,唱的就是这首词。

师:对!最初,词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的。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词牌”。我们一起读。

(课件呈现,学生朗读:古人写成一首词,会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忆江南》,它不仅是词牌,同时也是词的题目。你知道江南在哪里吗?

生:江南就是长江以南。

师:嗯,不错的。关于江南,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在苏杭一带。人说上有天堂——

生:下有苏杭。

师:是啊,江南美景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诗词。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忆江南》。这首词,才27个字,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请同学们各自把这首词读三遍。注意,前两遍,读自个儿的,读准每个字音,把每一句读通顺,不会的重来没关系。第三遍,读给同桌听。(学生自由读词)

师:读得真投入!来,谁来读读?(生读。掌声)

师:掌声已经说明一切!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好!请你来读。(生读。将曾céng读成zēng)

师:了不起!老师发现你其实不太敢举手,好像没什么信心。但是,没想到你能读得这么流畅!(稍顿)只有一个字音有点儿问题,大家听出来了吗?

生:曾,应该读céng。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曾(zēng)是指姓曾。

师:哦,曾(zēng)是一个姓氏,而曾(céng)呢?

生:曾(céng)是指“曾经”。

师:风景旧曾谙,连起来理解就是——

生:我对那里的风景曾经很熟悉。

师:你说的“熟悉”,就是词里面的——

生:谙。

师:真好!看来,注释的确方便我们的学习。这位同学,你再来读一遍,好吗?(生再次朗读,进步明显。掌声)

师:太好了!以后,遇到多音字,咱们不妨停下来思考思考,看究竟读什么好。或者查查字典来确定读音。来,咱们一起来读《忆江南》。(生齐读)

(点评:第一次认识词,彭老师没有生硬地讲文体知识,而是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让学生自己比较诗与词的区别,发现词的特征。)

二、读词赏景

师:(接学生的朗读)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是什么意思?换种说法试试。

生:不能不忆江南。

生:非常想念江南。

生:一定会忆江南。

师:是的,大家说的都对。那么,为什么要忆江南呢?

生:(自由应答)因为那里风景美!

师:嗯,因为景美。(板书:景)词中哪里写江南风景很美?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一读,玩味对仗

(课件呈现这首词的第3、4两句)

师:真好听!这位同学,你也来读一次?(生读)

师:一样好听!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两句里面有些字是一样的。

生:这两句……这两句就像双胞胎一样。

师:是啊,真有些像呢!来,咱们可以玩着读这两句!就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谁能和老师一起来“照照镜子”?我读日出,你读——

生:春来。

师:我读江花,你读——

生:江水。

师:绿如蓝——

生:红胜火。

师:日出江花——

生:春来江水。

师:(提高声调)日出江花——

生:(也提高声调)春来江水。

师:我读的是绚烂的日出,要提高声调,你们未必需要。日出江花——

生:(会意,声音柔和)春来江水。

师:聪明!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提高声调)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声音柔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速度加快,赞叹地)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模仿)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速度减缓,沉吟地)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模仿)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速度更慢,仿佛独语)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模仿)春来江水绿如蓝。

(热烈的掌声)

师:(模仿广告语)读书的感觉——

生:真好!

师:同学们,这两句就像照镜子一样,这叫什么啊?

生:这是“对对子”,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

师:学过的,不忘记。真好!就是“对对子”。比如,天对——

生:地。

师:雨对——

生:风。

师:大陆对——

生:长空。

师:在古诗词里,我们把它叫作“对仗”。(板书:对仗)来,一、二大组读第3句,三、四大组读第4句。(学生分组读)

(点评:诗人采取对仗手法描写江南风景美,这样的表达学生很容易发现,但要体会这样表达的作用却有一定难度。彭老师运用引读教学法,在师生对读中学生不仅明白对仗好比“照镜子”“对对子”,而且明白作者采用对仗手法让这首词更具音律之美。)

2.二读,想象画面

师:好玩是好玩,不过,这样读,你觉得美吗?

生:还不够美,不能把别人带到这样的画面里。

师:哇!你将来可以做个朗诵家!是的,朗读的更高境界,应该像你说的那样,把别人带到画面里。来,你来试试。(生读这两句。掌声)

师:果然不同凡响!谈谈你的经验。

生:我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好一个边读边想画面。来,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也像他一样,到这开满鲜花的江边去走走。(音乐响起)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又是一个明媚的早晨,一轮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我们跟随诗人白居易来到江边,只见——(师范读,生闭目聆听)

师:慢慢睁开眼睛,来,说说你见到的江南美景。

生:太阳出来了,我看见岸边的花,像火一样红。

师:是啊,像火一样红的,一定不是一朵两朵,而是——

生:一丛丛。

生:一团团。

生:一簇簇!

师:是啊,到处是这样的花,开得有多热闹!咱们继续看那江水。

生:春天来了,那江水碧绿碧绿的,就像蓝色一样。

师:像蓝色一样。注释里说,就像被蓝草染过一样!你可知道蓝草,那可是一种染料啊。你以往见过这样绿的水吗?

生:我在九寨沟见过!

生:我在天池见过!

师:是啊,多美的水!白居易不必到九寨沟,不必去天池,在江南,只要是春天,到处都是这样绿得发蓝的水哟!咱们一起读这两句。(生读)

师:江花如火,江水如蓝。同学们,我们的眼前只剩下这样两种鲜明的颜色啊!早晨,一轮红红的太阳从东边升起,江岸边,那花儿鲜红如火,一丛丛、一簇簇,生机盎然,明亮夺目!我们一起读——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师:春天来了!江南的每一条江,每一条河,都像是被蓝草染过一般,绿得纯粹,绿得深沉!我们一起读——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旭日东升,花开如火,男生读——

男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师:春光明媚,碧水悠悠,女生读——

女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你们接我的朗读,只读后面三个字。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红胜火。

师: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绿如蓝。

(变换速度再读,类似二重唱的朗读效果极具美感。掌声)

师:果真美景良辰,美不胜收!难怪大诗人白居易这样说——(课件呈现全词。生朗读全首词)

(点评:紧扣“红胜火”“绿如蓝”边读边想象,朗读就有了画面感,想象就有了支撑点。在音乐和语言的引导下,学生身临其境地想,入情入境地读,整个课堂犹如美轮美奂的和声演唱。太妙了!)

三、读词体情

师:(接学生的朗读)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因为江南实在——

生:(自由应答)太美了!

师:用诗里的一个字,这景色实在是——

生:太好了!

师:(板书:好)不过,这“好”字是不是有点“俗”啊?既然是景色美,干吗说江南“好”呢?咱们可以换个词。

生:江南美。

生:江南秀。

生:江南靓。

生:江南俏。

生:江南丽。

师:是啊,既然有那么多的词可以换,为什么白居易会用上这个有点儿俗的“好”呢?(稍顿)同学们,咱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呈现背景,师配乐深情讲述)

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

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师:后来啊,白居易又到苏州任刺史。他体察民间疾苦,勤政爱民,为苏州百姓办了许许多多的实事好事。因此,他受到了苏州百姓的无比爱戴,以至于他离开苏州北上时,苏州的全城百姓都来相送。他在诗里深情写道——

(课件呈现: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白居易《别苏州》)

生(读):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师:其实,何止是“十里随舟行”啊!他的好朋友在诗里是这样写的——

(课件呈现: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刘禹锡《白太守行》)

生读: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同学们,此刻,当你了解了白居易在江南在苏杭的往事,你认为,白居易说的“江南好”,仅仅是指景色美吗?

生:不只是景色美,那里的人也好!

生:给人的回忆也很好。

生:白居易和江南的人结下的情感很深。

师:是啊,在白居易眼中,那湖堤,那清泉,那些他曾竭尽全力改造的城市的每个角落,哪里不是好风景啊?还有那些纯朴的百姓,哪一个不是给他最深的情意啊!(板书:情)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情,你会用什么呢?

生:深。

生:重。

师:似乎都行。然而,对江南总是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诗人脱口而出的,一定还是那个——

生:(自由应答)好!

师:多好的城哟,多好的人;多好的江南,多好的情。(在“情”字前板书:好)情深所以景美,景美更显情深啊!多好的江南啊!叫人怎能不忆她?!让我们一起再“忆江南”——

(音乐响起,课件隐去诗行,只剩题目。生背诵《忆江南》)

(点评:怎一个“好”字了得!读懂诗人才能真正读出诗词的意蕴。彭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一个“好”字,知人论世,走进诗人的内心,读进儿童的心里。)

四、歌词书词

师:刚才我们说了,词是可以唱的。当时光跨越千年风尘,如今,《忆江南》可以这样唱!你听!(播放儿童版《忆江南》。生聆听,哼唱)

师:(歌声继续)多好的江南风景,多好的江南人,这些,都是多好的回忆哦!同学们,拿起笔吧,伴着音乐,让我们把《忆江南》写下来。(生默写)

师:请同桌交换一下。对照课本,帮你的同桌检查,他是否全写对了,提醒他更正。(生交换检查,更正)

江南好,最是忆美食 篇10

短短两年时间,滨江大道边上的上海浦东文华东方酒店的58°扒房就已经积攒起了强大的人气。扒房的领军人物Richard Ekkebus 是一位屡获国际殊荣的顶级名师,才华横溢,58°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他根据自己多年烹饪牛排的经验而得出的私房结论:58°是烹饪牛排最好的温度。而除了牛排,这里的其他很多菜品,甚至桌边的小食都充满个性,比如辣味的黄油。这些以用心来创造的小心机正是给食客不停带来惊喜的地方。

谷饲牛排

谷饲牛排,顾名思义,其牛排是从纯稻谷饲养长大的牛身上取得的。谷物喂养的牛肉纹路清晰,更香更嫩,并采用低温排酸和手工分割以确保质量。这种牛排带一点点脂肪,在高温的作用下,散发出迷人的香气。需要注意的是谷饲牛排千万不能煎熟,以五分熟到七分熟最能表现其的美味。大厨煎好之后撒上新鲜的迷迭香就会马上呈给食客,牛排切开之后肉的切面是富有光泽的玫瑰红,颇有几分撩人之姿,确实是一道口感和气韵兼修的肉食主菜。配菜是煎的刚刚好的小洋葱,和牛排是多少年的经典搭配,也更衬其香气。

最后再说明一下草饲和谷饲的差别,除了草饲牛通常脂肪含量更少,谷饲牛更肥美柔嫩,在营养成分上也有些差异,两者的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以及omega-6脂肪酸几乎相同,但草饲牛的omega-3脂肪酸是谷饲牛的5倍,另外共轭亚油酸(CLA)含量是谷饲牛的2倍,它能促进脂肪燃烧,保护心脏等一些其他的正面作用。澳洲牛多是草饲为主,美国牛则以谷饲为主。

腌三文鱼

腌制和烟熏三文鱼最早是由爱斯基摩人发明的。他们发现三文鱼的肉经盐腌和烟熏之后,能更持久地保存,味道不失鲜美,后来这种吃法就在全世界流行了开来。切得薄薄的鱼片看上去诱人极了,直接吃,伴以新鲜蔬菜,或吃时再淋上一点柠檬汁都是推荐的食法。鱼肉入口不似刺身三文鱼的软糯,而是一种硬啫喱的口感,外观是几近通透的肉红色凝胶状,鱼肉表面干爽硬朗。由于腌料使用量大,成品口味融合了鱼肉的鲜美和香料的香辛,使一些本来从不吃生鱼的朋友尝了后都很喜欢,是绝好的前菜。

香煎羊排

这道意态撩人的肉食主菜香煎羊排的登场昭告了午宴的正式开始。下刀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羊排的韧性,入口是肉自然的鲜香,仔细咀嚼,也没用太多调料的味道凸显,单纯肉类的香气直逼喉头。大厨介绍,这道羊排是用坑纹锅煎的,选它来煎羊排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坑纹设计,其最大程度的接近了BBQ的铁栏,使高温后析出的油份与水份被隔绝在坑纹里,不会形成平底锅那种被油水煮着的状态。口感会比平底锅煎的更好。

大厨同时也介绍道其实这道香煎羊排做法其实也不难,在家也可轻松完成。先将羊排洗净,放入红酒,盐,黑胡椒,新鲜迷迭香腌制两至三小时。大厨在这里特地提醒说羊排的腌制时间不可太长,因为腌料里有盐的原故,若腌的时间过长,羊排的水份会逐渐流失而影响最终的口感。配菜土豆放锅内煮熟,洋葱和红椒切块,放锅内煸炒出香味。将所有配料都放入烤盘中,撒上盐,黑胡椒,200度上下火烤20分钟翻面,再烤10分钟。值得注意的是,推荐选用带骨羊鞍,质地细嫩没有膻味。土豆尽量放在羊排正下方,这样烧烤时羊油会滴上土豆上,会让土豆更有别样滋味。

章鱼色拉

章鱼色拉是典型的地中海美食,在西班牙或意大利的很多馆子里你都可以看到这道清爽的前菜,海味十足还经济实惠,颇受当地人的喜爱。这道菜因为颜色看上去清爽诱人,从色泽上就能激起食欲,让挑剔的食客也不禁频频下箸,吃个畅快。入口的口感极其有韧性,在咀嚼之后,橄榄油的香气会浓浓的泛上来,更添香气,同样也是下酒的好小菜。章鱼色拉的食材的取得和做法都不难,首先洗净章鱼,整只冷水下锅,煮开后撇净白色杂质漂浮物,然后加入意大利醋和提前切好的蒜片,转中小火煮大约40到50分钟。筷子可插入章鱼,代表已煮好可关火。有个小tip是煮章鱼水开之后还可以挤三分之一个柠檬汁进去,可以达到去腥的作用。煮熟之后的章鱼放进冰水里冰起来,然后章鱼切成一片一片的片状,把刚才挤剩下的柠檬汁都挤在上面,用橄榄油拌匀即可啦,因为章鱼本身就有咸味,口味清淡的就不需要再加盐了,其余可以按各人喜好加盐加胡椒来调味。

手工冰淇淋

甜点吃冰淇淋怕是没有人会反对的吧,文华东方用心在这道甜点上可见一般,完全是纯手工制作的冰淇淋看上去诱人极了,而且还有多种口味可选,每一种口味分量的不大,解馋的同时还能满足好奇心,轻松尝遍七种口味。做手工冰淇淋的原料天然,包括冰冻各式水果块 500g, 有机希腊式优格500g和流质蜂蜜或龙舌兰糖浆4 汤匙。先把希腊式优格,流质蜂蜜或龙舌兰糖浆和你喜欢的任意一种水果一起放进搅拌器内, 搅拌至完全软滑, 期间要把机器停下数次,用大匙把四周的果碎拨下来埋进底部,才再继续搅拌。重覆至完全搅拌光滑。倒进一个宽底的大容器内。把优格放进冰格( - 18C ) 冰冻 8 小时以上,吃之前20分钟取出稍为软化再食用口味更爽滑。

上一篇:教育的情趣与艺术读书笔记800字下一篇:高三学生毕业感言(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