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心灵的赞歌

2024-05-03

唱响心灵的赞歌(精选6篇)

唱响心灵的赞歌 篇1

《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生命桥》教学设计

郦宝华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具有双重功效,既要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又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我的课堂设计采用了鼓励学生说,激发学生读,组织学生议,引导学生悟,把“说、读、议、悟”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与情感的熏陶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关键语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有一定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羚羊逃生的方法,感悟老羚羊的献身精神。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句,从语言文字中感悟老羚羊崇高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在感悟老羚羊献身精神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准备

制作羚羊飞跃悬崖的动画,并录入第2自然段的配乐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说“桥”,情趣盎然

1、(板书“桥”)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能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吗?你知道桥的作用吗?

2、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叫“生命桥”。(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那些疑问?

(二)、读“桥”,亲近文本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读通句子。

2指名读。重点听字音是否读得准确,句子是否通顺,听听哪些同学能带着感情读?(读后引导学生评价)

3、通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交流)

(三)、议“桥”,感悟文本

1、品读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议一议,文中“生命桥”指什么?这座桥是以什么为桥墩的?

(2)、指名回答。

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3)、自由读这句话,从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眼花缭乱”这个词的意思,从中体会羚羊飞跃的速度快。)

(4)、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飞跃的速度为什么能这么迅速。

①生:没有拥挤,没有争夺。

②师:没有拥挤,没有争夺是文中哪个成语的意思。(秩序井然)

2、品读第一自然段

(1)、师:羚羊好伟大呀!它们之所以临危不乱,是因为有一个伟大的领导者。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羚羊的临危表现的句子。

(2)、指名读羚羊表现的句子。

(3)、放声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思考:

①老羚羊朝年轻的羚羊可能叫些什么?(生讨论后说一说)②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为什么低一些?

3、品读第二自然段

(1)、要想知道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为什么低一些,请读第二自然段。

(2)、师:问题弄明白了吗?(交流)

(3)、播放羚羊飞跃悬崖的动画,同时播放配乐朗诵。思考:

①、老羚羊的结局怎样,它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羚羊为保护年轻羚羊的生命,让种族得以延续而现出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

②、读到这里谁能想到前面老羚羊还可能对年轻羚羊说的话吗?(4)、出示:“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各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①、齐读。

②、理解“神圣”,出示:“神圣”一般用来形容极其崇高而庄严的。

师:文中老羚羊作桥墩让年轻羚羊飞跃悬崖的场面是神圣的,还有什么可以说是神圣的?(神圣的使命,神圣的领土„„)

③、指名说一说猎人为什么目瞪口呆。

(四)、赞“桥”,升华情感

1、老羚羊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崇高的,这是一首“生命的壮歌”(板书课题),你想去赞美吗,打算用什么方式去赞美?

(生:可以用朗读课文,画一幅画,写保护羚羊的倡议书,写一首赞美老羚羊的小诗,续编“落下悬崖的老羚羊”童话故事„„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赞美老羚羊。

3、班级交流,师评议、小结。

4、迁移练习:

出示:《“生命桥”》中,作者先写了一群羚羊被赶到悬崖边后,竟迅速,两只羚羊飞跃出去;然后写奇迹出现:年轻羚羊,而老羚羊;最后写一对对羚

羊凌空腾飞,快速飞跃,猎人们个个惊得,不由自主地,我想对羚羊

说:;还想对猎说:。

5、下面我们用朗读的方式一起来赞美“生命桥”吧!(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作业:(小练笔)

(1)写一篇读后感;

(2)羚羊我想对你说

唱响心灵的赞歌 篇2

———题记

无悔的选择

潘成秋老师是浙江绍兴人, 1983年7月大学毕业, 分配到浙江省绍兴市城关中学当英语教师。这时的潘老师, 工作条件优越, 又有一个温馨甜蜜的小家, 可幸福了!1989年3月, 潘老师得知海南五指山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紧缺的消息, 便与当教师的丈夫毅然辞职, 不顾父母、亲朋好友和同事的劝阻, 夫妻俩一起离开了美丽的生她养她的绍兴城, 离别了并肩战斗多年的同事, 离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 千里迢迢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支教, 开始了坎坷和艰辛的海南教师之旅。

初来乍到, 人生地疏, 潘成秋老师凭着对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热爱, 执著于爱生如子的那份情缘, 和丈夫一起到五指山市教育局陈述自己的心愿, 主动请求到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当教师。潘老师的精神打动了局领导, 很快, 潘老师与丈夫作为代课教师 (没有编制的临时工) 被安排到五指山市最边远、最偏僻、最贫困的水满乡水满中学任教。

水满乡离市区40多公里, 这里山高路险, 交通闭塞, 人迹稀少, 文化教育落后。水满中学坐落在水满乡南面的一座山脚下, 占地面积不足2.7公顷, 是一所初级中学, 在校生不足300人, 全是黎苗学生。低矮的教室、破旧的住房, 喝储存雨水吃干粮的生活, 与原来工作的绍兴城简直是天地之差!报到那天, 校长安排他们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破瓦房里, 没有厕所, 没有厨房。当天晚上, 潘老师躺在床上, 环顾自己这个新“家”, 四面剥落的墙壁, 开着“天窗”的屋顶, 想起浙江自己那温馨漂亮的小家, 想起城关中学优美的工作环境, 想起自己来受苦不要紧, 还把丈夫也带来了, 想着想着, 屋外不时传来鸟兽的怪声, 潘老师依偎在丈夫的怀里, 哭了……

从此, 潘成秋老师为五指山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挥汗洒血21年, 历尽艰辛, 为了人生的理想, 在困难面前, 她选择了义无反顾, 无悔无怨, 师德何等高尚!

学生的良师慈母

1990年9月, 潘成秋老师在水满中学担任初一 (1) 班班主任。这些学生平时都是讲黎话或苗话, 虽会说普通话, 但他们都不愿说。国语都不想说, 更何况学英语。尽管潘老师费九牛二虎之力教, 他们不念、不背、不出声, 这急死了潘老师。师生不能沟通, 这种课怎么能教下去?针对这种情况, 潘老师有意识地去接近他们, 跟他们讲自己的经历, 聊家乡有趣的故事, 把家乡寄来的土特产分给这些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渐渐的, 他们不再与老师疏远了, 还时不时地带来自家种的水果, 悄悄地塞给潘老师。潘老师珍惜刚刚萌生的师生情, 趁热打铁, 她每天都送一位学生回家, 为的是家访, 看到学生又脏又破的家, 连个板凳都没有, 潘老师眼眶湿润了, 想到学生们把舍不得吃的水果给了她, 这是一份多么重的厚礼呀, 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教他们呢。从此, 潘成秋更执著更投入了, 教他们学会做人, 教他们学好知识, 对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 每月从少得可怜的150元代课费中挤出一部分资助、支持他们读完初中。潘成秋老师在水满中学任教五年, 当了四年的班主任, 她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而且经她管的班, 没有一个学生中途辍学。潘成秋老师用心血创造了学校历史之最。

1994年3月, 潘成秋老师调到红山中学任教。这时, 她的丈夫刚转为正式教师, 被任命为红山中学校长。红山中学是五指山市的一所差校, 为支持丈夫工作, 潘老师主动担任初二年级的班主任。潘老师和学生第一次见面, 问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好吗?”学生茫然, 没有回答。潘老师想, 这群无知的孩子, 多么需要有人来引导、教诲呀!于是, 潘老师为自己制定了两年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最终目标是让这届学生在中招考试中创佳绩。

潘老师善于抓住有利机会, 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1995年“六一”儿童节, 五指山市举行全市中小学舞蹈比赛。学生来找潘老师说:“以往全市举行这类比赛, 咱学校都弃权, 潘老师, 你能不能带我们试一试?”潘老师觉得这是一个树立学生自信心, 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好机会, 毅然决定组队参赛。于是, 潘老师找来一位小学舞蹈老师当指导。比赛那天, 潘老师借服装, 帮化妆, 送学生上舞台。那六位学生用淳朴欢快的舞姿, 演出了山区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赢得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评奖结果揭晓, 红山中学荣获第二名, 同学们激动得跳起来, 和潘老师拥抱成一团, 高呼:“潘老师, 真棒!”这次比赛对同学们的震动很大, 潘老师因势利导, 鼓励他们, 努力去争取更多更高的荣誉。在潘老师的耐心诱导下, 同学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开始努力学习。

工作刚刚有起色, 潘老师的丈夫因操劳过度病倒了, 住进了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离红山中学二十余公里, 潘成秋既要照顾患病的丈夫, 又要照顾六岁的孩子, 还不能耽误那些正在准备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潘老师每天在学校与医院之间奔波, 精疲力尽的她却从未误过一节课。那一年, 潘老师任教的班级中招考试成绩总平均分名列全市乡镇中学之首, 排在市一中、二中之后, 创该校历届中招考试的最好成绩。

2002年9月, 已转为正式教师的潘成秋被借调到五指山中学。2003年9月学校安排她当初二 (6) 班班主任。这是全校出名的差班, 潘老师刚上任就遇到了挑战:这个班有不少汉族学生, 其家长多是做生意的, 学生的零花钱多, 逃学上网现象严重;教室里, 发型奇异, 着装奇异;上课时有的睡觉, 有的看课外书, 有的玩手指头, 有的传纸条, 有的故意唱反调, 有的把脚架在课桌上……面对这样的差班, 潘成秋老师先从家访入手, 开始了每天下班后的家访。班上有个叫王建平的男生, 经常逃课上网吧, 家访中, 潘老师不但不告状, 还夸了王建平的许多长处, 乐得王建平送潘老师出门时一个劲地说:“潘老师, 您太够意思了, 从明天起我再也不去网吧了。”潘老师还想了一个办法, 她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周记本, 可以用英语, 也可以用汉语写周记, 每到周五, 她都收上周记本, 利用双休日认真评阅每本周记。潘老师幽默、动情的评语使学生兴奋不已, 渐渐地, 学生们向潘老师敞开心扉, 检讨自己的不是。潘老师用诚心和行动感化了学生, 他们再也不随意旷课, 每天几乎全勤, 原来的不良习惯也已改掉。这个班的班纪班风明显好转了。

在学校,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群男女生围着潘成秋老师, 动情地说:“潘老师, 您真好!我们真想叫您一声妈妈呀!”

难于割舍的情缘

1996年11月, 潘成秋老师的父亲病逝, 噩耗传来, 潘老师犹如五雷轰顶, 一下子瘫倒在地。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 是父亲最疼爱的最小的孩子。潘老师真想一下子飞到父亲身边, 带着生不能孝敬父亲的愧疚, 死后也要陪送父亲一程啊!可是, 此时的她, 因病初愈, 身体极度虚弱, 她若回家, 丈夫必定同行, 他怎么能放下心让潘成秋孤身一人拖着极度虚弱之身千里奔波呢?况且, 丈夫管理下的红山中学, 工作刚有起色, 两人一走, 那学校谁管?潘成秋这个毕业班谁来带?英语课谁来上?想到这, 潘成秋咬破嘴唇, 横下心对家人撒了个谎:“女儿因病未愈, 不能承受旅途之苦。”潘成秋老师却暗暗在心里哭喊着:“爸爸, 请原谅女儿的不孝, 待来世再补偿吧!”潘成秋老师带着对学生强烈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 拼命地工作, 默默地奉献。

2005年3月20日, 是潘成秋老师刻骨铭心, 永世难忘的日子。这一天, 人生最大的不幸降临到潘成秋身上。年仅43岁的丈夫因病医治无效, 扔下潘成秋和年幼的孩子走了。家乡的亲人赶到海口, 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也赶到海口, 处理后事。我们忘不了开追悼会与遗体告别时, 潘成秋老师撕心裂肺的哭喊:“张啊, 你怎么这样狠心, 扔下我和孩子在异地他乡, 独自走了呢?今后我们母子怎么办啊!”潘成秋捧着丈夫的骨灰回到了家乡———浙江绍兴。在家乡, 她整日以泪洗面。家里人不忍心让潘成秋再度千里迢迢, 远离家乡, 孤身生活, 不忍心让她回到那令她伤心断肠的地方, 便为她寻找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也准备把她在海南侨中高读一的孩子接回绍兴读书。但潘成秋老师已与五指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已与山区的孩子结下了难于割舍的爱!一个月后, 潘成秋在母亲的陪伴下, 又回到了五指山, 回到了学校, 回到了潘成秋真正的“家”。

2005年9月, 潘成秋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安慰下, 已渐渐从沉痛中解脱出来。她又回到了班主任岗位。学校交给潘成秋初一年级的一个“差班”, 并让潘成秋带到初三毕业。潘成秋三年心血没有白流, 这个“差班”成了先进文明班, 学习委员李小菊在初三年级期终考试中总分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二名。

2009年9月, 由于潘成秋工作出色, 学校安排她任教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英语, 并当一个班的班主任。面对新的教学内容, 看着那一张张略微成熟的脸, 潘成秋意识到, 自己要学的东西更多了, 要做的事更多了。我们看到的是一路走, 一路摸索, 全身心投入, 向新的目标冲刺的潘成秋!

无愧的师德标兵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回顾潘成秋老师在五指山21年的生活, 细细盘点21年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 潘成秋老师确实曾失去许多美好, 曾经历不少艰辛, 曾流过太多眼泪, 但如今, 潘成秋老师已变得成熟与坚强, 在平凡中显见伟大!潘成秋老师的付出已得到回报:1994年, 潘成秋被评为“通什市十佳班主任” (现为五指山市) ;1998年到1999年, 连续两年被评为“五指山市优秀教师”;2006年, 被市政府授予“五指山市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唱响生命的赞歌 篇3

一、与天灾斗

提起艾滋病,你一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截至今年4月,我国有84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8万人,估计已死去的艾滋病患者达到16万左右。“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恩科西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得不说是天灾。“小斗士”与什么斗?首先当然是与“疾病”斗。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与自身所患的艾滋病“斗”。恩科西活到了12岁,不,应该叫“挺”到了12岁。他是如何挺过来的,我们无论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也是难以想象到的啊!12年,4000多个日夜,他用自己虚弱的身体和柔弱的肩膀扛过来了,这是不屈服于命运的“斗”。

二、与“人祸”斗

课文中,小恩科西仅仅是在跟艾滋病斗争吗?他还在与世俗的偏见斗,与人们的无知斗啊!请读下面一组句子:

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一句“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表明他所期待的是更多人的关心,是想得到一个“拥抱”,但这又是多么难得啊!6月1日这天,小恩科西“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临死前,他没有恐惧,没有挣扎,他面带着笑容,因为他是小斗士,他是胜利者! 12岁的他此时体重不到10千克!看到那么一张大床上躺着这么一个小东西,任谁都忍不住落泪。约翰逊说:“他离开我了,我非常沉痛,但这也是一种解脱,因为他不用再遭受折磨了。”

恩科西不是孤独的战士,与他一同并肩作战的还有他的养母,她又何尝不是“斗士”呢?领养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恩科西,说服学校收留恩科西上学以及照顾着恩科西,陪他一起与艾滋病进行着斗争,此时,已说不清是恩科西感动了她,还是她感动了恩科西,他们一起创造了“奇迹”!

值得高兴的是,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关爱艾滋病病人的行列,“红丝带”就是他们的标志,相信终有一天“红丝带”会连成一片。

如果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奉献之歌”想一想的话,恩科西奉献的是什么?是面对天灾的那种不屈、那份坦然,面对人祸(人们的不理解)的那种宽容、那种不苛求!

唱响新时代英雄赞歌(复印版) 篇4

——近年来我省典型宣传工作综述

宣 教 处

江淮大地,人才辈出;江淮儿女,竞显风流。

沈浩,王坤友,徐辉,周世友,房玫,胡承霖,王现伟,吴群……一个个平凡的名字,响彻江淮大地;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激荡人们心灵。他们,是时代先锋、社会楷模;他们,是加速安徽崛起的钢铁脊梁,是矗立在江淮儿女心底的精神群雕。

近年来,我省着力打造全国重大典型宣传的‚集中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示范区‛,精心挖掘、培育了一大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全省干部群众的良好形象,唱响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新时代英雄赞歌,为推进兴皖富民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英雄的时代,时代的英雄

时代造就典型,典型反映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我省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省上下奋力崛起的精神状态持续高涨。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在江淮大地的生动实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安徽人民的开拓进取、创业创新,为典型宣传提供了丰厚资源。

回顾我省近年来的典型宣传工作,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他们,就在我们中间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基层和群众是绝大多数先进典型成长的肥沃土壤。典型离生活越近,离群众越近,就越有说服力感召力,越为群众所欢迎所认同。我省典型宣传工作始终秉持‚三贴近‛原则,把目光投向基层、聚焦群众,着力发现群众身边的‚平民英雄‛和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让人们从身边凡人小事上看到不平凡的精神境界,近距离地感受到榜样的人格力量。

‚平民慈善家‛ 李玉兰,蚌埠市蚌山区天桥街道辖区居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自1990年以来,为社会各界捐款达20余万元,先后捐助了100多名失学儿童,义务赡养了7位孤寡老人。20万元,对于通常意义上的慈善家来说,是一个不起眼的数目,但对于李玉兰,一个全家11口人仅仅依靠一个二三十平方小餐馆维持生活的个体经营者,无疑是凝结了半生血汗的一笔巨款。放牛娃出身的六安市金安区林业局主任科员周世友,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后,退伍不退色,义务把金安区双河镇椿树村作为自己的扶贫村,利用节假日带领群众兴修水利、铺路架桥,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将全区的后进村变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周末村官‛。

像这样的‚平民英雄‛还有许多许多:以德报德的‚合肥好人‛——刘士圣、李孝香,‚大义父亲‛——长丰县农民胡文传,‚农民义务宣讲家‛——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胡庙村农民李坤池,‚轮椅‛老师——临泉县城关镇任庄希望小学校长任影,精心照顾重残丈夫的‚安徽好媳妇‛——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卫生院护士何涛……这些深入人心的典型,他们的事迹就发生在基层、发生在群众身边,件件生动鲜活、有血有肉,因此让群众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从某种程度上说,典型宣传就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基层的呼声、群众的意愿、社会的反响是典型宣传的重要依据。帮助瘫痪妻子创造生命奇迹的安徽某预备役师步兵一团副参谋长王现伟是我省2009年推出的老典型。今年2月,阜阳市推选王现伟参加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评选,仅3天时间,网上点击量就达7万余次。对这样一个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社会反响强烈的先进典型,我们组织省直新闻单位再次进行了集中宣传。王现伟的感人事迹引起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9月2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王现伟的事迹报道,这是继沈浩之后,《人民日报》再次在头版头条宣传我省的先进典型。此外,我省还把典型宣传工作与道德模范评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月评精神文明十佳‛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群众评议中选树典型,把典型交给群众去评议,确保每一个先进典型都立得住、过得硬,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考验。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引领方向;一个典型,就是一缕阳光,温暖心田。榜样的力量无穷无尽。放大典型的影响力带动力,让先进典型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这是树立典型的目

6型储备体系,围绕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适时推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着力建立健全宣传学习机制,每推出一个重大先进典型,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的引导作用,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省把‚学沈浩、创先进、争优秀‛作为鲜明的主题,使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建立健全关心帮助机制,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全方位关心关爱先进典型,授予他们相应的荣誉称号,为他们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为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可以说,近两年来我省层出不穷的先进典型,是江淮大地这片‚良田沃土‛和全省上下形成崇尚典型、学习典型、争当典型、关心典型的‚强劲东风‛共同孕育出的‚灿烂百花‛。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将涌现出大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让我们用更激越的文笔、更精美的画面、更高昂的音律,宣传时代造就的英雄,讴歌英雄辈出的时代,赞颂培养英雄的党和人民,共同唱响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唱响心灵的赞歌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体验心灵成长,唱响激昂青春

生命是苍天给每个人最大的恩典,而如何去面对伴随生命而来的所有的问题,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当我们用真实和坦然去面对一切,去感悟生命自身的价值和生命本身的尊严,活出生命原本的意义,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生命最好的祝福。追求心灵成长,就是为了活在觉察之中,为了感受和表达爱和感恩,就是为了去创造更多,去体验更多的喜悦,过一种富有意义、和谐而丰盛的生活。心灵成长不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喜悦和充实的过程,在心灵不断成长下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生活自理,行为自律,人格自立,管理自主。要关注细节,从点滴小事做起,关心集体,信守班级公约;爱护公物,勤俭节约;打饭排队,清理饭桌;不吃零食,不乱扔垃圾;礼貌待人,同学之间交往文明;女做淑女,男做绅士,不给别人添麻烦„„真正把品德高尚、心灵成长的各个方面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真正把优秀修炼成自己的习惯,让优秀绽放到自己生命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心灵成长,成长心灵。当你学会爱自己时,世界才会爱你。

在这次期中考试圆满落下帷幕的时候,我想同学们都应该好好思考:你认真对待这次考试了吗?当下的我们是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还是在用心谱写自己美好的青春之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责任,自动自发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同学们要自动自发,极度热情地投入课堂,激情迸发,保证每一分钟都高效。充分预习,大胆质疑;热烈讨论,高效展示;深刻点评,拓展提升,享受学习的快乐,实现心灵和学业的共同成长。学习是成长的需要,未来的需要。自己主动学习了,你的心灵才会成长,你的素质才能提高。事实上,人一旦走上了工作岗位,像现在这样专注地、系统地、全力以赴学习的机会也就随之失去了。当工作需要时再手忙脚乱的临时翻书,那是应急,不是学习。

古人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春不仅仅只是拥有活力的时期,还是我们用来打基础的时期,是我们赢得美好明天的重要时段。鲁迅曾说过:“奋进,惟有奋进才会成功。”“奋进”应该成为我们青春岁月的主旋律。青春就是一首奋斗之歌,一首拼搏之歌。

青春是绚丽的朝霞,在斑斓中飞扬;青春是烂漫的百花,在斗妍中绽放。最后,希望同学们自主自律,自动自发,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通过学习和自身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之路越走越宽敞!活出真正的自己。

长三角唱响“讲、比”赞歌 篇6

三省(市)科协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载体,提升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丰富了“讲、比”活动的形式内涵,激发出“讲、比”活动的巨大活力。

第一,充分发挥四部门联合协同作用,把“讲、比”活动作为推进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组织开展各种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技术创新实践活动;

第二,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和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第三,重点发挥企业科协组织作用,加强与企业技术研发、生产管理部门和群团组织协作,突出为企业创新人才成长提高服务;

第四,调动企业科技工作者创造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突出“讲、比”活动的群众性和实效性;

第五,充分发挥“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评选表彰对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讲、比”活动迈上新台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11月26日,中国科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海市房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顾陆忠等29位同志荣获全国“讲、比”活动优秀组织者、浙江长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1家单位荣获全国“讲、比”活动先进集体、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邹厚存等27位同志荣获全国“讲、比”活动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距离不是问题作文500字下一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