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考点

2024-04-17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考点(共9篇)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考点 篇1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二、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三、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四、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考点 篇2

一、坚实基础

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基石, 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 它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 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正确领会概念抓住概念本质特征才能学好物理知识.忽视概念教学, 只讲不练, 或练的不够, 是导致概念题错误的主要原因.

例1交流电的有效值 ()

(A) 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

(B) 是最大值的一半

(C) 可以表示任意时刻交流电的大小

解析:此题考查对交流电有效值的理解, 并涉及数值的记忆.本题应选 (A) , 但考试时选 (B) 、 (C) 、的不少.存在的明显问题是对有效值的物理意义没有理解, 对“有效”在这里指什么而言没有掌握, 错选C项.其次对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记混而错选项对于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讲清有效值和最大值的物理含义后, 配以相应的习题, 以助理解, 而不能死记数量关系.

二、强化实验

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 与科学技术、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习物理常常演变为解题训练, 应用和实践似乎与物理不相关.所涉及的习题大多是模型化的, 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只需进行简单的模型化.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 丰富多彩的物理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干巴巴的物理符号和公式的堆积.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搞好实验教学, 将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应付实验或“纸上谈兵”, 缺乏条理训练, 特别是缺少基本技能训练, 都是不可取的.

例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待测电阻的阻值大约为15Ψ, 所用的电流表的内阻是20Ψ, 电压表的内阻是3000Ψ.如图所示的两个测量电路, 应该选 ()

(A) 甲电路, 但测量值偏大

(B) 甲电路, 但测量值偏小

(C) 乙电路, 但测量值偏小

(D) 乙电路, 但测量值偏大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原理的上一个具体应用和误差分析.须根据欧姆定律I=RU, 分析图甲中电压表的分流和图乙中电流表的分压对测量值的影响, 从中得出测量值与真实值大小关糸, 还须根据待测电阻与电流表内阻的差异、待测电阻与电压表内阻的差异, 分析由于图甲中电压表分流和图乙中电流表分压所产生的误差, 从而确定本题答案为 (B) .但会考时, 许多学生并没有选择 (B) , 分析原因, 一是忽略了电压表、电流表分流作用和分压作用, 二是不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误差, 三是用测量值代换基本公式中有关量时, 推导过程不仔细, 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验问题的能力还较差.提高它的关键是在教师做好实验技能示范的基础上, 切实让学生做好每个实验, 认真分析每个实验现象和所得的结论, 不马虎了事, 不走过场.

三注重思维训练

“学始于思, 思始于疑”.“疑”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起点,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作为物理教学更强调的是在学生学习科学家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尤其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作图题在会考中经常出现, 对这类题, 许多学生往往不知所错, 暴露出在平时教学中, 缺少足够的形象思维训练, 图形与物理规律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例3 a、b为点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试完成光路图, 确定光源S和它的像S′的位置.这是一道根据光传播的有关规律完成光路的作图题.根据调查, 得分率很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最突出的问题是:所画光路图中光线箭头及有关角度标识不全, 没有显示出光源S和它的像S′的对称性, 无法体现反射定律.这些问题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学生作图不规范和马虎的问题, 这是直观图形没有与物理原理挂钩、形与理脱节的问题, 也是理论联糸实际的能力问题.教师在这方面应有足够的认识.

四、提高对物理学史的认识

物理学史是人类自然科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物理史实的认识, 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步骤.在教学中, 教师应启发学生循序渐进, 逐步认识.

例4卢瑟福在原子科学研究中的贡献是 ()

(A) 发现了电子, 并证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B) 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 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C) 用α粒子轰击氮核, 发现了质子

(D) 用α粒子轰击铍核, 发现了中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学史中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物理意义和电子、质子、中子的发现史实.正确选项是 (B) 、 (C) .然而对这些会考和高考都要求了解的内容, 学生却重视不够.错误原因大致有如下:一是根本未作必要的记忆, 二是对不同实验的内容与相应科学家的名氏弄混三是对著名实验得出的结论弄混这些问题应由教师引导学生做分类对比, 适当地将应了解的物理学史加以强化记忆、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 教师应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历史上的重要实验重复再现, 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

谈高中物理会考教学复习 篇3

根据会考要求、现行会考的实际情况及高考的改革趋势,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普遍把会考复习等同于第一轮的高考复习,教法上采用题海战术,多讲多练,讲究熟能生巧,而且在选题上也一味追求难深偏。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方法会使一大部分同学因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而产生厌学情绪,在心理上势必会产生望而却步的自卑心理。所以在会考复习中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现行会考中知识点难度并不比以往的要求高、题目不深挖、不铺开的特点,多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中会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会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物理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物理中的某些概念、规律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

二、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物理是实验性学科,其中的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我们都知道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規律的理解,而且实验能力既是会考又是以后高考中考查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正因为实验的重要性,所以在会考中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笔试中实验题的占分量也较大,作为高二的物理教师,在会考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实验的复习。必须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物理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深抓概念复习,打好坚实基础。

物理概念复习是教学复习中的重要环节,忽视概念复习,只讲不练,或练的不够,是导致概念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在要概念复习中采取:一是围绕课本并按一定的知识体系,精心编写复习提纲、讲义,要求学生在课前能按照讲义上的提示认真阅读课本,并完成讲义上需要填空的内容,教师上课时注意检查每位学生作业情况;二是在课尝上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作重点讲解,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让学生既知当然又知所以然,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明白每一个公式的意义,努力引导学生构建一个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三是课后给学生选编一些典型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在复习中为了强化基础知识,让学生确实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首要位置。为此我们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不给学生订购任何复习资料,决不搞题海战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加强实验复习,让学生亲自操作。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搞好实验复习,将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应付实验或“纸上谈兵”,缺乏条理训练,特别是缺少基本技能训练,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实验复习中,教师在做好实验技能示范的基础上,切实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好每个实验,认真分析每个实验现象和所得的结论,不马虎了事,不走过场。

(3)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考点 篇4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明确目的→

选择方案

选定器材

拟定步骤

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

(一)电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知识

在近年的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包括变形如电表内阻的测量)、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实验。它们所用到的原理公式为:。由此可见,对于电路中电压U及电流I的测量是实验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量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此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着力点之处。因此复习中应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及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电路设计原则:正确地选择仪器和设计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方便性”、“精确性”原则,兼顾“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⑴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⑵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不能烧坏仪器。

⑶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⑷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⑴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首先保证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要大于满偏度的1/3),以减少测读误差。

⑵根据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电流或电压范围选择滑动变阻器,注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超过它的额定值,对大阻值的变阻器,如果是滑动头稍有移动,使电流、电压有很大变化的,不宜采用。

⑶应根据实验的基本要求来选择仪器,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熟悉实验原理,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总之,最优选择的原则是:方法误差尽可能小;间接测定值尽可能有较多的有效数字位数,直接测定值的测量使误差尽可能小,且不超过仪表的量程;实现较大范围的灵敏调节;在大功率装置(电路)中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小功率电路里,在不超过用电器额定值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电流、电压值,以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3.测量电路的选择

1.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2)电流表外接法,如图4所示。

误差分析:

V

A

R待

图4

产生误差的原因:电压表V分流。适用于测小阻值电阻,即Rx远小于Rv时。

R待

A

V

图5

](3)电流表内接法,如图5所示。

误差分析:

产生误差的原因:电流表A分压。

a

V

A

R待

b

图6

适用于测大阻值电阻,即Rx远大于RA时。

(4)内、外接法的选用原则

①计算临界电阻:

若Rx>R0,待测电阻为大电阻,用内接法

若Rx

即大电阻,内接法;小电阻,外接法。大内小外。

方法二:在、均不知的情况下,可采用试触法。如图所示,分别将a端与b、c接触,如果前后两次电流表示数比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分流作用大,应采用内接法;如果前后两次电压表示数比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大,应采用外接法。

a

b

c

⑵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接法:

为了改变测量电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测量电路的电流),常使滑动变阻器与电源连接作为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如图(甲)为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为待测电阻。它的接线方式是电源、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三者串联。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最大调节范围是:(是待测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不计电源内阻)。如图(乙)是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接线方式是电源与滑动变阻器组成闭合电路,而被测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一部分电阻并联,该接法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调节范围是:(不计电源内阻时)。

选取接法的原则:

①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接法。

②负载电阻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时,须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路基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③采用限流电路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电压)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或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压)时,应采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④负载电阻的阻值Rx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或相差不大,并且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不要求从零开始起调,可用限流式接法。

⑤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应优先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电路结构简单,总功率较小。

例1、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器材规格如下:待测电阻Rx(约100

Ω);直流电流表(量程0~10

mA、内阻50

Ω);直流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5

k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0~15

Ω、允许最大电流1

A);开关1个,导线若干.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审题】本题只需要判断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的接法,各仪器的量程和电阻都已经给出,只需计算两种接法哪种合适。

图10-5

【解析】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有两种连接方式,即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由于Rx<,故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在控制电路中,若采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通过负载的电流最小,Imin==24

mA>10

mA,此时电流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故滑动变阻器必须采用分压接法.如图10-5所示.【总结】任一种控制电路必须能保证电路的安全,这是电学实验的首要原则,限流接法虽然简洁方便,但必须要能够控制电路不超过电流的额定值,同时,能够保证可获取一定的电压、电流范围,该题中,即便控制电流最小值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因滑动变阻器全阻值相对电路其它电阻过小,电流、电压变化范围太小,仍不能用限流接法。

4.实物图的连接:实物图连线应掌握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表应注意量程选用正确,正、负接线柱不要接错。

②各导线都应接在接线柱上,不应在导线中间出现分叉。

③对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要搞清楚接入电路的是哪一部分电阻,在接线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线接到滑动触头上。

⑵基本方法:

①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分析各元件连接方式,明确电流表与电压表的量程。

③画线连接各元件。(用铅笔画线,以便改错)连线方式应是单线连接,连线顺序应先画串联电路,再画并联电路。

一般先从电源正极开始,到电键,再到滑动变阻器等。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干路中要串联的元件依次串联起来;然后连接支路将要并联的元件再并联到电路中去。连接完毕,应进行检查,检查电路也应按照连线的方法和顺序。

(二)定值电阻的测量方法

1.欧姆表测量:最直接测电阻的仪表。但是一般用欧姆表测量只能进行粗测,为下一步的测量提供一个参考依据。用欧姆表可以测量白炽灯泡的冷电阻。

2.替代法:替代法的测量思路是等效的思想,可以是利用电流等效、也可以是利用电压等效。替代法测量电阻精度高,不需要计算,方法简单,但必须有可调的标准电阻(一般给定的仪器中要有电阻箱)。

例2、在某校开展的科技活动中,为了要测出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Rx,现有如下器材:读数不准的电流表A、定值电阻R0、电阻箱R1、滑动变阻器R2、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电源和导线。

⑴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你所选用器材的代码。

⑵写出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

【解析】⑴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

⑵①将S2与Rx相接,记下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②将S2与R1相接,保持R2不变,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原位置上,记下R1的值,则Rx=R1。

3.伏安法:伏安法的测量依据是欧姆定律(包括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需要的基本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当只有一个电表(或给定的电表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用标准电阻(电阻箱或一个定值电阻)代替;当电表的内阻已知时,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压表同时可以当电流表使用,同样电流表也可以当电压表用。

4.伏安法拓展:某些问题中,因实验器材不具备(缺电流表或电压表),或因实验条件限制,或因实验精度不允许而不能用“伏安法”。这时我们就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条件和要求重新选择实验原理,用“伏安法”的替代形式——“比较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⑴利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利用“伏伏”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3、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900~1000Ω):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

【解析】如图所示

⑵利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利用“安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4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器材(代号)与规格如下:

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r1为5Ω);标准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5Ω);

待测电阻R1(阻值约为10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10V,内阻r

约为1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⑴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多组数据,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⑵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用测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1的计算公式是R1=________。

【解析】⑴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⑵两电流表A1、A2的读数为I1、I2和电流表A1的内阻为r1,待测电阻R1的阻值的计算公式是:

⑶电压表、电流表混合用

例5有一电阻Rx,其阻值在100~200Ω之间,额定功率为0.25W。要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量它的阻值,实验器材有:

安培表A1,量程为50mA,RA1=100Ω

安培表A2,量程为1A,RA2=20Ω

电压表V1,量程为5V,RV1=10kΩ

电压表V2,量程为15V,RV2=30kΩ

变阻器R1,变阻范围0~20Ω,2A

变阻器R2,变阻范围0~1000Ω,1A

9V电源,电键,导线。

⑴实验中应选用的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分别是:。

⑵画出所用实验电路图。

【解析】⑴允许通过电阻中电流可能的最大值由:得。因为电阻可能为200Ω,所以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的最大值可能是35mA,应用电流表的示数来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因此,电流表应选A1。又因为,所以

。因为电阻可能为100Ω,所以允许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可能是5V,应用电压表的示数来控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因此电压表应选V1。因为R1<

R2,且2A>35mA,所以应选变阻器R1。因为R1<Rx

所以滑动变阻器连接方式应选用分压电路。因为<,所以应选用外接电路。

⑵实验所用电路如图所示

(三)电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1.互测法:

⑴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可以测量它们的内阻:

V

A

V

A

V1

V2

A2

A1

⑵两只同种电表,若知道一只的内阻,就可以测另一只的内阻:

⑶两只同种电表内阻都未知,则需要一只电阻箱才能测定电表的内阻:

V2

V1

R

R

A1

A2

2.替代法:

R

S

V1

V

R

S

A1

A3、半值法(半偏法)。

图10-15

半值法是上面比例法的一个特例,测电流表内阻和测电压表内阻都可以用半值法,电路图如图10-15所示。

甲图实验时先断开开关S’,闭合S,调整滑动变阻器R01(限流法连接),使电流表A满度(即指针指满刻度处);再闭合S’,调整电阻箱R1,使电流表A的指针恰好指到半满度处,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则电流表A的电阻rA=R。(测量结果偏小)

乙图实验时先闭合开关S’及S,调整滑动变阻器R02(分压法连接),使电压表V满度;再断开S’,调整电阻箱R2,使电压表V的指针恰好指到半满度处,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则电压表V的电阻rV=R。(测量结果偏大)

例6(2000年全国)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⑴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器材(代号)

电流表(A1)

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Ω)

电流表(A2)

量程500μA,内阻r2=750Ω

电压表(V)

量程10V,内阻r3=10Ω

电阻(R1)

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

滑动变阻器(R)

总阻值约50Ω

电池(E)

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导线若干,电键K

⑵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解析】⑴如图所示。

⑵,I1表示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I2表示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r2表示电流表A2的内阻。

【备考提示】在很多情况下,电压表和电流表(已知内阻)的功用可以互换。有时利用一块电表配合定值电阻也可以完成功能的互换。实际上就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变形运用。在处理时,一定要明确原理,灵活运用。

V

mA

V

例7

(2006年全国Ⅰ、Ⅲ)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

(量程2V,内阻约4kΩ);电流表

(量程1.2mA,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2.4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⑴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R1

S

E

V

mA

⑵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表内阻RV

=_________。

【解析】⑴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若选用电阻R1,则并联电阻=2000Ω,电压表读数

U=·R=×2000=1.92>1V,电流表读数I===0.00096A=0.96mA>0.6mA,R1符合要求,同理可得R2、R3不符合要求,故选R1。

⑵电路接通后,通过R1的电流I1=,则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为I2=I-I1=I-,所以电压表的内阻RV==

【备考提示】本题涉及实验器材选取和电路设计等,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解答此类试题必须根据测量要求和所提供的器材,由仪表的选择原则和基本规律为分析的入手点。

【变式题】

例8(2006年全国Ⅱ)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A2

A1

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

(量程4.5V,内阻约为4×104Ω),电流表

(量程25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

(量程500mA,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键S,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A2

【解析】在测量小灯泡的伏安曲线时,由于题目要求电压范围为0.1V~4V,因此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根据估算通过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0.4A,因此电流表应该选用

。在伏安法测量过程中,由于

临界电阻大于小灯泡电阻,因此应该选择电流表外接法即选择甲电路进行测量。

测电动势和内阻

(1)测量电路如图

(2)测量方法

第一、计算方法

测两组端电压U和电流I值,然后通过以下式子求解。

E=U1+I1r

E=U2+I2r

第二、作U——I图象方法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取得多组(U,I)值,然后在坐标中描点,连成直线

用图象处理问题,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连直线的方法: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直线两则分布的点的个数大致均匀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舍去。

②纵轴截距的含义:电动势E

③横轴截距的含义:短路电流I0

④斜率的含义:电阻。求解方法:r=或用直线上任意两点求解斜率的绝对值。

(3)实验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I图象时描点不很准确。

(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来源于未计电压表分流,近似地将电流表的示数看作干路电流。实际上电流表的示数比干路电流略小。如果由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图中实线(a)所示的图象,那么考虑到电压表的分流后,得到的U—I图象应是图中的虚线(b),由此可见,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出的电源电动势,电源内电阻。

说明:①外电路短路时,电流表的示数(即干路电流的测量值)等于干路电流的真实值,所以图中(a)、(b)两图线交于短路电流处。②当路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为时,由于电流表示数小于干路电流,所以(a)、(b)两图线出现了图中所示的差异。

(4)特殊方法

(一)即计算法:画出各种电路图

(一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一个电流表及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一个电压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例9、用右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R0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

电流表(量程0.6A、3A);

(b)

电压表(量程3V、15V)

(c)

定值电阻(阻值1、额定功率5W)

(d)

定值电阻(阻值10,额定功率10W)

(e)

滑动变阻器(阴值范围0--10、额定电流2A)

(f)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额定电流1A)

那么

(1)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

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

A;

R0应选择的定值电阻,R应选择阻值范围是的滑动变阻器。

(2)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II.答案:

(1)3,0.6,1,0~10。(2)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电池实际输出电流小。

解析:由于电源是一节干电池(1.5V),所选量程为3V的电压表;估算电流时,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一般几Ω左右,加上保护电阻,最大电流在0.5A左右,所以选量程为0.6A的电流表;由于电池内阻很小,所以保护电阻不宜太大,否则会使得电流表、电压表取值范围小,造成的误差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一般比电池内阻大几倍就好了,取0~10Ω能很好地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若取0~100Ω会出现开始几乎不变最后突然变化的现象。

关于系统误差一般由测量工具和所造成测量方法造成的,一般具有倾向性,总是偏大或者偏小。本实验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测量值小,造成E测

例10、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

A.待测干电池

B.电流表G(0~3mA,内电阻r1=20Ω)

C.电流表A(0~0.6A,内电阻r2=0.20)D.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10Ω)

E.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100Ω)

F.定值电阻R1=100Ω

G.定值电阻R2=500Ω

H.定值电阻R3=1.5kΩ

开关、导线。

由于没有电压表,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完成了实验要求的测量。

①为了方便并能较准确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定值电阻应选用

。(填写定值电阻前的序号)

②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后,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则可知此电源的内电阻测量值为r=,电动势测量值为E=。

【解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一般需要电流表和电压表。由于题中没有电压表,故需要将电流表G改装为电压表,且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应该达到1.5V,则总电阻为,故定值电阻应选用的序号为G的电阻,而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阻值较小的D;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5

1、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它的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2、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

3、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 篇6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平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平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平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平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

(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

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1、当单摆的摆角很小(小于5度)时,所作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平衡位置动能、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

九、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有波源; (2)有介质;

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

(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篇7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经济生活》模块总结。下面是关于高中政治会考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经济生活版块中的考点。希望同学们把这些最基本的经济会考知识点掌握住,并通过高中政治科目的会考考试。

1、商品的条件:1)是否劳动产品;2)是否用于交换。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消费类型: 1)钱货两清消费2)贷款消费3)租赁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1)居民收入2)物价水平。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质量;3)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4)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消费的反作用:1)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倒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增长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6、就业观,择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

9、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分配政策。财政支出的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财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2)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10、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3)必要的行政手段。

1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贸易全球化2)资本全球化3)生产全球化

1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1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2)基本态度: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1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第一要义:发展;2)核心: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二:政治生活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政治生活》模块总结。下面是关于高中政治会考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政治生活版块中的考点。希望同学们把这些最基本的政治会考知识点掌握住,并通过高中政治科目的会考考试。

1、国体及本质: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权利);2)政治自由3)监督权。公民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5、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6、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7、政府的原则: 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8、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立法权, 决定权, 任免权, 监督权

9、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民主集中制

10、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1、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2、党的执政方式: 1)科学执政2)民主执政3)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1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民族共同繁荣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15、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16、国际关系: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17、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8、我国外交政策: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基本点: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4)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政协的职能: 1)政治协商2)参政议政3)民主监督

20.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三: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三、文化生活模块总结。下面是关于高中政治会考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文化生活版块中的考点。希望同学们把这些最基本的文化生活会考知识点掌握住,并通过高中政治科目的会考考试。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2、文化在塑造人生方面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容并蓄

4、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8、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文化的含义: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0、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时间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社会注意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四: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模块(原理 → 方法论)总结。哲学知识是最容易出问答题和材料分析题,所以这一块需要掌握的哲学会考知识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在高中政治会考试题练习的时候,除了巩固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掌握好一定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辩证唯物论(四、五课)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六课)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七、八、九、十课)

(一)联系的观点(七课)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八课)

1发展的普遍性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方法论: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三)矛盾的观点(九课)

1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

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4主次矛盾关系

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5矛盾主次方面关系

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四)辨证否定观

1、辨证否定观原理: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辨证否定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辨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原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评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节境界。

四、人生观、价值观(十一、十二)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①相信群众②依靠群众③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3、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4、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 篇8

2,秦朝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作用:①有利于统一,②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

3,隋唐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①提高了办事效率;②有利于加强皇权。

4,元朝政治制度:行省制度。

5,选官制度:汉武帝时,察举制;征辟制。隋唐时,科举制。

6,监察制度:秦朝:御史大夫。汉武帝:刺史。隋唐:门下省。

7,加强专制集权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宋太祖:①收精兵②削实权③制钱谷。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标志着专制兵权发展到最高。

8,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希腊城邦制度。

9,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10,梭伦改革,作用: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

11,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陶片放逐法)

1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13,雅典(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是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

14,雅典民主的意义:①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②创造出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雅典民主的局限性: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的民主,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15,罗马:屋大维:元首制。

16,《十二铜表法》是古希腊第一部成文法。《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17,1688年,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18,1689年,《权利法案》,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19,国家-政体-文献(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美国-民主共和制-《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民主共和制-《1875年宪法》)、(德国-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宪法》)

20,1787年美国宪法内容:①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②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③美国坚持人民主权的原则,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21,德意志帝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军国主义)。

22,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3,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洪秀全、洪仁轩提出(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24,《马关条约》1895年,允许日本在华设厂,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5,中国资本主义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

2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推翻了中国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7,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28,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9,《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0,巴黎公社的性质: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3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3,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34,八·一南昌起义,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人民军队的建立。

35,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36,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37,(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8,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39,解放战争: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重点进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战略反攻的标志。三大战役,标志着战略决战。

40,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41,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2,(遵义会议)是长征中党生死攸关的黑白点。(由危转安)。

43,1956年,三大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44,新中国的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

45,,(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46,《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47,1992年,九二共识是一个中国。

48,杜鲁门主义的理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49,马歇尔计划的实质,遏制苏联,控制西欧。

50,欧洲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

5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52,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53,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一边倒。

54,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

55,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5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57,七十年代外交成就:①1971年,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③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

58,世界性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银行。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篇9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1

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2

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3

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 > H2CO3 > H2S > HClO > C6H5OH > 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

20.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5.氧化性:MnO4->Cl2 >Br2 >Fe3+ >I2 >S

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浓度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4

基本理论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 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2KMnO4 +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 Fe2+。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5

化学性质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① 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 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 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 AlO2-离子方程式:AlO2-+H+ +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 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 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 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 等。

③ 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 氨基酸。

⑤ 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和SO2,但通入过量气体时沉淀又消失,鉴别用品红。

12、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F2、Cl2、Br2(g)、NO2、O2、O3;具有强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但其中H2、CO、HCl、NO、SO2能用浓硫酸干燥;SO2和N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3、与水可反应的气体:Cl2、F2、NO2、Br2(g)、CO2、SO2、NH3;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O2。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Cl2、NO2、Br2(g)、O3。

15、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4、C2H2、其它不饱和有机气体。

16、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SO2;NO2。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等氮氧化物和烃类;

导致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氟氯烃(俗称氟利昂)和NO等氮氧化物;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和CH4等烃;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的气体是:CO和NO。

17、可用作致冷剂或冷冻剂的气体:CO2、NH3、N2。

18、用作大棚植物气肥的气体:CO2。

19、被称做地球保护伞的气体:O3。

20、用做自来水消毒的气体:Cl2

上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书下一篇: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